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度

2024-06-06

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度(精选8篇)

篇1: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度

丹凤县中医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制度

为了加强我县农村中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根据省市县卫生主管部门及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先进工作单位的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培训目标

通过项目推广培训,逐步建立起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网络和机制,全面提高我县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让广大基层人民群众能方便享受到“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本项目结束后,使我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100%,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1人掌握不少于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1人掌握不少于4种中医药适宜技术。

二、培训范围及要求

1、培训范围

丹凤县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2、培训要求

培训结束后,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每人掌握不少于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人

掌握不少于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三、培训内容

1、建立推广培训师资队伍及专家组

师资队伍与全县名老中医及参加了全省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学习班的成员组成。并以师资队伍主要成员组成专家指导组。

成员: 专家指导组:

2、培训教材

使用国家中医管理局统编培训教材《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

3、培训内容

丹凤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内容 1)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2)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技术

3)“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技术 4)“益气通经”指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 5)特定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排尿困难技术 6)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 7)“冬病夏治”帖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 8)踝三针治疗眼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技术 9)挑擦井穴放血治疗感冒技术 10)排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 11)高氏揉捏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

12)三步推拿治疗不寐技术

13)三部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 14)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技术 15)小针刀疗法应用技术

四、培训时间

初步计划在2010年9月份之前分6期完成培训任务。从2月份开始每月一期,到8月份结束。

五、培训实施与组织管理

由县卫生局负责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宣传、培训学员的组织、招生及培训的监督、检查工作、由丹凤县中医医院具体负责培训实施工作,包括学员报到册、后勤服务、整理培训教学、学员管理及考试考核等。

教学安排(1)教学场地

培训工作全部在丹凤县中医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完成。医院将为培训班提供多媒体教室,并配备相应教学实验设备。

(2)报到注册

要求每期参训学员按县卫生局通知的报到时间,持有效证件及介绍信准时到中医院报到。学员参加实训操作所需要的针灸针及火罐由学员自备。

报到地点:丹凤县中医医院(3)考勤要求

医院将对参训学员实行考勤和考核制度,出勤率达到95%以上的,发放60%生活补助,考核合格的,在发放其余40%的生活补助。要求参训学员必须按照作息制度按时上下课,不得无故缺勤、旷课;坚持脱产学习,无特殊事由一般不得请假,请假须严格履行请销假手续。

(4)考试考核

每期培训结束后,将组织学员参加考试考核,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技能考核采用现场操作方式进行,两项均采用百分制,成绩均在60分以上者为考核合格。

篇2: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度

一、充分利用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满足以下要求:

(一)所选项目必须是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尤其是目前正在使用的、疗效确切的、群众反映良好的、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技术项目;

(二)安全、有效,便于掌握;

(三)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疗效较好;

(四)成本低;

(五)适合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应用。

三、积极推进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推广率达60%以上。

四、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率达80%,适宜技术使用率逐步达到60%以上,确保辖区所有中心中医或能中会西的医生接受培训,并能熟练掌握和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五、参加培训的中医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利用发放的教材进行自学,与指导老师互相沟通,提高自身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

六、积极利用适宜技术的推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辖区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篇3: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度

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中医学习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越来越被当代医疗卫生事业所重视, 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 对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使用和中医人才配备进行现况调查, 全面了解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状况, 找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中医药适宜技术条件、政策和人才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旨在改善与提高中药适宜技术, 使中医药适宜技术真正满足医疗服务的要求。

2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发展现状

“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是当今难以逾越的一道难题, 主要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医患信息不对称、医疗资源不能适应当前医疗卫生的需求。然而中医药事业更有针对性地明确和简化了临床诊疗过程, 中医药独特的特色优势也降低了诊疗成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越来越被重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中医药事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展现状主要体现以下几点:其一, 国家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逐渐重视, 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社区卫生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扬州市中医药参与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法规, 目的是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视中医药的作用, 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应用, 广泛覆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实施相关规定,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从而形成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全新局面。其二, 中医药事业已经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当中。目前, 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需求正在呈一条抛物线不断增长, 其简、便、廉、验、效的优势已越来越受到社区居民的重视和喜好[1]。中医药适宜技术更是被广泛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 针灸、推拿、火罐等技术利用率高。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康复方面也提供了有效作用。其三, 中医药事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联系更加紧密。各地卫生机构和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 在国家全新政策的扶持下, 不断加强中医药事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础条件建设。目前, 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了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诊疗室等, 设立了中药房, 配备了中医药人员。在医疗保险方面也有近300种中药纳入了医保, 这为居民接受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许多中医院还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疾病创办具有专业特色的中医医疗机构, 如中医皮肤病医院、中医肾病医院、中医治未病医院等。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能够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四, 中医药事业创建特色优势, 主要包含4点:第一, 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是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巨大优势。第二, 强化人才培养, 高度重视中医药院校的建立, 加强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教育。第三, 完善服务机构。中医药事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础建设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 建立健全科室和配备相应的中医药人员。第四, 加大政策支持。国家应加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2]。

