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学评论《龙的起源与龙文化研究》一书

2024-04-19

刘文学评论《龙的起源与龙文化研究》一书(精选5篇)

篇1:刘文学评论《龙的起源与龙文化研究》一书

飞龙在天是龙卷 晓奇本是阜新人

刘文学

具有超常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社会科学研究专著《龙的起源与龙文化研究》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014年7月9日第一批10本样书,本书作者胡晓奇先生首先赠阅我一本,我感到十分高兴。

胡晓奇先生是我市原细河区地税局局长,现任阜新市国际税收研究会会长,阜新市税务学会副会长,阜新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阜新市老社科工作者协会理事,阜新市龙文化研究会筹委会秘书长。他虽然是税务干部出身,但文学修养、文字造诣很深,特别是对龙文化研究已达到了如梦如痴的境地。他爱人赵颖是阜新市作协副主席,也是我市著名作家,曾发表文学小说《大矿山》现在已被排成电视剧。他们夫妻俩可以说是妇唱夫随,对我市的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他夫妻俩都是我的好朋友,所以当我得到这本《龙的起源与龙文化研究》一书时,内心十分感动与好奇,拜读之后感受颇深。我为胡晓奇先生是我们阜新人感到骄傲,为他的突出、独到的研究成果感到自豪。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东方巨龙代表着中国在世界腾飞。龙在天上可以腾云驾雾,在大海里可以推波逐浪,在人间可以呼风唤雨,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至高无上的威严地位。但是,在中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在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虽然人人都知道有龙,人人都知道龙的神威,但究竟什么是龙?龙的起源是什么?不论是从考古 发掘中,还是考史研究中,都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结论,可以说是莫衷一是,似是而非,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今天,辽宁省阜新市地税局的胡晓奇先生给出了比较准确的答案,揭示了龙的起源和奥秘,他说“我认为:龙起源于自然现象龙卷风。古代中国人是根据龙卷风的图像塑造了龙。”我认为胡晓奇先生的研究成果是值得肯定的。

一、独树一帜,另立一派,第一次创立了龙从动物形象论到自然现象龙卷风形象论的转变,解开了龙的起源这个千古之谜。

关于龙的起源,从近代以来,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各执一词,众说纷纭,主要有:蟒蛇说、鳄鱼说、蜥蜴说、恐龙说、娃娃鱼说、河马说、猪说、马说、牛说、犬说,大体上都没有离开动物形象论的说法。胡晓奇先生在列举上述动物形象说法中指出:“上述的所有动物都不具备呼风唤雨的本领,都没有乘云而飞的能力,更没有电闪雷鸣、变幻莫测的神通,所有动物都没有威力巨大、令人恐惧的杀伤力,所有动物发出的声音都不是隆隆的声音。考古界证实,龙作为动物是不存在的。自然界中根本没有龙这种动物。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龙是动物转变而来的学说。

胡晓奇先生论证了龙不是动物,又从考史角度大量地研究了《诗经》、《尚书》、《左传》、《论衡》、《周易》、《春秋繁露》、《史记》、《山海经》、《淮南子》、《梦溪笔谈》等书籍,还研究了甲骨文、金文、篆字中关于龙字的百种写法,同时还从网上下载了100多万字有关龙文化研究资料。由于他的苦心专研,对春秋时代的孔子、管子、韩愈、左丘明,唐代孔颖达,汉代的刘向、刘安、王充,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南宋诗人陆游、叶梦得、范成大,三国时期的曹操,元代的作家杨瑀,等„„这些古代圣人、学者关于龙的论述,特别对《周易》、《左传》关于龙的论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伏羲女娲与龙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龙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与雷、电、云有密切联系的自然现象,它就是龙卷风。

胡晓奇先生在揭示了龙的起源之后,并对龙卷风的形成原因,龙卷风形成的四个阶段特点及龙卷风的威力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只有龙卷风具备人们对龙赋予的所有特点与威力,由于龙卷风来时发出隆隆的声音,所以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龙”,并把“龙”进一步神秘化,并赋予了九种动物的形象,于是就变成了今天的“龙”。彻底改写了龙的起源历史。

二、以全新的视角,以超越古今的睿智,第一次全面阐述了龙图腾文化的内涵,填补了龙文化的空白。

胡晓奇先生在详细剖析了龙的起源和龙的奥秘同时,又全面剖析了今天我们所认识的龙图腾的来源,什么是图腾?图腾的作用是什么?也可谓是以全新的视角第一次全面阐述了龙图腾文化的精髓,填补了龙文化的空白。

