浅谈英语教学中对话教学的重要性

2024-06-23

浅谈英语教学中对话教学的重要性(共11篇)

篇1:浅谈英语教学中对话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英语教学中对话教学的重要性

摘 要:口语教学就是对话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种形式。它的目的和作用就是加强听和说的训练,培养学生用自然的英语进行交流,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关键词:对话教学 英语 活动

为适应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PEP小学四年级英语的对话课都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为了使故事情节连贯有趣,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非重点的新词汇或新句型。四年级的对话课文本长、语量大,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都比三年级有大幅度的增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本人从认识教材、处理教材、丰富教材三个方面来谈英语对话教学。

一、对话课教学的基础

1.熟悉教材

为保证知识点在单元间实现滚动递进,新旧结合,同时也在册与册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联系、滚动和整合,所以教师们拿到一册教材的时候,不仅要通读这册教材,读熟整册教材,还要思考这册教材和前后教材之间的联系,思考这册教材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这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并在备课、上课的时候加以注意,使教学更加扎实。

备课前一定要通读整本教材,分析各单元之间的关系,整理出各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各单元之间相关联的内容、重复出现、多次出现的单词、句型加以标注,教学时注意提前渗透,环环相扣,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2.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四年级的对话课都是长对话,知识点又多,有时还有一些生词,第一次教学四年级时,就觉得无从下手。如果每个不同的句型都通过导入、操练、巩固进行教学,让学生把每个句型都掌握好,那40分钟一节课的时间远远不够用。

经过教学实践发现,与其平均用力,不如突破重点,解决难点。于是,笔者从教学目标着手,先明确单元目标,再根据单元目标,确定对话课的教学目标,然后确定对话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时,要在对话课的重点和难点上多花时间。对话中的一些非重点的新句型和新词汇,可以简单处理。这样,才能使教师教得省力,学生学得轻松。

二、对话课教学的关键

1.分段教学,化难为易

四年级的对话都比较长,对于逻辑性强,或者按时间顺序展开的对话,老师一般都进行分段教学,从而化长为短,化难为易,方便教学。

如PEP4Unit 4BLet’stalk是长对话,分别是有三段对话的连环画。这个对话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符合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老师就应按照顺序依次教学了这三段对话。

2.文本再构,演绎精彩

教师一般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进行长对话教学,但是对有些逻辑性不强、内容复杂或是内容枯燥的对话,老师会基于教材和学生,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和再构,体现文本的适度。这样不仅能优化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以PEP 4 Unit 6 A Let’s talk为例,教材是按照Mike等人参观农场的顺序展开对话,依次呈现重点句型Are they…?Yes,they are./No,they aren’t.How many…do you have?由于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就学习过How many…?句型,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接触到,所以本着以旧带新的原则,教师先操练、巩固How many…?句型,再教学Are they…?的问答。再构后的文本逻辑性更强,重点集中并且不断重复,更有助于学生学习。

这种文本再构还只是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句型教学顺序的简单再构。对于有些对话,还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重新设计文本内容。

对于对话课的文本再构,除了用故事体现,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字材料来再构文本,只要内容编写逻辑性强、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任何形式的文本都可用于英语对话教学中。

三、对话课教学的营养

1.课本资源辅助对话教学

PEP教材每个单元中都有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需要,教师可以灵活地选择和使用这些内容来辅助对话教学。

如PEP4Unit 4 A Let’s talk下面的Let’s chant里有表示天气的warm,cold,hot,cool四个单词,有表示服装的jacket,T-shirt,sweater,coat四个单词,而且还有一组常用的反义词take off和put on。这些丰富的词汇都是与这单元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在PEP教材中,还有很多类似的chant,在对话课教学时,这些chant可以放在对话教学前用来热身,可以放在对话教学的某个环节操练和巩固重点句型,也可以放在对话教学后让学生欣赏。具体如何使用好这些丰富的资源,就看教师们如何动脑筋了。

2.学生资源丰富对话教学

除了选取课本上的资源辅助对话教学,来自学生的资源也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对话课教学前后,教师可以围绕一个话题,结合对话课中的重点句型,布置学生照样子编写对话,设计菜单等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设计,适时地在热身、导入、操练等环节使用这些作业。这样做不但充实了教学内容,而且展示了学生作品。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课堂上时,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学习也会更认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

3.游戏活动融合对话教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方式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四年级的单元教学主题,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开展各?N主题游戏。孩子们对未知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所以特别喜欢玩猜测类的游戏。老师还同时结合其它的游戏进行评价,增加了游戏的紧张感,使游戏开展得更加生动有趣。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4.延伸对话教学

