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数学日记的魅力--小学数学论文

2024-05-26

领略数学日记的魅力--小学数学论文(通用9篇)

篇1:领略数学日记的魅力--小学数学论文

领略数学日记的魅力--小学数学论文

内容提要:数学日记是数学与各个学科的有机融合的一种理想媒介.让小学生撰写数学日记是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改革的一种尝试,旨在体现数学作业的个性化,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选择作业材料的自 由.我欣喜地发现数学日记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独特的魅力,她让学生时刻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因为他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它还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有助于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数学日记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醒老师不断地了解学生,改变自己.关键词:数学日记 生活 反思 体验 观察 心语 个性化

新课程的数学课本让我们喜悦,它大大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数学成为儿童对其经验,常识的提炼与升华的有力工具.教学本身也不只是“数学符号”,不只是枯燥的解题与运算,它来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新课改的今天,在新的形势下,在21世纪“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感召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怎样去面对数学——这门充满挑战的学科,我们怎样去看待学生——未来的世纪之才,我们怎样去对待课堂——师生焕发生命力的所在地,这些,都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加强了各学科的整合;新课程注重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新课程突出了数学的文化价值,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基于这种精神,我从今年开始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数学日记是数学与各个学科的有机融合的一种理想媒介.通过几周的实践,我欣喜地发现数学日记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独特的魅力,她让学生时刻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一, “生活”日记,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标准也

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潭死水,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而数学日记则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通过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数学日记将生活与数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让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使得学生乐于接触数学信息,在课堂之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写数学日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抽象和乏味,她是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例如: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早上,我和妈妈去杨氏实业拿袜子,出门时是9:20,回到家是9:53,路上我们一共用了23分钟;我的铅笔长大约是2分米,我走一步大约40厘米,从教室前门走到后门大约是8米;星期天我和妈妈去买菜,虾17元一斤,我买2斤(2斤也就是1千克),就用17×2=34(元)……类似上面的日记很多,我只是举些例子,孩子的语言充满了童趣,让我感到很欣慰,虽然这些日记还很稚嫩,但我发现这些孩子已经在用数学了,他们学会了用明亮的眼睛去寻找,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看出了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与热爱,已经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了,这种理解和热爱同时表现在他们更喜欢上数学课了.由于这些知识的获得都是学生自己努力在生活中寻找的结果,因此,它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通过记数学日记,学生能更多地从生活中获取了数学知识,增长了数学才能,又能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中去,所以在体会到数学的来源的同时,肯定会更加热爱数学与生活.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让学生从过去生活摆在面前熟视无睹到在数学日记鼓舞下,开始在生活中寻找问题线索,对生活中纷繁的数学现象进行有效选择,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课堂上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日记让孩子们眼里的数学更具生活味,趣味化,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不正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吗

二,“反思”日记,有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多的学习策略方面的技能技巧,而且学习的自我意识强,善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而数学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低效状态,思维呆滞,缺少应变能力.其实,这与学生元认知发展水平的高低有关.所谓“元认知”是在70年代后期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概念,是metaeognition的译文,有的译为“反思认知”,“自我认知”等,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及实施的控制.它是对认知的认知,对思维的思维,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写“反思”型日记,去学会反思,学会学习.如:近段时间我们正在学习多位数乘法,可是每次作业发下来,我总发现最简单的题目居然错了!心想:“哎!不小心,写错了!”我也常常问自己;“是啊!为什么做的时候不仔细点呢 ”今天老师的一句 “做完作业要仔细检查”提醒了我.对,从今天开始,我要养成做完作业后认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决心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周老师常说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我决心以后端正学习态度,遇到最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要多加留心和注意,我相信“坏蛋”就会通过我的检查而无所遁形了.第二要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落笔的习惯.老师也常说解题时的读题,审题以及第一次的落笔是解答结果正确与否的关键,我想我只要抓住这点,检查会变得很轻松的.第三我应该有正确的检查方法.正确的检查方法:①是用草稿纸把解答过程遮住,然后把题目一道一道地重新读题,审题,计算一遍.②是把演算结果代入已知条件里看是否满足题目要求,③是通过估算进行检查,根据条件通过估算得出正确答案的大概范围,看自己的解答结果是否在这个范围之内,如果不是,那就应该好好地检查这道题目了,如:402×4=168,可以把402×4看成400×4≈1600,这个答案和168相差甚远,因此这道题可能算错了,就得重新计算,这个方法对于考试时做完试卷,只剩下一点点时间最为合适.我相信只要我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粗心”这只拦路虎会被我赶走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能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的基础上,让他们通过日记的形式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想想我学到了什么 特别要想想我是怎么学的 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观察”日记, 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

