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2024-06-29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精选9篇)

篇1: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 次的能力。古今中外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在青少年时期大都已具有超常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对人一 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在未来的社会里创造性劳动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形 式。这种劳动性质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任务。然而,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与这种形势是很不适应的。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教授最近指出:“获得诺贝尔奖,需要积累,需要有很好的教育。我国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除 教育的知识面太窄,缺乏基本素质的训练等多种不足外,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 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下面就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 维能力的一些途径。

一、通过联想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 象,但它却为能够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基础。通过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 过强制联想可找到实现预期目标的途径。联想的主要类型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1.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由于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不同事物间的联想。例如提起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特点(纺锤体清晰可见,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就可能联想到细胞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一分为 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纺锤丝不断地收缩变短,牵引着分开的两个染色体移向两极。这就是一种 时间接近联想。当看到根的结构的挂图时,可能会起到茎的结构,甚至会想到叶的结构。这就是空间接近联想。

2.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指由于外形或意义相似引起的联想。比如,当看到油菜的花时,就会想到白菜的花和萝卜的花,这就是外形相似联想;当看到人身体上的血管时,就会想到植物的导管和筛管,这是意义相似联想。

3.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由于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比如,当看到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 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时,立即会想到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事物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这种联想往往是双向的,既可以由原因想到结 果,也可以由结果想到原因。在科学研究中,得益于因果联想的例子很多,我国植保专家李连昌发明微粒塑料 性诱芯就是典型一例。当李连昌手捏着一只枣粘虫的雌蛾时,总有一群雄蛾追随,这使他联想到,一定是雌蛾 体内释放了一种性信息素所致,由此他研制成功了枣粘虫性信息素,并制成微粒塑料性诱芯,杀虫效果甚佳,被国家认定为重大发明。

二、通过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的具体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再造 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词的描述(言语、文字)或图样(图表、图解符号、模型等)的示意 1 在头脑中形成 相应的新形象的想象。例如,生命起源的教学,由于生命起源过程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只有借助于教师的语言 和画面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情景和气氛,使他们仿佛置身于远古的地球,思维随着画面的变化而自由驰聘,各种表象在大脑中变化、组合,学生在理解生命起源过程的同时,也完成了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想象。例如,将DNA的结构模型拆卸成零件,再让学 生动手组装成结构模型,恰如科学家当年创造这些模型一样,启发学生也重新来一次创造。再如让学生自己设 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某些生命现象和规律。有的学校在做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教师鼓励学 生依据分离原理设计出其他方案。学生提出:①用汽油做层析液;②用毛细玻璃管沾些色素提取液立在园形滤 纸中心;③以粉笔取代滤纸条做实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这些设计进行分析讨论,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 进行实验,以检验是否成功。这样学生在独立地进行形象分析、实验设计、结果预测、直到进行实验的全过程 中,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创造想象。

3.幻想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与主观意向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由于幻想的结果超越现实 太远,有的甚至很难实现,所以人们往往把幻想同不切实际等同起来。其实许多幻想并非是真的不能实现,而 只是受制于人的认识水平,才被人舍弃的。培养现实的幻想精神,对于开发智力确实是不可忽视的,在生物教 学中,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起学生幻想的问题。如讲完新陈代谢以后可提出如下问题: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新陈代谢越缓慢其寿命越长,为了提高人的寿命,你能想出哪些方法?

三、通过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已 有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法规、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果。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 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和建议,特别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 的新鲜见解,使问题奇迹般的得到解决。在生物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扩散列举、同解变型和引申 发挥等。

1.扩散列举

扩散列举就是围绕一个问题举出多种可能相关的因素。例如在学完家兔的知识后,让学生考虑有哪些因素 可以使家兔死亡。没有食物可能饿死,没有氧气可能憋死,心脏坏了可能死,神经受损可能死,失血过多可能 死,积毒过量也可能死,人杀可死,狗咬可死……。再如学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以后,可让学生列举有利于可 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一切可能措施,诸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动植物资源;保护环境,防 治污染;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通过生物工程寻找新能源、改良新品种;农业生产工厂化等。经常进行扩散列 举训练,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和开阔。2.同解变型

同解变型就是对同一内容设计出多种形式的问题。通过变换方式求出答案能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从而达 到训练发散思维的目的。例如,针对基因分离规律,围绕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 离这个实质,可以变换成:在高茎DD和高茎Dd,哪一对是等位基因?为什么?基因型不同为什么表现型相同?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是怎样分离的?又如,针对自由组合规律,围绕等位基因互相分离,非等位基因 之间自由组合这个实质,可以编写多种习题:根据子代同一对相对性状的表型比直接推知亲代基因型;根据亲 代基因型推知子代表型比和基因型;根据子代基因型组合数推知亲代基因型等。

