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问责学习心得体会

2024-06-22

行政问责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行政问责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市行政问责办法》的学习*我的感触颇深*对我市下一步的发展策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行政问责办法》的重要意义

行政问责制度是我市政府提速增效、提高信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提高行政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权必有责*政府应为其所有行为负责*对因不作为(有权不用)、乱作为(滥用权力)或不当作为(工作过失)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必须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问责制度不仅是法治政府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而且也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党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同样*作为一个企业实体也要规范内部的各种行为*作为卫生消杀服务这样一个特殊的公司*肩负着全市的病媒生物防制任务*加之大多数单位对目前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致使工作难度加大*完成任务压力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要认真遵守《**市行政问责办法》*以防出现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情况.二、目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一)对于新形势下的行政问责办法*不能及时融会贯通于具体实际工作之中*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工作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不力求全面发展*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于应付本职工作*不精益求精.(二)在爱国卫生相关法规、技能知识继续教育上*放松了自我学习*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不强.没挤出时间学*给自己找客观原因*自己放宽自己*轻视理论学习*致使理论素养跟不上形势发展*了解大局不够透彻.(三)业务知识须进一步增强.现有的知识已不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安全工作形势*

新方法、新情况层出不穷*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尚有所欠缺.工作方式、方法上创新不够.干工作时放不开*敢吃苦、的精神不强*抓落实的劲头相对不足.三、具体整改措施

(一)在深刻学习、领悟行政问责制的基础上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行政问责办法*与现在的业务工作相结合*在不违法违纪的基础上*再加强自律*即也不违反行政问责办法.(二)增强工作创新意识*工作争强当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更新观念*大胆工作*工作中勤于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找路子*扎实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好今年的目标任务.(三)加强道德素质修养*树立文明安全企业形象.敬业爱岗*甘于奉献*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奋工作*做实践职业道德的模范.(四)勇于竞争*不怕挑战*奋发进取*认真执行各项爱国卫生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灵活掌握方针政策*创造性的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学习行政问责制所得到的心得与体会*融会贯通于本职工作之中*杜绝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的发生*为全市爱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篇2:行政问责学习心得体会

3月6日,我镇召开了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通过近几天的学习,我有了初步的认识,先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学习《规定》的初步认识:

行政问责制实施有利于政府法治建设。权力来自于人民,权力与职责是不可分的,体现责任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对不能履行责任、不负责任的人员追究责任。

行政问责制实施有利于提高公务员水平。建立责任政府,需要公务员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但素质的提高仅仅靠理想教育和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度的约束。行政问责能对那些失职或渎职、违纪违法、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官员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从制度上遏制和减少腐败的发生。

总之,行政问责制是有利优化机关工作人员队伍,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素质,防止权力滥用;是能力与效力有机地统一;机关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任其职,负其责、尽其力、操其心。

二、工作职责与任务及存在问题

人大办作为我镇,担负着沟通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的重要职责。因此,更应该清楚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把握办公室工作的基本规律,是推进办公室工作上台阶、上水平重要保证。

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并反映代表和人民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根据这一规定,结合乡镇人大工作的实践,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召集并主持主席团会议;(2)负责组织召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

(3)组织代表学习和宣传宪法、法律法规,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并检查了解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执行情况;(4)组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行视察,参加执法检查,对本行政区域的重大事项进行调查,听取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评议乡镇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上级国家机关派驻乡镇单位的工作;(5)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联系在本行政区域居住和工作的上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协助指导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及时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6)检查主席团交由乡镇人民政府和其他有关组织办理的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情况,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汇报;(7)做好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受理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主席团汇报处理情况;(8)依法组织选区选民办理罢免或者补选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有事项,掌握各选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变动情况;(9)参加乡镇人民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10)办理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的有关事项。

目前行政办工作在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不足:学习意识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学习业务知识的学习忽视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行政问责制》的学习、导致对领导布置工作意图的领悟也不够准确、及时。

二、在办公室工作上,往往陷入繁杂、琐碎的日常工作,常常处于疲

于应付的状态。

三、办公室作为全局的综合部门,负责全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内外协调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工作主动性不够,时间观念不足,大局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不高的情况。解决这些问题拖拉,这就需要我们,把《规定》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与时俱进,创新服务,真抓实干,推动行政办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工作承诺

