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2024-06-03

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精选6篇)

篇1: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1建设目标

全面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整合社区现有信息网络资源,鼓励建立覆盖区(县、市)或更大范围的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整合区、街道、社区面向居民群众、驻区单位服务的内容和流程,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逐步改善社区居民委员会信息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社区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面支撑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内部管理电子化,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2体系结构

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体系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底层为“社区基础数据中心”存储十大类业务数据,涵盖了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方方面面;上层为“社区管理应用平台”和“社区服务应用平台”。其中“社区管理应用平台”集成社区各专项业务系统,为社区工作提供便利、高效的科学化管理手段。“社区服务应用平台”面向广大社区居民,为居民提供满意、周到的社区服务,建立起政府监管、企业(服务商)服务、居民获益的交换平台。

社区基础数据中心

社区基础数据中心是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它不仅负责存储“社区管理应用平台”和“社区服务应用平台”中的业务数据、图文数据和配置数据信息,还会自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以形成更加科学和有价值的数据业务模型。社区基础数据中心还提供了数据层面上的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功能,为“社区管理应用平台”和“社区服务应用平台”中的系统及与第三方系统(社保、银行等)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提供了接口。

社区管理应用平台

1)社区信息管理系统

社区信息管理系统是对“社区基础数据中心”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维护、查询、分析、展现的综合利用工具。该系统可以让社区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数据统计上报工作中解脱出来,各委办局可以直接通过系统查询到自己需要的数据和统计报表。系统还提供了强大的业务自定义功能。用户可以依据自身工作的需要对系统中业务模块的字段、查询方式、列表样式、统计项目等进行个性化的设置,甚至可以自行增加新的业务信息模块。

2)一站式服务管理系统一站式服务就是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实现政府业务逻辑集中,实现跨部门的协作服务,网上网下相结合、多种渠道受理反馈、资源共享、协同审批,实现“一站到底”的服务。让企业和居民到政府部门办事时,不需要在多个窗口或部门间周折,提高其办事效率和满意度。

主要涉及服务受理、服务收费、服务监督、服务回访、服务指南、办事查询、服务项目管理、办理材料管理、服务统计分析、满意度统计分析、业务报表等模块。

3)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

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城乡生活困难群体。救助种类包括: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城乡临时救助等。业务功能包括:救助(低保)申请、救助(低保)情况变更、救助(低保)停发、动态跟踪、低保调标、低保户迁移等近50项功能。

系统针对救助业务办理中的资格审批流程、资金使用情况、关键业务数据合理合规、申请人员身份核实等业务处理步骤都行了规范、严谨、科学的控制管理。为杜绝漏保、错保、资金挪用等问题的发生,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使各项救助工作能在“阳光”下进行。

4)为老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为老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是依据国家关于“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补助申请与审批,服务卷的放发等各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具有相应的审批级别设定,可以把审批的结止点定到街道、区、市中的任何一级。另外可对为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籍、文化娱乐、社会交往、安全巡视等服务项目进行计算机管理,同时可以将数据自动汇总,生成图表,方便各级负责人及时了解实际情况,使业务处理规范化、自动化,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为老年人居家养老创造便利条件。

5)流动党员管理系统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结合基层党组织的实际工作情况,开发了本系统。主要是对流动党员从网络报到开始直至其组织关系转出为止,这段时间内对其进行的管理和教育。通过实时统计,系统内的各级党组织能够及时掌握所属流动党员的动态数据,对流动党员的数量、分布及参加组织活动等情况,始终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跟踪管理,实现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全覆盖,流动党员从所属党支部领取“活动证”外出的同时,系统内就产生一条短信息发送到流入地党组织,以此实现组织间的沟通和合作,从而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持证报到、参加组织生活以及遇到的困难等最新信息,保证党员流动而不流失。

6)报表采集管理系统

在社区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不定格式的表格,这些表格一般为上级单位下发的一些数据采集表,如《辖区工会情况统计表》、《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统计表》等。这些表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并且经常会增加新的业务表格,既便是同一种表格的格式也经常会发生变化。如果针对每一个表格都去开发一套业务处理,势必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开发和后期维护成本。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设计了一套专门的报表采集工具,由用户利用Excel单元格保护的特点,按照相应的规则制作出表格模板,表格模板中定义需要采集的数据项、合计平均等计算项(可利用Excel本身的公示定义)。用户将表格模板下发给指定的人(如街道计划生育科的工作人员将《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统计表》表格模板下发给下属社区的工作人员),接收人填写表格(Excel单元格保护已经限制了表格中哪些可以修改,哪些不能修改),填写完成后将表格上传,后台服务将自动计算和汇总。同时可以看到表格下发给了哪些用户,哪些用户已经完成工作,还有哪些用户没有上报。

社区服务应用平台

1)社区服务网站群

社区服务网站群是指统一部署,统一标准,建立在统一技术构架基础之上,信息可以实现基于特定权限共享呈送的“一群网站”。可以有效整合各级政务部门的信息资源,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挖掘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身于社区服务中,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便利、周到的服务。

社区服务网站群以“网站集群系统”、“自助建站系统”、“协助与交换系统”、“内容管理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为依托,在此之上建立各社区独自的“社区服务网站”,“社区服务门户网站”建立在各社区网站之上,可以直接从各“社区服务网站”提取服务信息,也可以自行发布维护信息。

2)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系统

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电信技术融为一体,目前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升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呼叫中心系统根据客户的相关按键、指令、语音请求,自动将客户电话转至语音咨询查询、电话留言、或人工座席桌面,为来电用户提供诸于政策解答、信息查询、业务办理指南等服务。该系统涉及呼叫智能分配(ACD)、应用服务系统、坐席系统、远程坐席系统、IVR与自动服务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外拨服务系统、管理系统、录音系统、电子地图系统(扩展支持)、监管管理系统(扩展支持)等多种先进的技术和业务功能。

社区服务呼叫中心,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只要电话打进来,就能协助解决问题,这也是呼叫中心取信于民,让居民满意的关键所在。因此,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的建设,不单单是依靠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手段的加强。我们将从资源整合、管理制度、宣传推广、日常运营等多方面协助用户进行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的建设。