3.引申发挥

引伸发挥就是在思考问题时想到更深一层的相关内容。例如,讲植物的根,教材上指出,由胚根直接发育 而成的根叫主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叫侧根。如果要学生引伸发挥的话,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发出 引伸性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呢?这样就可以通过日常接触的实物如玉米、甘薯、秋海 棠等植物的不定根,说明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成的。经常进行这样的引申发挥就能提高学生的发散 思维。

四、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将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反转过来,以背逆常规、常理、常识的方式,出奇 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的一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的形式主要有逆向反转、背逆常规和重点转移等。

1.逆向反转

逆向反转包括功能性反转、结构性反转和因果关系反转。下面仅以因果关系反转为例来说明逆向反转。因 果关系反转是指通过改变已有事物的因果关系来引发新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例如,当生物学家研究了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之后,认识到转录是指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 过程。有人就想既然能够以DNA为模板来合成RNA,那么能不能以RNA为模板来合成DNA呢?1970年发现某些致癌 病毒中有一种酶,叫逆转录酶,在这种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能够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2.背逆常规

背逆常规就是用反常规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近年来比较流行的逆反健身就是背逆常规的一种表现。逆反健 身是指一种反人体正常状态的锻炼方法,如倒立、倒吊、倒走等。人们平常大都处于直立状态,此时头脑供血 受阻,氧气、养分供应不足,以致于神经系统易疲劳;同时,长时间直立行走、正坐容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及 疝气、痔疮等疾病。有人通过练习倒立、倒吊,居然效果显著。一方面,倒立使头脑供血增多,新陈代谢加快,疲劳随之消除;同时此举还能强化胸腹腔内脏周围的支持组织的功能,防止胃下垂、肾下垂、下肢静脉曲张、疝气、痔疮等因重力影响形成的疾病。

3.重点转移

重点转移就是把问题的重点从一方面转换到另一方面。在科学研究或日常生活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所料 的现象,如能不为原有的思维所束缚,抓住偶然现象跟踪追击,则可能导致新奇的创造发明。英国细菌学家弗 来明为了深入研究葡萄球菌,便对葡萄球菌进行人工培养,但在培养的过程中,因青霉孢子的侵入,葡萄球菌 被杀伤,使培养失败。这时弗来明便把注意力转移到破坏他实验的青霉孢子身上,最终发明了可以使人类平均 寿命延长10年的抗菌素。

以上从四个方面列举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途径,还很不全面、很不完善。并且创造性思维能力仅 是创造能力的一部分,而培养创造能力也只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部分内容,在生物教学中,要全面实施创造性 教育,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align=“center” height=“30”>

篇2: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摘 要: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主要形式,逻辑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主渠道。在生物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一般逻辑方法、辩证方法和系统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关键词:生物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按照思维规律,运用逻辑方法,进行思考、推理、论证的能力。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主要形式。人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都要靠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水平低的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绝不会高。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也要以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对于一个逻辑思维能力不健全的人,就不可能培养其创新能力。所以说逻辑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在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谈谈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些途径。

一、利用一般逻辑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一般逻辑方法即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和共变法的总称。这是根据观察实验、考察和分析某类事 物的部分对象与另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有因果联系,然后概括出一般结论的科学方法。1.求同法。

求同法的原理是,如果被研究现象在各个不同场合出现,而在这些不同场合只有一种共同情况,那么这种共同情况就可 能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例如,花生的种子、绿豆的种子和芝麻的种子,从形状、大小和颜色上都有较大差异。从形状上说,花生种子是长的,绿豆种子是圆的,芝麻种子是扁的;从大小上说,花生种子较大,绿豆种子较小,芝麻种子更小;从颜色上说,花生种子是粉色的,绿豆种子是绿色的,芝麻种子是白色(或浅驼色)的。但它们都被称为种子,是由于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是相同的,这就是需要研究现象的原因。2.求异法。

求异法的原理是,如果某一被研究现象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不出现,而这两种场合中的其他情况完全相同,只有

