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心理调控作用

2024-06-07

浅谈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心理调控作用(精选10篇)

篇1:浅谈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心理调控作用

浅谈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心理调控作用

内容摘要:演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时,部在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心理对演唱技法和歌唱情感的控制。在演唱中如何利用心理的调控作用来提高演唱技能。增强歌唱情感的表现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心理调控作用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关键词:心理调控歌唱技术情感表现心理过程个性特征

一部声乐乐谱,无论它有多么详尽,也都无法确切地体现出人类情感的细微变化和色彩差异。这就需要声乐演唱者的再次创造。这个创造过程必然会包含一定的、内在的心理成分,即心理调控。它直接影响歌唱技术的好坏和歌曲情感的表达。在这里,歌唱过程的心理调控包括对歌唱声音和动作的心理调控,也包括勾画艺术形象时必要的情感表现的心理调控。这时,个人的审美、主观感受和认识都对其心理调控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一、对歌唱声音和演唱动作进行心理调控

声乐演唱的声音、动作都是由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引起的心理反应,再由心理反应来调控人的生理动作,最终完成这一过程的。对声音的调控表现为对音高、音强、音值、音色等的感受能力;对演唱动作的心理调控主要包括对演唱姿势、呼吸动作、咬吐字动作等一系列动作的心理调控。

1、对歌唱声音的调控

对音高的调控主要依赖于个人音准的心理感受。歌唱者并非都对声音的高低有着天生的灵敏度。有的歌唱者视唱和歌唱时音准都不错,但听辨音高时却显得较差,有的相反。还有的学生由于歌唱技术问题也会出现跑调的现象。前两种情况需要歌唱者刻苦训练,提高对音准的感受能力。后者则需要提高歌唱技术能力,多听多练。

声音强弱的调控是建立在较好歌唱技术水平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如果是初学者,则对弱音的调控能力就比较差。首先,表现在拍子的强弱调控上。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六拍子等的节拍强弱规律都有不同,这时就要依照作品的节拍对强弱进行心理的调控。再有,每首声乐作品由于所表现的内容不同,有时也会有一些渐强、渐弱、突强、突弱等不同演唱要求,这就更需要歌唱者加强心理调控的能力,准确无误地表现作品。

对音值的调控非常重要。一组音由于有了音值的长短才组成了美妙动人的旋律。有不少声乐学习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拖拍、抢拍、少拍现象,有的与伴奏者配合不到一起。其中绝大部分都源于心理上对音值的调控,“心理节拍”的不准确造成的。准确的“心理节拍”和恰到好处的音值长短会使歌曲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对音色的调控是表现作品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声乐作品风格多样,同样也就要求歌唱者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和变化音色。江南水乡的歌曲细腻委婉,演唱时音色就要甜美、秀气;陕北地方的歌曲豪爽大气,音色就应调整为明亮、高亢。同时,表达不同情感时也要及时对音色进行调整,哀求时的音色、悲伤时的音色、愉快时的音色、发怒的音色都应该有所不同。像我国著名的声乐表演艺术家郭兰英就很善于利用不同的音色来再现不同的艺术形象。

歌唱是表现美、传播美的声音艺术。一个歌唱者,无论他(她)的技术多么高超,如果不去重视和表现声音色彩,那么他(她)就是为了炫技而歌唱,其歌声就会缺乏生命力,也不能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2、对歌唱动作的心理调控

首先,歌唱时的站立姿势十分重要,站姿的正确与否对声音的好坏有着很大影响。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错误的站姿会直接影响声音技巧的发挥。如:双肩高耸、头部过仰、下巴紧张、双脚重心偏移等等这些错误的站姿,会使声音出现卡、撑、挤、喉肌过于用力、气息上浮等问题。同样,解决歌唱中某些问题时,脚跟向下使劲可以使气息扎实。歌唱时,对歌唱姿势进行细致的心理调控,避免不正确姿势的出现以影响歌唱时声音的正常发挥。

对歌唱咬、吐字动作的调控也非常重要。歌唱者演唱一首歌,最重要的是要让听众清楚歌曲的意思,即听懂歌词。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情感、从而感染听众。要有意的对咬、吐字动作进行调控:字头要清晰、宇腹要饱满,字尾要归韵。有的歌唱者将“阳”唱成“昂”;有的由于方言的影响,将“来”唱成“奶”。前者属于字头不明显,后者是字头错误。还有的将“黄”唱成“欢”,未将字归韵。这些错误都可以在心理的调控下避免。有时,咬、吐字的轻重调节还可以直接反映出歌曲的情感色彩。

二、对歌曲的情感表现进行心理的调控

在歌唱过程中,为了刻画出生动的艺术形象,需要借助于心理对情感表现的调控作用。它还与歌唱者个人的审美观、主观感受和认识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是歌唱者对歌曲作品内容和内涵的理解,理解必须是多面的、深入的,这是其基础。然后在心中勾画出逼真的景象或人物形象,这就需要演唱者有丰富的幻想力。了解了作品内涵,有了逼真的幻想,再用精湛的歌唱技能和美妙的音色,将歌声传达给听众,使听众也进入到歌者所营造的情景当中,故而产生共鸣。

这就需要对歌曲的情感表现进行心理的调控。例如我国著名声乐表演艺术家郭兰英在演唱《人说山西好风光》时,“展开想象,调动记忆中自己生活过的家乡和其他去过的地方的印象,心中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时,„„把客观自然的美移到自己的情感中,即景生情、情再具象为景,从而涌现出一个崭新的意象。再通过相应的技巧、手段、把情、景的想象转化为音乐形象并外射出来。”她将歌唱的情感表现建立在景观的幻想之上,“去创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形容却动人心弦的情感、意趣、心绪和韵味的美,达到了心灵与自然的契合,从而使观众在情景交融的氛围中去体味,延伸至那更深、更浓重的美。”可见,想象的合理以及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情感表达的尺度。又如郭兰英在演唱歌剧《白毛女》中“哭爹”一段时,她“联想到旧社会贫穷农民卖儿卖女,父母儿女硬被拆散、生死离别的痛苦,内心视像中描绘出一幅悲惨的图景”,在这种联想之下进入角色,赋予角色生动鲜活的情感表现,激发人们心中对喜儿的同情和对地主阶级的憎恨。正如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1885-1955)所说的:“用你的心儿去歌唱”那样,歌唱的情感表现依赖于歌唱者的心理感受,只有先想到才有可能做到对歌曲情感表现的心理调控。

