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应该怎样学习化学才好

2024-05-10

初中应该怎样学习化学才好(共10篇)

篇1:初中应该怎样学习化学才好

1 .建立和坚持英语学习常规。(Build and Stick to a Learning Routine.)

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英语学习常规,是非常有效地帮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取胜的法宝。很多爸妈觉得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往往自己工作忙碌,也疏于管理自己的孩子,岂不知就是这样,让您的孩子输于起跑线上。一定要和自己的孩子有效地沟通,达成共识,做一个你们双方都认同的学习常规,刚开始孩子的学习常规可能需要你帮着孩子执行和坚持,但是随着常规的养成,孩子学习变得轻松,你也不会花很多时间去监督,很多英文很好的孩子父母在跟我们交流的时候就说,其实他们很省心,基本不用再去监督孩子。所以各位爸爸妈妈赶紧行动起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常规吧。

2. 请帮助孩子选择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 (Make Healthy Lifestyle Choices.)

定时运动

让孩子喜欢一种运动,养成定时运动的习惯。如果有可能,去健身中心,让他多接触中外小朋友,建立他们的圈子,交流运动的体会,把他写成英文的周记(journal),和英文老师和同学们分享。

合理饮食

给孩子创建合理的饮食习惯,确保孩子每天吃一个健康的早餐,和孩子一起创建一个英文的菜单(menu),贴在冰箱上,让孩子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帮助他们认识健康和不健康的食物,让他们帮食物归类并翻译成英文。

睡眠安排

合理的睡眠时间安排,让孩子意识到睡眠的重要性,自觉养成睡前听英文故事的习惯。

4.给孩子积级的支持和鼓励。(Be Positive, offer Encouragement )

允许孩子犯错,对孩子英文学习的结果总是鼓励而不是打击, 学习语言本身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想想我们学了英文这么多年,还会犯错,何况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鼓励氛围,不让英文学习成为一种负担。

5.和孩子定期看英文电影,看英文歌剧。(Watch English Movies and English Opera )

我的一位家长跟我分享了去看英文歌剧的收获,她说自己是作家,以前看那么多次的悲惨世界也没有感受到英文歌剧Les Misérables 带给她的震撼,她告诉我自己孩子十岁了,爱上了里面的角色,并在学校国际日的时候成功扮演了里面的角色。

所以和孩子定期去看英文电影 或欣赏歌剧,让孩子感受原版英文的魅力,能够让孩子在学校才艺活动中参与其中,展现自己的英文能力,建立他们学习英文的信心和成就感。

6.帮助孩子组织和英文有关的活动。(Organize School Activities with Your Kids)

我见过很多家长只要有英文生活俱乐部就参加。在这里,家长们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孩子,了解别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觉得不单单是参加英文类活动,更要参与策划孩子学校中的活动演出,编排英文节目,让孩子建立学习英文的成就感。

7.给孩子创造去国外生活或学习的机会。(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Your Kids to Study or Live Abroad)

一次单独的游学能鼓励孩子对学习英语建立更深刻的认识,学习英语的劲头也更足了。

篇2:初中应该怎样学习化学才好

找一个能轻松有效地完成英语学习的地方,要舒适,安静,光线充足,宽敞。鼓励孩子每次开始学习,都要贴上请勿打扰的牌子。让他建立学习是很神圣的一种行为的习惯。

2.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Read ,Read, Read, Read)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经常读故事给孩子听,但是往往忽略了孩子在学习习惯的养成中,阅读的习惯是所有习惯中很重要的一个,所以,支持并帮助孩子建立终生阅读的 好习惯。定期和孩子商讨要购买的英文书籍,让孩子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并指导他建立阅读书目和定期出自己的英文画报,帮他们扫描并打印成册,并鼓励家人或他的小伙伴们来参观他的英文画报展。建立孩子阅读的成就感。

3.和孩子定期交流学习英语的心得体会,要对他们所谈的话题感兴趣。(Talk to Your Child and Show Interest in Their English Learning.)

