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2024-06-01

中医药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共9篇)

篇1:中医药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医院中医药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一、总 则

1、为了加强本单位中医药专项资金内部控制和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本制度.2、本规定所称***医院中医药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3、本规定适用于***医院中医药专项。

4、***医院中医药专项,由本单位财务部门统一核算和管理。

5、单位负责人对该投资资金的安全负责,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占用、截用,不得用于非该项目的专项。

二、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1、投资资金的管理岗位,由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在编职工担任,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资金的收付、结算、审核、记账等工作,不得由一人兼管,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相关财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

2、对该项目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主管项目领导根据实际项目情况认真审核上报项目资金申报表,严格执行相关手续。通过资金申报取得投入资金后,需拨付资金的要完善相关

财务手续,由财务部门把关,不符合手续及违法规定的一律不给予审核。审核合格的付款凭证需单位负责人再次审核,同意后方能付款。审批人应当根据该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三、财务管理及财务处理规定。对拨付到位资金作财政专项收入入账,收到银行存款进行单独银行科目反映。发生支出的作为专项支出,资本类支出对应科目为该项目具体的资产核算明细,资本类支出结算后转至固定资产。根据规定程序允许预付款的设该项目预付款明细。每半月,由财务管理人员对该项目银行存款余额进行核对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医院

二〇一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篇2:中医药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县中医药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XX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XX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医药专项资金是指国家、省、市和县级安排用于支持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中医药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遵循“综合预算、公正公开、突出重点、绩效考评”的原则。

第四条  中医药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接受财政、审计、监察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  使用范围和对象

第五条  根据我县中医药工作年度计划及重点工作任务统筹安排中医药专项资金。资金使用主要分以下几项: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中医药服务区建设、名院名科名医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医药健康管理等。

第六条  中医药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基本建设、维修改造、设备配置、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医联体、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药宣传、巡诊带教和义诊等。

第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基本建设、维修改造的专项资金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维修改造等程序进行申报,符合政府招标采购要求的,必须经过政府招标采购程序。

第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设备购置的专项资金,一般设备购置分为通用设备和专业设备,专项资金形成的国有资产应纳入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经济业务处理,严禁变为私有财产。

第九条  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县医务人员进修、培训、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等,使用范围包括培训基地带教补助、教学资料、耗材购买、教学仪器设备添置、专家教学、场地租赁及培训学员伙食补助、优秀学员奖励、考务费用,中医药工作的检查费用、考核费用、专家评审费、专家劳务费、交通费、误餐费等,除文件有明确规定的以外,不得超出范围列支,相关费用的发放标准参照《XX县党政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

第十条  中医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医科普建设、知识健教宣传,义诊、宣传人员的培训等。

第十一条  中医名院名科名医建设的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包括基本建设、维修改造、设备添置维修、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知识培训、论文撰写、科研课题、文化建设等参照第6-10条执行。

第十二条  中医药健康管理的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包括对全县中医药健康管理人员进行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同质化培训,统一印制发放宣传资料,对全县重点人群开展健康管理。

第三章  资金分配办法

第十三条  中医药专项资金面根据中医药工作专项,采取项目法进行分配。

第四章  绩效目标

第十四条  通过中医药提升专项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适应中医药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基层中医药人才配备,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形成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基础,以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延伸,以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第五章  管理职责

第十五条  县卫计局财务科、纪检监察室、中医药管理科和项目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  局财务科履行以下职责:

(一)牵头组织中医药专项资金年度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二)统筹协调中医药专项资金项目库的建立。

(三)组织实施中医药专项资金财务监督检查,监管专项资金的使用。

(四)开展中医药专项资金分配信息公开工作,对有公示要求的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结果公示。

(五)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其他工作。

第十七条  局纪检监察室对中医药专项资金的收支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并延伸至相关的项目单位和个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违法、违规部门和个人进行查处。

第十八条  局中医药管理科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

(二)组织项目单位按时申报绩效目标,对绩效目标进行审核。

(三)负责专项资金项目库的建立及日常管理,包括实施要求、资金需求。

(四)按限时办结的要求制定实施专项资金拨付计划。

(五)组织项目单位开展绩效自评,完成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工作。

(六)组织对项目年度实施情况开展至少一次的督查工作,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项目单位,并要求落实整改。

(七)积极配合财政、审计、纪检监察室等部门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按规定提交相关佐证材料。

(八)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其他工作。

第十九条  各项目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按中医药专项资金项目要求制定项目的绩效目标。

(二)负责组织开展项目实施工作。

(三)按规定对中医药专项资金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向局财务科报送相关财务信息以及项目执行情况分析等资料。

(四)按要求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确保中医药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和绩效目标的实现。

(五)负责落实相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纠正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六)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其他工作。

第六章  监督评价

第二十条  加强对中医药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一条  各资金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资金监控机制,加强岗位之间、工作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第二十二条 中医药专项资金实行绩效评价。

(一)项目申请单位申报项目资金时,申报材料应按规定设置可量化的绩效指标,以反映项目资金预期的使用效益,作为项目立项审批、开展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项目单位应按规定开展绩效自评,并将自评结果上报局中医药管理科。

(二)局中医药管理科按照资金项目单位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并配合局财务科做好其他绩效评价工作。

(三)绩效评价结果和相关部门总结评估情况作为以后年度安排项目资金的重要考核因素。

第八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  中医药专项资金实行管理责任追究机制。

(一)中医药专项资金分配、审批过程中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承担连带责任,并依照相应法律法规处理。

