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出路的论文

2024-05-11

化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出路的论文(共14篇)

篇1:化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出路的论文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在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是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为专业发展提供指导,保驾护航。

教育是需要智慧和经验的。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对中外古今的教育进行分类总结归纳,从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教育历史,教育文化,教育思想出发,总结出一套凝结精髓智慧和教育经验的理论知识。这是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成为现在教育发展有力保障的根本原因。

教育者其实也是学习者,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之前首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学习者。教育理论知识可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量,让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同时可以扮演好学习者的角色,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教育(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和狭义教育(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之分,其中基于专业教师的狭义教育是教育活动中主要的教育任务承担着。教育综合知识可以让教育者明白教育的原理和本质,让教育者在自身发展和提升的道路上走得更快和更远。俗话说教学相长,虽然孔子教育和秦汉教育中很多部分得到我们的认可,但是其中教育因为时代的局限带来的一些不好应该抛弃。纵使西方的教育价值观和中国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有着不同,但是二者皆有可取之处。可以看出教育者唯有认清形式,与时俱进,具有开放的思想,包容的内心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而这条路其实并不容易达到。如果没有教育知识的保驾护航,教育者是不可能很顺利的提升自我素质的。首先,教育者不会意识到自我素质提升的意义,教育者不会有教育的经验,失去古今中外的教育对比,教育者往往会变成井底之蛙,固步自封,在这样一位教育者培养之下成长的学生会失去很多机会。其次,教育者不会有教育的智慧。他们不会包容,不会思考,陷入恶心循环之中。最后,就算有教育者意识到自我素质提升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在没有教育理论知识的帮助下他们这条自我提升之路会走得很漫长,而且艰辛无比。总而言之,我们的教育需要优秀的教育者,教育者是需要有自我修养的,在这条自我修养、自我素质提升的道路上,教育理论知识为他们提供了很多指导和帮助,让教育者博古通今,海拔百川同时与时俱进。

教育者作为教育影响和学生的中介需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技能。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是教育者教育技能的保障。教育理论知识不但让教育者看到古今中外各种不同的教育模式,还带领教育者们深入的分析各种教育背后的差异和共性。明晓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有效途径,得到一套有效的教育模式。通过学习当代教育的发展,学习教育学的价值和意义,教育者能够更快更好的进入教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样的知识,采取不同的方式传授会有不同的效果。同时同一套教学方式对于不同的受众又会具有不同的效果,从此看出教育确实是一门技能,甚至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这个如果离开了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是需要教育者花费很长时间意识到并且摸索到的。在理论知识提供的借鉴和案例之下教育者能够很快掌握教学传授的方法,并且能够随环境而变,成为教育过程的主动者,掌握教育的节奏。使教育过程有着最好的影响和最高的效率。

我们看到教育理论知识首先在提升教育者自我修养的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教育理论知识做为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技能大全为教育者的教育技能提升做着强有力的保障。然而教育理论知识的这些功能都是自己的特点决定的。简而言之: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是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为专业发展提供指导,保驾护航。

篇2:化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出路的论文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有了长足发展,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高,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适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扩招、普高升温,使中等职业教育面临一定的困难。

一、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

1、招生难。原因有:(1)由于传统意识和狭隘教育观的影响,和社会上客观存在着农业与非农业、城市与乡村、干部与工人的差别和身份界限,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2)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主要还是初中毕业生。由于初中毕业生数量减少,普高升温,留给职业学校的招生空间越来越小。(3)各种职业学校间出现了愈演愈烈的招生大战,买卖生源现象比较严重。一些根本不具备教学条件的民办学校,靠高额的生源组织费拉拢一些教师和班主任为他们输送学生,最终的培养质量可想而知。家长大呼上当,甚至把职业教育一概否定,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

2、教学管理难。由于招生难,生源严重不足,为维持正常办学,招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基础及素质再差的学生还得招进来,致使生源整体素质较差。要把这样的学生培养教育成为合格的中专毕业生,教学管理难度相当大。有的学生在中学就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没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入中专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学期三、四科不及格的现象很常见。学校严格管理,批评教育和处理违纪学生,流失学生比例高达10%。

3、优质就业率偏低。有些毕业生就业后,岗位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大、加班时间长,干不了多长时间就回家了。有的企业用工不规范,轮番招收新工人辞退老工人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能长期、稳定就业。家长有怨言,社会有意见。

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出路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适应市场,迎接挑战,走出困境,创造辉煌,其出路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竞争力。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人才需求的数量和层次仍以中初级人才为主。中等职业教育则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发展前景广阔。中等职业学校要走出困境,要生存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树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职教新理念,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端正办学态度,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创建全新的办学机制,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2、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面对教学难、管理难等新情况,中等职业学校更应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质量求生存。

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胆改革,走出一条面向市场、服务“三农”、服务企业,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新路子,稳定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

二要调整专业设置,突出办学特色。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办好特色专业、拳头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推行“校企合作,定单培养”,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

三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要以“特色、质量、就业、效益”相统一的思想为指导,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培养模式,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突出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强化“三育人”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抓好学生的教育和常规管理,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氛围和育人环境,着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3、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招生就业工作。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等职业学校要生存发展,必须把招生就业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

首先,扩大招生范围,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办学,落实温总理的“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的指示精神,着力抓好“两个结合”,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结合,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以缓解生源不足的矛盾。

其次,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希望,安置中出现1%的问题,对于家庭来说就是100%的打击。因此,要全力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就业网络信息系统,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就业安置、跟踪服务,使毕业生有一个稳定适合的工作,消除其后顾之忧,增强学校信誉度和吸引力。

篇3:化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出路的论文

一、了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差异就在于传统教育是以书本为主, 而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同样强调学生的个性发挥, 主张因势利导, 注重理论但决不同于闭门造车, 现代职业教育是包罗广泛的教育体系, 多元化和综合性是它的特征, 现代职业教育决不等于放弃传统的东西, 它要求传统和现代结合。

二、对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识, 进一步了解现代职业教育中化工专业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高等职业院校众多, 由于目前高校不断扩招以及很多三本院校的出现使得职业教育面临很大的考验, 尤其是中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关乎其存亡, 如何发展重中之重就是要突出职业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就我校来说是一所化工类的中职院校, 要突出办学特色就要想办法突出化工专业的办学优势。从招生到教学再到就业每个环节都要把握好, 学校把好教学关教好学生, 使得毕业的学生符合企业用人的要求, 并且在企业留下好的口碑, 促使好的企业继续和学校签订培训合同, 这样学校不愁没有学生, 来学习的学生不愁没有好的工作。这说起来很容易, 但是实施起来却不容易。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基础薄弱, 要想培育出适应企业生产的人来说不容易, 这就给教学工作者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 一些地方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不足、发展缓慢, 职业教育城乡差距很大, 部分职业学校办学机制僵硬, 教学模式陈旧, 校企合作办学开展不够, 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 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三、增强外部适应性, 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融合能力。

