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声乐演唱教学

2024-06-24

高效声乐演唱教学(共8篇)

篇1:高效声乐演唱教学

关于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论文

一、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之间的差异性研究

(一)声乐演唱侧重于练习者与演唱者的主观情感,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则具有明显的理论性与客观性

声乐演唱本身是一种主观情感性的艺术形式,在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教学理论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发挥声乐演唱经验的作用,保证声乐艺术的教学成果,教学理论观点虽然不具有全面性,但具有普遍适用性。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往往采用统一化标准,重点在于总结归纳以往声乐教学的经验,因此具有明显的理论性与客观性,但也存在未能够充分凸显每一位声乐学习者个性的问题。声乐演唱本身是一种主观情感性艺术,演唱者在练习以及演唱过程中只有充分投入自己的感情与心灵,才可达到理想的艺术表现效果。

(二)声乐演唱侧重于演唱者心理感受,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则强调演唱者生理表现

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往往会过度重视演唱者声音的表现与变化形式,以及声乐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表现与变化,力求各种生理表现的准确性,比如在声乐教学训练中会要求学习者呼吸气息的平稳性,口型的规范性和发音的标准性。声乐教学理论观点的主要目标是尽量使声乐学习者的鼻腔、口型、声带等得到科学控制。声乐演唱对于演唱者个人来说,一些演唱技术上的规范是必须的,但是更加强调声乐演唱者个人的内心感受,通过个人内心感受的抒发与情感的控制与运用可以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效果。但是,声乐演唱者若想在演唱过程中很好的抒发个人心理感受,首先要掌握演唱的各种生理技巧。

(三)声乐演唱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则比较稳定刻板

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基本都是来自于声乐演唱的实际经验,它通过对较长时间演唱的总结概括,形成一些确定性的演唱规则与原则,因此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刻板。声乐教学理论是在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中形成的,因此也就有持久性,演唱方面的.理论知识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声乐演唱主要以演唱者为载体,随着时空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较多,因此在表演上会呈现及时性和多变性特征。同样是一首歌曲由不同的演唱者演唱时会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同一个演唱者在演唱不同的曲目时也会有不同的艺术表现。

二、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差异性的处理方式

(一)循序渐进地进行声乐演唱学习

在声乐演唱学习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都应当重视实践与训练,但是不能过于急功近利,在声乐演唱练习过程中要遵守各种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理论,并且要清楚地认识到声乐演唱与声乐演唱理论观点的差异,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充分尊重演唱艺术的精髓,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之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唱艺术水平。学习者应当明白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与努力掌握好声乐演唱理论并且提升自身演唱水准。

(二)在声乐演唱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和传统声乐教学理论观点

声乐演唱不能也不可能完全遵循声乐教学理论观点,它应当追求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声乐演唱自身的创新与发展也是促进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融汇的重要动力。声乐演唱的创新和发展必会导致声乐教学理论观点的更新与变化,如此,在不断的声乐演唱实践中,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的差异也会逐渐缩小。声乐演唱者应当同时尊重演唱的共性与个性,在掌握好声乐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

三、结语

声乐是演唱者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内心情感、抒写心灵与灵魂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算得上是一种大众艺术,通过歌唱给听众带来诸多的心灵震撼与感动,并且具有抚慰各种情愫的功效。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理论观念分别属于实践和理论,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声乐教学工作者应当正视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理论观点的差异,善于运用两者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在声乐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声乐教学理论观点的指导作用促进声乐演唱的科学进行,用声乐演唱的艺术实践推动声乐教学理论观点的进步与发展,逐渐完善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文化艺术魅力发扬光大。

篇2:高效声乐演唱教学

一、歌剧的声乐教学意义

学习声乐演唱的人如果有机会完整地演绎歌剧将会对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有所提高,歌剧的演唱会让学习者渗入声乐艺术的实质。声乐是一种艺术形式,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产生,可起到熏陶、感染人,提升整个人类的思想境界、审美理想的作用,也可满足人们心灵、情感的寄托和需要,达到启迪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这门艺术过程中要本着对艺术真谛的追求。以崇高的境界要求声乐的教与学。

在当今的美声演唱领域中,艺术歌曲与歌剧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目前我国声乐教学与演唱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诗歌、戏剧、文学、美术、灯光、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至善至美的综合体。它的伴奏气势宏伟,一般使用管弦乐队,是在舞台上用演唱来表现的戏剧,是戏剧的一种音乐形式。大多戏剧是分幕的,幕与幕之间又是彼此联系的,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是按照一定的故事情节背景展开的。歌剧每一幕通常由咏叹调、重唱与合唱组成,并且它们之间通常又由宣叙调衔接并贯穿发展起来,歌剧这一艺术形式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哲理性,可以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人们现实生活的一种体现。歌剧是人们的情感所需要的,同时又能使人们得到娱乐和满足。它的存在并不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而是迄今为止独立的几种艺术的融合。作为综合艺术的歌剧有其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歌剧表演对声乐演唱提出更全面、更高层次的要求,它一直以来都是声乐的最高艺术殿堂。

二、歌剧与声乐演唱教学的关系

(一)歌剧演唱要求音乐与戏剧情节发展相结合歌剧的综合艺术特征对演唱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挑战,除用美妙声音表达出音乐,还要与戏剧、表演等其它舞台艺术协同配合。在歌剧的演唱与声乐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演唱者多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歌剧是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对演唱者来说。将情节发展、戏剧冲突与音乐流动起伏相融合是必要的。情节,可以理解为戏剧发展中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的展示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则成为戏剧发展的动力,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离开戏剧冲突歌剧情节便不可能引人入胜。如果演唱者在表现这些过程时对人物性格有形象逼真的刻画,对人物关系、情节的展开和冲突认识、理解得深刻透彻。拿捏得恰当,演出会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欣赏者也会被吸引。而要想塑造出人物角色,做好案头工作很必要。要研读剧本,清楚每幕、每段、每句在说什么,原因后果、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要对人物性格,行为动机进行分析,对每一阶段的心理活动深入揣摩,这是成功塑造人物的关键。需要我们对剧本故事人物诞生的文化背景、植根的土壤有所认识和了解。因此宽泛的知识及敏锐的触觉和理解力对演唱者都是有用的。

然而众所周知,音乐是歌剧的核心,能获得成功的歌剧首先是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歌剧中的声乐除了具备以上戏剧的思想认识手段,更重要的它是用人声的音乐形式体现歌剧主题和内涵,有力地烘托歌剧艺术效果。歌剧中声乐形式有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它对演唱者提出演唱时要具备高超的声音技巧、准确识谱能力等各方面与音乐有关素质要求,为声乐的教与学注明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

