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学习的心得体会

2024-04-08

行政执法学习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行政执法学习的心得体会

学习交通行政执法的心得体会

根据省交通运输厅有关学习培训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在市局的领导组织部署下,我参加了于11月7日至19日,在清远市交通运输局开设交通行政执法学习第二期培训班。市交通运输局聘请法学专家教授,对全市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了法律法规综合培训,通过12天的培训学习,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以前,我是从事运政工作的,对路政或水政这些都没有深入的学习,只是从法律条文表面理解,现在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更深层次内涵,有了质的转变。

通过12天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交通行政执法规范》、《交通行政执法禁令》和《交通行政执法忌语》等法规和有关路政、运政、水政行政执法的文件,使我充分认识到进行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是交通执法工作的准绳,也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本人结合自身实际工作,认真分 析与总结经验,深深体会到以下四点心得:

(一)是认真学习、全面贯彻、正确实施相关规章,是当前我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培训,我在从事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和执法管理时,能够准确理解和正确把握法律法规的主要原则、基本制度和各项具体规定,此后也不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对关系当事人切身利益的内容,如市场准入条件、行政许可程序、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促进道 路运输管理工作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二)是认真清理道路运输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在5部相关配套规章颁布之前,原有颁布一系列道路运输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在新的道路运输管理法规和制度重新确立的新情况下,在交通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当注意对现有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相关配套规章相抵触的,如交通部1995年9月6日发布的《省际道路旅客运输管理办法》、2000年4月27日发布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同时废止,根据现行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相关 配套规章的立法精神和制度落到实处。

(三)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加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全面、准确、严格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相关配套规章。一是按有关规章的规定,规范道路运输行政许可行为;二是严格运输市场准入关,对达不到许可条件的一律不得准入;三是按照新规章的规定换发相关证照工作;四是加强对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护旅客、货主以及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五是按照法律法规,根据群众反映突出的实际问题,制定完善的各项专项整治方案,切实排摸出社 会不安定因素,消除道路运输安全隐患。

(四)是文明执法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文明执法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所谓文明执法,是指执法人员以人为本,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办理各种案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文明执法是行政执法的属性所决定的。我们执法的对象大多是人民群众(驾驶员),遇到的问题大量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有的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后果的,应教育其纠正。如果言语粗鲁,行为野蛮,不但不能纠正其违法行为,而且会增加违法者的对立情绪,破坏政府形象。执法讲文明,要求有礼在先,出示证件在先,态度和蔼,举止端庄,教育疏导,以理服人,既是执法人员文明素养的展示,也是行政执法不可缺少的必要程序。实践表明,大多数违章违法者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执法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工作做到家,违法行为是会纠正的。因此,文明执法是行政执法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树立交通行政执法队伍新形象的根本保证。行政处罚法第五十条、六十条和六十二条中的法律责任规定,行政执法人员违犯法律规定,徇私舞弊,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这些都是对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具体要求。

在实践体现文明执法上,还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和法律意识。文明执法必须普遍提高人民群众素质和对交通执法工作的认识,使人民群众在行使他们的权力的同时普遍并愿意承担法定义务。要加大普法教育,单位负责宣传的部门要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而且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从而使人民群众了解交通,理解 交通,支持交通,明确不接受处罚或粗暴依法执法是违法行为,在外部环境优化、执法环境成熟的情况下,文明执法才能顺利进行。

总之,以增强人的法制观念为先导,以提高人的法律意识为重任,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依法行政为目标,狠抓发动,突出重点,注重依法治理。对此,只有正确引导并转移到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上来,才是行政、经济和谐发展之良策。因此,也要认真学习《宪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按照“常抓不懈,务求实效”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制观念,从而,促进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理和依法行政。只有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依法治理的功能作用,为推进我市交通行政执法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新的贡 献。

篇2:行政执法学习的心得体会

依法行政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重要方面,建设领域在经济发展、企业经营、群众生活和社会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制定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对维护建设市场秩序,保障城市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制定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的意义

