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

2024-06-04

培养小学生的(精选11篇)

篇1:培养小学生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显得犹为重要。针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速度慢,错误率较高的现象,我本学期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现将其进行小结:

一、实验的目的:

1.通过调查研究,找出造成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及存在的心理 障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2.让学生在掌握计算基础知识和计算基本技能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促进数学思考,逐步形成数学意识,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学生的能力增长快速

通过对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的迁移;数学思维方法的迁移;数学学习态度的迁移,试图使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数学,并让他们在研究中理解、学习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应用意识等各种意识和能力。

二、实验的几点做法

(一)透彻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必须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首先,利用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缩短掌握计算法则的教学效果。

其次,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和原有的有关知识发生联系的基础之上的教学中对新旧知识多角度、多侧面发生联系,新知识就会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生根”。脱式计算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这就是基本的计算技能训练到位的表现。

(二)准确牢固地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法则,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培养计算技能的过程。开始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以保证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熟练后还必须压缩思维过程,省略演算的某些中间环节,从而迅速得出结果,以提高计算速度和便于后继学习。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有同学计算错误率高,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因此,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两看,两想,再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怎样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阶段性成果 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

(四)、做好评价,激励学生。

对于计算题的教学,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为了培养孩子对计算的兴趣,我们组统一研究了奖励方法:学生取得一次满分就发一张本周表现奖的喜报,集齐四张就可以换一张“计算小明星”的奖状,对每次测试全对的学生所在的小队也加以相应的分数,以此激励孩子认真答题。

三、研究的二大收获

(一)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普遍提高

通过实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普遍提高,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对计算题的解法进行钻研探索,相互合作讨论,并能及时请教,并能仔细观察,把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拿到班级中和老师一起探讨解决,从而 在班级中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每一节数学课按照惯例我们都做两道计算题,有时我忘了学生们就及时提醒,他们对计算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实验,本班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提高,而且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每节课的两道计算我都及时反馈,基本上都是全对,偶尔有一两道出错,平时的脱式计算和竖式计算均能控制在10道以内。

四、实验的几点体会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

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做出表率。

篇2:培养小学生的

2岁之前就让孩子开始各种学习,建议家长教孩子读书、素描、绘画、外语、乐器等。任何手边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工具,小到一个玩具,一支铅笔。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际效果,千万不要丢给孩子一本书,然后自己转身离开。孩子会因为有父母的陪伴而感到快乐,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会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当你的孩子从学校带回了家庭作业,应当要求他(她)一回家就做作业。完成作业之后才能出去玩。如果孩子不能按照你的要求回家就写作业,你可以给他(她)一小段时间来适应。小孩子会比较乐意在你的指导下完成家庭作业。这个过程需要家长长时间的坚持,坚持就会有回报,不是吗?

当你的孩子越来越成熟,你可以稍稍减少对他(她)的学习的监督,比如小学5、6年级或者初中1、2年级的孩子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你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什么都管,事无巨细,这样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但是你仍然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监督孩子做好学习计划,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进度。

篇3:培养小学生的

分析现在的作文教学, 不难发现,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怎样写”, 而忽视了“写什么”。于是把主要精力花在给学生讲一些“审题”、“拟提纲”、“怎样开头和结尾”等习作技巧方面, 而不去引导学生收集习作素材。这样的教学, 很有可能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局面。学生写作文, 是要他们将自己的生活通过评议与文字表达出来。离开生活这个素材, 就如同加工产品没有原料一样。因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的作文就无话可说, 甚至感到头痛。针对这种情况,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写好作文:

(一) 必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在习作课上, 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句话:“其实用心来写作文是快乐的, 做生活的有心人, 你会发现, 作文原来如此有趣。”因为写作文是件很轻松的事, 只要自己“用心”去写作文, 只要是你眼中所看到的, 你心中所想的, 哪怕是你的手曾碰过的, 你都可以把它描写下来。这样, 就算是一根柱子, 一块橡皮, 一丝灰尘, 都逃不出你的手心!“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刻刻都注视着生活, 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 把你身边所发生的事都记叙下来, 一段短小的情景, 一句温暖的话语, 一个信任的眼神, 都可以做为你笔下的宝藏, 用心来写作文, 是轻松快乐的。心想到了什么, 手就记下什么!习作, 真的如此有趣, 试试吧!经过对学生循循善诱的教育, 学生对写作充满了信心。

