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研县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探讨

2022-09-12

发展经济必须关注大自然的承载力, 必须强调经济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不能超越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 决定当前农业生产力的关键是农业生态要素, 我们不能期望从那些已经达到极限状态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得到更高的产量。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恢复与重建遭到破坏的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农业生态环境不是简单的回复到过去, 而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的观点, 本文探讨了井研县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恢复与重建农业生态所采用的措施, 以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 井研县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

采用平均地表水迳流深度这一指标对水资源状况进行了比较。井研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迳流深404.7毫米, 比四川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迳流深551.6毫米少146.9毫米, 少2 6.6 5%;比乐山市8 2 7.3毫米少4 2 2.6毫米, 少5 1%。根据地表迳流量计算, 井研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4016万立方米 (其中地下迳流5606万立方米, 占迳流量的16.5%) , 按20 01年全县人口 (41.7万人) 和耕地面积 (45.2万亩) 计算, 人均水资源81 6立方米, 耕地亩平水资源75 3立方米, 属全省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按75%的供水保证率计算, 2001年全县缺水2241万立方米, 缺水率16.9%, 预计到2010年, 全县缺水4580万立方米, 缺水率24.3%。

井研县位处岷江、沱江水系的分水岭, 境内无大江大河过境, 外来入境水量少, 多年平均外来入境水量9909万立方米。

目前, 全县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以及现有水利设施常年 (设计) 工程供水能力为12718万立方米 (人均305立方米、耕地亩平282立方米) , 占天然水资源的37.4%, 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 居乐山市前列。

水资源利用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占供水量的8 5%, 工业用水占1 0%, 其它用水占5%。现有的农业供水设施多系土渠, 渠道垮踏渗漏严重, 渠道有效水利用系数仅0.4左右, 水资源浪费严重。

农业灌溉用水高峰期在4—6月, 此间多年平均迳流量为6107万立方米, 占全年迳流量的1 8%, 而汛期 (6—9月) 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7%。由于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布配不均, 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农业用水高峰期) 不相配合, 使得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供需平衡方面的矛盾突出。再加上水利工程老化严重, 病害多, 汛期降雨迳流又多以洪水形式出现, 水资源不但难以利用, 还会造成洪灾, 防洪减灾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1.2 土地流失严重

早在1993年全县的土地垦殖指数就达到了42%, 过高的土地垦殖指数意味着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从全县2 2.4 3万亩旱地坡度分布情况看, 5°以下的占16.2%, 5°—10°占21.4%, 1 1°—1 5°占1 9.2%, 1 6°—2 0°占15.7%, 21°—25°占14.3%, 25°以上占1 3.2%, 陡坡地占的比重很大。?

毁林毁草开荒, 耕种陡坡且大多数采用顺坡耕种方式, 结果必然会造成水土流失。据估算,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20.52万亩, 占幅员面积的的16%, 流失区土壤年侵蚀模数为4.8吨/亩.年, 年侵蚀总量为1 0 2.1万吨。

城市化的进程也加剧了耕地的减少。1993年, 全县耕地面积52.89万亩, 到2001年, 共减少7.7 2万亩, 年平均减少9 6 5 0亩, 年均减少1.8%, 按此速度, 在未来不到12年的时间, 井研县坡地的人均耕地面积将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

1.3 森林生态系统脆弱

2 0 0 1年, 井研县森林面积2 4 8 9 4 9亩, 覆盖率达到27.5%, 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构成看, 生态公益林仅1 9 6 7 7亩, 占8%, ;用材林4 6 9 7 4亩, 占18.9%;经济林129731亩, 占52%;竹林52568亩, 占21.1%, 由于受市场的影响, 经济林、竹林的面积不会象生态公益林那样保持稳定, 而会出现剧烈的波动。

1.4 环境污染加重

工业废水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造成水源和土地的污染。食品、印染、化工、造纸、机械、盐矿等企业每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水的工业废水共940万吨 (其中生物化学制药厂126万吨) , 生活污水168万吨, 合计1108万吨。据井研县环境监测站2001年对井研县的主要河流茫溪河的6次监测, 结果表明河水已从10年前的轻微度污染变成现在的较重污染, 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物, 已检测到铅、镉等重金属, 其中镉超标一次, 铅虽未超标, 但比对照断面显著增加, 在河流的中、下流, 河水已被氯离子严重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水之后, 沿河两岸的农田又用被污染的河水进行灌溉、扩大了污染范围, 对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也造成了影响。

