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活动主题(讲稿)

2024-05-30

如何确定活动主题(讲稿)(精选10篇)

篇1:如何确定活动主题(讲稿)

如何确定课后延伸活动主题?

一、概念的界定

1、课后延伸

品德课程教学的课后延伸,是指偱着课的教育主题深化的脉络,继续向课外时空延伸,让课程追随学生的生活,使品德教育贯穿于学生课内课外所有的生活领域中。

关键词:紧扣教材内容(浙教版),课堂延伸的广度、深度、高度

2、活动

活动是指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对于品生品社课后延伸活动就指的是

1、目的性

2、参与性

《课标》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3、系列活动

相关的几个连续性的活动,围绕一个重点主题,叫做系列活动,二、课后延伸活动主题设计须遵循的原则

1、源于生活、立足体验的原则

源于生活的原则是指学生确立的课题应来源于他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的主题,或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只有着眼于生活,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才能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才能获得并增强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近贴近生活 亲 亲历体验

2、价值性、可行性原则

课后延伸活动主题确定,要考虑活动的现实指向性、可行性。在确定活动主题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有价值,值得研究,内容积极,对学生的成长有利的活动及课题。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经费为基础,活动是否可行,也是选题时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有的主题虽然很有研究意义和价值,但如果条件不允许,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调整方案。学生受年龄特点、知识和经验储备的限制,更要选择一些切口较小,容易操作的主题。

关键词:小(小处着手,深度挖掘)

实(服务现实)

3、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原则

教师应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要提供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观察、调查、搜集、记录、归纳、分析、体验、感悟、探究等自主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兴趣 自主

4、利用社会资源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实际条件,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媒体已有的资源,引导学生适时第开展体验、考察、调查、制作、游戏等活动,通过学生熟悉的材料拉近学生的具体。关键词:开发 利用

学校资源

学校特色 《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王立新警察

交通连四方 太原变化,小东门小学上下学的苦恼

社区资源

社区新闻 为社区做事

社会资源

太原建设

三、活动主题的确立采用的形式(1)教材提供的内容来确定活动主题

课堂教学是课后延伸活动的起点

教材小标题:小调查 展示台 游戏场 活动角 实践园 二下 第一单元 寻访大师的童年

二下 我帮你,你帮我 系列一

为同伴写有点卡

系列三 我这样做

活动持续一个月进行记录。课上播种的是行为,课下形成的是习惯

五下第三单元 富国强民之路 活动:编一份图文并茂的小报

制作新中国人物史册

五年级下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系列一:了解我身边的品牌

表格型

系列二:辩论 外国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文字型

系列三: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状况 系列四:记录关注与“全球化”一词相关新闻 文字型 系列五:设计世界通用的货币

图画型

(2)问卷调查收集活动主题。

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调查问卷,让学生自由填写,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研究的问题。这样做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选择空间较大。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涉及的面也很广,有的互相交叉或包容,有些问题提得太大或缺乏现实意义,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大家共同讨论,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确定活动主题。(3)通过阅读书籍,观看新闻节目,发现有价值的主题。收看新闻报道,能捕捉社会舆论的热点和焦点,这样从中发掘的问题具有时代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课让学生每天观看新闻,从中了解全球化的时事并进行记录。如马航失事,各国共同搜救,美国第一夫人访华事件

4月8日刚刚召开的亚洲博鳌论坛(4)关注学生的生活提出活动主题。

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思想行为变化,并通过课后延伸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品质。《诚信真可贵》

(5)、通过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设计主题

品德的综合性 与各学科打通

四下第三单元《56个民族是一家》欣赏了解各民族歌曲特点

学唱一首民族歌曲

二下第三单元《一次运动会》

一下《我们的六一》

四、课后延伸活动呈现形式:

资料搜集、专题调查、现场调查、操作性、实践性活动、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角色体验、课外阅读、社会宣传、自我反思、小课题研究等,延伸的形式可不拘一格

五、开展系列活动建议

提倡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无论是行为规范还是知识能力的提升都是时间与量的累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我在班级中 系列

一、优点卡送给同学 系列二 我们班的分享日

系列三

我这样做 记录每天帮助同学,共同分享的事 学会相处 系列四

合作完成剪贴画 一年级下册《兴趣与坚持》

系列一:搜集小故事,名人兴趣与坚持 系列二:名人兴趣与坚持开展故事会 系列三:记住至少一条有关坚持的格言 系列四:拟定自己的坚持计划并实施,写感受 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班级的荣誉 1班级风景线 2一次运动会 3班级小明星 4我们的班级报

系列一:人人争当班级小明星 系列二:寻找并采访班级小明星 系列三:夸夸班级小明星

系列四: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班级小明星”的小报 三年级 生我养我的地方 话说太原

每日的新闻播报

系列

一、画家乡轮廓 山西轮廓

太原轮廓 系列

二、家乡知多少知识竞答 系列三 家乡特产 家乡名人

系列四 我要当个小导游 四年级下册 这是我们的社区

系列一:我所在的社区 照片配文字介绍

系列二:制作社区爱护公共设施警示牌

图片型 系列三:我为社区做什么

表格型 好大一个家

系列一:唱一首民族歌,跳一支民族舞,了解一个民族乐器 视频 照片

选择一个 利用音乐课 每节课播放5分钟 系列二:讲述一个民族节日 系列三:画出一种民族服饰 系列四:了解民族习俗与礼仪

系列五:寻找“民族之星”

