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2022-08-18

第一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反问式,延伸式等教学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材设计的改变也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多样化。然而,来自教研部门的大量调研证明:在一些中学,无效的课堂教学现象也普遍存在。有些课堂时间有效利用率只有40%,其余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浪费掉了。可见课堂教学质量是不容乐观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学校物理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此愿与大家共享。

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获得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可是,在现实实验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演示的实验多,学生参与的少。事实证明教师演得再好也没有学生自己动手更有效率。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而且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因此教师应把实验的权利留给学生,把创的机会让给学生,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这样我们才能深入学生的心理才会知道学生想什么、怕什么、喜欢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

3、“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

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4、精心设计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要坚持集体备课,通常按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一、集中备课。(1)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2)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3)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4)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

二、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

三、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四、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人次上课。多人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不同班级的情况,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5、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反问式”教学。

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常常反问学生,追问学生。学生们都不知所措,又重新审题,回顾所学的知识,甚至有时我肯定地把正确的结论回答成错误的,有好多学生就立即与我辨论,从而强化了对知识的掌握,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延伸式”教学 。

在教学中,不同程度地掩盖课程思维过程是造成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困惑的一个主要原因。初三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初中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毕业生是普通高中教学的优先目标,无论教材编写还是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因此贴近新课标,搞好初中与高一教学的衔接对学生学好高中物理课具有积极意义。

6、讲究学习方法,注重学习效率 (1)指导学生阅读

现行初中新教材,图文并茂,知识丰富,阅读性强。我在每节新授课前都坚持让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尽量安排学生自学,在自学前明确阅读内容及自学要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学生思考

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

住那些关键的知识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学生从中可以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

(4)引导学生总结

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

总之,要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只要我们教师深入学生心理、关注学生主体、注重课堂设计、更新教学方法、讲究学习方法等,一定会使课堂教学最有效。

姓 名:杨志恒

工作单位:宁夏彭阳县第四中学

邮政编码:756500 联系电话:18169176176

第二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石艳娟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在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上,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作者简介:石艳娟,勃利县永恒逸夫小学教师,小学一级,青年教师,在研课题《高效课堂预习模式的研究》《高效课堂方式、方法的研究》,2010年获得省“拔尖人才”称号,县级“优秀教师”,2012年县级“优秀教师”。2010年撰写《阅读教学要坚持八重》一文,获省级一等奖。2011年《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获省级二等奖。2012年《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获省级二等奖。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根据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主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为了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我认为,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观念。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二、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它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或收获不大,即使教师教得再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苦,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

三、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关键条件。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教学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有方,寓教于乐,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散发吸引力?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呢?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有效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关系入手。课堂上教师要能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教的风格或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步骤,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的特点,去面对具有差异性的各类学生的特点。以下是我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想法 :

策略一:学生为主的课堂

所谓学生为主,是指课堂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而不是老师讲授用的;课堂是学生表现用的,而不是老师表演用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释疑、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而不是老师完成“教案剧”的地方。也就是说,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用的,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占据的集体授课时间必须严格控制。

策略二:先学后教的课堂

所谓先学后教,是指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最普通而又最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书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教师要完成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主要方式,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提高自学的能力。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明白,自学课文之后完成书后练习,这是天经地义的学习方法。这也是中学与小学低年级学习方法的最大不同。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中学生最重要的作业是预习作业,学生上课之前要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同伴及老师的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然后把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出教室,这才是最正常的课堂学习方式。

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许多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原因是把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寄托于课外而不是课堂之内。事实上,要养成学生的任何一种学习习惯,都是极为困难的一个过程。教师要不惜代价开展课堂时间结构的改革,保证学生有良好的课堂自学的氛围与课堂自学的时间保证。

策略三:合作学习的课堂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学习同伴的力量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包括同桌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小组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等形式。这里特别强调“学科小先生”的培养与利用,要在中学大力推广“小先生制”、“小组长制”、“小组学习制”、“作业互批制”等课题组教师探索出来的新的课堂教学策略,让马卡连柯先生所倡导的“集体平行影响”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孩子的学业成绩与生存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以改善后进生在学校里的生存环境。

策略四:当堂训练的课堂

所谓当堂训练,是指教师要把最主要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而不要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师生的共同负担,更是为了落实课堂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学习同伴的作用,利用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所蕴藏的学习资源,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让每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关爱,树立起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大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把大部分本属于课堂反馈环节的练习,布置成家庭作业。这是一种长期伴随中国教育的错误习惯。事实上,课堂教学的练习反馈环节应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本属于课堂一个重要环节的练习反馈,变成学生带回去的家庭作业,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教师切不可把学生必须掌握的训练内容布置成课外作业,一定要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在“学科小先生”的帮助下当堂完成。

