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方法和习惯

2024-04-22

初中学习方法和习惯(精选11篇)

篇1:初中学习方法和习惯

1.英语

初中英语没什么好说的,就一个字——背。每学完一课英语课文,就把它背下来,每册英语书后面的单词表都要烂熟于心。做到这些,你的英语成绩绝对不会低于120(150分的卷子)。

2.数学

初中数学比较简单,我们的数学老师用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训练我们,是我们的数学成绩从未低过120(150分的卷子)。那就是,把数学书上的习题从前做到后,在从后做到前。比如,今天从地1面做到第100面,明天从第101面做到第200面……没学过?看看前面的讲解再做。这样反复做一个学期,你的数学决不会差。因为课本上的题目很基础,而且有少量提高题。做学过的可以巩固基础,做没有学过的,即使做错,也会有很深的印象,待到老师讲新课时,你就能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数学想学不好都难啊~~

3.语文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没有积累任何方法都是白说。语文书上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一定要会背,在中考中会有4——5分的默写题,如果课文你都会被,那这个分数就是白送给你的,何乐而不为?

4.历史、政治

政史的学习方法就一个字——背!!别跟我说你那里政史是开卷考试,开卷又怎么样?出个题目,你连这个知识点在哪本书上都不知道,开卷又有什么用?

5.物理、化学

理化的学习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多做题目多提问,同时没事的时候可以恶搞一下理化概念,说不定你会因此而记得更熟。

篇2:初中学习方法和习惯

听是根据自己所具有的语言知识,通过自己听的素质的潜能,从音流中获得信息的一种积极的活动。听力是一种迅速正确的辨音解意、理解语言并对听到的信息作出评价反应的能力。

因此,听力训练需要学生专心,需要学生对听到的信息积极思考,任何分心的表现和消极的应付都会影响听的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我们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专心听并积极思考,在每一堂课、每一个听的场合下不断强化这种要求,使学生久而久之养成良听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大胆、大声、准确讲英语的习惯

讲是—种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将自己内化的语言材料进行编码,即借助于词语按一定的句式、连贯地转化为外部有声语言。讲需要勇气,要大胆、大声,不在乎别人的嘲笑;讲需要准确,不能错话连篇,语速不正常。如果没有说话的信心,不敢讲,或不愿讲的畏缩情绪,就讲不好,也就不可能获得讲的能力。大胆、大声讲英语表现了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一个学生如果能大胆、大声、准确地讲英语,那么就养成了讲英语的良好习惯,也就一定能获得讲英语的能力。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害怕讲错或其它心理障碍而不敢大胆、大声讲英语;他们讲英语时胆小、惊慌、小声小气、轻言细语,讲得含混不清,以致无法听清、听懂。因此,培养学生大胆、大声、准确讲英语的习惯,要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开口讲英语的环境。在某些场合不要有错必纠,以免挫伤学习积极性。

篇3:初中学习方法和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学习有关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或趋向。学习方法则是通过学习实践, 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受益终身。

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 总结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措施。在数学学习习惯方面,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作业辅导方面, 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密而且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容不得半点纰漏。然而, 在教学中往往发现部分学生粗心大意, 经常审错题目、抄错数字、算错式子, 导致平时的作业练习正确率低, 考试成绩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让学生在平时多练习、多演算, 多体会, 并制定严格的评分标准, 让学生意识到严谨的态度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此外, 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 必须保证授课语言的科学性, 即严密、准确地使用教学语言, 尽量不出差错,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

初中数学开始涉及平面几何、坐标系、函数等知识, 这些内容对于解题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数学的内容较浅, 解题步骤也相对较小, 因而大多数学生在解题时比较随意, 并未形成规范的解题格式。进入初中阶段,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例如, 在一题多解的题目中要标明方法一、方法二等, 在涉及复杂运算的题目中要让学生写出完整的步骤, 不可跳步骤, 在解证明题时, 要让学生运用相关的定义或定理, 从题设或结论出发, 根据规范答好题目。规范解题的习惯可以保持思路的流畅性, 还有助于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三、培养复习和反思习惯

