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恢复重建方案

2024-06-02

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共10篇)

篇1:灾后恢复重建方案

灾后恢复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

受高空稳定的西南气流和北方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的共同影响,今年1月中下旬以来,我县高海拔山区遭遇了罕见的持续低温冻雨或雨夹雪天气,等乡镇林木及毛竹因受冰雪重压,不同程度出现断梢、倒伏等现象,林业基层单位基础设施破坏严重。为尽快恢复生产,结合本县实际,特提出如下重建规划方案:

一、林业受灾情况

经调查核实,截止 月 日,全县林业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其中:全县受损林木面积 万亩,林木及竹林直接经济损失达 亿元(人工商品林受灾 万亩,损失 万元;天然林受灾 万亩,损失 万元;毛竹林受灾 2万亩,损失 万元;受灾苗木 亩,损失 万元)。竹山便道、林区公路及林业基层单位基础设施受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二、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目标

灾后恢复林业生产的总体目标是:落实措施,强化责任,积极自救,尽快恢复,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到2008年 月底前完成受损毛竹的清理,2008年 月底前完成受损林木的规划采伐,2009年 月底前完成受灾林分的营造林及补植工作,2008年月底前完成水、电、路等林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2009年 月底前完成林业基层单位的房屋重建。

三、灾后恢复重建的建设任务和内容

1、。

裂毛竹,由竹农申请,林业部门及时、直接办理采伐许可证;对清理出山的受灾毛竹销售给本县加工企业外,林业部门积极协助竹农联系外销渠道;对毛竹林中的受损散生木优先给予安排采伐。

受灾人工商品林恢复生产技术措施。对受灾程度(即主干断裂植株占总株数的比重)在60%以上的林分,经受灾林木处置鉴定工作组确认后,允许由林权单位申请进行皆伐,并在2009年6月底前进行人工造林;对受灾程度(即主干断裂植株占总株数的比重)50%以下的林分只安排对被折木和压倒木进行采伐,局部采取补植措施。

受灾天然林恢复生产技术措施。对以针叶树种占优势的天然商品林,参照受灾人工商品林标准执行;对以阔叶树种占优势的天然商品林,原则上不安排采伐,确因受灾特别严重的,经核实后可安排只对被折木和压倒木进行采伐清理,伐后要及时组织人工造林更新;对采伐后不易恢复成林的高海拔地区、岩石裸露或立地条件恶劣的地区严禁采伐,采取自然生长、自然恢复。

受灾生态公益林恢复生产技术措施。对局部受灾面积较大且受灾严重的,由林权单位组织人工造林更新;各乡(镇)、受灾村、林业基层单位要认真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机制,加大巡山护林力度,严禁群众进入生态公益林区清理受损林木,决不允许出现哄抢林木的行为。

(二)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这次雨雪冰冻灾害极大地降低了林分自身抵御林业有害生物灾的能力,灾后引发严重林业有害生物的灾害的几率极高,因此要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点加强对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毛虫、天牛、竹蝗、毛竹枯梢病等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一是对受灾严重的林区投入人力物力加强监测。二是积极组织力量及时清理松枯死木和枯死毛竹。三是在4月初前完成马尾松毛虫的春防工作,5月初起做好毛竹竹蝗虫情调查,及时喷杀竹蝗跳蝻和熏杀竹蝗成虫。四是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提早做好防治资金和药剂、药械等应急防控物资储备。

(三)森林防火措施

此次的冰雪灾害,造成林区枯枝杂草等易燃物比以往任何年份都多,再加上气温回升很快,森林防火工作已进入了一种紧急临战状态。为确保森林防火安全,要着重做好:一是做好护林防火宣传和火源管理。禁止林区及林区边缘100米范围内的一切野外用火,要特别加强老人、小孩和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的监护管理工作,严防烧香祭祖和生产、生活用火引发山火。二是因受灾需重新造林的,尽可能在短期内进行毁损木竹清理后重新整地造林,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三是对因灾受损的森林防火设施如了望台、防火林带、通讯设备等及时进行恢复重建。四是做好护林防火检查。对野外用火和巡山护林人员的到岗到位情况经常进行检查督促。

