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问卷

2024-06-21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问卷(精选8篇)

篇1: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问卷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社会调查问卷表

您好!我们是燕山大学理学院社会实践小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实践调查,旨在了解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以分析农民收入增加的趋势和前景。您的回答只要能真正反映您的情况和想法就达到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希望您能够积极参与,我们将对您的回答完全保密。调查会耽误您10分钟左右时间,请您谅解。谢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1、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B、21——30岁C、31——40岁D、40——50岁E、50岁以上

2、您家庭人口数

A、1——3人B、4——6人C、7——9人D、9人以上

3、家庭年收入:人民币

4、收入方式(可多选)

A、农耕B、养殖业C、经商D、办小型企业E、服务业F、外出打工G、承包荒山H、其他

5、是否依靠自然资源增加收入

A、是B、否

6、家里耕地的利用情况

A、自耕B、出租C、被征用D、闲置

7、耕地收入的近几年比率

A、几乎全部B、逐年升高C、逐年降低D、几乎为零

8、家庭年总收入中用于食品支出的部分所占比率

A、30%以下B、30%——50%C、50%——80%D、80%以上

9、您认为农民最想要的增加收入的途径是什么?

10、您认为增加农民收入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建议?

再次对您的支持与合作表示感谢

调查者:燕山大学理学院赴承德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调查小分队

调查日期:2012年1月日

篇2: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农民工朋友:

你们好!我们是河北大学药学院的学生,我们在进行暑期实践调查,希望可以了解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农民工的就业收入问题,我们的调查信息仅用于学生实践研究,请予以支持,非常感谢!

1.性别:男()女()

2.年龄:20—29岁()30-39岁()40-49岁()

50-59岁()60岁或60岁以上()

3.收入来源(多选):种地()外出打工()做生意()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出务工年收入:10000元以下()10000-20000元()

20000-30000元()30000元以上()

5.家庭年总收入:15000元以下()15000-30000元()

30000-40000元()40000-50000元()

50000元以上()

6.主要消费途径(多选):日常生活()子女教育()赡养老人()

医疗支出()娱乐、保险等其他项目()

7.每年子女教育花销: 5000元以下()5000-10000元()

10000-15000元()15000-20000元()

20000元以上()

8.现收入与往年相比:差不多()有所上升()有些减少()

9.对现收入的满意程度:很不满意()不满意()还行()

满意()很满意()

10.在哪方面存在的困难最大:子女教育问题()工作环境()

工资拖欠问题()医疗保险问题()

篇3: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思考

1 加快技术创新与推广, 增加农业科技含量

科技创新是调整结构,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 开拓市场、增加效益的根本措施。农业科技的应用是农业增产增效的必要保障, 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是促进农业发展, 加快农民增收的重要生产力。为此, 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力度。一要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对广大农民进行“田头”教育, 把科技真正交到农民手中, 使农民一看就懂, 一学就会, 一干就有效益, 形成自觉吸纳科技成果的动力。二要提高科技示范带区建设水平。要突出抓好示范园区新技术的集成与配套, 实现良种与良法、农机与农技的最佳结合;要实施标准化种植, 规范化管理, 统一技术规程, 统一操作程序, 使其成为科技的集散地, 科技推广的示范地;要加大科技示范带区建设的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 使效益最大化, 增强农民建设示范带区的自觉化。三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现在农业科技很多, 但是推广的层面却很小, 查其原因主要是, 一方面农民的素质低, 对科技的认知度和实施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科技推广方式方法单一, 导致科技推广速度慢。因此, 要在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示范、引导的基础上, 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 培育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 创新科技推广方式。可以采用技术人员包村、包地块, 技术人员与农民进行合作等多种方式,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使技术人员推广科技变被动为主动, 加快科技推广步伐,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促进农民增收。

2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充分发挥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作用