课堂教学对话后,学生还只是初步掌握了对话。为了巩固学习内容,还应将对话教学延伸到课外,设计了作业自主选择。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作业。优秀作业还有机会展示在班级黑板上,供学生和家长欣赏。作业内容丰富、自主性强,并富有创造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展示了学生各方面的风采,从而使对话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总之,对话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对话教学中培养的。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策略与方法,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篇2:浅谈英语教学中对话教学的重要性

朱艳波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情感交流,课堂应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形成互动的对话交往氛围。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何为对话教学、对话教学包含的内容以及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教学:实施策略

一、什么是对话教学

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很难看到真正的对话,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学生就像“配角”,整个课堂教学演变成教师个人和少数几个学生的“舞台”,在课堂上教师缺乏民主意识,极大制约了课堂对话交流的开展,使语文阅读教学远离了对话,使师生失去了情感交流的机会与平台。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要打造新课堂,应把“对话”真正引进课堂,那么所谓的对话教学指的是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话”的内容和要求是:“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1]特级教师周一贯认为,“所谓的对话教学话语系统,是指一种强调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宽松的交流互动来达到学生自主合作和自由发展的话语体系。它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是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对话”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互动的对话,通过不同视界的碰撞,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上的建构,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实现情感体验。

二、对话教学的内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等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3]它包括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1、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曾有人认为把编写教材视为对课程资源的第一次开发,而教师与教材的对话也就成为对课程资源的第二次开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如何用教材教,是机械的传承还是个性化改造、处理、整合文本。教师在课堂要拿什么和学生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就要和文本很好的“对话”,拿出个性化的文本和学生交流,这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也才能调动学生已有的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要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这样才能为学生搭建补充、拓展教材的平台。

2、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学生针对教师所创设的情景,拿对教师个性化文本的解读和回答与教师、学生交往。学生对文本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关键是要看学生头脑中的文本是否已经通过对话、激活,在互动、平等的平台上是否产生新的突变。如:我在《番茄太阳》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前文的讲解了两个“番茄太阳”所代表的意义的基础上,出示重点句“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联系生活中看到过的残疾人的事例,写下自己的感受,在与同学交流,从他们的交流中,能体会到学生的真情实感,为理解后面的第三个“番茄太阳”做下铺垫。

(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3]

1、师生对话

师生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狭隘的语言谈话,而且还指双方的互相吸引、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是他们头脑中建构的一种意象,教师无法直接看到、摸到,但教师可以倾听、观察、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师生对话,对学生既有的文本进行修正、补充、从而在对话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

2、生生对话

生生对话,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文本的认识、感受和体验。由于学生的心理年龄较为接近,个体经验积累也相差无几,他们之间的对话容易互相感染,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知,要提高学生与文本的亲和力,培养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师生、生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交流尤为重要,一种对话的欲望,一个和谐的氛围,再加上教师全面的预设,积极的引导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学生的独立阅读中进行对话,树立自信心。

如果没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理解,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发挥,学生很难完成知识体系方面的自我建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放手,让学生与文本独立的对话,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这样的对话,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明确学生与文本对话时出现的困难,这样便于解决根本问题。此外,学生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阅读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进一步树立学生自主阅读的自信心。

(二)教师使用文本时要用中求“活”

用中求“活”,是要求教师在使用文本中注意灵活运用。

1、要把教材看成“活”的对象,一个谈话交流的对象。文本内容是现实生活和作者思想感情碰撞的结晶,文本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文本的源头活水,它是动态的,因而,教材不是凝固的,是可以开发生成的,再次

[4]开发后的教材就成了个性的文本,这就为与学生的对话提供保证。

2、要把学生看成“活”的教育对象。应该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事进行“对话”,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

(三)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

1、学会倾听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实践对话,更需要我们学会倾听。我们一味要求学生注意听,而很少强调教师的倾听。教师的倾听在课堂上能创造民主的氛围,可以使学生放飞自由的心灵,使学生能畅所欲言。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思·范梅南曾说:“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在师生的对话中,教师应该在做好引导者的同时还要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

(1)放下架子,平等对话。教师要做一个倾听者,就应该走进学生,与学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应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面前,走进他们的讨论中,倾听每一个学生的意见。教师要从自身更新观念,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的对话。

(2)巧妙思考,深入对话

钟启泉先生说:“对话性的构图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传递,具有重新构建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当很多的观念都出现时,教师可以通过倾听从不同方面给学生启发,这样对文本知识就有了新的认识。

2、维护学生的话语权,重视集体交流。[4]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在相互交往中长见识。”还有人这样认为: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了仍然是两个苹果,但是你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因而,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分享知识和经验,感受语文世界的精彩和美妙。集体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讨论的机会,满足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通过交流,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从而建构新的知识。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课堂上的对话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平等、民主的环境。教师的教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通过对话教学,引导学生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周一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上海,小学语文教师,2003年 [3]王荣生《语文课标》的“对话理论”,上海,语文学习,2002年 [4]《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及实施策略

