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2024-05-17

浅谈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精选10篇)

篇1:浅谈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关于少儿武术教学中注意事项的探讨

马小龙 徐萌

(1、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河北 廊坊 065201;

2、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100038)

摘要:少儿武术教学对中华武术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武术传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结合多年来少儿武术教学的实践经验,主张在少儿武术训练中,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训练规律外,还应针对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等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训练。培养少儿高尚的武德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少儿全身心发展。

关键词:少儿;武术教学;注意问题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学校武术教学又是推广、普及和发展武术的重要基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除了遵循一般教学原则外,还需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实现武术技能水平和心理能力的稳步提高。

一、根据少儿生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

少儿的骨骼发育还不完善,因此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所以骨硬度小弹性较大,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少儿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易脱位;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螺圈腿”等骨变形的现象。力量训练中,应多采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负重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少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教学训练打好的基础。

2、以基本动作教学为主,减少耐力、静力训练,练好基本功

根据少儿身体各方面要素我们得知:由于精神调节不够完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故心率较快,但呼吸阻力较大,呼吸肌力量较弱,所以肺活量较小;同时,由于少儿氧运输功能较差,最大通气量和摄氧量都较低,故在运动训练时,通气量的增加主要靠呼吸频率的增加来实现。根据上述特征,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我们应该注意:少儿不宜过早的从事专项、耐力、静力训练。在武术教学训练中,应以武术的基础动作教学训练为主,以平和的简短的武术套路组合进行教学与训练;以动作的速度要求为主,如冲拳、推掌、踢腿速度等;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科学的运用间歇训练、重复训练等方法;适当发展难度动作。

3、掌握好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少儿武术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力争科学地控制教学与训练全过程。在早期教学与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以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和机能能力为主;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并结合简单的踢腿、冲拳、抡臂等,并注意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随着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年龄的增长,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逐渐加大,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逐渐提高,应围绕专项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如力量、柔韧和速度等进行专门性训练。

4、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少儿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其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较快。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应注意: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应穿插比赛或游戏;安排短暂的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兴趣;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应以模仿性质为主,少讲解多示范;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在少儿武术教学时,教师或教练员不应求快、花、多,应练好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产生错误动作时,教师或教练员要有耐心,作到预防在先,及时纠正。

二、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其他重要问题

1、加强武德教育,以鼓励训练为主。

少儿正处于武术打基础和积极提高的有利时期。所以,在进行少儿武术教学中,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全面掌握少儿的心理特点,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师或教练员需及时发现少儿的优点给予表扬。教学实践证明,少儿训练时喜欢听到表扬,这样会使他们信心倍增,增强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

2、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训练成绩和效果

少儿在武术教学和训练中的表现欲望强烈,有迫切完成训练的心理,并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是否得到教师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教师如果能使他们及时知道教学与训练效果,就能使产生的错误技术动作得到纠正,从而创造教学与训练的良性循环。例如,在基础动作马步变弓步冲拳练习中,一组不计数,不要求质量,每天都完成;另一组,看质量,并在训练中严格要求,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优点,登记各次成绩和次数。两组练习相同时间后,测验结果表明后一组的效果好于前一组。实验证明:知道效果,会训练出更好的成绩。

3、创造优良的训练情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充分调动已形成的潜在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创造优良的训练情景,激发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教学与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的更新和变化;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趣味性游戏等等,都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少儿武术专项教学与训练是为比赛做准备的,在教学与训练中,应多采用单练的形式,让他们充分体验赛场情景,培养克服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同时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充分掌握少儿的心理与生理特征,耐心教授与不断创新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案并得以较好的施行。

参考文献:

[1] 高家兴.浅谈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新西部》,2008(20):212-213.[2]周鑫.少儿武术教学的理论探讨.南昌高专学报.2008(3):155-156 [3]陈春秀.浅谈少儿武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湖北体育科技.2010(1)122-124 [4]王涛,田爱忠.浅析影响少儿学习武术的心理因素.搏击 武术科学.2006(8)60-61

篇2:浅谈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少儿跆拳道教学与训练,要结合少儿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与训练。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通过少儿跆拳道教学与训练实践,浅谈一下在少儿生理、心理等方面少儿跆拳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少儿跆拳道;教学与训练;注意问题 1.前言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古老而又新颖的体育运动项目,它来源于朝鲜半岛,是一项手、脚并用,重在用脚进行的搏击,是朝鲜传统的体育锻炼项目。少儿跆拳道教学与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少儿跆拳道教学与训练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根据少儿生理特点,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

少儿的生理特点有其特殊性。这一时期正处于少儿的生长发育阶段,他们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机能都有明显的特点。骨骼硬度小,韧性大,不易骨折,但易变曲,变形。少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少儿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少儿的肌力弱,耐力差,易疲劳,肌肉发展不平衡,小肌群发展较慢。少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少儿的心率快,心肌收缩力弱,心血液输出量绝对值较小,但相对值较大。所以,我们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应重点发展动作速度,提高准确率,加大关节的转度和肌肉及韧带的伸展。12-13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少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2.2 以“双基”教学为主,控制耐力、静力训练

少儿的血液量相对成人含量多,但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成人相比较低。由于少儿的神经调节不够完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故心率较快。心肌纤维收缩力弱,心脏泵血能力小,故每搏输出量小。少儿血压低,心血管调节机能发育不够完善。少儿的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因而呼吸频率较快,但呼吸阻力较大,呼吸肌力量较弱,所以肺活量较小。同时,由于少儿氧运输功能较差,最大通气量和摄氧量都较低,故在运动训练时,通气量的增加主要靠呼吸频率的增加来实现。所以,我们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少儿不宜过早的进行专项的耐力训练。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应以“双基”的教学与训练为主,以简单的品势进行教学与训练。以动作的速度练习为主,如前踢、横踢等。不宜过多的进行耐力、力量和静力性的练习。跆拳道虽然腿法很多,但主要还是以前踢、横踢为基础。前踢和横踢虽然简单易学,但若要做好却是非常困难的。要真正把这些做得非常出色,就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跆拳道的基础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2.3 贯彻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少儿的肌肉纤维较细,肌纤维的张力小,加上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兴奋强度和维持高度兴奋的时间比成人差和短,在持久而紧张的肌肉收缩时容易疲劳。因此要注意对少儿神经系统的训练,加强少儿协调能力的训练,提高其对肌肉运动的感觉,培养其对运动的节奏感,多采取一些积极主动的放松练习。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尽量减少憋气、紧张性练习,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少儿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科学的运用间歇训练、重复训练等方法。适当发展难度动作。应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凡是使胸廓扩张的动作应吸气;反之则呼气。如在做跳跃的动作时应吸气;在落地的动作时应呼气等。