井研县的化肥施用水平较高, 在1995年耕地亩平化肥施用量就达到了166公斤, 其中80%是氮素化肥。由于普遍采用表层施肥技术, 再加上氮素化肥的移动性很强, 一般损失50%左右, 流失的化肥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同时也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农药主要有氧化乐果、杀虫霜、水氨硫磷、奎硫磷、三氯杀螨醇等, 年施用量270吨左右, 平均每亩用量0.57公斤。农药净含量换算系数按0.116、使用后损失按10%计算, 年农药污染净量为28.4吨。

2 井研县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所采取的措施

2.1 开源节流, 减轻水资源短缺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障碍

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着井研县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水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的状况, 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外调水: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 实施了都江堰扩灌井研工程, 利用汛期从都江堰引水, 工程建成后每年可新增水资源2000万立方米。

2) 扩容蓄水:扩建了大佛水库、毛坝水库、高家寺水库, 整治了一批病库、病塘、病堰, 适当增加塘堰的蓄水量, 在旱地广泛兴建蓄水池等微型水利工程, 扩大现有水利工程的蓄水量。

3) 节水:在旱片死角地区和高塝望天田, 调整种植业结构, 减少水稻种植面积, 发展旱粮和经济作物;推广节水栽培, 如湿润育秧、旱育秧、小苗直插、半旱式栽培、抛秧等技术;实施旱地改制, 减轻干旱对旱作农作物的威胁;限制高耗水工业企业的发展, 注重工业废水的治理和循环使用;发展节水灌溉, 对现有700余公里的土渠进行防渗改造, 使渠道有效水利用系数从0.4提高到0.8左右。

4) 防治水污染。虽然环境和河流水资源保护已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按照“谁污染、谁防治”的原则开展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 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开展污染的治理, 一些污染大户也只是在环保执法期间启动防治污染的设施。

5) 依法治水。全县实施了取水许可证制度, 这有利保护水源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由于采用了上述开源节流措施, 每年可节约水资源3000万立方米, 缓解了用水矛盾, 促进了农业生产, 人均粮食占有量多年保持在400公斤以上, 确保了粮食安全, 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

2.2 实施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工程

1991年井研县就制定了全县水土保持规划, 和按照这个规划开展了改造低产耕地、疏林补植、封山育林等项工作。近年来, 在中央和省市政府的支持下, 加大了实施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力度。1999—2001年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坡改梯”示范工程, 累计改造坡耕地15000亩。2001年实施了国家生态县建设工程, 实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4.3 6平方公里, 全县森林覆盖率在200 1年达到27.5%。

实施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工程主要采用了以下生态工程技术:

1) 生物立体共生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体现在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时采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 建立一个空间上的多层次, 时间上的多序列的产业结构, 以及通过旱地改制实现粮经 (草) 作物立体种植, 充分利用温、光、水和土地资源, 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该技术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

(1) 坡改梯工程技术:将5°~25°的坡耕地通过坡改梯, 薄改厚, 砌筑地埂, 变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土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土, 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同时修整机耕道, 整治人行耕作路, 改善田间的交通条件。

(2) 坡面水系工程技术:整治坡面水系, 建好边沟、背沟、沿山沟, 修建旱地蓄水池、沉沙凼、储粪坑、拦沙坝, 整治山平塘, 做到沟、池、凼配套建设, 做到土不下山, 水不乱流, 减少水土流失和增强了抗御旱洪灾害的能力。

(3) 乔灌草植被工程技术:本着适地适树, 适地适草,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实施可行的原则, 对疏林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实行封山育林, 栽种速生杨树、柏树、桤木, 槐树, 马桑混交的生态林。沿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优质柠檬 (尤力克) 、优质梨 (丰水梨) 、布朗李、优质枣、通贤柚等经济林。实行林草、果草间作, 种植皇竹草、黑麦草、鲁梅克斯草等优质牧草, 有效地增加了地表植被覆盖率和有利于综合经营。

3) 立体农业综合开发技术:通过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 农林牧副渔的综合开发, 形成了山顶造林 (生态林) , 山腰种果 (经济林) , 山脚种粮养畜, 山平塘养鱼的立体综合开发模式。

2.3 实施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工程的基本作法

1) 以小流域为综合治理单位。如生态建设工程集中成片布局在岷江水系上游的茫溪河小流域的4个乡镇32个村实施, 因地制益地综合开发, 实现土地全部利用, 水土尽量蓄存, 做到水土不出流域或清水缓流。

2) 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 如在燃料缺乏的地区营造以桤木树为主的速生薪炭林。

