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反思

2024-05-27

课堂教学有效性反思(共9篇)

篇1:课堂教学有效性反思

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反思

吕红芳

课堂是教学资源生成最丰富的地方,也是学生思维展露的场所。下面就谈谈一些地理课堂教学中碰到的具体事例。

一、地理课堂上的“名人”趣事

一日,在某班上课,授课内容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讲述到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时候,我列举了青藏高原水水拍云崖的雄伟景观,并且播放了相应的图片。学生看到后感到非常的新奇,当他们看到图片上——站在岩石上看起来非常小的人的时候,他们开始在那里议论纷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其中一位学生在那里疑惑的喊道:“老师,石头怎么比人还大?!”其他学生开始在那里大笑了。无论谁在那时那景都会笑的,我也笑了。不过在笑过之后,更多的是引发人深思的东西。

平时爱打瞌睡的学生对这一雄伟壮丽的景观表现出了强烈的不解,这也引出了“为什么”。图片使教学内容变的丰富多彩,也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当他们自己开始变的不解困惑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求知的动力。而这个时候的教学如同顺水推舟,学生也由被动的接收转为主动的接受。

二、课堂小插曲

在某班上课,授课内容是季风环流。在分析南亚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时,有学生提出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也会发生南亚夏季风类似的情况。借助这位学生的这个引子,我顺路提到南半球澳大利亚夏季时候的西北季风正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西北季风。这些学生的思路是多么宽广啊,他能这么想说明他已经真正理解了南亚夏季风的主要成因。在课堂里总有那么一两个学生在老师讲解分析的过程中不经意的提问,虽然他们的提问会打断教师的课堂思路,但是他们这种爱思考,善于思考,深入思考的精神是值得表扬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因此,我觉得针对这样的情境。首先老师备课一定要充分,在课堂思路的处理上要能融会贯通,遇到突发事件,也能灵活处理。

地理课堂丰富多彩,所包含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所以,课堂教学中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尽量的让学生的思维拓展的远一点。作为教师,课前应尽可能多的预设课堂上临时生成的资源,做到巧妙的为后续内容所用。

篇2:课堂教学有效性反思

赵玉乐

有效教学是节约老师投入量和增加学生学习收获量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高效教学。反思自己所教学科如何做到有效教学?我想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角度,它是实现有效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传统历史学科简单的被认为是记忆的学科,缺乏深入的思考,学生不能“温故而知新”,不能以史为鉴,不能读史明志,不能用历史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脱离了现实的社会基础,历史教学成为空洞的说教。当学生遇到社会生活问题,需要历史学科知识分析的时候就不知所措,因此加强对历史教学的研究与探讨,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历史教学水平的必经之路。这里我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教学的浅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教学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这些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感情的共鸣。易中天、纪连海的讲解为什么引起得到大家的关注?因为他们的讲解生动,语言睿智,善于设问,充分调起了听众的胃口!同样的道理,老师的情绪会感染我们的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的学生风华正茂,他们富有理想、富有激情,如果老师的课堂讲解没有激情,死气沉沉、昏昏欲睡,那如何要求学生饱含热情的投入学习之中。所以用语言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语言讲解,让许多枯燥的知识变成鲜活的事例,拉近了他们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2、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在讲“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时,先让五名学生表演历史剧,再现历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又出示过图示说明: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里,这就形成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3、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课堂作业。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等多种形式,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准确利用历史材料

历史教学需要把握历史材料的使用,指导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材料得到自己的历史观点,作到“论从式出”。我认为利用历史材料首先要使用好教材中的材料、插图。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插图的存在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同。历史插图有的描述的是激烈的战争场景,如《三大战役示意图》;有的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面貌,如《康有为》;有的展现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况,如《聚集在中国的英国兵船》。这些直观的画面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持久的热情,使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期待,饶有趣味地的学习新内容,使学生对知识有最直观的印象。