隆阳区西邑乡吴山小学

篇3:浅谈英语教学中对话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对话,策略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课堂教学中的交流过程, 对话教学无疑是符合这一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所谓“对话教学”, 就是以对话为原则, 让对话服务于教学, 实现课堂教学人性化、平等化,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课堂洋溢着交流、探讨、互相评价、欣赏的气息,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文学素养的提升。对话使课堂教学参与者之间实现思想碰撞, 奏响教学新的旋律。下面笔者将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对对话教学这一理念的一些实践和心得体会。

一、师生对话, 润物无声

有道是“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传统课堂中, 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一成不变, 仅存的教学对话也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僵硬格式。课程改革背景下, 开始要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打破“教师中心”的魔咒。师生之间的对话要平等和谐, 教师既要做教学的引导者还要能做好忠实的听众, 对学生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例如《最后一课》, 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笔者在课堂开始提出第一个问题:“同学们, 想象一下最后一节课结束后, 你会是什么心情”。

问题提出后, 学生七嘴八舌“当然很开心啊, 以后就不用上课了, 没有作业, 没有考试”, “会有一些不舍, 会想老师和同学”……

紧接着, 笔者再次提问:“我们看看文章所描写的最后一课, 主人公和作者又是什么心情”带着老师所给出的问题, 学生开始阅读课文, 五分钟后, 学生回答笔者的问题。“最后一课是法语课, 因为法国被普鲁士占领了, 普鲁士不让教法语, 所以是最后一次学法语课了”。

这时有同学提出疑问“可是韩麦尔先生明明上了语法、习字、历史三节课, 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有学生主动提问, 笔者的对话教学已经生效了, 没等笔者开口, 就又有学生回答“最后一课不是最后一节课, 是韩麦尔先生最后一次用法语讲课, 小弗朗士及乡亲们最后一次听到用法语上的课”, “在他们心里, 这就是最后一课, 是被永远铭记的一课”……

通过这样的设计, 课堂中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构建, 教师是大伙伴又是倾听者,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体验。

二、生生对话, 张扬个性

“两个苹果交换, 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两种思想交换, 每人都有了两种思想”, 这句话旨在说明思想碰撞、学习互动的重要性。学生之间有交流互动的课堂才是活泼的、有生命力的, 培养学生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 亦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课堂教学中设计学生间的交流讨论, 可以在短时间内刺激学生的思维发展, 形成灵感。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在心情压抑无法抒发时通过回忆年少往事排解所写的散文, 文中描述了“百草园”“三味书屋”两个景点, 文章写景独具特色, 文字朴实隽美。在讲到文章语言特色时学生看法各有千秋:

一部分学生认为“文章景物描写绘声绘色, 展现的是多种感官感悟到的景色特点, 有植物形状、颜色、动物叫声、食物味道等方方面面, 使景物描写鲜活生动, 富有灵性”;

一部分学生则认为更看好文章在语言上的简练, 寥寥数语间将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描绘出来, 用“扫、露、支……”简单几个动词将冬天雪地捕鸟的情景表现得甚是传神, 彰显出了作者在文章遣词造句上的功力。

学生之间思维能力、心理年龄、认知水平都处在同一水平, 交往起来比较轻松, 通过这样简单直接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 可以在交流中吸取他人思想中的闪光点, 摒弃各自思想弊端, 在互相帮助中实现共同进步、多元发展。

三、生本对话, 情感超越

文本是承担作者情感的一个载体, 一篇文章可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可以是对某一件事的看法, 亦可以是报国救民的旷世情怀……所以, 当我们拿到一篇文本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作者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要倾向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和文本提供交流平台, 在对话中融入文本, 超越文本, 达到情感的升华。

例如《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课, 首先考虑到这篇文章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是纪念伏尔泰的演讲词, 由于中学生没有经历过当时社会的感受, 理解相对困难, 找不到作者那种充满崇敬、富有激情的情感, 笔者设计教学活动为:

1. 接触文章后学生自己先按着自己的理解通读课文, 找找感觉;

2. 课下通过上网等各种方法查阅资料, 了解作者生活的背景以及他提倡人道、反对暴力的思想, 多选几篇他的作品, 体会其浪漫主义的文学色彩;

3. 查阅关于主人公伏尔泰的生平事迹, 领悟其对当时社会和人类思想所做的巨大贡献和拥有的社会地位。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允许学生存在差异性的理解, 但也要帮助学生走进作者心灵深处, 解读文本内涵, 通过以上过程掌握蕴含的情感态度, 掌握文章是对伏尔泰先生的礼赞, 是对他的精神颂扬。

