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评课教材处理

2024-05-31

英语评课教材处理(共8篇)

篇1:英语评课教材处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显得越来越重要。正确处理和灵活运用教材已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应对教材中不合适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从更深层次上认识教材和合理使用教材。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以及怎样巧用和活用教材。……

一、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单元之间的调整:单元之间的调整指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对各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例如,单元与单元之间有相关的内容(比如:打电话、问路和看病等),如果教学时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就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再如,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恰巧与学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情相关,如果在语言知识的衔接方面没有太大问题,就可以提前教学这个单元。 2.单元内的调整:单元内的调整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可打破单元内部的框架,有目的地在单元内部进行调整(见下表)。

3.课内调整:课内调整指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课中几个部分的顺序。现行教材(人教版)每个单元的第一课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一个松散的整体,而各个部分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教师可根据需要将教材单元内容进行整合。笔者在使用三、四教材中发现:书中每一话题以板块呈现,内容多,要求高,且每一单元独立性强,反复少。从客观上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从而产生了教材教学要求高和学生认知水平不够之间的矛盾。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学实际,将各单元的内容重新进行了切和整合,以加强各单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

三、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目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重“精(读)”轻“泛(读)”,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段,其大脑对语言吸收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应运用遗忘规律来引导学生记忆单词,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使他们成为高效的学习者。教师还应适时增加相关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或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等。此外,教师还应设法拓宽教学资源的途径,比如,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刊杂志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

总之,在这些年来的教材使用中我体会到:教师只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充分理解教材,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老师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用活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加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才有利于学生主动开展活动,深刻英语学习过程,并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自身发展,也才能真正体现出教材的生机与活力,挖掘出学生的潜力。

篇2:英语评课教材处理

在把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可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做出灵活的处理,让教材

“为我所用”、“为生所用”,结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大致有以下几种对现行英语教材处理的方法:

1、充分尊重并利用教材中的内容。

对学生而言,对考试而言,教材是不能丢的,教材中现有的内容,如果能让我们充分运用好,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这样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毕竟专家在编写教材时是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多重思考与验证的,我们首先要尊重教材,而后才能对教材提出质疑和修改。可是该从哪里开始做呢?从课标开始,钻研课标、钻研课标解读;认真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等说明,依据课标,结合学情,用好教材。

2、拓展教材的知识范围,适当补充教学内容。

分析教材对学生的亲和力、难易程度等,以最终决定对教材如何加工,做到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设计符合课标的个性化教案。对于教材中的知识,教材中往往只出现一次,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时,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某一知识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仁爱版教科书九年级上unit 4, topic 2, section b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促进人类进步的发明创造,本课以section b为主要内容,以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的学习为主线,对教材的编排进行适当的增补。首先,可以增加以闪耀传统文化光辉的四大发明做导入,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展现了1a部分20世纪前后对人类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几项发明,再到3a部分代表现代先进科技的克隆技术,体现人类科技的日新月异。并在其间增加了一些任务的设计,学习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更好地体现了教学内容。

再如:教八年级上unit 4, topic 1, section a时,教材中只是简单列举了一些食物链,轻描淡写了一两句破坏了食物链所造成的危害。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得更深刻些,可以增加阅读材料how to keep the balance of the nature? 这样学生既丰富了课外知识又明白了保护我们自然界平衡的重要性。

结合学生周围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动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材不限于教科书,而且还包括电视节目、多媒体光盘资料、网络资源以及报刊杂志等其他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课本,拓宽教学资源的途径。如中央10套的“希望英语”;课外教材《新概念英语》、《疯狂英语》等;报刊有《时代英语报》、《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拓宽学习和应用的渠道,提高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发展到积极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切实提高英语水平。

3、合理修改、创新教学内容

我们在听公开课、研讨课时往往会发现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重新创造和设计教学内容,通过精心准备,新颖而富于生活气息或具有操作性的教学内容的确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上初三写作作文复习课时,根据课本教材,只是在每个话题后一篇作文,复习起来杂乱无章,所以可以尝试改变教材内容,用一根线将各种不同文体的作文联系在一起。通过每天的duty report----某个学生没来上学----请假条的书写----电话通知----电话留言的书写、通知的书写----去种树----种树须知----种树过程及种树感受----日记的书写。整节课围绕“植树”这么一根线展开,将各种文体作文融会贯通。再比如,我们在上初三英语专项练习“用方框中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时,这种题型只是在课本练习中偶而碰到,如果按照教材内容,题目出现时才讲解,那么学生根本无法掌握其解题方式和技巧。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上成一种专题课,先从一个个单句选词填空着手,注意变化规律,从中归纳出解题技巧,再过渡到短文的造词填空,这样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掌握了解题要领,老师也不会觉得上复习课眉毛胡子一把抓。实践证明这样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很成功的,使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要做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合理整合教材内容

