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材分析

2024-05-26

猫教材分析(精选9篇)

篇1:猫教材分析

《猫》课文教材理解

《猫》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本文时,我注意围绕“人爱猫,猫爱人”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词句。

首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和猫之间的喜爱之情?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再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接着,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全班汇报。在交流汇报的时候,我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引导。如,“蹭”字,让学生体会猫在撒娇,对主人很亲。“任凭……也……”、“无论……也…”、“非……不可”等句式让学生练习说句子,加深对猫的古怪性格的理解。

最后,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把“人爱猫,猫爱人”的感情读出来。

篇2:猫教材分析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节选自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7册《猫》〕 〔老师印象〕

开头一句作者就概括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然后从三方面作了具体介绍:一是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二是讲它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千方百计接近你;它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三是讲它

第 1 页 什么“都怕”,但又很“勇敢”。

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家中的猫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就像个顽皮可爱的孩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生印象〕

老舍描述这只猫,似乎是一个慈祥的老父亲在向旁人夸耀自己那宝贝儿子。描述猫“憨态可掬”的样子,嗔(chēn)怪猫的“贪玩”不着家,是为了进一步突出猫的“尽职”“尽责”,这也正是大家喜爱猫的原因。

特别是在写猫的温柔可亲的几个动作“蹭腿”“伸脖”,调皮时的“踩梅花印”,那由着自己性子的各种各样的“叫声”等等,都让人感受到了猫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小绅士”“泼小子”,甚至有时就是“圣战斗士”。

篇3:音乐剧《猫》的艺术分析

音乐剧《猫》是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TS艾略特的长诗《擅长装扮的老猫精》改编, 英国作曲家安德鲁·洛伊·韦伯谱曲而成。虽然这部诗是为儿童所创作, 但是诗歌只能表达情绪却无法表现故事情节。因此, 韦伯和他的团队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的将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严密的戏剧结构相结合, 完美的向观众呈现了精彩的《猫》儿的世界。

一、音乐剧《猫》角色分析

角色在戏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猫》中有很多有趣和丰富的角色——“领袖猫”、“摇滚猫”、“魅力猫”、“富贵猫”、“迷人猫”、“保姆猫”、“剧院猫”、“犯罪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等。

这些猫儿们性格各异, 各种猫, 各种特征, 每只猫的背后都仿佛可以看到人类的影子。比如, 领袖猫Old Deuteronomy代表智慧和经验, 他像一位饱经世故的老人, 在族里深受尊敬和爱戴;魅力猫Grizabella是剧中的核心人物, 年轻时是家族里最美的猫, 性格冷漠、孤傲, 总用漠视的态度去看待所有的事物, 当她厌倦了这种平淡的生活后, 独自离开了猫族去闯荡世界。然而, 外面的世界并没有让她快乐, 当她再次回归猫族时已是蓬头垢面、苍老丑陋的老母猫了。这正代表着现实中的很多人, 让人们都体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老去, 将留下怎样的记忆;摇滚猫Rum TumTugger象征着成熟男性的魅力;魔术猫Mistoffelees有着不同形象的公猫;可爱猫Jemima是年幼小猫的代表, 象征着真实与纯洁;罪犯猫Macavity经常带领一群老鼠作恶, 却总能逍遥法外, 尽管如此, 每一只猫儿那独特的外表和鲜明的个性都会让人眼前一亮, 使人印象深刻。

二、《猫》的经典曲目《Memory》分析

《Memory》作为全剧情节的转折与高潮的主题曲, 是韦伯连夜修改, 最终获得全世界观众的喜爱的经典唱段, 《Memory》一曲便出自魅力猫Grizabella之口, 共出现了四次, 感人至深的是第二幕Grizabella以忧伤的情调和动人心弦的旋律展现了她外出闯荡, 遭遇人生的痛苦, 昔日美好时光的流逝和青春不再。当Grizabella第二次出场时, 一片寂静, 身穿黑色晚礼, 长发披肩, 用沙哑的而颤抖的声音唱到:“I can smile at the old days, I wasbeautiful then. I remember the time I knew what happiness was”. (我可以面对往日的微笑, 那是我很漂亮, 岁月侵蚀了我的一切, 夺走了我的宝藏, 幸运的是, 我在衰老, 但心中的记忆永不褪色) 孤独的Grizabella倒在了舞台上, 痛苦, 失落没有别的猫陪伴她。

歌曲的音域并不宽, 主要从打字组的G到小字组的降e, 只有唱好了第一句才能牢牢地抓住听众的耳朵。第一个音是小字一组上的降b音, 并且一共持续了7拍。歌曲在演唱时需要用中等的音量作为开场, 轻轻诉说着故事的感觉, 用气声来表现, 需要气息连贯, 唱到句末“alone”时, 由于音域低, 所以需要用真声发声。无论是歌曲中部B乐段中, 音域从小字组的a不断上行到c2, 还是在主题最后一次出现时, 调性从降G大调转到降D大调的部分, 都要运用到混声以及气息的支持来保持稳定的歌唱状态。

