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评价初探

2024-05-28

初中物理学习评价初探(通用6篇)

篇1:初中物理学习评价初探

初中物理实施分层教学和分类评价初探

魏俊奎

在过去的初中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观念一直在束缚着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教师无论从备课、授课还是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课堂考查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很少顾及学生的个性智能差异,致使教师总是在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上做文章,结果尖子生营养不良,学困生消化不良,中等生吸收不良。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

随着我国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和“两会”的召开,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能进入初中学习,只是由于原来小学生的学习,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来说,都还远远不够,所以学生的个性智能差异在小学阶段不是特别明显。然而到了初中之后,学习的课程明显增多,很多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这种变化,有些原来学习不错的同学,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滑坡,究其原因,那就是学生的个性智能在学习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其差异明显地显现出来了。尤其是进入初三之后,两极分化现象更为突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这种繁重的学习任务给吞噬了,再加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重点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不高,在这种形式下,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有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长,教师就要针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进行多元评价。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学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心理学称之为“个别差异”。分层次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在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从不同的学生的差异中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层次教学就是依据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在面向多数前提下照顾少数,对学生的差异赋予不同的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正是分层教学的目的所在。

分层教学符合目标教学理论。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是要适应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更加注重“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主动学习,达到成功,得到激励。

分层次教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合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中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实施分层次教学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分层次教学的实施过程

由于我校的教学班级比较少,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初三物理教学中,对分层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那就是课堂教学仍然实行整体教学,但也注重个性差异,课后实施分层辅导,分层达标。现将具体做法说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从而不断完善,让分层教学发挥更好的作用。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了解差异,尊重个体 分类建组实验前,通过平时的课堂提问和单元测试的分析以及期中考试的信息反馈,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上、中下两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分层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物理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同时师生要共同树立好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

(二)确定目标,精心策划

针对实际,分别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物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中下采用低起点、密台阶、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考纲的要求;对好及中上学生则允许他们超考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考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优生“吃不饱”与学困生“吃不了”的矛盾。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整合”环节,又有兼顾优生、学困生的“分层”环节,做到“分层”而不散,“整合”而不死,既要自然地融进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又要较好地解决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此外,我还从各类学生听课神情、解题准确率中搜集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公布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测是否达标。另一方面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学困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各类学生各有所得。

(四)分层作业,满足所需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并且在作业的批改上实行几种不同的尝试:一种是在自习课上面批或是课后找到学生面批,这样就使得每个学生得到直接的反馈,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一种是让学生交换批阅,从别人的作业中发现问题,再联想到自己的作业中的问题,加深认识;第三就是通过讲解让学生自己批阅,提高自主意识。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好中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巩固练习题目;二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中下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切实减轻了中下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五)跟踪辅导,提高能力

课外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一般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对中下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好中上学生实行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物理兴趣小组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同时还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物理小实验器材,培养他们瓶瓶罐罐做实验的技能。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和科学幻想,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奇思妙想》节目,从中受启发,让自己也插上奇思妙想的翅膀。对中下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操作物理实验,培养其观察、理解、表达、实验的能力;而好中上学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六)过关检测,分层达标 过关检测是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检测。每份物理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和深化题是供中下生选做,好中上学生必做的。分类考查后,根据物理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再进行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同时还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和提高,从而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七)分层评价,体验成功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不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批评。因为初三的学生都已经接近成人,他们的自尊心非常强,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有着不寻常的地位,给予批评的场合一定要适当,不然的话,会适得其反。所以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论学生的回答情况有多么差,总是努力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中游的学生,则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力争上游。对成绩好和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更上一层楼。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每月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要求,让他们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四、分层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创设问题情境性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还不了解的规律、定理和方法,不是“填鸭式”地机械地从教师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这些问题情境一定要能充分调动学生追求个人成功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主动思维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主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讲第十一章《运动和力》中第一节《运动的描述》时,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寻找古诗词和古代文学中有关参照物的诗句和故事,让学生寻找有关平均速度的故事,结果学生的知识范围超乎我的想象,学生写出了大量的歌词、诗词和故事,比如“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刻舟求剑》、《龟兔赛跑》等等。

