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初探

2022-09-10

近年来, 随着国内外语言文化交流地不断深入, 在高等院校教学上实施对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和研究也在不断地开展和深入。其中有很多双语教学实践者和研究者对进行双语教学采用的模式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探索和分析。笔者将简要介绍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学生双语教学模式略陈管见。

1 高校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目标模式选择

双语教学目标模式选择和确定直接影响双语教学对象的选择、双语课程选择和教材选择。因此, 目标选择是开展双语教学的根基。以目前的研究与实践来看, 根据双语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不同, 可将双语教学模式分为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与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过渡式模式要求在学生刚进校时, 部分或全部科目使用母语教学, 但一段时间之后, 则使用所学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源于种族同化、文化认同、社会稳定的需要, 帮助学生尽快融入主流文化和主流社会。维持式模式体现在对待小语种民族学生用两种语言授课, 两种语言被划分开来。这种教学的目的在于维持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历史, 同时也让学生全面地掌握主流社会的语言和文化。另外, 同样以教学目标为区分标准也可以把双语教学模式分为第二语言国家模式和外语国家模式两种。第二语言国家模式都是把外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官方语言, 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进人政府机关、学校、企业和公司工作, 在他们的学校里普遍采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 如印度, 马来西亚等国家。外语国家模式是把外语作为教学语言, 其目的是通过学习学科知识, 学习外语, 提高外语水平, 如日本, 俄罗斯等国家目前的做法。

法学本科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为社会所需、被社会所用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现代社会是高度分工的社会, 虽然在高校法学本科教育中, 仅设置了法学一级专业学科, 但实际上, 不同性质的高校往往在法学一级学科下设置了若干二级方向, 如法律学、经济法学等方向, 通过这种方向区别设置以适应不同领域人才的培养。总的看来, 我国目前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实际上着力于两个方面人才的培养, 即外向型的国际型法律人才与内向型的内务法律人才。双语教学本质是运用第二种语言参与教学, 其具体目标如前所述分为融入型和维持型。以使用英语进行双语教学为例, 融入型目标就是要融入世界主流文化, 以国际语言参与国际经济交往和国际诉讼业务。这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外向型国际型法律人才必须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维持型目标仅仅把第二语言的运用作为一种桥梁或介质, 能够快速了解和掌握外语领域的文化和理论, 为相互间的文化理解和交流打基础。在法学专业领域里开展维持型双语教学, 能够使学生直接接触到最新的观点和理论, 提高学生与国际学术界的交往能力。

2 高校法学专业双语教学方法模式选择

以双语教学的方法或外语教学所占比重分, 可将双语教学模式分为基本型教学模式、半外型教学模式和全外型教学模式。基本型教学模式, 指采用中文讲授, 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使用英语。例如将一些名词术语用外语讲给学生, 并适当辅以汉语解说。半外型教学模式, 指以英文为主, 在教学的同时, 适当辅以中文解释和说明。全外型教学模式, 指采取全英文讲授。基本型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简便易行, 动态来看, 在课程起始时较为适用, 也较为有效。从教学效果上看, 学生容易形成系统的以中文为媒介的知识体系, 而双语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在专业文献的使用上。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比重十分不平衡, 教学过程中英文信息量不足, 所培养的学生就其专业的英文知识而言十分有限。半外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双语的比重趋向均衡, 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与采用基本型的双语教学模式相比, 教学过程中的英语信息量有了明显增加。特别是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英文基础。全外型教学模式, 也可称为沉浸型教学模式, 适于在涉外型专业或课程使用, 其最大的优点是在教学中创造了英语环境, 促进英语的全面使用。

由于我国法律人才培养实质朝国际型和内务法律型两个方向进行, 因此, 我们双语教学方法模式必然受其影响。国际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不仅重视其国际法律知识的培养, 同时, 还应加大其国际语言与文化的熏陶, 最终能够用国际语言来处理国际或涉外事务。目前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法学本科国际经济法或国际商法等涉外专业方向学生。对于内务法律型人才培养, 我们进行双语教学, 主要是为了快速和直接了解、掌握国外先进的法学理论, 能够进行法律文化交流, 加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对于此目标, 采用基本型或半外型教学方法一般就可以达到。目前, 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法学基本理论等专业方向学生。

3 高校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与教材选择

3.1 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

如前所述, 法学本科双语教学的目标分为融入型和维持型两种模式, 双语教学课程选择首先必须考虑这一因素, 以融入型为目标的专业方向必须加大双语教学的课程比重, 尽量在专业核心课上有条件、分学科开设双语课, 专业方向课上全部实现双语教学。比如国际经济法专业方向中开设的国际金融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海商法等涉外课程必须全部实现沉浸式双语教学。对于其他所谓十四门专业核心课, 如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等, 可根据师资等条件开展基本型或半外型双语教学。有一点须注意的是, 融入型专业方向中的双语课程必须形成体系, 组成一个较完整的双语教学课程结构, 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沉浸其中, 达到融入型目标。否则必然会走向形式化。

在维持型目标的专业方向上开展双语教学, 是以更快更好地吸收最新的法学专业知识, 了解法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加强法律文化交流和认同为直接目的, 最终实现“洋为中用”。因此要实事求是, 不要盲目追求双语课程数量指标, 不适宜用外语教授的课程, 坚决不搞双语教学, 像中国法制史等具有很强本族文化性的课程是难以用外语讲授透彻的, 而且像这类课程用外语授课远没有用母语授课的效率高, 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难度性, 即使用母语讲授, 要完全掌握一堂课程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不要说是用外语开设了。在维持型目标的专业方向上, 用双语开设的课程应该有一定的限制, 一般在专业核心课以外的专业选修课和涉外性质的专业核心课开设较好。

3.2 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双语教学教材选择应考虑课程和教学方法差异, 而课程和教学方法是根据双语教学目标来确定的。一般而言, 对于融入型目标的专业方向课程, 如国际商法和国际金融法等, 一般选用外语原版教材或外语原版影印本教材, 辅之以外文参考资料;对于选择开展双语教学的专业核心课程则可以选用专门编写的双语教材, 辅之以中文教材。

对于维持型目标方向, 如对法律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和涉外性质的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时, 应选择使用专门编写的双语教材, 辅之以中文教材, 或使用外文原版教材, 辅之以中文教材。

摘要:高校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应根据培养国际法律型和内务法律型人才目标分为融入型双语教学目标模式和维持型双语教学目标模式两种, 在教学方法上, 应遵循两种目标模式, 相应采用全外型、半外型或基本型教学方法。同时, 双语教学目标模式和方法决定了双语课程和教材的选择与使用。

关键词: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目标,双语教学方法

上一篇:高血压脑溢血的微创外科治疗下一篇: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双轴同步控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