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微课,优化高中英语教学

2024-04-14

巧借微课,优化高中英语教学(精选8篇)

篇1:巧借微课,优化高中英语教学

巧借微课,优化高中英语教学

摘要: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微课”作为当前教育工作中的流行应用在高中教学中逐步普及。将微课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使内容更具开放性,对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促进作用。微课的应用能够实现学生英语素质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及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提出了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启示,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微课;优化;高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35

“微课”具有目标明确、教学时间短以及针对性强的特征。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单一的教学任务实施教学的方式,其表现形式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习辅助视频。这种教学模式在外来国家运用较为广泛,近期在我国也开始适用。以“微课”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与能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效率。

一、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微课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习与交流,实现个性化教育。若学生有缺课的现象,可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习漏学的内容。微课内容的保存具有永久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时随地观看视频,更好地实现复习及补课。

1.微课在教学新课时的作用

在课前预习时,教师需要及时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小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先预习一下内容,以便在学习新的内容时有一个准备。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的内容做出问题设计,借助微课为新课做铺垫,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结拓展中,微课还具有引导学生总结重点学习内容的作用,能够牢固学生的知识结构。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可以制定出不同层次的微课视频,专门在课后放映,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2.微课在课后学习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时代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结束教学后,可以将学习课堂中的难点及重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并上传至网络,以便学生观看学习。微课的观看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可适用,可以反复观看。

3.微课在教师业务中的作用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它作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教学方式能够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以教促学。教师在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有一个思考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学互促。微课具有教学时间段的特征,因此教师应当以认真的态度进行备课,扎实做好教学的基本功课,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软件。以微课为应用的教学交流平台具有开放性,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提高教师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其快速成长,实现英语学习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微课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1.使教学内容及方式更丰富

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其内容都由专家精心编排,在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上符合现实需求,能够满足高中生的认知现状。但是,教材中内容的优良具有有限性,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满足不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社会生活的需要,长期以来,就会滞后学生英语素质能力的提高。借助微课的教学方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师可以根据一个知识内容,进行多个视频的收集,丰富教学内容及方式,从而提升学生思考能力,拓宽其知识领域。

2.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兴趣是学习的主要来源,若学生对英语具有积极性,就会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反之,若学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起来就会十分被动,教师教学也会感到力不从心,课堂氛围达不到满意效果,从而使教学质量及效率不尽人意。而将微课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使其发生重大变革,能够实现学生积极配合教学的目的。

3.引导学生树立教学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表明,学生应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主体地位,教师所制定的全部教学措施都应紧紧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中心,使学生掌握主动权,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承担一个辅助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需要?W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并以主观参与作为学习基础。在微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实现其主观能动性的增强,以此同时能够使其自身的不正确行为得到规范,使其认真参与学习。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将课堂的主导权交付于学生,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英语微课的普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是一种可以无限循环使用的学习资源,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中学习阶段,英语课程的难度愈来愈高,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教师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将“微课”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郑世忠.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微课制作能力现状研究――“2015年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微课大赛”微课作品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5).[2] 刘 娟,韩春荣,王 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适应性探析[J].海外英语,2016(17).(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第一中学 422600)

篇2:巧借微课,优化高中英语教学

【内容摘要】随着教学的不断创新发展,出现了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的新模式,微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微课以其简短精小的特点,迅速成为老师教学的辅助手段。针对这一现状,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利用微课激活课堂。

【关键词】微课 激活 初中美术 课堂

引言

“微课”主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一重难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的达成教学目的。一方面省去了老师当堂板书的时间;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理解。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当下,合理利用微课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提高课堂现代化水平是每一位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也做了一些相应的探索。

一、引入课堂内容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初中美术课堂。长期以来美术给学生的印象就是“副课”,课堂的纪律较差学生注意力也不够集中,那么教学也就难以正常开展。因此,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巧妙地运用微课引入教学内容。笔者在讲述印象画派的时候,就提前做好了微课视频,将《日出?印象》、《赛马》、《牧羊女》等画作用流媒体展示给学生,上课后笔者让学生仔细欣赏画作,去体会和发现这些画的共同点。

