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2024-04-26

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精选8篇)

篇1: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税收征管数据集中后管理的需要,共享税收信息资源,服务税收征管工作,提高税收征管数据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包括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对各类征管应用系统的数据采集、审核、处理及维护等数据处理工作进行质量管理和定期评估。

第三条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规范原则。各类应用系统采集和处理的数据,应符合我省制定的《税收征管业务规范》和各类应用系统所要求的数据标准。

(二)全程监控原则。建立数据从采集、审核、处理到维护的全过程监控体系,重点把好数据的采集关,确保各类应用系统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三)层级考核原则。各级国税机关对下级单位的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要进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奖优罚劣。

第二章数据质量管理岗位及职责

第四条为了做好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全省各级国税部门应在征管部门设置专门的数据质量管理岗位,由数据质量管理人员 —1—

对税收征管数据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分为:数据的采集管理、数据质量评估、数据维护管理及数据质量的考核。

第五条数据质量管理岗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上级部门制定的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二)制定本单位的数据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定期对本级数据质量评估分析,及时解决数据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三)指导、监督下级单位或相关岗位的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督查对错误数据进行更正和清理的情况。

第三章数据采集、录入与审核

第六条数据采集应遵循真实、完整、规范、及时的原则。

(一)真实:应严格依据征管原始资料所记载的内容准确录入相关数据,如实反映征收管理实际,不得随意修改、增减。

(二)完整:要按照各类应用系统的有关要求进行数据采集,保证数据齐全,避免数据的缺失。

(三)规范:数据采集应按照我省制定的《税收征管业务规范》、《综合征管软件操作规范》和其他应用软件系统的相关标准进行。

(四)及时:数据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采集,确保应用系统数据与实际税收业务同步。

第七条数据采集程序

— —

2(一)接收:操作人员根据《税收征管业务规范》的要求,及时受理税收征管活动中的相关原始资料并按规定对其进行审核整理。

(二)录入:原始资料审核无误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录入或导入综合征管软件或其他应用系统;对审核有误的,必须修正后再录入或导入。

(三)校验:对已录入税收征管系统的各类数据应当定期进行校验,及时发现、更正错误的数据。

第八条在各类应用软件系统中,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授权,严格按照岗位和权限操作。严禁在未按规定授权的情况下委托他人以本人的账户和口令进行有关的数据录入和修改。各系统用户应当定期更改自己的口令,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

第四章数据维护管理

第九条数据维护管理是指修正税收征管数据中存在的错误,补充不完整数据、清理垃圾数据、迁移历史数据等。

第十条数据维护由各级税务机关结合各应用系统的有关要求,明确数据维护的权限和职责,制定数据维护的程序。凡是采集进入应用系统的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删除。

第十一条数据维护前应做好相应数据和系统的备份工作。能够通过业务模块解决的,经过审批后按照各类应用系统的操作 —3—

规范进行维护;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由责任人提出书面申请,由相关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审核确认,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数据维护。

第十二条数据维护工作应严格备案,省局信息中心运维办对基层税务机关上报的每项数据维护的时间、内容、维护原因、责任人等记录进行备案,涉及的书面材料必须登记存档。

第五章数据质量的管理与考核

第十三条各级税务机关对税收征管数据,采取人工审核、计算机审核、人机结合审核和实地抽查等方式,定期对税收征管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查审核。

第十四条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指对税收征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合法性等的管理监控。

第十五条各级国税机关根据各应用系统的运行状况通报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由数据质量管理人员对税收征管数据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检查纠正,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第十六条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对数据齐全率、数据准确率、逻辑错误率、错误数据修改率、修改及时率进行考核,实行目标管理和过错责任追究。各级国税机关要将数据质量管理 — —4

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同时对产生严重数据质量问题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

第十八条

第六章附则 本办法由山西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5—

篇2: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州税收征管数据的采集、应用、发布、维护工作,加强数据的分析应用,实现税收征收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达到“信息管税”的目的,提高税收征收管理水平,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所称的税收征管数据是指:全疆统一使用的税收征管软件、防伪税控系统、网上申报系统、车购税管理系统、综合数据应用平台以及其他各类税收征收管理业务应用软件采集、加工所生成的数据。

第三条 数据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应用、数据维护、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安全等。

第四条 数据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分级管理。实行分层级的数据管理模式,即各级国税机关都要加强对数据质量管理的组织领导,认真履行数据管理职责,层层落实管理要求和责任。

(二)过程控制。建立数据从报送、采集、审核到处理、应用、维护全过程的控制规范,保证数据质量,提高应用效果。

(三)保障安全。建立数据访问的身份验证、权限管理及定期备份等安全制度,规范操作,做好病毒预防、入侵检测和数据保密工作。

(四)数据共享。简并涉税资料,整合应用系统,做到入口唯一,实现数据一次采集,集中存储,共享使用。

第五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当明确各部门在数据质量管理中的职责,加强部门间协作,切实做好数据管理工作。

州局征管科负责制订数据质量管理办法,牵头、汇总相关业务科室的关于数据管理方面的要求和意见,做好各类征管数据的检查、校验、推广应用及分析工作,并贯彻落实质量考核工作。

州局征管科、收入核算科、货物与劳务科、所得税科、进出口税收管理科、法规科、稽查局、信息中心分别负责所辖范围内各种征管数据质量的经常性管理工作,根据各自管理业务的特点,提出数据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配合做好质量考核工作。

第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简化、归并纳税人报送的资料及数据,避免纳税人重复报送。

第二章 数据采集

第七条 数据采集是指国税机关对各种来源途径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录入(导入)应用系统的工作。

第八条 数据采集遵循及时、完整、真实和规范的原则。

(一)及时。数据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采集,确保应用系统数据与实际税收业务同步。

(二)完整。数据采集应按照有关规定及相应表、证、单、书采集的要求进行,保证数据齐全,避免数据的机外操作和循环。

(三)真实。应依据原始资料记载的内容准确录入相关数据,如实反映征收管理实际,数据之间逻辑相符,不得随意编造。

(四)规范。数据采集应按照统一的业务标准及技术规范进行。

第九条 数据采集方式分为手工采集、数据电文导入和光学字符识别(OCR)、图形扫描等其他方式。

第十条 为保障数据采集的质量,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应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工录入。

第十一条 数据采集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的接收、审核、录入(导入)。

第十二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根据数据采集规范的要求,及时受理、接收、采集和审核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的相关纸质资料或数据电文。

(一)纳税人以纸质资料形式报送时,受理人员应按照规定在原始资料上签章或出具相应的文书。

(二)纳税人以数据电文形式报送的,应确定纳税人的报送要求及标准,并确定纸质资料的报送期限。

(三)各级国税机关在日常管理中对纳税人的信息进行采集时,应要求纳税人在采集的原始资料上签章确认。

(四)各级国税机关内部传递纸质资料或数据电文时,应记录收发的内容、时间和人员,明确责任。

第十三条 对审核无误的纸质资料及数据电文,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录入(导入)并存储到应用系统中。

第十四条 各业务处理环节操作人员,在数据录入时应严格以原始资料为依据,遵循不产生、不接受、不传递失真数据的原则,严把数据采集关,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

第十五条 对已存储到应用系统的数据应进行校验,发现问题数据时,必须及时予以确认纠正。

第十六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加强采集数据的质量,数据采集人员应强化数据质量意识,熟练掌握正确的采集和审核方法,严格按照相关业务和技术规范采集各类数据。

第三章 数据处理

第十七条 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类征管应用系统进行业务处理、数据计算、数据传输、数据存取的过程。

第十八条 凡按规定应当通过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的征管业务,必须通过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处理,不得进行系统外操作。

第十九条 业务操作人员通过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处理征管业务,应严格按照统一的征管业务规程和操作标准,正确处理相关业务,具体要求是:

(一)真实性。进入各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必须有依据,依据的内容必须与实际情况相一致。

(二)及时性。数据的采集、审核、录入、加工、维护、传递、处理等,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