篇4:浅谈英语教学中对话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 对话教学 重要性 策略

一、学生、文本与教师的对话关系

“对话”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构成了对话关系。

1.构建对话关系

高中语文教学的真正实现,需要让教材成为与教师、学生平等的特殊对话者。所谓平等,指这三者处于同一个层面上。特殊,指对话关系要更为广泛、更为多样、更为复杂。“两个表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可能相距很远,互不知道,但只要从涵义上加以对比,便会显示对话关系,条件是它们之间只须存在着某种涵义上的相通之处(哪怕主题、视点等部分地相通)”。从这个层面上看,作者写作文本、读者解读文本,其根本目的都是对人類精神、价值的探寻、解读和超越,都在追求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启示意义。

高中教本的着眼点是学生的自主性。学本则重在学生的自我探索、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具有怎样的结构和机能,其形成、发展的规律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和发展阶段,选择恰当的教法。教案设计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题中注意通过创设各种有意义的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体验,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所有这些素材(指课程素材)的教育意义是潜在的,只有通过学生个人的经验才能够被激活而得以彰显。……原先在被迫接受的‘学习’活动中处于边缘位置的情感、体验也将获得与理智同等的地位。”

2.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语文教师没有对文本进行深入把握和解读,就无法将自己的体验与学生分享,所谓观点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必须把握两点:

第一,思考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新课程标准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通过饱含感情的言语,通过情境的创设,将学生逐步引入文本深处,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第二,把握文本的言语形式。文本的内涵与意蕴主要通过言语形式表现出来。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语文学科以文本的言语形式为基本教学内容,是一门探究言语形式是如何表达言语内容的学科。

3.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产生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过程。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是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允许学生对文本产生各种想法,特别是那些富有想象力的想法。

二、在课堂中实现有效的语文对话教学

1.教师要搭建平等、民主的对话平台

师生人格平等和教学民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对话教学就要给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充满爱心、富有差异和个性的对话平台。教师要成为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样,学生才敢畅所欲言,智慧的泉源才会充分喷涌,对话才会变为心灵的沟通与呼应。

2.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时间

对话要有效,首先得有时间保证。有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才能独立、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授课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课文;研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关键字词句进行品读赏析;课后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训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探索时间,鼓励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认知基础,调动情感、态度的参与,做独立、反思和批判型读者。

3.教师要设置有价值的话题

对话是围绕话题展开的。话题可能来源于一对矛盾、一个问题、一种现象。话题要有价值、有深度和能提供思考的空间,这对学生理解文本能起关键作用。话题是对话交流的核心,话题设置的科学与否、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参与到对话中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笔者认为,话题的设置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趣味性。话题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能调动起学生创新思考的兴趣和主动性。第二,启发性。话题的开启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第三,开放性。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话题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能沟通课堂内外,引发学生多元思考。

4.教师要尊重对话结果

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理解、体验,并非让学生游离话题,而是让学生围绕对话主题充分进行自主地思考、体验。学生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性格爱好等都会影响到他的阅读理解和鉴赏,阅读的结果还会带上学生强烈的主观色彩,正是这些差异,构成了解读的“多元化”。对此,教师不要用唯一的标准去判断,只要他们的解读于理或于情能自圆其说,就要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上好高中语文课。

篇5: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论

【摘要】: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师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钟启泉先生引用并解释道:“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没有对话就没有教学。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话理论往往存在着诸多的缺陷,而这正是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关键字】:阅读教学;对话理论;策略;建构主义

语文的教学活动是通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共同实现的,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通过阅读感知语文、体验语文,是学生理解语文的基础。《标准》对

①阅读教学的定义:“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根据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的表述,认为教育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目标、课程应是整体的协调统一的,而不是片面的零散的;也不是静止的,预先确定的,而是具有不确定性,通过反思可以实现课程的转变。“„„目标和目的,那些指引我们如此众多课程行为的课程灯塔,是不会自然而然就出现的,它们是作为文化存在在历史时刻作出的个人决策。我们需要理解这些存在及②其时刻以便创造课程。”既然课程不再是确定性的产品而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动态过程,那么教学过程就类似为“奔跑的过程”。所以,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学生则是通过不断地对话来理解和寻求意义。

《标准》将阅读教学定义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王荣生博士对

③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阐述,认为“此定义需要进一步澄清”,“它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两个命题。而这两个命题是有区别的:前者,与源于西方的解释学、文学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后者,根生于课程与教学研究,是解释学在教育领域、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沿用,与主体性教学、合作教学以及建构主义理论、批判教育学、后现代课程观也④有直接的关联。”由此可见,《标准》中的定义测更趋向于王博士所说的“教学对话理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往往正是由阅读开始,通过教师的讲授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而来的,因此,《标准》的定义更符合当前学生与教学工作的实际。但是既然是三者的对话,那么如何让三者“各尽其能”?若做到三者的和谐统一,是教学主导者(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并且要体现“跑的过程”,所以,笔者认为(根据我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要做到以下几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学生“自由”——即让学生去“听、说、解” 根据《标准》的总目标的说法,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不以教师的分析(注:

⑤多数情况是“教参”“分析”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题)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自己去深入文本中区“倾听”。

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找的绝不多说一句话、能让学生分析的绝不参与,让学

⑥生自己来“说”,“以积极地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以相互之间的交流为体现来让教学过程“动”起来。

事实上让学生“听”、“说”的过程就是“解”的过程。这是与文本深入接触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亲自体验语文快乐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最基础的方法。学生若从读书、探索中找到乐趣,那么也就成功了一半。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和不足。具体有:

教师在运用对话理论的过程中容易陷入“唯讨论”的形式主义的“套版”中。教师不能针对文体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来合理设计教学,而是一节课或是语文课都以讨论来贯穿始终,谈论的目的在于学生、教师与文本间的思想的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灵感,而不是为谈论而讨论。

学生容易忽略与同学间的交流,而将回答简单看作是对教师的回答。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阅读,但学生回答问题时是不会关注其他学生的想法的,这就容易造成同一种说法反复的被提出,有时文不对题或是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等等。所以教师要不断的重复学生的回答来启发其他的同学来捕捉问题的缺陷,以便更好的理解问题的实质。

学生的看法有时超出文本的范围,不能立足文本来谈文本。回答往往异想天开,不着边际。教师有不能直接给予批评而只能再次的要求“要根据课文(原文)来理解”。这样对话实际是不存在的,这也就违背了《标准》的初衷。

经过不断地尝试和总结,我们可以运用“接受学习”理论来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依据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让学生感知什么是语文,让学生感知到语文的“情”。马斯洛曾说:“最好的教导方法,不论是历史还是数学或哲学课,都在于让⑦学生意识到其中的美。”这便是所说的“情”。刘勰又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⑧文以入情。”作者心中有了感情,然后写成文章;读者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去把握其中的思想感情。而阅读的过程就是解读作者、解读文本的过程,所以若先有“情”,才会有“解”。

教学中我们又常常运用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来教学,以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来发现问题,相互交流、沟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里,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文本为出发点、以师、生、文本间的共同参与为核心来展开,提倡教师、学生的个性解读,放手让学生去发挥其可以找到的途径来阐述他的观点,达到教学、对话的最佳效果。

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对于新课程的改革也是出于“初级阶段”。是一个不断重复、借鉴、改革、总结经验的阶段。这样的方法也不是规定或是静态的法则,相反他应该是随着问题的出现而不断完善,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备而不断科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线的教师一定要明确阅读对话的实质,抛弃形式的对话、接受和复制,正如方智范先生所归纳的,“‘对话理论’的具体说明是‘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需要重视学生

⑨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决不能取代学生阅读中主体的地位’。”这也正是我们所要为之努力探求的共同目标。

注释:

①:王荣生:《语文课课程论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

②: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③-⑥:王荣生:《语文课课程论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000年 ⑦: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 ⑧:霍松林:《古代文论名篇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7月 ⑨:王荣生:《语文课课程论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

篇6: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张村驿中心小学王巧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误区:

一、数学课轻了“数”;

二、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

三、空洞的热闹;

四、课堂教学的虚化。这些实际问题的存在,使有效学习、有效对话的研究与学习十分必要。

真正对话:

一是少一点权威,多一些尊重,在平等中对话。对于教师而言,真正有利于双方发展的关系,既应是朋友,更应是严师。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需要被理解被尊重,也需要被管束被要求,宽而有限度,严而不苛刻。

二是少一点预设,多一些生成,在创造中对话。课堂教学不应是预设的一尘不变的僵化程序,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预设中生成,在创造中对话,在对话中发展。教师必须根据交流中的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即兴设计,随时能够接住学生抛过来的这只球,或回应,或反击,或再击、组织、参与、引导。

篇7:浅谈英语教学中对话教学的重要性

对话,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体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存在的问题

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对话。

二是以少数学生为中心,多数学生当听众的对话。

三是没有中心,没有主题的对话。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有效对话的意义

(一)践行新课程理念,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样,“对话式阅读教学”便成为语文课程改革及其实践研究的重头戏。

(二)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传递式学习,实现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需要。

“对话教学”的理念是先进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目前,“对话教学”更多的是一种理想追求,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语文学科的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法的束缚,在现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课堂教学中“主体与文本的对话”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了忽视文本甚至丢弃文本的倾向。

(三)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提供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基本模式和各种有效策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的需要。

一方面,教育研究者的理论研究在吸纳各国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得到了不断的修订和发展;另一方面,教学实践的研究却显得成效不足,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从教师研究的角度出发,立足于课堂,以教学的实践、观摩和评论为主要手段,开展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有效对话的途径

