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谚语

2024-06-06

小学生的谚语(精选14篇)

篇1:小学生的谚语

有趣的气象谚语200字作文-有趣的气象谚语小学生作文

有趣的气象谚语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气象谚语,我们学过的有“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等等,老师还让我们自己积累一些,所以我们的知识更丰富了。 小学生作文 wwW.

有一次,我们在外面玩,来到湖边,看到燕子贴着水面飞翔,有一条蛇从我们身边飞快地爬过去,我大声说:“要下雨了,我们快走。”可是他们不相信,这时,我们又看见一群忙着搬家的蚂蚁,“快走吧,再不走就没时间啦!”我们又看见河里的鱼打花,我又说:“快走吧,再晚就来不及了。”结果,我没有淋到雨,而他们个个成了落汤鸡。

雨后,他们来问我,“你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我是通过谚语知道的,你们要多多学习啊!”作文

篇2:小学生的谚语

2)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3)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4)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5) 、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6)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7)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8) 、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

9)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10)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11) 、月亮撑红伞,有大雨。

12)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 笠。

13)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14)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15) 、对时雨,连几天。

16) 、鸡进笼晚兆阴雨。

17)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18) 、风静又闷热,雷雨必强烈。

19)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20)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21) 、过了腊八,长一杈把

22) 、群雁南飞天将冷,群雁北飞天将暖。

23) 、直雷雨小,横雷雨大。

24)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25) 、咸物返潮天将雨。

26) 、西风随日落止,不止刮倒树。

27)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28) 、星星明,来日晴。

29) 、青蛙叫,大雨到。

30) 、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

31)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32)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33)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34) 、朝有棉絮云,下午雷雨鸣。

35)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36) 、星星稀,好天气。

37)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38) 、燕子低飞要落雨。

39) 、燕子低飞,天将雨。

40) 、月亮撑蓝伞,多风去。

41)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42) 、二月二,龙抬头。

43)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44)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45)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46)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47)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48)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49) 、过了冬至,长一蜂刺;

50) 、燕子窝垫草多,雨水多。

51)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52) 、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53)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54)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55) 、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56)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57)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58) 、蚂蚁搬家,天将雨。

59) 、日暖夜寒,东海也乾。

60) 、蜜蜂迟归,雨来风吹。

61) 、扑地烟,雨连天。

62) 、猪衔草,寒潮到。

63)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64)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65)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66)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67) 、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68)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69)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70) 、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71)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72) 、星光含水,雨将临。

73) 、朝雾晴,晚雾阴。

74)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75)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76) 、南闪四边打,北闪有雨来。

77)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78)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79)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80) 、泥鳅静,天气晴。

81) 、蚯蚓封洞,有大雨。

82) 、久晴天射线,不久有雨见。

83) 、四、有关生物反应与天气的谚语

84)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篇3:汉语谚语和日语谚语的比较研究

一、日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1.直译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在我国文化传到日本后, 日本人不仅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 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谚语, 其日语表达或是原封不动地照搬汉语, 或是删减、增加、更改个别字, 或是根据日语的表达方式借用汉语相应谚语的部分用词或通过释义创造出来, 因此这些谚语在形式虽然与汉语不尽相同, 但意思基本上是完全对等的, 此类谚语在翻译时可采取直译的方法。

2.意译

日本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谚语。此类谚语的构成受到了日本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的影响和制约, 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此类谚语如果直接按字面意思翻译成汉语的话, 有时会使中国读者无法理解或接受。这时就不要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对等而影响内容的正确表达, 而应该采用意译的方法, 将其喻意翻译出来。

3.等值译法

如直译和意译一样, 等值译法也是日语谚语翻译时常被使用法。等值译法又常被称为借用法、代替法或对译法, 是将源语谚语翻译成与目的语相似或意思相近的谚语。有一部分的日语谚语与汉语谚语无论在文化内涵、形式还是感情色彩等方面都很相似, 这时若采用等值译法, 保留源语的风格和形式, 较易为读者所接受。但是采用此方法的话必须慎重考虑, 一部分的日语谚语虽看起来和汉语谚语相似, 但实际上在语感细微之处可能是存在着差异的。而且在翻译日语谚语时应尽可能的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征。因此, 在翻译不太包含有民族特征和历史典故的日语谚语时可以采用等值译法。

二、日语谚语翻译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说, 文化作为社会现象, 是一定的人的群体创造和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认为文化可分为表层、中层、深层这三个不同的层面。表层文化, 又称器物文化, 指的是有形的、可感知的物质及精神的产品, 如饮食、服饰、器具等;中层文化又称制度文化, 指的是人际关系中的礼仪风俗、行为准则等;深层文化指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由于中日两国文化的不同导致语言的差异, 所以在课堂上学生翻译谚语时, 译文大都是南辕北辙、大相径庭, 犯了就词译词的毛病, 没有很好的进行文化处理。这也成为学生学习日语的一大盲点。因为翻译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转换过程, 它涉及到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 蕴藏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也负载着社会意识和文化传统。因此, 可以说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翻译的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翻译的过程。如果说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 那么在某种程度上, 谚语、流行语就更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审美情趣。

1.价值观念的差异

价值观念是人们心目中关于某类事物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等, 是人们对该类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行为的价值追求模式。由于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的差异, 中日两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不尽相同。比如, 中日两国对“鬼”的感觉是有所不同的。活跃在日语谚语中的“鬼”与中国的“鬼”是不同的, 它不是死人的灵魂, 而是一种妖怪, 在日本人的心中, 鬼有邪恶的一面, 但同时也存在神的一面, 它在给人类带来灾难, 对人类进行惩罚的同时也会保护人类。所以在日语谚语中鬼的寓意虽有负面的成分, 但也有富有生活情趣, 让人感到温存亲切的成分, 它的寓意具有混合性、多元性。

此外, 从有关“猫”等有关动物的谚语中, 我们还可以窥探出中日两国人民对其价值的评价是不同的。在日语中, 有关“猫”的谚语基本上都是贬义的, 猫或被当做目不识珠的无能之辈, 或被当做馋嘴贪吃的无用之才, 或被当做素养不高的庸才, 或被当做忘恩负义的不耻之徒。而在汉语中对“猫”的评价并没有如此强烈的负面色彩。

2.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指主体获取、加工、输出信息的方式, 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地域性和民族性。一般说来, “中国人习惯于从宏观上、整体上看待事物, 注重抽象、概括能力的应用, 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环境。重辩证思维、重意合, 表现在语言上, 汉语常用大量涵义概括指代笼统的抽象名词去说明事物, 阐述道理。而日本人重形合, 注重即物性、直观性、实用性, 对具体事物较为关心, 常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思想。”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谚语中有明显的体现。

