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导课艺术浅析论文

2024-06-25

高中物理教学导课艺术浅析论文(精选7篇)

篇1:高中物理教学导课艺术浅析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导课艺术浅析论文

摘 要:“万事开头难”,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而言,导课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最初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那么后面的教学便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因为,加强物理导课分析与研究,是实现物理高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作者以高一物理为例,对导课的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 导课 现状 对策

一、高一物理的学习现状及分析

高一物理以力学为基础,它的基础性决定了它被编排在高一阶段,可它的大难度却吓倒了一批批的初学者,如何减缓这个矛盾,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继续开动脑筋想办法。合适的课堂导入会让老师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不自觉中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降低走进物理课堂的门槛。

其次是分析学生,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接触物理已有两年的时间,在初中阶段,物理着重于从现象和结果上学习,而高中的学习更注重于过程与结果,他们在对物理的学习中缺乏目的性、导向性、趣味性。很多时候不是学生学不会,而是他从上课一开始的不明确性让他将自己的头脑都封闭了起来,不管你老师讲得再抑扬顿挫,对他来说都只是干巴巴的一个音,在耳边轰鸣却进不到他的脑子当中一个字。在新课改各科学习都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的背景下,我们教师显然无功而返,因为学生从一开始都不曾走过。

二、解决对策及意见

1.创设实验情境,将学生“骗”进课堂

比如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节时,可以开始告诉大家做一个杂技:水流星试验。学生的积极性会在上课的一开始,经他们的激情点燃。在试验小桶中注入水,然后把它转动起来,学生会发现水到达最高点时,却没有流下来。引出问题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来做,然后找学生说说试验成功的关键,由此学生很容易想到速度,自己将自己引入了课堂之中。结合学生之前的经验,明白了运动的`相互关联性,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受力、寻找向心力的同时,解释水没有流下来的原因。在学生初步明白之时,播放过山车的视频,和坐过过山车的同学谈论感受,类比过山车中的人和水流星中的水类似,从而有效地将学生引入课堂。再对教科书上实例的分析进行适当的调整,当学生的热情到达高潮时分析拱桥,使学生具有学习的成就感,最后分析较难的火车弯道问题。

在此环节中,水要学生自己加,多让学生动手,多让学生感受,也可能会出现水洒的现象,此时要恰当利用,分析水洒的原因。

此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体事物的情境,使师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把学生骗进课堂,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新课知识的探究。但骗要骗得真,绝不可做作、提前打招呼。

此导入的基本结构是: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思维冲突——明确学习目标——铺设达标阶梯。

2.复习导入法

这是实际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和引出新课,具有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一般又可分为复习提问型导入和知识回顾型导入两种。

(1)复习提问型。例如,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一节时,可提出问题:人们是怎样知道天体质量的?太阳、行星的的质量不可能按常规直接用天平来称量,解决方案:可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计算出来,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回顾型。例如,在讲解生活中圆周运动拱桥时巧妙铺垫,将地球夸张成一个巨大的拱行桥,再讲解下章宇宙航行的时候,可以启用以前的铺垫,顺利导入新课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这种方法易调动学生的参与欲与求知欲,从而精力集中地投入学习。

3.检查预习导入法

即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预习情况,引入本节内容。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三定律”一节中,教师先布置预习后,提出:“本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分别加以叙述。”这样易抓住重点,然后逐一讨论和讲解。除以上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外,还有讲故事导入法、使用电教媒体导入法、开门见山导入法等等。

4.随机应变法

比如有一次我在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时候,恰逢窗外下起了小雨,风刮着,使小雨成了一条斜线。很多同学不时地向外看,我就适时地抓住这个机会,问:如果没有风,雨滴将沿什么方向运动?同学很自然地说沿竖直方向。由此可有效地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导入新课正是时机。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虽说是“随机应变”式的,但“机”的几率很小,我们不能刻意地去找“机”再“变”。相反,要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积累教学经验,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良机加以利用。

5.巧设悬念法

巧设悬念法指的是在导入新课时,提出大多数学生看起来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的典型问题,并能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

篇2:高中物理教学导课艺术浅析论文

上传: 肖瑛

更新时间:2013-1-25 9:11:48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部分,就像一篇好的开场白,精彩的新课导入,对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贯通都有重要作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地理课堂教学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及已有的知识特点导课,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导课教学艺术

一、温故知新,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是经常采用的导课方式,通过复习提问这一环节,可以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知识自然过渡,顺理成章。例如在讲“地形图的判读”这一节时,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然后教师指出:我们画地图是画在平面上的,在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那么怎样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变化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自然引出要讲述的等高线的有关知识。如讲“用经纬网定位”一节时,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在数学课中已经学过用平面坐标系来表示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而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确定地球球面上某一点的位置的方法—地理坐标。从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不仅使教学任务循序渐进,学生易于接受,而且引导学生从已知着手去探求未知,既减少了难度,也容易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和兴趣。这种引入方法温故而知新,自然承启,既引起学生注意,又使新旧知识密切联系,保持地理知识的连续性和联系性。

二、激发兴趣,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导入新课

地理教学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如在讲地球的海陆分布时,可这样导课:大家知道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为什么当他从宇宙中看到地球的全貌时发出这样的的感叹:地球应该叫“水球”而不是叫“地球”?学生会自然联想到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再如讲解“南极和北极”是提问:为什么北极熊不吃企鹅呢?学生会马上得出这与北极和南极的地理位置有关,紧接着提问:如何描述南极和北极在地球表面的地理位置呢?通过上述的导课,使同学们感知地理知识的有趣性,在盎然的兴趣中迈进地理课的大门,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三、引起注意,以巧设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