学生经过欣赏和比较,在心里已经有一些答案和见解要呼之欲出了。这时候笔者在打开教材,给同学们讲述印象画派的产生。同学们看着展示的作品在联系“感觉到的第一印象”的绘画特点,仿佛身临其境。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教学的思路,笔者不仅轻松的将美术知识教给学生,而且还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微课的形式是多样化的,除了利用视频的展示以外,还有听觉、情感的多种体验。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十分注重学生感性思维和审美情趣。在微课学习过程中多感官的参与到学习里,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减轻了老师课堂授课的难度。

二、简化理解过程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重难点,老师通过口头的讲解很难起到效果。而美术学习又注重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只会妨碍他们审美的形成。微课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不能言传的内容和抽象的知识,就通过微课的方式生动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作品中去发现和判断。

山水画一直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对于国画的鉴赏能力本来就十分薄弱,再加之山水画用笔手法多变,许多同学对于勾、皴、擦、点等技法一直不能正确理解。而构图和色墨的使用也讲究颇多,一股脑的“注入”给学生会使他们难以消化。

笔者在教授这一知识点时,准备了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和一些具体的教学视频。学生通过视频的观摩和作品的欣赏,对创作技法和山水画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笔者再展开进行深入的说明,并布置了绘画作业,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几次后终于能初步掌握技法。由此可见,对于一些抽象的,模糊不清的知识点,与其在课堂上费时费力的讲解,不如运用微课清晰直观的凸显出来。而学生在初中美术学习中攻破了重难点后,学习会变得轻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爱好。

三、培养想象能力

美术不仅仅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也是一项艺术创作,它源于对生活的发现和想象。所以,初中美术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想象力。艺术的创作是开放性的,这要求创作者思维不受局限,充分的表达个性张扬自我。在传统的教学课堂很达到这样的要求,但是微课则赋予了新的可能。

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和见解时各不相同的,老师的授课也不同于流水线作业。利用微课启发学生,让学生解放自我个性化发展。在微课教学模式下要始终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老师不能将学生牢牢的控制在书本内容里,而是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去思考和创作。

笔者在进行美术作业命题是不采用文字命题的方法,而是用情景命题。笔者将风景、人物、鸟兽、山川创设具体的情景画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感所悟去创作。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创作主题就会不一样,得到的作品也是各有特色。这时候老师不要轻易的评判孰好孰坏,而是要结合学生自己领悟的主题来评价,优秀的自然要夸奖,存在??题的应该怎么提升,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长此以往,学生通过练习不断的思考和创造,慢慢养成了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当学生逐渐将这些能力运用到美术的学习和创作中,他们就能体会到美术的魅力。因此,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将微课模式科学合理的运用到初中美术教学中,激活课堂。一方面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参与程度;另一方面也提升教学效率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结语

虽然微课之于初中美术教学有诸多好处,但是由于教学实践尚且不足,许多理论和方法有待完善。因此,要想结合微课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激活课堂,还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停地总结和反思。逐渐丰富和完善微课教学的具体实践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3:巧借微课优化中职会计教学研究

一、借助微课,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搭桥梁

微课形式新颖,不仅能丰富传统的教学手段,更能针对课堂教学内容中的某个教学重点、难点或易错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吸引学生。有时用语言难以讲清的难点内容,在制成微课后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从而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在教学前,教师首先应弄清楚学生实际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距离,然后设计出符合班级学生现状的微课,为学生搭建理解和认识的有效台阶。例如,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供应过程核算”的内容中,教师发现学生虽然了解了企业供应过程的业务流程图,但常常有一些学生在对供应过程的原始凭证进行分析时不能正确描述出经济业务的类型,尤其是对增值税专业发票的联次使用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常常会出现混淆增值税专业发票的抵扣联和发票联,将采购业务中的合同视作原始凭证等错误之处。为此,教师要联系生活中的材料,通过微视频把发票的内容和联次进行分析和设计,并通过微视频加以对比,用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出企业供应过程中原始凭证的内容,纠正其错误。可以说,微课推动了中职“基础会计”课堂的变革与创新,7分钟的微课视频,使学生思想更为集中,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二、借助微课,为落实重点垫基础

