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教育调查报告

2024-06-29

中职生教育调查报告(精选6篇)

篇1:中职生教育调查报告

2015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立项科研课题

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

2016年1月

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李云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申报的《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于2015年9月经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批准为2015立项科研课题(课题编号:2015-ZJXH-13247)。为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现由本人把课题组的研究设想向大家做汇报,敬请各位专家审议和批评指正。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生是国家以后生产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大使命,中职生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制造”的质量优劣,所以他们的成长必须要受到很好的呵护和教育。

中职生处于人生的青年、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迅速变化的阶段。在生理上,身体各项官能发育逐渐完全,这就出现了许多因身体突变产生的心理矛盾和困惑;在心理上,情感与思维方式和童年大不相同,出现了诸如叛逆、矛盾的心理。有一些中职生出现问题羞于向家长或老师等请教,日积月累,造成了心理疾病。

从实际情况看,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近年来,市内外中职生违法犯罪或自杀、自残案例的增加,说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研究人员足够的重视。

(二)研究意义

1.农村中职生占比大。农村中职生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开县职教中心9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构成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其他中职学校农村学生比例不尽相同,但都在80以上。因此,中职学校对农村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开展有效干预,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农村中职生有着与城市中职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农村中职生,大多数属于留守学生,从小受到来自家庭的教育、关爱和引导较少,因此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更弱,更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产生一些不良心理,严重干扰他们的学习,造成学习心理障碍,成为其健康成长的阻碍。因此,对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3.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经查询,还没有任何研究机构或有识之士对“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开展专门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将填补这一空白。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理论依据

1.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规律,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这些年龄阶段包含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时期。

2.实验教育学

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二)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中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的特殊性,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针对中职学生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和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

以上这些理论成果和政策文件,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三、核心概念界定

农村中职生:指户籍和居住地均不在城镇的中等职业学校在读的学历教育在校生。心理问题:由于心理问题这个概念比较宽泛,因此,本课题着重研究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如心理障碍、对人恐怖症、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等问题。

教育对策: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实际情况而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四、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来,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经查询,与“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相关的研究有267项,其中有专著1本,期刊上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有266篇,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供本课题研究借鉴。

《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是由俞国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2007年6月出版的专著。其中第七章“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有关量表的编制”,围绕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现状、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指导这样一条主线展开,并在最后部分介绍了测量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新工具──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情况。虽然只是把中职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没有具体到农村中职生,但是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是值得本课题借鉴的。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杨思帆教授和重庆三峡水电学校吴川和老师撰写,发表于《职教通讯》2014 第1期的研究论文“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以重庆三峡水电学校为例”,在大量调查基础上,得出了五条结论和四个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研究发现来自农村的中职生的比例达到81.1%,印证了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的徐广华在《教育天地》(2014年08期)上发表的论文《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通过对中职学生厌学情绪明显、自卑心理严重、自控能力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提出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加强组织网络建设、注重区分学生问题的根源、开设心理学辅导课、设置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核工业南昌高级技工学校的周海泉和海柳娟在《管理实践》(2014年32期)上发表的论文《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探讨》一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作为高中阶段受教育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中职学生,普遍在学业、自我认识、情绪情感、人际关系、择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并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开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北京工贸技师学院机电分院通州校区的杨倩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的李义鹏在《职校科技》(2014年33期)发表的《中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一文,通过对中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从学生行为表现中归纳形成心理问题的诱因,通过多个渠道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心理,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操作型人才的需求。

辽宁建平县职教中心的纪学青在《职业教育》(2015年02期)发表的《浅谈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一文,针对中职生心理问题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戴李和冯兰在《职业教育》(2015年21期)发表的《浅淡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研究讨论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提出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的王燕在《教育与管理》(2015年21期)发表的《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及教育管理对策》一文,通过剖析当前中职生心理问题,探寻积极有效的教育管理对策,帮助他们形成健康、阳光的青春期心理。

徐州能源工业学校的居晓晔发表的《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一文,探讨了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教育管理策略。

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的王妍发表的《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探析》一文,主要研究了中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状况,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以期为中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达到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的曾琼发表的《中职学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女生主要存在的健康问题,并研究了相关原因,给出了相关对策。

总之,关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的研究很多,但是从成长环境角度具体到“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目前还没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过专门研究。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一)本研究的创新

从成长环境角度对中职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是全新的视角。填补“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方面的空白,为更全面解析、并逐步解决中职生心理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二)重要假设

1.农村中职生与城市中职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2.当前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当前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不足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2.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3.通过研究,探索出一种适合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模式

(二)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中职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通过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探索农村中职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3、通过实践,探索符合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4、通过实践,建立符合农村中职生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新模式,形成一套

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确定为重庆市内外的在读中职学生,其中以市内中职生为研究重点。本研究拟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来自重庆市内外中职学校的学生共300人,专业包括电子检测及应用、数控专业、计算机应用、动漫设计与制作、学前教育、医学护理、畜牧、电子机械等10个专业,覆盖文科、理科。调研对象年龄范围在14—20岁之间,其中男生150人,女生150人,城市学生,城镇学生,农村学生之间的比例拟定为1:2:7。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主要思路

