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

2024-05-30

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精选14篇)

篇1: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

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

本文以笔者所在部门为研究对象,以笔者亲身经历的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为背景,从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和研究了当下学院在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提出了笔者对于法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期能对我院法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完善尽绵薄之力。

为了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特别是要以学生为本,大力贯彻三个一切的方针,学校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始于2010年的考试改革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由此所引发的我们对于高等教育教学观念的再思考,进而去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作为法学院一名教师,我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感受颇多。明显感觉进步的就是一线教师的教学态度更为严谨和认真,体现在我们制作的教学文件更加规范、更加的细致。我相信,在制作教学文件的过程中,大家都在琢磨如何上好一堂课。

深入的思考有了,改革仍在进行,教师的风貌发生了改变,但整体的效果并不如我们所期待。从法学教育的特性出发,我认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一、转变观念

(一)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加强内涵建设

在2010年教育部对我院进行新升本科院校合格评估中曾提到:像我们这样的学院年轻充满着朝气和活力,但是我们缺乏的是时间的积淀,所以给人的印象是缺少内涵。对此我亦有很深的感触,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显得很浮躁。当今的中国大力推行依法治国,不可谓不重视法律。但由于历史上缺乏法治的传统,现下的中国是依靠以一系列潜规则(游戏规则)维系着,法律很多时候只是装点门面而已。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得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我们缺乏对法律的信仰。

笔者认为:内涵式发展在法学院首先体现在我们如何教育大学生树立对法律的信仰。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作为站在讲台上的法律工作者,我们的任务远不止教授法律规则和制度,更要注意对学生们法治信仰的培养。当然对法律的信仰不是一堂课就可以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授课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点滴渗透。譬如讲一些西方历史上的法理(哲)小故事就很有教育意义。希腊先贤苏格拉底被判入狱,他的朋友克里多准备营救他,苏格拉底不肯接受这个方案,因为在他看来,法律一旦裁决,便即生效,即使这项制度的裁判本身是错误的,任何逃避法律的制裁也是错误的;德国的磨坊主如何以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告诉世人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如何艰苦卓绝地为种族平等而斗争;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如何成为法律人最响亮的口号。这些西方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给予我们的是什么?

(二)正确理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鉴于我校生源特点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双重考量,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我们工作的目标。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但笔者认为,应用型≠工具型,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是在以往重视培养学生理论素养的前提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法学理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关键的关键在于寻找贴近现实社会生活的教育方式。

(三)改变司考至上的心里魔咒

在高等教育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很多法科学生将通过司考作为其本科四年的终极目标,学校也将司考通过率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笔者认为,高校法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应该是:通过四年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地学习,培养法科学生法律人所独有的思维模式,提高其法律素养,完善其法律人格,为其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司考是每一个法律人分内的事情,可是作为教师我觉得过度的强调司考的重要性将使同学们产生短视的效果,毕其功于一役。造成其无法很好地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也会给其正常的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司考的态度我认为应该是:淡然处之、水到渠成。就像我们认真对待生活,就会感觉到幸福一样;我们努力学习,自然司考就会通过。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从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中走出来的高中毕业生,在如何发挥自身能动性方面先天不足,又忽然进入了一个环境十分宽松的大学,心理上产生倦怠是必然的。再加之文科专业的特点,久而久之产生了随意应付了事的态度。众所周知,教学是相互的过程。如果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想我们的工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所以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一)找好兴趣这个老师

高中的课程设置是没有法学的,我们的学生步入高校面临的是他们所陌生的东西。所以行动上是迟滞的,但在心理上是好奇的,我们就要充分抓住这个阶段,使同学们的好奇心转变为对法学的无尽的兴趣。如何做好这个过渡呢?笔者认为:到法院身临其境的旁听是最好的选择。作为大一的学生,集体去法院旁听目的不在于学习知识,而在于感受司法的氛围,在那里同学们会感觉自己将来会成为司法系统中的一分子。此次旁听我们要慎重对待,选择适当的内容(贴近生活的案例),选择正规的庭审,规格尽量要高些。大一开学的一场旁听所燃起的星星之火,必将照耀他四年的大学生涯。

(二)使用实时、真实的案件材料挖掘同学们对法学兴趣

法律是上层建筑,法学的理论是枯燥的,法条的规定是抽象的,教师的宣讲是空洞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难以持续的。怎么样使兴趣继续延续下去呢?其实高校法学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地探索着,其中的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都是不错的选择。可是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作用呢?笔者认为:

1.案例分析

首先,案例分析在学生完成一些基本课程的学习之后开设,且案例分析应该摆脱之前按课程单独设置的原则,应该是不分实体法和程序法综合设置。

其次,案例分析课应该完全是开放的,教师也是其中一员,在座同学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的就是正确的答案,教师的发言也只是一种观点,作为参考答案学生可以持有异议。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性,注定了其答案很难使你满意,所以,切记案例分析求的不是标准答案,我们要的是同学们自己思考。

篇2: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

[摘要] 在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今天,模块化教学已深入每位教师心中,本文根据中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会计职业岗位及岗位群所需知识,将高职会计专业整个课程设置划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会计岗位应用模块、毕业实习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并提出本专业的重点会计岗位应用模块,应按会计岗位及岗位群设置课程,并编制相应的教材,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同时通过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激发学生探讨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力及处理问题能力。

[关键词] 模块化教学 会计岗位 中职会计教学 教学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然而作为输送会计人才的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但就目前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来看,其存在着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的中职财会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目前中职财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要及时更新会计教学理念,改革中职会计课程设置,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边教边学边做,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一个或多个职业、若干工作岗位所需的本领,从而更贴近市场和岗位的需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中职会计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一定职业道德的初级会计人员,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一、中职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学科化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学科化。课程存在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倾向,教材建。

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打破了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必须掌握的理论融入各技能模块中,而将学生暂时用不到的理论知识暂时搁置一边,从而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为技能服务。笔者根据本专业人培养目标和本专业课程特点,将高职会计专业整个课程划分为以下几大模块,通过各模块的设置真正达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中职会计专业专业课程主要设置以下个模块:

(一)专业基础模块

这一模块是学习专业模块的基础,主要设置《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基础会计》、《基础会计实训操作》,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主要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会计机构与岗位设置,会计部门的职能,并掌握会计要素、记账方法、会计科目的运用、凭证的填制、账薄的登记、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报表的编制方法,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专业技能模块

