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2024-04-12

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共14篇)

篇1: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当一名永远坚持信仰的共产党员

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那部《远山的红叶》,看到荧幕上艺术的再现了四川省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同志在工作岗位上坚持原则、反腐惩贪、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关爱群众、扶弱助贫、帮助和挽救犯错误同志的办案情节和感人故事,最终因癌症恶化不幸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我的眼睛湿润了,因为我们同是共产党员,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她没有“得罪纪委书记这一称谓”,她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奉献了自己生命,她也永远的活在了人民的心中。而作为活着的我们,又应当怎样去实现自己的入党誓词,怎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呢,怎样才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呢?

记得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曲《清官谣》里面有一句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拿到现在来说,能判断、评价一个人是否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的还是那“老百姓”。因为我们是“从群众中来”,要“到群众中去”,老百姓是我们的根,我们共产党人要为他们谋幸福。从《远山的红叶》中看到,王瑛书记时刻以党的宗旨为上,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关心群众冷暖,不顾自己身体,舍小家为大家,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她同牛玉儒、沈浩、郑垧靖等同志一样,是我们的时代先锋,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百姓心中永远伫立的丰碑……联系到我们的日常工作,联系到现在的创先争优活动,我们应当如何去做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时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任何事情的出发点,以群众是否会同意是否会满意作为行动的标准,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做,那么,我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一定“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入党是自由的,我们既然选择了共产党,就要去践行自己的誓言,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们要多学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我们要脚踏实地,大胆工作,勇于创新,提高岗位技能以更好的服务社会;我们要爱岗敬业,胸怀大志,不断提高,不断超越,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我们要立足实际,服务百姓,关注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冷暖,以实实在在的方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我想,这些,对于我们共产党员来说,并不困难,因为王瑛同志在自己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凭着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以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把短暂的人生装扮得生机盎然,活出了共产党人的风采,成为老区人民心中永远的巴山红叶”,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呢?

当主题曲《你是一片红叶》的旋律“……你是一片红叶/漂拂在寂静的远山/你是一抹彩霞/映照着清朗的长天/留芳凝香的情怀/梳妆故乡美丽的容颜/迎霜化雪的傲骨/守护百姓永久的平安……”再次响起时,我想起了臧克家的那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是王瑛同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因为那是一片远山的红叶,一场轰烈的人生,一个不朽的灵魂,一种永远的信仰,这也是我一生的追求。

篇2: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伴着蒙蒙细雨,我们来到了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红军的故乡。

走进这片青山绿水,走进这段红色岁月,我看到了这里印下的伟人足迹:大井树下的读书石留下了毛泽东在这里阅读思考的身影,屋后的常青树伴随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一个个难眠之夜;我看到了这里闪烁着的星星之火:茨坪村头,毛泽东传播革命道理,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建中国革命第一块根据地,八角楼里,毛泽东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胜利方向;我听到了这里流传着的英雄事迹:朱毛会师、龙源口大捷、黄洋界保卫战振奋人心,小井医院,救死扶伤、军民一心,井冈精神,感人至深。

在波澜壮阔的井冈山革命中,有一个人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她就是红军老战士曾志。静静地聆听着老人最后的遗言,很多人的眼睛湿润了,我由衷地钦佩她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更敬服她忠于理想、坚守信仰的超然境界,她做到了不为名、权、利,用自己的一生坚定不移地履行党旗下的庄严承诺!她出身官僚家庭,却选择了党和革命;她胸怀大义,却井冈托子舍小爱;她追求崇高,却甘于平凡,甚至颠沛流离;她位高权重,却一生清贫,不肯为子孙解决小小的户口问题;她备受磨难,一生坎坷,却选择孤雁返巢,始终追随党的脚步„„我们读懂了她“永远跟党走,至死不动摇”的坚定信仰,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梦想再大也不嫌大,追梦的人再小也不嫌小,不管是一代伟人还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人。如今回过头去看看那些抛头颅撒热血、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的革命先驱,如果没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没有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没有坚持真理、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何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现在,理想和信念对一些人来说已经成为难以启齿的话题,在这个信仰缺失的社会,充斥着日益膨胀的私欲和歪曲的价值观。理想与饭碗,良心与金钱,该怎么选择?即使有了理想,又能为理想坚持多久?井冈山精神是先辈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不该丢弃,应该把它融入到自己的心灵中,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坚守精神家园;更要把井冈精神注入每个人的理想中,艰苦奋斗、敢于胜利,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利于人民的人,为构筑和实现“中国梦”而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井冈山那嘹亮的冲锋号渐渐远去,但是井冈精神的烙印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越来越深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告别了革命老区,踏上了追寻信仰的新旅程。

再担保 钱中华

篇3: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1.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使大学生无暇顾及马克思主义信仰。

我国高校体制改革后各个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在校学生数急剧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升学的要求,但是也造成了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不少大学生感到生活、学习的压力更大了,尤其是一些贫困生学习之余还要为学费、生活费担忧。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2. 我国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对大学生信仰的负面影响。

由于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社会制度还不健全,所以腐败、民主缺陷等问题长期存在,这就使大学生们认为这一切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思想造成的。尽管国外有些国家也存在着比较严重腐败,解放前的国民党的腐败。但我们今天的大学生毕竟没有生活在其中,这些都离我们比较遥远,大学生们只看到了我们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的腐败现象以及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不民主现象。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所以,他们极易得出这些都是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下造成的,所以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不信任。

3.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宣传中,还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同感。

有相当多的人得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不姓资、不姓社,只要‘三个有利于’,而邓小平在‘三个有利于’前面加的‘社会主义’仅仅是说说而已”,得出“只要共同富裕,而不管实行什么‘主义’”,甚至得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社会党的理论没有本质区别”,他们进而怀疑党的性质,怀疑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撇开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来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等同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代表。事实上,只有主张至少公有制占主体的那个阶级和政党,才可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根本不是从静态角度看哪个执政党领导下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现状。