(二) 要培养学生积累习作的素材, 从身边的小事中慢慢积累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习作中的重要性。学生阅历不深, 阅读面窄, 肚子里的东西少得可怜。那么, 怎样才能更好地积累素材呢?要求每个学生都有《积累、运用本》, 坚持写观察日记, 并坚持不懈, 除此之外, 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学什么, 写什么。

课文是学生积累习作的最好素材, 每学一课, 都让学生把课中的优美句子摘录下来, 这些闪光的诗句、语句不仅要求写下来, 而且要求学生会背, 同时也要求按不同类型的体裁仿写课文。

2. 看什么, 写什么。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每天的课外书、电影电视、与他人的谈话, 都是积累习作素材、写观察日记的良好途径。例如: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就可以写《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或《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从看过的影视节目中写《我最爱看的影片》或《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等等。总而言之, 无论看什么, 写什么, 一定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才能写出具体的内容来。

3. 干什么, 写什么。

学校组织大扫除, 就让学生写大扫除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今天值日, 就让学生写出今天是怎样值日的, 心里是怎么想的;“六·一”节快到了, 该怎样以实际的行动迎接“六·一”儿童节等。这样学生就感到有写不完的内容, 由课本知识走向生活, 题材不断扩展, 内容也从学校、家庭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从根本上解决了习作的源头问题。

(三) 评优激励, 激发创新动机

一个人的情绪越低, 注意力也就越分散, 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 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在作文教学中, 要变批评为评优。评优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 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 教师应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 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 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 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四) 放胆表达, 拓展创新思维动空间

作文教学中, 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 有创意的表达。让他们自由表达, 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 自己选材立意, 不限体裁, 不规定字数、时间, 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 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这时, 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例如《海边的我》、《我想飞》、《我的未来》、《我的理想》……写出了学生想象中的意境, 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幢憬。值得一提的是, 鼓励学生放胆表达, 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 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 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 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 自己的情感, 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 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五) 培养学生习作技巧, 把课本知识引入生活

培养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就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用心去发现, 这样才能把课本知识引入生活。例如写事的记叙文, 要注意给学生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写作顺序方面, 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也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或者倒叙顺序来写, 不过, 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写人为主的文章要遵循写人的表达方式来要求学生, 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写景状物的文章, 要注意静态与动态的描写。观察人、事、景、物要有一定的观察点, 或由近到远, 或由远到近, 或由下到上, 或由上到下, 或按一定的空间位置, 或不同地点的转换, 来观察。

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要写出有自己特色的文章来, 即要写出人人心中有, 但人人笔下无的文章。吃别人嚼过的东西, 就感到不香。例如有个学生学过写景状物的文章后, 她用书上描写的方法, 来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景物, 她在《雨后的葡萄》这篇文中这样写道:“雨后的葡萄真是美丽啊!叶子遮着一串串葡萄, 在雨水中舒展着, 有的静静地躺在碧绿的藤上, 像一位穿着草绿颜色的衣裙、戴着浅绿帽子的少女睡在荷叶上;有的悬挂在空中;还有的被一片片又嫩又绿的叶子遮盖着, 似乎是一位娇嫩的小姑娘害羞地躲藏在叶子下面。一串串的铜铃上留着一粒似珍珠的水珠,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 似珍珠发出刺眼的光芒, 使人想摘下一串尝一尝。我摘下了一粒, 剥掉皮, 拿在手中, 就像冰凉的软球, 放在嘴里, 滑而不腻。太阳发出的光芒照在雨后的葡萄上……”

通过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坚持写《积累与运用》的实践, 学生也摆正了积累与运用的关系, 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 运用是积累的升华。只有这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用心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 就能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把以前“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觉行为。现在, 绝大部分同学每天写观察日记, 有个别同学要求自己写两篇观察日记, 一学期就写了200篇左右的日记, 他们从不同体裁、不同类别, 多角度多方位地写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实践证明, 坚持写观察日记, 是提高习作的一种有效方式。