是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的需要。自《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以来,在继续加强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各级政府的行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是新时期对政府部门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尤其是其行政执法队伍,成为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载体。因此,严格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使执法人员在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确保依法行政效果得到落实的必要条件。

制定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是保障和监督建设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是约束执法人员按要求开展工作,确保执法效果。让执法人员在划定的圈里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树立政府形象,维护市场秩序。

制定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是优化经济环境,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筑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影响。建筑行业作为农民工就业的重要市场,对扩大就业、保障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建筑市场要想健康可持续发展,经营环境十分重要。一个秩序规范,环境宽松的市场环境能为企业创造广阔的成长舞台。建设行业执法队伍的执法人员素质、执法能力和水平、执法效果都直接关系到建筑业的发展。规范好建设行业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对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积极地推动。

制定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是确保《建筑法》等建设行业重要法律法规得到落实的一道保障线。建设行业执法人员是监督《建筑法》贯彻落实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的素质、能力水平和工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些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尤其是对市场主体违法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执法队伍责任更大。因此,必须抓好执法队伍的行为规范,保障严格依法行政,监督市场主体自觉贯彻落实《建筑法》等法律法规的落实工作。

制定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是构建和-谐政企关系,构建和-谐建筑市场的需要。建设行业执法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政府,执法人员如何执法,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服务好企业,以更加文明、合法的方式监督和处理市场主体的违法行为,事关政府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关系。因此,规范执法人员行为,是构建和-谐政企关系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和-谐建筑市场的需要。

二、制定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应遵循的原则

要以《建筑法》等实体法和《行政许可法》等程序法为依据,制定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突出行业特色。作为规范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的管理规定,毫无疑问要全面遵守《建筑法》等建设行业法律法规的要求,要以更好更有力地贯彻落实《建筑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出发点,制定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作为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还必须遵守《行政许可法》等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和行政监督法的规定,确保行政执法人员在法律赋予的范围内行使职权。行为规范要严格界定“行使行政执法”,始终告诫执法人员: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保证在政府执法层面上,绝不能超越到司法执法层面。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要突出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原则。作为行政执法队伍,各行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制定符合行业特点,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是研究制定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的一项基本原则。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作为指导和规范执法人员日常执法行为的一项具体制度,必须保证行为规范内容的可操作性,这是一项基本要求,也是保证行为规范出台后发挥应有效果的前提。一个没有可操作性,粗制滥造的行为规范不仅不能提高执法效率,树立政府形象,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是我们在研究制定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中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地方。

要坚持约束和保护执法人员相结合的原则。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出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保证《建筑法》等一系列建设行业法律法规和《行政许可法》等程序法得到全面有效地落实。

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我们在规范制定中,惯性的思维会使行为规范成了约束执法人员的“紧箍咒”,但是任何制度我们都必须要注意到它的两面性。我们在合理约束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保障执法人员的执法权力和执法环境,维护-法律的尊严,提高执法效率,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使执法人员在法律的轨道上有序执法,又要让执法人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大胆执法。切莫因一味的强调执法人员在规定的框架内执法而忽略了鼓励执法人员从紧执法的积极性。

执法人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也是社会公民。因此,我们在制定行为规范约束执法人员行为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保护执法人员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也就是说对执法人员的行为法规要把握好分寸,既要达到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执法效果的目的,又要充分尊重执法人员的基本权利。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使《建筑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大打折扣,这违背了我们制定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保证《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得到更有力落实的初衷。

总之,我们期待《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是一个积极有效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管理规定,促进执法队伍健康发展,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应包含的内容

作为一个规范建设行业执法人员行为的管理制度,我们上面已经谈了制定它应遵循的原则,还应对它的内容进行探讨。

一是结构体系全面完整。也就是说,既然作为规范执法人员行为的一项制度,不能缺胳膊断腿,要对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研究制定出规范的标准和动作,就像军队的动作条令一样,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都必须一目了然。再就是行为规范在结构体系上合理,要符合行为犯规的基本要求,章节条款结构清晰,表明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二是行为规范内容粗细适度。该粗的地方就一笔带过,该细的地方必须细致入微。