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初中学生天真、幼稚,该说的他们说,不该说的他们也说,有时课堂一旦放开,教师不易驾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大组,自荐组长,组长负责讨论时推荐(自荐)代表发言、参与讨论。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设计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个内容。先由封面图引出话题,再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世界第八大奇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三幅图中三个陶俑的神态和动作猜猜他们的身份。学生讨论的很激烈,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所以辩论课的开展,故事会的举行倍受学生的欢迎和重视。

历史学科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不可复制性。它的学习不同与理科类学科,可以通过实验讲解分析,所以历史学习的情景创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产生感情的共鸣,再现了历史的风貌,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在讲解某些知识时,可以选取一些与该知识有关的物品带进教室,让学生明白历史不是空洞的,其实它是离我们很近,明白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发展。

三、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这里不仅指我们讲解时自己思维方式的阐述,更多的是指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很多时候学生可以为我们提供比我们讲解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个学生的能力可能有限,但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用好自己的耳朵,不要粗暴的打断学生的语言,最后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做出评价,对于方向正确的内容给予引导,若方向有误,就要及时的针对其要害予以纠正,这样就会引起其他学生的重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教会学生思考,这才是一个老师最大的能力。学习更多的时候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所以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出问题,概括本课主要内容,引起学生思考,自主学习新课。例如讲《日本明治维新》时与《戊戌变法》进行联系比较:两者的背景、内容、领导阶段、变法方式诸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为什么其结果却是前者胜利后者失败呢?在教学中把历史上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形成准确、清晰、完整的历史概念。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是问题具有可操作性,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如,我在讲《“大危机”与“新政”》这课,讲到罗斯福总统为使美国摆脱危机采取的措施及取得成效时,联想到我国现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建设的公共工程三峡大坝和现在在农业、教育方面采取的许多惠民政策,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关注现实。如中东局势、我国西部开发及社会热点等,便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收集资料,直观地观察、分析、思考。另外,教学时可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思维活跃。

四、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索和总结,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思考,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充实自己,提高课堂教学的过程。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这种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忆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理性思考,寻找比自己教学中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水平逐渐提高。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 一是通过教师书写教学后记进行教学反思。这样既可以防止教师教学感受的流失,也可为今后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完成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把零散的教育思维变成统一的学科体系理论。二是通过教科研活动进行集体性的教学反思。同科目的教师在教学上的互相支持,共同反思是发展优质教育的重要资源,有利于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和改进教学工作。因此教学反思应成为历史教师的职业习惯,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更好地研究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在备课中应该理清各个知识点间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向学生逐步渗透,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而且,任何的教科书都不是完美的,它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使用,当然还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做适当的修改,变形。绝对不能盲从教材,一味的按照教材的思路教学,否则的话,教师最多不过是一个“教书匠”,也很有可能反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篇3:课堂教学有效性反思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 每个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思考, 教师的言语是否是多余的?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有效?教师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是否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由此可见,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许多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 教师应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 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 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并十分关注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 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 但没有应有的发展, 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一、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1.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所传递的信息。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课堂教学还是比较少。在课堂中, 有时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 部分课时过于注重讲授, 没有以精讲精练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导致教与学不和拍, 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

(2) 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 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 没有进行有效的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及时、适时地活化。

(3) 在课堂教学中依赖教学资料。在课堂教学中依赖教学资料, 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 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 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4) 课堂设计缺乏适当的教学评价。在课堂上不能及时得知学生有没有收获、有多大收获等学情;课前设计“想教什么”、课堂反馈“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2. 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中以上问题的存在, 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了许多问题。

(1) 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 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发言。

(2) 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 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 不能有效地利用课本, 适时地回归课本, 英语复习缺乏系统性, 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的对策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 要面向全体, 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 要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 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 教学中要充分、合理、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 使学生之间产生实质性的互动, 这是实现教学增值, 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那么, 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既夯实双基又培养能力, 还能愉悦情感呢?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个要素。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堂里, 这三个方面整和的角度和切入点不同, 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为考试而损害三者的和谐发展。知识点和技能要抓核心, 有的知识点思维价值和情感价值比较丰富, 这就需要挖深、挖透, 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点来整合思路。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教师要有课堂效益意识