(二)项目单位、组织或个人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依照相应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追回财政专项资金,5年内停止其申报资格。

(三)对涉及违法违纪的责任人员,一律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局中医药管理科负责解释。

篇3:中医药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一、企业实施专项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1. 规范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需要。

为全面贯彻落实《纲要》及其配套政策, 2006年8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要求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科研项目经费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 单独设账, 专款专用。据此, 国务院各部委陆续出台了“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其中, “科技支撑计划”主要针对《纲要》中基础研究、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科研任务, “863计划”主要针对前沿技术及重点领域重大任务, “民口科技重大专项”主要针对《纲要》中重大专项任务的实施。三个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总体要求基本一致, 在课题经费开支范围的界定方面前两个管理办法完全一样。“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放宽了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开支范围, 管理费、专家咨询费的开支标准也有所变化。

2. 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需要。

财政部为贯彻实施《纲要》, 颁布了《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 (简称《意见》) 。该《意见》明确了八大类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 包括在职研发人员和为其提供直接服务的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房屋折旧费, 要求企业规范和加强研发费用管理, 明确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严格审批程序, 并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费用。

3.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需要。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12月10日颁布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 从2008年1月1日开始, 只有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居民企业, 才能享受加计扣除。要求企业必须对研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 并准确归集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金额。未分开核算、合理分摊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及委托开发未取得受托方费用支出明细表的, 均不允许加计扣除。该管理办法列示了八大项费用归集项目, 不包括房屋折旧费、外聘劳务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业务招待费和差旅费等。

4. 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需要。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 颁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 规定认定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 自认定当年起可享受企业所得税率15%的税收优惠政策, 认定或复审合格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研发费用投入比率不低于3%。

二、企业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

1. 企业账面专项资金结余普遍较大。

从前文国家对科研投入的管理要求来看, 无论是“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要求的单独设账, 还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专账管理, 或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求的研究开发投入费用归集, 均未明确企业究竟怎样进行专账管理, 唯独财政部在《意见》中明确了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费用。在对几个企业的调研中发现, 企业的研发部门日常只重视课题立项审批和研发技术的管理, 根本就未建立科研投入台账进行日常登记和监管。而专项资金管理得较好的企业其财务部门尽管能建立分课题、分费用项目的核算体系来进行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 但财务人员受了解信息和课题研发知识缺失的限制, 很难将课题的专项资金拨款与实际开支情况对接上, 导致课题专项资金财务账面结余金额普遍较大。

2. 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参差不齐。

从前文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求可以看出, 各个口对科研投入费用的归集范围不尽相同, 比如说企业财务账面上按费用性质反映的差旅费和业务招待费, 未列入加计扣除之列, 但如果属于研发成果论证发生的, 是否可列入研发成果论证费扣除呢?诸如此类问题, 均需在事前进行规范。

3. 个别课题资金来源渠道多。

在对某企业的调研中发现, 其某项科研课题外来科研经费涉及科技部、省、市、区、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 (PATH) 五个资金来源渠道, 这加大了课题经费财务管理的难度。

三、科研预算管理及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1. 课题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报批流程不规范。

(1) 预算项目和标准脱离实际。部分企业课题负责人不重视课题专项资金预算的编制, 安排课题科研活动预算项目及耗费数量和标准时比较随意, 导致实际支出和预算衔接不上, 出现预算和实际“两张皮”情况, 不利于对课题预算的精细化考核和监管。

(2) 缺乏安排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的技巧。课题专项资金一般都要求能够取得直观的支出证据, 比如购置发票、付款凭证等。因此, 为便于后期审计和验收, 课题中的同一支出项目一般不得同时编列不同渠道的资金。企业为课题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等折旧摊销支出, 从生产或辅助生产部门领用物料或产品, 不能独立计量的日常水、电、气消耗, 一般也不纳入国家专项资金预算。但在实际工作中, 课题负责人编制预算时往往忽视了这些因素。

(3) 课题立项和预算结果未与财务部门沟通。实际中, 企业未将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纳入财务管理体系, 科技规划、计划过程在财务管理体外循环, 导致财务管理反映职能的综合性和真实性不够,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缺位或不够。

2. 课题专项资金拨付环节信息沟通不畅。

一是企业科研开发部未及时取得拨款文件。例如, 在调研中发现某企业在2010年4月特设专户到账“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资金1 000万元, 截至6月财务部都未取得入账依据, 权宜之计只好暂时挂其他往来账。二是科研开发部未将拨款文件和批复的课题预算传递给财务部, 或者是拨款文件上未标注对应的课题编号或课题名称, 导致会计核算信息紊乱。三是课题组不能及时获取拨款信息, 导致资金使用安排滞后。

3. 课题专项资金使用流程不规范。

一是会计课题组未按预算项目和进度使用专项资金。二是各业务部门不能提供专项资金使用的专用通道。主要是企业储运部和物资供应部没有对现有生产物料采购和出入库流程进行改造, 未实现科研课题用物料单独申购、单独出入库、单独结算等。

4. 课题研发费用会计核算体系不科学。

一是会计核算科目与预算科目脱节。科研经费预算与财务核算内容不完全统一, 预算与核算的费用科目不一致, 可比性低, 不利于预算指导性作用的发挥和费用的归集。二是支出明细核算不到位。部分企业采用收支两条线进行核算, 设置“研究开发费”科目分课题、分费用项目进行核算, 但不能区分资金来源渠道。部分企业设置“专项应付款”科目分资金来源渠道进行核算, 但未区分费用项目。三是专项拨款收入结转不规范。企业基本上未按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设置“递延收益”科目进行专项资金拨款的核算, 而是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进行核算, 余额要么留在账上不结转, 要么就是随意结转营业外收入或资本公积。