问题意识视角。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是现实存在的矛盾、困惑、冲突,是我们原有的知识、经验没有解释、理解和说明的现象,是制约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课题适应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需要,聚焦于现实的问题和矛盾,致力于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开展真正脚踏实地、行之有效的研究。

实践凝练意识。实践凝练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是经验和理论产生的根本和源泉,是理论产生的生长点。因此,本课题将充分鼓励老师们对解决中职生心理问题实践中好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升华,使其由感性的、具体的、非理论化的“点”上的做法,经由凝练、提升,概括成能够泛化、迁移、推广的方法论层面上的普适理论。在实践基础上提炼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在实践中修正、丰富和完善理论。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课题组将随机抽取不同年级、不同出生地、不同性别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并对获取的一手数据运用思辨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了解农村中职生与城市中职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差异。对老师们针对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进行跟踪访查,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或成功的案例,然后进行研究、提炼。

2.文献法。即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课题组将大量收集阅读与国内外关于中职生心理方面的论文和专著,借鉴他人研究成果,从中获得启发,分析农村中职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为解决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3.行动研究法。将教学改革实际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课题组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教育的原则和方案,在本校开展实验,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边执行、边评价、边反思、边修正。

九、研究计划及步骤

(一)课题立项、申报,研究的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9月):酝酿、调查、论证,确定课题的申报,完成申报材料并向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申请立项。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7年10月):学习、培训、调查、测试、辅导、分析、研究、考察、总结、推广。

2015年9—12月,对课题成员进行分工和培训,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撰写“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2016年1—3月,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访谈。对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2016年3月-2016年11月,对调研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细致客观的分析,撰写“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研报告”。归纳出农村中职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方案,撰写课题研究的中期报告。

2016年12月,提炼出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干预的原则,构建起适合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

2017年1月—2017年7月,在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对提出的对策、原则、方案进行试验、验证、修改、完善。

(三)课题研究结题阶段(2017年8月—9月):对本项科研的过程成果系统梳理,编辑《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论文集》。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结题资料,上报结题申请书,邀请有关专家、领导进行结题鉴定,召开结题鉴定会和成果交流会。

(四)成果推广阶段(2017年9月以后):将研究成果在重庆市其他中职学校进行推广。

十、预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调研报告、论文。

(二)使用去向:在CSSCI上发表系列论文3篇以上,县级以上学术活动交流2次。

(三)预期社会效益:通过课题的研究及实践,使学生变得自信阳光、健康快乐、意志坚强、不惧竞争,能够适应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和人格健全的劳动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十一、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一)研究组织

建立完善的课题网络,健全规范的课题管理机制。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出成果,成立专家顾问组、课题领导组、主研组,并建立完善课题研究责任制。

1.专家顾问组

姜伯成 重庆市教育科学院院长助理

谭绍华重庆市教育科学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姜迪辉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常务副校长 成员:张建川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务处主任 廖瑞兰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教科室主任

负责审定该课题的实施方案,建立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3.课题主研组 负责人:李云

负责课题的人员组织、负责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撰写开题报告;负责制定课题研究阶段计划,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定期组织召集课题组全体人员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做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提出下一阶段研究任务,保障课题研究落实到位;负责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地向科研管理部门逐级汇报,取得课题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负责向市职教学会秘书处提交结题申请和研究报告;课题结题后还要考虑如何应用和推广研究成果。

主研人员:姜迪辉、张建川、李绪寨、廖瑞兰、韦永胜、李双沅、陈善林 认真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先进经验;负责课题设计,完成报告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认真实施课题研究,负责收集和积累研究资料;参与制订每阶段课题研究计划、研究总结或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报告;撰写课题研究的论文或专题总结负责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的推广;负责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原始资料,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活动情况及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根据各位参研人员的特长,进行如下分工:

1.李云: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设计,制定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2.姜迪辉,常务副校长,负责课题领导、协调及经费保障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3.张建川:教务处主任,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4.廖瑞兰:教科室主任,负责成员的培训工作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5.李绪寨:教学督导室主任,负责撰写阶段总结和研究报告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6.韦永胜:信息中心主任,负责联络及外宣工作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7.李双沅:学科带头人,负责案例收集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8.陈善林:课题学术秘书,负责资料收集归档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根据各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课题经费管理制度,结合本课题实际,对本课题经费预算如下:

(一)资料费 800

(二)国内调研差旅费3000

(三)小型会议费500

(四)计算机使用费800

(五)印刷补助费 1500

(六)管理费1000

(七)其他1400 合计 9000 总之,我们承诺, 坚决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学会工作和推动职业教育科研的意见》精神和《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认真做好课题的管理和研究工作,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主要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455页

[2]杨晓明,赵立铭.中职生心理健康辅导[M]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8 259页 [3]祖木热提•吐尔逊.中职生心理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报告 [J].科学中国人(ISSN:1005-3573)2014 第14期 P255-256 [4]耿晓春,郭爽,张廷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J].才智(ISSN:1673-0208).2011 第20期 P236 [5]杨思帆,吴川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以重庆三峡水电学校为例 [J].职教通讯 2014 第1期 P75-78 [6]彭奇林.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J].教学月刊(ISSN:1671-704X 中学版)2010 第10期 P59-61 [7]张红萍.浅析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J].科教文汇(ISSN:1672-7894下旬刊)2014 第12期 P213-214 [8]王子君.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 第5期 P125 [9]李智鹏.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误区及对策[J].教师(中)2012 第8期 [10] 李琳.《中职学校矫正单亲家庭学生不良心理的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4 第10期 P279 [11]韦代均.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J].心事 2014 第8期 P140 [12]林贝茵.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运用同伴教育 [J].广西教育•C版职业教育 2010 第7期