由此可见,心理调控作用于声乐演唱的始终,甚至作用于演唱的准备工作中。歌唱的心理过程和歌唱主体个性特征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歌唱主体个性特征是歌唱的心理过程形成并发展而来的,而个性特征又调节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并表现着心理过程。这也正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指导实践的过程。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只有遵循这一规律,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歌曲的内涵,才能将作品演绎得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黄俊兰著《郭兰英的歌唱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2

2、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5

3、赵梅伯著《唱歌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2

4、薛良著《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杜1998、2

5、李晋玮李晋瑗编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华乐出版杜2003、2

篇2:浅谈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心理调控作用

【关键词】歌唱 心理调控 声乐演唱

歌唱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自然的肌肉运动过程,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来看,这些器官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如果有心理负担,就会影响发声与歌唱。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由此可知,把声乐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从而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

一、歌唱过程中的“心理失控”及其产生的原因

歌唱是最富有感情的艺术,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歌唱心理自始至终都影响和支配着演唱技能、技巧,以及艺术情感的发生和发展。演唱者在歌唱活动中的心理障碍将直接影响着生理活动。

大家所熟悉的意大利着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他在25岁之前,演出屡次失败,他绝望的要告别舞台。于是,他便决定举行一次告别演出,这种绝望的心情使他摆脱了精神负担,那次他唱的很好。他在舞台上找到了自我控制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家。

以上实例可以说明,“演唱是一项非常高级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有了正确的生理状态做前提,成功的关键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二者缺一不可。

歌唱心理活动的是否正确,不仅影响到歌唱的结果,还影响到发声器官的健康。由于长期患病产生了心理上的障碍,有时虽已将病治好,但发声障碍如故。还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患病时,声音很好,一旦听说有病,声音就立即变坏。其实这都是歌唱心理的巨大作用引起的一些消极作用。所以,我们在学习声乐时,一定要重视歌唱心理活动,注意培养正确的心理活动。

二、歌唱心理调控的方法

当我们了解到心理调控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之后,面临的深层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科学的心理方法开展声乐训练和演唱。一个训练有素的优秀歌唱演员,具有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能够适应不同的观众群体、不同的场景,能给歌唱者带来莫大的喜悦和幸福,反之则给歌唱者带来痛苦和失望。根据前述分析,歌者的心理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如何在训练和演唱中积极主动的利用各种条件,避免不利,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演唱水平是每个歌者在训练中的重要课题。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调整心理活动的方法,调节演唱者的情感情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效率,克服紧张心理。

(一)演唱前做好充分准备

一个歌唱者对于自己演唱的曲目,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害怕出现问题。或对歌词不够熟练,而害怕忘词;或伴奏没有合好,而担心在台上出丑等。可想而知,当歌手演唱一首非常生疏的歌曲或是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作品,肯定会产生一种紧张心理,所以,一定要做好歌唱前的充分准备。第一,对于即将演唱的歌曲,要有足够的视练时间,熟练乐谱,注意音准、节奏、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第二,熟背歌词,歌词要背得纯熟,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就不必担心错词、忘词。第三,要多合伴奏。在合伴奏时,就像亲临舞台一样。第四,解决歌曲难点。要找出歌曲中的难点,分别一一解决。如对某一个音,某一个字,某一唱段,某个间奏等都要准确无误。第五,不要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如果对于演唱的歌曲音域不合适,可反复试验,定出切合自己最佳音域的调,使之演唱时,无论高音、低音唱起来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如果更改调后还是力不从心,就应当机立断,改换歌曲。第六,每当上场前,一定要从脑子里静过一遍。无论歌曲的生熟,在上台演唱前,集中精神,像实际演唱一样,小声地静过一遍,这不但熟悉了曲目,也会减少紧张程度。第七,苦练基本功。有些学生平时练习基本功不刻苦,到了考试时,就紧张的不得了,不是怕气息上浮,就是怕声音出不来;不是怕低音下不去,就是怕高音上不去。因此,只有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演唱技巧,才能信心百倍,收到好的效果。

(二)建立必胜的信心

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导致演唱失败。因此,建立成功和必胜信心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先决条件。

信心和技巧对于演唱同等重要,信心越大,心理就越放松,演唱水平就越高;信心越小,心理就越紧张,演唱水平就越差。因此,信心是克服紧张情绪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歌手树立“我一定要演唱成功,我一定要获胜”的信心,就会大大削弱紧张情绪,就会沉着冷静地演唱。在演唱前尽量避免会友交谈、兴奋等。

(三)加强舞台实践

首先明白歌唱艺术是必须同听众见面的艺术,培养“调控”心理应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要多搞一些小型汇报会或演唱会,体会舞台感和驾驭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带有娱乐性的场合进行表演,较为轻松的气氛和快乐松弛的环境会缓解表演者的紧张情绪。一般在上台前,要稳定自己的心情,要体会自己练声、练唱时的感觉,心里默唱一下要演唱的歌曲,这样的松弛不仅有利于表演,更有利于发音器官的生理机能自由活动,而不会因心理紧张造成僵化、呆滞的状态,以至破坏声音自然流畅的表现。

(四)从平时的练习中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

首先是意志和性格的培养要沉着和自制力,多接触与声乐活动有关的事物,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来克服情绪的干扰,加强艺术修养,培养从事艺术事业的情操,增强声乐学习的动力。因为声乐作品的演唱是既有欣赏因素又有再创造因素,所以每个演唱必须要赋予歌曲的生命。

(五)从目的和美好的声乐艺术激发歌唱情绪

当明确今天的训练是为了明天的事业的时候,这种事业心就会增强他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意志。更能调动其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情绪积极便使心情愉快,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技术训练中去。

另外,还可以采取联想的方法,多联想自己生活中与歌曲内容表达场合的生活场景,尽量让自己有一个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其次可以演唱一些简单短小的练声曲或者哼鸣曲,充分放松声带,还可以打打哈欠,将喉头放下,回归到很松弛的状态,同时暗示自己紧张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放松下来状态才能好。

