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要重视物理学习过程

2024-05-15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要重视物理学习过程(精选14篇)

篇1: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要重视物理学习过程

作者 | 纸盆

1、会看

物理观察的就是各种现象,有时候一些物理实验过程和结果都是需要重点研究的,所以没要培养一双会发现问题的眼睛,从生活或实验中用眼睛去观察物理,用最直观的感觉去了解物理。

2、会想

学习物理最重要的就是要打开你的脑洞,敢于去思考,比较物理也是一门理科,对于一些物理实验现象或者生活中的现象,我们要大胆的去假设,要心怀刨根问底的决心,对待这些问题一定想着却解决,这个过程就是锻炼你思维能力的过程。

3、会说

说总的来说就是归纳,将老师讲的知识和自己学的知识通过思考分析归纳为自己的东西,通过实验的对比来得出实验结论,还有我们归纳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精炼,注意结论的完整性。

4、重视基础

物理最重要的还是基础知识,特别是定理、概念以及公式等基础知识,最好哟啊背诵,而且要背诵得滚瓜烂熟,有良好的基础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篇2: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要重视物理学习过程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当前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将物理教育教学与培养学学生人文素养相结合。关键词:人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 物理教学

国学大师季羡林指出:“历史的发展已以证明自然科学与伦理道德不可分,将来更会证明艺术与人文素质关系更加密切”,在季先生看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特色”二字不是体现在科学技术水平上,而是体现在人文精神上。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尊重人格和人性,以人为中心来看待世界事物的一种思想态度。

一、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素养就是关心人的心性完善和成长,体现着以其发展为需要的情感与价值观等。我们的教育要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是要通过向学生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阅历经验与智慧精神即人文知识,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人文需要,进而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并最终促使他们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树立起高尚的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学科之间的分化加剧,但同时又以高度综合化,这对人们的学习能力与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个体的全面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需要多元化发展,不仅仅拥有物质财富就行了,更需要的是具备高尚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追求的是求善求美,是人心灵的呼唤、求人之为人的价值取向。

目前,在以功利主义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中,以经济的眼光为标准,强调了学习的升学功利价值取向,而忽视了人文素养这一内在的价值取向,从学校的角度看,受社会现实功利性驱动,更多地看到或强调考试的应 试价值,甚至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目标。学生整日忙于各种练习考试,淹没在题海之中沦为了“解题机器”、“考试机器”,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关心和对科学家所应有的崇敬,缺少精神和信仰,没有激情和乐趣等等。这些来自社会的功利性评价,让学校的人文素养教育举步为艰。另一方面,当代教师本身缺乏人文素养阻碍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目前不少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中缺乏人文化的手段、教学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注意到“教书”,却没有看到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在于“育人”。教师本身缺乏人文素养,这才是人文教育最难突破的瓶颈!

二、新课标的推行,为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机遇

新《物理课程标准》把体现科学的人文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目标之一,这是对现代教育本质认识的一次飞跃,也是物理学的本质在物理课程中的反映。新教材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特别注重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让学生无时不在感受物理学的趣味性(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或身边的问题)、实用性(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及物理学的内在价值(利用科学方法动手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进行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现物理的人文价值,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 物理学史的启示

物理学史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献身精神对每个学生的人文素质影响是深远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理解了一个规律、原理的起源和发展,这个规律、原理就会显示出其内在的人文性,充满了“情”味。物理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

用心

爱心

专心

科学家们为追求真理而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奋斗史,对她知道得多一些,宽一些,学生不就有了更大的勇气,以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为榜样,确立为科学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的崇高品德。这就极大地提升了内在人文素养。例如,八年级物理引言部分读一读“富兰克林对天电的探索”就是很好的素材。通过学习学生一方面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了解科学事业的艰辛以及科学家执着的求索精神,同时也将激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又如牛顿勤于思考、悉心钻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向权威挑战的故事;布鲁纳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故事;我国宋代学者沈括的成就---他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

2.从物理教材、物理知识本身着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物理教材各章节的语言描述、精美图片、段与节的名称选择皆注重了感召力与趣味性。如第一章“声现象”:“声音是平凡的,又是奇特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这也许使她显得平凡;声音在很多方面丰富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又映射出她的奇特”。“物体的运动”用诗人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图片“各拉丹冬雪山”、“北京天坛回音壁”等令人神往;三峡大坝、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陈跃玲获得第一块田径金牌的飒爽英姿令人自豪。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快乐的旅行,获得知识的同时身心愉悦,受到了美的熏陶。

在讲解惯性知识和安全用电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讲光的现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机械效率时,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讲功的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工作者研究永动机的故事,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推至人类社会,人是社会动物,就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律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准则,在社会行为、态度倾向和价值观等方面,与社会保持一致,这也是学生今后所在社会群体具有的稳定性所必须的。3.从物理学科特点着手

物理学科是实验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和课后的小实验,也可补充一些学生条件允许的小实验,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补充一些“生活中的物理”思考题,如拍打衣服上灰尘的道理,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的道理。如何从地图上测出上海到天津铁路线的长度等。学习了光的折射,能解释海市蜃楼现象;学习了电学、声学,能解释雷电的形成及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会观察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也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4.从物理教学方法改革着手创设人文课堂。

