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

2024-05-25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精选10篇)

篇1: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学习总结的方法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小学高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①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②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为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③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④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⑤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这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多思、勤思,随听随思;②深思,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高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①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②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③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完善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三、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高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①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②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四、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老师带着复习总结。笔者认为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起来,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分享

1.思考: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 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我正因为掌握应用了这一方法,所以在全国数学竞赛 中获得了武汉市一等奖。

2.动手试一试: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我常常把老师讲过的公式进行推导,推导时不要看书,要默记。这样就能使自己对公式掌握滚瓜烂熟,可为公式变形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培养创造精神: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建立新理论。创造,就要不局限于老 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我在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能比较几种解法的 利弊,使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内课外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是我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听讲时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跟着老师 的思路走,不能开小差,更切忌一边讲话一边听讲。其次要专心凝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因为数学是以严谨著称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间就隐藏玄机无 限。听讲时还要注意记笔记。一次老师讲了一个高难度的几何题,我一时没有听懂,多亏我记下了这道题以及解法,回家后仔细琢磨,终于理解透了,以至在一次竞 赛中我轻而易举地解出了类似的一道题,获得了宝贵的10分。上课还要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的好处可真不少!

①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

②锻炼了自己的口才。

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教。真是一举三得。

总之,听讲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二、课外练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课后作业也是学习和巩固数学的重要环 节。我很注意解题的精度和速度。精度就是准确度,专心致志地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一次性准确,而一旦有了错,要及时改正。而速度是为了锻炼自己注意力集中, 有紧迫感。我经常是这样做的,在开始做作业时定好闹钟,放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再做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作业速度。考试时,就不会紧张,也不会顾此失彼了。

三、复习、预习。对数学的复习,预习我定在每天晚上,在完成当天作业后,我将第 二天要学的新知识简要地看一看,再回忆一下老师已讲过的内容。睡觉时躺在床上,脑海里再像看电影一样将老师上课的过程“看”一遍,如果有什么疑难,我立即 爬起来看书,直到搞懂为止。每个星期天我还作一星期功课的小结复习、预习。这样对学数学有好处,并掌握得牢固,就不会忘记了。

四、提高。在完成作业和预习、复习之后,我就做一些爬坡题。做这类题,尽可能自己独立思考,努力找出隐藏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需要看一看参考书,以及请教师长和同学。总之,要做到多看、多做、多问、虚心、勤奋,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才是关键的关键。

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只这几种,各人都有自己的绝招,只要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成绩一定会提高的。我们青少年担负着祖国的重任,人民的希望。同学们,让我们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乘着快艇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吧!

篇2: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从开始的识数过渡到加法 减法综合圆的面积计算一元一次方程和最灵活的行程问题等这些都不是难点还是和前面一样这些是最容易和孩子身边的事物结合利用的知识了我们会走路有行程有未知有方程有图形有面积有物品的多少就有了加减乘除……因为这是个基础阶段只是被分成了几个大片面 并不枯燥并不难懂有了兴趣一切都好灌输给一个人“数学好玩”这个概念乃至高数都是极端有效的中考高考题型变数多绝不推荐死记硬背题海战术

总之一培养兴趣二锻炼灵活思维说起来好听做起来很难还是要看家长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上课前做好预习准备

第二: 上课不做小动作,不打瞌睡

第三:上课时做笔记

第四: 认真做作业,书写工整,要求家长签字

第五: 做题时认真分析、思考

1.掌握知识点

篇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启迪学法

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首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 我首先指导学生预习, 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 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每次教学新内容, 我都向学生指出要学习内容的要点, 并要求学生根据要点, 新授例题下面的提问和提示, 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指导学生课内自学时, 我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本, 分析算理的文字说明, 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 启发学生找出其它的解题思路。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时, 我启发学生用联系的观点, 转化的观点去自学。如在新授教学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时, 我先出示下面两道分数应用题: (1) 一桶油重30千克, 倒出3÷5, 倒出几千克? (2) 一桶油倒出3÷5, 正好倒出18千克, 这桶油重几千克?我先让学生讨论并解答这两题, 然后再出示例3:一桶油重30千克, 倒出60%, 倒出几千克?例4:一桶油倒出60%, 正好倒出18千克, 这桶油重几千克?因为例3和例4这两题是在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来的, 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就是把百分数 (60%) 转化成分数 (3÷5) , 因此, 在指导自学过程中, 我紧紧抓住了这种联系, 让学生将这两题同原来的两题进行比较, 从而因势利导, 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顺利地解决了新的问题, 也使学生学得轻松, 既启迪了学法, 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渗透学法