总之,歌唱心理是来源于客观存在歌者大脑中的反映,但又反作用于演唱者的行为中。在声乐演唱中,心理调控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应该认识到心理活动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适时地应用各种调整情绪的手段,激发演唱的激情,能自觉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来训练声音,从而达到理想的演出效果。一个演唱者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客观事物,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并用来正确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此外,声乐演员技巧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两者同等重要。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演唱技巧的日益提高会使人充满自信,精神饱满。反过来,自信和轻松的心理状态又有助于演唱技巧的发挥,使演唱达到完满无缺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3。

篇3:论声乐演唱中的心理调控

一、声乐演唱中心理失衡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 声乐演唱富有极强的情感色彩, 其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声中带情, 以情动人的特点, 心理因素无论是对声乐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还是对其演唱中情感的展现, 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演唱的过程中, 一旦演唱者的心理产生失衡的情况, 其生理活动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帕瓦罗蒂先生在成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前, 就曾经经历过由于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而屡次演出失败, 但他最终摆脱了心理上的压力, 找到了心理调节的正确方法, 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演唱家。可见声乐演唱的成功与否不仅受到演唱者生理活动的制约, 同时也受其心理活动的影响。因此, 对于演唱者来说, 首先必须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其次, 无论在演唱准备阶段还是演唱的过程中都必须时刻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要知道, 生理和心理这两种因素,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缺一不可。一旦演唱者的心理出现失衡, 不仅演唱效果会受到影响, 演唱者咽、鼻、喉、肺等器官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二、声乐演唱中心理调控的具体方法

(一) 充分做好表演准备工作

一般来说, 在演唱开始之前都要求演唱者对自己将要演唱曲目的歌词、曲调、包含的情感等做好充分的准备, 严格的还会在表演开始之前要求演唱者进行试唱。如若准备不足, 演唱者很有可能会由于紧张、害怕等不健康心理而在演唱的过程中出现忘词、忘调等失误。因此, 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每一次演出之前都对演出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 对演唱歌曲的乐谱熟练于心, 并在节奏、音准方面多加注意;2. 熟练背诵演唱歌曲的歌词, 以防止演唱中出现忘词、错词的现象发生;3. 演出之前与伴奏一起, 多进行几次试唱, 以起到对伴奏进行调试, 对自己的咬字、声调进行不断纠正的目的; 4.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找到适合自己的缓解精神压力的方式;5. 认真对待每一节声乐课,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只有在平时的声乐学习中加强训练和学习, 才不至于在临近演出或是考试时慌了阵脚, 出现低音出不来、高音上不去的尴尬情况。

(二) 树立演唱自信心

自信心是演唱者心理放松、调控产生的直接结果。演唱者表演自信心的不足或是缺失, 都将对其演唱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 使其在演唱时由于过度紧张而导致表演失误。因此, 对于演唱者来说, 自信心理的建立是避免演唱紧张心理产生的必要条件。对于声乐演唱来讲, 自信心与演唱技巧同样重要, 随着自信心的增强, 演唱者的心理也会随之逐渐放松下来, 声乐演唱水平也会得到提升;反之, 演唱者就会由于缺乏信心而越来越紧张, 在这种紧张状态下演唱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说, 只要演唱者在表演之前始终保持着一种“我一定会成功”的自信心, 就会最大程度地削减表演中的紧张情绪。此外, 在表演之前表演者还要避免过于兴奋, 正确看待每一场演出, 在表演过程中始终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

(三) 强化演出实践经验的收集

声乐艺术表演的目的是通过声乐演唱者的演唱让观众通过聆听感受到声乐的艺术魅力, 这也就决定了无论任何时候, 声乐表演都需要演唱者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因此, 对于演唱者的心理调控来说, 也只有积攒足够的演出实践经验, 学会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灵感, 控制自己的演唱情感, 才能有效地调控自身的演唱心理。尤其是那些不太专业的舞台, 对于演唱者来说, 这类舞台上的演唱氛围相对较轻松和愉悦, 能够大大缓解演唱者的紧张心理。

总之, 作为文化范畴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声乐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结晶。一般情况下, 我们只注重对声乐演唱者演唱技能以及知识的培养, 而忽视了心理因素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意义。为有效提升演唱者的演唱水平, 我们必须加强对演唱者的心理调控, 从多方面入手, 使演唱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心理、生理都达到最佳的演唱状态。

参考文献

[1]孙傲.心理调控培养在声乐演唱过程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 (06) .

篇4:浅谈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心理调控作用

一、产生心理因素的原因

1.演唱情绪——喜怒哀乐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发声、演唱。虽然其发声器官完全正常,但当其心理产生情绪异常并且与歌曲本身所要求或表达的意境产生冲突时,会严重地影响到演唱的水平。

2.技术因素:由于基本功不够,对声音控制达不到要求,未开口先就有怕唱的心理负担,导致心理紧张。

3.对作品准备不充分,思想和感情易受外界干扰而紧张。

4.缺乏较好的基本功和表现能力,更缺乏当众演唱的实践,由此产生呆板僵硬,手足无措。

5.心中杂念太多。看到其他人唱的好,心理上有恐惧感——担心自己唱不好,产生紧张的心理负担。

演唱是一项非常高级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在学习声乐时,一定要重视歌唱心理活动,注意培养正确的心理情绪。

二、演唱者的心理调控

在演唱中,怯场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要将其克服,最好的办法是要有强烈的歌唱欲望,深入到角色当中,感觉是旁若无人,这样就不会紧张了,也就会越唱越自如。当然,这些都可以通过多参加舞台锻炼而达到。尤其是一名演唱者,不经过大量不同场合的磨炼学习,是不会成为一名优秀歌唱者的。

演唱前保持一定程度的平静,以“平常心”来对待。要学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世界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每次演唱前,都要寻找一枚铁钉,借此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进而缓解演出前的那种“走向死亡”一样的心理压力。除分散精力外,还可以做呼吸调整,这样使呼吸器官和喉咙获得适度的放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抑制过度的紧张。

歌者的心理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如何在训练和演唱中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条件,避免不利,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演唱水平是每个歌者在训练中的重要课题。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调整心理活动的方法,调节演唱者的情感情绪,克服紧张心理。

(一)信心的建立

信心是放松的基础,建立成功和必胜信心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先决条件。信心和技巧对于演唱同等重要,要想自信地歌唱,首先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寻找自信的支点,相信自己能唱好,建立成功和获胜的信心。其次,“艺高人胆大”。在演唱中,只有刻苦训练,日积月累,才能提高技能技巧及演唱水平,才能做到充满自信,从容不迫,镇定自如,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演唱前做好充分准备

