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德育优秀案例

2024-05-28

中小学生德育优秀案例(共8篇)

篇1:中小学生德育优秀案例

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班集体里不允许有一个“核外分子”

——做特殊性格学生思想工作案例

安徽省霍邱一中南校区 李绍全

(缘

起)

创建模范班集体的步伐正快,班里却出了一位“刀枪不入”的“老大难”!情况是这样的:班里有一位叫王兰的女同学,因父母离异,造成她的性格孤僻,和班上不少同学都有矛盾,班干多次做工作也做不进去。有同学气愤地将她称做“核外分子”。

(诊

断)

不同的家庭生活境遇,往往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和性格发展。受悲剧色彩影响的学生,他们在集体生活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不合群,有时甚至是很自私。一个班集体是健康的,就不允许有一个“核外分子”。

(教育契机)

一次,王兰得阑尾炎住院动了手术,女同学主动要求轮流去看护她,又凑钱给她买营养品,就连她平时不爱理睬的几位女同学也不记前嫌,这让王兰大为感动。

(工作过程)

王兰同学出院后,我组织了一次“我在班里的位置”的主题班会。那位女学生干部深情地说:“我们全班几十位同学,朝夕相处,已融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离开了哪个都不再是我们这个集体。在我们这个集体里,连欢乐和忧愁都是大家所共有。比如王兰同学,她的家境,同学们都非常同情,都设法想让她快乐起来,但多次努力都失败了。王兰同学,你可知道,看着你不快活,我们全班都快活不起来。希望你能振作起来,相信我们每位同学在班里都有别人不能替代的位置,谁也离不开谁!”王兰同学的泪水夺眶而出,她真诚地向同学们表示歉意和感谢。我趁机向同学们说:“要让钢琴弹奏出悦耳动听的乐章,那就要求弹琴者十个指头协调地都动起来;要下赢一盘棋,必须车、马、炮、卒都发挥作用。我们要创建模范班集体,每一个位置都必须做出自己的努力!”

(效

果)那一次活动,不单是使王兰同学受到了教育,全身心地投入到模范班集体创建活动中来,也教育了全班同学,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结果我们班高质量、高规格地进入学校和全县模范班集体的行列。

(后 记)

德育工作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也不仅仅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学生不是不喜欢德育工作,而是不喜欢空头说教。

做德育工作,能在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其理解与承受能力的实际确定目标以后,每一项教育内容,尽量注意采用适合他们特点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来完成,一句话,努力让德育工作生动活泼一些,是争取最佳效果的关键。

篇2:中小学生德育优秀案例

榆林市榆阳区清泉中学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经验交流,以便让更多的学校以此为模式和借鉴让老师和学生,乃至社会上其他人来更好的了解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验、自从榆林市榆阳区教育局在榆政教发区(2015)

41号文件转发市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大实践”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以来,我校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以下几方面值得推广和交流:

一、组织有力,落实责任

1.领导高度重视

自从文件一下达,校长就召开专题会议为教师讲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俗话说,要传道,先要自己懂经嘛!如果教师自己都不知道、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向学生讲解,如何利用它来教育学生。然后在各种场合多次为老师和学生讲解其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二十四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第一层面,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 第二层面,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第三层面,个人层面。这分别是国家的奋斗目标、建成的社会状态、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2.专人负责

除了在教师、学生大会上多次讲解外,校长还指定专人专职负责我校的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大实践”系列教育活动,他把这一重任分派给王芝华老师。分派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将此活动当成一项重要任务来对待,切不可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首先,要把文件认真仔细的阅读数遍,深刻领会其精神和内涵;其次,活动前要认真精心准备,决不可打无把握之仗,牢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训。不搞则已,搞就要搞得扎扎实实,见到实效;再次,每次搞活动,必须做好活动过程的材料收集,整理成档案,作为学校档案建设的一部分,使其成为学校德育教育阵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四,要将活动当做新闻,及时上传榆阳区教育信息网,让教育局和其他教育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我校的活动进程和状态,同时也让更多的兄弟学校借鉴我校的成功经验,让其惠及更多的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流传甚广,逐渐成为人们遵守的准则;最后,他强调要今后将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各个环节,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长效机制,使广大师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时牢记于心,事事落实于行。

王芝华老师在我校长期从事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有着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他首先查读学校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的、教师的各种读本,了解其提出背景,每一个词代表的具体含义,形成过程,做到胸有成竹,烂熟于心。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他便从网上查阅权威性文档,使自己真正理解其内涵。其次才是阅读文件,从指导思想到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从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到工作要求他都一字不漏的细细研读,不时还在那勾勾画画,生怕漏掉一个字。然后,他结合学校实际,根据校长的指示,制定出一份本学期的详细活动计划。从活动宗旨,到活动内容,从活动时间到活动达到预期效果他都一一作了分析说明,甚至连相片的采集都在他的安排之中。