在专业基本技能模块,设置会计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两个子模块。会计基本技能模块下设置珠算、点钞、pos收银实务、报税实务四个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珠算加减乘除基本运算、点钞技术与假钞识别技术、小键盘数字输入技术、pos收银机操作流程及操作方法、报税流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中设置windows、word、excle、计算机网络四个项目,要求学生掌握这四个项目的操作方法。

(三)会计岗位应用模块

这是培养学生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课程模块,是直接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是本专业的重点。根据会计岗位,本模块可分为出纳员岗位、资本资金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往来业务核算岗位、工资会计核算岗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岗位、成本费用会计核算岗位、财务成果会计核算岗位、记账员岗位、财务报告会计岗位十个子模块。各个子模块又分成若干个项目。本模块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手工核算,而且要掌握电算化处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多名专业教师对某一项目进行讲解。例如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岗位,这一模块要求学生掌握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的手工核算,并掌握其电算化处理。这样就涉及到财务会计与会计电算化老师。在授课时,每位涉及到的专业教师都必须了解这个模块中自己要讲授的内容。

学校应该对现行的课程设置模式进行改革,按岗位设置课程(如出纳员岗位课程、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岗位课程),并按岗位编制相应的教材(如出纳员岗位教材、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岗位教材等等),尤其是这部分课程要注重实践,课时分配上加大实训课比例,理论够用就行。同时编制每一门岗位课程时要把电算化的内容加进去。

(四)专业实习模块

在专业实习模块,可划分为校内综合实习模块、校外实习模块。1.校内综合实习模块

校内综合实习模块通过创建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集中式的手工模拟实验或电算化模拟实验。会计模拟实验是会计实务与会计综合练习题相结合的产物,是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飞跃。该形式一般采用企业的真实资料,整个模拟实验应有真实感,以避免让学生产生一种做习题的感觉,并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实验范围。实验中发放的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达到“了解会计实务,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水平”的目的。按照会计核算工作程序设计,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模拟的记账活动,将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实际操作一遍,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可采用以下不同的形式: ①会计分岗实训:将学生分成若干实训小组,每一小组模拟大中型企业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 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把它分为财务负责人(兼财务管理)、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计等岗位,定期轮换。会计工作就形成一个团队,既分工、又协作。为了达到实训目的,每组按成绩和能力均分,选好第一任财务负责人,进行岗前培训,充分发挥其组织、领导、协调作用。

②会计综合实训:它是会计分岗实训在核算程序上的巩固、内容上的更新。它基于小型组织将若干会计岗集位于一人,即多岗一人,每名同学独立完成一套实训资料。第一阶段,我们选用商品流通业的典型业务,以相邻的两个月来设计资料,除掌握分岗实训的基本技能外,还突出期末和期初的核算与结转工作。学生以手工方式用三周时间完成两个月的商品流通业的会计核算。第二阶段,将上述资料带到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对比实训,用一周的时间,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掌握系统管理的设置,总账系统的初始化处理及试算平衡,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修改,记账,对账,结账、期末自动转账。熟悉账证表的查询、打印。掌握会计报表的设计与编制。熟悉会计流程,为今后从事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比实训中感悟手工账与电算化账的优劣与差别,以达到对会计技能的巩固与提高的目的。2.校外实习模块

校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可通过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或自行联系单位进行顶岗实行的方式来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五)专业拓展模块

篇3:三弦专业教学之我见

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民族器乐专业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一对一”传统的授课模式, 作为三弦专业的教师, 应采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依据学生在天赋、才能、性格以及生理机能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制订具体的授课计划, 把握他们的学习进度, 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对于低年级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除了要强调手和手臂等肢体的演奏技术外, 更要注重对他们大脑的训练。

例如, 滚奏是三弦右手的基本技法, 也是三弦音乐最有代表性的技法语言之一。当我讲到右手基础课的滚奏技法时发现, 由于滚奏和弹挑在外观上都表现为大指与食指的交替动作, 一些学生对滚奏和弹挑技法训练的动作概念产生了混淆, 从而影响了滚奏技术的稳定和协调。于是, 我先作滚奏技法与弹挑技法的对比性示范, 让学生动脑筋仔细地分辨和感受滚奏与弹挑在音响上的差异, 然后讲解滚奏的技术定义:“滚奏是右手的食指和大指在特定的节拍内所进行的一种连续不断的交替的拨弦动作, 是一种持续性完成的发音动作。滚奏更多的是用密集的‘音点’组成的长音来表现‘音线’的连绵不断;弹挑则是用单音来表现‘音点’的变换和装饰。从动作外观上看, 滚奏与弹挑似乎相近, 都是用大指和食指交替的拨动琴弦。但是, 在二者之间无论是动作的机制还是音乐的性质都相距甚远。滚奏与弹挑不属于同一种技术范畴, 再慢的滚奏不是弹挑;再快的弹挑也不是滚奏, 不能用快速的弹挑来取代滚奏, 而要用‘音线’的动作机制来进行滚奏技法的训练。”这样,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再上升到理性的认识阶段时就比较容易突破技术难点了。

在基础课练习曲的教学中, 有的学生急于求成, 片面地强调练琴速度, 表现心浮气躁, 有时, 速度看似上去了, 手却变得僵硬。遇到这种情况, 我便循循善诱地指出, 片面强调演奏速度有时会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只有静下心来放慢练习速度, 才能使肌肉放松、动作协调。通过一段时间的慢速度练习, 学生取得了理想的练琴效果。

二、唯真唯美放飞想象

当学生具有了乐器演奏坚实的基本功, 掌握了正确的演奏技法后, 就进入了演奏我国传统优秀曲目及现代音乐作品的学习阶段。这一时间是提高学生音乐接受能力、乐感能力的重要时期, 是将那种初级纯技法性的演奏逐渐升华到具有艺术创作价值的应用技巧性高度的阶段。

《风雨铁马》是我国已故著名三弦艺术家、演奏家白凤岩先生作曲、演奏的传统曲目, 是民族器乐宝库中的精品。“铁马”是指悬挂在古建筑如古塔、大殿、庙宇等房檐下的风铃。这首乐曲取“铁马”游动之意, 以动静、刚柔、庄谐之手法描绘了大自然的无穷变化。为了更好地教授这首乐曲, 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我改变了以往的上课模式, 把学生们聚在一起共同分析作品, 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丰富想象力, 让他们从审美角度理解乐曲深邃的思想内涵。