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复习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 不但可以活跃课堂, 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 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地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从而最终提高学习的听课效益;其次, 课堂效益意识还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 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课堂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有助于他们有效内化知识与信息。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渗透中考的信息, 拓宽教学内容。

2. 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有效地获取学情反馈

篇4: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关键词:课堂;激发兴趣;主体意识;学习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13-02

一、课堂上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如果学生不想学,学习的收获就会很少。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时,学生没有学习兴趣,那么就会学得很辛苦,不会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例如:在学习白居易《长恨歌》时,我首先放了一段爱情悲剧的曲子(选《梁祝》插曲)。在结尾时,我饱含深情地朗诵了爱情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天长地久会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凄婉忧伤缠绵的意境中。然后,导入课文:让学生齐读白居易的《长恨歌》,再默读思考5分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讨论发表看法。—学生自由热烈地发言—教师点评—让学生观看视频《贵妃之死》—引导学生比较:唐明皇与杨贵妃、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探究人类真正的爱情观、事业观,明确职责与爱情的关系,从而有效地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最后也完成了本首诗的内容教学。2节课下来,学生是兴趣盎然。我也增强了对他们实施教学的信心。能否真正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针对不同的情况,经过反复的思考,最终再确定灵活多样、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二、课堂上是否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可以改过去一味的“师问生答”模式为“生生问答”“师生互问互答”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一个思维想象的空间。如果课堂上能在老师引领下,呈现出你一言我一语、你提问我回答、你不足我补充、你错误我纠正、你掉队我帮助的景象,那么这样课堂的学习氛围就一定浓厚,就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具有一定的安全感、信任感、成就感和愉悦感。真正体现我们的课堂是面向全体、追求人人发展的。

三、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同病相怜的感触,是心音共鸣的感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体验的畏惧,是体验的忠告。面对学习和生活,唯有自己体验的东西才感到最真,最难以忘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内容和方法,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不断地去探索、玩味诗文的内容,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一次在讲李煜的《虞美人》时,一个学生的“走神”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我带着责备的目光望他时,谁知他站起来说:“老师,你知道吗,刚才我把自己想成了作者,我就在那个小楼中徘徊,现在我终于能完全地理解亡国诗人——南唐后主李煜的情感了。”他的一番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因为我当时只注重了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其实这种思考已经带上了我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感悟和体验能力。

后来,我用学生酷爱的元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做诗词鉴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方法训练。多媒体展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①我让学生反复诵读。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白描的手法来描绘这幅图画——夕阳暮归图(先用笔写在纸上)。③提问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然后再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④教师点评并做示范性描写,而且谈谈自己的阅读体验。⑤拓展探究——试问“断肠人”是谁?是在家的思妇,还是在外的游子,还是作者自己?“断肠人”此时此境的感受是什么?于是再次让学生去发挥想象,谈谈自己的情感体验。⑥归纳总结:诗歌鉴赏,对于同一首诗词,不同生活体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应尽力去体会、去还原作者原创的本意。后来征求学生意见、总结教学效果时,我发觉这种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体验式去阅读学习的效果很好。

四、课堂上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篇5: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教学反思

每次上课,总感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动作迟缓,效率低下,并不是以学习的诉求来上课。有时心思这是为什么,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得到了一点启示!

影响学生发展进步的不仅有智力因素,也还有非智力因素诸如:个人的理想目标、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生的意志力、师生之间的心理相融指数,个人在班级人气指数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展进步的影响可能超过智力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革命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们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工作的生命线。请回忆一下我们时常找学生谈心,谈的是什么?无非就是非智力因素的这些内容吧?这条生命线的作用有发挥出来了吧?我们不仅要读懂这些因素还要利用好这些因素,否则岂不做了冤大头,白费了力气?

