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2024-05-30

第二单元 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共8篇)

篇1:第二单元 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第二单元 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第一课 发展职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1. 在小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有哪些转岗(横向发展)和晋升(纵向发展)的经历?

2. 小于取得了哪些职业资格证书?

3. 小于的例子给我们什么启示?

职业证书在横向和纵向方面的作用

一、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1.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

技术性和职业性

Q:毕业后自己专业的优势在哪里?

2. 中职生面对的两类职业群

A横向

B纵向

二、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应聘)

1. 思想道德素质

例:面试前给每位面试者一个香蕉来测试一个人的道德素质。

讨论:“缺德”行为

2. 职业道德素质

外科病房接到急诊室电话,有位急性胰腺炎患者急诊入院,护士做好准备工作迎接患者。患者被抬进病房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面容痛苦。此时,甲护士微笑着不慌不忙地对患者家属说:“请不要着急,我马上通知医生。”说完慢悠悠走了出去。乙护士半靠着桌子,一手叉腰说道:“她去叫医生了,等着吧。”丙护士用关注的眼神,观察患者的瞳孔,熟练地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并不时地安慰患者和家属。

3. 科学文化素质

必须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

4. 专业素质

例:一时疏忽打错针

5. 身体心理素质

1)如果领导错了,怎么办?

2)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

3)同事在领导面前说你坏话,你如何面对领导?

三、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生涯发展

P33 1)小邵为什么能够找到工作?

2)是不是证书越多越好?

四、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

五、与就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P37机会给先有主见的人

六、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也能成才

篇2:第二单元 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职业生涯规划》教案

第五单元: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调整与评价

第2课:调整规划,适应发展条件变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如何适应职业生涯中的变化。

情感目标: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从业的发展变化。

教学重点:

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从业的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引入本课)案例分析:“梦想成为翻译,却成了服饰店的老板”

讨论:分析本案给你的人生启迪是什么?

外部条件的变化,既会对从业者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困难,也会给职业生涯发展带来新机遇,每个从业者必须正视现实,勇敢地面对挑战。要善于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调整发展目标,根据新目标有的放矢地提高自己,用自身素质的提高来主动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

中职生的学生时代,是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黄金时代,是金子总会闪光。我们的人生价值是什么?是远大吗?还是狭小?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大的人物,只是区别在我们有没有梦想追求,更重要的是我们行动没有,有没有始终如一的走下去,就算被生活的艰辛碰得头破血流,我们也应该坚持不停止!就象文章的主题“有些人把梦想变成现实,但有些人却把梦想带进了坟墓!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坐等成功,只有行动才能够决定人生的价值。”

毕业后的学生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实际就业与自己职业理想相差甚远,收入也与期望值

有较大差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就是缺少必要的就业前的职业规划,缺少对职场的前瞻,因此造成了很多职场新人刚踏上工作岗位就有了职业失落感。今天在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做好职业规划,为将来的求职做好准备。

1.外部条件的变化

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发展条件的保证。有些外部条件的变化,从业者个人往往难以掌控。在外部条件变化导致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难以实现时,必须及时调整近期目标和发展措施,甚至调整长远目标。

(1)首先介绍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外部条件的五个变化。即:

第一,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

第二,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

第三,从业者所处的环境变化;

第四,因用人单位需要的变迁;

第五,新的发展机遇出现。

有一句广告词非常经典:“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和主角的大学生们,从学校的“小舞台”到社会的“大舞台”,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何在聚光灯下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舞姿呢?对于这个大舞台自己又了解多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我们全面认识、了解自己,也要清楚地认识外部环境特征,以评估职业机会。其实就是看一看外面有没有可以让自己施展拳脚的机会,哪里有机会,是什么样的机会。你、我、他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任何人都不可能离群索居。采菊东篱下、遁世逍遥的故事只是在遥远的古代才可能发生。现今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企业的运作模式。互联网技术早已使地球变小,使个人的空间扩大,直接影响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在这个变革的社会里,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今天最热门的技术,明天可能就无人理睬;去年时髦的职业,今年可能就被打入“冷宫”。因而个人要想谋求职业生涯的发展和成功,就必须考虑外部环境的需求和变化趋势,力求适应环境变化,进而突破旧窠。

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外部环境分析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要求、影响及作用,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衡量、评估,并做出反应。总的来说,就是要“知彼”,即进行社会环境整体分析和组织(企业)环境分析。组织与社

会环境分析是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以确定自己是否适应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怎样调整自己以适应组织与社会的需要。短期的规划比较注重组织环境的分析,长期的规划要更多地注重社会环境的分析。

(2)社会环境的适应

①家庭环境分析

任何人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及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职校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考虑更多的是家庭的经济状况、家人期望、家族文化等因素对本人的影响。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确立,总是同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相关联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同时期也会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受教育的情况,不断修正、调整,并最终确立职业理想和职业计划。正确而全面地评估家庭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下面是三个家庭环境分析的例子。

例1:我家在农村,我家有五口人,仅靠父母耕种三亩田地维持生活,弟弟和我都在读书。家庭很贫困,而且负担很重。我爷爷是文盲,父亲是高中毕业生,母亲是初中生。亲戚们的经济状况也都不好。所以,现在家庭不能够提供给我更多的帮助,我只有靠自己了。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特意向学院申请了勤工俭学工作。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做这些工作,为自己挣一部分生活费,同时也充分锻炼了能力。