二、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基本原则

1. 要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来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大学生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相对宽松的环境中,缺乏人和人之间沟通的能力和现实环境的磨练。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精神空虚,迷茫虚无;悲观失望,甚至是走上极端。由于这种情况,原来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的教育,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就不太起作用了。如果说过去只要为人们描绘一幅美丽的远景目标就可以激发他们的理想的话,那么现在更加重要的是让从校门到校门的大学生们了解现实,学会脚踏实地地为理想而勤奋工作。信仰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决定着一个人能否为社会作出贡献,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义信仰的教育。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走好未来的人生路。

2. 要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角度,来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今天世界上最发达的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因而误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进而怀疑马克思主义。事实上,这些尖端的难题都是可以得到圆满的实证分析和理论解释的,从而证明改革前后的社会主义制度或少或多地优于资本主义制度,但这类研究成果没有被学术界和官方广泛接受,进而形成对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知障碍。这些直接涉及到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理论信仰与政治信任,决非是一个无关中国发展现状和前途的外国的事情。所以,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我们必须加强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3. 要从着眼于大学生的未来重要作用,来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人才和知识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和幻想,任何有远见的民族,都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大学生。在中国大学生又是青年中文化水平最高、政治基础最好的一群,他们的信仰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中国未来的走向,影响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篇4:共产党员必须坚持自己的信仰

共产党员只有牢牢记住入党誓词,才能坚持好自己的信仰

一些共产党员之所以把自己混同一个普通群众,就是没有牢牢记住入党时的宣誓誓词,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理解誓词的涵义,更不知道宣誓那一刻肩负起来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经常对党员讲,入党纳新仅仅是一种形式,是不是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入党,还要看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的表现。有个别党员,从入党时就动机不端正,认为入党就是为当官;还有的认为,入了党不仅有荣誉而且有许多实惠;甚至有的人把自己入党当作当官捞好处的跳板……凡此种种,都是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弛的,因此,每一个共产党员只有从思想上真正弄懂了入党誓词,才能搞清楚为什么要入党,入党所肩负的责任,才能坚持一个共产党员追求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献身的信仰。入党誓词是一个党员忠诚共产党、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承诺,是灵魂深处的一种觉悟和责任。

作为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的政党,对每一个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是以自愿加入为原则的。重温党的誓词十分必要,誓词要求每一个党员要“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因为入党需要一个人一生的奉献,不仅有义务、责任,而且还有牺牲。因此,入党即是一种信仰的追求和荣誉,更重要的是无私奉献和生命的贡献,所以需要一个人以自愿的态度来加入,必须是心甘情愿,可以说,我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随时准备牺牲一切,包括生命,那么我们每一个党员还有什么自己利益不可以奉献的呢。

那种认为入党可以得到利益的人,往往在工作与生活中想自己多,关心别人少,争名利多,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行为少,这些人就不可能坚持党的信仰,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入党誓词,不知道入党的严肃性,更不知道入党后做为一个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也不可能很好地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在一些人心目中,入党是为了做官,深信“入党做官论”是成功的,在他们眼里,入党没有别的用处,就是为了“做官”,只有为了“做官”才去入党,这种人从一开始入党就动机不纯,不端正。因此,入党后一但通向“仕途”的道不通畅,就时时发牢骚,把自己混同为一个政客;还有的人一但做了官,就高人一等,官气十足,认为自己了不起,处处表现出“官气”,脱离了群众,甚至以权谋私,严重地背离了党的宗旨和信仰。这种人是混入党内的机会主义分子,不仅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而且破坏了我们共产党人追求共产主义美好理想的形象。许多人民群众就是从他们身上失去了对追求共产主义信仰的信心。

忠实地实践入党誓词,才能使党的信仰变为更多人民群众追求和选择的信仰

曾几何时,许多群众去信仰了基督教、天主教或佛教,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近几年改革开放,外来文化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冲击和渗透;另一方面是我们共产党员先进性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被老百姓看到的和体会到的少了些,也就是说由于我们共产党员通过自身在人民群众生活中先进性的影响力不够,越来越弱,才使一些群众走上了信仰宗教的道路。有的群众说,“共产党的纲领和理想目标都是好的,但是一对照身边的一些共产党员就觉得是两回事,许多共产党员做人做事还不如我们普通老百姓,至少我们信奉基督教和佛教,大家都很平等,讲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积德行善,不像有些共产党员自私自利,甚至当了官有了权后便欺压老百姓”。只要我们与群众多接触,多听听他们的心里话,我们就会感到做为一个宣过誓的共产党员身上所负的责任和重担。只要我们按照“誓词”的内容要求,处处都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处处都去起模范带头作用,那么人民群众就会改变对我们党的看法,不仅会拥护我们,而且还可能加入我们的党组织,与我们一道信仰共产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信仰和追求目标是被群众承认和欢迎的,也是他们人生理想的追求,所以只有忠诚地实践“党的誓词”,才能使我们的信仰变为更多人民群众追求的理想和信仰。

认清宗教信仰和反人性的教规,才能更好地看到共产主义信仰的高尚和美好

宗教信仰从人的精神愿景上来说,与我们共产主义理想目标似乎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在追求人类的幸福。但从本质上来看宗教是反人类,反人性,反科学的。共产党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途径是以人为本,是善意的美好的,人类可以去实现。而且宗教信仰对未来憧憬追求所谓的“天堂”生活的途径是反人性、反人类、迷信的,是不可能实现的。