很多时候我跟家长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家长不太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各位爸妈,请一定花时间和自己的孩子交流他学习英语的状况,了解他学习英文遇到的困难,什么事情让他兴奋,什么事情让他焦虑,做一个良好的倾听着,不急着去判断和下定论,支持孩子的观点,帮助他们成功的学习英文。

4 .保持和英文老师的联系。(Stay in Contact with English Teachers)

篇3:初中应该怎样学习化学才好

一、基本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分析比较的思维

随着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不断涌现和新概念的大量引入, 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多。同样的道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探索和比较, 抓住学生容易弄混的关键点并加以分析, 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准确无误。长此以往, 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准确可靠, 还可使学生在理解新知识时思路清晰, 提高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 抽象概括的思维

课本上的很多概念实际上是人们将客观存在的现象抽象化的结果。比起学生死记硬背, 通过学生先概括观察到实验现象、教师再来进行概念讲解的方式, 学生对概念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比如, 在学习《溶解现象》时, 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对比NaCl、KMnO4、CuSO4分别溶于水的实验现象, 然后让学生讨论回答这个实验要说明的问题。结果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跟书本上几乎一致的结论。最后教师再对概念进行讲解, 学生的印象就十分深刻了。

3. 推理能力

根据一个或者多个已知的判断来推导一种新的判断的思维方式就是推理, 推理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情况。

归纳推理是通过多种事物的共同存在的客观事实来推导出一般结论, 比如根据金、银、铜、铁、铝等金属的导电情况推知所有金属都导电的结论;演绎推理则是根据一般结论来推出个别事物的特殊属性, 与归纳推理相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要经常督促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自身的推理能力。

4.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将化学中抽象的语言变得具体和直观, 一旦被很好地利用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

二、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立体思维以学生掌握的知识为中心, 让学生的思维朝多个方向发展, 意在扩宽学生的思维面, 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 整体性思维

由于化学是一门自然基础学科, 与工农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充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 使学生的思维面更加广阔并在此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把握全局的能力。

2. 动态性思维

动态性思维就是要让学生养成用动态平衡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逆向性思维

可见, 逆向思维的训练是使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 从熟悉的事物或现象的相反方向去进行质疑和探索,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甚至会让学生有新的发现。

4. 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 使学生在思考后经过讨论收获多种思考结果, 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面。收敛性思维则是将学生发散思考的结果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审查比较, 使思考的结果正确可靠。比如将学生设计的多种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检验, 寻找最优的实验方案。

通过将这两种思维方式进行辩证统一, 在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又可保证学生的思维品质, 是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化学思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内容的传授, 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活运用。

摘要:初中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而言, 初中化学入门学习应当掌握一定的技巧。本文从若干个方面出发, 结合相关案例, 探讨了初中化学入门学习应该培养的若干化学思维。

关键词:初中化学,入门学习,化学思维,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光明.初中化学教学应多些思维性内容[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6 (3) :23.

篇4:初中应该怎样学习化学才好

关键词:初中化学 合作学习 开展策略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一直在探讨化学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而合作学习,将是一种效益很高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也是化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传统的教学是针对传统应试教育的,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后进生的发展,也有利于尖子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就容易实现。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流程中,自学时间相对较长,有利于全体学生充分自学,这样后进生也能跟得上,学得明白;尖子生可以学得更加深入,为小组讲解做好准备;在交流环节,通过对子组互讲,小组精讲,可实现第一次合作提高;在展示环节,通过尖子生讲解,教师点拨,可实现第二次合作提高;在检测环节,子组互查,小组长复查,教师巡查,轻松解决了面向全体的问题。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下面是我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几点心得。

一、创设一个和谐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必须拥有互助、促进、分工、交流、加工五大要素,但这些要素不是学生天生就拥有的,而是要求教师有前期有效的指导以及精心的课堂设计,不经过这五大要素的流程,容易出现课堂秩序混乱,学生七嘴八舌,既无暇顾及其他人的发言,也无法判断出谁的思路严谨,谁的设想新颖,课堂气氛看似热闹,硝烟过后,痕迹全无。

(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分组

首先,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差异,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兴趣相同),组内异质(能力不同)”的原则进行分组。切忌采用自由组合和随机组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兴趣相投的几个好朋友在一起时话题多,表面上讨论热烈,但海阔天空,影响学习目标达成。而且凑合的小组讨论不起来,参与率低下,目标不能达成,成为形式上合作。

这样建立的小组可以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组间平等竞争,协调发展。每个小组6——8人,多少取决于任务的性质、合适的时间、教师运用小组方法的经验等,要便于组内交流,也要便于初中年龄段学生的管理。