三、音乐剧《猫》的舞台呈现分析

1、舞蹈

《猫》的角色丰富多彩, 为了表现表演者是一群猫, 其舞蹈表现方式不能按照一般意义上的音乐剧作品来设计, 不但要有极具猫的特色的舞蹈动作和表情, 而且还要用芭蕾、现代、踢踏舞等多种舞种, 将每一首歌曲的舞蹈表演中都有色彩的、抒情的、戏剧的表现出来, 灵活的使用独舞、双人或者群舞形式, 体现猫特有的自由散漫的特点。舞蹈动作中身体的柔韧性更接近真实的猫, 身体的扭曲度可以让观众联想到平常所见的猫的形体动作。例如, 纯白猫Victoria在开场舞时做了高难度的芭蕾舞动作来展现猫的柔软与细腻, 更彰显演员扎实的舞蹈功底;摇滚猫Rum TumTugger夸张的扭胯动作, 则是模仿了摇滚巨星猫王的经典舞蹈动作。可见, 舞蹈的夸张和变形得当, 不论是气氛还是剧情及人物的表现力上都有很强的戏剧性。

2、音乐

剧中没有对白, 为了讲述故推动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 声乐艺术将其独特的构成和表现方式把音乐和诗歌两种不同的艺术结合在一起。作曲家韦伯用交替出现的跳音和休止符来表现猫的机敏;为了表现猫的神秘则用半音和不协和的音来制造; 用跳跃感来烘托节奏、旋律的起伏, 以映衬猫的灵动;演唱风格以美声为基础, 流行音乐风格为主, 音乐创作上完美的把古典、摇滚、爵士融为一体, 这些手法共同创造了《猫》剧, 使人沁人心脾, 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多元化的音乐享受。

3、舞台设计

除了《猫》中精彩的舞蹈和音乐, 还有舞台设计及其灯光效果的变化, 当人们沐浴在这样的佳境中时, 仿佛走进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在《猫》中每一位观众都可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到猫的一举一动和他们不同性格那充满生气和感染力的舞蹈, 另观众如痴如醉。

场景中, 总共有2500多个道具, 设计师采用现实的创作手法, 将生活中的实物以猫眼中的比例放大三倍, 任何一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当观众走进剧场就会发现超大型的牙膏筒、碎碟以及各种垃圾或者是供猫儿们玩耍的天桥, 如此的舞台设计给观众带来真实感。灯光随着故事的发展忽明忽暗, 渲染出悲喜交加的气氛, 营造出一个梦幻的世界。毋庸置疑, 《猫》运用现代科技的发展, 使音乐剧经久不衰, 受到全世界观众的喜爱。

四、结语

音乐剧《猫》成功的运用文学、音乐、舞蹈、舞美设计等诸多元素, 来展现综合艺术形式的高度, 完美表达了角色的情感和角色的性格, 完整的交代了故事的发展和冲突。通过猫的世界来寓意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让观众从人和动物的双重视角来注视整个舞台。歌曲《Memory》很好的将音乐旋律、歌词以及故事主题相结合便成为《猫》的灵魂。所以说, 音乐剧《猫》绝对可以称之为一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的盛宴。

参考文献

[1]姚颖.浅析音乐剧《猫》的艺术魅力[J].大舞台, 2011 (4) :17-18.

[2]蒋欣儒.著名音乐剧《猫》之经典元素解析[J].音乐生活, 2013 (1) :76-83.

[3]王婧.浅析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J].学术园地, 2011:41-42.

篇4:救助流浪猫狗行为的法律分析

首先,流浪猫从野外或小区里到餐桌上,应该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其中有将流浪猫抓回去的偷猫者、把猫运往广东的运猫者、和从各地收猫、又把猫送往餐桌上的贩猫者。对于偷猫者来说,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侵犯了动物所有者的所有权。根据《物权法》第244条的规定,权利人的损害未得到足够弥补的,恶意占有人还应赔偿损失,如果恶意占有数额巨大,还可能构成盗窃罪。贩猫者,一般来讲是这个产业链的顶端,根据视频内容,他们一般低价收购外地卖来的猫,再高价卖给餐馆,从中赚取高额的利润。根据我国《食品卫生安全法》第28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五)病死、毒死活着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六)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第85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两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五)经营病死、毒死活着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六)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所以,从法律上来讲,贩猫者违反了《食品卫生安全法》。运猫者一般是直接同爱猫人士发生冲突的人。

爱猫者一般而言都选择集体拦运猫车来解救小动物。爱猫人士一般来说是由这一部分人组成:自己的猫被偷走、喂养的小区流浪猫被偷走和看到网上发帖激起自我爱心愤而去解救的爱猫人士,他们通过网上发帖来确定行动时间和地点,截下猫车以后,通过交涉或妥协付现的方式将猫解救,运至他们自己的猫狗收容所。但是,在长期的运输过程中,许多猫都因为运输不当而残疾、致病,也因此,在被解救之后生存的机会也十分渺茫。不可否认,爱猫人士是怀着一腔热血去解救小动物的,但是他们的行为是否应该被肯定?