歌唱者对于自己演唱的曲目,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害怕出现问题。或对歌词不够熟练,而害怕忘词;或伴奏没有合好,而担心在台上出丑等。所以,一定要做好歌唱前的充分准备。

(1)要有足够的试练时间,熟练乐谱,注意音准、节奏。

(2)熟背歌词,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

(3)要多合伴奏。

(4)解决歌曲难点。要找出歌曲中的难点,一一解决。

(5)不要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如果对于演唱的歌曲音域不合适,可反复试验,定出切合自己最佳音域的调。

(6)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演唱技巧,才能信心百倍,收到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技术层面上也要做好准备:

1.舌的位置:正确的技术是舌头放松自然平放在口腔中,舌尖抵住下面的牙齿,有利于把声音自然地送出来,歌唱时声音和气息就会通达流畅。

2.呼吸:吸气的慢动作要协调一致,要放松,绝对不要一点挤压、僵硬和紧张的感觉。

3.姿势、表演(形体):歌唱时的正确姿势就是自自然然地站着。避免不必要的紧张,身体的自然挺立要像倚着墙或靠着树干那样既挺直又放松自如,有一种舒展的感觉。

(三)加强舞台实践

舞台经验对歌唱者的演唱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歌唱艺术是必须同听众见面的艺术,培养“调控”心理应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舞台经验是通过平时的参与、观察、学习、总结和积累而取得的。要多搞一些小型汇报会或演唱会,体会舞台感和驾驭自己的能力。

(四)从平时的练习中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

首先是意志和性格的培养,要沉着和有自制力。其次是多参加公开的声乐活动,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来克服情绪的干扰。

演唱中的情感和演唱者的心理对声乐学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说,只有技术层面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是演唱作品的双翼,有了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声乐学习者要对心理状态和情感的把握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尽可能正确、规范、完美地表现声乐艺术,这才是我们的目的之所在。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篇5:浅谈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心理调控作用

【摘要】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其中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暗示、注意力、意志力的培养,在实践演出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控制,这些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都要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心理调控能力;声乐教学;作用

声乐属于一门综合的艺术,一首歌曲的好坏的区分,不仅需要技术和生理上的因素,还有信息素质也十分重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知道,演唱者只有具有很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在歌唱中才可以将自己的水平很好的发挥出来,这样就可以看出来心理调控能力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所以学生的歌唱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应该将声乐教学和心理素质巡礼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声乐艺术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

一、在演唱中出现心理失控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自信心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将自己进行展现是不虚心的表现,人们只是记得谦虚是美德的体现,却忘记自信其实也是一种美德。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都缺乏基本的自信心,在和别人的正常交往常常表现束手无策。这就说明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歌唱心理的培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声乐的学习就是表现艺术的学习过程,它的鉴定方法就是让学习者可以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如果缺乏良好的信息素质,那么一定会进行不下去。

(二)单纯的技术观点

有些学生对声乐十分的热爱,希望可以找到很好的歌唱方法,对于理论知识他们也可以很熟悉,但是他们一旦演唱,就会显得神经紧张,他们就会思考要用什么方法才更好,但是结果往往什么都没用上。主要是因为他的演唱心理太过紧张,导致气不通畅、浑身僵硬,声音变得难听。对于这类学生,需要将他们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将技术观念进行彻底的排除后,正常的教学活动才可以进行下去。

(三)个人的得失感太重

这类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具有太多的杂念,他们最怕丢脸,所以他们在演唱过程中就会变得十分紧张,就不会将歌曲索要表达的感情正常的表现出来;除此之外,因为心理和技术都不够到位,所以他们的就会产生过重的信息负担。所以教师在进行专业的教授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将心理学充分的利用起来。要提倡素质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的技能培养,让学生对于技巧的学习具有良好的心态,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气,对于个人的得失要不那么注重,这样才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心理调控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情绪和情感

对于一个声乐的学习者来说,对于其心理品质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丰富的情感以及可以控制的情绪,在整个声乐教学过程中情绪和情感贯穿于其中,我们应该将情绪情感的调节和监督功能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学生的声乐技术不断提高。培养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锻炼,多让学生上台去锻炼,多体验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这样他们就会对那些比较少的失误变得不那么在意,它们对于舞台的得失感不那么强烈了,学生的情绪就会逐渐稳定下来,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

(二)重视技巧方面的培养

要想形成良好的歌唱心理,就需要从学生的信息的方面进行研究,最主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教师应该认识到,歌曲演唱好坏的内在原因主要是因为歌唱技巧的好坏,这可以说是根本原因。所以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使学生的.技能可以具备科学发声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于心理学的学习,如果进行反复的训练,学生就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式的技能。歌唱发声在大脑皮层中属于高级运动。经过反复得联系,学生就会形成有关于发生的习惯,但是一定要注意这个习惯一定是正确的。那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声乐基础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以每个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的嗓音条件和身体条件为主要的出发点,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将声乐的规律进行遵守,中音区基础一定要不断的鉴定好。

(三)将心理暗示的作用给予高度的重视

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肯定、少否定的办法,这样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多去表扬学生就可以有效的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进行声乐表演的时候,教师要高度的集中,对于学生某个地方的出现好的声音要记下,让学生多加注意,这是属于他们的闪光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总结,将其逐渐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对于其他的声乐演唱也可以形成很好的指导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声乐表扬过程中,心理调控能力对于其作品的展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次成功的声乐表演演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重要的保障,教师应该将声乐教学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善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极易强大的心理调控能力。提高我国声乐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磊.积极的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的影响及作用[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01:21-24.

[2]冯雁凌.在声乐学习中如何进行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J].大众文艺,2010,22:214-215.

[3]杨来定.论意识在声乐教学中的能动作用和能力培养[J].群文天地,,12:190-191.