3)社区信息多媒体查询系统(大屏幕、触摸屏)

社区信息多媒体查询系统是为了方便社区居民获取社区信息和服务而开发的软件。该系统对社区的整体情况进行介绍,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社区居民公布社区的通知、公告、服务等信息。系统汇集了社区内社区服务行业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通常包括:社区概况、办事指南、社区服务、党务公开等信息。

该系统采用触摸屏技术,社区居民只需用手指触摸系统提示语言或相应的文字说明,就会出现所需内容,然后触摸所选取内容的翻页按钮就可以实现内容的翻阅,即简单又快捷。触摸屏对于不太熟悉电脑操作的居民来说尤其方便。同时,系统还可与INTERNET连接,从而改变一般社区服务中心的信息量小,更新慢的缺陷,更具有鲜明的服务内容广泛、居民上网方便的特点。

4)社区少儿互动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

社区少儿互动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以卡通游戏展现的社区教育平台,实现了电子图书馆的全部功能,整体界面采用卡通风格。图书馆中的每一本图书都加入专门制作的音频、视频、动画效果,同时还增加了与读者互动的功能,可以让小读者来控制阅读。同时每本书后都针对本书内容设计了一些小游戏,让小读者们感到不是在进行枯燥的学习,而是进入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寓教于乐。

篇2: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系统运行两年来,*区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区民政局积极贯彻落实市民政局和市社区服务中心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努力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平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拓展平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扩大平台的服务内容和范围,更新完善平台的应用模式,在推动

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和加强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把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和社区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抓好抓实

市政府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决策,为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在建设**平台的过程中,我们着眼于发展、着手于改革、着力于服务,努力为区、街社区服务中心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一)建立事业法人机制,支持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和发展,增强**平台的公益性。各街道按照“政事剥离、管办分开、费随事转”的原则,将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全民事业法人单位,成为以公益性服务为主的社会服务机构,独立享有人事聘用权、财务自主权和项目经营权,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服务队伍不断发展,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全区共开展维修、职业介绍、保姆、小时工等30多个服务项目。

各街道都积极给予**便民服务项目资金扶持。安定门街道把原来居委会办三产网点的积累作为社区服务发展基金[本文转载自[-http:///找文章,到],用于补贴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东华门街道每年拨款5万元用于便民服务热线的运营和管理;东直门街道拨出一处门面房和一处停车场给社区服务中心经营洗衣和存车业务。明年年初建国门街道4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将投入运营,明年年底朝阳门街道3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也将落成。

(二)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我们从改革入手,改变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事不分、管办不分,政府全包的做法,不仅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也要调动平台工作者的积极性,按照以服务养服务、以实业养事业、以经济效益促进社会效益的思路,积极推进社区服务准市场化运作和项目管理机制。各街道办事处都与社区服务中心签订了承包经营管理协议:如和平里街道成立了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建立一室三部五个分中心,实行七种工作机制,规范管理,强化功能,把**社区便民服务、社区福利保障服务、社区文体服务、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社区环境卫生服务分别作为政府的公共服务项目,列入中心职责范围自行组织或向社会招标完成。每年把265万元人头费、办公费拨给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各项服务,今年已经把环境卫生保洁和社区文体服务两个项目的经费划拨到中心,由中心正式实行项目运作和管理。

交道口街道从2002年7月份开始,把社区服务中心作为一个公共服务项目,以全额资产承包的形式承包给个人,服务管理不断规范,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服务信誉不断提高。两年来共从甘肃、山西等省招收400多名保姆,实行岗前培训和入户现场培训,为居民提供保姆。还面向社区单位开展社会化服务,今年为两个税务所整理了积累多年的档案。开展社会福利服务,为孤老户、残疾人、低保户、老干部、归侨侨眷等提供无偿和低偿服务近200次,减免费用8000多元。朝阳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扶持个体企业“仁厚家政服务中心”开展保姆小时工服务,方便了居民。

(三)努力实现各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同步。一是区社区建设办公室大力宣传这项工作意义和目的,积极组织进行推动,各街道安排充足的人力和物力,保证这项工作的完成。如交道口、东四两个街道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安排资金为居委会配备电脑;二是组织各社区专职工作者参加市社区服务中心的培训工作,夯实工作基础;三是派人深入街道和社区进行指导,帮助社区专职工作者提高操作技能;四是积极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相关基础数据,保证数据来源;五是明确各社区居委会都要有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工作,确保这项工作能够按照市的要求如期完成。除拆迁等原因外,全区137个社区中有121个社区按时完成录入工作,合格率在90以上。今年社区专职工作者对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明显提高,数据录入合格率超过95。全区137个社区有134个社区安装使用了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127个社区安装了ADSL,121个社区实现数据同步,通过社区居委会上传数据居全市首位。

二、加强指导,把**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一个品牌来经营,让广大居民获得更多、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

(一)增加服务意识,千方百计满足居民的需求。今年5月

份,全区10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都把街道便民服务热线接入市**呼叫系统,呼叫量和服务需求稳步上升。做到了三天100的服务和回访。运行日志清楚完整,做到了日报日清、日报日办。

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提出“居民的服务需求就是我们的运营项目,对居民的需求不能说没有。”“我们代表的是政府,居民骂我们就是骂政府,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满足居民的服务需求。”如交道口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一名服务人员把用户的门修坏了,中心就派人带着用户在全城寻找与原来一样的门,最后找到了,用户对他们的服务态度非常信服。建国门街道的一名小时工把用户的一个花瓶打破了,要求赔偿3万元,中心出900元和小时工出100元,按照花瓶的实际价格1000元给予赔偿,维护了中心的信誉。东华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了外来人员流动工会,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每一位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购买了家政服务平安保险卡,稳定了社区服务队伍。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还整合了五类就近服务项目,明确了服务人员和时间,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获得服务。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坚持公益性的原则,努力维护**的品牌服务形象,1—11月份共接单41986份,完成有偿服务19914次;完成无偿服务22072次。服务自管队伍由年初的120人增加到273人。