(二)歌剧中各艺术体裁的共同存在对知识结构的完善

歌剧艺术体现了一种和谐的境界,在歌剧中,它的构成要素很多。是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绝佳组合。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声乐里有宣叙调他称“朗诵调”,旋律近于说白,节奏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变化,用于陈述剧情和戏剧动作紧密配合,也常作为咏叹调的引子用于咏叹调之前、咏叹调(是角色动作处于平静状态下演唱的独唱曲,相当于戏剧中的独白。主要刻画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一般篇幅大,结构完整,音域宽,技巧复杂,音乐富于抒情性和戏剧性,可以在音乐会上作为演唱曲目来演唱)和合唱或重唱(相当于戏剧中的群众场面。能烘托剧情的发展,使剧情富有动力)。歌剧的器乐结构:器乐分为前奏曲(开幕前演奏的管弦乐曲,起提示或概括剧情的作用)、幕间曲(幕与幕之间管弦乐曲,起烘托气氛的作用)、终曲(全剧结束时演奏的管弦乐曲,带有总结全剧的意义)和舞曲(富于生活气息,常起到配合剧情、活跃气氛的作用),这是器乐曲独立演奏的部分,而在整部歌剧中器乐是在连续不断地奏出旋律,除了联系各独立的幕,更联系各唱段、宣叙调、咏叹调和合重唱,并为其伴奏。咏叹调旋律优美,成为声乐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而演唱者在歌剧表演中除了演唱精美的咏叹调外,更要将宣叙调表演得完整而准确恰当。

歌剧中的宣叙调有着交代剧情、表达情感、作为程式的段落、激化矛盾、结构转换的意义。音乐上突出的语气化音乐风格,旋律走向呈直线的平稳进行,节奏的均分,模糊的和声功能和分句,其实这些也都是为实现它说话的意义。在演唱技法上,要求比咏叹调更清晰地吐字,更生动的语感;唱法为增强声音的表现力会更自由些;分析判断说与唱的比例,与歌剧总的格调保持一致。高水平的演唱,不仅是技巧与情感的高度配合,同时也是艺术中的协和、对称、平衡美的表现,我们在演唱咏叹调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宣叙调,它可训练演唱者歌唱的整体感、统一感、连贯感。也使得演唱者深入对音乐的分析理解,扎实音乐修养。相信了解宣叙调并对其进行细致演唱后会对其它的声乐体裁有相应的促讲和指导,除了咏叹调、宣叙调之外歌剧中的重唱及合唱在声乐演唱及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因为它在音准、节奏、气息的训练过程中比独唱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此外还使得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处理、演绎能力得到立体的强化和提高。再者歌剧中的重唱除了具备一般重唱的特点外,要在保持声音和谐的基础上又要唱出具有角色的个性特征,和谐而不失个性。

重唱使得歌剧音乐中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兼而有之,它几乎都发生在主要人物情感交融或纠葛的时刻,为歌剧的发展提供了速度。如果说宣叙调强调了戏剧语言而忽视了音乐价值;咏叹调虽能自如地展现音乐力量,但有时又对戏剧语言产生了阻碍;重唱则是寻求音乐戏剧在戏剧性因素与音乐性因素之间获得平衡的一种最佳形式。这是由于重唱本身具有的多声部叠置的特点,因而能把歌剧中不同性格的人物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的心理活动、不同的情感表达同时组织进自身的逻辑结构之中,把不同内容的剧诗、不同性质的旋律按多声音乐逻辑和情节发展要求组合起来并加以戏剧性的展开。因此歌剧中重唱的特点是它在同一长度单元中,所表现的戏剧容量要比单声部陈述得更丰富,结构上更为紧凑,并且中间所包含的不同人物音质也加强了歌剧的戏剧性。

在合唱的学习排练中,要求队员以集体性的歌唱实践、学习、理解和掌握声乐作品,还要学习与指挥的密切配合,将音乐形象线条化。这是一个新的、独特的学习实践途径。因为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其表现形式极为内化。而通过与指挥和乐队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会将音乐具体化,拓展了音乐学习通道。同时,我们通过对指挥手势的感悟,对作品的各声部协调、平衡的多维立体的分析过程,会进一步地使内心的音乐形象丰富起来,也从学习中掌握了分析、建立音乐形象的方法和过程,这对个人的声乐学习和演唱是一个独特的促进和发展形式。

一般情况下,演唱时比较注意的是声音的优美和纯净,对于作品的处理则会忽略一些。因为平时学习中的模仿会占据很大的成份,不可避免,学生在歌曲内容情绪上的表现和理解会出现模糊,而在声音上过于重视,在情感的表现上落后,以声掩情,使歌唱的感染力降低。在合唱的训练过程中,由于群体学习和多声部的学习难度较大,每个片段的学习时间相对比较长,在排练学习中注重对作品各声部感情和内容的分析,比较细致地从各声部歌唱速度、力度、音色的对比上进行练习。这种极为细致的分析和练习,会使学生在练习中通过聆听各声部的变化及整个重合唱的效果而感受到音乐形象的表现要求,使得在声音的表现中更注意的是整体形象的树立,从而能正确理解和演绎作品。作为一种群体艺术形式的歌剧重、合唱学习;学习者会在排练、演绎过程中,通过指挥的要求、自身的合唱实践,不仅在基本素质、理解作品上有很好的进步,而且对声音的判断、调整和认识也将有一个飞跃。同时,由于是群体的学习,学习者也能在同一曲目和统一要求下互相交流和提高,这对激发演唱者对声乐艺术的学习和认识有着重要意义,是单纯声乐课学习无法做到的。现在的很多音乐院校都不会忽视重唱、合唱、重奏、合奏在学生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会摆好它在教学中的位置,这样歌剧中众多的重、合唱便会使得声乐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它对学习者的声乐演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另外,歌剧表演是声乐与器乐的配合,此外它又是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与雕塑、服装、造型等的融合。它们共同体现一个时代场景,一种美的艺术效果。因此,声乐教学中又必须要注重声乐与器乐等各有关要素的配合,并要对画面视觉效果及有关的各种艺术要素进行审美与评价,不断探索、改进与提高。

(三)歌剧舞台实践与声乐教学

声乐的表演性艺术特征,决定了舞台实践对歌唱学习的重要性。实践是在积累经验,有了某种经历或体验,便会得出教训和经验,才可能使得事情越做越好。歌剧的演绎和普通的音乐会形式不同,因为它涉及的内容更多更复杂,要求具备的能力更高,需要演员的综合条件和素质。首先它是由多人演出的,需要演员与多方的配合,要求与其它成员发生互动,在眼神、动作、声音、情态进行交流,与自己一个人表演是不同的:它是由多幕连续不断的具有戏剧冲突的故事情节组成,每一场故事发展的阶段戏剧张力的程度,人物在此时的心理活动,都需要演员有较好的把握和塑造;歌剧的音乐流动需要随着指挥与器乐配合进行,还需要融进氛围,与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去展现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歌剧的演出要求演员在对戏剧思想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配合其它艺术元素,将歌剧艺术完满地呈现。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歌剧的演出会使各演出成员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熏陶与提高。

无论西方歌剧还是中国歌剧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都是重点,它体现并展示出了无以伦比的艺术魅力。歌剧是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它对声乐演唱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演唱者在解决问题,努力达到这些要求的同时,也促进了技能水平的提高。