例2:我父亲十分要强,也造就了我不轻易服输的性格。在家中我是老大,被视为榜样,这就促使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父亲是个出色的企业管理人员,我的大伯、大舅也在电信部门担任要职。他们的成功和浓厚的家庭氛围让我对管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例3:家庭关系和睦美满,经济条件良好。父母对我的期望比较大,对我各方面的发展都抱支持的态度,物质上能满足我在学业上的深造,精神上也能给予足够的支持。我有意往教师这个职业方向发展,他们给我100%的支持,并鼓励我在各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

②学校环境分析

学校环境是指所在学校的教学特色与优势、专业的选择、社会实践经验等。但随着近些年来各校的扩招和扩建,面对严峻的就业情形职业发展受到市场供需比例受到了影响。所以,要求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不必太苛求自己,可以尝试向边缘化方向发展。以医学专业为例,毕业生可选择的就业面还是非常广的,如果性格外向、乐于与人沟通,可以尝试做医疗方面的销售;如果思维敏捷,乐于挑战,可以尝试应聘医学专业杂志或相关咨询岗位„„一个专业大致可以对应5种职业:技术、销售、媒体、咨询与支持服务。

③社会环境分析

人脱离不了社会,因此对社会环境进行了解和分析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之一。所谓社会环境分析,包括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的分析。社会环境对我们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通过对社会大环境的分析,了解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法制建设、政策要求与发展方向,有助于寻找各种发展机会。

对社会环境因素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政策,主要是人事政策和劳动政策;第二,社会变迁,比如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会对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第三,社会价值观,价值观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会影响社会对人的认识和对职业的要求;第四,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会带来理论的更新、观念的转变、思维的变革、技能的补充等,而这些都是职业生涯规划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总体来说,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非常好的宏观环境: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并逐步与全球一体化接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文化丰富繁荣自由;尖端技术、高新技术突飞猛进。

2.自身素质的变化

当然除了那些外部因素,还得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考虑,才能更好地为今后寻求适合职业定位。

你到中职学习多少时间了?和初中比,你更了解职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了。想一想你还有哪些进步?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根据对自身主观条件的制定,而且还有客观环境因素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介绍几种有效地了解自己的方法:

(1)5W1H分析法:第一,Who am I?(我是谁?):面对自己,真实地写出每一个想到地答案,并按重要性排序,比如自己的专业、家庭情况、年龄、性别、性格、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等等。第二,What will I do?(我想做什么?):可以从小时候会议,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写下来。第三,What can I do?(我会做什么?):可以把自己有能力做的,还有通过潜能开发能够做的事写下来。第四,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将自己所处的家庭、单位、学校、社会关系等各种环境因素考虑进去。第五,What is the plan of my career and life?(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

(2)SWOT分析法:SWOT是“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英文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优势:学了什么、做过什么、最成功的是什么、忍耐力如何;劣势:性格弱点、经验或经历中欠缺什么、最失败是什么;机遇:现在的就业形式、各种职业发展空间、社会最急需的职业;威胁(挑战):专业过时、同学竞争、薪酬过低。

通过上述方法,仔细分析就业形式与自己能力的匹配情况,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无论学什么专业,必须具备除了专业、外语、计算机以外的有关企业管理(如文件运转、公文起草等)、沟通、演讲、组织等能力。

(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时机

1.毕业前夕的调整

中职生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个最佳时期是毕业前夕。在实训期间,特别是有了求职实践以后,根据实训中和求职过程的体验,依据就业市场供需实际,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这次调整,应该着重于近期目标和其它阶段日标的调整,也可以是长远目标的调整。许多毕业后的职校生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实际就业与自己职业理想相差甚远,收入也与期望值有较大差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对就业市场的现实了解的不够;二是环境和本人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三是自己还没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换。

2.从业初期的调整

在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的基础上,再从工作的角度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标准,将自己心仪的单位及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和素质最大地展示出来,以取得工作的最佳效果。当已经有了从业的实践,可以根据从业过程对自身条件的检验,根据周围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变化,在职业转换过程中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并记住: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三个“一些”。

一个核心:将自己心仪的单位及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和素质最有效、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两个基本点:一是充分认识自我,准确定位;二是充分了解应聘单位的具体要求。三个“一些”:更新一些观念,掌握一些程序,注意一些技巧。

拓展教材链接的内容:

踏上工作岗位的五年的路线图。

工作第一年——初入职场,适应社会。

工作第三年——明确定位或转换职业。

工作第五年——发展顺利或调整方向。

在工作中注意理清下面问题:

¡把工作当成「事业」而非只是「职业」;

¡认清「就业」与「就学」的差异;

¡不断的充实与学习;

¡重视团队精神与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品德操守与健康的身体;

¡和乐美满的家庭。

建议:

认真思考自己在用人单位当中处于哪个阶段,在具体职位上处于哪个阶段,然后制定具体的能力目标。

(小组学习分析文中案例:时势造就的“林业英雄”带给我们的启示)。分别探讨小夏同学的成功原因,设想小夏同学的不同归宿。

课程小结:

只有还没有找到解决方法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职业生涯的每一次质的飞跃都是以学习新知识、建立新观念为前提条件的。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的区别在于:成功的人可以无数次修改方法,但绝不轻易放弃目标;而不成功的人总改目标,就是不改方法。学以致用:

【观察走访】

1.请家长聊聊他们的职业生涯,听听他们的经历中有重大转折吗?有及时抓住机会或错失良机的情况吗?