比如:对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的规定,在规范中必须要有所表现,这是对执法人员行为的一项基本要求,但是又无法具体到该什么时候学习,该学哪些东西;但是,对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的很多标准动作必须进行规范要求。如:如何开展日常检查,如何进行案件调查,执法流程和着装,规范使用执法文明用语等必须动作标准,培养良好的执法习惯。

三、对内容结构。规范应包括以下章节:总则、着装规范、仪容仪表规范、举止规范、礼节规范、执法规范、用语规范、实施与监督、附则等内容。

篇3:行政执法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课件内容的选择和编排

本课件按照认知学习理论,遵循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选用细化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最合理而有效的组织。

1. 课件内容的选择

根据学习目标,课件选择的具体内容如下:

(1)上节与这节课的交叉内容。

(2)我国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

(3)行政区划的三个等级、几种类型及每种类型都有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4)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位置、名称、简称及其行政中心和基本概况。

(5)沿大陆海岸线的、沿路上疆界的以及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的一些省级行政单位。

(6)典型各省风光浏览。

(7)香港、澳门回归以及台湾的一些知识。

(8)历史上的中国行政区划。

(9)有关《中国行政区划》的一些英语知识。

2. 课件内容的定序

布鲁纳认为,知识是由概念、命题、基本原理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组成的,这也就是知识的结构。因此,要非常重视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本课件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次序来组织和编排课件的学习内容,首先呈现上节与本节交叉知识,之后是总体上对本节知识的概要,然后不断细化,之后综合运用概念知识,然后进行知识总结,最后对知识进行扩展延伸。具体内容顺序如图1所示:

二、学习策略的设计

本课件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综合运用多种学习策略:

1. 自主学习策略与协作学习策略相辅相成

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是保证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基础,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则是为了使学生在个体意义建构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的协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所以本课件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设计教学。

其一,自主学习策略设计:(1)支架式教学策略:首先提出学习目标(问题),然后学习者在课件提供的资源内独立学习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在限定的资源范围学习可能有违自主学习中的教学内容的自主选择,但是考虑到初中生的自觉性还不是很强,所以这种限定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学习者盲目学习,有助于学习者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2)基于Internet的探索式学习策略:对于知识扩展部分采用这沖教学策略,让学习者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探索本节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扩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其二,协作学习策略设计。本部分以网站的留言板为讨论平台,采用问题讨论的形式,设计协作学习。教师为平台的管理人员,当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遇到难题自己无法解决时,可以和教师或同学通过留言板讨论问题,或者教师可以通过留言板提出问题,供同学们讨论,深化知识。

2. 多种教学策略并存

其一,先行组织者策略。是课件中呈现的一种先于学习任务本身的引导性材料,即先行组织者的内容,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一个桥梁,不仅可回顾上节课的知识,而且能顺理成章地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其二,精细加工策略。它是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效果。下面是课件中应用的一些精细加工策略:(1)位置记忆法:位置记忆法(Loci method)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使用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所要记的项目全都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这种策略非常适合本节课的学习,如果在头脑中建立一张中国行政区划的地图,不仅能记住所学的基础知识,而且建立了空间相互位置关系,是一种非常合适的策略。所以在课件中基础知识部分政区类型、各省简介、认识各省等都采用地图的方式,目的是希望学习者利用位置记忆法在头脑中形成一张中国行政区划图。(2)视觉想象:许多有效力的记忆术的基础都是通过形成心理想象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如前述位置记忆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视觉联想法,是利用了心理表象。联想时,想象越奇特而又合理,记忆就越牢。比如可以使用夸张、动态、奇异的手段进行联想。例如:在课件中的巧记各省环节中就是采用的视觉想象策略,可以将“黑龙江省”想象为“天鹅展翅飞翔”,“陕西省”可以想象为“一把钥匙”。想象越奇特,加工就越深入越细致,知识记得越牢固。(3)编歌诀:将材料缩简成歌诀,歌诀韵律和谐,抑扬顿挫,非常有助于记忆。在缩简材料编成歌诀时,最好自己动脑筋,自己创造的东西印象深刻。歌诀力求精炼准确,富有韵律。当然,也可以利用现成的歌诀,但也要仔细分析,弄清歌诀的真实含义,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本课件中的口诀记忆就是基于这种策略设计的。

