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支农再贷款申请书

2024-05-28

银行支农再贷款申请书(通用14篇)

篇1:银行支农再贷款申请书

银行支农再贷款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尊敬的ⅩⅩ分行各位领导:

大家好!

下面由我就我单位支农再贷款资金使用、管理及效果情况作以下简单汇报:

一、基本情况

至12月底,我单位向人民银行申请借入支农再贷款 笔资金总额 亿元,资金全部投向农户企业

二、支农再贷款使用情况

我单位严格按照《关于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的通知》有关要求,借入支农再贷款资金全部用于发放为涉农贷款。同时,我单位给予办理支农再贷款的利率优惠政策,优惠幅度是在我单位一般贷款利率的基础上下浮XX%,有效地使更多需要资金的农村企业切身感受支农再贷款的优惠政策,更进一步有效地使支农再贷款的资金使用得已落到实处。

三、支农再贷款管理情况

一是规章制度的建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管理办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鞍山分行的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支农再贷款使用与管理暂行办法》,确保支农再贷款的高效使用和良性运转。明确支农再贷款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改进当地支农信贷服务,解决农村、农民、农业生产和涉农企业资金需求不足问题。二是档

案资料管理情况。支农再贷款的资金是我单位以正式报告及申请书向当地人民银行提出申请,并经审批同意后在核准的支农再贷款额度内进行发放使用,申请资料和人民银行的审批资料由我单位指定专人专档保管。客户使用支农再贷款资金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等资料均由经办单位指定专人专档保管。对日常监测报表我单位能按要求进行监测管理,相关支农再贷款的档案资料能完整归档。三是管理和使用的合规性。该项业务在办理的过程中,我单位严格按照相关的文件制度要求实行逐级审批发放,对贷款资金的发放、收回全过程,实行专人、专户管理,能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经办单位以支农再贷款资金向涉农企业发放贷款时,建立了单独的贷款明细台账,对贷款利息的收回在台账中进行逐笔登记,对该笔借款支付情况和账户资金往来能做到跟踪到位。

篇2:银行支农再贷款申请书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支持扩大涉农信贷投放,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人民银行秉承“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理念,坚持改革,开拓创新,适应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拓宽支农再贷款适用范围,加大支农再贷款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的积极性。

2012年,人民银行积极运用支农再贷款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年初,人民银行下发《关于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 支持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12]58号),要求各分支机构进一步发挥支农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的积极作用,支持农村经济持续、稳固发展。8月,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拓宽支农再贷款适用范围试点的通知》(银发[2012]207号),在陕西、黑龙江两省开展试点,在坚持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比例不低于70%的发放标准不变的前提下,将试点地区支农再贷款的对象由现行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和村镇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拓宽到设立在市区的上述四类机构。

2012年,人民银行继续加大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力度。按照强化正向激励的原则,对全国累计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681亿元,主要用于涉农贷款占比较高的西部和粮食主产省(区)。年末全国支农再贷款限额2203亿元,余额1375亿元,比年初增加281亿元;当年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2090亿元,比上年增加382亿元。从地区分布看,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支农再贷款限额及余额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90%。支农再贷款支持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取得明显效果,2012年末,全国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5.3万亿元,同比增长16.0%。

案例问题:试根据案例谈谈支农再贷款的重要性。案例分析:

篇3:银行支农再贷款申请书

(一) 我国支农再贷款制度的最新规定和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限额控制、周转使用、规定用途、设立台账”的原则对支农再贷款进行管理。针对前一段时期, 各方面对支农再贷款反映的一些合理意见, 2009年人民银行总行对支农再贷款的管理规定进行了一些改进。

1、对象与用途。

一是贷款对象由农村信用社扩大到了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二是支农再贷款用途也由过去用于单一支持农户自然人, 放宽至支持借款人解决其在发放农户以及其他涉农贷款资金不足的需要。

2、贷款条件。

人民银行总行针对新的形势要求, 对贷款条件进行了调整。一是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二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设立存款准备金账户, 并按规定比例足额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三是坚持支农服务方向, 期末各项贷款中涉农贷款比例不低于70%;四是内部管理健全, 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经营财务状况良好或趋于改善;五是支农再贷款可采用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方式, 鼓励优先选择权利质押担保方式。

3、期限管理。

支农再贷款必须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借款人的实际合理需要确定期限, 最长一年, 可办理展期, 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2年。这样实际单笔支农再贷款的期限就是不超过3年, 基本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生活周期内的资金需要。

(二) 当前我国支农再贷款的发展趋势

我国支农再贷款政策自1999年开始实施以来, 对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缓解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资金需求发挥了重大作用, 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地方“三农”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近年来, 随着农信社产权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人民银行票据发行与兑付等资金支持工作进行, 全国大部分省的市县农信联社都通过了央行专项票据兑付考核并获得资金。而曾经以服务“三农”定位、支持“三农”发展的支农再贷款业务却在不断萎缩, 贷款规模呈下降趋势。为继续发挥支农再贷款支持“三农”作用, 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新时期应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支农再贷款制度和相关政策措施。

截至2010年末, 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为723亿元。全国支农再贷款于1999年开始发放, 11年来业务发展的规模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999-2002年的上升期、2002-2004年的巅峰期、2004-2010年的下滑期 (见图1) 。

二、现行支农再贷款制度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支农再贷款作为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金融政策, 对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 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抑制民间借贷, 净化社会信用环境以及促进农村信用社转变发展方向, 提高社会信誉, 增强盈利能力, 化解金融风险, 所发挥的重大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该项政策自实施以来, 经过数次的调整、细化。但从运作实践来看, 仍存在着一些制度上的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项支农信贷政策最佳效能的发挥。

