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天 刘文昕作文

2024-04-24

春 天 刘文昕作文(精选2篇)

篇1:春 天 刘文昕作文

一次难忘的小实验

自然课上,我们做过很多小实验,有一次小实验让我印象最深。

那天,我们要从盐水中提取盐。张老师讲完方法后,我们都跃跃欲试。我十分兴奋,想:太好了,可以做提取盐的实验了!我一定要好好过这把瘾。实验开始了,我和刘润昱把盐放进水里,又点燃了酒精灯。

最关键的一步到了。我把一个大勺装满盐水,慢慢放到跳动的火苗上。我紧张极了,想:如果实验不成功怎么办?火苗烧到手怎么办?我的心怦怦直跳。突然,传来了一阵“噼哩啪啦”的响声,我更紧张了:难道哪个地方做错了?我仔细回忆了一下,并没有错啊。我放心了点,焦急又耐心地等待着。

火苗跳着跳着,勺子里的水越来越少,露出了少许白色的晶体。我兴奋极了,想:啊!盐露出来了,太好了!试验成功了!渐渐地,盐一点一点明显起来了。火苗继续烧着勺子,水慢慢干了,我关了酒精灯,望着勺子里的盐,不敢相信这盐就是前面加进水里的盐,实在是太奇妙了!

原来,盐会溶解在水里,但是当水被烧干时,盐就会重新出现了。这次实验真难忘,它告诉了我科学道理,又让我体会到了科学的无穷奥妙。

我战胜了恐惧

说起恐惧,大家可能会想到鬼,妖怪等可怕的魔鬼。而这次,我战胜的恐惧是心理魔鬼造成的。

我提出和爸爸下五子棋,他爽快地答应了。一开始,我赢了几局,得意地

说:“怎么样,我厉害吧?”爸爸却一脸严肃:“我可有绝招对付你!”

又一局开始了,我感到很紧张,因为爸爸老是做出信心满满的样子。过了

一会儿,还是没有分出胜负。我却总是看到爸爸胜券在握的笑容。我很着急,看看棋盘,又看看爸爸,仿佛能从他脸上找到答案似的。这时爸爸的笑却越

来越明显了,好像在提前庆祝胜利呢!我恨不得看透爸爸的思想。突然,我转念一想:他会不会故意笑,来骗我着急,给他思考的时间?想到这儿,我赶快找了一个对我有利的好点,毫不犹豫地下了下去。这时,老爸忽然笑了,对我说:“其实这就是我的绝招,祝贺你突破了我的心理绝招!”我高兴地笑

了。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要胆大心细,对自己有信心,这样,才能突破心理

上的恐惧。

篇2:春 天 刘文昕作文

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中国纪录片还面临着困难与挑战。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日前坦言,中国纪录片行业就像这乍暖还寒的春天,存在着诸多隐忧:“唯有改变,才有未来。”

精品力作少

刘文说,在中国纪录片行业内,首要亟待解决的就是精品力作少的问题。在新闻、电视剧、综艺节目“三分天下”的窘境下,中国纪录片可谓是“夹缝中存生”。去年,纪录频道发起成立了中国纪录片联盟,在70多家省市级电视台开播了《纪录中国》栏目,纪录片播放平台骤增。这一举措使纪录片这个在社会边缘“流浪”多年的电视艺术样式,重新进入大众视野,节目数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量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精品项目的极度匮乏。

造成精品难求这一现实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中国纪录片起步较晚。与纪录片大国相比,中国纪录片仍处在紧追猛赶阶段,对于纪录片的认识也相对较浅;其次,创作者因自身创作理念的陈旧和艺术技巧的落伍,导致作品质量低下;再次,资金的相对匮乏。与动辄几千万、几个亿的影视作品相比,中国纪录片的资金投入普遍较低,与国外一流水平的纪录片作品相比相去甚远。

并且,目前国产纪录片的播出多数都在“非黄金档”时间段,刘文坦言:“虽然各个联盟成员台每天都会播出30分钟的节目,但是时间上往往都是12点之后,这对于收视和从业者的积极性都有所影响,当然,播出时间晚与精品少,这是有关联的,如果不提高节目质量,电视台肯定不会放在黄金档播出的。”众多原因纠结在一起,导致了中国纪录片难出精品。

针对此种状况,多元化、区域化的纪录片合作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刘文表示:“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残酷的现实不容许我們出现恶性竞争,行业内耗的现象,只有持续推出精品纪录片和优秀纪实类节目,才能为纪录片争得生存空间和价值空间,乃至赢得未来的市场。”同时,刘文还建议,能够在功能上将纪录片进行划分。“现在各个台播出的纪录片形态不一,有传统的专题片,也有一些社会、娱乐性质的,如果能够有一个功能上的界定,这样纪录片的评判标准能够更加清晰。”

市场意识弱

除了精品少外,高速发展的中国纪录片业还需尽快在全行业内树立强烈的“纪录片市场意识”。纪录片不是“小清新”,更不是“高岭之花”,接受市场化、融入市场化,对于中国纪录人来说至关重要。多年来,纪录片市场化的呼声不断。这个“市场”,首先是观众市场,其次是国内电视市场和国际电视市场,并不是狭隘的经济市场。树立“市场意识”的核心,就是要从“我要做纪录片”转变到“为谁做纪录片”。

