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智慧人生

2024-05-28

论语与智慧人生(共6篇)

篇1:论语与智慧人生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已完成 1 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官学独大  B、私学式微  C、家学没落  D、网教盛行

我的答案:D 2 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 A、官学  B、私学  C、家学  D、国学

我的答案:D 3 关于当前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弊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选本教育取代经典教育  B、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  C、应试教育取代人格教育  D、体验教育取代灌输教育

我的答案:D 4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有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层面和经典文化。()我的答案:√

经典与人生(下):不读经十蔽已完成 1 文化的本质是()。

 A、人化  B、教化  C、入圣

 D、得道

我的答案:A 2 四书是中国人的圣经,四书指的是()。

   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大学》《论语》《老子》《孟子》 C、《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D、《春秋》《战国策》《论语》《史记》

我的答案:A 3 关于不读经典的弊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  A、只知有我,不知有人 B、只知有己,不知有群 C、只知有人,不知有天 D、只知有心,不只有物

我的答案: 4 教育的功能是灌输知识。()我的答案:× 5 国学的核心是人学。()我的答案:√ 6 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公布《普遍教育暂行条例》,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我的答案:√

为学之道(上):学是为己,还是为人?已完成 1()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

    A、王阳明 B、王重阳 C、王夫之 D、王德威 我的答案:A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    A、孔子之学,非仅仅求知,更在修身 B、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

C、学而时习之,其实就是要知行合一 D、勤学以致用,古之学者为人

我的答案: 3 孔子与弟子编纂了《论语》,构成了中华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我的答案:× 4 “学而时习之”,孔子之学有“觉”的意思,先觉觉后觉。()我的答案:√

为学之道(下):为学之态度及方法已完成 1 子曰:(),犹恐失之。

    A、学而不厌 B、学而时习C、学如不及 D、学不至谷

我的答案:C 2 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这句话怎么理解?()

    A、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想得到官位俸禄,这太简单了

B、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得到官位俸禄,这情况不太会发生 C、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想到官位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C 3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A、吟而诵之  B、默而识之  C、觉而悟之  D、明而识之

我的答案:B 4 孔子认为古之学者为己,为己之学是纯粹的超功利的。()我的答案:√ 5 孔子赞同的是身教,孔子之道可以概括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我的答案:√

修身之道(上):如何修养身心?已完成 1 颜回去世之后孔子用了六个字褒奖颜回,是()。

 A、勤学好思孝敬  B、箪食瓢饮无改  C、不迁怒,不贰过  D、慎思之,笃行之

我的答案:C 2 子路问君子。曰:()。

 A、修身名人  B、修己以敬  C、修心以学  D、修心以德

我的答案:B 3 颜渊问仁。子曰:()。

 A、修己以敬为仁  B、勤学好思为仁  C、克己复礼为仁 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的答案:C 修身之道(下):修身养心之道已完成 1 “养心莫善于寡欲”这是谁的观点?()

  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朱子

我的答案:B 2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认为()。

    A、颜回的心可以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其余学生通过学习也可以做到 B、颜回的心可以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其余学生不可能做到 C、颜回的心可以做到仁德,其余学生还要努力很久

D、颜回的心可以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其余学生只能偶尔做到仁德

我的答案:D 3 佛教戒三毒,三毒指的是()。

    A、食、色、性 B、贪、痴、狂 C、贪、嗔、痴 D、贪、欲、妄

我的答案:C 4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体现了“反求诸己”的思想?()

  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5 孟子提出养心说,其中的“心之四端”指的是()。

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B、恻隐之心,礼之端也;羞恶之心,仁之端也;辞让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礼之端也;辞让之心,智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

 D、恻隐之心,礼之端也;羞恶之心,智之端也;辞让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我的答案:A 6 子曰:(),学则不固。

    A、君子见善则迁 B、君子不重则不威 C、君子克己复礼 D、君子无友不如己者

我的答案:B 7 孟子认为大丈夫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我的答案:√ 8 “存天理,去人欲”指的是存天理之公,去人欲之私。()我的答案:√

孝悌之道(上):为人之根与为仁之本已完成 1 五伦指的是()。

    A、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 B、母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 C、父子、姊妹、夫妇、君臣、朋友 D、父子、妯娌、夫妇、君臣、朋友

我的答案:A 2 孝悌的含义是()。 A、孝顺父母,侍奉君上  B、孝顺父母,恭敬兄长  C、孝顺祖辈,以礼祭祀  D、孝顺长辈,以礼待人

我的答案:B 3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这里的“无违”指的是()。

 A、不违仁  B、不违序  C、不违礼  D、不违心

我的答案:C 4 孟懿子与孟武伯都问孝于孔子,孔子的回答是相同的,即“唯其疾之忧”。()我的答案:× 5 礼源乎情。()我的答案:√

孝悌之道(下):孔子论孝悌之道已完成 1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出自()。

 A、《论语》  B、《大学》  C、《孟子》  D、《中庸》

我的答案:D 2 “有事,弟子服其劳。”弟子指的是()。

 A、徒弟  B、学生

 C、家里最小的孩子  D、儿子

我的答案:C 3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事亲之道?()

    A、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B、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C、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4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    A、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B、父母在,不远游 C、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D、有事,弟子服其劳

我的答案:A 5 礼不是压抑人性的,而是压抑人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兽性。()我的答案:√ 6 儒家的事亲之道,不仅要养口体,还要养其志。()我的答案:√

忠恕之道(上):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已完成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普世性,体现了儒家的()。