3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存在的问题

3.1政府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缺乏

政府要给予重视。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中医药发展政策, 加大财政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投入, 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政府思想观念需要转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文化缺少支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 中医药适宜技术将大幅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实践性理解不够深刻, 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广泛,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不够全面。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利用率不高, 主要是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仅有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医保范围。中医药基础设备、专业人员、药品、技术的准入标准不够严格。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不够均衡, 而且发展比较缓慢。

3.2中医药人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结构不合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 中医药人才数量极度短缺。由于医学院校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 而且当前国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中医药人才都不愿意到社区服务。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老龄化比较严重, 学历总体偏低, 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员以西医人员为主。社区中医药专业人员流动性较大, 中医药人才培训和再教育机会短缺, 并且中医药人员的技术水平偏低, 目前对这一问题没有统一的措施。

3.3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缺少系统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 中医药项目严重缺少行政管理和系统管理, 尚未形成体系。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对慢性病、老年病等疾病没有开展。以中医内科为主, 中医药适宜技术利用率较低, 相关政策未能配套, 基础设施不完备。中医药诊疗服务基础差, 很多项目没有纳入到医保范畴。中医药适宜技术还未完全覆盖整个社区, 满足社区群众的健康需求。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行政管理缺乏系统性, 不能满足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发展。

4对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的建议

4.1政府加大对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的支持和经济保障

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规范。政府应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 做到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 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利用率, 普及中医在诊疗过程中的简、便、廉、验的特色。严格按照国家规定, 在社区配置相应的中医药人员、设备、药品。政府加大对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医疗保障投入, 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

4.2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准入标准, 建立高效中医人才队伍

目前, 社区卫生服务人才中, 中医药卫生服务人才严重短缺, 中医药人才技术水平严重偏低, 是影响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 建立中医药人才的准入机制, 要求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完善考评体系。提高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 鼓励中医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培养中医药人才到社区定期义诊, 发挥专业和岗位特点, 定期进行知识、技能培训, 加大轮岗培训机制力度, 规范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推广、系统管理研究。对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的引进、配备、教育等相关内容进行改善, 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4.3突出中医特色, 大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

中医药适宜技术简、便、廉、验的特色是中医药医疗事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巨大优势。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进步, 在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中, 中医药适宜技术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欢, 为群众解除病患的同时又削弱了目前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突出中医特色, 大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 完全符合目前国家对医疗事业的发展观和总体规划, 有着深刻现实意义。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对老年病、慢性病和治未病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并且对患者在预防、保健、康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突出中医特色。中医保健、中医养生、中医伦理、中医健康、中医理论等方面比较丰富, 涉猎广泛。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要: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对医疗卫生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特别对预防慢性病、医疗保健、身体康复作用显著。全面了解了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的状况、中医药适宜技术目前发展状况, 提出了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旨在改善与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地位, 使其中医药真正满足医疗领域的要求。

关键词: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卫生医疗服务,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林颖欣.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展现状及分析[J].中医药通报, 2010, 9 (3) :57-60.

篇4: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度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117-03

近年来,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为中医药事业尤其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且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将中医药技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让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中医药低廉、便捷、高效的服务,解决居民看病难,看中医更难的问题,使社区卫生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地推进[1-2]。因此,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院通过以附近中山小榄社区作为实践对象,如针灸、推拿等,并对其社会效益进行观察分析,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和背景

1.1.1 研究背景 随着医改的深入,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满足社区居民对于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不断加强。自1999年卫生部等8部委下发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若干意见》明确表示:“根据居民需求,大力开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等适宜技术,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提示中医药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应积极全面推进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开展,使更多相关人才进驻社区,以中医药服务社区规范化管理及成熟的中醫药技术服务社区基层居民,达到提高国民医疗服务水平的作用。

1.1.2 社区资料 选取我院附近中山小榄社区作为实践对象,于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期间调查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人口数据(数据均来源于中山小榄社区人口管理办公室),本社区至2014年共有5213户住户,总人口34728人。其中,常住2671户,户籍人口19678,其中男性11582人,女性8096人;暂住2542户,暂住人口15050人,其中男性8973人,女性6077人。中山小榄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985人,其中常住老年人572人:男性243人,女性329人,75岁以上46人;暂住及流动老年人413人:男性180人,女性233人,75岁以上36人。

1.2 方法

1.2.1 需求分析 根据中山小榄社区体检、全科诊疗资料显示,患有疾病的居民中,老年人患者占80%以上,其中73%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颈肩痛、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肩周炎等慢性疾病,存在广泛的康复理疗需求;中山小榄社区现有残疾人48人,其中肢体残疾21人,存在康复医疗和功能训练的医疗需求,而这种医疗需求一直也是残联要求开展的工作。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期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内工厂数量不断增加,公路网日趋密集,工伤和车祸也随之增多,且在全科诊疗工作中发现,创伤、损伤等意外所致的疾病在社区主要健康问题中所占比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其诊疗需求也日益增大。