复习和反思是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的重要保证。初中数学的内容多, 而且环环相扣, 如果前面的内容没有学好, 会对后面的学习内容造成阻碍,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越学越差。例如, 如果学生没有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 那么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时将会更加困难, 同样, 如果学生未能掌握坐标系和函数的概念, 那么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会更加百思不得其解。因而, 让学生养成每天复习一课时, 每周复习一单元的习惯显得迫切。此外, 平时还可以通过非正式的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让学生及时反思错题和薄弱环节。

除了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初中数学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方法的培养方面, 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材施教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科学, 取得了较好的数学成绩, 而有些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教师针对具体情况, 加以引导。例如, 有些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偏向于独立思考, 自己解决问题, 而较少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有些学生则一遇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 还有一些学生一旦遇到难题就放弃。面对这些现象, 教师要及时指点偏好独立思考的学生, 启发喜欢向老师求助的学生, 鼓励不想面对难题的学生积极思考和求解, 在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 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请教问题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 布置学生预习任务, 提升自学能力

进入初中以后, 数学课堂的知识量大大增加,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 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大概的了解, 并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发现, 当学生预习后, 上课会更加积极主动, 更快地接受新知识。由此可见, 预习在初中数学的学习非常有必要, 教师要在教学中试图让预习这项任务逐渐成为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 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三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最适宜的时期,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 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打好数学基础, 为学生以后升学和继续深造提供优势。

摘要:数学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 在中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取得优秀数学成绩的保证。笔者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 提炼和归纳了一些培养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措施, 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曹效林.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 现代教育科学 (中学教师) , 2012年第1期

[2]乔红丽.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法[J], 新课程学习, 2011年12月8日

篇4:初中学习方法和习惯

关键词:弟子规;初中生教育;行为习惯;途径

一、运用《弟子规》帮助学生学会感恩

在当前初中生的教育过程中,由于独生子女基数庞大,他们享受着多位大人的照顾与呵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初中生的感恩心态缺失。据中学生报调查,当前初中生普遍缺乏感恩的心态,感恩缺失使得初中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自以为是。在生活中,不懂得感恩父母,认为父母为其营造的生活环境是理所当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象非常普遍。在学习中,不懂得感恩老师,认为老师的努力是建立在学费的基础上。同时,不懂得感恩同学,淡漠同学情。此外,初中生还缺乏对陌生群体、弱势群体的同情,肆意嘲笑不如自己的人。初中生这些感恩缺失的现象,不仅影响着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影响着初中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亟需要引起重视。鉴于此,在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应该积极运用《弟子规》,教育学生知恩感恩,孝顺父母,尊重老师,感恩生活。

1.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提供的生活环境。对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他们缺乏感恩的观念和意识,认为父母所提供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的辛勤劳动、父母为他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感恩缺失使得初中生顶撞父母的现象屡次发生,甚至还有媒体爆出初中生殴打母亲、殴打长辈的情况。这些都表明了,在初中生教育中,灌输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弟子规》是一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集成,在这部古代的教育大典中,明确规范和要求,人们应该孝顺父母,尊敬父母,感谢父母。同时,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到感恩父母的重要性和行为规范,《弟子规》中还包含着很多生动的故事和典故,这对于当代初中生而言,恰如一面镜子,对照先贤,反思自己。《弟子规》中提出,“出必告,反必面”,在初中生教育中,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引用这部书中的典故和规范来引导学生尊重父母,在外出上学、外出游玩、外出约会的时候,一定要告诉自己的父母,减少父母的担忧。特别是在初中生临时有约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告诉父母,避免父母在校门口久等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焦急地寻找。不少初中生在放学路上,容易开小差,或去公园游玩,或去一些初中生不该去的网吧、游戏厅。教师应该根据《弟子规》的戒言,督促和教导学生放学后一定要按时回家,减少父母的担忧,分担父母的生活压力。