篇4:培养小学生的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只有先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乐学、好学。

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技能,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劳为逸,以激发学生兴趣。如在句子教学中,可采用简笔画、图表、幻灯等直观手段来创设情景,以较好的演示效果帮助学生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活动面。

功能教学是近些年来倡导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思想。它以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切入点,使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进行交际、交流,培养开放思维,以利于学生形成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能力。同时根据《小学英语教学要求》,要注重学生交际能力训练,而英语的交际功能又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体现的。可将情境教学与功能教学相结合。如在导入第五单元LetsEat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个实际的操练,让学生课前(及课后)到快餐店如Macdonald,KFC中去感受快餐文化。

然后,在教学中的导入阶段教师就有了前期铺垫,索性将英语课布置成一个快餐店。在此导入设计中教师通过事先布置学生去感受真实的情景;然后在教学中又设计一个虚拟的教学情境,烘托了气氛。因此,在学生学习兴趣较浓、新鲜感还未消失的字母教学阶段,教师应抓住这个良机,在听、说、读、写上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早起读、听英语,书写认真仔细,敢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学过的英语等习惯。如果在这个阶段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后花再大的精力也难以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

另外,学生们的先天条件,后天环境、生长经历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接受能力、感知、动机,心理个性的客观差异。要体现主体性,必须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主体目标制定后,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具体分层目标,设计不同教学活动,如提问、练习,课后作业和测试等。所有环节都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调动并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感兴趣,并运用其“阶段侧重,精讲精练的教学原则进行考前复习,对这种教学法作详细介绍,让学生们心中有数。

此外,教师在思想上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对待后进生要真诚地爱护,尊重他们的人格。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应注意发掘后进生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做对了进行表扬,做错了进行鼓励。在测试中,试题的选择也应考虑到后进生,让他们也品尝胜利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后进生改进学习方法。此外,还应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学会查字典,积极练习口语会话等。其中口语的训练尤为重要。调查发现,凡掉队的学生,听说能力都很差,所以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利用录音机和录音磁带,多听美、英原声以及其他英语教师的发音,也要让学生注意听同班学生的发音,以提高辨音能力。

鼓励他们课后听程度适合的英语广播、电视教学节目,以增加他们接触英语的机会。对于英语课本的配套磁带,教师应要求他们课后要多听,做到课后余音在耳。教师进行听力训练要有目的、有要求、有检查,注意实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英语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但也不应该忽视复习。复习这个环节在学生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任何人都不能一次性地、成功地掌握学过的所有内容。即使经过强化训练、系统讲解甚至经过交流活动的使用过程,学生仍有可能再犯一些语言错误,这不可避免地决定了复习的必要性。其次,对于以前学过的语言项目,学生理解和运用的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重新进行补救性教学,因此复习也十分重要。

篇5: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论文

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学生是主体,学习是目的,过程是主要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中,兴趣是完成以上目标的重要途径,兴趣的培养,将成为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重要阵地。过去我们往往把兴趣的培养作为知识掌握的次要手段,今后,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志趣本身将成为目标越来越受重视。 通过本周的教学和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我体会到了教师在实话新课程改革中,必须转变对学生的看法。

不能再把知识硬灌给学生,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是消极的知识的“容器”;是缺乏力量、只能接受知识和客体;应该把学生看作是知识和积极构建者,拥有无穷的创造的潜力,是期待点燃的“火把”,有着自身的力量和不同的兴趣,需要去建构知识、寻求意义。如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大量学生的活动,使他们在生活中学,知道知识就在他们身边。

如此对学生的看法产生墨迹后,教师就不能再用老一套单身信息传递的方式去教育学生,而应关照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采用个别化、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去学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身心和谐发展过程 公民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也给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教师中心的做法。

作为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转变学生是迫不及待的,为了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好,贯彻到一定的深度,作为教师行为,必须正确对待转变观念的事实,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实施好机关报课程的改革。

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不是迁就学生现有的、一时的兴趣,更不是一味追求学习的趣味性,真正持久深刻的兴趣往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最终培养起来,所谓“先苦后甜”。