2.和临近毕业的高年级同学聊聊,问问他们制定过职业生涯规划吗?如果没制定,问问为什么;如果制定了,问问想调整吗,了解一下他们为什么想调整。

篇3:第二单元 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QDII, 即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 是指在一国境内设立, 经批准从事境外资本市场投资的金融机构, 自从2006年8月首支QDII试点开始, 我国QDII基金产品迅速扩充, 截至2012年5月1日, 我国已有51只QDII基金, 投资方向涉及股票、债券、基金、贵金属、石油期货、房产收益信托等多方面。

二、我国QDII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约束

1、投资时机选择失误, 盈利状况差。

我国QDII基金可谓生不逢时, 自第一支QD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发行不久, 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爆发, 至2009年初, 部分QDII基金净值甚至跌至0.5元以下, 极大挫伤了国内投资者对QDII基金的热情。外围市场的低迷也导致QDII基金份额不断缩水, 目前大部分基金的资产规模都在10亿元以下徘徊, 其中规模3亿元以下的“迷你”基金也不在少数。

2、运营成本较高, 长期盈利能力堪虞。

因资产规模较小, QDII基金投资海外市场所必须付出的托管与交易等费用居高不下, 导致目前QDII基金普遍面临着较大的运营成本压力。以长信标普100等权基金为例, 该基金2011年全年交易费用与托管费用高达321237.24元, 占当期投资收益的8成多, 如此高的运营成本也导致了该指数基金跟踪标的能力较差, 该基金单在2011年4季度份额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之差高达3.51%。这样的指数基金无疑对投资者毫无吸引力与投资价值可言, 而高成本的阴影也给其长期健康运营带来困难。

3、基金产品单一, 结构不合理。

纵观目前成立的QDII基金, 投资于证券市场的只占6成左右, 而其中大部分证券基金也将投资方向锁定在香港市场与海外上市的中概股, 而投资于黄金、石油期货、地产信托等方向的产品数量占比较高, 这与成熟市场中基金以证券市场为主的情况并不匹配。究其原因, 一是金融危机中欧美市场的表现让一些激进投资者亏损巨大, 示范效应差;二是在激烈的竞争与通胀严峻的复杂市场环境下, 基金公司为吸引投资者眼球, 只能不断推出黄金、石油等热门主题基金刺激销售。事实上, 这些黄金、石油期货类标的的基金产品因其投机性强, 生息能力差, 只适合做资产匹配, 并不适合我国目前基金投资者的主力——中小投资者做长期投资之用, 这类产品大量充斥市场无疑是给QDII基金的发展埋下了定时炸弹。

4、管理能力有限。

基金管理者的管理与投研能力对于基金业绩至关重要, 通常成熟市场中QDII基金规模都在数百亿美圆上下, 这样的规模自然能带来充足的资金实力进行投研与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 而国内大多基金公司没有这样的实力, 加上投研人员缺乏, 研究外包给投资顾问, 导致收益能力低下, 竞争力。

5、人民币升值因素束缚QDII基金发展。

2008年以来, 人民币升值压力一直存在, 相对于海外证券市场的盈利水平而言, 每年6%左右的升值幅度吞噬了大部分的收益, 使得以人民币计算净值的QDII基金汇兑损失巨大, 据统计, 截止2012年5月1日, 51支QDII产品中只有15%累计净值在1元以上, 而如果剔除汇兑损失, 超过50%的基金累计净值会在1元以上。

三、我国QDII基金发展中的机遇与有利因素

1、海外经济复苏。

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 虽然海外市场还笼罩在欧债危机的阴霾之中, 但是欧美市场尤其是美国经济的稳步复苏已经给证券市场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截止2012年5月1日, 美国三大股指也已基本恢复至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稳步上涨的证券市场无疑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的关注。

2、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减缓, 自从2011年底以来, 人民币

的单向升值步伐已开始停滞, 双向波动的特征愈加明显, 在此条件下, 新发QDII产品的表现也愈加稳健, 在国内通胀高企与资本、经常项目顺差不断减小的大环境下, 笼罩在QDII投资者心头的人民币升值阴影会逐渐散去。

3、国外证券市场优势明显。

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 国外市场特别是欧美成熟市场的回报率更高, 市场环境也更加稳定, 即使在美国股市2000-2010的“失去十年”年间, 一些主要投资美国市场的主动型基金也有着比较客观的收益, 而国外的公司有着分红派息率高、投资者保护好等优点, 对于国内投资者存在着明显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QDII基金应该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珍惜机遇, 不断完善成熟产品结构。一是充分做好投资者宣传, 让投资者认识到QDII相对于境内基金的优势所在, 培育市场, 培养潜在客户群体;二是不断完善QDII基金结构, 开发全球范围内全方位、多层次产品结构, 克服盲目创新、急于求成心态;三是大力引进外部资源, 着力提高管理水平, 不断积累投研人才, 最终打造出一批有特色, 有竞争力, 有运营水平的QDII基金产品。