当然,以上几点思考只是笔者个人的肤浅观点。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也不能例外。任何一堂课,哪怕是千锤百炼的示范课,当我们课后静静反思时,总会觉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在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石艳娟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在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上,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 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有效性策略

作者简介:石艳娟,勃利县永恒逸夫小学教师,小学一级,青年教师,在研课题《高效课堂预习模式的研究》《高效课堂方式、方法的研究》,2010年获得省“拔尖人才”称号,县级“优秀教师”,2012年县级“优秀教师”。2010年撰写《阅读教学要坚持八重》一文,获省级一等奖。2011年《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获省级二等奖。2012年《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获省级二等奖。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根据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主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为了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我认为,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观念。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二、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它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或收获不大,即使教师教得再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苦,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

三、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关键条件。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教学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有方,寓教于乐,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散发吸引力?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呢?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有效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关系入手。课堂

上教师要能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教的风格或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步骤,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的特点,去面对具有差异性的各类学生的特点。以下是我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想法 :

策略一:学生为主的课堂

所谓学生为主,是指课堂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而不是老师讲授用的;课堂是学生表现用的,而不是老师表演用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释疑、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而不是老师完成“教案剧”的地方。也就是说,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用的,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占据的集体授课时间必须严格控制。

策略二:先学后教的课堂

所谓先学后教,是指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最普通而又最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书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教师要完成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主要方式,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提高自学的能力。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明白,自学课文之后完成书后练习,这是天经地义的学习方法。这也是中学与小学低年级学习方法的最大不同。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中学生最重要的作业是预习作业,学生上课之前要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同伴及老师的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然后把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出教室,这才是最正常的课堂学习方式。

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许多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原因是把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寄托于课外而不是课堂之内。事实上,要养成学生的任何一种学习习惯,都是极为困难的一个过程。教师要不惜代价开展课堂时间结构的改革,保证学生有良好的课堂自学的氛围与课堂自学的时间保证。

策略三:合作学习的课堂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学习同伴的力量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包括同桌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小组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等形式。这里特别强调“学科小先生”的培养与利用,要在中学大力推广“小先生制”、“小组长制”、“小组学习制”、“作业互批制”等课题组教师探索出来的新的课堂教学策略,让马卡连柯先生所倡导的“集体平行

影响”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孩子的学业成绩与生存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以改善后进生在学校里的生存环境。

策略四:当堂训练的课堂

所谓当堂训练,是指教师要把最主要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而不要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师生的共同负担,更是为了落实课堂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学习同伴的作用,利用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所蕴藏的学习资源,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让每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关爱,树立起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大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把大部分本属于课堂反馈环节的练习,布置成家庭作业。这是一种长期伴随中国教育的错误习惯。事实上,课堂教学的练习反馈环节应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本属于课堂一个重要环节的练习反馈,变成学生带回去的家庭作业,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教师切不可把学生必须掌握的训练内容布置成课外作业,一定要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在“学科小先生”的帮助下当堂完成。

当然,以上几点思考只是笔者个人的肤浅观点。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也不能例外。任何一堂课,哪怕是千锤百炼的示范课,当我们课后静静反思时,总会觉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在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策略

作者:夏吉宏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李渡小学校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李渡镇和平路7号

邮编:408100

联系电话:13896762958 QQ:393420506

【摘

要】课堂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形式。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与学生思维的驱动力,能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和促进学生观察、探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任务。本文就当前课堂教学提问存在问题、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原则和实践策略进行粗浅探究。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提问

策略 初探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围绕课程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观察、探究的重要教学手段和方式。它是教师课堂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技能之一。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学生探究“新知”的引领,能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思考,有效引导和促进学生观察、探究,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为此,增强提高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讨。

1.课堂教学提问中的常见弊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方式已不再有市场,取而代之的是重视开发学生智能的启发式教学。但在平常教研活动的“听”、“看”课中发现部分教师将启发式教学片面地理解为“师问生答”式教学,课堂教学中“满堂问”,“一问到底”。尽管这样,课堂学生发言仍然不积极,气氛依旧缺少活跃性,教学效率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无的放矢、主观随意、时机不当、缺乏驱动力等诸多弊端。

1.1提问随意无矢,缺乏针对性。少数教师教学中提问无目的,主次不分,“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随意而问,问题目标与提问对象不明,指向不集中,甚至离题遥远,脱离目标,问什么,向谁问等,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目标不明,重点难分,思维模糊、紊乱,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收效甚微。