[13]李又梅.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中职校生自我意识的影响:对中职校生自我意识调查结果的思考 [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第10期 P202-204 9

篇2:中职生教育调查报告

就业火爆:热门专业学生少岗位多

“5月至6月,就有不少用人单位来要学生,咱提供不了这么多学生,不敢轻易许诺人家。”提起今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庄浪县职教中心负责人说,该校今年就业最火爆的是汽修专业,一些学生被国内知名企业录用,除管吃住外,基本工资加上业务提成,每月最多能拿到8000元。

“我们和北京商鲲教育集团等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每年都有不少毕业生去这些企业工作。”平凉工程技术学院校长王多利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我市各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火爆。“十二五”期间,在初中毕业生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我市职业学校平均每年招生稳定在9000人左右,在校生稳定在2.7万人左右。毕业7329人,就业7110人,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建筑、机械、汽修等热门专业的毕业生薪酬都在每月 4000元以上,不出校门就能找到工作。

“全市中职学校11所,有7000多名毕业生,只要愿意工作,几乎不愁没有岗位。有企业为了抢人才,提前和学校签订协议,并承诺给予优厚待遇。”市教育局职教科科长王瑾华说。

对口升学:打通中职生上升通道

近年来,除了选择就业,对口升学也为中职毕业生打通了上升通道。对口升学与普通高中的区别在于:课程难度低于普通高中,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对口升学试卷比普通高考题难度低很多;对口升学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阶段就要选好专业,并报考对口招生高校相关专业。

在考入高校后,对口升学考生的待遇与普通高中考生相同,无论师资安排、课程设计、奖学金、毕业文凭,还是学位授予、考研等,都与普通高考生相同。

开始,中职学生技能大赛成绩与对口升学考试挂钩。“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有3641名学生参加国家、省、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总分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今年总分名列全省第二。

“不少对口升学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中考时成绩并不理想。3年后,他们不但拿到了专业技术证书,还考入理想高校。”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市中职生高考“对口升学”成绩喜人,共1.04万名中职毕业生参加了对口升学考试,其中有9811人考上了本、专科院校,圆了大学梦。

政策引导:中招计划向中职学校倾斜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意义深远。

去年,全市初中毕业3.1万人,中职学校招生7309人,占初中毕业生的24%。根据国务院、省、市政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要求,今后,我市中招计划将继续向中职学校倾斜,逐步达到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4:6。

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除招生计划增加外,我市对职业学校的软、硬件投入也逐年增加,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专业设备,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

篇3:中职护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大连铁路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 抽取2010级、2011级、2012级护生各100人, 共计300人, 均为初中毕业考入学生。其中2010级为三年制临床实习阶段护生, 2011级为三年制二年级护生, 2012级为四年制新生。调查时间为2012年9—12月。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中职护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表”进行调查, 该表共设16个问题, 涵盖了医德教育主体、内容、方式、效果、途径等多个层面。以班级为单位发放调查表, 共计发放调查表300份, 回收率达到100%。问卷回收后进行统一整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医德教育主体

2.1.1 医德教育主体

在“您认为医德教育应由哪些人群实施”调查中, 选择“专任医德教师”的占15.6%, 选择“专业课教师”的占26.4%, 选择“班主任”的占24.3%, 选择“医务人员”的占13.6%, 选择“亲人”的占11.5%, 选择“社会公众”的占8.6%。这表明, 当前的医德教育主体必须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 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医务人员甚至亲人、社会公众都承担着对中职护生实施医德教育的责任。

2.1.2 专任医德教师授课满意度

在“专任医德教师授课风格”调查中, 7.3%的护生表示“非常满意”, 45.7%的表示“比较满意”, 22.0%的表示“一般”, 25.0%的表示“不满意”。在“专任医德教师有什么不足”调查中, 19.7%的护生表示教师“缺乏临床护理知识”, 11.3%的表示教师“缺乏医德理论知识”, 62.0%的表示教师“临床护理与医德理论知识不能有机结合”, 7.0%的表示教师“临床护理与医德理论知识能有机结合”。这些结果表明, 多数护生对目前专任医德教师的授课风格比较认可, 但是, 认为多数专任医德教师尚不能将“临床护理知识”与“医德理论”有机结合, 这对当前专业医德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1.3 专业课教师、班主任讲解医德知识的频率

在“对于专业课教师、班主任讲解医德知识的频率”调查中, 选择“经常提到”的护生占35.0%, 选择“一般提到”的占53.3%, 选择“偶尔提到”的占8.0%, 选择“从没提到”的占3.7%;在“您对专业课教师授课过程中实施医德教育的态度”调查中, 41.6%的护生表示“欢迎”, 37.7%的表示“比较欢迎”, 17.7%的表示“一般、意义不大”, 3.0%的表示“没有必要”。这表明, 护生对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实施医德教育持欢迎态度, 提示我们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进行有效医德培育的方式、方法。