数学日记能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在学习了毫米和分米的认识以后,我班杨同学把家里能量的东西量了个遍,还把数据都记了下来:我家的桌上的玻璃约5毫米厚,宽10分米(就是1米);妈妈的皮鞋的后跟约高5厘米……学习了认识图形以后,周同学写了一篇观察日记: 2005年10月10日星期一 我的小火车转笔刀,蓝色的,铅笔从火车头的前面圆形的洞插进去,下面有 4个圆形车轮,火车后面有一个手柄,轻轻一转铅笔就削好了,铅笔屑掉进一个正方体的盒子里,把它抽出来倒进垃圾桶里就行了.火车转笔刀全身有 23个圆 形,正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5个,半圆形5个,还有11个星星它们一起组成美的图画,这就是我的火车转笔刀.写数学日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四,“延伸”日记,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数学日记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学完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后,班上的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则童话般的日记:今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数字姐姐597出去散步,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一大石头,就在上面坐下来休息.刚坐下,数字妹妹438也气喘吁吁地来到这个地方,她很累了,可又找不到地方休息.数字姐姐连忙招呼说:“妹妹,坐到我的膝盖上来吧!”“怎么坐呢 ”数字妹妹自言自语地说.“那好办呀,只要数位对齐就可以了:你的个位上是8就坐在我的个位7上面,你的十位上是3就坐在我的十位9上面,你的百位上是4坐在我的百位5上面,不就行了吗 ”数字妹妹听了:“对呀,就这么办!”于是就高兴地坐下来了.“不行,不行!”这时,个位上的7和8着急地喊起来了:“我们相加是10呀,坐不下了!” “是呀,我们也满10了,坐不下了!” 十位上的3和9也跟着喊道.百位上的5不紧不慢地说:“你们不要着急,个位上相加满10,就向十位进1;十位上相加满10,就向百位进1,不就可以坐了吗 ” “哎呀,对呀,我们怎么没想到呢,谢谢你的提醒!”于是他们满10 的都向前一位进了1,前面的数字也高兴地收下了新朋友.数字姐姐597和数字妹妹438相安无事地坐在一起,像两个老朋友一样互相交谈着.学生在创编童话故事中体验了语文与数学的联系,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五,“心语”日记,有助于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老师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沟通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和谐师生关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日记也是师生交流的纽带.学生每天在数学日记中记录他们的收获与不足,这不但让他们更好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同时,我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自己的教学.一次,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到:老师,今天学的有余数除法,我还不是很懂,竖式我有点会写,可写横式时,我老写错,可我在学校不敢问,只好在以后认真听了.学生的困惑引起了我的反思,我的教学在哪里出了问题 我回忆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其实我在课堂上强调了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新学的),忽略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与横式写法相比较……第二天,我与这位同学进行了单独交流,帮助解决其学习上的困难.数学日记让我和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了,从数学日记中得到的信息促使我一步步地改进教法,去适应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在数学日记的影响下,更注重学习的方法,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并在教师的肯定中得到快乐和信心,让学生能更加畅所欲言,和我进行朋友式的对话.参考文献: 《新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模式》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 Bruce Joyce等 2002年1月 《小学教学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赵萍,王薇译 2003年1月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2年1-2期 《成功教育》 福建教育出版社 刘京海主编 《个性教育论》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刘文霞著

篇2:领略数学日记的魅力--小学数学论文

【内容提要】《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给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学日记是数学与各个学科的有机融合的一种理想媒介。可以说,数学日记为我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通过实践,我发现数学日记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等方面有较突出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日记学习兴趣能力沟通交流

新课程的数学课本让我们喜悦,它大大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数学成为儿童对其经验,常识的提炼与升华的有力工具。教学本身也不只是“数学符号”,不只是枯燥的解题与运算,它来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新课程,加强了各学科的整合;新课程注重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新课程突出了数学的文化价值,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我尝试将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日记,引入到学生数学作业中,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通过实践,我发现写数学日记好处多,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独特的魅力,也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一、写数学日记,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曾经有人对小学生喜欢学科情况作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学科中,喜欢数学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是最低的,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许多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学科本身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不像语文等其他学科那么有趣和丰富。要想改变这种看法,数学教师就必须探索让学生喜欢数学的途径和方法。数学日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较好的突破口。数学童话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例如:

“0”的自述

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零”,1姐姐和2哥哥都叫我“0小弟”。

在我们自然数家族中,我是最小的一个,+不过,我虽然是最小的一个,看上去像个鸡蛋,但我的用途可大了。不信?你就听我慢慢道来吧!

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说,一切从零开始。在做数学题目时,你只要把我放错了位置,那麻烦就大了。特别是在做除法时,如果你把我放在除数的位置上,那样的话,老师一定会找上门来的。

我的用途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说了。总之,一句话,我——“0”,在你做作业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我哦!

从这篇数学日记不难看出:其中有“0是最小的自然数”、“0不能做除数”等数学知识,采用数学童话的形式,使人印象深刻。自本篇日记在班里进行交流之后,《不能轻视的1》、《4有话要说》、《2的温馨提示》等一大批数学童话随之诞生。在孩子们的眼里,数学可以

成为多么美妙和有趣的故事!如果每个孩子都能这样来理解数学,都能体验到如此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数学还会“枯燥乏味”吗?学习数学还会那么痛苦吗?