了解各民族人民对祖国的贡献 六年级下册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系列一:水资源小调查

系列二:我的节水计划 系列三:我的节水记录

总之,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是实践活动不可分割的活水源头,生活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正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程”,我们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选择合适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不断回归生活,认识生活。学生的人格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日臻完善和健全。相信各位老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好更多更好的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因品德实践作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篇2:如何确定活动主题(讲稿)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良好班风的形式,及至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作用。那么,班主任如何确定主题班会的主题呢? 第一,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确定班会主题。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以确定一些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开展主题班会活动,适时地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认识。如有位班主任在98级新高一学生刚开学时,学生打都不大熟悉,班级工作不好开展。为了让高一新生尽快融入新的集体,他主持召开了一个相约98的主题班会。班会让那英的相约98的歌声贯穿始终,轻松而富有诗意。高一新生自我介绍,畅谈加入新集体的感受和愿望,班会的气氛十分融洽、热烈。还有一位班主任在新生开学不久,发现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交往中存在着隔阂。这种现象不利于班级建设。为了消除隔阂,他策划了一个主题班会。班会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叫走向城市,让农村学生利用星期天到街上走走,感受一下城市生活;班会课上,城市学生介绍城市,农村学生谈对城市的感受和看法。第二步叫走进乡村,让没到过农村的城市学生到乡下转转,了解一下农村生活;班会课上,农村学生介绍农村,城市学生谈对农村的感受和看法。另外像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对话、考试过后话考试等也是较好的主题。第二,根据节令、纪念日确定班会主题。元旦到来之前,同学互赠贺卡成风。在此风正浓时,班主任就可以在班会上开展新年将到话贺卡的活动。班会课上可以让同学们谈感受、谈思考,冷静思索、辩证分析、正确对待,最后形成一种传递友情可嘉,显富比阔不好的共识。父亲节、母亲节时,班主任就可以开展让我们记住父亲或母亲的生日的主题班会活动。在事先不布置的情况下,突然袭击,让全班同学逐一说出父亲或母亲的生日。结果是可能很多同学都说不上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的生日。然后,请能记住父亲或母亲生日的同学谈对父亲或母亲的感情,再请记不住父亲或母亲生日的同学谈此时的心情。在班会课上可能会有不少同学悔愧交加,以至泪流满面。这次班会就是一次很好的亲情教育的班会。第三,根据时事确定班会主题。班主任担负着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放眼世界的职责,因此在班会课上讨论国家、国际形势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主题。北京举办奥运会、汶川大地震、八荣八耻、奥委会官员受贿丑闻、南方冰灾、三鹿奶粉事件等都可作为班会主题引进课堂。在班会课上引导学生讨论国内、国际形势,对关注国内、国际大事的同学是一种奖励,对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同学也是一种鞭策。总而言之,班会课主题的确立要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有利于引导学生成长。只要肯动脑筋,用心策划,班会课会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一课!

篇3:如何确定活动主题(讲稿)

一、兴趣入手, 选择主题

一个恰当主题的选择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以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研究中多数是教师帮助学生选择适合其自身年龄特点、知识结构以及当地社区资源、社区环境特点的主题来开展研究, 太过注重研究主题本身的内在价值, 却忽视了整个问题的产生过程对于学生的意义, 忽略了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所在。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因此活动主题的选择应从学生自身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前我让同学们回家思考两个问题, 并把结果记下, 在课堂上互相交流: (1) 在日常生活当中, 你对哪些事物印象深刻并比较感兴趣? (2) 如果你想研究它们, 你会怎么研究?同学们一上课就把他们写好的答案交到我的手中, 我把同学们的答案快速浏览了一遍, 让我非常意外, 绝大部分的同学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都集中在地球上的植物、海洋生物、人类的发明等方面, 只有一两组同学写了海啸, 还有一个同学写了流星雨, 对于提出海啸问题, 则大部分同学没有回应。遇到这种情况, 我在想大概是我自己讲得不够仔细不够清楚, 于是我又把我的问题再重复了一遍, 这时候就有一些同学回答可以通过“百度”上网查找资料, 或者是可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当然, 也有一半的同学是茫无头绪。同学们的回答及反应与我的预期相差甚远, 本来我总以为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对周围发生的现象应该印象深刻, 或者应该比较感兴趣, 例如:有害学习用品的种类、同学们多样化的课间活动、校门外摆摊情况调查、社区周围污染情况调查、零花钱如何花等。深究其原因是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平常对身边的事物很少有较深入的观察及思考, 所以今天很多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临时想出来, 并不是他们平时真正关注过、思考过的问题。这时, 我再给同学们介绍综合实践课的特点, 综合实践课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感兴趣的事情, 老师只是帮助、指导学生去完成他们的研究活动, 还特别强调的是综合实践课不像平常上课时老师讲学生听。经过我再次的介绍, 学生们豁然开朗, 露出轻松的表情,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于是, 我再给了同学们一周的时间, 让学生认认真真地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思考自己到底对什么最感兴趣、最想去探究。