学生的教材勿庸置疑,它是由教育专家们精心编写而成的前人丰富经验的综合。但由于编写教材受人员、地区、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它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书。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受学生情况、当地实际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要能够借助教材的工具性,灵活运用、合理整合,让教材焕发新的活力。我们使用仁爱版的教材已经三年了,我们英语组进行研究讨论,普遍认为要对教材进行单元的整合。在一个单元中,有的内容的安排并不是最好的唯一,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的具体情况作进一步优化、整合,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的过程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显得更加自然,教学的效果也就会大大地提高。整合教材的方法有:改变教学顺序、更改呈现方式等。下面是教学实践中一些特例:

1)教学内容:七年级上unit 4 topic 3 section c

为了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首先对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把“描述动物特征”这部分内容提到“康康帮助迷路的小猴找家”的故事前面进行教学。并把描述动物特征和帮助小猴找家之间的过渡进行处理,设计人与动物对话,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自制道具进行故事表演,加强表演的生动性及可操作性。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采用写作的方式,把本课时两个内容联系起来,设计笔头作业。利用音像及网络资源,把单调的内容生动化,呈现图形直观地教学词汇。采用熟悉的“新年好”曲调和section b 1a的句型编成歌曲复习前课时的内容,把乏味的复习变成愉快的课堂活动。用激励性的语言、掌声、奖状进行课堂评价。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果。written work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口头训练,并对原有的内容进行延伸,写一篇我最喜欢的动物,布置为课后作业。把故事的表演进行扩展,增加角色道具,降低表演难度。补充人与动物对话内容,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2)教学内容:七年级下unit 6 topic 1 section b and section c

这一节课主要要求学生掌握there be 句型的问与答, 学会描述事物是否存在及其存在的数量。难点在于:1)what’s +地点状语?及其回答。2)how many+可数名词复数+are there +介词短语?从平时学生学习暴露出来的问题分析,学生常常读写分离,如果对教材内容顺序不做适当调整并更改其呈现方式,学生会觉得一节课听下来乱糟糟的,为了使教学各环节衔接自然,笔者对教学步骤作了适当的调整。先从最简单的where’s/ where’re…? it’s / they’re…引入,并完成section c 2的练习。其次通过一些图片呈现句型:is there…?/ are there any…? yes,…? no,….通过图片口头操练,再很自然地引出what’s + 地点状语?这一问句。再通过写的形式完成section b 3 picture 3 and picture 4 的练习,然后插入section b 2 做听力练习。再回到画面帮助学生引出how many+名词复数+are there?这一句型,将section b 3 picture7 and 8让学生以对话形式书写出来,最后通过section b 4的图让学生以自由对话的形式将本节课重点句型表现出来,使课堂气氛进入一个高潮。整节课注重师生交流,生生对话,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及增强其热爱生活的信息。

3)教学内容:七年级上 unit 4 topic 2 section a

这是一节口语课,情景设置为kangkang打电话给jane,引出谈论野餐和野餐计划的话题。可以把本节课中的热身、呈现、听力、口语及综合技能中的写作整合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为了使教学各环节衔接自然,着手对教学步骤作了适当的调整,以谈论野餐为主线,先引出提出建议的句型,再进行听力的巩固。在操练完kangkang打电话邀请jane去野餐的对话后,再给kangkang的野餐计划提出建议,然后过渡到讨论学生自已的野餐计划。同时将part 3编写一个电话对话调整为课后作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地自由探究,合作交流,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4)教学内容:八年级上unit 3,topic 3,section a

由于本课的重点是过去进行时,可以将section起来a中的1a、2a 2b及 section b 中的2c进行整合。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用表演、展示图片等方式复习现在进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昨天这时候你在做什么”由此引出过去进行时态。引导学生观察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的异同。采用任务型教学,设计多种任务活动,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进行主动探究和学习,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让他们在运用中学习语言,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实现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功能。