另外, 中日两国也都擅长形象思维, 但中国是以农耕或畜牧为主的大陆国家, 而日本是靠海为生的岛国, 孕育汉语和日语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差异, 使同一事物在双方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给人的具体形态是不一样的。这在自古流传下来的充满智慧的谚语上有明显的反映。

3.审美情趣的差异

审美情趣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审美倾向, 既有个性特征, 又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中日两国的民族文化同属东方文化, 总体说来, 两个民族的文化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 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审美情趣方面两国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中国文化的审美心理是宏大取向, 而日本特有的岛国风土形成了它独特的审美情趣, 芳贺绥将日本人的审美情趣归纳为:追求小巧细致, 崇尚简洁、余韵, 爱好残缺美, 喜好风流与风雅。日本人钟爱樱花, 樱花花期一般只有十天, 这种转瞬即逝的美是日本人审美意识最合适的象征, 同时它也体现了日本人的无常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谚语是各民族人民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文化的浓缩。通过对日汉谚语翻译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中日两国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只有了解了文化内涵上的差异, 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谚语的正确含义, 准确地做好翻译等工作, 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它反映、记录和储存文化, 并使文化的传播成为可能。总之, 不同的民族之间, 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 使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角度也不同, 所以, 译者永远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处理是否得当至关重要。译者应当是了解文化和传播文化的使者, 不懂文化就不能真正领会语言, 更不用说把它译成另外一种文字了。

摘要:谚语是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人类智慧的闪光, 是各民族文化的浓缩。通过对日语谚语翻译的分析, 可以进一步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并从中折射出中日两国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篇4:小学生的谚语

关键词:英语谚语;记忆;学习效率;教育意义;巧用;惜时;坚持;提高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085

谚语是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也是语言文字的结晶,在日常沟通或写作中若适时引用谚语,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为精彩生动。每则谚语除了有句意外,还有喻意。我们知道,每种语言都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智慧与文化。因此,要学习英语仅靠背几句大白话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并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和鲜活的语言要素。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正是谚语语言的精品,它简单易懂,结构精练,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语言形式。学生们如果能够每天记忆三两句谚语,长期坚持,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谚语不但教人守德、惜时、为善和求真;劝人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和勇于进取,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语法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谚语是语言的精品,它简单易懂,结构精练,常出现在语篇中,起到概况、总结的作用,是感染力极强的语言形式。学生们如果能够每天记忆记常用谚语,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在书面表达中引用三两句谚语,长期坚持,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表达中,谚语能起到言简意赅的作用。谚语是人民群众聪明才智和经验的结晶,也是表达真理的浅显方式。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认识到,英语谚语不但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文化鉴赏力,而且在英语语法、词汇、写作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笔者尝试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利用课前一两分钟时间教会学生一些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谚语,然后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本文结合陕西及其他省份近几年的英语高考作文,简要分析一下谚语在英语高考写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英语高考中运用谚语所遵循的原则

1. 渐进性原则。高三英语写作要坚持“句——段——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英语写作的初始阶段,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狠抓基本功训练。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句型并能写出简单句子之后,再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体例写出小段的文章。在段落写作中要引导学生分析段落的结构、段落的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写作手法等,这有利于下一步一篇文章的写作。在文章写作中要教会学生如何熟记谚语,活学活用。学生惧怕英语写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写句子怕出错,或者写出汉语式英语。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一些谚语让学生仿写,使学生不但学习英语谚语,而且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 多样性原则

要坚持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及写作文体的多样性。从形式上而言,可以用回答提问的口头作文,也可以用续写故事;可以改写课文,也可以仿写课文;可以写提纲训练谋篇布局,也可以写拓展段训练发散思维……从文体上而言,可以写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也可以写书信、便条、通知等实用文体。期间可以引用谚语。英语谚语能够源远流长,除了有多样性的内容,还因为有优美的语音和结构形式。英语谚语往往发音铿锵有力、音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好记。许多英语谚语运用了押韵、反复、对偶等修辞手法,更增添了谚语语言的结构美、节奏美和韵律美,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 结合性原则

结合作文,在文章的开头引入一些言简意赅、富有哲理的谚语,会为文章增色不少。要坚持听说读训练和写训练相结合。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学习者在学习时常先通过听和读吸取语言知识,从而了解别人的思想,再通过说和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别人了解自己。大量的听说训练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因此,写与听说读紧密结合,进行多元化的能力训练,可使学生的各项能力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在写作中,如果我们能把谚语作为文章的论据使用,也能够增加语言的说服力和文章的分量,同时避免了因使用复杂句式而出现的语法失误,达到提高文章档次的目的。

4. 控制性原则

要坚持写作前的指导,控制学生的汉语语言思维,发展英语语言思维。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模仿,而非随心所欲地自由表达。教师要加强写作前的指导,可给出范文让学生模仿,以熟悉其语篇结构。同时要控制其汉语语言思维,尽可能让学生习惯英语语言思维,以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道、正确的英语谚语。例如Hope is life and life is hope.(希望才有人生,人生要有希望。)/Idle young, needy ol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If you don’t aim high you will never hit high.(不立大志,难攀高峰。)/I might say that success is won by three things: first, effort; second, more effort; third, still more effort.(成功之道唯三点:努力、努力、再努力。这些都是地道的英语。)

5. 持久性原则

要坚持长期、正确的英语谚语写作训练。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学生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优美的谚语字字珠玑、充满睿智、清新明快、寓意深刻。学生在高考作文中如能恰当引用,一定会增加文章的亮点,升华文章主题。

二、高中英语谚语写作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 分类整理,精选英语谚语

目前有关英语谚语的书籍很多,谚语数量也多达几千句。有的谚语书籍按谚语的内容分类,如时间、交友、健康、励志等;有的按字母的顺序排列,如A-Z,以方便教师查询。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和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潜心研究谚语,从中精选与学生学习、生活等密切相关的谚语,并将谚语教学与学生的翻译、造句、写作练习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2. 大量积累,扩大学生的谚语总量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高中三年的英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谚语教学。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每节课利用一两分钟时间,学习1-2条谚语是合适的。教师只要坚持,学生三年下来积累的谚语数量是惊人的。

3. 将谚语背诵与说、读和写相结合

在谚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多背、多写,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说说自己所学的英语谚语,也可在教室设一个英语谚语角,让学生写写自己收集到的谚语,或定期举行谚语比赛,检测学生学习谚语的情况。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乎时的生活中多用英语谚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提高说英语的能力。

