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现状与问题解析

2024-06-04

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现状与问题解析(精选6篇)

篇1: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现状与问题解析

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现状与问题解析

一、绿色债券的诞生及国内外比较

绿色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发行者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且募集资金的最终投向应为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绿色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或投资者与发行者之间构成了债权债务关系,而绿色债券又因为其募集资金的最终投向是绿色项目而区别于普通债券。

(一)绿色债券的诞生及发展

由欧洲投资银行始发于2007 年的气候意识债券被认为是最早的绿色债券,经历缓慢的初始发展期后,绿色债券于 2013 年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此后不仅发行量快速增长,发行品种及投资者类型等也逐渐多样化。

国内方面,最早的绿色债券尝试是2014年由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发行的债券收益与核证自愿减排量收益挂钩的“碳债券”。2015 年,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外发行了中国第一支绿色企业债券,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了中国首支海外绿色金融债。2015年12月末,人民银行、发改委等债券主管部门陆续发行了绿色债券相关指引,随着2016 年1月,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分别获准发行不超过 500 亿元人民币额度的绿色金融债,我国国内绿色债券发行正式启动。

(二)绿色债券的国内外比较

一是国际“自下而上”的自愿性标准和国内“自上而下”的指导性准则。国际上,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推动了绿色债券的兴起,并在市场实践的基础上促成了发行人、投资机构和承销商共同建立的自愿性指导方针。而国内方面,政策层是首要的推动力量,由其对项目范围、资金管理等做出限定要求,直接推动市场的启动。

二是项目分类覆盖范围大量重合但亦有不同。绿色债券原则①(GBP)是目前国际市场上绿色债券的主要共识准则,它列举了绿色债券予以支持的8个典型项目类别。国内绿色债券支持项目在覆盖范围上与之有大量重合,但更强调了支持项目类别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三是募集资金管理要求各有异同。GBP 要求发行人以分账户对募集资金进行管理,或者以某种正式的内部流程确保资金流向可追溯。中国人民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公告中的相关要求与 GBP 的准则保持了高度一致,要求发行人开立专门账户或建立专项台账;国家发改委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则没有对包括募集资金管理在内的绿色债券专项属性做出要求。

四是信息披露要求各有异同。GBP 对信息披露有专门要求,中国人民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公告与 GBP 的准则保持了高度一致,明确了信息披露的频率要求。相比而言,中国国家发改委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没有对包括信息披露在内的绿色债券专项属性做出要求。

五是多数标准鼓励第三方认证。除发改委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中并未提及认证外,其他标准均鼓励采用第三方认证的方式来判定绿色债券。

二、绿色债券的优势及发展困境

(一)绿色债券契合了当前绿色发展理念

目前我国的绿色债券主要有三类:金融机构为发放绿色信贷而发行的债券,即央行在银行间市场推出的绿色金融债券;非金融企业由于节能、污染防治等需求而发行的绿色企业债券,主要是由发改委主管;上市公司在交易所发行的节能改造融资目的的绿色公司债券,由交易所主管。三个部门发布的相关规定中,绿色金融债券和绿色公司债对绿色项目的界定均依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该目录明确提出了支持具有节能效益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清洁交通、自然生态保护及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等;绿色企业债主要依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其划定的支持重点包括绿色建筑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绿色城镇化项目。从上述标准可以看出,绿色债券契合地方政府?G色建设、绿色发展的新理念。

(二)绿色债券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优势

绿色债券在提供融资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多方面优点:一是发行成本低。以浦发银行完成的我国首单绿色金融债券为例,发行期限3年,发行利率2.95%,略低于同评级企业债券发行利率。由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我国首单上市绿色公司债券,发行期限5年,发行票面利率为4.78%,远低于近期相同评级债券发行利率和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而且债券的利息是税前列支,具有抵税作用。二是绿色金融债券有助于降低期限错配风险。绿色项目融资需求往往具有总额大、期限长等特点,商业银行一般采取资产和负债结构期限错配的方式对其进行信贷投放。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可以使债券久期与绿色项目融资周期尽量匹配,降低资金错配风险。