2.4 掌握好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少儿跆拳道训练要合理安排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力争科学地安排教学与训练工作。在早期教学与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及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和机能能力为主。结合简单的横踢腿、前踢、推踢等,发展肌肉协调用力能力,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随着少儿跆拳道学员的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年龄的增长,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逐渐加大,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逐渐提高,围绕专项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如力量、柔韧和速度等进行专门性基础训练。2.5 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强化标准动作

少儿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少儿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善于模仿,但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其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较快。所以,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在传授新的技术动作时,应以模仿性质为主,少讲解,多示范。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在进行品势动作练习时,应穿插比赛或游戏。同时,安排短暂的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兴趣。少儿训练产生错误动作时,教师或教练员要有耐心,做到预防在先,及时纠正。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应运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口令或口诀进行讲解,也可以运用现代媒体教学,以帮助理解。2.6 注意预防“骺软骨病”的发生

骺软骨病的损伤是少儿在体育运功中特有的一种损伤。主要发生在腰椎,膝关节和肘关节。跆拳道练习过程中膝关节是活动最频繁的关节。故练习时间,动作不要过于集中,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平时应采用积极的手段来发展儿童股四头肌力量,做准备活动时也要重视膝关节的练习,练习中应采用积极的方法放松膝关节。如果在运动中发现学龄儿童有腰,膝及肘部疼痛应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诊断治疗。

3.根据少儿心理特点,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少儿跆拳道教学与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应掌握少儿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少儿优点给予表扬。教学训练实践表明,少儿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谁完成的好,谁出来示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往往有些教师或教练员一看到他们完成不好就训斥、责备,使学生自信心下降,甚至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在教学与训练中看似严肃,反而使少儿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训练效果不佳。

3.2 使少儿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效果

少儿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的要求。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练员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如能使他们及时知道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从而创造教学与训练的良性循环。例如,在一分钟的横踢腿,一组不记数,不看质量,每天踢。而另一组记数,看质量,并在训练中严格要求,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优点,登记各次成绩和次数。两组练习相同时间后,测验结果表明后一组的效果好于前一组。实验证明:知道效果,会使训练取得较好的成绩。特别是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起到振奋精神、活跃情绪的作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鼓舞信心和勇气,产生增力的情绪体验,提高有机体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

3.3 创设优良情绪体验情景,激发竞争意识

在少儿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要把已形成的潜在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创设优良的情绪体验情景,活跃少儿的学习和训练情绪,激发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教学与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环境的改变;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游戏;形象生动的启发语言;变换教学与训练的项目和形式等,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当然,教师或教练员在定教学与训练的任务时,应注意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这样才能推动少儿心理的适应性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少儿跆拳道专项教学与训练是为比赛准备的。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情绪状态是最敏感的部分,由于少儿的情绪波动性较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外界刺激敏感。在教学与训练中,应多采用单练的形式,让他们充分体验赛场情景,培养克服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同时增强力争上游的决心,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4.在少儿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其他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4.1 注重跆拳道的思想精髓和宗旨的教育

在进行跆拳道训练的过程中,礼仪教育应贯穿始终。跆拳道的健身效果和价值是不容置疑的,跆拳道的精神核心是“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对人适应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是大有益处的。跆拳道重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修炼,培养少儿吃苦耐劳、顽强果断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并使人养成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4.2 注意少儿跆拳道上课纪律

少儿跆拳道的授课不同于少年跆拳道的训练,少儿的自制力和理解能力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都处在学习的阶段,特别是4-5岁左右的少儿跆拳道学习者,对于纪律意识是时有时无。最常见的就是列队绕场地热身跑步,一跑满场地的乱,磕碰时常发生。对待这样的情况,首先要给少儿讲清楚跑步的纪律,后面的一定要看着前面的后脑勺跑,跑的时候保持一个手臂的距离,不许拉别的小朋友的道服等。讲清楚后,挨个提问,看是否记住刚才讲的纪律。在跑步的过程中,发现有跑乱的情况,用脚靶发出大的声响,立刻停止。然后点名跑乱的小朋友贴墙面壁。剩下的继续开始跑。反复这样的进行,可以让跑步规范化。教练一定要注意纪律一定要反复的提示,对少儿要反复的提问。一定要让少儿牢记,什么是在训练的时候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4.3 注意少儿跆拳道教学与训练安全 训练安全是头等大的事情,少儿在进行跆拳道训练的时候,要教会少儿如何去保护自己,在跑步遇到墙壁的时候,要学会用手去推墙,前翻滚后翻滚一定要让少儿学会,实战的时候教练要注意保护,护具这些都是必不可少,对于训练的时候少儿之间发生矛盾,要及时制止,加强少儿团结的意识。教练员要时刻牢记安全大于一切。4.4 训练结束后要进行全面的放松

训练结束后,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还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需要有一个由高到正常的调整过程。全面地进行放松整理,能有效地消除疲劳,消除代谢产生的乳酸,缓解肌肉疼。不懂的放松,就不懂得训练。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结束后要采取适当的放松措施。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少儿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应引起重视。另外,还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控制少儿训练后仍去玩耍,如打游戏机等等,晚上要按时睡觉,减少无形的训练。4.5 注意适当的营养

少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练习中若过多出汗会造成一些微量元素的流失,再加上现在大部分学龄儿童都有偏食,挑食,厌食的毛病。所以练习跆拳道的少儿平时膳食中除保证常规的营养元素外,还要注意钙和磷含量要丰富。应根据情况补充一些维生素类物质。5.结论

(1)少儿跆拳道教学与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少儿的心理和生理有其独有的特点,而跆拳道在训练中也有自己独有的一些特点,我们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训练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2)跆拳道练习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它以“礼义廉耻,忍耐克已,百折不屈”为宗旨,可为少儿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进行少儿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少儿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篇3:浅谈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羽毛球,启蒙训练,探讨

少年儿童启蒙训练是培养后备力量的第一步, 也是后继有人的关键的一步:我国目前大部分少年体校所招和选拔的学员, 平均年龄在7-9岁之间, 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参加正规的体育运动训练, 对于他们的启蒙训练要结合少年儿童生理、心理特点, 按照羽毛球运动训练本身的特点和规律, 致使少年儿童学员迅速正确掌握专项运动技术, 少年儿童学员训练水平的提高, 很大程度取决于教练员正确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下面是自己多年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运动负荷