要使得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适应世界经济大趋势的发展就要不断增强其外部适应性, 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变革, 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自身融合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从教育教学管理入手, 要加强专业建设, 优化课程结构,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同时还要加强专业建设, 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学校在教学的时候还要注重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要进一步强化和突出敬业精神及协作能力。要提升职业院校的融合力最重要的是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本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特点, 更主动的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要主动融入到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中, 通过增强学习与实际的对接、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学习内容与职业规划的对接达到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对接。另一方面要从加快建设职业教育角度出发, 建立起以项目为带动的针对性职业教育内容。比如本地陕北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我校化工专业及时调整了课程结构, 为学生加开了煤化学, 有机硅, 高分子化学等等课程没, 以适应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特征。

四、建立完善的化工专业教学体系, 催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化工专业课程应根据该学科自身的特点, 以及学生的基础来进行设置。课程应该是多样化的, 既有经验课程, 又有学科课程, 还有其他类型的课程。各种课程之间, 没有尊卑之分, 只是比重有大小之别。作为化工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操作能力, 专业课程在授课的时候主要采取的是一体化教学。这对教师的要求就相当高了, 要求教师要熟悉化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 这就要求教师定期下企业培训。学校要和周边的化工厂密切联系, 保持合作。

作为化工专业的教师要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就必须做到, 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 要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 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要坚持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 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 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 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提高文化素养。

总之, 职业教育关系到职业发展的未来, 不容忽视,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职业教育强调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职业教育。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恪守教育的使命和信仰, 坚守学者的道义和良知。从培养有知识、有技能、有情操、有胜任力的人的高度, 传为人之道, 授可立之业。

参考文献

[1]何文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职教论坛, 2010, (13) .

[2]黄蘋.世界产业发展动向对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J].职教论坛, 2012, (20) .

[3]范唯, 郭扬, 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12) .

篇4:化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出路的论文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 化工生产 发展趋势 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化工企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众所周知,化工企业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业,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它对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和生活的的污染都具有无法估量的损害,因此,在生产危险化工工艺时生产装置是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的。由于化工企业中需要大量的使用易燃易爆这一类的危险物品,而使得化工企业中的危险工艺和危险工艺装置大量的增加和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这些危险工艺和危险工艺装置进行严格的预防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给工作人员带来身体的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化工企业中涉及到很多危险品,比如易燃易爆的原材料和危险的工艺品等,必须对这些危险品进行必要的控制和改良,把其的危险性降到最低,只有这样对人的生命安全威胁才会减小,同时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够得到保障,所以,不管是对于员工来说,还是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在化工企业内实行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改造装置的

安装都是很有必要的。随着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操作复杂化,对生产过程安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严格。

自动化安全控制的目的是:减少事故停车的损失;避免人员或生产设备的损伤,避免由于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一般来说安全控制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信号报警,一旦生产操作出现异常情况,会发出信号,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二是联锁\停车系统,这是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有效保障相关人员和相关设备的安全,在生产事故即将要发生之前而采取的紧急措施。

对高危化工装置基本的安全要求是实行温度、压力、液位超限自动报警、联锁停车,最终实现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常用的工艺过程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有: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从开关控制到顺序控制,一般都用在任务简单和小型自动化控制场所中,多用于在化工过程中进行顺序控制。集散控制系统(DCS)主要用于大规模的连续过程控制和工厂的监控管理上,它是指一个由过程和监视系统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工程,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控制站、工程师站、操作站、网络和现场仪表。紧急停车系统(ESD),也称安全仪表系统(SIS)、安全停车系统,近年来,ESD系统经过不断的更新,变得更加的复杂和高级,一般情况下ESD系统是静态的,只有在生产装置出现异常的情况下,ESD系统才会发出联锁信号,对现场设备进行安全保护,避免危险扩散造成损失。

控制系统具有完整的自诊断系统,自诊断系统包括全面的离线和在线诊断软件,诊断程序能对系统设备故障和外部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查,有一定程度的容错能力,即当某些模块发生故障后,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有效工作,有事故追忆功能,可查询历史数据和曲线。系统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可支持来自现场设备的各种输入和输出信号,所有的输入和输出电路都能防止信号过载、瞬变和浪涌冲击。控制系统的操作站显示屏上设有报警显示画面和报警记录画面,可方便直观地按修改级别修改报警参数。

采用自动化控制手段后,因为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关注点都发生了变化,为了保证员工能够适应新的工艺控制要求,必须加强对员工的素质培训,并且应该对原有的工艺规程、安全规程、管理制度、日常安全检查等进行修订。

化工企业生产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而自动化控制和安全联锁装置的安装和使用:

第一能减少事故的发生给工作人员一个安全保障。

第二从技术上也是一项突破,也有助于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第三也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跟得上科技进步的步伐。

第四对于企业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也是一个保障。作为工作人员更应该了解掌握这些专业知识,落实工作中。

综上所述:自动化控制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应该了解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和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术的能力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刘燕,杨光华,闫昭.化工自动化控制及其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0).

[2]赵之喜.化工自动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

[3]刘立波,杜惠吉.化工生产控制自动化仪表问题浅析[J].才智,2010(26)

篇5:化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出路的论文

微博这个新型信息手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研究和应用,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其作用能有效创新高效管理服务体系,有助于完善管理服务。如何应用微博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并且把它作为高校管理创新的新手段积极地研究,意义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困境及出路进行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个时代的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微博这个信息手段,已经成为新型舆论阵地,一些政府和企事业等都成为他们的一种管理途径。他们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思路变更,让这一新潮的资源发挥作用,让工作服务能更好地有效开展。作为高校这样的组织机构,承担着公民的教育,各项工作可以通过微博进行教育管理。

一、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显现的问题

1.多元的价值观念冲击着主流价值观。

社会主义有自身的核心价值体系,也成为人们的主流价值观,随着微博这个信息平台的飞速发展,这些新特性影响着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自由、开放和共享等特性是微博的特点,在这样的沟通平台下,学生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交流,且获取信息便捷,与此同时,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和互相交融。在新事物的接触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对信息的辨识度低,很容易让一些不良信息影响,冲击主流意识的形成。一些用心不良的人通过微博这样的渠道向学生传递一些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受到这种信息的影响,容易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冲击高校的政治教育工作。

