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协议书样本

2024-05-30

大学生就业协议书样本(精选8篇)

篇1:大学生就业协议书样本

就业协议书样本-就业协议书样本 就

业协议书范本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简称”就业协议书”或者”三方协议”。是为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毕业生所在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经协商签定的协议。那么就业协议书范本到底是长什么样,想先了解一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就业协议书范本的模板,希望对大家有用。

就业协议书范本篇一

毕业生:__________________

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

培养单位:________________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遵守的条款:

第一条 本《就业协议书》适用于参加初次就业的普通高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部队以及依照中国法律核准登记的外因公司、分支机构。

第二条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当遵守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三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有权利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被了解方应当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不得弄虚作假。

第四条 《就业协议书》如增加其他约定条款,约定条款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规章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声誉及合法权益。

第五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就业协议的成立,有其他约定的,须在就业协议书中注明。例如:用人单位进人需要经人事主管部门核准的,应当在协议书中约定,核准后就业协议成立。

第六条 本协议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字或盖章后生效,经学校鉴证登记后作为签发报到的依据。

第七条 本协议一式四份,毕业后、用人单位、毕业后所在学院和学校各一份。

双方协议的主要条款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名称:_________ 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

联系人及电话:_________ 单位性质:______________

档案:_________________

接收单位 名称: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

详细地址:_____________

毕业生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_________________ 出生年

月: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面貌:_____________ 学位类别:______________

学历:_________________ 培养方式:______________

生源地:_______________ 婚姻状况: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

双方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毕业生工作的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 毕业生户口迁入地地址:________________

用人单位每月支付的劳动报酬是:________________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初次服务的期限是:____________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是否签

订:__________合同。

本协议是否需要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成立

双方商定按下列步骤解决争议:

一、对本协议产生纠纷和争议的,协商解决。

二、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任何一方可向当地政府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申请调解。

三、调解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方违约向另一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_____________。约定支付违约金的,违约金额最高不超过2000元。违约方应征得另一方的同意,另一方签字盖章后方可解除协议。

其他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生意见:___________ 用人单位意见:_______________

签字:_________________ 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盖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就业协议书范本篇二

甲方: ____有限公司

乙方: ________

甲、乙双方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经双方自愿、平等协商,达成如下就业意向协议: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安排乙方在____部门____岗位工作,乙方须根据甲方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履行职责。

2.甲方根据需要应对乙方进行相关的培训,如乙方培训不合格,甲方有权对乙方做出相关的经济处罚、职务调整直至辞退。就业协议书样本

3.甲方应依照国家《劳动法》的有

关规定,同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为乙方提供相应的福利保障。

4.若乙方违反此协议的相关规定,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协议。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篇2:大学生就业协议书样本

单位,用人,毕业生,协议,协议书

bi ye sheng jiu ye xie yi shu yang ben fan wen

大学生就业协议书样本范文

**毕业生

用人单位

培养单位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遵守的条款

第三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有权利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被了解方应当如实先容自己的情况,不得弄虚作假,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样本范文。

第四条 《就业协议书》如增加其他约定条款,约定条款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规章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声誉及正当权益。

第五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就业协议的成立,有其他约定的,须在就业协议书中注明。例如:用人单位进人需要经人事主管部分核准的,应当在协议书中约定,核准后就业协议成立。

第六条 本协议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字或盖章后生效,经学校鉴证登记后作为签发报到的依据。

第七条 本协议一式四份,毕业后、用人单位、毕业后所在学院和学校各一份。

双方协议的主要条款

第一条 本《就业协议书》适用于参加初次就业的普通高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部队以及依照中国法律核准登记的外因公司、分支机构,协议书《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样本范文》。

第二条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当遵守同等、自愿、老实信用的原则。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名称 主管部分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及电话 单位性质

档案接收 单位名称 邮政编码

具体地址

毕业生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学院 专业 政治面貌

学位种别 学历 培养方式

生源地 婚姻状况

联系方式

双方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毕业生工作的地点:

第二条 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是:

第三条 毕业生户口迁进地地址:

用人单位每月支付的劳动报酬是: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初次服务的期限是: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是否签订: 合同。