篇3:关于流行声乐演唱的教学思考

1. 以滑为快

不少学生在流行声乐表现时喜欢加上上滑音或者下滑音, 不管是哪个部分的表现, 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必要的滑音和装饰音都可以提高歌曲的感染力, 但是要用的恰到好处。有些特定的滑音或装饰音为歌曲增添了不少风采, 也是非常重要的。

2. 弱起消失

那也有不少的学生在演唱时出现了与上述相反的问题, 不管是句首还是句尾, 当唱到带有终止音的部分时, 都会用口型比划一下, 出一点点声音, 随即就“弱起消失”。但这会给人无头无尾的感觉, 或者让人感到力气不够。实际上这一类终止音或半终止音的时值都应该给足, 让人真正听到有终止感。

3. 刻意模仿

模仿是声乐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时的必经之路, 这样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要去刻意模仿一个歌手的声音和唱法, 那就是在企图克隆这个人, 这样就很难学到属于自己的流行声乐唱法。例如, 有的学生往往会痴迷一个偶像, 而在演唱其歌曲作品时, 就会学尽偶像的一切, 包括缺点, 不仅误导了自己, 还将自己本身的优点掩盖, 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很难掌握流行声乐的技巧表现, 以及歌曲的内涵, 刻意模仿, 也没有将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发挥出来, 严重的还会忘记自己声音所独有的特点。

二、关于教学上的一些思考

1.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

首先, 课程教学要与时俱进, 与世界接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知识, 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在21世纪, 技术信息已经爆棚, 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流行声乐教育也应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结合起来, 充分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将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流行声乐知识、信息及时反映到声乐教学中, 拓展学生的视野, 实现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由于流行声乐的类别繁多, 各有差异, 声乐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为学生构造一个丰富的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自由自主的学习, 打破以往老师为学生布置曲目的传统, 让学生与老师一起筛选教材, 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 实现与21世纪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

2.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老师应与学生共同解决, 同时在教学中给学生适当的提示, 启发学生的思想。传统的声乐教学都是以提示型的教学方法为主, 老师通过口述来进行教学。而流行声乐教学和传统的声乐教学不同, 传统的声乐教学要求学生的发音能达到统一标准, 而流行声乐则更强调个性的声音, 因此, 在流行剩余教学时, 要避免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而发出千篇一律的声音的情况。所以, 在教学中, 老师一定要耐心的与学生讨论, 共同分析, 使学生既获得演唱知识和技能, 又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3. 在课程实施上的科学性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知识的基本动力。严肃的美声、民族声乐作品对作品要表达的感情、要表现的风格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 但流行音乐是在学生理解作品的条件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性。学生对流行声乐的表现老师是无法预知的, 学生有可能在课堂上无法达到老师的教学要求, 唱出了另类的唱腔, 而学生对作品的处理主要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和对流行声乐的应用, 从而体现作品的个人风格。因此, 流行声乐演唱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不可预知的过程, 老师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预定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规划,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激情, 配合学生的理解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 寻找自我表现形式, 塑造学生的个人演唱风格。这样, 流行声乐教学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需要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不断改革, 使学生创生自己的课程, 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学习方式。

4. 声乐教师要加强对流行唱法的专业学习

学海无涯, 演唱的方法是永远都学不完的, 它也是科学, 也在不断的发展。作为教师, 要对流行声乐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不能仅用给自己的特长去教授学生, 因为你面对的是形形色色、性格鲜明、活力无限的、充满朝气的大学生。老师不仅要懂得用美声的、民族的感觉给学生做示范, 也要用流行唱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诠释音乐。这要求老师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的的授课能力, 通过如查找资料、多听、多看、多想等途径来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 甚至拜师求艺, 不断提高声乐教学的经验和实践能力。只有丰富了自身的教学能力, 才能更好的有的放失, 让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帮助学生真正提高声乐技能。

5. 对声乐课的考查要逐步得到完善

声乐课的考核评价模式十分简单, 主要是学生在台上唱, 老师在台下听, 多为钢琴伴奏, 但是很多大学生由于紧张导致气息不能下沉而使声音挤、紧, 甚至跑调。为了实现更为客观的成绩考核, 现代声乐考核可以用伴奏带的形式进行, 学生不仅不会紧张, 还会为舞台表现打下基础;允许学生用通俗、美声进行演唱, 可用伴奏带、可清唱、可用小乐队、可用吉他等;还能利用小组演唱的方式进行考核, 如像黑鸭子组合那样的形式等等。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 学生喜欢这种多样化的考核模式, 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 可见, 改善声乐考核模式势在必行。另外, 声乐课教学不能只在琴房进行, 那样学生对琴房有依赖感, 学生即使在琴房唱的很好, 但到了舞台或其它地方就会紧张, 不敢开口, 尤其是流行唱法教学更不能长期在琴房进行, 老师可以尝试到舞台上去教学, 让学生熟悉这样的环境, 还可用伴奏带,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综上所述, 流行声乐教学是现代声乐教学中的重点, 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能以美声、民族的教学方法单纯的让学生学习, 应付教学, 要让学生完全的感受艺术,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懂得为艺术而努力, 不断深化自身的发展, 真正提高流行声乐的教与学。

参考文献

[1]马显彬.教师语言学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

[2]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3]刘锋.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的诱发和调控[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03

[4]白君汉.论沃尔夫的艺术歌曲 (下) [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 03

篇4:歌剧演唱与声乐教学

学习声乐演唱的人如果有机会完整地演绎歌剧将会对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有所提高,歌剧的演唱会让学习者渗入声乐艺术的实质。声乐是一种艺术形式,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产生,可起到熏陶、感染人,提升整个人类的思想境界、审美理想的作用,也可满足人们心灵、情感的寄托和需要,达到启迪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这门艺术过程中要本着对艺术真谛的追求。以崇高的境界要求声乐的教与学。

在当今的美声演唱领域中,艺术歌曲与歌剧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目前我国声乐教学与演唱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诗歌、戏剧、文学、美术、灯光、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至善至美的综合体。它的伴奏气势宏伟,一般使用管弦乐队,是在舞台上用演唱来表现的戏剧,是戏剧的一种音乐形式。大多戏剧是分幕的,幕与幕之间又是彼此联系的,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是按照一定的故事情节背景展开的。歌剧每一幕通常由咏叹调、重唱与合唱组成,并且它们之间通常又由宣叙调衔接并贯穿发展起来,歌剧这一艺术形式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哲理性,可以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人们现实生活的一种体现。歌剧是人们的情感所需要的,同时又能使人们得到娱乐和满足。它的存在并不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而是迄今为止独立的几种艺术的融合。作为综合艺术的歌剧有其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歌剧表演对声乐演唱提出更全面、更高层次的要求,它一直以来都是声乐的最高艺术殿堂。