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是人文思想的内涵之一,树立相互尊重的人文情感氛围,平等的去看待学生、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开放思想、敢于质疑。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感到压抑,而是轻松活泼的,学习是在和睦、友好的氛围中学习。在这种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健康迅猛发展。彻底改革过去陈旧的教法和手段,把学生放进教学主体中去,采用“探究导学”的教学方法,“探究导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导学”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个体研究、小组或集体探讨相结合。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个体研究、小组或集体探讨相结合,需要他人的协作;需要彼此尊重、理解,需要容忍;需要讲求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倡导主动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

用心

爱心

专心

5.课外实践的拓展,人文素养的催化剂

教材编排中十分主意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学中在WWW及信息库的基础上,要近一步向学生介绍物理与交通、物理与通讯、物理与能源、物理与材料以及物理与其它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尽情领略物理带给人们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不失时机地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取得的一些科技成果,像古代的一些用具中也内涵了深厚的人文气息,适时配合教材让学生课外去收集与查阅有关资料并利用其来介绍,会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催化剂作用。如欹器盛水“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这种研究物体重心位置变化的实验,对提高物体稳度的研究很有科学价值。古代陀螺,酒胡子(即不倒翁)也是类似研究重心位置的器具。学生在对古人的智慧肃然起敬中受到熏陶,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激起对古代器皿的“情”,视其已不是无生命的摆设,以后每次参观博物馆等看到此些文物都会自然视其为有生命之物,对其充满了“情”,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我的欣赏能力和人文素养。6.从物理试题改革着手体现人文素养

深入改革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学生人素养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习题的设计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出现了大量富有人文气息的好题目,尤其是在中考当中体现得很充分。列举两道题目:

例1:(教材P120)唐朝大诗人李白根据北魏散文家郦道元“早发白帝,暮宿江陵”的句子,写成千古名句:“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请估算出该船的平均速度。本题巧妙的借助于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将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出速度之美,培养了学生的美感。

例2:(2008镇江中考题)“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救援现场,废墟下的被困人员往往用砖块敲击周围物体求救,这是利用 传声效果比气体好;地面救援人员冒着余震的危险,利用撬棒来施救,是因为撬棒是(省力/费力)的杠杆。本题不仅考察了声学和杠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能激发起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热情,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此类题目,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一旦学生领悟到物理内在的美,就会在学习物理和解决物理问题中,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并乐此不疲,学生的学习动力、探索精神得到提升。四.结束语

中国是个文明的古国,一个文明古国的教育要传承华夏传统,纳四海文明。新《课程标准》把物理教学中要展现科学的人文价值列入目标,这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质的飞跃。通过物理教学,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热爱,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加强人与人的沟通与协作,将物理教学着眼于现在与未来,让学生将学习物理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物理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内在人文素养。

21世纪的社会,需要大批有真才实学,有文化底蕴的综合性人才,如果我们真正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与物理融合,并充实于日常的课堂物理教学教育中,就会让学生摒弃枯燥,受到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双重熏陶,从中细品慢嚼,有所思,有所悟,在其中乐,乐在其中。

用心

爱心

篇3: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要重视物理学习过程

一、教给学生阅读物理教材的方法

物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在教学中,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物理教材的方法, 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 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定律, 特别要准确理解概念、定律中的重点字句。因为这些字句或揭露了事物的本质;或指出了事物变化的范围和条件;或反映两个事物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时, 必须指导学生把这些重点字句“抠”出来搞清楚、弄明白。如功率的概念中把“时间”限制为“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 而不能简单说成“功率等于功跟时间的比值”。其次, 要指导学生识图、读图、画图。物理学上的图形很多, 如速度图线、振动图线、波动图线、交流电图线、气体状态变化图线、电力线、磁感线、电路图、受力图等, 是用来描述量与量之间关系或变化规律的, 是最简单的物理语言。学会识图、读图、画图是一种基本功, 决不能忽视。通过对图形的理解, 可以提高空间想象力, 增强物理综合能力。

二、在传授物理知识时渗透学科方法教育

科学方法教育应渗透在物理知识教学之中, 只有根植于物理知识沃土之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才会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初中物理教材中, 处处蕴涵着科学方法。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常常运用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数学和推理、理想化等科学方法。如在概念教学中, 将电势能和重力势能类比, 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洛仑兹力教学中, 由安培力演绎出洛仑兹力。在牛顿第二定律、玻—玛定律、楞次定律等规律的教学中, 常采用观察和实验、数学推理的方法来研究。如“电磁感应”的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好例子, 可将教学过程组织为较完整地体现科学研究一般方法的过程, 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三、坚持知识与史实相结合, 让学生体会科学方法

物理教学过程固然不同于科学研究过程, 但在教学时结合重要的物理史料, 用模拟科学认识过程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 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模拟科学认识过程的方法, 就是让学生遵循前人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思路来学习, 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具体地讲, 就是要求教者把学生带到物理知识形成的特定科学背景之下, 重温科学家们在什么问题上、什么环节中、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和思路作出了科学发明和发现, 从而把这些关键的步骤联系起来。如在“自由落体”教学中, 教者可结合伽利略进行的斜面实验, 介绍伽利略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假设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突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这就是“抽象思维, 数学推导, 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科学研究起到了重大的启蒙作用, 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发展, 是人类物理思想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然后引导学生重做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四、坚持知识与实验相结合, 让学生理解科学方法