    A、忠恕之道 B、忠义之道 C、孝悌之道 D、齐家之道

我的答案:A 2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孔子一以贯之的是()。

 A、教学之道    B、无为之道 C、忠恕之道 D、忠勇之道

我的答案:C 3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的是()。

    A、仁 B、孝 C、礼 D、恕

我的答案:D 4 忠恕之道被认为是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我的答案:√ 5 忠恕之道的“忠”可以理解为尽己之心以待人,“恕”则是推己之心以及人。()我的答案:√

忠恕之道(下):忠恕之道与自反精神已完成 1 孟子曰: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这句话中的“推”可以理解为()。

    A、思 B、兴 C、恕 D、实

我的答案:C 2 继孔子之后,孟子对忠恕之道亦有所阐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  A、爱人不亲,反其仁 B、治人不治,反其智 C、礼人不答,反其敬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 子曰:何事于人,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    A、道不远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的答案:D 4 孟子认为人生有三乐,其中不包括()。

    A、父母俱在,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C、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D、少年得志,金榜题名

我的答案:D 5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的话体现了儒家精神刚猛的一面。()我的答案:√

仁义之道(上):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已完成 1 子曰:“君子道者三”,孔子指的是()。

    A、仁者不忧 B、知者不惑 C、勇者不惧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2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  A、士可杀不可辱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C、有杀身以成仁 D、舍小我以成仁

我的答案:C 3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这句话出自()。

  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我的答案:C 4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我的答案:√

仁义之道(下):君子之道与义利之辨已完成 1 关于“义”之本义,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  A、甲骨文有“義”字,《说文》:“已之威仪也。从我羊。” B、段玉裁注:义之本训,谓礼容各得其所。从羊者与美善同义 C、义者,宜也。指适宜的,适当的,应该的。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2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

    A、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忞,其养民也仁,其使民以利 B、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C、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D、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我的答案:B 3 “要盟也,神不听”的意思是()。

 A、在被要挟的状况下定的盟约,连神也不听,更何况是人了  B、私下达成的契约,神没有听见,因此也不会保佑  C、达成盟约是最重要的,神不听信与人 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A 4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仁,人也,义,我也  B、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  C、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5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中的“土”指的是故乡。()我的答案:× 6 义是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智慧。()我的答案:√

诚敬之道(上):天人可通,心诚则灵已完成 1 子曰:君子有三畏,()。

 A、畏天命  B、畏大人  C、畏圣人之言 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2 中国的很多节日都与祭祀有关,中国的节日文化可以理解为祭祀礼仪文化。()我的答案:√ 3 《大学》讲修身,首在正心诚意。()我的答案:√ 4 “祭如在”强调的是祭祀的时候心意要诚。()

我的答案:√

诚敬之道(下):明诚之道已完成 1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段话出自()。

   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我的答案:C 2 天命之谓性,(),修道之谓教。

    A、无为之谓道 B、修身之谓道 C、率性之谓道 D、明诚之谓道

我的答案:C 3 见乎蓍龟,动乎四体。“蓍”是古代用来算卦的灵草。()我的答案:√ 4 中国古代有一种巫文化,认为巫可以沟通天地人。()我的答案:√

育人之道

(一):成己成物,立人达人已完成 1 孔门弟子中,有一位堪称“当仁不让于师”的弟子,指的是()。

    A、颜回 B、子贡 C、冉耕 D、子路

我的答案: 2 孔门四科指的是()。    A、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 B、孝悌、言语、政事和文学 C、德行、言语、政事和忠义 D、德行、辩论、政事和文学

我的答案:A 3 孔门四科中的文学指的并不是纯文学,而是()。

    A、经史子集

B、礼乐、文献、法令等文献记载

C、指礼乐、典章、制度、文献、学术等大的方面 D、十三经及其注疏

我的答案:C 4()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    A、子禽 B、子贡 C、颜回 D、子路

我的答案:B 5 孔门四科中,以政事见长的是()。

    A、宰我 B、子贡 C、冉伯牛 D、冉有

我的答案:D 6 闵子骞在孔门中以言语与颜回并称门为七十二贤人之一。()我的答案:× 7 不佞指的是口才不好,后来作为一个自谦的说法使用。()我的答案:√ 育人之道

(二):“礼后”之对已完成 1 教育中最高的境界是()。

    A、教学相长 B、传道授业 C、德化万物 D、出将入相

我的答案:A 2 “起予者商也”中的“起”字怎么理解?()

    A、使动用法,使起来 B、偏义用法,给予 C、通“启”,启发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C 3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对曰()。

    A、文质彬彬 B、思无邪 C、绘事后素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C 4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的是君子进德修业与玉切磋琢磨是一样的,要不断的磨砺,向更高的境界迈进。()我的答案:√ 5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三千,深通六艺者,七十二人。()我的答案:√

育人之道

(三):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已完成 1 子曰:君子不器。这句话的内涵是()。    A、君子不应该停留在器物层面追求物欲享受

B、君子不应该成为仅仅拥有某种技能并且以此为手段的工具型人才 C、君子爱财同时应该取之有道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B 2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    A、君子不器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C、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3 下列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案例是()。

    A、孟武伯、孟懿子、子游、子夏问孝,孔子回答各不相同 B、林放问礼之本

C、司马牛、樊迟、颜回问仁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4 子以四教:()。

    A、克己复礼 B、仁义礼信 C、三纲五常 D、文行忠信

我的答案:D 5 孔子说子路是个器,子路问何器也,孔子回答说,瑚琏也。瑚琏指的是()。

   A、名贵的珊瑚 B、珠宝美玉的统称 C、盛酒用的器皿  D、宗庙礼器

我的答案:D 6 孔子的庭训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我的答案:√

育人之道

(四):孔颜乐处已完成 1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   A、君子爱财,取之有道。B、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D、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我的答案:C 2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君子比德于自然,这是一种()的象征,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