(二)尊重学生的选择

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层次,保护差生的自尊心,避免优等生的自大心理。分层只是暂时,对进步明显的学生可鼓励其提高一个层次,对于后退的学生,先提醒鼓励,若跟不上则指导其降低一个层次。

(三)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分层教学和辅导中要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尊重主体,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尊,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内驱力。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两个班的学生不到八十个,属于小班制。这些学生的个性差异非常大,而且到了初三之后的差异程度更加明显,所以在分层教学和辅导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及时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五)实施动态管理

通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和辅导,学生的学习会发生一些变化。原来中下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可能发展为好中上层次;而中上层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也可能退为中下层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可变的实际出发,鼓励中下层次的学生向好中上层次发展,激励学生不断向上。同时要根据反馈检测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层次及教学要求,加强个别辅导,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提高。总之,实行分层教学和分类辅导,应该针对学生实际,挖掘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生动、健康地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真正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作者单位:新林区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蔡 路

篇2:初中物理学习评价初探

富宁县谷拉乡中心学校 梁胜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着这一目标去进行教学评价,才能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新课标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自主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那么,怎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就成了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要思考和研究问题.为了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彻底贯彻新课标的精神,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进行尝试,现就自己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实施的意义及注意的问题

众所周知,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重视终端的评价,即对某单元或某个知识点进行检测,完全以考试的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检测。其实学习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说到底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的本身就是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无论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还是从学生成才的规律看,语文过程性评价重要的是评价学习过程,良好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所有教师共同追求,进行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是十分必要和行之有效的。

过程性评价可分为教师评价和师生共同评价以及学生相互评价三种,教师评价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某个学习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师生共同评价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相互评价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相互对学习过程进行判断,它是在师生共同评价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

那么,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应注意哪几个问题呢?

(一)评价要有针对性。就是在具体进行评价前要有明确的针对性、目的性。比如在七年级上学期一次综合性活动课《漫游语文世界》中,为了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学生搜集调查资料,发言的内容和态度,小组的合作精神等分成几个部分进行评价。使整个评价具有可操作性,避免盲目,这样进行的过程性评价就是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评价。

(二)评价要有激励性。评价的激励性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很突出功能,随时随地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烁出的智慧的火花,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作的评价首先应该是肯定,在肯定的基础上使学生自己获得正确认识后再指出不足之处。比如说,在讲到《羚羊木雕》时,分析文中人物“我”时,学生们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些学生认为他是富于友情的,可是有些学生却认为不对,因为“我”没有和父母商量就擅自将贵重东西送给万芳,最后在父母的逼迫下要回礼品,极大地伤害了万芳的自尊心。这个时候,语文教师的评价就显得很重要,简单的对某个学生说法进行肯定或否定,都会对他(或她)想象和判断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此时能先用肯定、赞赏的口吻进行评价,再引导其他学生一起来参与这样的讨论,这样就能以评价的激励变成了创新精神的一种原动力,让大家都明白了分析人物应该科学客观,一分为二。

(三)评价要经常性。评价要做到经常性,要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评价中得到潜移默化教育,要抓住每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进步提高,使学生时时处处注重语文学习的过程,让评价始终伴随着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在思考中学会自我评价。