(三)准确性。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征管业务(包括审核、审批意见,调查意见,批准意见等)必须准确,并及时发送下一个税收业务处理环节。下一环节的业务操作人员对上一环节发送的税收征管信息进行业务处理时,应当对征管信息的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审核。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业务处理信息,有权拒绝接受,退还上一环节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

(四)一致性。数据进入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各管理信息系统间进行流转,其数据的属性、口径、逻辑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五)合法性。税收业务处理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六)严肃性。凡税收业务的处理已经经过操作确认,并且其数据已经进入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行修改。不得输入虚假信息或不真实的信息。

第四章 数据应用

第二十条 数据应用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抽取、统计、挖掘,获得信息和规律,为税收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有效指导各项征管业务工作的开展。

第二十一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深化数据应用,充分应用数据分析的成果来预测趋势,有效指导税收执法,加强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同时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第二十二条 数据应用的任务:

(一)分析征管现状,研究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征管水平,规避管理风险。

(二)构建科学有效的数据分析模型,掌握税源分布状况,监控税源动态,预测经济与税收发展的趋势。

(三)及时监控执法过程,跟踪执法结果,检查执法质量。

(四)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简化办税程序,优化税收服务,全面考核和监控税收征收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五章 数据维护

第二十三条 数据维护是对各类征管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纠正、清理、补充和完善的活动。

第二十四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严格规范数据维护行为,确定数据维护程序,明确数据维护权限和职责,不得擅自添加、修改或删除数据。

第二十五条 发现错误数据和垃圾数据,应按照数据管理权限及时进行修正和清理。问题数据能够通过应用系统处理的,由操作人员按照操作规范自行处理;无法自行处理的,通过运行维护平台向上级提交。

第二十六条 因应用系统原因影响数据采集质量及效率,需要修改、优化应用系统功能,以及需要补充采集的数据以满足应用需要的,应通过运行维护平台向上级提交。第二十七条 数据维护应采取定期自查,不定期抽查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数据监控等形式,做到多方面的查缺补漏,发现问题,全面提高数据维护质量。

第六章 数据管理

第二十八条 数据管理是指各级国税机关建立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应用到数据维护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工作机制。

第二十九条 建立州局各业务部门之间、州局与基层局之间和各县、市局与分局(科所)之间的数据质量的三级联动机制,相互协调,形成合力,联动管理。

第三十条 基层国税机关要明确数据质量管理岗位及工作职责,落实数据质量管理的岗位责任制,确保各种管理要求能够分解到岗,落实到人。

第三十一条 要建立、健全数据质量审计制度。

(一)各级国税机关应建立数据质量审计制度。要充分发挥分发数据在数据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明确数据审计职责,数据审计规则、频度、方法和范围,以及数据审计结果修改与反馈机制。

(二)数据审计应采取机器自动审计与人工抽样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机器自动审计。即,数据综合管理部门依托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数据应用平台、运行维护平台等软件,按日对当日发生的各类数据进行逐项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传递至相关岗位,及时纠正。

人工抽样审计。即,数据综合管理部门对当期发生的数据进行抽样审计,验证征管数据与原始资料所载明数据的一致性,州局每季度不得少于一次,基层局每月不少于一次;一线数据采集部门对数据的抽样监测,原则上每月不少于两次,上述验证审计样本量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基层局对抽样监测结果要出具监测报告,限期纠正,并将检测结果报州局征管科。

数据综合管理部门、一线数据采集部门人工抽样监测项目,应涵盖当期发生的所有业务事项范围。

(三)数据审计结果应以数据质量审计报告形式进行发布,审计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审计方法、审计规则、数据范围、审计结果;

2.对审计发现的错误数据制定详细的修改计划;

3.审计发现错误数据的成因分析,并给出持续改进建议,对涉及征管制度完善的改进建议应提交上级征管部门研究落实。

第三十二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建立严密的数据质量监督考核机制,依照数据质量管理的要求实施监督考核。

第七章 数据安全

第三十三条 数据安全是指对各类征管应用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性保护。

第三十四条 加强权限管理。各级国税机关应建立严格的操作权限和密码管理制度,操作人员应严格按权限进行各项数据操作,不得擅自添加、修改、删除数据或越权、擅自使用他人密码进行数据操作。

第三十五条 使用软件的人员必须根据应用系统赋予的权限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操作,不得在权限开放的情况下离开本机。

第三十六条 严禁借用或盗用他人用户及密码进行操作,禁止越权操作和非法操作。

第三十七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建立相应的操作培训制度,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系统操作水平。

第三十八条 加强征管数据的涉密保护,外单位或外来人员需要调取纳税人涉税信息时,须经本局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由经办人员调取,同时做好调取记录。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巴州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篇3: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税务人员将评估重点放在是否足额缴纳企业所得税上, 将分析比对重点放在纳税人应税收入、应纳税款、代扣税款数据是否准确上, 将风险疑点放在纳税人是否存在申报不实、少计收入、收入与应缴税款不匹配等问题上, 科学设计了评估统计表, 查验比对了代开发票、日常申报和税款入库信息, 找准了企业评估应纳税额与实际纳税额之间的差异根源, 并通过纳税约谈督促企业补正申报, 补缴税款, 达到了预期效果。截至5月底, 已完成70户企业的专项评估, 评估应纳税款170万元, 已入库税款91万元。

三项措施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让利于民

展的大局出发, 加强协税护税工作, 强化税收征管工作。5月17日,

盘锦市兴隆台区地税局积极采取措施, 由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协税、护税”工作会议, 地税局就有关“协把国家照顾弱势群体减轻纳税人负担, 让利税、护税”相关税收的法律程序、法律规定以及法律要件, 密切配合于民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一是做好宣传工好各乡镇街和政府部门的协税护税工作, 保证提供税收政策支持, 作。该局利用报纸、电视、杂志等多种媒体, 做好协税护税的重点、涉及到的税收法律政策, 开具发票, 需要完备及时把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到纳税人, 在全市哪些手续, 在协税护税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办理税务登记的发行的《威客》杂志, 局领导班子成员每月一相关要件等五个方面, 为工商、各乡镇、科局领导进行认真详细解次为纳税人答疑解惑, 解答纳税人关于契税读。同时, 地税局保证为政府协税护税工作, 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和个人所得税等与纳税人密切相关的税种, 紧密跟进, 提供全程、全员、全日服务, 同时把日常税务征收管理工今年以来共为纳税人答疑120人次。二是严作做好, 为新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格把关, 依法行政。该局干部认真吃透文件 (新民市地税局张黎黎供稿) 精边神点的缘必, 的须严个按格体章界工纳定商税政户策。认三标真是准调, 侧对查重营审日业核常额, 超管在过理起起征。点征该分层次组织召开防范执法风险座谈会局对符合优惠政策的个体工商户, 只要资料

真实完整, 手续齐全, 经调查情况属实, 随报辽中县地税局结合税收征管质量提升, 分班子成员、中层干随批, 并及时掌握工商业户经营动态, 对出现部、税收管理员三个层次组织召开防范执法风险座谈会, 针对执法经营困难的定期核实情况, 定期调整定额, 确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风险交流, 内容涉及如何树立保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对全区 (开发区除外) 防范意识、如何建立防范措施等。一是组织学习《税收执法风险防2000余户未达起征点的个体工商重新审核范手册》, 将每项业务对号入座, 增强干部职工自我保护意识。二是确认, 填写个体工商业户信息采集表, 与原有建立风险排查常态化机制, 加强隐患排查。结合自身岗位, 积极查信息资料进行对比, 发现疑点辖区管理员深找在思想意识、岗位职责、制度机制及外部环境影响下的风险点和入经营所在地调查核实, 对86户扩大经营, 薄弱环节。认真开展排查, 将排查出的问题作为下一步改进的重取消税收优惠政策, 按实际营业额交税, 防止点。三是加强监督制约。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重点环节, 建税款流失。今年以来, 该局共为1800余户未立执法过错约谈机制, 树立执法责任追究意识。四是加强廉洁教达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免税280万元。育, 各分局科所利用每周例会开展一次廉政教育, 真正做到警钟长