但是,必须防止一味地苦学而始终品尝不到学习的乐趣,迟到最终产生对学习的厌恶、对所学内容的痛恨。否则,学生将很难建构不断追求新知的终生学习品质。如果学生多数者厌学,失去读书和探求的乐趣,那么,我们将很难培养起爱读书的一代人,很难建功立业构起一个走进新时代的学习化中国,很难应对我们生存其中的这个作息化世界和学习化未来对中国和中国国民的挑战;那么,我们将难以奢望一个飘满书香的社会,难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难以建构一个丰富多彩、人性丰满、热爱生活的民族。

一个不爱学习、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不追求新知识、不去努力探求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这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面对学生,面对这一代新人。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兴趣。

篇6: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以身作则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首先自己要做学生的表率,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己必须做一个讲究卫生的人,每天穿着整洁,上课用摸布把讲台擦干净,脏东西不乱丢,板书注重干净整洁,学生渐渐地形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平时做作业也能认真书写,注意整洁。

二、循序渐进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例:刚入学时就要求学生书写认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书写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升级与年龄的增长,要求学生做作业认真仔细,形成做事严谨的良好习惯。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一天的进步。进行鼓励。不要稍有不慎,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逐渐又培养学生的良好思考习惯。不要一遇难题就溜之大吉。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循序渐进中形成的。当然,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包括学习习惯,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习惯,都是这样,慢慢培养。

篇7: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谭娇媚

少年儿童正处于由幼稚向半幼稚半成熟发展的阶段,处于半独立半依赖的矛盾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孩子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成人忽视,置若罔闻,以至于不少孩子感到难以获得理解,觉得孤立无助,只好隐抑于心灵深处,任其折磨自己,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我们对此不能等闲视之,应及时发现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向他们进行心理教育,使他们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组织主题班会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遗传因素只是为小学生心理个性差异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出生后的具体教育和环境影响对他们心理个性差异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而现在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一般都享受了过多的爱,不少父母对子女是百依百顺,娇生惯养,要怎样就怎样,养得孩子不是孤僻胆小,就是强横霸道、唯我独尊,有着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等不健康的心理,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我们要多组织主题班会,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学会自强,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例如,我们班有一位男同学每遇到一点困难,就会暗暗地落泪,不知所措。为了使这孩子学会自强,我就组织了一次《面对困难,我„„》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中,同学们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在遇到困难时,一定要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一个勇敢的人„„我仔细地观察,发现这个孩子的眼圈红了。于是,我轻轻地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问:“不如你来说说你的看法,好吗?”他点了点头,坚定地告诉大家:“我要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勇敢克服困难的人„„”他的话博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创设一个有益的心理环境,引导孩子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艺术性批评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逆反心理较强的年龄阶段,教师消极的训斥,往往会刺伤学生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产生自卑感、孤独感,甚至会激发学生的反叛,形成对教师不满和逆反情绪,严重的会与教师对立起来,使教师教育学生的工作雪上加霜。相反,如果以鼓励、赞扬、尊重取而代之,则可以使学生从心理压力中解脱出来,可重新塑造一个新形象,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一次在布置堂上书面作业后,发现有位男生伏在桌子上迟迟未动笔,坐在旁边的女孩子忍不住说:“老师,他趴在桌上什么也没有做。”这时,我委婉地说:“做作业前是要认真思考的,可能他正在想问题呢!相信他考虑成熟以后是会提笔做作业的。”那位男生慢慢地抬起头来,向我报以感激的目光,拿起笔开始做作业。

三、护自尊,细心除尘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进入高年级,学生在心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有强烈的自尊心,成人感逐步形成,有强烈的进取欲望和荣誉的向往。他们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十分关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尤其是老师心目中的印象和地位。最恨别人当众出他的丑,特别是班级中的优秀生挨了批评便会郁郁寡欢、记仇,有的一蹶不振。面对这个新课题,我们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善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尽可能少用“拥破窗户纸”的办法,要注意选择时机,用谈话法、故事法、健康人格教育法。记得前年,我班一位女同学把100美元“利是钱”给同学传看。当她放学回家背书包时发现钱不见了。我作了调查后,发现了可能拿钱的同学,便向同学们说:“我们的同学已经开始觉悟,老师收到‘诚实的信号’。你可以自己把钱主动放回丢钱同学的书包里,老师永远不追查,不告诉家长,并保密。欢迎同学早日放下包袱,迷途知返,更请同学们注意今后不要开此玩笑。”果然,在当天下午第三节课后,丢钱的同学在书包里找回了钱。过了一段时间,小东同学歉疚地主动找我谈心,我在维护他自尊的前提下,严肃地提出

