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2024-04-18

如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精选8篇)

篇1:如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大学生如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理想信念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共产主义理想不仅为我们构筑了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合理的社会制度,而且提供了其他任何信仰都无可比拟的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大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人们对共产主义的真诚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认识和对共产主义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并把这种科学的认识变成人们社会实践和行为的准则,使人们坚信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并使人们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奋斗终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及人类的历史实践足以表明,共产主义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的天堂。

那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国家社会中最具朝气与活力的新一代,我们又应该怎样正确地树立并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念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实,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纵观历史,共产主义信念从孕育、诞生到今天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了。近两百年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民族独立运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19世纪30年世界经济危机„„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时而蓬勃发展,时而走进低谷,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起起落落。但共产主义一定会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是因为,在共产主义背后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作为支撑。共产主义信念是一盏明灯,照亮全世界被剥削的人民,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而共产党员要做的,就是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念,不懈奋斗,为全人类创造一个“地上的天堂”。

而在中国,在这片辽阔的土地,在这片曾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正带领着全中华民族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断摸索与前进中。期间因为历史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中国迈向共产主义的道路出现过曲折和倒退,但是信念是一盏明灯,只要信念不倒,那总有拨乱反正的一天,所以的错误都会被修正,道路会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中国改革开放提出后,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的指导纲领,这正是中国社会主义现实的体现。中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在迈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必须摸着石头过河,敢于面对过往的历史,并更加坚定通往前方的道路。

二.将自己的学习工作与远大理想相结合

树立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并不排斥个人的具体理想,相反,个人理想的实现是和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相统一的。对于一个有先进思想有远见的青年来说,个人理想更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指导下实现的。于是,我们应该把树立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和个人具体的理想密切结合起来。

要把理想变为光辉的现实,必须立足当前,从我做起,把今天的努力同实现共产主义的明天联系起来。每个大学生都应当有立足自己实际的本职工作,从我做起,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兴旺,竭诚以赴。我国现今的科技学术水平还不高,当代大学生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又说:“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实现远大的理想就是要从现在的平凡事情做起,没有平凡的工作,理想就会变成空话而不能实现。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就必须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的平凡艰苦工作做起,一代又一代的前赴后继,坚持不懈。

三.就要不断提高我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学术性研究的能力。

当代中国的学生严重地偏重于考试成绩,而忽视创造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因此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都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我们要清晰地意识到我们国家的不足,致力于扭转“中国制造”多于“中国创造”的局面,让我们国家在科技、学术方面有更多创新的项目。作为21世纪的新力军,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和学术研究能力,使之成为自己的优势,进而成为国家的优势。

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每一个共产党人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天起,就要终生为之追求并永不动摇的。树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仅是每个党员成为真正共产主义者的保证,更是保持我们执政党的稳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用我们的行动化为共产主义信念的光芒,照亮我们通往理想家园的道路!

篇2:如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王全春

2015年12月16日07: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出版《乌托邦》一书,成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思想到实践500年历程的开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从此,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成为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时代不断发展,形势不断变化,今天我们该如何坚定信仰、践行信仰,不断彰显信仰的力量?

坚定信仰,彰显信仰的力量,首先要认识到共产主义信仰是崇高的。《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一个多么温暖人心的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正因为如此,我们说共产主义理想是远大的、崇高的。正是由于对这个价值目标的坚信和追求,无数革命先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宝贵的生命浇灌理想信念之花。井冈山时期,生活之艰辛、斗争之残酷几乎到了极致。但在红军这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队伍中,就有留洋生,还有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他们为何舍弃优裕生活?归根结底缘于信仰的力量。90多年来,我们党从50多人发展到8700多万人,作始也简、其毕也钜,愈行愈远、渐行渐大,其根本原因不正是共产主义崇高信仰的召唤吗?今天,我们生活在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幸福时代,可以不再经受那样的苦难和流血,但一旦面对考验,同样要有为了崇高信仰而牺牲奉献的精神。