少儿学员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 也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阶段。正确的适合少年儿童的羽毛球运动训练方法, 是要在结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的特征上和解脱繁重的文化学习上进行的训练的运动负荷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实践证明, 适当的运动负荷量能使少年儿童在羽毛球运动训练中, 得到童趣、得到乐趣, 产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更有利于少年儿童自觉地增加专项体育运动负荷量, 提高自身运动技术和体能运动的训练, 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意志品质, 这是每个教练员在各项训练中所应采用的主要方法。

1、技术训练的比重大于身体素质训练

技术训练的比重大于体能素质的训练, 是根据少年儿童生理、心理特征而提出的。初学羽毛球运动的少年儿童, 首先要掌握羽毛球运动技术要领, 正确的羽毛球运动方式、姿势、步伐, 这有利于少年儿童在今后的羽毛球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提高;其次, 技术训练本身也包含了一种身体素质的训练, 既提高运动技术, 也增强体能素质, 为今后的高难运动技术的训练打下基础;如快速、有力的发球、对打高球、大力扣杀以及身体前后左右快速、灵活地移动奠定了基础。技术训练对于少年儿童应侧重于简单实效的, 有利于学员正确地完成各项运动动作为主要手段, 有利于少年儿童身体发育;也相应地促进了少年儿童在运动训练中快速反应、判断准确、灵活地移动身体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2、采用多种游戏性活动

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训练方式有多种多样的。采用游戏训练法最普遍、最基本、最有效的一种训练方法, 它完全适用于少年儿童生理、心理需要, 促使少年儿童在游戏活动中提高快速反应、判断准确、迅速改变动作方向的能力;如:老鹰捉小鸡等一系列游戏活动, 既有对抗性又有竞争性, 也包含集体与个人的荣誉感, 有利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采用多种多样游戏性活动, 也促进少年儿童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

(1) 在各种游戏活动中, 教练员要针对训练内容、训练目的、有组织开展, 从而使少年儿童在游戏兴趣中取得训练效果。

(2) 根据训练要求, 教练员要动脑筋, 不断总结并编排新的游戏方法。

(3) 在安排游戏训练中, 应有目的地把专项运动技术结合到游戏中去, 使游戏为训练服务。

(4) 在游戏训练中应增加比赛竞争气氛, 提高少年儿童的集体与个人的荣誉感;同时, 教练员应着重观察运动员的表现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与反应能力, 从中了解掌握少儿学员的情况。

(5) 在各项游戏活动训练中, 教练员应掌握每个少儿学员活动和总体活动的运动时间、节奏, 为专项技术训练的目的达到实效而至, 反之, 不利于少儿运动员的身心健康, 失去训练目的。

3、主观上力求不要大负荷

在少儿启蒙训练活动中, 少年儿童对新鲜的活动与感兴趣的技术训练, 往往表现极大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缺乏主观上的自控能力, 造成和掩盖了客观上存在的身体疲劳, 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和体能的伤害, 这就要教练员在训练中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 教练员在训练中, 主观上掌握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 掌握和控制运动员超负荷的训练。

(2) 教练员要正确引导少年儿童自我掌握身体状况、控制主观上凭兴趣加负荷量的训练。

(3) 教练员在日常训练活动中, 时刻掌握少儿学员身体状况和活动情况, 因人制定相适应的训练负荷量。

二、运动性恢复

我国目前少儿学员的羽毛球启蒙训练, 是与少儿学习科学文化上同时进行的, 基本上形成了间歇性训练与周期性训练两大类, 可以说少体校训练时间少, 有时又受场地、器材短缺的限制, 极容易使教练员为完成授课内容与训练内容上, 把训练时间与训练密度安排得紧凑而饱满, 这就会造成少儿学员生理、心理上的轻度慢性疲劳。为防止出现类心情况, 帮助少儿学员迅速实现运动性恢复, 应注重以下几项:

1、教练员在日常训练时, 应加强少儿学员运动量的常规性监督指标 (心率、体重、食欲、睡眠等) 。

2、训练时, 应尽量避免高强度非训练内容的训练, 掌握运用好训练时间与课后休息时间的相对稳定。

3、正确引导。少儿学员应学会掌握放松、休息方法, 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 从而使少儿学员迅速恢复生理、心理的疲劳。

三、错误动作的纠正

羽毛球启蒙训练阶段是少儿学员打基础、练基本功、掌握运动技术要领、规范运动动作时期, 必须采用讲解教学法与动作示范法, 结合运用分解练习法、模拟训练法和游戏训练法, 提高少儿学员运动技术水平和战术能力, 增强体能素质。

1、帮助少儿学员克服随意性运动动作, 适量增加模拟规范动作的训练。

2、教练员应加强少儿学员在羽毛球运动中动作的观察, 指出并分析其在运动中的错误的原因, 找出纠正其错误的方法, 提高少儿学员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动作能力。

3、教练员应避免少儿学员存在概念错误、身体素质不够、本体感觉差和原有的习惯性动作的转移的情况下进行训练。

4、应加强由概念错误而造成的错误动作的讲解与分析, 通过动作示范与观看录像等授课方法加以解决。

5、本体感觉差则可通过慢动作模拟练习和重复训练法以及辅助练习与被动练习法相结合, 来提高少儿学员本体感觉能力, 规范正确运动动作。

四、运动后保健与护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少年儿童羽毛球启蒙训练后的保健与护理, 是提高少儿学员体能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辅助地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绝不可忽视训练运动后的保健与护理。

1、训练后, 教练员应注重少儿学员身体各部分的放松训练, 保障他们有足够的休息、娱乐、睡眠时间。

2、在暑季训练时, 特别是在高温下的训练, 应加强少儿学员的饮食护理工作, 适量增加、补充少儿的微量元素的服用与吸收, 如多吃些含钾较为丰富的水果和饮料, 也可每天服1-2片“果味钾”, 或每天一次1-2片的对消化道黏膜刺激性少, 能缓慢吸收的“控释钾”。

3、引进国外先进保健与护理技术, 采用“低钠——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法, 可以减少人体运动后的钾量排出, 阻止血清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 (试验证明, 合成1g糖原时, 有0.15mmol钾进入细胞内) , 认为这是比较简单的办法。

4、少儿学员自控能力较差, 应防止少儿学员运动过后随意增加其他负荷量的活动, 避免过劳、过食、失眠、受凉和失休的控制, 以及疾病的发生和预防。

少年儿童羽毛球启蒙训练阶段需多加引导, 提高兴趣, 增强热爱体育事业, 献身羽毛球运动的意识, 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授课与训练方法, 提高少儿学员的运动技术、战术能力, 增强体能素质。

综上所述, 在全面提高少儿学员启蒙训练时期, 也是少儿学员担当比赛任务时期之前, 技术、战术要求高, 身体机能消耗较大, 应加强运动后的保健工作, 教练员可采用间歇训练法为主, 结合必要的竞赛训练法, 以培养敢打敢拼的优秀意志品德的人才, 提高成才率。

参考文献

[1]程丽华.谈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 辽宁体育科技.2003.6.