近几年, 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农机具补贴以及减免农业税等, 都给我国农村工作带来了好的发展机遇。几年来,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粮食生产年年都有一定幅度的增产, 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向纵深推进, 农民收入不断在增长, 社会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 还应该清醒地看到, 当前丰宁县的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农民增收缓慢等现实问题仍然是今后发展的艰巨任务。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 就是要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农村新的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关键是创造和运用先进的生产工具, 而农业机械就是最重要的先进生产工具, 是农村、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因此, 大力发展农机化, 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 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促进生产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

3 向种养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

要依靠科技、面向市场, 努力发挥比较优势, 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和安全的要求, 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 千方百计打牢农民增收的基础。努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 加快发展经济作物特别是特色产品和园艺产品, 积极培育种植业的新增长点。要大力发展养殖业, 积极推进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 积极发展集约化经营, 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充分发挥畜牧水产业的增收作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切实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加强动物防疫和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力度, 落实防汛防旱的各项措施, 不断提高抗灾救灾的能力, 从根本上切实减轻农民的损失。同时, 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外部增收渠道。要充分利用好农村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 大力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 积极发展小城镇和区域经济, 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 努力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乡镇企业的改革和调整力度,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搞活农村非公有制经济, 努力增加农民的就业渠道。同时, 要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的促销力度, 健全农村的市场体制, 搞活农村商品流通, 改善好农民增收的市场化环境, 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总之,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下, 大力推广农机科技技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 是全面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 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大措施。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目标责任制, 加强技术队伍建设, 加强技术培训, 充分发挥农机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的作用, 为“十三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好步开好局作出更大贡献。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来看, 其核心问题就是生产发展。没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就不会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 农民收入增加了, 农民的生活才会更加宽裕。有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 加之管理民主化, 农民的“求变、求富、求强”的愿望就会实现。

篇4: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问卷

关键词:农民;财政性收入;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05-1

1基本情况

大安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拥有耕地203万亩。全市辖18个乡(镇)、223个村、1013个组、农业户数7.2万户、农业人口数27.04万人。农村劳动力人数12万人,占农业人口数的44%。从100个农户调查情况统计来看:2013年人均纯收入为8648元。其中,经营性收入为4795,占人均纯收入的55.4%;工资性收入为1969元,占22.8%;转移性收入为1218元,占14.1%;财产性收入为668元,占7.7%。在人均财产收入中,利息收入为182元,占人均财产性收入总额的27%;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为277元,占41.5%。

2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农民财产性收入日益增长,但是大安市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大安市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出以下五个方面。

2.1农民思想观念守旧,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弱

全市农民思想观想相对守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强,导致投资意识淡薄,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缓慢。目前,参与金融投资的农民仍寥寥无几。调查中,农民在股金、基金等方面的收入基本为零,有个别农户参与投资,但都因不懂金融知识,盲目投资,难以获得投资回报。

2.2农村房地产市场发展落后,农民的住房资产收益几乎为零

在入户调查中发现,四棵树乡德昌村原有560户中,外出打工的170余户,其中只有三四户把房子租出去,其余大多閑置;新平安镇长富村有455户,现常住户337户,外出打工118户,所有的房子除了几户找人看管外基本都在闲置。

2.3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无法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提供支持

全市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实力弱,许多是空壳村,所以农民从集体经济中得到的财产性收入特别少,个别村仅为农民提供一定的福利性财产性收入,如为农民交纳部分合作医疗保险、安装有线电视款项等。

2.4土地、林地、草原、宅基地等用益物权收益还没有充分发挥

当前大安市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虽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全市农民的财产收入绝大部分还是以利息和土地流转、征用为主。近3年,用益物权收益占当年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9%、86.5%、86.1%,在这3项中,农民土地征用补偿标准远落后于城镇居民的补偿标准。农民的土地、林地、草原、宅基地等用益物权收益还没有充分被发挥。在入户调查中,希望国家出台哪方面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问卷调查中,60%的农户希望提高征地补偿费标准,有49%的农户希望出台有关宅基地抵押贷款。