本协议是否需要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分核准后成立

双方约定按下列步骤解决争议:

一、对本协议产生纠纷和争议的,协商解决。

二、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任何一方可向当地政府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分申请调解。

三、调解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方违约向另一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约定支付违约金的,违约金额最高不超过2000元。违约方应征得另一方的同意,另一方签字盖章后方可解除协议。

其他约定:

毕业生意见: 用人单位意见:

签字: 签字:

篇3:大学生就业协议书样本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要落实好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等。[1]但当前,从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来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难度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机遇与新挑战。[2]随着政府和社会逐渐淡化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更多强调“就业质量”,尤其是像吉林大学这样的国内知名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政府、社会和学校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它既标志着“十二五”规划的圆满收官,也预示着“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启动,因而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人数较多、学科齐全的吉林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作为数据样本,对其就业质量情况进行专门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高质量就业的实现路径,对进一步做好新常态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统计分析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吉林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共有9832人,来自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125个本科专业。从学科专业人数分布来看,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工学(46.32%)、理学(14.69%)、管理学(8.87%)、医学(7.87%),合计比例达到77.75%,其它学科毕业生人数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合计比例不到23%。本科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三个学院分别是通信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人数最少的三个学院分别是口腔医学院、体育学院、护理学院。我校本科毕业生的生源结构分布也较为广泛,来自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含港澳台地区),其中吉林省本省生源人数最多(达到2893人),黑龙江、辽宁、河南、山东、河北、内蒙古、湖北、江苏、陕西等省份及地区的生源数量排在外省生源地前列。本科毕业生中仍然呈现“男多女少”现象,男生共有5675人,占比57.72%;女生4157人,占比42.28%。少数民族毕业生规模较大,共有101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0.33%。

(二)毕业生毕业去向统计

截止到2015年8月底,吉林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初次总就业率为94.05%,毕业生主要毕业去向为单位就业(35.45%)、国内升学(35.11%)、灵活就业(17.44%)。其中,单位就业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科研助理、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应征义务兵等就业形式,灵活就业包括自由职业、自主创业。从国内升学的情况来看,80%左右的学生仍然选择“985”重点院校继续深造,选择在其它高校及科研院所升学的本科生人数较少,我校2015届本科毕业生国内主要升学院校人数统计详见表1。选择出国出境留学的本科毕业生人数有所提升,达到595人,占比6.05%,出国出境去向主要包括美国、英国、德国、香港、法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留学院校包括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水平大学。

(三)毕业生就业地域统计及分析

吉林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单位就业人数3485人,从行政区域省份来看,在吉林省内就业毕业生比例最高,达到17.27%,这与毕业生生源结构相吻合;其它就业省份主要集中在广东(13.57%)、北京(12.83%)、辽宁(6.89%)、山东(6.05%)、上海(5.34%)等省市。从全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域划分来看,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就业毕业生比例最高(达27.09%),北部沿海地区(山东、河北、北京、天津)25.42%,南部沿海地区(广东、福建、海南)15.09%,东部沿海地区(上海、江苏、浙江)12.83%,以上四大综合经济区域就业流向占比合计超过80%,其它四个综合经济区域(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毕业生流向较少,合计比例不到20%,具体地域流向如表2所示。

(四)毕业生就业单位流向统计及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吉林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流向:国有企业(39.24%)、其他企业(37.12%)、三资企业(12.29%)、部队(3.8 8%)、机关(1.8 1%)、科研设计单位(1.76%)、医疗卫生单位(1.53%)、其他事业单位(1.16%),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和其他共计1.21%。从就业单位流向可以看出,企业是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也是就业的“主体”,各类企业就业毕业生合计达88.65%,这与企业的市场需求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有着重要关系。一方面,由于本科生相对研究生的薪资待遇较低,各类企业在校园招聘中吸纳大量本科生可以为企业节约资金成本,加之本科生在校期间更多接受的是“通识教育”,其“可塑性”和“改造性”更大,因而也成为各类企业招聘的优选对象。另一方面,当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很多都对学历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硬性规定”,也使得本科生相对较少能有资格进入“体制内”的岗位竞争,从而导致大多数本科毕业生选择进入各类企业工作。