曲目引子部分是散板, 曲子开头只用了简单的技巧便生动地刻画出了微风习习、“铁马”轻摇的景象。接下来是风声夹着雨声袭来, “铁马”摇动的声音逐渐加大, 此时乐曲技巧逐渐复杂化, 忽然, 三弦运用了扫弦等一系列强劲技法, 音量逐渐加大, 奏出狂风暴雨中“铁马”剧烈摇曳的身姿。大有“雨骤风狂天翻浪, 铁马列队大合唱”之态。渐渐地, 琴声减弱, 琴音细腻起来, 似看到了雨过天晴后的金秋之夜, 古塔斜影、蛙声四起、彩云追月、“铁马”轻吟的迷人景象, 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被诗情画意般的乐曲所吸引, 被乐曲中的天籁之音所感动。曲音刚落, 他们便议论开了:有的说白凤岩先生不愧为“三弦圣手”, 技法高深, 神鬼莫测, 达到了“天人合一”“人琴合一”的境界;有的说此曲的思想内涵是阐述了日月轮回、自然万物要和谐相处的哲理。学生们一致认为这节审美课上得好, 眼界大开, 受益匪浅。我对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大加赞赏, 并逐个安排了每个学生的上课时间。学生们对这首乐曲的悟性大大提高, 收到了让琴声在想象中飞扬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篇4:目前法学理论教育之我见

关键词:法学教育;实践性;不足和完善

法学教育的实践取向对于培养卓越的法律职业人才、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至关重要。而且法学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旨在培养法律职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由于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对于法学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虽然实践教学得到越多的关注,教育部也规定了高校进行实践教学的各类考核指标,法学实践教学的发展仍然不尽如人意。如今法学教育实践取向不明显,在很多环节和领域存在着实践意识、实践安排的缺失。具体阐述如下:

一、教育中实践性的不足

1.教材方面的问题教材是教育模式的基础

法学教材,特别是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直接与司法、执法实践相关的教科书,应当充分体现出法律实践中主要的问题、提炼出来的原则、规范使用的方法。不仅在教材中应当包含案例,而且在法律规范的解释上也必须与实践密切结合。而现今的大多数教科书在体例上,就能判断出其与实践的巨大差距。这些教材的套路都是(某一制度或者类似规范的)概念、特征、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或者原则、理论争议等等,依照这样的教材进行授课,很难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2.方面的问题课程的层次设计、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继教材之后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

作为面向法律职业的法学专业教育,应当注重实践认知、规范理解、规则解释、表达能力。而时至今日,中国的法学专业教育仍然没有真正职业化。从课程设计看,偏重于理论陈述;从教学过程看,很多课堂还是以填鸭式的讲授为主,教学内容与方法着重于进行概念、原则、条条框框的灌输,而不对法律的具体规范及规范操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剖析。对于学生增强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没有太大帮助。

3.与教学单位考核体系的引导

在法学教育的方向上,法学教育评估的标准是一个很重要的指南。而现存的法学教育评价指标存在着实践性不足的问题。在学校、法学院的评价体系中,实践教学的内容、发展状况、效果也存在欠缺。学校、法学院的评价或者排名与这一教学单位能够获得的经费、生源、合作机会等资源紧密相关,而现在的官方和社会评价体系更注重用那些研究性指标来评价大学、评价法学院,那些片面强调CSSCI、SSCI发表文章数量的大学评价、法学院排名是很少能想到学生是不是学到真本领的。很多大学和法学院就不得不片面重视这些理论研究性的成绩,并且将这种要求转嫁给教师。因而,前述的教师的考核体系绝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但这样一来,在教师、学院、学校的精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就很可能被忽视。

为了我国法学教育的现代化以及增强法学教育实践性,我国法学教育应该积极的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法学教育实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与完善。增强法学教育的实践取向,首先需要在观念上树立职业意识,也就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贯彻当代法学的经验与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在学生入学之初就传输给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领域体现出面向实践、深入实践、解决实践问题的立场和方向。

二、教学的具体策略与措施

1.压缩培养规模,明确职业趋向

中国的法学教育,如果试图定位到精英化,制度上的前提在于压缩法学培养规模。现在的法学教育规模,无论是从师资、教学场所、教学材料等硬件角度看,还是从学生毕业的巨大就业压力看,都无法实现精英化、职业化的目标。所以,增强法学教育的实践性,要务在于将培养规模与社会需求的规模大体契合,并在此前提下明确法学教育的实践方向,坚实奠定法学教育的职业基础。通过专业认证等手段监控法学教育水平与质量,那些不具备法学人才培养能力的教育单位应当逐渐退出;那些能够进行法学人才培养的单位必须逐渐提高软硬件水平。

2.增强法学教材的实践性

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模式。在教材中,把法律知识与法律操作过程结合起来,将法学理论与操作能力结合起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客观上就能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所以,职业化、精英化的法学教育必须有实践性的教材。提高法学教材的实践针对性,不仅要求在教材中具有案例,更要求在教材的整体叙述中面对实践经常遇到的问题,体现从实践中提炼的原则,用实践来检验和论证法学原理的分析、法律规范的阐释。

3.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实践取向

提高法学教育的实践性,必须从法学教学过程自身做起。笔者认为,法学教育的各个层次必须对法律实践有着明确的认识,绝不能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必须是符合实践要求的;法律硕士更是应当回到设立的初衷,即与实践紧密结合;法学硕士、法学博士虽云理论性较强,但很难想象,不了解实践的理论有何价值。所以,法学教育必须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技能训练的角度改善课程的设置,从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两个维度培养。

篇5: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

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 赵聪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项事业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教育事业也是如此:在本科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情况。F,高职院校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近年来普遍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在众多高校群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扬长避短,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这样才能获得不断的发展。本文将简单分析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篇6:法学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

关键词:英语教学;网络;评价方式;多媒体教学;西方文艺理论;高等院校;英美文学

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旨在通过对主要英语国家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原文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英语基本功、扩大知识面,了解文学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现代文艺理论及批评方法被陆续引入我国,这些文艺理论和批评方法为分析文学作品开辟了新的路径。但是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介绍和评析理论本身,而没有重视如何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的教师都在努力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力争为高等教育逐步实现现代化多做贡献。就英美文学教学而言,应该如何适应新的教改大潮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起到组织、领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因此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创新精神。要想从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下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又不太符合我国的教学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现实可行的做法。