七、灾后恢复重建的优惠政策

1、根据受灾情况,对受灾林木优先安排采伐指标,由林业部门向上级争取灾害林木采伐专项指标,实行指标单列。

2、对因受灾需要补植的生态公益林,由林权单位组织实施,经林业部门验收合格的,给予每亩180元补助(零星补植的按每100株折1亩计算)。

3、对因受灾较重需皆伐的商品林山场进行人工更新造林的,新植针叶林的每亩给予补助60元;新植针阔混交林的(新植阔叶树种≥30%),给予每亩补助100元;新植阔叶林的(新植阔叶树种≥60%),给予每亩补助140元。中度受灾只进行部分补植的,给予每亩补助30元(按每100株折1亩计算)。对实施杉木人工促进更新的,且业主采取锄草、培土、除萌措施的,给予每亩补助15元。

4、对已实施集约经营措施的竹业发展重点村竹林遭受重度灾害的,由竹农在2008年3月份前清理毛竹并培土、施肥后,给予每亩补助40元;对未实施集约经营措施的竹业发展重点村或不属于竹业发展重点村的竹林受灾的,根据竹农申请,经林业部门查验后,优先列入竹业发展重点村,享受竹业发展重点村相同的优惠政策。

5、对需要采伐的受损毛竹,免收林业“两金”和规划设计费。对需要采伐的受损商品林木,免收规划设计费,并取消源头收费,林业“两金”按实际出材口径征收,枝桠材在销售时按原计征价格减半征收,木材检尺费在检尺时逐车查验收取。

6、鼓励本县木材加工企业收购受灾商品木材,木材加工企业不得压价收购,确保林农的利益得到合理保护。林业部门积极争取上级贴息贷款补充加工企业收购资金。

篇2:灾后恢复重建方案

K J.CO

M 4 农村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做好“6.20”以来暴洪灾害农村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两年时间,从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全面完成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使受灾群众住上符合规划标准、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美观漂亮的永久性住房。

二、工作原则

㈠坚持安全、经济、实用、省地的原则;㈡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建新还旧、群众自建、政府补助、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㈢坚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体现特色、保护环境的原则;㈣坚持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

三、资金筹集和补助标准及办法

(一)、重建维修资金来源: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补助资金;重建维修的主体是受灾农村居民。应鼓励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同时,通过政府补助、邻里互助、帮工帮料、社会捐助等形式,动员全社会力量帮助受灾群众重建维修住房。重建维修要结合农村民居防洪、防震安全工程、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民房搬迁、扶贫整村推进、异地扶贫搬迁、农村饮水安全和沼气建设等支农惠农项目的实施,统筹各类项目资金捆绑使用。

(二)重建补助标准原则上每户补助x万元,维修户每间补助xx元,每户最多补助维修x间即xx元,结合农户住房受损程度和家庭经济情况,并适当考虑家庭结构,通过村评议小组评议,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张榜公示;乡镇政府审核、抽查并张榜公示;县民政局审批并公示的程序实行分类补助,不得搞平均分配。

(三)重建维修补助资金按照,现金一户一折,分步支取使用”的原则,实行一次定标,分步给付的办法,由乡镇出具重建户花名册和身份证号码,并与信用社签订《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发放管理协议书》(一式三份),在信用社统一办理灾后重建补助资金专用存折。由户主或家庭成员领取,并签字盖章,他人不得代领。

1、重建标准及资金补助办法:建房户按照乡村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按进度拆除危房与乡镇政府签订《灾后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协议书》(一式三份)后预付补助资金的20%;整平地基,毛石基础,打地圈梁后,兑现补助资金的30%;完成主体工程经质量进度检查组验收合格后,兑现补助资金的30%;剩余20%补助资金待房屋建成验收合格,并健全档案、照片等资料后全部付清。

2、维修加固标准及资金补助办法:所有房屋维修工程必须按照乡、村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高起点、高质量进行加固维修,本着安全、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与村容村貌亮化相结合。要求大门大窗,水泥地板,抹平墙面后室内外墙体粉白,打顶棚、吊檐板,室外墙裙并勾地角线,打水泥台阶,房顶要求用砖压脊,整理四带,在2013年底前完成,补助资金分两次发放,按照乡村统一规划设计和具体要求,在10月低前,完成外墙和屋顶处理的,经户主申请、村组验收、驻村干部核实后给付第一批补助资金1500元;11月底前全面完成维修加固工程,经本人申请,村组验收,驻村干部签字核实,上报乡(镇)验收合格,并健全档案手续后,兑现剩余补助资金。

四、重建规划选址与住房设计

农村住房重建应根据各村自然地理条件和村镇总体规划,与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小城镇建设、旅游产业开发、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农居防洪、防震安全工程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相结合,彻底改变高、大、空等不实用的住房环境,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科学规划,合理选址。