二、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实施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处考虑到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主动地学习才是课堂教学的内涵,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只能以学生是否真正地高质量地参与为标准,而不是以教师向学生灌输了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如何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这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人在探索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读背的过程性评价。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背是积累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对语文学习尤为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读背训练.在没有学新的课文以前先让学生熟读,而每篇古文则更是在没有学以前就要求背诵,然后在课堂上抽查打分。当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慢慢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并形成了“语感”时,他们就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对他们未来的语文学习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阅读的过程性评价。对于一个学生来讲,阅读是贯穿语文学习乃至终身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怎么来好好利用我们初中阶段宝贵的隔周两节的阅读课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对文学的爱好,学会做人做事呢,过程性评价在本人教学的过程中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始上阅读课之前,先给学生提出要求,同时布置学生每个人用彩色的卡纸制作读书卡,用一个档案袋统一装起来,每读一本书或一篇优秀文章就要填一张卡片。读书卡上包括书名(文章名)、作者、书籍类型、摘抄的主要内容、心得体会等。为了便于收集,读书卡要统一规格,每半个学期,把学生的读书档案袋拿出来进行评比,由班级学习小组的小组长共同来评分然后每个学期检查一次并作反馈。这样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语文成绩。

(三)作文的过程性评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最头痛的莫过于作文教学,而批改作文又是“痛中之痛”。那么在我们新的课程标准下,怎样利用我们的过程性评价来改变学生不愿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问题呢,我引导学生明确每次作文的训练目的和要求,如每周布置写一则随笔,重点是要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关注自己的内心等。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利用晚自习语文对上周写的随笔进行分析点评,主要由学生互评,分别从内容、语言、感情三个方面来点评,具体操作如下:

1、改。修改错别字,修改运用不准确的词语,修改病句,修改标点符号。

2、画。找出文中的美词美句,并用波浪线画出。

3、评。写评语,弃空话套话,主要谈自己阅读此文的感受。

4、传。作文批改完成后,作文本在小组内交换传阅,由两位组长共同把关,选出两篇佳作。

5、荐。每组推荐选出两篇优秀习作,由组长先说推荐理由,然后朗读原作。这五步完成后,教师把组上推荐出的优秀习作进行确认、整理、指导,特别优秀的由教师推荐发表。

6、谈。主要互谈体会,这是“互动”时不可或缺的环节,要引导评改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多向对话。交流时,或谈在某一细节存在的迷惑,或谈在某一方面得到的启发。通过互谈体会,达到了交流、互动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语文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终端评价体系,使语文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对学生的评估体系,它是培养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开拓学生思维、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通讯地址:富宁县谷拉乡中心学校

梁胜语

邮编:663403

联系电话:***

篇3:初中物理学习评价初探

关键词:物理课堂学习,评价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主要目标,物理课程目标也从过去单纯的认知目标转变为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所构成的目标体系。因此新课程必然要求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新的教学评价应该凸显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

1制定评价标准的原则

1)在评价的理念上,要尊重学生智力发展的多样性。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智力强项和弱项,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因此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世界,尊重学生智力组合间的差异。

2)在评价目的上,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有特长的发展。传统的评价把人进行分类、排名次、筛选,是为了发现学生的短处和弱点,这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和表现的热情,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的评价则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识别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智力强项,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建立自信。

3)在评价标准上,要具有多元性。评价学生不能仅凭单一的、用纸笔进行的测验,一概以测试成绩来下定论,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2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学生课堂学习过程评价

2.1开展活动表现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表现评价就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例如在学习“测量小灯泡功率”一课时,要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看他们能否说出自己的思想想法,能否和小组同伴一起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能否将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与同伴、老师交流。同时还要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评价主要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重点评价上课的听讲状态,发言的积极性,提出问题的自信心,和同伴的合作意识,思维的条理性和创造性。

2.2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冒出一些很有新意的问题和答案,此时把握住时机,及时给学生作出评价,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深厚。记得笔者在初中学习测量液体固体的体积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自制的量筒得到了老师及时的表扬,这个及时的评价让我记得了一辈子,也让我从此对物理探究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但是过滥的及时评价往往会给学生一个思维定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有激励性评价、引导性评价、批判性评价等及时评价,也要有可以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延时评价。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练习、实验,不能过早地、匆忙地给予评价,以免学生设立思维的框框,而应该适时适度地应用延时评价,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思考,驰骋想象,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从而最大限度地使他们获取创造性灵感。