(三)绿色债券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

一是具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如人民银行明确将绿色金融债券纳入相关货币政策操作的抵(质)押品范围;允许发行人在募集资金闲置期间将募集资金投资于非金融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以及具有良好信用等级和市场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而发改委规定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可以不受发债指标的限制,募集资金最高可以占到项目总投资的 80%;允许发债企业使用不超过 50%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偿还银行贷款、补充运营资金;同时鼓励市级以上(含)地方政府设立地方绿色债券担保基金,专项用于为发行绿色债券提供担保。二是绿色债券发展迅速,受市场热捧。2016年,国内共发行83只绿色债券,发行金额总计2095.19亿元,而且多只获得超额认购,受到市场的热捧。

(四)绿色债券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困境

尽管绿色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巨大,而且绿色债券获批额也已经突破千亿,但是从调研情况看,绿色债券在三、四线城市落地还存在制约因素。

1.绿色债券的推广范围还有待拓展。以烟台市为例,具有发行绿色债券试点资格的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青岛银行等银行总行已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490亿元,虽然这些试点银行在烟台市都有分支机构,但目前尚无资金投向烟台市的绿色项目,已投放的资金主要集中于一、二线的大城市。从获批的绿色企业债券情况看,发行主体主要是一些大型企业,烟台市尚无获批的绿色企业债券。

2.成本收益是影响金融机构是否进行资金投放的重要因素。对金融机构是否进行资金投放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成本收益情况。绿色项目的收益周期一般较长,甚至部分项目是公共基础设施类的,基本无盈利,再加上项目认定成本高等因素,金融机构可获得的收益较低,资金投放的积极性不高。以调查的某银行为例,即使该行总行给予其在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下浮20%的空间,该行在烟台市仍难找到合适的绿色项目。

3.绿色项目认证和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制约。从总体上说,绿色债券发行区别于其他债券发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有独立的第二意见机构或者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认证。目前国内发行的绿色债券中大都引入了第三方认证,如青岛银行引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兴业银行委托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进行评估,但是目前我国对于第三方认证目前尚无统一的规范程序要求,第三方存在认证程序不

一、认证程序复杂等问题,无形中增加了项目融资的门槛和成本。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对于此项工作的认识不足,提供配合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要求更高,一些市政项目的信息公开程度达不到要求。

4.部分地方政府对绿色债券的认识程度不高。绿色债券作为一种新生的融资工具,虽然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但是由于出现时间较短,且门槛较高,尚未引起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地方政府对绿色债券的认识不足是制约绿色债券落地的重要原因。如某银行反映,该行在推行绿色债券的过程中遇到过相关政府部门办理手续过于烦琐、县区级地方政府对绿色债券了解甚少等障碍。

三、政策建议

(一)引导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绿色债券业务

我国地方政府在组织管理经济活动、推进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承担着主要任务。绿色债券市场业务的发展事关绿色金融发展的全局,事关绿色发展理念及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大局,已有顶层设计的细化、落实及推广,需要有地方政府的参与。从政策层面来看,地方政府参与绿色债券市场业务不存在政策障碍。因此,应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宣传、引导和调动,让地方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立足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立足于推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发行主体或组织辖区企业及项目作为发行主体积极参与到?G色债券市场发展中。

(二)对绿色债券发行提供有效的激励措施

由于绿色项目大多建设周期长,且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因此,仅依靠市场定价会低估其社会效益,可能会推高绿色债券融资成本。各级政府应该建立绿色债券的激励与扶持机制,如对绿色债券的发行机构采取贴现、减税等激励措施;对绿色项目提供配套财政资金支持,以撬动民间资本进入;由地方政府设立绿色债券担保基金,专项用于为绿色债券提供部分信用担保。

(三)加强信息披露,强化对绿色债券的第三方认证

我国债券市场监管多头,导致关于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第三方认证等方面存在不同。建议绿色债券应有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强化地方政府对相关项目的信息披露义务。同时,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强化对绿色债券进行绿色认证及效益评估,增强债券信息披露的透明性。

(四)警惕绿色债券的信用风险

绿色债券虽然受到多方的重视,其实质仍然是“债券”,仍需要履行偿还债券本息的义务。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虽然是由金融机构作为偿债主体,但仍然受其发放的绿色信贷不良率的影响。企业发行的绿色企业债券在偿还本息方面则更是具有严格的硬约束。因此,发行绿色债券要防止不切实际地扩张债务、恶化杠杆,重蹈城投债的覆辙。