在当前的初中生中,较少有初中生会帮助父母收拾卫生、打扫房间。他们不懂得父母的勤苦,他们不顾父母上班的劳累,甚至还有不少初中生不仅不帮忙,反而还帮倒忙。鉴于此,教师在开展初中生行为规范的教育过程中,应该积极引用《弟子规》中的内容开展教育。“冬则温,夏则清,亲所好,力为具”,这些内容明确规范初中生,在不影响自己学习的情况下,要竭力地帮助父母,从力所能及的事情着手,帮助父母买菜,收拾房间,打扫卫生。在父母休息的间隙,应该为父母递上一杯水。针对当前初中生感恩缺失的现状,在运用《弟子规》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多元化的灵活性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主题班会、主题演讲、话剧等方式来灌输感恩教育,使得学生从内心养成良好的感恩习惯,从感恩父母开始,进而养成良好的感恩教师、感恩同学、感恩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感恩教师付出的辛勤努力。当前的初中生由于多数为独生子女,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将老师认同为服务他们的仆人,对教师缺乏应有的尊重。具体表现在:学生见到教师不问好,不打招呼;在课堂上开小差交头接耳;下课铃声一响大声喧哗;课堂内随意走动;遇到教师需要帮助时,学生不伸手等等。在《弟子规》中,明确指出“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宣”等。教师在开展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中,应该积极运用这些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更加针对性地开展行为习惯养成和塑造的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尊师重道,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上课开小差、交头接耳等活动,应该予以规范,引导他们珍惜上课的每时每刻,注重从教师的教导中汲取全面的营养。针对学生遇到教师不打招呼,教师应该运用《弟子规》,引导学生以前人的行为规范来对照自己,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更好的一面。

在开展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教师切忌采用灌输性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弟子规》中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丰富的教学形式,通过对照性教育,让学生自觉发现身上的不足,积极主动地纠正自身的缺陷,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二、运用《弟子规》帮助学生行为养成

初中阶段是学生行为养成的关键阶段,初中生在这个阶段的行为养成直接关系着他们未来的成长成材,针对当前初中生身上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弟子规》中的内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引导学生做诚实守信的人。“凡出言,信必先”,《弟子规》明确要求人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既然收不回来,就应该努力践行。当前初中生诚实守信的现状堪忧,初中生欺瞒家长、教师、学生的情况屡屡出现。鉴于此,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弟子规》中的规范和约束,引导学生努力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对父母、教师应该诚实地说实话,不要轻易欺骗。教师同时还应该给学生指出欺骗的成本和代价,这些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诚实守信。此外,针对初中学生群体中,互相起外号、互相出晦言的情况较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

2.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姿态。当前初中生佝偻驼背现象严重,初中生坐不像样子,行不像样子,这些都影响初中生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姿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的行走、坐立的过程中,要培养良好的行为姿态,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应对每一天的挑战。“置冠服有定位……”,教师应该运用《弟子规》中这些名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穿衣习惯,自己动手洗衣服,叠被子,收拾个人卫生,保持干净整洁的外表。

3.引导学生专心学习珍惜光阴。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开小差、浪费时间等问题。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弟子规》中的典故,引导学生珍惜光阴,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功课。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善于分享和帮助,懂得利用集体的力量。通过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

三、结语

《弟子规》是我国启蒙教育的开篇巨擘,针对当前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弟子规》中的名言警句及典故规范,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同学,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诚实守信之人,行为端正,穿衣得体,专心致志,善于分享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梅平, 以《弟子规》促进初中生习惯养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2]于洲,黄志清,习惯就是素质——兼谈习惯养成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J],山东教育,2002年14期.

篇5:初中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主动学习:学习积极,主动,化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认真做作业:做作业的时候尽量不要抄袭,可以参考网上的答案,也可以询问老师或者同学。

4.学会利用资源: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例如找学习笔记,找相关视频,找老师或者同学请教。

5.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放弃,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6.持之以恒: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需要耐心和毅力。

7.主动休息:学习的时候要主动休息,不要一味地学习,否则会效率低下。

8.计划时间: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分配好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9.反思总结:定期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改进方案。

10.积极互动:积极参与课堂,与老师和同学互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自己的思维活跃度。

篇6:初中日常学习计划制定和习惯培养

一、老师上课的节奏很快,我不知他上到哪里了,应怎么办?

老师上课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果你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说明你对教材内容比较生疏,因此,务必做好预习工作。通过预习,明确了上课内容,即使老师上课节奏快,也就能跟上他的思维。

二、黑板上有板书,课件上又有内容,我课堂笔记得如何记?