(一)因滑坡、泥石流等需异地整村(自然村)搬迁的,要因村施策,制定重建规划和方案,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报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审批。

(二)农村零星住房重建

1、乡(镇)政府所在地重建的要结合小城镇建设要求,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经县建设部门审核后报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审批。

2、公路沿线重建要长远规划,充分考虑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原址重建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远离公路; 选址新建的根据“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的要求,制定重建规划和方案,按照管理权限分别经县公路、交通部门审核,报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

3、河道两侧重建要按照河道管理的有关要求,制定规划和方案,经县水务部门审核,报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

4、旅游景区灾后重建要与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相衔接,制定重建规划和方案,报县旅游局审核,报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

5、其他零星重建户规划和方案,要遵循适度集中的原则,由乡镇按照村、社总体规划由驻村干部审核,乡镇审批后实施。

(三)重建选址

农村灾后重建要严格坚持以集中连片建房为主,分散建房为辅的原则,新建户均占地2-2.5分,就地原址重建的不能超过原址地基,异地新建的农户原宅基地必须退出,恢复耕地。原址整村重建和异地整村新建的农村住房应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勘察,勘察报告应有地震安全性评估结论。严禁在易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洪涝、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地段进行建设。分散零星重建的要综合考虑水、电、路、通讯等因素,尽量集中连片,康南、康中尽可能在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集中修建,避免单庄独户建房。

(四)住房设计

整村重建、异地搬迁及公路沿线和乡(镇)政府所在地零星重建的要统一设计,统一标准,设计低成本、易就地取材、既坚固实用、又美观大方的不同户型和多种样式的砖混结构住宅设计图供农户选择。不通公路村社零星重建户要根据当地住房整体水平、群众经济承受能力,充分尊重当地民俗,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也可设计砖木结构的多种户型,供农村居民选择。灾后重建工作要做到没有科学规划审批的不建,没有达到防地震、防地质灾害、抗8级烈度地震的不建,没有落实重建选址审批和土地的不建,不是砖混(木)结构的不建。决不允许以重建为名乱占耕地、乱砍滥伐、乱修乱建。

五、重建维修评估认定

1、评估的范围仅限于灾区农村居民的居住用房。对长期不居住人的房屋,因灾损坏的;有新住旧,旧房因灾损坏的;老人单独住房因灾损毁,但其子女的住房有共同居住条件的;因灾损坏的独立厨房、牲畜圈棚等辅助用房,活动房、工棚、简易房和临时房屋,不列入评估范围。

2、对于暴洪前老人和成年子女、成年兄弟共同居住的家庭,原则上以暴洪前户口登记为准,不得分家多算户数。

3、重建维修以村为单位,以重建维修评估小组评估和群众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村委会负责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重建或新建规划、选址及房屋户型的选择等事宜。村重建维修评估小组负责评定重建维修对象,提出补助标准,监督重建维修施工质量等工作。

4、重建维修评估小组由村民代表会议推荐产生,一般应由村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本村技术工匠、县建设、国土、水务、地震部门技术人员和驻村干部组成,人数在11-15人之间为宜。评估小组成员民主推荐产生一至二名召集人。

六、重建维修评估的程序

1、受灾家庭申请;

2、村重建维修评估小组在入户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受灾群众住房损失程度和灾前家庭收入状况,对申报家庭逐个进行评议表决,经2/3成员同意后,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

3、经村民代表会议与会人员2/3表决通过,张榜公示后,上报乡镇政府;

4、乡镇政府要对上报的重建维修户进行严格审查,并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符合条件的张榜公示,并上报县民政局;

5、县民政局审批,并向社会公示。

七、补助资金的管理监督

农村住房重建维修补助资金统一纳入“重建维修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按照《甘肃省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办法》,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真正把资金用到受灾群众住房重建、维修上。

1、县、乡镇人民政府要定期公开重建维修款物来源、数量、发放使用情况,公布补助人员名单、补助资金数额(含社会捐赠款)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补助资金发放及时、公开、公平、公正。

2、加强重建维修补助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重建维修补助资金分配使用情况要及时向审计、监察部门报告,主动接受审计监督检查,定期公布重建维修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对违反救灾物资使用有关规定的要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对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八、重建维修的管理和验收

1、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重建维修工作的质量、进度和建设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2、村重建维修评估小组代表村民对统一重建维修的工程质量、用材质地标准和建设进度,进行民主监督。