篇4: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湖北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省局办法》),为进一步规范我局税收征管数据的采集、应用、发布、维护及质量考核工作,提高税收征收管理水平,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直属分局成立数据质量分析小组,对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数据质量分析小组由税源管理科和综合业务科牵头负责,相关科室数据管理岗人员为数据质量分析小组成员。各科室应统一协调开展数据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

数据质量管理实行科室分工负责制。各相关业务科室应当认真抓好业务范围内数据质量的经常性管理工作,服从数据质量分析小组的统一协调。各相关科室应当按季将分析材料交数据质量分析小组整合后向局会议报告。

第四条

直属分局综合业务科负责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制定操作规范,开展业务培训、日常监控分析以及相关组织协调工作;信息中心负责数据质量通报、数据检测、制定错误数据维护规范以及数据的后台维护工作;计统科按照《省局办法》规定负责数据口径的扎口管理工作;其他科室按市局管理办法明确分工,以及征管质效考评指标、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中分工负责的业务工作指标,负责数据质量日常监控管理,提出检测需求、维护意见和管理措施,实施数据质量考核,确保数据及时、完整、准确、规范,提高数据应用效果。

第五条

各科应当设定数据管理岗,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数据分析、监控、维护,支持协调数据质量分析小组人员开展数据管理工作。第六条

对税务登记、税种认定以及其它重要业务数据应当在录入前明确专人进行质量审核,并由专人负责录入。各业务处理环节操作人员对前道数据质量未按规定复核把关导致错误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七条

处理环节人员应当每天查询应处理的征管业务,并在系统规定时限内进行处理。处理环节人员因故当天不能查询的,应当明确其它责任人员负责查询。各科可结合实际对相关业务实行上道环节对下道环节提醒服务。

第八条

落实数据检测制度,机器自动监测和人工抽样监测频率按照《省局办法》执行,人工抽样监测由分局确定。各科室应当按月发布数据质量报告,提交信息中心抽取和发布数据。第九条

数据管理岗人员应当每天对税收数据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和综合绩效考核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税源管理监控系统、税收监控分析系统等系统发布的数据信息进行监控,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完善,并按月形成分析报告。

第十条

税收征管各环节应当主动关注数据质量,对纳税人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进行数据维护,对发现的错误数据应当依托税源管理机制予以解决。

第十一条

数据维护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数据维护操作手册》进行规范操作。数据管理岗人员根据错误数据及权限规定确定维护人员,对维护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做好维护记录。

第十二条 实行按月通报制度。将数据质量情况进行通报、发布,并督促各科室对错误数据进行维护。实行考核制度。将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列为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以日常考核为主。应当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未按规定执行影响数据质量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规定程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

第十三条 本实施办法由黄冈市国家税务局直属分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直属国家税务局综合业务科

篇5: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办法(试行)

为了加强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管理,促进征管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税收征管法》和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征管业务规程(修订本)》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的内容

税收征管资料档案,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在税收征管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有使用和保存价值的文化、凭证、报表、帐册、文书、案卷、资料等不同形式或载体的历史记录。

(一)税务登记

1、开业登记

(1)《税务登记表》;

(2)•营业执照或其它核准执业证件及工商登记表或其它核准执业登记表(复印件);

(3)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业主居民身份证、•护照或其它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复印件);

(4)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企业的文件;

(5)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

(6)银行帐号证明;

(7)企业住所或经营场所证明;

(8]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复印件)

(9)《纳税人税种登记表》;

(10)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2、变更登记

(1)《税务登记变更表》;

(2)《纳税人税种登记表》(由工商登记内容发生变更的纳税人提交);

(3)营业执照及工商变更登记表(复印件);

(4)与变更税务登记内容有关的决定及证明文件;

(5)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3、停止、复业登记

(1)《停业登记表》;

(2)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停业的批准文件(由有关企业提交);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放的停业文件;

(4)《复业单证领取表》;

(5)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4、注销登记

(1)《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

(2)上级主管部门批文或董事会(职代会)的有关决定;

(3)《广东省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制机缴销申请表》;

(4)《纳税人税收征管档案资料移交清单》;

(5)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5、税务机关验证、换证

(1)《税务登记验证(换证)登记表》;

(2)年检报告书复印件(由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提交);

(3)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6、非正常户处理

(1)公告资料;

(2)《非正常户认定登记表》;

(3)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7、税收证明管理

(1)纳税人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

<1>《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申请审批表》;

<2>《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3>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2)外埠纳税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

<1>《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2>《外出经营货物报验单》;

<3>《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

<4>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3)《金银首饰购货(加工)管理证明单》管理;

<1>《金银首饰购货(加工)管理证明单》;

<2>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一)认定管理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年审管理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

<2>主管税务机关要求附送的其它资料、证件。

(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审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审申请审批表》;

<2>《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审批表》;

<3>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2、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人认定管理

(1)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人认定

<1>《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人认定登记表》;

<2>申请办理金银首饰消费税认定报告;

<3>•中国人民银行准予从事金银首饰经营业务批件或《经营首饰制品业务许可证》复印件;

<4>经营金银首饰购销存台帐式样;

<5>金银首饰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科目设置说明;

<6>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2)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人认定变更、注销

<1>《金银首饰消费税纳税人变更(注销)申请审批表》;

<2>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3、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认定管理

(1)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认定

<1>《出口企业退税登记审批表》;

<2>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及省、•市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其经营进出口业务的批复;

<3>政府批准证书复印件;

<4>《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

<5>海关代码批准证(复印件);

〈6〉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书(复印件);

<7>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2)出口企业退税变更登记认定

<1>《出口企业退税变更审批表》;

<2>《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

<3>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3)出口企业停业、复业和退税注销登记认定

<1>《出口企业停业、复业审批表》;

<2>《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认定注销审批表》;

<3>《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

<4>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4、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登记认定管理

(1)《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税款登记申请表》;

(2)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5、社会的福利企业、校办企业资格认定管理

(1)社会福利企业资格认定

<1>《社会福利企业认定审批表》;

<2>主办部门出资报告(复印件);

<3>残疾人证(复印件);

<4>《四表一册》;企业基本情况表、残疾职工工种安排表、•企业职工工资表、利税使用分配表、残疾职工名册。

<5>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2)校办企业资格认定

<1>《校办企业资格审批表》;

<2>主办学校出资文件(复印件);

<3>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三)发票管理

1、发票发售管理

(1)•《领取增值税专用发票领购薄申请书》或《普通发票领购簿申请审批表》;

(2)增值税专用发票领取、使用、保管责任书;

(3)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2、发票用票管理

(1)进货退出及折让管理

<1>《企业进货退出及索取折让证明单》;

<2>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2)代开、代管监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1>《代(监)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审批表》;

<2>完税凭证原件或复印件;

<3>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3、发票缴销、核销管理

发票缴销、核销包括:变更、注销税务登记的发票缴销和丢失、被盗发票的核销。

(1)《发票缴销登记表》;

(2)《发票核销审批表》和丢失、被盗增值税专用发票清单;

(3)《发票挂失声明申请审批表》;

(4)《增值税专用发票遗失声明》刊出登记表和刊出作废声明的报样;

(5)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他资料、证件。

4、发票担保管理

发票担保管理包括:发票保证人管理、发票保证金管理。

(1)《发票担保书》

(2)发票担保财产清单;

(3)发票保证金收据;

(4)《发票保证金退回申请书》;

(5)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5、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管理

(1)《企业使用防伪税控系统申请书》;

(2)《推行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通知书》;

(3)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他资料、证件。

(四)待批文书

1、核定申报方式

(1)《邮寄(电子)申报申请审批表》;

(2)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2、受理延期类文书

延期类文书包括: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文书。

(1)《延期申报申请审批表》;