其次,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任何一个成员的表现都关系着小组的成败得失。为避免学生“袖手旁观”的情况发生,教师应参与到不同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去,及时加以指导和点拨或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等,充分发挥教师的管理、调控作用,同时要对学习小组进行分工,落实职责。

(二)在自主学习时,进行“帮困扶贫”

后进生的成绩落后,大多数其实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从小的不良学习习惯使然,教师应该积极动员,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进行一帮一配对,指定一些有责任心的优生对这些学生进行督促,制定详细的奖惩制度,以及学习计划,定期落实到位。

二、明确目标、分工合作

为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交流、探求,充分发挥小组集体的互动互补作用,使学生在共同探讨、合作学习中以点带面,以优促差,共同提高。我给小组命名为“化学协作小组”,其宗旨是“互助、协作、竞争、发展”。各小组从组长到每位组员都分配有具体任务,但这并不意味就是合作学习,要切实地使全员参与到学习中来,关键还在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小组长的组织作用至关重要,我每周都要进行一次组长培训,每次确定一个培训主题,如:怎样树立自己的威信、怎样组织讨论、如何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挥的技巧……有时也根据教学内容及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解决在讨论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全体学生,也要教会他们合作学习的步骤与方法,如何发言、如何讨论、如何分工等等。目标具有引导和激励功能。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小组合作目标。建立小组目标要明确具体,并依据学生实际。实践表明,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几乎所有的组都能实现100%的当堂达标率。明确教学目标,首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并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把课程标准具体化,变成学校的标准,这样才能把课标落到实处。还要清楚让学生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三、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质量

这是教学组织形式从传统转向合作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问题。教师往往在布置完了班级学习目标后,就直接引导学生进入小组的讨论交流。学生虽然在小组中进行学习,但其心中的学习目标指向的是班级目标,而非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每个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也是班级中所有学生都要完成的无差别的任务,而非小组任务或个人任务。这就无法激发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相互合作学习的动机,也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在某一堂课上自己的学习任务是什么,还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和不足,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担任什么角色最利于自己以及小组学习目标的达成。例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装配仪器,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观察并记录数据,分析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数据处理,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汇报小组成果。

篇5:新课改下, 学生应该怎样学习

关于新课改,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在这里, 我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只是就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新课改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一改过去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方法。在这种更加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中, 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必须转变, 但是我觉得学生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更加重要。

弗斯坦倡导“学习潜能评定法”, 这种评定感兴趣的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 而是学生“怎样”学习和解决问题;不是心理活动的内容, 而是思维的形式结构。这种评定不是让学生独自的面对困境和解决问题, 而是引入中介者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指导, 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技能的提高。而我们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认知技能, 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 老师的导向作用固然重要, 但是学生更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地调整自己, 以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认为, 这才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及时转变思想

要想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首先得转变自己的指导思想,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通过实际的调查, 我发现, 现在一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着这种思想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仍然习惯于“等”“靠”“要”, 一离开老师就茫然不知所措, 完全不能自理。作为学生如果还是停留在被动学习的状态, 他永远都成不了学习的主人, 永远都是学习的奴隶。这样的学生如果不尽快调整自己, 以后走上社会也很难独立地闯荡。建议这部分学生应该逐步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主动学习, 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 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会合作学习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 提出了“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 那种“独善其身”“万事不求人”等以自我为核心的学习、生活模式和行为准则将直接影响人的社会交往、生活质量, 甚至会使这个人被社会所抛弃。而相互协作、善于交流合作和恪守集体纪律, 能乐群合众等品质将成为新一代人的行为特征。“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 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合作学习显得特别重要。真正会学习的学生都不是在单打独斗, 而是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 尤其是合作探究。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过程中, 学生会收获得更多:首先, 对于同一个问题他们会得到更多的答案,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会更好的训练自己的发散性思维, 能更加灵活的把握知识点, 这是自己一个人学习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其次,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第三, 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答案。我认为, 更重要的收获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这也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尤其在今天, 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就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习惯, 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他们很少主动与外界沟通、交流。通过合作学习, 他们可以更好地改变这种状况。

三、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 脚踏实地地融入到学习当中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 一个不了解生活的人是做不了学习的主人的。真正地融入到生活当中, 把书本知识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做到这一点, 学生必须加强社会实践, 自己主动的与社会接触, 和社会交流。“书呆子”是坚决要不得的, 是应该被坚决抛弃的。