(一) 支农再贷款期限规定与部分农业项目生产时间要求不一致

根据最近人总行最新制定的规定, 支农再贷款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可展期两次。这种期限从目前来看只适合传统的粮食种植业, 但随着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以及支农范围的不断拓宽, 对支农再贷款的需求在时间上要求呈多样化, 整体时间相对延长。如林果业需要3-5年期限, 养殖业需要1-3年期限, 农产品加工业、储运业、农民住房与子女助学等贷款需求时间在1-4年左右。这种期限规定与农业生产的不一致会对农村信用社的资金运营产生三方面的负面影响,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支农再贷款的支农作用。一是按期限归还全部支农再贷款是对农村信用社的硬约束, 其按期还款压力非常大, 造成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不敢多投放自筹资金, 将大量的自筹资金调剂到系统内, 以备到期后归还支农再贷款, 使得支农再贷款引导农村信用社增加支农信贷投放的作用大打折扣。二是促使农村信用社不以农业生产周期和需求时间为依据来合理确定农户贷款期限, 而是根据支农再贷款的期限来确定, 容易出现人为缩短贷款期限的现象, 势必造成大量的贷款逾期, 在加大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 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三是支农再贷款的期限规定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需求时间较长的农村产业和农业项目等支持力度, 弱化了该项货币信贷政策的导向作用。

(二) 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对象单一

从目前情况来看, 支农再贷款尚未真正投放到村镇银行等刚刚建立起来的中小金融机构, 而农村信用社成为了实际上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主体, 可以说农村信用社单枪匹马地承担了信贷支农任务。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 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业贷款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农村信用社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仍不能充分满足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 特别是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储运业、农民住房和子女助学等方面的贷款需求满足程度更低。再加上农信社专项央行票据的兑付和存款的上升, 流动资金增加后, 农信社对支农再贷款资金的需求将大为减弱。这些都将大大地削弱支农再贷款的政策力度和效果。

(三) 风险的绝对转嫁不利于调动金融机构运用支农再贷款资金支农的积极性

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期限到期后, 必须按时足额收回再贷款本息, 发生逾期时, 人行直接从农村信用社准备金账户扣收。这样所有的贷款风险最后全部转嫁给农村信用社。“三农”经济内在的自然风险、价格风险决定了支农信贷的高风险。一旦遇到台风等自然灾害或农产品市场低迷时, 大批农民和农业企业就会遭受严重损失, 无力归还贷款, 金融机构的收益将受到影响, 金融机构开展农业贷款的积极性将严重削弱, 而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意图将难以得到贯彻执行。

(四) 支农再贷款的利率政策未能真正做到强农惠农

支农再贷款作为一项惠农政策, 多年来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等方面, 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近几年来, 一方面农信社因为使用支农再贷款资金的平均成本高于其通过其他融资渠道的融资成本而放弃申请支农再贷款资金;另一方面农信社对以支农再贷款发放的贷款定价不断提高, 增加了农民的融资成本, 给农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担。以上的两种情况均使支农再贷款政策“支农”本意打了折扣。支农再贷款的利率政策与农村信用社收益、农民利息负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当前支农再贷款利率偏高和使用支农再贷款发放农户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偏高, 农村信用社的盈利空间较小, 难以给农民利率优惠。

三、完善支农再贷款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制度性缺陷必须从制度上完善, 调整支农再贷款政策, 改善再贷款管理, 优化再贷款运作, 进一步挖掘支农再贷款的潜在效应, 使支农再贷款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适当延长支农贷款期限, 依据不同农业项目的生产周期拟定灵活的、差别的支农再贷款期限制度

在支农再贷款期限规定上应依据不同农业项目的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期限上限。农村信用社在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时, 必须提供按以单个农村信用社为单位的贷款投向和需求时间为主要内容的支农再贷款需求清单, 人民银行根据需求清单在规定的限期内灵活确定支农再贷款的期限, 在期限上尽量满足农户对资金不同档次的需要。在发放支农再贷款时既可以根据需求期限种类来确定支农再贷款的笔数, 将限期相同或相近的并为同一笔支农再贷款, 到期分别收回, 也可以将投放时间相对集中的放在同一笔支农再贷款中发放, 根据需求时间的长短分期分批收回。

(二) 探讨拓宽支农再贷款投放面, 切实做好新时期的支农工作

支农再贷款制度的设定应走出“小农”的思想误区, 将支农再贷款投放到更多的地方农村金融机构, 支持农民从事种养和农民消费, 支持产业链的延伸, 鼓励因地制宜的深加工和销售渠道的构建, 尽量满足农业对农业贷款条件多样化的需要, 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一是为村镇银行等新兴农村地方小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便利。在发放支农再贷款时, 对村镇银行等农村地方小金融机构适当降低门槛, 放宽审批条件, 而不是把它们同已经在农村市场中占有一定地位的金融机构放在一起来度量。二是, 在支农再贷款使用对象方面, 可考虑将在农村有地位和有影响力的农业银行基层分支机构、邮政储蓄银行加入到支农再贷款资金使用和投放的名单中。

(三) 客观评价贷款风险

按照相关惯例及法规, 合理核定支农再贷款的损失比例, 客观承认支农再贷款的损失额度, 缓解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压力。如果属于农业自然灾害或客观原因造成的贷款损失不应由农村信用社承担, 对支农再贷款的合理延期应予以支持等。

(四) 完善支农再贷款资金运用定价的思考

在支农再贷款的利率定价方面, 建议兼顾农村信用社盈利的基础上, 适当调整支农再贷款利率政策。要本着让利于农村信用社的原则, 采用更加优惠政策, 降低现行的支农再贷款利率, 推行低微利率支农再贷款, 给农村信用社创造一个比较大的盈利空间, 扶持农村信用社逐步消化历史包袱, 扭亏增盈, 走出困境。

在使用支农再贷款发放农户贷款的利率方面, 建议坚持让利于农民的原则, 实行明确的有差别的浮动利率政策。在支农再贷款利率政策上应明确规定农村信用社向农民发放支农再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 利率浮动幅度范围为0-20%比较合适。制定具体的有差别的浮动幅度依据可以是农户贷款的额度大小和贷款具体用途。小额的农户贷款利率不上浮, 超过一定额度的农户贷款的利率上浮幅度最高为20%;支持农户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子女助学的支农再贷款利率不上浮, 支持农民从事特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储运业和农民购建房的支农再贷款, 要充分利用利率杠杆来进行调节, 支持多种经营和结构调整。充分调动农村信用社和农民使用支农再贷款的积极性, 从而使得支农再贷款取得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村信用社扭亏增盈的双重效益。

摘要:我国支农再贷款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在农村信用社处于特定阶段出台, 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然而,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 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必须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思考

参考文献

[1]、万解秋, 贝政新.中央银行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2]、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0[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1.