2.1.4 临床带教教师的医德

在“临床带教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医德”调查中, 32.3%的护生选择“具备”, 56.0%的选择“一般”, 8.0%的选择“不具备”, 3.7%的选择“不知道”。在“临床带教教师是否注意对护生进行言传身教”调查中, 31.3%的护生选择“注意”, 36.7%的选择“一般”, 12.0%的选择“不注意”, 20.0%的选择“不知道”。这些结果表明, 中职护生对临床带教教师的医德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临床带教教师需在对护生实施医德教育方面提升自身素质。

2.2 医德教育内容

2.2.1 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您认为当前医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调查中, 认为“教学内容陈旧”的护生占18.0%, 认为“教学手段单一”的占26.7%, 认为“师生缺乏互动”的占42.3%, 选择“不知道”的占13.0%。这表明, 护生认为当前医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上, 学校在今后的医德教育中要改进方法, 调整教学内容, 丰富教育手段, 突出护生的主体地位, 增强师生互动。

2.2.2 医德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在“您认为当前的医德教育内容主要存在哪些问题”调查中, 18.0%的护生认为“知识陈旧, 脱离实际”, 10.0%的认为“知识结构不合理”, 33.0%的认为“空洞乏味, 帮助不大”, 39.0%的认为“不太完善”。这表明, 医德教育内容要不断改进与完善, 要与社会发展和临床实际紧密结合, 体现医德教育的时效性, 帮助中职护生解决学习与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3 医德教育方式

在“您最喜欢哪种医德教育方式”调查中, 11.0%的护生选择“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35.7%的选择“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33.0%的选择“课堂讲授与床边教学相结合”, 20.3%的选择“社会实践”。这表明, 多数护生喜欢的医德教育模式是“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及“课堂讲授与床边教学相结合”。

2.4 医德教育效果

在“您对当前的医德教育效果满意程度”调查中, 7.6%的护生表示“非常满意”, 16.0%的表示“比较满意”, 57.7%的表示“不太满意”, 18.7%的表示“不满意”。这表明, 当前中职卫校的医德教育不能满足护生的现实需求, 需根据护生特点开拓教学思路, 创新教学方法。

2.5 医德教育途径

2.5.1 医德知识的了解途径

在“医德知识的了解途径”调查中, 选择“书本与课堂”者占34.6%, 选择“电视、网络、报刊”者占35.2%, 选择“生活实践”者占16.7%, 选择“医疗情况”者占13.5%。这表明, 中职护生了解医德知识的途径比较广泛, “书本与课堂”、“电视、网络、报刊”等是中职护生了解医德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 学校应加大校内网络、校刊等载体的宣传作用, 让护生尽早形成对医德的感性认知。

2.5.2 医德教育开展途径

在“您希望学校通过什么途径开展医德教育”调查中, 选择“第一课堂”的护生占18.9%, 选择“第二课堂”的占23.4%, 选择“实践活动”的占42.8%, 选择“隐性课程与文化”的占14.9%。这表明, 中职护生希望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医德教育, 其中实践活动 (如社会实践、实践教学) 是中职护生比较喜欢的途径。

2.5.3 医德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多选)

在“您认为影响医德品质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调查中, 选择“校园文化”的护生占27.4%, 选择“课堂教育”的占42.4%, 选择“亲人”的占55.1%, 选择“医疗风气”的占77.0%, 选择“社会风气”的占23.0%。这表明, 课堂教育、校园文化、亲人、医疗风气、社会风气都会对护生医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2.5.4 护生参与学校活动情况

在“您是否经常参与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调查中, 10.0%的护生表示“经常参与”, 24.7%的表示“参与较多”, 44.3%的表示“参与较少”, 21.0%的表示“不参与”。在“您是否满意学校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及科技文化活动”调查中, 14.7%的护生表示“非常满意”, 40.0%的表示“比较满意”, 39.3%的表示“一般”, 6.0%的表示“不满意”。

3 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医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3.1.1 专业医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专业医德教师是实施医德教育的主要力量, 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将直接影响医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但由于我国中职卫校人文教育开展时间不长, 目前专业医德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护理知识欠缺的问题, 能将临床护理与医德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教师尚少。因而在进行医德教育时, 大多数教师仅停留在对个人或教材架构的系统知识传授上[1], 不能将医德理论教育与临床实际问题有机结合, 护生的道德感受能力难以发展, 不能从理论高度上对医德教育知识进行内化, 更不能从实践高度上对医德教育知识进行外化, 所以中职护生医德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3.1.2 临床带教教师对医德教育重视不足

临床教学医院是对护生进行护理实践教育的重要基地, 也是对护生进行医德教育的最佳场所。但护生进入临床见习及实习, 医院往往只重视传授诊疗知识和技能, 忽视对护生的人文道德教育和熏陶, 导致产生了“重医轻文”的缺憾。临床带教教师忙于各项基础护理技术工作, 亦忽略了对护生的医德教育。而护生多专注于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 忽视了对患者的照顾与帮助, 自身专业素质提高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同时护生从实践中体会到护理工作的辛苦, 又受到社会支持系统及不良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护理职业认同感不强, 此时更加需要临床带教教师的正确引导。