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都建立了“服务—反馈”机制,即社区居委会及时把收集到的居民需求信息反馈给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根据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和开展服务。如和平里街道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的“15分钟便民工程”,设立了80多个便民角,为居民提供粮、菜、水果等销售服务。建国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解决危改拆迁区居民买菜难等问题,共开设了30多个便民菜亭、主食亭和修鞋、修车、早点、售粮等服务站点,还安排了30人就业。各社区服务中心都与社区居委会签订了监督管理协议,以规范这些站点的经营行为。东华门社区服务中心印制了2万份便民服务卡,景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把服务项目印刷到印有各社区徽标的折页上,发到每个居民手中,其他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也都向居民发送了便民服务卡,宣传**的便民服务功能,扩大了服务范围。各社区居委会还将把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引入社区居民事务办理站,由办理站通过**便民服务热线和社区服务信息网为居民申请服务。

(二)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区公共服务品牌建设。各社区服务中心还积极组织开展了2004年“**亲情陪伴大年夜”等志愿服务活动,150名志愿者参加,近百位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得到亲情般的关爱。更多的是社区服务自管理队伍在日常工作当中为孤老户等开展的低偿和无偿服务。今年我们又以区民政局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开展“**义工大年夜陪伴服务在社区”活动的通知》,继续推动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的开展,宣传**社区公共服务品牌。

(三)规范管理,加强服务,努力打造政府的公共服务形象和**服务品牌。2003年底,区中心制定了《东城区**热线呼叫系统及网络管理规章制度》,从社区服务中心网站区域主管职责、网络座席人员工作职责、街道网络中心机房管理规定、街道网络中心机房操作规程四个方面,系统地规范了**热线的运营和管理。加强了对街道服务单完成及回访情况的监控,强化对街道网站上线咨询信息与服务商信息的审批管理,做到定时审查、及时督促、按时上线。同时,全时对**服务单进行7个时间的监控,基本实现了三个100。

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积极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也规范社区服务自管队伍的行为,归避风险,完善服务。如安定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对便民服务网点的管理制度从原来居委会管理时的19项重新修订为60项83款350条。协议书、合同书、保证书、担保书等共有8种,各种台帐、表格达几十种。通过规范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使各种风险降至最低程度,增加收益,保障了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交道口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了家政服务人员岗前培训、服务规范等项制度。

(四)各街道注重加强信息的搜集、管理和报送工作。各街道都成立了由街道党政办、社区办和社区服务中心人员组织的信息网络组,信息员做到“四勤”,即: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网络组成员分别深入社区居委会,加强指导和宣传,协助开展社区服务,注意各方面的信息搜集、整理工作,力求当天信息当天发送,努力做到信息采集、整理、撰写、发送“一条龙”。今年全区在社区服务信息网站共编辑发布信息8828条。

(五)区中心定期组织各街道主管社区建设的副主任和社区服务中心主任进行社区服务工作的经验交流会,帮助大家开拓思路、总结经验。市社区服务中心也多次参加了交流会,给予具体指导。区社区建设简报编发了相关街道经验的简报5期,促进各个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配合。

三、作好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推广,为社区居委会减负探索新途径

(一)加强对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的服务和管理。今年,区民政局和区社区服务中心先后分别召开了街道社区办主任及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负责人、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及网站工作人员工作会、培训会,传达贯彻市的各项工作安排,主管副局长每次会上都要强调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以引起各街道和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以区社区办名义向各街道下发了《关于推广普及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升级版和网络版,加强社区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东城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通知》、《关于转发〈关于做好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上传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布置工作、明确责任,并进行督促检查。民政局工作人员采取分级培训、上门指导相结合的做法,对社区居委会专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保证各项工作及时完成。组织街道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人员参加市组织的培训3次,组织了各社居委会专管人员249人参加市的业务培训,社区管理信息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提高了对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积极探索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努力为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服务。我区把构建**社区管理信息平台作为推进公共管理和服务有效手段,作为为社区居委会减负的重要措施,给予高度重视。区委书记亲自过问和调度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区民政局多次召开会议,对拓展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进行调研,探索开发利用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特别是统计版的推广应用,为这项探索提供了新的空间,我们将在市社区服务中心的支持下,通过数据库移植、网络渗透等技术,联通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东城区政务平台,搭建起东城区社区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政府部门在数据库中自由索取数据、自动生成需要的表格,以达到为居委会减负、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的目的,为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做出贡献。我区已将这项计划作为东城区社区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重要内容,列入落实和谐社区建设的“折子工程”之一。

“一个平台两套系统”建设,是开拓社区服务的新领域、新途径、新举措。我区将努力按照市社区建设办公室和市社区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部署,完善服务,加强管理,扎实工作,积极探索,与各区县一起,努力完善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广大居民、服务社区居委会、服务政府的各项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把社区服务推上新台阶。

篇3: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社区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 是居民生活和获取服务的最主要区域, 是社区服务业所依托的地域主体。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大型社区的迅猛发展和国民知识层次的普遍提高, 居民不但要求社区服务业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服务品质越来越高, 而且对社区服务业的服务模式、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程度也提出了崭新的要求。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颁布实施,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战略决策:同时, 对电子商务的引导和支持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电子商务两项重点工作的交叉点之一, 社区服务业信息化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目前, 服务于社区的产业主体多处于粗放型发展状态, 服务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 服务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人们获取服务的途径和支付手段有限, 方便、快捷地享受到所有社区服务还停留在理想阶段;第三方认证和信用评价体系还未有效建立, 居民面对众多的服务商不免有些茫然, 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能找到放心的服务。对于这些问题, 加快服务业的信息化、规范化进程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以社区为组织者和管理者, 建立面向社区居民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完善基于社区服务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对于提升社区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 规范服务行为, 提高服务品质, 以及使居民方便地获取放心服务, 满足人们的多元化服务需求, 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清华大学在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以学生和教工社区为依托, 建立了清华园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 加强了对社区服务的科学管理, 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放心的社区服务,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信息化服务平台在居民住宅区、高校、机关大院等大中型社区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1 清华园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