宗教对教徒追求信仰过程的手段是控制、压抑人们心灵和行为,他们把信仰作为一种迷信,深刻地控制着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例:宗教要求人在世就要行善积德,克制自己,为的是来日死后可以进“天堂”享受幸福的生活;它还认为你今生今世多积德,可以让后代子孙将来过上幸福生活;它还让一些多灾多难的人确信,是上帝安排了这些人一生的不幸,因为是这些人的上一辈子没积德,让这辈子人带罪受过,所以才多灾多难,让这些人认命;它还让一些身患重病英年早逝的人认为是上世没积够德,活着受罪;才使这些人不能继续活在人间,必然早逝,早逝是一种解脱;它还让人相信,在世不积德,到了阴间要进地狱、走刀山、过火海、受妖魔鬼怪的折磨和惩罚。于是人们为了不让命运这么惨,或是为了后代,为了来世而自愿做出牺牲。这种深入人们灵魂的迷信作法,深深地控制着宗教信仰者的行为。

而共产主义信仰者首先是讲科学的无神论者,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人类只有自己救自己,”也就是说人的命运是自己掌握的,不是上帝安排的,历史上许多迷信的形成,都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不透,科学发展水平没到那一步,不能把一些迷团进行科学的试验进行论证和解释,所以才被一些人迷信。共产主义信仰的追求者——共产党员认为理想的目标首先建立在唯物主义科学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奋斗上来,是可以实现的。

因此,共产党员只有深刻地理解了誓词,牢记誓词,才能坚持好自己的信仰;只有清楚地认识了宗教信仰的本质,才能揭示这种信仰的虚伪性和反人类性;只有比较,才能看清楚共产主义道路的美好,才能理解共产主义信仰的高尚和伟大,才能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才能树立坚定地走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的信心。

篇5: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我不想说于连和两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虽然这是本书中最为清晰的脉络。要评说这样的爱情,我没选择地肯定会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开头。因为即便是出于爱的自由选择一样是有道德承负的,但用道德伦理来判定情感的复杂性实在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个体生命的情爱感觉被限定成为整体社会评判的一部分,变成一种贫乏的平面切割。于连爱情的复杂性在于,不论是对德莱纳夫人还是玛蒂尔德小姐,他的爱情都有征服的企图存在,而最后在监狱里面对德莱纳夫人,才是于连对世间情爱的真正理解。我不想用一种可以言说的标准来定位这段暗藏许多不可言说的心里起伏的情感,我只能寻找更加纯粹的入口深入。信仰,这是在任何社会环境中都会坚定并纯粹存在的东西。

毫无疑问,于连在小说开始就透露了他的信仰:拿破仑(宗教对于于连来说并不在信仰的范畴之内,而仅仅是其实现野心的跳板)。从另一角度来看,这其实也是一种在复杂和阶层分明的社会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并且这种信仰看似已经到达一种可以为之效忠一生的地步。对于于连来说,拿破仑从平民到君王的传奇经历是他心中的一个梦,他希望借由这个信仰他能够寻找到一种比现实生活所允许的更高更自由更平等的生存环境和形态。其实信仰和生活一样,有其表征层面和内在层面。于连的“拿破仑”信仰只是存在于其表征,他想要一种受人肯定和尊重的生活,但是现实的情感淡漠和无法跨越的阶级鸿沟使他的信仰坚持失去了基本的支撑力量,从而导致他的野心膨胀,失去了理性的限定。在他的信仰坚持过程中,他开始有意或者无意地向现实妥协,甚至自私和虚伪。然而,他有太多和社会格格不入的特质,虚伪的.结果只能是激起他内在的极端厌恶和沮丧的心情。

在这样的信仰坚持中,于连自己甚至也饱受煎熬。他不断进行着内在的自我抗争。首先,他的强大自尊心往往使他在不合适的时候说出激动的不得体的言论,这种自我抗争来自于他本质的一腔热血;另外,随着于连对上流社会的逐渐深入,他也学会了克制和世故,但这点又恰恰与他本性相悖。这形成了于连内心不同层面的自我抗争,在这种自我抗争极端化到甚至让他坠入深渊的时候,他的信仰终于呈现出了其内在层面。

低等的社会阶层赋予于连暗藏的自卑心理,自卑又导致他强烈的自尊心,信仰表征层面的拿破仑正是他强烈自尊的守护和支撑力量,但其实于连的内里甚至是无力和虚无的。被投放监狱对于于连来说不能定格为纯粹的不幸,在监狱里,于连开始深深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发现,其实自己真正寻求的东西已经在内心充满,在与德莱纳夫人见面后,他更是确定了自己内心的满足,因此他平静地接受判决。对生活的真诚和信赖是他的另一种信仰,是信仰的内在层面,是内心真正寻求的东西。

表征和内在两种信仰对于于连来说,是轻重两种不同的形态,表征层面的信仰使他升向半空,捕捉悬浮着的短暂甚至飘渺,满足他想要提升、拔离的欲望;而内在层面的信仰却是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给他负担,却同时也使得他愈来愈贴近大地,贴近生活中的真切和实在,贴近生命中最本原却也难求的东西。两种信仰相对的坚持方式也给于连营造了不同的结局,前者使他陷入仇恨和恐慌,甚至不清醒地企图射杀自己的爱人;后一种却使他在绝望的境遇里发现生命的闪光,发现自己内心期待的坚守和平静,恰是这种力量给了他平和面对死亡的心境,使他在肉体的终结里看到灵魂的永生。这种对生活的真诚和信赖的信仰不是浮云而是厚土,使于连的内心得到了重生。

整个故事到这里也便圆满起来,从社会抗争和批判进入到探究人性的层面,像激流汇入湖泊,归于平静却深刻动人。从这一角度来看,司汤达的这部作品纵然有欺骗、斗争和死亡,但他实际最终选择的其实是相信,而非质疑。