二、歌剧与声乐演唱教学的关系

(一)歌剧演唱要求音乐与戏剧情节发展相结合

歌剧的综合艺术特征对演唱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挑战,除用美妙声音表达出音乐,还要与戏剧、表演等其它舞台艺术协同配合。在歌剧的演唱与声乐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演唱者多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歌剧是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对演唱者来说。将情节发展、戏剧冲突与音乐流动起伏相融合是必要的。情节,可以理解为戏剧发展中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的展示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则成为戏剧发展的动力,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离开戏剧冲突歌剧情节便不可能引人入胜。如果演唱者在表现这些过程时对人物性格有形象逼真的刻画,对人物关系、情节的展开和冲突认识、理解得深刻透彻。拿捏得恰当,演出会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欣赏者也会被吸引。而要想塑造出人物角色,做好案头工作很必要。要研读剧本,清楚每幕、每段、每句在说什么,原因后果、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要对人物性格,行为动机进行分析,对每一阶段的心理活动深入揣摩,这是成功塑造人物的关键。需要我们对剧本故事人物诞生的文化背景、植根的土壤有所认识和了解。因此宽泛的知识及敏锐的触觉和理解力对演唱者都是有用的。

然而众所周知,音乐是歌剧的核心,能获得成功的歌剧首先是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歌剧中的声乐除了具备以上戏剧的思想认识手段,更重要的它是用人声的音乐形式体现歌剧主题和内涵,有力地烘托歌剧艺术效果。歌剧中声乐形式有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它对演唱者提出演唱时要具备高超的声音技巧、准确识谱能力等各方面与音乐有关素质要求,为声乐的教与学注明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

(二)歌剧中各艺术体裁的共同存在对知识结构的完善

歌剧艺术体现了一种和谐的境界,在歌剧中,它的构成要素很多。是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绝佳组合。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声乐里有宣叙调他称“朗诵调”,旋律近于说白,节奏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变化,用于陈述剧情和戏剧动作紧密配合,也常作为咏叹调的引子用于咏叹调之前、咏叹调(是角色动作处于平静状态下演唱的独唱曲,相当于戏剧中的独白。主要刻画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一般篇幅大,结构完整,音域宽,技巧复杂,音乐富于抒情性和戏剧性,可以在音乐会上作为演唱曲目来演唱)和合唱或重唱(相当于戏剧中的群众场面。能烘托剧情的发展,使剧情富有动力)。歌剧的器乐结构:器乐分为前奏曲(开幕前演奏的管弦乐曲,起提示或概括剧情的作用)、幕间曲(幕与幕之间管弦乐曲,起烘托气氛的作用)、终曲(全剧结束时演奏的管弦乐曲,带有总结全剧的意义)和舞曲(富于生活气息,常起到配合剧情、活跃气氛的作用),这是器乐曲独立演奏的部分,而在整部歌剧中器乐是在连续不断地奏出旋律,除了联系各独立的幕,更联系各唱段、宣叙调、咏叹调和合重唱,并为其伴奏。咏叹调旋律优美,成为声乐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而演唱者在歌剧表演中除了演唱精美的咏叹调外,更要将宣叙调表演得完整而准确恰当。

歌剧中的宣叙调有着交代剧情、表达情感、作为程式的段落、激化矛盾、结构转换的意义。音乐上突出的语气化音乐风格,旋律走向呈直线的平稳进行,节奏的均分,模糊的和声功能和分句,其实这些也都是为实现它说话的意义。在演唱技法上,要求比咏叹调更清晰地吐字,更生动的语感;唱法为增强声音的表现力会更自由些;分析判断说与唱的比例,与歌剧总的格调保持一致。高水平的演唱,不仅是技巧与情感的高度配合,同时也是艺术中的协和、对称、平衡美的表现,我们在演唱咏叹调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宣叙调,它可训练演唱者歌唱的整体感、统一感、连贯感。也使得演唱者深入对音乐的分析理解,扎实音乐修养。相信了解宣叙调并对其进行细致演唱后会对其它的声乐体裁有相应的促讲和指导,

除了咏叹调、宣叙调之外歌剧中的重唱及合唱在声乐演唱及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因为它在音准、节奏、气息的训练过程中比独唱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此外还使得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处理、演绎能力得到立体的强化和提高。再者歌剧中的重唱除了具备一般重唱的特点外,要在保持声音和谐的基础上又要唱出具有角色的个性特征,和谐而不失个性。

重唱使得歌剧音乐中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兼而有之,它几乎都发生在主要人物情感交融或纠葛的时刻,为歌剧的发展提供了速度。如果说宣叙调强调了戏剧语言而忽视了音乐价值;咏叹调虽能自如地展现音乐力量,但有时又对戏剧语言产生了阻碍;重唱则是寻求音乐戏剧在戏剧性因素与音乐性因素之间获得平衡的一种最佳形式。这是由于重唱本身具有的多声部叠置的特点,因而能把歌剧中不同性格的人物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的心理活动、不同的情感表达同时组织进自身的逻辑结构之中,把不同内容的剧诗、不同性质的旋律按多声音乐逻辑和情节发展要求组合起来并加以戏剧性的展开。因此歌剧中重唱的特点是它在同一长度单元中,所表现的戏剧容量要比单声部陈述得更丰富,结构上更为紧凑,并且中间所包含的不同人物音质也加强了歌剧的戏剧性。

在合唱的学习排练中,要求队员以集体性的歌唱实践、学习、理解和掌握声乐作品,还要学习与指挥的密切配合,将音乐形象线条化。这是一个新的、独特的学习实践途径。因为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其表现形式极为内化。而通过与指挥和乐队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会将音乐具体化,拓展了音乐学习通道。同时,我们通过对指挥手势的感悟,对作品的各声部协调、平衡的多维立体的分析过程,会进一步地使内心的音乐形象丰富起来,也从学习中掌握了分析、建立音乐形象的方法和过程,这对个人的声乐学习和演唱是一个独特的促进和发展形式。

一般情况下,演唱时比较注意的是声音的优美和纯净,对于作品的处理则会忽略一些。因为平时学习中的模仿会占据很大的成份,不可避免,学生在歌曲内容情绪上的表现和理解会出现模糊,而在声音上过于重视,在情感的表现上落后,以声掩情,使歌唱的感染力降低。在合唱的训练过程中,由于群体学习和多声部的学习难度较大,每个片段的学习时间相对比较长,在排练学习中注重对作品各声部感情和内容的分析,比较细致地从各声部歌唱速度、力度、音色的对比上进行练习。这种极为细致的分析和练习,会使学生在练习中通过聆听各声部的变化及整个重合唱的效果而感受到音乐形象的表现要求,使得在声音的表现中更注意的是整体形象的树立,从而能正确理解和演绎作品。作为一种群体艺术形式的歌剧重、合唱学习;学习者会在排练、演绎过程中,通过指挥的要求、自身的合唱实践,不仅在基本素质、理解作品上有很好的进步,而且对声音的判断、调整和认识也将有一个飞跃。同时,由于是群体的学习,学习者也能在同一曲目和统一要求下互相交流和提高,这对激发演唱者对声乐艺术的学习和认识有着重要意义,是单纯声乐课学习无法做到的。现在的很多音乐院校都不会忽视重唱、合唱、重奏、合奏在学生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会摆好它在教学中的位置,这样歌剧中众多的重、合唱便会使得声乐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它对学习者的声乐演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另外,歌剧表演是声乐与器乐的配合,此外它又是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与雕塑、服装、造型等的融合。它们共同体现一个时代场景,一种美的艺术效果。因此,声乐教学中又必须要注重声乐与器乐等各有关要素的配合,并要对画面视觉效果及有关的各种艺术要素进行审美与评价,不断探索、改进与提高。