[3]、殷红霞.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约束及其化解[J].商业时代, 2008 (8) .

[4]、付俊文.完善欠发达地区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思考[J].区域金融研究, 2009 (9) .

[5]、于华民.关于支农再贷款支持西部“三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分支行行长调研报告摘要, 2010 (8) .

篇4:银行支农再贷款申请书

昔日光秃秃的石板如今披上了绿装,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2013年底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省部级联席会议在叙永县落卜镇召开。

落卜镇石漠化治理显成效,与叙永农商行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主动服务地方发展

落卜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8000万元。自2011年开展“石漠化”治理以来,叙永农商行主动介入、主动服务,把落卜镇石漠化综合治理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给予支持。该行信贷管理部门、落卜支行先后多次参加落卜镇召开的关于落卜镇石漠化综合治理专题会议,同时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下,落卜支行每年积极组织全行信贷力量提前调查摸底,走村串户,了解农户资金需求,3年来共调查农户1050户,累计发放贷款1280万元,占资金需求的85.91%,贷款户数户67.66%。

创新贷款方式

为增强贷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资金用在“刀刃上”,2014年1月,该行组织相关部门认真走村入户,摸排调研。到落卜镇进行支持石漠化综合治理情况调研,走访了政府部门、深入到农户。在听取了农户代表反映的问题后,该行调研组当即表示特事特办,对建房需要资金的农户可以按房屋造价的40%发放信用贷款;全方位支持,重点解决农户建房、种养殖业、造林、人畜引水资金需求;开辟农户贷款绿色通道,集中时间办理,甚至送贷上门,方便群众。

再贷款治理“石漠化”

今年由于叙永县存款增长缓慢,而辖内信贷资金需求巨大,信贷资金严重不足,为了更好地支持“三农”和中小微企业,该行多次向当地人民银行汇报,恳求在贷款规模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县人民银行在听了该行关于落卜镇石漠化治理的汇报后当即表示全力支持。今年4月,人行给予了该行5000万元支农再贷款,总行及时将贷款额度分解到落卜支行,用于支持落卜镇石漠化综合治理,支持了农户80户、560万元。

过去落卜镇基本属于一片荒山,村民只能靠种植适宜贫瘠、缺水土地生长的玉米、红薯过活,现如今经栽树、砌坎、封山、改土、引水等石漠化综合治理,荒山披上了绿衣、林下养上了土鸡、石间修起了水渠、路旁建起了新居,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造改善,尝到了增收的甜头。

篇5:银行支农再贷款申请书

为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发展,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完善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管理,支持扩大“三农”小微贷款投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支持三农、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金融机构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却影响了此项政策实际效果的充分发挥。

一、人民银行总行“通知”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1、宏观经济下行趋势影响,造成涉农市场风险因素难以把控。

涉农小微企业正承受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剧烈变化带来的严重冲击,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能源、环境等制约因素增强,造成涉农小微企业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客观上增加了我行涉农小微贷款的投放风险。

2、“三农”融资抵押物及担保方式不落实,进一步增加了该项业务的经营风险。

目前我市农村承包土地及宅基地确权还未到位,以涉农土地抵押为主的“三农”贷款出现不良贷款率上升,执行中易受到政策性因素影响,造成相关抵押物债权无法落实。此外,我市尚未建立完善的涉农贷款担保及风险补偿机制,完全依靠银行资本金来抵御风险,无疑增加了“三农”贷款的经营风险。

3、涉农小微企业及农户不良贷款执行难,难以有效化解信用风险。由于“三农”、小微企业第一还款来源难以有效 把控,而在抵押物、担保等保证方式下,我行对不良客户的法律清收执行难度较大,造成“三农”、小微企业融资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4、资金成本高,影响支农政策效果的充分发挥。我行成立时间短,业务规模小,经营费用大,再加上专项低息资金不足,使我行涉农小微企业融资利率较高。而“三农”及小微企业以微薄的利润,难以承担高额的融资成本,造成“三农”及小微企业融资推行困难。

5、惠农政策“时滞”效应,造成本次调整利率难以惠及“三农”及小微企业。在涉农贷款未到期偿还之前,我行缺乏低息资金来源,只能继续按筹资成本执行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

二、对人民银行总行“通知”的政策建议

《通知》中严格限定涉农贷款利率标准,不利于利率市场化,对我行的经营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此提出两点建议:

1、监管部门严格监管支农贷款的投向,但对利率标准应适当放开,由各行根据风险程度和本行筹资成本及运营实际,确定合理的“三农”、小微贷款利率水平。

2、由地方政府出面,拿出一定财政涉农补贴资金成立涉农贷款担保基金,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三农”、小微贷款利率水平。

三、我行运用支农再贷款推行金融服务的应对措施

1、推行新的涉农小微农户信贷模式。进一步丰富我行已有的“循环贷”产品,推出“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动态调整”的涉农小微农户信贷模式,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放款进度和回收期限。

其中在客户覆盖上,采取区域包干,逐区域建档、推动小微企业建档“增户”和授信“扩面”。

2、推广涉农小微企业产业链金融资模式。

以涉农龙头企业为依托,针对其上下游产业链客户,推广保理融资业务,以金融手段辅助整个涉农产业链的发展。此外,灵活采用中小企业联保、上下游合作担保、动产质押等方式,全方位满足涉农产业链经营主体资金需求。