(五)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统计及分析

从图2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来看:传统支柱产业行业仍占据主要地位,与往年一致,制造业就业比例仍然最高(占比30.33%),此外教育(15.5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77%)等就业比例也均超过1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44%)、建筑业(5.54%)、金融业(5.40%),以上六大行业就业比例就已接近80%。在与往年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模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IT、互联网等相关信息技术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相应的传统支柱产业行业发展速度减缓,因而本科毕业生在该行业的就业比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三、新常态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升学比率逐年递增,就业形式灵活多样

目前,随着我国研究生录取政策持续改革与经济总趋势不断变化,导致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加入升学读研队伍。2015年吉林大学应届本科毕业学生中选择升学(包括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的人数比率上升至41.16%,其中选择出国(境)留学的毕业生人数为595人,占全体毕业生的6.05%,这个比例近年来持续上升。近四年本科毕业生中留在国内继续深造的数据表明,平均每年选择在“985”“211”重点院校读研的学生占比始终保持在80%左右,选择中国科学院深造的学生比例基本不变,还有较少毕业生选择其它高校及科研院所。

毕业去向统计结果表明,随着新常态在经济社会中的不断融入,引领了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兴产业的出现,许多新兴职业和工作岗位不断从传统产业中转型升级中涌现,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毕业生多样化就业的比例。尤其是在“互联网+”经济形势下,很多毕业生在没有找到稳定的理想工作前,都更愿意选择一些“临时性”、“灵活性”的过渡型工作,比如开网店、网络客服等由互联网经济所衍生出许多非稳定的就业类型,这在结构性产业转型调整形势下也是一种“权宜之策”。[3]

(二)生源结构制约地域流向,专业设置影响行业分布

从表2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统计可以看出,我校2015届毕业生国内工作单位地域分布较为广泛,范围几乎覆盖了全国,这主要是受到生源地因素影响。我们通过对比毕业生生源地人数排名前十五的地区与就业地域流向排名前十五的地区可发现,就业地域流向人数前十五的地区中有9个(分别为吉林、辽宁、山东、江苏、黑龙江、湖北、河南、河北、陕西)都在生源人数前十五的地区之列,仅在这9个省份中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就已超过全部的45%,而其余22个省市就业毕业生比例合计不到55%,由此再次说明生源地因素在我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中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根据我们多年从事就业工作的经验及与部分毕业生的交流,我们也发现毕业生择业时在同等条件下更优先考虑家乡所在地区的单位,“返乡就业”毕业生仍是一大主流。因此,我们要想优化调整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就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调整招生结构、优化生源地比例。除受生源结构影响外,其它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一线省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北上广、天津等地区),相比而言,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理位置偏远的省份对我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明显偏弱,尤其是黑龙江、河南、河北、内蒙古、山西、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毕业生人才外流情况较为严重,因而大力引导毕业生返回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生源地区、西部偏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就业也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如前文毕业生基本情况中介绍的,吉林大学本科专业设置齐全,涵盖12个学科门类,因而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分布也非常广泛。从图2行业分布统计来看,我校2015届本科毕业生接近70%在制造业、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四大行业就业,这与我校工学、理学毕业生合计比例较大(超过60%)密切相关,特别是作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比例最大(46.32%)的工学毕业生在这些主要行业的就业占据着“半壁江山”。然而,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势必导致就业行业需求的变化,因而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常态,特别是高等学校以就业来“倒逼”学科专业调整,将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尤其是当前,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导致工学毕业生市场需求有所调整,“互联网+”行动的深入实施导致信息技术服务行业需求旺盛,国家“二胎”政策的不断放开导致儿科、护理等医学毕业生需求有所上升,这都需要我们及时调整相应学科专业招生人数,合理改进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毕业生行业需求的不断变化。