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应该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善于发现自己。 例如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浪漫主义诗歌,浪漫主义的产生乃是思想上对法国革命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启蒙学派的一种反抗。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强调的是作家的`想象力,反对理智,讴歌自然,作品中往往采用象征、夸张和比喻等手法。该时期的文学又分为两派:消极浪漫派和积极浪漫派。前者以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为代表,主要描写远离现实的题材,描写神秘而离奇的宗法式农村生活和自然风光;后者的代表诗人是雪莱(Percy Bysshe Shel— ley)。

篇7:汽修专业之我见

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在这个价值观多样化的社会,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凭借社会奇缺的专业技能,避开高学历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从而获得人生的成功不失为另辟蹊径。

楚雄市职业高级中学作为楚雄市职业教育的领头羊,几年来所发展的汽车维修职业教育可谓大放异彩,而在眼下国内车市如火如荼的大好背景下,我校汽修专业对汽修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几点建议。

什么样的人适合学汽修?

兴趣!兴趣无疑是一个人在某项事业上成功最好的催化剂。只要热爱汽车,对汽车有兴趣,那么汽修无疑是人生职业发展一个很好的方向。

而对于高考落榜或者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学生,如果心存抱负,有志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一番事业,那么汽修无疑是通向光明的一个出口。汽修行业前景如何?

随着汽车消费的日渐火爆和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与汽车相关的服务、维修人才缺口正在扩大。据去年由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大部联合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显示,目前汽车专业人才的缺口在100万以上,这个缺口正好解决了汽修人才的就业问题。

有关调查显示,一辆新车从购入到报废的全部花费中,购车费用占35%,后期的维修服务费用却占45%,而后者更是在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可见,汽车售后服务这一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目前,“汽车维修”已被教育部列入即将实施的技能紧缺人才重点培养工程;同时,随着国家汽车下乡政策的出台,从城市到农村,汽车必将如当年的电 1

视一般遍及千家万户。

所以,汽修行业前景当下是很看好的。

汽修职业如何获得良性发展?

任何职业要获得良性发展,道理都是相通的。

首先是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执著、勤奋、不怕吃苦的人生态度,更要有一个合理的长远规划。

而对于汽修职业,要适应汽车维修及相关工作需要,还有以下特别的专业技能要求:

(1)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

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基础及汽车运行材料;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

(2)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

主要包括:汽车维修通用基本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专业英语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从我校毕业的汽修专业学员职业发展历程来看,汽修职业长远规划较好路径的是:汽修学员——骨干分子——行业专家——独立创业。

篇8:专业英语教学之我见

1 专业英语的特点

1.1 专业英语的专业性强

专业英语的专业性较强, 涉及各专业学科的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试验研究, 内容很专、很深、很具体, 着重阐述专业理论知识、科技动态和专业信息, 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发明和新发现, 以及新的研究成果对已有理论的修正、补充和否定等。

1.2 专业英语语言方面的特点

专业英语的特点之一体现在语言方面。这里所谓的语言, 指的是单词含义、词组意义、语法结构和句型使用等方面。这些单词和词组在日常英语中也常用, 可是同样一个单词或词组用在专业英语中, 其含义就不同了。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里往往还具有不同的含义。

1.3 专业英语文体方面的特点

专业英语结构严谨, 原理概念清楚, 不注重文字修饰, 重在客观事实。理论推导多, 逻辑性强, 表达明确, 有独特的文体形式和表达方式;专业英语专业名词多, 专业术语多, 既有由普通名词构成的专业术语, 也有各专业国际通用的技术术语;专业英语在语法结构上常用被动语态, 文章中大量出现动词的非人称形式、介绍短语和形式主语, 还广泛使用名词词汇和复杂的复合词, 而且, 专业英语当中出现的数字、符号、公式和图表都比较多。

1.4 专业英语的教材

专业英语的教材也有别于基础英语教材。专业英语由于各专业的不同, 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教材, 各个专业都有自己的教材, 但是这些专业英语的教材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教材的编写不以语法和句型为纲, 而且根据功能教学法的指导思想, 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功能, 密切结合专业课程和未来实际工作环境, 把实际工作中关系最密切的语言素材写成教材, 组织教学, 针对性极强。

2 现阶段专业英语的教与学情况分析

2.1 师资情况

我国大多数的基础英语教师均毕业于文学专业, 因而他们都有很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 但由于他们对于科技专业知识了解得太少, 因此对于不同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都不可能做到适应专业的需要。有些专业教师, 虽然专业知识扎实, 也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但由于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 加上这类教师讲授专业英语课程都是临时的, 无暇深入地研究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和方法, 也不可能将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以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2.2 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在经过了大学英语的学习阶段之后, 对于英语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积累了一定的英语功底, 这些对于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但是, 经过了一年半的大学英语的学习, 有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有一种厌恶的感觉, 加之专业英语的教材内容的陈旧, 多数专业英语的教材所选用的内容是本专业领域内的专业基础知识, 这样一来, 学生往往会产生“学习专业英语只不过是将英语与专业基础知识进行‘英汉对照学习’而已”的想法。久而久之, 他们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就会丧失。

3 如何提高和改进专业英语的教与学

3.1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 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担任专业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 自身应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 熟悉英语单词、语法、词法、句型和习惯用法等相关内容, 应具有较强的英语口语和英语听说能力, 可以熟练地对科技文献当中出现的单词、语法、句型和时态等英语的有关知识向学生进行解释和分析。

(2) 熟悉相关专业,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 才能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时候, 准确地对相关专业的专业术语和习惯用语作出正确的翻译和解释, 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专业知识方面不会产生错误的理解,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2 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 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专业英语的教学离不开阅读理解和翻译。因此, 专业英语的教学应该围绕阅读、理解和翻译这三个方面来进行, 特别要在翻译上下工夫。

在实际教学当中,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就是由学生来进行原文翻译, 在学生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 教师间歇性地对学生的翻译进行监控, 分阶段对学生所作出的翻译进行分析和讲解, 引导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词、句和语法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可以根据科技文献的具体形式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文献分成几部分, 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来进行翻译, 而教师则根据每位学生翻译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分析, 指出存在错误的地方, 并加以改正, 讲解疑点和难点, 对学生做出的翻译做进一步的完善。