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需要用终生来回答的现实考题。这个考题的核心,就是如何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离开了这一点,共产主义信仰就难说是坚定的。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一切的道路、理论和制度,一切的社会发展和变革,最终都必须回归到生产力标准上来,回归到群众福祉利益上来。历史和实践雄辩地证明,把握好群众的关切和愿望,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我们放在心上。为什么革命时期我们党的处境那么艰辛,人民群众还心甘情愿地把亲人交给共产党,把自己的口粮、嫁妆甚至棺木捐给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的。在拥有更多资源的今天,我们更要把党的根本宗旨贯彻落实到执政实践中。

篇3:论大学生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信仰

由于全球化的广泛作用,国家间的交流越来越普遍,“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被裹挟其中,产生了碰撞和裂变”,宗教趁此机会冲击中国人的思想,模糊宗教与信仰之间的关系,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的地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对宗教的宽容度逐年提高,有些甚至投入宗教的怀抱,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一些隐忧,所以,帮助大学生认清宗教的本质,看到宗教和信仰的区别,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有深刻的迫切性。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中国实施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但对大学生的信仰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大学生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六章第53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由此可以看出,国家要求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流更加广泛,大学生受到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对于宗教信仰更加宽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发生着变化:

首先,宗教信仰的影响力从民族大学生扩展到普通大学生。学界对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源自1992年,研究对象是民族大学的大学生,研究重点在于对民族大学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进行管理和合理引导,从2006年开始,学界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逐年上升并多元化,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民族大学的大学生,这表明,宗教信仰的影响力逐渐扩展到普通大学生。到21世纪中叶,“在非民族地区,大学生有宗教信仰的比例最高为28.1%,最低为6.7,平均比例为13.88%”,宗教信仰侵袭到更多的大学生。

其次,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态度更加宽容。21世纪初期时,学界的调查还显示大学生对于宗教的态度比较暧昧,“部分学生认为宗教有一定的社会作用”,近几年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不再停留在简单的唯物唯心之分,而是对宗教的作用给予积极的评价,“在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上,64.1%—94%的大学生对宗教信仰持理解或者基本理解的态度”,甚至部分大学生会定期进行宗教活动。

第三,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多元。大学生对于宗教的信仰并不局限在某一个宗教上,而是呈现出多样化。佛教、基督教占的比例较高,同时由于大学生通常只在心理出现波动,在生活、学习各方面受到挫折时才会向宗教寻求安慰,所以这种信仰并不坚定。

二、大学生信仰宗教带来的不良影响

大学生信仰宗教不仅给个人带来不良影响,更给社会造成一定损害。

首先,大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看清宗教的实质,对其教义存在盲从。一方面,这种盲从会使大学生更加脱离现实,产生不合实际的想法,做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这些行为会给个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更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给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侵害。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反思精神受到侵蚀,在从众心理的暗示下,失去理性,失去分析事物本质的理智,由此大学生会被邪教煽动。

其次,国家的建设需要大学生勇敢进行实践活动,但宗教教义多劝人忍受而非努力改造自我,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宗教起源于人类对于陌生现象、事物等的臆断和猜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早已突破传统观念,可宗教仍把人牢牢禁锢在落后、迷信的思维中,以期维持自身的存在,这是不利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

最后,大学生信仰宗教有可能干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大学生勇于承担责任,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却容易变得畏手畏脚,目光短浅,甚至有时还会对建设社会主义产生错误的想法,给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来阻碍。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学生信仰宗教时对宗教的理念多是一知半解,在宗教信仰上易走弯路,另一方面西方的一些势力利用宗教,给大学生宣传不利于社会主义中国的思想,这导致大学生变得浮躁,不能沉下心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三、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

大学生对于未来世界的设想远比普通人理想,而要实现理想就必须选择能够促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像革命先辈那样,穿过迷茫与困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清宗教的本质,分清宗教与信仰的关系。

1、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清宗教的实质

首先,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宗教就是对人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人们对支配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幻想反映式。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把这种外部力量神圣化,使它成为主宰人们日常生活的支配力量,这是宗教之为宗教的根本。马克思指出:宗教是苦难的现实世界的反映,宗教中的苦难就是现实世界中苦难的歪曲的反应。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讲道“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其次,宗教是颠倒的世界观。宗教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般讲来,宗教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产生。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就无法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无法认识到客观自然规律,从而形成各种图腾崇拜;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国家力量的强大和共同利益的驱使,人们无法轻易摆脱阶级剥削和压迫,对于剥削制度造成的巨大苦难的恐惧和绝望,促使他们选择宗教麻醉自我(这当然离不开统治者的控制和宣传)。