目前,仍有部分人认为纪录片的市场化趋势与其承担的艺术使命与责任相互对立。其实,两者之间完全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积极关系。虽然商业化之路可能会部分消磨掉纪录片的部分个性化表达,但如果没有商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推广,中国纪录片不可能拥有一个很好的受众基础和传播平台,其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少。建立中国纪录片的市场化机制是实现中国纪录片腾飞和跨越的基础与关键。

刘文表示:“只有积极回应观众的收视需求和社会关注,真正契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传播规律和海内外观众的精神需求,纪录片才能实现文化引领作用,才能面向全球实现中国形象的文化解读。”为此,他也曾问过国外同行,何为优秀纪录片,得到的回答是:“首先在技术层面,完全靠画面就可以征服观众的作品。其次就是能够回应社会和观众需求的作品。”

人文价值高地需坚守

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样式,以其对历史和现实的记录、对真相的探寻、对人类社会的人文主义关怀而对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和国民的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纪录片的社会影响源自其所蕴涵的人文关怀的精神和理念。在各种影视艺术表现形式中,纪录片甚至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贵族”。

根据《2014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进行的《中国纪录片公众形象调查》显示,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尤其是《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公众对于纪录片的认知度大幅提升。这3座城市居民中,有52%群体认为自己知道什么是纪录片;超过60%的观众通过CCTV-9收看纪录片,并认为CCTV-9改变了中国纪录片形象。然而,还有48%的公众不知道何谓纪录片,28%的公众近半年内没看过纪录片,只有6.9%的受访者半年里看过10次以上;但仍有1/4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的观众并不知道它是纪录片,甚至把它归为电视节目、电视剧或者电影。

这组数据表明,在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对电视的冲击已非一日,纪录片传播也必须面对现实。从内容来说,节目成为了视频;从渠道来说,播出变为互动;从终端来说,收看变为使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纪录片继续坚守人文价值高地极为重要。面对如何坚守这一现实问题,刘文直言:“因为纪录片的不可替代性,只要牢牢抓住‘内容为王’这一四字方针,我对于全媒体时代下的中国纪录片还是很有信心的。”只有把握住源头,掌握传播的主动权,才能够在纷繁的全媒体时代中坚守住中国纪录片的人文价值。

行业契约精神需建立

职业素质的亟待提高以及契约精神的缺失是横亘在中国纪录片界的第四大问题。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2011年是中国纪录片的“元年”,从这一年开始,国产纪录片无论是投入亦或产出都发展迅猛。最具标杆意义的CCTV-9纪录频道、CCTV-9 Documentary纪录国际频道开始面向海内外开播。发展带来了希望,但也正因为高速的发展,也带来了隐忧。

刘文坦言:“在央视纪录频道三年多的运营中有一个深刻体会,中国纪录片面临的隐忧之一就是职业素质亟待提高。”老一代纪录片人最初投入到这一行业,热情占了很大成分,但随着这种激情与理想的逐渐退却,个人利益的回报和个人诉求的追求让许多从业者急功近利。这种心理会导致业内出现一些水平低下的纪录片作品,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刘文认为,第二大隐忧是中国纪录片的“契约精神”还没有完全树立。契约是市场的基本原则,那便是对合同的遵守,对承诺的信守。由于中国纪录片起步晚,市场秩序较之国外,稍显混乱,这就为一些“蛀虫”提供了空间。具体到细节,主要体现在:缺乏履约能力、质量打折扣、改变合约方案、超出合约规定预算这四个方面。刘文坦言:“在国外,合约的神圣性已经成为一种意识,从提案的产生到最后节目播出,每个环节都是在严格自律的情况下、第三方监控的状态下完成的,这就是契约精神的价值。”

去年中国纪录片联盟建立时,也曾着重提出:要培育和建立行业版权意识,规范版权交易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反映成员机构诉求,保障纪录片节目无障碍进入国内外市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相信随着这两大隐忧的逐步解决,会使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更加稳健。

时代呼唤高端纪录片人才

专业人才的短缺一直是国产纪录片良性发展面临的最大困扰之一,人才养成计划的成形与实施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电影、电视剧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人才养成计划系统,相较之下,尽管国产纪录片早已形成急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观念,但显然这一观念还未正式转化成行动。在多次与国外纪录片同行的交流探讨中,国内专业人才匮乏这一问题已经显现,解决势在必行。

作为从事电视传媒教育和研究的人士,中国传媒大学长江学院特聘教授、《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指出:“纪录片在向市场化方向快步推进的时期,经营综合管理人才是一个巨大的人才缺口。” 胡智锋提醒,未来在纪录片的盘子里,有两类人才是关键人才,第一类是通才,即跨学科、跨领域、具有跨界施展才能的综合型人才,包括项目制片人、经理级人才、总监或者项目策劃人等,第二类是专才,即优秀的摄影、解说等等。

为此,中国纪录片联盟提出,要培训具有国际化创作理念和专业制作水平的纪录片人才,培训后备力量,推动中国纪录片整体创作水平提升。去年,四川电视节上的纪录片国际提案会就是一次培养人才的有效之举。中国纪录片联盟成员与世界各国纪录片专业人才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磋商,客观上对于我国纪录片人才的创作能力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检验与提升。

上一篇:2015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第一学期数学期末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