    A、天人合一 B、物我两忘 C、道法自然 D、无为而治

我的答案:A 3 为什么孔子和颜回在那么物质贫乏的情况下仍然能感受到乐趣呢?()

    A、克己复礼 B、见其大而忘其小 C、仁者爱人 D、安贫乐道

我的答案: 4 程颐认为颜回所好为圣人之道,而圣人之道是生而知之的。()我的答案:× 5 程颐认为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孟子是学而知之。()我的答案:√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学习的三个境界。()我的答案:√

治平之道(上):为政以德,善政在人已完成 1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    A、有耻且格 B、天下治矣 C、民免而无耻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C 2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勤政思想。()

    A、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B、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C、子路问政。曰:无倦。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 子曰:礼之勇,()。

    A、仁为贵 B、君为贵 C、民为贵 D、和为贵

我的答案:D 4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认为德政很重要,通过众星拱之的比喻揭示了德治的重要性。()我的答案:√ 5 中国传统的为政之道一开始是诉诸于礼治的。()我的答案:√

治平之道(下):为政以德,善政在人已完成 1 关于治国的评论“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出自()。

   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中庸》

我的答案:B 2 自古皆有死,()。

    A、必不得已而去

B、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C、民无信不立 D、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的答案:C 3 子贡问政,孔子的回答堪称治国三要素,指的是()。

    A、足信、足义、民处之 B、足兵、足礼、民敬之 C、足礼、足乐、民乐之 D、足食、足兵、民信之

我的答案:D 4 孔子的治国三部曲是民庶、民富和民教。()我的答案:√

治平之道(下):为政以德,善政在人已完成 1 子曰:(),斯害也已。

 A、驱民如蚁    B、桀骜不驯 C、攻乎异端 D、不得中行

我的答案:C 2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狷”的意思是()。

    A、隐士高人 B、天人合一 C、进取且有所不为 D、入世随俗

我的答案:C 3 中庸之道的中庸指的是()。

    A、不偏不易 B、清静无为 C、修身养性 D、天人合一

我的答案:A 4 孔子心目中的至德是()。

    A、仁道 B、孝悌 C、忠义 D、中庸

我的答案:D 5 中庸之道最好的境界是无过无不及。()我的答案:√

中庸之道(下):孔子之志——天下大同已完成 1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   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B、愿无伐善,无施劳。

C、老少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A 2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自()。

    A、《大学》 B、《论语》 C、《中庸》 D、《孟子》

我的答案:C 3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出自()

    A、《大学》 B、《中庸》 C、《礼记》 D、《论语》

我的答案:C

篇2:论语与智慧人生

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70,共 70.0 分)