高考英语作文要求对所论述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提炼论点或得出结论。 写作应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这是近年来外语教学界达成的共识。一线教师应充分认识谚语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广泛搜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谚语,并运用这些谚语对学生进行命题作文训练。许多英语谚语短小精悍、寓意深刻,非常适用于文章的题目。教师可用一个谚语为题,要求学生就一个主题展开作文写作,长期训练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篇5:小学生农时的谚语

春挣一日,夏挣一时。

正月雨是粪,二月雨是命,三月雨是病。

一年四季在于春,一日之时在于晨。

芒种芒种,忙忙种。

一年四十五日忙,一天要办九天粮。

高台上种芝麻,矮台上种棉花。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水无百日寡,水泡百日肥。

头伏芝麻,二伏粟,三伏的红绿豆。

板田点蚕豆,松田种绿豆。

庄稼活路三样狠,挖泥、打草、扯棉梗。

麦到立夏死。

立夏一过,栽秧割麦。

大麦割青,小麦摇铃。

谷出不怕连阴雨,麦出不怕火烧天。

不怕草荒苗,就怕苗荒草。

长嘴要吃,长根要肥。

妻好一半福,秧好一半谷。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秋前播,秋后撒。

篇6:小学生团结的谚语

一人做事不到,二人谋事有余

一人主张,不如二人商量

一只眼看不远,千只眼看穿天

蜂多出王,人多出将

三虎必有一彪,三鹰必有一鹞

众人里面有圣贤,土石里面有金银

愈入森林,愈见大树(非洲)

深山里出鹞鹰,众人里出高人

人多成王

人多出韩信

深水藏大鱼(西班牙)

一人不敌二人计,三人合唱台戏

一人想一点,两人添一点,三人凑齐全

众人拾柴火焰高

土多好打墙,人多力量强

众人扶船能过山

只要人手多,石磨挪过河

百事靠人多,牌轩抬过治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淮南子〉

千斤担子众人挑

万人万双手,拖着泰山走

天上星多黑夜明,地上树多成森林

十个种竹,一年成林,一人种竹,十年成林

微风聚在一起,就有台风的力量(越南)

人不众,帽不压风

巨大的`松涛声,是从每棵树上发出来的(欧洲)

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蒙古)

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伊朗)

好虎架不住群狼

恶狼难敌众犬,好手难打又拳

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

狼众食人,人众食狼

鸟多不怕鹰,人多把山平

树要成林,人要成群

大树成林不怕我,十根细线拧成绳

一虎势单,众鸟遮日

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人多力大,龙虎害怕

蚂蚁多了咬死人

若是大家都走到河里,鳄鱼便不敢张嘴(马尔加什)

星多夜空亮,人多智慧广

一个人的聪明有限,众人的智慧无穷

人多讲出理来,稻多打出米来

一人不敌二人智

篇7:励志的小学生谚语

●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树怕烂根,人怕无志。

●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 志高品高,志下品下。

● 谷要自长,人要自强。

●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 穷莫失志,富莫癫狂。

● 人要心强,树要皮硬。

● 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 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 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篇8:小学生的谚语

笔者对1982年燎原出版社出版的《日中谚语对照集》进行了统计, 其中和自然类相关的谚语有446个, 再根据揭侠在《日语的修辞研究》中所指出的日语修辞的种类为依据进行了分类统计, 其中比喻修辞有258个, 占据第一位。本文将从等价理论的视角出发, 对位于第一位的含比喻修辞的日语谚语的汉译进行对等研究。

二、比喻修辞法的对等

无论日语还是汉语, 比喻修辞都有很多种类, 本文将从明喻、暗喻、讽喻三种比喻修辞入手进行对等研究。

(一) 明喻对等

明喻又称为直喻, 其形式是最简单、最易理解的。在明喻中有较明显的比喻词, 日语中为「あたかも」「みたいだ」「ようだ」「如し」等, 汉语中为“像……一样”“犹如”“仿佛”等。在翻译含明喻修辞的谚语时有两种对等情况, 一为修辞法和对象词 (本文中主要指喻体) 的对等, 二为修辞法的对等。

1.修辞法和对象词的对等

(1) 蚯蚓ののたくったよう———像蚯蚓爬似的

(2) 泉の涌く如し———犹如泉水涌出

(3) 竜の雲を得る如し———如龙得云升天

这三个谚语都有明显的比喻词「よう」「如し」, 是典型的明喻修辞。 (1) 中喻体为“蚯蚓”, 中日文化中对蚯蚓的印象相同, 均用“像蚯蚓爬的一样”来形容拙劣的字迹, 所以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形式上, 原文与译文都能达到对等。同样, (2) 和 (3) 中「如し」为比喻词、“泉”与“竜”均为喻体, 中日对于“泉”和“龙”有着同样的文化背景, 因此翻译为“犹如泉水涌出”“如龙得云升天”, 在意义上均和原文是一致的, 即形式和内容均可达到对等。

2.修辞法的对等

在明喻中, 除了上述情况外, 还有对象词不同只有修辞法对等的情况。例如,

(4) 蜂の巣を突ついたよう———像捅了马蜂窝一般

(5) 砂を噛むよう———味同嚼蜡

(4) 中「よう」为明喻修辞, 「蜂」为对象词, 是指膜翅目中除了蚂蚁外的昆虫的总称。译文中的“像……一样”为明喻修辞, 对象词为“马蜂”。马蜂是蜂的一种, 对于中国人来说因具有危险性, 和别的蜂感觉不同。但是无论对象词是「蜂」还是“马蜂”, 所表达的都是造成很大的困扰之意, 因此即使对象词不同, 但是修辞法是一样的, 即在形式和内容上也能达到对等。 (5) 中原文的比喻词和对象词为「よう」和「砂」, 虽然都为明喻修辞, 但是因生活习惯不同, 所用的对象词也不同。原文中用“像嚼砂一样”来形容枯燥无味、没意思, 译文中用“味同嚼蜡”来形容无味。虽然原文用“砂”, 译文用“蜡”, 但都表示的是无味之意, 因此修辞法和意思上可以达到对等。

(二) 暗喻对等

暗喻修辞是谚语中常用的修辞之一, 又称为隐喻。暗喻和明喻不同, 它没有明确的比喻形式, 也没有固定的比喻词, 在日语中经常以「~に~」「となる」形式出现, 中文里一般用“是”“成为”“变成”等词语表示。在翻译含暗喻修辞的日语谚语时, 和明喻一样有两种情况, 即:

1.修辞法和对象词的对等

(6) 水の泡となる———归为泡影

(7) 木を見て森を見ず———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6) 中, 对象词为「水の泡」, 指的是浮在水面上且短暂易失的水泡, 另一方面, 译文中的“泡影”也指虚幻的水泡或影子。原文与译文所指含义均为:像水泡和影子那样很快就消失之意。无论是译文还是原文均没有明显的比喻词, 但含有比喻之意。即, 无论是对象词、修辞方法还是意思, 两者皆可达到对等。同样, (7) 中的对象词为「木」和「森」, 没有明显的比喻词, 但隐含比喻之意, 即为暗喻修辞, 且原文与译文都指“比喻只看到局部, 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或比喻眼光短浅。”也就是说, 在修辞法和意思上均可达到对等。

2.修辞法的对等

(8) 焼石に水———杯水车薪

(9) 獅子身中の虫———害群之马

(8) 的对象词为「石」, “给烧热的石头上浇水, 比喻毫无用处”之意。而译为“杯水车薪”后, 对象词虽然变为了“薪”, 但所表示的含义还是“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无济于事, 徒劳无功。”换言之, 原文与译文虽然对象词不同, 但修辞法和意思相同。 (9) 来源于佛经《梵网经》, 原文的对象词为“虫子”, 而译文的对象词为“马”, 两者都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换言之, 修辞法和意思均可达到对等。

(三) 讽喻对等

讽喻修辞的特征为用讲故事的办法来比喻事物, 说明道理, 达到启示、诱导或讽刺谴责的目的。在对含讽喻修辞的日语谚语进行翻译时, 同样存在两种情况:

1.修辞法和对象词的对等

(10) 何処の烏も黒い———天下乌鸦一般黑

(11) 同じ穴の貉——一丘之貉

谚语 (10) 来源于《福冈县内方言集》, 原文对象词为「烏」, 意为“乌鸦”, 用无论哪的乌鸦都是黑色、都不会改变, 来比喻不论哪里的坏人都是一样的。译文所表达含义一样, 因此, 原文与译文无论对象词还是修辞还是含义均可达到对等。 (11) 出自《洒·茶番序》, 日语中「貉」为“狸”的别称, 汉语中“貉”和“狸”指同种动物。译文与原文均为“比喻彼此同是丑类, 没有什么差别”之意。即对象词、意思、修辞法是一致的。

2.修辞法的对等

(12) 虻蜂とらず———鸡飞蛋打

(12) 中的对象词“虻”和“蜂”为两种昆虫, 用“同时抓虻和蜂的话, 最终什么也抓不到”来比喻两头落空, 一无所得之意。在这里译为“鸡飞蛋打”, 对象词虽变为了“鸡”和“蛋”, 但还是比喻两头落空, 一无所得之意。即对象词不同, 但是修辞法和意义相同。

从上可以看出, 在含比喻修辞的日语谚语的汉译中, 不仅能准确地传达语义, 还能根据译文中所用的比喻修辞, 使其在形式上达到对等, 并能再现其原文的内容和表现方式。通过此次研究, 在日语谚语的汉译中, 恰当地映射了维尔纳·科勒的形式等价理论。换言之, 对译者而言, 翻译时重视内容和形式的等价是不争的事实。

摘要:谚语是一国语言的精华, 有着音律、大众、简洁等特性。日本人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影响, 开始崇拜自然, 因此在日语谚语中有很多和自然相关的谚语。本文拟从等价理论的视角出发, 对日语谚语中含比喻修辞的谚语的汉译进行对等研究。

关键词:自然类谚语,修辞对等,修辞法,对象词

参考文献

[1]尚学図書.故事·俗信ことわざ大辞典[M].小学館, 1982.

篇9:小学生的谚语

一、利用谚语丰富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我会把与本课词汇相关的谚语穿插进来,使词汇在意思有趣、结构工整、韵律感强的谚语中生动形象、妙趣横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比如教学morning和evening两个单词时,我是这样呈现的:An hour in the morning is worth two hours in the evening.(一日之计在于晨。) 又如教学walk和run两个单词时,我是这样教的:Learn to walk before you run.(循序渐进。)再如教学词组belong to时,我又是这样做的:The world belongs to you, China’s future belongs to you.(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2)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

英语的语法多且细,为了语法而讲语法,非常的枯燥。英语谚语有的简洁凝炼,有的华丽优美,充分体现了英语语言在各个方面的特点。如果将语法知识通过相应的结构正确、规范严谨、通俗易懂的谚语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谚语掌握语法规则,无疑是一种最为快捷有效的学习途径。例如,在学习形容词long 和short时,我用了这样一个句子:Art is long,life is short.(生命有限,艺术无限。)当教学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时,我利用谚语: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健康比财富更好。)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Half a loaf is better than no bread.(半片面包总比没有好。)Less is more.(简单就是美。) 教学不定式时,我用的谚语为:It is better to give than to take.(给予比索取更好。) To err is human.(人非圣贤,孰能无过。)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一个巴掌拍不响。) 我运用了这些谚语教学分词和句式: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Barking dogs seldom bite.(吠叫之犬不咬人。)Let sleeping dogs lie.(别惹是生非。)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滚石不生苔。)A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欲加之罪,何患无词。)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讲授too…to用法时,我就利用这两个句型: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It is never too late to mend.(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3)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生都惧怕英语写作,主要原因是写出来的句子存在语法错误。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些谚语仿写,如: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学生联想到一些久居中国的外国友人,就很自然地从他们的角度写出这样的句子:When in China, do as the Chinese do.学生经常这样模仿,就会熟悉并记住一些常用句型,从而提高造句能力,在作文中引用恰当的谚语也能为文章增彩。教师应让学生分类精选、积累谚语,巧妙运用到写作中。

二、利用谚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是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喜爱情绪。在教学中通过谚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比如激励学生知难而上、奋力拼搏、培养坚强意志的谚语: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Will is power.(意志就是力量。)Nothing is 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Easier said than done.(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No pains, no gains.(一份耕耘,一份收获。)After rain comes sunshine.(风雨过后现彩虹。)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Victory belongs to the most persevering.(胜利属于最不屈不挠的人。)So said, so done.(言出必行。)学生在学习这些谚语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坚忍不拔的毅力,学会了主动关心别人,由此对英语产生了持久的兴趣。

三、利用谚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篇10:团结合作的小学生谚语

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

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

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莫学篾箩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墙倒众人推。

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群雁无首不成行,羊群出圈看头羊。

群众心里有天平。

人心齐,泰山移。

人和万事兴。

人多好办事。

人多势众。

人多山倒,力众海移。

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

双拳难敌四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

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城。

团结加智慧,弱者胜强者。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一人难唱一台戏。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一颗星星布不满天,一块石头垒不成山。

一根稻草抛不过墙,一根木头架不起梁。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

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力量从团结来。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