“图腾”一词的引进是我国清代学者严复,他于1903年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使用了“图腾”一词。严复在按语中指出,图腾是群体的标识,旨在区分群体。在英文翻译和和汉语词典里也认为图腾是标识。胡晓奇先生在论述龙图腾的过程中,不但指出图腾是标识,而且指出图腾是旗帜的观点。并批驳了现在流行的“图腾动物与氏族有亲属血缘关系”的血缘说。指出在全世界各国和我国各民族中,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如:俄罗斯图腾是北极熊;法国是大松鸡;德国是狼;英国是狮子;巴西是美洲虎;印度是大象;吉尔吉斯坦是雄鹰。各民族图腾中,俄罗斯族是鹰;水族是鱼;傣族是孔雀;蒙古族是狼;汉族是龙、凤;苗族是枫树叶;么佬族竹;藏族是布达拉宫;回族是清真寺庙;怒族是四玄琴;壮族是鼓;珞巴族是宝剑。

各国和各民族作为图腾标识不仅有动物、植物,还有建筑物和乐器,如果把图腾的定义与这个民族有亲属和血缘关系显然是非常荒谬和不成立的。

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是伏羲、女娲把自己的头像画在“龙”的首级部位,用人首蛇身图案做部落的标识,这是华夏祖先最先使用的图腾标识。也是旗帜,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由于朝代的变迁,统治者的变更,不能换一个龙子就把一个龙子的首级画在标识上,因此就创造出来一个固定形状的龙,经过若干朝代的不断创新、加工、美化塑造出了蛇身、鹰爪、马头、猪嘴、牛眼、鹿角、鱼尾、鱼鳞、火焰肘毛这样雄伟、壮观的龙图腾形象。

胡晓奇先生还总结出了五种龙的精神内涵:

1、“龙”的图腾所展现的是一种不知疲倦、生生不息的斗争精神。

2、体现了对敌人起到一种威慑、震撼作用的大无畏精神。

3、体现了至高无上的、号令、旗帜奋发有为的团结精神。

4、体现了统治者要有龙的圣德,德备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

5、体现了包容、和谐、发展、创新精神。

深刻解读龙图腾所体现的精神,可以帮助我们理解8000年来龙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华夏民族在龙图腾发展中不断在释放正能量的精神鼓舞下,才创造了中国古代悠久文化和灿烂辉煌的东方文明。

三、以精练的语言和逻辑推理,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创新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龙文化篇章。

全书共十几万字,分列二十七章,并有两个附件。序言由阜新市社科联原党组书记、主席李墨和阜新市社科联名誉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王金瑛作序,更加显示了我市社科界对本书出版的重视程度。

全书语言精练,逻辑推理准确生动,为了证实龙就是龙卷风,把古今中外所有与龙有关的文字、论述、图片放在一起逐字逐文地进行说明和实事求是的逻辑推理,全书列举了甲骨文、金文和篆字47例,说明古人造字时就形象地把龙作为顶天立地的自然形象,进行了有力的佐证。在用文字推理的同时收集了54幅照片和图像,更加形象地说明了龙就是龙卷风。并详细剖析了龙的称谓,龙的原型,龙是自然现象的依据。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伏羲女娲与龙的关系,龙蛇风三者之间的关系,古代文献记载的龙、雷电与龙、飞龙在天、龙蛇混杂、鱼龙混杂、黄帝与龙、龙生九子、叶公好龙、祭龙求雨、道教与龙王、龙图腾、查海石龙、玉猪龙、蚌龙、西方龙、阜新龙,最后是龙文化 品牌的建议,真可谓是图文并茂,面面俱到,环环相扣,无有疏漏。本书不但论点新颖、论据充足,而且有很强的创新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把龙定义为龙卷风就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大创新,正是这种伟大的创新精神成就了这本书的成功。还有作者查阅卫星地图,阜新市区周围的山脉就像一条巨龙,正如本书封面所现,再一次论证了“玉龙故乡”名符其实。这也是本书创新的一大亮点。

说到科学性和知识性,作者论述龙卷风形成的原因,雷鸣电闪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时,所举出的论据和事例都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在描述伏羲与女娲的故事中,在论述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故事中,在发掘祭龙祈雨、黄帝与龙、道教与龙王、东西方对龙的认知不同等事例中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所以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社会科学专门论著。

四、传承龙的文化,弘扬龙的精神,全面论述了古今中外龙的实质和科学内涵,为阜新龙走向世界开辟了崭新视野。

阜新是“玉龙故乡”,是中华文明的开端,是“红山文化”的发源地。1982年,距今8000年的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被发现,尤其是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中心广场内的“龙型堆塑”,石龙全长近20米,宽近2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的龙。同时该遗址又先后发掘了龙纹陶片玉器。因此,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据此题词“玉龙故乡,文明发端”。阜新龙文化把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3000年。今天,对龙的起源研究有着独到见解的创作人胡晓奇先生也是阜新人,这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阜新是玉龙故乡的历史必然。