5)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unit 3 , topic 2, section b

getting to know the kinds of music? and use “it’s great!i love it./ it’s not my favorite, but i don’t mind./ i hate this kind of music.” to express one’s feeling.是本课时的重点内容,但是1a 谈论的是“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而且3a谈论的是the kinds of music,所以可以先教3a和3b,其次再教1a and 1b,接下来听力训练2,最后让学生联系1a 和3b描述他们对不同音乐的感觉。

篇3:浅谈科学处理现有英语教材的实践

1.积极发挥现行教材的积极因素, 弥补不利因素

新目标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着某个话题展开, 教材内容新、具有趣味性、富有时代感, 重视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合作等方式参与语言实践。同时, 我们也应该注意其中的不利因素。比如教材难度大、词汇量大、课时紧等, 教师一时很难适应;教材中仍有不真实或无意义的语料;编写过于理想化而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周围世界等;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教材与实际教学的需求之间还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等;为了弥补这些不利因素, 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调整与完善, 以更好地实施教学。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保持教师持久的教学热情

不容置疑, 教材编撰者总是按照某一固定不变的格式对教学单元与课文进行编排。新目标教材的编排也不例外, 如果教师长期按照固定不变的教材格式进行施教, 教师本身与学生都会因为教材编排格式的相同性而导致动机下降。为此, 教师需对教材进行改编。有针对性改编的教材不仅能让学习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而且还可以让教师保持教学的热情, 体验教学成功的喜悦, 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对现有的英语教材进行调整的实践

方案设计实践:

(1) 从单元层面上进行调整和取舍

Go for it”教材的编排体例没有遵循语法体系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语法学习具有极大的跳跃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 在《课标》和《中考考纲》的指导下, 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 重新安排单元的教学顺序, 使其更加符合特定学生群体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规律。

如现在完成时态的两种不同用法是《中考考纲》中明文规定的考核项目, 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但“Go for it”教材中, 分别在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和九年级Unit 14“Have you packed yet”中有出现, 跳跃性极强, 而在之前的八年级下册Unit 4“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中又编排有现在完成进行时这一非中考考纲项目。我遵循由易入难的原则, 先在教学八年级下册Unit6之前就简单介绍现在完成时的两种用法, 再由第二种用法引入到现在完成时, 比较这两种时态在结构和用法上的异同。在学习Unit9时只需引入“have been”和“have gone”在用法上的区别即可。因为学生已了然成竹在胸, 所以学习起来普遍觉得轻松, 使这一语法难点迎刃而解。在九年级Unit14里仅需对这种时态进行升华, 强调其运用, 重点针对两种现在完成时在结构和用法上的差异, 并按照《中考考纲》的要求补充一些与考纲要求想一致的内容, 来提高学生熟练运用以及应试的能力。

(2) 从课时层面上进行调整和取舍

Go for it”教材每个单元都包括Section ASection B两个部分, 每部分都有1a、1b、2a、2b、2c、3a、3b、3c、4等, 一般情况下前一个部分是后一个部分的伏笔和准备, 只有前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落实了, 后一部分的教学才能顺势展开。但有时候各部分之间的安排也有跳跃性, 这时教师就可以对这些课时进行适当的调整, 这样课程会更流畅, 目的性也会更强。

如九年级Unit10“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 the bus had already leftSection B中, 2a、2b是听力训练, 2c是听力内容的升华——GroupworkTell the April Fools Day stories. Use the information from 2a and 2b”, 3a是短文阅读, 3b是根据2b的内容所进行的写作训练。课堂教学操作中, 我把3b调整到2c之后进行, 使这几个板块形成包括完整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这样做一是保证了这些内容能在一个课时内能完成, 二是使同一材料的听、说、读、写训练能有序进行, 由浅入深, 保证了课程的紧凑性。

(3) 从教材难易程度上进行调整和取舍

统一的教材对于接受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和班级而言意味着学习时的难或易, 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果。我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分析教材及学生的情况, 进行教材难易度的调整。

如九年级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中Section B 2b的听音填信息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学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而且中考的听填信息题也只要求学生填写1~3个词, 难度大大低于教材的要求。笔者在具体操作时, 把听填表格改为听音填短文, 如下:

Woman 1: Jeff, I have to go out for _______ an hour. Could you please _______ the phone? Just _______ messages and Ill call people back.

Jeff:Sure

Jeff:Hello, Ace Travel. Jeff Marino _ _.How may I help you?