物理学的所有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观察与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例如“用温度计测温度”的教学中, 可以对学生进行下述方法论的教育: (1) 平衡原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达到热平衡, 温度计的液柱不再变化时的示数即是被测液体温度; (2) 转化原理:把被测液体的温度转化为温度计内液柱的高低, 是看不见向看得见的转化; (3) 放大原理:温度计内径做得应当小些, 以便观察的现象明显, 能表现出温度微小的差别; (4) 使用所有有刻度的仪器仪表都需首先观察刻度盘刻度和每小格的读数。

五、精心设计习题, 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 解题是一个重要环节, 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实践, 它对于深入理解基本内容,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从中汲取广博的实际知识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习题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主要是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 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 认真研究题型、分析归类、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 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局部思维与整体思维、类比思维与联想思维等专项训练。在教学中有些习题明显要运用科学方法来求解, 教师要点明这种科学方法, 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的应用。

总之,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而且是一种艺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有意识地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从而促进其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摘要: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系统地传授物理学知识, 而且要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指导。这样, 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能,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索物理的精神。

篇4:要重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的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伟基础的科学,整个学习研究的过程室物理的精髓,探究的过程既是求知的过程,又是创新和实践的过程。初中物理学科的科学探究也具有上述探究的特征,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

一、利用学生经历,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初中学生,也有着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着无数熟悉而陌生,神奇而困惑的事与物。在他们的心目中,激荡着对很多事物的好奇,有着弄明白弄清楚的强烈愿望,有着对物理知识的企盼与渴求。在他们的生活空间里,存在着与物理相关的小到儿时的玩具,大到看见的汽车、轮船……无不闪烁着人类知识与智慧的光芒。在所处的自然环境中,时时经历着令人着迷而又神奇的自然现象,风、雨、雷、电的形成,绚丽的彩虹,飘忽的云雾,水中美丽的倒影……他们置身其中,鲜活灵动的思维在不断的涌动,只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触动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巧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兴趣,激发科学探究欲望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是问题情境创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好的问题情境,能够不断撞击学生心扉,启迪学生思维,使之受到强烈的震撼。在问题情景的设置中,应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新颖的事例,超乎寻常的问题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进行“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教学时,设置这样一个情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一个50㎏的大钢球,一只蚂蚁能将它推动吗?”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后,有的说蚂蚁力气太小不能推动,有的说表面是光滑的能够推动,有的则是陷入冥思苦想之中……思维的波浪此起彼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学生的直觉思维,利用有趣的小实验或差异性实验调动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在“大气压”教学时,教师可模仿气功大师的表演,演示“手掌吸碗”。在进行有关蒸发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作如下的吹气实验:第一次让学生将手掌摊开放在离口15㎝的地方,张大嘴慢慢地对手掌呵气,学生会感觉手“暖烘烘”的;第二次请学生将手掌摊开放在同样位置,先闭嘴,然后留条小缝,用力向手掌吹气,学生会感觉到手掌“凉飕飕”的。学生面對这些有趣的实验,倍感惊奇,教师可围绕实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物理学科中的科学探究,是模仿物理学家群体在长期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有效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思维方式,即通常所说的科学思想方法。当代哲学认为科学探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可辨的要素。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定方案、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等。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应着重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设。

三、发掘学生提问、猜想假设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牛顿也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可以说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能力,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用新观念、新方法组织实施物理科学探究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点。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上,应让学生敢于发问,教师在适当时候结合教材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多思多问,自问自答,发明创造的事例,向学生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不管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浅显,有疑必问;其次,在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事例,让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提出问题。在引导学生提问的同时,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导学生猜想与假设,学生由于经验、知识的限制,可能停留在问题的浅表层次,给出的猜想假设不能准确切入问题的实质,教师不能求全责备,应鼓励、扶持、帮助,或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小组讨论,最终促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猜想假设。

四、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对初二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虽然他们会简单地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但不知道怎样制定计划和方案,怎样收集整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在这种背景下,学生首先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和方法。其次,应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对于初中而言,“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依据这种方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到较为独立设计科学探究的计划和方案,能够独立的书写探究报告,能够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矫正。再次,还应让学生围绕科学探究的目标,培养科学探究的定向性;严格操作规程和顺序,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教师应尽力引导学生会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灵敏性,以及改善科学探究条件提高培养学生多方位的观察能力。总之,在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使学生从初步模仿原型,逐步过度到学生较为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

篇5: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要重视物理学习过程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为了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当前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能力是人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才能,只不过大多数人的创造能力是作为一种潜能蕴藏着,而没有被发挥出来。它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通过后天的教育来开发和培养。物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研究的内容丰富有趣,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适合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创造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来。物理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造环境,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发明创造的摇篮,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动力。因此,物理教学中首先要设法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物理教师可做如下努力:

1、创造条件做好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

物理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使他们产生迫切要求学习的愿望。调查表明,学生喜欢上有演示实验的物理课,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动手做实验,所以更喜欢做学生实验。物理老师应当重视并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除做好教材上学生必须做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外,还要自行设计一些联系课堂讲授内容的小实验。通过实验就了激发学生渴求参与和探索的心理,使学习和思维产生动力。