(2)《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审批表》;

(3)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3、受理抵扣类文书

(1)增值税抵扣

增值税抵扣项目包括:抵扣期初存货税金、进项税额分割抵扣等。

<1>《期存存货已征税款抵扣审批表》;

<2>•已入库欠税《税收通用缴款书》(复印件)或清欠税款还计划(欠税企业提交);

<3>《进项税额分割抵扣申请审批表》;

<4>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他资料、证件。

(2)应纳税所得额扣除

应纳税所得额扣除项目包括:税前列支、弥补亏损审批等。

<1>依据申请税前列支内容应填报的审批表;

<2>企业税前弥补亏损申报审批表;

<3>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4、购票特批

(1)《购买发票申请审批表》;

(2)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五)核定应纳税额

1、核定财务不健全的小企业应纳税额

(1)《企业纳税定额申请核定表》;

(2)《纳税人变更纳税定额申请审批表》;

(3)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2、核定财务不健全的个体工商户应纳税额

(1)《年(季度)纳税营业额申请核定表》(适用个体工商户):

(2)《月份营业情况典型表调查表》;

(3)《纳税人变纳税定额申请审批表》;

(4)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3、外国企业核定纳税方式、应纳税额管理

(1)《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纳税方式申请审批表》;

(2)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六)纳税申报

1、增值税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

<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3>《发票领用存月报表》;

<4>《分支机构销售明细表》;

<5>《月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明细表》;

<6>《月份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明细表》;

<7>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2)小规模纳税人

<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

<2>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2、消费税

(1)《消费税纳税申报表》;

(2)《金银首饰购货(加工)管理证明单领用存月报表》;

(3)《金银饰品购销存月报表》;

(4)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3、企业所得税

(1)•《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附表或《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

(2)•《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或《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附表;

(3)《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清算表》;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扣缴所得税报告表》;

(5)《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所得税申报附表》;

(6)《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情况报告表》;

(7)《关联企业转让定价案例汇总表》;

(8)《转让定价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项目表》;

(9)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4、金融保险营业税

(1)《营业税纳税申报表》;

(2)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他资料、证件。

5、出口货物退(免)税

(1)内资企业出口退(免)税

<1>《退(免)税审批表》;

<2>《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表》;

<3>出口企业销售明细帐(复印件);

<4>出口货物报关单;

<5>增值税专用发票;

<6>出口发票;

<7>出口货物税收专用缴款书;

<8>外汇核销单;

<9>按规定需要发函调查的函件及复函资料;

<10>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退税

<1>《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自营(委托)出口货物免、抵、申报表(月报表)》;

<2>《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自营(委托)出口货物免、抵、申报表(季度表)》;

退税退税••

<3>《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货物先征后退申报表》;

<4>《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申请表》;

<5>出口企业销售明细帐(复印件);

<6>出口货物报关单;

<7>增值税专用发票;

<8>出口发票;

<9>外汇核销单;

<10>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6、个人所得税

(1)《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

(2)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七)税务稽查

1、税务检查

税务检查包括:检查纳税人纳税情况、查核纳税人银行存款。

(1)《群众举报呈批表》;

(2)《立案审批表》;

(3)《税务稽查通知书》;

(4)《调取帐薄通知书》和税务稽查调取帐薄、资料清单;

(5)税务检查专用证明;

(6)询问(调查)笔录;

(7)《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存款许可证》;

(8]《销案审批表》;

(9)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2、税务违法、违章处理

税务违法、违章处理包括:违法违章处理、税务行政处罚。

(1)《限期改正通知书》;

(2)《催缴税款通知书》;

(3)《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

(4)《应纳税款核定书》;

(5)《税务稽查报告》;

(6)《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

(7)《税务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

(8]《审理报告》;

(9)《税务违法事实不成立通知书》;

(10]《税务处理决定书(简易)》或《税务处理决定书》;

(11)《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简易)》或《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12)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3、税务执行

税务执行包括:税收保全、税收强制执行。

(1)《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

(2)《提供纳税担保通知书》;

(3)《纳税担保书》和《纳税担保清单》;

(4)《解除纳税担保通知书》;

(5)《暂停支付存款通知书》和《解除暂停支付存款通知书》;

(6)《查封(扣押)申请表》、《查封(扣押)证》、《查封商品、货物、•财产清单》和《解除查封(扣押)通知书》;

(7)《阻止出境通知书》和《解除阻止出境通知书》;

(8]《强制执行决定书》;

(9)《扣缴税款申请审批表》和《扣缴税款通知书》;

(10]《拍卖(查封、扣押)物品申请审批表》、《拍卖商品、货物、财产决定书》和《拍卖商品、货物、财产清单》;

(11)《税务文书送达回证》;

(12)主管税务机关需要的其它资料、证件。

二、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的采集、整理

(一)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的采集

1、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的采集由基层税务机关各系列根据业务分工负责;

2、采集的方式为人工采集(纸文件)、计算机采集(光电录入、“点对点”通讯传输、电子信箱、网络传输)等。

(二)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的整理

1、各系列要对采集的资料进行分户或分类整理,并填写卷内目录。

2、不同的资料一般不超过放在一起立卷,•但跨的请示与批复放在复文年立卷;没有复文的放在请示年立卷、各类案件材料放在结案年立卷。

3、应当归档的资料,必须齐全完整。按照类别或者时间顺序科学排列。•对密不可分的资料依次排列在一起;即:正件在前,附件在后;批复在前,请示在后,结论性资料在前,依据性资料在后。

三、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的移交、归档、移送

(一)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的移交

1、各系列采集的资料(包括备份的软盘、磁带、光盘或胶片等),•应在每月月终前移交资料档案管理环节。

2、各系列要在保证资料质量的前提下移交。移交时,•应填写《税收征管档案资料移交清册》,并办理交接手续。

(二)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的归档

1、•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管理环节对各系列移交的资料应按月进行季度内整理归档,即后一个季度对前一个季度的资料整理归档完毕,跨的在次年一季度内对上资料整理归档完毕。

2、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的归档实行以户设卷,按保管年限分户、•分类进行装订。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查帐征收的个体工商户,必须实行一户一档;?个体“双定”工商户可按实际情况数百归集建档。

3、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的案卷,以主管税务机关为单位编制案卷目录,•按归档范围的纳税人排列顺序编制流水号。

(三)税务征管资料档案的移送

每年应对本的资料档案进行整理,装订成册,于次年第一季度前移送主管税务机关档案室归档(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资料可延期

至第二季度)。移送时,必须填写《纳税人税收征管档案资料移交清单》,并办理交接手续。

四、税务征管资料档案的保管、查阅、销毁

(一)税务征管资格档案的保管

1、税务征管资料档案管理环节对资料档案应设专柜保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2、税收征管资料档案归档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16-50•年)、•中期(6?-15年)、短期(1-5年)。

(二)税收征管档案的查阅

1、各部门、单位因工作需要查阅有关资料档案的,•应填写《税收征管档案调阅单》,按审批程序批准后,方可查阅。

2、本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可以查阅资料档案。外单位需查阅的,•必须持单位介绍信,并经分局领导批准;需复制的须经上级领导批准。

3、查阅资料档案应在资料室内进行。查阅者必须遵守有关规定,•履行有关手续。不得涂损档案,不得转借他人,阅后及时归还,违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4、资料员收回资料档案时,应进行核对清点,发现短缺的,•应责令查阅人补齐;若发生丢失,应及时报告领导,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三)税收征管档案的销毁

1、各级资料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规定期限,•会同各业务职能部门定期对保管期满的资料档案进行鉴定。期满并失去保存价值的可按规定进行销毁。

2、销毁前,由经办人员登记造册,写出销毁档案报告,•报请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审核批准后,由征管、监察部门负责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名。

3、对已办理注销税务登记企业的资料档案,应设专柜存放保管,登记造册,•到期后可按有关制度进行销毁。

篇6: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税收征管信息化管理,巩固和完善税收征管基础,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根据省、市局的有关规定,结合十堰地税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运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对税收征管信息进行处理的税收管理部门(单位)及涉税岗位。