第三,宗教会随着社会发展而消亡。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同国家、民族等一样,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最终也要按照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其存在的一切根源统统消失后自然地消亡。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由于宗教是一种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较大,经济基础对它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往往同政治、法律、道德等因素相交织。但最终,在孕育它的社会存在消失后,宗教终将走向灭亡。

宗教的本质是人们对支配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幻想反映,既然是幻想,它就不能正确地指导人们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使人取得进步,无法成为自由全面、真正的人。尤其在阶级社会,宗教被剥削阶级利用,成为麻醉人们的精神工具,给人带来更多苦难,即便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宗教也总是宣扬轮回来生等思想麻痹人的头脑,把人变得愚昧迷信,不仅不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更无法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

2、分清宗教和信仰的关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首先,宗教是信仰的表现形式。基于人对自身即人何为人而非动物这一问题的探索,所有人都认为人活着应该有信仰。信仰是某种思辨领域的东西,不像物质那样具体,在现实生活中又必须通过具体才有可能表现出来,不能给与人明确的感知;信仰之下人采取的动作、行为也不一定达到预期或得到社会的许可、他人的认同,而人是群体性动物,社会与他人是人作为人生存、生活所必须依赖的,因而信仰有可能使人苦痛、怀疑。作为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宗教以“精神鸦片”的形象给人以慰藉,缓解人的“信仰之痛”,依靠一套系统的神话架构,庞大繁杂的理论体系,吸引广泛的受众,既能满足人对群体的依赖,又因宗教的教义往往会暗合人的某些信条,当人按照信仰行事,即便得不到所有人的认同,也会得到宗教教义和宗教徒的肯定,实现心灵的满足。

其次,信仰比宗教作用更为广泛。宗教要求人安于现状,信仰则既教人安于现状又教人积极进取;宗教总叫人服从虚幻的“神”的教诲,信仰既允许人存在理想主义的浪漫想法又给人必须认清现实的要求。但是宗教具有强大的迷惑性。尤其西方世界宣传众多“英雄人物”、许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色都是宗教徒,这给大学生带来恶劣的影响。因为“英雄人物”总会吸引众多目光,这些目光会模仿偶像的行为举止乃至信仰,如果恰巧这一人物信仰宗教时,宗教就找到了好的宣传标语:信教使人卓越/成功/了不起,而曾经的不信教者也会对宗教产生极大的兴趣甚而信仰宗教,这种现象甚至在知识分子中也尤为普遍。

第三,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最科学的信仰。信仰的领域里不只有系统的宗教更有系统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就是信仰领域里最为科学的一种。它坚持对人的终极关怀,谋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鼓励个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实现的途径是持之以恒的实践活动。思想的境界再高,如果不付诸实践,也只是一种空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给大学生实现理想指明了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信仰还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摆脱封建殖民压迫、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也是大学生应该持有的科学观点。社会的发展绝非个人能力的作用,而是无数人的合力,大学生要认清这一点,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始终保有信心。

总之,大学生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从宗教的影响下走出来,看清社会现状,认识自身承担的使命,积极进行社会实践,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

参考文献

[1]侯剑华,等.国内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的文献信息可视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

[2]张澜,陈菲,等.辽宁省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分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0,12.

[3]吕超,熊坤新.近年来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综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1).

[4]李彦华.对河南省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分析[J].教育理论与心理学,2011,3.

[5]鲍振兴,张凤英,等.大学生宗教信仰分析与思想引导[J].莆田学院学报,2011,12.

[6]李慧,徐雪松,冯艳.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培育大学生的精神世界[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6).

[7]谈宗凡.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7(4).

[8]吕超,熊坤新.近年来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综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1).