于连的时代离我们太远,但有关信仰和人性依旧在生命思考的中心。现今的世界里,信仰缺失是现代人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缺失信仰,于是营营役役的生命形态增多,轻浮的情爱形态增多。信仰不足以成为肉体生存的根本,但信仰的存在,使人生不局限于身体的感官体会,而是使身体成为灵魂的居所,即便身体觉得沉重、艰辛,却也能让人看见生命的本质形态和最诚挚的情感归宿,指引人们软弱时坚强,恐惧时勇敢,迷茫时清醒,疑惑时坚信。

这应该是此书最为普及的意义。

篇6:坚持的信仰作文550字

“3x+(-2x十3y)(2x-3y)……”“南亚既是世界古文明发源……”“黔之驴……”望着那堆得像小山似的练习题,心中一阵烦躁,不由地埋怨起现代的应试教育。咦!一只灰褐色的蜘蛛引起了我的注意。

全身灰褐色,八只修长的腿盘在天花板的角落里。嘴里还有些许泡沫,它这是要吐丝了吗?我好奇心大起,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蜘蛛吐丝的全程,今天长长见识好了。放下一旁的作业,放松身心地去观察蜘蛛。只见,它迅速移动那八条长腿,从角落顶尖开始,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工作。一丝一线,密布着,像极了排兵布阵的将军。看得正起劲,一声闷雷“隆隆”响起。紧接着,大雨滂沱,气势如虹,为漆黑的夜晚增添了几分冷冽,几分苍凉。

正对着窗的,就是那只蜘蛛和它的网。北风呼啸地涌进来,温暖的.房间冷下了几分。好奇心重的我,更想知道它的成功与否,所以,任由窗户大开着。风,一次比一次猛,一波比一波冷,我总以为它会放弃,可却次次出乎意料。不知过了多久,那张网不知破了几回,蜘蛛不知织了几次,一次又一次的网破,却又一次又一次的重来,一次比一次的牢固。

我动摇了,对于那小生命,我有了震撼。

坚持,这看似如此简单的二字,有多少人能领略它的真谛。才华横溢的人,比比皆是,可有所作为的人,却寥寥可数。一只蜘蛛,尚能如此,我们身为人类,难道不该做到更好吗?

篇7: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信仰到底什么是,信仰我不敢下一个定义,因为我对信仰的理解太肤浅,单从字面理解信和仰,即信某人或某事,同时又是仰望着。

人因为有信仰所以对生活有信心,无论顺境还是逆境。

信心来源于信任,尽管信任他人可能与他人无关。

红军因为信毛主席,二万五千里长征艰苦卓绝终到陕北,开始了革命新天地。

信仰很虚无缥缈,但虚的东西可以让人的思想提升,可以让人在最无助孤独的时候不至于失去方向。

信仰一旦有了信心和信任作支撑就会为之而坚持,坚持可以改变事物的性质。

赵四小姐如果和张学良的感情持续一周一月一年,照现在的话充其量是一夜情或者情人。

但赵四小姐和张学良的情感坚持了一辈子,是感人真情。

近代闹革命的前辈不少,可谁有毛主席老人家的坚持呢?

最后他老人家是一代伟人。

人如果能为心中的目标有逢山开路,逢河架桥的坚韧性格,你一定是生活的强者。

这六个词让我受益无穷。

金刚经里说道:同心万事成。高度概括了以上几个词的意义。

面对生活让我们做一个能信任他人同时有人信任的人。

面对人生让我们做一个任门外风吹雨打我自胜似闲庭信步的强者。

篇8: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思想、主义极度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规则。中国社会的主导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导下,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式下,马克思主义信仰却遇到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仰状态自身潜藏的危机会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当处在信仰状态时,人们会把其整体人格和自身的全部价值完全地、无限制地赋予信仰对象,然后期待信仰对象对其价值的实现。但是,这种期待所带来的结果必然也只有两种:或者是信仰效应没有辜负信仰主体的期望,即信仰主体与客体获得了肯定性的统一;或者是信仰效应辜负了甚至违背了信仰主体的期望,即信仰主体与客体发生分裂,甚至是对立。信仰主体和信仰客体发生的否定性分裂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信仰问题,可见信仰状态本身就潜藏着危机。

信仰危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这是因为信仰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实践关系,也不是认识关系,而是一种价值关系。这种价值关系是不同于人类其它的价值关系的,其特殊之处就在于主体和客体之间“无中介”,即信仰直接指向了终极价值。正是因为信仰这种追求终极价值的本性,使其一开始就想要走出感性与理性的魔圈,想要超越现实社会的约束,力求直接面向诸如人的生命的价值、人的存在的意义等等具有终极价值的问题。同时,虽然信仰具有追求终极价值的本性,但是信仰主体却是在一个经验的、现实的世界中去追求这种终极价值的,两者之间的内在矛盾必然会导致人们的信仰危机。

1.2 片面崇尚理性主义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长期以来,我们在践行马克思主义时却片面地崇尚“理性精神”至上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简单的科学化、教条化,使得我们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一般特点——对未来世界的掌握。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同于宗教信仰之处并不在于宗教只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的信仰,而是在于马克思主义信仰观能够把信仰与理智完美的统一起来,从而使信仰不断地转成理智。仅仅把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观归结为有关科学知识的信仰,必然会导致两种后果:其一是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从而导致窒息的发展产生了僵死的信仰;其二是没有信仰,真理的发展导致原有信仰的必然崩溃,这两种结果都必然造成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1.3 我国转型期的社会变化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社会是形成信仰的现实基础。而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对利益的倡导,多元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等,都在客观上加剧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无须讳言,改革开放在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弱化。社会的发展给我们社会体系内部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如西方价值观念大量涌入导致人们产生了价值困惑,阶层之间分配不公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等等,种种问题和矛盾都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西方国家在输出资本的同时,也在加紧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从而通过各种途径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这也造成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抵触。