2.5农村社会保障系统还不够完善,农民自有资金大多以防御型存储为主

“在余钱做什么用”入户问卷调查(限选三项)里,排在首位的是“存在银行里”,所占比例为77%,原因是为了以备急需用,而选择“投资创业”的仅为24%;在希望国家出台哪方面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问卷调查(限选二项)中,有22%的农民选择了“其他项”,主要是希望国家提高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和简便手续。在调查中,有的农户反映,住院时每次报销额最高为4000元,有的农户遇到大病,达到报销额4000元后就出院,然后再住院,这样反复多次住院,无形中也增加了农民医疗费用。虽然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给予农民的各项补贴,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的金额在逐年渐增,但是却抵不过农资上涨速度,所以很多农民有了余钱,也不敢投资,大多以防御型存储为主。

3结语

通过实际调研我们总结出:大安市农民财产性收入主要存在这五个问题。即农民思想观念守旧,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弱;农村房地产市场发展落后,农民的住房资产收益几乎为零;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无法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提供支持;土地、林地、草原、宅基地等用益物权收益还没有充分被发挥;农村社会保障系统还不够完善,农民自有资金大多以防御型存储为主。

篇5:关于增加农民收入对策的思考

一、现阶段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文章-http:// 帮您找文章]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镇农民近几年的收入变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拉大。二是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种植业收入仍然是主体。农民从事其它行业创收的只占30%,纯靠种植业为生的占50%,从事种植业与其它行业兼营的仅占20%。三是农民现金收入的比重不大。在走访的农户中,除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外,正常年景农民的现金收入仅占家庭经营收入的30%左右。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在宏观经济环境、客观条件及农民自身等方面,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还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观念制约着农民增收。思想观念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一是小富即安。有的贫困户经过多年奋斗,摆脱了贫困,家中略有节余,就自认为日子过得很舒心,表现出一种满足感。二是求稳怕变。存在不思进取的思想,缺乏敢闯、敢试、敢冒的精神。三是得过且过。有的农民坐井观天,对外面的世界不了解,也不愿意多了解,对如何加快致富步伐根本不去考虑。

2、自身素质制约着农民增收。自身素质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内因之一。目前有四个方面的素质在影响农民增收:一是文化素质差。有的农民看不懂农药、化肥以及其它生产、生活工具的使用说明书,蛮干瞎干。有的农户不仅自己文化素质低,还不支持子女求学,导致文化素质低下的状况长期难以解决,快速致富更难。二是心理素质差。很多农户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点小问题都会导致他们想不开,看不到发展的希望。三是科技素质差。很多贫困户对科技知识一概不懂,也不重视。四是村级干部素质差。许多村干部自身素质不高,习惯用土办法、老经验解决当前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不利于工作开展。特别是有的干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思路不清、点子不多、措施不当,不足以帮助农户迅速致富。

3、农业结构调整滞后制约着农民增收。目前,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比较突出。不仅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结构不尽合理,各业内部产品种类和品质档次也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致使农民增产不增收。在农业发展上,缺少对农产品市场的超前预测,一哄而上,导致了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生产等问题,增大了市场风险,却未能达到通过调整增效增收的目的。

4、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制约着农民增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虽然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离产业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龙头”,以及现有“龙头”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等方面。由于缺乏产业化“龙头”的带动,农产品销售基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主要靠零散的运销户分销,没有形成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更谈不上以契约为基础的紧密产业体系。农户几乎承担着全部的市场风险,却无法分享加工、运销过程中产生的丰厚利润。当市场风险增大时,农民的利益往往受损。

