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学习方法

2024-05-19

分析化学学习方法(精选12篇)

篇1:分析化学学习方法

分析化学学习方法

一、学习《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理论课时,应按照预习、听讲、复习、做作业,课堂讨论, 答疑等环节,掌握每一个理论的来由、结论、作用和局限性,一些特别重要的概念,要反复思考(一个重要概念的掌握,一定要反复思考和练习)。

二、本课程涉及公式颇多,不同公式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应记住最基本的公式,同时掌握重要的推导方法是学习的有效方法。

三、尽量多做习题是学好 “分析化学原理”的前提,因为概念、理论的掌握是以反复做习题为基础上的,教材中许多习题是前人的研究课题,多做习题也可体会科学家的研究思想。做习题重在解题思路,不必每题必解,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四、多想、多问、多看

由于“分析化学原理”涉及整个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涉及面广,而且是对因此课文只是最基本的内容,留有很大的空间给学生思考,想象。最好的读书方法是对书中的每一句话都问一个为什么?最精明的学生是能充分利用老师的学生。

五、阅读相关的文献

结合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介绍分析化学在诸如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等有关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了解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战略,了解分析化学传感原理、分析化学识别原理以及生化分析、环境分析的重要性。

六、十分注重分析化学“量”概念的培养

在初学完无机化学后学习分析化学课程时,对分析化学处理复杂体系化学平衡的方法不易接受。其主要的问题是,分析化学在处理复杂体系的化学平衡时采用了不同于无机化学的方法。分析化学在处理复杂体系化学平衡时,根据平衡体系精确的化学计量关系,得到精确的计算式,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对精确式作近似处理。这个过程体现了分析化学对“量”与“误差”的把握。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当近似到一定的程度时,无论是用无机化学的方法,还是分析化学的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强调分析化学在定量处理复杂平衡体系时,援引了 A.Ringbom的副反应系数求条件常数的方法,使化学平衡的处理有了统一的思路,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系统的平衡概念和处理方法。副反应系数是分析化学处理复杂体系化学平衡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在掌握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所讨论体系的主、副反应,进而找出副反应对主反应的影响。

七、分析化学原理与方法的建立有赖于物理学、数学、电子学、信息科学及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分析化学的应用也广泛涉及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医学、地质、地理等学科。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掌握必要的普通化学、普通物理、高等数学的知识。在了解分析化学原理与方法的应用时,要注意结合应用对象的性能特征加以理解。例如,分析生物样品中的无机元素和生物有机分子将采用完全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

八、分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一方面,其理论与实验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分析化学的发展对化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注意分析化学原理与方法与化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内在的联系。

初中学习好化学的方法

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二、常复习,多记忆。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要牢记化学的各个名词,定义,并且要仔细加以区分,比如化合物,纯净物,单质,混合物,它们的定义不但牢记,还要加以区分比较,要扣定义里面字眼,谁包括谁都要搞清。一旦真正搞清了,那我问你牛奶是上面哪一种物质你就不至于思索半天了。常见的化学反应是必须牢记的,要会默写,条件(加热、光照、催化剂,箭头可逆,不可逆都需要注意,反应过程的现象就不用说了,重要的都得记住。化学中的公式,就像记数学公式那样把它理解,记住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注意变通别当书呆子,我也不喜欢书呆子。

三、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一些图表、资料及选学内容。中学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四、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五、在学习化学之前准备好两个笔记本。

一个“错题本”专记自己在练习、作业、考试中的错题,分析出错的原因记下正确和好的解法。另一个“好题本”对于一些好题,好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规律记下来,在考前看一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之前化学成绩一直平平,但是我们老师说不能让化学把我的成绩拉下去,给我介绍了一个很不错的中高考状元的博客,李晓鹏新浪博客,这个博客里面有很多关于学习化学的方法和解题思路,确实给我在学习化学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初中化学不好的童鞋可以借鉴我找到的学习方法,再去这个博客看看,相信一定能提高化学成绩的。加油吧!!