注:

①绿色债券原则(GBP)是由绿色债券发行人、投资机构和承销商组成的绿色债券原则执行委员会(GBP Initial Executive Committee)与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合作推出的,并于 2015 年 3 月出台最新版。

(责任编辑 刘西顺;校对 GX)

篇2: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现状与问题解析

摘要:绿色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加快绿色经济的建设步伐,持续推进绿色经济模式的研究力度,充分结合科技、法律、行政等有效手段,大力开展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绿色经济体系,在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构建生态文明的同时,又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全球碳减排事业做出贡献。绿色经济是指在以持续、和谐为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大力促进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绿色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模式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工业文明不断进步的同时,人口数量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全球的可利用资源形势日益严峻,再加上环境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生态系统出现退化现象,面对这一系列挑战,致使我们迫切需要创建出一个全新的文明形态,为人类的未来谋得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这就是绿色文明的发展。众所周知,人们大力提倡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得以顺利发展的背景就是生态文明和绿色经济形态。

一、绿色经济的内涵及意义

1.绿色经济的内涵以戴维皮尔斯为代表的一批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在其著作《绿色经济的蓝图》中曾经提到过绿色经济,这也是“绿色经济”理念首次出现在人类文明中。绿色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场的经济形势,以产业经济作为奠基石,加之对科技创新技术的利用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绿色经济具有低碳环保、可循环利用的显著优势,是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结合体。

2.绿色经济的发展意义根据当前环境和经济状况,许多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绿色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有限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新的就业岗位,更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基于我国国情,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造福人民的积极意义,必须要将生态文明建设当做重中之重,把工作重心适当向绿色经济倾斜,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充分融入其中。绿色经济的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步伐,加大研究力度,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奠定基础。

二、我国绿色经济模式发展探究

1.绿色农业的发展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时,应该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将“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环境”作为发展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而绿色农业的发展除了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还需要相应管理创新措施的不断完善;要持续推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速度;同时注重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对农产品基地涉及到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创建和完善,将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督管理工作和相关生产技术落到实处,并加强管理;除此之外,还要重视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事宜,大力推广该项技术,为保证技术的落实状况,还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为快速实现绿色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技术化夯实基础;最后,充分利用不断更新升级的信息网络技术,为绿色农业的顺利发展建设完善的产销管理体系。

2.绿色工业体系的构建绿色工业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工业体系,绿色工业体系具有耗能少、坚持可持续发展、科技化、生态化的特点,在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工业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应该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前提条件,根据区域发展特征,制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详细规划以及相关的产业布局政策,在原有策略上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工业布局、工业结构更加系统化、合理化;根据能源有限这一实际情况,合理完善能源的供需体系,同时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并充分挖掘传统产业的价值,合理利用高新技术及市场资源,加快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技术是工业顺利发展的血液,因此要注重对新技术的研发,并鼓励企业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各方面进行绿色创新,共同建立起绿色设计、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的绿色经济模式,明确行业绿色标准,制定和完善绿色管理规范。

3.绿色服务体系的创建我们知道,现代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要想持续保持并增强竞争力,绿色服务体系的创建是战略性选择。在绿色服务体系的创建过程中,切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进行统筹规划,确定绿色服务的重点领域,然后再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制定相关规范措施,具体包括追加政府方面对绿色服务的投资、为绿色技术的创新和研发给予必要条件的支持,对于企业来说,做到向绿色服务体系的完美转型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还要合理制定绿色转型的`专项规划;此外,服务业的污染排放也不容小觑,必须加大整改力度,降低排放量,运用合理、有效的手段促使服务业的绿色转型;为了进一步节约能源及原材料的消耗,要用绿色服务来补充,甚至代替传统服务方式,为生态的平衡及良性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4.绿色消费模式的推行近几年,我们大力提倡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绿色消费模式的推行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有裨益。要想构建绿色的消费模式,首先要提高群众绿色消费的观念,加大环境保护、资源有限的宣扬力度,促使全民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对消费结构进行持续优化,绿色经济转型具有一定难度,可以用绿色消费模式来促进企业的绿色经济转型速度,大力扶植绿色产品的生产模式,并建立相关绿色生产基地,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加快绿色经济的发展,形成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绿色通道;在对绿色产品的大力发展下,还要建立对应的绿色产品营销体系,并强化绿色产品及绿色市场的管理、监督措施,为绿色的消费模式创造安全环境,进一步加快绿色消费模式的生成。