参考文献

[1]罗静芳.阻却QDII实施之因素及其对策[J].经济论坛, 2004, (23)

[2]毛瑞炜.浅析全球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与我国QDII的发展[J].现代商业, 2009 (23)

[3]聂莹.QDII“出海触礁”原因分析[J].金融经济, 2008 (10)

篇4:第二单元 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关键词:区域经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及国内国际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辽宁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在加速老工业基地振兴及改造过程中,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了集群化的发展趋势。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对加速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调整和结构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作用。

一、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提出了加快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两大国家战略和“突破辽西北”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集成能力,构建现代产业集群体系,以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实现辽宁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包括沈阳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大连船舶制造业产业集群、鞍山锻造工业园和五金产业园产业集群、抚顺碳纤维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本溪医药产业集群、丹东环保产业集群,锦州光伏产业和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营口光电和微电子产业集群、阜新皮革加工和林木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辽阳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铁岭改装车产业集群、朝阳的活性炭产业集群、盘锦石油和海工装备产业集群、葫芦岛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2012年底,在90个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中,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75个,过千亿元的达到4个。

二、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工业自动化的广泛普及,一些特色产业集群企业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特别是对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及基层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业务技能要求,不仅要求其具备过硬的岗位技能,同时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根据2007年辽宁省人才白皮书所公布的数据,辽宁省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对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例为1:8.4,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车、钳、铣、电等通用工种供需比例严重失衡,达到了1:6。

三、辽宁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辽宁省共有职业院校546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463所,其中国家示范校39所,在校生48.4万人。在全省建设了52所标准化职业教育中心高等职业院校83所(含办学点),其中国家示范校7所,民办院校11所。在校生28.8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为30.8%。其中独立设置的职业院校51所,民办高职院校11所。省本级财政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由2002年的300万增长至2011年的2.3亿元,增长了近80倍,并一直持续增长。

尽管辽宁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大环境还有待强化。重形式轻内涵、重重规模轻质量等现象仍然存在。二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有待提高。三是职业教育的保障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有效促进校企密切合作、行业指导的政策制度和专业师资培养及引入机制。

四、制约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原因

职业教育注重对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人才的培养,是就业市场所趋,也是职业院校的立足之本。造成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人荒的双重矛盾的原因包括大学生个人职业定位模糊、职业道德素养低、校企合作不紧密、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不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不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导致大学生从业能力低等。要解决这一瓶颈,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有最先进岗位实践技能,同时获得可持续发展职业潜力。

结论:职业教育作为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为主的教育模式,其发展趋势和道路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联系。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应该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相协调,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要紧密结合区域内产业集群发展对人才、技术的实际需求,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篇5: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A.爱国爱企、明礼诚信

B.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C.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D.遵纪守法、诚实信用

2.敬业是一种对待职业应有的态度,核心要求是()。

A.努力工作,挣钱养家

B.认真工作,已得到领导群众的好评

C.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D.对待工作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3.恪守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奉献社会

4.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是()。

A.天生的 B.由文化水平决定的

C.环境与自我选择的结果

D.由社会环境决定的5.我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关键在于()。

A.做出道德行为

B.培养道德情感

C.树立道德信念

D.形成道德认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行为中,属于“有道德的行为”的是()。

A.无论什么考试都不作弊

B.爱护环境,不乱扔杂物

C.穿着俭朴,但不失落落大方

D.不说脏话,不参与打架斗殴

2.下列行为中,违背职业道德的有()。

A.单位会计做假账

B.服务中以貌取人

C.以权谋私,收受贿赂

D.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3.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是()。

A.多为服务对象着想

B.熟练掌握服务技能

C.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D.提供热情、周到、耐心的服务

4.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

A.不能靠突击来实现

B.不能通过空想来完成 C.靠对不良道德意识的改变

D.靠对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

5.要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就应该()。

A.整天高喊向职业道德模范学习

B.从小处着手,做好每件职业事 C.严格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做事

D.在职业实践中身体力行职业规范

三、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每小题3分,共30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面划“√”,错误的叙述后面划“×”,并改正错误表述)

1.道德规范的调节手段是强制性的。()

改正:

2.道德的内容不会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改正:

3.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改正:

4.金钱是使人获得幸福的源泉。()

改正:

5.我国大力倡导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助人为乐、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改正:

6.能否热爱自己的职业,关键在于培养自己对职业的兴趣。()

改正:

7.依法办事是各行各业的生存之道,是各行各业树立良好信誉的根本。()改正:

8.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享受。()改正:

9.要做到省察克治,先要学会克治。()改正:

10.在职业道德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从大处着手,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改正: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2009年3月3日下午三点左右,某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小夏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送完好友后,踏上一列磁悬浮赶赴火车站。列车到站后,车上乘客一拥而下,坐在后排的小夏走在最后,突然发现对面座位底下有一个黑包,捡起一看竟是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时车上已空无一人,由于已经订好了赶往丹阳看望同学的火车票,小夏便带着电脑上了火车。第二天回到扬州后,小夏立刻将电脑交给学院领导,并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考虑到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等问题,院领导随即联系了维扬区公安分局。同时,他们还在失物招领网上发帖寻找失主。最终在学院及扬州警方协助下,通过技术手段获取有关信息,找到了失主。为表彰小夏同学拾金不昧的先进事迹,该大学团委授予小夏同学“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好青年”称号。某大学为什么授予小夏同学“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好青年”称号?结合案例,说说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

