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育人

2024-05-24

英语学科育人(精选6篇)

篇1:英语学科育人

英语学科育人实施案例

Wonderful places, wonderful life ——以Oxford English 4A M3 U2 My favourite place为例

松江区方塔小学

宋娅

【案例背景】

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在积累学习经验、形成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积极的学科情感,增强文化理解,初步具有全球视野,并认同语言文化差异,提升语言自觉。英语新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形成能力、体验情感、感受文化的过程。在我们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和渗透。1

以Oxford English 4A M3 U2 My favourite place为例,本课时在关注学科育人方面进行的一些实践。

【教学设计说明】

Oxford English 4A Module 3的教学主题是:Places and activities, 教材上分为三个教学单元:In our school, Around my home和In the shop。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作为体现Places and activities的载体,让学生根据身边不同的场所及活动进行观察和介绍,能运用语言、初步掌握阅读并获取关键信息,表达对身边事物热爱之情。

一、教学对象分析

1.本班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课堂表现积极。但学生缺乏自信,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鼓励学生多表达、多表演、多参与,旨在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提高语言交流的自信心。

2.本节课话题与场所相关。学生已经会用like, can描述场所及表述自己喜欢的活动;会用How/What询问事物的具体信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

3.本课时整合了Unit2的语言知识,其中There be句型和方位介词的表达对学生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创设语境给学生提供立体方位空间,让学生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能力。

二、单元整体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话题My favourite place选自M3U2 Around my home单元的第三教时。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教学设计重点关注单元分课时之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关注各课时之间的联系,关注知识的推进、学生能力的推进和情感的推进。因此本单元教学内容划分为三课时,即My new home,My nice neighborhood,My favorite place三个分话题。通过三个课时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对家的整体认识,让学生在了解感受自己的居住环境过程中,习得语言,内化语言,提升语用能力。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目标为:感知理解核心词汇street,road, city,supermarket, shop, restaurant,post office,near,next to,between,many, some等。正确运用句型 Where is…? Is there…/Are there…?询问居住小区环境的特征,感受家的美好。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运用核心词汇street,road,city,supermarket, shop, restaurant,post office,near,next to,between,many, some等,同时感知理解拓展词汇bakery, clothes shop等。能运用There is/ are…… can… can also… 描述居住社区的环境和设施。

朱浦,上海市中小学英语应用性阅读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2011

第三课时主要教学目标为:在第一、第二教时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核心词汇street,city,supermarket,shop,restaurant,post office,near,next to,between,many,some等。巩固拓展词汇bakery,clothes shop等,理解词汇favorite的含义。综合运用句型My favourite place is…It is beside/ in front of/ behind/between… There be…I can…I can also…What a/ an… place!描述自己家周围喜欢的一个的地方,体验居住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本课时设计说明

整体思考教学设计,凸显语用情感体验。本课时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三教时,学生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了解居住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在语境中进一步提升语用能力,体验感知,提升情感。本课时教学设计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1.教学设计基于教材

重组教材内容,遵循TCLLU原则,注重挖掘并有效整合教材原有的信息和知识点。如Jill 和Alice所居住小区的地图设计和道路的名称均来自教材Look and say的已有内容, 地点名称的确立如Nice Garden 和Yummy Restaurant来自Say and act的插图。文本语言的组织注重整合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非核心词汇,如also,地点名称和方位介词等。同时小区居住环境特色设定兼具一定的人文气息和城市特色,如关于 a quiet neighbourhood 和 a busy neighbourhood在社区中的地点分布。

2.语言知识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场所的描述,介绍场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为 name 和location。学生在第一、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对于方位介词在实际场所中的运用还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第三课时的学习,让学生观察图片,从平面的理解过渡到较为真实具体的生活空间,立体感知方位,将教材上的语言知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为描述场所进行的活动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是情感做铺垫。

3.教学过程关注推进

1)Pre-task:巩固复习,引入话题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在课的Pre-task阶段,组织学生复习巩固前两个课时内容,即My new home,My nice neighborhood。通过对话,初步感知词汇favourite,引出本课话题My favourite place,整体初步感知文本主要内容,捕捉核心信息favourite。

2)While-task:语篇带动,关注情感

① 关于Jill’s favorite place。教师引导,训练学生思维,模仿朗读,在问与答中逐步呈现语言My favourite place is…There is/are….It is beside/ / behind/… I can… I can also… What a/ an …place!

② 关于Alice’s favorite place。教师尝试让学生根据听到的信息组织语句,在回答过程中形成语段My favourite place is…There is/are….It is beside/ behind/… I can… I can also… What a/ an …place!表达自己的情感。

3)Post-task:综合运用,尝试语用

在课的Post-task环节,教师示范,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居住环境。随后小组分享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

4)Assignment:学会分享,感受生活

有效的作业应具备三个要素即:延续性、操作性、检测性。依据这一原则,在本节课的Assignment 中,要求学生流利地朗读本节课所学的文本内容,并通过秋游的契机,让学生尝试用英语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并相互分享,进一步感受生活环境给不同的人带来的乐趣。

【案例片段与思考】

情境一(While task):Jill’s favourite place Students sing a song “Let’s go to the garden”.T: What is in the garden? S1: There are many flowers and trees.Look, the flowers are so beautiful.The trees are so tall.S2/3/4: There is a …

T:What can Jill do in it, can you imagine? S1: Maybe she can smell the flowers.Umm, so nice!S2/3/4: I think she can …

T: Look, what can Jill do in the garden? S: She can smell the flowers.She can also play on the swing.T: Is she happy in the garden? S: Yes.T: Listen, what does she say? S: Yippee, what a nice place!It is my favorite!本片段选自 While-task中的情景一:Jill’s favourite place。围绕本节课主人公之一Jill,介绍Jill’s favourite place,学习过程主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视听结合,获取信息;歌曲编唱,体验感受;模仿朗读,理解句文。在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内容推进中,逐步激发学生情感。

情境二(While task):Alice’s favourite place

T: Jill has a favourite place.What about her classmate, Alice? What is her favourite place? Where is it? What can she do there? And how does she feel? Do you want to know? S: Yes.T: Now, let’s listen and choose.T: let’s have a check.G1: What is her favourite place? S1: Her favourite place is Yummy Restaurant.G2: Where is it? S2: It is between the supermarket and the bakery.S: What can she do there? S3: She can eat nice food at the table.She can also taste some snacks.Umm, so yummy!T: Now can you be Alice and introduce your favourite place?