三、实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措施

1.强化政府主导,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力度,对有限土地的开发格局进行持续优化,尊重各地区的差异,并合理制定符合地区发展的绿色经济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直接规范、管理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必要的经济杠杆来影响群众的行为;必要情况下,政府可以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制定绿色发展的评估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加快环境经济综合决策的落实。

2.建立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培养相关人才根据市场形态,以企业为载体,积极创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加快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注重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空间,并加大培育力度,比如对生物产业、循环农业、新兴能源产业等的绿色培养;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要大力培养绿色产业型人才,并建立相应鼓励机制,加快人才培养的效率,强化人才培养效果;筛选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和理论,借鉴适合我国发展的技术,增强我国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

3.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为了加快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步伐,要持续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如《可再生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逐步创建出高效、系统的适合绿色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不同,应积极制定适合地方需求的法规,可操作性强的条例、标准等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促进地方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环境执法的力度不能松懈,它是保障绿色经济法律体系得以实现并落实的基础。

4.提倡绿色生活方式要充分利用影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平台,大力开展宣传活动,逐渐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模式,引导公众自觉选择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方式,从而带动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基地,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宣传功能,培养青少年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建立绿色发展观;加强对各地区、各级领导的绿色发展意识,并将其融入实际工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落实树立榜样作用。

参考文献:

[1]英浩.浅析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对策[J].商情,2017,(14).

[2]徐兵.浅谈我国绿色经济的开发[J].经营管理者,2014,(31):216~217.

篇3:我国绿色物流发展问题与完善措施

一、绿色物流含义及重要性

1. 绿色物流含义。

绿色物流也可称为环保物流, 顾名思义, 就是指在整个物流操作的所有环节和物流管理的全过程中, 强调降低物流对环境的损害, 提高物流资源的有效利用, 最终实现整个供应链绿色化, 以及物流与人类社会、环境的协调融合。实现物流绿色化, 需要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配送以及逆向物流等所有物流操作环节的绿色化, 也需要供应链中物流管理体系的绿色化。因此, 必须要坚持低碳物流的发展思路, 注重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 最终实现物流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2. 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性。

首先, 绿色物流有利于环境保护。由于我国过去30多年快速经济增长, 是以高能源消耗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 在享受着经济增长带来民众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 也忍受着环境恶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物流活动的参与, 也可以说物流活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绿色物流强调将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意识贯彻于整个物流全过程,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也有利于物流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次, 绿色物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的消耗不是无限制的, 生态环境破坏后的恢复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和付出大量的成本的, 而这种高能耗和牺牲环境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发展现代化绿色物流, 有利于减轻环境压力, 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 有利于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最后, 绿色物流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 提升企业竞争力。传统物流模式中, 物流投入高但收益甚微, 导致物流成本占到企业总成本的很高比率。而绿色物流强调物流全过程中的低投入和环保性, 通过降低物流成本, 从而获取较高的物流效益。另外, 绿色物流向企业的客户传递一种良好的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有利于获得客户的认可, 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绿色物流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 绿色物流意识不够。

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 目前还停留在物流企业规模小, 物流操作有待规范的初级阶段。因此, 还没有建立绿色物流的思想, 也没有真正意识到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意义。从政府层面上来看, 尚未出台相应的绿色物流发展政策, 针对物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指导更无从谈起。从物流企业角度来看, 物流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对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 开展绿色物流的意愿不足。

2. 政策与制度不完善。

我国给予物流行业出台和制度的相关政策制度很多, 针对环境保护方面也在不断加强政策与制度的引导和监管, 但是围绕物流与环保相结合的绿色物流方面所制订的政策法律还处于空白。没有相关政策制度的引导和监管, 物流企业在能源消耗过高和污染破坏环境的现象频发高发。物流企业就算有物流操作绿色化的意识和想法, 没有相应的操作标准和规范, 也就无法准确掌握绿色物流的发展方向。