四、课题专项资金清理

1. 财务部制定清理流程和表格。

第一步, 由财务部设计清理表格, 对现有账务进行清理。第二步, 由科研开发部和课题组提供课题申报专项资金拨款的课题任务书、预算书、批文, 并对照财务部整理出的清理表格, 在清理表中标明由专项资金开支的科研经费项目和金额。第三步, 财务部、科研开发部和各课题组在规定时间内对待清理的课题专项资金开支情况进行会审, 解决实际支出与拨款用途不符问题, 找出差异, 通过编制专项资金支出差异调整表对其进行调整。第四步, 财务部根据专项资金支出差异调整表进行相关的账目调整, 按照拨款用途、额度、进度等建立或完善各课题核算账、辅助登记账并对其进行核算、登记。

2. 宣传动员, 组织清理。

召开由财务部和科研开发部牵头组织并由课题负责人、储运部和物资供应部等相关人员参加的清理动员会议。在会上应向大家阐明实施专项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简单通报国家专项资金中的课题资金结余情况, 科研资金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以及对清理工作的具体部署与要求等。

3. 实施清理和做好数据利用工作。

由于科研投入统计数据与财务账面反映的研发费用口径并不完全一致, 实施清理时要分别考虑费用支出和固定资产购置。费用支出应分课题、分费用项目、分资金来源渠道进行清理;固定资产只分课题、分资金来源渠道进行清理。清理结果应作为财务部按照课题专用资金和自筹资金分别核算建账的依据, 科研开发部和各课题组要根据清理确认的数据, 做好今后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的监控工作, 确保科研活动按拨款设定的条件有序开展。

五、建立和完善科研课题国家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1. 预算总额平衡、单项控制。

课题负责人应做好前端支出环节的规划控制, 认真编制课题总预算和年度预算。总预算应符合企业规划发展目标, 年度预算应与企业财务预算进行总额平衡, 但无论课题是否列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 凡需要申请国家专项资金补助的, 必须对课题预算进行单项控制。具体做法是:各课题负责人应根据本单位年度财务预算编制方案规定的时间报送本课题业务预算, 且预算指标应与国家专项资金提供部门审批的年度预算指标一致。正在申报或拟申报国家专项资金的课题, 待正式预算审批之后, 由科研开发部报送财务部进行预算指标调整。

2. 各部门在工作中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的专用通道。

一是直接采购课题用物料、设备及进行单独领用管理。课题负责人对科研课题所需的材料、仪器设备应根据资金来源渠道分别提出需求申请, 经科研开发部审核后, 向储运部提出备料申请, 由储运部进行预算和库存情况比对后, 向物资供应部提出采购申请, 统一采购。预算外购置需说明情况、履行特别审批程序, 原则上储运部在比对库存情况时应保证重点管理课题使用国家专项资金采购的物料、设备优先于生产采购。储运部对课题购置的材料、仪器设备应区分课题名称、资金来源渠道单独入库、单独发放。一般在入库时便通知课题负责人办理出库领用手续, 出库单应注明课题名称或编号, 载明资金来源渠道。物资供应部在结算和付款时应区分课题名称、资金来源渠道分别开具发票和办理付款手续。二是课题用物料、设备内部转移管理。课题组从生产或辅助生产部门领用成品、半成品、原辅材料等, 应由课题负责人区分课题名称、资金来源渠道提出领用申请, 经科研开发部审核后办理领用或转移手续。领用或转移手续上应注明课题名称或编号, 载明资金来源渠道。三是课题费用支出报销管理。课题费用支出报销程序在遵循企业统一规定的同时, 课题负责人和科研开发部应区分课题名称或编号、资金来源渠道进行审核确认。

3. 调整会计核算体系, 实行专户核算。

开有特设专户的课题, 课题专用资金收支必须通过专户核算。财务部根据科研开发部的立题通知单独设立课题账号及编制课题代码, 分课题、资金来源渠道和费用项目进行费用归集。课题专项资金拨款和经费支出应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分设“研究开发费”和“递延收益”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研究开发费”科目下分费用项目设置明细科目, 应以专项资金开支范围中列示的费用项目为基础, 遵循预算项目与会计核算科目趋同的原则。然后各明细科目开启项目部门辅助核算功能。项目名称与“递延收益”辅助项目名称相同, 增加自有资金项目;部门名称应注明课题编号、课题简称。通过项目部门明细账可以反映各课题不同资金来源渠道的费用开支情况。“递延收益”科目下应设“科研项目拨款”, 开启项目辅助核算功能, 项目名称应注明课题编号、课题名称、拨款来源渠道。根据研发进度, 与科研费用相关的拨款采用国家专项资金支出与拨款收入孰小的原则确认当期收入;与科研固定资产购置相关的拨款在项目完工结转固定资产之后, 根据资产折旧进度确认当期收入。