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承诺如下:

一、严格遵守首问办事。要热情接待服务对象,并负责帮其将拟办事项办理到底,确保拟办事项有满意结果。

二、要限时、即时办事。对拟办事项实行限时办理。对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拟办事项,应随到随办。

三、按程序办事。对办事单位或人员依法依法按程序办事。

四、高效办事。要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积极主动,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五、文明办事。继续贯彻“规范文明用语活动”待人礼貌,服务周到。

六、廉洁办事。要依法行政,廉洁奉公,不滥用职权谋取私利。

篇3:行政问责学习心得体会

1 美国政府问责制———国会问责政府体制

美国是一个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总统制国家, 形成了以总统为行政首脑和国家元首的政府体制。美国的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三者分工协作与相互制约构建了美国独特的政府问责制。如果美国总统及其所代表的政府行政权力过大, 与其同等地位的具有国会、联邦法院会加大对政府的监督。同时, 美国的政府问责制也随着国会、联邦法院对政府监督体系的完善不断优化。以总统为首的联邦政府在制定决策、行使行政权力时要受到国会参众两院的牵制。国会两院行使行政立法权、财政权、调查权和弹劾权是问责美国政府的主要形式。联邦法院因其具有不受政府与国会干预的独立司法权, 具有对美国宪法的最高解释权, 对联邦政府以及各州政府具有司法审查权, 从司法角度对政府进行监督问责。

国会采取多种手段对政府进行问责, 促使政府对做出的行政行为负责。国会对权力的有效行使建立了向纳税人负责的全方位的政府问责体制。一是行使行政立法权为政府问责制定了严格的规范。二是行使财政权使对政府问责更加透明。三是行使调查权为政府问责建立了程式化的“绿色通道”。四是弹劾权的行使为政府问责设立了极具威慑的“最后防线”。

2 英国政府问责制———议会监督内阁的政府问责制

英国是一个实行内阁制的国家, 内阁作为英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对议会负责。为此, 英国建立了责任内阁制下议会监督内阁的政府问责制, 来监督以内阁为中心的政府行政行为。英女王名义上是英国国家元首, 国家最高行政权却掌握在内阁首相手中。内阁政府对内采取集体负责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责任方式, 对外由议会问责, 对议会负责并接受议会监督。内阁通过下设内阁部委开展行政工作。

英国议会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革新, 不断完善优化, 逐步形成今天的议会政府问责职能。英国议会由上、下议院组成。上议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 除了有司法权外, 还可以提出议案, 但下议院通过的政府议案只拥有不超过一年的拖延权限, 不拥有否决权。可见, 在英国主要由下议院履行议会职能。由民众选举产生的下议院, 拥有立法权、政府监督问责权、议案“三读”通过权、以及对财政支出的监督权。下议院主要通过下议院下设各种机构来行使其权力。

2.1 质询

议会质询是议员在议会会议期间就政府实施的战略方针政策及管理方式等向政府首脑或相关人员质询并要求答复的活动。英国内阁必须接受议会质询, 并且有义务对议会质询作出答复。质询制度作为问责政府的基本手段, 在内阁政府决策前监督, 对规避风险起重要作用, 同时对决策的完善有一定的补充。

2.2 调查

议会调查是为了更好地行使立法权以及对政府进行监督, 议会组织专门机构对政府机关进行调查某种事实的权力。议会通过各种专门委员会对内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违背纳税人利益的行政行为或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审查。由于议会特殊的政府问责地位使议会的调查程序具有司法性, 进而赋予议会调查以公正性。

2.3 信任与不信任投票

议会对政府问责方式中最严厉的形式是信任与不信任投票, 通过投票表决方式对内阁的施政方针或高级官员的行政行为表示信任与否, 它能有效制止政府不当的行政行为。内阁政府执政行为离不开议会的信任, 若内阁政府决策不当、严重违法违纪, 议会下议院有权对内阁政府提出不信任案, 若议案投票通过, 则集体负责制下的内阁政府要总辞职。

以英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内阁制和总统制国家行政问责均有独立化的对政府问责主体即议会、国会。问责体制与问责制法律化、程序化, 问责程序与问责路径明确清晰, 借助媒体舆论宣传使公众获得更多的知情权, 将政府问责置于公众监督之下。