龙是什么?正像本书序言李墨主席论述的那样:“龙”作为一种超现实的神话物,是我国原始先民对自然现象与现实动物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人类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量的一种神秘化理解。说到底,龙是一种从图腾崇拜发展而来的精神崇拜。而今天胡晓奇先生把“龙”定义为龙卷风,应该说这是一种新的学说在阜新诞生,是一种创举。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差别,东西方对龙有着不同的认知和态度,西方人对龙赋予凶恶的形象,具有恐惧心理,而东方人尤其是我国把龙赋予了吉祥睿智、奋发有为的形象。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阜新是中华龙的发源地,如何打造阜新龙文化品牌,胡晓奇先生提出了6项合理建议,都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和应用价值。把查海遗址建成中国龙文化的旅游胜地,让龙的精神、龙的文化,在龙的故乡发扬光大,真正把阜新建成龙的故乡,龙的城市,让阜新龙腾飞中华,腾飞世界。

最后我想说的是:

龙卷风云多变幻,顶天立地似龙盘,呼风唤雨力拔山,飞龙在天是龙卷。

(作者系阜新矿务局海州矿多种经营公司原党委书记)

2014年7月21日

篇2:刘文学评论《龙的起源与龙文化研究》一书

通常我们将运用文学理论来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实践活动称为英美文学评论, 主要是通过研究来揭示英美文学中存在的特殊事物及其发展规律, 而且能够为英美文学的创作提供依据。一般将英语文学作品作为评论的对象, 而英美文学评论的形式比较多样, 主要根据文学作品形式的不同, 将其划分为如下几种:第一, 诗歌评论;第二, 小说评论;第三, 戏剧评论等。而评论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各个方面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评鉴与议论, 例如该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表现形式等, 通过评论帮助相关文学爱好者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以及对英美文学作品中所传递信息的掌握能力。

英美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文学作品相比, 相去甚大。英美文学评论的基础就是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非常深入的分析, 如果不能对英美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 就不可能创作出深刻的英美文学评论。除此之外, 对作品进行分析的过程同样也具有对文学作品评价的成分。综上所述, 英美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文学作品相比较, 具有很大的差别, 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英美文学评论的重点是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文学艺术以及外在表现进行思考及评论, 而一般的文学分析的更多的是关注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一些属性。

二、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 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根基, 是塑造文学作品的躯体, 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离开彼此是不能够独立存在的。英美文学作品进行创作的基础工具就是英语, 其可以极具象征性及表达性地传达文学创造者的思维活动。通过文学创作者对英语进行提炼与加工之后, 就能够表现出简洁、高雅、通俗、华丽等文体风格。由此可见, 英语是一种极富独特性以及表现力的语言, 能够在文学创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将其独特的思想内涵表现出来。

但是, 英语会因为地域环境、历史发展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 存在一些差异, 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原因。二者在很多方面都表现除了一定的差异, 例如在特有的俗语、谚语、典故等方面。而这些不同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是除了母语国家之外所不能贯彻理解和掌握的。英国是英语的发源地, 所以英式英语往往会因为文化传承以及其, 漫长的发展历史而表现出一定的“正宗”优势, 但是这也同时会导致文学评论家们在使用英式英语的时候不能够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当然, 这种在文化传承下形成的限制也是一种对传统尊敬, 将英式英语久经历史沉淀的庄严与稳重完整的表现了出来。

虽然美式英语一定程度的将英式英语的大体继承了下来, 但是也会因为地域、文化、制度等的影响造成美式英语变得更加具有革新性和叛逆性。还可能是因为美式英语的历史背景比较单薄, 没有那么多思想上的限制, 而且美国文学史上的作家们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又表现的异常极端创新, 尤其是在1930年之后, 涌现出了各个流派的作家, 并陆续获得了诺贝尔奖, 使得美国文学体呈现出了全新的精神面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同时影响了文学评论者们在英语应用时具有较高的开放程度, 正因为如此, 美国文学评论相较于英国文学评论来说显得更加自由、创新。除此之外, 美国文学评论极易激发文学创作者们的创作激情, 使文学思潮得到进一步的开化, 这就是美国文学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文坛上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