有一天, 班上刚好有同学生日, 生日同学的家长给每位小朋友都送了一份小而精美的糖果, 这份小礼物上有很漂亮的包装, 同学们对商品包装产生了兴趣。于是, 我有目的地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事, “上个月父亲过生日, 我给父亲购买了一袋花旗参保健品。父亲去掉包装袋后, 又拆了四五层包装纸盒, 再去掉比花旗参片大几十倍的泡沫板, 才看到了花旗参保健品。这时候地上已经扔了一大堆花花绿绿的包装纸和一块块碎泡沫板……”没等我说完, 有的同学忍不住了, 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纷纷。这个说, 妈妈给她买了一套保暖内衣, 拆了一层又一层, 才见到内衣是什么样子。那个说, 他生日的时候, 一个同学送了他一个外观非常精美的“大”纸盒装着的礼物, 当他怀着激动的心情, 撕去了一层又一层的包装, 最后看到的却是一件“小”礼物……同学们听了不住地点头。课堂气氛立刻变得非常热烈。我一看到这个场面, 立即改变了原来的教学程序, 决定由教师讲变为让学生自己讨论、独立思考。

于是, 我顺势问道:“包装使商品美观, 但这么多的包装需要浪费多少材料呢?”孩子们都思考起来。过了一会儿, 有一位学生说:“这些包装大多是用纸张和木材作为材料, 这样重复包装造成纸张、纸箱的浪费, 造成材料浪费, 从而造成森林的减少, 影响了大自然的环境。”这一下子好像激起了孩子们的思维火花。“老师, 我们必须要注意保护环境。爸爸说这几年灰霾越来越厉害, 这都是不注重保护环境的后果呀!”、“老师, 上次我们去旅游, 本来很清澈的湖面到处都是白色的泡沫塑料和一次性筷子……”、“老师, 我说……”孩子们各抒己见, 纷纷说起自身周围发现的许多关于环境的问题。

我听了非常高兴, 孩子们想的多好呀!孩子们已从灰霾天气等常见现象, 真切地感受到环境污染给我们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在老师的引导下, 孩子们受到了启发, 决定以自己的力量为环保做些贡献, 为大地添些绿色。馨仪、育昌、坤昌等几位同学在一次假日小队的活动中, 准备对此进行调查。孩子们把这一想法告诉了我, 我建议他们以“商品包装材料”为突破口, 进行调查, 以便带动更多的环保活动。为使这次调查涉及面更广一些, 更具影响力和说服力, 我建议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调查。就这样既保护了学生探究的冲动, 尊重了学生的需要, 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商品包装材料”这一活动主题就正式确立了。

二、注重方法, 提炼问题

1. 课前调查, 了解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是专门用来研究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 为了更加了解学生的兴趣, 找准活动切入口, 我们应该在活动开始前, 对学生对于主题的开展先进行了解。在“商品包装材料”这个主题活动中, 为了使学生能提炼生成出感兴趣的并且有意义以及能够开展研究的问题, 上课前同学们就分组把自己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一个问题提出来, 我让同学们分组填写了“我最感兴趣的问题”调查表。从调查表中发现, 同学们的思维较窄, 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顺利地提炼生成出符合活动主题的问题。

2. 提供资源, 做好铺垫。

怎样把学生的思路逐渐打开呢?究其原因就是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 于是我不急于让学生生成问题, 而是先让学生浏览老师课前制作的资源包, 资源包有各种关于商品包装材料的图片、文字、视频, 通过浏览后, 同学们的视野一下子就打开了, 然后就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每组同学很快就提炼生成了切合主题的新问题。

以下是学生经过指导后提炼生成出的问题:

由此可见, 学生提炼问题、生成问题离不开老师有效指导, 老师要适时把握指导的时机及力度, 如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调查问卷, 让学生自由填写,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研究的问题。这样做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的选择空间较大。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 涉及的面也很广, 有的互相交叉或包容, 有些问题提得太大或缺乏现实意义, 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大家共同讨论, 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有了老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就有更精彩的生成。

三、全员参与, 确立主题

学生活动主体性、主动性不仅体现在学生的个体活动之中, 更加体现在学生小组的活动之中。在小组活动里学生们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小组共同感兴趣的共同想要研究的问题, 还要凝聚小组内所有同学的智慧, 这些过程如果没有小组里每个成员的真正参与是完不成的。

【课堂回放】

同学们经过你们的努力, 大家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但是我们毕竟还是小学生, 能力有限, 不可能每个问题都进行研究, 那怎么办呢?

我想我们就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确定出一个问题,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就集中精力去探究你们小组所选的问题, 老师在这里强调一点就是, 小组活动一定要大家共同参与, 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 (出示:一、选择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二、选择我们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三、选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去探究的问题。)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小组按照以上选择研究问题的小提示, 围绕黑板上的这些问题小组内商议一下你们小组共同感兴趣都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生: (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 刚才经过大家在小组内讨论, 下面我想听听各小组都选择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小组想研究的问题是———包装与材料。

生:我们小组想研究的问题是———包装的回收与利用。

等到班上所有小组都把共同想研究的问题说出来以后, 是不是意味着选题过程可以结束?在我仔细观察以后却发现出一个存在的情况, 尽管小组内的同学在选题过程中进行了交流讨论, 最后小组内确定要研究的问题是他们思维碰撞的结果, 可是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每组内肯定有班干部或能力较强的学生, 他们很可能成为小组内问题选择的“掌控者”, 他们既选择问题更是安排其他同学的分工, 相对能力不那么强的同学没有了自主的地位, 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最后也失去了真正的合作的意义。怎样才能使每个小组成员真实发表自己对所感兴趣问题的观点, 而不受任何外在控制与压力呢?我觉得应该在每个小组选出研究的问题以后再让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以及研究意义, 通过对话更加可以深入问题的思考, 激发探究问题的意愿, 经过这么一说, 小组内每个成员都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热情高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 体现学生的自主权和合作精神。

摘要:一个恰当主题的选择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因此选题研究的重点不仅是帮助学生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问题产生过程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所在, 以学生的兴趣入手, 通过小组合作形式, 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促使学生更主动、有效去寻求问题的解决过程, 在此期间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主题确定,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综合实践活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 2011. (19) .