二、活动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活动有介绍法治的模拟法庭,有弘扬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欣赏、传统节日的来历、有戏曲欣赏、有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欣赏,有培养学生品质的诚信活动、古今名人刻苦学习故事精讲、古今名人爱国故事熏陶、“节水、节电、节粮”的三节教育活动和学习雷锋活动,有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百科知识竞赛,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歌曲大连唱,有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理想主题活动。

活动为避免枯燥乏味,都采用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让学生勤奋学习、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传统节日认知都采用的是讲故事的形式,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古诗词欣赏,名曲欣赏都采用的是歌唱的形式;“节水、节电、节粮”的三节教育活动和学习雷锋活动采用的是让学生实践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而不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百科知识竞赛时采用的是书面的方式进行,因为学生已习惯考试,这是学生乐此不疲的方式。

再一方面,就是尽管学校经费比较紧张,校长还是拿出足够的财力、物力,全力支持王芝华老师搞这项活动。为了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他还不时地在某些活动中设置奖项,对学生进行物质鼓励,这更加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高涨情绪,对活动的有效开展大有裨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每次活动都是王芝华老师首先致开幕词,开宗明义,点明活动主题,给活动定下基调,指明活动方向,不至于让活动偏离航向;再由学生来当主角和主持人,起到了锻炼学生才干,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最后再由王芝华老师最每次活动做一个总结,对活动的意义作一个阐述,画龙点睛,又深化主题,有时还会对学生提出殷切期望。最后再指定一名教师对每次活动作一个点评,可谓是师生全员参与,让更多的人,最大程度的受益。每次活动学生都觉得这样的活动获得知识远胜过课堂,感到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这次一结束,大家都热切期盼着下一次早点到来,都盼望着下一次是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活动,心中充满期待,而不是已疲倦和不耐烦的表情。

篇3:德育案例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老师, 小Y又有好几科作业没写了!”怎么又是小Y?初一时, 小Y在班级里理科成绩不错, 但文科比较弱。他很喜欢打篮球, 有几次甚至逃课去打球。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喜欢吹嘘自己, 说的总是比做的多。因此, 进入初二后, 我利用各种机会找他谈话, 帮助他重新定位。工夫没有白费, 他似乎有点开窍了, 初二上学期的期末他进入了班级前列。正当我心中暗自欣喜时,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 又将小Y打回原形。小Y因腿部手术, 需要在家修养一段时间。寒假过完, 他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后来经过多次劝说, 才算勉强回校学习。但是人回来了, 心还恋着电脑, 作业胡乱完成或者就说自己忘记了。这样就有了开头一幕。

过程

找小Y谈话已经非常平常, 无非是我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劝告和教育。不过, 说多了也不奏效, 最后总是以我的批评结束, 他似懂非懂的点头应付走人。所以, 这次我觉得必须采取更严厉地措施:和家长联系, 如果他再这样混日子, 就报政教处处理了!电话的那头, 是他妈妈焦急地话语:“老师, 您再找他谈谈吧。我说一点都不听, 他还说恨我”小Y的妈妈又后悔又伤心地说道, “小Y的腿在小学的时候就开始疼了, 都怪我大意, 以为是缺钙, 没带他去医院好好查, 才发展到现在要做手术。医生说以后行动是没问题的, 但是不能剧烈运动。你知道他很喜欢打篮球, 他原本想长大当篮球运动员---”噢, 原来如此!篮球明星梦破灭了, 所以小Y才自暴自弃, 怨恨家长, 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 不肯学习。

挂上电话,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仔细地想想, 我早该会发现事情的蹊跷之处。上学期, 小Y改变很多, 虽然还有些骄傲, 但是他开始静心学习了, 连英语课都听得很认真 (他最不喜欢的就是英语) , 有时候课后还拿问题来问我, 也曾很认真地在我面前说要和班级第一一争高下。但是, 这个学期就象换了个人, 厌学, 玩电脑, 不做作业---我以为是他寒假玩地太疯狂了, 心收不回, 所以就不断找他谈话。现在我回想起来, 他当时一声不吭地听着我的“教诲”, 而我浑然不知事情的真相, 没有了解他内心的苦闷, 真觉得自己有点可笑。

我决定找再找他重新好好谈一次。当我走近小Y的时候, 明显地觉察出他已经做好挨骂的准备了。只见小Y耷拉着脑袋, 不假思索地说:“老师, 作业我马上补!”“不是作业的事情, 我想, 有件事情比这个更重要些”我诚恳地说。他一脸茫然, 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对于你的事情, 老师没有深入了解, 就严厉地批评你, 请原谅。”我接着说, “老师现在已经明白你的心情。换做是我, 我也会很难过, 也许开始时, 我也会象你一样消沉。”这时, 我看到他敌对神情在慢慢改变。“当一名篮球运动员是一个不错的梦想, 虽然现在这个梦想实现起来有点困难。但是社会在进步, 医学在发展, 有谁断言你将来一定不可以打篮球呢?”这时, 从小Y的眼睛里分明看到了一丝光亮。“退一万步说, 医生只是说你不可以参加激烈的比赛。但你可以把篮球当作一种爱好也未尝不可啊。再者, 换一个角度, 你并不是就只会打篮球, 你理科很好, 文科成绩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在慢慢进步。如果你努力, 将来若成不了运动员, 选择其它职业, 一样可以很有出息!”听到这里, 小Y第一次主动作了回应:看着我, 点头说是。我鼓励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做出更好的成绩给大家看看, 行么?”他似乎看到了希望, 认真地说:“行!”