4. 部门间形成联动机制, 加强信息沟通。

一是立项和预算阶段。课题负责人编制的预算经科研开发部组织评审、报企业决策机构进行审议后, 报国家专项资金提供部门进行审批。科研开发部根据预算批复意见, 组织课题负责人、财务部提出预算调整处理建议, 经企业分管领导决定是否提出预算申诉意见。科研开发部根据最终预算批复意见对课题预算资金来源渠道及支出项目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预算及批复一并交财务部, 并通知课题负责人。二是专项资金预算执行阶段。财务部课题核算管理员应定期将各课题经费发生情况以及课题专项拨款使用结余情况通报各课题组和科研开发部。科研开发部应将重点管理课题书面通知课题负责人、财务部、物资供应部、储运部。课题负责人应对各考核期的课题研究进展及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年度终了必须提供课题进度总结报告。存在对外委托开发项目经费时, 还应要求受托方提供经其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的委托开发项目费用支出明细证明。科研开发部应将各课题考核结果和课题进度总结报告报财务部备案。三是专项资金决算阶段。课题经费决算报告由财务部会同课题组负责人编制, 由科研开发部审核并报企业领导审批后对外报出。

总之, 课题国家专项资金管理总体原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改造, 将传统的台账式管理模式植入计算机系统, 强化财务部主管会计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职责。通过在财务、供应、储运部门日常工作中建立专用通道, 加强科研开发部、课题组与服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 形成联动机制。按照课题预算总额平衡、单项控制的原则, 使各部门各司其责, 实现国家专项资金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总体目标。

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实施专项资金管理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在国家专项资金管理要求提高的背景下, 企业应在对现有重点管理课题进行清理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科研课题国家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关键词:科研课题,专项资金,财务管理,财务预算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2006-02-09

[2].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 2006-02-07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 2006-08-21

篇4:中医药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近年来,为促进出版行业发展,国家通过财政预算、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家出版基金等多种渠道积极扶持相关文化产业、事业发展。同时,为了确保出版行业机构专项资金的规范、安全和高效使用,国家在给予扶持的同时,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出台了相关管理规定,出版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的时候也须遵守相关的规则和办法。但在出版业财务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对专项资金的财务核算和管理,如果仅从字面理解“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等要求,却未必能够实现相关管理办法预期达成的目标,也难以切实落实专项资金准确核算和有效管理的要求。必须结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以及专项资金的设立的目标、使用原则和资金涉及的业务流程统筹考虑,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确认和计量,才能合理、合规、安全、有效地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

一、确定专项资金的性质

能够准确核算专项资金是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而准确核算专项资金的前提则是要判断专项资助的性质,根据资金拨付文件判断相关拨付资金属于政府补助性资金或是政府资本性投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可从以下两点确定专项资金的性质。

1.《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2711“专项应付款”科目使用说明明确:“科目核算企业取得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

2.《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第二条规定明确:“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根据上述判断依据,专项资金属于政府补助性资金的需要在递延收益科目下核算;属于资本性投入的需要在专项应付款科目下核算。

目前,多数出版业专项资金都属于政府补助范畴。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包括: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

二、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

专项资金核算主要使用到的一级会计科目有递延收益、营业外收入、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费用(成本)科目。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专项资金

企业按照明确、固定的标准取得的专项补助资金,可以按照应收金额或实际收到金额,确认为当期营业外收入。

会计分录为:

1.应收或实际收到专项补助资金时

借:其他应收款或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2.费用支出时

借:费用(成本)类科目

贷:银行存款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如果项目还存在验收后拨付尾款的情况,尾款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收入。

这是使用递延收益科目核算专项资金最基本的一种情况。

(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专项资金

与资产相关的专项补助并不常见,如专门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财政拨款或为购置固定资产而补助的财政贴息等。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固定(无形)资产的生命周期分步处理:

第一步,企业实际收到款项时,按照到账的实际金额计量,确认资产(银行存款)和递延收益。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第二步,企业将政府补助用于购建长期资产。该长期资产的购建与企业正常的资产购建或研发处理一致,通过“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归集,项目验收完成后将“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的内容结转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

贷:银行存款(应付类款项)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

第三步,该长期资产交付使用。自长期资产可供使用时起,按照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将递延收益平均分摊转入当期损益。递延收益分配的起点是“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对于应计提折旧或摊销的长期资产,即为资产开始折旧或摊销的时点;递延收益分配的终点是“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或资产被处置时(孰早)”。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出售、转让、报废等),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递延。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1.长期资产交付计提折旧或摊销时:

借:费用(成本)类科目

贷: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2.处置长期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等

借: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等

营业外收入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可见,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专项资金核算要根据资产的生命周期本着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逐渐分摊递延收益、确认收入。对企业来讲,这个过程不仅涉及财务部门跨年度会计核算,还涉及财务部和相关长期资产管理部门持续的沟通及协调。对长期资产的管理水平决定了与资产相关的专项补助资金核算的准确度和完整度。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很难明确区分是与收益相关还是与资产相关,根据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该类情况下,一般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计入当期损益或者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收益。

三、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的结合

对专项资金进行准确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第一步。财务管理的终极目的是督促业务部门规范、安全和高效地使用资金从而使专项资金实现绩效最大化目标。当前,大多数专项资金都有年度检查要求,财务部门要协同业务部门提供专项资金资助的项目的进度、资金使用情况、配套资金落实情况以及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等。因此,财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必须要结合本单位业务流程以及业务需要,使企业能够通过财务管理促进业务发展。

nlc202309090854

(一)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从项目申报开始

通常专项资金的申报都由业务部门负责,部分单位的业务部门在专项资金资助申报阶段并没有与财务部门进行深度沟通,认为财务部门主要是负责资金的支出审批、会计核算,在申报阶段则没有参与的必要。如此则可能产生项目预算编制不合理的问题,进而导致预算执行难度加大甚至无法执行。为避免预算与实际操作脱节,财务人员在项目申报阶段就应该深度介入,对项目预算要结合业务特点进行评估,为项目预算的顺利执行奠定良好基础。

(二)要为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制定单独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流程