篇4:浅谈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 、根据少儿生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1 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

少儿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少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少儿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少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所以,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防止骨变形。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12-13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少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

1.2 以“双基”教学为主,控制耐力、静力训练

与成人相比少儿的血液量含量多,但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较低。少儿的心率较快,心肌纤维收缩力弱,心脏泵血能力小,每搏输出量小,血压也比成人低。少儿的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因而呼吸频率较快,但肺活量较小。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少儿不宜过早的进行专项的耐力训练。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以“双基”的教学与训练为主,以平和的简短武术套路进行教学与训练。以动作的速度练习为主,如冲拳、推掌等。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少儿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密度与强度要注意交替节奏,练习时间不宜过长。

1.3 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少儿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其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较快。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应穿插比赛或游戏。同时,安排短暂的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兴趣。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应以模仿性质为主,少讲解,多示范。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

2 、根据少儿心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2.1 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掌握少儿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少儿优点给予表扬。教学训练实践表明,少儿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谁完成的好,谁出来示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往往有些教师或教练员一看到他们完成不好就训斥、责备,使学生自信心下降,甚至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在教学与训练中看似严肃,反而使少儿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训练效果不佳。

2.2 创设优良情绪体验情景,激发竞争意识

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把已形成的潜在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创设优良的情绪体验情景,活跃少儿的学习和训练情绪,激发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教学与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环境的改变;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游戏;变换教学与训练的项目和形式等,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当然,教师或教练员在定教学与训练的任务时,应注意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这样才能推动少儿心理的适应性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 、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其他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3.1 掌握好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少儿武术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力争科学地控制教学与训练全过程。在早期教学与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以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和机能能力为主。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并结合简单的踢腿、冲拳、抡臂等,发展肌肉协调用力能力,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随着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年龄的增长,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逐渐加大,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逐渐提高,围绕专项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如力量、柔韧和速度等进行专门性基础训练。

3.2 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有机结合

在少儿武术的专项身体训练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发展他们的专门能力,在专项能力教学与训练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基本技术的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把身体训练的成果通过专项技术训练转化到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上去。

3.3 注意恢复,控制无形训练

不懂得恢复,就不懂得训练。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结束后要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少儿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应引起重视。另外,还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控制少儿训练后仍去玩耍,如打游戏机等等,晚上要按时睡觉,减少无形的训练。还要督促少儿不挑食,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训练。

4 、结束语

4.1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所以,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切合少儿实际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要不断加强身体、心理训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篇5:武术教学应注意那几个问题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运动项目,也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选修项目。在多年学校体育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利用课堂的准备部分。要合理安排好武术课的准备部分,改单一的徒手操为武术操,同时做一些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如:弹腿冲拳、弓步冲拳、马步冲拳的转换、双臂绕环、仆步轮拍、正、侧压腿等。这样做会使准备活动和基本练习衔接得紧密而充分,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动作概念,具备良好的武术基本功,便于今后进一步学好套路。

2、根据武术特点,归类记忆。武术套路功防特点体现在一招一式中,因此在讲解时可以进行模拟示范,这样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强了记忆。为使动作教学简单化,应首先帮学生找出套路动作的规律所在。例如套路起势与收势方向应一致且位置相同,一般练初级拳时,拳在腰间、拳心向上,冲拳时拳心向下等。

3、选择适合于武术教学特点的教法。(一)、可以对初学者采用分解教学法,如学初步拳时,先一招一式学会,再串联在一起,使每个运动衔接起来,最后达到“形神兼备”。(二)、在授课时,要注意口令与运动相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动作节凑,又能记住动作和名称。例如弓步冲拳、弹腿冲拳„„。在复习时,教师可只喊口令,让学生边练习边说出动作名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动作。(三)、练习和呐喊相结合。在练习初拳过程中,学生可大声齐喊“哈”或“嘿”等。一是能齐;二是能增添力量和气势,达到以气推动,以声助势的效果。(四)、新授课时,学生的站位和练习方向要固定

否则容易使学生动作路线产生错误,示范面最好是背面示范,这样容易使学生看清方向、路线,以免产生站位和方向错误。(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武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有它自身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抓住其固有特点,因势利教,可以把有难度的单个动作分散来教,实施“各个击破”的战术等等。

篇6:浅谈少儿武术训练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少儿武术训练,身心发展

少儿武术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的工作。少儿早期的训练必须要将少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到其中, 所指定的训练手段以及训练方法, 要适合少儿的阶段性特点, 先提升少儿的整体素质入手, 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加少儿的专项素质练习, 切莫急于求成, 一面影响少儿的身体健康。

1、科学合理安排少儿武术训练的意义

对少儿进行武术训练, 有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有助于培养少儿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我国的武术竞技发展日趋完善, 根据以往经验, 获得高超武艺的人, 都是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有计划的武术训练。但儿童早期武术训练有一个普遍的误区, 就是儿童早期武术训练只是提前了训练时间, 就是把儿童的训练“成年化”。

武术训练必须考虑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不能只是简单地把训练时间进行分割和组合, 而应该把我少儿身体的发育阶段, 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有计划地锻炼儿童的武术技能, 培养武术运动员所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 夯实少儿武术训练的基础。“成年化”的少儿武术训练, 不止无法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还会造成少儿身体受到伤害, 对其正常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我们应以少儿身心正常发展为前提, 关注并把握少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事项。

2、如何根据少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安排武术训练

2.1根据少儿的生理特点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由于少儿的生理成长迅速, 新陈代谢旺盛, 在这一时期, 他们在生理上对糖的酵解能力还不完善, 使得能量的动用受到一定限制, 所以长时间、高强度的肌肉运动能力不及成年人, 除此之外, 在保证少儿生长发育的前提下, 还需维持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他们在运动中对氧的需求量也比成年人要多。由于少儿不够完善的对糖的酵解能力, 在最大强度的运动工作完成后, 他们血液中乳酸的含量比例比成年人要少, 而且随着年龄的递增, 血乳酸的含量会相应增加。我们要根据少儿的胜利特点, 在武术运动训练中, 应在初始阶段采用集中大强度联系, 随后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逐渐延长训练时间, 使他们的糖酵解功能能力得以逐步提高。