(三)歌剧舞台实践与声乐教学

声乐的表演性艺术特征,决定了舞台实践对歌唱学习的重要性。实践是在积累经验,有了某种经历或体验,便会得出教训和经验,才可能使得事情越做越好。歌剧的演绎和普通的音乐会形式不同,因为它涉及的内容更多更复杂,要求具备的能力更高,需要演员的综合条件和素质。首先它是由多人演出的,需要演员与多方的配合,要求与其它成员发生互动,在眼神、动作、声音、情态进行交流,与自己一个人表演是不同的:它是由多幕连续不断的具有戏剧冲突的故事情节组成,每一场故事发展的阶段戏剧张力的程度,人物在此时的心理活动,都需要演员有较好的把握和塑造;歌剧的音乐流动需要随着指挥与器乐配合进行,还需要融进氛围,与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去展现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歌剧的演出要求演员在对戏剧思想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配合其它艺术元素,将歌剧艺术完满地呈现。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歌剧的演出会使各演出成员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熏陶与提高。

无论西方歌剧还是中国歌剧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都是重点,它体现并展示出了无以伦比的艺术魅力。歌剧是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它对声乐演唱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演唱者在解决问题,努力达到这些要求的同时,也促进了技能水平的提高。

篇5:高效声乐演唱教学

【关键词】流行声乐;音乐类型;情感;音乐灵魂;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62-01

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的音乐教学已不仅仅限于知识和技巧,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情感教学。在流行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流行声乐的理解和自己情感的融入程度,直接影响着声乐的演唱效果和演绎水平。因此,在进行流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音乐演绎过程中对情感进行控制,更好地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和诠释,将演唱技巧与演唱者的情感相结合,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一、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情感控制

对学生进行流行声乐教学时,有效地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进行教学的氛围和环境,在这种环境的渲染下,学生就可以自觉地进入到对流行乐曲的学习过程中去,并根据自己对于乐曲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音乐理念,受到情景的熏陶。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表达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表达方式,进行情境教学可以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对于情景的设置是需要教师用心规划的,设置的情景要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有宣泄内心情感的欲望,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教师才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控制的教学。例如,在讲《父亲》这一作品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首先对作者的基本资料和人物背景介绍有一个整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幻灯片,并从网上搜索歌曲和歌词,最后在乐曲伴奏过程中,教师可以就相关的文章进行深情朗诵,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被父爱所感染。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人,让学生深有感触。之后,再进行音乐课程的讲授,对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引导,教导学生如何在乐曲中进行情感表达,再配合音乐旋律和歌词,将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实际演唱指导学生情感控制

进行声乐演唱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演唱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日常的演唱练习中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因此在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大胆地进行演绎,并且教会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根据音乐旋律诠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情感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音乐作品中,以形成一种独具演唱者风格的演唱方式。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灵敏程度,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更好地控制情感的表达。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积极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使学生有机会登台演唱,并在学生表演后进行针对性评价,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三、实践训练推动学生情感技巧统一

鉴于每个人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进行分别教学,实行分阶段和分步训练。而学生则要根据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发声训练,还要加强对学生关于感情的理解和表达的培训,将对于音乐作品情感的表达转移到对学生进行演唱技巧的培训上来。比如对于一些较高音的训练,只是靠着感情和甜美的演唱声音并不能学会音乐演唱技巧,而要将演唱技巧与丰富的感情相结合,将唱歌的情感与演唱技巧紧密联系,使得演唱时声不断则情不断。

发音、咬字和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共同构成了演唱的整体。演唱者以自身作为乐器进行音乐演绎,并不仅仅只是靠嗓子、共鸣和气息调整就能完成演唱的,演唱者需要将自己的感情与作品的灵魂相结合,只有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将技艺与情感相结合,才能引发听众共鸣,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

情感是演唱者对音乐作品诠释的精华所在,作为歌者的灵魂,做好情感控制对于更好地表现和诠释音乐作品,引发听众的感情共鸣是有积极作用的。在现代流行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学,引导学生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做出全新的诠释和演绎,更好地展示音乐魅力。

参考文献:

[1]高果,焦春梅.声乐教学的情绪控制[j].中国音乐教育,2015,(05):45.[2]高毅.情感控制在流行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与技巧[j].音乐生活,2014,(5):112-113.作者简介:

篇6:高效声乐演唱教学

【摘 要】唱歌是一门艺术,它是通过美妙的声音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喜怒哀乐。声音是歌唱的主要形式,是衡量歌唱的唯一标准。

【关键词】美声唱法;呼吸;打开喉咙;咬字吐字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163-01

很多人在学习美声唱法的过程中,由于对声音概念的误解或者没有掌握好科学的发声方法等原因,常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喉部挤、卡、压、撑;不讲究歌唱的科学方法而导致的喊歌、叫歌;气沉不下去,吸进去的气总是憋在胸部里;由于模仿过多而造成发音位置低,歌唱时给喉部带来很重的负担;咬字时舌根紧,牙、唇等部位的动作不自然或过于用力;过分强调打开喉头,忽视气息的运用,造成喉头僵硬,撑着喉头歌唱。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指导并克服,不但唱不好歌,长此以往,声带也会遭受损害,最终导致发生病变。具体有以下几种纠正方法可供参考。

一、自然呼吸状态下歌唱

意大利人认为:“没有呼吸不会唱歌。”这意味着他们非常重视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便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歌唱呼吸。美声唱法最关注的是自然的呼吸。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梅奥块尔说:“学会唱歌可以从躺姿,获取自然呼吸的经验。”意大利女高音苔巴尔蒂说:“歌手应该良好地把握通过长期实践和所谓的“美声唱法”的原则,即呼吸通过完整、自由、坚实隔膜呼吸的控制,然后,自然地把气息送出去。”

二、打开喉咙的状态下歌唱

意大利人在歌声发声时要放下喉头,认为在歌唱时须“保持吸气时喉咙的位置”,提出的方法是“半打哈欠打开喉咙和咽部”,为了求得正确、固定的发声方法,须设法有意识地把咽喉部位打开。他们强调需让舌头松弛,嘴巴张开,下巴必须灵活,使咽喉部没有受到压迫的感觉,因为脖子和咽喉部位的灵活与否决定于弹性的下巴。“喉咙紧张,严重的鼻音”的歌唱的方法,是一种“致命的歌唱”,从喉咙唱歌位置这一角度来看,民间歌唱的喉咙位置低于美声唱法的位置,美声唱法的声音是慷慨、圆润、光滑的,声音更为自然放松。他们反对“白声”,“各种音色中是最无法忍受的的没有光泽太开放的声调”,他们强调声音的连贯性,兰墙尔蒂在《歌唱艺术》中写道:“谁不连贯地唱歌,就不是唱歌。”他们强调同一音高的渐强渐弱能力,认为“如果能够把一个音上的渐强渐弱唱得很好,这就意味着他已成为一个歌唱家了。”