3、重建维修工作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重建维修过程中存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质量安全隐患问题的参建各方,要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规定严肃查处。

4、全县的农村居民重建工作在两年内完成。维修加固工作必须在2013年底前完成。

5、重建维修完成后,由乡镇政府组成工作组进行初验,并及时向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县上由政府领导牵头,发改委、民政、财政、国土、建设、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进行竣工验收。检查验收过程中要充分听取村重建维修评估小组和村民的意见建议。凡群众意见大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准交付使用,并责令限期整改。

6、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对重建维修后的住房进行拍照,连同重建维修前的原住房照片以及农户的基本情况、补助标准等相关资料,按照“5.12”重建档案标准(一式三份)建档,统一保管。

九、加强组织领导

1、县上成立2013年暴洪灾害重建维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负责组织实施全县重建维修工作,协调解决重建维修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乡镇、村也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重建维修工作的组织协调,随时处理重建维修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2、要层层建立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责任制。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对本乡镇重建维修工作负总责,乡镇主要领导和联村单位一把手为重建维修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年终考核时要将重建维修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衡量各级、各部门和帮扶工作队员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确保重建维修进度和工程质量。

3、政府有关部门应明确责任、通力协作,全力支持和配合重建维修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采取最优惠的服务措施,支持灾民搞好重建维修工作。财政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落实政府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民政部门负责重建维修资金争取、政策指导、工作协调,指导乡镇规范建立重建工作档案。发改委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重点村的有关公用基础设施和移民搬迁项目的报批工作。建设部门负责重建房屋的规划设计、质量监督和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争取及乡镇政府所在地重建规划审批工作;水务、水保部门负责规划过程中的防洪河堤、护坡处理和农村人饮工程;环保部门负责环境评估;国土部门负责建房用地的调整审批和规划选址过程中的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工作;监察、审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资金监督,搞好跟踪检查。物价、工商、质监部门负责建材市场价格和质量的监管;林业部门要解决好重建林木使用计划审批;劳动部门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价格的监管;公路、交通部门要加强交通运输价格的监管和整村重建、异地搬迁村内道路的规划设计及公路沿线群众重建规划审批工作。凡属异地重建的村要求扶贫、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农牧、科技、文化、广电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确保重点村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一次安排到位。金融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对重建困难户简化手续落实3年1—3万元贷款。

4、各有关职能部门对重建中涉及的服务性收费一律免收,属于向上交纳的收费项目,及早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减免,涉及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涉及的各项审批,可边开工,边完善手续,以确保重建维修工作如期完成。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篇3:灾后恢复重建方案

回良玉指出, 青海玉树强烈地震发生6天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 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 广大救援人员全力以赴, 顽强拼搏, 克服了各种困难特别是高原反应的严重不适, 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巨大的辛劳, 抗震抢险救灾取得初步阶段性成效。当前抗震救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和繁重, 要按照已有的部署安排, 继续做好搜救被困群众、救治受伤群众、安置受灾群众等工作, 继续做好基础设施的抢通和恢复工作, 抓紧粮油、蔬菜、煤炭等救灾物资调运和高效有序发放, 尽快恢复商业网点, 落实好各项补助补贴政策, 搞好卫生防疫工作, 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被御寒、有帐篷等临时住所, 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快复课。

回良玉强调, 玉树地震灾区地处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生态重点保护区、高原高寒地区, 适宜施工时间短, 运输建材物资难度大, 恢复重建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 必须在科学评估、搞好规划的基础上, 抓紧研究制定灾后重建方案和时间表, 尽快组织实施。为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经国务院批准, 专门设立灾后恢复重建组, 统筹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当前, 一要抓紧研究灾后恢复重建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 明确恢复重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提出重建的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实施步骤、建设时间和保障措施。二要抓紧编制恢复重建规划, 包括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 在充分征求各界意见后予以公布。三要抓紧研究推进灾后重建有关支持和支援工作, 拓宽思路,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回良玉要求, 各有关部门和各有关方面要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和统一指挥的要求,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一切从灾区的实际出发, 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 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 克服艰难险阻, 坚决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 促进各民族的大团结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篇4:从生态文明视角看灾后恢复重建