教师可以将较为复杂、难度较高的教学重点利用微课视频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为学生的准确理解铺垫台阶。例如,“基础会计”课程中的“供应过程核算”这部分内容中,采购业务三种类型的掌握和核算是其教学重点所在。针对这一重点,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微视频为载体,根据“物流”和“资金流”,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采购业务的三种类型,掌握其成本计算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明确知识重点。同时,引导学生以任务书的形式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分析这三种采购业务类型的原始凭证,并以任务为引导,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填制完成教师出示的供应过程核算的记账凭证,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拾级而上。利用时间简短却高度浓缩的微课,给学生铺垫台阶,落实教学重点,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而且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教师都能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性地学习某些知识点,实现“自助餐”式的学习,弥补学习差异。

三、借助微课,为学习方法找抓手

1. 设计问题情境,有效反馈

教学实践表明,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更为持久的学习热情,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供应过程的相关核算时,教师利用微课结合学生平时的购物经历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作为企业的会计,你该如何去采购企业所需物品?物资的运送与资金的结算是否同步?如果不同步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在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中,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和分析,最后总结出采购业务的三大类型。这样的问题情境更利于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系统化。

2. 创设任务情境,有效拓展

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在任务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可以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富有层次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生活中走进会计、走向社会,在课堂实践中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例如,在学习“供应过程核算”时,教师以南京国际时尚消费品博览会为契机,以南京出口丝绸服装厂作为背景企业,利用微视频向学生出示了三个不同类型的采购业务,并展示其不同的原始凭证,引导学生在任务情境中完成三张记账凭证的填制(进度快的学生还可以引入商业汇票付款形式进行核算)。同时,在任务总结时,教师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填制完成的记账凭证归纳供应过程的经济业务内容。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高效地完成了组内合作任务,在思考、分析、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信息技术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认识到微课教学的强大优势,抓住机遇,并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微视频,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做好有利的补充。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下,微课辅助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文章以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为例,从突破教学重难点、落实教学重点、良好学习方法三方面研究微课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能借助微课教学促进中职会计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中职会计,微课,课堂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赵卫红.提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质量的理性思考[J].商业会计,2013(17).

篇4:巧借微课,优化高中英语教学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微课;运用

众所周知,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主要围绕课堂教学中某个不容易讲解清楚的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制作。学科知识点包括重点、难点等,以时长10分钟以内的视频为表现形式,支持随时随地学习。微课改变了以往课堂的授课方式和风格,作为一种可再生性课堂教学资源,是一种对课堂教学极其有帮助的素材。无论是课前预习、课堂展开还是课后巩固,微课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

一、教师的微课教学准备

高中思想政治微课运用的准备,不仅仅是微课视频内容的制作,还应包括对整个教学流程的内容,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习单元、学习活动流程等),同时附有配套的练习或反馈。所以,微课教学准备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对这些环节进行完整设计,才能构成脉络清晰、结构完备的一节思想政治微课。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设计和制作微课时可以融入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综合选用问题探究、情境体验等不同素材,在课堂中延伸其探究活动、互动环节,增强课堂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例如在设计“新时代的劳动者”微课时,可以加入情境模拟的元素,让学生在微视频的指导下进行角色扮演,包括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体会就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鉴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教师进行微课设计时应注意价值导向性和感染性,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学生在课前可以利用微课资源预习新课内容,包括知识点、知识结构或是引申内容,通过视频观看对这些内容产生初步的学习兴趣,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学习的预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交互平台,做到学生教学生、学生问学生、学生帮学生,生生互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在课前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就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时主要有“起”、“转”、“承”、“合”四个环节。学生代表对课前可以利用微课资源预习新课内容的情况进行汇报,是该课堂的“起”;根据课前练习提出疑问,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该课堂的“转”;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与兴趣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是该课堂的“承”;学生参与到学习小组中建构新课的知识体系是该课堂的“合”。课堂中有学习小组的讨论,有班内展示,教师重视课堂生成和及时评价,体现了师生认知有冲突、教学有意外。课堂结构的起、转、承、合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课堂的单调、乏味,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系统性。教师把课堂上讲的任务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开动脑筋,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大胆展示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课堂是一个不断探究、展示、生成、再探究、再展示、再生成的过程,课堂上不断产生思想的碰撞和知识的火花,出现新的生成,变成了动态活跃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不必担心讲解的乏味会使学生情绪低落,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上课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由于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对课堂活动设计进行灵活调整,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不断变化教学活动形式,才能使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

