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中学生“能听懂课,就是不会做题”的问题探讨

2024-04-26

物理学习中学生“能听懂课,就是不会做题”的问题探讨(精选3篇)

篇1:物理学习中学生“能听懂课,就是不会做题”的问题探讨

物理学习中学生“能听懂课,就是不会做题”的问题探讨

物理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然而,学生常常反映:“能听懂课,就是不会做题”。这是初中物理学困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造成学生“能听懂课,不会做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教师方面

学生“能听懂课,不会做题”的原因主要反应在老师的备、教、辅、改等各个环节。

1.备课不备学生,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不足。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没有了解相关学科,尤其是数学知识的储备情况,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只是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师教育不得法,忽视个性的.差异。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重要环节,上课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途径。而在老师上课时,往往是老师独自进行实验,主动地分析实验现象,讲解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则被动地看、听,老师把所有的内容都讲出来,学生能听懂,但他们的“听懂”的只是老师对这些现象、问题的解释,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因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一旦问题有变,就又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

3. 老师辅导不到位,没有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课后辅导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任务落实到位的重要一环,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及时批改反馈,否则教学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反映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各个环节。

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

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现象说明的问题,才能有重点地听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否则,就会听不懂课,也就不会做题。

2.上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

上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教材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课堂上精力不集中,不主动观察、思考,不积极参与讨论,不认真听讲,既不预习又不认真上课就失去了做题的基础。

3.做作业时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对课堂上的知识只是表面上的接受,而没有仔细思考,认真领会,课后不及时复习,观察作业、实验作业不做,书面作业急于完成任务,又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把作业当成负担,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手段,这种情况也是学生“能听懂课,不会做题”的原因之一。

4. 不懂装懂,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生能“听得懂课,不会做题”的原因,是对“懂”的理解上有误,有的学生的懂是在老师讲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师讲课时有提示,有诱导,能想起来,认为自己懂了。同样的问题,没有老师的提示,就想不起来,学生的“懂”不是真“懂”,时间一长,问题一多,就不知道是哪部分内容没学好,学习兴趣也就淡化甚至消失了。

5、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上课不记笔记,消极听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课本上的问题从不主动思考,上课不记笔记,老师讲课时只管听,也好像听得头头是道,课后却找不着方向,原以为听懂了就记住了,其实没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时间稍久就忘得一干二净。

篇2:物理学习中学生“能听懂课,就是不会做题”的问题探讨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有关为什么上课能听懂课但就是不会做题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参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数学课都能听懂,就是不会解题”。据调查这是目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既能听懂数学课又能解数学题,成了很多教师、学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研究“数学课都能听懂,就是不会解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学生的学

在学习过程一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如上课被动听课,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材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数学题的基础。同时没有预习和课后反思习惯,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可以知道一节课重难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做作业、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对于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捷性和合理性不够重视,把作业当成一种任务、一种负担。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

根据遗忘规律可以知道,很多新知识如果不加以复习巩固,很快就会忘记。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很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因此,我们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定理、定律要进行反复记忆,达到最佳熟练程度,解题水平自然会提高。

二、教师的教

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结合,教师的教更多时候体现在讲课方式、教学方法上。如教师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老师很用心地讲解解题步骤、思路,但学生被动地听,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老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自然不会解题。

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有一定了解,联系学生实际,不能只是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忽略了学生。

我们不能否认每一个教师的素质、教学水平、责任心等方面存在偏差。这样就造成一些老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偏爱部分学生,这样也造成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更不用说提高学习成绩。

要解决“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教学现象,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听到学生的心声,探讨数学教学的新思路,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严谨的过程是数学抽象的关键。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我们知道数学是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因此,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学好数学,而要学好数学,听懂数学课是前提,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根本,所有这些,最终都要落实到让学生会解数学题上来。

篇3:物理学习中学生“能听懂课,就是不会做题”的问题探讨

长久以来, 传统的教学体制一直是以“学科本位”为基础的, 由于这样的教学体制的实施, 数学往往会被教育工作者向更深刻的方向挖掘内容, 从而导致数学学科的题目和题型变得难、偏、怪。自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以来, 国家对学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数学课堂要求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则起主导作用, 同时并且树立了对学生的三维培养目标, 即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的教育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 一味地向难、深的方向发展, 而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要求。在新的教育要求下, 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有的数学课堂注重双基的培养, 有的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的能力的提升, 素质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问题的提出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在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因此, 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学好数学, 而要学好数学, 听懂数学课是前提, 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推理方法、逻辑思维是根本。而最终所有的这些都会落实到解数学题上来。

然而, 老师在和众多学生的交流中都会有这样一类情况出现:“老师, 说心里话我能听懂课, 可是我在做题的时候就是不会”。“能听懂课, 但不会解题”是目前中学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一节效果不错的课, 不仅要有好的课堂效果, 更需要学生良好地掌握知识。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怎样做才能取得课堂和课后的双赢?