第二天, 平常垂头丧气的小Y不见了, 眼前是一个爱说笑的小Y。

第三天, 在英语课上, 小Y主动举手做对话练习, 我听到他了久违的声音。下课后, 只见小Y又拿着练习册来问问题。

期中考如期而至, 小Y考了79.5分。我鼓励他:“这次在试卷难度增加, 你能考到这个分数, 说明你的潜力很大, 加油!”

我在继续期待小Y能有更好的表现。相信, 小Y会努力的!

反思

以前, 当学生犯错误时, 我习惯于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 认为自己的“经验之谈”是“拯救”学生的灵丹妙药。事实上, 这种“训话”有时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反而成为师生之间的一道情感障碍。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当你滔滔不绝而孩子沉默不语或点头称是时, 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 这只不过是孩子想尽快逃脱你的喋喋不休的一种手段罢了。

篇4:中小学生德育优秀案例

关键词:自卑;咨询;愤懑;敏感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健康和具有个性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的核心,笔者做了15年的班主任工作,想和各位同仁一起分享教育特殊学生的体会。

1 案例背景

笔者带过一个大约有50个人的三个外地区的服装专业复合班,工作辛苦又具挑战性。李建平学生是这个班的唯一男生,他18岁,来自市徐州农村,性格内向。该生刚入校时经常在宿舍和教室随地吐痰,引起同学的反感。同学们好言相劝,他不以为然地说“习惯了,不好改”。后来遭到大家的指责,他便认为别人看不起他、歧视他。从此更加不说话了,郁郁寡欢,无心学习,成绩一再下降。他对集体活动和周围的一切均无兴趣,发展到同学主动叫他,他也不搭理的地步,独来独往。以自己为中心,同时也越来越自卑。一次周记中他写道:“我喜欢一个人呆着,虽然觉得这样很无聊,但和同学们在一起时又感到很难受,似乎人人都抬起得意的脸孔在威胁着我。反正我的眼前总是一片灰暗,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孤独伶仃!”

2 案例剖析

2.1 农村和城市环境的区别

李建平生长在农村,农村的卫生标准和规范无应有的制约性,这样的文化背景使他在少儿期就缺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环境。来到城市后,他没有意识到随着环境的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将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在农村随地吐痰也许不为过,而到了城市则是不容许的。由于李建平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出现了心理上不平衡的问题。

2.2 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良卫生习惯,采取自闭的极端解决方法

他认为别人看不起他,歧视他,没有人同情,没有人理解。内向、脆弱的他又不善于向别人倾诉以排遣心中的愤懑,于是,采取逃避攻击的“驼鸟”主义,把自己禁锢起来,不与人交往。因而他把自己封闭起来,导致形成冷漠孤独、敏感多疑的性格。他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唯恐自己在活动中又做错了事而被别人笑话和瞧不起,惹人讨厌。后来发展至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怀有很深的戒备心理,因而隔绝了人际交往,在自我闭锁的消沉中失去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由于平时喜欢独来独往,因而越发与别人格格不入,人际关系极为紧张,同时他也陷入了孤独、寂寞之中。

2.3 陷于自责自卑与灰心丧气的心理中而不能自拔

李建平的家庭条件和自身的知识积累不如城市的同学,本来就有自卑感,加上同学们对他不良卫生习惯的不理解,他又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导致他自惭形秽而产生了悲观失望的心理。面对这仿佛不可逾越的困难,进而怀疑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紧张抑郁,认为自己已被所有人遗弃,继而产生了更严重的自卑心理。

3 教育对策

3.1 引导李建平了解环境,适应环境

此时班主任要常与他个别面谈,让他反复体会“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句俗语,指出他的内心冲突以及彷徨、失望、忧虑、怀疑、悲伤、绝望等负面情绪体验均是由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引起的,属正常现象,不必紧张。耐心引导他观察从农村到城市,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都有什么特点,自己需要改变哪些习惯,如何调整心态才能接受和适应新的环境。

3.2 心理咨询

学校有心理咨询室,建议他去咨询,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向别人倾诉,并利用得来的一些好的建议来改善目前的情况。帮助他宣泄出内心的不良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使他积极地面对新生活的挑战。