九、实验课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通过“基本原理”的介绍,加以阅读参考文献,通过“思考题”的引导,结合以实际问题的处理及具体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计算与评价、及至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一步一步地进行思考、计算,最终拟定出自己较为合适的实验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验的进展不断完善。

十、结合课程小论文的写作,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程的兴趣。

篇2:分析化学学习方法

一、学习前知识的积累

药物分析化学是建立在前期无机化学学习的基础上的,课程要求学员对化学的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有较深的认识,因此在学习药物分析化学之前,每位学生首先要温故以前所学的无机化学的知识,要掌握好四大平衡的反应原理,比较复杂的是配合反应和氧还反应,必须对以前的无机化学知识概念清楚,思路活跃,才能着手药物分析化学的学习。

二、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准备,是对知识的整体感知,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自学过程。学生预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质量和效率。因此在每堂药物分析化学课之前,学生都要将知识点,课后习题,教学资料中遇到的问题归纳成问题提纲,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教材上寻找答案。在读问题的过程中也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要敢于在书本上圈圈点点,最好还能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带着问题学习一遍比不带问题学习五遍效果要好得多。通过这样的课前预习,就能知道课程的内容、问题,对已经理解的部分,就拿自己的思路和教师的思路进行比较,看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差异在哪些地方,由此来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掌握知识的水平。

三、上课认真听讲

听课的目的是要抓住教学内容的要点,为了抓住教材的要点就必须得认真听课。因为有些要点书上可能没有,或者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书中的难点、要点时教师可能有自己独到的方法和见解,同时在听课时还可对预习时碰到的难题征求教师的意见,以便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老师在讲课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严防上课“走神”。课堂上认真听讲40分钟比课后认真看书2小时效果还要好,要时刻提醒自己向课堂中的40分钟要效益。

四、知识要“堂堂清”

“堂堂清”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考场上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能理解、记忆的知识力求不把问题留到课后,要想达到堂堂清,学生必须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要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一些图表、资料及选学内容。当堂课学的知识,该会背的都会背,该运用的都运用,做错了的都要更正。要达到两个过关:一是知识点要过关。二是能力要一一过关。包括例题能口述、习题都会做、做错的都会更正,最后熟能生巧,准确无误,灵活运用。

五、常复习,多做题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药物分析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要掌握药物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譬如药物滴定分析法中,最重要的就是一条线:滴定条件-化学计量比-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滴定终点的显示(指示剂变色或者电位突跃)-滴定计算,一定要掌握好这一滴定的过程。要学好药物分析化学,不但要记住知识点,更要会用知识点。在复习时可以通过大量做题来将知识点融会贯通,真正的为己所用要多做题目。尽量多做习题是学好药物分析化学的前提,做习题重在理解掌握解题思路。大量习题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习题要比较有权威性、覆盖性、重点性,要把习题同书本内容结合起来看,这样可以加强记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六、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篇3:分析化学学习方法

一、培养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我们常听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当然学习化学也需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绪言》课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第一课, 是我们通向化学知识领域的桥梁, 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 以极大的热情上好化学绪言课。面对奇妙的化学趣味实验, 同学们一定会惊叹不已, 我相信学习化学的兴趣一下子会被激发起来, 甚至会萌发终身研究化学并以此报效祖国的宏图远志。这对我们以后学好化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精通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科中最基本的化学语言。因为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都是一些字母和数字的组合, 有人形象地称化学是“第二外语”。再加上知识点零散、抽象, 初学者一下子很难适应, 感觉到化学入门比较困难。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个难题呢?我认为做好以下两点很重要:

首先, 学习化学用语要注意读写规范。不论是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还是化学方程式, 都有其读写规则, 我们要仔细领会。如化合物的化学式的读写就要注意三点:1、判断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排列顺序;2、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注明原子个数;3、读时从右往左读作“某化某”, 有些还要读出原子个数。如:Fe3O4 (四氧化三铁) 、CO2 (二氧化碳) 、P2O5 (五氧化二磷) 等。但在实际的读写过程中, 很多同学会出现混乱和不规范, 如把Fe3O4 (四氧化三铁) 在读的过程中写成“4O3 Fe”或“O4Fe3”;把Zn SO4 (硫酸锌) 写成“SO4Zn”或“Zn H2SO4”等, 这些错误和不规范都是读写规则不清引起的。我把这个读写顺序总结为“金前氧后顺写, 从后向前倒读”。建议大家一定要先掌握好规则, 然后在练习中克服其不良习惯, 力争打好基础。

其次, 学习化学用语应循序渐进、积少成多。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比较集中, 但我们在学习时, 应该适当的放慢进度, 合理的进行分散, 像小学生学汉字一样, 每节课上都写几个与内容相关联的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只要我们坚持, 有意识的去记, 久而久之, 便会积少成多, 所需记忆的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就会尽收囊中, 变成对自己有益的知识。有人比喻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依次为化学用语中的“字”、“词”和“句”, 只有我们精通的掌握了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这样的“字词”, 写化学方程式这样的“句子”就比较容易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 优化学习方法, 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就有利于初学者顺利入门, 扎扎实实地打好化学用语的基础, 这对我们今后学习化学和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 (如读懂一些食品、医药或农药等产品上标注的化学式) 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掌握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问题最有力的武器。刘知新先生在谈到化学实验的功能时说:“它是化学科学认识的源泉, 是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 是养成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 我们要科学有效的解决化学问题, 必需要重视化学实验。

初学者接触到化学实验, 往往有一种看看热闹, 觉得好玩的心理。这是一种好现象, 至少说明同学们对化学实验是感兴趣的, 但应该明白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 还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用化学实验解决一个个化学问题的方法。为了培养我们用化学实验解决化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可采用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问题进行探究训练。如:怎样洗涤热水瓶中的水垢?找出许多药品和工具:水、汽油、酒精、稀盐酸、洗衣粉、透明皂、洗洁精、凿子、小铲刀、刷子、木工砂纸等, 让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然后交流总结。经过这样的实验练习, 就会形成同学们自己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和风格。同学们遇到化学问题时就敢于尝试设计实验, 并在实验中勤于观察思考、乐于交流讨论、善于分析总结, 从而科学有效的解决化学问题。只要我们用好了这把解决化学问题的金钥匙, 就不担心学不好化学。

四、探究物质的变化规律是提高化学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化学的主要任务是探究物质的变化规律, 以便让人类更有效的利用和创造物质。因此, 我们从一开始学习化学就要注重探究物质的变化规律, 以提高自己学习化学的效率。

如学习物质的还原性, 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了H2 (氢气) 有还原性, 它可还原灼热的氧化铜;CO (一氧化碳) 有还原性, 可用于工业上冶炼生铁等等, 如果我们逐一的去实验, 逐一的去记忆, 那就太多太繁。若我们注意到化学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

这样我们就能得出一个规律:在化学反应中, 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如H2和CO) 。还可顺藤摸瓜, 得出另一个结论:在化学反应中, 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如Cu O和Fe2O3) 。再比如说学习金属和酸的反应时, 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知道:盐酸能和铁发生化学反应;盐酸能和铝发生化学反应;硫酸能和锌发生化学反应;……由此, 我们可以大胆的推论金属和酸的反应规律:“酸能和很多金属发生化学反应”这样一个初步的认识。只要我们在学习中注意挖掘物质的变化规律, 把细碎的知识串起来, 就能达到“零存整取”的效果, 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效率。

篇4:分析化学学习方法

关键词:有机化学 高考 学习方法

引言:有机化学是中学重要内容之一,是学习大学有机化学的奠基石。从近几年来高考的化学试题研究发现,有机化学试题的分值都在20分以上。然而相比较无机化学知识而言,有机化学内容相对较少,学时数也较少,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的程度相比无机化学要差一些。那如何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呢?