设计一些具有悬念性问题作为导入语,引导学生自觉从课文中探寻问题答案。如讲授“中国的疆域”时说:为什么同样是在冬季,北国的哈尔滨的人们冒着-28℃的严寒,观赏“冰灯游园会”,而在南国广州正举办“迎春花展”。又为什么在夏季的时候我国东部美丽的乌苏里江上到处洒满晨辉、渔歌阵阵、波光闪闪,人们己开始一天的劳作;而远在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却是星斗满天、明月高悬,人们还在沉睡之中。悬念一出学生交头结耳寻求答案,学生的注意集中到教师的提问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教师总结:这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的缘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又如在讲授“黄土高原”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都知道,由于地壳的抬升,形成了高原和山脉,但是也有“风吹来的高原”,你们知道是哪个高原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我国的黄土高原。悬念导入能切实激发学生对学习期待渴望的心理。

四、激活课堂,以讲故事得方式导入新课

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将学生的注意转移到地理课堂中来。如在讲“多变的天气”一节中,教师可用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和“草船借箭”的故事导课,使学生认识到气象与军事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如在“世界陆地和海洋”一课的引言,用哥伦布环球航行发现美洲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仑布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正是这些欧洲、非洲和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帮助他们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并命名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的这块陆地。用讲故事的形式设计导语,能激发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

五、开展竞赛,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

采用知识竞赛这种游戏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表演舞台。在讲亚洲一节时,教师可提问:你知道有关亚洲的哪些地理知识?比比看谁说得最多,同学们踊跃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关于亚洲的事情,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认识亚洲,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从而导入新课。

六、激发学习动机,运用图像投影的方式引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图像投影引入新课,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励学习动机。如在“地形的变化”一节中,运用投影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其海生生物化石”示意图,提问学生:你了解这座山脉吗?学生纷纷回答: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山脉。接着教师提出: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该山的地层中,可能吗?为什么?这样促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发通过学习新知识,解决认知矛盾的动机。利用投影图片,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激发探求的欲望。

在“五带的划分”一节教学时,展示景观投影片“热带、寒带景观”,然后引导学习观察对比,思考两幅景观图中儿童的衣着、房屋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问:热带与寒带的阳光照射有什么不同?住在热带的儿童为什么将箩筐顶在头上?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七、巧用课本素材,以漫画的形式导入新课

新编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多幅发人深省、寓意深刻的漫画,在新课导入中运用,最能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森林资源”一节中,展示漫画投影图片“小鸟的悲哀”,学生立刻被漫画中的人物和小鸟吸引,教师及时提问:“小鸟为什么要飞走呢?学生回答:因为森林被砍光了”,教师及时提出:“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使得小鸟失去了生存的家园。”再如讲解“中国的水资源”时,可以利用课本上“就地取材”漫画,提出问题:“这幅漫画反应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教室接着提问:“想一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自己就可以找出答案,教师可进一步强调水资源的有限性,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以漫画形式导入新课,正好迎合初中生的喜好,更加地生动有趣,从而起到良好的效果。

八、小组讨论,以活动的方式导入新课

以学生活动的方式导入新课,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解“中国的气温南北差异”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根据课本上的“气温分布图”做一次从哈尔滨到海口的图上旅行,在旅行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穿着会发生什么变化,这又能说明中国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呢?学生立即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参与,体验由于不同的纬度位置而导致的南北气温差异。

篇3:浅析学校课堂导课与结课教学艺术

1 导课课堂教学艺术

就像一部动人心弦的戏剧需要序幕, 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需要前奏一样, 课堂教学的导入情况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 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导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艺术,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通过科学巧妙地导入, 使学生对教授的内容产生好奇, 进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具有艺术性的导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解释课题

课题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的提炼, 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就对课题所涉及的词语及其引发的题意进行解释, 有助于学生审破题意, 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与把握, 进而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奠定基础。例如, 当教师在讲解语文课文《将相和》时, 就通过巧妙的释题, 用十分简短的几句话开始了课前的谈话, 具体提出了《将相和》中, “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和”具体又是什么意思?通过3个关键的语词提出了一系列的延伸问题让学生思考作答, 进而了解课文中主人公的不同性格特点。教师在合理而巧妙地设计导课内容前, 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 真正抓住那些能够引起学生注意的释体。

1.2 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 就是在课堂教学开始时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提出一定的问题, 揭示所存在的矛盾, 产生悬念。悬念的设置能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进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所讲的内容中, 最终解决悬念。但是, 悬念的形成是具有针对性的, 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难度适宜。教师在设置悬念时, 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水平, 在难度上要合理恰当, 其结果是能够被学生思考之后而获得的。

(2) 符合教学情境。教师在设置悬念时, 还要同具体的教学情境以及教学内容相符合, 不能出现与课文不相关的东西。

(3) 富有艺术性。课堂教学在悬念的设置上, 同一般的问题设置是有区别的, 它要比一般的问题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之前随随便便提出一个问题便开始教学, 学生可能对答案早已一目了然, 这就难以达到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目的。一方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要选择一个比较独特的点切入, 使学生在想象力范围之内暂时无法获得答案。另一方面, 这一问题还要是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 否则也无法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3 趣味导课

增加趣味就是要求教师做到趣味导课, 运用生动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板书以及教具等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 进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在导课时, 可以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概述, 可以依据教学的内容给学生讲授一些有趣的短小故事以及幽默笑话等来导课, 还可以通过有趣生动的板书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演示。

但是, 教师在运用趣味导课时一定要注意导课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要充分符合学生在心理以及认知水平上的特点, 符合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如果导课的内容偏离了以上这些要求, 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1.4 温故知新导课