5、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低制约着农民增收。长期以来受财力限制,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绝大多数农民靠天吃饭,一遇旱涝灾害就会减产减收,甚至血本无归。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及其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提高的过程,核心问题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应在确保农产品总量平衡、供应充足的前提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具体要做到“四个优化”和“四个提高”。一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品,向特色要效益。依据地域差异、季节差异和市场差异,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不断增加特色产品的内在价值和附加值,力求特色、特质和特价。农技部门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农村普及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建设一批能让农民看得懂、学得会、投资少、见效快、易于推广的农业示范园区,真正起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作用。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畜牧业比重。畜牧业是产业关联度高、比较效益大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农业综合效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应重点抓龙头企业建设、资金投入和政策落实三个关键环节,按照“基地化建设、科学化饲养、规模化经营、主业化发展”的思路,采取龙头牵动、政策促动、帮扶拉动、典型带动等措施,推进畜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总量增长和规模经营的“双突破”,真正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三是优化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农产品加工业是经久不衰的“朝阳”产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环节。从市场角度和发展眼光来看,破除一般农产品的“资源性、趋向性、低度化”的劣势,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应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组建一批产品档次高、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能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真正

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四是优化区域结构,提高产业化比重。当前,有些地方在农业结构调整上也有些闪光点,而农民增收却不明显,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种养。农业结构调整要提升层次,农业生产必须上规模,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千家万户小生产固有的不足,还能提高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2、加快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为此,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城乡分割“二元结构”,搞好城乡就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由限制农民进城向主动吸收农民进城转变,推动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把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中来,努力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相关人口。一是加快发展,努力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领域和空间。首先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大力发展林牧渔业的同时,重点加快发展以农林牧副渔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并尽量延长产业链条进行深度开发。这不仅可以带动农业本身发展,而且可以实现产业互动,带动相关的建筑、餐饮等行业发展,提高农业自身对富余劳动力的消化能力。尤其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据资源条件,科学调整乡镇企业产业、产品结构,按照“重组、转移、改造、提高”的要求,深化改革增强实力,把乡镇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我镇现已有相当一部分人从土地中脱离出来,这部分人都搞起了“副业”。其中,木材加工、搞特色养殖等,这部分人取得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二是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多途径多渠道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经过多年实践,创造了一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式,如政府组织、中介组织、亲朋帮助等,我们要不断完善和充分运用这些有效途径。三是搞好服务,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必须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实现劳动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要健全组织体系,形成一个网络化的组织机构。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镇村劳务输出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办公场所。要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各地都要掌握城市就业供求信息,建立起农村富余劳动力信息储备库、劳务需求信息库、劳务中介组织和经济人及各类致富能人资料库等。同时搭建信息平台,通过政府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印发传单广告等途径和方式,向外界传播本地劳动力资源开发信息,主动寻求劳动力供求对接,拓宽劳动就业市场;向农民快捷准确地发布和传播外界劳动力需求信息,引导农民有序流动就业,避免盲目转移。要提供职业培训服务。根据实际情况,依托政府劳务培训机构、农广校或通过开展科技之冬,开展各类培训。具体要做到“五个结合”(即坚持县级与乡级培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技术工种培训与熟练工种培训,进厂培训与引厂入县培训,专业培训与务工常识、法律常识培训相结合),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四是完善保障体系,推动劳务经济的战略升级。出台扶持政策,对外出务工人员减免各种税费,免收困难外出务工者的培训费,为其购买车票,解决输出后子女上学困难,以及地没人种、羊没人放等问题。在稳定原有基地、保证常规输出的同时,组织专门人员,定期研究劳务市场,做到快反应、快决策、快部署、快输出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法律维权保障机制。聘请当地有关法律部门为务工者提供法律服务,解决外出务工过程中的劳动争议。

3、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实践证明,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转,可以使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集中,可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构筑农产品价格和竞争优势,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要着重把握稳定、规范、维权、发展的原则。一是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土地流转的前提。要坚持家庭承包的基本经营制度不变,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引导转接双方本着实事求是、互惠互利、平等协商的原则,合理确定转让金。二是引导鼓励农民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只要有利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长期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的土地流转形式,都要提倡和支持。三是完善和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程序。土地流转要在村集体组织备案,明确权利、义务;要签订合同,明确土地用途、流转形式、年限等事宜;要进行合同认证,经过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鉴证,通过公证机关进行公证;要加强合同档案管理,乡镇经管部门和村集体组织对流转合同要立卷归档,使土地流转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

4、统筹镇村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在当前时期,保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必须统筹镇村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农民的浓厚氛围,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一是把农民增收摆上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制定发展规划、确定投资方向时,把促进农民增收放在优先位置,真正把上级关于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强化为农服务职能。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是农民的迫切要求。目前,主要应从技术、信息、培训及营销等四个方面搞好服务。三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增加投入是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既要靠农民自身努力,也要依靠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提供支撑。四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要把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列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步提高支出比重,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健康水平,全面增强农民增收的能力。

5、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深化农村改

篇6:农民收入调查问卷

农民朋友:

您好!