三、原因及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思考一下, 要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具有哪些能力呢?一般来说, 如果一位中学生基本具备了“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新意识”, 那么对思考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而学生这些能力的习得, 是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决定的。

(一) 教师方面

教师的备、教、辅、改、考等各个环节的处理方式是学生产生“能听懂课, 不会解题”的主要原因。

1.教师的讲课方式、教学方法是根源

新课程改革中将教师定位在课堂的“引导者”上, 学生的某些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是在课堂上满足的。对于知识点的讲述, 如果采取了灌的方式, 那么老师的“主导地位”就变成了“主动地位”, 学生很自然地成为“被动者”, 教师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出来了, 学生很喜欢, 因为他们直接获得了答案, 直接跳跃到目的地, 但是学生缺乏了根本性的思考, 那就是“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老师具体的解法, 而不是抽象的解法, 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 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

2.教师的教学水平、责任心都有待加强

(1) 备课时只备教材, 而不备学生。其实备学生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如果对学生具体情况没有了解, 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或者过低, 只是凭空想象, 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授课。那么在实施数学教学的起始阶段就已经发生了偏差, 最终必然会导致“只能看, 只能听, 不会做”的结果。

(2) 课堂讲课分析和解题指导不得法。老师在上课、解题时好像讲得头头是道、激情洋溢, 可是到学生那里就只有头昏脑涨, 听也听不懂或者是听懂了一点点, 一旦学生自己动手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

(3) 不能及时监督、适当施压, 训练题的针对性不强。在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要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 训练要有针对性, 有压力才有动力, 有针对才有巩固。学生本身都有一定的惰性, 没有压力, 没有督促, 各项作业和任务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空谈。

3.教师对学生的不公平

绝大部分老师都会平等地看每一位学生, 但是行为上绝大部分老师都会受各种原因的影响表现出对学生的不公平。从而影响大多数学生上课时的听课兴趣和课后的学习情绪。这就需要老师们多一些反思, 多一些总结, 多一些与学生的沟通, 相信一定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 学生方面

学生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各个环节的表现都是产生“能听懂课, 不会解题”的主要原因。

1.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 没有计划性, 没有目的性

由于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 往往是被动地学习, 或者是懒于去主动学习, 每个星期、每个月、每学期也没有制订学习计划或学习目标, 造成所学知识没有体系, 一知半解, 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不会解题的情况。

2.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没有勤学好学、预习的良好习惯

(1) 课前不注重预习, 被动听课。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 课前的预习是否到位对学习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能够做到课前基本了解知识点, 并带着一些问题走进课堂, 那么通过一堂课的学习, 必定会对相关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反之, 常常打无准备仗的学生, 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不会解题也是必然的。

(2) 课堂上易分心, 丢失自我。听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 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数学题的基础。很多学生都有体会:课上精力无法集中, 大脑有时候一片空白, 有时候觉得解题枯燥无味, 甚至有部分学生“埋头苦干”消磨时间, 在课堂中丢失了自己, 这也是不会解题的一个原因。

(3) 做不到日事日毕。当天知识的复习和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做作业、解题时, 往往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 对于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捷性和合理性不够重视, 把作业当成任务, 把作业当成负担。没有认识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性。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最初阶段是忘得最快的时候, 不及时地复习巩固, 不及时地弄明白自己不理解的, 遗留的问题日复一日的积累, 也就造成了学生“能听懂课, 不会解题”的结果。

四、问题总结

总之, 产生“能听懂课, 不会解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是复合型的, 是目前教育现状、学生的现状产生的。作为数学教师, 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同时又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制约。如何在夹缝中求得两全, 我想应该要引起整个教育界的深思和探索。

上一篇:机电系元旦晚会开场白及结束语流程下一篇:刚愎自用的成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