2.3实施多元评价,拓展学生创新空间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老师综合评定多元评价方式,有利于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功能。

如教学《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应尽可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考虑,寻找最佳办法,不断训练思维的创新性,开拓性,达到自我评价的客观、公正,自我调节的正确合理。这种自我评价方式能让学生极具活力,带着自己的灵感、经验、知识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使物理课堂更显灵性、生成性。

如教学《浮力》时,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并让其他同学评价谁的方法好,进而评出最佳答案。这时,学生都会仔细的观察思考,然后进行互评互议。这样的评价方式,改变了原来单向交流的局限,使物理课堂教学更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小组评价的方式也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根据小组在课堂上的听讲是、思考、展示、交流等各种表现及时进行小组评价,在小组中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

还可以进行学生对老师和教师教学内容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打破对老师的盲从,把自己放在主体地位,这样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有非常好的作用。

总之,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达成三维目标为中心的评价。课堂学习评价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刚.现代教育评价基础[M].学林出版社,1996.

[2]涂恒汉.创新教育评价[M].东方出版中心,2001.

[3]赵宝钢,杨崇显,胡炳元.初中物理课程评价改革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4:初中物理情感教学目标评价初探

【关键词】情感教学 目标评价 目的与内容 原则及方法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实施教学目标评价是深入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有效的、主要的途径。教学目标评价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愈来愈明显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教学目标评价的过程中,不少学校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倾向:一方面,在认知领域有了一套初具规模的教学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目标评价渐趋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与认知领域相比较,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研究却明显滞后。个人认为,健全、完善的物理教学目标评价,应该包括感知、技能与情感三大教学领域。只有加强情感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实践,才能使认知、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评价得以深入发展,也才能使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进入一个新境界,促使物理教学任务的全面实现。近两年来,我在实施认知、技能领域目标评价的同时,对情感领域教学目标与评价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明确情感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明确情感教育的目的与内容是实施情感教育目标评价的前提。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认知、技能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保证物理认知、技能领域的目标贯彻,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结合物理认知、技能知识的教学,促使学生产生、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种情感并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总之,加强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情感教育与认知、技能教育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同步升华。

二、情感教育章节目标的制定

制定和实施章节情感教育目标,是制定和实现物理教学情感教育的基础,为了实现情感教育的整体目标,必须制定详尽得体的章节情感目标。在实践中,我一般按以下三步进行;

(1)充分利用各章节的情感教育因素。章节情感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各章节情感教育内容为基础,由于各章节的情感教育因素不像物理知识、技能内容那样明确具体,它们大都蕴藏在物理知识、技能之中,需要个人去发掘。实践证明,要充分发掘物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各个知识技能内容的个性和特点,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个章节、每个段落和每个定义、公式、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各个实验操作过程,对这些知识、技能以及形成过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得越全面、越深刻、越细致,情感教育因素就发掘得越准,掌握得越透彻。

(2)确定各章节情感目标的水平层次。各章节的情感目标内容找出来后,还必须确定各情感目标所要达到的水平层次。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情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既要高于学生实际水平,又不能超过学生接受能力的临界线,使学生既渴望接受又有能力接受。

(3)用可操作性的语言表述章节情感目标。情感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做到明确具体,不但要便于师生操作和检测评价,还要使学生知道在课堂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目标,真正起到目标的导向和检测作用。我一般“通过或结合……,意识、接受、感受、形成……”来表述,这种表述侧重指出了教学过程中怎样做是符合要求的,具有过程性特征,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情感。

三、正确运用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及方法

制定、实施情感目标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制定、实施情感目标时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个人认为,其基本原则应包括:

(1)渗透性原则。物理学科的情感教育,是利用物理知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应用有关的素材进行的,所以,情感教育必须寓于物理知识、技能教学之中,使传授知识、技能与情感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积极地挖掘和充分利用物理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科学准确、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物理教学的活动中去,做到科学性与情感性的有机统一。