除此之外, 作为学生要脚踏实地地融入到学习当中, 不能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要做到这一点, 除了上面设计到的几点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摆正心态, 切忌“眼高手低”, 这是学习的大忌。真正会学习的学生往往是那些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的学生。但是, 通过我的调查发现, “眼高手低”是很多学生的一种通病。要想改变这一点, 作为学生一定要转变自己的心态, 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正确的目标, 不要盲目地否定自己, 也不要过高地抬高自己。另外, 平时多和身边的人沟通交流, 多了解一些社会动态, 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

以上几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坚持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自己的收获也很大。虽然我的收获很大, 但是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这种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因人而异, 不能搞“一刀切”。

篇6:初中应该怎样学习化学才好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积极性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能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化学现象、规律等,才会主动的去探索、去认识。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学习化学是否有兴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和思维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再与教师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精神上能得到满足,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合格的化学老师,应该处处从教学需求入手,把教材知识的精华挖掘出来,寻找学生学习的爆发点、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感到“有趣味性”、“有吸引力”、“有诱惑力”,只有一样才能打破传统课堂的“死”,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化学课堂“活”起来。

一、把一堂课的开头上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柏拉图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喜欢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的开头非常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第一节化学课能不能上好,对学生今后培养学习兴趣也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中就能将其上的生动有趣,那么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种下了。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精心设置教学情境,认真备课,与此同时设置多多相应的问题作为催化作用,让学生去探索,不促进他们主动去学习化学。在教学第一节化学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布置一种良好的化学氛围,避开教材,可以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手工花变色”、“液体产生沉淀物”等化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在化学课堂中能集中注意力,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活跃学习氛围,激趣学习

中学生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好奇心、敢于探索的性格,同时在接受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也容易被吸收。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替代传统教学(粉笔板书、教鞭)模式。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胜入眼帘的视觉效果,生动活动的课件文本,这些都是作为吸引学生听、看、思的兴奋点所在,对于这些现成的教育因素再加上老师的及时讲解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重视化学实验过程,激趣学习

化学这一门学科,在九年级来讲是比较重要的。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结合,往往会对比较奇特化学现象更有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每一个实验演示,只有趣味性强的化学实验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到化学知识。比如在教学一些气体的过程中,演示教学更为重要。

四、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激趣学习

教师在教授初中化学的过程中,可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起来,使学生亲身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处处和生活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有机物”的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和生活联系起来,我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属于有机物?”学生们就会积极的发言,说出我们平时吃的食物就属于有机物,比如米饭、一些蔬菜类等都属于有机物,当学生们正当趣味浓的时候,我便引入了“有机物”这节新课,然后向学生介绍食物中的有机物。可以看出,如果我们把化学学习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就可以很开心的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学习的兴趣来了,自然就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转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化学可以通过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享受这个过程,激发学习动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化学教材中,设计了很多可以活跃学生动脑思维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科书提供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出化学结论,提出化学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化学交流的过程中,从而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理解能力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适当评价,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强化

教师在学生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时,应该及时的给予评价和鼓励,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积极向上的评价方式,可以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从而进一步增强原有的学习兴趣。

篇7:初中应该怎样学习化学才好

1. 要做好分组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要确保实验的成功,教师应与实验员密切配合,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第一,教师对实验内容应反复预试,掌握实验成功的条件和关键。如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反应时间和仪器的规格等。例如: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分组实验中,实验前准备工作很重要。通过实践,知道可以用一瓶浓盐酸配成3到4瓶稀盐酸,石灰石可以用建筑工地中的碎石子,不必买大理石。短蜡烛可以用细铁丝系住,挂在小烧杯上,这样拿更方便。用两个集气瓶并排收集二氧化碳,玻璃片可以放在两瓶之中,这样玻璃片不易掉落,石灰水配制时,我用生石灰与蒸馏水配制,通过比较,效果很好,密封一年都可用。准备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拟定上课时向学生交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巡视指导计划,指导计划应包括重点指导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重点指导学生,以及巡视指导的方向等。第二,应准备好一些药品和必要的器材。化学实验需要的仪器药品多,且玻璃仪器易损坏,所以教师应与实验员配合好、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并将仪器,药品放置有序,保持整洁。否则到实验进行时,学生一旦发现没有某种仪器、药品或者仪器有破损,就会要这要那,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第三,要求学生做好准备,认真预习,了解实验注意事项等,为分组实验打好基础。第四,做好实验安全工作,如防火工作,水、砂、灭火器等放在显眼处,防酸、防碱药品和创可贴等必要药品准备好。