了“一念之差”的危害性,并赠书签一枚共勉。

四、惩罚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惩罚是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对错误行为产生羞耻感和负疚感,把惩罚看作是前进的鞭策力和进步的新起点。个别老师对课堂上走神、做小动作、说闲话或没完成作业的学生严厉惩罚,如罚打扫卫生,罚跑步,罚站,罚抄书,罚取消参加集体活动的权利,甚至罚打等,诸如此类的惩罚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降低了学生的“内在惩罚”机制,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或威信,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负效应。

心理学的调查显示,47%的学生在受惩罚后产生反抗心理,如“记恨在心”、“想打人”、“发脾气”等。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有的还进一步有厌恶某老师的课程到厌恶学校所有的课程,甚至产生厌恶人生、仇视社会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认真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以便于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认清所犯错误的危害,准确地把握惩罚的“度”,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动辙对学生采取严厉惩罚。这样,对犯错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惩前毖后,长善救失。

五、架起爱的桥梁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班主任要关心班里的每一位同学,特别是那些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自卑感比其他同学要强,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班主任要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他们内心的焦虑与冷漠。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们摆脱心理困境。如我们班里有一位女同学,向来独来独往,害怕老师,不爱学习。于是我主动用放学的时间陪她聊天,并与她一起参加班里的篮球、排球、书法等兴趣小组活动。渐渐地,大家成了好朋友,她变得爱参加集体活动,笑声也多了。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在寻找让她重新振作的机会。一天上数学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回答,竟意外的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我抓住这个机会提问她。开始她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她,亲切地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结果她讲得很流利,得到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摆脱闭锁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又如,一天我一进课室,课代表就告诉我:“谢乐没有做作业,还在作业里乱写乱画。”我看着谢乐,他低着头,脸一下子涨红了。我就说:“可能谢乐同学昨天发烧头晕,把作业本看成了草稿本。谢乐,等会把作业补做好,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欢迎来问老师。”谢乐给我投以感激的微笑。接着他上课特别专心,积极举手发言,我及时表扬他,并表扬他昨天带病还坚持上学。之后,我还针对他喜欢体育运动,在班里组织篮球比赛,让他当A组队长,结果A组大胜,他得到全场最高分,他的心情特别地开心。我就因势利导说:“谢乐,你是一个球技高、组织能力强的运动员,又是一个懂事、聪明的孩子。对吗?”他低着头说:“以前是,现在我是学校最坏的学生。”“你以前的确做错了很多事,不要让别人瞧不起自己,努力改过,我相信你一定做好的!”他用力地点了点头。此后,谢乐同学没有再逃学、打架、偷东西等,渐渐地,学校违纪公布栏再没有他的名字。我就让他担任班的纪律、卫生委员,在他的检查、督促下,我们班每周在学校的卫生、纪律评比中都进入前三名,他的成绩由原来20多分提高到70多分,我在班里大力表扬他。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里含着激动的泪水。之后,他告诉我:“老师,你是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谢谢你表扬,你的表扬比严厉的批评还要厉害,激醒变质的我!以后,我会继续做好自己,绝不会令你失望!”

实践证明,凡是重视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教师,最能理解、体察孩子的心,也最能赢得孩子们的心。

如果教师的教学工作是鸟,那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平衡翱翔的翅膀;如果教学工作是船,那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把稳前进舵。因此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培养

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小学生愉快地学习,才能使教学工作取得成功,才能使祖国的教育事业繁荣昌盛。