篇11:激励人心的小学生谚语

三月有粪挑,谷子压弯腰;三月无粪挑,收谷不用刀。马无夜草不肥,苗无粪水不长。

无力不打铁,无灰不种麦。

正月有粪挑,麦子压弯腰;正月无粪挑,麦子如牛毛。田里缺肥料,扁担两头翘。

田底一寸肥,田面九寸穗。

包谷不上粪,只收一根棍。

禾苗勤追肥,谷粒大又肥。

生根不压粪,长成蒿子棍。

宁施一窝,不撒一箩。

年里施肥施根线,抵过年外施三遍。庄稼要好,底肥要饱。

庄稼要好,粪大水饱。

好钢用在刀刃上,好肥用在攻穗上。麦追黄芽谷追节,玉米追的七个叶。冷田热底,增产无比。

冷粪果木热粪菜,生粪上地连根坏。没粪不种豆,粪大萝卜粗。

若要庄稼好,施肥要足还要巧。苗黄灌粪水,苗黑撒草灰。

肥料足,多收谷,一熟顶两熟。

肥料用得当,更比多施强。

肥多不浇烧坏苗,粪大水勤长得好。底肥三年壮。

要得红苕好,底肥追肥要上饱。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基肥要狠,追肥要准。.

秧肥追得当,禾苗长得壮。

深耕密植不上粪,枉费力气瞎胡混。量体裁衣,看禾施肥。

粪要施进土,一亩顶两亩。

粪生上,没希望;粪熟上,粮满仓。

一滴水,一粒粮,贮水保水如保粮。人靠血养,苗靠水活。

上粪不浇水,庄稼噘着嘴。

水是庄稼娘,无娘命不长。

水是庄稼宝,缺水长不好。

水满田,谷满仓,田内无水仓无粮。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水无肥一半谷,有肥无水望天哭。囤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低产变高产,水是第一关。

肥料虽是宝,无水长不好。

鱼儿离水活不了,庄稼缺水长不好。春风不吹地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春雨贵如油,不让一滴流。

春雨蓄满塘,秋后多打粮。

孩要奶足,田要水足。

做一个有实力的人,不要让今天的懒惰成为明天的痛。

做人要厚道,求学要严谨。

尊师重道,爱国立德。

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

学之染人,甚于丹春。

要成就大事,先做好小事。

要争就能赢,要拼才能赢。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一步二步三步步步高升,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向上。

一朝习惯,万事易办。

一分的浮躁,一分的遗憾。

以宇宙为教室,牵自然为宗师。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清。

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用理想和信心换取动力。

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考场之上。

在人生旅途中没有到达终点,我不会提前下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识+能力=方法 能力+勤奋=效率 效率×时间=能力

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先做该做的事,再做喜欢的事。

效率×时间=成绩 能力+勤奋=效率 知识+方法=能力

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严师出高徒。

有病乱投医。

无巧不成书。

无风不起浪。

欲速则不达。

脚踏两只船。

破罐子破摔。

伸手不见五指。

身正不怕影子斜。

三十六计走为上.

强将手下无弱兵。

磨刀不误砍柴工。

近水楼台先得月。

酒香不怕巷子深。

浪子回头金不换。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人难唱一台戏。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

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城。

团结加智慧,弱者胜强者。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篇12:关于实践的小学生谚语

2. 只有实践的钥匙,才能打开知识的宝库。(美国)

3. 空谈使真理黯然失色,实践使真理增添光辉。(欧洲)

4. 如果真理是名贵的珍珠,那么实践说是产生珍珠的大海。(亚洲)

5. 聪明人听到一次,就去思考十次;看到一闪,就去实践十次。(朝鲜)

6. 实践能攻克一切惊险的堡垒。(法国)

7. 不信耳朵听流言,相信眼睛看实践。(英国)

8. 十张嘴巴说,不如亲睛看见;十只眼睛,不如亲自拿着。(老挝)

9. 要想知道对岸的事,就得涉水渡过河。(朝鲜)

10. 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苏联)

11. 要想捕鱼,就得下水。(苏联)

12. 由于经常打铁,就可以成为铁匠。(法国)

13. 春柴方知斧头钝。(拉丁美洲)

14. 不肯背东西,就不知东西有多重。(非洲)

15. 不伤虎皮难捕虎。(朝鲜)

16. 不打碎鸡蛋就做不成蛋糕。(苏联)

17. 不播种就不会有收获。(缅甸)

18. 鸟不展翅难高飞。(朝鲜)

19. 没有登过富士山的人不算有学问。(日本)

20. 不去实践的科学家,就象不酿蜜的蜜蜂。(苏联)

21.近路不去也会感到远。(朝鲜)

22. 打渔的浑身湿,打猎的两腿勤。(日本)

23. 猫喜欢吃鱼,可是又怕爪子伸进水里。(芬兰)

24. 怕湿脚的人捉不到鱼。(英国)

25. 怕火星的不是好铁匠。(芬兰)

26. 先尝尝,然后再说:这是“盐”。(伊朗)

27. 要知道一样菜的味道,就得尝一尝。(英国)

28. 试试并非受罪,多问并不吃亏。(德国)

29. 大胆的尝试只等于成功的一半。(美国)

30. 舞剑是一回事,作战是另一回事。(英国)

31. 只要顺着河流走,就能够发现天鹅。(苏联)

32. 小孩子总是经过跌倒,再跌倒,才逐渐长大的。(苏联)

33. 瞄准还不是射击。(英国)

34. 芝麻稠,不可留,留来留去少出油。

35. 伏里种芝麻,头顶一蓬花(不结子)。

36. 芝麻锄得嫩,等于上了粪。

37. 芝麻听脚响,这边锄,那边长。

38. 七锄葫芦八锄长瓜,三锄芝麻结疙瘩。(北京)

39. 芝麻不打叶,打叶就不结。

40. 芝麻稠,不可留,留来留去少出油。

41. 伏里种芝麻,头顶一蓬花(不结子)。

42. 芝麻锄得嫩,等于上了粪。

43. 芝麻听脚响,这边锄,那边长。

44. 七锄葫芦八锄长瓜,三锄芝麻结疙瘩。(北京)

45. 芝麻不打叶,打叶就不结。

46. 旱不死的芝麻。

47. 天旱收芝麻,雨涝收豆子。(华北)

48. 旱收芝麻涝收豆。

49. 摘不尽的棉花,打不尽的芝麻。

50. 沙土花生粘土麦。

51. 花生花生,沙土蔓延。

52. 花生苗齐八成收。

53. 花生土内长,秧苗节上生。

54. 头遍刮,二遍挖,三遍四遍如绣花。

55. 花生要锄梦中果(中耕要早)。

56. 若要花生花,磷、钾不可少。

57. 花生不下针,一年空费心。

58. 积水烂根(前期),缺水空壳(后期)。

59. 花生过路客,不可年年作。

60. 浅种油菜苗苗旺,深点南瓜爱死人。(吉林)