Woman 2:Id like to get some ________ now, if you wouldnt Mind

Jeff: Oh, well, I guess it would be OK. So,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Woman 2: Oh, I dont know. Somewhere_______.

Jeff: Somewhere warmHow about Hawaii?

Woman 2: OhnoII dont like ___________.

Jeff: OK. Well, theres always

这样改编后, 学生就能在听懂对话内容的基础上, 顺利填写出对话短文信息。至于课本上的表格填空, 可以暂时略去, 或者改成让学生在朗读或阅读的基础上填空, 这样就成了信息归纳填空题, 也是《中考考纲》中所要求的题型。

(4) 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整合和取舍

Go for it”教材中各单元的话题和语法项目相对固定, 但有时在一个单元中会出现多处类似的同一项训练内容, 这时根据班级学生所掌握的实际情况可大胆对重复的训练内容进行删减, 而对那些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其他内容, 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补充。

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中Section BSelf check 各有一个写作练习, 一个是看图作文, 另一个是表格信息作文, 两个练习都着重训练过去进行时的结构和用法以及连词“when”和“while”的用法区别。实际教学中, 针对两个英语成绩差异的班级, 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整合模式。在成绩较好的一个班, 笔者大胆舍弃了第二个写作练习, 整合后只要求他们完成第一个写作训练, 先独立完成, 再由二人小组互查、互改并上交教师批改, 如果有错误较严重的则需要重写, 这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方法。在另一个班, 笔者以第一个写作训练为主, 要求同前, 同时也要求完成第二个训练, 不过只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由学生小组长负责批阅并帮助在写作上有问题者纠正错误, 提升其写作能力。这样可以加强训练并巩固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对现有英语教材科学处理后的成效

1.从教师的角度看

科学处理教材减少了教师设计任务的负担, 帮助教师设计完整的任务。如果每个单元都按部就班的设计一个个任务, 不但会加重教师备课的负担, 而且太琐碎的任务也难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探索的空间。设计完整的任务使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培养了学生系统分析、统筹安排的能力, 并且保证了输入语言的真实性、系统性和延续性。

2.从学生角度看

相同、相邻内容的重新调整, 使语言与真实语境得到了结合,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通过成组的语言学习促进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同一话题进行单元间的调整、重组和删减, 给学生提供大量选择并使用语言材料的机会, 而且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感。

摘要:一套英语教材的编排体系、难易程度等是统一且固定的, 而课堂教学活动及其所涉及的教师和学生却是“活”的, 教学的时空和情景也是不断变化着的, 而且也存在着各种差异。

关键词:英语教材,合理调整,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田爱丽.中英美教师培训校本模式的比较.2001.

[2]刘尧.教师“校本培训”构想.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如何对英语教材进行再处理

关键词:现状;适当添加;酌情删减;适当替换;适度修改;重新排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274-01

2013年国家又对农村中学英语《新目标》教材进行了一次修订。新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既应教材为主要依据又应结合教师实际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等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防止教学中机械地“以本为本”。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

一、教材再处理的现状

在现实教学中不难发现,大多数的教师都会按照教材原本编排的顺序进行教学,很少有教师能主动地对教材进行再处理。分析原因,一是由于教学课时的安排比较紧、再加之考试的压力。二是教师个人上课的习惯和过于被动的、机械的备课所导致的。

其实,教材只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一个载体,是教材编写者根据教学大纲所提出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为方便教师教学而编排的。作为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以便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死守教材、机械地使用教材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有些教师一旦离开了教材,就不知道如何进行教学了。事实上任何一本教材都不能完好的适应学生,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现状去再处理、整合教材显得尤为的重要。

二、教材再处理的办法

教师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取舍和调整的对策,才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和调整。对教材进行补充或取舍时,不应该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避免为了考试而随意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根据个人教学习惯我总结有以下几个办法。

1、适当添加

适当添加一些图片、短语等是对教材的再补充,意在使教材内容更丰富、更全面、更完善,更加有利于面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还应适时增加相关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或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此外,也可结合学生周围的世界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2、酌情删减

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在教材的对话里,同一个话题反复会出现,且操练的内容和句型学生熟之又熟。如果教师不删减就会浪费时间,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认识水平、教学条件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以便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3、适当替换