(二) 文化内涵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与美国文学评论不同的是, 英国文学评论一直都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挣脱之间挣扎的。17-18世纪, 英国文学评论的创作手法从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转变到具有荒诞的特征, 这都充分说明了在这个时期英国文学评论都是一直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打破间纠结与抗争的。但是, 自20世纪以来, 文学评论家们开始对传统的理论进行思考与审视, 这就造成了英国文学评论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 英国文学评论界除了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之外, 再也没有出现有影响力的文学论家。解构主义、结构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等文学理论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英国文学思想的影响。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的方向进行的。并且英国文学评论与英国所具有的独特内涵息息相关的, 可以说, 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和变化是与英国时代的变迁分不开的。

正因为有了文学的产生, 才有了文学评论, 所以说美国文学评论的发展是与美国文学研究分不开的。并且美国文学受到其他文学的影响非常大, 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是殖民地国家。而其中对美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就是英国文学和印第安文学。尽管美国文学受到了欧洲大陆文学的深刻影响, 但是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美国文学是英国文学在美国这块肥沃的土壤上生根发芽, 并且最终结出了新的果实, 不可避免的是其有着部分的“遗传基因”, 但最终还是会形成一个独立的、极具特色的个体。当然, 美国文学评论也和美国文学具有同样的特征, 美国文学评论也受到了欧洲大陆文学的深刻影响, 尤其是受到英国文学和印第安文学的影响, 但是美国文学评论也在其中发展出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三、总结

综上所述, 美国文学评论与英国文学评论相比, 并不具有历史性包袱, 能够不断开拓创新。经过不断的研究发现影响英美文学评论的因素非常多, 例如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 甚至是文学评论者自身的素质都会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但是经过深入的探讨后发现对英美文学评论影响最大的是文化差异对其的影响, 甚至可以说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影响起到了支配性作用。由此可见, 文化差异是造成英美文学评论存在差异最重要, 最深远的影响因素。在传统性方面, 英国文学评论比美国文学评论更具优势;而在创新性方面, 美国文学评论比英国文学评论更强。英国文学评论与美国文学评论存在的差异, 是与两国文化的差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多元化文化视角的碰撞更加有利于文化火花的迸发, 这对于推动英美文化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着长远并且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盖颖颖.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时代文学 (下半月) , 2012.

篇3:刘文学评论《龙的起源与龙文化研究》一书

一、英美文学特点及其发展史

1、英国文学发展史及其具有的特点。英国文学在整个英美文学体系中, 当得上“源远流长”的称谓。英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 不仅内部遵循自身的规律, 同时还受到相应的政治、历史以及宗教等的影响, 早期的英国文学为盎格鲁萨克逊阶段, 然后出现了文艺复兴, 接着便是新古典主义的诞生, 随后从浪漫主义发展到而今的现实以及现代主义等。英国文学在二战之后, 基本上由过去的写实, 变成多元和实验的趋势[1]。英国文学的首要特性为帝国叙事, 其特有的传统即为乌托邦文学及反面乌托邦文学, 而其包含的一个基本精神则是经验主义。

2、美国文学发展史及其具有的特点。十九世纪末从英国文学中脱离并自立的美国文学, 其早期尽管仍然处处透露着英国文学的味道, 然而在随后的数百年光景, 其逐渐孕育出了自己的风格。美国文学共出现过三次大的的变化, 第一次是十九世纪前期形成的民族文学;第二次和第三次乃是美国文学在一战及二战后两度给世界带来极大的影响, 其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便有近十位。乡土主义作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声, 其在早期的美国各地不断涌现。随后美国文学的文学结构逐渐向着三十年代的新批评派, 五十年代逐渐兴起的结构及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等方向发展[2]。

二、分析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本身隶属于文学一个种类的文学评论, 具有特定的内涵, 且评论语言均被加以严格整理, 因而可以从语言差异上来体会其对文学评论带来的影响。

1、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作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本质象征, 语言在本国或本民族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国英语作为英语的正宗语言, 具有长达1500多年的历史, 其漫长的历程经历了OldEnglish、MiddleEnglish以及ModernEnglish三个阶段, 其文化传承作用可以通过语言的使用体现出来。由于语言传承具有悠久的历史, 所以英国评论家在使用英语时, 或许出于对语言传统神圣性由衷地崇敬, 或许是顾忌对语言传统造成随意破坏, 所以张狂程序远及不上美国英语, 其应用与文学评论上的语言比较正统[3]。而美国语言因为是从英国语言衍生而出的, 其伴随着英国英语与北美大陆印第安土著语的接触而生, 尽管核心仍然秉承着对英国英语, 然而作为一个新生的国家, 美国的民众、政治以及文化均充满创新与叛逆。同时, 由于美国在政治、历史及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包袱很轻, 所以在使用语言方面的顾忌很少, 比较张狂和大胆, 并且处处彰显着美国一度推崇的“一切皆有可能”精神。