而且微博具有匿名和开放等特性,这就使一些学生可以把现实中的情绪发泄,甚至是发表过激言论,在这种信息平台上,发泄这些不满的情绪,在一定环境下也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世界等观念的形成产生影响[1]。另外,西方国家的互联网技术非常发达,利用这样的优势可以通过微博传播西方文化价值观,打着普世的口号,利用微博宣传不良信息,欺骗在网大学生。

2.信息在微博上便捷快速的传播使得高校处理突发事件的难度加大。

随着信息时代的加速发展,微博渐渐成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网络交流平台。这使得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极快的速度和极大的范围,从而使高校难以充分监控微博网络平台。在数亿信息中寻找辨别可用内容变得困难,对于负面信息屏蔽也变得困难。由于微博这类网络交流平台的出现,使得高校在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传播方面,遇到困难。例如有一些高校发生一些不良事故之后,一些好事者发表一些消极的言论误导群众。因为注册微博是开放且匿名的,所以出现了情绪化且不负责任的言论。如果高校对于舆论发展的预测不到位,没有做到在事件发生时和事件发生后进行正确引导,就会导致高校突发事件变得难于处理[2]。

3.教学管理与微博教育联系不够密切。

在传统的高校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将课件以PPT形式作为主要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而且在传导PPT时还需要利用移动存储设备进行转移,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微博虽然只能够写140个字,但是其具有的外部链接兼容功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教育信息资源共享途径。虽然学生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都已经开始应用微博的这一功能,但是真正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仍然少之又少,凸显出目前高校教学将微博教育功能应用到教育实践中的意识较差,教学管理与微博教育联系不够密切,在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挖掘微博的教育功能,切实发挥微博的教学用途。

二、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新兴媒体的出现,对高校舆论阵地提出了新要求。以微博为例,在引导大学生舆论,树立主流价值观、形成新型的`教育教学平台和危机管理的工具方面提供了一种大众舆论与公共参与的新途径。

1.利用微博引导舆论树立主流价值观。

随着微博的出现,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但是高校在利用微博的服务享受便捷的同时,不得不接受一些挑战。因此高校在利用微博的同时应该实现对微博进行合理管控,即对于微博的价值多元化及冲击主流价值等方面问题,以控制舆论为手段进行对微博的绝对管控,从而使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更明确。大学生在微博上发表的各项言论,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影响。

在微博应用上,对学生的言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对不良言论及时屏蔽并进行正面引导。在学校教育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责任和自律意识,使得微博平台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尽管在高校进行思想教育,而微博为其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沟通渠道,但如果在此平台之上缺乏正确的监管引导和管理者的正确声音,就会出现一些混淆视听的传言。所以对于微博动态,校方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并转发一些阳光的有利于成长的消息;而对于那些负面言论应该快速处理。

2.加强微博的管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高校官方微博的管理人员应注重加大对微博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处理好突发事件对高校带来的冲击。

(1)在加强对微博的管理方面,高校微博的管理人员应该落实以下几点:一是要及时撤销那些不符合发展前景的微博,调整那些长久不更新和内容不合理的微博,使得官方微博保持新鲜性、及时性与合理性。二是应对微博发表的时间合理规划使之适应学生的作息,将固定类型的微博信息安排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段,例如将文体类带有娱乐性质的微博消息发布在晚上及周末,将通知类型的微博在早晨上课之前发布,这样使这些信息的发布一方面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使得课堂教育中缺失的教育信息更好地得到弥补,实现教育的多维方式。三是要把握微博的准入机制,严格把控微博的质量和内容使其在源头上被控制,传播积极向上的内容。四是对于官方微博的管理要具备合理性,且必须进行统一管理,不得使管理分散混乱,要建立统一且合理合法的管理运营机制。

(2)为了有效应对微博突发事件,应构建一系列合理的突发事件、运营机制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微博降低事态的严重性。例如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在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与学生沟通,控制舆论导向,一方面可以主动承担责任消解误会使真相大白,将事态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周期使校方和学生的关系更亲密。在学生工作生活中出现疑虑时学校应主动在微博上对其进行帮助并解决问题[3]。例如学生在某一阶段,发生群体性的对学校规定不满之后,校方应尽快寻找自身所欠缺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在微博平台上及时发布相关消息,给出学生合理公正的解决态度和对策。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学生的心理走向,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才能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更融洽。

3.将课堂教学与微博教学相融合。

只有课堂上把信息技术的微博平台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才能发挥网络课堂教育作用。课堂教育的发展也需要微博这一信息工具,它们之间的融合能有效加强信息化课堂教育,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不断提高二者融合的程度,扩大融合的范围,加深融合的深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二者融合之后,我们应该根据教育各项目的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组织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构建于微博之上的新型教育教学平台,形成课堂教学新方法及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规划教育设计,它是一种新型的、合适的、因人而异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实现教学最终的目标。类似于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模式。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不论是在心理还是生理都表现出极大差异性。并且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发育、兴趣爱好等都大不相同。

这将导致对于统一学习模式的学习效果也将不同。对于教师而言,应努力摆脱单一的黑板加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学习方法,通过微博平台为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微博反馈的信息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课堂反馈和课后调查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方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在微博上发起实时投票,搜集学生关于本课的有关信息资料。

这种直观的数据信息可以使教师在上课之前对学生的了解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个性化教学模式[4]。微博同课堂的默契结合,一方面使其激发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新态度,并将微博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大大提高其教育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微博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手段,使得教学效果大大增强,并促进教育体系的快速建立,也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三、结语

篇6:化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出路的论文

电子商务在石油和化工工业中的应用

介绍了国外石油化工电子商务情况,预测了石油和化工工业中电子商务的发展,论述了要克服的`障碍和成功实施电子商务的战略.

作 者:郭明 Guo Ming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29刊 名:石油商技英文刊名:PETROLEUM PRODUCTS APPLICATION RESEARCH年,卷(期):19(4)分类号:F4关键词:电子商务 石油工业 化工工业 应用 预测

篇7:化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出路的论文

个体认识和社会群体认识的统一及其在教育和科技发展中的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际经济和科学技术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大批杰出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人类认识是在个体认识和社会群体认识的对立统一中运动的。...