2、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物理教师讲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课就有了生命力。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把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和工农业生产实际、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这样就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意义、激发起他们探索身旁科学奥妙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看到知识的力量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物理教学中及时介绍与物理学联系的我国高科技领域的发明创造取得的成就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学生受到鼓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的动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举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实例,使学生理解这样的道理: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电学的发展推动了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视和电脑是20世纪人类科技发展的伟大成果。今天看电视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电脑也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我们正在享受前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这一代人也应该有所创造,为人类生活的更美好有所贡献。

3、理论教学要分层次递进,而不能追求一步到位让学生知难而退。

物理知识有科学的系统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要符合知识的发展进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一般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教学程序的设计,还要注意内在的逻辑性,一环扣一环,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程序,就是考虑这堂课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教什么、怎么教,才能把学生的思想紧紧“抓住”

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在课堂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气氛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

1、平等善意的对待每个学生。学生解答问题错误,老师不要简单的加以否定,而要让他把怎样想的说出来,便于师生共同探讨错在哪里。

2、在课堂上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使他们在思想高度集中的状态下激发出独创性见解,老师适当引导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创造条件到实验室去上物理课,造成一种情境,使学生觉的自己与科学家一样在搞科学研究。

4、开辟第二课堂,搞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制作、发明,参观工农业生产中物理知识应用的具体事件等,可以使学生开拓眼界,扩大知识面都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善于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总是为解决某个问题而展开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造发明活动中发现的发明的前提,只有发现了事物或理论的不足或缺陷,力求革新,才可能导致新事物或者新理论的产生。

在物理教学中采用“发现法”教学做好“探索性实验”以及新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都是为了把一些概念、规律和现象交给学生自己研究,培养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使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为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教师要在课堂上经常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让学生思考并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课后留一定的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学习的概念和规律,布置预学思考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为将来作出不平凡的创造性成果奠定基础。

三、重视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过程一般可看成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综合过程,集中思维或称求同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主,它的思路大体上依照已有的知识体系,有现成解决方法和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如做练习、背概念等都是这类思维方式,传统教学常用的正是集中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或称求异思维采取的是无一定模式、可任意设想、自由解决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想象丰富、不循成法、不落俗套。只有首先广开思路,沿着不同的方向,充分想象、假设、甚至可带点幻想、然后把各种信息加以综合或重新组合,集思广益,才可能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独特的信息,这样就达到了创造的目的。因此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在此列建举三个方面:

1、概念教学中可以不同于传统做法,老师首先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思考,解决一个问题后再提新的问题。随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迫使学生思索、让学生各自提出见解,在学生共同参与的概念建设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习题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我们还可以提出一些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在实验教学中做好教材规定实验外,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1>、根据现有的几件器材,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一个目标;<2>根据现成的有限器材,要求学生设计能做多种实验;<3>根据实验目的,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选择器材进行研究和测量;

篇6:要重视合作学习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美国科学史家朱克曼在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方式进行调查时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头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41%,在第二个2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5%,而在第三个25年,这一比例更高达75%.我们甚至可以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合作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

加强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课堂教学作为

篇7:为什么要重视英语学习方法

在少儿英语的培训和学习中,孩子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培训中孩子参与课堂互动,从中模仿和记忆,是被动的;而学习中孩子是决定性的主角,课堂和教材是辅助的。所以培训是学习的开始,学习是培训的结果。培训的时候,孩子已经站在学习;学习的时候,也是在总结培训结果。老师的培训,家长的辅导,就像锅的耳朵,虽是辅助,但也是关键的。家长要顺从老师的教学方法,才能辅导好孩子。如果家长辅导孩子用一套方法,老师培训用另外一套方法,孩子要听从谁的呢,都听从的话,就都是在培训。家长要辅导孩子,是要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的;要了解进度,是要了解教学方法的;了解教学方法,是要看孩子培训后的表现的。怎么看孩子培训后效果好不好呢,就是要看标准的教材,音视频。这样才会了解孩子在什么地方存在优势和不足

在辅导孩子英语时,如果家长表现得多,孩子就是观众了。互动的过程,就是有问有答;用心去教,才会有基础性的效果。课堂上,老师表现得多,那孩子听得多,看得多;那课后就要根据培训内容和方法,多分享和表现。一个词汇怎么学才记得牢呢;听发音,拼写,老师先重复,重复到孩子能听得懂每个发音;这样孩子才会跟着模仿出来。练习发音,练习到听到发音,就仿佛看到了词汇所代表的的形象或事物,词汇拼写的组成和顺序。这个不仅是重复能完成的,保持思维方式,处于思考状态,去回忆,尽可能多的关联语境,环境,发音和画面,以及互动的场景等。只有将所代表的发音,语境等浓缩到词汇的拼写和发音上。才会理解和掌握,听到老师的发音,才会立即做出反应。

在教孩子学少儿英语听说读写中,教的方法应切实有效。教的方法,能决定孩子思考和理解方法;教的方式,能决定孩子的复习方式。能力应随着知识和方法相应提升,如果知识量增加了,而能力提升不了,就会感到疲惫;如果方法增加了,而能力提升不了,就会感到捉襟见肘,效果不明显。就像听力的能力,是听觉思维的经验和熟练;听到没学过的词,自然不能知道什么意思;而听力的能力,在于能听得懂已经学过的词汇发音,能结合语境准确判断。就像平时听别人讲话,单词都熟悉,但是词汇组成的口语,在语境中表达含义就不同了。