一种情况不同,那么,这一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例如,初中生物“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就是求异法的具体运用。在实验中,首先制备淀粉浆糊和取唾液,然后在1号和2号试管里各加入2ml浆糊,再向1号试管里加入清水2ml,向2号试管里加唾液2ml,将两支试管放在38℃水中恒温约10分钟,取出冷却后,各滴入2滴碘酒,结果是:1号试管里的浆糊变蓝色;2号试管里的浆糊没有变成蓝色。在上述实验的两个场合(即两支试管),淀粉、温度、滴入碘酒等先行因素均相同,惟有是否加入唾液这一先行因素不同,根据两个试管中浆糊是否变成蓝色,从而最终得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这一科学结论。3.求同求异并用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的原理是,有两组事例,一组是由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组成的正事例组,另一组是被研究现象不 出现的若干场合组成的负事例组,如果在正事例组各个场合里,只有一个惟一的共同情况,而且这个情况在负事例组各个场合里,都不存在,那么这个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例如,做“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共取6个土豆,1、2号土豆上挖一个1厘米深的洞,3、4号土豆上挖一个2厘米深的洞,5、6号土豆上挖一个3厘米深的洞,1、3、5号土豆的洞中都注入浓盐水,2、4、6号土豆的洞中都注入清水,过一段时间,1、3、5号土豆洞中的水都增加了,而2、4、6号土豆洞中的水都减少了。分析这一现象时就要用求同存异并用法,通过两次求同(1、3、5号土豆一组洞中都加浓盐水,2、4、6号土豆一组洞中都加清水),一次求异(正事例组土豆洞中的水增多,负事例组土豆洞中的水减少),从比较中找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细胞是吸水还是放水与周围水溶液浓度大小有关)。4.剩余法。

剩余法的原理是,被研究对象是一种复合现象,它是由于某个复合原因引起的,如果把其中已经确定的因果部分去掉,那 么这个复合现象的每部分和复合原因的剩余部分也有因果关系。例如,用银边天竺葵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结果是:1叶片的绿色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2叶片的绿色遮光部分乃是白色;3叶片的白色见光部分也是白色。从上述实验结果1、2可得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否还有其他条件呢?运用剩余法分析3, 不含叶绿体的部分见光也不能产生淀粉,所以叶绿体也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5.共变法。

共变法的原理是,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如果只有一种情况是变化的,而其他情况都是保持不变的,那么这 个惟一变化着的情况便是被研究的原因。例如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与温度、水分、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在水分、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变化,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说明温度是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

二、利用辩证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辩证方法包括:矛盾分析方法、普遍联系方法和运动发展方法。6.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时,要把握好对立统一的关系,也就是要从统一中看 到差别,从差别中看到统一,既能把构成事物统一体的各种要素区别开来,又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就是典型的对立统一的例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显然两者之间是相互对立的,但是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说,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是无法进行,因此可以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7.普遍联系方法。

普遍联系方法是辩证方法的基本内容之一。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没有事物的相 互联系,便没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以,人们要想正确地把握事物,就必须自觉地从相互联系中观察事物,研究事物,坚持摒弃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方法。例如,我们研究山林中一只麻雀的生活,就不能只考虑这只麻雀的性别、年龄、形态特点以及生理指标等本身的情况,而且还要考察山林中的一切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因为同种的其他麻雀会同他进行争夺食物的种内斗争,其他种类的食虫鸟也会因食物与其进行种间竞争,植物种子的多少和昆虫数量更是直接影响它的食物:由于鹰的存在,它有可能遭到被捕食的厄运;温度会影响它的新陈代谢;水分会影响它的生长发育;日照会影响它的生活节律„„。8.运动发展方法。

运动发展方法是辩证方法的又一基本内容。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整个事物就是一个川流不息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的思维要想正确地把握事物,就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在生命科学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再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进而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演变为原始生命的生命起源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生物进化过程;以及受精卵到胚胎,到幼体,再到成体的生物个体发育过程等等,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典型例子。在教授这些内容的时候,都要充分体现运动发展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运动发展方法的训练。

三、利用系统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9.过程与系统的方法。

旨在把世界上的事物当作过程与系统来进行认识和把握。所谓系统与过程,也就是通常讲的对事物作横的和纵的观察, 系统突出的是事物横的侧面,是事物内部、外部的各种相互联系,是事物相对静止和保持的稳定性的状态;过程突出的是事物的纵的侧面,属于事物的前后联系,是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变化状态。过程与系统的方法,可以看作是辩证方法中的运动发展方法和普遍联系方法的组合。例如要研究某一动物的寿命,就应该考察它从出生到现在各个时期的情况,最后做出综合判断。10.整体与部分的方法。

整体与部分的方法,就是对事物进行整体与部分的分析,以此来把握事物的总体关系的一种系统方法。在认识和实践活 动中,一方面由于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所以只有从整体上、全局上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才能使人们的认识活动向最优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所以从全局上把握事物的总体之前,需要认真地分析事物的诸部分,否则对整体就把握不准。例如,学习细胞的知识,既要分别认识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质体、液泡、细胞核等的结构和功能,又要从整体上理解细胞是怎样作为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而发挥作用的。11.功能与结构的方法。

功能与结构的方法,就是对事物进行功能与结构的剖析,以便把握事物的存在与发展的方法。功能就是事物能够与周围 环境发生特定形式的作用的本能属性;结构就是事物自身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这种关系的空间表现。例如,要研究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既要研究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其食物链、食物网的状况,又要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对环境的作用(例如,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杀灭细菌、消除噪声等)。这样,才能深刻地、本质地认识该生态系统。