二、写数学日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字信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写日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表达比较自由,学生可以对某一个问题、某一个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探讨,会产生许多与众不同的想法,或有异于他人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写数学日记,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实验证明:识记后没有巩固复习遗忘多保持少,反之,则保持多遗忘少。因此通过数学日记可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起到了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例如,在学完《小数乘法与除法》后,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道:谈起小数,同学们都觉得难。学了小数的加法与减法后,我们又踏入了小数乘法与除法的学习殿堂,使我们对小数有了新的认识。学习小数,我们先来认识几条规律:

(1)一个整数乘以1以下的小数,商越变越小;(2)一个数乘以0.1,积就缩小10倍,乘0.01积就缩小100倍。以此类推;(3)在小数除法运算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打上小数点,等商出来后,选择适

合的位置打上小数点。

掌握了上面几个规律,小数乘法和除法运算就好解决了。

四、写数学日记,有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重视学生参与,尤其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省,是当前评价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新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如,有位同学写道:近段时间我们正在学习多位数乘法,可是每次作业发下来,我总发现最简单的题目居然错了!总是责备自己为什么不仔细点呢 ?今天老师的一句“做完作业要仔细检查”提醒了我。对,从今天开始,我要养成做完作业后认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决心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端正学习态度,作业时多加留心,特别是对于老师反复强调的地方,更要高度重视。第二,要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的习惯。第三,有正确的检查方法。正确的检查方法:①细心审题后用草稿纸重新计算一遍。②是把演算结果代入已知条件里看是否满足题目要求,并联系实际看看结果的可能性。③是通过估算进行检查,根据条件通过估算得出正确答案的大概范围,看自己的解答结果是否在这个范围之内。我相信只要我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粗心”这只拦路虎会被我赶走的。

五、写数学日记,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透过数学日记,让我更加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浓浓爱意,感受到学生在接受数学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更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责任。日记可以畅所欲言把因害怕害怕老师或碍于面子不敢说的都可以写到日记中。如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对老师或同学的意见、自己的心里话、学习后的反思等。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学生更可以通过教师反馈的评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以进一步肯定优点、改进不足。通过让学生写日记,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沟通了老师与学生交流的空间,和谐了师生关系。

读着学生的数学日记,便如同走进了孩子们头脑中的数学世界。这个世界让我惊讶,让我心动,让我欢呼。我看到,在孩子们的理性思考外,还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飘悠着奇妙的幻想,裹满了丰富的学科情结。每一个孩子,在数学面前,都那么活泼,那么有生命力,那么的透明!

【参考文献】

1、《新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数学日记——让学生闪耀智慧的光芒》,中小学教学研究

4、《小学教学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2年1-2期

篇3:浅谈小学生数学日记的魅力

一、写数学日记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安排

数学日记是指学生真实记录数学学习的情况,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学知识、提出的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的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反映新发现、新思路,抒发对数学学习的感受.

数学日记不必一节一写,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在课堂上教师要提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争论,给学生增添乐趣,或做一些数学游戏,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写.

例如我班有名学生在学完质数、合数那一节课后,在数学日记中写到:“游戏开始了,我心里紧张极了.当听到老师说到请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同学站起来时,我没多想就站了起来,同学们中有了一些小议论,我马上想到老师曾说过,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时,后悔极了.我觉得我的脸在渐渐地发热,我暗暗下决心,下次不会再错了.”

日记可以畅所欲言,把因害怕老师或碍于面子不敢说的话都写到日记中.如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对老师或同学的意见,自己的心里话,学习后的反思等.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学生更可以通过教师反馈的评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以进一步肯定优点、改进不足.通过让学生写日记,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沟通了老师与学生交流的空间,和谐了师生关系.

二、指导学生记数学日记的步骤

第一步,我们可以收集数学日记的范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认识到记数学日记其实并不难,他们人人都可以胜任.

第二步,我们可以定格式和定主题指导学生记数学日记,让学生有操作的方法.

第三步,逐步放开,不定格式不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地写,以便产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日记.

小学生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往往会和成人有所不同,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数学日记中写出自己的新方法、新发现,并得到反馈,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生活化,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事物,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学生写出一篇好日记受到老师表扬后,他会有成功感,他会更加喜欢数学,从而用功去学习数学.如有名学生在学完了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后在数学日记中写到:我们学完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老师为了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体积的概念,就给我们布置了一篇数学日记,让我们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想来想去,最后我选择了求土豆的体积.妈妈给我拿了一个土豆,说:“土豆没有一点形状,怎么量体积呀?”我胸有成竹地回答:“没事儿,我知道咋办.”

我先找来了一个长方体的水槽,测量了一下它的长和宽,长是24 cm,宽是17 cm.接着我倒入水槽一些水,测量了水槽内水的高度,水高5 cm.下一步把洗净的一个土豆轻轻放入水槽,等水面平稳后,我又一次测量了水槽内水的高度,水高5.5 cm.最后一步就是求土豆的体积了.

我列出了求土豆体积的公式:

24×17×(5.5-5)=24×17×0.5=204(cm3).

则土豆的体积是204 cm3.

当我列出公式时,妈妈也恍然大悟了.真没想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大的用途.这也使我想起来了曹冲称象的典故.那么大的一头大象怎么称它的重量呢?聪明的曹冲想到了把大象赶到一只大船上,在船上记下刻度,然后把大大小小的石块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就一点一点的往下沉,等船沉到刚才的刻度时,就停止装石块,然后测量石块的重量,而石块的重量和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真的很聪明,是我学习的榜样.

学数学真有意思,亲自动手做数学实验真好,用数学日记的方法记录自己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真好.我要坚持写数学日记.