2、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从英国文豪《哈姆雷特》之中, 可以从其主人公哈姆雷特苦苦挣扎的复仇之中, 看到其被抒发的淋漓尽致的优柔寡断性格, 这就好比是英国文学评论, 无论是在十七世纪及十八世纪充满宗教神秘色彩的文学评论, 亦或是当今荒诞派、边缘体验以及非个人化理论等, 无不体现出英国文学评论徘徊于受传统束缚以及脱出传统束缚之间。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英国文学评论便再没出现能够于世界批评界呼风唤雨的顶尖人物, 因而其文学评论界不仅需要深刻反思过去那种荒诞及迷离理论, 同时还应重新阐释和铸就传统理论, 构建全新的评论思潮。以人道主义文学评论为例, 由于发展历史情境各异, 所以在人道主义方面, 英国文学比较保守, 美国文学则取向激进。英国文学在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 大都反对暴力革命, 如歌德倾向的改良主义, 狄更斯强调“用爱战胜恨”歌颂博爱, 提倡宽恕, 是英国人道主义的主体思想。

而美国文学评论的文化内涵则充分体现其独立性, 是开放性的文学评论, 就像是混血儿。不存在沉重的历史文化负担, 所以能够将北美大陆印第安土著及欧洲大陆的优秀文学加以充分吸收, 以世界视角, 将全世界优秀文学评论理论收归己用, 所以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在人道主义文学评论方面, 美国直接绕过“革命是否能够作用于道德”的思想, 因而比较激进, 且具有极强的创新性。

结束语:纵观英美文学评论历史, 其中给英美文学评论差异造成最大影响的还是英美文化方面的差异, 从传统性上看, 英国文学评论由于具有悠久的历史, 因而占据极大的优势;但从创新方面来说, 由于美国文学评论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 其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独立性和开放性, 所以其创新性明显要强过英国文学评论。

摘要:各个民族均拥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及民族灵魂, 而恰恰是因为这种差异性, 使得世界文化变得绚丽多彩。本文首先对英美文学发展史以及其独特之处进行探讨, 然后分别就英国文学及美国文学所具有的特点加以分析, 最后对文化内涵差异给英美文学评论带来的影响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美文学评论,影响

参考文献

[1]盖颖颖.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时代文学, 2012, (4) :183-184.

[2]林晓彬.英美文学评价中不同文化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5 (8) :168-170.

篇4:刘文学评论《龙的起源与龙文化研究》一书

一、英美的文学发展

初期英国文学严重影响着美国文学,在十九世纪末之前,许多人认为英国文学包含美国文学,直到二十世纪, 美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无论经济还是文学都走向成熟。

英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同样英国发展文学作品的时间也比美国长,英国的文化传入美国,英国文学受到了文化、政治和历史的影响。英国发展大致经过了5个时期,分别为:中世纪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时期、后现代主义时期。

美国是多元化国家,美国文学亦是多元化的。美国文学贴近民生而且内容丰富,美国文学初期模仿英国文学,直到二十世纪初才逐渐独立自主[1]。美国发展经过了5个时期:殖民时期、独立革命、南北战争、二战期间、二战后期。

二、英美的文学评论

英美的文学评论运用文学理论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研究,揭示了英美文学的发展规律。

根据其形式的不同,英美文学评论分为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英美文学评论是以表现形式、思想内容、创作风格的议论与评鉴为目的,来提高欣赏能力和阅读水平,让文学爱好者更加清晰地明白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内容。

英美文学评论不同于其他作品分析,一般文学作品评论或分析更注重作品本身的属性,而英美文学评论作品不同,其注重的是外在表现。想完全明白英美文学评论,首先要对英美文学作品有一个很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对英美文学作品有一个深刻地评论。

三、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英美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语言不仅是民族的根本,也是一个民族沟通的重要桥梁,虽然英美国家都是用英语进行沟通,但是根据国民文化的不同、历史背景的差异和宗教信仰的区别等, 英语分为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其谚语、习俗、典故都是大不相同的。只有了解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对英美文学作品有一个更加客观、深刻地评论。不同种族的评论家有不同的习惯,如果分不清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语言差别,那么便注定对英美文学作品内涵没有一个深刻地评论和认知。美国初期只是英国的分支,在语言上也同样如此。评论家评论文学作品时,基于英式英语的语言习惯,语言使用较严谨,所以英式英语是比较稳重而庄严的,英式英语是具有民族传统的正宗语言,流传至今。而美式英语就没有那么中规中矩,没有那么传统, 美式英语比英式英语大胆得多,美式英语创新、叛逆、张狂,在评论上更加肆无忌惮,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很大的差别。这或许也是美式英语不再是英式英语衍生产物的一种标志。