3.3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专业英语的内容是涉及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 而学生到了二年级以后对于专业知识逐渐产生了兴趣, 因此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时候, 应该把握住学生的这一变化, 调整教学内容, 在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条件下, 多结合专业方面的有关知识进行讲授, 在讲授专业英语的同时, 也将专业方面的有关知识向学生进行传授, 这些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内在因素, 既能够使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兴趣得到提高, 也能使学生在专业方面有一个粗略的认识, 这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对于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对于日常英语的使用上, 还体现在相关的专业英语的使用上。因此, 新形势下的专业英语教学必须确立顺应时代要求的教学目标, 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同时配备完善有效的评估体制, 与时俱进, 努力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专业人才。

摘要:本文就专业英语课程的教与学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说明了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 提出了改进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专业英语,英语教学,互动

参考文献

[1]陈冬纯·提高21世纪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J].外语界, 2001, 29 (2) :32-35·

[2]黄旭明, 梁雅梨·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 2003, 22 (6) :24-25·

[3]李斯, 崔学森, 盛慧慧·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32 (7) :53-54·

[4]廖莉芳, 秦傲松·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外语界, 2000, 21 (3) :26-30·

篇9: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

一、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重视不够

进入到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我们会看到许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专业的时候兴致并不高,许多人甚至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学习,反正学过之后也无非就是认识了几个单词而已。所以许多学习产生了对英语专业厌弃的态度,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认识和要求也仅仅停留在考试及格不挂科的标准上,并没有太大的追求,这也导致了他们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如果要求学生独立去翻译以前专业英语的文章或者是小小的英文说明书和其他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都会是极大的负担。所以学生们在毕业的时候专业英语水准不仅没有提高,更有甚者连之前的基础英语语法的知识都忘记了。这就是学生不能够高度重视专业英语实用性的结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

近年来新课改的力度在不断的加大,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也在逐步的渗透到许多课堂当中。但是在专业英语的学习当中则并非如此,还是停留在老师领导学生学习,在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或者是专业术语的时候,由老师进行翻译和解释。对于专业的语法和大段文章的翻译也是由老师领着一句句的翻译。长期下去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由于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上由老师牵着学习,学生可以理解文章内涵和专业知识。但是一旦到了课下进入实际训练的时候,学生们又陷入了迷茫的状态。这样不仅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是会给学生带来英语学习负担的。

二、提高英语专业教学的措施

(一)模拟面试

专业英语的学习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就业的,因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当中才能够很好的检验出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水平。因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对面试的场景进行模拟,要求学生自主确定面试的机构,而后对面试官和面试者进行安排。并且必须要求学生们在模拟的过程当中不能够由于其他原因突然中止面试。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们体验到实际面试的程序和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同时也是能够锻炼和提升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的。在模拟之后要求参与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优缺点,而后再由周围的同学进行评价,最后再由老师点评。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是能够使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的。

(二)学与用相结合

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到实际当中,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因而在教授专业英语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适当安排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将来的工作当中,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分小组翻译食品药品的英文说明,再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要求他们翻译专业英语的文章。最后通过小组的努力将成果进行整理,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欲望,也才能够有效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

三、小结

篇10:2015数学专业考研备考之我见

5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读研一年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考研的情形还历历在目。下面我将我的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即将准备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

我们都知道,高考只需总分达线就可以上(个别省份除外),而考研和高考是不一样的,考研不仅仅要求总分达线,而且还要求单科也得达到一定的分数 线。我是一个严重偏科的学生,英语一塌糊涂,可以说最多也就是一个中等的初中生水平,对我而言,考研的确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我本科学的是数学专业,虽然数学很抽象,学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我比较喜欢这门学科,所以仍旧考数学专业。我备战考研的时间不是很充分,大约复习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幸好有海文考研的帮助,才使我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

在四个月的考研复习中,我的专业课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基础挺好的,基本上全国各个高校的历年真题都会做,所以我的专业课每天投入的时间不会超过两 个小时,也就是把两门专业课知识点从头到尾过了一遍,最后我的专业课一共考了二百六十多分;政治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每天投入的时间大致为一个小时左右,就是把当时海文的暑期强化班、冲刺班、点题班等课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然后把1200题全部做了,考前将可能考简答题的一些题目再次细致的分析了一遍。

篇1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之我见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那么小学教师则是孩子的第二位教师,他们对孩子们的行为举止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有人言:“要给孩子一瓢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这的确不假,但这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是否教师有了一桶水,自己就能高高在上了呢?在此,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浅谈一下我的心中之所想.首先,小学教师必须拥有一颗爱心,才能感化孩子们天真的童心

小学生们都有着一颗天真的童心,他们天真活泼,对一切事物充满着好奇之心。他们大多是来自农村或小城镇,对外界的事物了解不多,因此,他们非常的喜欢去打听外面的世界,此时,老师们便应该为他们讲解更多外面的故事。有时候,他们也许会犯很多的小错误,比如衣服又弄脏了,鞋带又掉了等些许小事,我们不应该大声去斥责他们,嘲笑他们,而我们更应该教他们如何去处理这件事,或者从一些方面去教育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自己错了并知道怎样去改正,那么,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才能将我们的爱心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其次,小学教师必须拥有一颗恒心,才能让工作做得更加到位

看过了教师专业标准检视,才真正懂得了教师的专业标准的真正定位,才明白了要想做一名专业的小学教师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小学教师大多有着许多的心里矛盾,比如环境不好啊,待遇差等些因素,但我认为,小学教师必须得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有一个目标,并且必须让这个目标尽快完成,整天不能在其位不谋其职,那么这样只能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浪费孩子们宝贵的时间。

再次,小学教师必须有一颗信心,才能让工作更加出色

俗话说:“干事没信心,爬到山腰也会摔下来。”的确,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奠基石。没有信心,百事具费。有信心,万事皆易。教书,看起来是一件小事,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如果你不用其心,三天打鱼,两天赛网,那么这就是一件难事了。在我们班上,经常会出现一些调皮或者学习不好的学生,如果我们不对他们实施一些方法,对他们不管不问,对他们失去了信心,最后的结局也许就是你对教书这项崇高的事业失去了信心。相反,你对他们认真负责,那么就是对你的工作负责,你的工作将会是更加出色。