篇4:感悟数学思想,领略数学魅力

关键词: 数学思想 体验 渗透 提炼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曾说:“我搞了多年的数学教育,发现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离校后不到一二年,便会很快忘光了。然而,无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的发生作用,使他们是受益终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思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而且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的精神和思想。只有重视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发现和生成过程,学生才能真正领略数学的魅力。

一、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可以找到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数学教材中知识的编排是有形的,是一条明线,而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是一种隐性存在,是一条暗线。教师在备课、研读教材时要站在“思想者”的高度解读教材,强化教材理解,化无形为有形,解决数学思想在哪里的问题。我们要先从教材入手,找出可渗透转化思想的教材内容,然后对这些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首先,在每一节教材的分析时都要追问:“这里有没有数学思想?”“如果有,是什么?”其次,对教学内容要不断进行数学本质追问:“这一教学内容是什么?”“这类教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等等。另外,习题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挖掘并以其为指导展开教学,那么学生获得的将不仅是问题的答案,更有跌宕起伏、深铭于心的数学思考。

只有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才能对教材实施再加工,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两条线在数学课堂中齐头并进,化无形为有形,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要有序进行教学中的思想渗透

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从数学思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来说,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有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做这一“过程”的引领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分段加以落实,有机渗透。

如转化思想,从一年级想加算减,到六年级圆锥体积的计算,都蕴含了转化思想,但不同年级的教学对转化思想的渗透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教学只要让学生初步感悟遇到新问题可以把它转化成会解决的问题再解决就行,不必深挖拓展;中年级的教学要适时对转化思想方法加以概括提升,让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高年级教学应引导学生自觉搜索与新问题有关的旧知识和经验,并灵活利用相关的旧知识找到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数学思想循序渐进的渗透,为学生的问题解决积累丰富的经验,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要不断用数学思想锤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锤炼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感悟,直到最后主动应用。

三、要自觉进行知识间的思想应用

数学习题的解答过程,是数学思想的获得过程和应用过程。任何一个问题,从提出到解决,需要某些具体的数学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依靠数学思想。所以,学生做练习,不仅能巩固和深化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而且能从中体验到“新”的数学思想方法。只有经过理解、应用、促疑,让学生在不断感悟、体会的基础上自觉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树立自觉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起自我的“数学思想系统”。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某种数学思想进行探索和思考,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同时,在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又加深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并养成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如“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案例中的练习设计:

1.已知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试求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方形,边长均为6厘米,已知E点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求两个正方形公共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在练习时,我并不急于总结方法,而是融巩固与探索为一体,给学生留足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画图探究的过程中感悟、提升转化思想的运用,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两个小题转化后的图形一一呈现,让学生观察、概括,既加深学生对转化思想的理解,又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体现教者不只在教知识,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良苦用心。

四、要注重探究过程中的思想体验

数学知识教学与数学思想教学有着显著区别。数学知识教学虽数学认识活动结果的教学,而数学思想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重在领会应用。因此,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展开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充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没有了体验,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只有直观、没有抽象或者在直观和抽象之间没有阶梯、没有过渡,缺少递进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体验感悟,从直观的问题解决达到渗透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例如“穿衣服问题”的教学片段:

(1)尝试猜想。(课件出示主题图)师:现在我们挑选了7位小小志愿者,为他们准备了2种颜色的上衣和3种颜色的裤子。要使每人穿得不一样,能做到吗?请你猜一猜。

(2)思考讨论。用上衣和裤子搭配,到底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请大家用简便的方法把各种穿法快速记录下来。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展示汇报。师:你们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学生展示汇报……

(4)观察比较。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了哪几种记录方法?(媒体演示两种思考过程和不同的记录方法)小结:你认为哪一种记录方法能既快速又方便地表示出来?学生说出自己的选择,大部分认为连线或编号较好。

(5)拓展延伸。要使每人穿得不同,请你增加一种颜色的上衣或裤子,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用最简便的方法把各种穿法快速记录下来。

本案例通过“尝试猜想—思考讨论—展示汇报—观察比较—拓展延伸”等环节,给学生提供自主体验、感悟的时空,让学生充分经历“有序思考”的过程,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体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有效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背后所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在经历思想观念的过程中感受和理解数学思想,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达到领悟水平。

五、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思想提炼

由于数学思想隐含在抽象思维过程中,受认知能力限制,学生学习往往只会注意到显性的知识,但注意不到隐性的数学思想。因此,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思想经验后,应十分注意“化隐为显”。如课堂小结时,引导学生回顾“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等类似的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问题,是课堂小结的常用途径,但如果小结仅仅是停留在这样的问题归结上,忽视思想方法的提炼,将使数学教学停留于较低的思维层次上。

在课堂小结、单元复习和知识运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想方法等,及时对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概括与提炼,使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

如在“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这一课小结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习了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你对转化的思想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

2.“转化”随时随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你认为在什么时候采用转化思想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这样,在总结知识的同时对本节数学思想及时进行提炼,从而使数学思想更加明朗化,学生更能感受到数学思想的广泛应用。

篇5:领略数学日记的魅力--小学数学论文

“教师的语言是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是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是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因此,让我们用简短的语言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内心深处去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使每个学生能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平台,从中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和成就感,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舞。

数学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要工具之一。经过千百年的积淀与发展,数学学科在理论上形成了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及系统性等特点,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练习与实践。就小学数学而言,作业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数学作业是日益减少,教师要真正从少量的作业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其潜在意识,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课改要求及其精神,那就必须重视教师评语在小学数学作业中的意义和重要地位,从中优化数学教学。

如果我们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作业都加注适当的、恰到好处的评语的话,不仅能对症下药地、卓有成效地解决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而且可以切实地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师生互动,不失时机地进行因势利导的思想教育,从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现就作业批改中合理、有效地使用评语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及体会。