2.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

2.1 重视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参与越多,对化学学科的“感情”就越深厚。同时通过动手、动脑,巩固了书本的理论知识,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化难为易,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酸的性质”的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通过所用试剂及反应现象,从五个方面掌握酸的性质。另外,还可以在现有条件下,把某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好地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为了更好地说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可把演示实验改为四大组学生的分组实验。第一组做“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第二组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第三组做“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装置敞口;第四组做“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装置不敞口。通过观察,学生能共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得到很好的训练,比单纯看演示实验来得生动、自然,知识也掌握得更扎实。

2.2 开展化学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兴趣活动,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培养和发展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探索精神。如在讲述“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时,强调“氯酸钾中不能混有可燃性物质,否则受热可能爆炸”,学生对此只有理性认识而无感性认识,可在兴趣小组中做一个“鞭炮”实验,即在红磷和氯酸钾(1:6)的混合物中滴少量96%的酒精,调成糊状,填入挖好的粉笔小洞里,用薄纸将洞口封好,放一小时左右,将粉笔洞封口朝下,用力猛掷,立即发出“乓”的巨响。明显实验的现象胜过许多的理论解释,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配合书本知识,在兴趣小组中还可以开展生活知识实验和生产知识实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时,先让学生复习书本的理论知识和演示实验,然后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可能有碳酸根离子,学生一般都能答出鸡蛋壳。这时提供给学生鸡蛋壳和稀盐酸,让学生自己动手鉴定。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学生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有关的知识。

3. 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

目前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物质的性质、定律,这样学生只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究的目标和方向。从调查学生得知:大多数学生认为,看老师的操作,不太注意操作动作,只注意现象,看同学操作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对可以立即指出,很注意实验现象,担心能否成功;同时,大多数学生愿终意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一旦操作错误,改正后记得特牢。在这基础上,可以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在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课堂上,我大胆地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把书本的实验作为原理自学。然后,出示一些实验仪器:集气瓶、双孔橡皮塞(上有导管、燃烧匙)烧杯、弹簧夹、酒精灯(火柴)等,一些药品:磷、硫、木炭、水等,设计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案。学生讨论积极,但不敢一试。这时我鼓励与点拨双管齐下,终于有学生上场了。不同次的实验,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正好1/5,有的超过,有的不满。不管哪种情况,都能让学生继续探究下去,找出测不准的原因。然后更深层次地探究能否用木炭或硫代替磷。这时举手要求做实验的学生争先恐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的实验设计,激发了探索兴趣,部分学生还询问哪里有买实验仪器的,好在家里实验;课余时间是否可以进实验室做实验。从学生这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上,可以知道学生尝到了演示实验的甜头。

4. 运用课内知识去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篇8:初中应该怎样学习化学才好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创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

二、巧留思维空间,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上,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踏花归来马蹄香”,有经验的教师从来不会“满堂灌”,而是在细针密线,鞭辟入里的同时,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那么,如何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抛砖引玉法

例如,在讲解钠的性质时,我先做一个实验:钠与水的反应。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后,教师总结投影: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并发出“丝丝”声,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变红。

我把关键字眼用着重号标出来,让学生分析:钠为何能浮?能熔?“闪亮”说明它的颜色怎样?是什么力量使它游动?“丝丝”声何来?溶液变红说明有什么物质生成?

这样,教师启而不发,指方向而不带路,讲学法而不讲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把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学生的记忆便深刻了许多。

2.演绎归纳法

如习题课上某一类题的解法,教师可通过一组或几组不同的例题,描绘出大致的轮廓,帮助理清思路,而解题方法或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3.蓄势推导法

为得出某个问题的结论,教师循循善诱,抽丝剥茧,把思考不断引向深入,把矛盾逐步加以披露。就在学生心理矛盾交错,欲解难解之际,教师高屋建瓴,进行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揭示问题的本质,以导出“真相”,学生自然得出结论,达到知识的彼岸,即所谓“水到渠成”。