教学如带兵,不是自己的兵不好带,每个兵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只有官兵的心理诉求和思维习惯一致了、默契了才能锋芒所指无不披靡。我们这些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才能化腐为奇、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把无限美好的愿望化作活生生的现实。

篇6: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

一个人要想可以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除了后天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一点便是在中学课堂上能够接受到良好的英语启蒙与教育。倘若在初中时代可以学好英语,那么将会为自己之后的英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我们学习英语将会变得更加简单。在我们的英语生涯之中,起着一个重要意义的平台便是初中时代。课堂上的教育水平便尤为受广大家长与学生的关注。由此可见,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做出反思是一个不可免去的环节。

一、反思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课堂授课枯燥乏味

根据我们的调查,初中的英语课堂普遍存在授课枯燥的现象。在这种教学之下,学生注意力根本不集中,无法把自己投入到英语老师的授课中去。而语言性的课程本身枯燥性就偏高,导致很多同学对英语这门课程的兴趣逐渐缺失,甚至有同学讨厌英语这一学科。当下这一类现象是消极的,我们需要针对这一方面做好整改工作。教师需要努力完善英语课堂教学,使英语课不再是单纯的授课,而是要从多方面整改,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不再枯燥乏味。如,教师可以精心制作关于英语课程的PPT,搜集一些关于各国英语的图片,使学生课堂注意力更加提高;可以抽出一节课的时间为学生放一些正能量的英文歌,使学生注意到英语这门语言的魅力;将班内同学聚集在一起,鼓励大家给自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英文名等。

(二)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应学生

初中于广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喜欢新奇事物的年龄段,他们会主观上偏向于一些有趣的事情。而传统的老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依旧保持着他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他们都是出于想要把自己所学教授给学生的积极出发点,但却没有结合起来学生爱玩的天性,这就导致教学课堂存在着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这一目的出发,对英语课堂进行改革。同时,我们需要招收一批新的年轻老师,他们拥有着同样先进的想法,知道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学方式。英语这门外来课程要想受到广大学生的接受,教师们的工作还需做到位。可以不定期在班内开展英语

演讲活动以及英语图书角等,以此来调动他们的活跃度与班内的学习英语的好氛围。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英语于一个初中生来说,本来就是一门新增的学科。这时候的英语不再像小学英语那般,对学生英语词汇与英语语法的要求逐渐增加。随着课程的增加与学校从各个角度对英语的重视,导致这门学科成为了一門重要的学科。而学习本身就需要大家自主学习,而一些同学因为本身语言的弱项,其次又很难对这门学课产生兴趣。这之间导致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低下。如果仅仅是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不记笔记,课后也不自行翻阅。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将会很难在英语这门课程上有一定的收获。由此,当下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能够运用一些专门的方法,从本质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督促他们课下自主学习。针对于这一问题,英语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课下自主预习下一节的内容,安排部分同学在下一堂的课堂上为班内同学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针对初中英语课堂的问题做出改进措施

(一)强化教室课堂设备

学校可以改进教室内的教学设施及电子设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如多媒体)把自己课下制作一些新奇的课件,放到教师的多媒体上投影,用课件进行英语授课。使英语课堂不再停留在黑板上的板书,而演化成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视频。

在这种情况之下的授课会更加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也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上,而不是课上开小差,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二)对教师做出高标准、严要求

由于英语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又因为这是一门国际性的课程。基于这样的情况之下,国家对初中英语教育十分重视。由此,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更加重视。一名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着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针对于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安排。并且在教育工作中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能够培养他们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兴趣。同时管理好课堂,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定期对一些英语成绩偏低的同学做一些课下辅导,争取能够提高他们的成绩。

(三)班内推行小组学习英语

学习英语重在培养兴趣,我们可以在班内开展分组活动。由英语老师对班内同学进行分组,这些学生中英语偏好一点的同学为小组长。负责监督组内同学每天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每周周五可以在教室内推行小组比赛,由老师拟定本周的英语竞赛话题,各小组可以抢答,得分最高的小组胜出。在这种活动之下,可以充分调动班内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班级活动中去,在娱乐的同时扩展了对英语的学习。这对提高大家英语水平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篇7: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