1.2.2 中医药适宜技术部设立 医院社康科根据中山小榄社区特点以及其服务中心自身优势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部,设中医药康复医师(1名)为组长,中医药康复技(1名)为副组长,护士(3名)为组员,由组长制定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计划和培训组员,副组长协助组长实施各项工作。

1.2.3 设备准备和技能培训 设备准备:准备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设备,如电子针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全自动腰椎牵引床、负压吸引治疗仪、起立训练床、减重步态训练仪等;技能培训:所有人员均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针灸、中频电疗、推拿按摩、颈腰椎牵引、中药敷贴、穴位注射、负压吸引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等。

1.2.4 宣传活动和健康教育 宣传活动:通过讲座、咨询、义诊等活动宣传中医药防病、保健知识,同时,开展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科普知识进社区活动和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工作,另外,运用中医药方法结合现代理疗手段,开展中医药康复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在活动过程中,解答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详细讲解疾病知识及针对性给出康复建议,健康教育疾病范围主要包括颈肩痛、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肩周炎、落枕、中风后遗症、腹泻、便秘、肢体及脊柱关节功能障碍等。

1.3 评价指标 统计接诊人数和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诊疗疗效、服务态度、诊疗费用、康复保健、其他建议等,各项内容可多选,每3个月进行一次调查。

2 结果

自2010年我院在中山小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各种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活动以及健康教育以来,社区居民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诊疗、功能训练等适宜中医药技术的人数持续上升,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0年至2014年期间平均每天接诊人数分别为34人次、41人次、67人次、95人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治愈率均达到70%以上。同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效果好为56%,服务周全为43%,价格便宜为35%,康复保健作用强为34%,其他为18%。

3 讨论

3.1 社区卫生服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亚健康人群的日益增多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医药养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也日益感受到中医药养生保健所带来的好处。有研究显示,通过在社区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可有效缓解社区卫生服务压力,解决社区居民“看中医难、贵、复杂”的问题,有利于合理分配医院医疗资源,减轻医院压力[3]。我院通过以附近中山小榄社区作为实践对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对其社会效益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有以下优点。

3.1.1 应用效果好 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中的开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治愈率达到70%以上,表明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让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中医药便民、简化、低廉的特色,具有简便易学、取材方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优势。

3.1.2 群众反响好 每年的平均每天接诊人数分别为34人次、41人次、67人次、95人次,表现为不断上升的趋势,民意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效果好为56%,服务周全为43%,价格便宜为35%,康复保健作用强为34%,其他为18%,表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特点符合社区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综合性卫生服务的要求,可有效减少社区群众对日常医疗的投入,进而降低我国医疗费用的增长。有利于推动新医改的实施,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渐深入到基层居民中,可更为显著体现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实用价值,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

3.1.3 开展环境好 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的开展,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医疗设备具有操作易、体积小、价格低的特点,如针灸、艾灸、推拿等,不需复杂大型的医疗设备即可实施和服务于社区群众,且群众实际获益良好,多数病患的病情均得到明显的缓解,使整体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充分体现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开展中便捷、低廉、优质的特点。

3.1.4 开展工作好 在中医适宜技术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社区群众进行沟通,可充分了解病患的实际情况,并作出个性化的治疗指导和建议。同时可通过沟通向社区群众灌输日常医疗知识,宣导中医适宜技术的特色,使社区群众更深入、更深层次了解和掌握中医药的知识,有利于提升病患对疾病、保健、康复等方面的认识,并可有效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形象,使社区群众更信赖中医适宜技术,为后续开展工作做出良好的铺垫。

3.1.5 开展前景好 随着中医适宜技术工作的不断开展,社区团队人员均参与了多次技能培训课程,并通过与诊疗患者的经常性接触将理论知识逐步应用至实际工作中,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在中医药方面的技术知识和实际技能,使病患获得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形成良好的循环,有利于深化改革社区医疗服务保障系统,促进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充分体现出中医适宜技术实施的的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

3.2 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虽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群众反应、开展环境和前景,使多数社区群众受惠,但在实际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在开展前期,所组建的团队成员中仅有带队医师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知识和开展具有较深的认知,造成相关人才缺乏,且可投入资金不能满足中医药适宜技术多方面开展的需求,使开展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开展进度也较为缓慢[4]。因此,总结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的重担问题,思考并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对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以提高社区群众医疗服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5],本研究通过对本次开展工作进行总结,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3.2.1 政府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 中医药适宜技术已有卫生部文件下达推广指示,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政府未对该技术推广起足够的关注,在社区医疗中保障制度较为缺乏,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尚未纳入医保范围,且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培训等的相关支持政策较少,致使推广工作的进展比较缓慢。

3.2.2 中医药人才匮乏 在中医药适宜技术实施过程中,相关中医药人才较为紧缺,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培训,且由于社区群众病患中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其病情一般較为复杂多变,对中医药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要求高,因而前期实施难度较大,效果也相对不明显,不利于后续的推广。