(2)层次性原则。制定、实施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应依据教学目标的水平分类,按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内在逻辑顺序,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应从低起点开始逐步提高层次。

(3)反复性原则。由于人的情感具有不稳定性特点,在制定、实施情感目标的过程中,对于某一情感的培养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实际进行反复渗透教育,不断巩固、强化。

根据上述原则,在实施情感教学中采用了如下四种教学方法:

(1)以知育情。人的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且认识越深刻,情感越深、越稳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中所隐含和显露的情感教育内容,老师要讲清讲透,学生要弄通弄懂。

(2)以情育情。情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具有感染性,一个人的情感可以使另一个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这是实施情感目标的又一重要途径和方法。

(3)以境育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要重视以境育情,尽量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情和趣。

(4)以意育情。情感与意志是相互制约的,情感激励意志,意志能调控情感。这就要求个人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使其能自觉地调节、控制学生意志的方法很多,例如,在实验教学中,一方面使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同时,向学生提出合理、适度、明确的实验要求,加强严格的管理和训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在实验中要鼓励他们大胆创造,不怕失败,坚持到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总之,只有加强情感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实践,才能使认知、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评价得以深入发展,也才能使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进入一个新境界,促使物理教学任务的全面实现。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明确情感教育的目的与内容,制定详细的、科学的情感教育目标水平分类及其章节目标,并正确运用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及方法。

作者简介:

篇5:初中物理学习评价初探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学生评价初探

作者: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夏宇

[摘要] “有效教学”是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是21世纪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通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评价方式的与众不同,新课程理念下建立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评价机制,对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情境,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评价 初中 信息技术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喜欢玩电脑、上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学了数年信息技术,却不能运用它解决好实际问题;学生间信息素养水平分化悬殊。以上问题的实质就是由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缺乏有效评价机制所引发的恶性循环。本文根据笔者近年来的听课调研,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探索建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过程中学生评价机制的建立。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评价的原则

新课程标准下课程观的基本思想是: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是通过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就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全程评价。

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要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转变为对“教学—评价”的过程的设计和规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据此分析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作用。

2、突出学科特点。

在分析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无视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盲目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法。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不仅要考虑对概念掌握、原理理解等认知活动的评价方法,还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学生评价初探

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技术设计、技术操作和技术优化,更要考虑如何评价综合任务体现出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等。

3、评价要全面客观。

要改变过去以信息技术结果的正确性作为评价的依据一元评价模式,增加对信息技术操作速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操作的规范程度和创新程度等评价指标,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评价要公正确切,实事求是,教师和学生不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

4、评价结果要及时公开。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要公开,这样有利于被评价的对象了解自己在一定的范围内所处的位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薄弱环节,形成紧迫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改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法,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水平。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学生有效教学评价的实施

1、“过程性评价”的实施

信息技术的评价内容应包含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协作意识等。这种评价应经常使用,逐渐成为学习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应成为师生的学习负担。在做学期(学年)的总评时应兼顾两者,平时评价和阶段性评测上,以平时的评价为主,比例平时评价上可占到80%。

在课堂教学学案设计时,可添加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部分。利用交互应用软件或网页功能,让学生在学习环节中及时收到返馈的评价信息,从而改进和优化学习的策略。享受成功的乐趣。

2、“多个角度评价”的实施

信息技术学习中,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操作及技巧好,有的同学组织协调能力强。个人有强弱项,老师应注意促进学生改进个体的智能弱项,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实现优势互补,从而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在设计课堂教学学案评价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例如:可以设计“最佳创新奖励”、“最佳美术奖励”、“最佳创意奖励”的加分。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学生评价初探

3、“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实施。

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教师、家长,也可以是其它人员。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介绍、评价本人(本组)的学生研究进程、创作(研究)思路、作品的优缺点,通过自我评价,达到认识上的深化,进而分析、调整自己(本组)的学习(研究)行为。