教师可依据教材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可适当根据实际需要把授课材料进行替换,但这种替换不可盲目的替换,一定要依据实际的需要,否则会循规蹈矩。例如,就讨论话题而言,如果教师发现材料中所列举的内容较难讨论,尤其是学生不太熟悉的文本就可以自行设计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

4、适度修改、简化内容

适度修改可以将教学活动与学生自身的情况和兴趣联系起来,引入真实的语言,或设置更多的解决问题式的任务。教材内容的简化有利于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这有利于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5、重新排序

教学中尽量安排学生所熟悉的、易懂的、感兴趣的内容。每个单元只要教材中有一个内容与生活相关,就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篇5:垃圾分类处理评课小结

《垃圾的处理》评课稿 练川小学

陈慧敏

听了陈老师的《垃圾的处理》一课,感觉课上得很成功。下面把自己听课后的体会与收获,向大家汇报一下。首先我想说许老师选择这一课的内容上,非常的有意义。大家都知道,当今的社会,环境的污染严重,各种垃圾泛滥成灾,可以说我们生活的地球,已不堪重负。如何处理各种垃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是我们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而陈老师的课告诉了我们两种简单但有效的方法:填埋法和焚烧法。我想,这不但对于我们六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就是对于我们成年人,也会受到启发的。

另外,陈老师的课,非常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课堂上,印象很深的,许老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的情景:填埋垃圾模拟实验。这一环节是陈老师对教材的一个演绎。我认为设计得挺好的。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最后学生都知道石子、清水、浸过墨水的纸巾盒倒水各代表什么。接着陈老师还不满足,又请学生对填埋垃圾模拟实验和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作比较,这其实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更深一层,陈老师等于为下一节课打下了铺垫,加强了前后课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设计,其实有效的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篇6:教材处理的技巧

教材处理研究,基本上不登语文教学研究的大雅之堂。不是它不雅,而是我们自己对其知之甚少。“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学最高雅的教学艺术之一。它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技艺,是一门科学,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的必备专业技能。经过“教材处理”技能训练的语文教师,对高效的阅读教学能有更理性的思考。

教材处理的技巧

余映潮

就日常教学而言,“教材处理”就是“课文处理”,就是对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利用。

教材处理的目的,是考虑如何更好地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课文,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

下面的一些说法都属于“教材处理”所研究的内容:整体处理,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一课多篇,选点精读,穿插引进,比较阅读,课文联读,专题研讨,一课多案„„

教材处理研究的着眼点,是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进行整合并充分有效地运用课文文本。

教材处理研究的着力点,是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

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机智地组织训练内容的艺术,就是提炼与组合教学内容的艺术。

教材处理的基本理念是,加强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简化头绪,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优化教材处理的终极目的,是利用课文增加学生积累、落实语言学用、训练学生技能;是利用课文组织起有训练力度的课堂活动。

教师的课文研读,是“教材处理”的关键;没有教师对课文精细优美的研读,就没有优美得当的教材处理。所以新课标很关注语文教师教材研究与把握能力的提升,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处理”主要综合地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各类文章教学的角度。如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处理、长篇课文与精短课文的处理、繁难文章与浅易短文、文体特征不同的各类课文的教学处理等。第二,单篇课文的剪裁取舍。如全篇课文的整体式处理、知识内容的线条式 处理、精美之处的板块式处理、突现目标的要点式处理;还有我们平时所说的重点、难点、美点的选择与突破等。

第三,多篇课文的提炼组合。如比较式教学、联读式教学、穿插式教学、印 证式教学的教材处理;与课文阅读有关的单元复习课、期中期末复习课、专题复习课、综合性活动课乃至作文指导课的教材处理等。

教材处理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的教学能力。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有一些基本的素养。如:能根据课文的篇章特色、文体特色、内容特色以及它在全册或单元中的“地位”等因素来动态地灵活地确定教材处理的角度。

教材处理的能力,是大面积上语文教师亟待提高的教学能力。下面我们简说教材处理的几种基本的角度与方法。

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之一:整体利用,反复品析

“整体利用,反复品析”是最基础最简单的一种课文处理方式,也是最适合一线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设计手法。

所谓“整体”,是说课文在每一次的阅读品析中都以“全文”的面貌出现;所谓“反复”,就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组织阅读品析活动。

这种教材处理方式适用于一般的课文,最适合用于精致的短篇。 这种教材处理手法的着眼点是:关注文本,突出文本的教学价值,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话题,在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中引领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进入课文,反复理解课文,反复品析课文,从而学用语言、积累知识、训练技能。