3.2.3 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缺乏系统管理 目前,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尚未有统一的服务管理体系,处于初级摸索阶段,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精细化分级、分类存在较大的难度,其相应的实施配套设施也未完善,服务病患的疾病类型较为单一,多以内科疾病为主,尚不可满足对其他疾病的诊治,进而限制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推广。

3.3 对策建议

3.3.1 政府加大支持 建议政府应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推广的关注和重视,深入了解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特色与优势,并针对其特点建立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使社区群众深切享受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实惠,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各个项目的利用效率,进而提升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价值。

3.3.2 加强人才培养 政府及相关医疗部门应制定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体系和标准,并实行相应的考核标准,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地位与待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中医药技术的发展,通过知识、技能培训等课程加强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进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有利于促进和规范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6]。

3.3.3 宣传中医特色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具有便捷、简单、低廉的特色,在群众接受率不断提高的总体良好态势下,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宣传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鼓励社区群众走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让人民真实感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质服务,进而建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而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往更深的层次发展[7]。

综上所述,在社区卫生服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完全符合当前我们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可有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服务质量,有利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值得作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静,余信国,杨桂琼.深圳市社区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和认知情况调查[J].现代医院,2011,11(6):101-103.

[2]许永建,高启胜,郭清,等.浙江省农村中医适宜技术人才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健康研究,2011,31(6):448-450.

[3]蔡祖祥,马灿泽,余道兵,等.适宜中医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 : 80 -81.

[4]李静,余信国,杨桂琼.深圳市社区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和认知情况调查[J].现代医院,2011,11(6):101-103.

[5]余信国,李静,杨桂琼.西乡街道社区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识和需求分析 [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91-1592.

[6]陈容,孙雷.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服务中心的临床运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9):34-35.

[7]汪珍秀,肖素娟,李玲,等.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推广运用的成效[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6):2626-2627.

篇5:中医药适宜技术要点

(一)感冒刮痧:

1、冷水作润滑剂;右手持刮痧板,沾水刮动。

2、额部、颈部、胸部、脊柱两侧处;肘关节至腕关节处。

3、自上而下;先轻后重;至皮肤出现紫红色密集斑点即止。

(二)中暑刮痧:

1、采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后,均用涂布施术部位;

2、在背脊两侧自上而下刮,大椎至肩峰间由中向外刮;

3、在颈部、胸肋间隙、肩臂、肘窝、胭窝等处,视部位之宽窄每侧各刮2~3行,至皮肤出现紫红色密集斑点为度。二.掌握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灸疗技术。隔姜敷药灸法:取神阙穴,用药粉适量填满穴位,上敷鲜姜一片(厚0.3cm,姜片上可用针扎数孔),用大艾炷置于姜上施灸,每次灸3~5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药物处方:白芥子、半夏各3克、丁香0.5克、麻黄5克,北细辛2克,麝香少许,研细为末,密封备用)。

三.寻找慢性胃炎,落枕的体表反应点。慢性胃炎体表反应点:胸椎膀胱经T9—T11左侧。落枕的体表反应点:

1、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的天宗穴。

2、小腿腓肠肌(腿肚)两侧肌腹下方的承山穴。

四.掌握慢性腹泻治疗中的温灸隔物灸法。粘贴在关元穴处,每天一次,连用7天。适用于慢性腹泻。

五.掌握高血压治疗中的耳尖放血技术。

1、取患者双耳尖穴,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后,经严格的碘酊和酒精消毒,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三棱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入1~2mm深,随即出针;

2、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再用消毒过的干棉球吸取血滴;

3、出血量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而定。一般每侧穴位放血3~5滴,每滴如绿豆般大小。六.掌握眩晕治疗中的推拿技术。

1.开源增流法:取穴:颈臂穴(缺盆穴内1寸)。手法作用力方向:用拇指或示指罗纹面向内、向下方向作按揉法;手法操作时间:一侧纤细者,以纤细侧为主,对侧为辅;两侧纤细者,左右侧交替进行。操作时间10分钟。手法刺激强度:以病人能忍受为限。手法作用频率:80~100次/分钟为宜。

2.补偿平衡法:取穴:两侧华佗夹脊(C1—C7)。手法作用方向:用一指禅屈拇指推法于后关节处操作。手法操作时间:一侧纤细者,以纤细侧为主,对侧为辅;两侧纤细者,左右侧交替进行。操作时间10分钟。对颈脊柱序列不整,在仰卧位行牵引状态下整复,左右各1次。手法刺激强度:以病人能忍受为限;手法作用频率:100~120次/分钟为宜。

3.解痉通畅法:取穴:风池穴。手法作用方向:用拇指尺侧偏峰按于风池穴,手法作用力向沿寰枕关节向内侧(脊柱)方向推动,宜左拇指推右侧风池穴,右拇指推左侧风池穴。手法操作时间:左右侧交替操作,时间10分钟。手法刺激强度:以病人感至风池穴有明显酸胀感受为宜。手法作用频率:80~100次/分钟为宜。