3.3 创建 “一帮一,一对一”优秀生跟他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建立和谐宽松的班集体,良好的班风、团结的集体、和谐的氛围,会使人感到轻松自如、心情舒畅。和谐的班集体需要每个同学的积极参与。希望全体同学宽容李建平,理解李建平的不良卫生习惯,告诉同学们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要他改变这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同学们主动增加了与李建平交往的频率,并在集体活动中为李建平提供各种能表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让李建平感受成功的喜悦。在真诚相处、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气氛中,李建平的思维由僵化变为灵活,情绪由抑郁趋于开朗,行为由消极转向积极,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也逐渐增加,逐步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3.4 引导他正视自己,面对现实,重新评价自我

要求他坚持写周记,老师阅后认真写评语,写自己的看法,班主任要同学生交心、谈心。同时教育他把自己的言行与他人的言行作比较,然后进行评价、总结,逐步提高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能力。对变化了的“我”、新环境中的“我”要有客观的估量,既要承认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造成的与同学之间的差距,又应看到很多差距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的。面对下降的学习成绩和在班上的地位不如初中时的情况,要冷静地分析各种原因,如通过个人努力可以迎头赶上,那就树立信心,加倍努力。如果能力达不到就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及时把目标调整在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所及的范围之内。在了解自己、正视现实的基础上,尽快完成对自我的恰当确认,从而接纳自我。

3.5 挖掘“闪光点”,分析现状,提出目标

李建平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责任心强,为了充分发挥他的优势,班级的同学选他当了劳动顾问。由于“角色心理”的作用,李建平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了,从自我封闭的消沉中解脱了出来,对能主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了。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在欣赏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他的组织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均有所提高。

3.6 积极与家长联系,家校合作

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帮助孩子走出恐惧、压抑、痛苦的阴影。建议家长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以免适得其反,只要尽力而为就行。同时也启发家长改变观念,不要把分数当作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而应重视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家长要改变教育方法,以减轻孩子的压力。

4 辅导效果

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在家校的密切配合下,在老师的辅导、同学的配合以及李建平自身的努力,经过一年,李建平的不良习惯改掉了。他不再随地吐痰,进入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轨道,并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经常主动帮同学搬水和拖地,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从初阶段时的漠不关心到能主动关心班集体,同时各科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5 反思与总结

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是开展心理辅导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没有个别辅导相配合,则其教育工作是不完整的。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地总结辅导个别学生的经验,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用爱心唤起良知,努力做到最大的成效。最后,笔者水平有限,懇请同行、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燕娜.心理自卑在农村留守儿童中的表现与教育措施分析[J].科教文汇,2013(10).

[2]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篇5:中小学生德育优秀案例

社团活动营造好风气

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

——云南师大附中社团活动体验式德育教育实践

云南师大附中

鲍学良

形成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全球一体化的迫近,我们的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云南师大附中作为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承者,坚持用联大精神营建校园文化,尤其是自2003年搬迁新校以来,把重点放在培育以社团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上,截止目前已拥有四十多个学生社团。与说教式、强制性德育教育不同,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更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发展在德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造就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探索,在德育实践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实施过程

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社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手段,学生社团组织能够让学生从教育中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延续和补充课堂的知识教育,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云南师大附中的历届校领导都非常重视德育工作,尤其是本届校领导抓住搬迁新校的契机,把重点放在培育以社团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上,注重德育实效,创新德育工作,解决了新形势下德育开展难、见效慢等问题。

1、结合学校资源,扶持示范社团。“勇于承担责任”是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云南师大附中社团文化传承了“西南联大附校”社团的激情与责任。当前新一届领导班子注重结合学校人文资源优势,由校党委副书记亲自挂帅,校级领导担任顾问,校团委副书记负责主抓社团工作,充分发挥附中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学校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扶持示范社团,让社团活动成为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时尚。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扶持措施请专业媒体人来搞培训,带领社员参观媒体工作流程,让几个校办社团走上正轨。通过营造榜样社团形象,不仅为首批社团成员提供了展示自我,体验社团文化的舞台,更为社团文化的宣传介绍开启了有效窗口,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创办社团的热情,短期内“辛夷文学社”、校园电视台、校园周报社、清风广播站,迅速涌现。

2、组织建设社联,规范社团管理。随着社团规模的壮大,师大附中社团联合会(以下简称“社联”)作为社团管理机构,在2004年组建成立。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师大附中社联成长为一个拥有主席团、办公室、文秘部、宣传部、体育部、文艺部、公共部、科技部、培训部、自习室管理部等10个部门的学生组织。实行严格的学生干部竞聘制度,为师大附中学生感受社会,体验生活,培养领导力提供重要机会,还为日渐增多的社团,提供了交流、服务、管理的平台。

我校十分注重社联制度建设,建章立制先后制定并修订了《云南师大附中社团管理条例》,《云南师大社团联合会章程》、《云南师大附中社团活动申报制度》、《云南师大附中社团财务管理制度》等20多个规章制度,为社团活动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作了扎实有效的工作。此外,无论是社联干部还是社长在任职之初都必须参加“社联干部培训班”或“社长培训班”。系统培训后,新干部的管理素质和领导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