篇6:浅谈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心理调控作用

1心理调控能力的概念

在声乐教学中,心理调控能力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和客体在某一个或多个目的的指导下,通过许多种不同的心理因素的协同活动,以实现或达到调节与控制声乐表演中的歌唱行为的作用效果的能力。在声乐教学中,人的思维、情感、记忆、知觉、想象以及意志等心理因素往往会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支配着人的意识以及生理感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彰显、情感的表达,控制着声乐教学中的歌唱行为朝更高层次的技术水平发展。

篇7:浅谈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心理调控作用

一、声乐美学的含义和历史发展

(一)声乐美学的含义

艺术美学是研究艺术美的本质属性和特质的一门学问,它从艺术美的多种形态的普遍性中揭示各自的独特属性,研究审美性能同艺术创造的组成形式和过程。声乐美学以艺术美学为基础,着重发掘声乐艺术美的本质,探究声乐艺术领域中特有的美,即审美的普遍规律及本质规律,是从音乐美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美学之一。

(二)声乐美学的历史发展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艺术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类的身心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感官感知发展进化,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认知审美认知,使其能够传达出较语言而言更为复杂的思想感情的音乐语言。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形式主要有史诗、颂歌和抒情诗。公元前八世纪,两部以特洛伊战争为题材的大型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就是以吟诵形式表演的叙事歌曲,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整理加工而成,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吟诵史诗的歌手称为巴德,演唱时用弹拨乐器伴奏。公元前九世纪,随着多利亚人入侵希腊,合唱成了这个时期希腊音乐的主要形式,太阳神颂歌、酒神颂歌以及稍后出现的另外一种新体裁抒情诗,构成了最初声乐歌唱的表现形式。公元前六世纪末,一种新的音乐艺术体裁希腊悲剧在酒神颂歌的基础上产生,古希腊悲剧是希腊文明的重要内容,对当时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时期,教会文化盛行,在古罗马文化的影响下,基督教文化中的教会音乐占据了当时的统治地位,慢慢发展出教会声乐。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音乐中被大大发展,此时的声乐艺术也开始逐步追求人性、肯定人性,注重个人情感以及个人的创造性。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演唱技巧和演唱风格上,由传统的庄严古朴转向繁丽华饰。巴洛克时期的声乐美学更是西方音乐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歌剧的诞生标志着巴洛克时期新风格的确立。到十八世纪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运动思想家,树立一种崇尚自然、纯朴、充满激情又合乎理性的全新的声乐美学观念。进入近代后,德国古典美学理论及俄国传统音乐美学理论对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十九世纪汉斯立克提出了“音乐内容就是音乐的运动形式”的观点,举世闻名。二十世纪声乐美学又在表现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上有了创新,并且进一步融合了现代心理学的方法和社会学视野形成了一批新的理论体系中国的声乐艺术源于民间,并且广泛在民间流传,依靠口传心授,而使声乐艺术得到发展,并且演变出不同的风格,内容也更加丰富。中国的声乐艺术带有中国特色的朴实自然的风格,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内心世界,代表着他们的审美特点,表达了人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心声,有着浓厚的民间基础。中国的音乐美学开宗立派较早,以儒家和道家最为代表性。儒家美学论著有《乐论》、《乐记》,道家音乐美学论著有《老子》、《声无哀乐论》等。声乐艺术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不断前行。近代后,在中国的音乐艺术发展和交流下,声乐美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更加专业、规范和体系化的方向前进。

二、声乐美学在声乐演唱中的艺术体现

(一)声乐演唱的情感表现

音乐是表情艺术,抒情性和表现性是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歌唱艺术的魅力在于歌唱者用圆润优美的嗓音、深情并茂的演唱,带给听者美的享受,或陶醉、或共鸣。

声为情之本,情为声之魂。情感是歌唱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它是演唱者内心的一种具体反映。在演唱时,人的情感变化同歌唱中的节奏、旋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音乐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更是情感体现的重要载体,演唱的速度、力度能够反映出演唱者的情感变化。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通过对音色、速度、表情、节奏等方面进行调节来展示出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特征。

声乐演唱对于演唱者来说是一个二度创作,深刻地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我认知和体验,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在歌声中传情达意,并辅助一定的表情及形体展示,感染着观众并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力求达到情景交融的声乐审美效果。在歌唱艺术的情感体现上,不仅仅要注重艺术形式,也要注重情感表现的真实以及美感,虽然声乐的演唱需要一定程度的夸张,但是也不可脱离生活的实际、脱离情理。歌唱者表现出的艺术美和真实感情才是歌唱表演的艺术基础,只有真情实感才能够引起观众的思想共鸣。

(二)声乐演唱的情感特征

声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词曲和音乐的有机结合构建起来的艺术形式。“歌以咏言,声以宣意”,用歌声感染感动听者是声乐演唱追求的艺术目的。也就是说,歌唱艺术的构成离不开诗情、曲情和声情。

声乐作品中的歌词以诗化的语言歌咏事物抒发情感,诗情奠定了作品的基调。当这种诗情与音乐的旋律结合在一起,使音乐的形象更加具体,而音乐又进一步升华了语言的诗情。《礼记·乐记》中“情动于中,故形于声”便是声乐美学的体现。凡是流传久远的音乐佳作无不充满着浓郁的诗情。曲情是声乐曲调的情感,词与曲的关系是相户依存的。从作品的节奏、调性、旋律走向等方面结合歌词,深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地立体分析体会音乐的曲情,才能真正表达出作品中所蕴藏的深情厚谊。要完美地演绎一首声乐作品,只有深刻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演唱者的再创作,用完美的歌声将蕴含在声情中的曲情及诗情完整地表达出来,通过有声的音乐,表现出声乐作品中的情感思想。由此可见,歌唱艺术的情感是由声情、曲情及诗情融为一体的。诗情奠定了歌曲的内容,曲情赋予了歌曲的形式,作为歌者,只有将声乐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情感完整地展示给观众,做到激起观众的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达到声乐美学的本质要求。

三、声乐美学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一)声乐美学对声乐演唱的指导

1.演唱的“声”美

美好的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这就要求歌唱者要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歌唱技巧,具备优美悦耳、表现力丰富的声音。然而,人的声音条件各有不同,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促进艺术修养及歌唱能力的提升,美好的音质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达到改善的目的。一个优秀的歌唱家,要树立声乐的专业敏感,适应非自然艺术化对于发声的要求,使其在艺术的说与唱中形成自然的活动反应。做好各种练声训练,从而达到声音美的目的。

2.演唱的“字”美

声音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声音的内容。歌唱脱离不了语言,字音的纯正与否是评价声音美的重要标准之一。演唱中每个字的字音结构各不相同,要做到吐字清晰,中华民族声乐唱法中就采用了“开、齐、撮、合”的吐字方法,配合科学的发声及共__鸣器官的美化和扩大,声音才会更加圆、柔、甜、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演唱者在歌唱时,还要根据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创设不同的咬字速度和力度,确保观众能够准确清晰地听清歌唱者的每一字、每一词、每一音,让听者充分领略作品最完美的意境。