3、根据涉农小微企业类型不断创新专属服务产品。针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仓储物流设施、连锁零售等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按客户类型分别推出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根据新型小微企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周期和还贷来源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在利率、期限、额度、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根据企业需求及我行管理实际,采取“私人订制”方式设计专属的金融产品。

4、大力推广应用微贷技术。针对那些缺乏担保人、抵押物,且经营正常的小微企业,为其提供融资服务。主要以 “纯信用”为特色,强调“眼见为实原则”和“交叉检验原则”,检验出客户的贷款额度。

营销方式上要求我行客户经理改变坐商式的模式,采取上门扫街式、行商式的营销模式,逐村逐户陌生拜访发掘新客户。

5、尽快推广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支付服务环境,构建快捷支付通道,提供简易便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6、推广以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动产抵押贷款,大胆探索和试点承包土地经营权质押,农村宅基地和农房抵押等新型抵押担保方式贷款。

篇6:银行贷款申请书

借款人姓名:

现住址:

工作单位:

月收入:

配偶姓名:

工作单位:

月收入:

借款原因及用途:生产经营需要流动资金

申请贷款种类:

借款金额:30万元

借款期限:2014年-2016年

还款来源:

抵押物情况:申请以XXX名下的位于XXXXXXXXXXXXXXXXX房屋产权做为抵押。

申请人:王洋

篇7:银行贷款申请书

我叫xx,现年42岁,xxx人,20xx年自xxx务工回家创业。

现为了解决再就业问题,准备投资养殖业予以发展。该项目总投资14万元,其中自筹9万元,但尚有5万元的资金缺口,故特向贵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我愿意履行贷款人的各项职责义务,按期还款。恳请贵中心能从实际出发给以推荐为盼!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篇8:银行支农再贷款申请书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限额控制、周转使用、规定用途、设立台账”的原则对支农再贷款进行管理。

(一) 对象与用途

贷款对象为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支农再贷款用途为支持借款人解决其在发放农户以及其他涉农贷款资金不足的需要。

(二) 贷款条件

一是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二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设立存款准备金账户, 并按规定比例足额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三是坚持支农服务方向, 期末各项贷款中涉农贷款比例不低于70%;四是内部管理健全, 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经营财务状况良好或趋于改善;五是支农再贷款可采用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方式, 鼓励优先选择权利质押担保方式。

(三) 期限管理

最长1年, 可办理展期, 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2年。

二、政策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及对业务发展的影响

(一) 制度设计上不足的具体体现

1.支农再贷款的利率政策未能真正做到强农惠农。一方面, 农信社使用支农再贷款资金的平均成本高于其通过其他融资渠道的融资成本而放弃申请支农再贷款资金;另一方面, 农信社对以支农再贷款发放的贷款定价不断提高, 增加了农民的融资成本, 给农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担。以上的两种情况均使支农再贷款政策“支农”本意打了折扣。支农再贷款的利率政策与农村信用社收益、农民利息负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当前支农再贷款利率偏高和使用支农再贷款发放农户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偏高, 农村信用社的盈利空间较小, 难以给农民利率优惠。

2.风险的绝对转嫁不利于调动金融机构运用支农再贷款资金支农的积极性。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期限到期后, 必须按时足额收回再贷款本息, 发生逾期时, 人行直接从农村信用社准备金账户扣收。这样所有的贷款风险最后全部转嫁给农村信用社。“三农”经济内在的自然风险、价格风险决定了支农信贷的高风险。一旦遇到台风等自然灾害或农产品市场低迷时, 大批农民和农业企业就会遭受严重损失, 无力归还贷款, 金融机构的收益将受到影响, 金融机构开展农业贷款的积极性将严重削弱, 而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意图将难以得到贯彻执行。

3.支农再贷款的实际使用范围过窄。从目前情况来看, 支农再贷款尚未真正投放到村镇银行等刚刚建立起来的中小金融机构, 而农村信用社成为了实际上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主体, 可以说农村信用社单枪匹马地承担了信贷支农任务。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 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业贷款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农村信用社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仍不能充分满足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 特别是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储运业、农民住房和子女助学等方面的贷款需求满足程度更低。再加上农信社专项央行票据的兑付和存款的上升, 流动资金增加后, 农信社对支农再贷款资金的需求将大为减弱。这些都将大大地削弱支农再贷款的政策力度和效果。

(二) 当前我国支农再贷款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 随着农信社产权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人民银行票据发行与兑付等资金支持工作深入进行, 全国大部分省市县农信联社都通过了央行专项票据兑付考核并获得资金, 支农再贷款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但是, 由于支农再贷款政策设计理念的滞后和制度上的缺陷, 致使曾经以服务“三农”定位、支持“三农”发展的支农再贷款业务却在不断萎缩, 贷款规模呈下降趋势。截至2010年末, 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为723亿元。全国支农再贷款于1999年开始发放, 11年来业务发展的规模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999—2002年的上升期、2002—2004年的巅峰期、2004—2010年的下滑期 (见图1) 。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

三、对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设计理念的探讨

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和方向。

(一) 将支农再贷款政策作为一项国家重要金融支农政策, 长期存在并发挥作用

我国三农的发展离不开而且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持, 但是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却仍然不足。一是支农金融制度的欠缺。目前, 我国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在支农方面存在着局限。二是支农资金投入不足。有着农村金融主力军之称的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包袱的影响, 支农投入一直较弱。虽然近几年农村信用社获得人民银行专项票据资金支持, 资金实力大增, 但由于其信贷营销的市场化取向, 和对农村贷款的风险性比较大、收益性比较低、且是长期贷款的顾虑, 信贷支农意愿和动力缺乏, 支农资金投入和支农效果大打折扣, 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资金需求。因此, 支农再贷款政策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金融支农政策长期存在并发挥作用, 既有理论基础, 又有客观的依据。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政策效果将有效改善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支持严重不足的状况, 同时, 有利于弥补农村资金需求的缺口。