三、学生课后巩固

传统课堂中,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受到时间、班级人数的制约,很难做到既全又精。不同的学生由于领悟能力的差异,对于知识点的把握程度会有所不同,节奏上也会有快慢之分。这时,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微课资源来解决困惑、帮助理解、巩固知识。微课资源只需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将一个教学重、难点讲解清楚。容量上,微课的容量大小一般不超过十分钟,格式一般均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短小精练。内容上,微课主要围绕课堂教学中某个不容易讲解清楚的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制作,学科知识点包括重点、难点等。在课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来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微课进行加深和巩固。例如《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中关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变化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可以制作相应的微课展示曲线的移动规律,让学生加深理解。微课满足了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理念,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资源,对症下药,事半功倍。这样既解决了教师对于不同学生的教学效果很难做到整体性与差异性并存的困难,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四、教师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在课后观看相关微课,了解学生在交互平台学习后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和对微课的观感意见,还可以通过网络进一步对比其他教师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把握和呈现方式,同时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查漏补缺,不断修正,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提高教学水平。

篇5:巧借微课,“活”化小学语文课堂

一、利用微课, 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入选教材的课文篇篇都是传诵千古的美文, 文本内容博大精深, 但有些文本中的内容却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小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缺乏往往会对这部分内容产生理解障碍。具有直观、形象的微课程正好可以弥补教材中文本信息静态化的缺陷, 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拉近生本之间的距离。

例如, 在教学《三亚落日》一课时, 考虑到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没去过三亚, 都没见过美妙绝伦的三亚落日, 为了配合学生能够从教材内容的文字描述上最大程度地感受这一美景, 我利用微课程设计将三亚落日以视频图画的形式动态地呈现给学生, 并将文本中的语句制作成解说词, 随着视频图画的呈现配合缓慢的音乐而适时插入, 生动形象的视频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学生在微课的导引下, 不仅真正感受到了文本中所描绘的三亚落日的景象, 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利用微课程设计, 将静态的文字美转化成了真实的落日美景, 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换成头脑中丰满的、具有诗意的形象, 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 也真实地感受到了祖国河山的美丽。

二、利用微课, 解决疑难问题

语文博大精深, 许多内容值得学生去合作和探究。新课改下, 学生已然成为课堂学习过程的主体,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再利用微课, 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能发挥教师引导者的角色, 远远比教师传统的单方面的讲解方式而有效果的多, 往往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以《夹竹桃》一课的教学为例, 这一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优美散文从文题上就能看出文本所描绘的是夹竹桃, 但是在阅读教学中, 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作者写的是夹竹桃, 但是课文第三自然段的一百多个字竟无一个字提及夹竹桃, 那么这一段是不是可以删除呢?考虑到这一问题是学生进一步品味夹竹桃的韧性的关键所在, 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同时, 我将文本中的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文字制成课件, 引导学生将三四自然段连起来再读一读, 通过读后小组交流, 使学生意识到:写百花的喧闹, 衬托了夹竹桃的沉静;写百花的美丽, 衬托了夹竹桃的清雅;写院子里一年三季百花盛开, 衬托了夹竹桃一花独放春夏秋, 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正可谓是:写百花, 只为一花。所以这一自然段不可删除。

可见, 在微课的辅助下, 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去获取知识、积极参与, 更能体现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过程, 这样的课堂质量和学习效率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利用微课, 点明文章的主旨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 他们往往把一篇文章从头读到尾后也说不出文章的主旨所在, 缺乏对文本重难点的掌握。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 将课文主题与有关的人、景、物和事件进行整合制作, 真实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向目标方向思考, 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轻松地把握课文内容。

以《半截蜡烛》一课的教学为例,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伯诺德一家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爱国精神, 我在课前根据文本内容制作了如下三幅图画:第一幅图:播放德军闯进伯诺德家, 点燃了藏有秘密情报的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急忙从厨房里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不露声色地把半截蜡烛吹灭了, 暂时逃过了一劫。第二幅图:播放德军又点燃了那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的大儿子杰克借到厨房去捧柴火为由, 想捧走半截蜡烛, 结果又被德军夺了回来。第三幅图:播放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杰奎琳借上楼睡觉, 需要点灯为由, 把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端走了, 刚跑到楼上, 蜡烛就熄灭了。通过直观动感的视频, 让学生结合精练的文本语言, 感受这一故事的一波三折, 知道全文的线索正是由这半截蜡烛串起的, 从它的点燃———吹熄———再点燃———熄灭中体现出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的爱国精神。