3 西方政府问责制度对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启示

3.1 完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的问责职能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政府、检察院、法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对人大负责, 受其监督, 政府、检察院、法院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必须维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法律地位, 提高人大政府问责的法制化水平着手, 将人大对政府问责手段法制化, 问责程序法制化, 达到真正的问责监督作用。我国人大可借鉴英美西方国家对政府问责的经验, 设立独立的对政府问责的机构, 定期对政府在此期间的行政绩效进行评估考核, 通过发布对政府评估报告等形式告知公众, 使政府问责规范化, 增强政府问责的权威性与威慑力。

3.2 建立多元政府问责主体

在我国人大是政府问责的主体, 但并不是政府问责的唯一主体。政府问责主体应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形成多种政府监督体制, 促使政府提高行政效率, 保证政府决策的准确性,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我国可以聘请社会机构、民间组织、政党团体等参与政府问责中, 扩大新闻媒体及公众舆论在政府问责中的作用, 通过对政府问责的多元问责主体建设以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3.3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

斯蒂格利茨认为, 政府信息是一种公共产品, 属于每一个公民。既然依法纳税的守法公民为政府信息的收集支付了费用, 相应地他们就权利查阅和获取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是实行政府问责的基础, 也是实现政府问责主体多元化的基础。英美等国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先后出台了信息自由公开的相关法案, 该法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 力使政府行政更加透明化、规范化。我国通过多年对政府问责的实践并积极汲取西方国家先进经验, 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虽然已经建立起来, 并有法可依, 但这不仅是一个立法问题, 更需要严格执行该法律制度, 需要政府转变行政理念, 维护公众的知情权, 不出现“玻璃门”似的信息公开。

3.4 规范政府问责立法

目前, 我国普遍认为涉及问责制的法律有《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公共卫生突发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但是对政府问责不够完善。因此, 有必要建立专门针对政府问责的法律———政府问责法, 使政府问责走上法治化轨道, 建立阳光行政、依法行政、绿色行政的政府行政理念。

摘要:我国“行政问责”概念正是在非典发生之后才被正式提出的, 所以多方面尚需不断发展和完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了较长的历程, 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 其中尤以英美颇具代表性。我国可以对其理念加以借鉴, 结合中国自己的国情探索中国特色的行政问责制度。

关键词:行政问责,国会问责,议会质询

参考文献

[1]周亚越.《问责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15-18.

[2][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M].商务印书馆.1982版95-98.

[3]尤光付.《中外监督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3.55-57.

篇4:行政问责学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问责制;行政问责制;行政问责主体;同体问责;异体问责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061-02

一、问责制与行政问责制

(一)问责制含义的阐释

我国学者邹健在《问责制概念及特征的探讨》中对问责制的定义“所谓问责制,就是关于特定组织或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追究没有履行好分内之事的公共权力使用者,使其承担政治责任、道德责任或法律责任,接受谴责、处罚等消极后果的所有办法、条例等制度的总称”[1]。

王宏伟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中概括问责制含义为“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2]。

以上两位学者在阐释问责制概念的同时,对问责制中的问责主体范围的界定延展得较为广泛。问责主体具有较宽泛的外延,具有法定权利的个人、组织,甚至是一定社会范围内的群体都可作为问责主体,具有对于公共权力使用者不当履行职责的行为予以追责,使其承担各种责任的权利。

(二)行政问责制的概念

周亚越在《行政问责制研究》中提出“行政问责制是问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结果的一种制度规范”[3]。

周仲秋在《论行政问责制》中指出“行政问责制是政府实现其行政责任的一种自律或自我控制。所谓行政自律机制,是政府凭借自身的行政权力所建立的一种内部控制机制”[4]。

宋涛在《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中认为“行政问责是指行政人员有义务就其工作职责有关的工作绩效及社会效果接受责任授权人的质询并承担相应的处理结果。其内涵从功能和作用上看,行政行为表现为行政管理中的一种监督控制机制:其作用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行政自身对于行政效率和效果的价值期望”[5]。