除了糖酵解能力较差, 少儿的肝糖原的贮存量也比成年人少, 体重中肌肉所占百分比和肌糖原也相对较少, 最大吸氧量水平偏低, 糖的有氧氧化能力也不完善, 因此在长时间的肌肉大量工作中易导致血糖水平下降, 武术运动的持久力偏差。因此, 我们要根据少儿的生理特点, 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避免过重的训练任务对少儿的生理发育造成损伤。

2.2、根据少儿的心理特点提高训练效果

少年儿童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欲, 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 表现为好动、活泼、热情, 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较差, 兴趣产生得快消失得也快, 容易对新事物只是“三分钟热度”, 但是可塑性极强,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被表扬、被肯定。

在武术教学实践过程中, 应根据少儿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表扬肯定,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还可以经常组织竞赛活动, 把握他们的好胜心理, 提高课堂效率和训练效果。

在少儿武术训练实践活动中, 应针对少儿生理、心理特点, 开发兴趣化、游戏化的项目环节, 但要把握进度, 强度适宜, 防止因过度开发造成对少儿的身心发育造成损害。

3、少儿武术训练的方法探讨

少儿武术训练的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 其训练的方法也必须科学合理。我们要从少儿平时的训练着手, 发现规律, 总结经验,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进。在训练过程中, 除了要遵守运动员训练的一般原则, 还要根据少儿运动员的身体、心理特点制定符合少儿的系统的训练方法。只有方法正确, 才能在保证少儿健康发展的同时提高训练效果。

3.1、教学训练要形象化

少儿的生理发展决定了他们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 在进行武术教学训练时, 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 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延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来保证有效的教学时间与效果。

3.2、适当进行灵敏性训练

不只是武术项目, 在所有体育项目中, 灵敏性都是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是迅速正确地掌握运动技能、完成规定动作的保证。在日常训练里, 应根据武术的节奏、速度、幅度等特殊要求, 制定灵敏性训练内容。常用的灵敏性训练内容有:跳山羊 , 原地站、坐、蹲姿势迅速变化练习, 转向、折回跳或跑, 前、后滚翻等等。

3.3、选择适当的力量训练内容

武术运动中的力量不同于我们平常讲的绝对力量, 而是强调迅速完成武术动作时的爆发力。因此, 在选择训练内容时, 应以练习瞬间爆发力为主。但是在儿童时期, 身体发育还不成熟, 骨化过程还未完成, 承受力量的能力偏弱, 力量练习的内容应尽量控制在克服自身体重重力的范围内。常用的力量练习主要有:俯卧撑、立卧起跳、单腿下蹲、矮步走、蛙跳等。力量练习需要借助的体育器械有:单杠、实心球、蹬车轮等。

3.4、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少年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重但是厌烦重复练习,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 推迟疲劳与厌烦心理的出现。在教授武术内容的过程中, 由于需要长时间重复练习一个动作, 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教师可采用加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游戏带来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活跃课堂气氛, 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除了运用游戏来使教学更加形象化, 加深学习内容的印象之外, 还应该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兴趣化, 使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吸引力, 课堂气氛活跃,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在武术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4、少儿武术训练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对于少儿的进行武术训练, 通常是将专项身体训练与身体的全民训练进行融合, 两种训练科学的搭配, 作为教练员要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两者的训练比例。为少儿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 切记不能急于求成, 不要让处于少儿阶段的孩子过早的接受专项练习, 这样不利于其身体组织的发展, 少儿阶段的训练更多的应是围绕少儿的全面发展为主, 总整体来提升少儿的身体素质, 专项训练随年龄的增长在逐步增加, 少儿前期的综合性训练为后期的专项训练打好了基础, 少儿的专项训练成绩也随之提高的更加迅速, 效果提升更为明显。

5、结束语

针对少儿的武术训练课程是一项科学的、系统性强的工作, 需要根据少儿身心发展的情况, 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 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制能力, 在提高少儿武术水平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秀, 浅谈少儿武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湖北体育科技, 2010, 29 (1) .

[2]田芳兵.少儿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26) .

[3]温祝英.少儿武术训练方法探究[J].体育研究, 2007 (7) .

[4]黄晓辉.少儿武术的教学与训练方法[J].2007 (2) .

[5]少儿武术王珍.试论训练中的几个问题[J].搏击·武术科学, 2009, 6 (1) .

[6]陈春秀.浅谈少儿武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J].湖北体育科技, 2010, 29 (1) .

篇7:浅谈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训练;发育特点;健康成长

少年儿童正值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如何确保他们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在获取体育运动知识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培养体育运动安全意识,是摆在所有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面前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小学体育教学经验认为,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

一、根据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下面的原则和要求

儿童的骨骼易变形,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站、走、跳、跑、坐的正确姿势,防止他们脊柱、胸廓、盆骨和下肢骨骼的变形。对于身体已有缺陷的学生,应通过一定的体育手段使之尽快尽早的得到矫正。

有些运动项目如球类、田径的田赛以及射击等,肢体的负担是非对称性的,这就容易造成肢体发育不均衡和脊柱的变形,因此要注意身体各部分的全面锻炼避免过于集中的负担。

少年儿童脊柱生理弯曲较成人小,缓冲作用较差,故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反复的进行跑跳练习。长时间的在坚硬地面上练习跑、跳,由于作用力相对也较大,会对下肢骨的骨化点产生过强的刺激,易引起过早骨化或软骨损伤以及关节劳损。还要避免过多地从高处跳下的跳深练习,防止造成骨盆发育的变形。

少年儿童不宜过早地从事力量过大的体育锻炼。可采取徒手的跑跳练习来发展下肢力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采用负较轻重量(如沙袋、哑铃)的练习来发展上下肢力量。

少年儿童的骨骼正处于生长旺盛期,对钙、磷的需要较多。除膳食中要补充足够的钙、磷以外,还要多安排户外体育活动,都照射阳光,有助于骨骼生长。

少年儿童柔韧性好,可以多进行这方面的练习。但背桥练习过于集中,易引起椎体的骺软骨损伤,应同时注意发展腰背肌和腹肌力量。篮球、排球、跳跃、投掷等运动,到要多注意发展股四头肌力量。由于这些运动使膝关节常处于半蹲位移动和发力,使髌骨与股骨内外侧的软骨因经常反复地摩擦、撞击,而造成软骨化症和髌腱键围炎等髌骨劳损。

少年儿童关节的牢固性差,关节周围为柔韧力量薄弱,体育运动,不仅要注意发展关节柔韧性,还要注意发展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减少关节扭伤的发生率。

二、根据少年儿童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发育特点,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下面的原则和要求