3) 与开发优质农产品、畜牧产品、优质果品、林产品相结合, 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相结合。

4) 与先进适用的技术措施相结合。如采用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的造林技术;林草间作, 果草间作, 以草养畜, 畜粪还田种果、种粮, 林、果、草、畜、粮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推广高产优质的牧草、水果及粮食作物, 速生丰产的树种 (速生杨、巨桉等) 。

5) 科学论证, 统筹规划、明确职责, 分工协调, 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3 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3.1 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大面积恢复重建的关系

井研县人多地少 (2001年人均耕地1.08亩) , 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大, 水土流失严重, 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虽然有治理标准高, 小范围内治理速度相对快的优点, 但需要高额的投资, 众多的劳动力, 治理范围相对较小。在国家和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 完全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办法无疑将延缓恢复与重建的步伐。因而, 大面积的恢复重建应首先采用封山禁牧、封山育林的措施进行封育治理。大面积的封育保护费用低, 所需劳动力相对少, 恢复范围大, 整体改善生态效果好, 可以加快治理恢复的速度, 短时期内可以扩大治理面积, 达到初步治理的目的。应坚持开展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积极实施大面积的封育保护, 充分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自然植被。依靠大自然的力量, 加快植被恢复, 实现生态的自然修复, 关键是一个“封字”, 要封得住, 关键又在于解决好群众的生活问题, 收入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 和需要技术的支持与按自然规律办事。

3.2 政府投入与业主开发

生态环境的恢复需要大量的资金, 井研县在生态环境的重建与恢复中, 以政府资金作引导, 采用业主开发的形式, 吸收民间资金投入生态环境建设, 在生态环境重建与恢复中引入了市场机制, 注入了新的活力。

业主投入资金是一种商业行为, 一种市场逐利行为。因此, 在这种情况, 政府无疑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弥补市场力量的不足, 防止市场的失败。

政府的投资只能集中在生态环境改善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公益生态项目, 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对以满足市场需求, 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的商品基地 (各种经济林基地) , 应通过市场途径引入民间或外国投资, 由业主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某些项目政府可以考虑给投资者某些补偿 (如划给一片土地由其开发, 或政府给予贷款贴息) 。

引入市场机制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政府有许多事要做。要着力克服各方面观念上的障碍, 为市场的发展和运作创造物质条件, 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创造法治环境, 要统筹搞好项目规划等等。通过明晰所有权, 拍卖使用权, 放开建设权, 搞活经营权, 依靠社会力量, 加快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步伐。

3.3 农民与业主

井研县业主开发的基本形式是倒包返租, 即:属于生态恢复与重建规划区的基础设施由政府建设, 区内的土地 (旱地) 由业主统一向生产队承包, 承包期最短15年, 最长45年;业主每年向农民支付一定的土地租金 (3 0 0元/亩.年) ;农民仍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 由业主支付其该支付的劳动报酬 (1 0—1 5元/工.日) ;政府对业主进行补贴和提供治理环境的技术服务;生产投入、地上部分及产出全部归业主, 由业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从参与项目活动的业主来看, 实力均不足。如何保证在项目的前几年只有投入, 基本没有产出的情况下, 农户的所得能兑现, 这是业主考虑的问题, 也是政府如何来保护农民利益和政府投入尽快产生效益的问题。此事处理不好, 必将引发民事纠纷, 给政府、业主、农民三方都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3.4 关于经济林的问题

近几年虽然井研县的森林覆盖率增加很快, 但新造林中90%左右的是经济林, 而生态林不到10%。经济林虽然可在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给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和减少贫困, 但经济林易受到市场的冲击, 比如种植的巨桉 (全县共种植1400万株) 在5—8年达到小径材质量标准要求后, 农民、业主会成片的砍伐巨桉卖给造纸厂生产木浆 (种植巨桉的目的就是卖给造纸厂生产木浆) 。同样, 当市场发生变化后, 农民、业主自然会砍伐一些成林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水果树, 重新种植新的品种以适应市场的需要。这些砍伐行为 (市场逐利行为) 无疑将对生态环境以及砍伐区的水土保持带来不利的影响, 如何让这些砍伐行为有序的进行和将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摘要:经济的发展不能超越生态系统的发展, 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恢复与重建遭到破坏的农业生态环境。本文分析了井研县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恢复与重建农业生态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提出了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怀森, 雷圣远.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7年3月第1版.

[2] 井研县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井研县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1997, 8.

上一篇:任务型教学浅析下一篇:城市道路桥梁常见病害与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