作 者:田心铭 作者单位:刊 名:高校理论战线 PKU CSSCI英文刊名:THEORETICAL FRONT IN HIGHER EDUCATION年,卷(期):“”(4)分类号:B0关键词:

篇8:化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出路的论文

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不利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因素

(一)校实验室重建设轻管理,硬软件水平反差大

随着国家政策对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各高校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近几年高校的实验室硬件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实验室环境、设备水平、运维经费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总体的投入数量和质量都呈上升趋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软件水平呈现不进则退的趋势,实验室建成后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没有跟进;实验室管理人员没有归属感,高校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外出培训等很少考虑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室文化建设普及度不够,缺乏对外宣传和交流。

(二)实验室管理力量不足,人员不稳定

目前,高校实验室普遍存管理人员缺乏,人员不够稳定,知识陈旧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没有理顺实验室的管理体制

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之初,没有形成规模,都有教务处或者资产处代管,随着规模的增长,不但要理顺学校层面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二级学院内部的管理也要分工明确,赏罚分明。

(四)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

实验室开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环节。但是目前高校由于人员、制度、经费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大。

(五)现行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需要改革

目前,高校实验室课程单一,综合性系统性较差,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差,面对综合性问题不能运用综合的办法进行分析。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平衡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随着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的提高,实验室硬件条件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为了更好的平衡实验室软件建设的软肋,我们要注重加强实验室软环境建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切实可行的实验室运行机制,并完善现有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原有的实验室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随着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越来越束缚实验室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要打破这些束缚,就要改变原来实验室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2.完善实验室管理的评估机制,对实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实验室安全卫生、开放程度、教学成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

3.完善实验室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做到公正公平、奖罚分明,打破那种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管理模式。

4.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提高对外宣传展示的力度。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只有加强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实验室文化氛围,加强对外宣传和展示,才能为实验室软环境建设添砖加瓦。

在注重加强软环境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大实验室硬件建设的投资力度,做到平衡发展,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为素质教育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是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关键,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人才保障。为了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聘请高素质的实验室专门管理人才,担任领导岗位,用他们丰富的实验室管理经验,带动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骨干成长起来。

2.增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要改变目前高校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外出培训等极少考虑实验室管理员的现状,做到实验室管理员和教师同工同酬,让实验室管理员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甘愿奉献青春。

3.不断提高现有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目前的情况要求我们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使用当前的工作岗位。

(三)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供体制保障

目前,高校中普遍采用校院两级的模式对实验室进行管理,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让学院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每个学院都是按照自己的专业,自己需求来建立实验室,随着实验室规模的不断扩大,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病就慢慢显露出来了,学院各自为政,只是考虑本专业的学生,建立的实验室小而全,特别是对于一些专业相似的学院,造成重复建设。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实验室管理在坚持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听取资产处、教务处等相关业务处室的意见,形成实验室论证制度,保证相似专业不在重复建设相近的实验,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2.将实验室与教研室彻底分离,理顺学院内部实验室的管理及运行机制,成立专门的实验室管理机构;合并相近专业的实验室,成立实践教学中心。在此基础上多开综合型实验项目,为素质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培养创新型高级人才

实验室全面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要使实验室开放落到实处我们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设置相应的创新学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室开放。学院可以指定实验项目,让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和实验室内完成,根据完成情况可以申请相应的学分。学生是实验室开放的主体,只有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才有搞好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可能性。

2.提高实验室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参与实验室开放的教室不仅要计算一定的工作量,还要花费大量的休息时间来设计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课题,因此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实验室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制定一套适应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高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怎么制定一套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对学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更要循序渐进。首先,充分认识基础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大限度地保留基础技能训练,以人为本,并充分考虑三本院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其次,为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对实验室多采取开放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训练基本技能。最后,提倡学生在毕业设计、各类比赛中综合运用基本实践技能。

2.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中要以能力为本位,进一步突出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鼓励学习理论课困难较大的学生多参加实践教学。要极探索“行动导向”等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新模式。在教学计划中要扩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调整为5:5或4:6,学生下企业实习时间不少于1 年。

3.高标准、严要求,严把质量关。学院要求学生平时实验必须完成相应全部内容,实验考核以基础知识,实操实验过程,课程总结三方面考核,重点是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合格后给出学分。

4.以人为本,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毕业设计、二课及竞赛辅导等实验环节中,提供丰富的课题和内容,增大学生的选择弹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行选择课题,自行设计,最终递交设计作品和设计报告,而教师则处于指导和服务的角色,特殊时期(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寒暑假的部分时间段)实验室完全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安排,随时进入实验室。

总之,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如何把实验室建设、管理以及实践教学设计更适合素质教育地全面推进,是我们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者需要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根据多年参与实验室建设以及多年实验室管理的经验,针对目前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不足进行分析,给出了素质教育前提下如何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的建议。

篇9:化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出路的论文

关键词:酒店实习;旅游管理;现状;困惑;对策

实习作为学生阶段必经的重要过程,其效果的好坏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及领域研究人员重视,原因在于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实习阶段的问题类型越来越多样,尤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的实习过程而言,更是会造成相对严重的后果。

一、论文议题概念与意义

酒店实习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实践经历,从社会角度而言,这一实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的深入,对于企业也可以更加精准地选择人才。其实习的结果将嘉禾实习单位与实习学生的双方意愿完成。这种实习过程多数出现于职业院校中的专业性人才中,一方面可以起到帮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总结面临的、出现的问题,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对于自身情况及条件进行再次审核。对于学校而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实习的过程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以实践结果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及时调整学校自身的教学教育方针及政策,可以更进一步的感知学校所教授内容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

对于学校而言,酒店实习可以体现该校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及办学特色,也能促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可以以实习生降低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本,提升管理水平,通过理论的牵引不断改善企业实践中的不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实习,可以说是近几年流行的校企合作中的代表模式,不仅可以实现教学与育人的融合,更能在真正步入社会之前,促进学生提高自身技能、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并予以纠正、提高实践与理论的关联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过程可以在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之外,以实际经验传授给学生职业道德,对于其今后的工作十分有利。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中常见问题

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总结相关案例经验后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几乎都可以归结为学生心理因素导致的问题。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分析如下:

(一)学生与员工的角色转换不顺畅

处于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思维及行为方式上均带有浓郁的学校氛围,诚然,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衔接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这种过渡或许会经历较长时间,在这一过渡期,学生们往往会出现迷茫、焦躁等一系列心理反应,而学生们或许会因对于问题出现原因的不准确把握,而开始怀疑自己。此种情况下,原本具备的能力也就发挥的不佳了。学生们无法脱去身上的学生身份,而转为员工身份,这就造成了其在酒店实习阶段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纪律性、严肃性、习惯性等方面均不能很好的融入酒店实习的工作环境中,这种现象轻则会影响酒店的客户服务质量,重则会严重影响所实习的酒店的整体服务形象。