少年儿童的运动量安排,强度可大一些,密度要小一些。练习间歇次数要多,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力量性练习和耐力性练习不宜过早的进行。要注意训练得循序渐进,区别对待。

倒立、背乔,使劲时的屏气动作不宜多做,因为这些动作降低了心脏血液回流量,从而降低了心输出量,给心脏增加了负担。

学会在运动中采取正确的呼吸方法。冬季慢跑,不易张口呼吸,而是鼻及口呼,减少冷空气对咽部的刺激,减少咽部的干燥感。学会动作与呼吸配合。

三、根据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下面的原则和要求

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形式与内容有讲究趣味性,生动活泼,变化多样,寓训练与游戏之中,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少年儿童不宜做过于精细复杂的技术动作,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动作技术的难度;少女在青春期前后的生理、心理变化较明显,她们爱好一些表现人体美的运动,如艺术体操。

四、小学生体育锻炼应全面发展,防止早期专项化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全面生长发育时期,在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时,必须贯彻全面训练的原则,不应片面的强调过早地从事专项训练。早期专项训练的适合年龄,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少年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情况而定;即使适时地进行早期专项训练,也要在经常的医务监督下进行,要在身体全面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专项素质和技术训练。单一的训练方法,不仅易造成身体过度疲劳,使运动能力不能持久,而且往往给身体带来远期不良影响。不应过早的要求少年儿童创造好成绩,否则易造成“早熟”或“早衰”。这是因为没有深厚扎实的功底,拔苗助长的悲剧。也不宜过多地让少年儿童参加比赛,以免引起神经系统过于紧张而造成日后难于纠正的紊乱。运动器械必须符合少年儿童的身体特征,不要让其与成人一起训练和比赛。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只要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无限的爱心、丰富的知识技能,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我们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活动,一定能促进小学生快速的、健康的、快乐的成长,锻炼和培养好祖国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运动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2 体育与健康课程,2011

篇8:小学武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探索

关键词:小学,武术教学,问题探索

1915年,“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通过《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须课》议案,教育部明令“各学校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1]标志着武术进入校园开始得到制度保障,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第一次发布了统一制定的《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其中体育类下设8各专业,武术列为其中一个专业,由此标志着武术正式成为高等教育本科专业。从武术被列入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开始至如今校园武术课程已经在学校体育课程中枝繁叶茂,体现出了其良好的健身建心功能,另外,现如今各级各类的学校武术竞赛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如省市级的青少年武术比赛、中学生武术比赛、大学生运动会乃至全国中学生武术比赛、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大学生运动会等等,教学与训练比赛是武术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在校园之间进行传播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训练比赛与教学联系紧密却不可混淆,不可否认良好的比赛成绩可以促进武术教学与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提升学校知名度等,但是教学不等于训练,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此阶段是学生认识武术的重要时期,如在此阶段过于重视训练比赛,容易使小学生误认为武术便是锦标主义至上,势必使中华武术的发展走入狭隘的发展道路之中。那么小学武术教学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针对小学这一特殊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探索。

1 小学武术教学中应注意教学的趣味性

无论武术中的何种拳种均有严格的动作规格,即使一个步行,如虚步的要求是“两脚前后开立,重心放在后退;后腿屈蹲,脚尖外展约45度,前腿微屈膝,脚尖绷直微内扣,虚点地面;挺胸塌腰”,[2]让学生既做到动作的准确性又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非易事,动作规格的严格限定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枯燥性,当学生感到枯燥时便会失去继续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这时再继续对学生进行武术教学势必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膨胀的学习兴趣可促进教师的教学,因此,在学生进行校园武术学习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首当其冲的重中之重,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知道,小学生的心理相对比较单纯,他们想要得到的是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在班级或学校组织武术比赛,可以通过设置多个拳种器械项目让多人次获奖以达到激励学生继续学习武术的目的,另外,可以打破“要练武,先吃苦”的传统学习方式,在武术教学中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等方式,种种方式方法,目的便是要让学生产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2 注意培养学生的武术欣赏水平

现代网络日渐发达,已达到“不出家门便知天下事”的程度,武术教学中更应将这种便利积极地运用,观看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演练,即使不知武术为何物的人亦能产生美得享受,作为教师有义务与责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现在武术教学中便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欣赏武术的观念,逐渐形成对武术进行正确评判的价值观。俗语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教师在教授武术的同时不防利用网络资源播放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演练视频或者亲临现场进行观摩,这不仅有益于促进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更有益于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注意“健康第一,竞赛第二”的教学观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适宜的运动强度可以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而过度的运动强度会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武术竞赛“高、美、难、新”的发展道路一度让人怀疑武术已经走上体操的发展路线,从今年全国青少年武术比赛中发现,12岁左右的青少年可以完成旋风脚720度的屡见不鲜,但是反过来想,即使完成了超高难度的个别武术动作是否能够证明武术“高、美、难、新”的发展道路一定能走得通?学校体育主要任务是教学而非训练,面对的是大众而非针对精英,教师在小学武术教学中更应把握“健康第一,竞赛第二”的教学观,不应揠苗助长,使大众教育走入“精英教育”的误区。

4 提高专业武术教师的质量

从1958年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成立武术系,上海体育学院成立武术水上系,到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体育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下设5个专业,武术专业拓展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3]再到现如今大量高等院校开始设置民族传统体育及体育教育专业,期间为各级学校输入了大批专业武术教师,但是,现如今的学校武术教师是否称得上“专业”二字却有待考证,随着近年来本科专业的不断扩招,据笔者以无记名的方式统计了个别知名体育院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专项的学生,发现其中大批武术专项的本科生是在高三时期因文化课成绩较差无法考入本科或知名院校,故而选择体育这一升学“捷径”,这些学生中突击时间从两个月到一年不等,便考入体育专业的本科,这些学生毕业后一部分进入各级各类学校成为一名“专业”武术教师,不可否认其中一部分经过四年本科的努力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武术素养,但是仍有部分并非对武术具有深刻的理解或者只是把武术当做升学的敲门砖和谋生的手段,小学生心智发育尚不完善,相对理论说道,表象教学更加适用于他们,因此,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外,更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只有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高深的欣赏水平,才能真正对得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教师职业。

5 结论

小学生与高年级学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小学武术教学应区别于高年级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根本,只有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才能将武术具有的博大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传授,武术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欣赏水平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的正确方法,欣赏水平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学观,更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与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9:浅谈童声合唱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姿势