3. 绿色物流技术与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物流技术与基础设施的保障。没有相关政策制度的指引, 也没有系统的绿色物流发展规划的引导, 目前所使用的相关物流技术与绿色物流的要求相去甚远, 而且绿色物流技术学习和创新不足。还有就是物流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不高, 物流资源的高度和配置水平不高, 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绿色物流发展。在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上, 虽然兴建了不少的公路铁路线路、码头、配送中心等一系列物流基础设施, 但现代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综合利用的效率需要提升。

4. 绿色物流人才缺乏。

虽然我国物流发展起步较晚, 但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全国各高校和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物流相关专业, 培养了大量的物流人才, 但人才缺口依然巨大。目前国内针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以及物流相关的研究还只是集中于常规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领域。有关绿色物流的研究, 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还没有正式大规模的启动, 这都不可避免地制约着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

三、绿色物流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1. 确立绿色物流发展思路。

我国正在提倡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 向质量要效益,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物流角度来看, 就应该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减少物流环节的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因此, 上到政府层面, 下至物流企业和普通民众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性, 坚决明确向绿色物流要效益, 确立绿色物流的发展思路, 走绿色物流的道路。

2. 制定完善的绿色物流政策与制度。

明确了绿色物流的发展思路, 还需要政策和制度上相配合。物流企业本身更关注短期的经济效益, 要其付出一定的努力发展绿色物流, 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绿色物流政策和制度, 从全国整体角度进行绿色物流发展的系统规划。通过环境立法、制定绿色补贴政策、税收扶持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激励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进行绿色物流操作, 让其看到发展绿色物流能够给自己带来的长远效益。通过营造完善的绿色物流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 促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

3. 加快应用绿色物流技术与建设基础设施。

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绿色物流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绿色物流技术, 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国国情和物流实际, 有针对性的开发相应的绿色物流技术。通过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 提高绿色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从而不断提升物流活动的效率, 降低物流操作成本。同时要注意整合整个供应链的资源, 充分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除了充分应用绿色物流技术之外, 还应该加快建设物流基础设施, 做到宏观整合与规划, 做好各种物流环节与功能的衔接, 提升物流效率。

4. 努力培养绿色物流人才。

篇4:关于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探讨

关键词:绿色债券 界定标准 财税支持 绿色认证 信用评级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果显著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正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的先行者和领导者。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发展做出顶层设计,构建了操作框架,为各方参与者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工具和市场机会,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构建最为系统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绿色金融已上升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同时,绿色金融也是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最令人瞩目的“中国印记”之一。作为今年G20杭州峰会的主席国,我国首次将绿色金融列入G20议题并写入峰会公报。

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政府、发行人和投资者等各类主体的参与日益深入(见表1)。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贴标绿色债券发行量128亿美元,全球占比约30%,绿色相关的未贴标债券存量高达246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人民币也成为广义绿色债券中最主要的计价货币。

绿色债券有很多优势,如可为绿色企业和项目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为绿色项目提供较长期的融资、缓解期限错配问题,通过声誉效应强化发行人的绿色投资行为,通过更高的披露要求激励发行人强化环境风险管理流程,为投资者提供新的资产类别,使其有机会参与可持续发展投资等等,因此绿色债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障碍,需要逐步加以解决,从而释放出绿色债券发展的潜力。

(一)绿色债券界定标准方面

目前,我国绿色项目认定标准尚未统一,同时缺乏统一的绿色债券市场准则。在此情况下,较难客观准确地判定项目的绿色属性,也使得财税优惠、奖惩政策以及针对绿色项目的政府担保等可能的支持措施在短期内缺少落地的基础,还可能造成市场主体在不同监管政策之间套利,影响绿色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绿色债券的发行及交易方面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由于绿色项目投资回报期长、绿色债券募集的资金只能用于绿色项目、资金监管要求更为严格、发行和管理成本较高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绿色债券的吸引力,也影响到绿色债券的发行及交易量。

目前全球发行的债券中仅有不到1%为贴标绿色债券,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量也仅占全部债券的2%。对于每年3万亿~4万亿元人民币的绿色投资需求,目前绿色债券所能提供的融资还远远不足,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OECD分析,在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2℃的前提下,到2030年时,仅中、美、日、欧盟四个市场投资于可再生能源、节能和低排放汽车等低碳项目债券的年度潜在发行量可达7000亿美元。