S1, S2 show their passages.T: Wow, Yummy Restaurant is really a great place!此片段选自 While-task中的情景二:Alice’s favourite place。在前一片断(情境一)的基础上,本片段首先整体呈现内容,通过听觉输入,让学生初步了解文本内容,捕捉关键信息。然后通过角色朗读,再现本单元重点词汇,让学生进行描述、表达,尝试语用输出。情境三(Post-task):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favourite places Students watch a video about the teacher’s favourite place.T: What is my favourite place? S1: It is a bookshop.T: And you, my dear children, what are your favourite places? S1: My favourite place is Fangta Park.It is near our school.There are many flowers and trees in it.I can fly kites on the grass.I can also row a boat.How happy? What a good place!T: How about the others? Would you please write down your favourite place and share in your groups? Students write about their favourite places and share in their groups.本片段选自Post-task。教师示范,让学生再次体验感知,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教学最后的活动以通过完成picture book的形式,让学生描绘自己最喜爱的一个地方,并在小组中分享交流。使学生在平时的点滴小事中感悟体验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呈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完成课堂所创设的各种学习活动任务,更要注重学生在基于学习内容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践行语言、内容、过程、情感的同步推进。

【点评】

宋娅老师执教的4A M3U2 Around my home单元的第三课时,即My favourite place,基于教材,文本内容、语言与情感相得益彰,板书设计凸显语义功能,有效实施单元整体设计下的单课的以句、文、境合并的语境式整体教学。

一、关注整体,感悟文本语言

围绕Around my home这一单元主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将本单元分为三课时,三课时话题设定为My new home,My nice neighbourhood,My favourite place,三个话题组相互关联,层层递进。

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关注单元整体和分课时之间的联系,教师执教的这一单元的第三教时没有新生知识,但本课的文本内容随着课时的逐步推进而使学生语言逐步内化、语言能力逐步提升。单元文本内容、语言、情境互融于大整体系统中,单课实施较好体现了文本内容带动语言、文本内容带动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二、基于教材,挖掘人文情感

在重组教材文本中,教师基于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原有的内容信息和知识点。如本课教学中的地图及道路的名称来源于本单元教材的Look and say,关于场所的名字Nice Garden 和Yummy Restaurant来自于教材Say and act。这些都为学生所熟悉,容易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除此,文本内容注重综合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非核心词汇,如busy,also,地点和方位介词等,使教材上原有的语言知识点重整之后在新的语境中尝试让学生语用。本课主人公Jill 和Alice所居住的小区的布置也充满浓浓的人文气息,Jill的社区环境优美,适宜居住;Alice的社区热闹繁华,突出busy,小区整体布局设计旨在凸现生活中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进与完美。

(点评者: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

鲁勤)

篇2:英语学科育人

华阳桥学校

金瑞芳

摘要:以《2011年版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所示“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这一课程理念为核心,以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学科育人存在的问题为抓手,探讨如何将“学科育人”的意识根植于自己的教学理念之中,继而落实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最终在教学效果中体现一定的育人价值,真正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学习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又能够获得语言体验,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关键词: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学科育人

学生发展

《2011年版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涵盖了英语课程的方方面面,但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这一理念首先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基本定位,那就是要在英语课程中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对照新老课标的基本理念,这一点诠释得更为完善,且位于整个基本理念的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及必要性。由此可见,英语课程承担着学科育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也体现了英语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多重意义。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学科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教和考的一致性,让教师先“学科”后“育人”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尚未消除的遗留问题,未能彻底改变教学中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的传统教学观念。

在学科教学领域中,有部分英语教师对本学科教育价值的选择还只是停留在“传道解惑”上,教会学生单纯地去记忆一些教材中出现的重点英语单词,或者学习一些简单的英语语法知识。在课堂上,这些英语教师往往更多地去关注词汇与语法以及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提高,确保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以及在考试时不出差错,成绩优良;另有一些教师虽已有学科育人的崭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关注到学生语言方法与技能,甚至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发展,但大多仅为点缀,至于学生的学科情感和学习态度、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以及思维意 识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则很少涉及。

(二)情感教育的形式化,让教师为“育人”而“育人”

教育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青年教师在传承经典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也进行了一定的传承。有时候在观课的中途也曾多次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突然在多媒体课件上清晰展示如Animals are our friends.或是I love Shanghai.I love China.等清晰标语,感觉有点刻意而又不合调。教师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一直倡导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育人理念,而有时又没有显性的育人目标,为了给自己的课光鲜地贴上育人的标签,戴上一顶育人“帽子”,不得不搞一个形式主义,以实现教学的“圆满”。育人,不再是渗透式的润物无声,而成为附带式的简单加法,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教材中育人内容的隐性化,让教师“啃”教材为“育人”

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主要使用的是小学英语牛津教材,它浅显易懂,重点突出;题材结合实际,贴近生活;语言正确规范,真实地道;插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比较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比较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