篇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联想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象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通过自由想象可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强制联想可找到实现预期目的的途径。

1. 接近联想。

它是指由于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想。例如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区别, 就可能联想以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 (小麦、玉米、蚕豆、荣豆等) 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和中心环节, 人是主要成员和

4. 相似联想。

它是指由于外形或意义相似所引起的联想。例如, 当我们看到萝卜和油菜的花时, 就会想到我们吃的蔬菜中白菜的花, 这就是以外形看到的相似联想;当我们学习人体血液循环看到血管时, 就会想到所学过的植物体的筛管和导管, 这就是意义的相似联想。

二、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是人类大脑在原有形象基础的加工改造后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1. 再造想象。

它是根据一定的词的描述 (语言、文字) 或图样 (模型、图表、符号、图解等) 的示意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想象。例如, 生命起源的教育教学, 由于学生无法直接感知, 只有借助老师的语言和画面给学生创透一个想象的气氛和情景,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地球, 思考随着画面的变化而自由驰骋, 各种表面现象在大脑中变化、组合, 学生在理解生命起源过程的同时, 也完成了再造想象。

2. 幻想和创造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一种与主观意向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联想。例如,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某些生命现象和规律。有的学校在做完

中心环节。这就是一种现象接近的联想。“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 老

2.对此联想。它是指由于事物间完全对应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例如, 当看到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时, 立即会想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公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 (储存能量) +氧气) 。这就是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公式之对比联想。

3. 因果联想。

它是指由于两事物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此种联想往往是双向的, 既是由原因想到结果, 又是由结果想到原因。例如,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物质不能脱离能量存在, 能量可驱动物质变化。一般来说, 生物体内的能量储藏在有机物中, 哪量存在有机物哪里就有能量。这就是物质与能量的因果联想。师鼓励学生依据分离原理设计出其他方案。学生提出:a用汽油做层析液;b用毛细玻璃管沾些色素提取液立在园形滤纸中心;c以粉笔取代滤纸条做实验。在此基础上,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中选出可行方案进行实验, 以检验是否成功。这样学生在独立地进行形象分析、试验设计、结果预测、直到进行实验的全过程中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创造想象。

三、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敏捷、办法多而新颖, 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和建议, 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的约束, 并且能扩散、辅射, 求异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 衔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果。特别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 新鲜见解, 使问题奇迹般的得到解决。在生物学教育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主要有下列三方面。

1. 扩散列举。就是围绕一个问题举出多种可能相关的因素

2. 同解变型。

就是对同一内容设计出多种形式的问题。通过变换方式求出答案能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从而达到训练发散思维的目的。

3. 引申发挥。

就是在思考问题时想到更深一层的相关内容。例如, 讲述植物的根, 教科书上指出由胚根直接发育而成的根叫做主根, 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叫做侧根。若要学生引申发挥的话。

四、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 将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反转过来, 以背逆常规、常理常识的方式, 出奇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的一种思维方法。

1. 背逆常规。

就是用反常规的方法去思考问题。逆反健身是一种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表现。人们平时都处于直立状态, 头脑供向受阻, 氧气供应不足, 以至于神经易疲劳;同时, 长时间直立行走、正坐容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及疝气、痔疮等疾病。有人通过倒立、倒吊练习运动居然效果显著。这一方面增加脑供量, 加快新陈代谢, 消除疲劳;同时强化了脑腹腔内脏功能, 防止胃下垂、疝气等疾病。

2. 逆向反转。

因果关系是逆向反转的一种是指通过改变已有事物的因素关系来引发新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新思想。

3. 重点转移。

就是把问题的重点以一方面转换到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 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所料的现象, 如能不为原有的思维所束缚, 抓住偶然现象跟踪追求, 则可能导致新奇的创造发明。

篇4: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6-0150-02

1由表及里,层层推进,启迪思维

思维来源于疑惑,对某一问题的思索,是激起学习欲望、激励创新精神最积极的因素。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障,围绕有关教学目标,设计一个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问题,使学生思维由表象到本质向纵深发展。

例如:在二次根式 (a≥0)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二

次根式范围,老师可以设计如下习题:① 有意义,求x取值

范围 ;② 有意义,求x的范围 ;③x 把

根号外x移到根号内得 ;④若 + +y=1,求x+y= 。

①可让学生扣概念,学生不难理解,②在对二次根式范围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不等式组作—综合,③④就须学生对概念有更新意识,由自身隐含的范围来处理有关习题。这样在教师点拨下学生就不难解决有关习题,从而对此类问题有所了解。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加思维广阔性

数学教学要增强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和方法的指导。“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一类问题不要仅满足于会做,更重要的是增加思维的广阔性,增强对同一类型题理解的广度,还需对所学知识进行广泛迁移,从而也就有了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