其三,复述策略。它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下面就是课件中采用的复述策略。(1)多种感官参与:在进行识记时,要学会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练以及用手写等。有心理学家证明,多种感官的参与能有效地增强记忆。所以,本课件中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使学习者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加深记忆。(2)过度学习:在刚好记住之后,再多记几次。假如读一篇文章,从头到尾读10遍就能记住,那么,再多背5次,这就是所谓的过度学习。一般来说,过度学习越多,保持效果越好,而且保持的时间也越长。课件中设计的各省简介和认识各省所呈现内容几乎一样,只是呈现形式不同,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复述的过程中强化记忆,达到多记几次的目的。

其四,游戏策略。中国政区拼图游戏是帮助学生掌握各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及各省级行政区轮廓的有效方法,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吸引力。在学习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寓教于乐的原则。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教学游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课件结构和界面的设计

本课件的结构是依据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进行设计的。在加涅看来,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教学的目的就是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发、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加涅从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九个阶段演绎出了九阶段教学事件: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学习表现、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

加涅特别指出:以上九大教学事件的展开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逻辑的顺序,但也并非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更重要的是,丝毫不意味着在每一堂课中都要提供全部教学事件。根据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设计课件结构如图2。

主场景的设计界面如图3所示,在进入主场景时随之播放“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声音,用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主场景分为七个主要模块:

其一,学习计划。对应加涅九大教学事件中的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这样学习者自主学习时更有目标方向性,其中的学习建议是针对初中生自主能力还不是很强的特点,用来引导学习者如何使用本课件进行学习,以便逐步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二,课前回顾。对应加涅九大教学事件中的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也是呈现先行组织者的内容。

其三,基础知识。按照上述学习内容定序和各种学习策略安排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首先总体讲解,之后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不断细化,最后总结知识点。如图4所示,其中运用了位置记忆法、视觉想象、编歌诀等教学方法。

其四,拼图游戏。运用游戏教学策略,寓教于乐,使学习者在无意识中掌握本节内容。

其五,综合测试。用来检测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从而达到了强化与巩固的目的。此部分是利用测试模板生成(如图5)。

其六,知识扩展。这部分知识适合学习者自主探索学习,其中典型各省风光浏览,香港、澳门回归以及台湾的一些知识用学生喜爱的视频呈现,通过声音画面的渲染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课外知识首页主要呈现历史上的中国行政区划,与其链接的四个网页为地理学习网站,有利于学习者自主探索,扩宽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地理英语介绍了有关《中国行政区划》的一些英语知识,体现了双语教学的教学思想,是对我国费时低效的外语教学的有效补充。

其七,问题讨论。用于协作学习,解决学习者在自主学习的过程所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完善和深化主题的建构。

除了以上七个板块,还有两个附属功能。附图:呈现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内容非常全面的地图,作为辅助工具,实现对前面学习内容的补充。电子课本:有些学习者愿意按照课本学习,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特此加入电子版课本。

四、课件交互的设计

Sims (1994)从课件开发者的角度,以人机交流的不同方式把交互性分为了逐层提高的七个级别。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恰当选择运用七个级别的交互性,使学习者积极参与到课件的学习中。

在本课件中文字内容的呈现可以采用被动的交互,如知识总结部分,学习者可以对预先设定线性组织的教学材料任意的前后翻页。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浏览的文本。

课件整体都是以按钮的形式呈现的菜单,采用等级化交互的设计,为学习者提供了一套预先设定好的功能,通过选择这些功能来找到所要学习的具体课件,方便了学习者对课件的操作。

课件中的学习测试是修正性交互,学习者与计算机所生成的学习内容之间存在对话。这是很强的一种交互,课件提出需要学生响应的题目,学生做出答案,课件根据学生的答案做出评价反馈或修正。