3.演唱的“腔”美

声乐演唱中离不开字正腔圆和依字行腔。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文学修养和音乐修养,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调性、和声,研究词曲内在的逻辑性、作品的发展脉络和情感层次,将作品本身所附有的内涵与情感通过演唱表现出来。要根据字音的情感变化要求进行创腔的处理,将歌唱中的曲调、字调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唱腔旋律的音乐情感和形象,展示出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突出歌唱艺术的美感。

4.演唱的“节奏”美

声乐歌唱艺术中的节奏因素,也是人们普遍认为的歌唱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事实证明,离开了节奏的依托,声乐旋律的表现就成为空谈。节奏是构建音高、调式、和声的载体。在声乐作品中,歌唱的节奏在结构上有着非常丰富、复杂的变化,歌唱者要充分利用声乐中作品的节奏来传递作品的审美价值,用丰富多彩的节奏来表现作品的艺术美感。

(二)声乐美学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

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歌唱技巧都是声乐美学在歌唱艺术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演唱最为基本的条件。

1.技巧方面

气为声之本,没有气就不能产生歌声,也就不足以传递听觉审美。对于演唱者而言,歌唱的呼吸变化要富有声乐作品理解上的感情色彩,将呼吸本身成为声乐歌唱表现的一部分。提前做好情感准备,可以很自然地将作品的美感一并唱出来。歌唱表现过程中,声音需要通过腔体共鸣提升音量,共鸣在音质美的审美效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共鸣在修饰、美化声音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优秀的歌唱家往往将共鸣同歌唱旋律、情感表达相结合,使音色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展示艺术效果。清楚的咬字可以使得演唱者的声音更加清晰,对歌唱美感有着很大的作用。在歌唱中,保持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性,无论音调走向如何,音色、音量同语调都会伴随歌曲的情感而发生变化。只有对字音结构的性质准确把握才能将依字行腔贯彻在声乐演唱中。

2.理论方面

声乐歌唱艺术是对声乐作品的第二次艺术加工,是歌唱家将声乐作品的语言同旋律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声乐艺术美学比较抽象,将其在歌唱表演艺术领域中应用,能够更好地体现艺术美感。声乐通过歌词凝练来达到歌唱的艺术效果。其诗词在创作上必然追求口语的美感,突出有声性,强调声乐文学的艺术性,使其明朗、上口,能够符合欣赏者的“口味”,引起广泛的艺术共鸣。

旋律作为声乐歌唱的灵魂,对声乐语言有加强效果、补充意境的作用,它是由音调美、节奏美、和声美构建起来的。因此在旋律的把握上,要将声乐作品所提供的感情基调同思想特征统一起来,充分利用音乐的非指向性特征,深入挖掘、拓展歌词的意境,在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的声腔的配合下,“以音乐的乐句感和段落感来强化歌词的语义内容,使之更加具有层次感和运动变化的情感过程”。

3.情感表现

情感是声乐演唱中的重要表现因素,声乐演唱是需要演唱者全身心投入的一种表演形式,否则即便拥有高超的声乐技巧,也不能感染听众。演唱者只有遵循声乐美学的规律,将歌唱要素、情感、字、声、腔诸要素协调统一,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才能为歌唱的艺术魅力加分,真正达到“歌中情,情中声”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篇8:浅析声乐演唱中的心理调控

一、影响声乐演唱心理的主要因素

1. 情绪因素

情绪是人们受外界事物刺激所反映出来的心理态度。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都会影响到演唱的成败。如果演唱者的心理存在恐惧, 情绪表现便会异常, 即使发声器官状态良好, 也很难进行成功的表演。虽然很多声乐作品都拥有另人产生积极情感的条件, 但对于演唱者来说, 仅仅依靠这些来使演唱获得成功是不够的。因为演唱过程中, 一些未知的负面因素较多, 每种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演唱者情绪的紧张, 即使演唱者对作品已经非常熟悉, 临场的紧张心理也会导致演出失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怯场”心理, 这些归根结底都是不良情绪因素的影响。

2. 性格因素

性格是人心理个性的外在表现,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每位演唱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有的人在演唱时表现的轻松自然, 而有的人却紧张压抑, 这都是性格因素在作怪。通常来讲, 性格外向的人不容易出现“怯场”心理, 而性格内向的人则比较容易缺乏自信。

3. 意识因素

在正常的演唱过程中, 演唱者的大脑对运动有着“有意识”和“潜意识”控制能力。演唱者的意识活动在演唱过程中承担着运动规律与运动状态调控的作用, 同时也起到判断演唱过程中各环节准确性的作用, 以达到演唱的生动性与完整性。演唱者有意识的对演唱状态进行调控, 是一种感性经验与理性意识的有机结合, 这样能够使演唱者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 身体的整体协调能力与各系统的配合能力便会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声乐演唱中的意识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说是整个歌唱实践的灵魂。

二、声乐演唱中的心理调控方法

1. 情境与情绪的心理调控

情境与情绪对于声乐演唱来说非常重要。要想很好的将歌曲的情境与情绪表达出来, 就必须从心理上先弄清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 也就是歌曲的内涵。这就需要通过对歌曲进行认真的分析来实现, 一般来讲, 一位演唱者在拿到一个作品时,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作品进行深度的分析, 对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剖析, 对作品的风格、节奏、旋律进行熟悉, 对作品的情境、情绪深刻、透彻的体会一番。这样才能在演唱时, 剔除紧张心理, 保证最佳的演唱情绪。

2. 演唱情感的心理调控

声乐演唱的魅力在于利用人声来抒发情感。成功的演唱是情感表达与声音共同完成的声乐艺术。声乐演唱是在情感的贯穿下, 通过演唱者的外部技巧展示, 把艺术转化为直观的音乐形象。所以情感的心理调控非常重要。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情感, 才能使声乐作品感人、灵动。在声乐演唱过程中, 为了能够生动的将作品的艺术形象刻画出来, 需要借助演唱者心理对情感表现的调控作用。这与演唱者的个人审美能力、主观感受与思想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演唱者在演唱时要结合作品的内在情感, 体会歌曲中或激动、或兴奋、或愉悦、或悲伤的感觉, 并在演唱中融入这些情感, 不仅有助于快速融入歌曲的意境, 也有助于打动观众。另外, 对音色进行控制, 使音色能够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也可对演唱情感产生较大影响。