分阶段完成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是国外灾区恢复重建的基本经验,1995年日本发生里氏7.6级的阪神大地震,成为二次大战之后日本损失最大的灾害,其第一份完整、全面的评估报告是地震发生5年以后才完成,直到2008年1月,日本专家才发表了一部对阪神大地震评估和灾后重建过程的报告。全面的科学评估包括人口、住房、就业、地质、基础设施、经济、文化设施和环境评估等,是灾区恢复重建的基本前提。当前,要尽快组织力量在抗震救灾的同时调查灾区的交通设施、生活基础设施、重要公共建筑等的受损情况,汇总成《四川汶川大震灾调查报告》,为灾区恢复重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对住宅建设、城市规划、产业复兴及公路、铁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出对策建议。利用遥感资料的解译和分析,对震后地质灾害情况进行全面缜密的调查评估,重点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特征、造成的危害及其潜在的威胁、灾区资源承载能力,以及生态环境修复能力进行准确判断和科学的评估,为灾民安置和重要城镇的灾后恢复重建选址提供依据。同时,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主体功能区的定位要求合理安排城镇布局和建设,对灾区进行生态评估,凡是地震频发带、山体滑坡地带及生态严重破坏区,原则上都应列为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不再建设城镇或其它设施,由政府统一实施移民搬迁异地重建。目前对于灾区重建主要有三种思路,原址重建、迁址新建、原址重建和迁址新建相结合,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重建,都必须在地质生态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经济建设评估,评估其区位态势、资源秉赋、要素状况、产业结构、发展潜力和经济前景,运用市场机制选择最佳重建方案。灾区恢复重建必须充分考虑历史文化、民族宗教、传统习俗的重要影响,充分考虑实现公民的生存权、健康权、居住权、受教育权、工作权和资产拥有权等社会发展因素,努力把灾区恢复重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布局、扶贫开发、移民搬迁及生态工程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

灾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共享是制订有效重建规划的关键,系统的规划设计是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基础。美国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后,新奥尔良市长在全球范围邀请灾后重建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商讨对策,其整体重建规划方案到2007年4月才批准通过,距离灾害发生已经20个月。花如此长的时间制订重建方案,就是为了确保方案的科学性,确保不再重蹈覆辙。灾区恢复重建要尽快组织国内外规划专家、战略学家、生态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对地震灾区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多重研究及对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多角分析的基础上,抓紧编制灾区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灾区恢复重建选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恢复重建阶段的各种方案,进行系统的、多方位的论证和比较研究,最终筛选出更符合灾区客观实际的科学规划方案。灾区恢复重建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主要包括城镇和乡村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基础设施灾区恢复重建规划、社会事业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农业生产设施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工矿企业与服务业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地质灾害与生态环保灾区恢复重建规划等,当前最重要的规划是城镇和乡村灾区居民住房及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规划,尽快满足灾民对临时安置住所的需求,重点解决受灾地区安全饮用水、营养食品、卫生环境和基本医疗条件等问题。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范型,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也是指导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基本理论。以生态文明的视角看灾区恢复重建,必须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总体安排,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创新型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致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可循环机制,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保护机制,森林、湖泊、江河、池塘等的自我平衡机制,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可再生资源的重复利用机制,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始终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始终坚持尊重自然、科学重建,始终坚持远近结合、注重质量。高度重视地震灾区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经济基础所造成的救灾困境和建设难度,解决好教育卫生、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配套程度,实现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城镇体系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还应高度重视以藏羌文化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与继承发扬,通过公示、讨论会、发放资料和网络传播等方式让民众能够广泛参与灾后重建计划。通过科学评估、统筹规划和民间参与使灾区恢复重建实现高层次规划、高速度建设和高水平发展。

篇5:灾后恢复重建方案

为保障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县商务局根据《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力开展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X办明电〔2020〕X号)文件要求,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责,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值班制度

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积极落实上级有关规定,加强与包保乡镇XX镇的联系,认真履行值班职责,保证24小时讯息畅通。遇到突发情况,应第一时间上报情况,同时采取果断的应对措施,确保生命、财产安全。有序开展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保障市场供应

一是完善分析预警机制。

及时深入农贸市场和重点保供应超市企业调研,摸清生活必需品供需底数,对供需情况分析预测研判,指导帮助企业拿出应对措施。

二是建立供给调度机制。

确定城区重点保供应超市作为应急食品储备点,异常情况下,根据县政府工作部署,做好应急食品的调度工作。督促企业在汛期积极拓宽货源渠道,加大生活必需品储备量,千方百计满足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确保市场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确保排水除涝需求。

三是做好灾情统计。

各股室根据上级要求,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及时统计商贸流通、外贸外资和电商企业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篇6: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自查报告