清华大学所在地清华园占地面积405.5公顷, 常驻人口7万多人, 流动人口3万多人, 是一个典型的大型社区。社区服务涉及商贸、餐饮、住宿、物业、家政、维修、医疗、物流、银行、保险、咨询、治安、环卫等40多种, 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满足了居民的各种日常需求。然而, 众多的服务项目和网点往往令居民眩目, 仅服务电话就有近百个之多, 给获取服务带来了不便;此外, 各服务网点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 开通网上业务受理的更是寥寥, 限制了服务品质的提升。为此, 清华大学以信息化为切入点, 建立了清华园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

清华园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由93001呼叫中心、服务网站和信息中心三大部分组成, 承载、协调社区内外众多服务资源和信息, 利用电话和互联网等多种先进的通信手段, 为信息传递、业务受理和管理运行提供信息化支撑, 构建起了互动的诚信服务平台, 为居民提供规范、便捷、放心的“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

信息化服务平台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先进性、扩展性和开放性原则。呼叫中心采用了先进的IP组网技术, 便于扩容和向下一代网络升级。服务网站设计伊始就定位于高层次电子商务, 不是简单的介绍宣传型网站, 而是业务实时受理系统, 从用户下订单、到服务商受理、再到用户评价, 全程电子化完成。呼叫中心和服务网站共用信息中心, 保证了服务资源状态信息和订单信息的统一一致, 实现了两个系统的无缝衔接和交互。整个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 便于升级扩展;同时采取开放式设计构架, 便于和其它信息系统交互。

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加盟的方式整合现有社区服务资源, 由加盟服务商提供各类具体的服务, 平台负责对服务商进行考核认证和市场监督, 促进其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放心服务。此外, 平台接待专员还会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推荐最适合其需要的服务商, 提供有针对性的定制服务。

信息化服务平台投入运行后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 知名度迅速提高。目前, 通过考核认证加盟平台的各类服务商有30余个, 平台呼入电话量800余人次/日, 网站访问量1 000余人次/日。

2 为居民提供方便、放心的社区服务

信息化服务平台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一方面, 平台承载了众多服务资源, 几乎涵盖了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 居民只需要拨打统一的呼叫热线93001 (社区外用户拨打62793001) , 或者登录服务网站www.93001.cn就可以获得所需的服务, 相比过去要记繁多的电话号码方便了许多;另一方面, 平台采用了多种通讯手段作为接入方式, 除电话和网站外, 还开通了接待前台、Email、短信、语音留言等接入方式, 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接入窗口, 居民可以随时随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入服务平台。

信息化服务平台对服务商的软实力非常重视, 在引入服务商时严格遵守“成熟一个上一个”的原则, 对申请加盟者进行多方面考核, 主要涉及服务的信誉、质量、规范程度、及时性等七个方面, 考核通过后方能成为认证的服务商, 从而加盟平台提供服务。同时, 已经加盟的服务商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 还要接受动态监督, 对于出现问题且没能通过复核的服务商将被取消加盟资格。平台的考核认证机制和市场监督机制对于规范服务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保证了用户从平台获取的服务都是放心服务。

3 促进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投入运行,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首先, 平台提升了服务商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社区服务商由于受到认识、财力和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限制, 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 相对走在前列的信息化较好的服务商也承担着较高昂的信息化一次性投入和维护成本, 而且大多数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信息化服务平台采取“集中投入、统筹开发、专业维护、平台共享”的管理运营方式, 由社区管理者组织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 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硬件设备, 软件开发和维护由知名厂商提供, 保证了系统的先进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大大提升了服务商的信息化水平, 进而带动了服务水平的提高。平台是众多服务商共享的, 相对于各服务商自己独立开发维护模式, 信息化成本大大降低;同时, 服务商还享受到了更高级的信息系统支撑和多样的通讯支付手段, 实现了服务水平质的飞跃。此外, 设备的共用和集中运行还减少了服务器耗电、机房制冷等能源消耗, 有利于环境保护。

其次, 平台的整体效能增加了服务商的经济效益。信息化服务平台有着广大的用户群, 日常访问量也相当可观, 加盟服务商很轻松地就得到了平台用户的注意, 获得了额外的宣传效益和巨大的商机, 成倍地提升了经济效益, 有利于企业做大作强。同时, 由于加盟服务商都通过了平台的考核认证, 代表其信誉和服务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可放心使用, 从而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最后, 平台有利于现代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的推广。信息化服务平台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系统, 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信息手段将管理理念等“软件”融入到了服务商的日常运营中。服务的全程电子化处理需要为各类服务制定相应的电子化工作流程, 在流程的制定过程中, 一方面充分考虑了现有的传统工作流程的优缺点,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另一方面引入了管理学中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 使服务流程更加科学高效, 从而提高了加盟服务商的管理水平。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加快信息化进程已经成为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和谐社区的建设是构建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社区信息化服务和管理进行研究, 将有力地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 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清华大学在社区信息化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科学管理,信息化,社区

参考文献

[1]张凤昌, 吉俊民, 王艳.新时期清华大学后勤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9) :20-22.

[2]朱赤, 高海滨.信息化服务平台创造便利生活[J].中国信息化, 2008 (10) :30-31.

篇4: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关键词:老龄化 居家养老 社区服务 服务平台

2011年4月13日,省老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过去五年间,全省老人净增136.36万,2010年末老年人口总数为789.03万人,占总人口的16.6%。独生子女父母开始进入老年,少子老龄化初步呈现,随之而来的家庭空巢率持续上升,独居老人增多。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老有所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很迫切、很现实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1 养老面临的具体困难

1.1 丧偶老人数量大、比例不断上升。根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29.3%的人丧偶。随着年龄的增加,没老伴的老年人就更多了。80岁以上老年人的丧偶率高达60.99%。在丧偶的老人中,女性又占了多数,与生理结构不同等多种原因有关。女性寿命大都要比男性长3年,再加上男女在结婚时基本选择“男大女小”的模式,导致目前老年人中独居女性占了大多数,80岁以上有八成女性是独居的。丧偶独居老人,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生活上对社会养老的需求尤其突出。

1.2 少子老龄化社会,独居老人和纯老家庭户增多,家庭规模缩小。浙江进入一个新时代——少子老龄化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空巢率提升。调查显示,虽然有37.74%的城镇老年人和61.06%的农村老年人愿意和子女同住,但实际上这一比例只有24.31%和39%。1代户是城乡老年人家庭的主要类型,其次是3代户,居第三位的是2代户,4代户不到1%。

