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09-10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当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培养知识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 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能够从早做起, 从基础做起, 形成创新能力, 以适应未来时代的选择。

1 改革教学结构

21世纪, 语文教学面临的现实挑战日益严峻。飞速发展的时代促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积累着和更新着, 语文课程如实地记录了人类知识的各个层面, 因此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内容迅速地延伸、扩大;而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 在其社会化过程中所接受的必要的学校教育时间却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受教育时间的有限性与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多变性之间日趋尖锐的矛盾。因此,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势在必行, 这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语文学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 更应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不应仅仅拘泥于文字的考证、词语的解释、语法的分析, 而应着力于语言运用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转到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轨道上来, 要尽最大努力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尤其应注重对创新思维潜能的开发。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 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激发起创造的欲望, 使语文学科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方热土。

2 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校内语文学习最主要的活动都在课堂进行。课堂是获取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主要途径, 因此教师更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改进教学方法, 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目前语文教学中大都是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静静乖乖地听、被动地学;即使是启发式教学, 也是老师给学生提问题, 却很少有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 自主提问。这样的语文课堂上, 教师把学生所有的时间都安排好, 学生没有自主思考、自由学习的空间和余地, 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对语文课形成厌烦情绪, 怎么能有创造精神, 怎么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呢?

顾明远教授指出:“要培养创造性人才, 就要克服目前教育中的划一性、封闭性, 尊重学生个人, 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自我负责意识。……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因此, 新型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造力, 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读书指导式等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敢于创新, 进而开发学生的潜能。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 要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就必须创造条件, 让学生多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在语文实践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要精心设计各种练习, 让学生反复训练, 在反复训练中提高认知水平;要精心设计语文活动, 尽可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课堂活动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 使他们的思维进入兴奋状态, 主动去追求知识, 主动参与学习。此外, 值得一提的是,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与其“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这是语文教学中必须贯彻的原则, 能力的培养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因此, 语文课堂应给学生思索的空间,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真正做到叶圣陶先生概括的“教是为达到用不着教”。

3 增强学生自信

语文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认识过程, 要完成这样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 光有智力因素的作用还不够, 还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克服自卑感, 增强语文自信心。

首先,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的智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进行深入调查, 得出结论, 并将情况反馈给学生本人, 再分析这些因素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引导学生找出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克服盲目自卑心理, 使他们走出误区, 积极、踏实地学习语文。特别是薄弱生, 更要加强心理辅导, 转变他们的失败者心态, 培养他们独特的兴趣与爱好。兴趣与爱好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些事物的意识倾向, 对于渴求知识的学生来说, 它是产生强烈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的积极因素, 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潜能。当学生产生兴趣和爱好时, 就会随之产生一种坚强的毅力和忘我的学习精神。它会像无形的教师, 引导学生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和真理, 激发学生去奋发学习, 充分发挥其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

其次, 注意从增强注意力、培养意志力做起,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意志力, 养成勇于学习的精神, 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品质。在现代生活中, 语文能力可以说是竞争、创造的前提, 要竞争, 没有意志力不行;要创造, 没有意志力不行。因此, 在语文教学上, 要明确树立“吃苦”的旗帜。语文学习习惯同样也是影响语文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它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学习不仅要学到语文知识, 提高语文能力, 同时也要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从而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真正地形成创新品质。

再次, 因材施教, 适当降低教学要求, 激励学生成功的欲求, 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要容忍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能用一个框、一个标准去对待学生, 应针对不同学生, 实行分层次教学, 设计相应不同的学习目标,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成功。同时, 教师必须更多地关注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 与其共同研究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 启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其学习信心。使“知之者”逐渐成为“乐知者”和“好之者”。

4 改革评价方法

我们对语文评价体系的改革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 相应地扩大评价范围, 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例如, 语文评价中, 将期末卷面成绩, 平时的听说训练成绩和各类语文活动的成绩相结合, 给学生一个全面综合的成绩, 这样, 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注意各项知识、能力的平衡发展。另一方面, 对客观性考试的题型进行适当地调整。重视标准化考试暴露出的弊端, 少出一些只有一种办法、一个标准答案的题目, 增加主观题比重。给学生多提供探索的机会, 培养其创新能力。

摘要: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形成创新品质的前提。改革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信、改革评价方法, 是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曹蓉蓉, 吴毅.创新意识与能力[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0.

[2]  彭坤明.创新与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  朱永新, 徐亚东.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M].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7:5.

上一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办刊宗旨及投稿须知下一篇:深改“关键年”明确八大改革方向油气全产业链放宽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