一、指导做题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动机。当学生作业做得既快又好时,除了打“优☆”外,再加上如:“你真棒!”、“做得好,真聪明!”、“真好,争取更好!”这样的评语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对作业质量差的学生要尽量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口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再仔细些,你准行!”、“你是个漂亮的孩子,你能‘字如其人’吗?”、“你的进步很大,老师真高兴!”“看到你的进步,老师祝贺你!”。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白正确的解题方法。如“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倒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第三步再干什么” 等等,这样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适当降低解题的坡度,促使学生再去认真审题、用心思考。许多学生通过重新审题后往往会茅塞顿开,这样就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勇气,启发学生思维,拓宽解题思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拓宽思路,激发创新意识

评语适当给予点拨,以帮助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老师在批改作业时,除了留意学生解题正误的同时,还能去注意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上精妙之语,给学生以点拨,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潜能。特别是“一题

多解”的应用题,利用评语“解法多,方法妙”,肯定其见解的独特性。对“一题多解”有的同学只用一种方法的,则写上“还有其它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的评语,对于思路巧妙的解法,写上“你是聪明的孩子,太牛了!”学生看了这些评语后准会高兴。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肯定,就能真正激起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三、积极鼓励,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外在体现主要表现在对作业的书写、格式、算理及过程上,及时运用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让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例如,对于字迹不工整的作业本如用“你真聪明,字再写得好一点,就更好了!”;对于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他们若用分步竖式方法解答时,我们可以批上“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对于巧算的题目,他们若用了常规的方法解答时,我们可以批上“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你在想一想!”; “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更简便的方法!”等;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的希望,鼓励学生改正缺点,如,“搬开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细心一些,你准行!”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改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特别是一些素质综合练习的时候,让学

生自己给自己打分,对达到自己的分数的学生,给“红花”或“笑脸”以鼓励,用此来培养他们细心解题的良好习惯。

四、加强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评语正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分享了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了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实现了共识、共进的理想境界,使师生关系向着平等、合作、尊重的方面发展。所以,教师在作业中正确恰当地加以评语,让学生在与老师合作融洽的氛围中得到了和谐、健康地成长,也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篇6:浅析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魅力

浅析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魅力

21世纪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作 者:吴建波 作者单位:浙江省青田县仁庄镇小学,浙江,丽水,323900刊 名:教师英文刊名:TEACHER年,卷(期):“”(12)分类号:G62关键词:

篇7:领略数学日记的魅力--小学数学论文

数学吧优秀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让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在魅力中生成》数学网优秀教学论文

数学网推荐论文@文文 :从教数学到至今,我一直都很信奉这样一句话:“只有教数学的人真正被充满智慧的数学课深深地所吸引了,那么学数学的人才会被数学的魅力而深深地打动。”数学之所以具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数学的趣味和其无法比拟的魅力。数学老师就需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不断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独特的学科魅力。用数学独特的学科魅力来吸引学生,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善于探究的美好品质。这就是所谓的“数学美”。:智慧 语言生活倾听阅读兴趣魅力生成

数学是美的,它的美不在于华丽的外表,不在于精致的妆容,在于它的文化韵味,它的潜移默化,它丰富的知识、精巧的方法、博大的思想、美妙的思考,只有用心去体会,才会懂得它的美它的文化价值。培根说:“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克莱因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课堂教学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促使他们能从更高层面上想问题,并形成理性的思考、积极的人生

第 1 页 态度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和追求,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提升为经验,把经验提升为智慧。使学生对数学越来越敏感,视野更开阔,思想更深刻。

用数学课堂的吸引征服学生,这应该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追寻的目标。

数学是充满理性和智慧的一门学科,所以需要学生在进行冷静的思考,在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才能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如果只靠外在的形式激发的兴趣,那么功效会非常的短暂,对以后的学习数学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只要让学生对数学自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这种兴趣才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真正原动力,而且会受益终身。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挖掘数学自身的魅力放在心里,用这样的心思来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出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探究数学的美好品质。让学生饱满的精神世界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多的滋养,促使他们能从更高、更远层面上思考问题,从而形成理性的思考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唤起学生对充满智慧的数学的不断探索和不懈追求,而老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规律和现象升华为经验,把经验提升成智慧。使学生对学习数学越来越感到敏感,越来越感觉到视野更开阔,思想越来越深刻。用数学课堂的吸引征服学生的眼球,这应该是

第 2 页 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追寻的目标。要想使每位学生都喜欢数学,而且能够永恒地对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除非让他们亲自感受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否则是没有不行。在数学课堂中,我坚持做到以下的几点: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充分感受到阅读在数学中的魅力,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数学的水平。

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逐渐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比如:在讲到北师大二年级上册《一分能干什么》中这道“帮小糊涂改错”的练习题时:“我每天晚上睡9分钟,早晨 6:00起床,然后下楼锻炼身体,我跑50米用了12分,跳绳10下用了7分。煅炼完身体后,我回到家,刷牙用了3秒钟,洗脸用了2小时,吃早餐用了15 秒钟,吃完饭去学校上学。”一遍读完后大多数孩子还没有什么反应,我就又要求孩子们读了一遍,当第二遍还没有读完时好多孩子大笑起来,阅读的越熟练全部该对的概率就很大,因此,我们应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使数学阅读之花芬芳灿烂、奇香四溢!数学阅读是指学生个体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调动潜在的思维灵性,通过阅读数学教材、教师呈现的文字信息和图片音像资料、学生积累的素材及课外数学读