以上三位学者解析行政问责制概念的同时,界定行政问责制的问责主体侧重于行政系统内部、责任授权人,问责主体范围相对较小,有一定的限制。行政系统内部问责主体具有监督、质询、问责的基本功能,行政系统外部问责主体主要具有监督、质询的功能。

综上,问责制与行政问责制概念、内涵及问责主体范围不尽相同,二者是从属关系,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行政问责制从属于问责制,行政问责主体与问责主体也是从属关系,行政问责主体从属于问责主体。

二、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

行政问责的问责主体包括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刘厚金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一文中指出“行政问责的主体,既有同体问责,即行政系统自身层级的问责,也有异体问责,即行政系统以外的主体,包括人大、各民主党派、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新闻媒体和公众等”[6]。周亚越在《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中认为:“行政问责的主体,不仅有同体的问责主体即行政机关的上级领导,而且有异体的问责主体包括人大、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司法机关、新闻媒体、公众等。”[7]同体问责的问责主体即行政问责主体,而行政问责制中的异体问责的问责主体属于问责制中的主体范畴,但区别于行政问责主体,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问责主体范围不同

同体问责的问责主体即行政问责主体界定于行政系统内部,是由行政机关内部对其行政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质询并对其违法失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一种制度安排,问责主体包括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机关和行政首长等行政主体范畴。行政系统之外的主体对问责客体进行问责则被视为异体问责,异体问责的问责主体范围则较为广泛,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问责、中国共产党问责、各民主党派问责、司法机关问责、人民团体问责、新闻媒体问责、公众问责等。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的问责主体不能单纯地混为一体,行政问责主体必须是由法律授权的特定的国家机关,其他组织和个人均无权直接认定行政机关和行政公务人员的各种责任,二者有着清晰的界限,不可逾越。行政问责主体依法行使行政问责的权力,接受异体问责主体的监督,保障行政问责的良好运行。只有准确界定行政问责主体才能在问责程序中更好地发挥问责主体的能动作用,推动行政问责制的高效、有序的健康发展。

(二)问责主体功能不同

行政问责主体具有启动并实施行政问责的功能。2009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依照《暂行条例》严肃问责,充分发挥问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8]。《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及一些地方的行政法规都相应地规定了地方行政首长问责。由此可见,行政问责主体依据法律、法规启动并实施行政问责,执行立案、调查、决定、执行、申诉、复议等一系列程序。

异体问责主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质询、监督、建议等问责功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第63条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罢免职能。第101条规定了地方各级人大的罢免职能。异体问责的问责主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行政问责主体在行政问责的启动和实施的过程中可提出批评、建议、质询、复议等权利,并具有相应的批评、建议、质询、复议等问责功能。

行政问责主体与异体问责主体的职能划分具有明显区别,不能互相干扰,甚至是越权行事,影响行政问责的有效运行。双方各种行为都应当限定在法律的框架之内,二者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共同促进行政问责制的法制化、绩效化进程。

(三)问责主体参与方式不同

同体问责的问责主体参与行政问责过程属于直接参与方式。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行政问责规定,如《深圳市人民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海南省行政首长问责暂行规定》、《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等。行政问责主体即行政监察机构或者指定的行政问责机构负责对机关领导干部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行政问责的具体工作。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负责受理、调查行政机关行政问责案件,提出拟处理意见并接受同级监察机关的指导和监督。行政问责主体参与行政问责是问责实践中的主要方式,它对督促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勤政、廉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异体问责的问责主体参与行政问责过程属于间接参与方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问责主体可提出附有相关证据材料投诉、检举、控告行政机关违法履行或不当履行其职责的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问责主体可通过议案、提案等形式提出问责建议;同级人大问责主体在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中可提出问责建议;司法机关、新闻媒体等问责主体可提出问责建议。

(四)行政问责主体多元化概念的纠正

上文已给出行政问责主体与问责主体的从属关系概述,行政问责主体不存在多元化的概念,行政问责主体界定于行政机关内部,又称同体问责。行政问责的启动和实施过程中行政问责主体占主导地位,从行政问责主体宏观角度出发,只存在一元发展,无多元发展。但问责主体的多元化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指人大、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新闻媒体、公众等异体问责主体参与问责。异体问责主体与行政问责主体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并列关系,同属于问责主体集合中的一个元素。因此,同体问责内部的制度建设、法治建设、问责制度建设与异体问责的问责主体多元化的参与体系、监督体系、问责体系并重,是我国实行行政体制改革,行政问责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结语