3. 进行想象的心理调控

想象是声乐演唱过程中的重要心理调控因素, 是一种形象的思维方式。在声乐训练时, 发声技巧需要通过反复的雕琢才能有个深刻的认识与提升。而演唱过程中的想象调控是以听觉感受为基础, 展开预想、联想, 使得演唱者能够更加精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 更加准确的领悟到作品的演绎手法。在进行想象的心理调控过程中, 演唱者能够将想象与感知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对生理机能及技巧活动的科学调控, 使声乐演唱的二度创造过程更具艺术魅力。关于想象的心理调控可通过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即预想与联想。内心预想是调节发声机能的先导, 而丰富的联想则是声乐演唱效果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声乐演唱中“联想”这种心理调控方式非常普遍。

4. 演唱声音与动作的心理调控

声音、动作是由心理反应引发的生理反应, 通过心理反应来调控演唱的生理动作。一些演唱者在演唱时的音准很好, 但听辨音高时却会出现反差, 而有的却正相反。这需要演唱者通过不断的刻苦训练来提升对音准的感受能力。同时演唱时对演唱姿势进行细致的心理强化调控, 避免由于不正确的演唱姿势、动作而影响声音的正常发挥, 也是一种心理调控的重要手段。比如站姿的正确与否, 不仅仅会影响视觉上的美感, 更重要的是, 站姿如果不正确将会直接影响到声音技巧的正常发挥。另外, 呼吸动作、咬字、吐字心理调控同样重要。

三、结语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心理因素对演唱的成败会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 有效的心理调控在整个演唱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甚至在准备工作中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演唱者不但需要具有成熟的演唱技巧, 更要具备高素质的心理调控能力, 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演唱获得最佳的效果。

摘要:在声乐演唱过程中, 演唱者的心理因素对演唱的成败会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对影响声乐演唱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 同时提出了声乐演唱的心理调控方法。

关键词:声乐演唱,心理因素,调控

参考文献

[1]林希.声乐演唱中的心理分析[J].佳作欣赏, 2011, 12:1~2.

[2]孙傲.心理调控培养在声乐演唱过程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 7 (6) :234~235.

篇9:声乐演唱中心理调控的重要性

一、声乐演唱中心理失控产生的原因

歌唱是最富有感情的艺术,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歌唱心理自始至终都影响和支配着演唱技能、技巧,以及艺术情感的发生和发展。演唱者在歌唱活动中的心理障碍将直接影响着生理活动。 在演唱中心理失控产生的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1.基本功不够扎实

由于歌唱者对演唱技巧掌握不成熟, 因此在声乐演唱中就可能会产生心理紧张情绪。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基本训练不刻苦,到了考试或演唱时发不出声来;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只偏重于发声练习的训练,从而忽视了技巧与实际歌唱的结合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心理失控。

2.缺乏演唱实践的锻炼

学生平时是在声乐教师面前或者是在课堂上演唱,其感觉与真正的演唱环境相差甚远。理想的演唱效果,不但需要歌唱者掌握科学而系统的歌唱方法与技巧,而且更需要具有丰富的演唱实践经验。缺乏演唱实践的锻炼,就无法积累歌唱的实践经验,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

3.缺乏自信心

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曾经说过:“除了天赋以外,歌唱家在舞台上的声音还取决于另外一些因素,如精神状态、健康状态、情绪如何,有无信心……这些都会影响歌唱家的声音,当你觉得自己可以唱得好而没唱好时,心中是痛苦的,我有很好的声音,但我还没有成为自己声音的主人”。自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从而导致演唱的失败。

二、声乐演唱中心理调控的方法

声乐演唱是一门表演艺术,与文学、美学等艺术门类有所不同,它要求演唱者在演出现场一次性完成其作品,无论成功与否都将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毫无修改的余地。 所以,在了解到心理调控的重要性和产生原因之后,就要学会如何利用科学的心理方法进行声乐训练和演唱。每一位歌唱者都想在歌唱表演中发挥出最佳技术水平,甚至还期望在舞台上使自己掌握的技艺能获得超常发挥。如果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演员,歌唱表演中,除了具备专业技艺之外,还必须具备一种良好的临场心态。能够适应不同的观众群体、在不同的演出场合进行表演。

如何在演唱中积极主动的利用各种条件,纠正不良的歌唱心理,提高演唱水平是每个歌唱者在训练中的重要课题。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调整心理活动的方法,来调节演唱者的情感、情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效率,克服紧张心理。

1.充分做好演唱前的准备工作

演唱者对于自己演唱的曲目,如果准备不够充分,就会害怕出现问题。例如:对歌词不够熟练,而害怕忘词;或伴奏没有合好,而担心在台上出丑等。所以,在演唱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对于即将演唱的歌曲,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熟练乐谱, 注意音准、节奏、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其次熟背歌词,歌词要背得纯熟,达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就不必担心错词、忘词。再次要多合伴奏。在合伴奏时, 就像亲临舞台一样。最后解决歌曲难点。要找出歌曲中的难点,然后将其一一进行解决。如对某一个音,某一个字,某一唱段, 某个间奏等都要准确无误。

2.建立必胜的信心

歌唱是一项特殊的艺术活动,从事这一活动的歌唱者需要具有特殊的心理素质和品性,如热情奔放、活泼乐观等。信心和技巧对于演唱同等重要。信心越大,心理就越放松,演唱水平就越高;信心越小,因此, 增强自信心是克服紧张情绪的重要措施,建立成功和获胜的信心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先决条件。

实践证明,歌手要树立“我一定要演唱成功,我一定要获胜”的信心,就会大大削弱紧张情绪,就会沉着冷静地演唱。另外,需要注意在演唱前尽量避免会友交谈、 兴奋等。

3.加强舞台实践能力

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通过舞台锻炼,培养自己歌唱的心理调控能力,增强自我感觉和自信心。歌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应积极参加各种演出、演唱活动和比赛。另外,还可以多搞一些小型演唱会、汇报会以及各种级别的歌唱比赛等,体会舞台感和驾驭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带有娱乐性的场合进行表演,较为轻松的气氛和快乐松弛的环境会缓解表演者的紧张情绪。一般在上台前,要稳定自己的心情,要体会自己台下练声、练唱时的感觉,心里默唱一下要演唱的歌曲,松弛自己的情绪。这样不仅有利于表演,更有利于发音器官的生理机能自由活动,不会因心理紧张造成僵化、呆滞的状态,导致破坏声音自然流畅的表现。