(一)师本对话

所谓的师本对话,就是指“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在这一对话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探询“作者的笔法特点、写作思路及表达的情怀”。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参的提示作用。虽然语文教师接受过正规的教学培训,有相当的文学积累,也有相当的教学经验,对各种文体的特点已有相当的认识,教师在初读课文后已能掌握文章大意、了解课文篇章结构及作者大体的思想感情等粗线条的内容。

(二)生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学生单凭自身的理解能力难以完成与文本的有效对话,这就需要有教师的引导。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主要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的过程。

首先,作为教师,必须翻来覆去地读,先学生之前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对话”。其次,作为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时,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熟读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情和见解。同时,朗读对语言的积累也为长效对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在教授《听听,秋的声音》时,利用多媒体朗读,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学生自己去尝试着读出那种秋天的美的感情。《陶罐和铁管》的对话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对话表演,体会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说话时的语气。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能让人感受,朗读也富于了作品生命。学生通过朗读,内化语言文字,消化、吸收最后可以增加到自己的阅读储备中去。

(三)师生对话

在有效的阅读对话中,教材是凭借,是对话的资源,学生才是主体,学生的发展才是中心。因此,为了刻意突出“人文性”,刻意突出“主体性”,刻意突出课改的精神,教师该问的不问,该讲的不讲,该引导的不引导,片面地理解了对话的实质。教师的适时点拨、引领,使学生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的对话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学生的认识有了升华。

(四)生生对话

有效的生生对话是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也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要说明自己思考的结果,而且往往为了说服同伴,还伴随着想要说明自己思考的过程、方法和策略的欲望”,虽然合作交流的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学生会在这种说服说明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热闹的课堂不一定会有有效的对话,但有效的对话却往往驻足于热闹的课堂。让我们处理好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让有效对话真正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8:浅谈英语中的对话式教学

为了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让学生掌握“乐学”的学习方法, 对话式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最能体现互动在对话中生成。

一、对话式的创新教学, 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转变

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对我们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师大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强调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时指出:“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学校教育包括我们学科教学都是培养人才、为人的活动。都应该进行创新, 充满对学生的爱。这种创新和爱又在于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 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的学习方法, 转变为培养学生兴趣, 自主探研,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教学创新。教学创新需要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培养目标, 制定出抓住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更新教学思想, 首先要实现由知识本位向人本转变, 由传授向全面发展转变, 由重教师教向学生答转变。努力使师生互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得到实现。通过面向全体、面向全面、面向个体, 面向民主、面向时代, 在体现课程内容现代化的教学中使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总之, 构建对话式英语教学, 应以主体教学为核心, 体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造成“我想学”的氛围。在确定层次目标, 造成“我要学”, 并且引导学生探究“我会学”的优良教学模式。

二、对话式最能体现师生互动为主体, 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谓对话式, 就是以师生平等为基础, 以学生自主探研为特征, 以兴趣为核心, 在教师指导下的教师和学生间的民主化的、互为主体化的学习活动。

对话式体现了平等民主, 师生间, 生生间的多元互动性, 更好地促进合作、沟通。初中英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指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实现这个要求, 首先是我们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现代外语水平, 掌握教学理论, 现代外语教学方法, 包括听力、笔试和口试能力, 去努力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使每位学生在学习中都在“乐学”中逐步做到“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变学为创造”, 展现自己的创造才能, 进入优良的成绩行列。第一册Lesson42中, 如果只要求学生对书中的对话进行表演, 显得枯燥无味。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巩固lesson41, lesson42两课的内容, 我预先准备了一个上锁的木盒子, 里面放着水果、文具、钱包等, 并看着盒子做出无奈的表情:I need help, I can‘t get my money.Who can help?me?请两位学生上来帮忙, 学生说:Don’t worry, Let‘s help you.接着, 他们讨论怎样打开盒子:A:Is the box locked?B:Let me see.Oh, yes.于是他们问我钥匙在哪里:Where’s your key?我回答:I can‘t find it.他们又转向全班说:Can you see it?同学们马上展开讨论:Is it on the teacher’s desk?Is it over there?…找到钥匙后, A高兴地说:Wecanopentheboxnow.B:But thereare many things, where‘s the money?A:Let me helpyou.What’s in it?B:There‘s…最后终于找到了钱, 交给了老师。我表示了谢意后, 提出:What must we do if someone wants help?同学们又展开了激烈的对话讨论, 顿时, 团结互助的美德在教室里到处宣扬着。这样的对话表演既巩固了这两课的单词:lock, many, thing, open, get, money, purse…及句型:Don’t worry.Let me see.There‘s….Let me help you.…又有了“乐学”的氛围,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并使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