我的答案是有必要,而且再怎么提升对英语的重视程度都不为过,这是因为:

1、师夷长技以制夷,学英语的目的必须明确:

有些人动不动就把学英语等同于崇洋媚外,干嘛要学习人家的语言呢?有点常识的人就都明白英语现在是全世界公认的通用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全世界英语使用人数超过9.4亿人。110个国家将英语作为母语、官方语言或普遍的第二语言,其他任何一种语言在世界各国都没有得到如此广泛的使用。目前,国际性的政治会议、贸易往来、经济合作、文化技术交流上多是通过英语来进行的,所以学习英语是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必然需要,也是对外展示国人自信、方便交流沟通的必由之路!

2、对英语掌握的熟练的人越多,未来在与世界接轨的进程中我们就会越得心应手,越能把握主动权!

比如在北京的潘家园、南锣鼓巷,每天会有络绎不绝的外国游客来此游玩购物,作为商店的销售人员,你总不能还要再去找个翻译来跟外国人对接吧?自己能掌握英语,就能很好的跟对方进行交易,当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点,除此以外由于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我们接触到外国人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也就使得掌握英语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学好英语会让孩子未来人生的发展如虎添翼,而且会为自己的工作加分增色!

能学好英语,熟练掌握英语口语的气势依然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平时能够利用好上学的机会,好好学好英语,未来进入公司,如果碰到对外洽谈等方面的事宜,需要有人跟外国人进行对接的时候,那你就会成为公司不可替代的不二人选,那个时候不是公司重不重用你的问题,而是如何重用你的问题了!

篇8: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要重视物理学习过程

新课程教学要实施有效教学,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一定低下, 甚至彻底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因此, 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 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规律, 应当成为老师教的规律之基础。

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很多, 它与其他学科一样也有听老师讲解、练习作业等基本的方法, 但物理学科也有区别其他学科的方法, 这就是它的特点所在, 欲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就必须重视它。

一、让学生正确掌握物理语言与思考物理问题的方法

物理语言就是指物理概念与物理原理, 如果学生对物理语言不理解, 那么在阅读物理书籍的时候, 就如同读小说了, 无法用物理语言去思考问题, 不能真正的掌握物理现象及其变化的规律。因此,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 老师要指导学生利用物理语言来思考、解答问题的方法。这一点与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是吻合的, 因为新课程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如果学生掌握了利用物理语言思考、解决问题, 那么他们的自学能力就有了长足的进步。

物理语言是十分严谨的, 因为它反映了物理现象与规律的条件与结论, 不能随便省略的。比如, 库仑定律的表述: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很多学生, 他们把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误解为定律成立的条件;还有的学生, 在记忆的时候, 把“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中的平方记丢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类似于这样的问题确实很多, 这就说明, 帮助学生掌握严谨的物理语言是十分必要的。物理语言还包括公式、图象等等, 它们简明扼要的表述物理的的现象与规律。如果学生能真正的掌握用它们来思考问题, 那么就能逐渐形成会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分析物理习题中的显性与隐性条件

在学习练习过程中, 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习题中的显性与隐性条件。尤其是题目中的隐性条件, 学生是很难发现的, 如果不仔细审题, 就有忽略隐性条件, 造成无法解答的后果。比如, 在力学习题中, 常常有这样的叙述:物体从静止开始……;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最终停止等等。第一句话的意思指初速度为零;第二句话的意思指不要考虑摩擦力;第三句的意思指末速度为零。因此,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审清题意, 不能忽视这些隐性条件。否则就无法顺利的解答有关物理问题。

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 他们就能将构成事物的各个要素分解出来, 并对各个要素逐个逐个的研究, 从而最终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分析能力是物理思维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的分析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比如, 当学生阅读了弹簧振子后, 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如下几个问题:⑴振子的一个周期, 可以分几个阶段?⑵每个阶段中的受力情况怎么样?⑶振子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又是如何变化的?为了能帮助学生排除分析过程中所遇到的思维障碍, 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 对学生作必要的知识复习。比如, 在课前帮助学生先复习一下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 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将大脑中过去的感知加工成新的形象, 它是一种创造新形象的积极的思维过程。因此, 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方面, 我们要要求学生将教材上的文字信息转化成具体的、形象的物体。比如, 学生阅读了某些物理情景后, 要求他们用图象或表格把情景表示出来。另一方面, 可以训练学生对相关的物理规律或理论进行举例, 这也是简捷而实用的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比如, 当学生阅读了“当穿过闭合线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 线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后, 就可以让学生举一些改变磁通量的方法。有的学生举了用磁铁靠近与远离的办法;有的学生举了用磁铁插入与拔出螺线管的方法;也有的学生想出了用电磁铁串联变阻器, 改变电流的方法, 总的来说, 学生通过举例, 锻炼了想象能力, 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知道, 物理学中有很多定律都是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的, 而且, 物理学也是一门定量的科学, 所以, 学好物理是不能离开数学的。欲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就必须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篇9: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要重视物理学习过程

