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2024-05-18

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重要意义(共8篇)

篇1: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时间:2007-06-29 13:11 作者: 新闻来源:人民监督员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创新司法工作机制,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使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改革的着眼点是要从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要求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制约司法公正的环节入手。人民监督员制度就是为了响应公众呼声,适应检察体制改革需要而创设的一项全新的制度,它的建立,对丰富我国的监督理论、推动刑事诉讼改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入权力制衡原理,实现监督机制的理论新突破 从理论上讲,人民监督员制度“符合权力制衡原理,契合国家权力社会化发展理论。”①以制度规制制度,以权力制衡权力,是人类社会配置政治资源、管理国家、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司法文明的重要特征,也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检察制度本身的设置,从司法权配置角度分析,已体现了权力控制和制约的特点,即既受人大、政协和党纪监督(这种监督不是经常性、程序性的监督),也受公安机关和审判机关的制约。国家创设作为法律监督权重要组成部分的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有效地规制公职人员在行使公权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贪污、受贿以及渎职侵权等犯罪行为,使公权力运行的非公正性、非秩序性、非廉洁性得到有效矫正,从而使公权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协调、保持、控制、防止和化解冲突、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功能。而作为具有法律监督权性质的职务犯罪侦查权本身,同样不能违背制度创设的一般规律,偏离“法定轨道”。有学者认为,“官僚机构的腐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监督腐败的监督机构腐败。权力腐败可以去遏止、清除,但若监督机构有腐败,那么就没有铲除腐败的制度性力量”。①任何非整体的具体权力都是由一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具体行使的,而各个具体的权力主体都有自己的权力认知能力和水平,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利益,而且在行使过程中还会有其他各种因素介入并发挥作用,因此他们就不可能对权力具有完全统一的行使方式、程度和效果。权力主体的差异性等因素影响,决定了要保证权力的统一性,就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控制。人民监督员制度正是在这种需要下,在现有法律规定的框架下产生的对检察机关的权力制衡机制,它以权力控制理论为根本理念,以外部监督的加强实现了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观念上的新突破,丰富发展了我国的检察监督理论。

二、促使检察权的正确行使,防止司法腐败

检察机关和检察官如何正确行使检察权,包括如何保证公诉机关能够正确地代表国家和民众的意志和利益,适当地行使国家对犯罪的追诉权?这既要做到将真正的犯罪分子诉交法院,又要注重保障无辜,不使无罪的人错误地受到刑事追究;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如何在保护国家社会利益的同时充分考虑被害人的个人利益?等等,这些现实问题无法回避且必须解决。“毕竟检察官不是上帝或天使在人间的化身,而是和法官、警察一样的血肉之躯,同样会有滥权的问题”。①外部行政权力的干预、社会人情世故的影响、检察机关内部长官意志、检察官的个人素质,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使检察权得不到正确行使,甚至被滥用。人民监督员制度,就是把社会监督直接引入国家权力的运行机制中,使检察权的行使受到社会公众的直接、具体监督,从而促进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公正执法、文明办案,防止司法腐败。多年来,检察机关始终把惩治职务犯罪摆在重要位置,每年都要依法查办几万起案件,但是,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侦查水平和办案水平不高,甚至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执法犯法的问题,社会各界对此反映十分强烈。“检察机关侦查权,是国家侦查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防止其被滥用,必须设置内部与外部的监督和制约、诉讼内与诉讼外的制约和监督。实践证明,只有内部的制约不足以防止权力被滥用。”②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立和试行,能有效避免检察机关权力行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怠慢和恣意。“试点情况表明,这一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1)有利于检察机关侦查工作更好地接受外部监督。广大检察干警从实行这项制度中切实感受到了压力,强化了接受外部监督的意识,增强了提高业务水平的自觉性。(2)有利于排除检察机关办案中的干扰和阻力,起到了保障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作用,也为防止检察机关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和„下台阶案‟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被社会上誉为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中的„阳光作业制度‟。(3)有利于增加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增进了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提高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社会公信力。”③

三、彰显“程序正义”