七.掌握痛经治疗中的指压技术。按压三阴交穴治疗痛经。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高点上4横指处,胫骨内侧面后缘。用拇指的指腹由轻及重地按压,产生酸胀痛感,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持续3~10分钟,直至疼痛缓解。八.了解婴幼儿腹泻治疗中的推拿技术。高氏揉捏法治小儿伤食泻技术:

揉腹: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食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4毫米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6分钟。

揉足三里:两拇指指腹在患儿两侧足三里穴,下按力度以皮肤凹陷2~3毫米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3分钟,频度每分钟80~100次。

揉背俞穴: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力度以皮肤凹陷1~2毫米为宜。点揉2~3分钟,先左侧,后右侧。

捏脊: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杼穴向下,至下穴重复提捏6~9遍。再从下穴向上至大杼穴处重复提捏3~6遍。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

九.了解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头皮针疗法。选取患肢对侧(病灶侧)的运动区、感觉区,常规皮肤消毒,选用28号40 mm毫针,沿上述穴区分三段透刺,针体与皮肤呈15°角,遇阻力稍退针,调整针向重新刺入,达帽状腱膜下,针刺深度约30mm。针后快速捻针1~2分钟,然后留针4~5小时。留针期间,嘱患者主动活动或其家属协助其被动活动患侧肢体。疗程:每日1次,10次为1个观察疗程。

十.掌握颈椎病,肩周炎治疗中的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

(一)颈椎病:电极分别粘贴连接颈椎局部压痛点~曲池、压痛点~外关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l0±2mA,隔日治疗。

(二)肩周炎:取穴:肩周炎患侧穴位:肩前~外关、肩后~合谷。

操作: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cm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肩前~合谷、肩后~外关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l 0±2mA,隔日治疗。

十一.掌握踝关节扭伤治疗中的中药薰洗技术。组方:生山栀、连翘、乳香、没药、牛膝各15克,蒲公英、伸筋草各20克,独活、羌活各12克,白芷9克。

十二、耳穴在耳廓的分布规律:人体出现疾病时,常会在耳部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又称耳穴。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其在耳廓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分布早耳垂与耳垂附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舟,与下肢不相应的分布在耳轮上下脚,与躯干部相应的穴位分布在对耳轮体部,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甲腔,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甲艇,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呈环形排列。

耳穴选穴原则:

1、按相应部位眼病-眼,子宫肌瘤-子宫

2、按脏腑辨证 眼病-肝

3、按经络辨证 眼病-胆/胃/膀胱面瘫-胃经 腰痛-膀胱经

4、按现代医学 月经不调—内分泌 过敏性疾病-肾上腺

5、按临床经验

十三、了解中医药适宜技术具有的优势。中医药适宜技术具有实用、有效、安全、易掌握、费用低等优势,有很好的现实需求。十四.《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和扶植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1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2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是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3政府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包括财政补助。

国家把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到了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给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十五、捏脊疗法的主要刺激部位。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华佗夹脊。

十六、掌握捏脊的做法。

站(或跪,或坐)在边侧,全身放松,活动一下手指,面带微笑,用手轻轻抚摸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脊。方法一

1、捏脊时,两手的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的指腹对应用力,捏住脊柱两侧肌肉,拇指在后,另三指在前,三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点。

2、可从尾骶骨处开始,和缓地向上推移,至项后枕部为止;也可反方向捏之。方法二

1、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相对,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点。

2、从尾骶骨处开始,逐渐向项后枕部推移;也可反方向捏之。

捏三提一与捏五提一在捏脊的过程中,捏住肌肉向上提,再稍稍放松,使肌肉自指间滑脱,这种做法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1次的,称为“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1次的,称为“捏五提一法”;也可单捏不提的。提起皮肤的高度应根据小儿的承受能力来决定。十七了解捏脊时不同介质的应用。

所谓介质,实际上是在捏脊时施用于体表的物质。如粉剂、油剂、膏剂等。应用介质不但可以加强手法的作用,提高疗效,而且还可以起到润滑和保护皮肤的作用,并且通过渗透到皮肤对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葱姜水:性味辛温,有通阳解表、温中行气作用。适用于风寒所致感冒、头痛及寒凝气滞所致的脘腹疼痛。

(2)酒精:性味辛甘温,有散寒通络、开窍通滞作用,发烧者可降温。适于寒证、瘀证及小儿退烧时用。

(3)薄荷水性味辛凉,有散风退热、解毒通表、清凉祛暑作用。适于治疗一切热证,尤其是夏天时使用,可解风热邪毒。

(4)鸡蛋清:性味甘咸平,有补益脾胃、润泽肌肤、除烦退热、豁痰开窍、消肿止痛之效。适于牙肿齿痛、腮腺炎、疳积等病。

(5)麻油:性味甘淡微温,有祛风清热、和血补虚、润燥健脾之效。多用于小儿疳积、脾胃虚弱、肌肤无华等症。

十八.顺时针方向摩腹与逆时针方向摩腹,其作用有何不同?