篇4:如何确定历史活动课主题

关键词:历史;活动课;主题;

在历史活动课教学过程中,如何确定历史活动课主题,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从课本内容中选活动主题

每种版本教材都设计了4~5节活动课,如,人教版七年级实验教材共设计了9节活动课,上册有寻找历史、编写历史小故事、秦始皇功与过的辩论、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下册有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历史知识竞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同时,教材还附有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要求、活动提示以及参考资料。这些活动课类型丰富,有竞赛式、辩论式、历史学法等方面的内容,并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基本是同步的,给我们的活动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组织好这些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校本等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开发社区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利用当地的旅游原始生态等历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指导,如,集安市区东4公里外的禹山脚下,为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的墓碑。好太王碑建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是用一整块角砾凝灰岩稍加修凿而成,略呈方柱形。这种石料多见于集安的良民和上下活龙一带的鸭绿江边。好太王碑高6.39米,幅面宽1.34~2.0米不等。高句丽工匠们修凿成形以后,将它立起来,然后书写、镌刻。

三、结合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以史为鉴”,历史使人明智,通过历史学习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

四、学生感兴趣或者是学生认为是难点的内容作为活动主题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主题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学生这一主体,不要凭教师的好恶选择内容,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都可以作为活动课的内容。

总之,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找出符合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又能服务于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活动主题。

篇5:如何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体现语文综合的特点,是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的整合。那么,如何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呢,通过教学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主题。

1、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活动主题。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凭借,小学语文教材都来源于生活,是经过编者精心选编的,它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典型课例,从教材中引申出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我们学习了《秋游景山》这篇课文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足迹,可以去拾落叶,可以去果园看果子,可以去田间看农民伯伯收割稻谷,可以去拍摄一组反映秋景秋趣的照片,也可以收集赞美秋天的诗歌、散文等,然后将成果在班上交流。

2、结合生活实际确定活动主题。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样式就有多丰富,要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从生活中产生探究的主题。例如,在生活中,一些餐厅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现象十分普遍,面对这样一个学生可能熟视无睹的现象,于是我设计了《关注“一次性筷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篇6:如何确定活动主题(讲稿)

吴筱泉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它的主要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确定活动的主题。它的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提出问题阶段、确定主题阶段和六个主要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归纳整理”、“讨论形成”、“主题表述”、“选择主题”。在教学中可采用规划与生成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引导与指导相结合等策略。

[关键词] 主题确定 教学目的 环节 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形式是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一般包括确立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活动具体实施、总结交流评价等基本环节。主题,是指学生开展活动的题目,它直接决定了活动的主要内容,影响着活动目标等关键性因素。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生活情境、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联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条线索,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活动主题。主题确定课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应该如何来设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的教学呢?

一、教学分析: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而我们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会“解题”的人,而培养不出会“质疑即提出问题”的人。这是因为问题都在教师那里,长此以往,学生就没问题了。学习就成了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只要解题的过程。[1] 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主题确定课是一个主题活动的起始阶段,主题是否有意义、是否真正为学生所喜爱,决定了学生的投入程度,决定了活动是否能顺利实施。主题选得好,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空前的高涨,后续活动开展起来就顺利,活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主题选得不好,活动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而且还有可能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主题确定课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和任务是;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活动主体对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心理状态,并在其驱动下,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创新人才的基础和前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主题确定课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二)帮助学生确定活动主题

在主题确定课的教学中,学生将经历从发现、提出问题到讨论、确定活动主题的过程。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引导、鼓励学生发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筛选、归类、提升,确定小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条件等选择各自的小组活动主题。

二、教学环节: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的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和六个主要环节。

(一)提出问题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其课程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学生从生活中自主地提出问题,并由问题上升

[2]到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围绕问题和活动主题展开的。因而,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1.创设情境

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需要教师精心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营造一种问题环境和土壤,才能激起学生的问题欲和探究欲。这种问题情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如带领学生到实地去参观、感受和体验,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是创设的虚拟情境,如给学生放映一段音像资料、提供一个新闻报道、表演一个现实事例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创造出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氛围,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探索真知的欲望。如,在“走进民工”主题活动的主题确定课的情境创设中,有位教师给学生播放了08年春晚《农民工之歌》的MTV,那别样的旋律,朴实无华又气韵饱满的歌词,全方位扫描了农民工的生活、工作,蕴载着农民工创业的历程和心路的历程,唱出了农民工的心声和理想,浸透了农民工的精神,很有感染力。那发自内心的声音,那一往无前的气势,听得学生心旷神移。成功地利用《农民工之歌》这样快慰人心的作品激起了学生对农民工内心情感,也打开了同学们发现、提出问题的思路。