为了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真实地体现学生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 是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 在教学中, 我注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探索, 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 我采用跟学生共同商讨的教学形式, 师生平等相处, 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 真正使学生在成为学习的主从。而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则表现在善于控制教学的双边活动,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创性, 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中, 将教法转化为学法, 使学法教法配合默契, 以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 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我从学生的知识特点出发,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实践, 探求规律, 推出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 我先用教具演示, 将一个圆8等分, 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然后组织学生参与操作, 把一个圆16等分, 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再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两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后者更近似于平行四边形。接着引导学生想象, 把一个圆32等分、62等分……当把圆无限等分时, 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最后让学生将刚才16等分的两个半圆收拢, 并将其中一个半圆及半径分别涂上红色, 再展开拼插。这样学生很快发现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圆周长的一半, 长方形的宽等于原来圆的半径, 从而就很快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热情高, 并能创设”想学、乐学、会学”的课堂情景。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掌握学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 学生思维的源头, 就是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 对教学设计的题材提出问题, 展开思维, 并力求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并引导他们展开讨论, 在解疑的过程中掌握思维方法。

篇4: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指导学生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容器各一个。要求每位学生回到家里装满沙子,然后分别算出质量,上课时让学生报出所装沙子的质量。此时,学生会感到非常好奇,恨不得一下子就解开其中的奥秘,趣意横生之际便是传授知识之时。随后,教师当场演示实验,全班学生就会全神贯注的看演示,这样省时减力,起到事半功倍教学效果。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之一。数学知识的记忆应以理解为主,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解记忆法。数学知识面广,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例如:什么叫梯形。首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理解“只有一组对边”是什么意思,若把“只”字去掉又会怎样。通过思考与讨论,学生认识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四条边中相对的两条边为一组,其中一组平行,另一组不平行。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梯形这个概念就容易了。

2.规律记忆法。数学知识是有规律的,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就可以进行有效记忆。例如:记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进率。因为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掌握了这个规律记忆就比较容易。

3.形象记忆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例如,一年级数的认知教学时,把数与某些实物联系起来进行形象记忆。如把“2”比作小鸭子、“3”比作耳朵等。这样唤醒了学生的记忆细胞,教学效果显著。

三、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数学活动,经过学生动手、动脑等亲身的感受,才能透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这些过程都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进行思维方法训练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充分训练。主要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教会学生整理知识脉络,进行总结的方法,从而提高数学应变能力。

篇5: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

小朋友们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乘法口诀表,到了四五年级理应不成问题。实际情况是,仍有小朋友在复杂计算当中用错——当然,比例不大。如果有此类问题,那么基础就是第一步。

02丰富巧算知识

抱着艺多不压身的心态,积极学习11、15、37、101、10101,25等数的巧算、凑整法、“头同尾合十”、等差数列公式、平方差公式等技巧。只要技巧正确、掌握准确,它们能够在简化计算、提高准确率。

特别指出一点:不少小朋友只是单纯记忆、套用运算技巧,巧算时依赖纸面过程,运用中不能灵活变化——这样半生不熟的技巧就不太靠谱了。比如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当中,大量高年级同学不能够理解“平均数×项数”,一定要使用“(首项+末项)×项数÷2”。

03启发数学意识

这里的数学意识包含两个方面:理解运算法则、理解数学算式。

运算法则运算法则体现了数学规范,它是整个数学体系的基石,也是最与生活贴近的部分。各种符号、运算律不是简单的对纸面上数字和式子的处理手段,而应该被理解为数量的处理。如果不能够从鲜活的数量关系理解运算法则,那么孩子很难运用灵活。

数学算式理解数字算式是指学生看到式子要能够明确自己所要处理的数量关系,而不是呆板的算式。这一点很容易培养——让孩子在做题之前表述整体的数量关系,训练一段时间即可。

04培养草稿习惯

针对学生常见的表现,需要提醒这么几条:

(1)草稿纸足够大、足够多、本身的花纹少(如果与您节俭的初衷不符,请酌情取舍);

(2)草稿纸上演算过程,分区分块、先后顺序明确;

(3)字迹要清晰可辨识,但是不需工整、不需要美观;