县重建办:

按照三重建办﹝2011﹞10号通知要求,对照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我们认真组织对我乡2011年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2011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乡的中心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机遇,坚持科学重建、和谐重建、务实重重建、艰苦重建,强力项目建设,强化质量、资金监管,把灾后恢复重建与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保质保量完成了目标任务。

二、2011年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目标任务:除农房、场镇居民住房重建重建和加固维修、政府办公楼、政府公共住房、学校教学楼、司法所、卫生院加固维修、新建学生宿舍楼、派出所已在2010年完成,2011年尚有敬老院、村级活动室、劳动保障平台、综合文化站、周转房以及道路、水利、市政基础设施等22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任务,总投资额1630万元。完成情况:截止2011年12月20日,22个重建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竣工21个,在建1个,完成投资额1630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速推进恢复重建工作。要切实加强织领导,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充实调整重建力量,确保重建工作机构、领导、人员、经费落实到位,做到一个项目一套领导班子、落实一名领导负责。继续实行灾后重建“一把手”负责制,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任、人人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和重建合力,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责任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我们对2011年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详细分解目标任务,认真制定了计划和阶段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明确了重建内容、重建重点,通过正排工序、倒排工期的方式,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篇7: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简报

10月26日下午,陈汉乡乡长贺潮水一行到大明村,实地督查水毁工程修复建设工作及灾后倒房重建工作。

督查过程中,贺潮水对水毁桥梁、公路及每一户倒房重建户进行了实地查看,并详细了解了恢复重建进展情况及灾民的安置情况。他指出,要组织实施好推进水毁工程修复建设工作,按照时间节点扎实推动每一阶段的工程进度;要严格实行包保制度,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贺潮水强调,各村干要积极行动,勇于作为,为各项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环境保障,共同推进水毁工程修复工作的顺利完成,要结合水毁工程实际情况,明目标、保质量、保进度,扎实做好水毁工程恢复建设工作及灾后倒房重建工作,确保打赢灾后恢复重建的硬仗。

篇8:灾后两周年农业恢复重建初见成效

一是在种植业基础设施方面,已修复重度损毁农田27.24万亩、中度损毁农田53.75万亩,恢复重建农作物良繁基地14个共2.92万亩、恢复重建展示基地46个共3.32万亩、恢复重建种子区试站6个共建房屋1400m2和购设备336台套。大邑县、盐亭县、利州区、元坝区、苍溪县已全面完成投资,中江县、涪城区、汉源县完成投资90%以上;崇州市、平武县完成投资80%以上。

二是在种植业生产设施方面,已修复重建生产温室大棚570.04万m2。崇州市、大邑县、利州区、元坝区、青川县、汉源县、茂县已全面完成投资;旌阳区、广汉市、中江县、苍溪县完成投资90%以上;朝天区、剑阁县完成投资80%以上。

三是在种植业产业基地方面,已重建农业生产基地104万亩。大邑县已全面完成投资;旌阳区、利州区、朝天区、苍溪县完成投资90%以上;都江堰市、中江县、小金县完成投资80%以上。

四是在农业服务体系方面,已恢复重建市县级农技中心19个,共建房屋3.42万m2和购置仪器设备542台套;恢复重建乡镇级综合服务站51个,共建房屋2.08万m2和购置仪器设备541台套;恢复重建农科所3个共建房屋2.88万m2。石棉县已全面完成投资,都江堰市完成投资90%以上,大邑县完成投资80%以上。

五是在农村沼气建设方面,已填埋、修复重建农村户用沼气24.32万口、大中型沼气228个、生物质炉12281个、一灶一炉36 890套、集中供气1 550户、乡村沼气服务网点752个。广汉市、汉源县、九寨沟县已全面完成投资;彭州市、旌阳区、安县、三台县、利州区、青川县、苍溪县完成投资90%以上。

六是在农场生产设施方面,已新建房屋1.97万m2、改造房屋2.46万m2、整修农田215亩、排灌渠道16.7km、道路33.6km、电力通讯线路7km和购置仪器设备228台套。汉源县已全面完成投资,广汉市完成投资90%以上,苍溪县完成投资80%以上。