2.提出问题

让学生置身于创设的问题情境里,从中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要学会倾听,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要不断地肯定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给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教师要注意进行必要的引导,可以采用发散思维、头脑风暴等方法,尽量让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有一定深度的问题。

(二)确定主题阶段

在提出问题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处于“原始状态”: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杂、乱、不成系统、有些问题过于简单、有些问题过于深奥或不具备研究的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筛选、归纳、论证,转化为活动主题。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3.归纳整理

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难、有的易、有的大、有的小,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再次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把内涵大体相同或互相包含的问题归类,进而在同一个主题下归纳整理成几个小组活动主题。如在“走进民工”主题活动的主题确定课中,可以把有关农民工日常生活开支、饮食、住、等问题归纳为民工生活状况;把有关农民工一天工作几小时、做些什么工作、拿不拿得到到加班补贴等问题归纳为民工的工作现状;把有关农民工子女留守与跟随、在城里入学、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经济条件等问题归纳为民工子女情况;把有关企业是否存在克扣、拖欠农民工报酬、是否对农民工进行培训、是否关心农民工、有没有给农民工买保险等问题归纳为企业是如何对待民工的。

4.讨论形成

引导学生对这几个小组活动主题逐个进行价值判断和可行性分析。我对活动主题中的问题感兴趣吗?我的知识和能力能胜任活动主题中的课题吗?这个课题有没有实用价值?这个课题别人做过没有,如果别人做过,那么我们再做时有没有创新?我们能否从校内或者校外找到能指导我们研究这个课题的老师?哪些同学能够成为我的研究伙伴,这些同学在哪些方面与我的兴趣爱好相同,他们有哪些长处能弥补我的不足?„„探讨哪些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哪些问题没有研究意义,哪些问题我们有能力有条件研究,哪些问题缺乏研究条件。通过讨论最终确定可供选择的切实可行的小组活动主题。

5.主题表述

确定了小组活动主题后,要给这个主题活动取个名字,即活动主题确定以后,主题该如何表述呢?主题表述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归纳整理后的问题,看这些问题围绕着什么。它要求高度概括活动的内容,能传递这一主题活动的主要信息。主题表述可以采用直接以活动涉及的对象为主题的名称,如《我与民工子女比童年》《和零花钱做好朋友》等。也可以以主要活动、主要问题、在活动中的主要体验、主要空间为主题名称,如《农民工文化生活调查》、《农民工生病了怎么办》、《我是家乡小导游》、《走近农民工家庭》等。无论采用哪种主题表述的方式,一个好的主题名称的表述应该是简洁、清晰、完整、准确、概括性强的。主题名称的表述应该有一些综合性,便于学生在这一主题下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

6.选择主题 主题确定课的最后环节就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主题,志趣相投的的同学组成活动小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主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其特长,最大程度的激发其积极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同样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只要把握好这种课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环节、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校情和学情灵活应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要求。

三、教学策略:

(一)规划与生成相结合

“零散的知识形不成智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有像学科课程那样具有连续性,整体性,在教育上才是有意义的”[3]。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即活动主题,学校必须进行整体的规划。如果只是随意地选择一些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达到的效果是有限的。要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对活动主题进行整体、系统、逻辑的规划,使活动主题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较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

学校在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时,应该按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和发展自我这三个维度,相对均衡地选择符合学校特点的主题,并由教师和学生在某一个主题之下,确定并开展若干个相关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框架由“维度——主题——活动”构成,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要完成的任务,应该被综合地体现在每一个活动当中。[4] 由上述认识,我们把学校整体规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中预设的主题称为“大主题”,即课程内容框架“维度——主题——活动” 中的“主题”。“大主题”的内涵实质是活动的范围。在学校整体规划预设的主题下,主题确定课中生成的、确定的各学生小组活动主题称为“小主题”,即课程内容框架“维度——主题——活动” 中的“活动”。“小主题”才是学生围绕着它具体展开实践活动的主题。“大主题”选择的依据是学校自身的文化特点、传统优势以及社区环境资源、学生的成长需求。“大主题”的选择,既要考虑当地的资源和学生的兴趣,也要尽可能全面涉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领域,考虑自我、自然、社会等活动领域间的平衡和综合。同时还应考虑在学生发展的某个阶段进行某种主题活动的“适切性”,了解同类主题活动在不同年段出现究竟有何区别,它们在目标上是否达到了纲要目标的要求,活动的组织是否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不断的递进深化等等。

“大主题”规划,“小主题”生成。这种方式能较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性。“大主题”相同可以保证学生具有共同的活动基础,便于学生间相互交流,便于教师的指导。在“大主题”下,再由之分解出若干下一级活动的主题,即“小主题”。以“小主题”确保学生自主选择和生成自己活动主题的空间。学生可在大主题下开展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并在共同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活动。“大主题”的范围由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实施的初始阶段,逐步拓展扩大,让学生自主选题的空间更大、更广。在学生取得一定的经验后,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逐渐过渡到完全由学生自主选题。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在主题确定课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冷场现象。要让学生有“问题”可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主题确定课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比较全面地去了解与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有位教师在上《走进民工》这个主题活动主题确定课前,就布置学生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到民工中去,观察身边民工的生活和工作,与民工进行交流。随后,教师在主题确定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在课内就有许许多多、方方面面的问题要说了。如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就读情况、农民工有没有购买养老保险、农民工工资收入如何、农民工工作之余的主要休闲方式是什么、农民工生病时一般如何处理、企业是否存在克扣、拖欠农民工报酬的现象、农民工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协议了吗、农民工拿不拿得到到加班补贴、农民工有没有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农民工在当地的人数有多少?农民工政府、社区、学校是如何关心民工子女的?农民工也有书看、也在学习吗?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感觉如何?农民工什么时间上班、下班?国家是如何关心民工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农民工一般居住在什么地方?城市人对农民工有哪些看法?农民工得不得得到到工伤补偿?农民工能不能带薪休假?农民工有没有享受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农民工女职工能否享受带薪休产假制度?企业对农民工进行了哪些培训?我市的农民工主要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由于问题来源于实际的真实情境,提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操作性。