(三)市场就业岗位缩减,基层就业仍需改善

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GDP增长速度持续下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的反差可能会继续加大。尤其吉林大学地处东北,东北三省GDP增速在全国排名靠后对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具有严重影响。东北地区GDP的持续低迷,导致东北地区许多大型国有企业、传统产业企业不断转型升级,企业招聘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许多大型企业校园招聘有效需求岗位数量不断减少,特别是制造业、石油、能源、地质等企业在我校的招聘需求都有大幅减少。吉林大学平均每年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本科毕业生在东北地区就业,这些企业的招聘需求变化对我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影响较大。因而为适应新常态、新变化应继续开拓就业市场,挖掘有效岗位,这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一线基层参加工作,不少高校毕业生自愿选择参军或走进社会基层就业。吉林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参军入伍和在社会基层就业的总人数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但在毕业生整体就业中仍占较低比例。因此,我们仍需大力倡导毕业生特别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走到基层一线岗位就业,积极营造毕业生投身基层奉献自我、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让吉大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让吉大学子到最能历练本领、发挥作用的地方”的宏伟目标。

四、新常态下实现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新路径及新对策

面对着新常态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审时度势,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探索适应新常态、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新途径。

(一)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创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如前文分析,新常态下毕业生就业工作首先呈现出“升学比率逐年递增,就业形式灵活多样”的新特点。对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指导内容,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指导体系,加强对宏观形势和整体状况的分析。

一是通过不断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各院系的资源优势,实现学生入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到毕业生的职前就业指导全程化,不断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让毕业生正确对待“升学”与“就业”的关系,努力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所学专业特点规划个人发展,理性、正确地选择属于自己的毕业去向,不随波逐流、盲目跟风,不因往年或身边选择升学的人数增多而出现盲从“考研”现象,错失宝贵的就业机会。

二是不断加强就业创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毕业生灵活就业比例有所提高,对此就业工作人员应当转变传统观念、创新工作方法,正确看待“灵活就业”现象,正确引导毕业生选择适合的“临时性”、“灵活性”岗位作为锻炼经验、丰富阅历的重要机会,积极开展新业态、新职业的就业创业指导专题培训,针对不同就业群体的就业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学科优势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展“互联网+”大背景下的网商、电商专题就业创业指导讲座等活动,切实提升毕业生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求职和创业能力。

(二)进一步优化调整就业结构,加强就业期望的转变引导,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

针对毕业生就业“生源结构制约地域流向、专业设置影响行业分布”的新特点,我们主要应从进一步优化调整就业地域、行业、单位分布等相关结构,加强毕业生就业择业期望的转变引导,倡导毕业生从国家需求和社会需要出发,努力适应经济新常态,选择适合自身的工作岗位。

一是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优化和调整招生生源结构、学科专业设置等,用“就业”倒逼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培养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优秀毕业生人才;此外,根据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统计状况,对毕业生就业地域比例偏低的地区定期派出工作组深入进行市场开发和挖掘,与当地人社部门、重点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为毕业生返回生源地区、西部偏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毕业生就业择业期望的转变引导。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毕业生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但许多毕业生仍对未来就业期望过高,一心想要到沿海地区、发达城市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仍然期望选择国企、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优秀”的单位就职,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生“有业不就”“有业难就”的局面。[4]而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毕业生应尽力调整择业期望值,重塑就业新观念,理性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努力适应形势和时代的需要,把握好“互联网+”行动规划良好机遇,逐步接受灵活就业、网络就业、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等新兴就业方式。

(三)进一步加强就业市场建设拓展,加强基层就业宣传引导,努力帮助毕业生实现充分、满意的高质量就业

针对经济新常态下毕业生就业出现“市场就业岗位缩减,基层就业仍需改善”的特点,我们应当从拓展就业市场、引导就业观念转变入手,帮助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满意岗位。