一:近几年高考卷有机大题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学试题的考查动向

通过查询2010年至2013年高考卷,归纳出有机化学的主要考查知识点主要为: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有机物名称等。四年来考查知识点相对固定。2008年开始,江苏卷出现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流程图题型,一直沿用。上海卷在2012年后将此作为新增考查点,2013年浙江卷将此作为新考查点。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不仅能准确考查学生对典型有机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对于信息的迁移和加工能力,同时也全面反映学生思维的质量。所以成就了高考难点之一。

二:通过高考题,寻求有机化学学习的方法

(2013 浙江.28)某课题组以苯为主要原料,采取以下路线合成利胆药-柳胺酚,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柳胺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2molNaOH反应 B.不发生消化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 D.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2)写出A B 反应所需的试剂 (3)写出B C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写出3种)

①属酚类化合物,且本换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6)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可合成聚苯乙烯,请设计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在这些考点中,第(1)(2)(3)小题考查要求不高,一般考试得分较为理想。然而学生得分率较低的为(4),(5),(6)小题。因此,要想顺利的拿下这类高考题,我们就需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知识体系的认识。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构建基础知识体系。

化学学习的基本思路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在有机物结构中,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主要因素。常见官能团的特殊化学性质[1]:(1)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酚羟基;(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或酚羟基;(3)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煮沸后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醛基。(4)能与Na反应放出H2的物质可能含有醇羟基,酚羟基,羧基。(5)能与Na2CO3溶液作用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含有羧基.(6)能与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7)能水解的有机物中可能含有酯基,氯代烃,肽键。(8)能发生消去反应的为醇或卤代烃。

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以及与官能团相连的碳原子上。因此,在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的认识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官能团结构特征的认识,掌握了官能团部位在反应中的变化,就掌握了该反应的实质。利用规律,对知识点加以重组和迁移。比如利用官能团性质,可以将单官能团合成多官能团的物质,将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合成高分子有机物。掌握有机化学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就能融会贯通将各种官能团进行相互转化,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从而对有机化学有个整体认识,提高有机化学的学习效率。

2.掌握有机物分子式变化规律,突破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数量判断。

同分异构体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一个难点。在教材中所讲的有关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简单,但在高考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对于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点考查时都带有限制条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做出判断。

①熟练掌握各种官能团的特殊性质。这点就有赖于前面基础知识构建体系的稳固性。

②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同分异构体的异构方式主要为: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中学阶段重点考察构造异构。而构造异构体主要分为(1)碳骨架异构。比如CH3CH2CH2CH3,CH3CH(CH3)CH3.(2)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异构.比如CH3CH2CH2Cl 与CH3CH(CH3)Cl (3)官能团异构。如同碳原子数(n>2)时,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互为同分异构体,饱和一元酯和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在高考中对于同分异构体的数量判断,通常是三种异构规律的综合考察,稍有不慎,容易遗漏。为防止遺漏,可以采用“定二议一”法。比如先将官能团,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固定为相同,进行碳骨架异构,再在同一种同分异构体中进行官能团异构,最后进行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异构。在2013年浙江这道高考有机题的第(5)小题中,我们可以写出以下同分异构体:

3.掌握有机合成设计的方法,实现有机物合成目标

对于简单化合物的合成,通常可以采用类比法来设计合成路线。但如果有机物结构复杂,步骤多,就不得不掌握合成路线设计的策略和技巧[2]。

(1)逆向合成法:就是从需要合成的目标分子出发,按一定的逻辑推导原则,推出目标分子的前体,再逆向推出该前体的前体,连续逆推下去。直至推导出简单的起始原料。

(2)合成路线设计流程图。 在逆推过程中,往往需要把目标分子的某些键切断,得到两个或更多碎片。通过碎片找到相应的试剂分子。把逆推和切断倒过来,运用与碎片相对应的试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就是合成路线。

(3)合成设计流程图遵循的原则。①使合成步骤尽可能少②应有合理的切断依据③涉及到官能团时,在新官能团处切断,得到原官能团④遵循最大程度简化原则。如在分子中央处切断,在有支链处切断,利用分子对称性切断。