第 3 页 物等相关材料,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兴趣带来的乐趣,在兴趣中享受数学带来的魅力。新课程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模仿只能跟着走,创新才会出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还学生主人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总结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兴趣在游戏中表现,又通过游戏产生并得到发展。通过许多游戏,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学生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数学游戏,他们的兴趣就会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讲到

当然,在教学中,教无定法。不管是用什麽方法,都要坚持讲练结合,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路。课堂上要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即使学生回答错了,经过再次纠正,也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过程。把“课堂”改为“学堂”,将“一言堂”改为“群言堂”。

苏霍母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

第 4 页 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咸。”因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使自己成为一个发明者、研究者和探索的希望和需要,从而体验到认识的欢乐,使他们感到知识是一种帮助学生接触生动的事实和现象,从而体验到认识的欢乐,使他们感到知识面是一种让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好好学的欲望,缺少这种力量,教学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习成功是导致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而且事实上,往往是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 “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反之,学习上的不断失败会抑制学生最初的兴趣,并进一步影响学习成功,导致学习兴趣的更缺乏,从而形成“失败——缺乏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有情、有趣、有味,要全面优化课堂结构。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才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肯下苦功夫,在实际教学中慢慢探索。总有一天,启迪真理的钥匙

第 5 页 会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的教学一定会获得成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三、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让学生体会到在经历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依靠平时生活经验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数学学习中,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美丽的校园如诗如画,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校园中充满着数学知识,我们在学习“千米与公顷”时,同学们在充分的感受和实际调查下,初步感受了生活中数学的奥妙,而后又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测量出1千米到底有多大,同学们的积极性高涨,积极探讨测量方案,体会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整节课,学生们“玩”的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学习中去,“学习‘热情很高。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

第 6 页 就有数学,而且离的很近,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了同学们主动学习的愿望。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淘气自己做家务。擦桌子用了5分钟,烧开水用了 10分钟,拖地板用了8分钟,请你帮忙算算淘气至少用了多少分钟? 恰当自编生活习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有效地运用数学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来认识生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质的飞跃。教材中的一些习题离学生生活较远,有的甚至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处理教材,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如教学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作为新知的练习:学生顿感有趣,积极思考,争着回答教师接着问: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学生终于发现了问题,原来这就是的应用,当学生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热情高涨时,教师又提出了问题: 数学课堂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又富有人情味的且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才能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双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一直以来,我都很欣赏这

第 7 页 句话:“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学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而深深地打动。”要想使每一位学生喜欢数学并能够长久地对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非亲自感受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不行。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乐园,处处充满着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世界各国数学家以各自的理解和认识赋予了数学思辨的光芒。数学家以其智慧的“美丽心灵”奠定了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人们公认和推崇数学的至高无上,恰恰在于它的“美丽魅力”。甚至每当人们去求解任何一道数学问题,或力图攀登一个数学高峰,都被誉为摘取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数学以其魅力而为公众所接受。

四、认真倾听不但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让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感受到倾听的魅力。

倾听,是一种良好的素养,是一种习惯。李政涛先生:“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本,蹲下来看学生,我们认为主动倾听的价值不仅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所说的对话教学中生命与生命间的平等、尊重、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呼应和交融。因此我们呼吁:教师要做一个主动地倾听者,学会如何倾听,可是做为一个教育的主体——学生,我觉得更需要做一个主动倾听者,听课堂同

第 8 页 学的交流,听教师的引导,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也许有人会觉得学生倾听就意味着接受学习,可是我们知道,不管采用探索学习还是接受学习,应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不是所有的知识学生都可以直接进行探究的,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得到引导,需要听取学习小组成员的意见与建议,交流的时候需要倾听别人的成果,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改进。听,才会有更多信息来源;听才会引起真正的思考与共鸣;听,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听的课堂才是真正互动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以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并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好的课堂必定是师生共历的课堂,是生生、师生之间不断互动、对话的过程,有对话,必定要倾听。在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课中,教师出示了问题,一幢高楼,共12层,每层14户。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户?学生列出算式,进行算法探讨。交流的时候学生个个非常踊跃,方法有5种。但是我注意到很多学生对别人发言无动无衷,甚至在别人发言的时候很不耐烦,只是着急地在叫:“老师,我来,我来!”其实,在倾听发言的时候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倾听别人的想法,对照自己的做法,如果学生这个时候能注意倾听,其实交流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优化的过程。当教师把所有做法展现在学

第 9 页 生面前的时候,师问:“你们觉得哪种做法最方便呢?”很多学生自然都说自己的做法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类,尝试做题,得到优化。如果教师注意了让学生在交流的环节进行必要的倾听,必然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还能充分培养边倾听边思考的习惯,对学生能力培养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仔细品味我们的课堂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当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还没表达完整甚至问题还没提出时,学生的小手就举得老高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恩!恩!老师,我!老师,我!”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可是前后几个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没有补充,没有更正,没有拓展,没有总结和归纳。当动笔书写时,被否定的错误答案仍然在相当一部分人的身上再次出现。倾听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一条渠道或途径。一个不会倾听的人怎能撷取到别人思想、思维中的精华呢?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当学生逐步体会到倾听的作用,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充分体验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会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思考的情形。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第 10 页 更高效,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做好倾听的表率。课堂中的一个场景:关于分米、毫米的教学,教师问:“找一找,生活上还有哪些1分米长的东西?”生1:1分米的铅笔。生2:10厘米的尺子。以上两个答案,教师都非常重视,让学生比比划划,生3:婴儿的鞋子。生4:婴儿的手。这两个答案,教师听了就 “嗯”了一下,继续下一个环节了,一种漠然的表情。而这两个学生本以为自己的想法很特别,现在却受到这种待遇,霎时灰心丧气,坐下去再也没有发过言,对别人的发言也似听非听。教师就像一面镜子,你做什么,学生就能照见,耐心倾听,不管对与否,这是一种态度问题,错的引导,有道理的予以肯定。学生要成为一个主动的倾听者,不是朝夕就能成为的,它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平时教学中只要我们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逐步让学生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