第三条 税收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和应用应遵循及时有效、真实准确、全面安全、科学合理的原则,与税收征管资料管理相结合、与信息管税建设相统一。

第四条 数据采集录入岗位及其职责严格按照《十堰市地方税务局税收业务工作规程(暂行)》(十地税发〔2009〕55号)执行。涉及数据采集录入的各岗位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根据岗位职责,统一采集录入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和工作时限。

第二章 信息标准

第五条 各级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执行省局、市局制定的数据采集、录入标准。

第六条 征管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录入标准是鄂地税发〔2008〕153号文《湖北省地方税费征管核心软件上线基础信息采集标准》。各级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数据的采集、录入、维护、监控和管理考核,确保数据质量。

第七条 原始数据的采集必须坚持纸质、电子同步的要求进行。采集时,纸质要与原件相核对,录入时,电子要与纸质相核对,确保采集、录入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第八条 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采集标准是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财政部制定颁发的各项会计制度。各级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条例》,结合湖北省征管核心软件确定适合的财务会计纸质或电子报表类型进行收集、录入。

第九条 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的对象是所有企业类纳税人和查账征收的个体工商业户纳税人。

第十条 税收征管信息的流转标准是十地税发〔2009〕55号文《十堰市地方税务局税收业务工作规程》。各级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资料的传递、反馈、处理和管理考核,确保信息流转顺畅。

第十一条 税收征管信息资料的归集标准是十地税发〔2007〕3号文《十堰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征管档案资料内容的通知》。各级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通知》进行税收征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集和管理考核,确保资料的完整;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设置资料管理岗,实行税收征管资料的集中管理。

第十二条 税收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实行“谁采集、谁负责,谁录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责任考核办法。

第三章 信息维护

第十三条 信息数据维护包括:错误数据的修正、缺失数据的补充、变更数据的录入。税收管理员应根据纳税人征管信息的变动情况及第三方数据比对分析结果及时对数据进行维护。

第十四条 数据维护在税收业务工作规程中有时限要求的,按照规程确定的工作时限完成;业务工作规程未确定维护时限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明确规定的时限完成。没有时限规定的,七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维护。

第十五条 数据维护工作严格实行备案制度,对每项数据维护的内容、时间、维护原因、责任人进行详细记录,涉及的书面材料必须登记存档。税收管理员在进行征管数据维护是要填写《征管信息确认表》(附件),《征管信息维护表》按次归入滚动征管档案。第十六条 数据维护工作实行“谁报告、谁负责,谁维护、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责任考核办法。

第四章 信息应用

第十七条 各级税务工作人员要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开展信息管税工作,确保信息全面,确保信息准确,确保信息共享,确保信息安全。

第十八条 个人在征管核心系统的用户名及其密码不得外泄,严禁借用或盗用他人用户及密码进行操作,严禁越权操作和非法操作。确因工作需要委托他人以自己名义录入的,必须报经主管领导批准,并及时更改口令。

第十九条 税收户籍管理人员必须在内,对所管范围纳税人的征管基础信息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确认,填写《征管信息确认表》。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对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清理。

(二)对登记率、申报率、征收率、入库率、欠税率进行清理,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三)对发票的领、用、存信息进行清理。

(四)对调查、处理、审核(批)事项进行清理。

第二十条 税收分析人员应按照《十堰市地方税务局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互动工作制度(操作办法)》的规定,进行税收征管信息的应用,组织开展纳税评估。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分析税源宏观经济走势,预测税收与发展趋势,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利用税收征管信息及外部信息,建立数据关联关系,筛选纳税评估对象。

(三)对数据进行整体分析比对,分析税收信息质量,分析税源管理质量,分析发票领用质量,组织信息采集和维护。

第二十一条 税收评估人员对纳税评估对象开展评估,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等方法对征管数据信息进行比对确认,并及时向户籍管理人员和税收分析人员反馈数据信息。

第二十二条 监察考评人员按月采取日常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人工抽检考核和机器全面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本级权限范围内的征管信息、税收征管档案进行监督考评,实行责任追究,保证税收征管信息的质量。

第二十三条 其他涉及税收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和应用的人员应严格按照岗位设置、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进行税收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和应用的操作。

第二十四条 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发生下述行为之一的,上级机关可根据其危害程度、过错大小、情节轻重等,依据执法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追究相应责任:

(一)数据录入不及时,造成下一环节工作延误的;

(二)数据录入不规范、差错率连续居高的;

(三)未认真履行数据审核职责,造成大量数据差错不能及时纠正的;

(四)未及时进行数据维护,造成应用环节数据严重失真的;

(五)未按规定执行保密制度,发生重大泄密事件的;

(六)擅自对数据、权限进行修改、删除,或擅自使用他人的用户名、密码进行操作访问的;

(七)其他过错行为。

第二十五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简化、归并纳税人报送的资料及数据,避免纳税人重复报送。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地税机关所征收的社保费和行政规费的征管信息采集录入管理适用于本办法。稽查信息的采集录入和应用由市稽查局具体负责。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篇7: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一、概述

本文所称的数据分析是指在包括风险管理、专项核查及其他日常征管工作中, 充分依托征管基础数据, 有效借鉴第三方数据, 以纳税人生产经营中的相关规律为标准, 以数据筛查、比对等方式查找和发现纳税人生产经营中违法、违规行为的管理方式。

二、数据分析工作概述

近年来, 各项征管工作中的无数次实践证明及准确有效的数据分析, 对于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都有强大的助推作用, 其指向性和说服力正不断强化。在目前工作中, 采用和依赖数据分析方式的主要包括风险管理、一体化核查及其他相关的征管工作。在此, 仅以应用最广、成效最大的风险管理工作为范本加以浅析。

(一) 风险管理概述

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 省、市局机关近年来愈加注重和依托数据分析功能, 通过申报征收各项数据的综合比对, 结合行业模板制发疑点任务, 使有问题率和评估税款额度逐年递增, 风险管理工作的震慑力和有效性不断加强。在此理念的指引下, 基层税务机关立足现有条件, 逐步发掘这一工作理念的应用和强化, 风险管理自设任务的成果也呈相当速度增长。

在表1中, 选取了皇姑区国税局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上半年风险管理工作的相关指标加以阐述。由于2016年上半年国税部门忙于营改增、金税三期上线推广等紧迫任务, 风险管理工作相对弱化, 因此自设指标数量较少, 应对成果也有所下降。但是基本可以看出, 风险管理在现阶段的征管工作中以及自设风险管理任务在整个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2013年, 绝大多数的风险管理任务均为上级下派, 在当年完成的478件任务中, 仅9件为区局自设任务, 占比为1.88%, 上述任务的应对成果为62.79万元, 占当年风险管理工作总应对成果的比例为6.7%, 但自2014年起, 自设任务的数量和应对成果均有了相当幅度的提高。

2014年, 皇姑区局共完成风险管理任务600件, 其中自设任务353件, 占比为58.83%, 应对成果合计5161.72万元, 其中自设指标对应成果4805.52万元, 占比为93.1%;2015年总任务数888件, 自设任务数372件, 占比41.89%, 应对总成果1050.25万元, 自设任务成果651.05万元, 占比61.99%;2016上半年, 总任务数210件, 自设任务数100件, 占比47.62%, 应对总成果437.09万元, 自设任务成果364.72万元, 占比83.44%。

由上可见, 在日常工作中,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已日益增强, 对纳税人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更重要的是这项通过数据分析确定疑点的管理办法, 可以有多个标准划分需应对的纳税人集群, 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进项比过低、某行业纳税人税负偏低等, 方法上灵活多变, 具有传统征管方式无可比拟的多样性。不过, 随着这一工作的逐渐发展演进, 其弊端逐渐显现, 基层局风险管理人员开始有意识地采用自设任务的方式, 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涵盖范围。