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随着欧美“反思”热潮的兴起,各国开始把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善于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以及自身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最终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但在现实中,教师对教学反思无论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导致了教师教学反思低效或无效的现象出现,教学反思不能够真正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研究就变得很有必要。 论文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的整体思路,是在回顾反思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建议。 本研究共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提出了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的背景,概述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并综述了国内外教学反思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思考: 第二部分为教师教学反思的理论研究。在回顾反思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首先对反思、教学反思、有效性以及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等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其次,论述了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三维目标:效果目标、效率目标和效益目标;最后,分析了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特征:反思的主体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四个特征。这部分为研究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为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现状分析。笔者选择了西安市四所中小学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根据研究的需要对部分教师进行深入访谈。最后结合教师的教学反思案例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自我认知以及反思的实践,希望从中发现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以求改进的方法。 第四部分为影响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笔者从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动力性因素(内部)和支持性因素(外部)分析了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第五部分为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建议。通过对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较为全面的研究,笔者主要从加强教师自身建设和创建良好的教学反思环境两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建议。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为广大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建议。

篇8:坚持教学反思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

一、反思成功与失败

众所周知, 任何一节课都有精彩和疏漏失误之处。在备课时, 对于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的灵感,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 师生双边活动开展的经验, 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及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奇思妙想、实验方法改进等成功之处, 都要详细地记载, 课后及时反思, 这样日积月累, 将其归纳整理提升, 形成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由于化学教学是实验教学, 即使课前精心备课, 也会出现实验偶然失败。如讲沪教版《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一节中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 按照课本中实验方法, 学生实验时有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而有时进入的水的体积不足1/5, 很难恰好达到1/5。分析原因是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集气瓶中, 造成大于1/5的原因是:可能没夹紧弹簧夹, 红磷燃烧时瓶中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或者插入燃烧匙太慢, 塞紧瓶塞前瓶中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小于1/5的原因是: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 未把氧气耗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于是, 笔者将红磷改为易燃的白磷, 在集气瓶外用光照的方法再用凸透镜会聚, 保证了装置始终密闭, 且没有空气污染, 效果要好得多。同时提问:还有别的改进方法吗?有的学生想到注射器, 既容易密封又有刻度, 还能废品利用, 也很容易做这个实验。笔者马上肯定学生的“创新”, 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对课堂教学、实验创新、拓宽教师思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都可以作为成功与失败记录下来。

二、反思疑点和灵感

每节课下来, 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 有些学生不习惯问老师, 课堂上没法及时解决, 教师就要弯下身子深入到学生中去, 做到及时反馈, 帮助学生把疑点记录下来。如复习氧气的制取时, 提到用FeCl也可作催化剂, 学生有时会问“是哪种微粒真正催化双氧水分解”等, 可以引导学生细加琢磨, 并进行一些对比实验, 从而解决学生的疑点, 以利于今后教学。同时还要反思教学方面的疑点, 如:对教材问题和实验探究中出现的问题想得是否周到, 今后这一方面问题是否有研究前景。有时多思考些疑点还会转化为灵感, 一次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中, 学校没有了蓝色石蕊试纸, 当时笔者很着急, 就想能否用现有的紫色石蕊来制作。于是, 就将一些石蕊溶于少量水, 由于颜色不均, 于是用滤纸过滤, 除去滤渣, 再将剪开的条状滤纸放入滤液中, 烘干, 即得到蓝色石蕊试纸, 再进行实验, 效果很好。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往往也会产生瞬间灵感。又如, 一次讲燃烧条件时, 笔者按照教材中的设计进行白磷在热水中燃烧 (有氧气与无氧气对比) 的演示实验, 第一次没有成功,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 结果发现是因为在水下氧气流吹得白磷到处游动, 氧气与白磷无法充分接触。于是, 让学生想办法, 有的同学想到在通气的导管连接一个倒扣的漏斗照在白磷上方, 再通氧气, 这样实验就很容易成功了。把这些教学中的点滴记录下来, 珍视学生见解, 及时抓住课堂生成的“火花”, 课后思考教学效果, 及时总结发现的经验, 也能有效提高教学。3