(4)一开始打草稿要不厌其烦,大胆将步骤写细致,长大点回顾总结时再做简化。

05增强验算能力

绝大部分小朋友一开始是不会验算的。即使五六年级拔尖的小朋友在被要求检验的时候,他们常常只是拿着题目重新做、或者对着草稿发呆。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小朋友们的解题思维还没有明确分步分块,不论过程多么复杂,他们的脑袋中都只是“拍拍脑袋”的过程。

篇6: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

——《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正如培根说的:“习惯是一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也正如萨穆尔,斯迈尔所说: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预习则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我确定了“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课题。本课题从2007年3月正式申请、开题,预期两年结题。

二、课题的实施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1、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2、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3、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三、课题的培养目标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

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这说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基于以上种种认识,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到课题研究中去实践与探索。

(一)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他们认为既然老师明天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势必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所以在开展这项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让优良的种子有一个合适的土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家访工作,调动家长参与培养学生预习工作,在家里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预习的空间和条件。

(三)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可以通过上一节专门的预习指导课和制定预习提纲,引导学生根据学生提纲进行预习,掌握预习方法再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独立预习,总结预习方法等。

(四)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忽视,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有意回避。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听课时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这要养成习惯。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

度。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将会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对于学生的预习评价,一开始只要做了,我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再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或把学生的作品贴在展示栏和具有导向性的语言评价和持续物质奖励手段等方法,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预习方法和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认真预习的兴趣。

五、研究对象的现状分析及预计的突破点

(一)现状分析

我所带的班级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有:

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作业;部分学生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

2、自主学习能力有待系统指导、帮助提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个别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存在障碍;学生在自主搜集学习资料方面总体表现较差;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二)预计的突破点

有效的预习,能明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良好预习习惯的形成将为课堂教学节约许多宝贵的时间,使得教师不必讲解学生就能自己获得知识。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通过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从提高预习质量上入手,明确预习的要求,指导预习的方法,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强化预习这个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的研究作为突破口。

六、具体培养计划

(一)介绍预习方法。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所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根据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课题计划教给学生下面几种预习方法:

(1)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2)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

(3)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4)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5)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在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的同时,要重视指导学生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二)指导预习方法。

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以下七步进行:

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1)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

(2)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

(3)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现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

3、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点批注。

4、学会思考,勤于质疑。这是阅读的核心,也是预习的关键,它重在思考理解。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⑥预习时,要求细读课例,思考预习题,了解课题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是什么反应的内容与前后知识点有什么联系。若思考清楚了这些问题,学生就能更加系统、有机的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说:“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显示出一个人的创造才能。”预习深入了就会有疑。这也是一种较高标准的预习要求。一般来说,学生很少能做到这点。所以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发疑的习惯和兴趣。提出这些问题,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很有帮助,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博采众长。这是指预习过程中的讨论。预习虽主要是独立进行的,但有些问题与看法也需要与同学互相讨论才较明确,所以有人说:“讨论是一剂健脑明目的良药。”这是有道理的。这里的议,就是要求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看法,提出来与左右前后的同学讨论,以求解决、纠正。这样,既可创设探索的气氛,又可活跃思维、提高预习效应。如上面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定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6、择优而记。这是预习时的摘录和笔记,也是较好的自读法。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就是说,要求把在预习中发现的尚未明白的地方,以及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讨论所解决问题的答案以至心得体会等,都可摘录、笔记下来,为进一步研讨、听课、和积累资料作好准备。如预习了“2、3、5的倍数特征”时,可以把自己得到的或与同学交流的找2、3、5的倍数特征的相关方法,摘抄下来加以背诵积累,又如预习了“通分”时,可以把通分的相关概念、方法,摘抄下来加以背诵理解等。

7、尝试练习,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预习方法和阅读方法一样,是灵活多种,互相结合的,往往是几种方法同步运用,不应绝对分开。并且预习一个课题也不可能很具体、很细致样样都弄通的,只要按学习重点要求,解决主要问题就行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动脑。”所以,预习抓好了,自读方法也就掌握了。这样,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上课时就会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敢于争论,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活跃有趣、主动扎实、效果良好。

(三)注意事项。

1、注意由易到难,先扶后放,循序渐进。

2、注意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重视反馈,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3、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学生互相督促。

4、注意持之以恒,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定期展示预习成果。

七、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首先,对本校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其次,以本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兴趣、教会方法、养成习惯三个方面入手,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一方面要注重理论学习,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勤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然后,对本班学生再次实施调查,并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最后,把课题研究成果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实现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研究过程

1、研究时间:2007年5月——2009年2月

2、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2007年5月—8月)学习、查阅有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8年5月)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收集各项活动资料。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施研究活动,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研究计划。