(二) 风险管理问题简析

随着风险管理工作的逐渐铺开, 应对成果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增大, 但从表1可以看出, 自设指标无论是在件数还是成果方面均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件数上基本持平, 成果上已占大部分) , 由这一现象切入, 可以对下派任务现存的问题乃至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现存的问题作出较为全面的认识。

表2为皇姑区局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上半年下派任务的相关情况。就统计年份来讲, 仅2013年有复查评估任务, 由于其所占比例较大, 故予以保留;统计期内共完成下派评估任务1342件, 其中有问题户851件, 有问题率63.41%;在任务类别的划分上, 共有复查评估案件231件, 针对特定行业 (如房地产业) 、特定资格 (如一般纳税人) 或特定事项 (如所得税年度亏损) 开展的评估任务436件, 高风险企业评估任务358件, 月度评估任务317件。由此, 通过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约谈、问卷及对各类别任务的分析, 可知现阶段下派风险管理任务存在以下问题。

1.实用性。在风险管理工作中, 国家、省、市局一直以来, 都在此系统的规范化、专业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如各类计算公式、行业模板的采集与制定等不可谓不专业, 但在实际工作中, 其实用性却经受考验。事实上, 绝大多数评估有问题的风险管理任务均未采用上述计算公式, 而行业模板的制定, 又是以未采用计算公式的风险管理任务为基础提炼出来的。造成这种境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源方面, 以皇姑区局为例, 该局现有税收管理员117人。在年龄结构上, 最小的44岁, 最大的接近退休, 平均年龄52岁。通过人员花名册, 上述同志中的绝大部分, 均未受过财税会计等专门的教育, 其工作能力和经验基本上由工作实践得来, 面对如此专业的计算公式, 吸收、消化和运用的程度可想而知。这一点也在调查问卷与约谈中得到了印证, 大多数受访同志表示对计算公式和行业模板“理解困难”, 在工作中也往往不予采用。

2.随意性。前文已述, 风险管理在任务的制定上具有传统征管思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其同批次任务划分类别的灵活性使工作在运转上成效不小, 但从另一个角度, 当本工作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不可避免地会引来跟风和“挂靠”。试举一例, 辽宁省局2015下半年所得税任务中, 分配至皇姑区局的84户, 包括混凝土生产企业、供暖企业、娱乐业纳税人和高收入亏损企业以及其他由申报表导致的各类疑点问题, 经评估有问题的仅16条, 占此类任务总数的119.05%, 远低于平均任务数。这种情况固然包括风险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工作责任心不足等主管因素, 但任务选取中的随意性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考量, 如纳税人报表中的相关疑点, 完全可以通过数据质量核实的方式加以评价, 而不必要提升至纳税评估的高度;即便强行引用, 任务中涉及的疑点也无法与风险管理工作中设置的公式和行业模板一一契合,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一先进理念的效能和执法刚性。

3.依赖性。不可否认, 风险管理工作对于现阶段的征管工作, 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用, , 但但毋毋庸庸置置疑疑这这一一方式的完善成熟尚需时日。但在日常工作中, 上级部门却对这一方式寄予了过高的期望,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 将之定义为衡量基层局征管工作开展水平的绝对重要因素, 以下为绩效考评工作中的某项指标:按照省、市局要求认真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纳税评估入库税款变动与税收收入变动的配比情况符合要求, 得4分;当期税收收入同比减少且评估入库收入同比减少的单位, 如无特殊原因, 评估入库收入同比减幅大于税收收入同比减幅的, 每相差1个百分点扣0.2分, 不足1%的按比例计算扣分值;评估入库收入取自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中税款属性为“评估部门查补罚没收入”的入库税收, 包括税款和滞纳金, 不包括调减留抵亏损、不予退税等其他情况国。当期税收收入是指收入规划核算处提供2014年本局税收收入数据;同期税收收入是指收入规划核算处提供2013年本局税收收入数据;当期评估入库收入是指本局2014年评估入库收入;同期评估入库收入是指收入规划核算处提供的2013年本局税收收入数×0.6%。

由上所知, 风险管理各指标的下派仅为通过数据比对发现的疑点。在实际工作中, 纳税人的情况千差万别, 难以一概而论, 某些纳税人由于生产经营情况的特殊性可能导致疑点筛查中存在问题, 但通过约谈评估、实地走访等环节其疑点可以排除。因此, 风险管理任务提供的疑点乃是评估纳税人经营合法性的切入点, 而非突破点, 以此作为考核指标无疑是值得商榷的。

在这种条件下, 基层局为保证考核质量起见, 一方面面可可能能存存在在““简简单单粗粗暴暴””的的执执法法方方式式, , 如如强强行行要要求求纳纳税税人人补缴税款至行业平均税负标准或以当期税款充当评估成果;另一方面, 则会另辟蹊径大量地发现和制作自设工作任务。

4.无序性。如前所述, 在下派任务难以保证绩效考评成绩的情况下, 风险管理人员会通过自设指标的处理和应对来提高风险管理工作成果。从积极的角度, 这一工作方式更具灵活性和普适性, 立足征管工作实际, 有效弥补了大数据分析——下派——应对的传统工作方式的漏洞;但从消极的方面, 绝大多数自设任务的产生并非基于风险管理工作规定的案头分析方式, 而只是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并处理的, 如表1所述, 自设任务无论在数量和成果上, 都占据了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相当大的比重, 但这一方式, 则具有先天的无序性、自发性, 究其根源, 依然是传统征管工作的延伸, 不具备风险管理工作强调的数据分析、评估约谈等先进性特质。根本上只是应付绩效考评工作, 并未对风险管理工作有所促进。

三、工作对策

(一) 不断强化和完善数据分析思维, 深入探讨各数据间内在联系和关联性, 有意识地开展引入、强化和依托工作

经与税收管理员约谈及问卷调查, 相当数量的同志认为现阶段风险管理工作中普遍采用的诸如一般纳税人销进项比例过低、行业税负偏低等指标, 过于理想化和量化, 在具体工作中, 可借鉴度较低;虽然指标本身仅是提供了一种思路, 但和严格的考评指标相结合, 便为上述疑点增加了一定意义上的权威性, 也在某种程度上将风险管理工作引向了另一个方向。还有部分同志在约谈中, 对工作中出现的如“验旧发票金额大于申报销售收入”疑点问题表示了赞许,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风险管理工作的疑点查找不接“地气”, 工作成果转化率不高。有必要在后续工作中思考更直接、更精准的疑点指标采选方式。

(二) 不断加强创造性, 体现长效性, 以之作为完善征管工作的必要手段, 长期坚持, 不断探索

风险管理作为一项工作, 包含了纳税评估在内的多个类别, 如提升风险管理等级、纳税异常告知等。但在实际工作中, 就效能的短期性和成果的直接性方面来看, 纳税评估无疑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质言之, 较之其他工作方法这一手段可直接带来税收收入的增加, 或许这就是本工作长期以来深受各级税务机关重视的根本原因。各项工作的推广落实, 无不面临着“急”和“渐”的抉择, 其效能的考量, 也有“显”和“隐”的分别。在工作中, 仅强调纳税评估的功用和重要程度, 而忽视了征管基础工作。因此, 建议在后续工作中能够调整思路和方式, 既注重风险应对成果, 也对完善日常征管工作予以应有的关注。

(三) 构建稳固的第三方数据获取渠道, 确保及时获取、有效采用、指导工作

在风险管理工作上线以前, 市局通过烟草专卖局、省、市医保中心等部门获取了相关第三方信息, 并以此为依据组织基层局开展烟草销售和药品销售行业的专项核查工作。有详实可信的第三方数据, 使工作卓有成效。但自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以来, 税务机关基本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 仅通过涉税数据的采集和比对查找确认疑点, 在数据的准确程度和问题确认的准确度方面均有所退化。因此, 评估任务制定部门可考虑加大第三方数据的采集和利用程度扩大应对成果。