例如:在初三综合训练中有这样一类题:已知抛物线L1:y=x2-3x+m与x轴相交于A、B两点,其顶点在C点。①求以x轴为对称轴与已知抛物线L1对称的抛物线L2解析式;②设L2顶点在D点,证明ACBD为菱形;③若菱形ACBD面积

为 ,求m值,当m为何值时,ACBD为正方形。

题中求L2解析式需用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及换元法等。由于学生思维定势的影响,欲直接求m具体值,实际上并不需要,这就是思维受到了经验的束缚。同时,本题把一元二次方程与四边形的有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综合性极强的题型。这就需要教会学生认真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其潜在功能,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辩证思维,科学推理,提高思维逻辑性

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去分析,判断和推理的思考方法。逻辑思维须依据正确的概念和判断。因此,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首先应加强基本概念的学习,使其透彻理解,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掌握其来龙去脉。

比如,在揭示同类项概念时提出如下问题:当x= 时,计算

下列代数式3x3-5x+9x3-4x3+1的值。

教师在这里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案:①怎样才能得到简捷解法;②为什么能把3x3、9x3、4x3合并处理呢?为什么不能把x与x3合并处理呢?③那么什么样的项才能合并呢?(字母部分完全相同)④什么叫做字母部分完全相同呢?⑤为什么要求学生字母部分完全相同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字母部分表示同一个数)

教师通过以上设计,提出问题讨论、分析、研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弄清概念的本质。

4随机应变,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首先,必须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因为思维定势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常常阻碍人们应用新方法去解决问题,而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倡导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途径。

例如,初中数学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农机厂职工到距工厂15 km生产队检修农机,一部分人骑自行车先走40 min后,其余人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倍,求两车速度?

针对本题可做以下几种变换:

变换一:把条件“他们同时到达”换成:①汽车比自行车早到10 min;②汽车到达目的地时自行车还有2 km才能到达。

变换二:把条件“汽车速度是自行车的速度3倍”换成:①已知汽车速度是自行车的速度3倍还多0.5 m;②汽车与自行车行相同路程所用时间比为1∶3。

变换三:农机厂职工骑自行车到距工厂15 km的生产队检修农机,行车5 km后,因有人车坏了,因而以比原速少1 km/h速度骑行,结果比原计划晚15 min到达。

以上几种变换均为同向,也可换成相向而行列出方程来解。这样通过一题多变,增强学生思维和灵活处理习题的能力。

5提高技巧方法,培养思维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特别在习题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意识引导学生探索一些解题技巧,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将会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例如:分式运算的裂项法、换元法、消元法、倒数法、因式分解法等,这些都能迅速而准确地解决分式运算问题。

6探求规律,注意归纳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中学教学有许多分散的知识,在做“横向联合”时,往往能找到一些规律,这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归纳使学生把分散的因式分解方法归纳为系统的联系的整体。这样,应用起来才能灵活多变。

上述谈到的思维的六个方面并非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密不可分的。这是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必须经过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来培养,企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不切實际的。但只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坚持不懈地去做这项工作,学生一定会有较大收获。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nking Ability

He Changchun

Abstract:The thinking is the core of cognitive ability, it is subject to many factors, but also vary, there are objective differences. Excellent quality of thinking is not innate, but the practice of problem-solving have evolved. Therefore,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develop students thinking skills.

篇5: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剪纸这项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也逐渐被人们认同和传播,焕发出日渐旺盛的生命力。笔者结合学生实际,针对“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思考”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希望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在剪纸学习中积极动手、动脑、创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在自然、生活、学习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分享美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剪纸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就剪纸艺术本身而言,其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决定了它在美术课程领域的重要地位,剪纸艺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艺术素养的提高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培养学生对剪纸的浓厚兴趣是前提,起到决定性作用。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剪纸学习中,并能积极调动多方感官去看、去听、去感受,进而动脑想、动手做,使学生的剪纸技巧得到锻炼和提高。剪纸教学活动中,笔者会提前搜集整理富有特色的民间剪纸样图,准备充足的剪纸辅助材料及工具,为开展有效教学提供保证。我时常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情感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将个性化思考融入剪纸艺术创作中。每当学生完成一副剪纸作品时,不管完成得怎样,只要有一点点细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剪纸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我还充分利用校园艺术节、体育艺术“2+1”学习成果展示、书画比赛、剪纸比赛、传统手工制作比赛等有利时机,把学生的剪纸作品和搜集到的民间剪纸作品进行展览,组织学生对比欣赏,在树立信心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做到取长补短,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创作欲望和创作成就感。