首先,如果不能证明拦猫车是为了取回自家的猫,爱猫人士构成抢劫罪无疑。《刑法》第263条对抢劫罪的界定如下:“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人主观为善意并不构成出罪的理由。同时,在高速公路上拦截运猫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也要根据其当时的实际情况考量。同时,刑法第289条也对聚众打砸抢也有规定:“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其次,所有的爱都有冲动的因素在里面,爱猫者的冲动是否可能被利用?在玉林狗肉节的时候,许多爱狗人士通过一个卖狗粮的淘宝店来给行动到前线的爱狗人士来提供捐助。后来,这个卖狗粮的店因为卖价高于店面价格被曝光,煽动爱狗人士捐款、拦狗车,自己收利。而在爱猫人士之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最后,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动物保护人士都没想过将这么多的猫救回来之后要怎么处置。就拿有数据显示的拯救玉林狗肉节活动来说,志愿者当时花50万救出了1300多只狗,但是在领养、病死之后,还有400多只无法处理,之后的情况就无从知晓。诚然,现在很多人都在身体力行的实践领养代替购买,但宠物市场是绝对消化不了这么多的流浪猫狗的。视频中,志愿者将猫救回后很大部分选择了放生,而有数据表明,流浪猫在寒冷的冬天的存活率只有40%。没有人否认他们对于小动物的爱,但冲动不理智的爱也会导致非理性的后果。

和爱猫人士发生直接冲突的是运猫者。但是,运猫者一般而言处于贩猫产业链的最底端,却要承受与爱猫人士直接产生冲突,在丢掉猫狗之后向上游小贩赔钱的风险。不可否认,有一些运猫人运狗人都是看中其中的暴利从而做出这些行为,但是,也有一些人是因为家庭条件所迫而不得不为。就以上述将匕首刺向大腿的一家来讲,这一车狗被运走,最终车主向上游买家赔偿了3万元,还有其他的医药救助费等等支出,而这一家人里,两个面临升学的小孩和老人就指望着夫妇二人运狗挣钱。动物保护人士认为小猫小狗可怜,偷猫、运猫、贩猫的人都是残忍没有人性的人,但是从这个案例来看,他们的行为也在把我们的同类推向生存的深渊。

而我认为,在每一个拦猫车事件中,最不作为的应当是公权力机关。在以上的分析中,无论是爱猫人士还是贩猫集团,都是有违法因素在其行为当中的。但是公权力机关在到达现场之后只是一味的调停,寻求双方的妥协口。诚然,法不责众,但是公权力的不作为很大程度上纵容了贩卖猫狗产业链的发展和动物保护人士疯狂的拦猫拦狗行动。做一个危险的假设,如果有狗贩打着爱狗人士的旗号去救狗,以无成本或极低成本的价格收到一车狗再卖出,这将是一件社会危害性更大的事件。

篇5:《猫》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结合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校生源实际,我借鉴阅读课教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先学”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并借助工具书和教辅书扫清课文字词句的障碍,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师布置的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预习提纲,并主动发现不能解决的问题。“后教”就是教师对在检查学生预习时发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学生提出在预习发现的问题,同学中能互相帮助解决的则“内部解决”,不能解决的就由教师讲解点拨。“当堂训练”就是教师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应的巩固加强练习,并当堂评讲。

二、教学实例:

课文《猫》的教学实例 【设计说明】

《猫》是郑振铎的名篇,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沉郁。其文笔朴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挚,有很高的人文价值。

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深情是重点,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是难点,这也正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充盈课堂。

此外,用精美的课件辅以教学,用震撼学生心灵的视听冲击渲染课堂教学氛围。讲究动画、音效与作品意境和谐相融,讲究文本、图像与环节同步支撑。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三只猫的细节描写。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4、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学习重点:目标1、4 学习难点:目标2、3 [教学过程]

课前30秒视频(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从郑振铎的小说《猫》中,来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 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养猫诚然有乐,可是悲从何来呢? 我们不防一起走进课文,一探究竟吧。

(二)、整体感知,自学交流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

明确: “我”在家中养猫的经历和感受

2、学生朗读,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 作品内容。

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 猫。” 知识链接: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运用细节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以及直接间接揭示作品意义或主题思想服务。细节要尽量典型,富有表现力,能起到以一孕万、即小见大的作用。

例:“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

这句对小猫动作 “扑”、“抢” 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小猫活泼、可爱的特点,小猫逗玩的动态、情态栩栩如生。表达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师择要点引导深入:

a、“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这句对小猫动作“扑过去”、“捉”的描写,生动形象的刻画出小黄猫圆圆的脑袋、转来转去的眼睛、伺机捕捉,更活泼,更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黄猫尤为喜爱的情感。

b、“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一只可怜的猫。

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c、“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还衔着一只黄鸟。” ——一只凶恶的黑猫。

3、作者家养猫,有“可爱的”也有“可怜的”,但它们的结局如何?(用原文回答)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明确: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两只可爱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 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小结、板块过渡:

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又活灵活现的猫跃然 纸上。“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 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三)、品读情感,探究主题

1、学生朗读,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

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 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生朗读、评说,师择要点引导深入、指导朗读:

a、“我心里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我”为花白猫的病死而难过、酸辛。

人一旦对自己喜爱的东西产生了感情,就会为它的不幸而难过。

b、“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

这些损人利己的人实在可恨!