教师在教授新的知识之前, 要注意对旧知识的温习, 从而从旧知识中延伸出新的知识, 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的导课方式。例如, 有教师在对茅盾的《风景谈》进行讲授时, 就先从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的茅盾的《白杨礼赞》讲起, 通过两篇文章在背景、主题上的对比与分析, 开始了《风景谈》课文内容的讲授。对旧知识内容的“温故”是理解和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所在, 教师切忌在导课的过程中过分注意旧的知识内容, 而使新的知识内容成了附属和陪衬。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就意味着教学的失败。

2 结课课堂教学艺术

结课同样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 也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必要的设计。结课可以是归纳总结性的, 也可以是悬念启发式的。无论是何种结课方式, 都需要教师根据其课程教学的具体需要来定。常用的课堂教学的结课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悬念式的结课

我国古典的章回体小说, 每当到了情节发展的高潮或是紧要之处, 总会设置一个悬念, “欲听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叫人对下面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好奇。在课堂教学中的悬念式结课, 也是为教学内容留下一定的悬念, 让学生欲罢不能, 对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 从而提升其对学习的兴趣。

一般而言, 进行悬念式的结课时, 可由教师具体提出一个教学内容的延伸问题, 引发学生的讨论, 并将讨论延续到课下进行, 教师则在下一节课对学生仍然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讲解。

2.2 游戏式的结课

学生在上完一节课之后, 常常会感到非常疲惫, 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还采用提问或是复述等比较枯燥、单调的方式来复习所学的知识, 往往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结课变得生动活泼, 设计一些娱乐、游戏的形式来结束课程, “寓教于乐”, 使学生既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获得放松, 又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2.3 总结式的结课

总结式的结课, 就是在教学结束时使用准确简练的语言, 提纲挈领地将课堂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完整的印象, 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与记忆, 培养其归纳总结的能力。总结可以是教师直接进行, 也可以是先由学生做, 再由教师补充与修正。

2.4 自然式的结课

自然式的结课, 就是讲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种结课方式追求的是教师在讲完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之后, 下课铃声随之响起, 进而很自然地结束课程。这一方式对教师课堂设计与时间安排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要能够精心设计教学的内容与结构, 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时间与进度, 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

自然式的结课看起来简单, 没有技术含量, 实际上需要依靠教师强大的教学功力。这一结课方式看上去十分顺理成章, 但往往需要教师拥有纯熟的教学艺术技巧才能达到, 属于一种高水平的课堂教学结课方式, 是教师的教学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的表现。

2.5 回味式的结课

回味式结课, 就是在课程结束的时候, 为教学增添艺术的含蓄以及浓郁的色彩, 使学生体会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进而在课后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咀嚼回味。例如, 特级教师于漪在讲解《茶花赋》一文的时候, 就在结课时向学生展示了一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挂图, 目的是将鲜艳绚丽的茶花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上, 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情, 体会其中的精髓, 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新生的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由衷赞美与热爱。

摘要:教学活动被很多教育学家当作一门艺术看待, 并不断地在教学艺术上进行着富有成效的理论探索以及社会实践。教学离不开艺术, 只有讲究教学艺术的教学, 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达到教学美的境界。教学艺术是教师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技巧, 遵循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学校课堂教学包括导课、课堂组织、板书、课堂提问、结课等环节, 每一环节都有丰富的教学艺术, 当然还包括语言教学艺术和非语言教学艺术等, 该文主要从课堂教学的导课和结课环节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教学,导课,结课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2] (德) 文德尔班, 著.哲学史教程[M].罗达仁,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7.

篇4:高中语文教学导课艺术浅析

一、创设情境、自然导入

一堂课就是一次演出,演员是老师,观众是学生。演出中,导入新课是第一幕,如何演好第一幕,如何在第一幕中让你的观众被你的台词所吸引,并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上课时如何创设情境导入这首气势恢宏、高唱入云笔力遒劲的豪放词之力作?你不妨这样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苏东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念奴娇 赤壁怀古》诞生了,震烁千古。在这里,他还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观赏古人笔下的赤壁,聆听古人心灵的独白……再看《再别康桥》的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别之情……这样的导入,自然而然,毫无雕饰,这样的创设,让你乘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

二、巧提问题、启发导入

在导语中 ,我们如果巧提问题、启发导入,收到的效果非同一般。这需要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吸引学生,帮助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如果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来设计问题,我们就把知识得以产生的“问题”还给学生。北京市怀柔第三小学任教自然、社会学科的李东霞老师在上《规律》这一课时是这样巧提问题、启发导入的:我们学校门口有两棵生长了五百多年的,葱郁挺拔的老槐树。它是我校的象征,也是我们的骄傲! 我们爱它,我们关注它的点点滴滴…….秋天,老槐树的叶子渐渐飘落,大小不一的叶片满天飞舞,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叶片的大小有规律吗?假如给了你们一份一年级学生校服型号统计表, 要你们为10000士兵生产军服,由于特殊原因,不可能测量每个士兵的身高。想一想,1-5号军服各应生产多少套?让我们来探究探究吧! Let’s go!!!……这样的导入,这样的巧设巧妙的提问启发的导入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了,枯燥的事物诗意化了。于是,学生们兴奋了,理解了。

三、前后联系、轻松导入

前后联系,即前后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上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来导入新课。因为有已学过知识及曾体验过的生活,所以在进入新课时学生会很感亲切,并自然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在上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长沙》(高中语文第三册)时,这样的方法导入也许会更好: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雪》,我们为毛泽东主席所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美,瑰丽奇特的自然之景所陶醉,更为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 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学生们驾轻就熟,便会顿时激起高昂的学习兴趣。