最后,小学教师必须有一颗平凡的心,才能让你的生活更精彩

教师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但是并不是教师你就整天高高在上,抬着一双眼睛瞧不起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作为教师,我认为,虽然你的事业很高尚,但是我们教育孩子不能让他们做事很高调,我们更不能认为自己真的非常伟大,而相反的我们更应该平易近人,与人和睦相处,笑脸相迎,时时拥有一颗平凡而又高尚的心。

篇12:高职外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之我见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这就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顶岗实习这一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复杂的工作环境以及综合的工作经历和体验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缩短学生在心理素质和社会能力以及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技能等方面所存在的差距。同时在人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高职外语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沟通能力,而且更应该是掌握一定的商务知识、科技知识和外事知识,并且精通办公现代化操作技能和相关的业务知识,能够与国际接轨等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为了达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在改革高职外语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也起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外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实施的都是“2+1”的教学模式,“2”即学生在校前两年接受较为全面系统地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1”即第三年由学校推荐安排或学生自行联系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在岗位上实施实践教学环节,从事某一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的工作,以此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据了解,高职外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主要有外企、国企、旅行社、酒店、外贸公司等,主要在人力资源、文秘、前台、财务、外贸等岗位。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实习不同,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在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有明确固定的工作岗位,实习单位根据岗位的情况发给实习津贴,学校派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实习单位一般安排优秀员工任兼职指导教师,即让学生准就业。

二、高职外语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习岗位不对口问题,也就是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就业岗位不一致。外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其主要作用在于交流。而现在一则具备外语能力的人才增多了,二来大多数职业并不要求专业的外语水平,这样就使得高职外语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相比没有明显优势可言。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很多外语专业的实习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不得不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从事一些只需要普通外语水平的工作,有的甚至基本外语,有的还要学生们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如财务、外贸等,不仅自己的专业知识得不到应用,而且还要从头开始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2、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1)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到位。部分学生对职业期望过高,认为自己是大专学历,应该坐办公室或者进入管理层,不愿意从基层做起,错过了实习机会。还有部分学生职业准备不足,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才发现所从事的工作并非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与自己想象中的理想工作不合拍,因而要么半途而废,要么得过且过,混到实习期结束。

(2)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顶岗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实习生在企业中通过岗位实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不少学生都认为,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在企业转正,最终实现就

业,把顶岗实习阶段看成是借助实习来寻找工作,因而在选择顶岗实习单位时对于企业条件、地理位置、工资待遇等因素考虑较多,淡化了顶岗实习的“实习”的一面,造成的结果是一是挑三拣四,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单位,二是一旦在某一企业没有机会转正时,不是按照计划继续顶岗实习,而是选择跳槽,另外找一个能实现就业的实习单位。

(3)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性因素。有的学生自身能力强、素质好,有的学生家里支持力度大,他们都能较为顺利的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而剩下的学生由于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联系用人单位比较困难。另外,因为择业观的缘故,学生对许多行业认知不清,特别是服务性行业,如酒店、旅行社等需要外语人才的工作单位,误认为这些企业工作不适合自己,从而失去了许多机会。

(4)学生的受挫能力和适应能力差。学生走出校园,在顶岗实习中面对的是真实、复杂的生产实践、经营管理和服务过程,面对的是完全不同于学校的人际关系,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前所未有的冲击,梳理不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甚至出现心理失衡。

3、学校管理上的问题。高职外语专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分布的非常分散,往往是一个单位只有一名同学在实习,致使实习指导工作困难较大,有时流于形式。另外,顶岗实习考核制度上业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高职外语专业顶岗实习对策

1、改革课程结构,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外语专业的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拓展自己的内涵。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如果没有独立思维与创新素质,就很难有立足和发展的机遇。外语教育专家指出,今后创新型复合人才将主导市场需求。所谓创新型外语人才首先是合格的外语人才,然后必须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听、说、读、写、译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和了解如IT等相关方面的知识结构和框架以及特定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融入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这无疑给高职外语教学提出了挑战,高职外语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做好对学生指导工作

(1)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首先,要通过专业教师和顶岗实习讲座使学生对自身和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对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做好实习心理准备。重点要做好学生的角色适应教育工作,即如何顺利地从学生转变为实习生和企业的员工,如何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挑战,融入到企业的工作环境中。其次,在日常的教学和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并寻找机会让学生经受一定的磨炼,以增强对困难的承受力,增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绘制,打算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问题。据调查,企业需要的是各方面综合素质较高、办事能力较强,注重全面发展、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的学生。所以要从新生进校以后就安排系列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使学生从一开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有一定的规划,并在今后不断地加以修正。通过系统的、由针对性的指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就业

素质,使之具有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基本素质,这样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在选择岗位时避免盲目性,而且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要求从事外语专业教学的老师必须是“双师型”高级人才。不仅能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同时也能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因而作为高职外语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外语语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要拥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公司工作经验,即“双师型”人才。因此,要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在吸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外语人才的同时,组织现有的老师定期到企业调研、兼职锻炼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加强在对于顶岗实习的成效起着不容忽视的决定性作用。教师要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角度来研究外语教学课程,要在课堂教学和顶岗实习的指导中激发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4、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

既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又能让学生得到高质量的培养是顶岗实习所要达到的目的。所以必须加强监督和指导,加大管理的力度。对于在外地分散实习的同学可以通过电话、QQ、邮件等方式进行检查和指导。同时期要定期对学生所在的实习单位进行企业走访,深入到他们工作的第一线,了解他们在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实习需求,及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的高职外语人才。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指导和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教师将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工作任务、作业以及管理信息等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学生可以随时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定期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完成学习。同时也将学生组成若干实习小组共同完成顶岗实习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实习指导工作站。大大提高了顶岗实习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5、要制定实习方案和评价体系

实习前,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实习内容,制定顶岗实习大纲和教学实施计划,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将实习手册发放到学生手中。使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内容、任务、考核方式和要求。实习中,要严格按照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强指导、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实习结束后,要做好总结、鉴定工作,举办顶岗实习总结,交流实习收获和体会,使整个顶岗实习规范化、制度化。顶岗实习中要求学生按实习大纲和教学实施计划进行实习,学生要按月写出内容详实的实习小结,企业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纪律遵守情况、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工作表现五个方面进行考核,给出实习成绩,学校根据学生的实习小结和企业的实习成绩进行总评。