篇4:如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 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

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面临着种种挑战,也出现了重重问题。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

一、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受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和多元文化不同程度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存在以下问题:(1)信仰失衡,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淡化;(2)文化真空,对外来文化盲目接受,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不明确;(3)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局部盛行;(4)道德风气有所下降;(5)个人自由主义还很猖獗等等。总的来说,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突出表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乏。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理想信念错位,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说来,有以下四点:

1.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深入,多种错误价值观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出现了严重的误区,导致一些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漠,缺乏奉献精神。

2. 低俗文化的渗透

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融合,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大搞“文化霸权”,采用媒体、网络等一系列形式把西方的一些低俗文化、宗教文化传播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使他们迷失了方向,产生“文化断层”。另外文明的冲突和碰撞也使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的对待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产生偏差。

3. 西方的和平演变

冷战虽然结束,但是西方国家丝毫未放弃对我国的“西化”政策,他们一直在寻找机会,从各个方面渗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另外,由于中国面临着发展经济的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定程度上有 “去意识形态化”趋向,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现实中得不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4. 不发达的经济因素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现阶段实行的经济政治体制政策,产生了官员腐败、社会不公、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差距扩大等系列问题,使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

三、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国内外严峻挑战,但是我们不应逃避,应采取多种措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新理想信念教育。

1. 明确理想信念的目标,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稳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最科学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要求实现对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在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同时, 我们要采用多种媒体形式加强宣传教育,使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近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因此,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道德修养,加强国民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自觉抵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

3. 切实发挥“两课”重要作用,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自觉抵制西方低俗文化的冲击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们要把握好文化活动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作用,加强对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引导管理。

高校“两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两课应把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对西方的低俗、糟粕文化进行有效抵制和批判,吸收多元文化的积极成分,积极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科学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营造良好氛围。

4.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锻炼,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

《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因此,在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引导他们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暑期实践、科技创新等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时也曾说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篇5:如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前进壮大的精神支柱。坚定理想和信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入党的时候,我们面对鲜红的党旗,庄重表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经常地审视和自省自己的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矫正人生的坐标。共产主义是我们的崇高理想,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会遇到遇到艰难困苦,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终不渝,用自己的生命去坚守,去努力实践;高扬理想旗帜,磐石信念力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树立共产主义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渝地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第一,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学习是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从思想深处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当前的学习中要突出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持以“四个全面”为统领,矢志不渝、自强不息;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忠诚于党,遵守党的纪律;通过学习进一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民、一心为民;通过学习进一步牢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真心拥护改革,真心实意谋事,真正有所作为;通过学习要进一步树立克己奉公的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通过学习要达到:政治上立场坚定不偏离,紧抓理想信念不放松,坚持“三严三实”标准,保持为民、务实、清廉本色;作风上勇挑重担敢担当,履职尽责务求实效;干事上实事求是讲大局,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遇到问题不推诿;工作上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上与对下的关系、少数与多数的关系,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修身上正确处理公与私、小家与大家、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开拓进取,有所作为。

第二,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要坚定信仰,做信念坚定的表率,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修身立业的压舱石、定盘星,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思想和内心深处筑起理想信念的坚固阵地。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拥护中央的权威,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自觉做到“四个服从”,自觉做到政治上坚定自信、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高度自觉,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进一步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增强理性自觉,真正领悟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将其作为改造主观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作为个人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严守组织纪律,服从组织安排,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第三要加强道德修养。要加强道德修养,以良好的道德操守筑牢底线,做情操高尚的表率,始终要把党纪国法作为手中的戒尺,管住生活小节,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要坚持原则,敢于批评和抵制不正之风和错误言行,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带头遏制各种不良现象。要生活情趣健康,自觉把“四德”落实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绝不沾染不良习气。要净化交友圈,多交挚友诤友,多和普通百姓交朋友。要重视家风,严格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绝不允许他们倚仗关系谋取私利。作为领导干部更要及时清除思想上的灰尘、以良好的道德情操,维护好党员干部形象,带头弘扬新风正气。

第四,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通过牢固树立争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意识,自觉保持先进性,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好先锋模范作用,对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情,要积极带头去做并努力做好;对不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情,要带头抵制,并与之进行斗争。

第五,要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化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巩固和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每一名党员干部做决策前要看一看,是不是站在人民立场、从群众利益出发,确保做出的各项决策部署符合群众利益。干工作时要问一问,是不是群众所盼、群众所愿,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看成效时要想一想,是不是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急盼的地方做起,确保我们的工作建立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每一名党员都要对照焦裕禄这面镜子,增强群众观念,带头沉下身子、多接地气,到联系点、到困难群众中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篇6: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牢记军人使命