c、“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朗读指导:重读“好久不”,读得低沉、余味无穷。

学生朗读。

d、“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朗读指导:重读“永不”,读得沉郁、果决,读出伤痛。

学生朗读。

2、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1)指名读。

(2)朗读指导:为了读出“我”的难过、后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读在语速语调上要有 讲究;语速由舒缓而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

(3)生齐读。(4)品味语言。

扣“十分难过”“良心受伤”深入到“妄下断语”(没有事实根据地作出判定);设疑、讨论。

a、“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虐待可怜猫?

b、我根据什么迹象断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c、“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我”的证据确凿吗?

d、可怜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可怜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 饥饿所杀。它忧郁,它不活泼——

可能是由于生活上什么不幸,或许是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吧,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 在羡慕鸟儿的美丽、天伦之乐,而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

e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

凶恶的黑猫。“逃”:作贼心虚;“衔着”:铁证如山。

主题探究: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赠格言:

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小结:这些对作品深层次的感悟,其实就是作品的主题。有许多作品,从不同角度看,对主题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所谓主题的多义性。

(四)、升华

课堂结语:由教师归纳点明课文更深层的思想性,由一篇幅写小动物的课文引导学生对作者对世态人情的感悟。作都真正想要通过课文表现的是什么,我们由这种类型的文章可以看到什么人生哲理。让学生们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三、教学总结:

经过坚持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形式进行语文教学,我感到在日常教学中取得了不少成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较大提升。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课前学生围绕学习目标看课文,独立完成预习习题培养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师友互助的形式解决,则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所以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无论是课前还是在课堂上都完全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学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依赖老师上课时讲答案,只能靠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而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2、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因为整节课除了老师对学生普遍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的很短的时间外,其余时间都是学生在思考、做题,甚至连评改很多时候都是学生之间互相进行的。所以课堂上少了许多废话,多了很多实际操作,上课时学生的脑子必须不停地转,一分钟都不能松懈,每一节课都像接受了一场“实战训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紧张的考试氛围中,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下学习,效率自然高。

篇6:猫教材分析

1 自动猫道装置简介

1.1 计算简图

该自动猫道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上部桁架部分和下部支撑部分, 其计算简图如图1, 2所示。图中包括了各主要部件的尺寸和桁架中腹杆的连接方式以及边界条件的简化处理等。各杆件截面信息和具体尺寸见表1。

1.2 荷载简化计算

自动猫道装置上作用载荷由于滑轮作用为移动荷载, 其大小和方向不变 (本文中只考虑滑轮单向运动, 不考虑来回作用) , 作用位置沿着猫道发生变化。因此, 该装置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将随荷载作用位置的不同而变化, 包括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等。确定使上述量值 (内力和变形) 达到最大时该荷载的移动位置, 从而确定为结构的最不利荷载位置。

为了确定该装置在移动荷载作用下最不利荷载位置, 将桁架简化为带有悬挑部分的简支梁, 如图3所示。因此将问题简化为该移动荷载作用在什么位置时该梁的截面内力最大进行简化计算。

根据结构力学影响线知识, 以等效结构的跨中最大弯矩作为主要判定条件, 做出跨中K截面处弯矩和和支座处剪力影响线, 确定移动荷载的最不利位置, 如图4所示。

利用结构概念判定荷载最不利位置为4.1775m、5.8775m (距离桁架左侧端部) , 进一步通过计算分析, 处于这两种位置时, 结构跨中最大弯矩是相同的。在以弯矩影响线为主要判断条件的基础上, 根据剪力影响线进行判断, 计算可得在4.1775m位置时为52.962k N, 在5.8775m位置时为43.038k N。因此, 确定在该移动荷载作用下该桁架结构最不利荷载位置为距桁架左侧端部4.1775m处。

2 有限元模型

本文分析研究主要对象为猫道下部支撑桁架和底部支架部分, 采用ANSYS有限元建模分析。模型按腹杆刚接和铰接两种工况考虑:

1) 所有杆件采用刚接;采用ANSYS中的BEAM188单元进行建模分析;

2) 桁架中的腹杆采用铰接, 其余杆件采用刚接。腹杆采用LINK8单元模拟, 其余构件采用BEAM188建模分析。

材料采用Q235的钢材, 材料模型采用双折线等向强化模型。模型荷载与边界如图5所示, 右侧采用铰支座约束X、Y、Z三个方向的平动;支架底部采用固定端约束。集中荷载作用于桁架的上弦杆, 以1.7m等间距布置。

3 有限元分析

3.1 刚接连接工况1计算

有限元模型中所有杆件连接方式均采用刚接进行分析, 提取各杆件的应力、节点位移以及杆件的轴力, 输出相应值的云图, 如图6, 7所示, 进行结构分析。

表2列出单元的轴向应力值, 以及与材料强度的比值。可知:轴向应力最大值为150.47MPa, 出现在单元16中, 单元16处于桁架的下弦杆件中, 处于受拉状态。单元14~17的轴向应力比都大于0.5, 这些单元都大致处于桁架的跨中位置, 该结果符合力学概念判定。轴向应力最小值为-72.83MPa, 出现在单元7中, 该单元处于桁架的上弦杆件中, 处于受压状态。因此从轴向应力角度分析, 在该工况下桁架的轴向应力值小于材料的强度值235MPa。