1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1.0分)1.0 分 A、官学 B、私学 C、家学 D、国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段话出自()。(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子曰:(),犹恐失之。(1.0分)1.0 分 A、学而不厌 B、学而时习C、学如不及 D、学不至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1.0分)1.0 分 A、士可杀不可辱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有杀身以成仁 D、舍小我以成仁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1.0分)1.0 分 A、1.0分)1.0 分 王阳明 B、王重阳 C、王夫之 D、王德威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6“要盟也,神不听”的意思是()。(1.0分)1.0 分 A、在被要挟的状况下定的盟约,连神也不听,更何况是人了 B、私下达成的契约,神没有听见,因此也不会保佑 C、达成盟约是最重要的,神不听信与人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7“有事,弟子服其劳。”弟子指的是()。(1.0分)1.0 分 A、徒弟 B、学生 C、家里最小的孩子 D、儿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8子曰:“君子道者三”,孔子指的是()。(1.0分)1.0 分 A、仁者不忧 B、知者不惑 C、勇者不惧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9孔子说子路是个器,子路问何器也,孔子回答说,瑚琏也。瑚琏指的是()。(A、名贵的珊瑚 B、珠宝美玉的统称 C、1.0分)1.0 分 盛酒用的器皿 D、宗庙礼器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10孔子心目中的至德是()。(1.0分)1.0 分 A、仁道 B、孝悌 C、忠义 D、中庸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1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1.0分)1.0 分 A、有耻且格 B、天下治矣 C、民免而无耻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12子曰:何事于人,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1.0分)1.0 分 A、道不远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13关于当前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弊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选本教育取代经典教育 B、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 C、应试教育取代人格教育 D、体验教育取代灌输教育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14文化的本质是()。(1.0分)1.0 分 A、人化 B、教化 C、入圣 D、得道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15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狷”的意思是()。(1.0分)1.0 分 A、隐士高人 B、天人合一 C、进取且有所不为 D、入世随俗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16关于“义”之本义,下列选项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甲骨文有“義”字,《说文》:“已之威仪也。从我羊。” B、段玉裁注:义之本训,谓礼容各得其所。从羊者与美善同义 C、义者,宜也。指适宜的,适当的,应该的。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17孔门四科中,以政事见长的是()。(1.0分)1.0 分 A、宰我 B、子贡 C、冉伯牛 D、冉有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18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0分)1.0 分 A、吟而诵之 B、默而识之 C、觉而悟之 D、明而识之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19“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出自()。(1.0分)1.0 分 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中庸》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0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1.0分)1.0 分 A、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忞,其养民也仁,其使民以利 B、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C、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D、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21孟子认为人生有三乐,其中不包括()。(1.0分)1.0 分 A、父母俱在,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C、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D、少年得志,金榜题名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2孟子曰: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这句话中的“推”可以理解为()。(分 A、思 B、兴 C、1.0分)1.0 恕 D、实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3以仁安人,以义正我。这句话出自()。(1.0分)1.0 分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4子曰:(),学则不固。(1.0分)1.0 分 A、君子见善则迁 B、君子不重则不威 C、君子克己复礼 D、君子无友不如己者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25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这句话怎么理解?()(1.0分)1.0 分 A、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想得到官位俸禄,这太简单了 B、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得到官位俸禄,这情况不太会发生 C、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想到官位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6“起予者商也”中的“起”字怎么理解?()(1.0分)1.0 分 A、使动用法,使起来 B、偏义用法,给予 C、通“启”,启发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7子贡问政,孔子的回答堪称治国三要素,指的是()。(1.0分)1.0 分 A、足信、足义、民处之 B、足兵、足礼、民敬之 C、足礼、足乐、民乐之 D、足食、足兵、民信之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普世性,体现了儒家的()。(1.0分)1.0 分 A、忠恕之道 B、忠义之道 C、孝悌之道 D、齐家之道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29孔门弟子中,有一位堪称“当仁不让于师”的弟子,指的是()。(1.0分)1.0 分 A、颜回 B、子贡 C、冉耕 D、子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30子曰:(),斯害也已。(1.0分)1.0 分 A、驱民如蚁 B、桀骜不驯 C、攻乎异端 D、不得中行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1子曰:君子有三畏,()。(1.0分)1.0 分 A、畏天命 B、畏大人 C、畏圣人之言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32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1.0分)1.0 分 A、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B、父母在,不远游 C、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D、有事,弟子服其劳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3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自()。(1.0分)1.0 分 A、《大学》 B、《论语》 C、《中庸》 D、《孟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4孝悌的含义是()。(1.0分)1.0 分 A、孝顺父母,侍奉君上 B、孝顺父母,恭敬兄长 C、孝顺祖辈,以礼祭祀 D、孝顺长辈,以礼待人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3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孔子一以贯之的是()。(1.0分)1.0 分 A、教学之道 B、无为之道 C、忠恕之道 D、忠勇之道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6“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认为()。(1.0分)1.0 分 A、颜回的心可以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其余学生通过学习也可以做到 B、颜回的心可以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其余学生不可能做到 C、颜回的心可以做到仁德,其余学生还要努力很久 D、颜回的心可以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其余学生只能偶尔做到仁德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37子曰:礼之勇,()。(1.0分)1.0 分 A、仁为贵 B、君为贵 C、民为贵 D、和为贵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38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这里的“无违”指的是()。(1.0分)1.0 分 A、不违仁 B、不违序 C、不违礼 D、不违心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9关于治国的评论“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出自()。(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中庸》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分)1.0 分 答案解析:

40四书是中国人的圣经,四书指的是()。(1.0分)1.0 分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大学》《论语》《老子》《孟子》 C、《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D、《春秋》《战国策》《论语》《史记》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41中庸之道的中庸指的是()。(1.0分)1.0 分 A、不偏不易 B、清静无为 C、修身养性 D、天人合一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4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的是()。(1.0分)1.0 分 A、仁 B、孝 C、礼 D、恕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43为什么孔子和颜回在那么物质贫乏的情况下仍然能感受到乐趣呢?()(1.0分)1.0 分 A、克己复礼 B、见其大而忘其小 C、仁者爱人 D、安贫乐道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4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出自()(A、《大学》

