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初中作文

2024-05-06

习惯-初中作文(精选8篇)

篇1:习惯-初中作文

我一直有个习惯,每天中午在学校吃完饭后都要去打球,不然总觉得有件事没做。这个习惯是被我同学带起来的,我的同学是个忠实的球迷,天天要打球。

以前,正当我午间要在教室里写作业时,就会传来催促声,“赵宣泽,打球吧,今天作业少!”我立马放下了笔,小跑到球场,在球场上满头大汗地狂奔,像同学说的场上出英雄一样,投进球就是英雄。一直到12点30分的时候,我们才把球藏在一个地方,再回教室,每天都累得气喘吁吁。

现在,中午不打球的话,那些时间干啥都不知道,好像我错过了什么事,只有打了球才觉得没浪费时间。而且,现在都是我组织大家中午在场上论英雄(打篮球的专业词语),大家都封我为篮球组织委员。每当场上总人数是单数,不能分队时,我就用出了老掉牙的话,“打球也是作业呀,老师说运动半小时,在学校里也是可以进行的。”然后我就拉着催来的同学奔到球场上。

中午打球是个好习惯,还是个坏习惯?至今我们班还没辩论成功,一方说打球是个好习惯,可以让身体更强壮、可以让人长高,只有健康的身体才可以更好学习!一方说:打球是个坏习惯,浪费时间,你们到学校是学习的,不是打球的。支持的一方是球迷,不支持的一方是学习好的人。可是最后谁也没理谁,我们还是坚持中午打球的习惯。

篇2:习惯-初中作文

华老师的敲不知蕴含了多少力量,多少技巧。就算是笔,他也能敲出惊人的声音,震住我们,吵闹的班级瞬间安静下来。

华老师敲的东西小到笔、黑板擦、直尺,大到书本、粉笔盒、教学用的巨型圆规。只要他讲课的时候一生气,就会习惯性地伸出手,拿到什么就使劲往讲台桌上敲个三两下,真是奇怪的癖好

有次,讲台桌上刚好被打扫过,实在是干净,华老师拿不到什么敲击工具。他顺手一扯,毫不怜惜的把大屏幕的电源插头扯了出来,咚,咚地往讲台上敲。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这电插头又不是什么钢铁做的,不耐敲啊。就因为华老师这个习惯,我们班的电源插头,得定期修理。

在教圆那一单元的时候,华老师带着他的巨型黑板专用教学圆规来给我们上课。结果一生气,手上拿着的圆规成了可怜的敲击工具,狠狠敲了几下后,(不出意料的)圆规当即骨折。

华老师囧了。

我看着华老师在那埋头修理圆规,心里窃笑:嘻嘻,修不好,修不好,我们就不用上课啦。可惜华老师摆弄了一会儿后把原规修好了。

篇3:习惯-初中作文

作文教学跟阅读教学一样, 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能力应与阅读能力协调发展、同步提高。然而, 现实状况却是不容乐观。教师与学生在作文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却远远比不上阅读, 好多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也不尽人意。这跟学生没有养成观察习惯, 不懂得写作方法, 对写作缺少兴趣与热情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 教师应在培养观察习惯、传授写作技法、激发表达热情等方面加大力度, 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二、引导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关注身边生活