(一)顺时针摩腹顺序: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右下腹。

根据胃肠动力学原理,通过顺时针方向摩腹,促进胃肠蠕动,用于防治习惯性便秘,技术关键是操作的部位和摩腹方向的把握。逆时针方向摩腹

(二)逆时针摩腹顺序:左下腹→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左下腹。

根据胃肠动力学原理,通过逆时针方向摩腹,使肠内容物停留时间延长,促进水分吸收,起到治疗慢性腹泻的作用。技术关键是操作的部位和摩腹方向的把握。

十九.了解摩腹技术治疗便秘,腹泻的辅助按摩疗法。

(一)顺时针方向摩腹辅助方法:按揉支沟,按揉大肠俞,擦脾俞至大肠俞(1)按揉支沟

用拇指指腹在支沟穴进行按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均可。手法刺激量中等,使局部有酸胀感,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时间每穴2分钟。(2)按揉大肠俞

用拇指在大肠俞穴(双)进行按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均可。手法刺激量稍重,使局部有明显酸胀感,频率每分钟80~100次,时间2分钟(3)擦脾俞至大肠俞

用手掌面或小鱼际紧贴膀胱经两侧的脾俞穴至大肠俞段作上下摩擦。手法压力宜轻,频率宜稍快,约每分钟100~120次,使局部有明显温热感,至深部透热为宜。

(二)逆时针方向摩腹辅助方法:按揉足三里,按揉肾俞,擦八髎(1)按揉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双)进行按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均可。手法刺激量中等,使局部有酸胀感,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时间每穴2分钟。(2)按揉肾俞

用拇指在肾俞穴进行按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均可。手法刺激量稍重,使局部有明显酸胀感,频率每分钟80~100次,时间每穴2分钟。(3)擦八髎

用手掌面或小鱼际紧贴八髎穴作上下摩擦。手法压力宜轻,频率宜稍快,约每分钟100~120次,使局部有明显温热感,至盆腔内透热为宜。二十.了解薰洗法的操作方法。1.全身熏洗法

将药物用量加倍,煎汤倒入浴盆里,进行全身沐浴。或把药汤倒入大木桶或大水缸内,桶内放一小木凳,高出水面3寸左右,患者坐在小木凳上,用布单或毯子从上面盖住(仅露头部在外面),勿使热气外泄,待药汤不烫人时,取出小木凳,患者再浸于药汤内沐浴,以出汗为度。熏洗完毕后,擦干全身用浴巾盖住,卧床休息,如能稍睡片刻更好,待消汗以后,再换穿衣服。全身熏洗法主要用于全身性皮肤病等疾患。

特别提示:高血压、心脏病重症患者慎用,如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后立即停用。2.局部熏洗法

手熏洗法把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将患手架于盆上,进行熏蒸,外以布单将手连盆口盖严,不使热气外泄,等到药汤不烫人时,可把患手或腕部与前臂浸于药汤中进行洗浴。

足熏洗法把煎好的药汤倒入木桶内,桶内安置一小木凳,略高出水面,患者坐在椅子上,将患足放在小木凳上,用布单将腿及桶口盖严密,进行熏蒸,待药汤不烫人时,取出小木凳,把患足及小腿浸于药汤中泡洗。根据病情需要,药汤可浸至踝关节部或膝关节附近。

坐浴法把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待药汤不烫人时,臀部浸于盆中泡洗。也可用坐浴椅,先把盆放在椅下进行熏蒸,后将盆移至椅上坐浴。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肛门及会阴部的疾病。

特别提示:老人及身体虚弱者应坐稳,以免跌倒摔伤;应用熏洗法如果无条件熏蒸时,可直接泡洗患处。

二十一、试述足癣的足薰洗方法。治则: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应用足熏洗法。将中药加清水1500毫升,煎沸20分钟,过滤去渣后,将药液放入盆内使用。每次15~20分钟。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10天左右为一疗程。

篇6: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摘要

第一章毫针刺法;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爪切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常用的行针手法:

1、提插法;

2、捻转法;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

(一)中风病;

1、半身不遂:取穴:百会、凤池、曲池、外关、合谷;

2、口角歪斜:取穴:颊车、地仓;

(二)头痛;

1、按头痛部位分经治疗;取穴:太阳头痛(后枕痛):天柱、凤池、后溪;少阳头痛(侧头痛):率谷、悬颅、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摘要

第一章 毫针刺法

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爪切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夹持进针法。常用的行针手法:

1、提插法;

2、捻转法 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

(一)中风病

1、半身不遂:取 穴:百会、凤池、曲池、外关、合谷、环跳、足三里。

2、口角歪斜: 取 穴:颊车、地仓。

(二)头痛

1、按头痛部位分经治疗

取穴:太阳头痛(后枕痛):天柱、凤池、后溪 少阳头痛(侧头痛):率谷、悬颅、外关 阳明头痛(前额痛):上星、印堂、合谷 厥阴头痛(颠顶痛):百合、前顶、太冲

针刺时异常情况:

1、晕针

2、滞针

3、弯针

4、断针

5、血肿

6、气胸 第二章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隔物灸、悬灸两大类。

(一)隔物灸:

1、隔姜灸(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4厘米,厚约0.3—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

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的穴位上或患处,再将艾柱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烧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柱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

2、隔盐灸

3、隔蒜灸

(二)悬灸:

1、温和灸

2、雀啄灸

3、回旋灸

4、温盒灸 常见疾病的艾灸疗法:

(一)感冒:取穴:凤池、大椎、曲池、合谷、尺泽。

(二)腰痛病:取穴:腰部压痛点、腰夹脊穴。配穴:肝肾不足者加肾俞、志室。艾灸的禁忌症:

1、中暑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咳血等忌用艾灸疗法。

2、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第三章 拔罐疗法

拔罐方法有火罐法,煮罐法,抽罐法等,其中火罐法最为常用。

在具体运用火罐时,还有留罐、走罐、闪罐、刺血(刺络)拔罐等方法。拔罐疗法适应症有:

1、感冒:取穴: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

2、腰痛病:取穴:取腰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第四章 刮痧疗法

刮痧手法分类如下:

1、按力量大小分类

(一)轻刮法(二)重刮法

2、按移动速度分类

(一)快刮法

(二)慢刮法

3、按刮痧方向分类

(一)直线刮法

(二)弧线刮法

4、按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

(一)磨擦法

(二)梳刮法

(三)点压法

(四)按揉法

(五)角刮法

(六)边刮法

刮痧疗法适应症:感冒、项痹病、肩凝症、腰痛病、痤疮落枕、腰肌劳损 感冒刮痧头部的治疗方法:术者一手呈八字扶持患者前额,保持头部相对稳定;另一手握刮痧板,首先刮拭头顶部正中督脉行区域,从头顶部的百会穴向前额方向刮拭,每一侧刮拭10—20次为宜,然后刮拭头顶部双侧膀胱经循行区域,刮拭的力量和次数同正中部位。

第五章 穴位贴敷疗法

(一)辨证选穴用药(1)辨证取穴(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3)局部选穴(4)远端取穴

(二)贴敷方法

1、贴法

2、敷法 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

(一)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肺胀等肺系疾病。贴敷时机以每年夏

季,贴敷方法:取俞、心俞、膈俞3对背腧穴。

(二)感冒擦太阳穴、迎香、合谷穴。

(三)口疮吴茱萸贴敷涌泉穴。

(四)面瘫病取穴侧颊车、地仓。第六章 耳压疗法

常用耳压方法:

(一)强刺激按压法

(二)弱刺激按压法

耳压疗法的适应症:

(一)牙痛:取穴:口、屏尖、颌、牙、神门。

(二)胃脘痛病:取穴:胃、十二指肠、大肠、小肠、神门。

(三)不寐:取穴 :皮质下、神门、心、交感。第七章 推拿疗法

一、基本技术:

1、揉法

2、推法

3、按法

4、拿法、5、点法

6、拍法

7、摇法

8、拔伸法

推拿常见的疾病:项痹病、急性腰扭伤、腰痛病、肩凝证、膝痹病、踝扭伤 第八章 熏蒸疗法

一、基本技术:

1、淋洗法

2、全身熏洗,局部熏洗,手熏洗法,足熏洗法,坐浴法

3、热罨法

常见病的熏洗疗法:湿疮、脚湿气、踝缝伤筋、跟痛症、肘部伤筋、四肢骨折后遗症、冻疮、不寐

常用的中成药:

1、解表剂:九味羌活丸、感冒清热颗粒、银翘解毒片、防风通圣丸。

2、祛暑剂:藿香正气水(丸)。

3、泻下剂:麻仁润肠丸

4、清热剂:黄连上清丸(片)、牛黄解毒片、双黄连合剂、银黄颗粒、板蓝根颗粒、护肝片。

5、温里剂: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

6、止咳、平喘剂:通宣理肺丸、蛇胆川贝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7、开窍剂:清开灵颗粒。

8、扶正剂: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归脾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金贵肾气丸、消渴丸、生脉饮。

9、安神剂:天王补心丸。

10、止血剂:槐角丸。

11、祛瘀剂:复方丹参片、丹参注射液。

12、理气剂:逍遥丸、元胡止痛片、三九胃泰颗粒

13、消导剂:保和丸。

14、治风剂:华佗再造丸

15、祛湿剂:五苓散、外科用药:消炎利胆片、连翘败毒丸、排石颗粒。

妇科用药:妇科十位片、益母草颗粒、妇科千金片、八珍益母丸、乌鸡白凤丸、乳癖消片、更年安片。眼耳鼻喉科用药:明目上清丸、明目地黄丸、耳聋左慈丸、鼻炎康片、黄氏响声丸。