1.2提问或难或易,流于形式,脱离学生实际。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过于笼统深奥或过偏、过难,问题外延过大,超过学生知识与心智水平,远离学生思维“萌动区”,让学生摸不着头脑,难于理解和接受,导致学生思维梗阻,思维激情骤然退减,启而不发;或提问流于形式,问题简单化,蜻蜒点水,未设置思考台阶,缺少思考性,学生不假思考就可齐声回答,看似形势一片大好,实则既未能促进学生思维,又无法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和有效诊断学生知识缺陷,导致教师诊断结果失真,不利于教学过程调控。

1.3提问对象面小,忽视整体参与。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教学中,教师仅是总只围绕三两个优等生发问,提问对象范围缺少普遍性与层次性,让大多数学生坐“冷板凳”,成为被遗忘的一角冰川。教学课堂犹如平静的湖面偶尔泛起星点涟漪,时而“冷场”,多数学生无精打采,无动于衷。

1.4提问不精准简炼,忽视“火候”。课堂提问中,问题指向、目标模糊,缺乏“如何问?”斟酌推敲,问题语言表述含糊、冗长,忽视提问陈述核心点、准确性与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升华点等关键处思考,提问未能起到断层桥梁引路,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生不易理解,思维难于跟进,影响教学调控与效果。

1.5提问语言抽象生硬,缺乏趣味性。教学提问忽视问题与学生熟知事物的联系和学生生活情趣,问题缺乏吸引力,缺少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听来索然寡味,兴趣无生,影响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发挥,削弱课堂教学效果。 1.6提问频繁无效,学生缺少思考空间。教学中处处开花,“满堂问”,“懂了吗?”、“会不会?”、“找到(发现)没有?”等无效提问四处横生,提问频繁,不给学生学生思考讨论空间,缺乏互动,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洞无效。提了问题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提问缺乏互动性,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也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却普遍存在。

2.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和原则要求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组织、引领和实施与调控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发明千千万,起点就一问”。为此,教需有疑,问须有用,疑须有果,问须有据。有效的教学提问应具如下作用和原则要求。

2.1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

2.1.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恰当有效的提问,可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望,并将学生将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处,明确探究方向、目标,强化教学针对性。

2.1.2启迪学生思维,促进思考,培养能力。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没有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也就没有学生创造力的养成。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观察、探究,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释放情感,提高增强听讲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并在互动交流中完成知识迁移,获得新知。

2.1.3迁移过渡,调控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教学知识内容和教学程序是相互联系,通过提问,承上启下,调控教学,构建思维与知识理论的严谨逻辑和知识体系;同时,通过提问,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强化兴奋,避免学生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引发疲劳、分心走神,维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保持和良好课堂秩序。

2.1.4反馈教学,评价学生,促进反思。通过教学提问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信息交流效益,反馈评价教学效果,反思调整教学目标、手段和方法,高效优化课堂教学。

2.2课堂教学提问的原则要求

2.2.1针对性原则。课堂教学提问,无论是启迪学生思维,复习铺垫,反馈信息,了解学情,还是突出重难点、关键处等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目标具有导向性,提问对象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把握问题目标,明确提问对象,弄清“问什么”、“向谁问”,有的放矢,因材施问。

2.2.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是课堂教学提问的灵魂,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可在瞬间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启发思索、引导探究发现。课堂提问,应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能揭示矛盾,指引思维方向,点拨思维方法,“投石激浪”,引发思索,促进思考,引导探究,帮助发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力。

2.2.3趣味性原则。人对事物的关注和认识总是从兴趣开始的。学生对教学提问有了强烈兴趣,就会萌动参与意识和激情,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思考探究动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设计提出适合学生情趣、意味,引发学生好奇心,触击学生兴奋点,激发强烈探究欲望的问题,学生就能以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探究和发现,寻求获取新知。如果教学提问平淡,引不起学生兴趣与好奇心,必然会削弱教学效果。

2.2.4量力性原则。课堂教学提问应坚持由浅入深,要难易适中,高低适度,梯度适当,问题设置要依据学生知识与心智水平,量力而提,保证可行,让学生“够得着”、“上得去”。如若提问深奥,偏高过难,造成学生思维梗阻,就会望而生畏而止步,导致问而不动,启而不发;如若问题偏浅,过易太浅,缺失思考价值,学生会不假思索,思考方法与思维能力难以培养提高。