2 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2.1 信仰教育要加强理论基础教育

科学信仰的形成与发展也不例外,它要建立在人们“知”的基础之上。只有人们的理论知识越全面、越肯定、越深刻,其理想、信仰的确立才能越真实、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必然要有一个发展过程,从感性到理性,只有(下转第235页)(上接第233页)到了理性阶段,人们才会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绝不仅仅是人们信奉的“主义”,而是“科学”。从社会主义诞生至今,遭受的怀疑、否定不断,只有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才能够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

2.2 信仰教育的内容应体现出层次性

针对当前的信仰教育的缺失,应在两个方面做出努力:其一,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主动性。在信仰教育中确立个体的主体地位,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其二,在处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时,要确立信仰和理想的层次。对未来的追求是理想,对现有理论的坚信不疑是信仰,信仰是对理想的认同和把握,它会在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上给人以精神动力和支持。而理想可以分为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四个层面,理想与信仰在一定意义上有着相对应的层面,因此,信仰教育应突出层次性要求,在对普通群众加强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同时,还应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的教育;而对党员干部则要经常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2.3 信仰教育应重视实践环节

不可否认,信仰是一种精神活动,但同时信仰也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绝不应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精神活动,归根结底,信仰总是要通过主体的实践行为去实现其所信仰的“真理”。信仰在主体的精神世界中存在,在主体的行为中体现,并且在主体的社会活动中产生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的信仰教育也应该坚持引导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以增强人们实践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信心。

总之,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产生有其不可避免性,但同时危机中也孕育着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反思。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加深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增强人们对实践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信心,必然会迎来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更高层次上的复苏。

摘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社会的主导信仰,但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前所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和改进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以应对信仰危机,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复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危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晓林.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探析[J].科技信息,2007(32):21-23.

[2]荆学民.论信仰与怀疑间张力的动势结构[J].人文杂志,1990(2):29-31.

[3]荆学民.论信仰的社会文化内蕴——“马克思主义信仰学”论[J].山西师大学报,2006(3):26-30.

[4]李明.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哲学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6(1):61-63.

篇9:轮椅主播:让坚持成为信仰

那是梁艺人生中最为迷茫的阶段:身边同学都是各大电视台的主播,唯独自己还在学校念书,在轮椅上寻找自己的平台。

没想到,不久后,梁艺又重新走进了直播间,成为一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当媒体把“中国第一位轮椅主播”的称号赋予梁艺的时候,她的内心百感交集:“只有我知道,是无数次的怀疑、犹豫、徘徊后的坚持,給了我勇气和希望。”

前不久,在由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和中国青年报联合主办的“中国梦·谁的青春不奋斗”2014年度“助学·筑梦·铸人”活动主题报告会上,轮椅上的美女主播梁艺与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如何靠着坚持从病痛和绝望中重新振作的故事。

2001年5月27目,梁艺第一次以主持人身份出现在湖南卫视荧屏上,主持湖南卫视都市频道的开播晚会,一夜之间便被媒体赞为当家花旦。

可生活的挑战在不经意间使得梁艺措手不及。

那年9月22日,在化妆间定妆的梁艺突然感到后背肩胛骨一阵剧烈的疼痛,随后短短几分钟,脖子以下就完全失去了知觉。医生的诊断结果是:颈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压迫到中枢神经,导致全身瘫痪,呼吸肌麻痹,随时有生命危险。之后又残酷地宣布:即便度过危险期,完全恢复的概率非常小。22岁的梁艺,就被告知她这辈子只能在床上度过。

躺在重症监护室,呼吸微弱的她每天靠着氧气维持,大小便失禁,整个身体除了头可以动以外,肩胛骨以下都没有任何知觉。医生每次查房,都会用一根很长的针在她的胸口、腿部和脚底下用力来回滑动,可她却没有任何反应。

65天后,梁艺进行了血管瘤的切除手术,双上肢功能得到部分恢复,但胸部以下仍然瘫痪,她在轮椅上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康复生活。

从舞台的中央到阴冷的病室,再到笨重的轮椅,那种高空坠落的失重感让梁艺感到愤怒和绝望。“失望是什么?我们逃避了就没有失望吗?那希望又是什么,难道美好的希望就那么遥远吗?”

于是,短暂绝望后,梁艺决定“必须站起来”。她开始说服自己接受身体已经瘫痪的事实,努力克服生活中随处存在的困难和障碍——生活中80%的事情都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穿衣、吃饭、洗澡、上厕所都没办法自理。

那段时间,为了让梁艺重振精神,为她治疗的北京宣武医院的林峰教授把著名作家史铁生介绍给她。史铁生告诉梁艺,人在绝望的时候是没法乐观的,那怎么办?这时就要多看多想多思考,才有可能对付绝望。

“虽然遭遇了不幸,但又是幸运的。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关爱,所以必须坚持不放弃。”在家人、朋友和社会的帮助下,梁艺的一切也开始慢慢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2011年,梁艺如愿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硕士。两年学习期间,梁艺的母亲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妈妈早上5点半起床,洗漱完后就帮梁艺穿衣、做康复;把梁艺从床上抱起来坐上轮椅后,一路小跑去食堂买早餐,吃完后又推着梁艺快速赶往教室……生活虽然像打仗一样,但梁艺从未迟到过一次,也没有落下一节课。

“我们生活中没有不可以逾越的天堑,只要永不懈怠地一步一步往前走,前面一定是美好的等待。”梁艺说。

从2004年到2012年的8年间,在北京康复、学习的梁艺心态慢慢变得平和坚韧。幸运的是,2012年10月28日,梁艺坐着轮椅重新走进了直播间,成为湖南卫视公共频道《帮助直通车》栏目的主播。