微课的利用, 不仅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 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轻松把握文章的主旨。

总之, 在“微”时代的今天, 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已进入“微课”时代, 在这个全新的教学领域, 色彩、形象、声音、文字的混合构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地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我们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 借助微课课件加大信息的接受量,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文的语言文字, 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摘要:在“微”时代的今天, 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已进入“微课”时代, 其新颖、灵活的形式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本文结合教学实例, 从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解决疑难问题、点明文章的主旨三方面探讨了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微课”的具体运用, 以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文的语言文字, 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春红.要让微课走进小学语文课堂[J].语文天地.2015.7:15-16.

篇6:巧借微课助力现代诗歌教学

现代诗微课助力诗歌教学是中等专业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中专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教会学生把握诗情、领悟诗味,一直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互联时代的到来,微课应运而生,它以短小精悍、灵活多样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的中职学生,尤其是视频、动画等流媒体的播放形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微课“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体现的是以学生认知学习和知识建构为主线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和资源建设,是自主学习、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的实际应用。它彻底改变中职语文课堂那种传统的灌输式、讲授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枯燥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如果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微课来助力,通过营造诗歌的意境,让学生在身心融入中感受意象,领悟情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创设微课营造意境助其“初读入诗”

(一)借助微课激趣导入新课

一节课的导入很重要,诗歌教学也是这样,如何在第一时间帮学生的心牵引到你的课堂,让学生产生共鸣,这点很重要。开头开好了,这节课就成功一半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没有设法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马上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在现代诗教学中,老师借助微课,为学生设置提供意境较强的微课,让学生在微课学习中步入诗歌学习的课堂,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致橡树》时,笔者尝试制作了《古今中外爱情诗句知多少?》的微课,在轻柔缠绵的乐曲《梁祝》声中,历史上动人的爱情画面穿越时空隧道而来,多媒体技术将音乐与画面的唯美意境相互渲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二)借助微课学习诵读要领

“好诗不厌百回读”,现代诗学习最重要、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如何教会学生读懂诗歌、读出情感、读出韵味,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悉心探究。借助微课让学生课前预习诵读技巧,从节奏、重音、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在欣赏名家诵读过程中,学习现代诗诵读技巧,并不断纠正尝试,这对学生诵读水平提升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如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诗时,课前预习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自学《诗歌的诵读技巧》微课,以耳熟能详的古诗《静夜思》为例,由浅入深体会诗歌的诵读节奏,并适时引导学生欣赏各类名家《再别康桥》的诵读,学生在自学、模仿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正确的诵读技巧。

二、创设微课研析意象助其“美读入情”

真正读懂诗歌,领略到它特有的美,还需要让披文入情,从意象解读、意境创设理解入手,借助阅读积累与生活体验,再现诗歌画面,体味诗人深情。

(一)借助微课学习诗歌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相对来说想象丰富,构思也较为巧妙,在音乐节奏上特色显著,具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但对于中职生来说,在学习把握现代诗时候,往往存在感觉文字会读却不明其意,这样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就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现代诗歌单元之前,尝试制作了《诗歌鉴赏方法》的微课,通过复习回顾大家熟悉的诗歌《天净沙·秋思》的鉴赏,引导学生从揣摩意境、把握情感、赏析技法、品味语言四个方面学习诗歌鉴赏,为学生学习现代诗降低了难度,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借助微课品味诗歌意象

品味意象是诗歌解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诗歌学习的重点难点所在。在教学《致橡树》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速读全诗的基础上,找出诗歌意象。在教学《致橡树》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速读全诗,找出诗歌意象。适时引入学生熟悉的意象制成的微课,先向学生展示关于“月亮”和“蜡烛”等几种熟悉的诗歌意象,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象征意义。通过熟悉意象的鉴赏微课,类比迁移分析本诗中意象的象征涵义。比如,引导学生找出意象“凌霄花”及表现其特点的修饰语“攀援”,引导学生理解“攀援”含有依附不独立的意思,明确“凌霄花”的象征意义。然后引导学生分小组用同样方法品析诗歌中其他几组意象。借助微课从熟悉的意象解读,微课的渲染极好地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之中,从而轻松突破了诗歌的教学难点。