2.海尔集团刚生产出滚筒洗衣机时,广东潮州一个用户给张瑞敏写信希望能帮他弄一台。张瑞敏派广州一位员工带着洗衣机打出租车送到潮州。车离潮州还有2公里因手续证件不全被检查站扣住了,这位员工搬下洗衣机在路上截了许多车都没成功,只好背着这台75公斤重的洗衣机在38度高温下走了近3小时路才送到用户家里。用户还一直埋怨他来得太晚,职工没吭气立即安装洗衣机。后来用户知道真相非常感动。给《潮州日报》写了一篇表扬信。海尔“把用户的烦恼减到零”的服务目标获得了巨大社会声誉。用户为何给《潮州日报》写表扬信?这一案例对我们有何启示?

五、养成训练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自己填写的道德行为养成自评表,初步拟订养成训练计划。(1)道德行为养成自评表

(2)我的道德行为养成训练计划(200字以上)

2.你所学的专业属于哪一行?这一行有哪些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的道德规范?根据行业道德规范,你认为现在该如何努力才能成为用人单位所欢迎的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B

2.D

3.D

4.C

5.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BCD

三、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每小题3分,共30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面划“√”,错误的叙述后面划“×”,并改正错误表述)

1.(×)改正:道德规范的调节手段是非强制性的。2.(×)改正:道德的内容因时代不同会有所变化。3.(√)

4.(×)改正:道德是使人获得幸福的源泉。

5.(×)改正:我国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6.(√)

7.(×)改正:诚实守信是各行各业的生存之道,是各行各业树立良好信誉的根本。8.(×)改正: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奉献。

9.(×)改正:要做到省察克治,先要学会省察。

10.(×)改正:在职业道德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从小处着手,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因为小夏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见利未忘义,自觉遵守并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规范。做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意识,其次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第三要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尤其要做到“慎独”。“慎独”是提升道德境界的重要途径。一个人在公开场合或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容易遵守道德规范,而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则不容易遵守道德规范。因此,只有做到上面三个方面,才能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2.因为这位员工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和宁愿自己受委屈的品行深深打动和感动了用户。为了一台洗衣机,不仅打出租跨市送货,还在38度的高温中徒步3个小时,甚至忍受顾客的误解。表面看来,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但实际上换来的却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正是海尔这种以顾客为上帝,“把用户的烦恼减到零”的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精神才成就了海尔今天的辉煌,正是因为海尔有了许多这样敬业爱岗、服务群众的员工,才使得海尔享誉全世界,成为世界500强。每位从业人员都要向这位员工学习,自觉在职业实践中身体力行职业道德规范。

篇6:第二单元 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关键词:职业教育,保障,动力,必然选择

1 国家政策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05年2月28日, 《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 (教职成[2005]1号) 指出:近年来,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但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中, 出现了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总理强调, 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 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总理还宣布, 从今年新学年开始, 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 明年将安排200亿元, 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同时, 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 接受职业教育。总理指出, 这是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之后, 中央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

从2007年秋季开始, 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国家助学金制度, 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 主要用于受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 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凡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并备案, 实施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 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的中专部和中等职业学校等, 都可以享受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则针对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 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强大动力

2006年4月5日,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 《意见》就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中提出:“十一五”期间, 基本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 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结构合理、形式多样, 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 建成一批办学特色鲜明, 办学质量、规模、效益突出的职业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1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6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 并实现就业。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360万人次, 使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到2010年,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18万人, 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7万人, 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

3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的需要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 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普及了初等教育, 大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正在普及初级中等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不断提高。

根据《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初中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数略有减少。全国共有初中学校60885所 (其中职业初中335所) , 比上年减少1601所。招生1929.56万人, 比上年减少58.02万人;在校生5957.95万人, 比上年减少257万人;毕业生2071.58万人, 比上年减少51.8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7%, 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5.7%, 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根据《2006年酒泉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酒泉市2006年统计数据, 全市共有初中学校76所 (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0所) , 比上年增加4所。在校生43023人, 比上年增加597人;毕业生14847人, 比上年增加802人。初中阶段毕业率97.92%、其中女学生98.33%。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入学率为88%。

从酒泉市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以06年为基准, 仍然有14847 x 12%=1782人没有进高中学习, 但我认为这一数据应该为30%的初中毕业生没有进入高中参加学习, 实际情况可能是有14847 x 30%=5354人没有进入高中参加学习。通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数据, 可以看出, 肃州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还有较为广阔的生源市场, 同时,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在发展普通高中的同时, 必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4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需要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合理的教育结构是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应当大体相当。根据《2006年酒泉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市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36所, 比上年减少3所;招生10847人, 比上年减少1341人;在校学生31338人, 比上年减少3767人。

全市普通高中21所 (其中完全中学14所, 高级中学7所) , 比上年减少3所;招生7698人, 比上年减少827人;在校生23443人, 比上年减少1360人;毕业生7262人, 比上年增加1723人, 增长31.1%。