3.2 医德教育内容滞后

从目前中职卫校所采用的医德教育教材来看, 大部分教材知识结构大而全, 涉及了护理中各领域的道德问题, 系统性强, 针对性差, 医德教育内容与现实脱节, 缺少对当前社会医德状况与医德应用的分析与指导, 使医德教育变成了空洞的说教。由于医德教育内容多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使得一些新型医德问题在教材中反映甚少, 而中职护生更热衷和关心当前社会问题[3], 所以落后的医德教育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中职护生的需要。

3.3 医德教育方式简单

在对中职护生的访谈中了解到, 当前学校的医德教育方式较为简单, 仍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 沿袭传统的“独白”式教育方式, 缺少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互动, 气氛沉闷, 形式单一, 护生普遍感到医德知识乏味抽象, 当面临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时, 不知所措。调查表明, 中职护生更喜欢的教学方式是“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床边教学相结合”。

3.4 医德教育效果不理想

在对专任医德教师访谈中, 教师认为:长期以来, 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学校自身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以及护生专业课繁重等多方面的原因, 在课程设置中,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门类偏少, 医德教育课程多为选修课程, 学时比重偏低, 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教师只好挑选内容讲授, 导致护生无法掌握医德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尤其近年来中职卫校多重视护生执业考试的通过率, 加大了护生专业课的学习任务, 导致护生重视专业知识学习, 对其他课程重视不足。另外, 医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 就中职卫校而言, 没有将医德知识融入护理实践教学, 医德教育没有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而仅仅是作为护理教学的“文化外衣”。

3.5 医德教育途径单一

调查发现, 中职护生希望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医德教育, 其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隐性课程与文化等都是中职护生比较喜欢的医德教育途径。虽然中职护生普遍认为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德教育对其医德品质的形成会产生积极影响, 但多数护生没有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因此, 学校在今后的活动组织中应该根据中职护生生理及心理特点, 开展符合中职卫校特色的文化及实践活动。

4 加强医德教育的措施

4.1 优化医德教育主体建设

4.1.1 提高专业医德教师的水平

目前从事专业医德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医学专业或人文专业, 能将思政理论知识及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知识[4]综合应用的教师尚少。为了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护理伦理学专家, 学校应给专业医德教师创造更多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机会, 如鼓励教师深入临床、参与护理专业学术研讨, 更新知识, 活跃学术思想, 使专业医德教师在教学中能将医德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更好地从护理角度进行医德教育工作。此外, 专业医德教师要认真探索教育规律, 掌握教育艺术, 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 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用自己优秀的教育品质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去同化学生,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率先垂范”。

4.1.2 强化教学医院临床带教职能

临床见习与实习是整个护理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 临床教学医院要强化对护生的医德医风教育, 在医院营造良好的医德医风氛围, 为护生的学习和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在实际工作中, 学校教育部门和教学医院要明确自己的主要职责, 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多角度地开展医德教育工作, 并协调好教学工作与临床实践的关系, 将对护生的医德教育融入教学各个环节, 使医德教育深入人心。临床带教教师是护生接触护理实践的启蒙者, 其素质直接影响着护理带教质量。因此, 临床带教教师应德才兼备, 选择那些医德高、技术精湛的护理人员承担带教任务。同时, 临床带教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建设, 在带教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及良好的职业素质, 做到“以人育人、以德育人、以素质育人”, 用自己的人格品行教育、引导学生。当学生在见习或实习时看到带教教师不怕脏不怕累、对患者如亲人、拒收患者钱物等场面时, 就会以带教教师为榜样, 规范自己的言行。

4.1.3 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

在中职卫校, 因护理专业课课时多, 专业课教师与护生有更多的接触机会, 并且在学生心目中有较高威望, 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及对护生的关心会对中职护生的医德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职业道德修养, 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护生, 通过平日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带动护生, 使护生“亲其师、信其道”, 更好地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行为, 从而学会如何“做人”, 如何“做护士”。

注重提升中职卫校班主任队伍的医德教育水平, 使其通过班级管理工作渗透医德教育, 也是落实医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 中职卫校班主任队伍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柱, 承担着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班主任作为中职护生的日常管理者, 担负着育人的重任, 在进行医德教育时一定要情理交融,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开导中职护生, 用感化教育的方法教育护生, 培养护生的自觉性、自律性, 使其形成自我管理意识。班主任要成为护生的朋友、导师, 以其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影响护生。

此外, 中职卫校可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 广开门路, 以贤者为师, 吸纳临床医生、社会学者、成功校友等担任医学人文课程的顾问或兼职教师, 开设论坛、讲座等, 使他们成为中职卫校重要的人文师资力量和宝贵资源。

4.2 注重医德教育内容的实效性

医德教育课要充满应有的感召力, 在教材的选择上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既要运用基本原理阐述历史上的经典案例, 又要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不良医德医风现象及热门事件做出及时的回应。中职卫校可将医德教育融于形势政策教学中, 在完成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的前提下, 结合护生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及时分析卫生行业出现的问题, 大力弘扬卫生行业涌现的先进事迹, 以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医德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临床, 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 只要是有助于增进人类健康、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医德新观念, 我们都应该予以肯定;反之, 有碍于医学科学进步与社会和谐进步的传统观念, 我们都应坚决摒弃。