—重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于天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也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成立164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63周年之际。当前,我们的党正在努力地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并在坚持其宗旨下创新其理论,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奋斗目标,奋勇前行。此时,我作为一名共和国军人,重新颂读《共产党宣言》,联想到当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波澜起伏的场面和我党的发展壮大艰辛过程,激动不已,感慨万千。

感慨之一:《共产党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初期斗争经验的经典总结

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真正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就是一个同党内外异己分子斗争的过程,《共产党宣言》正是这一斗争过程中的结晶。回首国际无产阶级斗争初期,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空想的共产主义等声称自己是真正社会主义的言论纷至踏来,均标新立异地推崇自己的理论学说为正统的无产阶级思想,甚至有引领社会发展的功效,几乎引导无产阶级运动走上历史的歧途,马克思、恩格斯及时以事实揭露其错误本质的同时,并对其嗤之以鼻,甚至讽刺性地说道:“最愚蠢、最懒惰、最庸俗的人们,对于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现在开始要蜂拥到共产主义中来了”,1对上述种种虚伪的社会主义进行充分的论述批驳,给其下了最终的结论,如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定性为“资产者之为资产者,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2马克思、恩格斯极其痛恨这种谎言,把它称为“纯系任意捏造的美化世界的庸俗幻想!”,3说穿了它就是为了剥削工人阶级。

针对无产阶级内部存在的的分歧和派别,马克思、恩格斯在创作《共产党宣言》过程中也进行深刻地批判和斗争,特别是对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深刻地指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任何历史主动性,更看不到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性运动。同样,在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组织里,马克思、恩格斯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成功地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用新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代替了“人人皆兄弟”的没有阶级内容的旧口号,彻底地改变了这个组织的性质,《共产党宣言》正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这个纲领是经过激烈斗争而产生的,它的每一个理论观点,都是同非无产阶级思想运动斗争取得胜利的成果。

感慨之二:《共产党宣言》凝炼的过程充分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而崇高的人格魅力

作为开创人类历史新阶段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 12 《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第1卷,第18页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3版,第58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350页 格斯自始至终都把与资产阶级斗争看作是自己的本分,他们一生坚持同资产阶级斗争,两位革命家的人格魅力充分地体现其中。当他们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革命的共产主义者还是寥寥无几,而“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 4警察,都联合起来了”,面临这样强大的敌人,在庸夫俗子看来,“保命高于一切”。可是,在两位革命家看来,革命高于一切!马克思、恩格斯以大无畏的冲天勇气,在《共产党宣言》中,向全世界公开宣布:资产阶级必亡,无产阶级必胜。这一点上,我们看到,作为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必须具有敢于斗争的不懈精神,必须有对强敌有摧枯拉朽的气魄,必须有坚持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正是在马、恩的这种巨大人格魅力的感召之下,世界上广大坚定的无产者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由星星之火而发展为燎原之势。

马、恩伟大人格魅力体现在字里行间。当《宣言》第一版发表后的每次再版之前,恩格斯不断地更新出版的序言,均首先声明此思想源于马克思本人伟大思考,表现出极强的对马克思的敬仰。现在我们看来,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成功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创造。马克思、恩格斯一直亲自地参加革命实践以检验自己理论正确性,特别是直接参加1848年的革命运动,他们感到无产阶级要不受资产阶级利用,不做资产阶级的尾巴,就必须有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的政党。不久,在总结革命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地革命、与其他阶级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等伟大思想,形成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等 4 《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3版,第26页 理论,有效地指导了当时以及后世的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运动。这些充分说明他们谦虚、谨慎的作风和对后世、对革命负责到底的态度,这种伟大的人格魅力至今值得我们每一名中国共产党人认真地学习和继承。

感慨之三:《共产党宣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经典总结

《共产党宣言》中贯穿的基本思想之一,即人类有阶级存在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也就是,在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存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现在已经发展到了,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有能力使整个人类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新的历史阶段,即,无产阶级革命最终是要消灭阶级的存在,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直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建立真正的平等、自由、民主的人类社会。这在《共产党宣言》以其之后的马、恩的一系列著作中,已经论证的相当充分,结论是,如果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情形下,我们是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回首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与成长,特别是列宁时代的苏联的社会制度,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社会是完全按照这个规律前进的,是可以实现的。