2.2.5精准性原则。课堂教学提问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指向明确,直入关键,切忌离题遥远;问题语言表述准确、简洁、清晰,逻辑严谨,经得起斟酌,受得住推敲,规避模糊、冗长,繁琐;问题数量、密度精练,宁精勿滥,避免“满堂问”与无效提问。

2.2.6广泛性原则。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基础、素质在微观上又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为此,教学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根据教学内容与问题难易,结合学生基础素质层次与个体差异,统筹兼顾,分类,“因材施问”,点、线、面结合,“金凤凰”与“丑小鸭”并重同育,既照顾个别学生的引导点拨,更重视全体学生启发诱导。

2.2.7时机性原则。在对的时间提出有效的问题,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中应把握提问时机原则。一是要把握好学情了解、激趣设疑、思考导疑、疑惑释疑、承上启下、知识迁移升华、小结评价等提问时机;二是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与思维空间及回答问题的时间。

3.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技巧策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活动”。启发式教学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教学提问,设疑激情促思,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学贵有疑,教贵善问,善教者必善问。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各环节有效提问的技巧和策略,讲究提问艺术。

3.1导入情景提问抓联系,明方向。课堂教学引入前,教师结合学生原有已学知识,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握连接点、结合处、生长点,设计启发导向性提问,铺路搭桥,构建认识新知桥梁,促进新旧知识的渗透过渡,迁移升华,加深理解,并建立完整认识结构。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先让学生板演:①286+37(列竖式);②13.8+2.16 (列竖题);③5/9 +2/9;然后提出问题:“第①题在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末位对齐?第②题在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第③题为什么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学生经过比较以上3题的计算过程,展开紧张讨论,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就能得出共识:“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最后教师出示问题:1/3+1/4=?并提问:“分数1/3和1/4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时的分数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能将1/3和1/4化为同分母的分数吗?”学生在提问启迪引导、点拨思考中推陈出新地发现:“先把异分母分数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

3.2设问把握教学重难点。在教材重点处有效设问,方可突出重点;在教材难点处提问,方可化难为易,突破难点。例如:在教小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时,其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数,老师可以拿出一个月饼小丽和小强分着吃,并且问到:你们认为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答;平均分。老师就把月饼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每人得半快。老师问:你们手里的半块月饼是几份当中的几份我们就叫它几分之几好吗?

3.3提问促成知识深化。学生对事物与知识的认识掌握,总是从特殊到一般,经历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为使学生深化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可进行深化性的设疑。比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内容后,为了巩固知识,可以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然后问:“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不少学生回答为180°÷2=90°。又问:“对吗?量量看”。通过度量,学生便清楚地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与它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深化,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3.4设问解决模糊点。由于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注意力的限制,他们对知识理解往往带有片面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准确地捕捉学生认识上的模糊点,提问引思,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与全面掌握所学知识,澄清模糊认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5提问过渡迁移,承上启下,调控教学。课堂教学内容及各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课堂教学中,从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到另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要平稳过渡,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感到茫然,不能同步跟进。为此,在教学中,应根据知识点或教学环节间的有机联系,恰当准确提问,承上启下,以实现知识点间或教学环节间的自然衔接与平稳过渡迁移,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积极参与思考、探究,学习新知,并培养、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能力。

3.6巩固评价提问,了解学情,反馈教学。巩固评价提问一堂课或其中的一个环节结束后,为进一步巩固或检验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而设计的一种提问。通过对概念、知识的复述、回忆、理解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及时了解、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反馈评价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利于教师反思教学不足、进一步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3.7课尾提问,设置悬念,延伸思维。一堂课的结束,并非意味着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的终结。学贵存疑,有疑是对学生探索新知永久动力。课堂教学结束时,提问设置悬念,既巩固深化教学内容,又为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同时保持兴趣与思维的持久性、连续性。

课堂教学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更是实施启发式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问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教学中唯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提问作用,遵循提问原则,切实弄清“问什么、向谁问、如何问”课堂教学提问“三要素”,运用各类教育资源,通过灵活有效的多样提问形式、方法,科学有效设疑提问,激情促思,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才能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纪 微.《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3. 朱继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及思考》,新课堂网站. 4. 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06. 5.袁宏.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8期.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姓名:夏吉宏,48岁,男,重庆市涪陵区李渡小学校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小学数学高级教师。通讯地址:重庆市涪陵区太极大道78号3单元;邮编:408100;联系电话:13896762958。

第五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廖明均

(童家乡中心小学达州市大竹县635135)