国际经验表明,财税激励及奖惩政策是将环保项目的正外部性内生化的有效手段之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公共财政机制是解决环境问题方案的一部分”, 并预计每100亿美元的财政资金可撬动1000亿美元的社会资金投入绿色产业。部分国家也对绿色债券给予了优惠政策,如美国国会于2004年通过了总额20亿美元的免税债券计划,用于支持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公司债券;马萨诸塞州于2013年起自主发行免税绿色债券,所得资金直接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从国际经验来看,对绿色债券的发行和交易环节给予适当支持,可降低绿色债券发行成本,提高其投资收益,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绿色债券的发行和交易量。

(三)绿色认证和信息披露方面

构建和完善绿色认证和绿色评级体系、科学客观地评估项目的外部性是绿色债券审批、财政补贴、行政奖惩、税收优惠等决策的重要基础。目前,经认证的贴标绿色债券主要集中在欧元区和美国,欧元和美元是贴标绿色债券最主要的计价货币,我国绿色债券发行的标准化和透明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证明绿色债券的“绿色”身份,国际通行做法是聘请独立的专业机构出具对募集资金使用方向的绿色认证,即“第二意见”,国际权威的认证机构有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气候债券委员会、毕马威等。在全球发行的绿色债券中,有半数以上的债券进行了国际绿色认证。

从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来看,相关主管部门鼓励绿色金融债和公司债发行人提交评估认证意见。然而,目前我国绿色债券认证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和专业的认证机构,市场竞争不充分、绿色认证成本相对较高。加之绿色债券存续期内的信息披露要求更为严格,使得企业绿色债券的发行门槛较高,影响绿色债券的发展。

推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建议

《指导意见》和G20杭州峰会公报明确了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方向,即要通过相关努力支持本地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开展国际合作推动跨境绿色债券投资等。这些政策导向进一步扫清了绿色债券发展的障碍,降低了投资者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绿色债券相关规章制度、统一绿色债券界定标准、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探索绿色债券第三方评估和评级标准、开发绿色债券指数、建立完善发债企业强制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双向开放等。为深入落实相关政策,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一政策标准,夯实市场基础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体、交易所市场为补充,符合国际成熟市场的通行惯例。建议尽快探索设计国内统一的绿色债券界定标准和绿色信贷指标体系,为绿色金融的后续配套政策奠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基础,为市场交易主体提供更为明确的行动指南。

nlc202309090239

(二)加大财税优惠,提振绿债发行及交易

对于发行人,可探索由符合条件且具有意愿的地方政府推行绿色债券财政贴息和专项担保基金,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根据地方产业布局和财政实力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领域进行试点。设定适当的贴息和担保比例,给予社会资本更为稳定的预期,在耗费较低财政成本的条件下撬动更多私人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同时,要加强绿色债券存续期的信息披露和资金投向跟踪,确保发行人行为的规范性和资金使用的绿色化,避免道德风险。对于投资者,可研究对国内机构投资者购买绿色债券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予以适当减免,培育和壮大绿色投资群体。

(三)加强认证管理,降低项目风险

建议进一步提高我国绿色债券发行的标准化和透明度,建立推广国内绿色债券认证标准和体系,提升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首先,统一绿色债券的监管标准,逐步提升绿色债券的认证率,将绿色认证作为财税优惠等支持措施的必要前提。其次,构建和发展我国本土的认证体系,规范绿色债券评估要求,通过丰富认证机构、引入市场竞争来降低债券认证成本,同时加强市场准入和机构监管,防止认证机构过度竞争导致降低标准或采购性认证等。最后,创新绿色筹资机制,本着重实质、轻形式的原则,开展存量绿色债券识别。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有3只存量债券被纳入中债绿色系列债券指数,是绿色债券领域的一项创新,开启了存量债券的绿色化识别通道。为鼓励企业绿色投资,建议对于剩余期限长、实际投资于绿色项目的存量未贴标债券继续开展相关认证工作。

(四)完善和推进绿色债券评级,扩大债券应用

鼓励评级机构在现有评级体系框架中增加环境影响评价维度,将发行人的绿色信用记录、募投项目的绿色程度和环境成本等因素纳入考察范围,并在评级报告中予以披露,合理反映绿色资产的价值。对信用评级符合要求的绿色债券,可考虑纳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抵质押品范围及交易所质押回购库。此外,评级过程中要避免追逐声誉效应、“唯绿色论”而忽视绿色债券风险的倾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供职机构无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参考文献

[1].绿色金融工作小组.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2].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R],2016.