(二) 丰富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内涵和外延, 增强政策的普适性和针对性

一是引入差别性的政策设计。支农再贷款政策应根据地区、时段、资金使用对象的不同采取差别化的政策, 在不降低支农再贷款政策总体效能的基础上, 使支农再贷款政策更具有活力和弹性。二是加大支农再贷款资金投放力度, 提升其作用和地位, 使之成为继政策性金融支农和商业性金融支农后的第三种重要的金融支农力量。

(三) 开发支农再贷款政策效果监测和评价系统

1.支农再贷款政策实施效果监测和评价系统的作用。目前, 支农再贷款只管发放并确保资金安全回收, 却没有对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果的具体如何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 建议开发一套支农再贷款政策效果监测和评价系统, 以利于量化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果, 提高支农再贷款政策执行结果反馈的效率, 从而进一步发挥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果。

2.支农再贷款政策实施效果监测和评价系统的功能。支农再贷款政策实施效果监测和评价系统建利于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内部网络, 采取分布式处理方式实现系统的多任务、多目标、实时在线业务管理, 同时, 实现与农村信用社等使用支农再贷款资金的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信息数据库与业务管理系统的连接、引用和更新。最终目标是支农再贷款政策实施效果监测和评价等业务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无纸化操作。

3.支农再贷款政策实施效果监测和评价系统的结构。首先, 自上而下地建立支农再贷款政策效果监测评估体系。人民银行总行直接领导, 也可授权某部门进行日常代理,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为具体执行者, 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支农再贷款资金使用者为监督对象 (见图2) 。其次, 设计一套支农再贷款资金投入与农户、农业、农村之间数量分析指标, 评价某一地区某一时段支农再贷款使用的效果和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 (见图3) 。最后, 编制一套加权评分考核标准。分别给每个考核指标设计不同权重, 先计算各指标的分值, 再依据事先给定的权重计算总的得分, 此总分也就是支农再贷款政策实施效果的量化考核结果。依据这个考核结果, 人民银行总行可以对各分支行增减支农再贷款的限额, 而人民银行分支行可依据这个考核结果对辖区内使用支农再贷款资金的金融机构采取在总行限额下增减支农再贷款额度或调高调低支农再贷款利率的制约措施。

四、进一步完善支农再贷款制度的建议

制度性缺陷必须从制度上完善, 改善再贷款管理, 优化再贷款运作, 进一步挖掘支农再贷款的潜在效应, 使支农再贷款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调整再贷款利率政策, 切实起到惠农作用

为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的支农作用, 人民银行应考虑对支农再贷款实行优惠利率, 从源头上降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筹资成本。同时, 也应避免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将支农再贷款资金使用成本转嫁到农民, 尽力减少农民的利息负担, 从而使支农再贷款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支农、惠农作用。

(二) 探讨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确实保障农村金融收益

1.对支农再贷款风险损失给予政策支持。按照相关惯例及法规, 合理核定支农再贷款的损失比例, 客观承认支农再贷款的损失额度, 缓解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压力。如属于农业自然灾害或客观原因造成的贷款损失, 中央或地方政府可考虑部分承担, 或采取对支农再贷款的合理延期等政策予以支持等。

2.建立支农贷款的贴息补偿机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作用, 对确实需要支持的“三农”贷款, 而又无法保证利息收入的项目实行地方财政贴息的办法, 引导信贷资金向“三农”领域配置。

3.加大推广农业保险力度。针对支农贷款风险较大的现实, 可由农户、农业企业、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进行三方协商, 在农户、农企贷款时向保险公司投保, 既拓展了保险公司的服务领域又减少了支农贷款的风险损失。

(三) 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规律, 适当调整支农再贷款投向

1.依据地方农村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 设置差别性的支农再贷款发放审批制度, 加大支农再贷款投放力度。

2.扩大支农再贷款发放的范围, 将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纳入到支农再贷款发放对象中来。

摘要:我国支农再贷款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在农村信用社处于特定阶段出台, 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然而,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必须进一步增强, 支农再贷款的政策设计理念和制度规定应适时调整、不断完善。

关键词: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完善

参考文献

[1]万解秋, 贝政新.中央银行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2]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0[R].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1.

[3]付俊文.完善欠发达地区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思考[J].区域金融研究, 2009, (9) :23-26.

[4]于华民.关于支农再贷款支持西部“三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R].分支行行长调研报告摘要, 2010, (8) .

篇9:个体经营者如何申请银行贷款

个体经营户申请银行贷款的条件是:持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的营业执照、具有法人资格、有一定数量的自有资金、在银行开立基本结算账户、按时向银行报送财务报表等资料,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银行信贷制度、能提供有效贷款担保或抵押、承诺不改变贷款用途、接受贷款银行的贷后监督检查,经营效益良好并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

申请贷款的程序为:首先向银行提出申请,银行同意贷款后,申请人还需要到当地县(市)人民银行的金融管理部门办理一份“贷款证”,并在发放贷款的银行开立一个基本或辅助结算账户。这样,贷款银行才会将贷款资金转入你所开立的账户内。

申请银行贷款应注意的问题:

1.量力而行,选好贷款品种。个体经营者贷款金额宜从小到大逐步升级,可先通过有效的质押、抵押或第三方保证担保等手续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等有了一定实力后再申请项目贷款。贷款金额要量力而行。

2.“贷比三家”,选准贷款机构。各家银行、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并不一致,应尽量选择利率相对较低的金融机构贷款。

篇10:银行贷款申请书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隆回县分行:

隆回县XXX生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XX年X月XX日,位于XXX镇,邵阳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XXX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红薯种植及其深加工、产品销售业务,积极利用本县的富硒资源,大力发展防癌抗癌的富硒红薯种植、加工项目。我社建有富硒红薯种植基地1200亩,在XXX镇XX工业区内建有占地面积9.13万平方米的加工基地,拥有淀粉加工流水线1条及手工无矾粉丝加工流水线5条,配备了粉丝冷冻库2个、烘干车间1个,可以一年四季生产加工手工无矾纯红薯粉丝,产能达到500吨/年,年产值2000余万元,并积极带动广大社员和周边村镇600余户红薯种植户、加工户增收500余万元。我社资源丰富、营运能力较强,总体经营情况良好,在经营过程中遵纪守法,注重诚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社研发成功的手工无矾粉丝绿色安全,该独创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生产的手工富硒无矾粉丝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产品供不应求,粉丝售价从技改前的传统手工粉丝每斤6元卖到了现在的手工富硒无矾粉丝30元每斤,产品附加值得到了大幅提升。近几年随着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强,使得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快速增长,这将会为我们生产和推广绿色安全的手工无矾粉丝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及机遇。