工作两年,梁艺越来越发现,当你以健康的心态去拥抱社会的时候,生活会回报给你同样的礼物。

她想起“蚌病成珠”的故事。蚌要经过痛苦的孕育才能产生价值连城的珍珠,靠的是坚持的力量,“我们每个人要经过种种磨难、挑战,才能不断完善自我,靠的又何尝不是坚持的力量?所以永远不要低估坚持的力量。”

“我常常收到很多年轻人的来信,他们总在述说自己怎样不快乐,抱怨生活对自己怎样不公,有的人甚至因为工作、学习、爱情不顺利就想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梁艺说,如果当一个人连站立行走都成为一个梦,如果当拿筷子吃饭都力所不能及,如果连翻身如厕这样的事情都要别人的帮助,那些拥有健康体魄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

篇10:坚持信仰议论文800字

“同化”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这种现象也从未消失过。其中,殖民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晚清,我国被列强瓜分,并大面积地被殖民。民族独立后,那些被长期殖民的地方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问题。台湾虽然居住着炎黄子孙,但被日本思想“同化”五十多年后,与大陆的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分歧,一直不承认自己受共产党的管辖。在这五十余年里,那里的炎黄子孙逐渐忘却了自己祖先的习俗与信仰,开始学习日本民族信仰和习俗,日子一久,这些被“同化”的炎黄子孙虽然流着一腔中国人的血液,却已经成为一群名副其实的日本人了。可见,坚守民族信仰是一个国家民族团结、领土完整的根本。

坚守集体信仰,是保持集体影响力的基本条件。“谭木匠”一直坚守“我善治木”的企业信仰。一次,一批梳子出了小问题,本可以低价抛售从而减少损失,但企业决定将其烧毁。这一举动,轰动了全国,进一步加强了该企业的影响力。如果它当时没有坚守企业信仰,如此知名的品牌面对的将不仅是一落千丈的销量,其信誉也将不复存在。

若在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中,所有的人都失去了个人信仰,迟早会如一盘散沙,没有了凝聚力。集体和国家需要的是像勾践一样有着极强个人信仰的人。越王勾践为报吴国之血仇,卧薪尝胆数年,最终,凭着自己极强的信念,仅用三千士兵就击溃了数十万吴军。可见,坚守个人信仰,是一个人的成功之道。

篇11: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曾经有一种情愫在心中环绕,那是对共产党员时时刻刻为人民服务精神的钦佩和向往,观影课后,这种感觉愈发的强烈了,而且让我充满了做共产主义信仰践行者的强烈渴望。不是《信仰》打动了我,不是它的艺术处理打动了我,而是它所蕴含的对共产主义的坚守和热爱深深的感染了我。我相信,那些生动的故事、先进的典型、感人的细节,触动着、启示着、鼓舞着我们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这不仅是“心灵鸡汤”,更是一节共产主义思想进修课,让我们开始真正思考自己的信仰,思考怎样坚守共产主义。

共产党人从来不缺少信仰,他们在战争年代的牺牲、在建设时期的奉献、在平淡工作的坚守,都是对信仰的真实写照。从夏明翰到郭明义,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不同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坚定信仰、践行信仰的共同主题。然而,有忠诚就有背叛,有信仰就有迷失。特别是在价值多元化、社会物质化、经济市场化的今天,面临着“四大考验”,党员坚定信仰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重。如何坚定信仰?这是一个涉及到价值观的问题,是一个触及到心灵深处的问题。如果说信仰缺失是一个“心病”的话,那么这个心病还需要“心药”来医治,这颗心脏还需要“心灵鸡汤”来滋补。《信仰》这部作品就是这样一剂心药、一盅鸡汤。

《信仰》告诫我们要坚守共产主义信仰。《信仰》故事中的革命先烈之所以永垂不朽、成为人们的精神偶像,就在于他们对信仰的赤诚,以及为了信仰可以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可以说,他们在信仰面前站住了脚,所以在后人心中埋下了根。在中国近代史上,怀抱各种主义和信仰的政党似乎都相信自己拥有未来。为什么恰恰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了未来呢?因为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仅是真理,还在于他们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实践自己的信仰。

当一双双握紧了的拳头面对党旗宣誓时,“镰刀铁锤”就是他们的信仰;当红军战士高喊着“为了苏维埃”冲向敌人的枪林弹雨时,“苏维埃”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八路军战士从狼牙山纵身跳下数十丈的悬崖时,民族解放就是他们的信仰;当解放军战士高呼着“为了新中国,前进!”和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时,“新中国”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参加开国大典的一张张面孔凝望着缓缓升起的国旗热泪盈眶时,“五星红旗”就是他们的信仰。

《信仰》警醒我们坚信共产主义信仰。人的力量的强大并不来自于强健的体魄,而是来自坚强的信仰。《信仰》故事中的主人翁们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创造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奇迹,就在于他们用自己的信仰感染别人,用自己的行动带领别人,积聚一切向上向善的力量,产生了共产党人信仰的“云效应”。我们都要把信仰当作一种燃料,用它的纯粹性保障它燃烧时的热量和能量。《信仰》运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镜头资料,是我们党克服重重困难走向胜利的缩影,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的宝贵教科书。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个入党积极分子都应坚信共产主义这面鲜红的旗帜,用信仰的力量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信仰》提示我们要践行共产主义信仰。我们当代大学生也是信仰的践行者,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现场、在奥运会、世博会的志愿者队伍中,都能看到我们的身影。震撼是因为信仰带来的直逼灵魂深处的力量。一位位优秀共产党员就是一座座精神丰碑,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力量。只有真正理解了先辈们当年的青春无悔,才能理解信仰不断的根、不灭的魂。

《信仰》让我感到真实、亲近和震撼。真实是因为它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信仰》用实实在在的事例告诉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践行信仰。