总之,数学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给孩子的数学应该是那些孩子利用自己的个体经验能够学习的数学,我们与孩子一起营造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充盈生命活力,促进智慧生成、洋溢生活气息、呈现灵动色彩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魅力无穷的。让我们与孩子一起体验互动,感受数学的课堂魅力吧!

篇8:数学日记魅力的初探

一、数学日记——培养学生主体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地进行学习上的反思, 找到解题思路、答题技巧、学习方法等, 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 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推进学习进程。而数学日记恰恰是能够提高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 利用数学日记教学法会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持续的发展。

数学日记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例如, 以下一篇数学日记:

今天, 我怎么了?

数学习题上有这样一道数学题:小红和小丽进行打字比赛, 共有100个字, 小红打完用了2分钟, 小丽打完用了4分钟, 问:他们两个人谁的打字速度更快一些?我看完这道题后, 就采用了以下办法进行解答:100/2=50, 100/4=25, 50大于25, 所以小红的打字速度快于小丽。虽然结果是正确的, 但是解题思路是复杂的, 因为老师的讲解是:同样的字数, 谁用的时间少谁的打字速度就快, 这样不用进行计算就得出了小红的速度要快于小丽。

我今天怎么了, 难道只能比速度不能比时间了吗?这样多简便呀。以后想问题时要灵活多变, 采取最简单的办法, 切不可呆板、固执。

这是一篇小学生写的典型的数学日记, 通过自我反思, 从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及不足之处, 并及时进行改正, 从而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 学生在日记中进行的自我评价的过程, 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解题思路的探索, 更是对数学知识系统化的再整理的过程。通过数学日记这一方法, 学生可以有更加清晰地学习思路及其数学学习态度。

二、数学日记——实现师生沟通交流的有效载体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往往习惯给学生布置日记, 好多学生就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到了日记里边, 所以语文教师更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更是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可见, 日记是实现师生沟通交流的有效载体。在数学学习中, 数学日记也不例外, 它是学生数学效果的镜子, 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历程, 同时促使着教师不断地改变、完善自己, 有利于师生互动, 也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例如, 有的学生会在日记中写:今天的数学课真有意思, 数学老师把课讲得棒极了。不过我希望老师在下次的课堂上能多提问我, 给我更多的表现机会。通过这篇日记, 教师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学生, 同时接受学生的建议, 以在下次课堂上给这个孩子表现的机会, 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例如, 还有一篇日记:

老师, 我这样做可以吗?

在数学习题上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有一个梯形, 上底为20厘米米长, 下底为30厘米, 高为15厘米, 在高不变的前提下, 上底和下底同时增加了6厘米, 问, 这个梯形的面积比原来大了多少?

老师的讲解是:先计算出原来梯形的面积, 即 (20+30) ×15÷2=375, 再计算出现在梯形的面积, 即 (20+6+30+6) ×15÷2=465, 然后用现在的面积减去原来的面积就是问题的答案。我课下又想了想, 觉得这个解题办法太复杂, 有一个更简便的办法:因为梯形的高没有变, 所以整个梯形就相当于增加了一个长为6厘米, 宽为15厘米的长方形, 所以只要计算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了, 即:15×6=90。我觉得这个解题办法比较简便一些。

老师, 我这样做可以吗?

这位学生就不自己不敢在课堂上说的问题和疑问都反映到了日记当中, 还有一些学生把日常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对老师、同学的态度以及自己的心里话、学习反思等都写在了日记里。教师通过数学日记, 可以及时获得教学效果反馈, 从而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加大了师生之间沟通的空间, 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三、数学日记——传播数学文化的有效手段

神奇的“角谷猜想”

今天数学课上, 老师总结完口算的注意事项后, 突然神秘地说:“接下来我们要玩一个数学游戏——‘角谷猜想’, 任意给出一个自然数, 如果是单数就把它乘3加1, 如果的双数则除以2, 结果会怎样?”同学们立刻拿起笔算了起来, 我也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我先试23, 先乘3加1, 得70, 70除以2得35, 接下去的结果分别是106、80、40、20、10、5、16、8、4、2、1。真是不可思议, 最后的答案竟然为1, 不少同学也大叫答案是1。接着, 老师告诉我们, 曾经有人用计算机算过1——70000亿之间的数字, 都证实了这个结果是正确的。为什么会这样?我有点不敢相信了, 我又用双数10去试了一试, 结果仍然能回到1, 这真是太神奇了。

数学真是有无穷的奥妙, 我喜欢数学!