有利于解决疑惑问题的信息必须要记,一堂课主要的知识点也要记,还有一些信息是教材中没有的,要尽量记。课堂笔记是预习笔记的完善与补充,要在预习笔记中留出一些空白处,就是为了记下上课中所得的重要信息。有时教师上课节奏快,信息量也大,那就要学习记下关键词、记下思路。等课后再去整理。

三、提高听课的效果要处理哪些关系? 要处理有趣与无趣的关系,一堂课不可能 45 分钟都有趣,有趣的内容要听,无趣的内容也要努力地去听。要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一边听一边记下重要信息,不要只听不写,也不要只抄写板书,不听老师讲解。要处理好白板与黑板的关系,它们本是相辅相存的关系,而主导这些板书内容的根据主要是教材。因此,不要只看白板生动有趣的内容不记黑板中的板书内容。

四、如何记笔记?

1、如果我把重点内容全背下来,可以不记笔记吗? 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转变死记硬的学习方法。要多思考、多积累,同时也

要勤做笔记。

2.笔记具体记有哪些内容? 第一,是预习阶段的预习笔记。主要对重点与难点知识及时勾画。第二,听课阶段的听课笔记。把教师在上课中呈现的一些新信息记录下来,第三,就是复习阶段的笔记整理。画一画单元知识框架图,列一列相同类的题目,比一比易混淆的概念与原理。

3.笔记什么作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保留信息、强化记忆。预习笔记有收集学习素材的环节,则可以积累资料,扩充新知,获得许多新知识。课堂笔记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记笔记能提高听课的效果,而整理笔记是反思的过程,自己分析与综合能力会得到训练。

4.课堂笔记来不及写怎么办? 这是如何记课堂笔记的问题,有人常常因记不全教师讲解的内容,而放弃了记笔记的好习惯。课堂笔记不必记下上课的全部内容,如果在预习笔记的基础上记课堂笔记,课堂中主要记下一些新信息,有时内容比较多,全记下来确实有困难,那么就要学会抓重点,先记下关键词,如果还是不行,课后向同学借听课笔记,补上遗漏的内容。

5、错题集与笔记有什么区别? 笔记主要是对重要知识点的摘要与理解,而错题集是自己犯错习题的收集与纠正。笔记与错题集还是分开为好,这样显得更有条理。

五、如何复习? 定期总结,查漏补缺复习可分三种,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与考前复习,其复习的重点应有所区别。复习要做到及时,首先要做好课后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就要复习,课后复习的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学习完一个单元,就要进行单元复习,其目标主要是掌握单元的知识结构,考前复习是为了应考,可运用归类法、比较法来进行复习,同时,要重视各种典型题的复习,提高审题与解题能力。

1.复习阶段除了看书外,还要做什么? 复习的目标有两个。其一,是巩固基础知识。其二,就是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

因此,就看书是不够的。复习阶段,同样要关注社会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要多反思,有了感悟也要写写随笔,这样对自己的能力提高非常有帮助。

2.如何抓住复习重点? 重要知识点不等于复习重点,复习的重点对每一个人来说应该是不同的,重要的知识点与自己薄弱环节都是复习的重点。

3.为什么说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复习是必要的? 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社会热点是会变化的,而理论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能运用相对稳定的理论分析变化中的社会现象,表明已经学活了理论。例如:我国银行利率有升有降,而教材中只有中央银行有制定货币

政策的职能表述,如果在复习时,结合当前的货币流通实际,则能明白中央银行调整利率的原因,从而得出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信 仰 ※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

----哈佛校训

※如果你想得到从未得到过的东西,那你就要付出从未付出过的努力。

※树立终身学习观,中考不是负担也不是终点,中考是阶段检验和基础升华。

※耐得住学习、训练的辛苦、寂寞,就能到达胜利的彼岸。那些让你伤心的事情总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记住:坚持,坚持,再坚持,忍一忍就过去了。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自信与勇气是人最可贵的品质。出人头地,实现自我价值的抱负;坚忍不拔,苦中作乐的毅力;

篇7:初中学习方法和习惯

——— 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健身习惯的实践研究 前言:

培养学生的自主健身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能科学地进行体育健身,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健身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求,成为一种习惯。具体表现为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会学习,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健身主要包括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兴趣、体育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体育学习态度端正,参与健身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健身习惯的形成。反之,良好习惯的形成,又能促进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态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也是保持课堂高效的有力保证,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态度与习惯,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对培养初中生健身习惯的思考:

2.1存在的问题与分析: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需要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初中阶段的教育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关键时期,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敏感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有求知意识,但同时存在着很不稳定及不成熟的特点。我校作为公办初级中学,首先面临的是生源参差不齐,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如对锻炼的意识仅仅是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即自由“玩”的基础上,对学习体育基本技术与知识常常表现为被动应付甚至是抵触情绪,对单调、强度较大的项目难以坚持,并普遍缺乏勇气与毅力;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体育行为习惯、自制力与自律能力较差的现象;从而造成了课堂教学秩序较差及教学效率较低的现象,因此,根据我校目前学生的现状与特点,应当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自主健身习惯。

2.2、培养思路:

2.2.1以养成教育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觉健身的态度: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根据我校学生体育学习习惯较差以及课堂秩序较乱的现象,我认为首先要通过狠抓课堂常规来促进学生的自觉遵守体育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与自觉行为;同时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评价机能,将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作为学习态度纳入体育课的平时成绩,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整与加大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比例,以此来促成学生养成自觉健身的意识和习惯。

2.2.2、以引导为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健身兴趣:

现代课程所要关注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的需求,不符合学生需求的体育健身项目,则不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与健身的积极动机,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健身习惯的培养。然而初中学生虽然是体育学习的主体,但却又是处于发展中的不成熟的主体,他们并不一定能够全面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体育需求,他们对体育需求主要反映在对学习与锻炼内容的选择上,如大多数学生主要从个人的兴趣出发,一般都愿意选择轻松的体育项目,而对一些单调的、需要付出一些努力才能完成,但对促进身体发展与达成课程目标特别有效的内容却不喜欢。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需求加以引导和教育,如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二期课改理念,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健身兴趣。

2.2.3、以提高健身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健身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只有将学生从被动健身中解放出来,变被动健身为主动健身,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健身习惯的目的。而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自主体育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制定健身计划,并对自己健身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同时将培养学生的自锻意识与健身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并纳入评价与考核内容,通过发展学生的健身能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与健身的积极性,以达到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自觉健身习惯的课程目标。培养途径:

3.1、学生的主动健身意识的培养:

3.1.1:体育健身习惯的形成常常与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理解与认识紧密相关,因此,只有通过教育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使学生将参与体育健身变成自觉的行为。作为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新的理念与教学目标,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并将教学思路及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理念的沟通,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3.1.2:充分利用序言课,将新的思路与新的要求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并要求学生针对目标与理念进行书面理解与建议,并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定期通过书面交流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如近期学生自己的表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对教师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书面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意识,达到师生理念的共识,为教学活动及习惯的培养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2学生自觉的健身态度培养:

3.2.1:教师要制定严格的课堂教学要求,并渗透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如培养学生集合整队的快、静、齐的习惯;组织练习时的认真学习态度;上课的运动着装习惯等等,通过对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反复的训练与纠正,来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

3.2.2:根据学生经常出现并影响课堂秩序的不良行为,详细制定体育学生学习态度记录表,由体育小组长对全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要对反馈情况及时给予总结与纠正;特别是对个别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对其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进行每节课的跟踪记录,并要求学生本人对自己每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要善于发现其进步的方面,经常给予鼓励,以达到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

3.2.3:充分利用评价的反馈与激励机能,将每学期的课堂表现通过小组长的记录、学生的自我总结与评价、教师的评价形成学习态度综合成绩,并根据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比例纳入体育课的评价内容之中,如预初年级是培养学习态度的重要与关键期,对其所占比例可适当高于其它年级,总之,在不断的训练与反馈、反馈与训练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与态度。

3.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3.1: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法,如将每班的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由学生自愿选组,并自选体育小组长,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引导并教会学生自带准备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自选慢跑形式、自创游戏、自编徒手操等内容的学习,并纳入考核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