二、注重技能方法培养,提高学生动手创作能力

笔者从多年的剪纸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视野比较狭窄,对民间艺术了解不够深入,是影响剪纸教学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剪纸教学光靠学生欣赏学习、自由创作还远远不够,必须先教他们一些基本必要的剪纸技能和方法。在制定剪纸教学计划、开展剪纸教学活动等方面,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阶梯式目标要求,逐步提高学生剪纸技能。每学期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都着眼于学生剪纸基本技能、方法、技巧的培养,从剪纸折叠的最基本方法入手,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揣摩、领悟领会,如此反复训练,长期坚持,学生都能基本掌握对折剪、左右对称剪、剪刻结合剪等一些基本方法。同时,笔者还专门挑选一些有趣的剪纸内容让学生自己去临摹学习,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学生,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剪纸方法。

三、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营造自主创新学习氛围

在剪纸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因材施教,采取合理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创造宽松、和谐、富有乐趣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剪纸活动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着眼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不同,采用游戏法、故事法、剪纸贴画等形式,分小组组织趣味剪纸活动。如,用剪出的人物、动物制成有趣的皮影戏来操作游戏,引导学生用剪出的各种头饰进行表演活动,用剪出的各种面具打扮自己,与其他同学合作举行服装秀表演等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剪纸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对学生的每一幅作品,笔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并加以肯定,使学生及时得到参与活动的成就感,由此更加喜欢剪纸艺术,更富有创造的勇气。如,“你这张作品里面的花剪的不错,不论是图案还是造型都活灵活现,我们让班内的其他同学一起欣赏分享一下”等适时评价语言,通过激励赏识式的课堂交流互动,使学生在每次剪纸课活动中的表现都能得到认可,都能从活动中获得快乐的艺术再造体验,使剪纸活动氛围更加融洽。实践证明,丰富多样的剪纸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大有裨益。

篇6: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为了学生们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从而加强了对学生们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力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们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主要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和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的促进学生们数学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逻辑思维能力

引言

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初中学生能力的提升有著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学生们自身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教师加强了对学生们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对于学生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数学方面的教学改革工作也在不断的进行过程中。只有做好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工作,才能使得学生们在接受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下,虽然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成绩的提升,但是对于学生们思维创新发展却缺乏足够的帮助。如果一直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时,就会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对培养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视,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们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开展[1]。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方式

1.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由于初中学生一直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其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受到了外部条件的限制,不利于学生们数学学习工作的开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们培养好其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进自身数学成绩的提升,教师就需要为学生们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通过这种方式把相关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将教学内容进行模拟,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的效率得提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去,对于学生们数学成绩的提升,将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2]。因此为了学生们数学成绩的提升,教师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工作。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平行四边形》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列举一个题目: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55°,则∠B、∠C的度数分别是多少。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平行四边形相关概念拥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游戏或者是播放一些视频的方式为学生们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去观察其特点。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真切的理解和掌握好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教学

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时,为了培养好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进而通过这种方式对数学书本中一个简单的理论或是问题进行自主的研究。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同时也能够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进一步形成自身的认知体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勾股定理》这一课内容的的教学时,由于这一教学内容拥有着大量理论性的知识点,因此如果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通过独自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就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进行知识的学习,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通过对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点和概念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应例题的解答。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时,为了促进学生们数学成绩的提升,就需要指导学生们做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通过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指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教学。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们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登霞,袁海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文学教育:中,2017,14(10):129.[2]晁克宁.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14(21):98.作者简介

篇7: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赵国祥作者简介

赵国祥,男,1968年出生,中学一级教师,中共党员。1988年6月毕业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师范,两次函授于获得贵州师大中文本科学历。毕业后一直在贵州省水城县蟠龙乡法那学校任初中数学教学,曾有几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水城县蟠龙乡法那学校贵州六盘水553021

【摘要】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与培养,是实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的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归纳、实践、创新、概括,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观察、体验、比较、猜想、分析、归纳、实践、创新、概括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要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1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比较的能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在抛物线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平时在跳绳中来感知开口方向及最高点和最低点;在路程、速度、时间的教学中,除用多媒体课件外,还可让学生从家到学校之间的这段路程来感知时间与速度的变化关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让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激情。

2鼓励猜想、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归纳法是通过对一些个别的、特殊的情况加以观察、分析、从而导出一个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人们以某些已知的事实和一定的经验为依据,对数学问题作出推测,形成命题,这种尚味判明真假的命题就是猜想,再对命题进行验证,这便是猜证结合的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圆周角定理时,展示课件后,引导学生考虑一种特殊情况(角的一边经过圆心),一般情况(角的两边都不经过圆心的两种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转化、分类、分析、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3激励实践、创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论文范文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成为现代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是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发展、创新;而数学的应用,又“优化”了学生的实践,使实践理性化,最优化。例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对顶角相等”等公理。就是人们在“实践――创新――再实践”的数学结晶。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4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人的思维在现成的知识体系中不活跃,而在形成知识结论的整个探索过程中比较活跃。在教学中,若单纯地讲,学生容易觉得枯燥无趣,不能进入思维的境界,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后,再用课件演示倾斜程度的变化。同时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适当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跃持续。这样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思维的情景及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5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