1.0分)1.0 分 B、《中庸》 C、《礼记》 D、《论语》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5关于不读经典的弊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只知有我,不知有人 B、只知有己,不知有群 C、只知有人,不知有天 D、只知有心,不只有物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46天命之谓性,(),修道之谓教。(1.0分)1.0 分 A、无为之谓道 B、修身之谓道 C、率性之谓道 D、明诚之谓道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7()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1.0分)1.0 分 A、子禽 B、子贡 C、颜回 D、子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4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对曰()。(1.0分)1.0 分 A、文质彬彬 B、思无邪 C、绘事后素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9“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仁,人也,义,我也 B、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 C、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50五伦指的是()。(1.0分)1.0 分 A、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 B、母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 C、父子、姊妹、夫妇、君臣、朋友 D、父子、妯娌、夫妇、君臣、朋友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51子以四教:()。(1.0分)1.0 分 A、克己复礼 B、仁义礼信 C、三纲五常 D、文行忠信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52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官学独大 B、私学式微 C、家学没落 D、网教盛行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1.0分)1.0 分 53颜回去世之后孔子用了六个字褒奖颜回,是()。(1.0分)1.0 分 A、勤学好思孝敬 B、箪食瓢饮无改 C、不迁怒,不贰过 D、慎思之,笃行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孔子之学,非仅仅求知,更在修身 B、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 C、学而时习之,其实就是要知行合一 D、勤学以致用,古之学者为人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55“养心莫善于寡欲”这是谁的观点?()(1.0分)1.0 分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朱子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5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体现了“反求诸己”的思想?()(1.0分)1.0 分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D、以上都有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57下列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案例是()。(1.0分)1.0 分 A、孟武伯、孟懿子、子游、子夏问孝,孔子回答各不相同 B、林放问礼之本 C、司马牛、樊迟、颜回问仁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5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1.0分)1.0 分 A、君子爱财,取之有道。B、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D、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9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事亲之道?()(1.0分)1.0 分 A、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B、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C、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0佛教戒三毒,三毒指的是()。(1.0分)1.0 分 A、食、色、性 B、贪、痴、狂 C、贪、嗔、痴 D、贪、欲、妄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61孔门四科指的是()。(1.0分)1.0 分 A、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 B、孝悌、言语、政事和文学 C、德行、言语、政事和忠义 D、德行、辩论、政事和文学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62继孔子之后,孟子对忠恕之道亦有所阐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爱人不亲,反其仁 B、治人不治,反其智 C、礼人不答,反其敬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3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勤政思想。()(1.0分)1.0 分 A、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B、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C、子路问政。曰:无倦。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4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1.0分)1.0 分 A、君子不器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C、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5孔门四科中的文学指的并不是纯文学,而是()。(1.0分)1.0 分 A、经史子集 B、礼乐、文献、法令等文献记载 C、指礼乐、典章、制度、文献、学术等大的方面 D、十三经及其注疏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66子路问君子。曰:()。(1.0分)1.0 分 A、修身名人 B、修己以敬 C、修心以学 D、修心以德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67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君子比德于自然,这是一种()的象征,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A、天人合一 B、物我两忘 C、道法自然 D、无为而治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6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1.0分)1.0 分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B、愿无伐善,无施劳。C、老少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69自古皆有死,()。(1.0分)1.0 分 A、必不得已而去 B、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C、民无信不立 D、牵一发而动全身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70孟子提出养心说,其中的“心之四端”指的是()。(1.0分)1.0 分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0分)1.0 分(B、恻隐之心,礼之端也;羞恶之心,仁之端也;辞让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礼之端也;辞让之心,智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 D、恻隐之心,礼之端也;羞恶之心,智之端也;辞让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二、判断题(题数:30,共 30.0 分)

1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三千,深通六艺者,七十二人。()(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2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公布《普遍教育暂行条例》,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3孔子赞同的是身教,孔子之道可以概括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4义是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智慧。()(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中的“土”指的是故乡。()(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6中国古代有一种巫文化,认为巫可以沟通天地人。()(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7闵子骞在孔门中以言语与颜回并称门为七十二贤人之一。()(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8“学而时习之”,孔子之学有“觉”的意思,先觉觉后觉。()(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9礼源乎情。()(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10忠恕之道的“忠”可以理解为尽己之心以待人,“恕”则是推己之心以及人。()(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1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的是君子进德修业与玉切磋琢磨是一样的,要不断的磨砺,向更高的境界迈进。()(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12“祭如在”强调的是祭祀的时候心意要诚。()(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1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认为德政很重要,通过众星拱之的比喻揭示了德治的重要性。()(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14孔子与弟子编纂了《论语》,构成了中华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15程颐认为颜回所好为圣人之道,而圣人之道是生而知之的。()(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16孔子的庭训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学习的三个境界。()(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18教育的功能是灌输知识。()(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19忠恕之道被认为是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20儒家的事亲之道,不仅要养口体,还要养其志。()(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21不佞指的是口才不好,后来作为一个自谦的说法使用。()(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22见乎蓍龟,动乎四体。“蓍”是古代用来算卦的灵草。()(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23孟子认为大丈夫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24孔子认为古之学者为己,为己之学是纯粹的超功利的。()(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25中国传统的为政之道一开始是诉诸于礼治的。()(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26孔子的治国三部曲是民庶、民富和民教。()(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27 程颐认为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孟子是学而知之。()(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28中庸之道最好的境界是无过无不及。()(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29“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的话体现了儒家精神刚猛的一面。()(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答案解析:

篇3:《论语》的智慧与班级管理

一、如何不让学生一错再错

孔子说:“宽则得众, 信则民任焉, 敏则有功, 公则悦。”借鉴到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上, 可以理解为:对学生“宽厚”, 就会获得学生的拥护;对学生讲“诚信”, 就会得到学生的信任;勤于管理, 机敏处事, 就会取得成功;公平地处理班级事务, 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管他是“优生”还是“后进生”, 就会让全体学生高兴。这里, 孔子给出了为人必须做到的四个字:宽、信、敏、公。这四个字, 一直是我为班主任工作的准则。

宽, 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宽容、宽厚、宽恕。对己严, 待人宽。当今中学生, 受市场经济大潮和东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 思想特别活跃, 行为也容易出格。当班主任发现学生犯了错误, 尤其是屡教不改之时, 往往火冒三丈, 大发雷霆, 不分青红皂白, 就给予严厉批评, 甚至挖苦、讽刺, 体罚学生。我认为, 这样的批评或体罚, 易使学生因自尊心的丧失而走向更加危险的地步。

怎么办?我认为还是应当依照孔子所言“宽则得众”“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从思想、道德的高度去教育学生, 让其从思想深处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危害性, 产生强烈的羞耻心, 改过自新, 这样才能触及其灵魂, 才会让学生“知耻而后勇”, 从而主动地彻底改变恶习, 改正错误。

在这一方面, 教育家魏书生先生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在学生犯了错误后, 魏书生老师从不打板子, 而是让学生自己写“心理活动说明书”, 把犯错前、犯错时、犯错后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他的一位因犯错误而写过心理活动说明书的学生, 非常精辟地说出了写心理活动说明书与写检讨书的区别:“以前老师让写检讨书, 越写越恨老师, 现在魏老师让写心理活动说明书, 越写越恨自己, 越写越觉得犯错太蠢了。”我在班级管理中, 学习运用魏书生先生这种宽严适度的心理攻略, 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如何让学生信任班主任