这充分说明, 目前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在逐年下降, 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在逐年上升, 为我校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今后一个时期, 我校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力争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在2007年的基础上增加300人, 达到500人,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5 教育促进就业是肃州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的必然选择

5.1 政策因素

2005年2月28日, 《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 (教职成[2005]1号)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 是整个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必须看到, 在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下, 如果不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必将影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 制约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连续几年扩大招生, 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不断提高。但是, 也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现象, 中等实用人才缺乏。

5.2 环境因素

大学生终究要走上社会, 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有限。如一方面我国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但同时,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三大沿海制造业基地普遍面临着严重的“技工荒”。而且, 这种情况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普遍性。

今后, 大学生就业将越来越难。但我国各行业都需要熟练的劳动者。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人力成本比较高。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已经发生大学生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因此, 应当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鼓励、引导更多的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对多数青年来说, 通过接受良好的中等职业教育走上工作岗位, 然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 是现实的也是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5年第13次新闻发布会:通报教育部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关情况[EB/OL].http://www.moe.edu.cn.

篇7:第二单元 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关键词]天津滨海新区 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 中高职教育衔接

[作者简介]王洪军(1970- ),男,山东庆云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天津300451)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032-02

《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把天津滨海新区确定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并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教育部也与天津市签署了“关于合作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协议,这是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总体战略和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重点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天津滨海新区的职业教育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们这些在天津滨海新区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天津滨海新区于1994年设立,位于京津冀和环渤海城市带交会点上,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总面积2720平方千米。这里外接深洋、内系海口、依托三北、面向东北亚,是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枢纽。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国家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都坐落于此,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滨海新区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自1999年第一批高等职业院校成立以来,滨海新区目前建成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工商职业学院和天津生物工程职业学院五所高职院校,另外还有塘沽中专、滨海职专等中等职业学校十几所,开设机械、物流、航运、工程管理、生物医药等专业近百个,在校学生近五万人。

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立专业,培养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的技能型人才。中共天津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见》,对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描述为: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针对这一定位,我们设有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专业;针对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定位,天津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专门培养具有航海专业技术的海员;针对国际物流中心的定位,设有国际商务、国际金融、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商务英语、商务日语、物流管理等专业;针对建设宜居生态城区的定位,设有工程造价专业、工程监理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技术等专业。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和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由于地处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已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许多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生在三年级就可以直接到企业实习,企业也可以降低成本并选择优秀的学生留下,实现合作双赢。

二、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2005年8月,天津市市长戴相龙、教育部部长周济分别代表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协议,决定在天津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根据协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试验和探索: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和完善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学校人事分配制度,以及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助学体系。创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探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有利于技能提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新模式。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借鉴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引进国际公认的职业资格认证,构建适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和职工培训制度试验,依据行业最新标准和现代企业制度,探索社会化、专业化的职业资格认证机制,探索职工职业生涯培训提高的相关政策。探索东部地区支持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服务功能,采取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为中、西部和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搭建服务平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繼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四方面功能定位和六项主要任务,同时给予一项含金量最大的政策和重大任务,即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同时天津又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急需大量的高级技能人才。因此,天津滨海新区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职业教育改革方面争取更大的突破,为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提供更坚强的人才支持。

2007年8月2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认真总结两年来试验区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双方就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推进试验区建设交换了意见,形成了高度共识,决定自2008年起每年5月在天津,由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同举办“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以展示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成果,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下一步将紧紧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展,以促进优势产业发展为目标,以重大建设项目为纽带,以职教集团为基础,由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合作共建若干个“滨海新区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天津还将在全国率先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在推进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职业院校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努力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三、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突破的几个主要方面

面对国家对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支持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改革要求,地处滨海新区的职业教育应该深化改革,在户籍制度改革、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高职教育衔接等方面先行先试,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1.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为滨海新区留住更多的人才。天津滨海新区的十一五规划要求,在十一五末期天津滨海新区的人口要达到300万。目前天津滨海新区的人口约130万,靠人口的自然增长肯定实现不了这一目标,只能靠外地人口的大量流入。根据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滨海新区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同时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但按照天津市的引进人才规定,只有本科以上的学历才能留下,大量引进本科以上的研究型人才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滨海新区的实际需要的。在这种制度的约束下,滨海新区职业教育培养的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只能回原籍。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在户籍管理上先行先试,留住职业院校的学生,既有利于提高滨海新区的人口素质,也可以实现天津滨海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是重大的推动。