家长等来自课外的评价也非常重要,此类评价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评价依据。按照“过程性教学”的思路,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学习,经历了“兴趣―关注―钻研”的过程,而家长和来自课外的评价体现的是学生创新钻研的过程。

4、“电子档案袋评价”的实施

以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支撑的电子档案袋除了具备纸质档案的真实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特点之外,还具备了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利用电子档案袋进行评价的形式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不同的形式有着共同的目标: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喜悦和成功的收获,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档案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是全面考查学生信息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体现学生阶段性学习后所具有的信息技术水平。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注重过程性的档案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能单纯使用电子档案袋网上评价和交流的功能.因为那样会淡化面对面直接交流的作用。评价不仅仅是评价作品本身,更要评价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诸多方面。作为教师,在评价时要有开放的心态,敢于放手的勇气。在档案袋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每经过一段时间后,都应该对档案袋中的作品进行整理、总结和反思。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2] 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篇6:初中物理学习评价初探

疃里二中 汪彦霞

内容提要:历史教学评价主要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学业评价、评价机制、评价方法

改革课程评价既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国现行课程评价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已经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严重障碍。要想科学、有效地做好新课程改革工作,必须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树立新课程改革十大教育教育理念,所以,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改革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被提了出来,倍受重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课程改革目标的规定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由于课程评价对学校教育活动具有导向、监控、调节、鉴定等重要功能,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能否建立起一套适合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关系到这次课程改革能否沿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并取得较大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可见,旧的考试评价标准已成为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瓶颈。历史让人记忆忧心,过错却不在于考试的存在,考试作为甄别人才,权衡教育的手段和依据,不能取消,关键是考什么和怎么考。考试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毫无疑问,正确的考试观念、合理的考试制度以及科学的考试和测评方法,将对推进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基础教育考试改革固然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并充分尊重文化与教育传统,但对中小学阶段校内考试改革的一些国际经验与趋势也需加以研究和重视。减少考试次数,强化课程作业,把经常性的形成评价同若干关键年龄段所举行的校外统一考试相结合,以便在较宽松、自主的环境下全面落实教育目标,是中小学校内考试改革的国际经验与趋势之一。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考试并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直到今天考试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历史学科更是如此。考试改革是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急迫的课题。如何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下面我将我的一些初步的尝试介绍给大家,我对七年级学生第一学期的历史课,在第一堂课上就明确的告诉学生,我们将实行多种形式的评价考核机制。历史考核的评价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学生课上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记载;(2)完成课堂训练情况记载;(3)课外活动参与情况记载;(4)期中、期末知识能力测试记载;(5)动手、动脑能力综合评价记载;(6)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家长的评价。学生的期末成绩由这七个部分按不同的比例综合而成。具体操作是:(1)学生课上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占10%,(2)完成课堂训练情况占10%,(3)课外活动参与情况占10%,(4)期中、期末知识能力测试占40%,(5)动手、动脑能力综合评价占10%,(6)学生自我评价占10%,(7)学生家长的评价占10%。在课改实践中,我具体操作如下:

一、学生成长记录卡,包括(1)、(2)两个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观察记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并加以记录,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成效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我又采取了以下几种具体做法。

1、课堂纪录法。主要是指对学生在教学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语言表达的完整性、问题归纳的逻辑性、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灵活性作出评价并记录下来。新的课程观倡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新教材也提供了这种便利,设置了诸如“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专题。采用课堂记录的评价法就是实现以上要求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口头表扬回答精彩的学生,而且在下课后,还要按等级记录在学生的成长记录卡中。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写上简单的评语。

2、历史作业反馈小结。它主要包括课后练习、活动课、调查报告等方面。在每课结束后,教师记录下对每个学生的评价,时间允许的话,应记录下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提高,已经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改进方法。