【摘要】介绍从那些方面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中恰当实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素养,让学生真正体会化学带给他们的乐趣,树立学生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 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 ;氛围;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如学案导学),化学分组实验,搭建展示平台等方式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使学生由“被动学习” 变为“爱学” “会学”,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获得了更高的分数,更好的学习技能和更高的化学素养。有些情况是许多教学准备的不充分和计划的不科学造成教学的低效,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教学没有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知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教师没能做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只重“认知目标”的完成,忽略了其他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学生厌倦了学习, 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方式也困扰着学校和教师。

目前初中教学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那就是:老师教的很辛苦,而学生学起很痛苦。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我所在的学校教学资源非常缺乏,特别是教师缺编特别严重,也没有合理的教学资源优势。只能根据我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在化学方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实践中有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课堂氛围看似很好,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为活动而活动。如果教师没有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只满足于课堂此起彼伏的热烈场面。对于这种现状,我认为有必要做一些剖析,以利于帮助部分老师走出误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 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 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这就告诉每一位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仅要课讲得好, 而且还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通过创设情景营造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获取知识的内驱力。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老师可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吸引他们以高度的热情投入课堂。

(1)运用实验创设情景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情景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一定要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肤浅的“变魔术”上。这时候就要求老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适时把实验形成的良好氛围利用在掌握知识上。

(2)运用多媒体展示创设情景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创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各种教育教学软件给教师提供了创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灵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课堂注入生机勃勃的活力,使学生都十分愿意且不自觉地投入到主体性学习中去。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设计问题营造课堂氛围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当然,老师设计的问题有很大的学问。问题太难,学生解答不了,浪费时间且没有实际效果;问题太过简单,每个学生都会,势必引起学生骄傲情绪,也容易起哄。因此,设计问题要切中要点,就如同学生站在苹果树下,眼看到苹果就在头上,可就是够不着,以激发学生想办法吃到苹果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深入研究了解学情,因材施教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同时,同样的教学内容,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创造适合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并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的多元的智能发展。比如,在讲化石材料这一内容时,根据大部分学生在物理课中已接处了不少的实际情况,我就安排他们主要以自学为主。还有我的学生中有几个理科比较差文科比较强,对这一情况我应积极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他们出一期有关化学的板报,以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有学生总的成绩比较差,但很聪明,动手能力强,我应让他作实验小组的组长。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不因个别差异所制约,又能长善救失,促进个性的发展,培养各种人才,这是教学与学生差异之间的本质联系,也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内涵。这要求教师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也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实行因材施教, 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教师都在探索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达到最有效的学习效果。然而,像我们这样偏僻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也只能从现有的条件出发,从学校的师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学方法上探究:可以吸收目标教学的教学思想,采用了目标教学中一些成功的作法,教师引导,诱导,疏导,指导,始终在导字上下功夫,在导字上定位。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大胆质疑,充分讨论,当堂训练,及时矫正,始终处于课堂的中心地位,符合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从课堂结构看,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一是学生自我探索阶段,包括了学生阅读思考,相互讨论和尝试性练习,教学目标中的大多数内容可以在这一阶段中实现。因此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二是教师讲授深化阶段,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讲重点、难点,讲规律,讲方法,消除思维障碍,指导学习方法,这是一堂课的精髓所在,也是一堂课的核心内容。三是训练强化阶段,包括练习,反馈,矫正,评价和课时小结,这一阶段的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整个过程,环环紧扣,步步紧逼,呈现出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由理论到实践,层层递进逐步向纵深发展的趋势,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合理使用化学教学资源

教学中能够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那么你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

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注重实验原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训练科学方法,培育科学素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实验研究,训练科学方法,是培育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的有效的手段之一。教师如果能改变教师观念,以新的视角开展实验教学,适当的地点验质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挖掘实验的探究功能,优化试验教学,就可以达到既训练科学方法,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电教媒体在微观粒子及晶体结构的放大、变静为动、化学反应历程的演示、危险有毒实验的模拟、有机物结构的分析等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但是电教媒体不能取代演示效果好的实验,比如探究次氯酸漂白性的这个实验,由于教室里完全可以安全、有效地进行操作,所以采用放映动画的方式;而次氯酸见光分解这一实验操作比较难成功,这时候采用放映动画的方式就很好。所以课件、动画等只是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应作为积件使用而不是贯穿整个课堂,否则,幻灯片从头到尾,学生有走马观花之感,难以充分记录下重点。电教媒体的使用、软件的设计、课堂教学中任何时候穿插要讲究科学性。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关注。为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运用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和学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M]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1

[2]上海教育出版社:《化学教师教学指导书》

[3]王天存.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 青海教育 2005,9

上一篇:卡通人物编故事作文下一篇: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