(二)英美文化内涵差异带来的影响

英国文学评论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是一个包袱, 束缚了评论家的思维与观点,英国文学在矛盾中挣扎。莎士比亚的杰出作品《哈姆雷特》,其主人公“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一个问题”表现出的纠结和挣扎,也是当代英国评论家具有的典型性格。伊戈尔顿是注重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一位英国评论家,他的评论角度独特,他可以说是英国最有影响力的评论家。美国评论家马克·吐温在评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时明显地表示了其人道主义的思想,这部作品也充分地描述出了美国的历史,在文章结尾,黑奴获得了自由,美国的奴隶制度被回避了,但从其他角度看,它对美国种族歧视进行了讽刺。可见美国文学评论的大胆和自由。前期的美国文学是英国文学的附属,很多人认为其是英国的一个分源,但是发展到二十世纪以后,美国文学不受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凭借着自己的大胆创新和独特见解以及开放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取得了很多不朽的成绩, 经过多次巅峰发展,有了自己立意新奇的美国文化,这时美国彻底摆脱英国,真正地走向独立[2]。

(三)英美人道主义差异带来的影响

人道主义指的就是维护人类的权力和利益。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人道主义这一说法,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发展,“人道主义”也逐渐变得完善。出于信仰基督教的原因,人们信仰上帝, 这些对文学评论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英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差异导致各自对人道主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英国文学评论家对此的理解保守且成熟,而美国则相反, 更具有大胆创新精神。从英国传统的文化角度来说,对人道主义的保守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没有持续太久便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怀疑,人们认为革命的推动才能让社会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保守的人道主义并不是社会完善和发展的唯一条件,只有在具备活力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可以起到催化作用。美国文学评论对人道主义有着比较独到的见解,且态度激进。产生差异的原因就是美国没有英国的传统文化,没有历史包袱,没有太多顾忌,可以自由发表观点[3]。

(四)英美文化历史差异带来的影响

英国和美国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截然不同,英国有着良好的民族传统,在十九世纪之前,英国文学在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欲挣脱过于传统的方式,这是一种矛盾的体现,当时的文学作品明显地具有着宗教色彩,创作手法也很平常。二十世纪之后,英国文学有了质的转变, 评论家们对于之前的理论开始重新思考、重新审视,英国文学评论也进一步地朝前发展。这对当今社会文学理论的形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文学作品的评论需要挖掘它的历史文化背景,因为美国是殖民地国家, 其文学作品受到了很多其他文学的影响,比如印第安文学,但这并不影响美国文学的发展,美国文学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它不是任何文学的复制品,其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坛上后来居上,更有数十部文学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更具创新性,更加独特[4]。美国文学更加注重人们的大胆和创新。

四、结束语

英美两国的环境、发展、语言等都截然不同,但是美国更加自由,更加没有束缚。而英国具有深厚、古老的文化底蕴。其语言和历史皆具有英国文化独有的特征。而在美国,语言没有受到约束,人们见解独到,这也是美国文化能够站在巅峰的根本原因。英美文化差异对两国的文学评论有着重大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日渐频繁,文学作品的评论对一个民族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英美两国无论是环境、宗教信仰还是语言习惯都有很大不同,所以英美文化存在诸多差异,英美文化的差异对英美文学的评论也造成诸多影响。只有完全了解英美两国的差异,才能对英美文学有一个更准确、更深刻的评论。本文通过对英美文化差异进行研究,分析其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进而让人们有一个更加清晰地认识。

篇5:刘文学评论《龙的起源与龙文化研究》一书

1 英美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1.1 英美文学的发展

英美文学是英美语言被英美民众艺术化使用的一种体现, 同时也是对英美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性的反映, 是英美文化被世界人民所认识和了解的一个窗口。英语作为一种具有强烈表达功能的交流工具, 在英美文学中, 被用来表达英美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其风格也具有多元化。

英美文学包括:小说、文学评论、戏剧和诗歌等。英国文学先后经历4个阶段:1盎格鲁·撒克逊阶段, 2文艺复兴阶段, 3新古典主义文学阶段, 4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与现代主义文学阶段。不同的历史阶段, 英国文学都会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英国文学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与英国相比较其发展历史就短得多, 其早期文学主要受英国文学的影响, 在文学作品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模仿英国文学。

美国文学在20世纪初开始有了迅猛的发展, 有了许多新文学, 与英国文学开始平分秋色了, 这时美国文学才真正独立起来, 真正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学。二战后, 受到实验主义精神的影响和多元文化的抨击, 美国文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产生了许多文学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将近有10人, 美国的文学也开始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并快速前进着。