为了不失时机的抓住市场给我们提供的发展空间和良好机

遇,今年我社将扩大富硒红薯的种植规模和原料的储存量。目前,我社已与XXX、XXX等乡镇的社员和农户签订了4000亩的富硒红薯种植收购合同,与湖南XXX供应链及各特产店、商超签订手工富硒无矾纯红薯粉丝供应合同500吨。因扩大经营规模和增加原料存量,自有资金不足,特向贵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200万元,期限一年,还款来源为合作社的经营收入,恳请批复。特此申请!

隆回县XXX专业合作社

2012年4月16日

附件:

1、营业执照

2、组织机构代码证

3、税务登记证

4、市级龙头企业证书

5、QS生产许可证

6、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7、商标证书

8、产品检测报告

篇11:经典银行贷款申请书

为了扩大经营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环保产业,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伴随着我国现阶段的规划,今年公司在建环保项目市场扩大,流动资金需求也随之扩大。经公司股东会研究,在现有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实施技术改造、改善设计、施工条件。

经认真测算,在建环保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共xxx万元,我公司自筹xxxx万元,特向贵办申请贷款xxx万元整,期限x年。用xxxxxxx作为抵押向青岛黄岛农村合作银行借款xxx万元整。

敬请审查批准为谢!

申请人:XXX

篇12:银行贷款借款申请书

甘肃银行渭源县支行:

我公司成立于2013年8月29日,主要生产加工黄芪、党参、当归等60种普通中药饮片和半夏1种毒性中药饮片,公司座落于渭源县会川镇沈家滩工业园区,占地10697.9平方米,建有生产车间、仓库、阳光晾晒房、办公楼及附属设施近3955.4平方米。公司现有员工20人,其中管理人员8人,专业技术人员6人,各种生产设备现已安装完毕,即将进入生产环节。

公司已与安国市祁澳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国市宇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多家著名药企达成长期的购销协议,在这新药上市之际,我公司想扩大生产规模,由于我公司前期投入规模较大,现面临生产环节的流动资金短缺困境,经认真预算,我公司在2015至2016年的中药饮片生产方面需要资金800万元,我公司自筹200万元,用我公司土地、房产作为抵押特向贵行申请贷款600万元整。贷款期限三年。

敬请审查批准为谢!

篇13:云南省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分析

一、云南省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的变化情况

(一) 人民银行支持力度逐年加大, 支农再贷款限额逐年增加

云南省从1999年使用支农再贷款以来, 人民银行一直在不断地加大该项政策的支持力度。1999年-2003年, 云南省支农再贷款限额从3.93亿元增加到30.25亿元, 增长了6.7倍, 解决了农村信用社日常清算头寸不足和季节性资金需求的矛盾, 引导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向, 促进信贷结构调整, 增加农户贷款。2004年以后, 虽然随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 对支农再贷款的依赖逐年减弱, 但是人民银行仍然保持货币政策工具发挥的连续性, 继续增加支农再贷款资金, 特别是针对这一时期云南频发灾害, 人民银行总是及时增加限额, 力求使灾区农村信用社尽早走出困难, 帮助辖区“三农”的受灾程度降到最低。截至2008年末, 支农再贷款限额达到53.3亿元, 比初始时期的限额增长了13.56倍。

(二) 支农再贷款的引导作用发挥充分, 使用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1999-2003年, 支农再贷款引导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加大信贷支农力度, 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的政策效应发挥充分。这一期间, 云南省的支农再贷款投放规模迅速扩大, 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累计投放支农再贷款184.57亿元, 占10年来投放总量的80.75%;余额从1999年末的2.85亿元快速增加到2003年末的20.12亿元, 达到历史最高规模。支农再贷款成为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 农村信用社借入支农再贷款占其累放农业贷款的年均占比达26.24%。

2004年以后, 农村信用社自筹资金能力不断增强, 对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依赖性逐年减弱。支农再贷款余额从2003年末的20.12亿元逐渐减少到2008年末的1.77亿元。农村信用社借入支农再贷款占其累放农业贷款的年均占比也下降为5.45%, 与前期相比, 下降了20.79个百分点。

(三) 人民银行对支农再贷款政策作了适当调整, 以便更有效地发挥扩大“三农”信贷投放,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效应

2009年, 为了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更有效发挥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引导作用, 人民银行对支农再贷款的对象和用途做了适当调整:发放对象由农村信用社扩大到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 用途由仅用于发放农户贷款扩大到可用于发放农户贷款和其他涉农贷款。政策调整后的9个月以来, 支农再贷款的使用量呈逐越上升的态势。主要表现为:一是余额增加。9月末, 云南省支农再贷款余额4.85亿元, 同比增长1.64倍。二是累计发生额增加。1-9月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4.94亿元, 同比增长49.7%。三是支农再贷款额度使用率下降。9月末, 支农再贷款额度使用率为9.1%, 同比增长1.64倍。

二、云南省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的变化情况分析

支农再贷款在云南省运作10年来, 从整体上看, 特别是近几年, 其政策效应处于逐年弱化的趋势。即便在人民银行对此政策做了适当调整后, 从使用量上来看运用也不充分, 经过我们的调查分析, 主要原因有:

(一) 通过人民银行专项央行票据资金支持, 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增强, 减少了对支农再贷款的依赖