“信则民任”, 这是先哲孔子给我的一剂良方, 即“信”字当头。我认为, 信, 是诚信、讲信用, 是诚恳待生、信任学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证明:如果班主任视学生为子女, 以慈母般的心肠, 关心、爱护学生, 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学生也一定会理解、体会到老师的爱心, 对老师报之以真诚的爱。这种师生间的互相信任、互相理解是形成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

一年前, 我曾遇到过一个痴迷上网的学生, 为了这个孩子, 我曾到多家网吧找他, 当找到这个孩子时, 他对我十分害怕, 但我并没有过多责备他, 而是和颜悦色地询问他的家庭情况。学生见我不生气, 不批评, 才和我如实说了他的家庭, 原来该生父母闹别扭、打“内战”, 才让这个孩子无家可归而上网。我把孩子送到家里, 又和孩子家长讨论了教育孩子的方法, 劝他们为孩子着想, “罢战息兵”。自此, 该生家长逐渐消除了矛盾, 家长还经常到校与我交流孩子的表现。这个学生也因老师的信任、家长的和解而更加信任我, 改掉了上网的恶习, 成为我班进步最快的学生。

三、如何达到“公”的高境界

“公则悦”, 是孔子教给我们的又一治班法宝。“公”, 我认为是公平、公正、公开, 以理服人, 公平办事。事实上, 在当前竞争极为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 教师也难免受到影响, 有时会“带着情绪”“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 喜欢学习成绩优秀、听话的学生, 而较为讨厌表现差、成绩也差的“双差生”。由于这一原因, 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处理学生矛盾冲突时, 往往不易做到秉公而断, 这是做班主任最为忌讳的!我曾在学生中做过调查, 结果显示, 学生最喜爱教学水平高、说话幽默风趣、待生公平、不偏爱优生、不歧视后进生的老师。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 是公平处理学生矛盾冲突的典范。陶先生在任育才学校校长时, 见一男生用砖头砸同学, 遂将其制止, 并责令该生到校长室等候处理。在陶先生调查好该事件前因后果后到办公室时, 这男生已先到办公室。陶先生便掏出四块糖对这个学生给予奖励。第一块糖奖其准时到校长室, 第二块糖奖其听从劝解, 第三块糖奖其有正义感, 为保护女同学免受欺负才出手打人, 第四块糖奖其知错即改。由于陶行知先生处理公平, 让这位男生成为“从此不再打人”的学生。

篇4:智慧与人生

2.《史记》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种“小天下”的不凡气度,并非王者靠征服所能达到,而是为通达自然之道的智者所独享。

3.有人问希腊智者欧里庇得斯:“凡人为什么缺乏智慧?”欧里庇得斯答道:“智慧是由悲苦换来的,小悲苦换来小智慧,大悲苦换来大智慧。”由此可见,苦难真正是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

4.儒家说“仁义”,佛家言“慈悲”,道家倡“贵生”,墨家讲“兼爱”。每“家”都充满着一种人性关怀。因此,如能集众“家”之长,那将是何等完美的境界啊!

5.有人问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快乐的秘密何在?”伊壁鸠鲁回答道:“生命中有三种欲望,一种是自然而必要的,一种是自然却不必要的,还有一种是不自然也不必要的。对不必要的欲望要严加控制,对自然的欲望要极力追求,这就是快乐的秘密。”

6.一支箭射进树林中,只能射中一棵树,但不能射中所有的树。树林以被刺中一棵树的方式吞噬了箭。同理,欲望以被满足有限的方式吞噬了追求无限的人。因此,对无限欲望保持恒久而强烈兴趣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

7.先前,有个闲适的富人问古希腊智者西塞罗:“你是否愿意坐下来探讨真理?”西塞罗回答道:“与其与一个普通人一起认识真理,不如同柏拉图一起犯错误。”又一个故事说,一个结冰的寒冬,有人看见希腊智者米松光着身子在河里破冰捉鱼,人们惊异地问:“米松先生,你不穿衣服难道不怕冷吗?”米松举着手中的鱼笑道:“它们也没穿衣服啊!”看来,西塞罗也好,米松也罢,两人刻意在乎的只是精神上的愉悦。的确,乐之者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8.希腊七贤之一的阿那哈斯曾问一位种葡萄的人:一棵树上有多少果实?

那位种葡萄的人无言以对。阿那哈斯点拨至少有三种:“一种是快乐,一种是痛苦,一种是糊涂。”

9.孟子说:“独乐乐,不若众乐乐。”孟子借乐说人,指出要谋求大多数的幸福与快乐。幸福要共同品味,快乐要传播才是快乐。一人偷着乐不如大家乐欢畅。

10.鲁迅在《野草·题辞》中写道:“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老子也强调:“知者弗言,言者弗知。”流水不说话,水中的石头溅起浪花,浪花与石头就是水的话;高山不说话,风吹树响,风与树就是高山的话;人不说话,“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眉宇笑容就是人的话。

11.《易经》上说:“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要想让人觉得话中有清芬,就必须像兰花一样默默开放。老子说:“无言数丰。”就是说,沉默是金。

12.古希腊智者米松走在路上,常会对着大石头下拜。人们感到怪异,问其故,答曰:“难道你们没发现它比国王还要活得长久吗?”石头无欲无求无私心,“心底无私天地宽”。没有私心杂念,人就很快乐。见人爱人,见物爱物,见天见地都是故人。老子说,“以无私成其私”、“圣人外其身而身存”。意思是用大我换小我,以“无我”的方式“为我”。