篇9:灾后恢复重建方案

一、高度认识,坚强领导。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政治性极强、国际影响极大、社会关注度极高、务必举全国之力做好的全局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切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并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的三年灾后恢复重建要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可见其政治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灾后恢复重建审计,事关能否按时高质量完成这一必须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特殊政治任务。省审计厅党缎、领导以及审计人员能充分认识,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陕西审计机关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确保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总要求,在充分审前调查、把握政策的基础上,主动征求审计署、天津市审计局(援建方)、西安特派办、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省发改委及财政、民政、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意见,尽快出台了陕西省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总体方案及7个专项工作方案,为全面、规范推开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文件。省审计厅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审计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及时成立“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协调小组、厅级干部带队的督导组,及时根据实情,果断决策、有力指挥;适时召开会议,跟踪领导、靠前指挥,使各市县局、审计组和全体审计人员始终明确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明确审计目标、对象、范围、内容、重点、方法和要求,明确迎难而上、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卓有成效地推进了灾后重建审计工作。省厅还整合社会保障、行政事业、农业、固定资产投资4个口、6个业务处室和相关综合处室人员,组成3个综合审计组和1个专项审计组,加强了对受灾的5个设区市和全省水利、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的监督、指导。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其整改:对苗头性问题,能及时指正、及时遏制;对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反映,审计要情及时上报,举报线索及时查处;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跟踪,帮助被审计单位尽早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落实政策。

二、把握特性,科学组织。灾后恢复重建不仅政治使命重大,而且业务任务艰巨;不仅涉及领域、部门、单位多,规划项目、种类多,资金量大,而且公共建筑设防标准要求高,资金来源渠道广,重建情况繁杂,是一项多个任务的全程跟踪审计、决算审计、系统工程。陕西审计机关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展现了处理应急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深入开展了政治动员,强化大局意识,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参加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的所有审计组和全体审计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和衷共济,保证了全省上下步调一致。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审计,讲科学、讲方法,加强了组织协调、科学调度。安排部署、审计方案、问题定性、处理标准、汇总上报审计结果,全省一盘棋,统一有序;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任务明确、分级负责,共同实施、灵活处置,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畅通,审计成果共享,上下贯通、协同密切;审计关口前移,对重建立项、选址、实施、决算全程跟踪,“同级审”、“上审下”有效结合,以点带面,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在复杂的环境里、困难的条件下,整体上得以顺利推进,审计成效好。省审计厅尤其注意将灾后恢复重建审计与民生八大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体系建设等审计工作相结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积极协调,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保障运转,使各项审计工作在纵横交错中共同前行。陕西审计机关还大力配合审计署相关机构、特派办下审本省各级有关部门和项目,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资料,指派专人负责联络协调,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及时整改。共克时艰的团结大协作,汇聚成了陕西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的强大合力,进一步提高了重建资金的管理水平。

篇10: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马井镇遭受重创,商人停商,工厂停产,学校停课,各项基础设施严重受损,老百姓生产生活举步维艰。一时间,人心惶惶,百废待兴,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受阻。面对此情此景,马井镇党委政府毫不退缩、沉着应对,紧紧团结在市委市政府周围,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不畏难、不畏艰,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深入基层了解灾情,深入群众了解疾苦,大力宣传、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级灾后相关政策,用赤胆忠心争取了抗震救灾的初步胜利,为马井下一步恢复灾后重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两年来,在灾后重建的赛场中,马井镇党委政府以不甘人后的精神,怀抱奋勇一搏的决心,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要求,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起点打造特色亮点,以点带面、以面带片将马井丰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融入到灾后重建项目中,切实提高重建项目的品质品味,力争把每项工程都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和人民满意工程,努力实现在重建中争优、在发展中争先。在城乡住房建设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健全完善工作机构,成立了灾后城乡住房重建领导小组,建立了质量监督检查组、矛盾纠纷调解组、资金管理监督组、信息上报组、资料收集整理组等工作组,切实加强对城乡住房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在具体操作中,力求“四个一致”:思想一致、政策一致、宣传一致、上下一致;认真开好“四会”:镇党委政府工作会、村组干部会、议事听证会、社员大会,并要求班子成员亲自参与、驻村干部亲自宣讲、村组干部逐户解释,力求灾后重建政策宣传的全覆盖。积极引导农户不等、不靠、不要,充分发挥农户重建积极性。在登记核实的过程中,在政策的框架范围内,充分尊重老百姓意愿,认真按照“户报、村评、镇审、市核”的原则,逐户登记。经过反复的宣传、核实、公示,基本做到政策宣讲不漏一户,政策落实不漏一户,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促进了本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农房重建过程中,马井镇党委政府立足于宜散则散、宜聚则聚、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不扩大建设用地规模的情况下,把自主权充分下放给农户。从召开农户大会,推举业主管理委员会,到确定联系施工对子,都充分尊重农户意愿,镇党委政府则作好台前台后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不但获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拥护,也使农房重建始终在有条不紊中加快推进。在加快推进农房重建的同时,着力抓好“六进村”配套设施工程的落实,确保老百姓按时入住,确保几个时间节点的任务圆满完成。截止目前,全镇城乡住房重建已基本完成,旧宅基地的还耕工作也加大马力在有序推进中。在项目建设中,马井镇按照“老有所养、幼有所学、病有所医”的工作思路,抢抓北京援建、灾后重建的机遇,主动出击,积极争取,狠抓项目落地,抓好要素协调和服务,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工作措施,全力助推灾后重建项目在我镇的顺利实施和建设。一是实行一个项目,定一名牵头领导,安排一名具体工作人员,落实一名村(社区)负责人的“四个一”工作办法;二是强化工作责任,将重建项目纳入目标管理,进行专项考核,奖惩逗硬;三是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做好征地拆迁等基础性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四是对市上要求的项目实行挂牌倒排工期制,促进和推进各项目高效、快捷地开展。截止9月30日,已完工或基本完工的项目分别有:马井中心学校、马井镇卫生院、马井派出所、同心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S105道路、农村住房建设、马井镇幼儿园、马井镇敬老院、马井新华学校、马井200套廉租房、洛小路改扩建、马周路等村道恢复项目、支农资金整合项目、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特色村落打造、城乡住房灾后重建等;因各种原因在积极推进中的项目分别是市政基础设施及道路管网、政府机关重建和综合服务楼、垃圾转运站、集贸市场等。