3、社团精彩纷呈,德育春风化雨。高中社团,不同于小学和初中的兴趣小组,它具有更广的文化视野和更重的文化责任,它肩负着引领时代先进文化的使命。在“社长例会”和“社联例会”上经常通过活动方案提案、分析、论证,把时代精神的讨论融入到活动实践中去,让活动德育真正落实到社团活动中来,深挖社员的文化自觉性。(1)我校社联办公室每年都要编写一本名为 “FOR US”的杂志,征稿、写稿、审稿、定稿、录入、编辑,每个环节都由主管老师带着同学合作完成。在整个过程中主流价值观在老师、作者、编辑的传递中沉淀。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记录了每一年师大附中社团人坚实的足迹,从一个个侧面,鲜活地展现了我校社团人的精神风貌和与时俱进的附中文化。(2)我校体育节期间的“律动青春”,街舞社、13月音乐社、摇滚社、动漫社、话剧社、魔术社等演艺类社团,从排练到走台再到正式登场,从导演到演员,从灯光到道具,每个社员都全情投入,热情参与,积极体验,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台上台下,同学们学会了与人合作、分享快乐、承担责任。(3)DAA志愿者社、插花社、风筝社、韩国文化社,通过义卖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为贫困儿童捐款,为社会弱势群体募集物资,成了体育节的固定节目,既彰显了附中学生的多才多艺,又凝聚了爱心,感到了社会责任感,德育的濡染春风化雨。(4)每年五月中旬起,为期两周的40多个社团社长公选如期举行。候选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小选民们专心致志,不肯错过候选人的只言片语,为的是慎重投出自己宝贵的一票,庄重行使自己准公民的权利。在历年的社长公选换届中,无论是候选人还是选举人,他们的公民意识都得到了培育和锻炼。

4、做好评优工作,营造育人环境。每年“五·四”青年节前,是师大附中一年一度的“收获青春社团评优”活动,社长们在评优会上如数家珍的回忆着一年来自己带领社团走过的或深或浅的足迹,畅谈对社团文化的感受,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在认真提取其他社长的发言中学习借鉴,所设奖项既有延续性也有每年的创新点,如:最具潜力奖、社团文化贡献奖、校园文化促进奖等提法,都透露着附中学生干部的聪明才智,让评优会成了社长们交流学习的盛会。

5、结合课程改革,提升学生能力。2009年秋季,云南省全面进入新课程,我们每一位教师已深切感受到了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而这些创新与突破的重点是如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多年来,我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实践,对于充分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解决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相对脱节等矛盾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社团联合会的小干部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制定了一整套的科学合理的学分认定规则,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实施效果

与说教、强制性的德育教育不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同学们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

1、告别迷惘,重拾自信。科技部的一名小干部曾为在高手如云的学校环境中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但通过照顾小动物,懂得了生命的可贵,被人需要的幸福。

2、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因为同样的爱好,社员之间往往容易建立友谊。而要完成某项活动,社员和其他同学之间、和其他社团之间、老师之间还需要有良好的互动和合作,附中的社团正好提供了这样的环境。

3、学会担当,懂得责任。为烧伤儿童捐款、去农村敬老院做义工、看望因见义勇为而受伤的农民工叔叔、进行“抗旱救灾”志愿者行动,折纸送水„„,这些点点滴滴的社团活动,让一些花钱大手大脚的同学学会用省下来的钱去帮助别人,让同学们感受到有责任支撑的“人”字才能站得更稳。

4、培养领导力,打造未来精英。多年来,我校社联为高等学府培养、输送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干部,他们在全国各地高校中继续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生力军、领跑者,发挥着在附中社团活动中培养起来的组织、领导、策划等各种终身受益的能力。

篇6:优秀德育案例(周利)

—不要吝啬你的一句赞赏

【背景】:

哲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这些对人的本性的科学揭示,就给了教育者一个启迪:在实施教育时就必须要以学生为核心,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肯定”的另种形式就是“表扬”,“表扬”其实就是一种教育,这种教育最大的功能就是激发和唤醒,就是期待与赏识,就是尊重与宽容。【案例过程】:

2012年的8月下旬,从教一年的我,接手了一个新的初一年级,成为了班主任。面对着新接手的一批活泼好动、天真无邪的学生,我都一如既往的提醒自己,我有责任帮助每一个学生改变以前的不良习惯,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上进的班集体,让这些学生在我的班级中懂得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班集体,品德优良,能够自信的成长。经过近一个月的教学活动,我对我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已有大致的了解,然而我们班有个同学给我印象特别“深”,让人头疼。