主题确定课需要将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前去“实践活动”一下,引导学生在课外深入生活去思考,认真观察自然、社会和社会,拓展问题来源,激发学生的思维,打开提出问题的思路,从平时的观察、调查等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其实,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树立起把“实践活动”融入到整个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思想,不能认为只有活动具体实施环节才有实践活动。

(三)引导与指导相结合

在主题确定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活动的目标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沿着活动目标方向来提出问题,开展活动。教师不能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教师必须明确主题活动的内在价值和活动目标,才能创设好情境,激发起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如《和零花钱做好朋友》主题活动的价值在于:随着我国人民经济状况的好转,学生口袋中的零用钱越来越多,如果零用钱处置不当,会带来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打电子游戏、上网吧、甚至赌博等;会使一些学生从小养成了追求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品质。因些,《和零花钱做好朋友》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零用钱使用不当的危害,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从而增强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意识,进而养成勤俭节约、关心贫困人群等良好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和零花钱做好朋友》主题确定课的情境创设,教师要用一些零用钱使用不当造成危害的典型案例,劳动人民、父母辛苦工作的事例,还有许许多多贫困人群的生活现状,让学生意识这个主题活动的价值意义,激发起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引导同学从这些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开展活动。

在主题确定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语非常重要,好的引导语给学生的思路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教师课前一定要预先设计好一些引导语。如在“走进民工”主题活动的主题确定课教学中的一些引导语:“你最想了解民工哪一方面的问题?”“围绕民工,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哪些研究?”。在主题确定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如何提出问题的方法指导。常见的提出问题的方法有发散思维法、头脑风暴法等,如在“走进民工”主题活动的主题确定课教学中,让学生以“民工”为中心,从与民工相关的各个因素、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发散开去,去思考、去提出问题;还可以适时地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让大家的思维发生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引起思维“共振”,激起每个人脑海中的灵感,提出一些有价值、有一定深度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安桂清.试论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03.6.(24-29).[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J].福建教育,2004.03A.(15-17).[3].张华.研究性学习的理想与现实 [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10.(114).[4].董洪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诊断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2.(15).(本文已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福建教育》2009.8A)

篇7:如何发挥岗位先锋模范主题讲稿

作为国有企业中的一名普通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展示党员形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十九大精神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履行义务,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从入党开始,我们面对党旗进行庄严的宣誓,作出郑重承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组织中的一分子——党员,必须时刻牢记党章、遵循党章、崇尚党章,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章,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到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履行党员义务,承担党员责任。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二、不忘初心,展示新时代党员形象

党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我们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中的一份子,要不忘初心,就要做到:

一是不忘党员的身份,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本职工作上,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和党员的形象,不忘自己的身份,不能形同普通职工,不能降低标准和要求,要在道德上高于群众,在要求上高于群众,在形象上高于群众。

二是不忘党员的规矩,在工作生活中要遵规守纪,安分守己,踏实做人,干净干事,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作风的提升,时刻要讲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做有品位、有品质、有品德的人。

三是不忘党员的本色,党员应当时刻心里记得群众,经常深入群众,时常联系群众。普通党员要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干部党员要经常抽出时间到生产一线,耐心细心倾听职工群众的诉求和心声,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各类问题。

三、牢记使命,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新时代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是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新矛盾中勇当突击队。国有企业中的广大党员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引领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牢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要努力当好模范,做遵章守纪、廉洁奉公的模范。广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制度观,要模范地学习制度和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努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带领职工群众共同遵守制度。党员干部带头遵章守纪,既是先进性的标准,也是普遍性的要求。

做坚持学习、带头学习的模范。学习是立身之本,是兴业之基。当前,有些党员缺乏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紧迫感,觉得自己虽然不是很优秀,但也还算过得去,只要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不给党组织抹黑就行了,这就降低了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与主题教育要求不相适应,与《党章》中党员“要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

锋模范作用”的要求不相符,要着力改正。做勇于担当、努力工作的模范。作为一名党员,要牢记党员的担当,勤勉敬业、务实苦干,在本职工作上敢于创新研究,在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群众树榜样、当模范。

四、甘于奉献,争做新时代合格党员

爱岗敬业,严以律己,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始终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党章》中党员义务第三项明确规定:“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这既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扬。然而,改革开放40年,西方腐朽思想不断涌入,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逐渐抬头,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改变,信念缺失、道德滑坡、违法违纪案件屡见不鲜。