6、建立顶岗实习基地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是推动高职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顶岗实习的实践过程中,与专业较为对口的企业,加强联系和沟通,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建立起若干个顶岗实习基地,能为以后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不仅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也是顶岗实习的指导方针。顶岗实习是

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运作的有效途径,能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为学生走出校园、认识社会起到桥梁作用。事实上,只有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才能自己去用心去观察、去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等,并且能将课堂内外学到的知识、实践技能和体验,尽可能运用和融合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之中,最终取得“2+1>3”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千红、陆学红。高等职业教育学[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

[2]衣学娟、刘宝昌。高职实施“2+1”教学模式中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调研报告[J]。职教论坛,2007,(2)。

[3]彭分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浅说。[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摘要: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顶岗实习在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为培养创新复合型的外语人才,高职外语教育必须从课程改革、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等入手,充分发挥顶岗实习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中的作用,实现高职教育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篇13: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之我见

1.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受客观条件的制约,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处于专业自发的、零散的阶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学时少,教学安排不够合理。

许多专业课尚未学习就安排专业英语课,因为对教材中的许多专业知识不了解,所以学生阅读和翻译存在很大问题,也使其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

(2)没有十分合适的专业英语教材。

在选择教材时,学校与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选择有针对性、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性、难度适中、知识先进、能反映本专业科技发展动态和前沿内容为主的教材,使学生乐于学、愿意学。

(3)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高。

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且绝大多数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对专业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4)教学方法相对滞后。

实践的某些要求),这个时候,教师开始关注如何理解变革项目的“结构”和基本原则,也即开始寻求对变革项目的深刻的理解。在这一阶段,单独的教师学习和实践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变革和教师进一步变革自身的需要,只有通过“学习型组织”才能达到这一更高的目标。迈克尔·富兰认为,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即学习型组织是从学校获得进行持续不断改革所需的内部承诺的重要保证。[9]他在《教育变革新意义》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一个人的孤立就是另外一个人的隔绝;一个人的合作就是另外一个人的集体思维。”[10]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在学校中建立学习型组织,校长的作用不可小视。通过校长的不断努力和躬亲师范,教师能够学会在学习型组织中继续实践变革,并在这一更大的范围内分享和贡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在现实中,一个学科组常规的集体备课或是跨学科共同研讨便是学习型组织在学校中的实践的缩影。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开始尝试在每周固定的一天,一个教研组的成员坐下来共同讨论上课的方法,制定上课的方案。这样既可以体现出老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又可以听到年轻教师对于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的尝试,在共同交流与分享中实现效果的最优化。然后通过实践的检验,在下一次的研讨会上教师们共同反思上一次的尝试,在不断的共同交流和集体实践后,大家

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一直保持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学仍然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中运用的主要是翻译教学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特点不熟悉。

学生不熟悉专业英语的翻译过程,也不熟悉专业英语文章的格式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注意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因此,在阅读和翻译专业英语文章时,常常采用查阅电子字典的方法,表面上看是“忠于”原文,实际上译文晦涩或是理解有偏差。

2.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

目前,各个行业对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都越来越高。许多行业是新兴行业、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新技术不断涌现,对外交流频繁。为了能够了解并赶上世界先进技术的进步和国外专业的发展动向,高职学生应该阅读专业文献,并在专业领域具有初步的语言交流能力。

3.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方法

(1)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学习角色的转变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地学,是配角;现在要求学生主动去学,当主角。

(1)让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的交流会。在每次讲述新的课程内容前,都让学生自行搜集与本单元内容有关的英文材料(要求有文字和图表)。英文材料的获取途径可以多样化,如从网上下载、图书馆借书等。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后,用英文配备简单的解说词;鼓励学生将准备好的材料做成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可以根据其所讲内容进行提问。教师再根据各个学生的表现给出平时成绩。

(2)教师在每堂课前,通过多媒体课件专门设计考查学生对前一次课程的掌握程度的测验,包括单词、短语、英译汉和汉译英等内容,并限制每位学生的答题时间。经过这样的强制训练,学生能够温故知新,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都能感受到在集体中的进步和专业合作的乐趣。这种教研活动若进一步扩展到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教研组分享之中,它所带来的思想碰撞的火花与共享就会更有意义。

针对教师在面对变革中所处的不同阶段,通过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学习,教师一定会在平时一点一滴地践行教育变革的实践中发生变化,实现在学习和践行教育变革中变革自我。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

[2]王建军.什么样的教育变革更容易促成教师的变化[J]教师教育,2000,(6).

[3][4]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

[5][6][8][10]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35,40,141.

[7]吴黛舒.教育变革中的教师发展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9,(10).

[9]何齐宗,周益发.教育变革的新探索———迈克尔·富兰的教育变革思想述评[J].教育研究,2009,(9).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张爱国

(扬州市朴席中心学校,江苏扬州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反映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一面,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由此可知,素质教育仍然是我国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中心和主题。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使学生素质得到发展?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一、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参与学习活动

发展学生的素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等。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而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力品质都处在不同层次的发展之中。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各种教材课本内容的编辑意图都是面向全体,以素质发展出发的。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法设计要考虑培养“四个能力”,使“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这两头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素质都各自得到发展。

比如,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例题之前,我并不是简单地复习导入,而是先让学生翻阅第一单元已学过的类似的知识,使学生有大量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做的感性材料,再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这样不但培养了“迟缓生”的感知能力,而且体现了分数应用题教学的“承上启下”的功能。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类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我出示了一组应用题:(1)一堆煤重吨432,用去72,用去多少吨?(2)一堆煤重432吨,用去72,还剩下多少吨?(3)一堆煤重432吨,第一次用去72,第二次用去514,还剩下多少吨?让学生列式计算后,找规律。

(3)让学生养成阅读专业英文期刊的习惯。虽然,在目前设置的课时内讲授专业英语写作是不可能的,但专业英语写作的基础之一是熟悉科技英语文体,因为熟读专业英文期刊上的文章是一种好的训练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专业重要的英文期刊以供学生阅读。虽然学生对于这些期刊上的文章未必能完全理解,但是通过阅读,可以熟悉科技英语的写作格式,对于日后继续进行学习大有益处。