[3].马骏.中国绿色金融体系雏形初现[N].人民日报,2016-9-2.

[4].王遥、曹畅.绿色债券发展的五个关键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5-6-29.

篇5: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现状与问题解析

浅谈我国发展绿色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消费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绿色安全食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畜产品贸易更加频繁,畜产品检测标准更加细化,检测手段更加完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发展绿色畜牧业,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作 者:刘忠琛 阎恩成 崔超 作者单位:山东胶州畜牧局,山东,胶州,266300刊 名:畜禽业英文刊名:LIVESTOCK AND POULTRY INDUSTRY年,卷(期):“”(4)分类号:F307关键词:

篇6: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物流是近几年刚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 国内外学者对绿色物流的概念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 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我国物流术语标准认为,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 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 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从绿色物流活动的范围来看, 它既包括各个单项的绿色物流作业 (如绿色运输、绿化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 , 还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物流。

二、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

(一) 绿色物流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物流活动的诸多方面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进而威胁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的产生正是基于对环境的保护, 响应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物流倡导保护环境, 减少资源浪费, 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全球气候变暖和资源过度消耗威胁着企业的生产制造和经济运行, 企业为了持续发展, 必须积极解决生产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此外, 企业除了追求经济利润, 还需对社会和消费者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口碑, 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构建绿色物流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声誉, 间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 绿色物流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有专家分析认为, 产品从投产到售出, 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左右, 而约有90%的时间被花费在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中。绿色物流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势必会降低物流成本, 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本身的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效果, 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三、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绿色物流观念尚未普及

绿色物流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 当国外的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快速发展的时候, 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意识却是比较淡薄的。有些企业认为绿色物流阻碍企业的发展, 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更有甚者, 认为绿色物流是政府的事情, 与自己无关。此外, 在物流活动的末端, 消费者对于绿色物流的理念几乎没有, 特别是涉及到包装、废弃物回收等。

(二) 绿色物流政策法规不完善

绿色物流的实施需要政府政策性的引导, 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 为绿色物流的发展铺平道路。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建设, 但针对物流行业的政策和法规还不是很多。此外, 物流活动涉及到很多行业和部门, 而且行业与部门也是独立运作, 自成体系, 造成物流资源的极大浪费, 也对绿色物流的实施增加障碍。

(三) 绿色物流技术落后

绿色物流的发展除了观念的普及和政策的制定外, 还需要有先进的物流技术作为支撑。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绿色物流技术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物流器具标准不一, 包装标准与物流设备标准不配套, 缺乏有效的衔接, 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以及包装和仓储自动化的提高。此外, IT技术发展落后, 缺乏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

(四) 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据国内权威机构调查, 国内目前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为600多万, 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到2010年需求为34万人。此外, 市场需求与专业教育衔接有缺口。目前市场主要的人才缺口是规划设计、操作等方面, 而从业人员的教育主要处于理论阶段, 不能真正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开设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比较少, 研究生教育也是刚刚起步, 物流管理课程设置也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些因素均影响着我国绿色物流的实施与发展。

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 普及绿色物流观念

绿色物流是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 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利益。企业必须认识到发展绿色物流是为了与环境能够共生,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 还能使企业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从而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绿色物流的实施同样也离不开全体人民, 需要全民的参与。只有当企业与消费者都意识到绿色物流的重要性, 物流的绿色体系的构建才能真正完成。

(二) 完善政策法规

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政府可以完善绿色物流方面的政策法规。政府还应打破行业和部门的局限, 加快推进全国的物流规划整体设计, 使物流各个节点的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 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三) 大力开发绿色物流技术

绿色物流的实施需要标准化, 如果物流活动不采取统一的技术标准, 在运输、装卸搬运、仓储等环节就会增加货物的损失率, 降低劳动的效率, 也会造成能源的过度消耗, 增加物流成本。政府可以制定绿色物流标准, 如最低排放标准、装卸工具标准、包装尺寸标准等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企业也应加强对IT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四)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物流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极强的专业, 离不开产学结合教育。我国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和专业教育方面, 应针对市场专业缺口, 注重实践教学, 加强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上一篇:龙岩政府机构职能下一篇:简单明了的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