如何妙用导语,它让我们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创设情境,巧提问题,前后联系,而后最终成功的完成教学,而不是机械的照抄教案中的“专家答案”,拾人牙慧。上课时导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在课后却需要我们的老师去巧妙的安排和设计。总之,妙用导语是一门学问,在导入新课中妙用导语它能使我们的老师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5:课堂导课的艺术

一、导课艺术的主要特点与功能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了。并且不同特点的导课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具体说来如下:

(一)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导课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方面:其一是指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了与所授教材内容的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赘疣。有位教师在讲《说谦虚》一文时的导课就设计得很精到。他说:“有一位导演,成功地导演了一部新影片。当记者问到这部片子并请他谈谈想法时,导演说:„如果把这部整体美的影片打碎,那么任何一块碎片都将闪光。‟而举世闻名的球王贝利在回答人们哪个球踢得最好的问题时,却说:„最好?下一个吧。‟对于自己的成绩的这么两种态度,不是非常发人深思的么……”其二是指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从讲点故事、寓言、做点游戏入手,中学生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入手等。如果课堂教学导课时,教师的态度、语言和蔼可亲,所讲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事理,学生听起来一定能如入胜地而留连忘返。可见,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教育性。

(二)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有位物理教师在初中物理“运动与静止”这一课题的教学中,就使用了启发性导课。一开始教师问:“你们听说过用手去抓飞行的子弹的事吗?”对学生来说这种事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教室内立即鸦雀无声,同学们开始思考了。一会儿,课堂沸腾了,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子弹飞得那么快,能用手抓住吗?”“我就听说过”,老师肯定地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学生听了十分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道理呢?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运动和静止‟就要探讨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授课的内容中去了。启发性的导课设计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三)导课要有新颖性,具有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①一般说来,导课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在教朱自清的散文《绿》时,有位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欧洲有个叫摩根的商人,长得高大魁梧,他的夫人却小巧玲珑。他们夫妇俩运了一大批鸡蛋到非洲去卖。到了非洲男的先去卖蛋,一连三天也卖不出去。于是他的夫人接过篮子到街上卖,不多时蛋就卖完了。同学们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引起学生的诸多猜想,但多不得要领。老师便托出谜底:摩根人大手大,鸡蛋在他手中便显得小,他的夫人人小手小,同样一个鸡蛋在她手中就显得大了,所以人们争着买。这就体现了衬托的道理。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老师接着说:“文学家经过对生活现象的长期观察、体验,有意识地把生活现象进行加工提炼,运用于文学写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衬托手法。同学们看看《绿》这篇文章在哪些地方使用了衬托手法?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导课就具有新颖特点。新颖性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应切忌单为新颖猎奇而走向荒诞不经的极端。

(四)导课要有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的积极化。”充满情趣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间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有位教师讲《谈修改文章》时的导课便趣味盎然,他说:大家常常写文章,可什么叫“文章”呢?老《辞海》上说:“画绘之事,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人的脸皮有青有赤亦有白,可见,每个人的脸皮就是一篇天生的“文章。”(笑声)古今中外,许多女同胞都是非常讲究“修改文章”的!(大笑)你看吧:她们每天早晨起来梳妆,对着镜子,用奥琪增白霜反覆“揣摩”(涂抹),再用高级胭脂、唇膏精心“润色”,还要用特别的眉笔仔细地修改“眉题”。甚至于连标点符号也毫不含糊——非要用手术刀将“单括号”(单眼皮)改为“双括号”(双眼皮)不可!(笑声、掌声)你们看,这是何等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章。要想使文章出类拔萃,成为“真由美”(真优美),不在修改上下番苦功夫,行吗?(笑声)何其芳同志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看来,这是一条至理名言(板书中心句)。这样导课是极具情趣的,但只具情趣尚嫌不足,俗话说:趣味趣味,要既有情趣,又有意味才好。学生笑过之后,教师应进一步引之深思,方是趣味性导课的上乘佳作。

(五)导课要有简洁性,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这个见解是极为深刻的。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如一位教师教学《小壁虎借尾巴》。开始上课了,教师带着亲切的微笑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说着,从课桌上拿起一只小壁虎的图,这只小壁虎是用水彩画成动画片的形象,不但不丑陋,而且显得很可爱。尾巴做成活动的,可以摘掉)学生们马上惊喜地说:小壁虎。教师接着问: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动物?有的学生说:壁虎有毒,能让人中毒。另一学生说:壁虎吃苍蝇、蚊子。教师这时趁机说:壁虎虽然长得不好看,可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好朋友。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将画上的小壁虎的尾巴摘下)。学生惊喜地说:哎呀,尾巴断了。教师马上因势利导: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断的?断了以后它又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板书)这课书,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的事。这个导课总共不到5分钟,却因其简洁凝练、巧妙、新奇,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急切想学习课文的强烈愿望。

二、导课艺术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导课艺术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教师灵活运用、精心设计。据说托尔斯泰所写《复活》的开头部分有20种稿本,更惊人的是,他写《生活的道路》一书,所写的序言稿本竟有105种之多!可见艺术家们为精彩的开头所下的苦心营造功夫。教学艺术家们所创造的教学导课的基本形式与方法有:

(一)温故导课

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也就是说各种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而来的。所以“温故知新”的过渡式导课,就成为教师课堂教学常用的导课方式。有位教师在上《茶花赋》时,就注意以旧带新,使学生感到新课非但不陌生,反而很亲切。他这样说:“同学们,现当代散文作家杨朔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可以说,每个学期我们见一次面。第一册他奉献给我们北京的香山红叶;第二册他请我们尝了广东甜香的荔枝蜜,也许现在我们还能回忆起它的甜味呢?今天他又将捧给我们春城昆明的一丛鲜艳的茶花,大家喜欢不?”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这时学生的情绪已开始兴奋。老师接着说:“《香山红叶》作者借红叶喻老向导,越到老秋越红得很可爱,《荔枝蜜》作者借蜜蜂赞美辛勤的劳动人民,今天的„茶花‟又是象征什么呢?”此时学生已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个个跃跃欲试。温故导课中的“温故”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导入新课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具体导课时切不可颠倒主次、喧宾夺主。温故导课一旦成了纯粹的复习课,就是一种失败。

(二)释题导课

课题是课文的窗户,从课题常常可以窥视全文的奥秘。如果教师从解释课题词语、引发题意入手,不但有助于学生审破题意,了解所学内容的大致概况,而且为学生进入新课铺垫心理基础。如有位教师在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时,即以巧妙的释题导课,达到开“窗”窥“室”的效果。老师只用几句简短的课前谈话,就十分自然地引出了课题,紧接着这样提问:《将相和》课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的吗?他们为什么会不“和”?后来为什么又会“和”呢?然后指出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课题,告诉我们“将”和“相”各是怎样的人,学习课文后,就会知道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在设计运用释题导课时,应该对课题进行具体地分析,只有那些能通过释题来引起学生注意和发人深思的,才可采用释题的方法导课。而那些课题与内容关系显明,无需解释学生即可理解的,那就不必画蛇添足了。

(三)激情导课

维果茨基指出:教育的影响是通过学生心理特点的“中介”或“折射”而发生作用的。“中介”就是学生当时的内心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好像一个三棱镜,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它的折射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发生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材中包含着真挚情感,教师即宜于导课时“披文入情”,以情真词切的语言多方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有位教师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大年夜对你们来说,是多么的美好啊,穿戴一新,亲人团聚,品尝佳肴。可是在另一个社会里,却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她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光头赤脚,手拿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叫卖着”。……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把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了课文所描述的悲惨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既促进了课堂交流的艺术效果,又可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纯化和升华。

(四)设疑导课

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设疑导课的启发思维功能,在导课时精心设疑问难,以鼓起学生思维的翅膀。如有个物理教师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一开始,他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咱们班最近参加了拔河比赛,你们说,两队拔河,从拉绳来看,赢方一端的拉力大,还是输方一端的拉力大?”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赢方一端的拉力大!”教师却肯定地说:“不对!拉绳上两端的拉力一样大!”“为什么?为什么?”同学们睁大眼睛,愣住了。“这是作用和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所要说的问题,我今天就讲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讲课就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也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使所讲知识溶解于学生思维的潮水之中了。师生间的思维共振现象,乃是课堂教学艺术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五)故事导课

把课讲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始终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标准之一。而采取寓意深刻又幽默轻松的故事导课,教师的教学语言铺陈渲染、绘声绘色,则是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如钱梦龙老师在讲知识短文《词义》时,为了使抽象的“词义”知识能迅速地为学生所接受,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了一个阿凡提理发的小故事:阿凡提为了整治一个只理发不付钱的阿訇,先是给他剃了个光头,然后在刮脸的时候,阿凡提问他:“眉毛要不要?”阿訇说:“当然要!”阿凡提就把眉毛剃下来给了他,那人虽气,但又不好怪阿凡提,因为他确实说过“要眉毛”的。阿凡提接着又问:“您的胡子要不要?”那人忙说:“不要!不要!”阿凡提又哗哗两刀把他的那漂亮的大胡子给剃掉了,结果阿訇的头像个剥光的鸡蛋似的。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都大笑起来,钱老师马上因势利导地问学生:“阿凡提究竟玩了什么花样,让那个人上当的?”学生立即领悟到阿凡提是运用“要”这个词的多义性来捉弄阿訇的。于是,课堂教学自然引到对于词义的理解上了。故事导课宜短忌长,故事本身要能说明问题,教师还需引导分析,才不会使学生的注意局限于故事本身。

(六)创境导课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教师在导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深入体验教材内涵。有位教师在教《小白花》一课时,便将背景画面(总理的遗像、有关照片)与背景音乐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设了悼念周总理的特定的环境。学生在舒缓、哀婉的朗读声中(录音),静静地观察着照片上的每一个镜头,再加上音乐旋律(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片断)的烘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许多学生都感动得潸然泪下。这种“未入其文,先动其情”的导课方式,生动地再现了周总理的光辉形象,唤起了学生无尽的思念,达到了“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和动之以情的情感性”的水乳交融。学生在导课中积蓄的情感,必然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导课时的情境创设要巧妙精当,真切感人,能够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发动他们的情绪想象。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编剧的本领、导演的才能和演员的素质,才能成功地引导学生入境受情。

(七)演练导课

在新课之始,教师有选择性地展示挂图、实物、标本、模型,或做一些启发性强的实验、练习,最好不妨也让学生参与活动,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知识直观形象地进入学生头脑的一种导课方式。因其实践性强,又多关系到师生双方,所以也常为教师们所采用。如有不少教师反映,学生对学习区域地理兴趣不足,原因是“八股”气重。这部分教材内容都是一开始就讲地理位置,缺乏吸引力。特级教师何化万便依靠地图来导入新课,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讲“英国”或“美国”新课之前,教师展示出英、美两国所在洲的教学挂图,提出一些“猜谜语式”的问题,让学生看图思考回答:“有一个国家,面临一个洋、两个海和两个海峡,四周海岸曲折,多良港,想想这是哪个国家?”“有一个国家,地跨寒、温、热三带,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这个国家是哪个国家?”于是全班学生都忙于从地图里找寻答案,大家兴趣十足,活跃起来,议论纷纷。答案找到了,问题解决了,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就更加主动、积极了。使用演练导课,必须注意直观演示与语言讲解相结合,以及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八)机变导课