(二)人际关系相处较难

酒店实习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常常会觉得人际关系处理起来十分困难、人与人交流过程中缺乏信任,从而令实习生们对社会、工作产生畏惧心理。究其原因在于酒店的企业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环境中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对于实习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无形中增加了难度,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酒店内部的人员关系处理所面临的困难、所需要考虑的因素相对更多。对于进入酒店实习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其虽然活得了不错的实践应用机会,但在实际进程中,其从心理及行为上都需要有人做正确引导,然而酒店的实习环境较难满足其需求。缺乏了工作上的帮助及对实习生表现的肯定与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们多数会表现出迷茫。这种心理感受极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酒店实习生会最终面临被淘汰,甚至可能会对其心理层面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三)缺乏定性、增加跳槽率

除了上述两点心理原因导致的问题外,在福利待遇与学生预期之间的差距的共同作用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就业稳定性。其对于社会的认知水平的偏差自然会引发其对现有实习环境的不满,缺乏定性便成为直接表现。这种情况下催生的便是实习生跳槽频率的增加,实习生对实习单位失去信心,加之其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与缓解方式,其便多数采取逃避原则,以更换环境甚至离开社会的方式规避风险。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适应酒店实习的对策分析

基于前文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实习的过程效果不如预期的好,而为了尽可能缩小这一问题的影响范围,笔者结合实践中的成功经验,针对这一议题提出若干合理化对策,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学校或实习酒店可以为实习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可以是实践能力优秀的校园力量,也可以是经验丰富的企业力量。可以从心理上、行为上及时给予实习生有效帮助。这一对策的提出在于对实习生在酒店实习期间由于缺乏支持和心理辅助而产生的问题的考虑。以缓和实习生心理问题为原则所提出的改善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实习过程的实效性。

第二,在校期间做好动员工作,从思想教育层面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准备。可以采用实习动员大会、教师一对一心理辅导等形式,以实习生心理思维为关注重点,通过多元化辅导方式帮助实习生提前做好应对实习中各类问题的前期准备。

四、结语

学校到社会的转型需要依靠实习这一过程来完成,既帮助了学生过渡,也帮助了企业进行选择。结合本文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由于自身心理层面的原因导致其与企业的融合度不足,这一问题的对策在于实践能力的进一步落实。

参考文献

[1]廖燕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酒店实习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消费导刊,2008,(9).

[2]邹益民.饭店企业大学生员工流失现象的分析和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2).

[3]和文征.酒店雇佣实习生问题及培训.[J].现代企业,2006,(4).

篇10:化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出路的论文

摘要:目前,在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巫待解决的难题。究其原因,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工资收入偏低、学历层次不高,是制约其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推力,而不正确的典论压力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国家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幼儿园加快园本教研建设、教师加强专业理论学习等,对提升幼教质量、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师 主要因素 原因 对策专业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幼儿教育作为最为基础的启蒙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是一蹂而就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现实中,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情形如何?何以至此?尝试解答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提升幼教质量、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原因探析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亚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国外相比相对起步较晚,亦已取得了不少成就,然而依然存在一些巫待解决的难题。

(一)工作压力大。

目前。我国依旧存在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过大的现象与事实。究其原因,无不与班级孩子过多、幼儿教师短缺、管理体制不健全等有关。教师一方面要负责某个年龄段幼儿班的各项工作(教育、保育和安全健康教育等),另一方面又要在应付各项检查、公开课教学等方面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此外,近年来幼儿园又纷纷进行改革,实施责任制管理,推行上岗聘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将考核与工资、福利、聘任、奖惩等各项制度挂钩。川繁重的工作压力导致幼儿教师身上的任务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重。因此,这些问题势必会给幼儿教师带来身心上的疲惫,最终给幼儿教师的一专业化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二)工资收入低。

幼儿教师工资收人低、工作量较大,这种付出与回报严重不成比例的现象,必然会给幼儿教师带来职业上的怠倦。由于工资偏低及社会地位不高,一些年轻幼儿教师认为,这一职业只是她们暂时性的选择,一旦找到合适的职业,她们就会立即离开;还有部分幼儿教师时时抱着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在工作中不愿再做出较大的努力与付出(反正付出的再多也是拿不到高工资);此外,一些幼儿教师为了维持生计,经常在业余时间办一些所谓的特色班级或者在外面代课。这些必然会分散幼儿教师的精力与时间,影响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学历水平不高。

幼师范院校无论在培养幼儿教师的数量,抑或是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等方面都作出过很大贡献。然而,从近年来看,依然不能满足我国庞大的幼教需求。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仍然呈现出偏低的现象。目前,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主要以职高、中专为主,大专以及本科以上学历者占少数。同样由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较低,特别是农村或一些中小城市,因此,难以吸引优秀的年轻人投身到农村幼师行业中来。这些事实,都严重制约着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高,以及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社会典论的误导。

由于幼儿教师工资偏低以及社会地位相对低下事实的客观存在,因此社会上不少人认为,在幼儿园工作没有前途,工作得再好也就是一个孩子王而已;还有部分人认为,幼儿园老师就是吃青春饭的,工作不稳定等。因此,种种误导必然会导致毕业生不愿到幼儿园工作。最终影响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幼教质量的提高。

二、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既漫长而又系统的工程,一方面要求国家必须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人,另一方面幼儿教师也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专业学习。此外,幼儿园也应该积极地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交流的平台。

(一)国家应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项漫长而系统的工作。它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而应成为社会的责任。为此,需要政府在关注、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还要在法律、政策、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如,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等。侧只有如此,才能够吸引更多更优秀的高层次毕业生从事学前教育事业,并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幼儿教师的队伍之中。

(二)幼儿教师应该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其活动反思能力的必备条件之一。幼儿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并及时作好活动反思,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学习关于教学、活动反思等的相关理论,明白活动反思的本质和主要特征,发挥集体与团队合作学习优势,坚持业余时间自学、参加校外培训以及园本研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其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此外,幼儿教师还必须阅读一定量的理论文献,只有这样,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才能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中真正地得到培养。

(三)幼儿教师应该及时撰写活动反思笔记,提升反思能力。

教师每天在教育活动之余撰写活动反思笔记和进行活动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反思笔记一般是幼儿教师写下在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重要事件,记录这些事件的细节,尤其是那些记忆中特别生动的细节(包括幼儿的言语、行为等)。活动反思笔记不仅能培养幼儿教师的反思习惯,而且会帮助幼儿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提升自己的活动反思能力;活动反思也能够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经验及教学能力,揭示自己在实际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及时记录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够有效积累教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才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四)幼儿园应该加强园本教研建设,为幼儿教师构建交流和反思平台。