如人教四下《乡村四月》微型课的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学创意:运用“整体反复”的教材处理方式,20分钟内完成此诗的品读教学。

第一次活动:课文读背。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吟读课文,读清楚诗句的节奏,读清楚课文“写景”“写人”的层次,读好一个有情味的“又”字;想象诗中的画面并背读本诗。

第二次活动:趣味填写。教师出示下面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诗句的内容完成如下填写,每条横线上写一个短语(4个字):

山原青青,__________。子规声声,__________。乡村四月,__________。忙完养蚕,__________。

学生集体活动,每位学生都要写。教师组织课中交流活动:

山原青青,水光闪闪。子规声声,细雨霏霏。乡村四月,少有闲人。忙完养蚕,又忙插田。

教师顺势展示本诗译文,同学们朗读:

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杜鹃声声啼叫,空中烟雨蒙蒙。繁忙的四月到了,村里没有一个闲人。他们刚做完种桑养蚕的事,又赶着去耕田插秧了。

第三次活动:尝试赏析。

教师出示如下内容,请同学们根据本诗的内容对诗歌进行简单的品析: 《乡村四月》 有()有()有()有()有()有()

同学们思考、发言、各抒己见。教师进行课中小结:

《乡村四月》 有(色)有(声)有(静)有(动)有(景)有(情)

再次读背本诗,收束此次教学。

教师在此诗的教学之中,三次整体地利用了课文,组织了三次角度不同的品读活动,教学线条简单,课文充分利用。这就是“整体处理,反复品析”的教材处理方式。学生参与了课文读背、诗意理解、内容品析的三次雅致的品读训练活动,有读有背,有读有写,有读有品,积累丰富。

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之二:文意把握,片段精读

此种教材处理的思路是,对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先引导学生把握文意,这是着眼于“面”的教学;然后选取课文中或一两处、或两三处着需要着重用力、深入品读的部位,进行精段品读,这是突现出“点”的教学。此称之为“文意把握,片段精读”。

也就是,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前提下,选取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品读教学,以达到利用精段品析训练学生能力或者深透理解课文某一方面特点的目的。

“文意把握,片段精读”教材处理手法关注整合教学资源、关注优化教学内容,关注精读课文美段,是一种非常适用于一线教师进行教材处理的基本手法,也是一种能够适用于非常多的课文特别是长篇课文的教材处理方式。

下面我们运用此种方式来设计《海上日出》的教学方案。

海上日出 巴金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升起来了,人看不见它。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教学创意:巧妙引导学生进行文意把握,深入课文美段进行品读训练。教学思路设计:

第一步:反复朗读,文意把握。

朗读课文三遍以上,朗读之中穿插字词的认读。教师出示讨论话题:课文第一段中,“常常”这个词很重要。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基本上知道本文的大意:作者多次欣赏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描绘了晴朗的天气里和有云的日子里清晨日出的壮观景象

第二步:片段细读,反复品析 教师将课文教学的内容切入到课文的第三段。组织起如下细读活动:朗读,给画面命名;朗读,分析其描述的顺序;朗读,体味字词句的表现力;朗读,背诵这个文段。

这就是对课文的精彩段落进行细读。第一,朗读是反复进行的,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内容、体味情感。第二,“给画面命名”其实就是“概括”训练,“分析顺序”其实就是“分析”训练,“体味字词的表现力”其实就是“品析”训练。“背诵”就是语言的积累。这里的教学,充分利用课文的美段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显得深入而扎实。

第三步,学法实践,美段自读。

教师指导学生学用刚才品读课文第三段的方法,自读课文第五段。此时学生的自读,不仅实践了品读课文美段的一种方法,同时从自我训练的角度指导学生利用课文习练了技能、积累了语言。

运用“文意把握,片段精读”的教材处理方法,我们可以发挥大量课文中精段品读的训练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文阅读训练的价值。

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很少有将“片段细读”活动组织得很得体很得法的优秀案例,这也说明教师的教学技能在此方面的欠缺。

运用“美段细读”的手法进行教学,有如下一些“讲究”。

1.讲究教师对课文有精细的阅读,有深刻的理解,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教 师自己能对课文的精彩段落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的细读。

2.讲究在整体理解课文之上的选点切入,即教学中的“片段细读”是以整体 理解全文作为背景的。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教学的过程大致上是“整体理解,选点切入,细读美段,照应全篇”。