但是从它的呈现方式整体来看,主要关注度还是在于日常表达(Daily expressions)、语法(Grammar)、词汇(Vocabulary)、发音(Sounds)以及文本形式(Text types)等,没有对应的学科育人内容与目标的显性呈现,教师无法将现成的每课时育人内容写得清清楚楚,说得明明白白,这就造成了学科育人价值的隐性化。

英语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一些符合自己学生的育人因素。如5BM1U3,单元主题为“How noisy”,整个单元都是围绕噪音展开,学生通过学习明白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噪音以及噪音王国里发生的故事,从模块主题“Using my five senses”来分析确实有一定育人内容的存在,但是如何跟学生讲清楚道明白,笔者认为教师确实在操作中很有难度。

二、在小学英语学科中真正体现学科育人价值的途径

其实学科教学渗透育人理念,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教材文本中的思想内涵,不断融会贯通,并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教学的同时进行不露痕迹的育人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学科育人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栽一条德育“尾巴”,作为教师因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学科 2 育人的痕迹,让学科育人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其渗透性和效果,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一)基于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内涵

上海小学英语牛津教材十分贴近生活,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学习和心理需求,设计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插图,图文并茂,版面美观,有利于学生在轻松语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挖掘教材,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并寻找出教材中显性的或是隐性的德育教育内涵,如5AM1U2主要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蝴蝶、蚕宝宝以及青蛙的生长过程,特别是Little Justin采用故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耳熟能详的故事行进中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并能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加以表达,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能感悟不同动物不同的生长过程,这也是不同学科知识融合下学科育人的具体体现。这时候教师可以尝试把英语教材与生命教育作为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鼓励学生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形成创新意识,发展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又如,牛津教材3BM3U1 Shapes这一单元,主要的新授单词为:star, square, triangle, rectangle,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形状表述,正确朗读单词的同时能够明白生活中到处都有形状。笔者在本课教学实践中,在Post-task 环节,当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表示形状的若干词汇后,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教师给予的这些形状可以拼成怎样的图形,并根据图形结合所学句型进行描述,达到语用输出的效果。

如下图所示:

学生语用生成文本:

①I have four circles, two stars and two triangles.I can make a mouse.How lovely!②I have two circles, three squares, one triangle and two rectangles.I can make a dog.How nice!上述的教学环节中,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充满了想象力,有学生自然会出现看似稀奇古怪的想法,教师应在英语课堂中引导学生大胆地开展基于生活的想象,不断地为学生增加语用的空间,珍视和善待学生的思维火花,这也是考量一个英语教师是否基于教材内容,进而有学科育人意识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基于学生,充分拓展教学中的育人内容

“学科育人”有着深远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它要求教师基于自己所教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完善的三维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科学地建构课程资源、推进教学过程,渐进式地培养学生思维,科学指导学习方法、设计实施分层作业,无痕引导道德品质,全方位关注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德性修养等方面的成长,其价值最终体现于学生在本学科领域内综合素养的发展中。

如2AM4U2中所涉及的母亲节(Mother’s Day),教师在教授学生赠予妈妈母亲节礼物(letter、balloon、carnation)时,可以适当拓展如(拥抱hug、亲吻kiss)等,增加语言知识量的同时进而让学生体会妈妈的爱无处不在,应该要学会感恩,学会感谢,感谢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感恩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又如在5AM3U1 Around the city的实际教学中,笔者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单元整体设计,将教材中各板块进行重组,确定了四个小话题:Different places、Asking the way、At the zoo和A visit to Changfeng Ocean World,特别是第4课时中,笔者将游玩地点拓展为上海长风海洋世界,让学生更为熟悉,更易引起共鸣,目的是将真实生活情境引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与真实生活情景之 间进行无痕转换,给学生一种真实而轻松自然的心理情境,给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好机会。继而与学生一同想办法解决如何去长风海洋世界,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让学生从小就树立一种理念,游玩前应学会做好充足的游玩攻略,即可以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其实也体现了育人教育的实践性。

在新授单词“shark”和“dolphin”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下学会这两个单词外,适当拓展鲨鱼和海豚的科普知识,如它们的居住地、食物以及拥有的能力等,不仅让单词学习更具有意义,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自己习得海洋动物是那样的可爱和聪明,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海洋动物的喜爱之情,在观看海豚表演后,教师又提及了观看动物表演的规范性,即不可以在动物表演的时候进行拍摄,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基于学生适当拓展,这就体现了育人教育的延伸性。

(三)基于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指在语言知识教授和语言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示范作用,教师本人的气质精神和在课堂内外的话语行为都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笔者试想,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始终面带微笑,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与之进行有效的互动,需要时借助自己的肢体语言、说话的语调以及在教室里的站位等向学生传递自身对本课时内容的真实情感,学生在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中较自然地习得语言,这也体现了教师学科育人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体现。

如某一次借班上课前,笔者面带微笑跟学生打招呼:“Nice to meet you, children.Shall we begin our class now?”虽然话语简单,但对于孩子们来说,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切,进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面带笑容,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并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给予及时评价,相信那一句句“Good.Well done.Super…”都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也确实让人感到欣喜。

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更是学生沐浴爱的过程。就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言“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其实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情绪化倾 5 向,学习的持久性和积极性也会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如教师甜甜的微笑,与学生眼神之间的亲切交流,高高竖起的大拇指等,都能使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时也将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英语学科具有特有的育人价值,课程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为目标,是推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这也是迎合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笔者工作后总有这样一种感悟,老师所教的语言点(language points)多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遗忘,但是所教的英语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将伴随一生。如今笔者在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同时也会更加关注教学五环节落实学科育人价值及实效性的研究,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策略、方法和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等。

作为一线的教师,应以英语学科实现育人的价值作为切入点,在课堂中不断渗透育人理念,以“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为抓手,基于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内涵;基于学生,充分拓展教学中的育人内容;基于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使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和提高语言综合素养的同时,把他们培养成为有口味、会体味、有人味的真正的人,也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更有意义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研究课题组