唱歌讲究姿势,正确的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要求学生站立时要自然挺直,双肩下垂,双脚分开,重心靠前,不要全部放在脚跟上,为了避免疲劳,两脚可以轮换支撑重心。坐着的时候,只坐椅面的三分之一,好像有一种呼之欲起的感觉,上身姿势与站立时相同,给呼吸、发声器官营造一种畅通无阻的工作状态。如果唱歌的姿势僵直或懒散,会造成呼吸错误,加重声带负担,不只发不出好声音,长此下去,还必然形成错误的发声方法。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培养合唱队员保持正确姿势的良好习惯。

二、呼吸

正确的呼吸是良好的发声的基础。任何一个学声乐的人都要从呼吸开始,否则就谈不上声音的统一和平衡。合唱的呼吸训练是基本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呼吸是胸部的扩张,引起肺部的膨胀,空气经过口、鼻、喉、气管等通道流入肺部,这叫做吸气。人的生命所需要的空气就是通过这一吸一呼,不间断地吸进和排出。歌唱的呼吸也是这个原理,不过因为发出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刚柔等区别,需要歌唱者掌握一种特殊的气息控制,气息吸进要快、深、多,呼出则要根据需要有计划地控制,做到慢、稳、匀。

歌唱呼吸训练有以下几种:急吸慢呼、急吸急呼、慢吸慢呼、慢吸急呼。做吸气训练时可做一些与生活有关的联想,如吸气时像闻花香,用吸管喝饮料等。

三、共鸣

训练时,要教会少年儿童使用头腔共鸣,扩大头声,增加假声。因为用头声唱歌,既声音柔美,而且还省力,能减轻声带的负担。

头声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像打哈欠一样打开口腔,气息支持逐渐加强就会改善发虚音量小的声音现象。共鸣时可以通过发声器官的调节,多用混合共鸣,以保持童声甜美、清脆的音色。但随着儿童的发育成长,我们还要注意他们的变声期与变声后的训练,要懂得少年儿童每个不同时期的声音特点和用声方法,避免训练不当给他们的声带造成伤害:1至7岁是幼声进入童声的早期阶段,4至7岁的声音特点是幼嫩、清脆、明亮,音域为一个八度;7至11岁是童声的中期阶段,也是童声发育稳定的时期,自然用声的音乐为十度。11至14、15岁是童声的晚期阶段,也是童声发育的变化时期,可以用轻声高位进行唱歌。

四、指挥

指挥不仅是合唱队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艺术的指导者。指挥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手势(指挥语言)来启发队员达到训练中的各种要求。童声合唱训练时,要比指挥成年人的声乐训练多用一些形象化的手势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少讲道理。

排练是指挥的主要工作。周密有效的准备是排练工作成功的保证,包括选择合唱曲目、阅读合唱总谱等。阅读总谱先要学会看谱,首先要从乐谱上去了解、分析组成音乐的各种手段和所要表达的感情,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提出排练方案,制定出排练合唱的进程并确定应运用的方法,才能成功地进行合唱排练。

五、排练

排练是艺术创作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应当充满着艺术创作的情趣,启发和诱导大家深入到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当中,以集体的声音艺术地表现出来。排练工作应当做到方法科学、感情充沛,质量好、进度快。初排包括介绍作品、视唱、声部练习、合练。细排包括分段排练、咬字与吐字的排练、结合感情排练、合伴奏排练。总排就是巩固整个排练结果,按照演出要求,放大声音,感情充沛地一气呵成。演出前要争取在舞台上连排几次,让大家熟悉环境。

排练方法有很多种,但不论是哪种方法都要注意调动合唱队员的主动性、创造性,进而使合唱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童声是甜美的,优美的童声合唱表演能把人们带到无限美好的境地。我们在童声合唱训练中应根据儿童特点,进行科学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合唱效果。

篇10:浅谈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一、按歌曲配弹伴奏的步骤进行练习

一般来说,拿到一首歌曲,我们可按下列步骤来配弹伴奏:

第一步:视唱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分析歌曲段落结构、调式调性,掌握歌曲风格、情绪。如歌曲《滴哩滴哩》,这是一首由八个乐句构成的二段体歌曲,结构方整,四小节为一个乐句,二四拍,F大调,节奏明快,情绪欢快活泼,表达了孩子们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步:为旋律选配和声。根据歌曲的调式、调性,对歌曲进行和声的总体布局。首先安排好开始部分的几个和弦,再安排好终止式和半终止式,然后在歌曲所强调的地方及高潮处,安排好功能性或色彩性较强的和弦,其次再根据和声进行规则安排其它和弦,同时标出和弦级数并作和弦连接,反复听辨和声效果。在《滴哩滴哩》的和声选配时,一般安排简洁的正三和弦即可,但也可在第一段第七小节选用Ⅵ级或Ⅱ大和弦,在第二段第三小节选用Ⅱ级和弦,用这两个副三和弦替代同功能组的正三和弦可以使和声色彩性更突出,效果更好。

第三步:选用音型。在确定了和弦,并作了和弦连接的练习以后,便可开始选用音型。只有对歌曲旋律反复哼唱、对歌词反复朗诵和理解,才能找到和把握歌曲内在的节奏形态,才能准确地选好恰当的伴奏音型。如歌曲《滴哩滴哩》旋律与歌词相得益彰,轻盈欢快,衬词模仿小黄鹂的叫声,明快跳跃,选用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十分贴切,能烘托出歌曲的音乐形象。

第四步:旋律的装饰与处理。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对歌曲的旋律进行装饰、处理可起到美化旋律、丰富和声的作用,有助于歌曲整体音乐形象的表现。如歌曲《滴哩滴哩》,在第二段伴奏中,可在旋律的下方加上三度音,构成双音旋律,这种处理方法使伴奏旋律的厚度增加,和声音响更丰满。

第五步:安排前奏、间奏、尾奏。根据歌曲的风格、情绪等内容来设计。前奏为演唱者提示明确的调性、音高、速度、意境、情绪等最基本的功能,引导演唱者尽快进入歌曲。歌曲伴奏中的间奏起着连接、过度的作用,也为演唱者提供休息的机会。歌曲尾声又称后奏,一般伴随着歌曲结束长音同时出现,或演唱完全结束后由钢琴弹奏的补充部分。如《滴哩滴哩》前奏,可用歌曲最后一句旋律作为前奏,这是最常见的前奏处理方法,两段歌词间,歌曲的前奏也可用作间奏。如歌曲《铃儿响叮当》最后长音,可处理成歌曲的尾奏,用第一段的旋律素材组成。

第六步:在琴上反复练习,听辨,修改,最后确定好所选用的和弦、音型和处理的旋律、前奏、间奏、尾奏的设计,直至熟练流畅的弹奏。

第七步:与歌唱者合作,检验伴奏效果。

当然,即兴伴奏是一种即兴创作,往往不允许有太长的时间准备,要做到又快又准又好,我们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就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来训练。功到自然成,才能做到真正的“即兴伴奏”。