课件中的拼图游戏是概念化交互的设计。这种交互是对修正性交互的扩展,就是要在建立的中国行政区划图的环境中要求学习者将各省区版块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来完成教学目标,课件显示其响应。

知识拓展中的课外知识设计为自由交互。在信息丰富的学习环境中,给出学习者各种形式的链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在一定导航策略的帮助下选择学习内容。然而这种交互很可能会因为无效的链接而降低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所以要合理设置链接。

五、结束语

本课件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视听特点的基础上,将《中国行政区划》的内容很好地展现出来,把抽象、复杂、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具体、简单、有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但由于笔者能力和资源的限制,本课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视频资源清晰度不是很高等。课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得以解决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陈亚琴.“中国的行政区划”说课设计.地理教育,2003,(04).

[2][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4:行政执法学习的心得体会

将汉中划入陕西省之后,一旦四川再度发生叛乱,中央政府平叛军队由于已经掌握了汉中,进军成都平原平叛就会轻易许多。

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西方一些媒体一直在炒作印度的话题,认为这两个东方大国正在经历权杖的转移,中国衰落,印度崛起。他们把这个话题称之为“龙象之争”。

当然,从印度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来看,的确速度很快,且后劲很足;但作为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印度在独立后遗留了非常多的问题,有些是基本政治架构性的。比如区域的划分原则居然是语言和民族,这为印度频繁的种族冲突埋下了祸根。

相比而言,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方法则很有学问,其对于区域稳定发展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值得印度好好学习。

为什么要把汉中划给陕西

本来,一国要想长久保持统一,其国内行政区划分应充分考虑区域制衡原则,即任何一个一级行政区(省、州、邦)企图分离叛乱时,中央政府都能从毗邻地区方便地扼住其咽喉而实施镇压;任何一个一级行政区分离后都会在经济上蒙受重创,难以独存。

正如制定法律的基本思路不能是假设人人都是自律的圣人,而必须着眼于使其不能、不敢作恶;一个大国行政区划设置也必须着眼于使任何一个地区都不能、不敢寻求分裂。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国家,也是拥有独一无二数千年统一传统的大国,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文化传统和人口优势之外,关键就在于这方面的制度探索与建设,并与文化传统和人口优势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经过上千年思想和实践探索演变,中国各省省界划分相当充分地体现了区域制衡之道,典型如汉中划归陕西而非四川。

从地形上讲,汉中被秦岭隔绝在渭河谷地南边,而更加接近四川盆地。无论是地理、气候,还是人文风物,汉中都更接近四川盆地,而与关中平原差异较大,似乎更应该划入四川省。

然而,蜀道艰险,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曹操统军平定汉中张鲁,亲身领略了褒斜谷道的艰险之后,几次评价道: “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 李白更长叹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如果将汉中和四川盆地划入同一省份,一旦四川当权者与北方的中央政权分离而割据或对抗,就可以轻易堵塞蜀道,阻击来自北方的军队。自从秦国将巴蜀纳为郡县以来,除蜀汉政权与中原政权分庭抗礼逐鹿天下之外,四川盆地曾多次发生企图裂土分疆的叛乱,先后建立过成汉、前蜀、后蜀等游离于中原王朝之外的割据政权,动辄延续数十年。

欧阳直公则为此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蜀警录》)。

将汉中划入陕西省之后,一旦四川再度发生叛乱,中央政府平叛军队由于已经掌握了汉中,进军成都平原平叛就会轻易许多。

同时,这样的格局又会有效地威慑、遏制掌握四川地方政权者潜在的叛乱割据意图。正因为如此,自从汉中划入陕西省后,再未发生过四川地方政府主动挑起叛乱的事情。

同样,襄阳划归湖北而非方言习俗更相近的河南;徐州划归江苏而非方言风俗更相似的山东;明朝时的南直隶在清朝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且安徽省界距离江苏省会南京不远……都是基于类似的考虑。不仅如此,普遍运用区域制衡原则划分国内政区并长期有效实施,还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育国民高于地方的国家认同,国民内心潜意识首先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然后才是湖北人、湖南人、江苏人、黑龙江人……自己有权利也能够在中国国土之内四海为家,形成维护国家统一的强大心理基础。