不懂得深入通畅的气息支持的人加大舌根、喉头的力量来发声,从而会出现干涩、沉重、浑浊的喉音。鼻音是由于舌中后部抬高,软腭无力抬不起来,喉咙未能打开的原因而造成的,于是便发出类似伤风感冒一般晦暗沉闷、嗡嗡的声音。

80年代意大利大师基诺?q贝基说:“打开喉咙很简单,只是一个哈欠。”不困时打哈欠必须深吸一口气,如果你能在“打哈欠”的条件下唱歌,声音必然是垂直畅通的,容易获得高位置掩盖的声音。因此,打哈欠实践的目的是利用打哈欠的自然状态获得良好的歌唱生理学的经验和感觉,需要放松喉咙唱歌,放下喉头,呼吸深而流畅,从而找到正确的歌唱呼吸和共鸣法。

打呵欠会使整个胸部全面扩张,从而促进左右肺叶开放,肺部的压力小于外部气压,通过打开喉咙,使空气进入肺部的低端肺。在这一点上,膈膜由于肺部的压力也全面下降,已经扩散到上腹部,与腰部、背部形成反冲。呼吸器官在打哈欠时会总体扩张,为度吸气过程、稳定气息奠定了基础。

因此,呼吸生理现象中的这种“打哈欠”低位置、声音高位置的自然状态,对获得正确的歌唱呼吸有了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深呼吸练习对歌唱者有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有了深呼吸才能唱好高音。

三、咬字、吐字的清晰

美声唱法的咬字吐字的清晰,是意大利语的语音结构特点和意大利人对声音美的观念认识问题。美声唱法极为重视元音的歌唱方法,“如果母音唱不好,歌声就要受到不良影响”。母音是由发自声带的基音振动和发自共鸣器官的泛音混合而成的。因此,美声唱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歌唱时把靠前的辅音尽可能快地转移到靠后的元音位置上,故咬辅音的力度相对松一点,咬合时间短一些,另外还需作相应的口型调整,强调牙关的开启和口腔的纵向打开。

咬字器官主要指的是口腔,吐字咬字技术主要靠口腔内的唇、舌、齿、牙、喉等不同部位的活动及口的开合、大小、圆扁位置变化等来改变各个元音音色的不同功能及不同的作用。因此,发音器官、咬字器官对演唱者在演唱时调节音色起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声乐的演唱形式教案

教学目标 :

1、通过一组歌曲的欣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内涵,学会分析声乐的演唱形式。

2、通过学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让学生懂得珍惜和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并能用欢快、优美的歌声来演唱歌曲。

3、通过活动与练习,让学生掌握四种拍子的基本击拍图示。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声乐的演唱形式及学习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分析歌曲的演唱形式

教具准备 钢琴、电脑、多媒体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1.先用提示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过的歌曲,并进行复习,从而导入到新课中的声乐的演唱形式。介绍声乐的演唱形式: a.小组唱: 由8至 12人左右组成小组进行演唱。内容有时是齐唱,有时是多声部,形式比较灵活。

b.轮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按一定的要求先后演唱同一旋律,形成各声部此起彼落,也构成了良好的和声效果。轮唱歌曲气氛热烈,通常以先后相距一小节为多见,演唱时各声部要稳住速度,结束要整齐。

c.表演唱:是把歌唱与表演结合在一起的演唱形式。其特点是旋律近于口语化,有说有唱,有领有合,生动活泼。

d.弹唱:一小组人,每人手持一件民族弹拨乐器,边弹边唱。弹唱中有说有唱,有领有合,也可适当做些动作,形式也比较生动活泼。、2.欣赏一组歌曲,让学生通过音响辩别每首歌曲各属于什么演唱形式。

3.采用对比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运用不同的音乐要素就会产生不同内容与情感,而不同得演唱形式是为其内容服务。

如:《我爱你,中国》,演唱形式:女生独唱,曲式结构:主部为ABA,拍号4/4:速度:稍慢中速,表达情感:赞美祖国。《青年友谊圆舞曲》得演唱形式为齐唱,曲式结构为单乐段,拍子为3/4拍,情绪欢快激荡。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1.作品简介

(1)女高音独唱《我爱你,中国》

这首歌曲是影片《海外赤子》的插曲。歌曲的结构由引子、主部和尾声三个部分组成,而主部又可分ABA三个乐段。

引子,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旋律起伏跌宕,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祖国大地,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主部A段节奏平稳,中速,下行音调仿佛在叙述大自然的美景。B段的旋律由小跳转六度、八度大跳,与A段形成对比,进一步展示祖国的壮丽山河。再现A段旋律,进一步发展了音乐主题。尾声是全曲高潮,其旋律富有推动力量,通过两个“啊”的抒发,把歌曲推向高潮,最后一句在高音区结束,倾泻出海外赤子一腔真挚的爱国之情。歌曲词曲结合紧密,运用了叠句,排比句等方法,生动活泼的语言增强了歌曲(2)齐唱《青年友谊圆舞曲》

此曲大调性的旋律表达了20世纪50年代青年人之间的友谊、理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是一首典型的圆舞曲式的短歌,3/4拍子,节奏型为| X X X |。该曲节奏鲜明,强拍突出,特别是每小节的第一个音符较低,然后接一个大跳或小跳进入第二个音符,而第二、第三音又是同音反复,使得流畅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非常符合青年人欢乐跳动的心情,因而深受青年朋友的喜爱。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1.作品欣赏

(1)男女声二重唱《马铃响来玉鸟儿唱》

该曲是影片《阿诗玛》中的插曲。“阿诗玛”是一个美丽、勤劳的贫苦农民的女儿,长大后被有钱有势的热布马拉抢走,但阿诗玛坚决不从,后来被阿黑哥救走。这首歌就是他们逃离虎口之后,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唱的。这首歌是F大调,2/4拍子,全曲由两部分组成,即对唱与重唱。对唱部分是采用分节歌的形式,通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及富有撒尼民族民歌特点的衬词“哎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阿诗玛与阿黑对“我织布来你放羊”那幸福生活的向往。重唱部分,第一声部仍用原来的音调,第二声部则采用同度与向下三、四度音程进行,旋律流畅。最后一句突然向上扬起,进一步表达他们从此“不再忧伤”的真实情感,此处也是全曲的高潮。2)对唱《河边对口曲》

该曲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乐章。它写的是两个流浪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各自诉说自己的命运,最后终于一同踏上“打回老家去”的战斗历程。