61. 春菜如虎。

62. 油菜听得锄头响,一边锄来一边长。

63. 千浇万浇,不及腊肥一浇。

64. 立夏栽棉花,谷雨种甘蔗。

65. 若要甘蔗茂,豆枯做肥料。

66. 甘蔗下肥早,蔸粗苗壮不会倒。

67. 甘蔗不上行,秆小又没鲜。

68. 甘蔗老头甜,越老越新鲜。

69. 梯田好种烟,杀虫又肥田。

70. 立夏忙种烟,烟叶长如鞭。

71. 茄子栽花烟栽芽。

72. 若要烟叶整整齐,摘心抹芽要及时。

73. 适时采叶,香味馥烈。

74. 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

75. 三打三不打:脚叶打嫩不打老;腰叶打熟不打青;顶叶打老不打嫩。叶打老不打嫩。

76. 早晨不割烟,晌午不摘瓜。(安徽)

77. 寒露不摘烟,霜打别怨天。

78. 若要叶质嫩,不离雾与云。

79. 茶树最糊涂,宜露又宜雾。

篇13:湘乡方言谚语的修辞特色

节奏鲜明 音韵和谐

方言谚语顺口悦耳, 节奏鲜明, 音韵和谐, 易于记诵传承, 富有艺术情趣, 体现了语言的音乐美。押韵、方言虚词的使用、音节的搭配在湘乡方言谚语中是体现语言音乐美的重要手段。

押韵。“押韵, 就是有规则地交替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 利用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有规则地回环往复, 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使作品和谐统一。” (1)

湘乡方言谚语以双句式为主, 也有部分多句式谚语, 大多押尾韵, 一韵到底。例如:

(1) 草鞋冇样, 边打边像。

(2) 出门带根绳, 万事不求人。

(3) 有鱼不吃虾, 冇鱼也要叉。

(4) 有牛莫嫌慢, 有饭莫嫌烂。

(5) 火车叫, 钟点到, 二两来, 烙个炮。

(6) 一赚钱, 腰上切;二赚钱, 铁打铁;三赚钱, 桌子边上谐。

例 (1) (2) (3) (4) 都押的是尾韵。在湘乡方言中, “绳”“人”的韵母相同, 读为[ien]。例 (5) (6) 押隔行韵。其中例 (3) 一二句“鱼”字重复使用, 例 (4) 中“有”、“莫嫌”重复使用, 例 (6) 中“赚钱”一词重复使用, 在简短的句式中, 恰当地重复使用个别的词语, 能在表达上给人以字音协调、节奏鲜明、形式匀称的美感。

方言虚词的运用。湘乡方言中的语气词、助词的功能和共同语中语气词、助词的功能相同。湘乡方言中的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 也可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助词往往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大量具有当地特色的语气词、助词出现在湘乡方言谚语中, 它们除了表达丰富的语法意义外, 还起到了调整音节、增强节奏的作用。例如:

(1) 宁可穷嘎家务, 不可木嘎崽女。

(2) 吃哒碗里, 望哒甑里。

(3) 煮熟的鸡蛋, 冇得变哩。

(4) 吃苋菜子屙血, 走红哩。

例 (1) 中“嘎”表示完成;例 (2) 中“哒”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例 (3) (4) 中的“哩”兼有助词和语气词的功能, 既表示动作的完成, 又表达了一定的语气。在湘乡方言中, “穷嘎”、“吃哒”、“变哩”等组合一般都读为重轻格式, “嘎”“哒”“哩”等词具有后附性和黏着性, 都要轻读。方言语气词和方言助词的运用使谚语在声音的长短舒促、高低起伏等方面更具音乐美。

另外, 湘乡方言中的部分谚语还使用了衬词, 衬词一般指句中自身并无意义, 只起到协调音节作用的词, 例如:

(1) 做个好事修个德, 人不晓得天晓得。

(2) 炊壶滚起吱介翻, 茶叶子还在安化山。

例 (1) 中的“个”, 例 (2) 中的“吱介”都是衬词, 放在句中, 十分和谐, 读起来朗朗上口。

音节的搭配。音节搭配得当, 能使语言匀称、自然。一般来说, 音节与音节的配合要相称, 单音节词与单音节词搭配, 双音节词与双音节词搭配, 多音节词与多音节词搭配。湘乡方言谚语通过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巧挑词语, 精心搭配, 获得了形式整齐、节律感强的艺术效果。例如:

(1) 光清明, 暗谷雨。

(2) 人歇端午, 牛歇谷雨。

(3) 三十夜里的火, 元宵夜里的灯。

(4) 冷是冷, 莫发风;穷是穷, 莫欠账。

(5) 有钱三十称阔佬, 无钱三十打单身。

(6) 勤劳发狠般般有, 好吃懒做样样无。

上述例句都运用了对偶修辞格。对偶是汉语所独有的辞格, 由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构成, 它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 读起来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便于记诵。湘乡方言谚语中对偶的运用是很多的, 从形式上看, 大多为宽式对偶, 例 (1) 的上下句为三言句式, 节拍配置为1//2;例 (2) 的上下句为四言句式, 节拍配置为2//2;例 (3) 的上下句为六言句式, 节拍配置为2//3//1;例 (5) 的上下句为七言句式, 节拍配置为2//2//1//2;例 (6) 的上下句也是七言句式, 节拍配置为2//2//2//1。从内容上看, 例 (2) (3) (4) 为“正对”, 构成对偶的上下句运用类似的事物或事理相互补充;例 (1) (5) (6) 为“反对”, 构成对偶的上下句运用相反或相对的事物, 形成强烈的对比, 以突出事物的本质。从上述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 湘乡方言谚语讲究音节的搭配, 音节组合丰富, 节拍搭配自然, 形式匀称整齐。

通俗质朴 平易自然

谚语源于民间, 用于民间, 经世代口耳相传, 形成了通俗质朴、平易自然的语言风格, 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质朴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也是经过了锤炼的产物。精挑词语, 用词准确妥帖, 就会产生一种质朴的美感和力量。湘乡方言谚语没有华丽的辞藻、绚丽的文采, 而是选用了大量贴近当地人民劳动生活的独具特色的方言词语来传授知识、阐释哲理, 既通俗易懂, 又形象生动。例如:

(1) 人不强梁家不富。

(2) 要想全无事, 除非拎打光。

(3) 徛起死, 顿起埋。

(4) 死脔入粮子, 三天起拱子。

上述例句中都含有湘乡方言特有的词语。例 (1) 中的“强梁”不仅指人能力强, 更多地包含了做人要厉害、要霸道的意思。例 (2) 中的“拎打光”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身无分文、一无所有。例 (3) 中的“徛”表示站立, “顿”是湘乡话中“竖着”、“直立”的特有说法, “徛起死, 顿起埋”意指不妥协、不屈服。例 (4) 中“死脔”是湘乡话中骂人的话, 泛指蠢人, “粮子”指旧时的军队, “起拱子”意指不安分, 造反。还有的谚语表现了湘乡方言特有的语法现象, 例如“耳朵梗子嫩软的”, “嫩”在普通话中是形容词, 而此处却相当于程度副词, 修饰“软”, 此句用来形容那些缺少主见、容易改变主意的人。

巧用辞格 含蓄风趣

辞格是人们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在长期的语言交际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或特定模式。湘乡方言谚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双关、夸张等修辞格, 使语言含蓄风趣、耐人寻味。

比喻。比喻, 即根据心理联想, 抓住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 用乙事物来描绘甲事物, 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等不同的形式。比喻是湘乡方言谚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例如:

(1) 赚钱好比针挑土, 用钱好比水推

(2) 人情是把锯, 有来就有去。

(3) 刀钝石上磨, 人蠢世上学。

(4) 挖眼寻蛇打。

(5) 肚痛搔脚板。

例 (1) 用两个明喻形象地说明了赚钱艰难、用钱容易的情况, 喻词为“好比”。例 (2) (3) 皆为暗喻, 例 (2) 选取了“人情来来往往”和“锯来锯去”的相似点来打比方;例 (3) 中以“人蠢世上学”为本体, “刀钝石上磨”为喻体, 说明了后天磨炼的重要性。例 (4) (5) 句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都只有喻体, 没有本体, 例 (4) 中的“眼”是“洞”的意思, “挖眼寻蛇打”喻指“无事找事”;例 (5) 用来比喻那些抓不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人或行为。

夸张。夸张就是有意言过其实来突出事物形象的一种修辞格。爱好夸张的心理倾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夸张能幽默风趣地表达说话者对事物或人物的鲜明的情感态度, 有利于突出其本质和特征, 从而容易引起听话人的共鸣。可以说, 古往今来, 人们都运用过夸张来达到交际目的。湘乡方言中也有许多谚语运用了夸张这种修辞格。例如:

(1) 树叶子掉下来怕打破脑壳, 走路都怕踩死蚂蚁子。

(2) 夜饭少一粒, 饿成个残废。

例 (1) 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胆小怕事的人。例 (2) 说明旧时人们非常看重晚餐, 认为晚餐一定要吃饱, 否则会有损身体健康。

双关。双关一般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 言在此而意在彼。湘乡方言中还有些谚语运用双关来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地表达语意。例如:

(1) 外婆屋里姓蒋。

(2) 老实鼻头空。

例 (1) 句利用湘乡方言中“姓”与“信”、“蒋”与“奖”谐音, 幽默含蓄地讽刺了一贯爱听奉承话的人, 方言词语“屋里”是“家里”的意思。例 (2) 巧妙地利用“老实”一词构成语义双关, “实”在湘乡话中也可做动词, 表示“堵、堵住”, “老实”在句中为“鼻子老是堵塞不通”的意思, “老实”还有做人本分、规矩之意, “老实鼻头空”表面上指一直堵着的鼻子不堵了, 暗指老实人不老实了。

湘乡方言谚语修辞格的运用也是多样化的, 除了上述分析的常见的修辞格外, 还运用了其他的修辞格, 例如:“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运用了回环修辞格, 说明了人的成长与约束、控制等的关系;“荒处无人耕, 耕处有人争”运用了顶真修辞格, 表现了人们爱扎堆、从众的心理;“七月豌, 蔸上豌;八月豌, 腰上豌;九月豌, 尖上豌”运用了排比修辞格, 告诉人们七月种的豌豆, 从豆苗蔸上就开始长豆荚, 能高产, 而八月、九月就不适合种豌豆。丰富的修辞格恰到好处的运用, 突出了谚语的表意重点, 提高了谚语的表达效果, 使其更容易记诵传承。

综上所述, 湘乡方言谚语内容丰富多样, 讲究优美的修辞格律, 注重选词炼句, 运用了多种修辞格式, 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散发出独特的语言魅力。

参考文献

篇14:小学生的谚语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年级阶段,由于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较差,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所以产生记忆持久性不强容易遗忘,单词拼写不清,词义混淆等问题。在记忆单词方法上也主要是死记硬背型,但此种“会背”只不过是单词基本词义的掌握与简单的单词拼写。运用的识记方法就是机械地、简单地一个一个字母的死背,未能充分理解单词的意义,没有在句中学习单词,词汇学习与句型脱节,这种记忆方法导致学生读记单词记得快,忘得也快,不能持久记单词。这种枯燥的学习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对学习单词失去学习的动力,导致中年级的学生英语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有部分同学因背不了英语单词而放弃对英语的学习。但学生对一些谚语非常感兴趣,英语谚语以句子为单位,所含的道理精辟深邃,句中的生词不难猜测,从而增强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效果。内容丰富语言精炼的谚语也容易调动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在中年级的英语课堂上开展了用英语谚语辅助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鼓励学生用感兴趣的方法快乐的学好英语单词,同时拓展课外知识,提高记忆单词和应用单词的能力,为英语阅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发现学生非常喜欢用谚语记忆单词,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了词汇的积累并且丰富了课外知识。

二、如何解决问题

(一)研究目标

1.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让学生通过网络设置进行听读单词和谚语,保证所学单词和句子的规范读音。

2.通过谚语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拓展课外知识,提高学生记忆单词和应用单词的能力。

3.在研究过程中,激发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关注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提高对学生单词记忆方法的指导,总结,归纳出一套有效的英语单词教学方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发展。

(二) 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具体步骤安排如下:

1、准备阶段:(2015.05——2016.08)

(1)撰写课题研究申请报告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2)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搞好校园课题网站的建设,完成课题网站的先期建设。

(3)收集整理英语谚语与对应英语单词的学习资料并上传到网络平台。

(4)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方法。

2.实施阶段(2015.09——2016.05)

(1)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单词与谚语学习的研究教学,通过谚语学习提高学生对词汇的词义理解,并且利用网络功能让学生在家能听读所教词汇与谚语。