《学科育人:本质功能和体系重构》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现代教学杂志编辑部出版

2013年Z2期

2.汤青

赵尚华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小学英语学科育人价值概述》

2013年(7):30 3.钱希洁

小学高年级余篇教学问题探析

篇3:英语学科育人

笔者结合牛津英语The Yangtze River (5A Module4Unitl)一课,谈一谈自己对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理解和做法。

一、挖掘教材内涵,凸显文化主题

牛津英语五年级5A中,Module4的模块主题为The natural world (自然界),Unitl的单元主题为Water(水)。本单元主要由描述泡茶的基本步骤(Look and say)、学习顺序类副词(Look and learn)、介绍长江的起源与流经之地(Say and act)、讲述一滴水珠的生命演变(Read a story)和手工制作彩虹(Make a rainbow)五个栏目组成。每个栏目虽然在单元主题“水”之下,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却是松散的。如何将“形散神不散”外显为“形神合一”“形神并茂”,这就需要教师挖掘教材内涵,凸显文化主题。

通过深度研读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水”是一个兼具知识性和文化性的主题,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用“水”的文化串联起每个栏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只需整合出相应的话题,就能将知识点贯通起来,使单元形成整体。笔者因此围绕“水”文化,将“单课话题”设计如下:

Period 1:Water in our daily life——Make tea with water (学习泡茶过程,发现生活中的水)

Period 2:Water in the nature——the Yangtze River (学习有关长江的话题,发现自然界的水)

Period 3:The water cycle——the journey of Little Water Drop (学习一滴水的变化过程,发现水的循环)

Period 4:The magic water——Make a rainbow with water (学习制作彩虹,发现水的神奇,体会自然之美)

二、整合文本内容,培养爱国情怀

架构好文化主题之后,在处理教材文本时,教师应对教材的文本内容进行研读、整合或筛选,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增补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文化、习俗等,融入优秀的中国文化元素,增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教材通过对话介绍了长江的起源与流经之地,但仅通过这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长江深厚的文化内涵。长江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因此笔者选择了地理、.经济、人文景观三个方面进行拓展,对教材进行文本再构,多角度地加深学生对长江的了解。

再构文本从“The Yangtze River is very long”“The Yangtze River is very useful”“The Yangtze River is very beautiful”三个方面展开叙述。首先,笔者将教材中的对话文本转换为叙述性文本,清晰地说明了长江的基本地理知识,学生从中感受到长江之长,激发民族自豪感。其次,增加长江用途方面的内容,包括长江给我们提供了水、食物、航道和电,发挥了巨大的经济作用,感恩长江滋养了我们。再次,以丰富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等内容,展现了长江沿线的山美、水美、植被美、城市美,使学生由衷地欣赏和赞美母亲河。此外,长江本身有着悠久的历史,见证了中华的兴衰,孕育了华夏文明,关于长江的诗画作品不胜枚举,通过整合相关的内容,融入浓浓的中国文化,学生对长江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有了更深的领悟,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三、巧设课堂环节,加强文化体验

1. 目标确立

本课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是通过对长江的学习,了解长江基本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作用,感受沿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

2. 情境导入

在太空中,卡通人物Superboy和E.T俯瞰地球,发现三条“银丝带”,依次介绍世界三大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和长江,顺势导入本课话题——长江。介绍过程中,呈现三大河流流经国家的风土人情图片并配以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音乐,让学生领略不同国家的艺术与文化;到亚洲后中国板块清晰显现,在北京的位置出现飘动的五星红旗。学生在了解世界地理知识的同时,知道我国的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3. 新授操练

在卡通人物Superboy和E.T的引领下,通过任务链同步推进文本内容、文本语言和文本情感,文化知识以点状分布在各个环节。Superboy和E.T穿过云层,飞行在长江上空,俯瞰长江全貌,带领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完成任务一:拼长江地图,回答问题。学生学习长江相关的地理知识,补充拓展有关“三峡”——巫峡、西陵峡和瞿塘峡的内容,以及了解著名的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等。接着Superboy和E.T登上长江游轮,通过阅读旅游宣传手册,带领学生完成任务二:小测试。通过任务二,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江给予我们的一切,感恩母亲河的滋养,其中包括三峡水利工程、航运等。最后Superboy和E.T走上游轮甲板欣赏沿河风景,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三:看图尝试自由表达。学生在唯美的图片和音乐中感悟长江流域的秀美与雄壮、传统与现代。

4. 运用拓展

采用Brochure手册记录本课所学的前三个语段,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眼中的“长江”,两人合作、三五成群皆可。课的尾声,伴着中国古典乐器——埙的演奏,长江水墨画、李白所作的唐诗《望天门山》、川剧变脸、纤夫拉船、摩登的城市夜景等画面缓缓呈现,长江所兼具的历史感与文化性自然显现。

整个教学过程中文本内容、文本语言、文本情感发展如下图所示。

本课通过文本内容、文本语言和文本情感有效地全程推进,凸显了文本的育人价值和功能,使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文化体验,体味语言文化的内涵;通过过程体验,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通过实践体验,收获语言交流的快乐。尤其是教师将世界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整节课,使学生犹如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进而促使学生的文化意识逐步建立。