四、结语

篇8: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一项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的管理活动,要提高其质量和效率,切实解决“淡化责任,疏于

管理”的问题,必然要实行精细化管理。

一、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的目标。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环节。税收的精细化管理是指运用精细化的理念和方法,实现提

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管理。

前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说,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

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

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从中,可以导引出税收精细化管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一)精细化管理是目标管理。精细化管理的突出特征是“精确、细致、深入”,目的是“不断

提高管理效能”,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税收管理始终是按照“目标→过程→达到目标

→新的目标”这样的循环方式前进的,其基本目标就是实现“两高两低”,即:提高管理质量

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风险。与粗放式管理相比,精细化管理在管理水平上有了大的飞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目标管理。

(二)精细化管理是专业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典型的流程导向的专业化管理。目前,税收管理的精细化要按照专业化管理的内在要求,由流程导向代替职能导向,“明确职责分

工,优化业务流程”,在优化办税流程、简化办税程序的基础上,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三)精细化管理是强调重点的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求“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

性地采取措施”。因而,精细化管理仍然强调重点管理,不是只抓细节,不抓重点,主次不

分,而是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对重点工作微观层次的监管,确保重点工作的落实。

(四)精细化管理是系统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求“加强协调配合”,注重的是精细化管理的系统

性。只有管理部门协调,管理环节顺畅,整个管理系统才能发挥出更大的管理效能。因此,税收精细化管理不是依靠个别数据对整个工作进行机械地、割裂式地控制,而是在科学量化的基础上,对税收工作实行灵活性与原则性兼顾的系统性管理。

(五)精细化管理是责任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求“完善岗责体系”,强调的是单位和个人基

于责任对自己的“产出”负责。其重要特点就是在过程控制中,辅之以系统化的绩效评估指标,以便对管理目标进行考核。精细化管理不是对传统税收管理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税

收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绩效指标的量化,将常规管理引向深人。

综上所述,税收精细化管理就是为实现税收管理目标,借鉴精细管理思想,依托信息技术手

段,运用科学的方法,再造管理流程,实现专业化分工,强化过程控制,对税收征管活动全

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方式。

二、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管理是税收征管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税收征管与现代税收征管的分界,是税

收征管改革道路上的里程碑。实行精细化管理,意义深远。

(一)是现代公共管理的大势所趋。从管理科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之

间不仅原理相通,而且在提高质量和效率的目标上基本一致。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

掀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采用工商管理的理论、方法,来提高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质量和效率。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政府部门和公共管理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政府正积极引入精细化管理思想,并在各级政府和公共管理领域得到积极应用,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模式已走到历史尽头。税务部门作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其提供的产品是政府公共产品的一部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税务部门乃至整个政府的形象。税收管理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但绝对不能脱离公共管理的一般性特征。精细化管理被引入税收管理领域,也就成了在此管理模式变革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资源配臵手段的经济模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都必然要对投入产出的成果进行核算,借以比较分析投入产出的效果,并为新的投资决策服务。同样,在资源有限条件下,税务机关如何整合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税收管理目标,管理起着决定作用。与其它管理方式比较,精细化管理更能全面、高效地实现管理目标。首先,精细化管理直接围绕目标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臵,缩短了目标与组织资源的距离,具备把目标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其次,精细化管理引入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保证管理质量有较高的信度,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资源浪费,极大地提高了投入与产出的比率。税收管理涵盖税收工作的全部,税务机关选择精细化管理模式后,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资源都可以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行统一配臵,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三)是解决当前税收管理问题的现实需要。长期以来,粗放的税收管理方式,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征管改革不到位带来的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业务流程不顺、岗位责任不明,征、管、查衔接不紧,信息集中度不高,横向信息交流不畅,信息利用不足,征管基础比较薄弱,税源监控不够有力,基层税务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还未得到根本的转变,人的能力和工作绩效考核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存在上述问题,既有制度制定方面的原因,也有执行方面的原因;既有税制设计方面的原因,也有流程设计方面的原因。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方式,深化税收管理改革,找准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到税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防止“大而化之”,做到“精于细微”,既重视“面”,又重视“点”,“点”、“面”结合。

(四)是做好新时期税收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已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全面落实,“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稳步推进,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实施,世界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这些都对税收工作特别是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税收征管工作在税收管理的理念、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都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强化税源监控,确保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金保障;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将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落到实处;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全面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实现税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税收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税收精细化管理要以目标为指导,以制度为基础,以执行为重点,以考核为手段,抓住重点环节,抓好重点工作,全面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水平。

(一)目标明确。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高效率的管理方式,突出特征就是目标十分明确。税收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两高两低”。一是提高管理质量。通过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综合执法水平,确保各项税收政策贯彻落实到位;结合技术变革,不断改进征管手段,切实提高管理质量。二是提高管理效率。依据税收法律法规,通过各方面管理和服务工作,使税款实征数不断接近法定应征数,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三是降

低管理风险。严格执法程序,注重工作细节,严密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制约,最大程度降低管理的各种风险。四是降低管理成本。既要降低税务机关征税成本,又要降低纳税人纳税成本。实施税收精细化管理,必须围绕上述基本目标,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更为具体、可以量化、能够比较的长期、中期、近期执行目标,使从事各项税收管理工作的每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不断以目标来进行自我衡量,自我纠正偏差,达到个人目标,从而实现整体目标。

(二)组织保障。一要规范机构设臵。本着依法、求实、精简、效能的原则,按照“有利于强化管理、有利于优化服务、有利于降低成本”的要求,简化和规范内外部机构设臵,规范机构职能,减少管理中间层次,加大管理力度,增强税务机关的应变能力,横向上有利于规范业务流程和保持部门之间的业务衔接,纵向上便于上下级国税机关职能部门信息沟通和工作联系,使税务机关对外反应时间最短,对纳税人的反应效果最大,从组织机构、征管体制上保证精细化管理的深入推进。二要健全岗责体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合理界定征、管、查职能,做到职能不交叉、不重复;按照单位、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结合各个岗位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制定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做到职责清晰、责权分明、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操作性强的岗责体系。三要优化工作流程。根据税收业务和信息化的内在规律,按照办税申请“一站式”、信息采集“一次式”、办税服务“一窗式”、税务管理“一级式”、档案管理“一户式”、业务运行“一网式”的总体思路,科学设计流程,把纵向的层级审批控制转变为横向的流程控制,使流程简捷、顺畅、高效,并以流程为导向,对整个税收业务进行系统梳理整合、简化优化,寻求最短路径、最少环节、最简程序、最优方案,形成环环相扣的流水线式作业,做到事前能预警、事中能控制、事后能监督。四要合理调配人员。设立合理的业务技术划分标准,将税务人员分为政工类、征收类、管理类、稽查类、法制类、信息类、后勤类、计统类、财务类、文秘类等,以满足专业化分工的需求,做到人员安排妥当,组织保障有力。

(三)制度细化。税收管理主要涵盖征收、管理、稽查三个环节,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是税收精细化管理工作科学、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应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细化的制度和办法,全方位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使所有税种的征收管理和征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外要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源监控、个体税收管理、纳税评估、纳税服务等基础工作入手,建立科学合理、重点突出、规范有效的日常监控机制;对内要在税额核定、资格认定、税收减免、税务稽查等重点工作中建立合理分工、相互监督的分权制约机制。主要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一是实体与程序结合。既要贯彻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各项管理的实体性法律、法规,又要贯彻税收征管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程序性法律,规范征纳行为,完善执法手段,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各项配套管理制度的建立,既要注重实体也要注重程序,避免实体、程序违法或实体与程序脱节。

二是综合征管与专业征管结合。长期以来,由于综合征管与专业征管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协调不够,造成一些制度、办法互相矛盾,影响了执行效果。必须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综合征管相对于分税种的专业管理而言,是对税收征管工作进行全面、总体和综合的管理。专业管理就是抓税种管理,必须符合税收征管的一般规律和总体要求,遵循统一的征管程序和征管制度,各项管理措施必须与统一的征管制度相协调、相融合。综合征管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都应从全局出发,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相互协调、形成合力。