5.1数学思维品质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优劣的标志之一。在教学一个年级或一个班级中有的学生很聪明,而有的学生却不那么聪明,除了先天因素外,更主要是后天培养造成的。聪明的学生,他们善于联想、归纳、推理、概括、探究,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超群,是他们数学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不那么聪明的学生,其实并不是他们比别人笨,关键是他们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作为学习数学的支撑点,因而对学习数学比较吃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对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5.2在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能促进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必然要努力学习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还要努力学习数学专业知识,只有把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与数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大胆地改革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变教师讲为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尤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索,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者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者。教学中展现数学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数学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感及教师教学技艺。

5.3现代教育理念关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就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解决问题更没有创新性,不能更好地配合好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教师要重视培养好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就必然要研究好把每一节数学课上得活泼一点,生动一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利于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有了这个过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近了,更容易与学生沟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适应和发展了现代教育理论。

篇8: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通过联想训练,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象, 但它却能为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基础。

1. 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由于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不同事物间的联想。例如提起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特点 (纺锤体清晰可见,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 , 就可能联想到细胞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一分为二, 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 纺锤丝不断地收缩变短, 牵引着分开的两个染色体移向两极。这就是一种时间接近联想。当看到根的结构的挂图时, 可能想会到茎的结构, 甚至会想到叶的结构。这就是空间接近联想。

2. 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由于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比如, 当看到光合作用的公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 (储存能量) +氧气) 时, 立即会想到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

3. 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事物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这种联想往往是双向的, 即使可以由原因想到结果, 也可以由结果想到原因。在科学研究中, 得益于因果联想的例子很多, 我国植保专家李连昌发明微粒塑料性诱芯就是典型一例。当李连昌手捏着一只枣粘虫的雌蛾时, 总有一群雄蛾追随, 这使他联想到, 一定是雌蛾体内释放了一种性信息素所致, 由此他研制成功了枣粘虫性信息素, 并制成微粒塑料性诱芯, 杀虫效果甚佳, 被国家认定为重大发明。

二、通过发散思维训练,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 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 而是从已有信息出发, 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 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法规、范畴的约束, 并从扩散、辐射和求异的思考中, 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 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果。

1. 扩散列举。

扩散列举就是围绕一个问题举出多种可能相关的因素。例如在学完家兔的知识后, 让学生考虑有哪些因素可以使家兔死亡。没有食物可能饿死, 没有氧气可能憋死, 心脏坏了可能死, 神经受损可能死, 失血过多可能死, 积毒过量也可能死, 人杀可死, 狗咬可死……。再如学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以后, 可让学生列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一切可能措施, 诸如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动植物资源;保护环境, 防治污染;绿化荒山, 植树造林;通过生物工程寻找新能源、改良新品种;农业生产工厂化等。经常进行扩散列举训练, 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和开阔。

2. 同解变型。

同解变型就是对同一内容设计出多种形式的问题。通过变换方式求出答案能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从而达到训练发散思维的目的。例如, 针对基因分离规律, 围绕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这个实质, 可以变换成:在高茎DD和高茎Dd, 哪一对是等位基因?为什么?基因型不同为什么表现型相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等位基因是怎样分离的?又如, 针对自由组合规律, 围绕等位基因互相分离, 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这个实质, 可以编写多种习题:根据子代同一对相对性状的表型比直接推知亲代基因型;根据亲代基因型推知子代表型比和基因型;根据子代基因型组合数推知亲代基因型等。

三、通过训练,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 将通常考虑问题的思路反转过来, 以背逆常规、常理、常识的方式, 出奇制胜地找到解决问题良策的一种思维方法。

1. 因果关系反转。

因果关系反转是指通过改变已有事物的因果关系来引发新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新思想。例如, 当生物学家研究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之后, 认识到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合成RNA的过程。有人就想即使然能够以DNA为模板来合成RNA, 那么能不能以RNA为模板来合成DNA呢?1970年发现某些致癌病毒中有一种酶, 叫逆转录酶, 在这种逆转录酶的作用下, 能够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2. 背逆常规。

背逆常规就是用反常规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近年来比较流行的逆反健身就是背逆常规的一种表现。逆反健身是指一种反人体正常状态的锻炼方法, 如倒立、倒吊、倒走等。人们平常大都处于直立状态, 此时头脑供血受阻, 氧气、养分供应不足, 以致于神经系统易疲劳;同时, 长时间直立行走、正坐容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及疝气、痔疮等疾病。有人通过练习倒立、倒吊, 居然效果显著。一方面, 倒立使头脑供血增多, 新陈代谢加快, 疲劳随之消除;同时此举还能强化胸腹腔内脏周围的支持组织的功能, 防止胃下垂、肾下垂、下肢静脉曲张、疝气、痔疮等因重力影响形成的疾病。