篇12: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从巴黎公社到苏维埃,从苏维埃到中国;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一世纪;从法语到俄文,从俄文到汉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语言,曾经我疑惑它为何它可以穿越地域,时间,语言…就如同曾经我疑惑,为为何《宣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却历久弥新,直到党课上,听见老师细数它写就的过程,看见老师在讲解《宣言》时那真诚而认真的表情,看见马恩坚毅的文字中透露的亘古不变的真理,我想也许我已不再疑惑,我的信仰值得我为之奋斗一生。

《共产党宣言》最初用德文写就,是马恩应共产党*者同盟请求为其起草的纲领性文件。它的产生几乎没有任何历史的偶然性,它是马恩奋斗的结果,更是世界发展的结果。它是在无产阶级日益被剥削,他们日益渴求平等的情况下产生的,它是资本主义自身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是综合各种先进思想文化的结晶。它的智慧在于坚持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在于它始终主张实事求是不断探求的态度。“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没有人是无所不知的智者,再高明的预言家也无法完全预言未来。马恩所强调的不是死板的理论,而是灵活的实践。亘古不变的是真理,只是真理与谬论仅一步之遥,只有用实践不断检验真理,真理才不会变质为谬论。而共产党*者恰是在不断实践中增添了《宣言》的魅力。

《宣言》的起草对世界的意义不言自明。它标志着无产阶级独立意识心态—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基本纲领;它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对于宣扬共产党*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宣言》在资产者与无产者一章中从各方面综合肯定了资产阶级在生产力发展与文化发展等各方面的历史进步作用,它并没有否认这一与无产阶级对立的阶级的进步意义。

相反,它客观坦然地承认资产阶级在它不到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承认是资产阶级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但同时,也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党*所取代的伟大论断,这充分说明了马恩对于无产阶级的信心,以及《宣言》从客观出发,实事求是的论证风格。而也正是他们的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观点让它保持了永久的生命力,让其中的核心内容成为亘古不变的真理。

而在无产者与共产党人一章中也更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因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具体到我们中国,作为共产党员或是预备党员,我们来自人民,除了必须时刻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我们共产党*的信仰而不断奋斗之外我们没有任何特殊性。而作为共产党员,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是义务,但更是信仰。

通过预备党员培训的第一课我对共产党宣言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宣言》让我更了解到自己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历史使命。那美丽的乌托邦可以实现,只是需要过程,需要我们新老成员的共同努力。“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会实现”这不是海市蜃楼,它建在科学理论的大地之上,只要我们团结起来,为信仰而奋斗,总有一天,它会实现。

篇13: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一、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的价值所在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而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的价值取向。作为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理应树立共产主义的科学信仰。这是由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和与时俱进性决定的。

(一)共产主义信仰具有科学性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目的,它是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一经诞生,先后在世界上的多个国家得到了实践的检验。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在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相一致的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从那时起,共产主义信仰就成为了先进中国人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共产主义信仰的指引下,一举改变了中国落后的社会面貌,其科学性得到了再一次的证明。

(二)共产主义信仰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

我国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借鉴了很多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使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的一些思想观念和文化体系也传入了我国。其中不乏有一些负面的思想,这些思想的实质在于反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甚至于国外的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也对中国的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坚定理想信仰,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美好追求。年轻的大学生群体,承载着中国的未来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未来,理应承担为人类建立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责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此我们的大学生应该有清楚的认识。不要以中国当下的社会状况去否定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可能性。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当下,不被外力所阻碍,不受一些落后思想所左右,时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党内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等思想,背离了党的宗旨,一定程度损害了党群关系。人数虽不多,但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这很容易使对社会认知尚不全面的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产生偏差。因此,在大学生党员中强调共产主义信仰,使广大青年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有针对性的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抵御腐朽思想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二、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现状

共产主义信仰是一种崇高的追求,更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首要选择。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然,共产主义信仰并没有在所有的大学生中得到普遍的树立。近年来一些高校的科研机构及相关学者的研究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在中科院组织的《转型时期社会伦理与道德》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信仰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36.09%,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这值得我们去思考大学生的信仰缺失问题,进而去思考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动摇问题。在这一方面,相关的学者也进行了论述。其观点主要表现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仰的主流是健康积极的,但还存在有效性缺乏的问题”。[2]“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部分学生党员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重视专业学习,轻视政治理论学习”。[3]“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空虚,因此使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与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空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4]等等。

三、影响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因素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功利观的影响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从而加快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在社会上无形中出现了一股追求经济利益的风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正是这些负面影响的表现。甚至出现了极端个人主义,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认为个人价值的大小能够用金钱来衡量。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再加上当下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业是为了大学生的生存需要,连基本的生存需要都不能解决,共产主义信仰对部分大学生来说就更像海市蜃楼了。从而使得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消极的态度,进而使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是遥不可及的,甚至是过时的。从而淡化进而改变了原有的共产主义信仰。

(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这些变化同样也影响了大学生这一群体,同时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比较活跃的群体,受到的影响也就更大。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而网络上的关于共产主义的不实报道在无形中也改变着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原有认识,影响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形成。同时因为网络技术的发展,西方的一些思想观念也传入了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的不实甚至歪曲的论述,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难以辨别,部分大学生的认识因此发生了转变。改变了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态度。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引导的有限性

我们知道,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的主要途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效果非常有限。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以老师集中授课,学生集中学习为主。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存在着老师为了教而教,学生为了学而学。师生间缺乏互动交流。另一方面,有的高校虽然注重思想政治课的互动学习,但其思想政治课过于注重迎合学生的兴趣,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却忽略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既定目标。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宗旨,并最终影响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形成。

四、加强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是不容乐观的,而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加强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问题,学术界也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对策,这些对策涉及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而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角度出发,探索加强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相应对策。