(三)借助微课创设诗歌意境

学习一首诗,仅仅读出诗歌意味还是很不够的,还要研析意象、读进诗歌的意境中,甚至读出情境!意境是诗人在诗歌中所创造的一幅优美的画面,其中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情感。为更好的营造诗歌意境,笔者尝试制作了《诗歌意境鉴赏四步法》的微课,为学生设置渐入佳境的品境三步法:勾勒形态;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学生慢慢沉浸诗境,引导学生描写自己进入的情境,在优美的《月光》乐曲声中,请学生声情并茂描述自己进入的情境。这一设计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地、充满兴趣地渐入诗歌佳境,进一步领悟诗歌情感。

三、创设微课讨论思辨助其“品读入理”

古人云:诗言志。现代诗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感悟,理解诗歌主旨,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是现代诗歌教学不可忽视的任务之一。借助微课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诗歌学习中讨论思辨,学生在美的熏陶和感染下,培养乐观、坚强、向善、向美的高尚情操。

(一)借助微课对比阅读加深理解诗歌主旨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运用对比阅读是加深诗歌解读、拓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从诗歌的题材的、时代或风格等方面制作诗歌对比教学微课帮助学生加深诗歌的理解,进行比较,寻找异同。如在教学《致橡树》一诗时,笔者尝试将《致橡树》与学生曾经学习过的《孔雀东南飞》和《汉乐府·上邪》里的经典诗句进行梳理,并配以画面,制作成微课,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进一步体会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社会意义与时代意义,以深化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二)借助微课知人论世帮助领悟诗歌内涵

“诗歌是凝练的艺术”,诗歌大多短小精悍却蕴涵丰富,孤立地看作品,更难把握诗歌内涵。我们要想真正读懂一首诗,还要学会“知人论世”。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制作微课,在此过程中搜集整理与诗歌有关联的作家简介、写作背景、写作风格、及诗人的心路历程等,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为其学习奠定基础。如教学现代诗《再别康桥》,课前通过制作《再别康桥》创作背景微课,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徐志摩写《再别康桥》的心路历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慢慢领悟诗歌委婉含蓄地表露的离别愁绪,以及那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借助微课,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聆听到了诗人的心语,感悟到了时代的脉搏。

参考文献:

\[1\]赵国栋.微课与慕课设计初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篇7: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关键词: 微课程 初中地理 教学质量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选择微课程方式需围绕教材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发挥出微课程应有的效果。通过微课程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初中地理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积极思考,使微课程教学优势能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

一、“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作用

1.微课让地理新授课更灵活、丰富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程方式,需结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与新课程的要求,围绕课本知识点进行微课设计,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微课导入提供良好的途径,也为新课程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

2.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便捷、有效

微课对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均无限制,因此,学生可以结合自身需求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微课,能控制视频的快慢,遇到不懂的地方也能通过反复播放了解。这一特质为转化后进生提供了便利。

3.微课让地理教师经验交流更形象、充分

地理教师采用微课教学的核心,需以教材为基础,不断深入研究,并配合教研组、备课组将实际教学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制作为相应微课件。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引导教师及时的反思,而且对提升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起着促进作用。

二、“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增强微课程的层次性。

以教师的角度来看,采用微课程授课需注意体现微课程的层次性。初中地理教师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应围绕教学内容、遵循《地理课程标准》,这样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此外,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需围绕初中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量身打造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式与目标。例如:以《美国农业带分布及区位因素》为例,采用微课程的方式进行教学,需结合地图的相关要素分析,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了解地理相关规律,并认识到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展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自身地理位置,分析哪些地区适合茶叶的种植,让学生学以致用,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身边的实例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生活打下基础。

再如:在进行“认识大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点讲解教材内容时还能通过微课程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微课程的教学方式能更深入地掌握各大洲的风土人情、气候与资源等相关地理知识,同时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

(二)再现地理过程细节,突破课程教学重难点。

就学生的角度来说,通过地理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既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又帮助学生巩固自身所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微课程”的优势,将其资源化并以三维立体图的形式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借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继而强化教学成果。例如:在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均采用地球仪作为教学材料为学生展示。现在通过微课程,教师能将之作为视频,加深学生印象,更利于学生理解。