国有企业的党员干部也同样受不良思想的冲击,存在部分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不够,责任心不强,回避矛盾,逃避问题,对工作成效不关注;有的党员眼睛向上,做一点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知道,有点成绩就到处宣扬,借此抬高自己;有的党员干工作缺乏大局意识,眼睛总是看到自己小部门的局部利益,达不到自己满意的结果就闹情绪找领导要说法;有的党员认为自己当个部门领导身份就尊贵起来,工作不踏实,重口头安排、听电话汇报,轻现场调研落实、忽视实地检查督促等等。

个别普通党员还存在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精神懈怠、无心进取,追求待遇、不讲奉献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对“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求的背弃。对共产党员来讲,如果心中没有党章意识,不履行甚至背弃党员义务,不但达不到“做合格党员”的要求,离踩踏纪律红线、受到纪律惩戒也就不远了。

五、践行党章,在工作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最重要的是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业用。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面对世情国情变换,党中央作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近年以来,分公司的发展面临着内外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如何保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争先进位的目标?每名党员都必须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坚决执行省、市公司党委决策部署,讲政治、顾大局、敢担当。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聚力攻坚、积极作为,主动分担责任和压力,实现好业绩。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以党章对照自己、激励自己,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干起,夯实基础、工作到位,率先垂范、尽职尽责,为分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近些年在我们身边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忠于职守、善于钻研、勤于思考、精益求精、兢兢业业、真诚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正因为有像xx这样的优秀党员,影响着公司的一大部分人,他们是工作的典范、岗位的模范,彰显了共产党员的本色。我们宣誓入

篇8:如何确定活动主题(讲稿)

按照教学过程来讲, 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其他文化课一样, 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了解并吃透教材, 研究学生特点, 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和教学技能、方法, 然后, 精心编写教学活动方案, 根据教学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其中, 活动方案是承接学生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必经阶段。因此, 大家都认为, 备课、编写教学活动方案是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圆满完成的必要准备。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教学活动创造, 是指导教师的一种探索, 一种积极更新以往方法、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行为。有了这个充分的准备, 加上个人的指导魅力, 组织教学技能和随和应变的能力, 完全可以把一堂综合实践课程圆满顺利开展好。但是, 前提是要有一个合适、具体的教学目标。

一、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

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一个由教师、学生和应掌握的知识构成的特殊系统。综合实践活动课也不例外, 它是由活动指导教师、学生、知识目标、教学环境、教具、教学手段等多种因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要素不是简单的相加, 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首先, 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能只看某一要素的个体作用, 或者只看各个要素之间简单的链接, 而是要让这些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整体效应, 才能发挥出综合实践课程好的教学效果或者说活动效果。其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动态化发展的。虽然它的教学结构或者说教学环节如同其他文化课一样, 但是, 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环境、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因人因时因地等客观条件动态化变化的教学系统。

二、教学目标是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生产力”

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是:有什么样的生产力, 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是一样, 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在社会发展中, 生产力的发展是围绕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三要素”发展变化的, 而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围绕“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组织实施的, 即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要素”。

“教学目标”为什么是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生产力”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 就像其他文化课一样, 教学目标同样是综合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 它指导和支配着整个教学活动。综合实践教育教学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 要实现何种结果, 都是在具体目标下完成的。所有的教学过程、教学场地设施、活动方案计划、评价体系, 甚至活动指导教师都是围绕它展开工作的。当然, 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会让一切教学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使用价值, 教学活动效果也会很明显很突出, 否则就是浪费教学资源或者说不正当使用教学资源, 更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 教学目标一旦合理确定后, 它就会成为规范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组成行为的准则, 也会成为参加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学生努力学习的方向。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教学场地设施的选择、教学技能方法的使用, 都会有的放矢, 不会盲目组织教学活动或者随意更改教学内容等, 教学活动评价体系也会围绕着该目标建立并使用。参加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学生也会专一地学习此项综合实践内容了。

再次,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要包括活动方案设计、活动组织实施、活动效果评价等环节, 教学目标作为预先规定的教学结果, 自然也成为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学校对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有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因此,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要考虑教学活动发展到评价阶段时的可操作性要强, 在评价活动效果时能实现对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评价, 还能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评价等。

三、如何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教育活动课与其他文化课不一样的地方就是, 它是充分体现的是学生的动手参与, 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动手体验为主, 教师辅助指导为辅。但是, 作为一节学校所开展的“课”, 它的教学目标和其他文化课的教学目标一样, 都应是“三维目标”。而且, 这“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间, 是一个相互交织, 融合渗透, 协调互动的有机整体, 不仅是整个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活动导向, 更是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目标。

基于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要开展好综合实践教育活动, 必须要有合理、明确的综合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和其他文化课一样的是, 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教学目标同样要有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等固有的教学目标, 但综合实践教育教学活动还应该有其特有的教学目标, 比如动手能力目标、发现问题目标、综合分析问题目标、创新能力和技能目标, 等等。当然, 因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不同, 其具体的教学目标也会不同。但是, 总的来说, 不论什么样的具体教学目标, 在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中都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动机,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出发点, 要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让学生产生强烈参与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愿望。而且, 这个教学目标是在具体的活动中能够容易操控和实现的, 是学生在文化课教学中没法获取或很少实现的目标。把握了这几个原则, 那这个综合实践实践活动方案就是一个成功的活动方案了。

摘要:综合实践课程是当前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体现者, 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开展综合实践课, 教学模式形式多样。但只要懂得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 合理确定好教学活动目标, 把研究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 吃透活动内容, 熟练掌握教学技能, 认真备好活动方案, 把握好教学活动工程及环节, 运用好评价方法, 就能组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汤英娟.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给力点在哪[J].辅导员, 2011 (4) .