一、预设:要做好充分准备,重视实验的导入

教师将实验教案从物理课时教案中分离出来,在实验案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备写出来。教师还应该在实验案中备写出“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探究猜想、实验探究设计(其中分为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探究数据统计表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结论等六大环节”。并且,不是写在纸面上,而且都要亲自预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实现“探究”。然后,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抓住“观察、操作、记录、分析、整理”这五个环节。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实验导入可以使学生产生由好奇转化为求知的欲望。在实验导入时,我们应创设实验情景,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当这些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心就会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渴望解决疑问。例如,在引入大气压时,我们可以先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茶杯灌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再按住纸片把水杯倒过来,这时可以让学生猜想,当教师把按住纸片的手拿掉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纸片会掉下来,水会流出来,此时,教师松开手,纸片和水并没有落下,学生肯定会惊讶不已。再如,在“磁场”的教学中,我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废旧磁体(如喇叭里的圆柱形磁块、铅笔盒磁体、指南针、蹄形磁铁等),准备好大头针、铜片、1元钱硬币、1角钱硬币、木块、塑料片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做实验,增强感性认识,强化对磁体,磁性、磁极、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通过这些实验的导入,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实验器材的选择、仪器的正确使用都有了明确的认识,使他们从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使概念得到强化,从而加深对物理变化规律和本质特征的认识,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观察的方法,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演示:要体现生动特点,重视学生的引导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它是在课堂上结合传授知识和技能并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它的作用是将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能较生动形象地为学生所接受,还能将教师的感情、思维方法、操作技能以及科学作风等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学到更多的内容。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实验可帮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形成概念、理解规律的基础。初中生生活经验较少,已经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也存在缺陷,演示实验能营造出活生生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实验获得经验。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学习仪器使用、了解实验方法的途径,通过演示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和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对演示实验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看实验。现代教学观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及品德的示范者。演示实验不是教师的专利,变教师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即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演示实验,这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如在“焦耳定律”一节中,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电热跟哪些因素有关?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然后自己用实验去探究,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当自己的猜想得到确认,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三、操作:要发挥示范作用,重视习惯的培养

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学生即使按照教师要求在实验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对仪器的操作步骤也比较清楚,但一旦接触到实验仪器,仍会束手无策。因此,实验前教师应对如何正确操作仪器进行示范,必要时强调说明不按规范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尤其在学生进行操作过程中,要抓住典型事例向学生反复示范。例如,初三年级学生做电学实验,初学阶段很容易将电表“+”“-”号接反。可以在学生实验前,先做示范操作,将电源的正极和电表正接线柱先用红纸做上特殊标记,然后用红色导线将电源的正极与电表的正接线柱连接起来,用黑色导线和电表的负接线柱与电源负极相接(电路中有小灯泡)。在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有接错的,再进行示范。教师在演示实验时,也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使用天平、拿取砝码时,镊子口的凹边应当朝上,待测物和砝码都应放在砝码盘的中央;用手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表旋钮及启动开关时,应以另一只手扶持器件。

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首先,实验前,学生都要对仪器进行预备性调节,根据需要,有的仪器位置安装底座要水平,有的要垂直。各仪器之间的联系也应满足一定要求。如在电学实验中,电路连接要正确,还要考虑到观察、操作、检查的方便。在光具座上的仪器应保持共轴。测量仪表必须先进行零点调节,当某些条件变化影响到零点时,要重新调整零点。如天平位置变动、弹簧秤拉力方向改变,万用电表电阻挡量程变化等,都必须重新调整零点。使用各种仪器必须按一定操作规范进行。对于违反操作规定的要禁止。操作要有一定的条理性,例如应在检查电路后,再接上电源的另一个接线柱,然后合上开关。观察仪表时视线应与刻度平面垂直,仪器整理要有一定顺序。如在电学实验中,应先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电源的接线柱。仪器整理要有利于仪器的保养维护。如托盘天平游码要归零,橡皮圈要垫上,学生电源刻度盘旋钮要调到最小值,有传动装置的仪器要将传动皮带松弛,等等。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物理实验将学生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铜罗中学)

责编/董 璐

篇10:初中要怎么学好物理

初中怎么学好物理

一、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初中物理虽然不难,但知识点很多。如果在学习中不能拟清侧重点,复习的时候就从第一页考试复习,对于巩固物理知识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二、结合热点进行记忆。物理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思维是比较跳跃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把物理知识点转成顺口溜之类的,方便记忆和复习。

三、合理的实验。物理学科也是一门需要实验的学科,声光热与力学都有很多简单的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也是考试中会出现的,因此通过自己动手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

物理的公式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前提,对定理要学会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比如说“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死记硬背这句话并不难,但不能理解也会出错。你在使用力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对应的目标物,否则力是体现不出来的。

篇11: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要重视物理学习过程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重视课后的巩固,只是觉得在课堂上掌握一些知识就够了,其实这是错误的。

高中数学的知识很多,并且不像初中数学那么浅显,而是有很多的内涵,如果不能进一步挖掘其内涵,那么只是掌握这个知识的表面,于是在自己做练习时就不知道如何去解了,也不能运用这个知识的。

做练习是需要的,可是有些学生只是为了练习去做练习,而不是为了巩固这个知识,扩展这个知识去做练习,经常是做完这个练习后算做完了,这样跟初中的做题是没有区别的。其实,我们还应该把这个练习中使用到的知识串起来,这样我们就能明白那些知识在运用,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同样能发现那个知识点是重点,也能发现难题是如何把相关知识串起来的。