2.落实“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位于滨海新区核心区——塘沽区的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已在“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目前试点的情况看,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的。学生在实习期就可以接触到企业生产的实际,毕业后上手快,企业也可以留住适合本单位的人才,对学生、单位、学校都是有益的。但是,现阶段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并没有得到大部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一些职业教育先进的国家对企业引进学生实习都给予了较大的政策优惠,虽然我国也有相关政策出台,但执行力度远远不够,远未形成全社会支持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社会氛围。这需要政府和企业达成共识,落实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优惠政策,真正把“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职业教育施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但是现阶段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只设在了地方劳动部门和部分行业单位。职业院校的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学生有其特殊性,“理论知识有余,实际操作技能不足”是学生的共同特点。所以,在职业院校引入职业技能鉴定機构,开展针对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利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3.打通中等职业教育升入高等职业教育的通道,调动地方政府开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为当地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称“三校生”)升入高等学校的占毕业学生总数不到20%,其中升入高等职业学校不到10%,80%以上的“三校生”没有升学的机会。而普通高中毕业生有近80%的升学机会,这就给社会造成了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的印象,所以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上职业院校,这是不符合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的;从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结构看,各类高职院校招收的“三校生”仅占招收学生总数的1/3,即“三校生”与普通高中生的录取比为3∶7或4∶6,近几年又允许普通高中的学生参加春季高考,进一步压缩了中职学生升学的空间。因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扩大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数量。中职学校大都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生也以本地生源为主(个别中职学校全国招生)。扩大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可以走出职业教育低层次教育的误区,调动地方政府创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还可以开放招生计划,即取消计划录取比例,让高职学校根据中职毕业生和普高毕业生的生源情况,自主决定录取比例,调动更多的中职毕业生报考高职学校。

第二,扩大“五年一贯制”或“3+2”模式的中高职对口协作办学。由教育主管部门出面“搭桥”,实行中高职对口协作办学,这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下实现中高职良性衔接的办法之一。近几年试行的“五年一贯制”和“3+2”等办学模式,为打通中高职“关节”,解决中高职衔接问题提供了经验。对口协作的办学形式或模式,使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资源共享等教学环节实现“衔接”成为可能。

第三,在中高职衔接上实行单独考试制度。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学校的“3+X”的单独考试、高职学校单独进行录取的办法,比较适应当前中高职招生的衔接。应该规定“X”的考试项目与某一职业的资格证书相对应,即具有某种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在升高职的“X”考试中,代替考试项目中的某一项,以解决中职学生报考高职院校志愿过于狭窄和需要参加多种“X”项目的考试问题。同时,要规范专业技能的考核,对取得了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生,可以免除相应技能考核。

篇8:第二单元 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一、高职本科教育的内涵

高职本科在我国教育领域还是一个较新的名词, 对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高职本科教育是指高职院校开办的, 以培养技术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一种较高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高职本科教育是高职教育体系中层次较高的技术教育。它是定位于本科层次的培养高等技术型人才的技术教育, 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兼具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并侧重技术教育的本科层次教育。普通本科和高职本科是本科教育的两种类型, 前者强调的是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 后者强调的是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 两者应平行发展。

二、高职本科教育的发展路径

综观目前我国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基本路径, 无外乎转型、升格、联办三种。

(一) 转型, 即本科院校改制转型高职本科

1. 本科院校整体转型改制为高职本科教育。

我国部分本科院校是由高职专科院校合并或升格而来, 升格后走的多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有高职教育的基础, 让其改制举办本科层次高职教育, 理论上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资源, 而且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同质化问题。但实际上, 由于重普教、轻职教的传统观念, 无论是民办本科还是应用型本科, 都不会自觉自愿地去办高职本科, 除非有强大的行政力量去强制性推动。目前, 尚无普通本科院校完全转型改制高职本科教育的试点案例。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是一项正在探索的工作, 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2. 本科院校通过单独设立二级学院实施高职本科教育。

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支持本科高等学校举办或与企业合作举办职业 (技术) 学院”。在这一政策指导下, 许多普通本科大学通过成立应用技术学院来举办高职本科教育。这一政策是在当时我国高职教育非常薄弱的状况下出台的, 鼓励本科院校参与高职教育。但是, 大部分学院因受学科教育基本价值取向的影响, 被普通高等教育“同化”, 没有办出高职本科的真正特色, 未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职本科教育。

(二) 升格, 即由当前专科层次高职院校整体或重点建设专业开办本科教育

1. 由高职院校整体升格举办高职本科教育。

许多职业技术学院, 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都是按照职业教育的属性和特征进行建设的, 其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模式、课程设计和实施等方面的办学经验丰富, 升本后能继续发挥教育资源优势, 为培养高职本科人才发挥更大作用。但实际上, 由于国家教育政策限制的原因, 目前尚无高职院校独立或整体升格开办本科教育。

2. 选择高职院校的某些重点专业实施本科教育。

当前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优势专业的发展。让高职院校个别重点专业培养本科以上学生并不改变学校的办学层次, 相反却既能够稳定高职学院的发展, 又不会限制这些高水平专业的建设发展。2011年, 辽宁省教育厅计划遴选7个国家重点专业开展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试点, 为将来推行高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提供标准和样例。在广东,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也率先开展这方面的尝试。

(三) 联办, 即由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联合培养人才发展高职本科教育

这是目前大多数试点省市采用的方式, 通过高职专科教育和普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对接来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联合办学的方式有多种, 其中“3+2”模式最为常见, 在高职院校学习3年, 经过考核, 进入本科院校学习2年, 毕业后颁发对口本科院校的毕业证书。例如,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绿色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等陆续展开了各种形式的联办高职本科教育的尝试。联办的最大问题是颁发毕业证书的单位仍是本科院校, 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高职院校为办学主体的高职本科教育, 即本质上还是姓“本”而不是姓“职”。

三、高职高专院校转型高职本科的机遇与条件

由于高职教育和传统本科教育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学科设置、办学基础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结合上述高职本科教育内涵与特点的分析以及高职本科发展路径的分析, 笔者认为, 由高职高专为办学主体转型高职本科具备其独有的机遇和条件, 由高职院校独立开办本科层次教育更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更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 更有利于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养成。