3. 重点转移。

重点转移就是把问题的重点从一方面转换到另一方面。在科学研究或日常生活中, 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所料的现象, 如能不为原有的思维所束缚, 抓住偶然现象跟踪追击, 则可能导致新奇的创造发明。英国细菌学家弗来明为了深入研究葡萄球菌, 便对葡萄球菌进行人工培养, 但在培养的过程中, 因青霉孢子的侵入, 葡萄球菌被杀伤, 使培养失败。这时弗来明便把注意力转移到破坏他实验的青霉孢子身上, 最终发明了可以使人类平均寿命延长10年的抗菌素。

篇9: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思维科学研究,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思维科学是研究人的思维规律、方法和应用的综合性科学,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兴起,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思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思维的生理机制、思维的历史发展等。随着当今脑科学、神经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思维科学领域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当前,在生物教学中能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促进学生思维素质的提高,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本身思维能力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加强思维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探索思维规律和方法,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科学的、系统的思维训练与培养体系,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益。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思维的催化剂,是一种最直接、最活跃的学习动力。当教师讲授知识的同时,加以适当的点拨、激发,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踊跃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成为学生乐于刻苦,勇于攻克难关的强大原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曾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1.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把学好生物与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学好生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为栋梁之材。

2.介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了解生物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广阔前景。如当今世界面临的五大问题的解决、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生物分子水平研究成果等等都与学好生物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钻研生物知识,献身于生物学事业的崇高思想境界。

3.以丰富多彩的生物活动来吸引学生,如开展“生物月活动”的活动、课外实验、讲座、竞赛、参观工厂、展览会、科普宣传等,造成浓厚的生物学习环境。

4.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有趣、现象明显的实验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利用多余的色素进行荧光现象的实验并适时加以引导,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5.经常讲述科学家致力于生物研究的生平事迹,逐步成为他们学习、工作的偶像。同时热情辅导学生积极撰写小论文、指导科技小制作,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求索创新的乐趣。

6.优化教学结构,促使学生思考。精心挑选习题,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辨别。只要条件发生变化,情况就不同了。二倍体生物的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就可能变成了多倍体生物体中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了,相反二倍体生物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也有可能变成单倍体生物体的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努力克服思维定势带来的消极作用。

三、训练学生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思维既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思维方法的优劣是智能高低的重要标志。思维方法的训练程度与教学效果成正相关。这样,教师在授课结构和类型方面。从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小结巩固、布置作业,习题讲解、单元总结、专题指导、综合复习、考试讲评等教学环节,紧紧抓住一切机遇,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思维方法。首选要暴露的是科学家研究成果的思维过程,如孟德尔得出遗传定律和格林菲斯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时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的思维发展;其次要暴露教师知识教学的思维过程,体会科学的思维发展,让学生熟悉教师钻研教材、分析疑难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如证明某种矿质元素是植物的必需矿质元素的实验,笔者在授课时介绍了自己是怎样来设计这一实验的思维过程。授给学生清晰的思维思路,同时掌握学生的思维状态。通过双向交流、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和优化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组成一个高效的教学系统。

优化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是形象思维,即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形象思维不能脱离具体的形象,不能抛弃事物的现象形态。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展示实验、标本、挂图、幻灯片、课件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如DNA是怎样进行复制的,笔者通过互联网下载课件,上课时进行播放,并进行适时的点评,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并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达到了对知识的认识和把握、理解和应用。

立体思维是指在事物发展的不同层次上,向纵横两个方向延伸,思考研究问题的思维。DNA规则的空间双螺旋结构等一些知识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在生物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超脱客观事物的、生动的、直观的形象,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是思想的核心。教授生物学基本概念、理论知识时,借助于抽象思维,经过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多次地反复,形成概念,作出判断和进行推理。如证明植物对矿质元素和水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这一实验设计。则需要借助相应的理论基础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效果。正确的抽象思维必须应用分类和比较、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辩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动作思维是在实际操作中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的思维。生物实验是中学生物教材和重要组成部分,占有相当的比例。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动作思维的主阵地它能让学生的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得到验证,这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

现代思维方式的迅速发展,给生物教学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思维领域。例如:有丝分裂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由静态思维到动态思维;从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由宏观性思维到微观性思维;在改进或设计实验时,培养学生由习惯性思维到创造性思维。

通过多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刻、灵活和敏捷、严谨和周密。进而发展灵感思维能力,造就大批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

上一篇:议论文:山重水复疑无“路”下一篇:强迫症的表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