四、搭建语用支架,开启文化交流

本节课的语用目标是学生能简单介绍长江,这是本课的难点,因为本节课的文本篇幅较长、信息量大,属于横向结构的文本,对于学生而言,信息分散,不易掌握。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内容,习得语言,顺利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笔者充分利用黑板,边教边学。在黑板上摆放出以The Yangtze River为题,以long,useful,beautiful为板块的导览图,并将关键内容包括情感部分提炼后归纳到以上三个板块中。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梳理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在介绍长江的语用环节时,学生能从板书中获得语言和内容的支持,这为学生提供了有力的语言支架,使语用交流能顺利开展。在接下来的语用交流中,教师创设了真实的语境,借助当下流行的微信形式,为学生创设语用平台。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一份“介绍长江”的微信内容,各小组互相交换,大家阅读微信内容、评论留言,为语用环节增添了一抹时尚元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观察、发现和归纳语言知识,还在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感知、思考和交流文化内容,积累、锻炼和培养交际能力。

五、借助个性化作业,加深文化理解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体现学科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形式多样且具有趣味性、开放性、自主性的作业。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布置分层作业,使学生在巩固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加深文化理解,感知隐含其中的育人价值。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以星级作业的形式呈现,学生可根据能力或兴趣选择完成。其中,二星级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堂小组讨论“介绍长江”的基础上,从一个或几个方面写写“我眼中的长江”。这项作业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提供文本框架和按实际需要领取“小贴士”分层设计任务单的方式,既提供了语言结构和文本框架,又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能力强的学生留有空间,也为学困生提供了学习支架,使写作不再是个别好学生的专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体会和领悟到所学内容的真正意义,并在个性化的表达中加深了对文化的理解。三星级作业则是鼓励学生上网了解我国第二大河一—黄河,并作简单介绍。学生可将本课所学介绍长江的内容板块、语言结构、文本框架迁移到有关黄河的介绍中,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自觉地学习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加深文化理解。

篇4:英语学科育人价值实现路径的探析

关键词:英语学科;育人价值;具体体现;实现路径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对外交流逐步深入,国家对于人才的英语掌握能力要求逐步提升,英语教学已经开始贯穿我国教学的全部过程,推动英语教学各个部分教育目的的顺利达成,是我国教育赋予英语教师的必须实现的教学任务。而处于当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逐步提升的社会环境中,英语学科中育人价值的有效实现,在其教学的各种目标中站稳了重要地位,目前英语教师纷纷加强了对育人价值这一问题的研究与践行。本文从教育标准对于英语学科实现育人价值的要求以及英语教师在教学落实育人价值的路径两方面对英语学科中育人价值问题进行了探究。

一、英语学科中育人价值要求的具体体现

随着人才在国际竞争中重要性的不断提升,教育在国家各项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教育改革工作也逐步地深入,从实施素质教育到课堂改革,现代教育的诸多方面皆展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面貌。其中教育的育人价值开始凸显出来,即着重要求各门学科的教育必须能够实现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整体社会发展的助益。下面就分析一下新的教育标准对英语学科实现育人价值要求的具体体现。

1.从教育教学的整体层面来看

教育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有效学习以及良好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成为新社会、新时代的健康向上、积极主动、创新发展的优秀青年。而这种教育目的的本质便是指教学应当突破传统的单纯重视知识教育的状况,大力提升情感培育以及能力培养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英语作为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也必须在新时期的教育中努力地践行育人这一教育的本质要求。

2.就当前的英语课程标准而言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地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地通过教学来提升学生对于事物的判别能力以及独立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学习掌握足够的跨文化交际的认知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在生活和学习中与他人之间的良好合作以及沟通,最终成为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以及较高人文素养的人才。而这种具体的标准要求,点明了英语教学必须能够实现其应有的育人价值。

二、英语学科实现其育人价值的相关路径

作为我国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是就整体的教学目的而言,还是针对其具体的标准要求来看,英语教学对育人价值的达成都是必须教师实现的一项任务。本文下面就具体地分析一下英语教学实现育人价值的相关路径。

1.以教材为载体挖掘其育人价值

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主要就是为了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语言,并且利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文化传承以及情感表达等。所以,英语教材为了充分地实现学生学习的目标,便不得不在本质上作为英语相关国家的使用语言,而承载着国家文化、文明成果、思想情感、人文态度等相关方面的人文价值属性。所以,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地借助教材中具有的人文教育性质来对学生实施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等相关知识的教育,从而使学生真正地达到对一门语言的熟练掌握。具体来讲:(1)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握教材内容,来带领学生一起挖掘教材中的民族文化背景及丰富多彩的他国生活等。(2)教师要善于在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悟语言中所蕴含的独特情感。(3)教师要善于将教材中蕴含的各种人文内涵与当前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2.完善英语教学的方法以及策略

英語教师要通过学科教育实现育人功能,就必须能够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进行研究探讨的学习,使学生在育人这一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努力改善其教育教学的方法以及策略,使教学方式能够为上述目标的达成提供助益。英语教师对于教学方式的变革还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学的开展能够有助于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如教师可以借助于分析、归纳以及比较、综合等学习方式来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构筑起完善的认知规律。

3.推动英语学科与本土文化的渗透

英语学科具有其他英语使用国家所独有的各种文化理解,这些理解与本土的文化属性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不同,英语教师要想真正地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英语知识,就必须善于将英语文化理解与本土文化进行融合渗透。(1)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构筑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和谐共存的理念,引领学生从英语这门语言所特有的本质文化底蕴以及它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差异出发,开展对英语知识的学习。(2)英语教师要善于将课外的英语教学资源整合进教学中,通过对教材进行文化补足,使学生在秉承本国文化理念的基础上,达到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全方位的认知以及掌握。

总之,英语学科具有其自身不可消泯的人文教育本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善于对这种本质进行挖掘,从而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来推动教学育人价值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刘颖钰,刘鸿雁,李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4).

[2]刘仪.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机械职业教育,2011(9).

[3]陈庆.英语学科育人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1(24).