1.2 英美文学的特点

对于英美文学作品而言, 它是英美人民利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其精神需求的重要载体之一。英语具有非常强大的表达功能, 利用英语可以非常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但是由于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的不同, 英国和美国的文学存在不同的特点。

1) 英国文学的特点

在整个英美文学体系中, 英国文学的历史悠久, 演变极其复杂, 对其可以高度概括为“源远流长”。英国文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经济、宗教、历史等文学体之外的因素对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学作品内容遵循了相对应的自身规律, 经历了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等一系列不同的历史时期。写实—实验—多维度是二战之后英国文学的一般的发展趋势。帝国叙事是英国文学的特色。在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中, 英国曾是显赫一时的大英帝国, 受其意识形态的影响, 英国文学中无疑会展现出这种大国的自觉和自信, 同时大英帝国的繁荣和衰落在英国文学中也有着完整而细致的描述。例如, 在冒险文学、战争文学以及探险文学等文学形式中, 就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大英帝国的扩张主义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乌托邦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是英国文学另一种呈现方式, 它是一种政治文学, 带有一种大帝国主义的自信意识, 是文学作家对英国政治的设想与展望。

2) 美国文学的特点

虽然美国文学的发展受英国文学的影响, 但由于其经济基础、社会环境等因素不同, 美国文化也有属于自己的显著特色。19世纪末, 美国文学开始从英国文学中脱离出来, 虽然在初期其仍具有英国文学特点,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美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二战后, 美国文学先后经历了新旧交替期、实验主义精神期、多元化发展期三个阶段。美国文学具有多维度、爱自由、平民化等特点, 同时美国文学也具有多种形态, 主要包括:乡土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早期美国各地不断涌现乡土主义文学, 20世纪30年代出现批评派, 50年代开始逐渐朝着女权主义、结构及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方向发展。美国文学与英国文学不同, 其更加注重描写的生动轻快性、情感的自由表达、主人公强烈的个性表现欲。

2 英美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 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 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文学评论的内容具体包括:小说评论、诗歌评论、影视评论、戏剧评论等。文学作品是文学评论的对象, 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属于狭义的文学评论, 而广义的文学评论则是对所有和文学有关的思想、人物、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文学评论建立在文学作品分析的基础之上, 文学评论高于文学分析, 分析是具体的, 而评论则是广泛而深刻的。

英美文学评论属于文学评论中的一类, 它是一种运用文学理论现象对英美文学进行研究、探讨的实践活动, 它可以揭示英美文学的发展规律、指导英美文学的创造。英美文学评论其对象是英语文学作品, 其目的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表现形式、思想内容、创作风格等进行分析、议论, 借此来提升英美文学爱好者的欣赏和阅读的水平, 正确接收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信息。同样英美文学评论也有别于一般的作品分析。由上文可知, 文学作品分析比较重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属性进行分析思考, 而英美文学评论则重视对文学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文学艺术表现和外在表现进行思考评论。

3 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3.1 文化内涵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是传承传统文化还是挣脱传统文化, 英国文学评论在这二者之间苦苦挣扎着。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著名代表作《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哈姆莱特在复仇和“生存还是灭亡”这个问题上苦苦挣扎, 很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优柔寡断的性格。同样此时的英国文学评论就与这种性格非常相似。17—18世纪的英国的文学评论具有荒诞的创造手法和十分明显的宗教色彩特点, 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评论在继承传统文化和挣脱传统文化之间的抗争和纠结都可以从这些特点中体现出来。在20世纪后, 英国文学评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学评论家们开始对以往的理论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审视, 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此时的英国文学评论。虽然此时的英国文学评论界里只有伊格尔顿这一位有影响力的评论家, 但在今天的文学评论界中仍会受到他的影响。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趋势是:朝着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女权主义方向发展着。文学评论需要对以往的文学理论成就进行横向或纵向的重新思考和审视, 然后构建新的、适应当今社会的文学理论。英国文学评论离不开英国独特的文化内涵, 英国文学评论随着英国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不断的变化与发展着。