1.3 子女“忠孝”难两全,合理照料老人的问题已不是一个单纯的道德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调查显示,城镇老年人中,实际生活照料人是配偶,其次是女儿,保姆或钟点工位列第三,甚至比儿子、儿媳更多。而农村老年人的配偶同样作为首要照料者。

1.4 大部分老人希望“居家养老”,但是需要社区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有所下降,城镇老年人中表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占16.0%,农村老年人占8.95%。绝大多数老年人愿意在家养老,但希望社区能提供必要的服务,如社区办老年饭桌、送餐、家庭病床、料理家务等。特别是城乡“上门护理”、城镇“陪同看病”和“帮助购物”、农村“上门做家务”需求率翻倍增长。

2 国内现有服务平台种类及问题

目前国内已经应用包括正在建设的各种服务平台,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网站建设为中心,由专人维护一个资料齐全的服务器,在网站上公布各种公共服务信息,商业咨询电话。这类的服务平台,其缺点就是信息量太大,浩如烟海,包罗万象,普通用户即便是登陆到网站,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接下来还要确认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然后再想办法使用这些信息,此番周折,令一般用户苦不堪言,更加谈不上对电脑网络不是很熟悉的老年用户。因此这样的服务平台市场化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之大可以想象。另外一种就是呼叫中心为特色。如杭州电信参与杭州市社区共建,形成了以呼叫中心为核心的社区信息化网络数据中心和全市便民服务中心平台,推出“96345社区服务信息化”模式,居民通过播打电话就可以获得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等。通过这类服务平台,用户虽然可以相对较为直接的获取到信息,但是接下来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如何沟通,还是需要用户自己去处理。再者由于呼叫中心面对的服务对象是整个城市居民,坐席数直接影响到同时提供服务的有效性,随着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的扩大化,必须通过扩大坐席数才能够保证及时、迅速的接入呼叫请求。

在充分认识了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研制开发新型的,分布式的以社区为中心,通过超级服务器监管的网络服务平台,更显得有必要。它能够有效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区服务的产业化。社区建立起来网络服务平台以后,用户只要通过家庭网络终端,点击需要的服务内容,该项请求就被送往社区中心,由社区中心安排上门服务,用户只要安坐家中,尽享一站式管家服务。从而实现居家养老、又最大程度的保障了老人服务需求、安全需求。

3 社区养老网络服务平台开发思路

3.1 平台技术分析。社区网络服务平台是通过“点击”家中的触摸屏,在网络上寻求服务的桥梁。该平台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配合以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形成一套完整、可靠的服务体系。透过该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实现小区业主、小区物管、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有机整合,打造出全新的服务模式,从而真正实现“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应用该平台,就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一站式的电子管家服务。平台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采用ARM920T内核的硬件平台,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外围接口电路,实现一套完整的社区网络服务平台(简称平台)。该平台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核心,以网络为手段,编织服务网络,为社区服务的产业化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其实现方案如图1:

其中,服务请求接入模块,负责接收家庭网络终端的连接请求,确定优先级,排队,提供连接端口;服务管理与分发单元,负责建立社区服务,管理链接,提供数据库访问服务;服务转发策略,负责制定各种请求的分发路径,如紧急求助信号,服务请求信号等;服务信息数据库,负责记录和保存各种服务供应单元的信息,以及物流配送网络信息;用户资料数据库,负责记录和保存社区家庭用户的必备资料,包括应急电话,保健情况,定制的服务类型等;平台分三级结构,根节点是超级服务器,社区服务器作为分支,家庭网络终端是末端节点。其中社区服务器是整个系统运作的关键,相当于人的大脑;家庭网络终端就是系统的手足,感知用户的需求,完成系统的指令;超级服务器就像打印机,只是监管和记录整个平台每天发生的各种事件。社区服务器要求能够接收家庭网络终端的求助信号,能够生成和保存本社区网络系统的维护记录,能够统计各种服务请求,并分门别类的保存和转发,还要能够查询系统内的每个家庭终端的运行状态,并完成与超级服务器的通讯任务。组态化的超级服务器能够实时监控整个社区网络服务平台的运行状态,能够通过自动巡检和定点查询的方式,记录社区服务器的运行参数,家庭网络终端的报警记录以及服务请求,并将数据保存在数据库,能够通过友好的人机界面进行查询。

3.2 平台特色。①操作简单。社区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的最终目标就是保证家庭成员、特别是居家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电子管家式服务,家庭网络终端的界面直观,操作简单,功能强大,能较好的满足家居老人的操作需求。②紧急求助按钮是该平台的一大特色,不仅能够实现家居范围内报警求助信号的无线接入,而且能够满足室外社区公共场所的信号接入。可视对讲终端是智能化小区的必备装置,但是传统的实现方式中,没有办法做到物业的集中监管。在该平台中,网络化的可视对讲终端也是系统的一个独立节点,通过按键操作,除了可以呼叫业主以外,还可以直接呼叫物业值班室需求帮助。③社区资源互动。老年关注除以上功能外,与社区医疗挂钩,在触屏上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饮食关照,组织活动,提供护理、送药等个性化的服务。

4 结语

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能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和亲切感。依托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意义重大,是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老年空巢化、空巢失能化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于戈,刘晓梅.论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1(5).

[2]伊志刚.我国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与养老模型建构[J].人口与发展,2009,15(3).

[3]陈颐.关于养老服务产业化的几个问题[J].现代经济探讨,2010(11).