二、对话式的创新教学, 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转变

篇9: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一、师本对话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应是语文教学的前提所在。只有教师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读出潜隐的信息,读出自己的思想与感受,读出自己的惊喜,才能在课堂对话中游刃有余,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文本意义生成过程。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要抓住“雪中送炭”一词来达到理解文本主旨的目的。通过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为什么大嫂能冒着枪林弹雨为战士送粮食,是雪中送炭吗?通过教师提问式的引导和启发,可从中体会到这是中朝两国人民之间在共同抗敌中结下的深厚友情。同时进一步明确,送去的不仅仅是粮食,更重要的是为战士送去了精神食粮。正因为这些精神食粮才使得战士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感到无比温暖,进而战胜一切困难。这就是“雪中送炭”一词的内涵。

二、生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它是一个个体“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通过“对话”方式,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对话”,渐进地、动态地生成意义。一方面学生要受作者的思想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要给予教材以“二度创造”,把主观意识融入其中。这样,“文本超越了自身,是因为掺入了读者的意义;读者超越了自身,是因为接纳了文本的意义,扩大了原来的视界,成了一个新我”。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走出“教材至上”,把教材也视作为“活的生命体”,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尽情地诵读、玩味、揣摩,与课文直接“对话”。让学生带着期待走进阅读,通过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走进文本的言语的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在人、文“对话”与碰撞中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思想和言语。让学生进一步对课文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并活用语言和语言规律,进行极具对话色彩的言语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沉浸于“对话”中,引发高质有效的“对话”,生成独特的感悟与体验。

三、师生对话

对话教学,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交流与沟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针对教材内容,适时开放时空,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或有机点拨,或加入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讨论,完成知识的生成、创造。成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在进行情感和思维上的对话,在进行着一场场你来我往的对话,在这样的交流与交锋中,知识点亦被逐步点化、逐步凸显出来。

四、文本对话

“对话”,意味着真实开放。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应体现生活性,有真实的生活交往情境,有真切的生活交往需要,有开放的生活交往空间。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走出“书本语文”这个中心,向“生活语文”回归,进行真实、广泛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视野不仅停留在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还要适时地拓宽学习的资源,以升华文本的人文内涵。如《狱中联欢》,课文讲的是渣滓洞的革命志士利用联欢之际,巧妙地跟敌人作斗争的故事。如果我们把学生引入到《烈火中永生》、《红岩》中去,便会知道这些革命者是在白色恐怖中开展革命活动而被捕入狱的,入狱后又是在遭受敌人的酷刑折磨而不改变自己的信仰的情况下与敌人进殊死的斗争的。那么,斗争后所取得的胜利——进行元旦联欢——革命者发自内心的喜悦,就已经融入到学生的心田了。

在语文阅读教学这一特殊的对话中,教师要靠智慧和人格成为对话中的首席,要成为对话中的精神领袖,引导学生在气象万千、生机勃勃的广阔天地里,在对话中自由驰骋,让师生双方在学习中彼此分享思考情感经验,让学生在对话中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与文本融为一体,在对话中不断丰富自我,使知识和情感达到进一步的融合和升华。

篇10:浅谈英语教学中对话教学的重要性

所属市县:驻马店市确山县 工作单位:确山县实验小学 姓

名: 代占丽

箱:153790351@qq.com 联系电话:***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平等对话教学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热点”。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呢?如何让他们积极发动思维,大胆表现自我,求同存异,畅所欲言呢?师生关系或者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可否认,教师永远是课堂的主导,教师采用什么方式引发学生表达自我至关重要,这涉及到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成了很多中小学语文老师在新课改过程中所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此,我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初浅地谈谈如何实现在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平等对话教学。

关键词:平等对话 和谐相处 交流互动 自我超越

教师完全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从头讲到尾,学生则完全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这当然是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语文课更容易出现教师自己滔滔不绝分析课文的情况,更应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在课堂上少说话,这主要是为了适应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性质。

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内容主旨和写作方法提出自己的认识和分析;语文教学是说与写的双面结合,不能说就不能写,不能写也就说不好;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即生活,学习语文也就是学习怎样去生活,怎样在生活中建全人格,磨练性格。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呢?如何让他们积极发动思维,大胆表现自我,求同存异,畅所欲言呢?师生关系或者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可否认,教师永远是课堂上的主导,教师采用什么方式引发学生表达自我至关重要,这涉及到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问题。

平等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它是新课程的热点与亮点问题,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

一、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谐相处的课堂

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有一位专家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第三,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教师没有对话意识,与学生就难以和谐相处。为此,教师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我们认为要实现对话教学,教师要学会倾听。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2、做一个友好的伙伴。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3、做一个出色的主持。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节目主持人”,说具体一点,要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的课堂

“平等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为此,在学生“平等对话”中提倡以下交流互动方式:

1、互相讨论。要让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如上《落花生》一课时,以“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辩论:“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花生组、苹果组,实话实说,旁征博引,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如花生组:“花生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而苹果外表美,可内心不美。”“华罗庚、童第周出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但他们出国留学后还是回到祖国工作,无私奉献,他们是落花生的代表人物。”苹果组:“我们苹果有水分,不但外表美,内心也美,而花生一点水分也没有。”“华罗庚、童第周不表现自己,哪里有人发现他们?总统不表现自己,能当上总统吗?”“我们各有各的长处,花生内在美,苹果外在美,合在一起不是两全齐美吗?”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对话。

2、共同体验。语文教学,应当是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如《第一场雪》采用虚拟“雪后小记者采访”生活情境的教学,以小记者采访为经,以广大学生扮演各类人物角色为纬,双线互动,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主要步骤:

①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三名小记者从教室外走进。一位记者:“老师您好,我是来自南方的一名小记者,听说你们这昨天刚下过一场雪,专程赶来采访,行吗?②记者采访,品味意境

采访主题一:这场雪来得快吗? 采访主题二:这场雪下得大吗? 采访主题三:这场雪下得实吗? 采访主题四:这场雪下得好吗? 采访主题五:亲眼看到这么大、这么美、这么好的雪,你心中还联想到什么? 学生通过模仿各种角色对这5个问题的回答,完成了对课文情境的体验。

三、师生与教材“平等对话”:自我超越的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对教材、教参上的知识进行系统地讲授,而忽略了对师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败归因的分析。为此,教师既要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从而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1、让学生融入教材情境。为了不断地让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教师应树立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导着学生走进教材”的观念转变,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发挥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

2、让学生发现教材的疑点。“惟书、惟上、惟权威”是传统教学对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创新教学、现代课程理念提倡的是“不惟书、不惟上、不惟权、只惟实”。因此,在探究教材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问、敢于批判。

3、让学生探究教材的特点。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应该是孩子们自我学习和能动探究的教育场所,所以,应该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探究他们认为有趣的知识。自主探究,重在信任每个学生的主体阅读能力,尊重学生阅读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鸟的天堂》一课中,学生在自我探究大榕树的美丽时,有一个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后说:“远看大榕树,它就像一只大熊在河边喝水,太美了。”大家仔细一看,插图上的大榕树果真像一只大熊,学生那独特的想像和理解真令人折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情景,创建民主氛围,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教学,可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关系更为真诚,可以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春成,《新课标语文教育随笔》,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2),第一版。(2):戴宝云,《新课标小学语文实教学90法》,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3),第二版。

(3):李争平,丁志鹏,《小学新课标资源库语文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9),第一版。

篇1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句话不仅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同时也指出了阅读教学的途径,即通过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实现。这种“对话”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心扉的基础上达成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如何领会对话教学的实质并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一、搭建平台,平等对话,营造融洽氛围

民主的课堂首先是要容忍学生出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实践地位要得到落实,就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扬“善讲、善问”是容易的,而真正蹲下来听学生那些奇谈怪谈却是不容易的。作为小学生,他们受知识能力的限制,在学习中有一些奇思怪想,是正常的。所以,教师应该善待这些有怪想法的学生,努力营造一种言者无过、善言有功的民主课堂氛围。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课堂语言的规范性、艺术性,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感。现在,我尽量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在情感上与学生拉近距离。比如,尽量避免出现口头语,多用“请”、“我们”等文明用语,尽量弯下腰来和他们对话,让学生充分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学生确实因此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得愿意提出问题,愿意与老师交流。

二、创设多彩的对话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愉悦,并在入景动情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1、创设多媒体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并提供对话的素材。如在教学《儿童和平条约》时,上课伊始,我便给学生们看伊拉克战争时儿童和非洲饥饿的儿童图片。学生亲眼目睹了战争给儿童带来灾难,饥饿给儿童带来痛苦,儿童渴望和平,向往和平,学生说话的欲望也就油然而生了。

2、创设活动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方式,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以对话为主的课文《回到自己的祖国去》时,我采用了让学生“演一演”的办法来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利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在共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学生在练习时,把华罗庚回自己祖国去的决心表现得惟妙惟肖。在表演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助,既对同学的表演指出了不足,也对课文有的更深的理解;既实现了文本对话,也实现了生生之间的对话。

3、联系生活,拓宽对话的广度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唤起他们的生活记忆储备,帮助学生提炼生活经验解读课文。如在教学《寓言二则》中“滥竽充数”这一课时,我抓住课文主要一句“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芋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鼓”、“捂”动作词理解“装腔作势”的词语,再让学生演一演南郭先生吹竽的样子更深理解词语,从而我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我们每天早上做操,有些同学就像南郭先生这样“装腔作势”混在队里瞒天过海。再让学生自由畅所欲言,积极发言。

上一篇: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下一篇:公司共青团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