表3列出节点的竖向位移。从表中可知:节点1竖向位移向上, 其竖向位移为20.28mm, 节点7的竖向位移向下, 位移值为-44.54mm。跨中节点6~8、16~18的竖向位移都比较大, 其值小于《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桁架结构跨中挠度容许值l/400。

3.2 铰接连接工况2计算

有限元模型中桁架腹杆采用铰接, 其他杆件采用刚接。通过静力计算提取杆件轴向应力、节点位移, 输出相应值的云图, 如图8, 9所示。

表4列出单元的轴向应力值, 以及与材料强度的比值。从表中可知:轴向应力最大值为163.67MPa, 出现在单元14和单元15中, 这两个单元处于桁架的下弦杆件中, 处于受拉状态。单元14~17的轴向应力比都大于0.5, 这些单元都大致处于桁架的跨中位置, 该结果符合力学概念判定。轴向应力最小值为-77.38MPa, 出现在单元6中, 这两个单元处于桁架的上弦杆件中, 处于受压状态。因此从轴向应力角度分析, 在该工况下桁架的轴向应力值小于材料的强度值235MPa。

表5列出桁架节点的竖向位移。从表中可知:节点1竖向位移向上, 其竖向位移为23.07mm, 节点7的竖向位移向下, 位移值为-52.83mm。跨中节点6~8、16~18的竖向位移都比较大, 其值小于《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桁架结构跨中挠度容许值l/400。

4 结论

1) 由工况1为腹杆为刚接分析可知:自动猫道支撑结构体系中杆件的最大轴向应力为150.47MPa, 出现在桁架的跨中下弦杆的单元16中, 与其左右相邻的单元14~17轴向应力均较大;节点1的竖向位移向上, 位移值为20.28mm, 节点7的竖向位移向下, 位移值为-44.54mm, 基本处于跨中位置;

2) 由工况2为腹杆为铰接分析可知:自动猫道支撑结构体系中杆件的最大轴向应力为163.67MPa, 与工况1轴向应力相差13.2 MPa, 出现在桁架的跨中下弦杆的单元14和15中, 与其左右相邻的单元16和17轴向应力均较大;节点1的竖向位移向上, 位移值为23.07mm, 节点7的竖向位移向下, 位移值为-52.83mm, 同时跨中节点6~8、16~18的竖向位移都比较大;

3) 通过以上两种工况分析, 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结构处于安全状态。两种工况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桁架结构在其跨中位置处的竖向位移和轴向应力都比较大, 尤其是下弦的跨中杆件应力比都大于0.5。第二种工况的分析结果略大于第一种工况的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潘韧坚, 张清辉, 李柯, 等.基于ANSYS的有限元方法在焊接热效应分析中的应用[J].焊接技术, 2004, 33 (1) :6-8.

[2]关云飞, 高峰, 赵维炳, 等.ANSYS软件中修正剑桥模型的二次开发[J].岩土力学, 2010, 31 (3) :976-980.

[3]卿前志.基于ANSYS平台的桥梁时域颤振分析[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1, 28 (4) :61-64.

篇7:对一只腐败猫的若干分析

这只大黑猫长得肥肥胖胖,全身的毛油黑发亮。它见到人时就摆出一副傲慢、不屑的架势,迈着四方步走路,不时发出一两声怪怪的叫声,显然一个“高调做人”姿态。

这是一只经常偷东西吃的馋猫。母亲平时买一些烧鸡、猪肉、猪肝、鱼之类的肉食放在食品橱里,一旦食品橱的门未关或没关紧,大黑猫就会肆无忌惮地偷吃,且防不胜防。大黑猫偷到东西后,常常找一个不被人注意的阴暗角落大饱口福。有一次,母亲买了两条鱼,刚转身回来就发现案板上一条鱼不翼而飞了。于是赶紧找大黑猫,果然,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正吃鱼的大黑猫,“猫赃俱获”,于是大黑猫挨了一顿揍,但它仍死不悔改。

大黑猫不仅贪吃,更加腐败的是它与老鼠和平共处,化敌为友。自从我家对大黑猫实行“饭菜供给制”之后,它再也不捉老鼠,逐渐地忘记了自己捉鼠的职责,对鼠类的胡作非为不理不睬,任老鼠兴风作浪,无法无天。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只大黑猫竟然与老鼠成了朋友,化干戈为玉帛,亲如一家。这导致我家频遭鼠患。

大黑猫嘴馋,口味不断提高。以前,一般的饭菜都能吃得很香甜,可现在不一样了。过去,主人给一块肥肉它就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可后来,肥肉不吃了,非得吃瘦肉,再以后竟然对瘦肉都很挑剔,只对鱼感兴趣。

天哪,大黑猫已经坠落至极,腐败透顶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大黑猫变成了腐败分子呢?这个问题一直盘旋在我的脑际。

大家的宠溺、包庇和纵容是大黑猫腐败的诱因。大黑猫不是天生的腐败分子,它的腐败与家里人对它的放纵有极大关系。特别是父亲,他担当了大黑猫的靠山,对它溺爱有加,使大黑猫有恃无恐,变本加厉。

惩罚措施不力是导致大黑猫腐败的又一重要原因,一开始偷东西时,大黑猫胆子很小,有时看见了肉,也只是围着转转圈,绝不可能拿“一针一线”。但当发现没有人监控它的时候,它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

现在,我对大黑猫的态度由原来的喜欢变为现在的憎恶甚至痛恨。它是一只多么可恶、多么可怕的猫呀!