注:参考文献:《教育学》

篇8:培养小学生的

可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等一切便利条件,独生子女的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儿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加重。虽然我们不断地教育孩子,自己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长盛不衰,要为祖国而学习,为人类进步而学习,但没有用更现实、可能的目标来鼓舞、激励学生,这些长远的目标显得空洞,缺乏现实意义。责任心的削弱决定了学生在上进心、纪律性及荣誉感上普遍弱化,这就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一起找出途径与手段,弥补成长中的孩子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所缺乏的重要一课,找出对孩子们成长有根本意义的因素。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如何展开责任教育,是我一直在探究的课题,下面是我的一些尝试。

一、以精神奖励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心理学家曾这样描述精神奖励的作用:人在无奖励状态下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10%至30%,在物质奖励状态下发挥能力的50%至80%,在得到适当精神奖励的状态下,可以将能力发挥到80%至100%,甚至超过100%。梳理26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切感悟到:以爱育教、以心育人、寓德于教,需要践行在班级工作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适宜的教育方法。我发现,面对8~12岁的孩子,精神奖励是让孩子获得更多自信、更大成就感,激励孩子成长的内驱力。我把“激励、赏识、参与、期待”作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准则,并为其倾注心血。

书香班级建设中,为了鼓励没有阅读兴趣的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我和这些学生约定,在这一年中,我将向他们赠送三本书。第一本是老师选的书,第二本是学生自己选的书,第三本是学校出版的书。这个做法极大鼓励了这些学生,使他们静下心来去阅读、去思考。我精心为全班学生汇编《优秀阅读卡集锦》《优秀图书推介集锦》《优秀作文集》,激发他们读书、写作的兴趣。特别优秀的作品会在“校园优秀作业栏”中展览,收集到《实验小学优秀作文集》中。时间一长,学生慢慢认识到,阅读是自己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习惯,是自己对成长负责任的表现。在我的班里,一学年中平均每个学生阅读图书20册,每人平均阅读量超过200万字。

精神奖励不是空洞的几句表扬,而是帮助学生完善自身人格,打造积极心态的教育方法。这样的精神奖励为学生成长所注入的力量是持久的,学生甚至可以一生受用。

二、以班级平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提高孩子的责任心与荣誉感,专家认为:“要让孩子充当一些有意义的角色,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们战胜自己的弱点、增长各种能力的信心。”

我在班中开展了“小岗位,大锻炼”活动,把每项工作职责落实到人,使每人分工明确。大到学校文明岗管理员,小到班级盆花管理员,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学生们都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履行职责,并在自己的“小岗位”上练就责任心与能力。走进教室,就会看到花草葱绿,窗明几净,满架图书摆放得整整齐齐,这一切都要感谢那些忠于职守的学生。

我还推行了自主管理模式:“中队干部”轮换,小组干部各负其责,“每日班长”优先上岗。自主管理模式的推行是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因为学生的能力不同,情况不一。我一方面让学生尝试当班干部,注意引导并强调责任比头衔更重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帮扶学生提高管理能力,两个维度一起抓。自主管理制度的建立,为每个学生搭建起锻炼的平台。

自主管理模式的推行,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他们成为集体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的意识。因为给每个学生一定的岗位,学生逐渐形成了一种责任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承担,去完成自己的任务。我想,小学阶段的责任意识培养,一定会根植于他们的生命,当这些学生长大后,他们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家庭中、社会上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三、以家校合作拓展责任实践课堂

培养儿童的责任感,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真正联合为一个紧密的教育共同体,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每年学校除了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以外,还会在寒暑假为学生布置社会实践作业,号召学生走向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尽一份公民的义务。每一次家长会,我都会将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的事迹和照片做展示,学校也会及时表扬和宣传学生中突出的事迹,鼓励家长与学校共同肩负起培养孩子责任教育的重任。他们有的走进社区做环保志愿者,有的在地铁口做交通宣传,有的在展览馆做保护动物知识讲解,有的到养老院慰问演出,有的走进“太阳村”做义工,有的为白血病儿童卖报纸募捐,有的为贫困山区小伙伴捐书和文具,还有的到山区支教……两年参加活动18项,300多人次参加活动。其中,两个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分别在云南大理和天津蓟州区帮助两所小学建成了图书馆,捐书共4000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化能力,也唤起了他们的正义感、责任感。

专家评述:

王建宇老师在教育第一线工作了26年,具有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她善于思考,勇于创新,长期致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她认为: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班主任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用爱与智慧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在长期的班级管理中,她紧密配合学校管理,遵循“关注生命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理念,坚持探索“以精神奖励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以班级平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以家校合作拓展学生责任实践课堂”的教育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地解决了独生子女因优越的生活条件造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意识的问题。她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不仅塑造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而且影响着身边教师理念的转变与专业的成长。在这篇文章中,她就如何在小学生中开展责任教育这一问题,具体地介绍了自己的培养策略,无论从理念上还是从工作实际需要上,都具有现实意义,值得学习和推广。(天津市实验小学校长杨立军)

篇9:小学生的语感培养

一、自悟语感

教师凭借学生已有语感水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难度适宜的课文内容,自悟自得。

小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在记忆贮存中找到与它相似的信息组块以后,进行匹配与识别,从而理解了这部分内容,这种匹配与识别就是凭借语感进行的。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把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

二、导悟语感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陌生的内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想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左右脑协同运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在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述,凭借语感昭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由于小兴安岭在祖国的东北,学生们几乎无一人到过那里,因此,学生对于小兴安岭的美丽难于理解。我们在教学时,主要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小兴安岭如诗如画的风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印象。我们先让学生听配乐录音,初步感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结合画面去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

三、迁移表达

迁移表达就是让学生运用在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进行一些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在三年级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每周一次作文以外,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创设情境谈话、围绕-个主题演讲辩论、编演课本剧、答记者问、讲故事、演短剧等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作文时,要求学生能凭语感自行修改。

在书面写作训练方面,我们在教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以后,安排了写景作文,让学生把最近到公园或村外山林游玩观察到的美丽景色按顺序写下来。让学生凭借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去写作文,写后凭借语感自行修改。例如:有的学生在参观完我们灵寿县的奇石园后写到:“我们灵寿县的奇石园真是美丽极了,一块块石头千姿百态:有的像长颈鹿,在翘首遥望;有的像雄鸡,在引颈高歌;有的像顽皮的孩子,张开双臂笑迎来宾;还有的如同猛虎下山……,”这一系列的排比句和比喻句,把奇石园中那千姿百态的奇石描写得真可谓惟妙惟肖。

篇10: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加强词句训练 读好课文首先要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课文表达的情感,并且会用这些词语说出句子.要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多练习说句子,认识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环境中的用法和意思,引导学生口头运用一些基本的句式.

作 者:李敏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崇实小学 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 年,卷(期):20xx “”(7) 分类号:G62 关键词:

 

篇11:小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写得慢情有可愿,可到了高年级,学生写字仍在一笔一画地‘刻’。

书写速度慢,看起来是个小问题,其实不可小视。

书写速度慢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由于书写速度慢,原本半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他却要用两三个小时去完成,从早到晚忙于课业,负担重,休息少,影响身心发展;由于书写速度慢,他没有多余的时间游戏,没有多余的时间交友,也没有多余的时间看课外书,个性发展和知识面的扩展受到限制。

总之,书写速度慢,是孩子学习跟不上,成为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二、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特别到了高年级,有许多学生的作业是又脏又乱,教师批改大为头痛。

一到考试的时候,由于时间紧,内容多,许多学生也就龙飞凤舞,自己都认不出写的是什么,因此考试失分。

其三、执笔方法错误,书写姿势难看。

现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班中会正确执笔的又有几个呢?有的甚至手腕都弯曲着,写字仿佛雕刻。

书写时“三个一”能做到的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是趴在书桌上写,让人看了心酸。

一、少写多导,打好书写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识写分开,多认少写”,正是考虑到汉字书写困难的特点。

新教材第一学段按难易程度编排书写教学的内容,与识字教学相关但不同步,识多写少,识早写晚,目的在于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打好书写的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不应拔高要求,提前让学生写那些虽然认识却还显得难写的字。

适当降低书写难度,不仅有利于写好字,也有利于写快字。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小学写字就得从基础抓起。

1、正确执笔 执笔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书写的速度。

以往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写字姿势的理解只停留在“三个一”上,对最为关键的执笔方法,往往是不提及的。