有时在课堂教学之前,突然发生或出现了有利于设计导语的事件或情景,教师应注意充分利用,即兴应变,以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有次讲授《卖炭翁》,时值雪止天晴,教师走上讲台便道:“同学们,断断续续,飞舞了近一周的雪花停下了。今天,阳光照耀,天气暖和,是我们盼望多日的好天气。但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穿得十分单薄的老人,却不喜欢这样的天气,总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他,就是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板书课题),卖炭老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常心理呢?”这样,由于教师巧妙而自然地借景引入课题,使学生以常人的体验不能理解卖炭翁的反常心理,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收到好的效果。有时上课难免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影响到教学的正常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机应变、排除干扰。如有次一位教师上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给青年们的一封信》时,课堂很吵,如果按照原来“人物轶事”的导课方法,已很难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上来,于是他灵机一动,突然叫住一名学生,那名学生应声而起,教室里也随之静下来,教师赶紧抓住机会说:同学们,那位同学应声而起,这在生理学上叫做条件反射。但是,你们知道条件反射学说是谁创立的吗?是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给青年们的一封信》。这个较新鲜的话题一插入,便在短短几分钟内,排除干扰,顺利进入学习新课。机变导课要求教师具备机智灵活、沉着应变的能力,才能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成功地进行导课。

(九)幽默导课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有时可以使用幽默手段导入新课,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授《项链》一课时,便设计了这样的导课:平时大家常常听到一些歇后语,如“癞和尚戴花——疯美”,“厕所里开电扇——出臭风头”等。我今天说几条“歇后语”大家听听:“路瓦栽夫人借项链——穷出风头”、“路瓦栽夫人丢项链——乐极生悲”,“路瓦栽夫人赔项链——自讨苦吃”。当然这三句不能算歇后语,因为歇后语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了,对莫泊桑笔下的路瓦栽夫人有什么看法呢?现在我出个上联:“一夜风头项链即锁琏”,请大家现在再仔细地阅读一遍课文,然后根据个人感受,对出一个下联,把自己的看法表示出来,对仗要基本工整。这样的导课,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

(十)气功冥想导课

篇6:高中心理辅导课方案

——高一心理活动课设计

设计理念:

法国启蒙运动的猛将卢梭说“青年期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危险时期。”此时青少年的情绪就是一座活火山,此刻它可能静静地呆着,但是谁也无法预料下一秒它会不会把你吞噬。而愤怒作为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对青少年来说,已经成为破坏人际关系、亲子关系等的重要因素之一了。青少年,这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经验不足,认知偏差,行为偏激,面对不公平的对待,或期望落空,遭遇挫折时,更容易愤怒,也更容易有不合理的作为,进而影响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阻碍青少年建立健全的人格。因此,本活动围绕“愤怒”这一主题,以心理剧为基本形式,设计“了解自己”、“出谋划策”、“讨论分析”、“重新演绎”、“愤怒宣泄”五个环节,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愤怒,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愤怒,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活动目的:

1.帮助中学生认识和了解愤怒的不良表达方式,并学会判断和分析自己的愤怒表达方式。

2.引导中学生认识和掌握正确面对和处理愤怒的技巧,学会消除愤怒的不良影响。

3.分享和学习健康有益的处理愤怒的经验,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愤怒。活动形式:

游戏体验、心理剧表演、讨论分析、情境训练、宣泄体会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份有关于愤怒的调查问卷,涉及愤怒的表达方式、愤怒频率、愤怒事件以及对该事件的描述。

2.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将班级学生按愤怒的表达方式大致分为四组。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 活动时间:

90分钟,两个课时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0′

【设计意图】 愤怒话题的探讨和心理剧的表演都需要学生放下心理防御,对同学和老师具有一定的信任感,在一个放松、温馨的氛围中进行,因此,本环节设计“流星雨”活动,通过相互合作,增加信任感和默契感。

【活动介绍】

1.让所有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

2.给其中5名学生每人一个不同颜色的小球,让其听哨音向上拋球,令其他学生接住

此5个球(上述5名学生不可再接回他们向上拋的球),一名学生只能接一个球,再由刚接住球的5名学生,向上拋球,由其它学生接,如此练习直到所有人都接过球(接过的人不可再接球)。

3.再加入2个球,重复上述第2步的步骤,直到所有人都接过球,且球不落地(若有一个落地需重新开始)。接着再增加几个球,重复上述第2的步骤,最后直至加到N个小球,让班级学生每人皆有一个不同颜色的球。

4.进行最后一项挑战,听到哨音,所有学生将球拋向天空,不能接到自己的球,看看团体成员总共能接住几个球。

【问题1】 游戏中你接到球或是漏掉球,有什么感受? 【问题2】 当球越来越多时,你又有什么感受?