(4)选择合适的专业英语教材,要把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与专业课程设置相配套,或反映该领域的学科方向,适当增加词汇、句子结构学习、长难句分析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英语的语言特点和句型,使学生的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5)积极开展网络教学。课后,教师与学生可通过网络随时沟通,让学生通过网络直接将作业提交到教师的电子邮箱里。同样,教师也可以在家中批改作业,并将其发回到学生的邮箱中。这样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随时沟通与交流。

(2)建立高职英语双考核体系。

课程学习评价可以结合专业课程的理论考核与语言技能考核同步进行,将笔试阅读与翻译、口试专业词汇的掌握所得成绩作为专业英语课程的平时成绩。对学生专业英语的考核既可鼓励其参加权威部门的认证考试,又可由院校根据学生特点,采用适合本校情况的考核方法。参加由国家或著名企业的认证部门的考核可提高学生就业率,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

“迟缓生”能顺利解答第(1)(2)题,“中等生”能顺利解答第(1)(2)(3)题,而“超常生”能找出规律,把吨看作单位“1”的量,问题要求的数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就用单位“1”的量乘以几分之几。我再把这个规律推广到其他题目。这样,各层次学生的“四力”都能得到培养,“两头”都照顾到了,素质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精心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1. 激发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新课标强调,当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独立的获取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地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精心设计教学的全过程,既要思考怎么教,又要琢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例如,有这样一题:光明玻璃厂十月份生产玻璃20000箱,比九月份多生产了31,九月份生产玻璃多少箱?

(1)甲列的算式为20000×(1-31),他的思路是(1)把十月份产量看作整体“1”,(2)九月份比十月份少生产了31。在不改变题意的情况下,请你纠正甲的列式,写出你的思路。

(2)若按甲列的算式,题目应该怎样改编?

这是对第十一册教材中例题的翻新处理和重铸,通过改

语的潜能,突出高职毕业生“英语+专业技能”的实用性特色,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

4. 结语

在教学中,没有哪种教材、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机械地搬用过来就可以保证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专业英语的教学也是如此。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教师只有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采用合适的考核方式,才能很好地保证以实用性英语教学为目标,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朝英,刘俊花,郭国庆.关于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徐静.浅议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4.

[3]章绍东.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创新的探索[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

[4]申卫华.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3.

[5]颜科红,殷蕾.结合专业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数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9.2.

篇14: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英语专业 泛读教学 教学法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提出,泛读课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细微观察语言、分析归纳、假设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并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扩大学生认知词汇量,增加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由于受传统“知识型”课堂教学和各种考试形式的影响,高校一些教师在英语专业泛读课的教学中,仍然采用“题海战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应试能力,岂不知泛读课不是阅读课,它是一门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新的形势急需我们充实泛读教学内容,改进泛读教学方法。

一、采取交际法与传统法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泛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知识的传授完全是单方面的灌输,学生则被动地听,由于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语言实践,学习积极性和个性发展受到抑制,因而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教师应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他们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并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注重启发式引导学生。

一般认为,交际法教学只适合于精读课或者口语课,而泛读课由于受课时限制,采用此法并不适合。然而实践证明,在阅读课上贯穿交际法不仅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够使同学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弥补课堂上时间不足以及教师一人知识面局限的缺点。教师要积极地创造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活生生的语言实践中,使教与学有效地统一起来,做到课堂形式多种多样,气氛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及对泛读课的兴趣,减少他们用外语进行表达时所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及论辩能力,从而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变一个“主体”为两个“主体”。

二、文化与语言背景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法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使得人们越来越强调读者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是指读者的背景知识状况,也就是读者对文段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如果读者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就无法读懂文章;如果背景知识不充分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背景知识同输入信息的错误会导致误解,改善读者的背景知识就能够改善读者的理解力(罗竞1992)。再者,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外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更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应有一定的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宽泛,涉及各个知识领域。语言材料的体裁要多样性,既有文学作品,又有记叙文、说明文等语言风格不同的各类文章。语言要地道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积极查找各种参考书籍,结合课文理解方面的难点,系统讲解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上课时做陈述并展开讨论。这种做法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扩大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三、专业泛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法

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二级要求课内阅读量为25万词,课外阅读量为50万词。四级要求课内阅读量为37.5万词,课外阅读量为62.5万词。”所以,广大的阅读任务应该是课外的自觉的活动。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一环节,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泛读训练的延伸和补充。

课外阅读材料的生词率应低于教材。易,便于保持兴趣,便于把注意力较多地转向对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的掌握,便于围绕所读内容进行巩固、加深的活动。量一定要大,量中求质,是另一条原则。从对学生心理上的影响看,读教师编印的材料不如读正式出版的成书,因后者易于诱发自豪感与信心、勇气;读大部头的读物不如薄本短篇,因后者易于使学生于短期内看到收获。读物题材应尽可能多样。教师在每学期开始时应给学生列出必读书目,以便系统指导学生阅读。同时,定期要求学生提交读书报告,教师对读书报告进行具体指导,认真批阅,广泛讲评,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外文资料室的图书,猎取各方面的信息,扩大知识覆盖面。

四、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教学法

随着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认为阅读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创造意义的行为。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把对一篇阅读材料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完成“创造意义”这种行为。“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大量接触语言材料。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语言的输入靠听读,语言的输出靠说写。因此,读写结合的方法如果在泛读课上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则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教师应布置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读物并写出读书报告。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量以及阅读的用心程度。

实践表明,泛读教学中,教师布置写作任务比布置口头作业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而均衡地泛读。首先,写作任务不仅学生难以回避,教师便于导读,而且能使学生普遍重视并围绕设定的目标广泛阅读和积极思考。同时,由于课内时间有限,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时间参与口头活动,写作却能使每个学生的阅读技能都得以发展,从中受益。其次,书面作业可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针对相关问题自行广泛选材研读,对所得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外阅读量,加深了对材料的理解,提高了课外阅读效率,为课堂讨论做好了准备,还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使用英语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英语泛读课并不是简单的“阅读—练习—对答案”的教学。在泛读课上,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法的使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主体—客体变为同为主体,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以写导读的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是教师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有效手段。四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泛读课的要求,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桂诗春.认知与外语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3).

[2]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胡文仲.基础英语教学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上一篇:六年级数学综合检测下一篇:洋葱头历险记读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