印度教训:语言原则划省

反观印度,本来已经从英国殖民者手里继承了一套尽量考虑到了区域制衡之道的国内政区划界方案,独立后却因为国内政治斗争而彻底牺牲了上述区域制衡之道。

客观说来,英国人给南亚次大陆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政治统一,为了保证自己这份最大殖民地资产江山稳固,经验丰富、老辣的英国殖民者在划分印度各省和土邦边界时不能不尽量考虑制衡之道,典型如寇松决策1905年分割孟加拉省(尽管后来在国大党和印度社会压力下取消了这个决定)。

然而,还在英国统治时期的1920年,国大党就将“按语言原则划省”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写入自己的纲领。尽管印度联邦独立初期曾经力图保持英治时期的国内政区划分,但国内政治运动和动乱不久就改变了这一切,今天的印度国内一级政区基本上是按照语言原则划分的,导致印度版图内邦的数量从独立时的16个增加到了28个,另有7个中央直辖区。

这样的国内一级政区划分在平时就不利于潜移默化地培育国民高于地方的国家认同,国民内心潜意识首先认为自己是泰米尔纳德人、西孟加拉人、旁遮普人、马哈拉施特拉人,然后才是印度人。

印度独立至今尚未出现分疆裂土的大动乱,但不等于它的行政体制经受得起政治大动乱的考验而有效维护国家统一。

当初,印度按语言划分邦界是从安得拉邦打开突破口的,此先例一开,印度政府就再也无法遏制按语言原则划分邦界的压力,相关暴力冲突和争端此起彼伏:

1949年,老国大党人波提·斯利马穆卢(Potti Sriramal)在马德拉斯泰卢固语地区掀起运动,要求建立泰卢固语的安得拉邦。1952年,斯利马穆卢绝食58天后饿死,在泰卢固语地区引发大规模骚乱,尼赫鲁在斯利马穆卢死后第四天被迫宣布设立泰卢固语的安得拉邦。

1956年1月,孟买邦内操马拉地语的马哈拉施特拉居民,不满与古吉拉特语地区继续在一个邦内,孟买市爆发骚乱。3月,政府被迫让步,决定将孟买邦分割为古吉拉特、马哈拉施特拉两个语言邦,随后又在马哈拉施特拉居民压力下决定,将原计划作为中央直辖区的孟买市划为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结果又在古吉拉特邦引起骚乱。

按语言划分邦界的最大风险在于,一旦容许较大民族按语言划分邦界形成他们主导的邦,就无法阻止这些邦内较小民族要求援引同一原则从该邦分立出来形成新的邦。如此反复,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国土划分必将支离破碎,难以为继。

在印度的实践中,这一连锁反应的风险就暴露无遗。

马哈拉施特拉邦设立后,其内部存在的那格-维达尔巴(Nag-Vidarbha)分离主义运动就备受激励;安得拉邦设立后,要求分割该邦新设特仑甘纳邦的运动和暴力冲突随之兴起,其领导人在2009年效仿斯利马穆卢绝食逼迫联邦政府同意正式启动分邦程序;北方、比哈尔等邦内部要求设立新邦的分离主义运动也水涨船高……

篇5:行政执法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二、执法程序须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专门提出“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行政执法程序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必须依靠不可缺少的程序来维护和保障,行政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增强程序意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在执法实践中首先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亮证、调查、制作法律文书、告知救济方式等程序,要做到案件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复议、经得起诉讼,坚决避免因程序原因导致的复议或诉讼败诉。

三、行政执法要合理。合理性是食品药品行政执法必不可少的要求。首先,行政执法行为必须统一,在适用法律、法规上人人平等,不能忽松忽严,畸轻畸重;第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公正,不能受不相干的因素影响;第三,行政执法决定必须尊重事实,不能作出无法执行的行政行为;第四,在坚持合法性的原则下应当充分考虑管理对象的意志,使多数管理对象能够接受、理解和支持。