4.3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医德教育方法

职业道德是与特定职业相关的道德规范, 只有在职业岗位中才能体会和掌握, 才能真正领悟职业道德的内涵, 医德教育同样如此。医德教育除了课堂理论讲授外, 还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课外阅读等形式, 在专业医德教师的指导下, 让护生接触一些实例, 使其将医德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 激发医德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与护生加强交流, 提高护生的伦理思考与决策分析能力, 培养护生学习的自主性、自发性。在中职卫校的医德教育中, 充分利用护生见习及实习的有利时机进行医德教育, 寓医德教育于护理实践教学中, 帮助护生通过护理职业体验提升医德修养, 促使护生形成良好的医德。目前许多中职卫校都深化了护理教学改革, 采用“校企合作、护教结合”的办学模式, 让护生早期进入临床, 在临床教学中对其加强医德教育, 使其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如北京协和大学护理学院安排护生每学期利用后两周时间进行临床见习活动, 让护生在熟悉医院工作环境, 掌握护理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同时, 加强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教育, 为他们将来走上职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4.4 拓展中职护生的医德教育途径

医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5]。新形势下, 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信息对当代护生的思想影响越来越大, 中职卫校必须结合国情、校情, 借鉴自身有益经验, 采用多种途径对护生进行医德认知教育, 使护生做到医德有知、医德自觉[6]。同时, 积极加强学校医德教育与医院、家庭、社会的文化互动, 综合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 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的新途径, 逐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参互管, 互帮互促”的德育互动模式, 创设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

摘要:设计中职护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对大连铁路卫生学校3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中职护生医德教育现状, 分析医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中职卫校加强护生医德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卫校,护生,医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杨乐.关于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及路径的若干思考[J].学理论, 2011 (4) :252-253.

[2]齐艳.临床护理教师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 2008, 5 (4) :24-25.

[3]曾俊, 张.浅谈新形势下医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圈, 2007 (24) :180-181.

[4]张杨乐.试论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中教师的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1, 8 (7) :177-178.

[5]刘延峰, 刘小森, 王璐.在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 23 (6) :40-41.

篇4:中职生职业素养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主要面对河南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自编问卷共发放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0份,回收率为88.33%。其中男生292人, 女生218人; 一年级164人,二年级148人,三年级128人,毕业生90人。访谈分为集中访谈和个别访谈两种形式,访谈对象主要是企业负责人、教学管理者、教师、优秀毕业生和在读中职生,集中访谈4人次,个别访谈20人次,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同时,在研究中辅以自然观察法,以便于多角度深入了解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状况及其成因。

2.研究工具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包括自编的开放式问卷《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和封闭式问卷《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及培养情况调查问卷》,同时对封闭式问卷进行总分一致性、个条目一致性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可以使用。该问卷将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分为职业人格、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四大方面,其中涉及职业人格有5道题、职业道德有6道题、职业意识有4道题,职业行为有5道题,中职学校职业素养教育情况有7道题。

3.数据统计分析

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其余都转入SPSS17.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职业人格

职业人格是指个体在从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人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调查显示,47.27%的中职生选择中职学校是自愿的,其中40%的学生是基于热爱,希望习得一技之长,7.27%的学生想尽快赚钱。另有50.9%的中职生是因成绩不好升不了高中才来职校就读。学习态度反映工作态度,当一个人习惯于被外力督促前进时,自然在工作中也不会积极。

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社会上个人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观念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调查中了解到,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看到老弱病残孕乘客时,90.91%的学生表示会主动让座。对于考试时的作弊行为,只有26.55%的学生表示反感、从不作弊;73.45%的学生对作弊持默认态度,其中29.20%学生表示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可以理解作弊,15.93%的学生受从众心理影响,出现过作弊行为。因此,中职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态度差异值得深思。

3.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指个人基于自身态度和价值观而形成的对职业需求的意念,个人对职业价值产生敏感性,有寻求职业的兴趣,具有利用职业为社会服务的愿望。职业意识预示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认同。中职生最希望提高的就业素质依次是求职心态、职业素养、选择职业的能力、面试技巧和简历撰写能力。另外,当研究者深问职业素养内涵的时候,80%以上的学生对职业素养一知半解,简单地将职业素养等同于综合素质,甚至不知职业素养指什么。

4.职业行为

职业行为是指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况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职业目的达成的基础。学习行为反映职业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多方面的。以运用网络学习为例,在“互联网+”时代,畅游网络已经是中职生生活的一部分。调查发现,只有18.18%的中职生利用网络来查找学习资料;其余的学生上网则是为了休闲娱乐,主要是看电影、小说,玩游戏和交友等,娱乐活动占据了中职生大部分的上网时间。

三、分析与讨论

1.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社会劳动岗位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一点决定了培养过程应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近年来,不少学校致力于学生就业研究工作,日益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取得一些成效。90%的学生对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表示满意,认为在对自我认识、协调人际关系和提高对社会的认识等方面有所裨益。也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依旧深受功利理性价值观的影响,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训练的程度远远高于对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教育,较少关注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因此,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2.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①职业人格矛盾性。职业人格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兴趣与迷茫同在、压力与惰性并存。很多学生因兴趣选择中职学校,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热爱才肯钻研,唯有主动学习才有可能成才。但是经调查,只有34.55%的学生对以后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了解专业、不清楚专业是否适合自己,一方面苦恼于现代社会的就业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不能安下心来学好专业技能。正如某企业招聘人员所说:“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就业态度不够明确,找工作过于急躁,还没沉下心来适应岗位,就又想着辞职了。”