在上述2013年浙江高考题中,第(6)小题的合成路线可以采用逆向推理法,即为:

所以聚乙烯的合成设计路线流程图如下所示: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题由于很好的契合了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预计将成为高考的必考题型。虽然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只要我们掌握其特点和分析方法,科学训练,勤于总结归纳,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总之,在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积累基础知识,寻找有机物之间类似或转化的规律,构建有机化学反应及不同官能团的网络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

参考文献:

[1]王海龙,《有条件限制的同分异构体书写技巧》,理科考试研究.综版。2013年

篇5:分析化学学习方法

1、背诵化学

化学虽然是理科,但是有很多公式还有实验操作以及概念时需要我们记住的,这些都是化学最基础的内容,很多也都是容易造成记忆混乱的,所以要会背诵,化学方程式里面一两个数字错误或者反应过程错误就会造成另一个结果,所以公式的背诵是刻不容缓的。考试也不怕化学方程式不会写。

2、上课坚决不能走神

其实大多数差生都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造成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事没有什么效率可言的,上课一走神我们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漏掉的内容就有很多,课后如果要补回来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复习了,被动的学习不大可能能提高成绩,我们学习要积极的参与进去,特别是上课的时候。

3、与老师交流

篇6:化学学习方法

高、初中衔接要做好下面几点: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本文谈谈自己在高、初中教学衔接方面的做法及想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年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一一还原反应

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①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⑦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年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年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知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年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年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①反应原理;⑦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篇7:化学学习方法

1、课堂引导归纳

对于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化学、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等,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和启发学生共同讨论,寻找规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网络的建立,揭示概念之间的关系,找到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真正得到感悟、并学会迁移,最终达到灵活运用。

2、布置归纳型作业

篇8:初中化学学习方法

一、注意观察实验

由于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学习化学当然就离不开实验了, 因此如何观察实验对于我们学习化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 应明确实验目的, 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课本设置实验的目的在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 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 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 抓住本质的现象, 才能有效地观察, 有效地学习。如在初中化学〈序言〉课的实验, 所设置的几个实验都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设置的。因此, 观察的重点是物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质的变化, 从而确定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 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 确定反应是否生成新物质, 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 而不能仅仅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强光, 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的现象。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第一阶段 (实验前) 观察要素为: (1) 反应物的物理性质 (如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 (2) 反应条件 (如是否加热、光照、通电等) ; (3) 反应装置 (使用哪种实验仪器、该装置有何特点等) ; (4) 操作顺序 (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等) ; (5) 其他 (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 。第二阶段 (实验中) 观察要素为: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 (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 。第三阶段 (实验后) 观察要素为: (1)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 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3) 仪器拆分顺序; (4) 仪器整理等。

二、积极动手实验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自己动手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化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言到“百闻不如一见, 百看不如一验”, 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而且能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 激发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转变以前的“要我们学习”为现在的“我们要学习”, 由被动变为主动, 从而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动手实验比只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固得多。因此, 我们可以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 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三、勤于记忆

每门课程都有其专业词汇, 化学也不例外。与数学、物理相比较, “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 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 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因为:第一, 化学本身有着独特的“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 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必须记忆的;第二, 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备、用途等也是必须记忆的, 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本人认为, 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 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对于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死记硬背;对于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 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其次要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 善于总结规律, 这样才能花时少, 效果好。

四、善于动脑

遇到问题要多分析、多思考, 并且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勤动口、动手, 同时更要动脑, 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 碰到疑难, 不能知难而退, 而要深钻细研, 直到豁然开朗;对于似是而非的问题, 更不能朦胧而过, 而应深入思考, 弄个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独立想, 就是会想, 只有会想, 才能想会了。

五、注重练习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对于理科的学习就必须做一定量的题目, 但同时也要懂得, 题目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比如类似的题目你盲目的做十题倒还不如把其中的一题完全弄懂学透。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 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摘要:学习化学如果有好的学习方法, 就能做到事倍功半。因此, 在学习化学时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 积极动手, 善于总结规律, 遇到问题都要多分析、多思考, 注重练习。