支农再贷款业务开办初期, 主要针对农业投入旺季部分信用社资金不足的情况给予流动性支持。2005年, 人民银行采用央行票据对农村信用社改革进行支持, 帮助其消化历史包袱, 调动其转换经营机制、深化改革的积极性。云南省共发行专项央行票据资金16亿元, 目前已兑付资金97%。经过四年多的努力, 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资金实力显著增强。一是农村信用社资本实力增强。在支农再贷款政策和央行票据资金的支持下, 农村信用社大力扩充资本, 资本充足率逐年上升, 到9月末已达到14.25%。二是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状况实现根本好转, 赢利逐年上升。2004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仅实现利润0.86亿元, 到2008年实现利润已达15.22亿元, 增长了16.7倍, 且全部亏损挂账弥补完毕。信用社实力的增强使得大部分县级信用社有能力满足农业投入旺季的资金需求, 对再贷款的依赖明显下降。

(二) 农村信用社自筹资金能力不断增强, 闲置资金迅速累积, 减少了对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需求

首先是存款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随着几大国有银行在县域以下收缩机构, 农村信用社的网点优势得到增强, 推动存款业务成倍增长。截至2009年9月末, 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81亿元, 比2004年末增长了2.23倍, 年均增速达26.45%。此外, 省级联社将辖内各县级联社的闲置资金汇聚起来统筹配置, 提高了资金的运用效率。截至2009年9月末, 全省农村信用社资金备付率13.9%, 县级联社上存省联社款项303亿元, 然而省联社调剂资金业务的笔数仅有23笔, 金额10亿元, 仅占上存款项的3.3%。资金总体比较宽裕, 也就从主观上减少对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需求。

(三) 支农再贷款政策调整后, 政策发挥作用还有一个滞后期

今年初人民银行调整了支农再贷款政策, 无论从对象上、用途上都放宽了条件, 但从总量上看在我省政策效果不明显, 这和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密切相关。一方面, 在现阶段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整体宏观经济发展放慢, 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相对平稳, 涉农信贷需求不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 对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消化需要一段时期;另一方面, 农村信用社“立足三农、面向三农”转换经营机制仍有待深入, 经营模式与大银行趋同, 未能充分挖掘三农对金融信贷产品的需求。因而, 在自有资金充裕的条件下, 对再贷款政策的反应不够灵敏, 未能充分利用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 将涉农资金的需求与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供给链接起来。

三、政策建议

(一) 适当调整支农再贷款政策, 进一步加大支持“三农”的力度

一是实行有差别的浮动利率政策。本着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让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实惠的金融服务的原则, 人民银行应实行有差别的支农再贷款利率。对支持农户从事传统的种养殖业、子女助学等的支农再贷款利率应下浮, 对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起带头作用的农业企业法人、农村合作组织等使用支农再贷款利率可根据具体情况上浮或不浮。二是灵活规定支农再贷款的期限。虽然现行的支农再贷款政策规定可以申请展期, 单展期需要层层审批, 操作起来较为烦琐。应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需求时间为依据来确定支农再贷款期限, 使支农再贷款更加符合“三农”发展的客观需求。

(二) 政府出台政策措施, 建立健全涉农贷款的风险补偿分担机制

一是发挥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作用, 通过财政贴息方式支持确实需要又无法保证利息收入的涉农贷款, 引导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三农”领域。二是建立支农信贷风险分担机制, 由财政出资建立农业信贷风险基金, 对涉农贷款损失经核实后实行比例分担, 增加农村信用社发放涉农贷款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发展农业保险, 针对涉农贷款的风险较大的现实, 对涉农贷款进行投保, 这样既拓展了保险公司的服务领域又减少了涉农贷款的风险损失。

(三) 农村信用社要调整信贷工作思路, 努力发掘和满足“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

篇14:银行支农再贷款申请书

山西省支农再贷款的管理措施和经验

撬动金融资源,助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太原中支自1999年起通过直接对农村信用社注入低成本资金,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信用扩张能力,对引导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的投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缩小了货币政策传导环节。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从2005年818.08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219.35亿元,增长1.7倍,贷款市场占有率从2005年的18.89%提高到2011年末的19.70%,增加了0.81%。全省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增长率也随之提高,农户小额贷款的增长率也成倍的增长。贷款的增加导致了农村信用社存款派生规模的持续扩张。农村信用社得到支农再贷款后,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款从2005年的1199.27亿元增长至2011年末的3702.27亿元,增长2.08倍。同时,山西省农村信用联社的盈利水平迅速提高,2011年实现净利润22.59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尽管农村信用社的盈利状况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诸多政策措施有关,但支农再贷款推动有效业务总量的提高对盈利的拉动是至关重要的。

推动有效信贷需求,助推产业结构调整。针对社会信用意识淡薄、逃废债较多的实际,太原中支系统引导全省农村信用社在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加强与地方基层党组织共同开展了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的创建活动,建立农村信用正向激励机制,增强了农户守信意识。一是支持了传统农业规模化经营。例如自2005年以来,太原中支向运城市累计投放再贷款38.75亿元,推动当地“六大农业基地”建设。二是更好地服务了进城务商农民。例如长治沁源联社开办了“一站通”业务,有效缓解了进城务商农民的融资困难,实现了银农“互惠共赢”。三是大力支持农村青年创业。通过树立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模范,垫起农社群共同发展的支点,推进农村青年创业浪潮。四是有助于农民增加收入。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01元,较2005年增长93.75%。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农民利息负担7061万元。

以管理措施为抓手,实现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为确保支农再贷款资金“管得好、用得对、放得好、收得回、出效益”,太原中支指导农村信用社形成规范的管理机制,保证了支农再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发挥了最大的支农效益。一是认真调查摸底,制订投放计划。对农民春耕备耕和涉农信贷投放资金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形势、农户资金需求等情况,并对当地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及经营稳健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形成支农再贷款资金计划。二是严格操作程序,确保安全收回。严格执行太原中支《支农再贷款考核管理办法》,在再贷款发放上坚持对农村信用社的“六项必审查”。同时,在支农再贷款的使用管理上,要求农村信用社严格操作程序,建立支农再贷款专户和台账,在贷款操作中严把调查关、收回关、再贷款档案管理关。三是强化监督检查,积极帮扶引导。太原中支每年分两次对辖区农村信用社使用管理支农再贷款情况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给予通报批评,维护了支农再贷款政策的严肃性。