周.con点评

篇8:猫教材分析

一、有效钻研教材

1.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 首先是深入理解课文的重点。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感受马的温驯、妩媚, 狗的可爱、驯良, 猫的活泼、欢悦, 鸟的美丽、可爱, 虫儿的可爱, 以及它们感人的亲情来体会作者对动物关爱、尊重、欣赏的情感。从叙述手法来看, 作者写了各种鸟, 如青鸟、知更雀, 先说它们是快乐的象征, 然后写鸟的形态、声音, 最后进一步详写鸟的家庭、小鸟破壳、大鸟哺育它们的情景。这部分文字写得亲切、生动、感人。透过文字, 我们可以感受到冰心在这一部分里寄托了她最高的真、善、美理想。母爱、童真, 其中含蓄的构思也是冰心散文的一个特点。

2援深入理解课文的灵魂。

冰心笔下的各种动物有情有义, 充满人性和灵性, 这缘于她的博爱。通过对文本的学习, 首先应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动物平等、关爱、尊重、欣赏的情感。

她观察这些小动物, 是满怀欣喜地欣赏它们的一举一动。写小狗, “我先呼唤它的名字, 它竟摇尾走了过来”, 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十分珍爱这些小动物。作者以欣赏动物为乐, 感受动物带来的情趣, 哪怕自己在动物面前是弱者, 也十分关爱动物。比如在大马面前, 作者尽心体察动物的内心, 写大马转过“狭长而良善的脸”看“我”时, 是“表示它的欢迎与等待”;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小猫, 也绝不亵渎它, 其中的“悄悄”“慢慢”“安稳”, 尽显出作者对小猫细致的描写。作者还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小动物, 如瞥见小蜂雀, “恐怕将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 尤其是探望小鸟的家庭, 更是将心比心, 对雏鸟的父母爱意就更浓了。作者对动物的爱是一种尊重的爱、平等的爱。

另外, 冰心把与自己打交道最多、观察最仔细、最喜爱的小鸟作为重点进行了描写。作者凭着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情感, 将情与物融合在一起, 寓情于物, 情物交融, 表达了对家中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于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的向往, 这也是文章的一个主旨所在。

3援准确把握文章特点。

我们在钻研教材时要准确把握文体、结构、语言特点, 根据这些特点, 教出本课的特色。

(1) 教材简析及文体特点。

《山中杂记》是冰心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散文, 共十篇, 我们学习的是第十篇。这篇小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生活的情景, 写出了山中小动物给作者带来的无限乐趣, 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对动物的爱, 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这条线索把那些貌似零散的材料 (马、狗、猫、鸟、虫) 串联起来, 取得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效果。

(2) 文章结构写作有序, 详略得当。

文章的写作顺序极其清晰, 先写了马、小狗、小猫, 然后集中笔墨, 描写自己最爱的小鸟, 最后写了可爱的虫儿。文章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 由兽写到了虫儿, 安排严谨。同时, 作者将材料进行了详略分配, 她一开始抓住了马、狗和猫进行描写, 单从数量上说, 她已经铺开去写了, 但是, 她笔锋一转, 又抓住小鸟进行详细描写, 将文章推向高潮, 然后以描写小虫为结尾。小虫的描写则十分简略, 只有寥寥几笔。这样安排材料, 使得整篇文章有详有略, 疏密有致, 结构严谨。

(3) 语言特点。

读过冰心的文章后, 我们首先都能感受到的一个最大的特点, 就是语言细腻、柔和、含蓄而又清丽。例如:在写马时, “你觉得它有说不尽的妩媚”;写小鸟时, “在朦胧的晓风之中, 倚枕倾听, 使人心魂俱静”;写小虫儿, 它们“都是极温柔, 极其孩子气的”。这些细腻的笔触, 让我们感受到了冰心心底的爱与美。

其次, 冰心的散文都以现代汉语为主体, 是一种十分流畅的白话文。同时她又善于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熔炼优美的文学语言:淤注意选用形容词。“藕荷色的小蝴蝶, 背着圆壳的蜗牛, 嗡嗡的蜜蜂”“每夜乱唱的青蛙, 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 都是极温柔, 极其孩子气的”。由于准确地选择了形容词, 大自然中的精灵们被描写得极为可爱, 极为生动。“知更雀的红胸, 在雪地上, 草地上站着, 都极其鲜明。”有了“雪地、草地”, 此处的画面呈现的是红、白、绿三色, 格外明丽生动。于她善于把诗词融进自己的文章里。如“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的恰当运用。除了经常引用古代诗人的诗句外, 作者更多的是把他们的诗句加以变化剪裁, 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语汇, 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色彩更加丰富。如“无可苗条”“在朦胧的晓风之中”等。