正确的执笔方法应该是:右手执笔,在离笔尖约一寸的地方,大拇指与食指的关节自然弯曲;中指的第一节垫在笔杆下端;无名指、小指依次自然弯曲向手心,并放在中指下方;笔杆后端斜靠在虎口接近食指根处,与纸面约成50度角;五指自然有力,掌心要空。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还未到学龄就急于送去学写字,满以为早起步,就能早成才。

这样做未必妥当。

年龄太小,手部肌肉发育程度不够,大脑支配手指小肌肉相当困难。

孩子为了使手中的笔听使唤,只好让它靠指根近些,离掌心近些。

现在小学生中最常见的握笔姿势是,以食指和中指将笔杆挤到大拇指根部,大拇指末节抱于食指之外,整只手几乎团成拳状。

它的形成,与握笔起步过早,连续书写时间过长有很大关系。

这种握笔姿势不仅影响书写的质量和速度,而且笔尖处在拳心之下,端坐时视线受阻,必然衍生偏头侧视、两肩歪斜的不良坐姿。

2、临贴 要想把字写好看,除了老师的板书外,重点是指导学生临贴。

大部分教师只要求学生描红,可描红是不动脑筋的依样画葫芦,一旦离开了字贴,学生照样不会写。

到了一定的时候就要教会学生临贴。

开始时让学生认真读贴,用手指头在本子上画,样子有点记住了,再让学生看一笔写一笔或看一个部件写一个部件。

对于刚学的小朋友来说,一开始写得要慢,写得要少,“边看边写”,看三眼写一个字。

但当他们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时,一定要帮助他们养成“想好再写”的习惯:认真观察笔画的变化、结构的处理,分析笔顺的规则,达到“意在笔先”,做到“观察仔细认真,书写一气呵成”。

3、技巧的点拨传授。

教师自身要刻苦钻研,提高书法修养,掌握一定的书写基本功。

写字是技巧性很强的活动,直观示范的重要性非常突出。

有时讲一百遍,还不如亲自写一遍给学生看有效。

教师可边示范边解说,哪些地方必须重点交代,快不得;哪些地方可以加快速度,使字写得快却仍然美,甚至快而更美。

通过演示比较,使他们领会和掌握适当的停顿,懂得快而不乱的道理。

在不断的指点、练习、交流、积累、领悟和总结的循环往复中,教给学生起笔、运笔、收笔之间的提按、顿挫、转折的交代技巧和速度变化。

此外,写字快到一定程度,必然向“草”发展,这是不可回避的,也是学生书写技能发展的前瞻目标,小学写字教学应为此作些铺垫。

到了高年级,应让学生认识一些常用字的行书,介绍行书的一些基本常识和法度。

教师板书也相应的可采用行楷书体,既节省教学时间,又为学生观摩行书的动态写法提供机会,为他们进一步掌握汉字书写技术作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

条件合适的话,让学生提前尝试一下书写行书,也未尚不可。

二、 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

要想提高书写能力,前提是勤学苦练。

一要常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留给学生练写的时间,特别是低年级语文课教学,力争每节课都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要笔笔指导到位。

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每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哪个部位收笔,在横中线(或竖中线)的哪个地方。

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都详细讲解后,学生再进行练习,效果就会不一样。

二要天天练。

每天要安排几十分钟来练字,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

只要教师肯花时间来让学生练习,养成了认真书写的习惯,那以后就轻松了。

三重视应用,不为练字而练字。

汉字是交流的工具,写字也是交流的需要。

只在练字的时候能写好,而其他场合就写不好了,这样的书写能力是不实用的。

一方面,应要求学生,将写字教学中练就的技能运用到日常书写中,运用到各科作业中,把每一次书写都当作练字来对待,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时时处处锻炼写字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提高速度。

另一方面,各科教师要树立“大教学”观,互相协作,共同参与写字教学。

凡布置书面作业,都提书写要求,并给予这方面的指导和评价。

科科重视书写、人人指导写字的氛围一旦形成,学生想不写好字恐怕都难了。

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在写字教学讲究指导方法,细化要求,进行科学的训练,能把字写得又快又好的学生人数肯定会大幅度增加。

上一篇:质量技术部副经理岗位职责下一篇:2023年美容院感恩节促销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