实践表明,支农再贷款的持续发放有效弥合了农村金融资金需求的巨大缺口,是架起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跨越的桥梁。支农再贷款在欠发达地区持续发放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村信用社资金运营渠道、提高经营效益,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的有效措施。

政策效应传导中需关注的问题

对支农再贷款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是少数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对支农再贷款发放的真正目的和重要性認识不全面,认为支农再贷款是国家发放给信用社,主要用来解决信用社盈利水平低下问题的再贷款, 将再贷款理解为政策性贷款,与扶贫资金、救灾款混为一谈,积极还贷的意识不强,致使再贷款面临一定的人为风险。二是部分农村信用社过度依赖支农再贷款。有的农村信用社不是积极组织存款来壮大资金实力,而是将支农再贷款作为“不费劲即来即用”的主要资金来源,致使自有资金发放农贷的比例很小。

支农再贷款期限管理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尽协调。人民银行发放的支农再贷款期限原则上为一年, 而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周期一般都在一年以上,因此农信社在投放农户小额贷款时,贷款周期也必须控制在一年以内, 支农再贷款期限设计无法与之匹配,继续沿袭过去“春放冬收”的传统做法,这与北方地区农民的售粮时期相背离,导致多数农户因粮食未出售而不能如期还贷。农户只能不断展期、借新还旧,形成大量贷款“借新还旧”,导致支农再贷款的期限规定,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对需求时间较长的农村产业和农业项目等支持力度,弱化了货币信贷政策的导向作用。

支农再贷款利率偏高,农户融资成本增大。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利率规定联社调剂给基层法人社再贷款的利率不得高于人民银行再贷款同期限档次的利率,基层法人社再把再贷款资金贷给农户时,可上浮到50%。但由于联社从自身经营效益考虑,对基层信用社发放再贷款高于再贷款利率进行调剂,而基层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时则利率一浮到顶,央行现行支农再贷款利率是2.88%,而辖区农村信用社投放给农户的贷款利率是8.85%,上浮2.07倍。无形中使农民群众的利息负担加重,农业生产投资成本进一步加大,体现不出支农再贷款支农惠农的特点,作为支农再贷款资金承受者的农户实际上并未得到实际利益,政策性优惠的受益者仅仅是信用社而不是农户。

潜在风险转嫁之嫌,信用社难以重负。人民银行要求对信用社再贷款到期必须全额收回,未收回的那部分资金损失由信用社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隐患。农业是高风险产业,受农业生产的自然、市场等因素影响,出现资金损失的可能性比较大,必然导致信用社投放的再贷款不可能全额收回,这就需要农村信用社用自身资金来归还再贷款,由于中央银行再贷款的信贷风险没有相应的承诺和补偿措施,全部由农村信用社承担,信用社难以重负,必然会加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负担,影响其运用再贷款支农的积极性。

对策建议

加大对支农再贷款的宣传和学习力度。在经济欠发达、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农信社对支农再贷款的使用相对较少,对它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的认识不足。因此,欠发达地区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组织农村信用社人员进一步学习相关金融知识,提高对支农再贷款的政策认识,明确支农再贷款是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和增加农业信贷投放的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树立通过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帮助自身发展壮大的经营理念,通过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来增加资金来源,扩充股本金,盘活资金,扩大营运规模,注重自我积累,加强管理,增强抗风险能力,更好发挥弥补农村资金不足的作用。

扩大支农再贷款期限设置区间。规模农业具有投资额度大、投资期限长的特点,而目前每笔支农再贷款的实际借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不适应规模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建议在现行的期限管理规定中,根据各县市不同特点,按一定比例适当增加中长期支农再贷款,允许跨年度周转使用,从而方便农信社在用再贷款资金发放支农贷款时可以农业的生产周期来确定合理的贷款期限,满足特色种养业、林果业、加工业和反季节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进而从政策上鼓励扶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也增加了农信社的利息收入。

进一步优化支农贷款利率区间。支农再贷款利率要在兼顾农村信用社盈利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农民利息负担,体现支农再贷款的惠农目的。应采用更加优惠的政策,降低现行的支农再贷款利率,将再贷款利率水平与同期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一致,维持在1.71%~2.25%之间,接近或低于市场利率,使支农再贷款具有市场竞争力。或者按照农户贷款的额度大小和贷款具体用途,制订具体的有差别的浮动幅度,超过一定额度的农户贷款的利率上浮幅度应该在农户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支持农户从事传统的种植業、子女助学的支农再贷款利率可以不上浮,支持农民从事特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储运业和农民购建房的支农再贷款,可以充分利用利率杠杆来进行调节,支持多种经营和结构调整。以进一步发挥支农再贷款应有的功能,让利“三农”,推动新农村建设,同时给农村信用社创造一个比较大的盈利空间,扶持农村信用社逐步消化历史包袱,扭亏增盈,走出困境。

建立配套的财政政策支持和适度的风险补偿机制。支农再贷款的发放和使用面向“三农”,带有一定政策性因素。由于农业是高风险产业,资金损失的可能性比较大,对可能出现的损失不能全部转嫁到农村信用社。如果属于农业自然灾害或客观原因造成的再贷款损失,可按一定比例免予再贷款计息或者降低再贷款利率;与此同时要建立财政贴息和保证基金制度。各地政府可根据国家规定,参照国际通例,对农户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贴息,同时从财政收入拨出部分专款建立农业贷款风险保证基金,对高风险的农业项目进行担保。但对农村信用社因自身挤占挪用支农再贷款或因信贷管理不力而造成的不良贷款,其风险由信用社全额承担。

上一篇:感恩中国文化下一篇:小学生欢度中秋节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