[4]赖怡.试论课堂管理的育人价值及其开发[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篇5:学科育人价值体会

——学科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

邱云峰

叶澜老师说:教育活动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从历史来看,每当社会发生重大转型时,人们对教育的批判,往往是从价值批判始,以重新认识教育的价值和目的始,并且以此为依据和出发点,再对现实的教育活动作出更具体的评析,提出新的原则、方案乃至方式方法。今天,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

一.问题

回顾我们的教学实践环节,透过一节节课,我们看到的是在学科教学领域中,大部分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还停留在“传递知识”上,其中有一些教师虽已关注到学生技能、技巧甚至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但大多仅为点缀。至于认识范围以外的目标则更少涉及。在课堂上,认真负责的教师往往把力气花在讲清知识、落实练习上,使学生能牢固掌握知识,考试时不出差错。总之,被教师抽象地谈论着的教学价值观与他们教学实践中奉行的价值观并非一致,而且相差甚远。指出这一现象,并不是要指责教师言行不一,而是说明在改革研究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学改革的观念的转变,包括教学价值观的转变,不能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不能不关注他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内化的过程。只有教师的内在观念才具有真实的指导教师教学目标制定和定向实践行为的作用。为此,我们需要与教师一起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作批判性的反思,找出自己教学行为、言语背后深藏而实存的教学价值观,认识这种价值观的问题所在:需要与教师一起探讨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的依据及合理性,进而在教师的头脑中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实现。

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来看,主要突出的是学科领域内已经形成了的基础性知识,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教科书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主要按学科的逻辑顺序来编制,教材内容以客观真理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受到前辈科学家们从人类几千年的文化中精心挑选和精心组织过的文化遗产和科学技术的教育与熏陶,迅速获得知识。但学科的这一呈现方式也造成学科育人价值的贫乏化。它割断了两个联系:一是抽象的书本知识与人的生活世界的丰富、复杂联系;二是抽象的书本知识与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过程的丰富、复杂联系。

教材内容本身的局限以及教师对教学价值取向的片面理解,导致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

二、育人是教学活动之本

教学活动具有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个人身心发展的功能。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和发展”,重新建立学科教学价值观,将培养目标从单一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在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定位上,要超越单纯重视知识目标的局限,把能力培养和情感陶冶也作为重要的目标纬度。我们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三、着力研究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观

篇6:2个学科育人教学案例

品德与社会学科育人实施案例

为什么奶奶不接受明明的孝心? ——《百善孝为先》教学案例

虹口区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 杨 健

【案例背景】

在我班有一本“烦恼”手册,上面记录了学生遇到的让人烦心的事情,或是让学生感到困惑的事情。作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任课老师,我努力将解决学生的“烦恼”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帮助他们释疑解惑,指导学生的行为。

有一天,手册中的这样一则记录引起了我的关注,班中的小李写道:今天是重阳节,老师给我们讲了孝敬老人的道理,放学回家后,我就帮外婆打扫房间,看到床底下有一个又破又脏的坐垫,我想,这样的垫子坐着多不舒服呀!于是,我把旧的坐垫扔了,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外婆买了个坐垫。没想到,外婆看到那个崭新的坐垫,一点儿也不高兴,当她得知我把旧坐垫扔了,竟然哭了。爸爸妈妈回家后,看到外婆非常伤心,得知事情的经过,也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真弄不懂,明明我是在做好事,为什么大人要批评我,我到底错在哪里?

平心而论,尽管小李在某些方面确实让人头疼,但在这件事中,他的出发点还是好的,他知道要孝敬老人,但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还不能理解老人的心情,因而做了好事反受批评。而家长也没有理解小李的一片孝心,只是一味指责,这样使得小李更烦恼了。

正巧,在本学期品德与社会课中,有篇课文《百善孝为先》,讲的就是如何孝顺父母和老人,于是我将小李的烦恼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能解决小李的烦恼,同时,也能使学生对“孝”有进一步的理解。【案例实录】

片段一:师述故事,初次选择 1.师述明明的故事

师:重阳节那天,明明趁奶奶不在家时,帮奶奶打扫房间,发现奶奶的藤椅垫很破旧,里面的棉絮都露了出来,便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为奶奶买了一个新的,将破旧的藤椅垫扔了。谁知奶奶知道后非常生气,因为那个藤椅垫是爷爷送给奶奶的生日礼物,东西虽不值钱,但对奶奶来说具有纪念意义。妈妈回家后也批评了明明,为此明明很苦恼。

2.出示问题:藤椅垫该不该扔?(媒体演示一个大大的问号)3.学生交流

生1:我觉得藤椅垫应该扔掉,那么脏的东西,放在家里多不卫生。(有同学边听边点头,表示认同)

生2:我也觉得藤椅垫要扔掉,只不过,如果明明能事先和奶奶说一声就好了。

生3: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藤椅垫不该扔,因为藤椅垫上有奶奶的回忆。

(也有同学点头认可这样的看法)

师: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当你的内心想法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时,你会怎样理解父母、与他们进行沟通呢? 片段二:媒体演示,加深认识 1.播放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

广告内容:老人在厨房不停地忙碌着,精心准备菜肴,因为今天是周末。老人一边忙着,一边露出欣慰的笑容,从她脸上的表情不难看出,虽然很累,但老人却乐在其中。“叮铃铃”客厅传来一阵电话铃声,老人赶忙去接,电话那端子女却告知有事不来了,挂断电话,老人有些失望;接着又一次的电话铃声,告知的是另外一个子女也因为忙不来了,老人更失望了。最后,老人放下手中的电话,喃喃自语道:“忙——都忙„„”寂寞的老人只好坐在电视机前百无聊赖地看起电视,直至节目终止,电视画面出现雪花„„ 2.师:看了这则短片,你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这位老人挺可怜的,烧了一桌子菜肴,可大家都有事不回来。生2:我也觉得老人很可怜,这么大的房间,就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晚上只能对着电视机。