篇9:分析化学学习方法

一、学习化学兴趣是做好的老师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化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知识,成为知识学习的成功者。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化学兴趣呢?一是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二是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课件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三是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每个学科的概念都要回归于现实生活,只有回归现实才能使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中学学习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使自己的学习习惯于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相适应。

化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化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化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三、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记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建立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阅读化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化学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五、化学考试前的关键和重点

其实化学最关键的是记化学方程式,背好每一章的代表物的化学性质,学会联想,这要求你在临考前都要做的!这是基础知识点,我觉得老师会给你学过的化学方程式,这些你在临考前好好背! 一是做框表题,这最能考查知识脉络以及你对知识点的汇总理解,找不同的单元題做,最关键的就是不懂赶紧翻书,只要你有毅力你会收获很大的。把你做每一道题卡住你的知识点找个笔记本记住! 二是做计算题,计算题是跟你送分的题,中学阶段的计算题你只要找到一个知识点就可以根据其他两者化学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列方程解答,要学着摸索规律,背题型! 三是复习试验,背实验仪器的用法最关键的是背注意事项,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那些常用仪器的多种用法更要注意,例如:玻璃棒的加速溶解、引流等用法。其次,做实验题,一些常规的空气收集仪器,除杂的仪器等要记住,多做做实验设计题! 四是最好把试验部分好好巩固一下,还是需要笔记本记录,把那些要紧的东西记住复习巩固!此外抽时间做成题全面回顾一下,再找复习时的纰漏,注意做题有时间概念! 五是在最后两天时间你最好那一本比较好的复习资料,按章节顺序好好浏览一下,随时把不解不熟的地方记在笔记本上! 六是把老师发你们的卷子拿出来就找错题做,提高效率,把感觉有用的记在本子上!

篇10:化学学习方法

学习化学首先要考虑这门学科在现阶段的地位和特点,其次考虑现有的环境和资源及自身条件,最后协调各科,中观全局。

化学是数理化三科中初高中过渡最平缓的一科,高二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一年。比之数学物理转而淡定,化学却显得愈加重要。从潜意识里接受化学的重要性是一个迫切的过程。化学有机的部分比较散,性质多于理论。各种形式的整理回取得比整理其他科目更显著的成效。

现在学习化学的时间有:课上(最要紧),化学竞赛(期待),午休(刘老师),课余。学习化学的资料有:笔记,课本,平时练习,课外资料。(以上排序大大分先后。)

协调各科时,不妨把整理的时间统一,做题的时间分散,因为化学题似乎比数学物理的眩晕程度轻一些,可以调剂文理,生物没有这种妙用。

再说些具体的事情。学习都可以分为发书-看书-上课记笔记-做题-总结这几个过程。我之所以把做题放在总结之前,是因为现在化学书和题有些脱节,题本身更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别的似乎平常,只说说总结。总结我习惯捋出自己的思路,打乱笔记,就是开爷说的“这么弄那么弄”。但是这样更耗费精力些,我还在试验阶段。如果能将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思路整理,那个实在很厉害,不建议凭空尝试,待整理过一遍,觉得不愿重复时,再待涉足。比如开爷前几节课在讲同分异构,可以顺着烷烃烯烃炔烃衍生物小小总结一哈。这几天什么分子式结构式有机计算又是一层。这些内容还能拓展,比如苯环有关同分异构,就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

篇11:分析化学学习方法

当混合物中混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去。如,NaCl中混有NH4Cl,Na2CO3中混有NaHCO3等均可直接加热除去杂质。

2.沉淀法:

在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的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微粒逐步沉淀时,应注意后加试剂的过量部分除去,最后加的试剂不引入新的杂质。如,加适量的BaCl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

3.酸碱法:

被提纯的物质不与酸碱反应,而杂质可与酸碱反应,用酸碱作除杂试剂。如用盐酸除去SiO2中的CaCO3,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铁粉中的铝粉等。