我们是江苏牧医学院的学生,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农民收入状况,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农民收入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收入来源、收入结构等,并根据科学的研究分析,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科学的依据。谢谢您真诚的合作。家庭人口数:劳动力人数:

1、家庭收入的来源渠道有:(多选题)()

A 经商B 打工C 种植作物

D 家畜E 渔业F 其他

2、您家里的主要收入占总比重多少:(单选题)()

A 50%以上B 30%~50%C 30%以下

3、你家土地使用情况如何?()

A、没有闲置土地B、有少量闲置土地

C、有大量闲置土地D、不了解

4、您家庭中最高的受教育程度是:(单选题)()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或中专 D、大专

5、目前影响您家庭增加收入的主要原因是?(多选题)()

A、资金B、技术C、劳动力D、农产品销售难; E、自身文化水平低或没有专业技能;

F、外出打工等增加收入的机会少;G、其它因素

6、您是否了解政府的富民政策:()

A了解B、不了解

7、您对乡(镇)政府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工作是否感到满意?()

A、满意B、比较满意C、无所谓

D、不满意E、很不满意F、不知道

8、您怎样看待当今农村的农民收入的?()

A、农民收入普遍偏低B、相对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大

C、农民收入正在逐年升高未来发展势头很好

D、与过去5年没有多大差别一直很平稳

9、您希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措施:(A、发展大棚蔬菜,壮大规模农业

B、招商引资办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扶持私营企业)

C、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篇7:农民收入调查问卷1

农民朋友:

您好!

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农民收入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收入来源、收入结构等,并据以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科学的依据。谢谢您真诚的合作。

户主姓名:年龄:劳动力人数:家庭住址:文化程度:家庭人口:种植面积:

1.您家主要种植的作物是:

A水稻B 玉米C 棉花D 小麦E 其他

3.家庭收入的来源渠道有:

A 经商B 打工C 种植作物D 家畜养殖业E 渔业F 其他

8.您认为农业种植效益如何?

A非常差B较差C 一般D好

14.家庭收入主要用于

A 家庭生活开支B 子女教育C 储蓄D 农业生产 E其他

16.您家近几年收支情况如何?

A入不敷出B 持平C 略有积蓄

18.您目前提高家庭收入的困难是:

A缺乏投资资金B缺乏劳动力C 打工收入不稳定D 农副产品价格低E 其他

(1)您家有几口人___________;外出打工人数___________。

(2)您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单选题)

A、依靠农业生产B、外出务工

C、依靠牲畜、渔业养殖D、依靠投资、经商E、其他

(3)您家收入来源的数量?

A、一个B、两个

C、三个D、四个E、五个

(4)您觉得以下途径哪个挣的钱多(单选题)

A、打工B、务农C、个体、经商

D、牲畜、渔业养殖

(5)您希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措施:

A、发展大棚蔬菜,壮大规模农业

B、招商引资办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依附企业发展养殖业)

C、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D、农产品结构调整不仅要科技,还要资金支持

(6)目前影响您家庭增加收入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资金、信息、技术等保障不够

B、农业产出效率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

C、.政府优惠政策难以惠农

D、自身文化水平低或没有专业技能

E、就业信息途径少、外出打工等增加收入的机会少

F、其它因素

(7)今年您家人均纯收入与上年相比是否增加

A、收入下降B、收入上升C、没有变化

(8)您家去年的纯收入是:______ 元

A、3000元以下B、3000-5000元

C、5000-10000元D、10000-20000元

E、20000-30000元F、30000元以上

(9)您对乡(镇)政府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工作是否感到满意?