在项目获得专项资助后,财务部门要根据项目的预算和资金的性质,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专项资金使用、支出的审批流程制定单独的财务管理办法。对需要进行政府采购或者公开招标进行采购的项目,要组建采购小组或招标小组并制定相应的采购、招标流程。要与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项目负责人等主要参与人员充分沟通,既要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流程,又要方便业务人员办理相关业务,既要避免监管的缺失,又要避免增加业务人员工作负担,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三)财务人员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财务人员要加入项目组,并成为业务与财务部门沟通的桥梁。项目建设过程中专项资金的年度预算、项目建设签订合同涉及预付款以及尾款的支付环节、项目变更等问题都需要财务人员密切配合。财务人员不仅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参与项目建设过程,在相关合同的签订、修改过程中也要对涉及财务问题的条款予以密切关注,才能保证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的一致性。笔者建议对于影响重大、关系复杂的合同,可以要求项目的技术、法务、财务等专业人员或者外聘专家组成谈判小组,确保专项资金的支出规范、安全,从而保证项目达成预期绩效目标。

(四)要管理好档案并配合业务部门做好结项和验收工作

财务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项目申报、执行、验收等所有项目重要环节的批复、财务预算、支出审批文件、决算数据、合同、专家意见等文件都需要归类汇总、整理成册,以便财务核算、业务查询、相关领导部门核查。项目结项后要及时结转资产、确认收益,并及时对项目过程中财务管理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

总体来说,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要建立在准确会计核算基础之上,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融合。财务人员在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沟通、协调的技巧,进而融入业务流程之中,做好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系人民出版社)

篇5: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一、专项资金的内容。

专项资金是指国家和上级拨付给本单位的项目资金、扶贫资金、贴息资金、补助资金等。

二、严格执行专款专用。

凡属过节或上级拨付的各项专项资金一律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或改变用途性质。

三、资金使用审批。

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由乡党委会议审批支出项目,严格按上级指定方向和数额使用的必须按要求使用。如无上级安排就由班子成员集体决定使用方向和数额。

四、专项资金的管理。

专项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户储存,财会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五、专项资金的支付。

专项资金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开支后方可支付,支付程序为:开支内容DD凭证DD经办人DD签字DD审核DD审批DD支出。

篇6:学校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一、当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管理程度低下。会计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致使整个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混乱,具体表现在财务管理系统不完善,票据和凭证没有统一的要求。其次是会计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缺失,许多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决策部门,中间的管理监督都没有明确指标,这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内部人员的监管力度不明确,这样就会造成假账、虚假上报等情况发生。第二,预算管理机制缺失,资金使用混乱。会计学校普遍存在实际支出与使用不合理的现象,这就是因为在会计学校中缺少相关的预算管理机制,在资金使用之前,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已达到支出资金最高利用的目的,避免资金无端浪费,各个部门之间矛盾加剧等情况发生。第三,缺少完善的财务监督体制。会计学校的财务部门也是其监督部门,这样的监管形式让监管变成一纸空文。财务人员职权局限,未能参与到财务活动中,这样就出现了虚假上报等的现象,无端的增加了财务支出,助长了这种违法乱纪行为。会计学校财务监督部门财务人员对于支出资金的运用并没有实质性的掌握,财务报销系统不完善,不能及时进行账目的整理,出现了假账谎报等情况,审计工作也不能及时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资金的增减工作。第四,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严格。长期以来,国家拨款是会计学校固定资产的主要来源,很多学校都不注重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层出不穷。固定资产入账销账混乱,各部门之间矛盾增加,无端增加办公设备,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流失,入账价值不明确,资金流向不明,各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使得固定资产无端流失。第五,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问题。在当前会计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大多数的人员缺乏专业素质,未能及时的增强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现实的财务管理体系中存在很多的财务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不足,并且安于现状,不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等现象,另一方面还表现在财务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在自己的工作中出现假账等现象,以公充私满足自己的利益,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对自身工作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不仅不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对于国家出台的政策和相关支持措施也不主动进行了解和学习。对于人员的考核制度不够完善,对于财务人员的考核不及时,对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发展状况,不能及时的协调财务人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注入新鲜血液。导致专业水平低下,不能满足学校的日常财务管理要求。

二、创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实施途径

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想要快速的解决以上问题,减少会计学校的不合理开支,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只有改变当前的模式才能实现。第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学校根据新出台的一系列相关制度法规,结合自身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符合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成立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对学校各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进行和管理,对于学校各方面资金的投入和支出有一个明确的账目汇总。明确学校各项财务支出的出处和用途。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账体系,严格把控报账过程中各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体制,资金使用可以落到实处,更加促进学校各项方案切实有效的进行。第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是改变当前学校出现众多问题的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会计学校的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大局势的发展结合自己的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预算管理的内容[1]。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对会计学校重点项目重点支出,整体资金的支出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是会计学校保持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财务预算管理可以科学的支配学校的资金,对学校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补救措施,避免了学校出现财政危机。会计学校还应该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对整个实行过程进行强有效的监督,尤其是资金投入较大的项目应该多次进行监察,以确保资金的落实使用和预算的科学合理性。第三,控制成本,加强成本核算。推行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针对目前会计学校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可以推崇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全责发生制的办法。首先,要坚持这一原则,对成本进行核算,其次,权责发生制可以使会计学校的账目更加明了精准,最后,会计学校应该加强这部分的考核,制定相应的奖励惩罚措施。完善成本预算的标准,使高校成本控制的经济责任与财务管理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针对固定资产不合理的现象,会计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形式解决。