这首对唱曲采用山西民歌的音调,运用乐段反复的结构形式使上下两个乐句成为相对独立的音调,代表着两个人物不同性格的音乐形象,叙述了两个流浪老乡的悲惨遭遇,但这两个音调又可以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正好是后面的二重唱和二部合唱。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1.学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这首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今天努力学习,明天去实现伟大理想的志向。

这首歌曲由主歌与副歌两部分组成。主歌部分由六个乐句组成:二、五、六乐句基本上是第一乐句的模进;

三、四乐句基本相同。由于曲调中 | 6 6 6 6 | 4 6 1 | 下属音出现较多,有离调的倾向,因此,在色彩上与前后旋律形成对比。再加上x x x x | x x — | 这种不规整的节奏反复出现,使节奏活泼跳跃旋律流畅明快,表现孩孑们天真活泼的神态。副歌部分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旋律向下三度的模进,在伴以“哈哈”歌词连续出现,生动形象得表现了孩子们心里发出的欢笑。

(1)视唱合唱部分,要强调音准与节奏的和协统一,换气一致,保持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咬字清楚,吐字清晰。(2)听录音放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学会分析乐句。

(3)节奏练习,找出主歌部分有特征的节奏进行二声部节奏训练,并用节奏谱为主歌部分伴奏。

(4)按照三拍子的指挥图示来进行视唱。

(5)完整视唱全曲。重点练习主歌最后一句与合唱的衔接部分。.(6)分组分段朗读歌词,感受歌词内容。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1.复习歌曲《我们多么幸福》

(1)复习歌词时,对于一字一音的地方,注意突出强拍,咬字清楚。开始可用中速演唱,熟练后可恢复到原速。考虑到合唱部分音区较高,学生演唱起来较吃力,可移低到bB演唱。

(2)视唱时要突出附点四分音符,即重音要落在第二拍上。对延长记号要通过演唱交待清楚。2.做活动与练习

a.活动与练习(1),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主歌与副歌。

b.活动与练习(2),要求严格按导拍的指挥图式击拍。注意突出强拍,拍点要准确清楚。c.活动与练习(3),充分熟练之后再做节奏卡的游戏。练习中重点解决x.x x节奏及休止符的停顿。课堂小结

一、声乐分类:

[女高音]音域c1一c3共十五度,按音色、音区等不同特点分: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以及抒情花腔女高音和抒情戏剧女高音。全部用高音谱号记谱。

[花腔女高音] 音域cl—e3甚至更高,音色丰富、清脆,声音灵活、婉转,特富有弹性,善于演唱装饰性的华彩曲调。用高音谱号记谱。

[抒情女高音]音色抒情优美,声音宽广而富有诗意。在女子声部中,大多数属抒情女高音。用高音谱号记谱。《玫瑰三愿》是一首抒情女高音独唱曲。

[戏剧女高音]嗓门宽、音量大,声音坚实有力,能表现强烈的感情,善于演唱戏剧性的咏叹调。用高音谱号记谱。

[女中音]音域a—a2共十五度,其音色特点介于女高音与女低音之间。高的女中音近似戏剧女高音,低的女中音近似女低音。用高音谱号记谱。

[女低音]音域f—f2共十五度。女低音的音色不如女高音嘹亮,但比较丰满、温厚、雄浑、坚实,音区也比较低。用高音谱号记谱。在合唱中把女中音称女低音。

[男高音]音域c—c2共十五度,音色爽朗、嘹亮,按特点还可分为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等。用高音谱号记谱。

[男中音]音域A—a1共十五度,音色特点介于男高音与男低音之间。按特点还可分为抒情男中音,戏剧男中音。前者的音域与音色接近戏剧男高音,后者的音色在低声区与男低音相近。均用低音谱号记谱。

[男低音]音域F—f1共十五度,音色低沉浑厚,是混声四部合唱的基础。按音色的特点还可分为抒情男低音和深厚男低音等。用低音谱号记谱。

[童声] 男女儿童在未变声以前的嗓音称“童声”。按音色特点还可分为童高音和童低音。童高音的音域c1一g2或更广;童低音的音域a—e‟或更广。童高音与童低音的音色与女声相似。用高音谱号记谱,记谱与实际音高相符。

二、演唱形式

[独唱]一个人演唱称“独唱”,不论任何声部都可以独唱。演唱时一般有一件或几件乐器伴奏,也有用乐队伴奏或用其他人的齐唱或合唱来伴唱。

[对唱]两个人对答式的演唱称“对唱”,根据声部的不同还可分为:女声对唱,男声对唱,男女声对唱等,也有两组歌唱者的对唱。

[重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声部的歌唱者,各按自己声部的曲调,重叠着演唱同一乐曲,称“重唱”。根据声部与人数的不同,分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女声二重唱,男声二重唱,男女声二重唱,女声四重唱,男声四重唱等。

[齐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首歌曲称“齐唱”。群众歌曲常采用齐唱的形式。

[轮唱]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称之为“轮唱”。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我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用轮唱这种形式。复调音乐中称之为“卡农曲”。

[领唱]安排在齐唱或合唱的开始部分或中间部分的独唱,因该独唱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独唱者亦称“领唱者”,由一人至数人担任。领唱形式在我国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中经常采用,如劳动号子等。在大合唱与齐唱歌曲中也常有领唱的形式。

[合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每组的曲调,同时演唱同一乐曲称“合唱”。一般合唱都有乐器或乐队伴奏,没有伴奏的合唱称“无伴奏合唱”。纯粹由女声、男声或童声组成的合唱称„„同声合唱”。由男女声混合组成的合唱称“混声合唱”。根据声部的数量还分女声二部合唱,女声三部合唱,混声四部合唱等。

[大合唱]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内容富史诗性和戏剧性,常用来表现重大的现实题材,如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大合唱起源于欧洲十七世纪。国外除“大合唱”外还有叫“清唱剧”和“康塔塔”的大型多乐章声乐套曲,其内容及形式与大合唱相似,我国统称为大合唱。

[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曲日内容、整体规模和演出形式,与大合唱相似。区别在于大合唱更注重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贯串;组歌则注重充分发挥各乐章的特点,因此各段更具有独立的意义。《长征组歌》是一部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其中包括诗歌、戏剧、声乐、器乐、舞蹈、美术、灯光等。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以后逐渐传遍世界各地。

歌剧分:(1)以完全歌唱和器乐不断发展为基础的歌剧;(2)以对白不口音乐段落相交替为基础的歌剧。后者还有大歌剧、轻歌剧、小歌剧、娱乐剧等不同类型。歌剧的声乐部分由咏叹调、宣叙调,各种重唱、合唱等组成;器乐部分由乐队序曲、间奏曲、舞曲等组成。

篇8:声乐演唱语言教学之我见

就声乐来说, 它是以歌声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 表现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声乐艺术可称为用人声唱的带有语言的音乐。词作者的文学语言, 曲作者的文学语言, 口头的演唱语言, 广义的概括了声乐语言的整体构成, 这些都表明在声乐艺术创造中, 始终贯穿着语言的因素, 语言虽然不是唱歌的全部, 但唱歌始终离不开语言。