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分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有肯定方面的评价,肯定它的历史进步性。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内在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彻底解决这一矛盾。这里,不得不提到一点关于苏联和东欧“巨变”,在历史长河中,这一段历史仅能算是一段历史发展的反复曲折,按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社会制度的变革。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在做垂死挣扎,不断地采取自我调节措施得以苟延残喘,实质上是改变不了资本主义自身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发展还不够完善,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整和补充,正如恩格斯在序言中所说,《共产党宣言》所提到的原理运用起来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所以,我们老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学习和探索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坚持将马、恩的伟大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最终在全中国取得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

感慨之四:《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理论著作是我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前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

《共产党宣言》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并预测了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当前,我党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运用、创新和发展。首先,《共产党宣言》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已经精辟概括,包含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等等,这些是我们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原理考察社会发展问题的典范,特别是我们中国当前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论,才能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理上所遇到的现实和理论问题,《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基石。其次,我们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以人为本”,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本学说,这里我们所提倡的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本,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有机结合。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共产党宣言》理论与我国当前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的理论成果。《共产党宣言》提出理想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当前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朝着这个伟大目标前进的现实步骤之一。当前,改革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活力,虽然生产力有了飞跃提升,但还满足不了实现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同时,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就是在不断的化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产生的矛盾。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认识真正社会主义、发展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指导理论的新总结,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发挥着重大指导作用。

篇7:做一个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人

信仰并非可有可无的虚无缥缈之物,相反,它存在并且拥有巨大的力量。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实社会里,坚持信仰更显得弥足珍贵。信仰使人心向善,能让人心稳定,能使行动有了归依和意义,乃至让人的一生产生炫目的价值。平凡的杨善洲身上深深感动我们的,正是他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以及在此信仰指引下付诸一生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操

守。

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八小时以外的自处时间,也能做到清廉守身。杨善洲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领导考虑到他年岁已大,出入不方便,专门为他配了车。杨善洲一直坚持公车公用,他认为:“车子是办公用的,不是接送家属子女的。虽然不在岗位了,但原则还是要坚持。还有,我当领导有车用,那些买不起车,买不起摩托车的人怎么办呢?想想这些,我觉得当个领导已经够„特殊‟了,还想多占点其他的便宜,太不应该了。”杨善洲言出必行,即便家里老伴坐了4次林场的吉普车,他也执意清算好上交370元的汽油费。旁人常表示不理解,“一位老领导,偶尔私用一下公车也都是可以理解的,才这么屈指可数几次,需要这么较真付费吗?”殊不知,支撑这种较真的正是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忠贞灵魂,以及对共产主义坚定不移的信仰,唯有如此,在没有装GPS的公车里,在人民可以理解的情态下,杨善洲依然能够做到廉洁自处,丝毫不懈怠。

23年的林场服务生涯中,杨善洲从未在林场报过一张发票和单子,就连出差费也坚持自付。林场职工为此大发感慨:“人们都说叫花子还有三担,而我们的老书记连一担也没有。”许多人不理解,这个老实人是遇不着创收机会,还是不懂创收操作?其实,杨善洲曾如实谈起过“捞油水的机会”,他说:“在林场捞油水的机会还是有的,办林场这么多年,引进资金300多万元,按当时规定,引进资金可以提成5%-10%,能得30万,买幢房子不成问题。”然而,在“买幢房子”的巨大诱惑前,杨善洲没有动贪念:“来造林是了却我的一桩心事,是我应尽的义务,我分文不取。我既不是林场场长,也不是支

书,就是义务植树人。”

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永远也退不了休,在任何地方都是服务群众的岗位,任何时候都阻挡不了他发光发热。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政绩斐然。退休后,他放弃了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一心只想兑现自己当初说下的承诺——“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他退休后的余热令人目眩,22年的林场服务生涯里,杨善洲建成了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最终无偿上缴给国家。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曾送给杨善洲一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值得所有共产党人尊敬和学习,人民将永