②职业道德标准两重性。个体道德本具有一体性、连贯性,调查显示,中职生的社会道德优于职业道德。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中职生能严于律己,做到惩恶扬善,不过分关注个人得失。另一方面,在学习中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追求结果多于在乎过程,认为只要拿到毕业证就行,并不在意究竟学到多少知识。此外,中职生自我道德评价优于总体评价。相当数量的中职学生对自身的道德观念评价良好。但评价群体的道德水平时,65.45%的学生认为中职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一般甚至较差。

③职业意识片面性。职业意识功利性倾向明显,几乎所有中职生能认识到具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但当研究者提及“你认为是否应该在学校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时,49.64%的学生却表示无所谓甚至不必要。这充分说明中职生对职场认知的片面性,理想与现实脱节,想要有所成就又不愿下工夫。木桶理论要求求职者同时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如果中职生的观念还停留在认为只学习一技之长便可以走天下的阶段,职业素养必然成为其职场中的致命短板。

④职业行为不够积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中职生也不例外。每位中职学生都希望自己毕业后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但有相当部分学生并没有努力付诸行动,有些甚至从来不考虑就业、择业问题,而是沉迷网络、手机。自控力和主动性是个体成功的必然因素,每个人的职场时间大都是自我管理、自我把控,如果缺乏自制力、没有主动性,就很难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黄炎培说过:“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施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联络;受教育者对于职业,应有极端的信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同时具备过硬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目前中职生职业素养的提升还任重道远,需要学生、学校和社会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水到渠成。

篇5:中职生诚信调查

亲爱的同学:

你好!这份问卷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中职学生对诚信的态度、认识和对学校诚信教育的看法。请注意,本问卷不记名。因此,请大家讲实话、说心里话,实事求是地填写每道题目,在题目选项中选出最接近自己真实想法和真实行为的选项。谢谢!

1.在食堂,当用餐人很拥挤时,你通常()

A 总能自觉排队B 有值班老师时就排队C 一般会想办法插队

2.你买东西时不慎收到一张假钞,你会()

A立刻交到银行B自己留着,不拿出去流通或扔掉C想办法花掉

3.坐公交车时,人很多,你上车时没有买票,下车时,你会()A主动找到司机补票B司机问起你,才补票C说自己买过了,一走了之

4.和他人交往时,你是否看重对方的诚信()

A.十分看重B.比较重视C.无所谓,大家开心即可

5.你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国民总体的诚信情况()

A.很好B.一般C.较差D.很差

6.你认为讲诚信在中职学生的求学、求职、就业过程中重要吗?()A.非常重要B.一般重要C.不太重要D.很不重要

8.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能做到诚信?()

A.能B.基本能,但有的事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C.没有特别注意,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D.还是以能否达到目的为主,有时并不诚信

11.你认为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关键是()

A.通过事例提高学生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B.加强对违纪、不诚信学生的处罚力度

C.要靠社会总体环境的好转D要提高对“诚信学生”的表扬力度

12.如果有同学要逃课,请你帮他(她)“合理说明”一下,你会()

A.不会B.犹豫片刻,一般情况会答应C.很乐意

13.进入职业中学以来你是否有过考试作弊现象(包括未被老师发现的情况)()

A从来没有B 偶尔有过C经常

14.你能否接受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

A.不能接受B.可以理解C.只要不被抓住就可以

你认为培养自己的诚信品质,下列哪个是最主要的途径()

A 父母教育B 学校教育C 多种实践活动D 社会整体氛围

16.你的一个好朋友犯了错误,当老师或学校向你调查时,你将()

A、如实说出B、略去重要情节C、推托不知道

17.你的老师能遵守校纪校规,做到言出必行吗?()

A、通常能B、有时能C、很少能

19.你认为我校师生总体上“诚信度”怎么样?()

A、有很高的诚信度,能互相信任 B.一般,大多数师生还可以C、大多没有诚信

20.在中职学校开展诚信教育,你认为()

A 有必要B 毫无必要C 无所谓

21.当你违纪、违规或犯错误被发现时,你通常选择()

A 实事求是,全盘托出B 少说,尽可能隐瞒真相C 不一定,有时全讲,有时隐瞒

22.当你违纪、违规或犯错误时,老师常采取的教育方式是()

A 问清事实,晓之以理B 能倾听你的申辩

C 不听辩解,严肃批评,大多强行灌输学校要求D 立即处分

23.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一般()

A 能接受B 大多听不进C 有时听,有时不听

24.学习成绩好可获得奖学金,那么你觉得学校对学生的“诚信”评价合理吗?

A 不合理,常把大多数荣誉给成绩好的学生B 一般

C 很合理,能把学习成绩与品德区分开

25.你愿意做一位诚实守信的人吗?()

A、愿意B、没想过C、无所谓

26.对你们开展诚实守信这方面教育的人主要是()

A 班主任B 家长C 任课教师D其它

28.你对学校开展的诚信教育有效吗?