一是坚持“以基地带动市场、以市场促进就业”的工作战略,不断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在巩固原有市场开发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针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不断下降、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毕业生整体需求大幅下滑、传统企业有效需求岗位日益减少的就业新形势,我们应当通过发挥“校校”、“校地”协作优势,跨区域、校校联动,共同开拓高端就业市场,通过加强就业协作体的品牌建设,努力拓展以行业和地域为主导的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实现高层次和高质量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积极开展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宣传工作,强化毕业生对我国社会基层工作的认识程度。基层工作尽管环境艰苦,待遇较差,但却能磨练自我意志、提升个人能力,是“起点低、远景长”的重要岗位,是孕育毕业生人生梦想的摇篮。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高校毕业生要在西部振兴计划、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及“中国制造2025”行动规划中有所作为。同时,高校要在日常就业指导中大力宣传国家基层就业的支持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基层就业学费及国家助学贷款补偿代偿等具体措施,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鼓励引导学生毕业后走近基层、走进一线,到祖国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发挥才智。高校还要扎实做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基层就业项目,[5]进一步推荐毕业生应征入伍,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等来宣传基层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期望、转变择业就业观念,特别是针对偏远地区生源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和家庭困难毕业生等特殊就业群体,通过“一对一”指导、“点对点”信息推送、学校重点推荐等方式,鼓励他们返回家乡基层就业创业,倡导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统一起来,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6]

五、结语

我国经济新常态的持续发展,必将进一步加大社会就业压力,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依旧复杂严峻。因此,高等学校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5],做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特点和就业形势的研究工作,大力提倡“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努力适应并引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EB/OL].[2016-05-06]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3/05/c_128775704.htm.

[2]荆德刚.新常态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任务[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37-40.

[3]高文兵.灵活就业:市场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新解读[J].中国高等教育,2014(23):18-19.

[4]李向晟,杨建群.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应对策略[J].统计与决策,2006(9):46-47.

[5]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01):7-9.

篇4: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云南样本

2013届毕业生就业季,699万名大学生就业“难”字当头。有权威媒体归纳总结出六大难点:“体制内”热度不减;“错位”需求致两难;基层就业“非主流”;“海归”日渐成“海待”;“门槛”歧视依旧在。

面对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云南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呢?何金平指出,去年,全省在推进政策引领、推进工作创新上下工夫,大力推行 “走下去”服务基层、“走出去”就业、支持校园招聘活动、创业促就业、质量提升、就业帮扶“六项计划”,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样本经验一:云南55.3%的毕业生下基层就业

刚走出环境优雅的大学校园的大学生,选择基层就是选择吃苦。近期在全国许多省份举办的一些招聘会上,地处一线、二线城市的国企、央企等单位求职者人满为患,而一些地处偏远、劳动强度偏大、“地位”不高的技术工人岗位则少人问津。教育部统计信息显示,全国60%的高校毕业生表示要到省会和一线城市就业。

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教育部统计信息显示,全国60%的高校毕业生表示要到省会和一线城市就业。然而,“截至今年9月1日,云南省到县及以下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已就业毕业生的55.3%”。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介绍就业工作经验的单位仅为6家,云南省率先发言。何金平表示,云南推行“走下去”基层服务计划。通过开展订单培养、合作培养、定向培养,积极拓展基层就业项目,为农村基层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每年公开招聘1.5万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街道办事处从事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社区等社会服务工作。对应征入伍和到省内25个边境县市、3个藏区县乡镇以下单位就业的毕业生,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云南还推行了“走出去”就业计划。全面开展“云南青年志在四方”宣传教育活动,依托部省合作、省校合作、央企入滇等平台,加强联系和协调对接,建立输送高校毕业生的机制和定期招聘高校毕业生到省外就业的合作关系,引导和鼓励云南省高校毕业生走出云南到省外就业。今年起,云南对出省就业的云南籍毕业生给予补助,对出省就业创业比例达10%以上的高校给予奖励。

样本经验二:50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招聘,在全国率先设立青年创业省长奖

2013年云南省有毕业生13.8万人,省教育厅和各高校举办的各类专场和校园招聘会3 500多场,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超过30万条,毕业生入场人数超过50万人次。2013年云南省级和高校共举办创业大赛72场,举办创业讲座和论坛440多场,参加学生超过了15万人次。

何金平介绍,云南在推行支持校园招聘计划中,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校产合作、校企合作,校园招聘活动更加多样化、常态化。去年全省率先落实了国办发35号文件“支持校园招聘活动”要求,规定从2013年起,省财政每年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对高校校园招聘活动给予补助。