A、很满意B、比较满意C、无所谓D、不满意

E、很不满意F、不知道

(10)您对今年工价的看法:

A、基本合适B、偏低C、偏高

(11)您打算如何安排打工时间:

A、全年农作B、农时耕作现实打工C、全年打工

(12)您家是否有稳定的存款或者有较长时间的贷款、债务欠款?

A、有比较满意的存款B、都没有C、有一定数额的贷款、债务

(13)您希望政府还可以实施什么优惠政策来增加您的收入?

A、控制物价的上涨B、医疗保险的降低C、吸收更多的乡镇企业

D、增加安置房E、其他

(14)您认为政府目前最应该为农村做的事情是?

A、市场信息服务B、农业技术指导C、搞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

D、加强专业技能培训E、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最后请您简单谈谈对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何看法或者有什么

篇8: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问卷

一、忻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忻州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全市辖14个县市区, 190个乡镇办事处, 4996个村, 总人口304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35万人, 占总人口的77.3%, 有农村劳动力96.2万个, 播种面积43.2×104hm2。按现实生产能力分析, 农村第一产业约需劳动力32.4万人。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有60多万人。全市每年还要新增1.5—2万个农村劳动力。该市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十分艰巨。

据统计, 目前全市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为49.5万人, 占劳动力总数的51.5%。其中有38.2万人实现了8个月以上比较稳定的转移, 有10万余人是季节性、临时性的不稳定转移;外出劳务收入22.27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951元, 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该市的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据调查, 忻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两个明显特点。

(一) 突出抓了培训学校的建立和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该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形式主要有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两种。引导性培训是由市县农业系统及“阳光工程”基地学校完成;技能培训由省农业厅认定的“阳光工程”基地学校完成。目前, 该市的“阳光工程”基地学校已从2004年的7所增加到2008年的75所, 这75所基地学校分布在全市的14个县市区。其中, 按主管部门分, 农业系统的有21所, 占28%;劳动系统的有24所, 占32%;教育系统的有27所, 占36%;其他社会力量办学的有3所, 占4%。按经营办学性质分, 公办的有30所, 占40%;民办的有45所, 占60%。在资源整合中, 涌现出了“山西海运技工学校”、“忻州创奇中专学校”、“忻州市技工学校”等一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优秀培训基地学校。2008年为例, 完成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13.56万人, 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13万人。完成“阳光工程”培训2.05万人, 转移1.75万人, 转移率达到85.9%。

(二) 突出了品牌优势, 注重了区域特色。依托优势品牌, 实行特色转移;发挥地方产业优势, 发展本地二、三产业促进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是该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特点, 现已形成内转外需十一大方阵。一是以五台泥瓦匠为主的建筑业方阵;二是以原平经纪人为主的销售业方阵;三是以定襄县河边镇游乐业为主的游乐业方阵;四是以河曲二人台演艺队为主的文化输出方阵;五是以五寨饭店业为主的饮食业方阵;六是以静乐保姆、保安为主的家政勤务方阵;七是以河保偏服务员为主的服务业方阵;八是以忻定奶牛贩运业为主的畜业方阵;九是以定襄法兰为主的锻造业方阵;十是以繁峙县、代县矿产业为主的农民工方阵。目前在静乐、岢岚又形成了“绣女”方阵。静乐、岢岚两县, 针对农村已婚妇女家务拖累大不宜转移就业的情况, 通过培训和有效组织, 引导妇女发展手工刺绣业, 带动农村妇女就地灵活就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比如, 岢岚县吉祥手工刺绣合作社, 组织培训260多名农村妇女, 创作具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和风格独特的绣艺品, 产品以“订单”形式销往太原、北京、广州、上海、浙江等地, 近日吉祥手工刺绣合作社经理李招弟正与阿富汗和加拿大外商商谈签订外销订单。这种“公司 (合作社) +农妇、绣艺进万家”的模式, 最适合有家务拖累的农村妇女, 参与的妇女在农活、家务、绣艺兼顾的情况下, 每人每年还能增收3000———5000元。