篇7: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总结

为提高广大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医药技术服务,我院根据《宿迁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201X年09月18日由沭阳县卫计委主办,沭阳县中医院协办,300名乡镇基层、乡村医生,在我院住院部四楼多媒体会议室,举办了201X年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颜东明、胡玉龙、周立亮、翟德胜等我院副主任中医师会中做了精彩的授课,详细阐述了艾灸疗法、推拿手法、针刀、穴位敷贴等技术在常见病、多发病中临床应用,达到了适宜技术要求的“安全、高效、成本低廉、副作用少” 的特点。此次培训顺利,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受到了县卫计委及参加人员的赞誉。

篇8: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度

一、判断题

1.孙氏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禁忌证不包括: ()

(1) 眼源性、耳源性眩晕者; (2) 疑有或已确诊为颈椎及椎管内肿瘤者; (3) 严重的心、肺、脑疾病者; (4) 非急性期患者

2.调卫健脑针法所取缘中穴的正确定位是: ()

(1) 在对耳屏游离缘上, 对屏尖与轮屏切迹的中点处; (2) 在头部, 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 (3) 在足外踝部,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4) 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3.肝阳上扰型不寐采用调卫健脑针法的配穴是: ()

(1) 太冲穴; (2) 太溪穴; (3) 神门穴; (4) 足三里穴

4.用闪火法火罐疗法防治儿童哮喘时, 吸入罐内的皮肤高于罐外的适宜范围为: () (1) 6~8mm; (2) 4~6mm; (3) 5~7mm; (4) 3~5mm

5. 火罐疗法中走罐移动速度宜取: ()

(1) 4~6cm/s; (2) 6~8cm/s; (3) 3~5cm/s; (4) 5~7cm/s

6.以下穴位哪个不属于邵氏“五针法”所取主穴: ()

(1) 肺俞; (2) 足三里; (3) 大椎; (4) 风门

7.使用邵氏“五针法”行针时上下提插幅度应为: ()

(1) 0.2~0.4寸; (2) 0.3~0.5寸; (3) 0.4~0.6寸; (4) 0.5~0.7寸

8. 诊断实证便秘的必备项不包括: ()

(1) 大便干结, 排出困难; (2) 舌苔黄或舌苔厚腻; (3) 舌淡苔薄; (4) 指纹紫滞

9. 治疗婴幼儿便秘时, 推肾水的部位: ()

(1) 拇指末节螺纹面; (2) 小指末节螺纹面; (3) 食指桡侧缘, 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4) 膝下3寸, 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二、多选题

10.实施孙氏旋转法分哪三步: ()

(1) 检查手法; (2) 理筋手法; (3) 旋转手法; (4) 揉捏手法

11.不寐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依据为: ()

(1) 《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2) 《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4) 以上均是

12. 孙氏旋转法中的理筋手法, 沿膀胱经、督脉在颈部走行方向的按揉穴位包括: ()

(1) 肩井、风池; (2) 天鼎、肩骨; (3) 曲池; (4) 合谷

13.不寐的中医辨证分型包括: ()

(1) 心脾亏损型; (2) 心肾不交型; (3) 心胆虚怯型; (4) 肝阳上扰型和脾胃不和型

14.孙氏旋转法的具体操作手法为: ()

(1) 滚法; (2) 揉捻法; (3) 捏拿法; (4) 弹拨法

15.实施调卫健脑针法时, 患者所取体位: ()

(1) 俯卧位; (2) 坐位; (3) 仰卧位; (4) 侧卧位

16.火罐疗法治疗儿童哮喘所取俞穴包括: ()

(1) 肺俞穴; (2) 脾俞穴; (3) 心俞穴; (4) 膈俞穴

17.使用邵氏“五针法”行针时采用提插捻转相结合手法的穴位是: ()

(1) 肺俞、大椎; (2) 太渊; (3) 尺泽、足三里; (4) 风门、中脘

18.火罐疗法中定罐的位置: ()

(1) 哮鸣音明显处; (2) 啰音明显处; (3) 两侧膈俞穴; (4) 两侧膏肓穴

19.邵氏“五针法”中对咳嗽严重者选取的配穴为: ()

(1) 中脘; (2) 尺泽; (3) 足三里; (4) 太渊

20.实施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便秘时, 患儿可以采取哪些体位: ()

(1) 坐位; (2) 仰卧位; (3) 侧卧位; (4) 俯卧位

21.拔罐的动作要求: ()

(1) 稳; (2) 快; (3) 轻; (4) 准

22.肺脾亏虚型哮喘病缓解期辨证分型包括: ()

(1) 肺虚证; (2) 肝虚证; (3) 肾虚证; (4) 脾虚证

23.“内八卦”指: ()

(1) 乾、坎; (2) 艮、震; (3) 巽、离; (4) 坤、兑

24.推拿治疗婴幼儿便秘时, 自尾骨端长强穴到大椎穴的捏脊手法包括: ()

(1) 捻; (2) 提; (3) 搓; (4) 推

上一篇:林业经济专业下一篇:骨质疏松全程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