4.氧化还原反应法:

如果混合物中混有还原性杂质,可加入适当的氧化剂使其被氧化为被提纯物质。如将氯水滴入混有FeCl2的FeCl3溶液中,以除去FeCl2杂质;同样如果混合物中混有氧化性杂质,可加入适当的还原剂使其被还原为被提纯物质。如将过量的铁粉加入混有FeCl3的FeCl2溶液中,以除去FeCl3杂质。

5.转化法:

不能通过一次达到分离目的的,需要经过多次转化,将其转化成其它物质才能分离,然后再将转化的物质恢复为原物质。如分离Fe3+和Al3+时,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Fe(OH)3和NaAlO2,过滤后,再加入盐酸重新生成Fe3+和Al3+。在转化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被分离物质的损失,而且转化物质要易恢复为原物质。

6.调节pH法:

通过加入试剂来调节溶液的pH,使溶液中某组分沉淀而分离的方法。一般是加入相应的难溶或微溶物来调节。如,在CuCl2溶液中含有FeCl3杂质,由于FeCl3的水解,溶液是酸性溶液,就可采用调节pH的方法将Fe3+沉淀出去,为此,可向溶液中加入CuO、Cu(OH)2、CuCO3或Cu2(OH)2CO3。

7.电解法:

篇12:高一化学学习方法

1、第一章

第一节是初中向高中的过渡,比较简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阶段计算部分的基础,是孩子自从初三学习化学以来最难的部分,有太多的同学败在此节,从此一蹶不振,觉得高中化学难于上青天。

如果这节没有学通,以后的计算题就都没戏了。

而学好这节的关键是“五个概念”“四个公式”的理解、记忆和熟练应用,总结为:n=N/NA=m/M=V/Vm=cV。

2、第二章

第一节讲的是物质分类,比较简单。

第二节《离子反应》和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是第三、四章的基础,如果学不透彻,那么在第三、四章就开始听天书了,心理上也就开始倾向选择学文科了。

那么如何解决呢?

第二节,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拆”,什么拆呢?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强酸都有哪些?高氯溴碘(硝酸、盐酸、硫酸、高氯酸、氢溴酸、氢碘酸)。

强碱又有哪些?钾钙钠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钡)。

其余的都不拆。

有哪些特殊吗?有,浓硫酸不拆,石灰乳不拆。

第三节,记住口诀: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

理解: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做还原剂,想象你是还原剂,姚明是氧化剂,也就是说化合价低的是还原剂,化合价高的是氧化剂。

这些关键点,你不但要知道是什么意思,还要背得滚瓜烂熟,做梦都不能忘记。

3、第三、四章

所谓“得方程式者得天下”,这两章的方程式如果像初三一样去死记硬背,你会永远背不会。

应该怎么做呢?

1.结合老师做过的实验、讲过的知识点。

2.分类总结。

比如铝的两性,大家可以这么记忆:铝、氧化铝、氢氧化铝和酸反应全部生成铝离子,和碱反应则全部生成偏铝酸根。

这样你就一下记住六个方程式。

3.学会正确的配平方法。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不能单纯的只用原子守恒,而是按照这样的顺序: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

做到这三点,你会事半功倍。

二、高一化学怎么学?

第一,认真听讲。

以往有同学上课不听讲,课下看参考书自学。

这种学习方法不适合高中化学,事实上,知识不是只看结论就有效的,要加上老师形象生动的举例和恰到好处的引导,你才能感受到它的来龙去脉,也才能理解它的用法。

第二,重视理解记忆。

比如,不仅要记住“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这14个字,更要明白他们表示的含义和应用方法。

第三,重视练习。

通过练习,可以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更好的对知识进行应用。

第四,总结反思。

我给学生分析试卷时经常能发现,错题都是同一个类型,也就是说如果当初他把错过的题目分析透彻,以后就不会再错了。

上一篇:尊师重教传统下一篇:立志勤学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