据笔者调查了解, 许多学生对写作提不起兴趣, 甚至是讨厌写作, 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愁上眉梢”, 甚至是望而生畏。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 学生常常是胡编乱造, 无真情实感, 完全为了应付差事, 是被动的应景式作文, 而不是发自内心的产生表达的欲望。而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便是学生缺少生活积累, 他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缺少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 缺少一颗敏于感悟的心灵。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 认为要想真正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喜欢表达, 热爱写作, 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学会观察, 注重平时的积累。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练就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 并能够自觉地用这双眼睛来摄取学校、家庭、社会等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件或现象。然后再练习用自己手中的笔把看到的一切, 感悟到的一切变成文字, 储存于自己的素材仓库中。所以, 教师不能始终把学生禁锢于教室之中, 而要经常引领学生走出校园, 深入社会、融入自然, 放飞心情, 拓展视野, 让他们去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领略生活的多姿多彩, 启发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尤其是挖掘生活中发生的能打动人心灵的、能给人以启发和思考的真人真事, 抒发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 观察是一种自主性的知觉过程、认识过程, 其目的是实现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感知与了解。观察不仅要用眼睛仔细地看, 还要用耳朵去倾听, 用鼻子去嗅取, 用手去细细触摸……总之, 五官都要动用起来, 参与活动;同时观察还常常跟积极的思维活动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创造机会让学生去观察, 并让学生写好观察笔记。对于农村学生来说, 生活的天地是广阔的, 可供学生观察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父母亲在家中认真做家务的情境, 观察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境, 观察集市上商贩、菜农此起彼伏的吆喝声, 观察人们产生争执时双方的神态与心情变化, 观察学生被老师批评时沮丧的表情, 等等。观察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这样才能形成习惯, 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才能练就一双敏锐的慧眼, 做到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就会获得对事物鲜明而具体的印象, 积累第一手大量的感性材料。材料仓库充实了, 学生写作时便不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处境, 素材信手拈来, 灵感一触即发, 就会告别捉襟见肘、闭门造车、胡编乱造的写作窘态, 迸发出强烈的表达欲望。

三、引导学生从名篇佳作中学习并内化写法, 学会迁移运用

学生对写作缺少浓厚兴趣,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学生没有掌握各种写作方法, 对文章的结构及写作方法缺少感知与积累, 不懂得如何去构思、去表达——就如同有了建筑材料, 而不会建房子一样。这给学生造成了写作上的困难, 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因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构思方法和表达艺术, 让学生从名篇佳作中汲取写作方面的营养, 为学生去模仿、借鉴、尝试运用, 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素材积累得多了, 写作方法见识得多了, 并且内化到学生的写作知识结构中, 学生写起作文就会倍感轻松, 素材就会自然流泻于笔端, 方法就会信手拈来, 就会不断体验到表达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 而成功的体验又会不断促使学生产生写作兴趣。

模仿是学习写作方法, 掌握写作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就是从模仿外国名著的写法开始, 步入创作之路的。阅读的目的就是吸收与积累, 一方面感悟文章的内涵及思想, 受到人文性熏陶;另一方面就是从中汲取关于选择素材、谋篇布局、行文表达等写作方法。所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写作教学应该与阅读教学牵起手来。模仿让学生有“章法”可依, 有规律可循。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名家名篇, 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写法各异。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借鉴, 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将大有裨益。为此, 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 注重引导学生总结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 不断领悟写法, 积累写法。如从胡适《我的母亲》中学习如何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从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学习如何描写人物心理, 从朱自清的《背影》中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从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学习运用多种修辞写景状物、融情于景的方法及“一线穿珠”的结构方式。教师不仅要重视写作方法的归纳总结和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还要在阅读教学中相机渗透写作训练, 如抓住文本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 充实故事情节, 训练口语表达能力或将自己的想象、感悟诉诸文字;也可续写故事、仿写片断或改写古诗;等等。总之, 文章的构思是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 作家的文笔也是各有千秋、风格迥异的。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和创造, 可以实现写法的迁移运用及写作技巧的内化。

四、结语

观察是积累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 语文教师要强化观察意识, 引导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 勤于观察, 善于积累。写作技法, 是将所见所感所悟诉之于文字的一种能力。技法要从阅读中习得, 要在实践中锻炼。语文教师要强化训练意识, 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内化写作技法。

参考文献

[1]张宗侠.努力践行课程标准理念, 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 2013 (88) .

篇4:初中作文教学要重视习惯养成

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前不久我布置了一道参加作文竞赛的作文题目《温暖》,先是布置作文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准备从这些写作能手中发现几篇佳作,然而事与愿违,多数同学编造的痕迹明显。最终写得最打动人的是未参加兴趣小组的普通同学。这位同学饱含深情地叙述了母亲与父亲离婚后突患重病,舅舅姨姨们倾全力救助母亲的经过。此文写得令笔者动容。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所必须遵从的。对于如在某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中,有不少学生臆造父母去世的悲痛来作文的现象,应该予以深思,并予以纠正。

二、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

三、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篇5:习惯了习惯初中作文

一天,来到了学校,拿起同桌的作业就抄。从此,我的同桌就成了我的牺牲品,每次来,我都会抄他的作业。哎!这速度,比我平时自己写作业的时间少了好几倍,抄的感觉,真爽!