A 很有效B一般C 无效

29.你觉得学校的诚信教育内容怎么样()

A 很新,学生很爱听B 老一套,不爱听C 一般,有时听,有时不听

30.你认为学生上课无故迟到早退、不守校纪校规是不讲诚信的表现吗?()

篇6:中职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据调查,从目前招聘的情况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和“学历”不是简单划等号。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中职生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强,年龄较低,可塑性较强。初期可以作为技术工人,参加工作后随着个人能力的发展又可以慢慢成长为有专业技术及管理能力的中层管理人员。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大部分的中职生对自己专业的前景有清楚的认识,能及时了解社会的就业需求,也能更好地为就业打好基础。数据显示,87%的学生清楚自己所学的专业前景,只有13%的学生不善于通过网络、报纸、新闻等各种渠道去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的就业情况。同时,在调查小组所采访的中职生中,很多人都表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都有初步的规划,在特定时期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职业规划作出适当的调整。“你觉得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调查小组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有25%的中职生认为是“专业水平”,有21%认为是“心理素质”,有20%认为是“沟通能力”,认为是“适应能力和品德”的有12%,还有10%认为是“组织能力”。同时,被调查人员的选择又有多样性。从数据上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当前我院中职生对自身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对企业的招聘要求了解透彻,善于从各方面学习知识,锻炼自己、培养自己,让自己在就业时有更多的选择。

仅4%学生了解用人单位要求———缺乏清晰就业信息

那么,做好准备的中职生,就业现状是否就是阳光灿烂的春天呢?调查发现部分中职生对就业的信心不足,缺乏对就业的正确认识。在问及对“毕业后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这一问题,57%的中职生回答“不清楚”,10%是“不能”,只有33%明确地回答“能”。而在“你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中,66%的学生仍然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比较困难。

面对这样的现实,中职生能否勇于直面现实,积极寻找方法,改变当前的现状呢?为此,调查小组围绕中职生本身的主动性设置了几个问题。“你了解过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吗?”,只有4%的学生表示有详细地了解过,有77%的学生只是听说过一点,甚至还有19%的学生没有去了解。调查小组认为,中职生自身主动性不强,对就业信息不明了,就会造成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闭门造车,而用人单位又招不到他们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当问及“在找工作时,如何看待专业和工作的性质?”时,只有15%的中职生认为“一定要与专业对口的工作”,84%的学生则认为与专业有关就可以。调查小组认为,如果学生能按此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不要求一定要工作岗位和专业对等,在择业中会有更多的选择。超三成学生“不认低”找工作———就业期望值过高

调查小组发现,当前中职毕业生寻找工作的方式主要有学校推荐、亲戚介绍、人才招聘会等形式,而且在择业过程中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在调查“你选择工作时主要听谁的意见”时,有30%的学生听父母的意见,有43%自己拿主意。在询问“当你找了好几个月,但却仍然找不到工作,你会不会降低自己的要求以便找到工作”的问题时,居然有31%回答不会,20%回答不清楚。从数据显示,调查小组分析认为,很多中职生在就业观念上还是不够成熟,不懂得要善于寻找机会,不断锻炼自己,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指导思想。

此外,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多数中职生就业期望过高,都想到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展示自己的才华、技术。在就业地点选择上,有77%的学生希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有18%希望在大中城市工作,只有5%愿意去西部地区。同时,在“你所期望的工资水平是多少?”的问题上,1000元以内的选项无一人选,1000至2000元则占了多数达61%;其次,38%的学生选为2000至4000元,4000以上工资的也有1%的学生选。调查小组认为,这些数据无形中折射出目前中职生在择业时,不但要求工作单位地区好,而且效益也要好,导致一些不发达地区和待遇一般的企业,虽求才若渴,却少有人问津,经常招不到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也

使得有些毕业生错失良机,造成待业。

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充满期待———帮助顺利就业

在本次调查中,08大专班调查小组走访了07文秘计算机班、07艺术设计班、07模具1、2班、07电子商务1、2班、07旅游班、07数控班、07机电一体化班、07大专班,调查了几百个学生,发现学校对学生顺利就业起到重要的作用。

调查小组针对班级如何开展就业宣传工作做了随机采访,发现基本上每一个班级都不定期举行模拟招聘活动;或者与学院招生就业处合作,让企业走进学校,组织用人单位在学校举行招聘活动,甚至有的学生走出学院寻找更多的就业渠道,让自己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样,作为学生也非常希望学校能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所以,在问及“你认为学校是否应该多召开些校园招聘会?”及“你认为学校是否多为中专毕业生作一些社会的宣传?”时,高达85%和95%的学生都认为学校理应为中职生提供就业培训,积极为他们做毕业的宣传,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建议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先就业后择业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学历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就业形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中职毕业生就业推向了市场,由过去的指令性分配变为面向企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灵活就业方式。在采访中,调查小组的“总指挥”认为,现在,如何把握择业期望值,成为了关系到中职生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毕业生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确定自己择业的目标,面对现实,抓住机遇,才能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条件,发挥自己的专长,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顺利迈出第一步。

上一篇:迎接建团100周年演讲稿下一篇:医院药房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