【过渡】担心、开心、不服气等这些都是我们的情绪,今天我们就要来聊聊情绪,而且只聊这个字——“怒”,这个词——“愤怒”。

二、了解自己 25′

【设计意图】 本环节利用三个心理剧,通过学生亲身表演,形象地展示日常生活中愤怒的不良表达方式,让学生们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愤怒,同时也找到参考点。其中短剧《愤怒的小鸟》表现的是那些不善于“制怒”的人,这类人常常会因为不考虑时间、场合、对象,胡乱地发泄愤怒而使自己更加糟糕的境遇。《愤怒的掩藏》表现的是过分压抑愤怒的人,这样的人外表温顺,但内心实则是波涛汹涌,就像一座休眠火山,随时喷发,后果不堪设想。《愤怒的循环》变现的是转移愤怒的人,这样的人觉得跟直接发生摩擦的人很难沟通,因此将愤怒转嫁,造成对其他无辜的人的伤害。

1.愤怒的小鸟。这天小鸟们围着三只鸟蛋,幸福温馨地唱着歌,看护着并期待着新生儿的出世。这时一只苍蝇飞了过来,叮了叮鸟蛋,不小心把其中一只鸟蛋踢倒了,这时闪电划空,雷神阵阵,小鸟们“怒”了,“上帝作证,那鸟蛋兴许是自己倒的,而且是轻轻地倒的,完全一点事儿也没有,真的!”苍蝇在心理呐喊。可惜晚了,迎接它的是三只愤怒的小鸟们的亲密接触。此时此刻,除了愤怒的砸,什么也没有,包括没了对鸟蛋们的看护,所以当怒火熄灭回过神时,鸟蛋已经不见了,觊觎鸟蛋很久的肥猪们顺利将鸟蛋运回了家。此时,愤怒之战又一次华丽丽地展开了,小鸟们以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仿佛炮弹一样去攻击肥猪们的堡垒。

2.愤怒的灰太狼。灰太狼一直都是只好狼,甚至成为了人人追捧的红人,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喜洋洋。大家都以为灰太狼是最温顺的狼,但其实不是。一次又一次捕羊失败,灰太狼是愤怒的,“凭什么,凭什么,现在的羊智商都这么高,它们不是吃草的嘛,不是应该都是草包嘛!”原本以为家是幸福的港湾,但是灰太狼的家不是,在还没开口寻找失败的安慰时,他老婆的平底锅就已经招呼它了,此时,灰太狼更是愤怒的“为什么,为什么,人家是贤妻良母,我的老婆确是母夜叉!”但另一方面灰太狼也是隐忍高手,捕羊失败后,坚持忍着,不发火,因为发火只会证明自己的没用。被老婆大刑伺候后,愤怒到几点也忍着,因为说不过她,打不过她,只能忍着。所以就这样,灰太狼的怒火一次次窜上心头,后一

次次憋会肚里。原以为灰太狼会一直藏着,但是有一天他再也藏不住了,所以霸气地离家出走了。

3.愤怒的循环。这天,一位在公司受尽委屈的先生,被他的BOSS找茬了,但为了饭碗,他不敢与老板顶撞。于是气冲冲地回到了家,看到妻子正悠闲地看着电视,原本憋着的火蹭蹭蹭往上蹿,立马就开骂。妻子就觉得冤枉了,自己一下班就忙这忙那的,还接儿子放学,自己在外面受气了,凭什么骂我!这时又看到儿子拿着期中试卷来签名,妻子就火了,对着儿子就吼:“你看看你,考得那是什么分数,我怎么会有你这么笨的儿子!你给我好好反省去,从今天开始不准玩电脑。”儿子原本高兴的心情一下子烟消云散,明明是成绩进步了,反而被臭骂了一顿,儿子一肚子火,看见自家小狗乖乖地躺在门边,对着它就是一脚,而莫名其妙挨了一脚的狗愤怒了,跑到路上去咬了行人一口,而那个行人却正是给先生气受的公司老板。

【问题3】你觉得你是他们中的谁?谈谈你的愤怒故事。

【过渡】上面短剧中主人公和同学们不良表达方式的愤怒或多或少地使我们陷入了尴尬或是糟糕的境遇中,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改变?你们要改变吗?

三、出谋划策 10′

【设计意图】由学生修改原来三个剧本《愤怒的小鸟》、《愤怒的掩藏》、《愤怒的循环》,要求学生保留事情的起因,但修改主人公愤怒的表达方式,使愤怒朝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可以一剧多演。

例:1.小鸟们相互制约,每当发怒时,就相互死死地抱作一团或是一个拉一个,不让各自闯祸;小鸟们一旦发火就用舌头在口腔里转圈,转弯10圈后才能有行动,这时怒火早已消除。

2.给灰太狼家族设立个表兄,每当灰太狼有火无处发时,定期向表兄倒苦水。3.对先生、妻子、儿子等人进行同理心培养。【问题4】还有谁有自己的想法?

【过渡】很感谢各位同学,让老师看到了这些主人公的HAPPY ENDING。果然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同学们也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不过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老师这节课一直在说的愤怒,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愤怒?是不是应该将愤怒彻底消除,这样所有的问题就能解决了?

四、讨论分析 10′

【设计意图】分小组讨论“是否应将愤怒消除?”,将愤怒的讨论深入,通过讨论和讲解的方式更深层次地了解愤怒的本质,了解它存在的意义,以助于学生更好地正确乐观地看待愤怒。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愤怒的心理历程包括:认知思考、情绪、外在行为表现,以及对象的正确与否。不健康的愤怒表现出于不经大脑的理智思考,;激动的感情;外在攻击行为,包括了从轻微的语言攻击、辱骂,到严重的肢体攻击,甚至使用武器。而正确的愤怒则将引导我们朝向问题解的方向去面对。人的愤怒大部份来自于对生活中的不满及挫折,只要我们能理智地找出原因,并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在面对愤怒汹涌而上时,便能真正征服它。

一个更积极的态度或许是将Aggressive(攻击、愤怒),转化为Assertive(果断、自信),清楚自己愤怒的原因,也勇敢表达愤怒的情绪,在一片不合理的声浪中,告诉别人:“我生气了”,而且“我要去改变它!”