幼儿园应该为教师积极构建交流和反思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交流平台是一种开放的心理相容的合作学习的宽松环境,培养反思型教师必须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经常的、众多的信息交流,以在彼此交流的冲撞中得到启示,产生新的理念、新的思想火花。另外,以园本研讨的形式开展集体活动反思,可以在教研活动中帮助幼儿教师更清晰地找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从而促进对一些问题的深人探究,以期在下一环节教学中解决问题。同时,结合平行班相互听课的方式,采取集体反思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幼儿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篇11:化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出路的论文

摘要

本文阐述了职业教育中 “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概念,总结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探讨了“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方法,对现阶段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一体化教师 ;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随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从单一的、传统的理论教师或实习教师,逐渐转向双师型教师,并向一体化教师的方向发展。

一、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所谓“双师型教师”重点在于教师在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方面都能胜任。在表征上,“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中、高级职称),又有专业相关职业资格(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

1.学校政策计划培养法

(1)“走出去”培养法。一是学校组织部分教师走出校门“观摩”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二是选派教师参加校际间组织的教研活动,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教学比赛;三是学校每年根据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情况作出教师培训计划,选送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知名企业、名牌大学等单位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把外面先进的东西反馈到学校,与时俱进,有目的地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请进来”培养法。聘请职业教育专家教授到学校开办教学讲座,讲授现代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慨念,如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过程和方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教学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设计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3)“双证制”培养法。笔者学院对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均采用“双证”培养制,一是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的获得学历文凭和学位证的深造学习;二是安排短期培训班,使教师获得上岗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和各种技能职业资格证。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双证交叉培养制,教师能力的提高得到了认可,为教师开通了资质认可和晋升的绿色通道。

2.院内优势互补培养法

(1)“互补缺失”法。多渠道来源的师资各有优势和缺失,开展人人为师、人人有得的教学研讨活动,从受过师范专业训练的基础课教师那里学习研究教育理论应用方法和教学技巧;从有过企业机械工程技术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那里学习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灵活驾驭课堂、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风格;从经验丰富的实习教师那里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和传授专业技能的心得体会与动作要领。

(2)“拜师学艺”法。青年教师拜双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为师,跟班学习性听课,学习掌握一体化教学中课堂组织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操作技能等各个教学环节,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3)“双向听课”法。开展专家教师指导性听课教研活动。方法一:由优秀教师上公开“观摩课”,课后主讲教师对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设计、组织、知识与技能要点进行总结,再由听课者评课,评析学习专家教师的教学经验。方法二:督导处领导和专业带头人听课,并及时评课和反馈信息,评课时要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或失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疑惑,帮助授课人提高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新老互动”法。发挥新教师知识先进、老教师经验丰富的优势,对同一门课程、同一案例分析,采用集体备课、集体研究的方式,实现新老互动、相互学习切磋,使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与丰富的经验相结合,实现互帮互学、共同促进提高的目的。

(5)“理实搭档”法。在一体化教学安排中,有意识地安排理论教学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与操作技能强的实习教师搭档教学,使他(她)们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互相学习与研讨、共同提高,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所谓“一体化”教师,是指教师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下,根据教学项目的要求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技能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在表征上,“一体化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技术职务和相应行业专业职业资格,还应有丰富的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和社会阅历,并能从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因此,“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求高于“双师型教师”,它结合了企业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和实践的要求,把教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趋势。培养一体化教师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

善教师培训制度,让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工作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落实执行。

二是遵循认识规律,在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中培养一体化教师。要加强教师企业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与企业一起制定企业培训教师课程,让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进行生产和管理学习,真正掌握工作过程及其专业技术。

三是开辟多元化师资来源渠道。要继续发挥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作用,为职业院校培养“一体化”教师。与此同时,通过从社会聘用或与大企业联合办学等形式,广泛吸引企业技术骨干等各方面人才尤其是一些高科技领域的急缺专业人才任教,壮大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积极建立包括社会各行业的技师、高级技师等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师资人才库。

四是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在职前、职中与职后一体化中培养。引导刚分配的大学生教师先到企业就业锻炼,具备了岗位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职业院校教师的内涵。同时,强调一体化教师培养与培训的连续性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性,把职业教育中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视野扩展到教师一生的专业发展,根据教师职业生涯中适应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确立培养目标,实施有效的专业化培养。

五是对原有的“双师型”教师提出“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求,在既能从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还能将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溶于一体,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实施教学。

篇12:化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出路的论文

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根本出路

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五大内在矛盾:工业化与农村经济的矛盾、边缘化与山区经济的矛盾、市场化与小农经济的矛盾、瓶颈化与规模经济的矛盾、特色化与资源经济的矛盾。这些矛盾根源于工业化过程中城乡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根源于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弱势地位。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出路,一是靠国家在制度和政策上提供发展的条件,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推进工业化,逐步改变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弱势地位。

篇13:化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出路的论文

石化企业的生产检测装置采用先进控制技术, 可以明显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大幅改善企业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一些先进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例如鲁棒控制、PID控制、模糊控制等。这些控制技术是基于实际模型的控制策略, 常用于处理复杂多变的过程控制问题, 可以使控制系统适应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动态特性和操作要求, 尤其在一些需要精细测量的场合, 更显示出其巨大的优势。

1 现代控制技术在现场实际中的应用

电子计算机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监测生产过程或辅助企业管理;二是控制生产流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采用微机进行局部优化控制。

加热炉是苯乙烯装置的一个关键环节, 利用微机对其约束控制, 每台常压炉可节约燃料油近1kt/a;利用计算机对常压塔中段组分推测控制、过气化率节能控制、回流预热值控制, 可提高收率约0.6%-0.8%, 年效益近千万。

1.2 微机与常规仪表结合, 实现定点控制, 经济效益显著。

石化企业普遍采用气动仪表, 可通过气电转换与计算机联用, 实现定点控制, 并辅以优化数字模型, 对主要参数进行闭环控制, 提高控制稳定性。另外, 可用微机恩氏蒸馏数据计算模型对一些常压蒸馏产品进行组分推断控制, 进而取代在线分析仪闭环控制, 对产品的质量实现优化控制。

1.3 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开环优化现场操作,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催化裂化装置用计算机进行实时监测, 预估反应器加热速度、质量节点闭环控制以及多目标任务调优。而目前的石化企业中, 以微机为基础的集散控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它的通信、显示、可控性能都比模拟仪表强, 且可靠性也较高。能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