我们班的周同学是颇有名气的“讨厌鬼”,行为差,老是爱去招惹同学,说话很难听,经常有学生满脸委屈地来向我数落他的种种罪行,而且每次老师跟他谈话,他总是将脑袋偏到一方,说话语气也很差,给人一种难以接触、无所谓的感觉,不尊重老师;卫生差,不注重个人卫生,每次见他衣服总是看起来不整洁,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同桌;纪律差,上课时常常是心不在焉,顾左盼右,有时还做一些小动作,要么就是拉着同桌一起讲话,还有就是一周连着两天请家长。成绩呢倒是不差,小脑袋有点聪明。对于这种学生,我是又爱又“恨”。

【成因分析】

周同学母亲因为家里贫穷而离开了家,从小到大由父亲带大的他与其他学生相比就没有那么幸福。父亲作为一个男人没有母亲那样的细心和体贴,在教育问题上从来只要孩子不打架或者不给他找大麻烦就好,然而在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上就没有太在意,而且每当孩子做的事情再好父亲从来没有给予肯定或是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不良的行为和卫生习惯。

【教育对策】

我仔细的观察他的行为,分析他的个性特征,并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吓也吓了哄也哄了,最后还软硬兼施,但都收效甚微。怎么办呢?正在我无计可施的时候,想起了一位教育专家的名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何不试试呢?亨利﹒海涅也说过:“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因此对班主任而言,面对几十个学生就是面对千姿百态的世界。不论这个孩子是调皮还是听话,聪明还是愚钝,只要老师能用“显微镜”看孩子的不足,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就一定能找到独属于这个孩子的优点、长处去夸奖他。尤其是对班上一些暂时后进,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几乎找不到优点、长处的学生,夸奖更能唤醒和激发他心中沉睡的巨人。

于是我决定改变原来的做法,变批评为表扬。抓住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增强他的自信心。他有个特点就是很喜欢揽事给自己做,在我们担任了许多科的科代表,并且还很喜欢回答问题,因为每次老师提问时他总是将手举得高高的,所以每当他做好一件事或是回答问题正确时,我都会及时地表扬他:“周××同学今天真有进步,事情也做得很好,问题回答的也很准确,声音宏亮。”表扬完时还顺带一句“你今天真帅气”。

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下,周同学的课堂纪律有了明显的进步,最主要的是上课也不再搞小动作了,同时成绩也提升了。看到他的这些进步我很欣慰,于是,我趁热打铁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首先我告诉他,看到你的进步老师真的很高兴,我想与你交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可以对老师说,我愿意帮助你,这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听了我的话,他点了点头,我们在愉快地气氛中结束了我们的谈话。一段时间后,他说话也得体了,穿着也整洁了,同学们都愿意与他接近了。

【教育效果】 俗话说:“真诚所挚,金石为开。”通过表扬和鼓励以及他自身的努力,周同学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现在尊敬老师,说话得体,穿戴整洁,上课也不再搞小动作了,同时同学们都愿意与他接近了,不再是行为差、卫生差和纪律差的学生了。

【评价及反思】

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转化问题学生成了每个班主任都会遇到的问题。问题学生,往往是班级里的“另类”,对他们的管理是班主任最头疼的事。但是职责和良心告诉我: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要放弃,也绝不能放弃。我作为教师有责任用我的真情和智慧,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以我真心去宽容、理解、尊重他们,当好他们的“引路人”。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真诚的表扬,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也为我打开了一道德育的新门。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我发现班里绝大多数孩子都喜欢被表扬、赞赏,一句简单的表扬和赞赏,对老师来说是一件很不起眼的事,而对于孩子们却是最大的荣耀和进步的动力。

在教学工作中,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班级管理:比如在课堂上,对孩子的表现说简单的赞赏一句——基本答对了,说一句:“真不错,能答得这么好!”答得中肯,说一句:“你太厉害了,回答得入木三分呀!”答得精彩了,不防带头给点肯定的掌声,说一句:“你真棒!”即使回答得结巴、不准确,也可以鼓励他。又如在作业中,我会毫不吝啬地对学生的书写大家赞赏——一直保持书写工整无误的,给句评语:总这么工整真不简单!虽然字迹不工整,但是用心完成的,告诉他:你的认真态度值得学习!要是马马虎虎,表扬他能够按量按时完成作业,要是继续努力就更好了。最后在德育工作中,我也会毫不吝啬地对学生的行为大家赞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其闪光点进行赞赏。

那英在《雾里看花》中唱到:“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我也想借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多彩世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敞开关爱的胸襟去表扬他,鼓励他,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句暖心的话语,使德育如春风化雨沁人心田,这样让学生才能热爱生活,关爱别人,自信、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篇7:初中优秀德育案例范文

2014年,我接手了一个新的初一年级,成为了班主任。面对着新接手的一批活泼好动、天真无邪的学生,我都一如既往的提醒自己,我有责任帮助每一个学生改变以前的不良习惯,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上进的班集体,让这些学生在我的班级中懂得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班集体,品德优良,能够自信的成长。经过近一个月的教学活动,我对我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已有大致的了解,然而我们班有个同学给我印象特别“深”,让人头疼。