四、执法目的是为民。人民利益是党和国家立足的根本,是当前一切工作的努力方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就是要维护好人民权益。工作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要始终坚持为民监管,以人为本,把切实保护好人民健康和生命权益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问题,为人民安居乐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篇6:行政执法学习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比较淡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妨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为作为一名行政执法人员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平时要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熟练掌握有关法律法规,为开展执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立足于工作岗位,广泛学习一切有益知识,加强对履行当前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高。不断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用实践来检验和提高学习的成效,做一名学习型.知识型.实干型相统一的执法人员。

依法行政要坚持全局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自己的一言一行,每一项工作将不折不扣地站在全局的角度,集体的高度上去考虑去实践。执法中要维护好本单位的形象,不贪图个人利益。为全局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把握工作中的内在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当好执行政策和执法执纪的表率,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很好地把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遵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多为渔民群众办实事,决不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

我国渔业管理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机构分设,独立执法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这种体制在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机构层次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的多重多头执法问题比较严重。现行海洋与渔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人情、权势不断干扰阻挠。渔业违法违规者一般都有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亲朋好友,老同事,老战友,老同学,老同乡等,当渔政执法人员查处某人时,常会遇到诸多的说情风和通风报信者,有的知情不报,有的设置障碍,有的出面说情,这种复杂的关系网、人情风,给具体执法人增加很大的阻力,更为棘手的是,有些领导干部还为渔业违法违规者充当“保护伞”,帮助其开脱责任,逃避追究,“以法代权”,压制查处。

2、“分级管理”与渔业资源的特性相矛盾。渔业资源具有流动性、共有性和再生性,使得经济效益和执法投入成反比,“分级管理”极易产生地方保护主义,以局部利益为重,只作表面文章,对实际最佳的管理效果产生影响,地方渔业资源管理流于形式,渔船管理不到位,“双控指标”控制不严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在起作用。

针对以上渔业行政执法管理突出问题,建议上级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对海洋与渔业执法人员的思想和法律的教育,使他们真正懂得:我们执法人员代表着国家的政府形象。在行政执法中不能畏首畏尾,妥协退缩,拿私情与国家的利益作交易,亵渎国家的法律和自己的神圣职责,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坚决完成“以法治渔,以法兴渔”的光荣使命,当党的忠诚卫士,做群众的贴心人。

篇7:学习行政执法心得

二、做“和谐社会”的使能者。响应区团委号召,传递青春正能量。组建志愿者队伍,发挥青年先锋作用,开展“暖冬活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捡垃圾”、“节能减排”、“河小二”、“治水小分队”等各种志愿者活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弘扬志愿者精神。我们要内外兼修,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小太阳”一样散发光芒,传递正能量。

三、做“改革创新”的实干家。深刻把握“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要求、新使命、新期望,真正把贯穿“八八战略”的科学方法论作为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金钥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浙江精神,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干在实处,以“狮子型”干部为榜样,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狠劲和韧劲,矛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畏惧,困难面前不退缩,有作为敢担当,用干部“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

篇8:行政执法学习的心得体会

学习型社会,是人们学习意识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社会化的一种新型社会形式。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突破传统学校教育在时间、空间和对象方面的限制,通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在教育时间方面把教育和学习推广到人生命发展的全过程,使教育和学习伴随人的一生,等等。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现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对教育行政管理权力配置的挑战。现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强调集权,注重教育行政管理的权威,追求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要求。这种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出发点的管理,客观上阻碍了学校的自主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也就无法适应学习型社会学习性和主体性的要求。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赖于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村镇的建设。要使学习型社会的各项教育政策尤其是在基层的具体实施方案得到有效的推行,前提之一是必须改革现有基层行政体制,激发和释放基层行政机构和基层群众的政策实施积极性。