[4]彭丽丽.日本养老福利制度及服务设施运营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1(8).

endprint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养老已经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大问题。如何养老?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显然已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而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于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本文对如何开展社区养老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老龄化 居家养老 社区服务 服务平台

2011年4月13日,省老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过去五年间,全省老人净增136.36万,2010年末老年人口总数为789.03万人,占总人口的16.6%。独生子女父母开始进入老年,少子老龄化初步呈现,随之而来的家庭空巢率持续上升,独居老人增多。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老有所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很迫切、很现实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1 养老面临的具体困难

1.1 丧偶老人数量大、比例不断上升。根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29.3%的人丧偶。随着年龄的增加,没老伴的老年人就更多了。80岁以上老年人的丧偶率高达60.99%。在丧偶的老人中,女性又占了多数,与生理结构不同等多种原因有关。女性寿命大都要比男性长3年,再加上男女在结婚时基本选择“男大女小”的模式,导致目前老年人中独居女性占了大多数,80岁以上有八成女性是独居的。丧偶独居老人,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生活上对社会养老的需求尤其突出。

1.2 少子老龄化社会,独居老人和纯老家庭户增多,家庭规模缩小。浙江进入一个新时代——少子老龄化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空巢率提升。调查显示,虽然有37.74%的城镇老年人和61.06%的农村老年人愿意和子女同住,但实际上这一比例只有24.31%和39%。1代户是城乡老年人家庭的主要类型,其次是3代户,居第三位的是2代户,4代户不到1%。

1.3 子女“忠孝”难两全,合理照料老人的问题已不是一个单纯的道德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调查显示,城镇老年人中,实际生活照料人是配偶,其次是女儿,保姆或钟点工位列第三,甚至比儿子、儿媳更多。而农村老年人的配偶同样作为首要照料者。

1.4 大部分老人希望“居家养老”,但是需要社区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有所下降,城镇老年人中表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占16.0%,农村老年人占8.95%。绝大多数老年人愿意在家养老,但希望社区能提供必要的服务,如社区办老年饭桌、送餐、家庭病床、料理家务等。特别是城乡“上门护理”、城镇“陪同看病”和“帮助购物”、农村“上门做家务”需求率翻倍增长。

2 国内现有服务平台种类及问题

目前国内已经应用包括正在建设的各种服务平台,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网站建设为中心,由专人维护一个资料齐全的服务器,在网站上公布各种公共服务信息,商业咨询电话。这类的服务平台,其缺点就是信息量太大,浩如烟海,包罗万象,普通用户即便是登陆到网站,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接下来还要确认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然后再想办法使用这些信息,此番周折,令一般用户苦不堪言,更加谈不上对电脑网络不是很熟悉的老年用户。因此这样的服务平台市场化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之大可以想象。另外一种就是呼叫中心为特色。如杭州电信参与杭州市社区共建,形成了以呼叫中心为核心的社区信息化网络数据中心和全市便民服务中心平台,推出“96345社区服务信息化”模式,居民通过播打电话就可以获得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等。通过这类服务平台,用户虽然可以相对较为直接的获取到信息,但是接下来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如何沟通,还是需要用户自己去处理。再者由于呼叫中心面对的服务对象是整个城市居民,坐席数直接影响到同时提供服务的有效性,随着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的扩大化,必须通过扩大坐席数才能够保证及时、迅速的接入呼叫请求。

在充分认识了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研制开发新型的,分布式的以社区为中心,通过超级服务器监管的网络服务平台,更显得有必要。它能够有效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区服务的产业化。社区建立起来网络服务平台以后,用户只要通过家庭网络终端,点击需要的服务内容,该项请求就被送往社区中心,由社区中心安排上门服务,用户只要安坐家中,尽享一站式管家服务。从而实现居家养老、又最大程度的保障了老人服务需求、安全需求。

3 社区养老网络服务平台开发思路

3.1 平台技术分析。社区网络服务平台是通过“点击”家中的触摸屏,在网络上寻求服务的桥梁。该平台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配合以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形成一套完整、可靠的服务体系。透过该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实现小区业主、小区物管、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有机整合,打造出全新的服务模式,从而真正实现“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应用该平台,就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一站式的电子管家服务。平台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采用ARM920T内核的硬件平台,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外围接口电路,实现一套完整的社区网络服务平台(简称平台)。该平台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核心,以网络为手段,编织服务网络,为社区服务的产业化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其实现方案如图1:

其中,服务请求接入模块,负责接收家庭网络终端的连接请求,确定优先级,排队,提供连接端口;服务管理与分发单元,负责建立社区服务,管理链接,提供数据库访问服务;服务转发策略,负责制定各种请求的分发路径,如紧急求助信号,服务请求信号等;服务信息数据库,负责记录和保存各种服务供应单元的信息,以及物流配送网络信息;用户资料数据库,负责记录和保存社区家庭用户的必备资料,包括应急电话,保健情况,定制的服务类型等;平台分三级结构,根节点是超级服务器,社区服务器作为分支,家庭网络终端是末端节点。其中社区服务器是整个系统运作的关键,相当于人的大脑;家庭网络终端就是系统的手足,感知用户的需求,完成系统的指令;超级服务器就像打印机,只是监管和记录整个平台每天发生的各种事件。社区服务器要求能够接收家庭网络终端的求助信号,能够生成和保存本社区网络系统的维护记录,能够统计各种服务请求,并分门别类的保存和转发,还要能够查询系统内的每个家庭终端的运行状态,并完成与超级服务器的通讯任务。组态化的超级服务器能够实时监控整个社区网络服务平台的运行状态,能够通过自动巡检和定点查询的方式,记录社区服务器的运行参数,家庭网络终端的报警记录以及服务请求,并将数据保存在数据库,能够通过友好的人机界面进行查询。

3.2 平台特色。①操作简单。社区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的最终目标就是保证家庭成员、特别是居家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电子管家式服务,家庭网络终端的界面直观,操作简单,功能强大,能较好的满足家居老人的操作需求。②紧急求助按钮是该平台的一大特色,不仅能够实现家居范围内报警求助信号的无线接入,而且能够满足室外社区公共场所的信号接入。可视对讲终端是智能化小区的必备装置,但是传统的实现方式中,没有办法做到物业的集中监管。在该平台中,网络化的可视对讲终端也是系统的一个独立节点,通过按键操作,除了可以呼叫业主以外,还可以直接呼叫物业值班室需求帮助。③社区资源互动。老年关注除以上功能外,与社区医疗挂钩,在触屏上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饮食关照,组织活动,提供护理、送药等个性化的服务。

4 结语

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能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和亲切感。依托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意义重大,是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老年空巢化、空巢失能化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于戈,刘晓梅.论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1(5).