我们班的周刘旭同学是颇有名气的“讨厌鬼”,行为差,老是爱去招惹同学,说话很难听,经常有学生满脸委屈地来向我数落他的种种罪行,而且每次老师跟他谈话,他总是将脑袋偏到一方,说话语气也很差,给人一种难以接触、无所谓的感觉,不尊重老师;卫生差,不注重个人卫生,每次见他衣服总是看起来不整洁,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同桌;纪律差,上课时常常是心不在焉,顾左盼右,有时还做一些小动作,要么就是拉着同桌一起讲话,还有就是一周连着两天请家长。成绩呢倒是不差,小脑袋有点聪明。对于这种学生,我是又爱又“恨”。

【成因分析】

周同学母亲因为家里贫穷而离开了家,从小到大由父亲带大的他与其他学生相比就没有那么幸福。父亲作为一个男人没有母亲那样的细心和体贴,在教育问题上从来只要孩子不打架或者不给他找大麻烦就好,然而在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上就没有太在意,而且每当孩子做的事情再好父亲从来没有给予肯定或是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不良的行为和卫生习惯。

【教育对策】

我仔细的观察他的行为,分析他的个性特征,并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吓也吓了哄也哄了,最后还软硬兼施,但都收效甚微。怎么办呢?正在我无计可施的时候,想起了一位教育专家的名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何不试试呢?亨利﹒海涅也说过:“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因此对班主任而言,面对几十个学生就是面对千姿百态的世界。不论这个孩子是调皮还是听话,聪明还是愚钝,只要老师能用“显微镜”看孩子的不足,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就一定能找到独属于这个孩子的优点、长处去夸奖他。尤其是对班上一些暂时后进,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几乎找不到优点、长处的学生,夸奖更能唤醒和激发他心中沉睡的巨人。

于是我决定改变原来的做法,变批评为表扬。抓住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增强他的自信心。他有个特点就是很喜欢揽事给自己做,在我们担任了许多科的科代表,并且还很喜欢回答问题,因为每次老师提问时他总是将手举得高高的,所以每当他做好一件事或是回答问题正确时,我都会及时地表扬他:“刘旭同学今天真有进步,事情也做得很好,问题回答的也很准确,声音宏亮。”表扬完时还顺带一句“你今天真帅气”。

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下,周同学的课堂纪律有了明显的进步,最主要的是上课也不再搞小动作了,同时成绩也提升了。看到他的这些进步我很欣慰,于是,我趁热打铁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首先我告诉他,看到你的进步老师真的很高兴,我想与你交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可以对老师说,我愿意帮助你,这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听了我的话,他点了点头,我们在愉快地气氛中结束了我们的谈话。一段时间后,他说话也得体了,穿着也整洁了,同学们都愿意与他接近了。

【教育效果】

俗话说:“真诚所挚,金石为开。”通过表扬和鼓励以及他自身的努力,周同学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现在尊敬老师,说话得体,穿戴整洁,上课也不再搞小动作了,同时同学们都愿意与他接近了,不再是行为差、卫生差和纪律差的学生了。

【评价及反思】

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转化问题学生成了每个班主任都会遇到的问题。问题学生,往往是班级里的“另类”,对他们的管理是班主任最头疼的事。但是职责和良心告诉我: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要放弃,也绝不能放弃。我作为教师有责任用我的真情和智慧,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以我真心去宽容、理解、尊重他们,当好他们的“引路人”。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真诚的表扬,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也为我打开了一道德育的新门。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我发现班里绝大多数孩子都喜欢被表扬、赞赏,一句简单的表扬和赞赏,对老师来说是一件很不起眼的事,而对于孩子们却是最大的荣耀和进步的动力。

在教学工作中,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班级管理:比如在课堂上,对孩子的表现说简单的赞赏一句——基本答对了,说一句:“真不错,能答得这么好!”答得中肯,说一句:“你太厉害了,回答得入木三分呀!”答得精彩了,不防带头给点肯定的掌声,说一句:“你真棒!”即使回答得结巴、不准确,也可以鼓励他。又如在作业中,我会毫不吝啬地对学生的书写大家赞赏——一直保持书写工整无误的,给句评语:总这么工整真不简单!虽然字迹不工整,但是用心完成的,告诉他:你的认真态度值得学习!要是马马虎虎,表扬他能够按量按时完成作业,要是继续努力就更好了。最后在德育工作中,我也会毫不吝啬地对学生的行为大家赞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其闪光点进行赞赏。