二、科学处理教材

1援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准确揣摩编者的意图, 根据第三学段和本主题单元的阅读要求, 结合文本特点, 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识记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体会其表达效果。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3)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

(4) 学习作者的写法, 尝试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重点、难点:

(1)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

(2) 体会作者对家中亲人的思念及对于合家团圆天伦之乐的向往。

2援品味文本语言, 激活语言灵性。

(1) 品味、体悟言语的精妙。

基于揣摩言语的阅读, 才是最有效的阅读。品味点可以是字词, 也可以是精彩的句段, 乃至标点、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品味的方法常用的是比较法。通过增删补换, 与原文对比, 显出优劣, 再结合感情朗读。如:“我如今彻底地领略过了”, 把“领略”换为“感受”, 体会用词的准确和生动。“已满山满谷地响起了它们轻美的歌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运用释字解词的方法理解轻美的歌声是优美、愉快、活泼的歌声。“我最怕小猫睡着时呼吸的声音!”“幸而护士不久便进来!”这两处运用感叹号, 前者是说明“我”特别害怕小猫呼吸的声音, 后者可以让读者真切地体会作者松了一口气的情景。语言简洁, 通过标点表情达意, 值得品味。

教师要注重语言的含英咀华, 不仅着力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 而且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咀嚼品味, 理解感悟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把动物的神韵与自己的怜爱之情准确地表达出来的, 从而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2) 读书与练笔并行, 架起模仿与创造的桥梁。

读书, 在于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读书的过程也是利用文本的规范语言改造自己的日常语言的过程, 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接纳文本的新鲜语汇和巧妙句式, 接受带有文学色彩的优美语言的熏陶。读书是模仿, 练笔是创造。本文因结尾略写, 因而此处是训练学生理解表达的扩张点, 可让学生学习本文的写法, 表达对小昆虫的喜爱, 要求详略得当。

3援有效拓展语文课外资源。

篇9:中美教材对比分析

关键词:地理教材;知识结构;实践探究;学科联系

一、引言

地理教材是地理教与学的重要媒介,它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的地理素养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1]

美国教育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所以我国学者对美国教材的特点分析、实验设计、内容编制等均有研究,以期刊类文章居多。也有对中美教材进行对比,如对中美教材的活动性课文、概念表述、案例选取、作业系统、图像系统等专题性的比较,以硕士论文为主。其中中国教材大多以人教版为例。新课改后湘教版教材在我国各省市逐步推广,广西省目前仅有桂林市、柳州市俩个地区选用湘教版教材,据相关高考成绩研究,这俩个地区的成绩普遍优于其他城市,所以笔者认为中美教材的对比以湘教版为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将选取我国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部分与《科学发现者: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进行对比。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是顺应新课改的产物,其必修部分分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科学发现者》丛书是根据《美国科学教育标准》以及新世纪人才的需要编写的,是目前美国高中学校普遍使用的主流教材,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门学科,每门学科分上、中、下三个分册。美国是一个教育强国,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现代高中地理教材的教材内容和教材结构,对于了解我国地理教材的优势和缺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教材改革中可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既保持我国教材的特色,同时又借鉴美国教材的优秀部分并加以改进,优化设计我国的地理教材。[2]

二、 教材的对比分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必修一为例

教材的结构是教材的骨架,书的目录就是构成骨架的骨骼。首先将俩种教材的目录按照各章(单元)的标题进行对照,结果如下表:

对比上表结合课本可以明显看出,我国湘教版教材必修一以章为单位,共分为四大章,每章下属有三到四个小节,共十五个小节内容。每章都会有一个前言作为开端,用以引出本章的大致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接下来的小节内容由知识点、阅读、活动环节组成,其中阅读部分是对知识点的解释或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而活动部分分为俩种形式:一种是室内或室外的实验活动,既能帮助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种是习题形式,用以巩固所学知识点。在每章的最后是湘教版教材的亮点“双语学习”,其内容是一篇与本章知识相关的英语阅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使地理与英语交叉,加强学科间的互动互助。

美国《科学发现者》教材全书以单元为单位,共八个单元,下设又分为31章,每章下又包含二到四节。教材在单元前也会有前言介绍以及单元内容的罗列,接下来每章的前言部分还包括内容提要、学习本章的意义、地球科学在线、探索实验等环节。这四个环节在课本中占据的页面不大,但是可以帮助学生对本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且探索实验的安排可作为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小节内容中由学习目标、关键术语、迷你试验以及本节复习题组成,从结构上来说,使得本节内容结构比较完整,学生的学习目标得以明确,各种小实验实施难度较低,使学生兴趣倍增,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本节复习题也能够让本节知识点及时得到复习;在每章结尾部分还安排了地学实验、科学、复习指南等环节。地学实验拥有完整的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实验分析及结论与应用,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科学环节每节标题都不尽相同,但都是知识与生活科学的结合,趣味性较强。复习指南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能有效帮助学生把握章节脉络。最后每个单元结尾都有“地学文摘”,它的作用也是预习和复习,梳理知识点后设有单元复习题。