在重建、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上。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书记镇长亲自挂帅,班子成员分工明确。成立了以镇纪委书记为组长、纪委委员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全程参与监督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严格资金拨付程序。镇财政所建立健全灾后重建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实行“一支笔审签,重大开支集体研究决定”制度;严格报销审批程序:由收款单位或收款人提供正规的合法的发票或票据—具体经办人签字或盖章—分管领导审批签字——财政所进行审核——主要领导签字——报账(付款)。

在各项救灾重建资金及“特殊党费”的发放中,坚持“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严格资金发放的审核程序,实行跟踪调查和全程公示,保证每一笔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群众手中。所有资金均顺利通过中央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省巡视组等各级的严格审计,尚未发现一例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确保了廉洁重建、阳光重建。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好灾后重建土地复垦共作,积极争取农业项目,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以480万元“粮食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为依托,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206万元“安民增收”项目为载体,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种植水平,巩固我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品牌;以152.56万元“日元生态贷款”(含8个集中点的生态林建设和2200口沼气池建设)项目为契机,不断提高我镇新农村建设品质。以25支渠路、四马路、5公里村道建设为纽带,全面改善我镇乡村交通环境;以湔江两岸(马井段)堤防建设(含:马井湔江马井大桥下段右岸堤防大桥改造、湔江马井大桥下段右岸堤防、湔江马井大桥上段、湔江下老鸦堰、鸭子河菠萝堰段)项目为机遇,彻底提升我镇防洪抗旱的能力,为打造“水乡马井”奠定坚实的资源保障。

加快促进二、三产业发展上。为使工业经济止滑回升,迅速恢复和超过震前水平:一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尽力协助企业恢复生产,维护好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恢复生产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二是继续扶持和培育成长型企业,做大做强规模和重点企业,使企业逐步呈梯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三是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北京对口援建”三大机遇,用好用足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和扩大内需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健全招商引资队伍和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以商招商和企业家招商以及筑巢引凤招商等策略和手段,以项目为载体,抓好生产性和建设性项目的招商,不断拓宽镇域经济发展渠道,增强“造血”功能,确保马井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大服务业、消费品零售业等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五是认真落实以“一岗双责”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了全镇无一例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2009年,工业增加值实现11279万元,同比增涨48.3%左右;新增规模企业1家,德阳市重点企业2家;工业利税实现1980万元。

2009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0008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944万元,同比增长222.74%;财政收入实现594.69万元,同比增长5.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223万元,同比增长77.41%;招商引资实现3100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80元,比上年增加528元,增幅9.2%。2009年,连续第三年荣获市委、市政府年终综合考核一等奖。

上一篇:浙江大学论文作业封面下一篇:设计行业,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