这篇日记写的很是精彩, 里边不仅有学生自己的思想, 更有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这篇数学日记在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的同时, 更是教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数学的热爱之心, 是在用自己的方法传递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数学日记为数学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数学日记为学生敞开了数学殿堂的大门, 沟通了师生之间的心灵世界, 促使学生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之中, 学习好数学。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王锡宁.谈数学教学语言的三个美学倾向[J].数学教学通讯, 2005.

[3].文玉禅.探讨数学语言的特性、功能及其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10.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5].刘艳丽.数学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研究, 2006.

篇9:体验:领略数学魅力之所在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不好数学是因为害怕数学,害怕数学的深奥,害怕数学的枯燥,害怕数学的麻烦,害怕数学的单调。要想使每一位学生喜欢数学并长久地保持浓厚的兴趣,非让他们亲自感受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不可。

一、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生活性

很久以来,人们都把数学与生活隔离开来,在课堂上单纯地讲数学,练数学,而忽略了数学与生活的本质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其实,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绝大多数可以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其实很平凡,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学习,也可以学好的一门学科,从而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知识。

如教学第一册“认图形”一课,当学生认识完了直角、锐角、钝角之后,我问:在我们教室里有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吗?

学生大声说:有。

于是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找到了轻轻地叫它一声,并用手摸一摸。

学生高兴极了,拿着三角板四处去找、去比、去量,由于教室里人太多,甚至有学生跑到了教室外面寻找。

学生通过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刚刚认识的各类角,不仅加深了对这些角的认识,而且在寻找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原来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中,从而,数学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个个都充满了学习的信心,并且从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时,学习才会有效,也只有当他们投身到知识中去发现新观念、新规律、新方法时,学习才会充满乐趣。合理地创设情境,能使原本显得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如教学第三册“统计”一课,我给学生设计了“庆祝元旦”这样一个生活情境:

元旦到了,班里要开展一个庆祝活动,老师想在活动时给大家准备一些小点心(出示点心图片),点心的种类很多,我想:如果我准备得太多,会浪费;准备得太少又怕不够,你能想个办法帮帮老师吗?

学生兴趣大增,纷纷发言:准备大家喜欢的;每样都准备一点,不要太多;看看每个小朋友都喜欢什么点心……

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怎样才能知道每个小朋友都喜欢什么点心呢?以此导出“统计”这一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接着,我继续启发:怎样来统计全班小朋友喜欢的点心呢?

学生在这样充满味趣性与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中,思维自然就活跃起来,无需老师想方设法去激发、去鼓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欲望也就自然地产生了。

三、设疑导思,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探究性

现代数学理论认为,数学的学习不只是一种知识传承的过程,更是一个知识重新发现或探索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地钻研教材,抛开结论,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索,才能把学生紧紧吸引住。

如教学第三册“可能性”一课,一开始要让学生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三个词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拿出一个装有彩色球的黑袋子,让学生上来摸一摸,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请几个学生分别上来摸球,看摸出的是什么球,再猜一猜如果继续摸下去会是什么球,为什么?而后,打开袋子进行验证。

第二个环节:小组活动:两人一个袋子,每人从中摸五次,看摸出了什么球,并做好记录。并讨论,如果继续摸,会是什么结果。

第三个环节:全班进行交流后,各小组打开袋子进行验证。

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与实验中发现了秘密:原来,摸球的结果与袋子中球的颜色有关,摸球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就说“可能”,如果是唯一的,那就是“一定”或“不可能”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设疑、猜测、验证,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渗透了“猜测——验证”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关键是让学生参与了知识发现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了知识并不枯燥,学习也很愉快,从中感受发现之乐,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

四、互动交流,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丰富性

现代课程理念提倡教学活动中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与交流,使得教学不再是简单地由老师说了算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互动与交流,让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得到调动,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在参与中发展个性,并使看似简单的数学概念、计算方法、形体变换等秀出它们内在蕴藏着的丰富的内涵。

如教学第三册“认图形”一课,为了让学生经历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过程,我这样组织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再用手摸一摸、数一数,小组内相互交流,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共同特点——都有四条边,从而揭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四边形”;接着,让学生拿出一个四边形,任意折一下,用剪刀沿着折痕剪,看看剪出了什么图形,在黑板上展出剪成的五边形,全班进行交流互动并给剪出的图形取个名字,学生自然就想到了五边形;最后,让学生想象六边形的样子,再用手中的五边形创造出一个六边形,并把不同形状的六边形一一展示出来,并说说六边形的特征。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处在一个开放的互动的空间中,通过小组内生与生的交流、全班生与师的互动,不仅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特征,而且在活动中深深地体验到了不同的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有些新知识是可以通过学过的知识变换而获得,从而逐步消除他们对数学“单调、深奥”这一错误的理解。

五、学会欣赏,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审美性

罗素曾说过:“数学,如果正确看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的美。” 数学是一门数形结合的学科,不仅有外在的形式之美,更有其内在的规律之美,既有逻辑缜密之美,也有思维灵活之美。小学数学教材中方的对称、圆的和谐、曲线的变化、数与形的协调,数学思维方法的出神入化、实验结论的妙不可言等等,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展示数学的美,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的美,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享受审美的快乐。

如教学第一册“统计”一课,学生在将花片分好类后,我展示了几位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观察、比较:哪位小朋友摆得最漂亮?自然,摆得整齐、有序的那位学生的作业得到了赞扬,这不仅让那位得到表扬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就之美,也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中的统一、有序、匀称之美。

上一篇:员工经过6s培训的总结下一篇:关于游泳的作文:肯努力,无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