二、和声配置问题

由于上述即兴伴奏自身的特点,我们在和声选用的过程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恪守传统四部和声的理论规则,而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发展内心的和声听觉,培养和声功能与色彩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方面。只有在键盘上大胆实践,细心聆听、分析、感受,才能把应用和声的能力切实提高。

儿童歌曲在和声配置方面,和声节奏一般可较为规则,和声进行脉络要清晰,和弦材料的应用一般也应较为简洁。很多情况下,仅使用正三和弦即可完成对儿童歌曲的和声配置。有时,可以适当辅助以副三和弦及附属和弦,也可以加入个别更具色彩性的和弦以起到和声色彩方面的点缀作用。如歌曲《铃儿响叮当》的第七小节可选用附属和弦Ⅴ/Ⅴ,功能性的和弦起到临时转调的效果,烘托了歌曲情绪。《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最后一句Ⅰ—Ⅲ大—Ⅳ—Ⅴ7—Ⅰ和声选配,Ⅲ大和弦突出了和声的色彩性,增强、衬托出了歌曲高潮。《歌声与微笑》歌曲高潮部分相同旋律的两小节分别选用Ⅰ和Ⅵ两个和弦,不同的音响色彩效果使人耳目一新。

三、伴奏音型问题

伴奏音型是指和弦与和声进行在伴奏中的具体表现形态。它是展现内心和声思维活动的载体。同和声的实际应用一样,伴奏音型的选配充满了尝试、体验和创作的乐趣。在儿童歌曲即兴伴奏中,常用的伴奏音型可大致分为三类:1.柱式和弦音型,2.半分解和弦音型,3.分解和弦音型。我们在选择伴奏音型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认真分析歌曲的风格类型、表现内容以及结构特点,以选用与之相吻合的音型。

2.音型的形态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宜频繁变换。有时,我们仅用一种基本音型即可完成一首歌曲的伴奏编配。而当根据实际需要,在同一首歌曲中先后使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音型时,我们常常将其中的一种作为主导性手法,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或者直接转换成其他的具有对比性的音型,以体现歌曲的风格情绪和音乐结构上的完整性。

3.在确定音型之后,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弹奏能力选择合适的具体手法,以获得自然、顺畅的良好伴奏效果,并避免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局面。

(一)柱式和弦音型

如歌曲《故乡的亲人》《念故乡》可用长时值柱式和弦音型伴奏,其柱式和弦音响在伴奏中延续的时间较长,能产生较稳的和声效果,在速度较慢的歌曲中及颂歌体的合唱伴奏中局部地运用。

在《少先队队歌》《学做解放军》可选用较短时值的柱式和弦音型。这是运用较广泛的柱式和弦,在颂歌、进行曲风格的少儿歌曲的伴奏中常用,能很好地体现出乐曲的律动感。

还可将柱式和弦中的低音与和弦分别先后奏出,因低音与柱式和弦相距一定的距离,这种音型能丰富伴奏的层次感,也使低声部的流动更为活跃,伴奏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感。如《革命战士出征歌》《少先队队歌》《我的妈妈叫中华》《国歌》等等教材歌曲都可选用这种音型来伴奏。

此外,具有典型体裁意义及情绪特点的歌曲也常用柱式和弦音型。如《同一首歌》《绿色的祖国》《七子之歌——澳门》等,歌曲中抒情性旋律的片段也可选用此伴奏音型。八分音符节奏的低音与柱式和弦音型,进行平稳,极易衬托旋律的起伏,因此,在进行曲、颂歌及其它体裁歌曲的抒情性旋律的片段中,经常用它和其它伴奏音型形成对比。

以低音八度加柱式和弦音型呈现,在三拍子、六拍子等具有圆舞曲风格的歌曲伴奏中运用最为广泛。在伴奏速度较快时,显得轻快、活泼,在伴奏速度中等或较慢时,则能表现出优雅、华丽的音乐形象。如《把心儿种在春天里》《翅膀》等歌曲。

柱式和弦音型变化为滚音奏法,这种音型一般运用于抒情性歌曲的伴奏。如在《大海啊故乡》中的运用,可塑造出波浪的效果。

(二)半分解和弦音型

这种音型通常用于情绪轻松活泼、节奏欢快跳跃的歌曲伴奏中,是少儿歌曲伴奏中运用最广泛的伴奏音型,在弹奏时一般用连跳或跳音奏法弹奏。在《丰收之歌》《铃儿响叮当》《水花花,泥巴巴》《校园的早晨》《乡间的小路》《歌声与微笑》等大量歌曲中选用这种轻快、活泼的半分解音型。

此外,还有舒缓、流畅的半分解音型,通常适用于旋律舒展、速度中庸的抒情类歌曲,在进行曲及颂歌等体裁的歌曲中的抒情段落中,局部也运用这种音型,能让歌曲伴奏形成良好的对比感和层次感。如《爱的人间》《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爱米兰》《彩云追月》等等。

(三)分解和弦音型

这种音型用跳音奏法弹奏,具有轻快、活泼、明亮的伴奏效果,是少儿歌曲伴奏中最常用的音型之一。如《亲爱的回声》、《踏雪寻梅》等歌曲常用此音型。

由于和弦音分解是先后呈现的次序,走向及节奏的不同,用连音奏法弹奏,可形成了丰富的伴奏手段,在实际应用中,伴奏者可依据歌曲本身的特点选择。如《我爱米兰》《大海啊故乡》《萤火虫》《长成一座山》《把心儿种在春天》等等抒情性歌曲可选用此分解和弦音型来伴奏。

另外,还可双手连接弹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这种伴奏音型一般用在不带旋律的歌曲伴奏中,双手连接的分解和弦使伴奏的音域更加向两端扩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如《浏阳河》《山里的孩子心爱山》等歌曲。

综上所述的几个问题,在即兴伴奏配弹练习中如能严格要求,按歌曲的体裁、风格等特点归类练习,逐渐摸索出配弹伴奏在和声、音型选择上的一般模式及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刻苦练习,不断积累,必定会熟能生巧,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

摘要:即兴伴奏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本文就儿童歌曲即兴伴奏配弹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小学教材实例作如下分析。

关键词:即兴伴奏,伴奏步骤,和声配置,伴奏音型

参考文献

[1]冯德钢.歌曲钢琴即兴伴奏[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上一篇:慢性病项目督导考核汇报下一篇:歌颂医务工作者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