篇8:如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 工作期间应兼职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 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该文件强调整个思政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重要性, 对于民办高校思政教师而言又具有特殊意义, 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根据文件精神要求, 民办高校在思政教师的引进上基本能坚持共产党员优先的原则。总的来说, 他们大体上做到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热爱思政教育、关心学生, 较为理直气壮地宣传和弘扬党的最新方针政策与路线精神。但当被问及是否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时, 不少思政教师就支支吾吾有些底气不足了。尤其是部分80后的年轻思政教师, 大学毕业不久, 受市场经济、网络文化和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猛烈冲击, 在主流信仰的确立方面遭遇到了滑铁卢。其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却是主流信仰更加淡漠的一批90后学子, 从而使得我国目前高校思政工作中普遍出现用“一脑袋的迷茫困惑去面对一群的迷茫困惑” (中大郑永廷教授语) 这么一种尴尬局面。

一些思政教师由于入党动机不纯, 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 出现了入党前“跑步走”, 入党后“踏步走”甚至“退步走”现象。这些教师的理想信念弱化甚至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组织性纪律性松弛, 工作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缺失, 党性不强, 群众观念淡漠, 不能很好地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存在封建迷信思想, 在课堂上向学生宣扬易经64卦的“灵验”, 把神秘文化说成是科学知识;有的思想政治意识薄弱, 在单位内部QQ工作群里附和别的专业课老师发表的某些不正确的言论、观点;还有的可能由于中途转行而不太熟悉思政专业教学工作, 不讲或少讲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却偷梁换柱改讲别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上种种表现, 在民办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中都时有发生, 既误导了学生又不利于促进自身身心健康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民办高校思政教师的整体形象。

缺乏主人翁意识也是困扰民办高校思政教师的一个问题。由于民办高校采用聘任制, 思政教师同别的专业教师一样流动性大, 成员构成成分比较复杂。许多教师的人事关系和党组织关系并不在学院里面是挂靠在人才市场, 这样使得他们心目中多多少少存在着被雇佣的心理。当按照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进行管理的民办高校运作时, 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交汇碰撞之际, 这些思政教师的思想很难表现出相当高度的认同性与觉悟性, 而是趋于功利化、庸俗化和实用主义。他们往往热衷于多上课挣课时费, 对于党组织活动则能推就推, 即便有空勉强参加, 也是抱着例行公事的不认真态度, 接受教育流于形式。

2 坚定民办高校思政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若干思考

2.1 加强学习、提高觉悟, 在坚定科学信仰上狠下功夫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战斗在理论教育前沿的民办高校思政教师, 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宣传和实践它, 工作再忙, 学习也不能搁浅。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特别是要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同时必须矢志不渝地信仰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做到真学、真信、真讲、真用, 尤其要使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头脑的力度更大更强;还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 反对形形色色的伪马克思主义、假马克思主义和赤裸裸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为此, 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对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将先进的理论精神贯彻到工作中去, 以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站稳民办高校课堂这块育人阵地, 自觉地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教学相长, 与学生共同提高理论修养和理论水平。牢记党的宗旨, 提高政治觉悟, 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观念, 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克服雇佣思想, 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干, 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立德树人舍我其谁勇于担当的豪情, 为人师表, 恪尽职守, 无私奉献。

民办高校思政教师还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 利用假期深入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农村实地调研、观摩和学习, 感受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体会若没有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 就没有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没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也就不可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切身领悟, 促使科学信仰从“教化本位”向“内生本位”转变。事实胜于雄辩, 正是由于这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才使得我们国家大踏步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方向前进, 广大人民群众才能过上幸福安宁的好日子, 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才会呈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从而自觉地坚定自己的科学信仰, 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 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崇敬和信任, 把爱国颂党之心化为报国感恩之行, 努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力争做共产党员的楷模, 做教书育人的标兵, 做大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以优良的党风来正校风、促教风、带学风。