由于这个怀习惯,我每次晚上的作业都写很少一部分。本来留了一大堆作业,我才写了它的十分之一。第二天,别人都在早读,我却拼命的写啊写,抄啊抄,同桌为我加油,前桌为我助兴。在我苦命挣扎下,作业终于在我笔下生“灰”。天哪,那大乱字儿,简直像一个个蠢蠢欲动的毛毛虫。真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过这笔头也太烂了点儿,只是被我折腾了一次,就垮了。在我抄写最后一个字的瞬间,也就是我们一组四个人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其他三个人“啊”地叫一声,表示为我庆祝。

篇6:习惯初中作文

小学的我非常非常的孤傲,不跟任何人说话,不跟任何人做朋友,只想活在自己的象牙撘,渐渐的让孤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不过因为人缘在班上真的是奇差无比,受到大家的排挤,那种感觉真不好受。所以我决定把自己的坏习惯改一改,我开始试着和别人交朋友,跟别人说话,渐渐的朋友变多了,孤傲这座象牙塔也倒了,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习惯的好与坏真的可以主宰一个人的人生。

习惯有良莠之分,善恶之别,在我们一生当中,都有被某一些习惯所控制或影响,而不自知,就像富兰克林所说的:“习惯总是趁人不备,向你袭来。”的确,坏习惯总是比好习惯来得容易,也来得快速,在我国也有句俗谚:“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好的习惯就像脆弱的堡垒,要盖好久好久才会坚固,坏的习惯就像病毒一样,只要一下下就可以让人死亡。

篇7:习惯初中作文

老师和我们说:“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你有着好的习惯,它就可以帮助你一生;当然你产生了坏习惯,必定祸害你一生!坏习惯或许一天不到就产生了,如果你想改掉这个坏习惯,可能要几个星期,甚至几年……而好习惯就不同了:例如你想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只需要一两个星期就可以了,好习惯的产生,可以供你一辈子‘适用’。”

听完这段话,我还不太明白。于是,回到家我问妈妈,好习惯真的有益于终生吗?

妈妈回答,是的。

好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有益于你一辈子。

好习惯的养成,其实可以从小的做起。比如:每天各科作业做错了的题目,将这些题目正确答案记在一个纠错本上,然后每天加以复习,这也是一个好习惯;再如:你每天可以复习或认识15个单词,然后再来背熟,这当然也是一个好习惯。看,养成一个好习惯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呀!我觉得如果是学霸应该都有这些种习惯,因为,我的小学同学程文璐一直都有这些个习惯,所以她就是一位学霸。

不仅是我们有着好的习惯,成功人士都有他们那优良的习惯。比如说: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经常,用他挤出的业余时间去读各类饱含知识文化的书籍。例如:他用上厕所、下水游泳的前几分钟和游完泳的后都用来看书。看我们的毛爷爷对知识是多么的渴望啊!因为,他博览全书,并且,活学活用,所以,毛泽东才会成为我们新中国的伟大领袖!

好习惯是多么有益于我们呀!

坏习惯

坏习惯的产生,若不改掉,将会祸害人的一生。

坏习惯形成是非常容易的。比如说:你每次的习惯性的去往地上乱扔垃圾、乱吐痰这些都是坏习惯。又丢面子,又破坏了环境;再例如,你经常或有时,在家长不允许的情况,上QQ聊天或玩游戏,这都是不对的行为,这些又也何尝不是些坏习惯呢?并且,干这些还得不偿失!对自己的眼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你说说坏习惯是多么的可怕呀!如果,有了这些坏习惯或者其它坏习惯都得及早改掉!