有了文学就有了文学评论, 对美国文学评论的研究, 就无法忽视对美国文学的研究。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其文学受到了欧洲大陆文学影响, 其中英国文学和印第安文学对其影响最为深刻。虽然美国文学受到了欧洲大陆文学的影响, 但是其自身也具有独特的个性。同样欧洲大陆文学评论尤其是英国文学评论对美国文学评论有着深刻的影响, 但是美国文学评论还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学评论, 不然就不会有美国文学评论这一说法了。英国文学评论在不断地挣扎和犹豫, 就像英国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一样, 虽然有所创新, 但主要的还是传承传统, 而美国文学评论更多的是创新, 这也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性格特点。美国文学评论是一种创新的、开放的、具有包容性的文学评论, 其不仅吸收欧洲大陆文学和印第安土著文学, 还广泛吸收外来文化, 各种不同的文学理论在美国文学评论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全世界有利用价值的文学评论理论都被美国文学评论界所借鉴, 并进行了本土化的再创造, 使其文化朝着不断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2 文化发展载体 (语言) 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发展的载体, 也是民族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民族文化发展的差异性会在其重要载体——语言上表现出来。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英式语言和美式语言的差异性所影响。因此, 探讨语言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对于文化差异的影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英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和良好的民族文化发展传统。英语是正宗的英国民族文化发展载体, 它继承了传统文化遗产, 使得其在英国文学作品使用中具有很好的表现性。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许多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 在语言的使用上十分小心翼翼。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潜意识中对古老而悠久的英式英语有一种由衷的尊敬和崇拜, 害怕在语言的使用上不当而亵渎了古老而悠久的英式英语。这使得英国文学评论缺少张狂特质和个性自由。

美式英语是英式英语的一种衍生物, 是英国英语在美国的本土化的语言, 和英式英语相比较本质上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英语的核心东西也还被保留着。但是美国是一个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平等的新生国家, 在争取国家、民族独立的过程中, 其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政治制度和民主的文化意识等都是新生的, 所以美式英语也是其中新生的事物之一。新生事物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去创新, 当然美式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就必定会带有创新和一定的叛逆的特质。由于美国的民主革命较为成功, 在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都没有较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和负担, 所以文学评论家在语言的使用上不会像英国的那样小心翼翼而是带有创造性, 对美国文学作品的评论会比较张扬个性, 并且也不会有顾忌的现象。美国文学评论在语言使用上的创新性, 离不开美国民主、自由、个性张扬的氛围以及“一切皆有可能”的文化精神。

综上所述, 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可以通过分析探讨文学评论家们在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在语言使用上不同表现。

3.3 文化历史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仔细分析英国文学, 在文化历史发展的渊源上, 其文化历史传统是属于人本主义的范畴。然而, 英国的人本主义是相对神权主义和禁欲主义的。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历史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在英国文学评论之中, 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还是倾向于保守的一面。如, 当莎士比亚对自己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 说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对人本主义的一种比较广泛的宣传。莎士比亚对自己文学作品中人本主义观点的评价, 对英国的文学评论产生了较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明、文化的发展进步, 在英国文学评论中这种人本主义观点, 逐渐地受到了很多人的否定和质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社会如果想要获得快速、完善的发展, 就必须借助革命力量的推动作用。只有通过革命的力量, 才可以为整个社会在质的发展上提供动力的支持。

在美国文学评论中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 在激进的同时还表现出了其具有的独创性。这主要是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 美国没有像英国一样带有较沉重的文化历史包袱。其次, 美国为了争取独立而形成的民主、自由的文化氛围, 这使得美国文学评论在发展上可以没有任何包袱。所以, 在美国的文学评论中, 很多作者对于人本主义的观点, 都是保持着一种较激进的态度, 有的甚至还表现出了独具一格的人本主义的创新观点。如, 在马克·吐温的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就可以品读出他的人本主义观点。

4 总结

英国文学评论有着历史性包袱, 带有挣脱和犹豫的特点, 而美国文学评论则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和激进性。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是显著而深远的。影响英美文学评论的因素有许多, 其中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评论者本身所具有的素质等因素皆对英美文学评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通过对英美两国文化内涵差异、文化发展载体 (语言) 差异、文化历史的差异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 甚至可以说起着支配性的作用。

摘要:文化伴随着人类历史的产生而产生, 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社会活动, 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灵魂, 对一个国家的文学评论也有着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化差异对文学评论的影响最为深远和显著。该文主要介绍了英美文学的内涵及其特点、英美文化评论, 重点通过对英美两国文化内涵差异、文化发展载体 (语言) 差异、文化历史的差异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得出结论: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起着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支配性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美文学,文学评论,影响

参考文献

[1]曹山柯.现代主义语境下对传统的理解和重铸——20世纪英国文学批评回顾[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 (5) .

[2]林晓彬.英美文学评价中不同文化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8) .

[3]钟志华, 周榕.中西文化差异视野下的英美文学作品之翻译[J].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2 (4) .

[4]盖颖颖.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 (2) .

[5]汪阳.谈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区别及其背景原因[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 .

上一篇:巾帼文明岗检查自查报告下一篇:吃得起多大的苦,得的到多大的自由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