除无词的声乐作品外, 其他各种题材的声乐作品本身都是诗的语言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歌词的自然语调和韵律, 及其在不同情感体现中的变化与表现, 又是声乐作品旋律体现的基础。“乐曲的基础是歌词, 后是节奏, 最后才是音, 不是过去那种相反的顺序, 他们希望音乐能深入体重的意识, 其绝妙的作用”。现代声术乐艺的主要因素是字而不是音。就是通过字的内容和意义达到传达我们思想感情的目的。因此, 字必定是首要的, 音是音乐的辅导者。

声乐艺术既是语言浸化着音乐, 音乐也溶解着语言, 语言与音乐之间结合的越完美和谐, 歌唱的表现力也就越强。这样, 作为一个演唱者, 就要掌握声乐作品的语言与音乐两个因素, 既以语言为基础, 又以语言与音乐的统一来作为歌唱艺术的创造方法。声音的训练最终以表现语言的感情为目的, 才可能获得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声乐美。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是说话或唱歌发出美妙的声音就必须掌握发生的一般原理, 和发声器官的构造与运动功能。掌握发声、呼吸、共鸣及其与语言结合的基本性能, 这无论是对舞台艺术语言的口语训练, 还是对声乐语言的学习创造,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歌唱语言的教学, 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实际出发, 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使理论能够联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 避免枯燥无味的拼读学习, 丧失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歌唱语言的教学,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注重发音与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声器官是一部最巧妙和完善的乐器。它是通过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通过歌声塑造声音的艺术形象。掌握发音的生理机能是了解和运用人类发音器官的关键, 一件精巧完善的乐器要善于使用, 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 为唱歌语言服务。

二、打好声乐语言的语言基础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对于声乐艺术的演唱者来说, 最重要的是学习语言部分。

汉字从语言的发音性质来分析, 一个汉字就是语言中的一个自然发音单位, 它是根据一定声音的组合, 形成有节奏的顿歇, 我们把这个自然的、有节律的顿歇声音叫做“音节”。那么音节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单位, 就叫做“音素”。如, 这样一句歌词“边疆的泉水”其中的一个都是一个音节, 但仔细看还存在其他成分。如“边”字开始唇闭紧, 后又发出“b”音, 并于后边的“i”音相连, 然后口腔打开出现“a”音, 最后舌尖收到上齿齿龈处发出鼻音“n”。可见这个“边”字包括了“b-i-a-n”四个成分, 这四个成分便可称其为“音素”。音素在说话时由于速度快, 表现不十分明显, 但在唱歌时, 由于音乐旋律的伸展延长等变化则表现的较明显。在声乐演唱中建立音素观念。

由于发音特征的不同, 产生了两种不同性质的音素, 即母音与子音。母音发音特征为:声带颤动, 气流不受阻碍, 发音气流较弱, 发音器官均衡紧张, 声音响度大。“子音”特征为声带大部分不颤动, 气流受阻碍, 发音气流强, 发音器官部分紧张, 声音响度小或无声。掌握好不同性质的音素的准确发音, 是唱歌中行腔咬字, 吐字的关键。

三、唱歌的语言要依字行腔

所谓依字行腔, 即依照字音的结构去唱歌, 这样, 字就成了腔的基础, 也可以说“说”是“唱”的依据, 如何处理好字与腔的关系, 也就成了在歌唱中必须把握的规律。

实际上, 依字行腔就是要达到“声中无字, 字中有声”的艺术效果, 使字的语言与腔的乐音有机的融合为一体, 才能圆满的完成依字行腔的创造。

四、歌唱的语言要注重语调色彩

声乐语言的语调色彩则是有声语言玉雕的音乐化, 他不仅蕴含着语调的自然形态, 而且充分调动音乐的旋律节奏等特殊手段, 加强并发挥语调的艺术表现力与情感作用。因此, 声乐语言的情感与声乐色彩使他的语调更具有丰富的音乐性, 而声乐艺术的感染力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调色彩的处理, 运用与表现。充分发挥声乐语言的语调作用, 不仅是声乐艺术本身的创造要求, 也是声音造型的重要音素与技巧, 掌握声乐语言的语调表现规律与方法, 有助于加强声乐艺术的语言处理, 从而丰富与提高声乐艺术的表现力。

五、歌唱的语言要有好的感情体现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 人物, 事物, 景物的种种体现, 抒情, 叙事的种种变化, 喜怒哀乐的种种变化……都是通过语言表达的结果, 只有当声音和表情同样完美的时候, 歌唱才可能被成为“艺术”。

六、用歌唱的语言来塑造形象

任何艺术都以创造形象为主要任务。声音是具有时间性的声音形态的听觉艺术, 它在音响的流动中体现出声音造型的各种形象。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表现生活与思想感情, 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主题意义。声乐形象是歌词语调音响与音乐旋律音调的结晶体。通过拟声、拟形、拟情等表现手法, 调动一切音响变化手段, 以神似、情似的描绘, 创造声乐艺术美的境界。

七、注重歌唱语言多种艺术风格的培养

声乐艺术的风格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 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 不同的历史时代及其相应的文风, 不同的体裁形式, 以及不同的作者、演唱者的具体创造表现及其形成的流派等, 反映在声乐艺术的风格上都各不相同。如民族与地方风格。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创痛和民族风格, 这是因为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方式、思想感情、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的差异, 尤其是民族语言的音调特制以及表达感情的方式不同而形成。声乐的民族音调的形成也包含了民族语言的特质。一个声乐演唱者, 既要唱好本民族的歌曲, 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声音条件把握多种民族风格的作品, 扩大自己声音表情的适应性。在体裁与形式风格上, 我们都知道声乐体裁是多种多样的, 颂歌、劳动歌曲、进行曲、歌舞曲、诙谐与讽刺歌曲、往往由文学风格奠定基调, 引导或影响着其他风格的形象与体现。声乐的形式风格, 一般是指由于人声的音色、音域、音量的不同, 以及声部组合的变化, 所形成的丰富多彩的各种声乐形式。不同的声乐在语言的风格上也表现各异。在时代与个人风格上,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声乐艺术无论是歌词或是曲调, 都必须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 体现出时代的脉搏与生活气息。歌曲尤其是民歌是人民心声与时代的写照。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的:“在一定时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趣味都表现着社会的心理。”我们应该追求内容与形式完美无缺的创作方法, 在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基础上, 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与民族气质的丰富多彩的风格来, 充分发挥声乐艺术美的审美作用。

我们研究声乐艺术不能离开语言, 进行声乐教学更是离不开歌唱语言的教学。在教学中, 必须从字音出发, 进行发声训练, 更好的掌握歌唱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对汉语普通话语音的结构等问题, 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歌唱方法和语言相结合来进行训练, 使学生学唱逐步掌握并熟悉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进行发声、吐字, 提高声乐艺术的演唱水平。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案 -我的情绪我做主下一篇:狼王梦读后感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