三是业务应用与技术支持结合。细化的制度和办法涉及大量的技术应用问题,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信息化手段要为业务运行提供切实保障,业务应用和技术保障既要分工,又要

合作。应建立需求提交机制和系统维护机制,切实抓好需求维护和数据维护工作。业务部门制定制度需要技术支持的,应事前告知技术保障部门,在取得技术支持后方可发布实施。对应用系统运行中发现的问题,业务部门应向技术保障部门提交业务需求,由技术保障部门统一进行维护。

(四)执行到位。决策之后不执行等于零,布臵之后不执行等于零。执行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税收管理精细化要围绕征收、管理、稽查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1.规范征收。一要完善窗口功能。将办税服务厅窗口整合为“申报纳税”、“发票管理”、“综合服务”三类。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事项,统一归并到办税服务厅受理,由办税服务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根据税务管理“一级式”要求,规范行政许可,避免纳税人多级多头办税。依托信息技术,推进“一窗式”管理和涉税服务的优化,充分发挥办税服务厅在办税服务中的窗口作用。二要严格申报审核。采取人机结合的办法,加强金税工程报税、认证数据与纳税人报送的增值税申报表进、销项税额的比对,“四小票”和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比对,纳税人使用发票金额与申报金额或核定定额的比对。充分利用金税工程和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完善审核、审批制度,加强出口退税审核。通过对申报资料完整性、数据逻辑性的审核,严密监控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三要严格欠税管理。依法做好减免税和延期申报、缓缴税款审批管理工作,加大催报催缴的力度,提高税款的征期入库率。加强与银行、国库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及时掌握纳税人欠税情况,通过定期公告、严格加收滞纳金等措施,加大清缴欠税力度,控制新欠,减少陈欠。四要加强税收分析。认真研究税收收入与GDP、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各个税种与其相对应经济指标的相互关系,加强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分析,通过比较分析主要税种、行业和不同地区的税收负担水平及对重点税源企业的微观分析,预测税源变化趋势,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2.严格管理。以构建新型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为契机,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工作内容、标准、时限、责任和行为规范,将管事和管户有机结合,突出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实现税收业务的“一网式”运行,并按照“一户式”要求收集和整理纳税资料,充分掌握纳税人与税收相关的动态信息,管理税源,监控税基。一是加强户籍管理。实行全面登记制度,强化税务登记管理,准确掌握纳税人税务登记事项,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加强对停歇业户、非正常户、注销户的管理,健全户籍管理档案,做到纳税户籍明了,税源分布清楚,源头控管有力。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定期交换信息,建立定期巡查制度,摸清税源底数,解决漏征漏管问题。二是实行分类管理。在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律和涉税信息变动规律的基础上,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采取不同管理方法。对重点税源企业,要以掌握其基本情况,分析其物流、资金流等为主要内容,及时预测其税源变化趋势,综合评价其纳税情况,实施重点监控;对小规模纳税人要依法规范征管程序,加大监管力度;对个体纳税户要按照“管住户籍、电脑定税、申报纳税、盯住大户”的要求实施管理。三是规范信息采集。按照有效管理的原则,统一采集内容、采集方式和采集标准。对法定必须实地调查的涉税申请、预计将要发生的涉税申请和各部门在同一时段找同一纳税人采集信息的,应适当合并,设计综合信息采集调查表,集中下户,进行“一次式”采集,避免多头下户,重复采集;对法定需要纳税人定期报送的信息,采用电子化处理,实行“一盘式”报送。取消非法定的事前调查环节,强化事后监督和检查。四是开展纳税评估。采取专业化与信息化结合、人机结合的方法,以纳税人信息资料“一户式”储存和信息的集约化管理为突破口,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规范统一的纳税评估工作规程和分税种、分行业、分纳税人注册类型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数学模型,选准评估对象,采取“个案评估”、“行业评估”、“专项评估”等方式开展纳税评估,以增强评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找准管理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管理基础工作。

3.强化稽查。一是明确稽查职责。稽查局主要负责查处偷逃骗抗税案件、虚开发票案件和牵

头实施税收专项检查。不涉及立案的日常检查、发票协查由管理部门负责,确有偷逃骗税或虚开发票等嫌疑的,移送稽查局查处。二是规范稽查程序。完善选案制,主要从举报案件、日常管理过程中移送的案件、上级交办和外单位转办的案件中确定稽查案源。建立立案制,稽查部门查处所有案件,原则上都要先立案、后检查,有问题的,要依法处理;查实没有违法问题的,才可按规定的程序销案。实行全审制,已经检查的案件,要全部经过审理部门审理才能结案,重大案件必须移交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改进复查制,实事求是确定复查面,按照随机抽查的原则,选择复查对象。同时,建立首查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增强稽查人员的责任意识。三是明确打击重点。重点查处各类涉税发票、骗取出口退税和利用做假账、多套账或账外经营手段偷逃税款的案件,充分发挥稽查的打击职能。认真开展案例分析,发挥稽查对税款征收和税源管理的监督与促进作用。四是改进稽查方式。在确保金税工程协查系统和综合征管软件稽查模块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积极推行稽查业务相关软件。积极拓展金税工程协查系统的功能,充分发挥发票协查的信息联动优势,为稽查办案服务。提高检查手段的技术含量,拓宽稽查信息渠道,推广税务稽查查账软件。加强稽查人员财务电算化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培训,实现检查手段由凭经验查账向依托信息化支撑的转变。推行调账检查,统一专项检查,实行各方参与、一次进户、票税统查。

(五)考核量化。一是量化考核指标。按照目标管理要求,制定考核指标,逐项加以量化。“执法规范”可量化为税务登记率、处罚率、滞纳金加收率、许可审批错误率、复议撤销或变更率、行政诉讼败诉率等指标。“征收率高”可量化为税收增长率、GDP税收贡献率、税收与GDP增长弹性系数、入库率(或欠税率)、税收优惠到位率、税收流失率等指标。“成本降低”可量化为征收成本率、纳税成本降低率、直接征管成本降低率等指标。“社会满意”可量化为纳税人满意率、行风政风评议排名、投诉率、纳税成本率、网上申报普及率等指标。二是改进考核方式。按照“简化、量化、细化、硬化”的要求,改进考核方式,注重征管过程的考评,并通过信息手段,对业务运行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和自动考核。各项指标凡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考核的,一律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考核结果,以利于分析和应用,确保考核口径的统一,排除考核数据等指标的人为因素。三是实行绩效挂钩。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将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能级评定、公务员考核、评先评优挂钩,做到奖惩分明。在完善内部考核与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制定税务人员能级管理办法,推行能级管理,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标准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税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税收管理精细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将职级待遇与能级待遇分开,规范收人分配。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

四、税收精细化管理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精细化与科学化的关系。科学化是精细化的前提,精细化是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两者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科学化管理属于方法论层面,精细化管理则属于应用层面;科学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应当遵循的本质要求,精细化管理是由科学管理方法集成的管理方式;科学化是实质,精细化是形式。科学化管理,要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的税收管理办法要符合征管工作内在规律,并将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完善征管手段,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管理实效;精细化管理,要求制度制定者要深入调查研究,完善税收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导、督办,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形成制度制定、执行、反馈的良性循环。在实际工作中,要防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二)精细化与以人为本的关系。精细化与以人为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精细化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能促进精细化的不断深入。精细化与以人为本能否有机结合,事关人心向背。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全体税务人员的主动参与,需要激发广大税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始终体现人性化。要十分注重“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坚

持分工产生效率的理念。专业化分工所激发的人的活力是精细化管理中内臵的“引擎”,只有将人的内在潜能充分挖掘出来,精细化管理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要珍惜人力资源,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让广大税务人员从繁琐的、无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上一篇:特斯拉汽车策划书下一篇:张秋文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