三、反思作业与考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很多学校只重视课堂教学, 而忽视了作业改革, 导致目前化学作业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业形式单一, 总是选择、填空、实验题、计算题, 不能引起学生兴趣。为了应付差事, 许多学生早晨匆匆赶到学校不是读书, 而是抄作业;更有甚者“分工合作”集体抄作业, 特别是周末作业、假期作业, 竟有同学到网上求人代写作业, 后果严重, 逐渐形成学生的惰性, 也败坏了学风。笔者认为, 化学教师在选留作业时也应反思一下怎样适应新的课程理念, 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化学。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1.注重作业生活化, 让学生感觉化学在就在自己身边, 而且有用。例如, 厨房中的化学:原来使用液化石油气做燃料改为用管道煤气, 所用的灶具需如何改进?重金属盐怎样解毒?食醋和酱油的辨别、菜刀为何易生锈及如何防锈、蜂窝煤的燃烧、油锅起火的处理等。农业中的化学:土壤的酸碱性、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等。要让学生体会到:只要有心, 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见。

2.注重作业多样化, 如让学生走出课堂, 将一些化学反应剩余残留固体回收处理, 可以自制农业化肥;鉴别农村几种常用化肥;进行社会调查, 写小论文;带领学生参观访问绿色蔬菜大棚试验基地、酒厂、水泥厂等, 让学生学到灵活应用科技知识, 为以后回乡后应用农业知识提供成功实践经验。

3.作业专题化、系统化, 注意总结一些如开放性试题汇总、理化知识点综合汇总、图像题汇总试题等。还要注意各知识点可以用框架图表示法、结构图表示法、对比法、列表法等, 让学生将知识点连成线, 从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评价能力。能够在作业设计上多花一番心思, 必然会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提高有效教学。

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评价方式,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每次考试都要确保真实性, 成绩不理想的背后就是问题的暴露。对每次考试, 必须立即分析、总结、反思, 可以分为尖子生、中等以上学生和全部学生的各自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的统计和试卷命题、难度系数、学生失分情况、各知识点的分布等方面进行, 从而采取措施, 加以补救, 才能在未来的期末考试、中考中创造辉煌。

学无止境, 教无止境,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体会到, 教学反思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才能改进教学, 提高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篇9:有效性教学的反思

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对所教授内容及知识的前后联系要了然于胸。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十分紧密。教材呈现着若干知识点,作为教师,不能只盯住这个知识点;而应围绕着这个知识想想之前学了什么,该知识点的立足点是什么?以什么知识为基础?在哪些方面要有发展和提高?学习它,又是为后面的什么知识打好基础?只有以这样整体解读的思想来梳理教材,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才能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把握住每课的重难点,最大化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校的一次教研活动中,选取了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分数除法二》,让几个年轻教师说课,并进行辩课活动。当时一些老师拿到教材后,就认为本课重点是分数除法的意义。很显然,这样来把握教材是不够准确的。因为本课是分数除法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整数除以分数以后学习的,主要是分数除以分数;所以,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如果偏离了这个重点,课堂演绎再精彩,也是一堂低效课。

创设简洁生动的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主题明确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时,可以在课始,创设走进电影院的情境,让学生算算电影院里每个区块各有几个座位?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致提起来;在课进行过程中,创设学生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玩具店的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虽是练习课,但有了这些生动、与学生非常贴近的情境,使得学生一直处在积极投入的状态中。这样的学习效率,比课外完成几张练习要有效得多。当然,教师创设情境时不能丢了数学味。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小学教师有义务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的习惯很多,影响到课堂效率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

倾听习惯 心理学家指出:“工作成功的人八成是依赖于倾听别人说话或使别人倾听。”倾听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更是一种与人交流的必需品格。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倾听技巧指导、倾听意识培养。作为一种品格,那我们应该关注一种氛围的熏陶,在交流氛围上下功夫。用基本规范去约束,是任何一种习惯养成的基本方法,所以倾听习惯培养时,应该尝试着进行一些规范要求。比如说规矩,先从学生的标准动作要求起,让学生先都静下来;二要从学习内容、参与体验等角度,让学生体会到倾听的价值,进而激活学生的自主倾听欲望,养成认真倾听、用心倾听的习惯,才能事半功倍,获取最大的效益。