(一)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引导大学生的信仰取向

上文提到在我国当下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各种不良的现象影响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正确认识。对于市场经济,我们不能回避。为此,就需要探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可行措施。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加强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创造了一整套科学的原则与方法体系。”[5]其中就包括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以及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原则。所谓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其实说的就是思想和行为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关心人们的实际生活,从解决人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入手,才能收到解决思想问题的实效。”[5]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也是如此,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应切实深入到学生中间,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递共产主义的相关知识,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让学生在无形中自愿接受并认可共产主义的理念。而不是单纯的理论宣传,宣传形式再好,内容再丰富,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只会是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一方面,高校以思想政治课为主的授课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是外因,老师将共产主义的相关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学生是否接受,接受的程度如何,都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学生通过自我的学习,反思,将相关的理论内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实现了对共产主义的认知,认同,最终使自己树立起共产主义的信仰并积极践行。这就要求高校将老师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避免老师单纯的理论灌输,而学生只有到课率,却没有抬头率。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培养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就是以思想政治课为主的老师和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老师。但这两个方面的力量在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的理论教育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是高校授课老师进行理论教育的方式单一。在作为共产主义主传授渠道的思想政治课的讲授中,基本上是采用以理论讲述为主的形式,师生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高校学生辅导人员在做学生工作时,大都以稳定为主要目标,主要着力于校园秩序地稳定和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问题。日常生活中只有当通知重大事项或解决学生间矛盾的时候才会主动去和学生交流谈话。除此之外则很少去主动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更谈不上在多大程度上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了。由此可见,高校在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方面的教育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在此情况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切实改变传统的单向教学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型技术,“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程,充分发挥网络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5]就比如时下很流行的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翻转课堂”,①“慕课”②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方式。作为高校,其基础设施如网络教学设备相对是比较完善的,完全可以借助“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下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而在课堂上则可以进行互动讨论,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有目的的去引导学生,将共产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通过讨论引导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这些理论。同时,充分利用“慕课”的特点,不仅要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在课下也要注意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状况并作进一步的引导。这样就改变了以往传授形式的单一化,就能取得更明显的效果。

(三)借助与现代传媒相协调的隐形教育方法

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形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渗透式教育方法、陶冶式教育方法和实践体验教育方法。”[5]在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隐形的思想政治方法把对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一场先进人物事迹的报告会,一段关于党的历史的记录影片,通过有经验的老师从旁引导,都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认知和认同。这些都是渗透式教育方法的体现。而陶冶式的教育方法,则指的是高校要采取符合实际的措施,营造出有利于树立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校园文化。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定期开展相关讨论等形式,在校园中营造一种浓厚的共产主义的宣传氛围。实践体验教育方法则需要大学生积极践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通过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组织参加大学生志愿者和“三下乡”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共产主义信仰的真正含义。而上述所有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有经验的,共产主义理论知识丰富的老师从中引导。故在实施相关的教育方法的同时,也要提升老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如此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四)加强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其他相关对策

加强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有很多,如探索满足主体多样性发展的咨询辅导方法,推广符合民主法制要求的管理评估方法等等。和上述方法一样,都需要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师生间不断的互动交流,从而最终使大学生接受共产主义,真正从内心树立起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

五、总结

总之,加强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的对策还有很多,本文只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在查阅一系列的相关资料后所总结的若干措施。但不论何种措施,关键还是在高校大学生自身。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共产主义事业的继承者,我们也应该坚信,共产主义的信仰会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信仰,会成为大学生不断奋进,努力拼搏,取得成就的不竭精神动力。

摘要:共产主义信仰是我国的主流价值取向,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仰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以及思想政治课引导的有限性,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动摇的现象开始呈现。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大学生信仰动摇的原因,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浅要分析增强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观念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2]顾扬.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仰[J].求实,2005(2):284.

[3]叶小卉.加强当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4):167.

[4]周家华.高校思想政治课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缺失及对策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237.

篇14:坚持信仰无往而不胜

坚持信仰才能保证政党充满朝气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回顾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信念始终没有改变,是世界近代和现代最有理想和信念的政党。它的成长、壮大、发展是其他政党无法相比的,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它之所以能在国家分裂、民族危难、人民困苦之时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地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光明,走向胜利,走向富裕,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始终有一个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目标。有了这个理想和目标的感召,无数中华优秀儿女就成为它的战士,并一生相随奋斗终生;有了这个理想,就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完成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壮举;有了这个理想,人民军队就能打败世界头号强敌;有了这个理想,党在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后能够重新焕发青春,蓬勃向上,一往无前。

坚持信仰党和民就会同心协力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唯一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实现理想和信念的依靠力量和服务核心都没有变。中国共产党有很多成功经验,每一次成功的经验都贯穿了想人民所想、为人民所为的思想。1948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文章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在长期的工作中,我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邓小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些理论、经验和做法,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具体运用到全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坚持信仰才能提升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员从建党初期50人发展到现今的8 700万人,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政党。就凭这一点,足以说明它的自身建设无疑是成功的。政党的战斗力来自凝聚力,内部不团结的政党是没有感召力的,也谈不上凝聚力。凝聚力的核心思想就是共同的信念和最高的理想。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一切工作的动力源泉,共产党人不同于普通百姓,为了最高目标,其思想有高度和宽度,为了人民的利益,能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去一次次地引领社会变革。

坚持信仰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过程,对中国社会来讲就是解放生产力、培养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几十年来,国民经济从稳步发展到科学发展再到创新发展,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关于发展是硬道理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在建设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重大贡献。几十年、几百年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不但能够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提高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坚持信仰才能永葆党的引导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一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革命实践,又以革命实践经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理论教育群众、武装群众、指导群众,用先进的行动感化群众、组织群众、引领群众,中国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遵从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一系列讲话要求,中国的改革事业要取得成功,必须坚持正确的信仰,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才会信服共产党的领导,才会跟着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上一篇:常用中文信息检索系统下一篇:童言无忌小狗放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