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3-03-06

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 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创新教育就是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启发学生创新地学知识。在近代物理学上有两位非常伟大的人物, 一位是爱因斯坦, 一位是爱迪生。前者是近代物理学之父;后者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这两位伟人的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具有非凡的创造能力, 前者是理论上的, 后者是实践上的。这两方面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下面主要阐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1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 教育不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 而应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 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 他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 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新型的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其次, 教师要认清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智力的发展并不同步;超过一般水平的智力是实现创造性潜力所必需的, 但超过这个临界水平, 智力同创造性的相关就几乎为零。而教师比较喜欢智商高的学生而不喜欢创造力强的学生, 因为创造力强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不合乎传统的兴趣, 他们常常探究那些特别不符合“教学常规”要求的知识领域, 被教师认为增加了教学负担。实际上, 教师的这种看法极易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 教学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发展的具体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因素, 更应该考虑到学生要发展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性, 要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之中。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 都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合理组织学习活动, 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备课过程中, 要在分析教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 注意落实好教学目标, 有意识的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都要力求“稚化”自己, 即从学生角度, 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 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 也可以是物理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 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探索。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 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 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了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后, 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 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 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 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 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意识。如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 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时, 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 而应引导学生 (课上或课下) 审视其观点, 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 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另一个有效途径。习题教学要跳出“题海战术”的误区, 要能使学生尽量从不同的角度, 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同一问题, 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使学生从单—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 诱导学生思维发散, 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也能使学生养成多方位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这样学生再见到新类型的问题时, 就能以发散思维或集中思维等自己的创新方式解答问题。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 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的实验方法, 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 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 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 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3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3.1 良好的班级创新环境

班集体作为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影响个体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班内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教师可利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 如在班内展示学生的各种创新成果, 举办知识竞赛, 并办好科技板报、手抄报, 使班内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班级舆论。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 并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创新体会, 鼓励学生之间的适度竞争、相互合作、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 使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互激励, 同步增强。

3.2 良好的校园和社会创新环境

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还必须注意创新教育的大环境, 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物理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 教师要注意物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即时的反映到平时的教学之中, 如华裔物理学家屡获诺贝尔奖、中国在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等, 这类内容极易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并能转化为他们创新活动的动力。物理教学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 从校内扩展到校外, 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 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加以融会贯通, 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 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合理安排时间和课程, 为学生创新才能地发挥留有余地;对学生地创新成就进行奖励等;要在校园中形成浓郁地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地气氛。

总之,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协调, 教育者要努力创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从创新教育环境, 使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创新的气息, 以创新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指出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强调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教育过程,创新环境

上一篇: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中As、Sb、Bi的研究下一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