(3)第三阶段——整理阶段:(2008年6月—8月)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同时整理课题材料,研究结题。

(3)第四阶段——推广阶段(2008年9月—2009年2月):将课题研究在我校进行推广,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

研究方法

1、调查法

a、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预设研究计划,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

b、在整理阶段,对学生实施第二次调查,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处理,便于形成研究结论。

2、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经验。

3、行动研究法

实施研究活动时,采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计划,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

篇7:正确学习小学数学的好方法

一年级:数字的认识、钟表的认识、图形的认

二年级:简单的乘除法、长度单位的认识、位置和方向的辨别、角的认识。

三年级:四则运算的综合应用、质量单位的认识、矩形的认识和计算、分数的初步认识。

四年级:平行和相交、统计的基础学习、不规则图形的认识和运算、倍数和因数的学习。

五年级:认识负数和小数、小数的基本运算、方程的认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六年级:分数的四则运算、认识比、圆柱和圆锥的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以上就是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完全按照孩子的认识规律,从简到难,逐层深入,几何和代数穿插学习,同步进行。

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科学利用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却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

不妨试试给孩子一天生活费让他安排自己的生活,或者是经常给孩子布置定时任务,一段时间内必须完成几个任务。久而久之,他们就能体会高效利用时间的重要性。

二、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

任何高效的记忆方式都是在理解要记的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的,就好比我教授大家背单词的方法,最先一定会让他们掌握单词的意思和读音,再用联想记忆或者运用多种方法帮助他们记得深刻。

三、不懂装懂,盲目做题

对于学习者而言,做题是必需的,它不仅有利于熟能生巧,还有利于从中发现问题。但是遇到不会做的题,很多学生往往是通过和同学讨论,以及在答案的启示下把题做出来。这并不代表他们是真的掌握了这道题如何解答。

学生解决自己不会做的题目时,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一步步去解题,看自己到底是哪一步出了卡住了,然后努力把思维疏通了才算真正攻克了这道题。

四、不能形成知识结构

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生记住的知识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无法聚合发挥力量。例如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

这就要求学生把知识形成自己的体系,学生应该自己按照单元进行小结或者采取其他方式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五、不会阅读

篇8:小学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探讨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 究竟什么是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呢?很多老师对此备感陌生.数学思想是数学研究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 是对数学内在规律的认识, 也是在数学知识和方法作进一步认识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性观点;数学方法是在数学研究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 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程序, 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要解决问题就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 这就是策略.可以说,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是创造能力的源泉.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可使学生终身受益.“数学思想方法大众化, 并使其在数学课程设计中充分体现, 将是设计21世纪数学课程的突破口.”那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到底要渗透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呢?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 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作示意图, 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 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 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例如, 我们常用画图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 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二、函数的思想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 运动进入了数学, 有了变数, 辩证法进入了数学, 有了变数, 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 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要做到心中有函数思想, 注意渗透函数思想.函数思想在新世纪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渗透.如让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 发现加数的变化引起和的变化规律等, 都较好地渗透了函数的思想, 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观念.三、极限的思想方法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 从近似中认识精确, 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 了解它有重要意义.新世纪版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的教学时, 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 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 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 1÷3=0.333…是一个循环小数, 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 是无限的;在直线、平行线的教学中, 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四、化归的思想方法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化归, 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转化过程, 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 以求得解决.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 是现实世界的普遍规律.数学中充满了矛盾, 如已知和未知、复杂和简单、熟悉和陌生、困难和容易等, 实现这些矛盾的转化, 化未知为已知, 化复杂为简单, 化陌生为熟悉, 化困难为容易, 都是化归的思想实质.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都是一个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 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 在教学时也经常用到它, 如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例如, 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通过“通分”化归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等.在教学平面图形求积公式中, 就以化归思想、转化思想等为理论武器, 实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同化和顺应, 从而构建和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研究一般性问题之前, 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 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 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 既可以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 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 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 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 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例如, 在教授“三角形内角和”时, 先由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算出其内角和度数, 再用猜测、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 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这就运用了归纳的思想方法.六、统计的思想方法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时, 人们通常需要有目的地调查和分析一些问题, 就要把收集到的一些原始数据加以归类整理, 从而推测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 这就是统计的思想和方法.例如, 求平均数是一种理想化的统计方法.我们要比较两个班的学习情况, 以班级学生的平均数作为该班成绩的标志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这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方便的统计方法.苏教版小学数学除渗透运用了上述数学思想方法外, 还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假设的思想方法、比较的思想方法、分类的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等.在教学中渗透和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 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突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智能.总之, 在教学中, 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 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 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篇9: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