4.故意停顿法

在处理新课或疑难问题或讲述某一内容时,为避免平铺直叙,教师讲到一定程度戛然而止,故意给学生留一小段时间,让学生默默地思考,在静思中孕育贯通的种子。同时让那些开思想小差或搞小动作的学生悬崖勒马,跟上课堂思路。

5.存疑激思法

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中,教师故意留下一点不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动脑思索;或者当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提出某种设想后,教师不急于做出评价,不匆忙作出结论,而是再问一句:“这样行吗?”然后留一定时间,启发学生再思考。

三、因材施教,情感投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因人而异,强化教学过程,困难生往往课堂四十五分钟没有抓紧。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们采取课堂技巧提问。例如,配平方程式,对困难生提问,读出这个反应方程式?甚至还提问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提问困难生,如何配平其它元素的原子个数,使困难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参与的状态。第二,课堂小测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后,留一点时间进行小测验,题目少而精,紧扣本节课内容,且让大部分学生能得高分。这样能较好刺激学生兴奋。第三,课后查检课堂笔记,可以是學习小组内的自查,小组间的互查,教师抽查,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做其思想工作,这样就逼着那些学习懒散的学生跟着大家一起学习。

篇9:初中应该怎样学习化学才好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1.试管的正确使用

对试管外壁加热前必须对试管外壁擦干, 加热时一般要先均匀受热 (预热) , 然后才能集中受热,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刚加过热的试管不能用冷水冲洗, 防止试管破裂;如何夹住试管:打开试管夹, 从试管底部往上套, 夹在试管中上部, 夹住后, 拇指不要放在短柄上。 管夹是一种专门用来夹持试管的挟持器, 需要注意的是在夹持时应该从试管底部往上套, 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撤除时也应该由试管底部撤出, 夹住时拇指不要放在短柄上, 以免打开试管夹, 试管脱落。

2.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在使用酒精灯之前将其放稳, 灯帽取下开口向下放在右侧, 这样便于取用和防止滚落;为了让酒精灯更好地燃烧, 火焰保持较高温度, 使用前也应该检查并调整灯芯;酒精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 也不应少于1/4。 这是因为灯内酒精过多时, 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 造成危险;酒精太少, 酒精灯容器里混合酒精蒸气和空气, 这样容易引起爆炸。 同时在加酒精时, 切不可向正在燃烧的酒精灯里加酒精, 这样容易引起火灾, 应该先用酒精帽使酒精灯熄灭 (不可直接用嘴吹灭) 后在加入酒精;如果无意之中碰倒了酒精灯, 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 则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 切不能用水冲, 以免火势蔓延;用完后, 应立即盖上灯帽, 防止酒精挥发使灯芯水含量相对变多而不易点燃。

3.胶头滴管、滴瓶的正确使用方法

在使用胶头滴管、滴瓶之前, 首先要排空气体再吸液;在使用时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 切不能将其伸入容器内更不能与容器壁接触, 以免污染滴管;在吸取液体后, 应该将胶头在上, 不能让胶头在下或者平放, 防止液体倒流, 将胶头腐蚀;除了吸同一试剂外, 用过胶头滴管、滴瓶后应立即洗净, 然后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防止试剂相互反应导致化学实验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同时, 应该将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 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 不得弄脏, 也不必用水冼。

4.量筒、集气瓶的正确使用方法

量筒不能加热, 不能作为反应容器, 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量筒一般只能准确量到0.1毫升;量筒的选择原则:量取次数最少原则、量程最小原则。 集气瓶不能加热收集或贮存气体时, 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在瓶内做物质燃烧反应时, 若有固体生成, 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二) 化学实验常用药品的取用规则

1.取用药品要做到 “三不原则”: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②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直接去闻药品 (特别是气体) 的气味 (采用招气入鼻法) ;③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 液体取用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药品要做到 “ 三不一要”:①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②不能随意丢弃;③不能拿出实验室;④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能配制溶液和用作较大量试剂反应的仪器是烧杯, 做少量试剂反应的仪器是试管, 量筒不能做反应容器, 也不能加热, 只能量液体体积。