篇12: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要重视物理学习过程

2010-05-25 09:33: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目前,在个别地方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勤于学习、注重思考的干部受冷落,而忙于应酬、不愿学习的干部却很吃香。学习型干部得不到重视,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极不相符,不仅不利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而且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学习型干部,是指那些既有较高学习自觉性又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这里所说的学习,既包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等,提升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也包括阅读与工作相关的各种专业书籍,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还包括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具有强烈的“本领恐慌”意识,不断自我加压和学习充电,是学习型干部的主要特征。

学习型干部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重视学习型干部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客观要求。当今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新知识、新技能、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注意加强学习,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很快就会落伍,就很容易出现眼界和思路不宽、解决问题办法不多、难以应对复杂局面的问题。只有那些能够不断接受新生事物的学习型干部,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担负起带领群众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时代重任。所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重视学习型干部。

学习型干部如此宝贵,为什么有时候却不被重视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有的领导干部本身对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学习在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方面的巨大作用,自然就认识不到学习型干部的价值。二是有的领导干部出于私心杂念,对学习型干部有这样那样的看法,比如认为学习型干部有思想、有主见,不好驾驭、不好管理;认为学习型干部“书生气”重,不懂“规矩”,不会“来事”;等等。

解决学习型干部不被重视的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从干部自身来说,应立足本职工作,进一步提高能力,用更多更好的实绩来证明自己。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来说,应善待学习型干部、重用学习型干部,为学习型干部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并大力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和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促使那些不注重学习的干部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上。从组织人事部门来说,应树立重视学习型干部的用人导向,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才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学习型干部,才能把中央提出的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的要求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梁秀梅(实习))

篇13:物理教学要重视教学反思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容量大,各部分知识关联性强,则要求高中生要逐步形成抽象思维。对他们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然而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一用起来却不知从何下手。这样学生就容易陷入苦闷和迷茫,对物理失去信心。从而使这些学生一见物理就怕,越怕就越难,越难越怕。

4. 物理与数学的衔接。

许多学生在高一初始就表现出了应用数学这个工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薄弱环节,如繁分数、数字运算能力差,依赖计算器,三角函数运算与物理学习脱节,作图不规范,空间想象能力差等。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1.研究、比较初高中教材特点,准确把握知识衔接。

初高中物理有很多知识衔接点,如相互作用与牛顿定律、电磁现象与电磁定律等。进入高中后有的知识点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结论在初中成立而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在教学时应有意引导学生联系、复习旧知识,建立知识网络,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分,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教师不能只看学生入学成绩,而应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肯定其长处,并帮助他们分析过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勉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后进生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尽早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高中后,一些学生因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而导致教学方法,从而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一、《苏科版》物理教材的特点

《苏科版》物理教材内容一改过去《人教版》教材的“难、繁、偏、旧”及过分强调学生“接受性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教材中引用大量的自然、科技、社会等图片,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热情,充分体现出“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在“学习过程与方法”方面,更注重科学的探究过程和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如:“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要体现出“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新教材通过自然规律、伟人介绍、重大发明发现、科学新成果等图文及视频材料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成绩下降。为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

(1)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渗透式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初高中学习方法的不同:在初中学习阶段,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而在高中学习阶段,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典型性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还应学会预习,学会听课(抓住重点、记好笔记),学会复习,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思考、后问别人。

(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习惯。

在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步骤,反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总结解题方法规律,并在单元(章)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单元(章)知识总结。以此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好习惯,扩大知识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养成错题记载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错题记载的习惯,要求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做到及时理解错在什么地方,并记载错题,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作业和测试中发生错误,说明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存在缺陷,如果听之任之,这种错误今后就会反复出现。应指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错误,寻找发生错误的真正原因,并及时加以理解和纠正,这样将有助于知识漏洞的填补。

4.做好物理与数学的衔接。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数学的应用明显得以加强与提高,常要运用函数、图像等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所以应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不要依赖计算器,补充与高中物理脱节的相关三角函数,要求学生规范作图,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

三、结语

在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如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做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工作,使学生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物理学习,是全体物理老师应该时时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只有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才能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只有适应社会发展水平和长远需求的教学,才能被社会所认可;只有突显教师特色的“个性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才能真正地、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和教师双方都成为教学活动的受益者。

我对教学相长的一点认识

李科祥

(安康市第二中学,陕西安康

在一次作业批改中,我发现一位同学在解答“点火者能否在爆炸前跑到500m以外的安全区?”这一经典题目时,给出了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解法,令我眼前一亮。我当即在课堂把这一解法作了介绍,并进一步对这一题目进行了分析讨论,最终得到这道题共有五种解法,现列举如下,与大家共勉。

题目: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96cm长的导火索来引爆炸药,若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燃导火索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500m以外的安全区?