【问题5】如果说正确的愤怒是真愤怒的话,那么那些不健康表达的愤怒就是假愤怒了。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的思考下自己的愤怒,它是真愤怒还是假愤怒?

【过渡】谁打算明智地采取打假行为?

五、重新演绎 18′

【设计意图】将学生自己的愤怒事件编成心理短剧,重新设置情境,重新思考愤怒的表达方式,重新演绎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方式,最终实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课堂走向生活,同时也是最好检验课堂成效的办法。

例:高一A班女生在走廊与高一B班女生相遇,结果B班女生出口辱骂A班此女生,该女生立马怒火中烧,甩了一个巴掌。此后B班女生叫来朋友,替自己报仇。

修改后:……

六、愤怒宣泄 15′

【设计意图】尽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理智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正确处理愤怒,但是仍然有一些愤怒是没有办法用理智去对待的,仍需要通过宣泄的方式来转化。因此设计宣泄和拥抱,在同学们的注视下,帮助下,来合理的宣泄,宣泄之后给予拥抱鼓励,让学生能够感受团体的温暖。

1.将宣泄人安置在教室中央,所有同学围成一个大圆圈,鼓励需要宣泄的学生进行宣泄。

2.要求学生一边宣泄一边说出愤怒的事件,反复叙述,直到平静下来。3.学生结束宣泄后,同性学生每人给予一个拥抱,并附赠鼓励。

七、结束 2′

【设计意图】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完全展示每个人的愤怒事件的修改,所以最后将其作为心理作业,将自己的愤怒事件修改写出心理短剧。同时心理作业的布置也是作为一种对此堂心理活动课的巩固。

布置心理作业。

附 愤怒问卷

班级 性别 年龄

1、一般在你愤怒时,你是怎么做的?

2、在你愤怒时,你为什么这么做?

3、你觉得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4、你觉得你愤怒的频率是多少?

篇7:高中物理教学导课艺术浅析论文

课堂教学具有艺术内涵, 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它是一种没有程式可套、极具创造性的工作方式, 要求语言教师既要具备高超精湛的教书育人的技术才能, 还要注意运用语言、动作、音响、图像等形象化的方法手段呈现和表达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感情。“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 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其迅速集中思维, 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能揭示课题, 体现教学意图, 还能沟通情感,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效率, 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种类繁多, 本文集中探讨导课艺术。教学中的导课艺术是指教师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拉开一堂课的序幕, 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一个创造性艺术实践活动。它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 也是教师表达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课堂导入环节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 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笔者曾对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进行过一些思考和尝试, 在此试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总结。

(一) 游戏式导课

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游戏能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变枯燥的复习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能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玩乐中温故而知新。课堂上, 教师灵活采用游戏活动来导入新课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其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游戏导入的形式丰富多样, 如Listen and do (听一听、做一做) , Let’s whisper (传悄悄话) , Touch and guess (摸一摸、猜一猜) , Hide and seek (藏一藏、找一找) 等。

(二) 情景式导课

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说:“为激发学生的思维, 必须有一个实际的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直观情景导入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直接“入境”。“入境”才能“生趣”, 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 尽快进入语言学习的最佳状态。巧妙的情景能激发兴趣, 诱发思维, 使教学活动形象直观,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常用的创设情景方法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全方位展示创设情景、利用课文插图或简笔画创设情景等。

(三) 悬念式导课

悬念式导课法是指教师根据所教内容的需要故意设疑, 制造悬念, 引发学生追根溯源, 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的一种导课法。恰当的悬念是一种兴奋剂。制造悬念就是要在学生已经形成的概念和生活经验及相关实物更精确的解释与陈述之间形成矛盾。矛盾一出现, 悬念也就产生了。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给学生设下悬念, 能引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 以疑入门能激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

(四) 故事式导课

故事式导入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对故事有特殊兴趣的心理特征, 在新教材呈现之前, 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 借助图片、动作、手势等辅助手段来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或其中的精彩片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吸引其注意力, 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的一种导课法。例如, 在讲“Christmas Day”一文时, 教师可以问学生有没有听说过圣诞老人的故事, 让听过的同学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出故事情景, 学生们便会热情高涨, 很快学会本课的生词、短语及其他相关知识。

(五) 对多媒体素材的利用式导课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介入打破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大大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集成处理的能力, 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交互环境。网络技术由于资源共享, 信息全面、量大、适时、快速, 可以提供全面的英语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魅力使教学内容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 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模式向直观性、趣味性、艺术性和立体化模式发展。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充分利用这些多媒体素材,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导课艺术对语言教师的要求

当然, 导课方法远远不止上述几种。教师还可以用教具、歌曲导入新课, 甚至直观式、复习提问式等比较传统的导入法也都可用。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导课方法, 只要能收到理想的授课效果, 我们都不妨拿来使用。然而, 课堂教学艺术给广大英语教师课堂导入方法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课堂导入必须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设计不同的导课形式。对低年级的学生, 教师可以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的导入形式;对高年级的学生, 教师则可以采取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等形式来导入新课。

(二) 课堂导入应有趣味性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往往难以立即进入学习状态,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有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课堂导入要有新颖性

导课形式要多样化, 不能千篇一律。只有新颖多样的课堂导入才能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续兴趣。如果每节课的开始, 学生都能猜出教师的开场白, 那么, 这样的导课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失败, 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无奈。

(四) 课堂导入要有灵活性

导入方法的设计是没有程式可循的, 是灵活多样的。各种导入方式也不是相互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课型的不同及综合情况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因地制宜、灵活把握, 找出既适合学生学习又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导课方法。

四、结语

上一篇:北京房价分析下一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带答案)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