1.教材内容的学习与感知探索法。利用感知探索法学习教材内容就是,利用学习者的感觉和知觉对教材内容形成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再利用想象和思维对数学教材内容所包括的概念、定理和公式等高度抽象化的数学理论知识的本质特征进行探讨。

2.解决新问题的学习与运用拔高法。数学与生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存在,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有人说,数学之所以发展,就是人们在不断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而积累的一些经验。对于生活中一些新问题的解决,主要是建立在自己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对于生活中问题的解决也是数学能力拔高的一个过程。

二、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发展的多因素分析

1.数学学习态度对小学数学学习障碍的影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他们的学习态度有着很重要的关系。那些对数学有兴趣、时刻关注自己的数学成绩、平时上课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等态度较好的学生基本上在数学的学习上没有太大的障碍。相反,那些厌倦数学学习、不管做题的对错、上课开小差等态度较差的学生往往存在数学学习上的障碍,并且是很大的障碍。

2.数学学习方法对小学数学学习障碍的影响。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那些注意学习方法的学生,经常会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上课时认真记老师的各种解题方法和探究方法,课后进行复习,数学都学得比较好,不存在数学学习障碍的问题。相反,那些只知道完成任务、不注意方法的学生,往往存在一些数学学习障碍。

3.数学学习信心对小学数学学习障碍的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有的时候学生们想去学习数学,但又害怕自己学不好,特别是在遇到一些自己不会的题目的时候,就更没信心去学习了,因此对数学的学习就形成障碍,影响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数学学习意志对小学数学学习障碍的影响。如果学生们对数学有较高的学习,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攻克数学的一个个难题,那么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就不会存在一些学习性的障碍。相反,那些不能坚持学习计划的学生,就考不出好成绩,因而存在一些数学学习障碍。

三、完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对策

1.适量压力造就数学学习动机的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对数学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这种学习态度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一些措施而形成,比如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才能够保证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

2.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爱好。”经过调查和访谈,自己了解到小学存在学习妨碍的学生大都对数学没有兴趣,上课无精打采,懒于动脑,下课不想做作业,可见学习数学的爱好多么重要。

3.帮助学生制定合理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方法。在数学学习方法上,就是在学习的时候采用一定的学习方式、学习途径以及学习手段而进行的学习。在数学学习的方法选择上,小学的教师一般会制定一些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采用它可以让学生系统掌握各类数学知识,从而突破数学障碍,学好数学。

篇10: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新的课程改革犹如春风吹进了校园,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作为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年轻教师,对此有颇多体会,也有几分收获。于此,本文来谈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几种新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师生谈话导入。对于某个新知识,学生接触最频繁却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可以采取师生谈话来导入。比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可这样谈话来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三角形面积,知到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下面就请大家来回顾一下,介绍一下如何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组织学生交流)。待时机成熟便立即揭题:能不能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梯形的面积(随即出示课题)。

二、实践操作导入。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 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例如教学“认识高”时,可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实践操作(剪拼几种不同平行四边形,做成做大长方形),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与发现各自剪拼的结果,画的线段有什么特点,教师便因势利导,逐步引入新课,同时还起到变抽象为直观和化难为易的具体作用。

三、巧设游戏导入。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如教学“找2、3、5倍数”,在课前可设计“是2的倍数的学号”的游戏,组织学生在游戏中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所带来的会是兴趣、欢乐和自由,并营造了学习氛围和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讲述故事导入。抓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实际来讲述相关的小故事,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和饱满的激情描绘出一个生动、曲折的情景,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贪吃的猪八戒抢着说要吃这个饼的9/12,孙悟空说要吃这个饼的6/8,沙僧说要吃这个饼的3/4。同学们可知道谁吃的饼最多?”这无疑会掀起激烈争议的浪潮,教师便趁热打铁,组织引导,逐步导入新课。

五、实际表演导入。《标准》中提到:尽量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施加表演,更为学生探索数学模型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景,也能将单纯的符号、繁琐的公式、抽象的原理形象具体直观化。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上台实际表演,充分地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两地”、“相向”、“同时”、“相遇”等术语,然后导入新课就显得非常自然了。

六、借助媒体导入。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声、色、形、动、静发生交替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屏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法。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采用多媒体创设一种动画情景,渗透“割补法”将其转变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进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上一篇:去外婆家拜年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关于如何做好一节课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