3、单元测验评分。每一单元学习结束以后,采用阅卷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测验,并将每个学生的成绩等级记录下来。

二、学生参与活动记载表,包括(3)和(5)两个方面。记录学生个人参与历史活动的情况,建立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档案的建立在开学初。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卡,记录下本学期学生所参与的每一次活动情况。本学期我结合教材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小专题:

1、撰写历史小论文。我在讲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以后,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搜集资料,独立完成小论文《“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学生利用双休日,各显神通,完成了自己的历史学科的处女作。我将学生的佳作在办公室朗诵给教师们听、在教室朗诵给学生们听,并张贴到学校的橱窗里,让大家既感受到历史的熏陶,又欣赏到了奇思妙文。

2、亲身体验历史。我讲完《原始的农耕生活》和《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一课以后,要求同学们回家用橡皮泥或胶泥,仿制陶器和青铜器。让同学们在亲身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先人的聪明才智,增强同学们的历史自豪感。在学过《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课后,让同学们亲自动手体验割圆术,从中体会祖冲之的刻苦的科学精神,培养同学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优良品质。

3、编写历史小故事,举行历史故事演讲。我在讲完《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后,召开历史故事演讲会。为了这个演讲会,同学们作了精心的准备,个个争先上台演讲。通过这一活动,不但调动了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而且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通过这一活动,既巩固了本学期的历史知识,又起到了帮助同学们理解成语、掌握成语的作用,功效双收。

4、举行历史辩论会。学完《秦王扫六合》一课,让同学们学电视里面的辩论会,准备《秦始皇历史功过辩论》。同学们纷纷找材料,写辩词,并交给我修改。经过大家的努力,辩论会开得非常成功。通过这一活动,既提高了同学们史论结合的能力,又锻炼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5、与地方历史的结合。利用国庆长假,布置同学们调查当地的历史名胜、历史古迹或风景胜地,让他们学做一个小导游。这次活动更精彩,同学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有的撰写了优美的解说词,有的准备了精美的图画,有一个同学还制作了光盘„„充分展现了同学们才华。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爱祖国、爱家乡、爱历史的爱国主义精神。

6、举行艺术欣赏,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这学期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还举办了商周青铜器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欣赏、顾恺之的美术作品欣赏、秦汉和南北朝时期的雕塑作品欣赏。通过艺术欣赏,提高同学们的审美情趣,让同学们在艺术的熏陶中,增强历史自豪感,养成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期末考试试卷的最后一道题是综合动手、动脑题。要求学生利用期末考试后的两天,完成下面两道题中的一道:(1)搜寻王羲之的隶书、草书、行书或楷书书法作品一幅并临摹一幅(字数不论多少,但不少于五个字);(2)自己制作一个竹简或木简并在上面刻下不少于五个字。

三、知识能力测试记载表,指第(4)方面。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数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也可以说是传统的评价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倡导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以至于有的学生认为不需要闭卷考试,就可以过关。教师通过观察和检查,发现有的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连基础历史知识都不能很好地掌握,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所以,闭卷测试还是必要的。于是,本学期我进行了一次期中测验和一次期末测验。通过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当前,测试仍然是检验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命题是测试的关键环节。如何命题,对教学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对课程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因此,命题也必须以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我在期中和期末测试时,主要测试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测试的题型和方式多种多样,四、学生自我评价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历史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对自己历史学习的特长以及不足有较为清楚的了解,有助于学生主动改进学习状况,增强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本学期我采用了以下两种方式实施自我评价法。

1、历史作业反馈小结。它主要包括课后作业、小论文、活动课、调查报告等方面。在活动结束后,当教师评定完以后,再由学生对自己作出评价,主要包括记录下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提高,已经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改进方法。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起到促使全面提高的作用。

2、学习态度反馈小结。它主要指学生自己进行的每月一次的自我小结。学生每月进行一次自我小结,总结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清醒的看到过去,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上一篇:银行工作的体会下一篇:2022年防溺水安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