篇9:如何确定文章的主题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指出,文章“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这兵,谓之乌合。”因此,写文章首先应确定主题,而且要力求正确、深刻和独到性。只有这样,文章才有价值,才能受到读者欢迎,才能存在下去。因此,在写作中,确定文章的主题便成为首先要解決的问题。

那么,如何确定文章的主题呢?我认为,确定文章的主题,也就是将从生活中得来的思想认识加以集中和深化,进而形成一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一般地说,确定文章的主题应注意下列三个问题。

(一)主题来自对材料思想意蕴的正确理解和概括

正确的思想来源于客观实际。主题是作者从客观世界中收集到的材料提炼出来的。材料所包含的客观意蕴是提炼主题的基础和出发点。确立一篇文章的主题,既不能凭空杜撰,也不能以片面材料为依据,而是对全部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理解它们所含的丰富思想内容,把握其客观意义和价值,从而得出确当的概括。1850年,马克思去了观察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地点---伦敦。大英博物馆藏书十分丰富,给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研究资料。资本主义在生产发展中,资本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充分地暴露出来。这一切让马克思下定决心从头开始,用批判的精神来透彻地研究新的材料,揭示资本的秘密。从1850年6月到1853年8月,马克思一共写了24本笔记,并将所有的笔记本编了号,命名为“伦敦笔记”。笔记的内容大致包括摘录的资料和简短的评论、注释两部分。其中有各种统计资料、理论文献资料、当时社会上对一些重大问题的争论材料以及马克思自己的精辟评论,内容十分广泛。笔记表明,马克思已掌握了丰富的经济学知识,为以后建造自己的科学大厦占有了充足的材料。列宁后来说:《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点概括的、彼此紧相联系的思想。正是因为马克思通过收集大量的材料和对材料进行全面的整理提炼才有巨作《资本论》的问世。

(二)主题来自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深入挖掘

主题有正确、错误之分,也有深浅之分。中有经过严格的筛选,深入的开掘,才能揭示材料所包含的思想意义。鲁迅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义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作者在写作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择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的生活事件和现象,揭示生活的本质。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是形形色色的,作者要善于从中分清真善美与假丑恶。不能自然主义地把现实中的任何事情,不分是非地照搬、照抄进文章中来,否则,作品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益必然是庸俗的。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必然是肤浅的或错误的。

黄钢的《亚洲大陆的新崛起》一文主题的提炼,能给我们以启示。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认识是逐渐深化的。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第一步思考是他掌握了李四光的大量材料后,觉得应反映出李四光的道德、精神和科学家的优秀品质。那么,什么是李四光的精神和品质呢?接着作者又进行第二步的思考纵深的思考:李四光几十年同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论作斗争的实质是什么?一是反对帝国主义对东方的侵略。二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超越西方,扭转我国落后的状况。这两点正是李四光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据此,作者又进行了第三步的深入挖掘。提炼出这样的主题:李四光所走的道路和新中国地质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历程表明,党的领导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这三次的思想认识的飞跃,正是作者通过分析、比较和研究,层层深入地认识事物本质意义的过程。这样提炼出来的主题,自然是深刻的。

(三)深刻的主题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提炼主题还要注意体现时代精神因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生活内容和不同的社会问题。作为反映一定时代现实的文章,就不能不带有时代的特点。《祝福》、《白毛女》《李双双》等都是以中国妇女为题材的作品。但它们分别反映了不同时代中国妇女的命运和思想性格。这些文章的主题都与之相应的时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家朱家胜在《飘动的篝火》的文中写长征途中的红军在过草地时,几位掉队的伤员在夜幕中忽然看到前方飘动篝火,“大家都独立地向篝火走去”,它再现了红军在过草地那种排除万难的勇气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冰心的《小桔灯》叙述了一位小姑娘送给“我”一盏小桔灯,使“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这灯光象征着小姑娘的坚定、勇敢、乐观的精神。这些作品这所以能在各自的历史阶段吸引群众,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主题能与时代衔接,反映时代的生活现实和精神面貌。

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写出有分量的文章,不要闭门造车,胡编乱写,而要深入社会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和分析生活的人和事,获取写作的原始材料,确立正确、新颖的主题,才能写出有血有肉和感动人的文章来。

篇10:感恩主题活动演讲稿

大家好!

阳光、雨露,包括我们的生命都要感谢于她―地球。

感恩于我们的地球母亲是人们常谈的话题,可又有几个人真正做到过呢。许多人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地球母亲的安危。破坏植被、砍伐树木、破坏环境、污染水源……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是人类的罪行吗。人们总是想,砍一两颗树不算什么,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所有人都这样想的话那就不是砍一两颗树这么简单了。树不是不可以砍,只是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金钱,应该注意环保。因为如果地球毁灭了,就算你有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回一个完完整整的地球。

有人开了水龙头就不关,你可知道那哗哗流出的不是水,而是地球母亲的眼泪呀。为了不让母亲的眼泪白流,我们不应该节约有水吗。

上一篇:技师学院节能评估报告下一篇:旅游项目开发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