二、化学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实验事故原因

(一) 违反操作规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做化学实验必须严格按照化学实验的操作流程。 例如, 点燃氢气之前, 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可是, 如果你在用:Zn+2HCl=Zn Cl2+H2↑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 当锌粒反应完后, 反应器里有氢气, 这时如果打开反应器加锌粒, 再塞上塞, 继续制取氢气, 此刻反应器里已经混合进入了氧气, 此刻如果不检验其氢气的纯度就将收集的氢气点燃会引起仪器的爆炸。 为什么会发生爆炸事故呢? 因为反应器在被打开时里面已经里进入了空气, 氢气和氧气在一起, 被点燃就会引起爆炸, 这就比较危险了。 加热制取氢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完毕后, 首先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 再撤酒精灯。 一定要先撤去了导管, 如果相反的话, 先移去酒精灯, 再移去导管, 就很容易引起集气瓶里的水沿导管流入反应器, 引起被加热的反应器遇到冷水而炸裂。

(二) 用药过量发生事故

一些实验虽然剧烈, 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 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 如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 反应很剧烈, 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 在做分组实验时, 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 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 不得随意用药, 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

总之, 化学老师要在学生做化学实验之前, 对学生做充分指导, 让学生熟悉各种做实验仪器的正确方法, 以及做一项实验具体的顺序, 防患于未然, 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 从化学实验中发现化学规律, 掌握化学知识, 认清化学实验现象后的本质, 从化学实验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高效安全地完成化学实验的学习。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 化学实验教学决定了化学学科的性质, 它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正是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但是, 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如果要求不全面, 指导不到位, 学生就不能从化学实验中观察到真实的现象, 甚至在做一些实验时给学生的安全带来隐患。那么, 老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化学仪器, 在做一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作者结合多年一线化学实验教学实践, 谈谈具体做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实验仪器,实验事故

参考文献

篇10:新课改下,学生应该怎样学习

转变思想 合作学习 融入生活

21世纪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世纪,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是一个追求创新与超越的世纪。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改革。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对教育进行了改革,我国当然也不例外。在我国,早在新世纪之初就开始了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力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教学从单纯注重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相信它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于新课改,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在这里,我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只是就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新课改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一改过去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方法。在这种更加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必须转变,但是我觉得学生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更加重要。

弗斯坦倡导“学习潜能评定法”,这种评定感兴趣的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是学生“怎样”学习和解决问题;不是心理活动的内容,而是思维的形式结构。这种评定不是让学生独自的面对困境和解决问题,而是引入中介者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技能的提高。而我们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认知技能,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老师的导向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更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地调整自己,以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认为,这才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及时转变思想

要想跟上新课改的步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首先得转变自己的指导思想,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通过实际的调查,我发现,现在一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着这种思想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仍然习惯于“等”“靠”“要”,一离开老师就茫然不知所措,完全不能自理。作为学生如果还是停留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他永远都成不了学习的主人,永远都是学习的奴隶。这样的学生如果不尽快调整自己,以后走上社会也很难独立地闯荡。建议这部分学生应该逐步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主动学习,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会合作学习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了“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那种“独善其身”“万事不求人”等以自我为核心的学习、生活模式和行为准则将直接影响人的社会交往、生活质量,甚至会使这个人被社会所抛弃。而相互协作、善于交流合作和恪守集体纪律,能乐群合众等品质将成为新一代人的行为特征。“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合作学习显得特别重要。真正会学习的学生都不是在单打独斗,而是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尤其是合作探究。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会收获得更多:首先,对于同一个问题他们会得到更多的答案,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会更好的训练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更加灵活的把握知识点,这是自己一个人学习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其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第三,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答案。我认为,更重要的收获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这也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尤其在今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他们很少主动与外界沟通、交流。通过合作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改变这种状况。

三、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脚踏实地地融入到学习当中

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一个不了解生活的人是做不了学习的主人的。真正地融入到生活当中,把书本知识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必须加强社会实践,自己主动的与社会接触,和社会交流。“书呆子”是坚决要不得的,是应该被坚决抛弃的。

除此之外,作为学生要脚踏实地地融入到学习当中,不能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上面设计到的几点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摆正心态,切忌“眼高手低”,这是学习的大忌。真正会学习的学生往往是那些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的学生。但是,通过我的调查发现,“眼高手低”是很多学生的一种通病。要想改变这一点,作为学生一定要转变自己的心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正确的目标,不要盲目地否定自己,也不要过高地抬高自己。另外,平时多和身边的人沟通交流,多了解一些社会动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

以上几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坚持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己的收获也很大。虽然我的收获很大,但是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这种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因人而异,不能搞“一刀切”。

上一篇:英国留学个人陈述(英文)下一篇:黑夜!等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