生3:我有补充,我觉得这些儿女做得不对,工作再忙,也应该回来看看老人。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人虽然在物质上已经得到了满足,但她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如果你是广告中的子女,你会怎么做? 生4:我会尽量早点回家陪妈妈。

生5:我也会这么做,有首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大多数学生都赞许地点点头,有一位学生马上反驳)

生6:那万一工作很忙呢,你不见得扔下工作去看妈妈,你如果这样做的话,妈妈会更不高兴。

生7:我有补充,我是这么想的,如果事先答应妈妈晚上回来吃饭,就绝不失约,万一碰到要紧的事,赶紧和妈妈说明,取得妈妈的谅解,或许答应妈妈明天来看她,这样妈妈就不会伤心了。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好,是呀,为人子女要设身处地为长辈着想,不仅从物质上关心老人,而且更要在精神上关爱老人,与老人多沟通,这才是真正的孝顺。片段三:再次选择,提高认识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你认为那个藤椅垫,还该不该扔? 2.学生交流

生1: 不能扔,虽说明明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想孝敬老人,但他事先应征求奶奶的意见。

生2:我想告诉明明,如果能把破旧的藤椅垫洗干净并缝补好,这样奶奶肯定会高兴的。

(此时,几乎班中所有的学生都点头认同这样的看法。)

生3:我觉得如果藤椅垫确实太破太脏,也可以去做奶奶的思想工作,得到奶奶同意后再处理掉。如果奶奶坚持收藏,就应当尊重奶奶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认为明明的出发点是正确的,用自己的零花钱买藤椅垫来表达对奶奶的一片孝心,但他的方法欠妥当,而欠妥当的原因是对长辈的心情缺乏理解。所以在表达孝心时要设身处地为长辈着想,这才是真正的“孝”。【案例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低年级的学生往往简单地区分事情的是与非,而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渐渐明白,生活中的事情并非如童话世界中如此美好,不能简单的用是与非来表示,需要综合考虑,才能作出判断。在这里,学生的道德认识会有冲突,本课所呈现的案例即如此。本课通过给学生创设一个思辨的情境,使他们对“孝”的理解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

一、首次选择,初步认识

在教学时,我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事例作为辨析的材料,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提出的问题,先不急着解决,而是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议一议,让学生分别站在长辈和孩子的不同角度去分析情境中的故事,为故事中的人物出谋划策。初次选择,班中有20位学生认为应该扔掉藤椅垫,有16位同学觉得藤椅垫不该扔。在讲述道理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所积累的道德认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此时,学生的选择未必都正确,但让学生讲了真话,从而让教师能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

二、媒体演示,加深认识

当学生有不同看法时,教师不忙着先去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而是通过公益广告的播放,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孝。公益广告的引入旨在为后续教学进行有效的铺垫。在交流中,学生异口同声说这位老人很可怜,老人的喃喃自语中流露出对亲人温暖的渴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在回答中,学生都能站在老人的立场上,觉得为人子女应该多回家陪陪父母。感恩是应该发自内心的。在长辈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这些不经意的细微动作会让长辈深切感受到亲人的关爱。通过此环节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明白金钱并不能买到亲情,更不能替代孝心。孝,在于尊重,在于理解。

三、再次选择,提高认识

当学生已建立起初步的道德认识后,让他们再次选择,此时的选择水平明显提高。他们不再是简单地说说扔还是不扔,而是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扔,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扔,还能有别的更好的表达孝心的方法。可见,学生从公益广告所引发的思考,懂得了孝敬长辈就要理解和体贴长辈,要理解和体贴就要学会沟通,从而使他们的实际行为得到指导。当学生感同身受地站在长辈的立场考虑问题,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彼此间思想火花的碰撞时,使使学生对“孝”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点评

本案例借助对一个生活中的两难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懂得孝心不只是表现在具体行为上,更表现在对长辈心情的理解上,孝敬长辈不能只从自己的想法出发,而是要考虑长辈自身的需要。这就把孝敬长辈的教育提高了一个层次。对这个道理,教师不是用直接灌输的方法,而是借用明明的孝心不为奶奶接受这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两次选择,第一次选择时,学生的认识还处在就事论事的水平,而就事论事是很难判断明明扔掉旧座垫对不对的;于是教师通过播放公益广告,分析短片中老人为什么失望,逐步把学生的认识提高到孝敬长辈、理解长辈的心情,满足长辈的精神需要的高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作第二次选择,学生就从就事论事提高到就事论理,不只是纠缠在该不该扔座垫,而是着重讨论孝敬长辈应当注意尊重长辈的想法,满足长辈的要求,及时与长辈沟通。经过这样的教育,不但让学生对“孝”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也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和判断的方法,提高行为选择能力。

语文育人价值教学案例

寻找真实的落脚点

——《‚从现在开始……‛》教学案例

闸北区实验小学 钱玉华

【背景】

《小学语文学科贯彻“两纲”教学指导意见》中指出,“语文学科贯彻落实‘两纲’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凸显语文的学科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丰富内涵,实现语文教学与‘两纲’教育的有机整合,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过程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可见,要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遵循语文学科教学的规律是重中之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思考;遵循语文学科教学的规律就需要教师立足语言文字本身,注重文本的研读,来实现育人目标。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童话故事。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它做万兽之王。猫头鹰、袋鼠都命令动物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使动物们苦不堪言,而猴子却让动物们按照各自习惯的方式生活,得到了大家的拥戴。课文蕴含着与人相处要尊重别人的道理。故事情节简单却充满童趣,让人忍俊不禁又能引人思考。

【教学实录】 教学片断一:

(多媒体出示各种动物在森林嬉戏的图片)

师:森林里真热闹,让我们也变成森林里的动物去参加他们的聚会吧。用动作或者是叫声和大家打招呼。

(学生纷纷摆出各种动物造型或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教室里热闹极了。)教学片断二:

师:听,万兽之王狮子在宣布他的命令。(播放录音)师:万兽之王狮子宣布了什么命令呢?