“程序是实现实质性正义的前提,是引导正义由理想状态向现实形态转化的过程”。④美国著名法官弗兰克法特曾经说,司法不仅在实质上必须公正,而且在“外观上的公正”也是需要的。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诉讼法制的不断完善,程序正义思想逐步兴起并已形成一种大势所趋的现实,旧有的“重实体轻程序”观念正在我国程序法制改革中被涤除。人民监督员制度正是顺应了这种潮流而产生的,其设置在促进案件实体公正和保障诉讼程序公正方面都有其积极意义。就实体法秩序的实现而言,该制度存在的本身就具有警示的价值,而人民监督员介入检察机关自行侦办的案件,对该类案件的办理增设了一道监督体制,无疑有利于促进检察机关相关部门依法办理案件,积极查明案件真相,提高案件质量。从程序法的独立价值角度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施,不再是局限于一时一事的个别、偶然、随机的监督,而是制度化、程序化的监督,凡是可能引起程序性纷争、且符合规定条件的案件,都要交付人民监督员进行监督,这样就在维持逮捕决定、撤销案件、决定不起诉等极易引发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不满的程序中增设了来自人民的监督程序。这种程序设计,保障了程序的公开和透明,拉近了国家与人民之间的距离,缓解了国家(司法机关)与个人在刑事程序中的紧张关系甚至对立关系;而面对与自己处于相同社会地位的人民监督员所参与的程序和所进行的监督,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双方也都更容易接受程序的结果,程序消除对立关系的功能得到了实现。因为,司法的公开性不应仅仅是为了监督,社会公众对法律生活的积极参与会使他们产生对法律的信任。

四、体现民众参与司法,符合司法民主化的要求

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为人民群众参与司法过程提供了有效途径,能够促使人民监督员在行使监督权的同时,加强法律学习,深化对国家司法活动的了解和理解,揭开了司法活动的“神秘”面纱,拉近了人民群众与国家机关的距离,有利于缓解因为不了解、不理解而产生怀疑、不满情绪,有利于培养公民信任法律、尊重法律的思想意识,确立法律至上的现代法治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监督员制度对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起着积极的作用。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社会各项事务的权力,包括司法管理活动。作为人民民主国家,检察权在本源意义上属于人民所有,在具体制度安排上可以设置人民直接参与的程序。检察机关和检察官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检察权,不应当成为检察权的垄断者。但检察工作作为国家职能活动,具有比较强的专门性、国家强制性、统一性和程序性等执法和司法的一些专业特征,其对案件的处理不一定能完全体现民众的愿望和要求,特别是对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认识和惩处力度的要求。因而司法权的社会化——让民众参与司法、让司法体现民意——一直是近代司法理论的重大课题。

司法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受社会公众支配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特征之一。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立,意味着在检察工作中增设了一条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监督检察工作的新途径,意味着人民监督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从而把人民群众对检察权的法定监督权力具体化、经常化,完全符合民众参与包括司法在内的国家事务的国际潮流,符合当前国际社会司法改革的走向。“……它(人民监督员制度)符合当前世界各国司法体制改革大的方向和潮流。日本、英国、法国的司法改革,也是千方百计地加大群众参与司法、参加国家管理的力度,增加司法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国民通过参与司法,使国家的司法活动更体现民意,通过参与司法活动这种形式,使国民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参与国家管理活动。同时一般国民追求的公平正义与司法机关追求的法律上的公平正义是不同的,通过国民参与司法可以使更多的人理解法律精神,宣传法制,实现全社会的稳定。……人民监督员制度具有司法文明的价值和意义。”①

五、加强人权保障的重要举措

人民监督员制度体现了打击刑事犯罪与注重保障犯罪人基本人权相统一的现代执法理念。“从检察工作实际考虑,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一是人民监督员制度使人民行使权力制度化,也便于检察机关按制度向人大反馈意见。二是有利于保障人权。人民监督员制度加强了对检察机关的监督,可以保障被告人的权利,同时被害人也可以通过人民监督员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被告人、被害人在法律规定之外又多了一个救济渠道,更易于接受法律最终给出的裁决方案,这样也可以减少涉法上访案件。”“实践证明这种外部监督与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具有互补性,而且外部监督的超然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侦案件立、侦、捕、诉程序的封闭性缺陷。”②以不服逮捕案件的监督为例,一旦犯罪嫌疑人不服检察机关的逮捕决定,检察机关必须无条件地启动监督程序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这样就在犯罪嫌疑人的申诉中引进了中立的第三者进行监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让犯罪嫌疑人的申诉权利能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更有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所以说,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对检察权的监督和制约,进一步保障人权,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司法文明的要求。人民监督员制度使检察权的行使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其实质是加强对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和制约,能够有效地促进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公正执法、文明办案,尊重和保障人权,树立程序观念、法治观念、打击与保护并重的诉讼观念,做到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

篇2: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的通知

高检发[2010]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确保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工作顺利进行。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化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保证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各项检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检察机关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二、加强指导,认真落实各项部署和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根据中央要求和高检院部署,认真做好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全面推行与试点工作的衔接,确保平稳过渡、有序推进。已经开展试点工作的检察院,要根据新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规范人民监督员工作;尚未开展试点工作的检察院,要尽快启动人民监督员工作,从一开始就保证各项工作规范运行、良性发展。对试点期间已经选任的人民监督员,任期未届满的,要由上级检察院按照新的要求予以确认,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严肃性。

三、加强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各级检察机关特别是上级检察院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意见。高检院要加强对《规定》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对《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各级检察机关要结合工作实际,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认真开展理论研究和立法论证工作,积极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制化,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各地在执行《规定》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九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