云南省还设立了1亿元的创业资金,并在全国率先设立青年创业省长奖,把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结合,把指导服务与创业项目结合,把政策扶持与创业园建设结合,推行创业促就业计划。

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陶晴表示,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比例较低,表明我省在此项工作推进中还有空间。在激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方面,贷免扶补的环节较多,还有一些服务不够畅通。针对这些问题,何金平表示,云南要求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不少于32学时、不低于2个学分,这项规定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

目前云南农业大学已经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列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学时为36小时,学分为2分。而不少高校也正在进行新的教学计划设置,创业课程将更多地作为必修课与学生见面。

云南还规定,对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创业注册资本在20万元以内的小微企业实行实际出资额零首付。对经云南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给予一次性奖励。目前第一批10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每园50万元的奖励经费已到位。

2014年我省预计毕业生将达15.5万人,比去年增加1.7万人,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但仍有新的机遇。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陶晴表示,从去年9月开始,就有大型企业到学校展开专场招聘会,新一轮的就业工作也早早启动。目前,全省各个院校都在院系、学校层面举行了大中小型的双向选择招聘会。截至2013年9月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86.6%,较去年同期增长1.5%。

样本经验三:每年组织1万名毕业生就业见习

“云南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高校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支出计划,按照1∶500的师生比配齐校级专职就业工作队伍,将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纳入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范围。”何金平介绍,云南每年定期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把专业就业情况作为安排高校招生计划和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指标。全省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典型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和就业示范课程建设等活动,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云南还建立少数民族、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库,实行“一对一”实名动态帮扶、援助。去年,云南省除对享受城乡低保家庭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外,还将全省3个藏区县和8个人口较少民族的毕业生也纳入补贴范围,目前全省一次性求职补贴已全面发放到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手中。

篇5:大学生就业协议书样本

协 议 书

甲方:(西城区自主择业军队转业

乙方:(用人单位)

干部管理服务部门)

乙方系委托()人才机构代管人事档案关系的单位。乙方聘用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并要求接转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档案,经双方协商,就档案转接后的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按北京市和本单位有关规定与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明负责承担由单位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及其它待遇等,并负责送达甲方一份。

二、乙方负责聘用期间对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日常的教育管理,并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为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参加甲方组织的有关活动提供方便。

三、乙方负责及时提供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档案、现实表现等相关材料。

四、乙方与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解除劳动合同,乙方应书面通知甲方,派专人将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档案转递甲方。

五、甲方形成的个人档案资料,由乙方负责存入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档案。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代表签字,加盖公章后生效。着单方要求解除协议,必须提前(30)个工作日通知对方,如有违约,由造成损失的违约方承担。

七、本协议未尽事宜,待双方商定后另行规定,并作为本协议附件。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甲方负责人签字:

乙方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篇6:大学拉赞助合作协议样本

甲 方:xx教育集团

地 址:广州市天河区xxxx路xx号 xxx室

手机号码:11234567890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表人:

职务:

乙 方:xx大学学生会

合作代表:

联系方式:***

职务:对外联络部负责人

为明确合作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

一、合作内容。

1.合作目的:宣传甲方的业务,提升甲方的形象以及知名度,合理利用乙方的学生会资源。2.合作形式:网络Q群、人人网、微博、BBS宣传,横幅,传单,海报,讲座。3.合作时间:自2012年12月10日至2012年12月14日

二、甲方责任:

1乙方要求甲方所提供的材料内容真实合法,由甲方所提供材料引起的问题责任全部由甲方负责。2.乙方要求甲方在活动中遵守xxxx大学的规章制度,如出现违规行为,乙方有权做出处理。3.由甲方提供所有物资(如下),乙方保证讲座当天到场人数不少于70人。

4.签合同时,甲方需总共支付乙方人民币2000元(贰仟元)。甲方需预支付乙方现金人民币1000元(壹仟元),讲座结束后,甲方支付乙方余款现金人民币1000元(壹仟元)。若人数没有达到70人,则按照每少10人扣除20%(即400元)的规则结算。

甲方需要提供的物资有:

A3海报30张

横幅2条(规格为1X6或1X8)

传单3000张

三、乙方责任:

1.乙方需尽力做好宣传工作,保证宣传工作的质量及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力求达到最佳效果。2.乙方需保证讲座有不少于70人参加。3.甲方有权于活动期间进行抽查与监督。乙方具体宣传工作如下:

1.于2012年12月10日至12月12日将A0海报张贴与学校宣传栏。

2.于2012年12月10日至12月14日将横幅悬挂于学生上下课必经的排球场和金四到兴安的校道。3.2012年12月10日、12月12日、12月14日发放传单(具体时间是每天中午和下午吃饭时间在饭堂门口分发)。

4.于2012年12月10日至12月14日在学校BBS、各大QQ群、人人网里宣传相关信息,每天一次。

5.于2012年12月10日至12月14日在微博宣传相关信息,每天三次。6.于2012年12月12日讲座举行当天在校道上设置路标指引道路。

四、协议解除。

乙方在本协议履行期间可以在说明原因的情况下向甲方提出终止合作协议,但必须提前7天通知甲方,并作好工作交接,否则应承担相关责任。合作期间,甲方如发现乙方不符合合作要求或不适宜甲方安排工作等情况的,可以向乙方提出终止合作,在履行已开展活动经费支付手续后,解除本协议。

五、未尽事宜由双方及时协商解决。

六、法律效力。

本协议正本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xx教育集团

乙方:xx大学学生会

签名人:___________________

签名人:___________________

盖章:

盖章:

日期:2012年

日期:2012年

篇7:大学生就业协议书样本

甲方: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外联部乙方:《我的大学》江西编辑部

为了支持学生会主办活动的圆满成功,甲乙双方本着相互支持、互利互助的共同目标,经过友好协商一致,在国家法律法规、校法校规的范围内建立合作关系,具体事项如下:

(一)赞助项目说明

1、项目:第六届创业技能竞赛月之管理决策模拟大赛。

2、赞助内容:横幅,喷绘,以及奖品。

3、活动时间:3月7号 到4月3号

(二)赞助费用及回报

1、赞助:300元人民币,我的大学兼职工作,影视作品拍摄机会。

2、回报:在校区内布臵4条由商家冠名的横幅,横幅内容由双方共同决

定,内容如下:我的大学江西编辑部预祝模拟管理决策大赛圆满成功;1张喷绘,喷绘内容由商家设计,甲方制作;传单100张,由甲方负责分发。

(三)项目合作进度

1、甲方:

(1)甲方作为活动主办单位,整个系列活动由甲方自行策划、筹备及组织

开展,并保证整个活动顺利进行。乙方作为系列活动的赞助单位,是协助和感受本次活动的内容,支持和鼓励高校学生会的发展。

(2)乙方负责设计喷绘的内容,以便甲方帮助乙方更好的宣传。

(3)甲方应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并在活动过程中与乙方保持沟通。如果不能按进度要求完成,乙方有权要求要回支付款。

2、乙方:

(1)乙方有权过问甲方的活动之进度,甲方必须如实反映;

(四)费用支出方式

乙方:赞助费的支付,经双方商定,签定合同时以现金方式一次付清;甲方:保证赞助费的合理使用,乙方可对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

(五)附则

1.本协议的合作时间为三月七号至四月三号

2.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双方有因不可预测因素导致在双方之间可能产生的一切争论,异议和纠纷均双方可协商解决。

3.该协议共一页,签字时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经双方签字代表签字后生效。

甲方:乙方:

签约代表:签约代表:

篇8:大学生就业协议书样本

(一) 从就业基础数据来看, 呈现出总体就业率较高、各专业就业分布不均衡的特点

某高校样本学院2014届毕业生总人数349人, 签约298人, 签约率85%;已就业322人, 就业率92%。

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总人数达149人, 其中男生人数为39人, 所占比例为26.17%;女生人数为110人, 所占比例73.83%。本专业已签约人数为99人, 其中男生有26人, 所占比例为26.26%;女生人数达73人, 占据73.74%的比例。未正式签订就业协议书的人数为50人, 打算就业而未联系到就业单位和由于考研放弃就业的人数分别为56人和23人。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总人数达83人, 其中男生人数为49人, 所占比例57.83%;女生人数为34人, 所占比例为42.17%。本专业已签约人数为52人, 其中男生为34人, 所占比例65.38%;女生人数为18人, 所占比例34.62%。未正式签订就业协议书的人数为31人, 其中已与用人单位达成签约意向, 但还未签订协议书的人数为1人;打算就业, 但未联系到就业单位的有42人;拟考研的人数为11人。