13.当记者问著名飞人刘易斯:“你为什么会永远跑在前面?”刘易斯笑着说:“因为我是领跑!”这句调侃旨在强调,自我定位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开始就把自己当成追赶别人的人,那就可能永远追不上;如果一个人开始就把自己当成领跑者,那他可能就会永远跑在前面。

篇5:论语论文 经典中的人生智慧感受

论语乃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作,其中简洁且精炼的句子,蕴含着治国治民、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方面的人生大智慧。我就论语中第一章学而里的第八小节谈谈我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对此的解读如是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先说说第一句,“君子不重则不威。“重”字由“壬”和“里”构成。“壬”意为掌握并肩任,“里”意为居里、故里,可以理解为人类生命的源泉和存在的本质。可见“重”所表现的就是肩负着的人类重大的道德使命,如果看成动词的话,也是君子对自身所具备的道德品质的重视。即使是一个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人,如果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珍贵价值不加重视,那么他在社会生活中就不可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获得应有的影响力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就本句话,我非常同意钱穆先生的解读,能肩负起人类道德品质的人必然是厚重的、稳重的。人不厚重,则失威严,就不为人所敬重,就很难树立威信。君子的威严出自哪里,就是平时的庄重稳重。我很喜欢的一句话,“英雄无言,平色生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英雄不用说过多的言语,他的威严是靠平日里的庄重的脸色,稳重的行为展现。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威严的气质,能让人不自觉地尊重敬重他。

从古到今,对“学则不固”的理解有很多种。有一种说法说“固”是指“坚固”,另一种认为是“蔽”的意思。在《论语注疏》中,孔安国注:“固,蔽也。一曰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义理。”人们应当学习先王之道,以至博闻强识,则不固蔽也。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道理也。明须敦重也。”而有的人认为,此句里面应有一个逗点,即“学,则不固。”那么意思就是:从事于学,则不会有“固”的弊病。因为“固”在《论语》里面几乎全是负面的意思。例如孔子四绝中的“毋固”;“固”有鄙陋、无知、顽固、蔽固的意思。还有人却认为这里漏掉了一个“不”字。没有这个“不”字,语言及逻辑结构就不具对称性,加上这个“不”字,其良好的对称性就立即出现了,这是古今中外所有作者写作时努力追求的美。(《发现论语》)

在我看来,可以先从字形入手来解读。首先,这个“固”字,是由一个“口”与一个“古”组成,许慎注曰: “四塞者,无罅漏之谓。”固,凡坚牢曰固,又事之已然者曰固,即故之假借字也。从字形入手,当为固字的本义。由此引申,则有“坚固”、“执一不通”、“鄙陋”“本然”“已然”“常然”“固然”“固守”等义。(《康熙字典》)所以,对“固”的解释,“坚固、固守”和“蔽、鄙陋”本是一致的,区别就是前者是就其积极的意义而言,坚固,不易受侵害。而后者则是就其消极的方面而言,在思想上的固则为固守己见、执一不通。我认为,从知识论角度看,知识的增加无论对个人还是人类总体而言都是无止境的,因此须夯实基础,然后不断地添砖加瓦,所以要讲要“坚固”。而如果把“学”仅仅限定在现有的知识的范围内,则无法体会对生活、生命的更高层次的感悟。而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就必须认识到现有知识的不足、弊病与局限性,懂得变化,懂得发现,懂得延伸,君子必须“无固行”才能“时中”,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智慧与领悟。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此处的“无友不如己者”一句成为千古争辩的焦点。钱穆先生认为“无友不如己者”是说:“与不如己者为友,无益有损。”李零持类似观点,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孔夫子主张就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南怀谨则认为孔子的意思是“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李泽厚持类似观点。

我不太赞同钱穆先生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并不认为孔子这句话是教我们“莫和不如己的人交朋友”,如果你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而你不如别人,别人也不与你交朋友,你如何求得进步?社会如何求得进步?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那么这说明,他本人是主张向别人学习的,甚至是某些地方不如自己的人。“无友不如己” 不是叫我们跟所有不如自己的人都不成为朋友,根据儒家的一贯主张,他在此处应该是强调不要和人品很差道德败坏的人成为朋友。联系前文,可以理解成一个人不要经常和那些“道德修为品行不如自己的人”混在一起甚至成为朋友,如果这样,他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便会一落千丈,自己的威信也就很难树立起来。

南师有反讽:“照这么说,比如司马迁这样的人要和谁成为朋友?大学校长只能跟教育部长交朋友,部长只能跟院长做朋友,院长只能跟总统做朋友,总统只能跟上帝做朋友了?” 如果一味跟比自己道德水平高的人交往,而比你道德水平高的人想和比他道德水平更高的人做朋友,那你应该找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圣人岂不是寂寞死?