第二,对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挑战。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相当一部分精力是用于办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亲身主持、参加了许多教育业务活动,作了许多本该由校长做的事,既影响了教育行政管理的效能,又影响了校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扩大了教育不公平以及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低效使用,不利于全国教育发展,不利于学校教育现代化和教育终身化体系的构建,阻碍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第三,对教育行政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的挑战。在教育行政管理的官僚体制内,存在着层层的委托——代理关系:公民与政府,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由于存在这种关系,对官僚的监督变得困难,教育管理者能够机会主义行事而不被发现,因此,他们会追逐个人利益,尽管这可能损害到组织利益;他们会追求部门预算的最大化,这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下属,更大的权力以及个人在组织中更高的地位。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教育管理机构的臃肿,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管理效率的低下。

第四,对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的挑战。学习型社会是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以它们的出现和发展为基础的,传统的社会虽然需要学习,但这些新的潮流出现以后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加强烈,并且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应对新知识、新环境的挑战。

二、现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面临挑战的原因

以上这些挑战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和要求,存在着诸多因素,我们将予以分析。

第一,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是现行教育行政管理面临挑战的客观因素。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以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理念,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等社会的各层次进行构建,实现以丰富的学习资源为保障,为社会各成员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人人学习提供各种机会。教育在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学习型社会的发展,促使社会的各方面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学习型社会正在迅速推进与形成,并成为现行教育行政管理面临挑战的客观因素。

第二,教育管理人员观念滞后,是现行教育行政管理面临挑战的主观因素。教育行政管理,作为教育事业中的一种事务,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由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参与并完成,人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成为教育行政管理能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在学习型社会中,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观念却存在滞后性,在旧的人事制度的影响下,许多管理人员缺乏竞争的意识,不能自主地接受正规系统的学习,,自身素质难以提高,工作的创新能力低,导致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难以突破现有的模式,成为现行教育管理面临挑战的主观因素。

第三,教育管理理论实践的发展,是教育行政管理面临挑战的内发因素。任何一种体制都经历着由不完善走向完善,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作为教育行政管理同样也是如此。在我国一直主要实行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这一体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弊端,由最初的促进教育发展的作用而演变为现今推进与发展学习型社会的负面拉力,为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这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自身发展、完善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现行教育行政管理面临挑战的内发因素。

三、现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应对学习型社会的措施选择

面对学习型社会的种种挑战,现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可以采取以下的改革措施:

第一,转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我们认为,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教育立法及完善配套制度,做好所辖范围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拨款,规定校长、教师的任职资格和聘任制度;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及审批程序;制定基本的学制、学历和学位制度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控制招生规模,依法对学校进行监督与评估。终身性作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为了更好地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尽快制定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法律条文,用法律的形式确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地位、作用,以法治教、以法促教,以法保教。推进终身学习措施的落实,把建立学习化社会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评估制度。

第二,改革培养教育行政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素质。需要考虑强化宏观调控部门,特别是要强化有关教育执法和督导部门,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计划、教育督导、教育评估、教育拨款等方面的作用,减少相关专业教育管理部门,避免职责交叉,实现职能、机构和人员的合理精简。同时,为了充分要发挥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调控作用,还必须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建立成学习型政府机构。把机关干部和广大公务员塑造成为学习型干部和学习型人才,使他们成为学习型社会教育政策的积极推行和实践者。

第三,转变教育行政管理理念。在学习型社会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人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状况和学习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因此,教育行政管理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教育行政管理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变过去的以管理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切实担负起对学习主体的服务职能。

第四,创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发达的信息资源平台是学习型社会构建的物质基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学习型社会的生命,没有信息的社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施零距离教育,打破了时空、地域和对象的限制,能直接有效地伸向社会各个角落,面向社会全体人员。为了适应这种以丰富信息资源为基础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也为了能够有效发挥其调控作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需要相应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做到传递信息快,服务范围宽,管理效率高。

总之,学习型社会的创建与发展以及迅速推进,使我国现行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我们认为必须相应地改革现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才能适应学习型的要求。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时代赋予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客观要求,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同时,作为调控教育市场的中枢机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不得不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教育,教育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彭江.“学习型社会”教育政策的政治资源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25~26).

[2]吴景松,尹良伟.WTO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煤炭高等教育2003.3.(21).

上一篇:一揽子保险建议书下一篇:]班主任协调学生与科任老师关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