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总人数为60人, 男生为34人, 所占比例56.67%;女生为26人, 所占比例43.33%。已签约人数为22人, 其中男生有13人, 所占比例59.09%;女生有9人, 所占比例40.91%。未正式签订就业协议书的人数有38人, 其中打算就业, 但未联系到就业单位的人数为33人;拟考研的人数为18人;接收函人数为2人。

国贸专业毕业生总人数为58人, 其中男生有17人, 所占比例29.31%;女生人数为41人, 所占比例70.69%。已签约人数为26人, 其中男生有9人, 所占比例34.62%;女生有17人, 所占比例65.38%。未正式签订就业协议书的人数为32人, 其中打算就业, 但未联系到就业单位的有25人, 拟考研的人数为17人, 不打算就业的有1人。

由就业基础数据可以看出, 某高校样本学院四个专业的毕业生在2014年总体就业率较高, 但是各专业就业分布不均衡, 会计学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的总体签约率明显优于经济学和国贸两个专业。同时某高校样本学院四个专业拟报考村官的人数都为0, 说明某高校样本学院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工作地点在城市这一点都非常看重。

(二) 从就业区域分布数据来看, 呈现出就业范围广泛、区域集中的特点

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 均有财经学子签约, 但数量较少, 仅21人, 占毕业生总数6.01%;中西部城市如西安、成都、郑州等地有33人签约, 占毕业生总数9.45%;重庆地区就业学生较为集中, 349名毕业生中, 有112名就业单位地址为重庆地区范围, 占毕业生总数32.09%。其他东部发达城市、西南地区城市也有某高校样本学院学生分布。总体上, 重庆仍是本院学生就业最为集中的地区。

(三)

从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来看, 某高校样本学院学生就业单位范围涵盖国企、外企、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等多种情况

某高校样本学院2014届学生有大量毕业生加盟中交、中建、中铁等交通建设行业, 有相当一批毕业生通过银行招聘渠道步入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也有部分进入中小规模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单位, 有的毕业生通过进入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企业。此外, 更有很多同学选择出国就读、考取研究生等途径, 争取在学业上有更多的积累和更大的突破。

二、绩效考核目标下的某高校样本学院2014年就业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某高校样本学院在2014年度就业目标考核上, 有就业具体推进工作和就业市场拓展工作两个主要目标。

(一) 就业工作具体推进目标

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工作开展好, 截止6月底:初次签约率85%;初次就业率90%以上。

对照目标开展工作情况:按时报送招生宣传资料,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生宣传活动。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组织展开就业前培训, 各项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工作开展好, 实绩明显。截止今年6月底:初次签约率87.5%;初次就业率92%以上。某高校样本学院学生就业单位范围涵盖国企、外企、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等多种类型。

完成情况方面:对照工作目标, 现已全面实现工作目标, 总体完成情况良好。

(二) 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及日常管理对照情况

按照《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管理办法》, 完成就业市场拓展目标。按照学校安排, 做好招聘会组织、信息台账建立与数据上报、就业质量调查分析、就业咨询与教育指导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学校安排的就业工作。每年引进两家以上用人单位到本院招聘。

对照目标开展工作情况:2014年度共引进五家用人单位到本院招聘,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某高校样本学院学生工作部门通过分析某高校样本学院生源情况, 前往上海、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了一线优质企事业单位走访开拓, 提升了某高校样本学院学生就业质量水平;在重庆区域及湖北、四川等临近省市进行具有财经特色的企事业单位走访, 夯实近距离就业基础;进一步加强了对山东、河北、河南等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省市企业集中市区企业的拓展, 延展某高校样本学院就业分布范围。

上一篇:江苏沭阳农村商业银行招聘笔试经验下一篇:村党支部任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