来,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一个坏习惯酿成了坏事的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叫二子,二子在师傅家学剃头,初学用冬瓜当“脑袋”练习技术。练习时,师娘常唤他买东西、哄孩子。每当这时,二子就得停下刀,去师娘那帮忙。可刀又没处放,就只好剁在冬瓜上立着,然后回来接着干。半年来,手艺学好了,可往冬瓜剁刀的习惯也养成了。这一天,二子给师傅的邻居剃头,初试身手格外小心,正剃半截,师娘又招呼二子去干活,结果二子把剃刀往邻居头上一剁……

你看坏习惯是多么的可怕呀!

所以,老话说得不错: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篇8:习惯-初中作文

一、善于激发学生养成多积累的习惯

在写作训练中, 有些学生不是抱怨不会写文章, 而是抱怨实在没有素材可写, 真可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事实证明, 积累大量素材是写出好作文的必要条件。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在平时, 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写作时左右逢源, 信手拈来, 一气呵成, 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 究其原因, 就是脑海里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因此, 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作文素材的积累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积累源于广泛的社会生活。

从家庭到学校, 从街道到社会乃至世界, 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情屡见不鲜, 这就是汲取作文素材最广阔的天地。作为初中语文教师, 只有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才能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源源不断的素材, 才能形成学生自己独到的见解或感悟, 从而以敏锐的感悟力观察生活, 以独到的见解思考生活, 写作材料才会丰富多彩, 妙笔才会生花。

(2) 积累源于滔滔的书海文籍。

假如说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的写作材料是他们对生活最直接的体会, 那么从书海文籍中积累的写作材料则是他们对生活间接的感受。因为, 我们对各种生活的直接了解是有限的, 面广量大的素材不可能都自己亲历, 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阅读是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就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 素材、感悟都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储存起来。其实, 多读、精读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捷径, 恰如北宋文学家苏轼主张的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3) 积累源于茫茫的人际交流。

天才不是天生的, 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它是需要和周围的人不断交流的, 交流中思维的碰撞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创作的灵感。作文素材的积累受生活范围和阅读量的限制, 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 循循善诱地帮助他们积累作文素材。笔者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约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既可以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再现, 也可以是阅读中的点滴积累;还经常坚持开展“双月读书竞赛”活动, 按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摘抄、读书心得, 及时表扬或在班内交流。通过类似活动, 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作文素材,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善于培养学生多练笔的习惯

伟人毛泽东说: “实践出真知。”教师只有积极鼓励学生多写、多练, 千方百计让学生把写和练培养成一种习惯, 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么他们的写作素质将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笔者认为练笔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其一, 多写札记。学生的各种活动, 离不开社会中的人与事, 假如把自己平时与人交谈、观看影视、游览山水名胜、游戏运动、班会活动等搜集下来, 并写进日记里, 当可为写作提供新鲜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的材料。因此, 笔者平时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校园内外的一人一事、一言一行、一草一木都可选做写札记的题材, 其表达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等皆由内容而定。类似的训练, 把学生从消极的字词练习中主动放飞到大自然里去感知真实的生活, 既练了笔, 又能不断地为应试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也克服了学生阅历浅、生活圈子小、知识不够丰富这一缺憾,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良策。

其二, 开通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交流方式, 微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应用广泛,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重视和应用。初中生可以利用博客展示的内容丰富多彩, 诸如写日记、读书笔记、体会感想, 也可以汇集自己的兴趣爱好, 将微博发展成为记录兴趣活动过程和成果的空间, 从而使“草根文学”得到全面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兴趣, 拓宽写作实验, 锻炼写作技巧。

三、善于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唐朝著名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 “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写诗作文之苦由此可见一斑。优秀的文章一半在起草, 一半在修改, 其中修改又重在养成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也曾经大力提倡学生自己修改文章, 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在当今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形势下, 每一个语文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笔者认为采取学生自己批改、相互批改和分组批改三种形式有机结合的方法, 是行之有效的。当然, 教师也应该恰如其分的加以适当点拨、汇总, 以一两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文章为例进行讲评, 把原作和修改后的作文进行比较, 讲评时还可让学生再次提出修改建议, 从而让学生作文中的大小问题迎刃而解。

上一篇:2024 哈多河学校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审核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