(1)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结合学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固定资产的类别和损失方式,科学的制定正确的折旧方法,客观真实的体现会计学校的成本核算,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概率。

篇7:山东大学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及国家有关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是指学校管理和使用的各类专用资金,包括上级和有关主管部门下拨的、学校配套和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经费及专用基金。目前,我校设立的专项资金主要有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及其他专用基金等。

第三条 全校各类专项资金由学校计财处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国家有统一规定的,管理办法从其规定;国家无明确规定的,由计财处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商订管理办法。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建立由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组成的项目管理小组,制定设备材料采购、资金开支审批、施工组织等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第四条 各类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贯彻“统筹安排,合理规划、集中使用”的原则,保证资金的使用效果,不得层层下分,划整为零。

第五条 学校的项目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展情况严格审核把关;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开支专项资金,并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供专项资金的执行情况;审计部门定期对专项资金开支情况进行审计,并考核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对房屋修缮、建安工程等项目必须要由审计部门进行审计。

第六条 学校计财处会计服务中心负责专项资金的核算与监督,按项目设置明细帐户分类核算。终了,应编制各类专项资金决算表,同时应附必要的文字说明,经计财处审核后,及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第七条 各类专项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国有资产,按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序建账建卡,统一管理,合理使用,认真维护。对于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基建项目及大型维修项目必须由学校有关部门先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通过并报计财处或学校批准后方能购置、施工,属于招标范围的必须按学校规定采取招投标或集中采购的方式。

第八条 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中期检查或项目验收,项目管理部门和各项目实施单位应积极配合,如实提供有关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效益汇报。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将项目执行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以书面形式填写专项资金项目完成反馈书,上报学校及有关部门,学校有权对项目节余资金统筹安排。项目管理部门和各项目实施单位应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真实性和效益最大化负责。

第二章 人才引进专项基金管理

第九条 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是学校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并通过预算分配设立的专项资金。

第十条 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按照《山东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暂行规定》([山大人字[2001]041号]管理使用。由人事处负责立项,分管校领导审批开支。年终计财处负责审核,审计处进行审计。

第十一条 引进高层次人才基金的开支范围:(1)引进人才的科研启动费、(2)一次性安家费、(3)特别研究资助费三方面。

第三章 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

第十二条 山东大学学科建设专项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211工程”专项资金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以及项目组自筹配套资金(以下简称“自筹资金”)。基本学科建设项目自筹资金可以从有关学院的发展基金、项目组科研经费及捐赠等方面筹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自筹资金主要应来源于项目组成员的科研经费。

第十三条 “山东大学学科建设项目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山东大学学科建设项目的评审立项,建设资金的筹措以及经费计划的编制等工作。学校计财处负责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帐务管理和核算,对项目经费的收支按项目控制管理。“211工程”办公室(学科办)负责学科建设项目计划的执行检查和经费使用的管理监督,并会同各单位组织对项目的验收。

第十四条 单位自筹专项资金的管理。学校设专户归集各单位自筹专项资金,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学校投入的专项资金和自筹配套资金应同步进行,验收合格的项目结束时若有节余,按立项时自筹资金占项目总经费的比例返还单位。

第十五条 学科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相关学科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购置、实验室新建、改建等条件建设及有关学科建设相关业务费等软件建设。其中人文社科类学科的条件建设费用不得低于学科建设经费的70%;理、工、医学科首先应完成设备购置计划,其条件建设费用不得低于学科建设总费用的90%。具体开支范围如下:

(1)设备购置费:指购置学科建设项目所需设备发生的费用。如机电设备、仪器仪表、图书、计算机软件,以及设备安装、维护费等。

(2)修缮费: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房屋改造、维修费等。

(3)业务费: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学术交流差旅费、材料费、学术专著出版补助费、资料费、测试费、设备使用费、外请专家讲课费。

(4)其他费用: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意列支的上述三种费用之外的耗费。

第十六条 学科建设专项资金不得提取奖金,不得用于国外(境外)进修、攻读学位和支付电话费、人工费等。不得用于各种招待、罚款、捐款、还贷、赞助、对外投资支出以及与学科建设项目无关的其他开支。

第十七条 凡用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包括图书),均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统一管理范畴,按《学科建设项目仪器设备购置与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 用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进行维修改造的须按照《山东大学关于修缮及零星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的实施办法》办理。

第十九条 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由学科负责人负责管理。其报销手续按《山东大学资金收支管理办法》执行,须经项目负责人、经办人、验收人签字,并报学科办审核、备案后,方能报销。

第二十条 用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安排的专项开支情况要定期向院(部)学术委员会汇报,向院(部)内教职工公开。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学校计财处将会同学科办、审计、监察等部门不定期进行检查,评估经费的使用效益,各学科建设项目单位须做好配合工作。对未遵守本管理办法的学科建设项目,学校将冻结其学科建设经费,并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出处理。

第四章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211工程”专项资金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并通过学校预算分配设立。

第二十二条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包含教学评优经费、实验室建设经费、校园网建设经费、图书购置经费、教室维修经费、多媒体教室维护和教室课桌椅购置经费等。经学校同意立项后,各项经费分别由教务处、资产处、图书馆、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后勤处等职能部门审批开支;计财处会计服务中心严格核算与监督;“211工程”办公室会同各职能部门就“211工程”专项资金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组织检查、验收。

第二十三条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及房屋修缮,必须先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通过后,按有关规定审批开支。

第二十四条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列支口径及开支范围如下:

(1)设备购置费:指购置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所需设备发生的费用。如机电设备、仪器仪表、图书、家具以及设备安装费等。

(2)修缮费: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房屋改建费、修缮费用,新建扩建工程不列入修缮费。

(3)业务费: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材料消耗、资料印刷、网络通讯等费用。不包括水电费、电话费、人工费、招待费、勤工助学等。

(4)其他费用: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意列支的上述三种费用之外的耗费。

第二十五条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不得提取奖金,不得用于各种罚款、捐款、还贷、赞助、对外投资支出以及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建设无关的其他开支。

第五章 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管理

第二十六条 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来源于国家“211工程”专项资金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由学校预算设立,用于学校基建项目和校园文明建设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维修改造。

第二十七条 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经学校立项后,由基建处和后勤处分别按照《山东大学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山东大学关于修缮及零星基建工程予决算审计的实施办法》的规定,负责管理使用;“211工程”办公室负责组织对“211工程”专项经费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验收。

第二十八条 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基建和修缮项目应先进行校内可行性论证或预算审计,涉及基本建设支出的项目,须按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有关部门立项审核,论证或审计通过后,由学校招标办组织相关业务主管部

门及专家组成的招标小组招标建设。基建项目按相应财务规定和要求进行核算与管理。

第二十九条 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不得用于各种招待、罚款、捐款、还贷、赞助、对外投资支出以及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无关的其他开支。

第六章 专用基金管理

第三十条 专用基金是指我校按规定提取和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专用基金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学生奖贷基金、勤工助学基金等。各项专用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统一规定的,由计财处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制订。各项基金应集中在计财处统一管理和核算,并按规定的来源渠道,在资金进入计财处账户后,方能安排使用,不得未提先用。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其他未列入本办法的专项资金参照以上办法执行。国家或学校新增的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办法根据国家文件精神及学校有关规定制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计财处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篇8:中医药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

一、传统的专项资金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传递不及时。

由于项目的实施实行跨部门管理(项目资金管理、项目监督管理、项目实施管理),正是这物理空间的存在导致了专项资金的管理人员(财务)与专项资金使用人(专项项目负责人)之间管理信息传递不及时。具体如下:①由于资金的使用与资金的财务报账时间不一致,往往造成了项目的开支无法按照项目的支出管理要求使用。如“商品与劳务支出”中只允许开支10万元,但预付账款却支出了15万元的“商品与劳务支出”(预付款未报账),造成了项目开支未能符合项目支出的管理要求,增加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和税收成本;②由于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发生变动(包括项目预算计划的变动、实施时间变动,项目负责人变动等),造成企业的专项资金管理人(财务)无法及时掌握项目预算实施情况,降低了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③由于财务信息的滞后性,导致了会计信息在时间上的延误。由于财务的记账采取月结,所提供专项资金的会计信息滞后,导致了会计信息往往未能全面反映每个时点上专项资金的使用状况。

(二)预算资金支出进度与企业开展进度项目的进程难以保持一致。

由于财政拨款时间与项目实施时间的不一致性,导致项目资金跟不上项目进展,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增加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甚至会导致资金管理失控。

(三)项目内部决算沟通环节的管理缺失。

往往一个项目资金实施完了,项目的资金管理人(财务)与项目实施的负责人没有及时对这一项目实施内部验收,而往往等到项目外部验收时才发现问题,财务管理上未能做到事前控制。

(四)财务人员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财务人员因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而专项科研经费较多的企业的专项项目负责人没有足够的精力或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造成了专项资金的管理真空。

二、应用项目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提高企业专项资金财务管理的水平

针对传统的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应用项目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提高企业专项资金财务管理的水平。应用项目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信息共享,解决信息专递的不及时性;在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做到事前和事中控制,利于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由于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效应,便于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资金的使用要求合理使用专项资金,使得资金的支出符合项目预算的管理要求;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实用性,及时提供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便于项目负责人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状况,并合理计划使用专项资金。那么如何应用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提高企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以下从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平台搭建、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流程化的设计与管理、项目信息化预算管理流程并运用与内部控制的控制点在系统中的切入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如何应用项目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解决传统项目资金预算管理的主要问题,从而提高企业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水平。

(一)搭建一套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平台(包括硬件与软件系统)。企业可采用国内IT技术比较成熟的软件供应商(如用友、金碟公司等)提供的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来搭建自身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

(二)企业根据专项项目的管理要求设计项目信息化预算管理流程并运用到项目管理中。流程化的设计与管理应遵守以下原则:流程化、简单化、信息共享。基本流程设计与管理如上图:

1.预算基础信息设置

不同的项目类型核算不同的项目要素,在基础设置时要制定好每个项目类型核算的项目要素。一般来说,将项目成本类别和收入类别定义为项目要素分类,同时按项目要素分类将各种收入、支出细项作为成本要素进行整理,并预置在系统中。

不同项目需进行预算和预算控制的项目要素有可能不同。在制定项目预算前,制定需进行预算管理的项目和项目要素。

2.项目预算编制

系统提供多种灵活而严谨的预算编制方法,包括全面预算、单项预算、责任预算,同时在上述三种预算编制手段的基础上,提供滚动预算和弹性预算的编制,企业可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选择。

根据项目预算管理系统的基础设置,对每个项目和项目要素录入预算数据。

预算编制完成后进行审核。预算编制经审核后,预算在项目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中生效。

3.项目预算调整

项目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提供了预算调整的功能,支持企业实时参考预算执行情况及市场的变化,科学的调整自己的预算。这里特别指出:预算的调整通过不同预算版本来实现。