那英在《雾里看花》中唱到:“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我也想借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多彩世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敞开关爱的胸襟去表扬他,鼓励他,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句暖心的话语,使德育如春风化雨沁人心田,这样让学生才能热爱生活,关爱别人,自信、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篇8:德育案例: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纯真的教育是不加修饰的。记得孩童时代, 爷爷坐在老槐树下摇着芭蕉扇给我讲的故事:窦光鼐 (1720—1795, 字元调, 号东皋, 山东诸城市箭口乡西郭家埠村人) , 因为他博学多才, 精通经史, 诗赋尤佳, 素有“才子”之称, 便当了皇太子的老师。有一天, 烈日当空, 皇太子因为没完成作业, 窦光鼐便罚他跪在烈日下反思, 这时皇上路过, 见太子汗流满面, 心痛得一把拉起来说:“儿子, 起来吧, 咱读书是太子, 不读书也是太子!”窦光鼐听了, 便说道:“万岁, 读书是明君, 不读书是昏君。”皇上一想, 马上把太子送回原处说道:“儿子, 再跪下!”

这故事是40年前听说的, 虽没有滔滔不绝的大理论, 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道德的种子, 具有永恒的启发性、暗示性、实践性, 它教我走向教师岗位后, 怎样履行职责严格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作业 (当然不是罚跪) , 怎样面对权威坚持真理, 怎样教育子女, 怎样教育学生。仔细想想, 这就是案例教育, 这就是真教育。因为真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 它能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美好情愫, 使他们对生命充满敬畏、热爱与感恩, 并为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基。

与真教育相对的是假教育。当前我们的德育虽然做了大量的德育工作, 但徒劳无功, 效果显得苍白无力, 是假教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往往存在着冷漠与生硬, 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 不能联系实际, 教师扮演了圣人的角色, 实行的是道德灌输, 让学生感到有隔膜, 很遥远, 无动于衷, 德育流于形式, 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还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学生依旧一个个在家里都是小皇帝, 霸气十足, 自私任性, 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迷恋电视、游戏, 吃穿追求名牌, 稍不如意还要发脾气使性子, 甚至有的学生有意“损害他人”, 等等。面对这种道德滑坡的现象, 我们应该认真审视和反思, 这不是假教育吗?

教育是科学, 科学的真谛在于务实求真, 掺不得虚假。所以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必须面对学校与学生的实际, 注重实效, 克服浮躁作风, 杜绝急功近利, 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出发, 踏踏实实地做事, 扎扎实实地教学, 实实在在地育人。努力育真人, 育能人, 育贤人。为此, 我们积极优化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 大力开展“让案例教育唤醒学生的心灵”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引导教师精心设计“德育案例”。“德育案例”《李肇星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李肇星读书痴迷, 妹妹李肇菊记得, 一日三餐, 哥哥都是拿着书本上饭桌的。家中做的是什么饭, 李肇星是从来不管不问的, 有的时候, 因为眼睛盯着书本, 筷子夹着的饭菜送不到嘴里。李肇星少年时少言寡语, 全然不像他当外交部发言人时那样口若悬河。少年时的李肇星, 见了任何人咧嘴一笑就算是打了招呼了。

读书就是李肇星生活中的全部。在胶南城里上学期间, 李肇星经常到图书馆去, 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对这个老实憨厚的少年印象最深。夕阳西下, 暮色降临, 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的人常常是李肇星。一心苦读不讲吃穿已成为他的秉性。李肇星在北京上大学期间, 家里每月只能给他寄15元钱, 他竟从这15元钱中, 每月还能省出3元钱资助正在家乡读书的妹妹。李肇星的妹妹李肇菊现在还清清楚楚地记得, 有一年寒假, 李肇星从北大回到胶南, 家中派她去汽车站接哥哥。李肇星风尘仆仆地下车了, 她看到哥哥的棉裤两个膝盖处破得露出了棉絮, 一双布鞋的前头顶破了, 露着脚拇指。李肇菊鼻子一酸, 强忍着才没有掉下眼泪。可是李肇星自己却是乐呵呵的, 他对妹妹说:“学生就要学习争第一, 其他无所谓了。”

李肇星是本地的当代名人, 是我校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用身边案例教育身边的人, 贴近实际, 贴近学生, 生动而又鲜活, 这个小故事的育人效能, 胜过10场报告会!案例教育最终的效果, 就是一种“悟”, 其包括领悟、渐悟、顿悟和觉悟。德育因有故事而精彩, 案例因有领悟而深邃!

教育是求证, 求证的过程重在“思”和“想”。我想, 过去的道德教育是爷爷坐在老槐树下摇着芭蕉扇完成的, 是妈妈坐在豆油灯下纳着鞋底完成的, 是爸爸扛着犁耙在田埂上歇息时完成的, 是私塾先生们在教《三字经》《千字文》中完成的。他们既没有德育工作时间表, 也没有洒洒洋洋的讲稿, 更谈不上“德育室”和“政教处”了。有的只是一串德育故事 (案例教育) , 这些德育故事为戚继光、林则徐、钱学森、赵九章等具有爱国铁骨的政治家、科学家打下了道德底色。

上一篇:关于海子以及海子诗歌的特点下一篇:员工安全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