二、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劳动力培训未形成合力。涉及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部门有农业、科技、教育、劳动、财政、妇联、共青团等10多家, 出现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互不连通的管理体制, 使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陷入无序和盲目状态, 各类教育单位的培训能力、资源的统筹配合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措施, 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二) 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当前该市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的经费, 主要是靠国家和省里补助的“阳光工程”经费。每年只有2万左右的人能享受, 覆盖面小。“阳光工程”补助标准较低, 造成招生难、导致培训质量不高和转移就业不稳定。市县“农转办”的工作经费严重缺乏, 由于该市财政困难, 2004年以来, 只是市级有少量的工作经费, 各县市区均没有任何的工作经费。严重制约了该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的发展。

(三) 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 虽然个别县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介服务体系, 但服务管理不完善。据调查, 该市农民自发转移的占73%, 输出的农民工就业环境差, 特别是维权方面更是薄弱环节。

(四)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返乡农民工增多。据统计, 去冬今春返乡农民工已达13万人, 占固定外出务工人数的34%, 此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 加强组织领导。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体系的建设。加强各级“阳光办”的职能, 一要加强协调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二要严格执行考核监督制度, 根据市“农转办”下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进行考核。要继续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各级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当中, 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 做到层层有目标、有责任、有考核。

(二) 加强规范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面广量大, 必须加强对项目实施和培训过程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确保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今后在阳光工程培训中, 要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公示制度、“第一节课”制度、台账制度、培训工作月报制度、检查验收制度, 使之不断规范化, 更具可操作性。与此同时, 还要建立农民与用工单位意见反馈制度, 把农民和用工单位的意见和满意程度作为检查培训质量、改进教育培训工作和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

(三) 提高培训质量。就业是民生之本, 培训是提高之基, 转移是增收之路。各基地学校要创新培训方式,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的培训对象, 开展特色化、专业化和有效强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 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做到“三贴近”, 即贴近农民, 买单培训, 体现实惠;贴近企业, 订单培训, 体现实用;贴近市场, 菜单培训, 体现实际。做到市场和农民需要什么, 我们就组织什么样的培训。针对转岗转产农民的特点, 按照用工单位要求设计培训内容, 实行订单培训。

(四) 加强信息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忻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数据库, 全市14个县市区和定点培训学校都要建立数据库, 形成统一的数据库体系, 做到资源共享。对现有劳务中介单位加强管理, 重点扶持一批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逐步形成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 政府调控, 保障有效, 运行规范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各基地学校要在主要输入地建立“劳务输出信息站”, 提供驻地劳务用工信息, 帮助输出务工人员维护合法权益。

(五) 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电视、电台、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作用, 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宣传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意义。一是面向广大农民大力宣传“阳光工程”, 让农民了解党的阳光政策, 充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接受培训成为农民个人的自觉和自愿行为。树立一批依靠技能进城务工、创业致富的典型, 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二是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民工为城市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消除对农民工的偏见, 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并努力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

(六) 加大资金投入。根据中央关于“各级财政都要专门安排用于农民技能培训的资金”及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意见》的要求, 市、县两级财政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配套经费和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用于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将把各县市区配套经费情况, 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七) 加大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力度。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山西省农民工权益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明确维权机构, 设立维权举报电话, 做到农民工合法权益受侵害时, 有人诉、有人管、有人伸张正义。加快制度创新, 实行“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的方针, 逐步建立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就业统计制度, 让农民工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待遇。

(八) 实施零转移就业培训计划。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和改善民生的政治高度, 进一步增强解决“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力争用3年时间解决全市10万个“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农村“零转移就业培训计划”, 实行“三个100%”, 即100%自主选择所学专业, 100%免收培训学费, 100%安排就业, 要使农村“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工资性收入占到家庭纯收入的50%以上, 使“零转移就业家庭”收入达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

上一篇:四年一班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队会下一篇:9月20日的托福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