解法1:比时间(即比人跑到500m以外的安全区所用时间与导火索燃烧完所用时间长短)

导火索燃烧完所用时间

人跑到500m以外的安全区所用时间

答:点火者能在爆炸前跑到500m以外的安全区。

解法2:比人跑的距离(即比导火索燃烧完时人跑的距离是否超过500m)

导火索燃烧完所用时间

导火索燃烧完时人跑的距离

二、物理教学反思案例

在学习电磁感应知识时,虽然也进行许多问题的设计,但为了节省时间,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由教师包办代替,包括每一个实验,最后也是教师替学生总结得出结论,然而,这与新课标要求相差甚远。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通过简单介绍引入,特别是关于法拉第如何寻找磁生电的有趣故事,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用桌子上准备好的一些器材,自己动手独立实验并得出结论,最后使学生从实验中得到,只要切割磁感线,均可在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又如,我在设计《平面镜成像》一课的教学方案时,就曾几度修改,反复研究,使整节课设计更趋合理。起初由于探究目标不明确,学生盲目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对于到底用玻璃还是用平面镜做实验不甚清楚;仅给了学生两根等大的蜡烛,学生不加思考去做实验,这样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像与物等大。经过反复思考及教学实践,我对上述方案进行了修改。首先让学生讨论:(1)为什么用玻璃而不用平面镜做实验?(2)为什么一支蜡烛点燃而另一支蜡烛不点燃?(3)为什么用两只等大的蜡烛?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探究目标,然后动手操作,这样,学生操作顺利,而且把两只等大的蜡烛换为四根蜡烛,两根等大,另两根一长一短,很好地说明了像与物等大,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三、物理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

答:点火者能在爆炸前跑到500m以外的安全区。

解法3:比导火索燃烧的距离(即比人跑到500m以外的安全区时导火索燃烧的距离是否小于96cm)

人跑到500m以外的安全区所用时间

人跑到500m以外的安全区时导火索燃烧的距离

答:点火者能在爆炸前跑到500m以外的安全区。

解法4:比人跑的速度(即求导火索燃烧完时人以多大的速度刚好可以跑到500m以外的安全区———求人能跑到安全区的最慢速度)

导火索燃烧完所用时间

人跑到安全区的最慢速度

答:点火者能在爆炸前跑到500m以外的安全区。

解法5:比导火索燃烧的速度(即求人跑到500m以外的安全区时导火索以多大的速度刚好可以燃烧完———求导火索燃烧完的最快速度)

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的反思

首先是案例研究。教师要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其次是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教师要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然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校正和改进,以便取得最佳效益。

最后是听课。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教师对听课进行记录,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和评价,将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每上完一节课后我都进行教学反思,找出闪光点和不足之处,然后进行改进,进而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使物理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美]杜威.我们怎样思维.

[2]刘炳升,李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下).

篇14: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要重视物理学习过程

【关键词】物理教学 实验探究 突破难点 思维能力 提高成绩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起来比较难,如果基础打得不好,直接回影响到今后高中的物理学习。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譬如准备教案,备课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做的教前准备工作。假如忽视了课前备课,不但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在学生面前会漏洞百出,教师就会失去威信,这样就不利益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外,还可以精心准备一些与物理有关的小故事,故事新奇而直观、幽默而风趣。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当然是实验,物理教学是离不开教学实验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实验相对直观,学生学起来很容易接受。在实验中展现物理现象,从而获得学习物理的知识。对于每一个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来虽然感到好奇而且新鲜,不管怎么说直观教学是很容易理解的教学。

相对而言物理是一个难学的学科,是因为物理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在生活中应用到物理知识的不多。正因为这样学生掌握知识的要领不牢。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有些衔接不上,多少受到一些影响,对学生来说物理存在着许多难点,这样便会产生了学习困难的感觉。为了突破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教师应该谋求一个行之有效寻的办法,瞧准时机,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当然教学方法要详略得当,如物理过程示意图,物理问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地面,学生对人造地球卫星没有发动机,却能围绕地什么,它处于什么状态,状态如何变化及其变化的特点。地球在空中运动,学生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俗话说“想象”,就是要想才像,越想越像。这样学生就不会再感到困惑。因为物理概念并非很具体的东西,一般是比较抽象的。对于缺乏理性认识的初中生来说,要接受抽象的东西并不是老师所想象的那么容易。教师要全方位地给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氛围,以此地激发学生的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借以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环境。

要从教学目标作考虑,要备好课首先要备好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物理教学也不例外,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案,多渠道、多角度地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对不同程度学生施一不同的教学方法,物理这一学科的教学也同样如此。譬如,转换法就是其中一个,以这种方法作为教学例子。在物理实验中应用转换法,如:用弹簧测力进行计测摩擦力的大小,用小磁针的偏转说明磁场的方向,用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说明电流的存在,用液体的体积变化说明物体温度的变化等等。在物理教学实验中,应用图象法来表达物理量变的过程。如用图象法表达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用图象法表达水的沸腾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用图象法表达匀速运动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等。在物理教学实验过程中,以模式理论讲授和学生的练习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实验观点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如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第一次涉及到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速度公式的得出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让学生课余的时间里让学生自觉、自愿、主动地学习,慢慢认识到“自己是主体”。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制造和谐乐怡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从而感受到学习是多么的快乐。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课程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只要这样学生才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如《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实验,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去结合书上的设计方案,完成以下几个问题:1、音叉的振幅不易观察,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其振幅的大小?2、这一实验中我们应观察什么?3、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实验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等。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的某一层面上,要有创造性地去探索和发现。在教育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摸索和探讨,不断地总结经验,在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物理教学,要有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

上一篇:大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20下一篇:十九大的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