3.3.2:采用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形式,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初一年级武术教学中,先教会学生基本功,再引导学生自学一套武术的组合练习及套路,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逐步形成自主健身的意识与习惯。

3.3.3:引导与帮助学生自己组织小型多样的比赛,如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合作小组之间的竞赛,来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兴趣与合作进取精神;同时充分利用体锻课,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与指导班级自己组织年级小型比赛,在学生组织的过程中,逐步达到培养学生组织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4、结语:

4.1:依据课程整体目标、学生特点所确定的学生自主健身习惯目标的正逐步地得以实现。如对学生的体育课堂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强化了学生的自律意识与自觉性,使课堂的教学秩序得到了保证与提高;良好的课堂秩序,使教师能够积极实施新的理念与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主动锻炼兴趣;学生兴趣的提高促使学生由被动应付、甚至是抵触的学习态度逐渐转变为主动、自觉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爱学的良性教学环境。

4.2:由于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的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给予或接受帮助,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之间的合作交往,同时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也促进了学生的自锻能力的发展。如我校目前体锻课的准备活动能够达到各班级各小组自己自觉组织进行,各种小型比赛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各班级能够组织开展进行,形成了自主健身习惯。

4.3:学生主动健身习惯的逐步养成,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大大加强,其相应的效果是学生的体能普遍提高,如以往课上耐力练习很难进行,而目前学生不仅在课上的耐力练习能自觉进行,课外自觉进行锻炼的学生也逐渐增加,我校的初三体育加试成绩稳步上升,并位于区前列水平。其他年级的学生同比成绩也有大幅提高。

篇8:初中化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化学学科是理科中的文科, 它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对象具有庞杂性, 知识较零碎, 记忆的内容多, 概念性较强, 所以影响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同时, 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 我们可以总结出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好化学。那么, 怎样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化学的习惯呢?笔者主要是从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小结归纳五个环节抓起。

一、课前预习

初中化学是学生刚刚接触到的一门学科, 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全都是新的知识, 那么学生课前阅读课本、了解内容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不会感到茫然。

那么, 化学教师又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呢?我们知道初中化学是一门启蒙课, 有很多学生“不会读”或“不愿读”。他们认为, 课文简单容易, 上课老师会进行讲解, 没有必要提前阅读。化学教师要指出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并布置预习性作业, 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预习意识和预习行为。在学生“粗读”课本时要求学生在疑难之处进行标注。这样学生就能带着问题进课堂, 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深化学习内容。

二、课堂听讲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阵地,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 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搞小动作等现象较为严重。很多学生上课只听老师讲, 不动脑筋去分析、思考, 学习处在一种被动状态。

那么, 如何组织学生听课, 使其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呢?这里有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 而客观上的原因是主要的, 如教师教学形式单一, 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等。教师应利用学科特点, 将实验、化学史、故事、多媒体、当前化学前沿高尖端事例等带入课堂。这样, 才能让学生变被动地去“听”为主动地去“学”。只有当学生乐意去听课了, 才能引导其改正学习方法。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 笔者认为要做到:眼、口、耳、手、心五到位。有些学生上课不做笔记或不会做笔记。笔者上课要求学生直接在相应知识点的空白处记笔记, 这样课后复习课本时省去翻阅另一本笔记本的麻烦。学生上课要养成边听边想边记边说的好习惯。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 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处于手、脑、口并用的积极工作状态, 教师能不讲的尽量不讲, 教师能不做的尽量不做,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归纳总结。

三、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为了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弥补上课时听不懂或未能完全理解的部分知识。教学实践表明, 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 课后还会忘记, 这是大脑遗忘的规律。因此, 只有趁热打铁, 及时复习, 才能降低遗忘率。复习时要注意, 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少花工夫, 比较模糊的内容要重点复习。通过预习、听课、复习, 使书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学生做起作业来才能胸有成竹。有些学生还没复习就急于做作业, 这里所说的复习, 就是课后“细读”。正确的顺序是先复习后做作业, 这样做的好处是将作业与教材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 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它的目的是为理解和巩固知识而做作业, 不是为做作业而做作业。