同体问责是我国行政问责制的主要形式,异体问责是我国行政问责制的重要形式。目前在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运行过程中,行政问责制内部同体问责的建设、发展与外部异体问责的多元化都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定时期内要遵循并行发展的趋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问责主体,肩负着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特别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重任,应在行政问责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样,国家司法机关作为行政问责的问责主体之一,也应该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为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公民、组织和媒体等问责主体更要积极地参与到行政问责制的建设中来,行使应有的问责权利、履行相应的问责义务,为我国行问责的优化建设、良好运行、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邹建.问责制概念及特征的探讨[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6,(3).

[2]王宏伟.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J].经济师,2006,(3).

[3]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36.

[4]周仲秋.论行政问责制[J].社会科学,2004,(3).

[5]宋涛.行政问责制概念及内涵辨析[J].深圳大学学报,2005,(3):42-46.

[6]刘厚金.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05,(11).

[7]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J].理论与改革,2004,(4).

篇5:行政问责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通过认真学习《哈尔滨市行政问责规定》,对行政问责范围、行政问责情形、行政问责方式、行政问责程序等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就学习《规定》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是行政问责的范围更加广泛。确定行政问责对象是实施行政问责的前提和基础。行政问责规定把领导干部和行使行政权力的一般工作人员全部纳入问责对象,对于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X部门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的XX事业行政管理部门,被纳入行政问责范围,对全体XX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XXX干部,必须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把学习、执行、落实《规定》作为做好XX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强化行政责任、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二是行政问责的情形更加明确。《规定》将行政问责的情形分为决策违规、执行不力、管理不善、行为失范四个方面三十六项,既注重有错问责,同时也注重无为问责,并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作为行政问责的重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XX部门既是全市XX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又是全市XX服务利用的窗口单位,学习、执行、落实规定至关重要。作为XX干部,必须要充分认识学习《规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学习讨论,找问题、查不足、抓整改,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行为,树立XX部门的良好形象。

篇6:行政问责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依安县家畜繁育指导站副站长窦磊磊

通过对《齐齐哈尔市行政问责暂行办法》的学习,使我深有体会。我认为对于我们来说,认真学习《暂行办法》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应该通过《暂行办法》学习反思、端正心态,以“《暂行办法》”来督促自己,认真领会实施行政《暂行办法》的精神。做一名领导信任、百姓喜欢的好公仆。

一、对于《暂行办法》的理解

我认为《暂行办法》核心是在问责,怎样问责?问谁的责?谁所在岗位的职责范围内出了问题,谁就要负责。有句古话说“在其位,谋其政”,即职位所在决定责任所在。行政问责,就是以行政命令为方式的追究机制。“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这是对行政《暂行办法》本质的高度概括。实施行政《暂行办法》是构建责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强行政《暂行办法》的理论学习,必将有利于行政《暂行办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利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暂行办法》是一套较为完整的责任体系,它不仅仅局限于行政部门内部的上下级之间和各级政府逐级追究各级官员的责任,在本责任体系中,公众也同样有权利追究各级政府的责任,这样确保了责任体系中没有缺失的环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彰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推行《暂行办法》无论对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和社会进步,还

是对重塑政府、优化行政人员队伍、密切干群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有着广泛的影响和意义。作为一个普通事业行政人员应该做到对工作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应该站在另一高度去要求自己。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学习问责制融会贯通于本职工作中,使其督促、鞭策我,使我更快的进步。

二、自身存在的不足

在学习《暂行办法》中认识到自身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没挤出时间学,给自己找客观原因,自己放宽自己,轻视理论学习,使理论素养跟不上形势发展,了解大局不够透彻。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在深刻学习、领悟行政问责制的基础上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行政问责办法,与自已实际工作相结合,在不违法违纪的基础上,加强学习,作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

2、增强工作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更新观念,大胆工作,工作中勤于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找路子,扎实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好工作目标任务。敬业爱岗,甘于奉献,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奋工作。勇于竞争,不怕挑战,奋发进取,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灵活掌握方针政策,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上一篇:哈利波特全集剧情解读下一篇:高中高三作文1200字:父母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