[2]伊志刚.我国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与养老模型建构[J].人口与发展,2009,15(3).

[3]陈颐.关于养老服务产业化的几个问题[J].现代经济探讨,2010(11).

[4]彭丽丽.日本养老福利制度及服务设施运营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1(8).

endprint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养老已经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大问题。如何养老?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显然已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而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于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本文对如何开展社区养老提出了新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老龄化 居家养老 社区服务 服务平台

2011年4月13日,省老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过去五年间,全省老人净增136.36万,2010年末老年人口总数为789.03万人,占总人口的16.6%。独生子女父母开始进入老年,少子老龄化初步呈现,随之而来的家庭空巢率持续上升,独居老人增多。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老有所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很迫切、很现实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1 养老面临的具体困难

1.1 丧偶老人数量大、比例不断上升。根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29.3%的人丧偶。随着年龄的增加,没老伴的老年人就更多了。80岁以上老年人的丧偶率高达60.99%。在丧偶的老人中,女性又占了多数,与生理结构不同等多种原因有关。女性寿命大都要比男性长3年,再加上男女在结婚时基本选择“男大女小”的模式,导致目前老年人中独居女性占了大多数,80岁以上有八成女性是独居的。丧偶独居老人,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生活上对社会养老的需求尤其突出。

1.2 少子老龄化社会,独居老人和纯老家庭户增多,家庭规模缩小。浙江进入一个新时代——少子老龄化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空巢率提升。调查显示,虽然有37.74%的城镇老年人和61.06%的农村老年人愿意和子女同住,但实际上这一比例只有24.31%和39%。1代户是城乡老年人家庭的主要类型,其次是3代户,居第三位的是2代户,4代户不到1%。

1.3 子女“忠孝”难两全,合理照料老人的问题已不是一个单纯的道德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调查显示,城镇老年人中,实际生活照料人是配偶,其次是女儿,保姆或钟点工位列第三,甚至比儿子、儿媳更多。而农村老年人的配偶同样作为首要照料者。

1.4 大部分老人希望“居家养老”,但是需要社区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有所下降,城镇老年人中表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占16.0%,农村老年人占8.95%。绝大多数老年人愿意在家养老,但希望社区能提供必要的服务,如社区办老年饭桌、送餐、家庭病床、料理家务等。特别是城乡“上门护理”、城镇“陪同看病”和“帮助购物”、农村“上门做家务”需求率翻倍增长。

2 国内现有服务平台种类及问题

目前国内已经应用包括正在建设的各种服务平台,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网站建设为中心,由专人维护一个资料齐全的服务器,在网站上公布各种公共服务信息,商业咨询电话。这类的服务平台,其缺点就是信息量太大,浩如烟海,包罗万象,普通用户即便是登陆到网站,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接下来还要确认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然后再想办法使用这些信息,此番周折,令一般用户苦不堪言,更加谈不上对电脑网络不是很熟悉的老年用户。因此这样的服务平台市场化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之大可以想象。另外一种就是呼叫中心为特色。如杭州电信参与杭州市社区共建,形成了以呼叫中心为核心的社区信息化网络数据中心和全市便民服务中心平台,推出“96345社区服务信息化”模式,居民通过播打电话就可以获得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等。通过这类服务平台,用户虽然可以相对较为直接的获取到信息,但是接下来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如何沟通,还是需要用户自己去处理。再者由于呼叫中心面对的服务对象是整个城市居民,坐席数直接影响到同时提供服务的有效性,随着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的扩大化,必须通过扩大坐席数才能够保证及时、迅速的接入呼叫请求。

在充分认识了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研制开发新型的,分布式的以社区为中心,通过超级服务器监管的网络服务平台,更显得有必要。它能够有效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区服务的产业化。社区建立起来网络服务平台以后,用户只要通过家庭网络终端,点击需要的服务内容,该项请求就被送往社区中心,由社区中心安排上门服务,用户只要安坐家中,尽享一站式管家服务。从而实现居家养老、又最大程度的保障了老人服务需求、安全需求。

3 社区养老网络服务平台开发思路

3.1 平台技术分析。社区网络服务平台是通过“点击”家中的触摸屏,在网络上寻求服务的桥梁。该平台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配合以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形成一套完整、可靠的服务体系。透过该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实现小区业主、小区物管、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有机整合,打造出全新的服务模式,从而真正实现“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应用该平台,就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一站式的电子管家服务。平台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采用ARM920T内核的硬件平台,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外围接口电路,实现一套完整的社区网络服务平台(简称平台)。该平台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核心,以网络为手段,编织服务网络,为社区服务的产业化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其实现方案如图1:

其中,服务请求接入模块,负责接收家庭网络终端的连接请求,确定优先级,排队,提供连接端口;服务管理与分发单元,负责建立社区服务,管理链接,提供数据库访问服务;服务转发策略,负责制定各种请求的分发路径,如紧急求助信号,服务请求信号等;服务信息数据库,负责记录和保存各种服务供应单元的信息,以及物流配送网络信息;用户资料数据库,负责记录和保存社区家庭用户的必备资料,包括应急电话,保健情况,定制的服务类型等;平台分三级结构,根节点是超级服务器,社区服务器作为分支,家庭网络终端是末端节点。其中社区服务器是整个系统运作的关键,相当于人的大脑;家庭网络终端就是系统的手足,感知用户的需求,完成系统的指令;超级服务器就像打印机,只是监管和记录整个平台每天发生的各种事件。社区服务器要求能够接收家庭网络终端的求助信号,能够生成和保存本社区网络系统的维护记录,能够统计各种服务请求,并分门别类的保存和转发,还要能够查询系统内的每个家庭终端的运行状态,并完成与超级服务器的通讯任务。组态化的超级服务器能够实时监控整个社区网络服务平台的运行状态,能够通过自动巡检和定点查询的方式,记录社区服务器的运行参数,家庭网络终端的报警记录以及服务请求,并将数据保存在数据库,能够通过友好的人机界面进行查询。

3.2 平台特色。①操作简单。社区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的最终目标就是保证家庭成员、特别是居家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到电子管家式服务,家庭网络终端的界面直观,操作简单,功能强大,能较好的满足家居老人的操作需求。②紧急求助按钮是该平台的一大特色,不仅能够实现家居范围内报警求助信号的无线接入,而且能够满足室外社区公共场所的信号接入。可视对讲终端是智能化小区的必备装置,但是传统的实现方式中,没有办法做到物业的集中监管。在该平台中,网络化的可视对讲终端也是系统的一个独立节点,通过按键操作,除了可以呼叫业主以外,还可以直接呼叫物业值班室需求帮助。③社区资源互动。老年关注除以上功能外,与社区医疗挂钩,在触屏上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饮食关照,组织活动,提供护理、送药等个性化的服务。

4 结语

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能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和亲切感。依托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意义重大,是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老年空巢化、空巢失能化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于戈,刘晓梅.论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1(5).