四、完成作业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 是课后复习的又一次提升, 是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 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认真、独立、按质按量地完成作业, 这样在作业当中才能有所收获。在练习过程中, 遇到疑难问题, 要反复阅读课本内容, 即“精读”。找出解题的根据、原理、知识点。教师要注重练习的讲评, 讲评时要留时间给学生去反思, 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 错的根源是什么。如果教师急于点评, 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与教师所讲的认识上的冲突, 学生没有完全理解, 课后很有可能又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 讲评时,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找到课本相应的知识点, 阅读有关内容, 师生共同分析, 解答疑难。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 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另外, 学生要有一本错题集, 养成摘抄错题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 尤其是中考复习备考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进行强度较大的大量的练习, 要注意收集错题, 进行反思, 克服常犯错误。

五、小结归纳

篇9:谈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41-1

一、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良好习惯,不仅让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事先有所掌握,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做到充分自学的习惯。预习可以帮助学生不仅在学习成绩上有很大的提高,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通过拼音或者字典来对字音进行准确识别与朗读,能够识别字形,了解字义,通过对上下文的联系来了解句子的含义等。在预习时要有侧重点,在预习时带着问题进行,并对自己严格要求,强化制度。养成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会倾听需“三心”,即:一是做到上课一心一意,不管是老师上课还是同学发言都需要认真地听;二是要有耐心,懂得尊重,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意插嘴,等到别人发言完毕后再进行提问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当发现别人出错时,要在恰当的时间给予指出。三是要用心去听,边听边思考,在别人发言时,要做到听与想结合,取长补短,吸取他人回答的精华,促进自己不断提高,掌握补充发言的技巧。

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说到底是习惯的养成,而习惯是多次反复历练达到的一种素质。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把这种知识当作良种,学生就会种一粒,绿一片,收一筐。凡涉及自学能力构成要素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师都可以帮助学生寻找学习规律,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对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阅读教学中的预习,可指导学生课前采用“读、划、查、思、议、写”六步法进行。读——即读课文,看预习提示、注释、思考练习。划——即划出疑难句、重点及精彩词语,划分段落屋次。查——即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结合具体语境选择义项,理解字词义,疏通课文。思——思考文中疑点及课后习题,进一步理解课文。议——针对文章疑问进行议论,初步获得答案。写——即做摘录,写心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勤于积累习惯的培养

勤奋学习可以让我们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新的语文教学标准,中学语文更应强调积累、熏陶、感悟以及培养语感,让其更多地进行读与写的练习。积累不仅要重视课内的知识掌握,同样对于课外的知识积累也要给予重视。通过鼓励学生建立阅读笔记的方式,对其进行检查与督促,鞭策其掌握语文知识,通过定期上交阅读笔记,老师通过审阅给予评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一些笔记写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产生模范作用。文学积累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就是让学生多读并且背诵下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背诵的文章熟记于心,更好地在表达与写作中应用,不仅增强了理解力同时也丰富了其文学色彩,对于其语文水平的提升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四、规范表达习惯的培养

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扫除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语言障碍。可是,有许多学生在表达的时候用语很不规范,回答问题不是用句子,而是用词语,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或者层次混乱,语焉不详,甚至不知所云。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训练,如当老师讲完某个问题后,或请一个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要求另一个学生有条理、有层次地把刚才所说的内容总结一下,引导学生运用一些规范的标志性词语,如“老师或某某同学刚才一共说了几点……”,“一、二、三……”或“首先、其次、最后……”,“我同意他的……观点,不同意他的……观点,我的观点是……”,“是(或不是),因为……”这样反复训练,能提高学生听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层次感,慢慢学会如何抓住要点对别人的说话内容加以整合处理,并言简意赅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获得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确,要想学好语文,仅靠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才能获取更多的有益知识。古今中外的名著应让学生多阅读。起先教师要求学生一个月至少要读一至两本课外书,再慢慢增加数量。同时,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一些必读书目,多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让学生做参考,以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随便阅读。另外,可适当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还可让学生比比谁看的好书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让学生介绍课外书里的故事情节,让其他学生产生想读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养成看课外书的习惯,以扩大其知识面。