思考习惯 学习数学首先要学会思考。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更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方法。如果只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给明确的要求,导致学生不明就里,给再多的时间也是浪费,更谈不上效果了。有一次听课,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执教教师让学生操作理解“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学生独立操作的分饼环节很顺利,有的学生一个一个地分,有的学生把3个饼叠起来一起分。但是分完以后,要出现四分之三时,多数学生不理解。教师就一遍又一遍地演示、讲解,并且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跟着老师说。从学生的眼神与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只是在强化记忆,而不是真正理解、内化。这样的独立思考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老师要有意识地、经常地引导学生,养成有序思考的良好思考习惯,才能成就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精心设计练习

练习题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教师在设计课时,要关注教学设计,也要关注课堂练习的设计,做到精心设计练习。有效的课堂练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呢?首先,对教材里的习题,做到“用准、用足、用好”。教材里的习题是编写教师们精心设计的,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在使用时,适当做一些调整或整合也未尝不可。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做一题算一题,而要做一题,懂一类,会一片。其次,要设计一些教材外的习题作为补充,这些题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要选择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习题,既要有针对性,更要有层次性,所选的习题一定要有梯度。

在教学《面积的认识》一课时,得出面积概念后,可以设计这样一组练习:

(1)下面哪些图形有面积?

(2)在( )里填面积或周长。绕舞台一圈的长度就是舞台的( );给舞台铺上地毯,地毯的大小就是舞台的( );给相框装上玻璃,玻璃的大小就是相框的( );给相框装饰一圈花边,花边的长度就是相框的( )。

第一题通过判断来诠释面积概念中封闭图形这一层次。安排面积与周长的比较,是为了避免负迁移,让学生通过判断、填空感受面积和周长的含义不同。学生通过这一题组练习,对面积概念有了清晰、深刻的理解。在课尾还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作为拓展题。如:3个图形被纸片盖住了,但小红数出了它们的方格数,请你判断它们的大小。学生都会凭方格的多少来判断面积的大小,待拿掉盖着的纸片后,结果与学生预想的不一样,在认知上发生了冲突,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来面积的大小不能仅凭方格数的多少,还要看每个方格的大小。

这道题涵盖了本堂课用数格法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又渗透了下次学习面积单位的内容,不失为好题。教师在课堂上特别要注意避免题海战术,做一些无层次的、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要遵循“有练必有得”的原则让学生去做练习题,争取在“做中学”,在“练中悟”。设计这样的练习,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最优举措。

重视练习的反馈

精心设计的练习,是否有效、高效,还取决于练后的反馈。如何做好数学课堂练习环节的反馈呢?日常教学中,教师在反馈时,常问的是“你哪儿错了?”再来一句“错了要订正回来”,就结束了反馈。这样的反馈成了“过堂式”,起不了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采用同桌交换,同桌互看,或用实物投影展示作业等方式,可以增强练习效果的真实性、反馈效果的有效性。

在练习中,学生的错误形式可谓五花八门。教师不能每题都一一讲解。学生的某些错误,完全可以一带而过。比如《比的应用》一课,重点是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练习当中如果仅仅是计算错,只需提醒他们下一次细心一点。但是如果学生在关键步骤上有了错误——不会列式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应慎重对待,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分析,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有序解答。

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反馈时,可以这样去操作:反馈前,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出错?你是怎么避免出错的?这样,一方面提醒了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当发现学生的错误时,教师不要急着说错在哪里,怎么改?可以先问问学生:你觉得他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建议想对他说?再让做错的学生自己来订正,效果远比直接予以订正要好得多。做完一组练习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解决这些问题后有什么发现?进一步提炼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反馈到位、及时,能够最大化地发挥练习的作用。课堂练习的反馈有效了,课堂练习也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追求有效、高效的课堂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创建有效课堂,就是要在最少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受益,为学生今后能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上一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及变化过程下一篇:哥哥的女儿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