(三)合理加工微课程素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教师若想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相关知识,继而使微课程教学效率得到提高,需分析并整理课程素材,经过科学合理的取舍,将地理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有效范围内,让每位学生都受到应有的照顾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在现有素材的基础上再加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特色。例如:在利用微课例讲解《世界气温分布特点》过程中,教师需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及现有的认知水平,为学生合理加工微课程素材。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地理画面的帮助下,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地理相关知识。初中地理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微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同时,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也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综上所述,应用微课程能积极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强化。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微课程的优势,为巩固学生所学课本知识和突破教材重难点提供帮助。微课程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以此原则为前提帮助教师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也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交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微课程教学应受到广大教师的大力推广,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巧云.数字化学习视域下的初中地理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174-175.

篇8:借微课之力 助语文教学

一、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上利用微课可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一课时,由于学生阅历浅,对孔乙己形象的理解不深,老师就播放了微视频《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经历》。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微课不但对当时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人际关系冷漠体会得更为深刻,而且还理解了导致孔乙己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笑料的客观原因和他自身好喝懒做、鄙视劳动的主观原因。还有个别同学想到了鲁迅在本文中对国民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态度和冷静犀利的文风。由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有一种感觉:语文教学任务重,很容易造成教学中的忙乱无序,结果学生掌握到的知识只是浮光掠影。例如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在学生感知文章大意之后,采用微课模式,让学生牢牢掌握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这一方法。出示句子:“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教师据此引导学生说:“这句话那个词写出母亲的状态?联系实际,想想自己什么时候会疲惫?”(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回答)再追问:“从母亲‘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会想到母亲的脸不再光彩红润,容光焕发眼睛不再炯炯有神,神采奕奕;想到母亲眼睛可能布满血丝,十分疲惫、浑浊,失去光彩;还想到母亲天天起早贪黑地劳动,没有时间休息,干完家里的活,又去工厂干活;想到昨天夜里她又加班了,又熬夜了……这样让母亲的形象逼真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此时再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的母亲,儿子心中有什么感受。如此,老师再加以小结:这样我们就能从人物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品质。

三、增加知识容量。提高语文中考复习效果

在中考语文复习阶段,教师可预先根据复习板块下载、制作微课资料,这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高密度大容量的知识和相关练习,训练密度和容量也会大大增加。例如在复习对联知识时,老师将对联的基本知识、特点及其分类、应对技巧等知识制作成时长约10分钟的微课,课堂上学生看完微课,老师又展现了近五年中考试题中有关对联知识的考查内容,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高效完成了相关的训练任务,收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四、拓宽学习途径,为学生提供写作源泉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因生活而充满生机和活力。而学生在作文课上最感苦恼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成的文章往往言之无物,空洞且毫无真情实感可言,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脱离了生活,闭门造车,感受不到社会进步的强劲声音,感受不到时代发展的新鲜气息。利用微课的直观性和真实感,很好地将学生与社会生活联系到一起,弥补学生的生活“空白”,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写作的欲望。如四月时值清明,缅怀先烈,追忆亲人,此时正值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组以“红色经典”为主题、反映英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文章,为了使学生能在心灵深处走近“英雄”,感受其伟大的人格魅力,陶冶道德情操,在教学完本单元之后,制作《红色时代红色人物》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引导学生探讨、预设出了《感受英雄魅力》的综合性学习主题。然后全班同学分组讨论、交流,最后确定出了“寻英雄一说英雄一演英雄—颂英雄”的学习活动设计思路。学生成为本主题活动的参与者与策化者,故积极性是空前高涨。于是,课余时间与节假日,学生三五成群,以小组的形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寻找英雄”(有历史的、现代的、身边的……),用网络、用照相机、用DV等设备收集到了不少“英雄人物”的资料,有古代的、有民国的,有上世纪的,还有当代的。随后,学生把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把最精彩的编成故事或者做成视频展示出来,然后再把故事编成课本剧表演出来,不仅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且让自己也当了一回“英雄”。最后,学生以诗歌、作文、演讲、手抄报、书法等方式来歌颂和赞美他们心中的英雄,让英雄的品格永驻心间。同时,师生共做微课,共享微课资料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上一篇:音乐教学 论文题目下一篇:初三期中考试家长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