六、善用资源习惯的培养

学生身边的资源,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工具书,如各种字典。叶圣陶就说过:“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把字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它形象地论述了字典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却由于懒惰、怕费事而往往弃之不用。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都配备一些常用的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唐诗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并且要求学生使用,以解除自主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篇10:初中生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八

记忆

记忆是学习非常重要的环节,任何知识理解了绝不等于掌握了,没有记 住知识是根本谈不上运用知识的。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知识,才能在需要用 到所学知识时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就学习而言,理解是必以的 过程,但记忆才是最终的目的。对于理科知识来说,先理解会帮助学生有效 地记忆;对于文科知识而言,先记忆可能会有利于理解和掌握。

(一)记忆规则

一般要规定记忆时间,并且一个人独自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记忆。记东西的时候,不要仅仅默读默记,而是动用尽可能多的感官,比如一边看 一边念一边写。要注意的是不能老是打开书本,在记忆了一段东西之后,一 定要把书合起来,在脑海里过一遍,有时想不起来时不要马上翻书,而是努 力回想,实在想不起来再看书。

最好是睡前把背过的东西再回忆一遍,因为睡眠时没有新的信息输入大 脑,刚刚记忆的东西就不受干扰。

如果书上的内容太散太杂,就要先在一张大纸上画关系图,自己归纳组织后 再记忆,这样不相当于把零散的个体结合成了有机的整体,再记忆时就容易 得多了。每次记忆的量也有讲究,要定量记忆,日积月累,效果就慢慢显现 出来了。

此外还可以用交叉变换科目来记忆,背道而 2 个小时历史的效果肯定没有背 1 个小时历史加 1 个小时英语单词的效果好。

(二)文理科记忆法

1、理科:对于理科课程应该是先理解再运用然后才记忆,若不理解不运用 短暂的的记住很容易,遗望也更容易,所以只有理解后才记得牢。

篇11:初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目标包括两类,一类是长期稳定的目标,短期内不会变化,这个不用多讲;一类是短期小目标,包括一分钟目标。这一类可变性很强,但对学习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却恰好是多数同学忽略的,值得一提。

有人曾经专门对大学生的三十多项品质进行统计,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对学习成绩几乎没有影响,而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只有一个品质——自控力。而“常设小目标”就是训练自控力的开始。

比如,你要求自己每次课前一分钟不讲废话,而是回顾一道昨天的错题知识点;如果你习惯用右手,偶尔可以有意识地用左手;你可以强迫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思维清晰,逻辑通畅……这种小目标不会让你获得多少知识量,却能在不知不觉中让你的自控意识越来越强。

能管住自己,也就挡住了各种学习上的负面干扰,如此,那个“大目标”也才会更接地气,这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预习

预习有两个目的:

一是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一节课,你不可能四十五分钟全部做到聚精会神,但是因为提前学习过就知道自己的痛点在哪里,当老师讲到痛点时,自然就不会错过,也更容易听得透彻,课堂利用效率就会高出很多。相反,不预习,上课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下课则会付出成倍的时间代价,还费力不讨好。

二是获得心理上的优势。当你能够如此高效学习时,就能获得一种“一览众山小” 的心理优势,从而获得自信,节节拔高。

其实,许多优秀同学上课之前都有这个习惯。有的甚至超前许多,有一位记者曾采访一位中考尖子生,问到暑假生活都做了什么时,她第一个回答记者的事情就是,提前学习下学期的课本知识。

所以,你要知道,虽然同在一间教室,同一时刻,老师从同一个点开始讲,但是,每一位同学的起点是不一样的。你如果具备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也就有了先发优势。

自我反省

整个中学生涯结束时,大家学的知识、见过的题型、老师的教法、各自的聪明程度、努力程度都相差无几,怎样才能拉开别人和你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犯错的几率。如果平时对错误持无所谓的态度,那么到考场上,这种“习气”只会让你更紧张,犯错几率当然就只增不减。要想在考场上犯错几率小,就得平时重视自我反省习惯的培养,对错误“紧追猛打”。只有你视“平常”为“考场”,才能做到视“考场”为“平常”。

上一篇:纳税筹划期中考试试卷下一篇:哲理故事:快乐藤,埋在心中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