3.讲究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的视点往往集中在“精美的片段”之上,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表现出浓郁的“语文教学”的气息。

4.讲究从不同的角度、调动各种手段,对所选之“点”进行足够的充分的品味,使之作为语言学习的范例,在学生的心目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在小学语文叙事写人的作品中,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梁衡先生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赵丽宏的《顶碗少年》、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施耐庵的《景阳冈》、契诃夫《凡卡》、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名篇的教学,都可以用“文意把握,片段细读”的方法进行巧妙而深入的教材处理。

教材处理的基本方法之三:语言训练,一课几学

此种教材处理方式的理念是,充分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语言学用的教学。这是一种非常实在非常实惠的教材处理方式。它要求教师对课文进行精细的教育教学资源的提炼,特别是语言训练资源的提炼,然后组织“一学”“二学”“三学”“四学”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有趣有味,可以让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成为“饱学之士”。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课文《新型玻璃》“语言训练”的教学设计。教学创意:语言训练,一课五学 教学时间:一个课时。

学生语言学习活动之一:实践一种提取信息的方法。同学们默读课文,进行“课文概说”的写句活动。

请同学们接着下面句子,提取课文的关键词语,将句子写完整: 这篇文章介绍、说明了„„

同学们进行写句活动,所写的句子内容为:

这篇文章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 音玻璃等新型玻璃。

教师小结:我们练习了“摘取、组合关键词句概说文意”的读文方法。学生语言学习活动之二:知道一种重要的说明方法。

教师出示课文说明的基本内容: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新型玻璃。

请同学们概说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同学们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分类别说明”的方法。请同学们就本册课文的类型进行“分类别说明”。学生语言学习活动之三:品析一种有趣的开头方法

大家来说说《新型玻璃》这篇课文的开头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方法: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

讨论的结果是:这里运用了一种“假设情境”的开头方法。

教师指出,这种开头的方法广泛地运用在科学说明文、神话、寓言、故事之中。如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课文《矛和盾的结合》的开头就是这样: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

学生语言学习活动之四:学用一种介绍事物的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表达,提炼、发现表达的规律: “夹丝玻璃”,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

“吃音玻璃”,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大家发现的这种介绍事物的方法是:事物的概念+对其功能进行说明 请每位同学写出对课文中“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简介文字。学生语言学习活动之五:学用一种生动表述的句式 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四段:

有人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教师指导同学们提取这一段中的美妙句式并进行写句练习。这个美妙的句式是:在炎热的夏天,它……;在严寒的冬季,它……。

“语言训练,一课几学”这种教材处理的方式,一线教师尤为生疏,所以需要认真地去尝试,如果用得好,课文阅读教学能够产生极好的效益——因为,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篇7:英语评课稿

一. 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自始至终都以sports为主题,以四个小朋友会做的运动展开教学,不断操练句型I can…

2.教学内容清晰,利用学校运动会为线索,再用四个小文本进行贯彻,环环相扣,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有关运动的单词。教学内容丰富,利用chant ,song,questions 进行单词的操练及巩固。

3.教学方法科学,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而且对他们采取了鼓励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们有了向上的积极性。

4.在新授时还不忘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的各个教学活动中来。二. 学生的学习状态:

由于加入了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很感兴趣,而且家长们在场,孩子们想表现自己,都很积极的回答问题。三. 存在的不足:

板书最好是在每学一个文本贴一个相应的内容,在操练句型时尽量多让学生练习,而不是一味的读。

篇8:英语评课教材处理

一直以来, 教材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 在师生的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可以说, 教材决定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 教材在为师生提供语言材料的同时, 也反映了某种教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还是学生学习其他国家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 新课标提出, “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要求, 对教材进行分析, 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深入了解, 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 补充和调整教材内容, 创造性地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教育部2003) 。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指出, 高中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英语教材要以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编写指导思想。在满足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教材不仅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发展性、拓展性、科学性和思想性, 而且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 做到语言真实、内容广泛、题材多样,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程晓堂、孙晓慧2011)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系列为例, 人教版教材必修系列分为5个模块, 每个模块分为5个单元, 每个单元包含了热身、阅读等9个板块, 涉及听、说、读、写等各种内容, 涵盖了新课标所提出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策略、语言意识及情感与态度等五个方面。也就是说, 人教版教材是一套非常具有优越性的教材, 具有诸多优点。然而, 正如教材的编写者刘道义 (2004) 所说,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教材, 一套再好的教材都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 也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更是帮助学生借助教材来满足自身英语学习需求的“引路人”。体现在现实教学中, 教师应该建立以学习者即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切实需求, 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认知水平和学习困难做好真实、动态的分析, 并在教学中做动态的调整 (尹刚、陈静波2006) 。不难想象, 当学习者的需求既能被分析又能被满足时, 英语教学的效益必将产生质的飞跃。为此, 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对所使用教材的满意度和学生自身英语学习的需求的问卷调查和采访, 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和教材处理的依据。