2.2 积极监督、有效管理, 在党组织服务创新上狠下功夫

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应依托党组织, 充分发挥党委和思政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民办高校党组织定位于政治核心地位和政治核心作用, 在人才培养、思政教育和安全稳定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民办高校大多专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这是隶属于党委的二级教学单位, 体现出贯彻落实“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也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双高”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民办高校党委和思政部党支部须朝创建学习型和服务型党组织方向发展, 坚持“服务而不领导、支持而不越位、引导而不包揽”的原则, 优化组织设置, 扩大组织覆盖, 刚柔相济灵活多样地做实际工作, 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建工作的首位。坚持不缺位, 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破解难题的勇气和意志、创先争优的毅力和干劲、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态势, 锐意进取, 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与思政教育工作, 在培养一支信仰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中起到监督保证作用。有效配合教学督导体系的运作, 以书记听课、宣讲汇报、专题研讨等方式进一步指导和监督思政教师在教学中严格遵守宣传纪律, 要求其不能借口学术自由而肆无忌惮地向学生传授错误有害的非主流思想或对学生的这类思想听之任之而不加以正确引导;不妨对思政教师做出具体明确的学习要求, 形成并健全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大胆拓展新思路, 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 定期学习和不定期学习相结合, 研读原著与关注时事相结合等;还可以进行一系列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道德观相结合的主题教育活动, 如学党章、学党史“双学”主题教育活动,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教育活动等。

2.3 把好关口、严格审核, 在质量保障上狠下功夫

“师德建设虽然隶属于职业道德范畴, 主要依靠舆论、宣传和教师的自我教育方式来实现, 但也不能仅仅依靠引导和舆论宣传, 必须在柔性教育中注入刚性的管理制度, 实现刚性制度和柔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民办高校人事部门需严格执行思政教师准入制度, 把好入口关, 严格审核, 对于任职的思政教师则应协同督导部门每学期进行认真考评, 坚决惩处违反师德的行为, 在职称评聘、加薪晋级、承担教研项目、外出进修考察等方面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

理想信念往往藏于内心而现于言行。有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是否按照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能否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道德标杆, 均不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看出来。对于那些不能很好地胜任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有双重或多重人格, 言不由衷甚至是心口不一, 多次在政治立场上出问题以及经常在课堂上用错误言论误导学生的思政教师, 即便是党员, 也要坚决转岗或清退, 情节严重的还应给予党纪校纪处分。

从素质条件上来看, 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应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全心全意服务学生的宗旨意识, 扎实的知识功底和教学教研水平。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既是对一名普通中共党员的基本要求, 又是对一名民办高校思政教师的基本要求。上述双重要求使得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具备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政治方向, 明辨大是大非的政治鉴别力, 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立场, 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政治自觉性以及坚持民主集中制和服从组织安排的政治纪律性。因而对于他们从始至终都要比别的专业课教师要求更严格。

2.4 借助网络、宣传交流,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狠下功夫

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必须意识到, 当今时代网络正以它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联互动性, 使传统的自上而下变为互动双向、多向交流, 有利于改变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思政教育方法, 突破以往诸多环节的限制, 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和实效性。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 相互间进行先进科学理论的宣传交流和研讨, 思政骨干教师须牢牢把握网上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用乐于接受的鲜活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 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 使其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变得更为坚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变得更加自觉。可以建设专题网站, 开辟网上党校、理论学习、经典文献、时代先锋等特色专栏, 组织观看大型文献纪录片《复兴之路》、《信仰》等, 还可开辟专题论坛、成立博客圈、建立QQ群和利用微博、微信、微党课、飞信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立体化全覆盖。

如今在网络复杂生态环境和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 要使民办高校思政教师深入把握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提高他们的政治鉴别力和洞察力尤为必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南。坚持其立场、观点和方法, 就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 “不畏浮云遮望眼”,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里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明确方向, 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教育学生, 提升自我完善人格。

3 结论

如何坚定民办高校思政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紧迫而又崭新的课题。以其昏昏无法使人昭昭, 自己不信又怎能使别人相信?况且这种人格分裂也不利于思政教师的身心健康。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教育与自我教育, 坚定科学信仰, 统一思想认识, 摆正价值取向, 使之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完成党的历史使命高度契合, 最终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和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刘国习, 陈丽华.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简论[J].中国农业教育, 2012, (3) .

上一篇:英文自我介绍的自信语句下一篇:孝南区涂店初级中学周转房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