4.项目预算控制

项目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支持两种预算控制模式:单据式的预算控制及科目式的预算控制。通过严格控制、超额提醒和不控制三种预算控制方式,在项目预算管理中做到事前控制。如在项目成本管理模块填制项目单据,进行每一笔与项目相关收入的支出控制且在录入成本支出单据(包括单据申请)过程中,系统会根据项目预算对每笔业务进行控制,进行事前控制。

5.项目预算执行分析报告

项目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提供多张预设报表(企业也可自定义设计),帮助用户对预算总额、预算余额预算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实时查询,进行差异、个性化分析,由此提供多维度的预算执行分析报告,报告从多角度分析项目人工费、材料费、项目实际成本统计分析、项目计算结果表分析、项目目标成本分析,以便于成本得到刚性控制。如项目实施负责人可直接访问预算管理系统,获取项目预算支出情况、资金节余情况;而财务人员可访问预算管理系统获取项目完成进度,了解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

6.项目完工后的内部结算

由项目实施的相关部门通过项目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对项目进行项目完工内部结算,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把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点融入到项目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中,并保证项目管理与实施各方在自身权限范围内实施项目预算管理。

三、结论

篇9:加强民政专项资金财务监管的探讨

【关键词】民政;专项资金;财务监管;问题;措施

民政资金是国家对保障困难群众、特殊及弱势群体的基础生活而设置的专项资金。因此,民政部门需要管理民政专项资金,有效的保障困难群体的根本利益。切实强化对民政专项资金的财政监管,提高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其能够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通过加强民政专项资金财务监管,能够使专项资金使用更合法和规范,确保每笔资金都能够用到实处,有利于降低挤占及挪用违纪行为的发生,使民政专项资金有效的发挥其实质性作用。另外,财务部门通过强化对专项资金的财务监管,也能够参与于管理监督中来,加快财务职能向管理型的转变。

一、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违规挪用专项资金

在对民政专项资金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民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利用自已手中的职权来套取专项资金,利用政策漏洞来谎报和冒领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利用各种手段对抚恤金进行截留,从而使需要救助的人得不到救助,这严重违背了专项资金使用的初衷,给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未进行专款专项核算

在财务监管工作中,专项资金管理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严格对民政专项资金进行管理,按计划发放及对全过程进行专账核算,严格控制其适用范围和预算。但在实际检查工作中发现部分民政部门对于民政专项资金并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核算,专项资金存在被占用的情况,专项资金核算中存在其他经费开支项目,从而导致核算不清问题发生。

3.会计核算机制混乱

部分民政单位会计人员由于自身业务水平较低,在对民政专项资金进行核算时往往只简单的设置一个科目,然后将不同的账类计入到一个账面,这就导致各项支出混乱,模糊不清。甚至部分单位年终总结上存在各项专项资金收支和结余核算不清的问题,从而给恶意侵占民政专项资金的行为有了可乘之机。

4.相关部门信息不共享,给民政对象调查、审批带来一定的困难

民政专项资金涉及对象较多,对审批和调查程序具有较强的要求。特别是城乡低保资金,需要由工作人员深入到辖区低保对象家中进行调查和审批,对信息进行核实,并在辖区公示无异议后才能报政府审核。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调查家庭,即开社保金又领低保金,甚至有车有房的人也领着低保金,这种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相关部门信息不共享从而导致违背民政资金管理原则的问题发生。

二、加强民政专项资金财政监管的措施

1.建立健全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1)专款专用。对于相关民政部门的领导,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专款专用的意识,将民政资金纳入到财政专户中,确保做到专款核算。在对具体对象进行发放时,需要严格按照指定的用途及对象进行发放,避免擅自改变专项资金用途的问题发生,严格惩处挤占及挪用民政专项资金来的现象。

(2)加强对日常账务处理的管理。做好原始凭证和会计凭证的管理工作,严格审核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取得,确保审核程序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于会计凭证保管人及具体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强化日常账务处理的管理工作。

(3)集体审批。所有民政专项资金分配由相关业务主管科室提出分配意见和依据,与计财部门会商,经领导班子集体开会研究决定,并做好会议记录备查。

(4)公示透明。在发放救灾、低保等款物时要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程序,做到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时段、救助数量的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设立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专账、建立救助款物发放台账和花名册,以备核查。

2.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检查机制

在民政部门做好自查、聘请行风社会监督员的基础上,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应加大对民政专项资金的专项检查力度。

(1)扩大监督检查的覆盖面。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每年要组织三至五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检查面不小于下拨资金总额的50%,专项资金种类做到“全覆盖”,并将检查情况及时通报。

(2)加大对专款专用的检查力度。需要加强对民政部门民政专项资金的及时足额支付情况进行监督,严格查处挤占、挪用及扩大支出范围的现象,确保民政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确保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完善民政资金的使用监督循环机制。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流动情况是民政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需要进一步对民政资金使用监督循环机制进行完善,确保预算、执行、支付、决算及绩效评价等环节能够做到环环相扣,确保预算的合理性、执行的规范性、支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决算分析的适时性、绩效评价的有效性,使资金的在流运过程中处于封闭式的流程中循环,确保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使用。

3.加大监管惩处力度

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依法惩处机制,加大监管惩处力度,对于民政专项资金违规使用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在民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要做好跟踪调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对于存在的重要问题,在没有处理妥当之前需要停止拨款。同时,还要定期不定期加强对财政部门专项资金运作账面的审查工作,使责任能够及时划分。

三、结束语

上一篇:施工注意事项细节下一篇:党员纳新会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