生:我听到狮子说:‚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

师:你听得仔细,说得完整。于是,从现在开始,动物们轮流当一星期的万兽之王。(结合板书,师生互动)第一个上任的是——(生:猫头鹰),紧接着是——(生:袋鼠),随后又轮到了——(生:小猴子),像这样按照次序,一个接着一个,就是轮流。(板书:轮流)‚轮‛是一个生字,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新的部首——车字旁,一起读。

师:仔细看一下,‚车字旁‛和‚车‛字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发现‚车‛字下面是一横,‚车字旁‛是提了。

师:‚车‛和‚车字旁‛的笔划不一样,笔顺也不同,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教学片断三:

师:听了猫头鹰的命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小猪我最喜欢睡觉了,晚上让我出来做事,那我怎么受得了啊!生:我是小鸡,我晚上是看不见的,可怎么捉虫啊? 师:看样子大家都有很多意见,和小组里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在组内讨论)

师:猫头鹰宣布了命令后,大家都很为难。虽然为难,虽然不情愿,但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第一天过去了,难熬的第二天也过去了,第三天也撑过去了,动物们在路上碰到,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各自的现状。)

师:苦日子还没有熬到头呢!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终于到了第七天,现在大家怎么样?做做动作。

(学生们都唉声叹气,东倒西歪,叫苦连天。)师:你现在知道什么叫做‚叫苦连天‛了吗? 教学片断四:

师:第一周大家是又困又乏,第二周是又苦又累。现在轮到小猴子上任了,大家都非常担心。谁知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

生:从现在开始,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师:(出示生字卡片:惯)‚惯‛是一个生字,它的笔顺可得注意。特别注意右上部分。(媒体出示:‚惯‛的笔顺)

(学生在小手心里写一写)

师:猫头鹰的习惯是白天休息夜里做事,袋鼠是跳着走路,小猴子是抓着藤条荡来荡去,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习惯?

生:螃蟹是横着走的。生:熊猫喜欢吃竹子。生:马是站着睡觉。

师:小猴子让大家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就是指猪可以——(睡大觉),大象可以——(用象鼻子卷东西吃),…… 师:小猴子的话音刚落,大家立刻欢呼起来。老师来当回万兽之王,宣布小猴子的命令,动物们,把你们内心的喜悦表达出来吧。

(学生情不自禁地大声欢呼起来。)

师:大家知道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是多么幸福呀!【分析与思考】

从案例中不难发现,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字词的学习、理解;二是明白小猴子当选万兽之王的原因是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第一条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第二条是本课的情感目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怎样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使这两点目标互为依托,让学生自然地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进而获得情感的体验与道德的认知呢?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抓住了三个字。

一是“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二年级学生,形象感知为主,喜欢在故事情境中学习,精心创设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在课的开始(教学片断一),我就通过多媒体上的图示和教师话语上的引导,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森林里的一个动物,直接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如说话练习、朗读的指导等,不断强化这种情境的真实感。学生觉得自己就是森林里的一员,他们就会对于猫头鹰、袋鼠的命令产生真切的感受,“苦”从心中来,当然对于小猴子的命令,会情不自禁地欢呼、拥护。

借助情境可以使学生加强体验。“叫苦连天”这个词语的理解,学生较难表述,如果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它的解释,学生就缺少自我感悟。“教学片断三”中,我借助情境,再通过富有引导、启迪的语言,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动作等直观的形象来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学生在表演、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不仅自然理解了词义,同时还加深了情感体验,为主题的感悟埋下伏笔。

二是“实”。语文教学实现育人价值,必须凸显语文的学科特点,在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学词学语是半壁江山,“车字旁”与“车”字的字形与笔顺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再总结特点,最后跟着我一同书空。又如生字“惯”右上部分的笔顺是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我借助媒体演示,让学生有正确的认知,再自己在手心上写一写,加深印象。这些生字教学中的难点不能浮光掠影,一闪而过,而应舍得花时间,要扎实到位。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的限制,要实现对于词语意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往往比较困难。他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还处在需要有具体情境、有感性素材支持的阶段,而课文就是最方便、合适的情境与素材。在理解“轮流”这个词语的意思时(教学片断二),我没有选择把词语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借助板书,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哪些动物轮流当“万兽之王”,使学生理解了词义,做到了“词不离文”。并且在理解词义时,还能将课文的顺序再一次梳理,将词语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三是“润”。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体味语言文字去悟“道”,体会其思想内涵,而不是游离语言文字去空洞说教。“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看似简单,实则抽象。在教学中(教学片断四),我结合“习惯”一词的教学,进行了这样的序列设计:首先让学生建立与课文的联系,回到上文,说说猫头鹰、袋鼠、小猴子的习惯;再对接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什么习惯?”其次,建立与文章主题的联系,学生明白小猴子让每种动物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就是尊重每个动物的习惯,与猫头鹰、袋鼠的行为截然不同,便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主题。这样的层层深入,“坡度”不大,“桃子”不高,循序渐进,既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又在研读词语中自然悟到了“道”。

语文学科育人在课堂中的落脚点要真真切切、实实在在,这份“真实”来源于我们教师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对语文学科特点的正确把握,来源于我们对育人这个教育目的的坚定不移。

【专家点评】

本课教师能够立足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验;立足语言文字本身,注重文本的研读和感悟,实现学科育人目标。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门学科价值的挖掘与开发,首先要立足对人的发展价值的认识和把握,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育人价值。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做到这一点,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其不仅有知识的获得,也有情感与思想的获得,从而有助于推动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上一篇:传播爱的名言下一篇:资本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