篇6:易经与人生智慧

《易经》不仅仅是一本占噬用书,而且还是一本哲学名著。

《周易》作为一部古代占筮之书,古人创造它是为预知社会人事的吉凶祸福变化,但它通过两个最基本的符号“一一”(阴)“一”(阳)以及看似离奇的卦辞、爻辞,从哲学层次上深刻地剖析世界、解释世界,揭示世界的创造与宇宙的组构变化规律。《周易》经文记有许多殷周历史故事,传文多反映儒家政治、哲学、伦理思想。它以八卦形式推测自然界和社会变化现象,富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体现了东方智慧与哲学思想的光辉。它对象、辞、言、意、神、妙、文、变的阐述,对动静、开合、聚散、盈虚、刚柔等对立因素的把握,对后世的哲学、美学及艺术创造都有很大影响。《周易》不仅被用于占筮以预测未来,而且被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道德修养的指南。

《易经》还同时包含着许多的做人智慧以及处世的智慧。我们通过研读易经,学习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让我们在这个世界生活的更好。

《易经》不但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而且是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 《周易》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就天人之际,探索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原理;通古今之变,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以人为类行为的规范。这一天理即人道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称作“天人之学”,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一切学术思想的根源。

《易经》的做人智慧。《易经》强调变化,给人指方向,指道路,但道路、方向本身不是成功,一切都在时空中,路还是得靠自己走,走快走慢,和谁一起走,怎么走,况且路也有岔道,取舍即有吉凶成败,易不能告诉人所有,全在自己把握。

所以,应当这样说,阴阳交错变化,数字错综复杂,正如世事如棋,人心似海,这就是变化。知道变化,便可读易经,便可用易经,也便知人事,亦可于此世界,安身立命。

天地鬼神都说谦逊好

原文:有大着不可以衣,故受之以《谦》。

译文:《序挂》的说法更加单刀直截:“有大着不可以衣,故受之以《谦》。”—“天”有大而亏其盈,益其谦;“地”有大而变其盈,流其谦;“鬼神”有大而害其盈,福其谦;人类有大而恶其盈,好其谦。君子有大,天下安危系于一身,所以他理应把天、地、鬼神浩然之谦统统都包括在自身里,以期吉祥利达。

活学活用:作为一种政治投资,既然“谦”道能够给人们赢得这么大的回报,那就不妨“牵着胡子过河”—先谦虚(牵须)一把再说!

人的第一大美德,就是第一大本事。翻遍《易经》六十四卦,如果说一点瑕疵也没有的,只有谦挂。即使是乾、坤两大卦,都是有他不好的地方,唯有谦虚和谦逊连鬼都喜欢。《易经》说,谦逊,通行无阻。因为天的法则,是阳气下降,救济万物,而且光明,普照天下;地的法则,是阴气上升,使阴阳沟通,所以亨通。

天的法则,使满盈亏损,使谦虚增益;

地的.法则,改变满盈,使其流入谦卑;

鬼神的法则,加害满盈,降幅谦卑;

人的法则,厌恶满盈,喜好谦卑。

这些,并非杜撰。它的原文是“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如果你是一座山,你不畏惧,不怕一切。好!风来吹你,雨来淋你,终有一天,要把你

损为平地。

如果你是一座山,你把山隐藏起来,说你是平地,甚至是洼地,这样,风会刮来许多 尘土,雨会流来许多泥沙,终有一天,你要出人头地。

谦逊,是最大的本事。

有伟大成就的人,不可自满,必须谦虚;

想成就伟业的人,必须谦虚,不可自满。

古人有一句名言:“卑让,德之甚。”所谓卑让是压低自己的地位去屈就对方,这就是“处世”的根本。刘备本身所具备的德就是这种卑让的态度,其中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即谦虚和信赖。

《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将能力远不如自己的刘备视为最强的对手呢?根本原因在于刘备拥有一种足以弥补跟人能力不足的秘密武器。这种武器不是别的,是用人,如果把“善于”作为一种“德”,那么,刘备便是靠这仅有的一德而显其贤能。

事业成功需要好人缘。人缘哪里来?安定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哪里来?应该说,全都从谦虚中来。《易经》的谦卦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对于谦虚,连鬼神都喜欢,何况人呢?”谦虚是成功的聚宝盆。

谦虚,或者说谦让,还是认识最锐利的武器。

善恶到头终有报

原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译文:“余庆”、“余殃”的“余”字,余是剩下来的,余是有变化的,并不是一定本身就报,这是中国人对因果报应的定理,中国文化一切都建立在这因果报应上。

活学活用:佛教的精神是无我利他,利于众生的一种精神。佛教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前世有善因,今生有善果;前世有恶因,今生有恶果。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古老的箴言,仔细品味,的确能咀嚼出于今人生活实践有益的营养。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表达了善良人们的强烈心理期待。拉法格在《思想的起源》一书中向人们描述了原始人对善恶有报的深切渴望。其实,文明人有何尝不是如此?正义的理念无论怎样千变万化,报复的公正,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始终是正义一成不变的内涵之一,文明人类早已把善恶有报嵌入正义的深层结构之中。也许正是对善恶有报的渴望,才有对善无善报,恶无恶报的一些现象的控诉,及古代社会对清官的期盼与向往和宗教对来世报应的虚设。因此,顺乎民心,自然包括尽可能地满足老百姓善恶有报的愿望。

善恶有报是健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他意味着社会的正义,一个好人没有好报,坏人受不到社会惩罚的社会,无论如何与公平正义相去甚远。它意味着社会的效率,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繁荣,从根本上仰赖人的积极性的充分调动,而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必须对有益于社会的行为给予奖赏,对危害社会的行为给予惩罚;他意味着社会秩序,因为社会秩序的诸多要素,诸如人心的顺畅,社会凝聚力的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害群之马的铲除均与善恶有报有着因果关联。

善恶有报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途径之一。经验表明,社会赏罚与人的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以善恶有报为基准的社会赏罚机制无疑是美德赖以生长的肥壤沃土。

上一篇:文史教研部2011年工作总结下一篇:2016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