1.4 温度检测。

石化设备或管道内的介质温度是一个重要的检测参数, 一般都需要专门仪器进行指示控制。温度变化范围大约从零下两百到一千八百摄氏度, 一般采用接触式测量法。最常用的是热电偶和热电阻。诸如耐磨热电偶 (乙烯裂解炉、催化裂化及丙烯氰装置需要在高速流动状态下测量高温) 、多点式热电偶 (反应器、转化炉、合成塔等处有所应用) 、表面热电偶 (测量各种形状的固体介质表面温度) 、安全防爆热电偶。热电阻和热电偶的信号一般直接进入DCS或其它信号采集系统, 两线制变送器等由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而渐渐普及。

1.5 压力测量。

压力仪表在石油工业中受到极大重视, 因其与安全密切相关。压力传感器、变送器和特殊用途压力仪表结合多种物理学力学原理, 可用于脉动介质、高温介质、粘稠状、粉末状、易结晶介质的压力测量, 精度可以达到0.1级。常用的压力仪表分为液柱式、弹性式、活塞驱动式三类。

1.6 物位测量。

物料液位测量与被测物料的特性密切相关, 一般都采用浮力式仪表。主要有浮力式、直读式、静电式、电容电感式、超声波式、雷达式、重锤式、磁致伸缩式、激光式、矩阵涡流式。由于雷达式、磁致伸缩式和矩阵涡流式的高精度,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正逐步普及。

1.7 在线过程实时分析。

从工艺上而言, 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参数, 只能保证最终成品或中间产品的质量合格, 因此在作业过程中, 对物料成分的直接分析和成品的成分分析很重要。而从环保角度考虑, 废弃物的组分也需要在线监测。分析仪器具有高科技含量, 且需求旺盛, 这使得近年来对于这一块的科研和应用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常见的有气象色谱、质谱仪、液相色谱、紫外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离子发射光谱、电化学等仪器。

2 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2.1 常规控制策略的不断完善

从气动单元组合学仪表、电子单元组合仪表、DCS、全新DCS的发展趋势来看, 石油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连续、批量、顺序控制策略维持不变。对于最常用的单回路调节、比率调节、分程调节、非线性调节, 仍采用PID控制方法, 功能模块或控制算法基本不变。如今变化较大的是组态能力和控制方案配合。功能块之间的连接方式更加多样化, 多重串联连接、并联连接、自动补偿、自动跟踪、无扰切换等方式逐渐兴起。

2.2 先进控制技术的不断完善

现代控制论的长足进步, 各种智能化算法应运而生, 除了智能PID控制器外, 多变量控制由于其综合功能较为强大, 已在炼油、石化行业开始进入实际应用。它基于DCS, 既可独立运行也可做成软件包, 有机结合多变量动态过程模型辨识、软测量技术、PID串级控制。其中卡边控制在平稳性操作的基础上可以更明显的实现增效。

2.3 人机界面不断友好化

早先的石化企业自动控制局限于一个装置一个控制室, 目前正逐步过渡为全厂一个中央总控室, 而且最终将以CRT或LCD液晶显示屏为主导, 辅助少量显示仪表和指示灯, 以鼠标键盘操作为主, 辅以少数触摸屏和旋钮按钮。工业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也逐渐由专属屏幕转为基于DCS操作站的屏幕。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不但要求DCS或HMI软件的性能不断提高, 还要求在系统集成时注意控制方案等硬指标和人机界面等软指标的有机结合。这要求设计者面向工艺操作人员, 与工人密切配合, 最好让工艺人员自己掌握如何绘制流程控制图和指令表, 充分发挥DCS或HMI在工艺装置中的作用。

2.4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CS) 的应用。

FCS具有开放性、全数字化和互操作性的特点, 已成为新型工业控制系统发展方向之一。现场总线智能仪表的控制分散度高, 除具有普通仪表的基本功能外, 还有控制和运算等功能, 可实现彻底分散控制。每条总线连接多台现场仪表, 可节省电缆, 大幅度节省了用于系统安装、调试和维修的费用。

目前采用FCS典型案例如:赛科90万吨乙烯裂解装置的FCS是国内外最大的现场总线系统。该系统包括4.7万个控制回路、4万台仪表和与世界最大现场总线设备联网的1.3万台智能设备 (10套自动化控制系统) , 这10套装置由一个中心控制室进行中央集中控制。现场总线的PID控制功能通过阀门控制器实现, 实现集散控制, 提高了可靠性, 极大降低了自动控制系统和现场控制设备间数据通信负载, 增强了系统可靠性。这一整套装置的应用使该企业控制系统的自控率高达98%。据统计依赖FCS控制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占总效益的60%, 平均投资回收期为1~2年。

3 结束语

3.1 本文针对目前石化工业发展的新需求, 预测了未来在控制系统技术支持、控制理论策略、仪表自动化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为后续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3.2 近些年来, 自动化仪表取得了很大发展, 已经由原来的依赖成套设备进口, 变为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在将来, 我们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应用探索, 使自动化仪表的发展更加自主化、专业化。

摘要: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石油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系统也迈向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模型化等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自动化仪表与智能化技术的结合, 不但改善了仪表性能, 还使控制网络的体系结构更加丰富, 使其从单一的固定结构向多重结构发展, 适应性越来越强。本文根据现场实际经验, 分析了现代控制技术在石油化工仪表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石油化工,自动控制技术,仪表

参考文献

[1]叶松林.浅谈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J].工程技术, 2011, 14:26-28.[1]叶松林.浅谈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J].工程技术, 2011, 14:26-28.

篇14:化工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和出路的论文

摘 要:面临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挑战,教师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地调整甚至改变他们教与学的行为,使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尽快步入教育信息化的正轨,满足时代发展对他们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分析技术的理论作用出发,探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及技术支持。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4-0029-0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变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评价者和协作者,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环境的管理者还有教学的研究者……这些都给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了新的元素,它不仅对学习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传统教师的能力结构也提出了挑战。教师应具备的新能力结构,不仅是理论方面的,而且更需要在面对教育信息化时所需要的技术能力——即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一、教育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1.哲学层面

人们对技术有着不同的理解,多数人认为技术不过是工具、设备或手段而已。而马克思对此问题的看法是:“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马克思还曾借用黑格尔的话,即“理性何等强大,就何等狡猾。理性的狡猾总是在于它的间接活动,这种间接活动让对象按照它们本身的性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它自己并不直接参与这个过程,而只是实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认为技术包含两个因素,即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也可以说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工具、设备或手段属于物质因素,而知识、理论、思想观念、方法和策略等都属于精神因素,可以看出,精神因素是技术的灵魂。

马克思在强调活技术的重要性时指出:“机器不在劳动过程中服务就没有用。” 换句话说:“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因此,在注重现代媒体更新的同时,更需要注重教育技术知识理论及方法论的研究和掌握。教育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展开工作的,如果本理论没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作为中介,就不能顺利地作用于实践。那么从哲学层面上来讲,教育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怎样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连接起来。