(2)组织和指导学生背诵单词与谚语相结合,理解谚语的含义,举办各种竞赛和手抄报活动。让学生把作品上传到网络平台进行分享。

(3)探究适合不同词汇内容的朗读及记忆策略。

(4)定期上公开课进行交流、展示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词汇学习兴趣的经验和成效。

3.总结阶段(2016.06——2016.07)

(1)完成课题研究、教师撰写论文和实验总结报告。

(2)收集师生作品;

(三)研究过程

1.搭建网络平台谚语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和记忆

网络具有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特点。运用网络可以将原本固定,呆板,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网络学习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充分利用我校网络平台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单词和谚语。首先我和课题成员教师通过网络把课文各个模块的单词相对应的谚语进行编辑,把谚语编辑为有声材料,并附上相应动画,或直接下载一些有关谚语的动画,然后教师把各课单词及对应谚语发布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上,让学生自由上网点击学习。每次学习,网络平台都有记录,并能得到相应红星奖励,红星累积到一定数量还可以到老师处领取奖品。学生对网络的学习方式非常喜欢,能主动上网学习,对网络红星的获取方式非常感兴趣。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也让学生在学习谚语过程中主动学习了单词,加强了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习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课堂教学充分挖掘谚语与单词的联系,活化词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单词与谚语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记忆单词灵活多样化,我在单词教学中尽量找出谚语与单词的联系,找出不同单词与谚语的联系点进行教学,如在谚语中,有一些句子中的单词通常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单词的拼法相似,相同字母组合的读音相同,读起来顺口,便于记忆单词。我在教五年级学生时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一些单词,如谚语A little pot is soon hot. (壶小水易热。)在教学pot时,把pot 和hot一起学;No pains, no gains.(不劳无获。)在学习gain时,把gain与pain一起;Nothing brave, nothing hav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学习brave时把brave与have一起。教学时让学生观察和找出这些相同字母组合的单词,教师还可以在相同字母组合下面划线,让学生发现这些单词在字母组合方面有相同性或相似性,记忆这些单词也是有规律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律来记忆单词。

又如有一部分英语谚语句型含有同一词的重复,读起来朗朗顺口,容易记忆。在单词教学中,为了避免单词的枯燥学习,可采用谚语句子单词的重复韵律,激发学生记忆单词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在五年级上册学习like一词,可利用谚语Like for like.(一报还一报。)Like knows like.(惺惺相惜。) 通过简单的重复式谚语加强对单词的学习。再有巧用谚语句中单词的对比,提高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和记忆,谚语句型通常有对比词汇或反义词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谚语的相似性或反义词组的特点,运用对比记忆,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如谚语A young elder, an old beggar.(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句中young和old; A friend is easier lost than found.(得朋友难,失朋友易。)句中lost和found;这些词组互为反义词,可以通过学习谚语理解和学习单词。

通过这种教学学习方法,既学习了单词,又通过谚语加强了对所学单词的理解和应用,中高年级的学生也很快就能上口朗读。课堂实践证明这样记忆单词简单,省时,高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知识面。

3.利用网络资源,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我们在研究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通过学习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还充分利用“一起作业网”教师把所要学习的经典阅读材料编写成有声材料让学生在家通过“一起作业网”进行学习,使得学生的词汇积累和阅读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每学期我校就课题研究还举办各种英语活动,如每学期举办英语节活动,英语作文比赛,英语谚语“一站到底”背诵比赛,英语谚语手抄报比赛,英语单词与谚语配对学习汇编,英语话剧比赛等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其中,学于其中。提高了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4. 课题研究与公开课例相结合,与同行讨论学习

为了让谚语学习与单词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更加有效可行,一学年的实验时间,我作为课题负责人,把课题研究与科组教研相结合,分别在上学期上了一节市的督导课例和下学期的越秀区与荔湾区既广东省吴小兰名师工作室的示范课。在这两课的教学中我分别利用谚语去教学单词,把这种教学方法呈现给同行们进行讨论。上学期我教学的是U5 Where is Ben?其中单词look for 和find 我使用谚语让学生理解这两词的区别。听课的赵淑红老师觉得这种学习方法很好,给以很高的评价。并建议我把这两个词的对比学习做成微课进行展示。下学期我所上的课是U12 I know a short cut.我通过谚语“读书无捷径”引出short cut 的学习。让老师们觉得很有新意,同时也觉得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通过与同行们的讨论学习,让我更加明确应用谚语教学辅助单词学习,应该是可行的,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问题解决的成效分析

开展课题研究的自我评价如下:

一、取得的阶段成果 在教师方面:

1.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发展

我们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的方式,认真学习各种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策略,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是我们不变的目标,通过自我学习和同行之间的讨论学习,提高了自身专业素质。林小红老师的论文《浅谈英语谚语在小学中高年段英语单词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师教育2016第四期刊登,林小红老师还被聘为广东省吴小兰名师工作室的主要成员。

2.教研活动有成效

我们把课题研究活动与英语组的集体教研活动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安排研讨活动,认真做好活动记载工作。组内研讨气氛浓厚,组员能坦诚发言,这种务实的探讨方式,有利于课题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研究,共同发展,使教研活动有效开展。

在学生方面:

1.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经典谚语”、“谚语故事”等的学习欣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学生很怕学英语到现在学生能主动学,而且乐在其中。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兴趣。提升了学生英语知识的积累和英语文化的积累。

2.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经过一学期来的实验,发现中高年段的绝大多数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在课题研究过程,我校英语课积极组织课外活动,把所学知识应用以生活,如:谚语故事演讲比赛、英语歌唱比赛、朗读竞赛,英语话剧等活动,刺激学生的表演欲,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给他们英语交流提供了机会,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在课外生活中得以提高。

二、实验后的反思

课题实验和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1.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人为本。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去学习英语谚语和英语经典美文,让他们积极去寻找阅读英语谚语和学习单词的乐趣,分享学习的愉悦。这样,才能使英语谚语学习和单词背诵不再是一种强制行为,不再是一个实验的内容,而是学生内在的需求。

2.要使学习单词和谚语的题材更丰富、兴趣更广泛。我们要把简单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把书本上的学习资料扩展到网络、报刊杂志、电视上,让学习英语单词的形式更多样、更灵活。

3.实验中,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的。“教是为了最终不教”。因此,学习策略的指导在实验中,教师丝毫不敢怠慢、马虎。而且还注重在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中,与实践结合,将方法运用起来。

4.对学生的评价,我们最初主要体现在学习谚语和单词方面的竞赛和测试的成绩上。后来,我们逐步根据学生的差异,更看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肯定。同时,我们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总结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是顺利而有效的。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等待着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今后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并突出教研重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

上一篇:个税完税证明下一篇:中国股权投资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