[2]伊志刚.我国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与养老模型建构[J].人口与发展,2009,15(3).

[3]陈颐.关于养老服务产业化的几个问题[J].现代经济探讨,2010(11).

[4]彭丽丽.日本养老福利制度及服务设施运营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1(8).

篇5: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工 作 要 求

1、建立“首问责任制”,适应群众需要,灵活搞好服务,遇到问题及时与镇(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沟通解决。

2、熟悉工作业务,了解劳动保障相关政策,积极主动服务,使用文明用语,自觉遵守各项管理规定。

3、遵守职业道德,恪尽职守,团结协作,深入实际,实事求是。

4、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落实好就业再就业政策。

5、做到“六清”:失业人员底数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清、失业人员家庭情况清、失业人员就业需求清、失业人员安置结果清、退休人员情况清。

篇6:构建服务平台打造和谐社区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一方面社区成为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首发地、聚集地,也是广大居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社区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卫生、治安、娱乐、交往等高层次的社会需求日益提高。面对这一转变,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后认为,必须重点针对我区作为周口市传统工业最集中的一个城区,因大批改制企业及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实行属地化管理而空前增多的社会矛盾和群众的需求,找准了服务群众这一切入点,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体系,为此,我们确立了“创经济文化强区,构文明和谐川汇”的目标,把构建和谐社区放到与经济建设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满足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属,构建社区服务平台。

(一)加强领导,把打造和谐社区摆在重要的议程。

把抓好社区服务,建设和谐社区摆上全区工作重要位置,做到“三纳入”,即纳入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到城区四家班子的具体工作实施计划,纳入到城区党建目标责任制;一并规划,一并部署,一并落实,一并考核。(二)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2002年我区率先在自治区城区中实现“一居一支”,强化党组织在社会各类组织和各项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了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居民党小组三级党组织网络,在46个社区全面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为加强组织力量,把社区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吸收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委员,还成立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使社区党的工作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面,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在打造和谐社区中的核心作用。(三)建立各项制度,健全工作机制。

制定社区建设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促进社区服务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会议制度。区委常委会议、四家班子联席会议认真听取工作汇报,定期研究社区建设问题;

2、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实行处级干部包点联系,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要求每个指导员做到“四个一”:每年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活动、每年要为社区居民办一件实事好事、每年要反映一条关于社区建设的社区~、每年要为社区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形成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四套班子共同抓、职能部门配合抓、街道工委具体抓、全区党政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努力创建和谐社区新局面的合力。

3、考评奖励制度。对区机关各部门、各办事处按照社区服务管理和奖惩办法考核评分,奖优罚劣。

二、充实内涵,完善体系,服务群众亮点纷呈

构建社区服务平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活动载体,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我们主要抓好:

(一)关爱困难弱势群体,构建社区保障服务体系。

服务群众必须首先解决困难弱势群众的生活问题,让他们先受益。为此,我区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构建了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立了城区低保服务中心、街镇低保服务所、社区低保服务站,形成了三级低保服务网络。去年,我区通过三级低保服务网络多方筹集资金,发放低保金、救济救助金以及救济物资折价达到665万元,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同时,社区党组织广泛开展结对互助、扶贫帮困、扶残助残活动,满腔热情地为弱势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如,我区在柳开社区建立了河南第一个工作与治疗相结合的精神残疾人“工疗站”,对残疾人进行各种技能训练,让他们参与社会正常生活,不仅有效地帮助了残疾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而且还有助于他们的康复。

(二)关注下岗失业人员,构建社区再就业服务体系。

随着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深化,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生活困难。我区积极应对解决,构建了以城区劳动保障中心、街镇劳动保障所、社区劳动保障站为网络的三级劳动保障体系。各社区居委会也自觉把再就业服务当作重点来抓,广泛开展“入户摸底,进厂寻岗”的活动,为下岗群众“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千方百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去年,全区共投入100多万元开发再就业岗位12000多个,帮助9100多人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生活来源问题。

(三)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搭建便民服务网络。我们始终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影响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问题,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网络。通过整合民政优抚、司法治安、科技教育、卫生体育、计划生育、邮政电信等各种服务资源,按照“一居一亮点”各社区分别建立起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站、邮电服务中心、全托服务中心、律师服务站等20多个服务网点,46个社区还成立了电脑室,对社会事务如计生、就业、低保、等实行电脑管理。目前,社区内各种便民服务项目门类齐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需求,居民的生活和服务十分方便。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提升居民的生活品位。

我区从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出发,广泛组织开展各种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一是成立社区乒乓球、网球、羽毛球俱乐部,开展“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为主题的全民健身体育宣传活动,在社区居民集中锻炼身体的场所开展体育和健

了基层联系点,经常深入了解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情况,解决他们的工作生活困难,以感情维系了队伍稳定;四是加强培训、技能留人,组织150多名社区党务工作者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经常性地举办党建、电脑、法律、档案管理等各类各层次培训班,使广大社区工作者开阔了思路,创新了思维,增强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

(四)广泛参与形成合力,是做好服务群众的强大力量。

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发挥各方面资源的优势。我区实行共驻共建,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与230多个驻区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充分发挥社区党建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和社区党建联席会三级协调机制的作用,仅去年召开指导会、协调会、联席会280多次,定期或不定期专题研究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社区内单位都主动关心、协调配合,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工作,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形成了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

上一篇: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下一篇:公司经营范围变更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