(一) 高职高专转型高职本科的机遇

1. 全球化经济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

经济发展和国力提升需要高质量教育的支撑。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必然要求积极发展高职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从20世纪中叶起, 随着各发达国家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以工程教育为代表的高职本科教育在各国迅速崛起。美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法国的短期技术大学、日本的技术科学大学都是各国高职教育本土创新的重要成果, 这些学院的开办使高职学生也有机会获得本科、研究生直至博士学位。总之, 高等职业教育向本科乃至更高层次发展已是一种国际共识, 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 我国宏观政策的支持。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 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1]12号) 提出“拓宽高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学校应用型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 鼓励高等职业学校与行业背景突出的本科学校合作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大也提出了“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计划, 从这些重要文件的内在要求来看, 国家已从制度层面倡导开展本科及其以上层次的高职教育, 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3. 学生和高职院校的强烈需求。

一方面, 由于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人才在层次、结构、质量上的系统化需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人们教育理念的冲击, 高职专科毕业生社会生存压力的加剧和对职业发展空间的渴求等, 高职学生要求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愿望强烈, 以满足其学业的连续性、学历与高学位的高层次追求;另一方面, 高考生源的减少和学生基础素质的下降, 使得高职院校招生形势堪忧。严峻的招生形势和办学层次的制度设计, 使得高职院校的吸引力不断下降。学生和家长的不信任, 管理层和教师的信心缺失, 以及来自社会和本科教育的歧视心态, 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因此, 高职院校迫切希望能够提升其办学层次。

(二) 高职高专转型高职本科的有利条件

面临严峻的生源竞争和就业市场竞争, 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希望有机会提高办学层次。但是, 举办高职本科教育不能不讲条件地一哄而起, 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 在条件较好的国家级示范及骨干高职院校中试点发展高职本科是比较现实的选择。相较于普通本科院校, 高职院校作为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主体, 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特性上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 应能满足当前及以后管理、服务、生产一线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 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大部分院校制订了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工学结合”理念的指导下, “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已成为当前高职发展的主旋律。以示范校和骨干校为代表的全国众多高职院校已与覆盖社会各行各业的行业企业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关系, 合作范围涵盖了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构建、配套教材编写、精品课程建设到共建实训平台、生产合作等各个方面。一直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在这一方面就相对较弱。所以, 在开办本科层次教育的主体选择上, 有深厚校企合作背景的高职院校更能准确定位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2.“双师型”师资队伍。

能否建成一支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最终关系到高职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目标能否真正实现。一方面, 高职院校中有潜在可利用的优势资源, 许多高职院校办学历史悠久, 师资力量雄厚, 只需稍加扶植和改造, 完全可以承担本科教育的重任;另一方面, 我国职教在师资培养上一直注重“双师”素质的养成, 体现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各个方面, 有的院校甚至实行“双师型”教师津贴, 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而在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实施以来, 我国高职教育得到飞速发展, 积累了大量专业建设成果, 相应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也大大提高。目前, 全国示范校性高职院校已经基本建成了一支理论素养高、专业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 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高职院校经过多年实践, 能够实行分层教学, 在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等方面也各有特色, 具备升格高职本科的独特条件。相较于普通本科院校按学科设置课程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采用的“基于工作过程岗位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更适合成为高职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和雏形。其立足岗位实际技能点进行课程设置、根据知识技能的连续性进行教学进程安排的做法, 也可成为设置高职本科课程体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高职本科教育可在当前高职专科教育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加强专业理论的教授, 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 同时将国内外行业企业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知识及时融入课堂, 提高学生职业敏锐性, 为培养具备高超实践技能和扎实理论基础、具有解决综合性问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4. 实践教学条件。

高职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应具有鲜明的综合性技术应用特征, 这是其与一般本科教育和高职专科教育的根本区别。建成高层次实训体系和综合性先进实训基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实训体系是教学安排的一部分, 解决的是如何在横向上与理论教学相融合、在纵向上与学生之前所学技能相衔接。实训基地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 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 解决的是开设的实训项目如何才能有效开展。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训体系和综合性实训基地并非短时间可以建成, 需要多轮教学实践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以及在师资配备、管理经验等方面多年的积累。与普通本科院校比较而言,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以应用为导向、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重视实训基地建设的做法, 为建成高职本科的高层次实训体系和综合性实训基地提供了基础和有利条件。

四、结论

综上所述, 从高职本科教育的发展路径的角度分析, 结合高职本科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与普通高校比较, 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双师型”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构建还是实训条件等方面, 高职院校更适合作为高职本科教育的办学主体, 高职高专转型为高职本科是目前发展我国高职本科教育最为直接、最为合理的路径。当然, 高职高专转型为高职本科院校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例如, 制度和政策障碍、观念转变、发展途径多样化、理论体系不完善、学科建设与专业整合、国家财力有困难等, 还需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探讨、思考和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钟云华.对高职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探讨[J].职教论坛, 2011 (15) .

[2]汪亚明, 王珏.我国高职本科教育的现状、困境和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4 (3) .

上一篇:免疫系统―幼儿最好的医生下一篇:培训学校年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