对比俩本教材会发现,俩本教材在知识结构上较为相似,我国湘教版自然地理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必修一,而《科学发现者》上中下三册均为自然地理的内容,所以在知识点的划分上更为详细丰富。湘教版教材应该适当完善章节结构,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我国湘教版教材小栏目种类不多,只有“阅读”“活动”俩大类,栏目设置较为简单,而美国教材栏目设置较为丰富齐全,为学生枯燥的知识学习添加了许多乐趣。

2、教材的实践探究——以岩石内容为例

湘教版教材必修一中,岩石的知识点在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有学到,在这节内容的第一个大标题地壳的物质组成下第二个小标题“(二)岩石”部分有具体学习,该部分内容首先讲述了岩石的概念,之后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并讲解了三种岩石的定义、形成原理、特征及分类等知识点。另外在第二个大标题地壳的物质循环下的第二个小标题“(二)岩石的转化”讲述了三类岩石转化的过程及条件。内容篇幅将近三页,同时配有三幅相关岩石的图片、一幅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以及阅读“化石”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便于理解课本内容。在知识内容的最后还有俩个活动实践,其中一个是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将学生分小组,去户外采集岩石标本并利用所学知识辨认岩石,认识岩石。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都有体会,由于学校条件所限以及课时安排等诸多因素,这样的活动很难实现,往往教师在面对这样的活动实践基本上都是让学生自行课下完成,但是很少会有学生去实现,所以使活动的成效大打折扣。另一个活动是相关习题有利于学生用于知识巩固。

《科学发现者》中,岩石的相关知识点在第二单元地球的构成,占了第五章火成岩、第六章沉积岩与变质岩俩个章节的内容。其中火成岩用俩节的内容讲述了什么是火成岩及火成岩的分类;而第六章沉积岩与变质岩用三个小节内容讲述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的类型及变质岩的成因及类型等。内容篇幅将近四十页,相关图片几十幅,以及大大小小的实验和章节复习题,都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不論从教材专题知识内容的深度还是广度上来说,美国《科学发现者》都超过了我国湘教版教材。我国湘教版教材的内容虽然较全面,但并不细致,较高考的难易程度较简单所以很多详细的知识点需要教师额外补充。但是《科学发现者》毕竟属于科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是一本综合性的理科教材。所以部分详细的知识点并不适合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另外,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自然地理对于学生来说则需要更多的地理实践才能有助于深刻学生对自然地认识。我国湘教版教材虽然也包含很多地理实践活动却相较于美国《科学发现者》略显逊色,所以对于实验及实践活动的安排与分配值得我国湘教版教材加以借鉴。

3、 教材的学科联系

学科之间没有独立的个体,学科知识都是相互渗透的,俗话说政史地不分家,我国高中地理作为文科教材,必不可少的与政史知识联系紧密,如地理必修二中阅读部分出现的我国历史人口数量的变动、我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及第四章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等都是历史与政治学科的范围,同时也作为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出现在地理课本中。当然其中也包含部分计算题,如在地球自转角度、时区的转化等部分与数学知识相关。但是与理化知识的联系少之又少。

美国《科学发现者》是美国科学教程的分支,在教学内容中大量包含理科知识 ,如科学发现者上册第四章矿物的质地、条痕、硬度、解理等知识点的详细程度在我国教材中应属于物理知识的范畴,而“制作矿物图鉴”的设计实验又与化学紧密相关,所以《科学发现者》教材中不论是知识点还是实验过程,均涉及大量理化知识但纵观全书其中涉及的文科知识较少。

俩本教材对比发现,我国地理教材内容偏文,美国地理教材偏理。但地理知识本身是文理知识较综合的科目,所以我国湘教版教材在保持现有的与文科知识联系的同时应加强与理科知识的联系。既保证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科知识,又能得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不管是我国地理湘教版教材还是美国《科学发现者》,都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而编制的教材,通过对俩国主流教材的对比,美国《科学发现者》对我国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的编写有很大借鉴意义。首先,完善教材的章节结构,丰富教材的内容。使课本内容与考试内容高度接轨,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结合教学实际,可以适当增加极具特色的学习栏目。湘教版中的“双语教学”很有其独特之处而《科学发现者》中的实验及科学栏目等有效的结合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地理知识是源于生活,更是服务于生活,简单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要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我国湘教版教材与文科知识联系较紧,但与理科知识的联系较为欠缺,加强各科之间的联系,可以完善学科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南月省,叶滢,任国荣.地理教学新论[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12(1).

[2]李莜. 中国和美国现代初中地理教材的比较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吕莎. 中美高中地理教材对比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4]刘昱萱, 翟禄新. 中美高中地理教材对比分析——以《科学发现者(地理)》和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4(4):66-67.

[5]郭海峰. 美国教科书《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对地理必修Ⅰ“过程与方法”内容编制的启示[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猫教材分析】相关文章:

白鹅教材分析06-20

旋转教材分析04-23

《采薇》教材分析04-26

影子教材分析07-03

基于教材分析06-20

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05-10

品社教材分析05-22

语文教材分析论文04-15

白鹅教材分析范文05-23

影子教材分析范文06-04

上一篇:如何理解新课程目标下一篇:生日温馨祝福的经典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