4.日常生活练习中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

首先是意志和性格的培养要沉着和自制力,多接触与声乐活动有关的事物,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来克服情绪的干扰,加强艺术修养,培养从事艺术事业的情操,增强声乐学习的动力。因为声乐作品的演唱是既有欣赏因素又有再创造因素,所以每个演唱必须要赋予歌曲的生命。

三、结语

在歌唱表演中,只有坚持从以上几方面去锻炼自己,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创造良好的心态去适应各种可能变化的演唱环境,克服因紧张造成的各种心理障碍。

摘要:本文从声乐演唱中心理失控产生的成因及克服方法入手,重点阐述了心理活动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让声乐表演者更加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专业技能与心理调控更好的结合,从而达到完美无缺的演唱境界。

篇10:浅谈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心理调控作用

演唱时的紧张主要是心理因素,受信心、情绪、性格、意识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歌唱心理始终影响和支配着演唱技能、技巧以及艺术情感的产生、发展,能够控制住自己的紧张心理,便能把握住比赛。

演唱活动中的紧张通常被人们称之为怯场,这是由子过分紧张而产生的,大到国际比赛,小到声乐课上的演唱,都可以看出怯场对演唱质量的影响。大家所熟悉的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他在25岁之前,演出屡次失败,他绝望的告别舞台,于是他便举行告别演出,这种绝望的心情使他摆脱了精神负担,奇迹就在这时发生了,他唱得非常好,他在舞台上找到了自我控制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歌唱家。

那么演唱中紧张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演唱前准备不充分,缺乏信心

1、基本功不扎实,日常练习不充分

基本功在声乐演唱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全靠基础打得好”,如果基本功不牢固,如何完美地演绎声乐作品?声乐的基本功在于平时的日上练习,演唱者课下练习基本功不刻苦,到了比赛紧张得不得了,不是怕气息上浮,就是怕声音出不来,共鸣位置不稳定,从而影响演唱者的发挥。

2、对歌曲的把握不够,驾驭歌曲有难度

由于歌唱者对自己的演唱曲目熟悉程度不够,准备不充分,如:个别的音,节奏唱不准,歌词背不下来,一些难点处理不到位,对歌曲的深刻寓意不理解以及对歌曲一些细节的情感处理不好无法更好的驾驭歌曲,这些因素都会严重影响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

3、选择不适合自己的歌曲,或与伴奏配合不协调

选歌对于演唱者演唱水平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歌曲的选择对于是否适合自己的音色,能否演绎好的作品都是非常关键的。

4、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心理失去平衡

注意力的集中是使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从各方面集中到某种对象或现象上,并对其他活动产生抑制性的影响。

5、过分注意个人得失,形成过重的心理负担

学生演唱时的杂念太多,就会形成心理负担,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正常发挥,不知道自己能否自如的演唱,不知道能否把高音唱得圆润悦耳等,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使演唱不能专心致志,精神涣散,导致信心不足,发挥失常。

6、演唱者经验不足,对环境转换不适应

缺少比赛的经验,对表演场地、观众、评委、演出的气氛与演唱者的心理不相适应。比赛的规模,人员的多少,评委老师的表情,伴奏声音的强弱等,都会给演唱者带来心理压力。

二、声乐比赛演唱中心理调控的方法

(一)扎实的基本功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能否成功的演绎一部作品对基本功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声乐的基本功主要是发声练习。包括呼吸、正确的发声练习、共鸣、语言的训练,在这些基础上,还有在课堂上老师强调的问题课下要认真体会实践,能够做到活学活用,消化吸收并为我所用,做到“温故而知新”,这样才能为演唱者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做好演唱前的准备工作

演唱者自己准备的曲目不够充分就会害怕出现问题,便产生紧张的心理。因此,如何做好唱前的充分准备呢?

1、不要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应切合自己最佳音城的调。

2、对即将演唱的歌曲要有足够练习的时间。

3、公开练习。

4、每当上场前,一定要静过一遍。

(三)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干扰

临近演出时演唱者要尽量避免一切外界因素的不良刺激。如观众的掌声、喝彩声等要置身事外,集中精力演唱曲目,一般登台前不要随意的更换曲目,尽量不要和同学有过多的交流,尽量减少与外界的接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可以找没人干扰的地方,自己练练发声,看一遍歌词。

(四)心理演练训练

在比赛前进行心理演练,这也是平时练唱、合伴奏时极好的一种方法,通过心理演练能集中注意,克服紧张。

1、首先进行歌曲演唱心理练习

a、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或坐着,或仰卧、闭目,像睡觉一样。

b、脑海中出现前奏,接着脑海像视频播放一样出现画面、字幕。

c、心里演唱,不要唱出声,像站在舞台一样,是指心中演唱。

2. 在比赛前要进行实况演出心理训练

a、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精神要处于实况演出一样兴奋。

b、想象一下比赛的情景,迈着矫健的步子,笑容可掬地走上舞台,面向主持人,当报完幕后,向伴奏点头示意开始,伴奏响起,从容不迫地进入演唱,体会真实感觉。

c、联想演唱时所达到最佳的状态,在上场前,重复成功取胜的暗示语,放松,“我一定能唱好”等多次重复。

(五)加强舞台实践

要想克服舞台上的紧张,首先要战胜自己,越是害怕的心情就越要去尝试,增强自信心,消除舞台紧张感。许多人演唱时易产生紧张的情绪,从而影响了演唱水平的发挥,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舞台实践经验,一般来说,演唱者初上舞台或登台时,就免不了临场紧张。随着比赛次数的增多,如果成绩不理想可以总结经验,更加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歌唱心理,体会舞台感和驾驭自己的能力。在舞台演唱时保持外热内冷的状态。外热:精神饱满、情感及表情要热烈。内冷:头脑清醒,要能随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应付各种意外,把握住演唱成功的命脉。因此,要加强舞台实践来丰富自己舞台经验,不断提高演唱者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对于演唱者正常发挥演唱水平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上一篇:2010年学习quot;争先创优quot;心得体会:增强争先创优意识力下一篇:2018年河南省考申论备考:让产业工人住有所居、心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