二、教材满意度调查和学生需求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 77.3%的学生对所使用的教材内容持满意态度。30.9%的学生肯定了热身部分对他们掌握学习背景和提升英语学习兴趣的帮助;28.2%的学生认为阅读部分能让他们增长见识, 开拓了他们的视野;31.8%的学生认为后面的注释和语法归纳和词汇部分能降低英语学习的难度, 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56.3%的学生认为教材包括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内容, 能帮助他们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然而, 在表达满意的同时, 学生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问题和需求:有约60%的学生认为人教版教材的内容在听力、阅读或写作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且有约25%的学生认为课后的听力完全听不懂。同时, 调查还发现有51.8%的学生希望教材中能有更多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更具趣味性的内容, 如音乐、影视欣赏、时尚杂志等;还有50%的学生认为写作部分可以有更多的指导, 并能包含更多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内容, 如应用文体的写作等;33.4%的学生认为可以适当缩短教材中的阅读篇幅以降低学习难度, 或增加部分对话以满足他们口语方面的学习需求。35.3%的学生认为语法部分可以有更详细的解释, 有22.7%的学生认为注释部分可以有更多的背景知识介绍, 有约20%的学生认为可以把注释部分放在相应的文章后面, 有15%的学生认为可以在单词表中的单词后面加上页码, 以便查询。

三、教材处理

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所使用的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离学生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基于学生的各种实际需求, 结合新课标“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 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的精神。教师可以对教材做如下处理:

(一) 删减和替换

由于课时安排的原因, 教师无法对教材内容中涉及的每个方面都进行面面俱到地讲解与探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他们的实际需求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删减, 去除那些过难或者过于简单的内容。如必修一第二单元听力部分的第四题为问答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删减类似的问题。同样, 在无法进行删减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替换。如上文中提到的可删减内容, 教师也可设计相对简单的选择题或者填空题作为替换内容, 让学生练习。再如, 必修一第三单元中的写作内容, 可让学生用自身的旅游经历替换教材中关于老挝的描述, 让学生更加有兴趣, 且有内容可写。

(二) 增加和补充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 “一书、一课堂”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师不仅要利用好现有的教材, 而且要结合时代的发展,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充分利用其他图书、音像和网络的内容对教材内容加以补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教师还可以引进部分国外的课程内容, 如名校公开课等。结合之前的研究结果, 教师应对背景文化和语法要点之类的内容加以特别补充。如在必修一第五单元关于曼德拉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增加歌曲《海阔天空》或曼德拉逝世时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补充, 以加强学生对于曼德拉这一英雄人物的进一步了解, 使其产生敬仰之心, 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调整与改变

调整与改变主要针对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顺序的调整。虽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在编写上总体遵循了由简入难的原则,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的实际使用顺序不能改变。以必修一为例, 必修一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友谊,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 如何在最快时间内交到新朋友是他们能否快速融入新集体的一个重要体现。此时, 教师可以将本模块第五单元热身部分关于品质的词汇放到本单元学习, 让学生在后续的说和写中都能运用这些词汇。

2.教学方法的调整。除了调整教学顺序外,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结束语

在我国, 一线教师往往无法随意改变教材的编写, 但教师可以选择使用教材的方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在满足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 不能只根据教师的喜好或考试的需要处理教材, 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现有水平处理教材。如果条件许可,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商讨教材的使用和处理。但必须明确的是, 处理后的教材应当体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 既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经验, 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又体现基础性与挑战性的结合, 既满足学生的现有水平和需要, 又能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程晓堂, 孙晓慧.2011.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 (修订版)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13-123.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1-42.

刘道义.2004.浅议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J].教育实践与研究, (12) , 14-17.

上一篇:律师法相关知识点下一篇:房屋法律委托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