2.教育层面

以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IT)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无疑会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巨大影响。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史来看,我们不难发现IT对于教育影响的若干规律。图1是从国际上教育技术的发展进程来考察IT对于教育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影响。当无线广播和电视技术开始用于教育时,教育理论研究的重心是众体教学(Mass Teaching),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试验后便进入了实用阶段;当分立计算机(特别是个人机)进入教育领域后,教育理论研究的重心就转向个别化教学(Individual Instruction);当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局域网)开始用于教育后,教育理论研究的重心就变为小组合作性学习(Group Learning);当国际互联网(Internet)进入教育后,教育者则转向对虚拟教育(Virtual Education)的研究,出现了虚拟教室(Virtual Classroom)、虚拟学校(Virtual School)之类的新概念。[1]

可以看出,当一种新的、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被应用时都会使教育理论研究的重心和实践的过程产生变化,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革新了教育信息化的面貌。

从以上哲学和教育两个层面来看,现代教育技术既可以有效连接各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又可以着实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推进教育实现现代化。

二、教师专业发展对教育技术的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人所共知:知识在增长、条件在改变,教师不可能凭着多年前掌握的知识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过去的话题,他们的“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都必须更新。[2]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其主要目标是要帮助教师成为更有效的专业人员,让教师能够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了解技术能够给他们提供怎样的,包括对他们的教学和专业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正面临着教育信息化和新课改的挑战,作为教育改革的最关键者,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该将教育技术能力作为其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教师若能像医生、律师、工程师那样,被看成是专业人员,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来满足各学科对教师提出不同要求的教学设计能力。

简言之,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技术的支撑来提高教学能力和自身发展的能力,这就相当于医生如何治病的能力和律师如何帮人打官司的能力。

三、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

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终身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学”等多种模式的不断涌现,对教师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现代教育技术不仅给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带来了重大变化,而且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是当教育信息化实施“十一五”计划以来,出现了 “高投入未见高产出”、“高投资未见高效益”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对信息化资源缺乏创新性的应用,信息化教学没有使教学过程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随着信息化设备与资源的日趋完善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都意识到:初期“为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的信息化初级阶段已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一个建立在现代技术基础之上的教育信息化正在走向应用与创新的新阶段。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界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要把它的理念(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体系具有开放性;教材资源具有多样性、趣味性、科学实用性;教学过程体现学习者的参与性;教学呈现方式多样性;评价体系的发展性等)转化为实践行为,还面临很多困难,其操作性较差,老师们需要的是能够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真正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可供老师们借鉴和迁移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技术、策略和工具。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功能比较好的软件平台:

1.Blog

关于 Blog 的定义和认识并没有统一的说法,简单理解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Blog 是Web log的缩写,中文将 Blog 译为“网志”,即网络日记,而把写Blog为“Blogger” 的译为“博客”。它最大的特点是“技术零壁垒”,是通过Blog平台与他人不断的交流和分享思想最终产生智慧的过程。教师利用Blog多采用的是叙事手法。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程度。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多数情况下,是教师本人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经历和体验,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着自己的生活”。Blog让教师述说自己的故事,让教科研降低了门槛。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使自己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存在并充分发挥能动性。在Blog中可以让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Blog 让教师的所思所想和全球化的数字化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Blog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不是追求文章的高质量和对少数精英的培养,而是让每一个人有自己的发言权,让世界能够听到每一个人的声音。

基于对 Blog的特点和功能的认识, 我们可以看出 Blog有利于改变教师的知识、态度和工作方式, 也有利于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组织结构和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Blog具有个人知识管理的功能,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所建立的 Blog在知识管理方面都表现出了强人的优势,是教师储存资料的很好选择。其次,Blog能够促使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进行反思。再次,Blog强调对话与交流。基于 Blog的教育叙事,不仅可以同步进行,还可以异步进行,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个体与个体的交流,也可以是个体与群体的交流或群体与群体的交流。换句话说,既可以提供实时的交流与反馈,也可以提供非实时的帮助。

目前,已经有很多优秀的教育 Blog网站,如江苏教育Blog、广州天河部落和浙江海盐。

2.Moodle(Modular Object- 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魔灯(Moodle)的全称是“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CMS)之一。Moodle主要功能大致分为网站管理功能、学习管理功能、课程管理三大部分,其中课程管理中有灵活、丰富的课程活动: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室、博客等。其开放的理念使得全世界的老师都可以轻易地参与到系统的设计开发中。

魔灯的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可以轻轻松松让教师成为信息化课程设计者。魔灯为我们提供了推动课程整合研究进一步发展的理想平台,在魔灯环境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概念,从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转变为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路线图。教师角色转变为指导学生利用资源进行探究学习的导师。可以说,教师利用魔灯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就是深入体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的过程。

Moodle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可应用在多种不同领域。Moodle功能强大、易于使用,近来发展十分迅速,迄今为止,全世界有近百个国家采用了Moodle网络教育平台。台湾地区教育也在大量应用。限于国情,目前国内少数高校采用Moodle建立了在线课程,而在中小学,只有少数地区与学校刚刚开始接触Moodle。Moodle作为一种新兴的、最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开源软件Moodle是集各种常用软件功能于一体的,它可以让教师把过去熟悉的课件、教案、测验、管理、专业发展等等,整合在一个管理平台上、一种实施环境中,它是一款非常适合中小学教学实践与教学管理的平台。

从Moodle本身所具备的功能特点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两个方面结合来看,Moodle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支持个人知识管理”、“构建虚拟共同体”、“个性化课程设计与管理”、“支持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支持教学反思的工具”。它不仅扩展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时间与空间,还可以为教师提供虚拟动态学习环境或平台,并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教与学内容、方式和管理的转变,而且可以促进教师个人信息素养的提升。

其他技术支持还包括一些常见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软件技术(Microsoft Word、PowerPoint、FrontPage、Flash)及数字化音像媒体,如CD、MP3播放器、DVD、数码相机和数字投影仪等。

四、总结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既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为教师教学与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和条件。只有先清楚的了解各种技术的功能,教师才能进一步做到灵活掌握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才能提高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地、主动地、充分地抓住机会学习、掌握并利用它们,让它们成为延展感官的工具,让它们成为放飞思想的翅膀。

参考文献:

[1]葛洛帝(美),张国治.数字化世界——21世纪的社会生活定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9.

[2]张一春.论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3 (11).

[3]李芒.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J].教育研究,1998(7).

[4]刘美凤,王春蕾,徐恩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必要性及其评判标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5).

上一篇:有效课堂教学中后进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下一篇:世界厕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