度的规定

(2010年10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

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的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确保依法公正履行检察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根据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有关法律,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

人民监督员依照本规定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实施监督。

第三条 地市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应当确定相关机构负责人民监督员工作,县级人民检察院可以确定相关机构或者专人负责人民监督员工作。

第二章 人民监督员的选任 第四条 人民监督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年满二十三周岁;

(四)公道正派,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五)身体健康。

第五条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人民监督员:

(一)受过刑事处罚或者正在受到刑事追究的;

(二)受过劳动教养或者行政拘留处罚的;

(三)被开除公职或者开除留用的。第六条 下列人员不宜担任人民监督员:

(一)党委、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负责人;

(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在职人员;

(四)执业律师、人民陪审员;

(五)其他因职务原因可能影响履行人民监督员职责的人员。第七条 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组织选任;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由省级人民检察院统一组织选任人民监督员。

省级人民检察院可以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地市开展“人民监督员选任委员会”选任、管理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试点办法另行规定。

第八条 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本辖区案件数量、人口、民族等因素合理确定人民监督员的名额及分布。

第九条 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可以商请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推荐人民监督员人选;公民个人可以向本人工作单位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的人民检察院自荐报名。

第十条 选任人民监督员,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条件、程序和名额、任职期限等相关事项。

第十一条 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根据本规定第四条至第六条的规定,组织对推荐和自荐人选进行考察,提出拟任人民监督员人选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七日。公示中发现有不符合人民监督员选任条件的,应当取消其拟任资格。

第十二条 拟任人民监督员人选经过公示后,由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作出选任决定并颁发证书。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将选任的人民监督员名单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人民监督员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监督员可以辞去职务:

(一)因职务调整,出现本规定第六条规定情形的;

(二)不愿继续担任人民监督员的。

人民监督员辞去职务的,作出选任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人民监督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选任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解除其职务并向社会公布:

(一)不再符合本规定第四条规定条件的;

(二)具有本规定第五条规定情形的;

(三)违反本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第十六条 增补人民监督员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章 人民监督员的职责

第十七条 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的下列情形实施监督:

(一)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

(二)超期羁押或者检察机关延长羁押期限决定不正确的;

(三)违法搜查、扣押、冻结或者违法处理扣押、冻结款物的;

(四)拟撤销案件的;

(五)拟不起诉的;

(六)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赔偿的;

(七)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的。

第十八条 人民监督员应邀参加人民检察院组织的有关执法检查活动,发现有违法违纪情况的,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九条 人民监督员可以对其他检察工作、检察队伍建设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条 人民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纪律规定,不得妨碍案件公正处理。

第四章 监督工作程序 第二十一条 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提交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组织人民监督员监督。

省级人民检察院统一选任人民监督员的,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提交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案件,可以由地市级或者由省级人民检察院组织人民监督员监督。

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交通、区域等情况确定本辖区人民检察院承办案件的监督地点。

第二十二条 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承办的案件具有本规定第十七条第四项或者第五项情形的,承办部门应当在提出拟处理决定之日起三日内将拟处理决定、主要证据目录、相关法律规定等材料通过本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者专人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并做好接受监督的准备。

第二十三条 人民监督员认为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具有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六项或者第七项情形,要求启动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的,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者专人应当进行审查,并在三日内提出拟办意见报检察长批准。不属于本院管辖的,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按本规定办理;属于本院管辖的,按照下列分工移送有关部门办理:

(一)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由侦查监督部门承办。

(二)办案中超期羁押的,由监所检察部门承办;延长羁押期限不当的,由侦查监督部门承办。

(三)违法搜查、扣押、冻结的,根据诉讼阶段分别由侦查监督、公诉、控申部门会同计财部门承办。

(四)涉案款物处理不当的,由涉案款物处理部门会同计财部门承办。

(五)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赔偿的,由赔偿工作部门承办。

(六)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形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承办。

人民监督员反映的情况不属于上述情形之一的,由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根据业务分工情况报检察长批准后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四条 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相关部门承办第二十三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在收到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者专人移送的相关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将拟处理意见、主要证据目录、相关法律规定等材料通过本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者专人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并做好接受监督的准备。第二十五条 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者专人收到案件承办部门移送的有关案件材料后,应当及时审查。对于材料不齐备的,应当要求承办部门补充移送。

第二十六条 上一级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在受理案件后,一般应当确定三名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监督工作。重大案件或者在当地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应当确定五名以上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监督工作。

第二十七条 参加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应当以随机抽选的方式确定。

参加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确定后,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及时通知参加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和案件承办部门,并告知监督案件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十八条 案件监督工作应当依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向人民监督员提交拟处理决定(意见)书、主要证据目录、相关法律规定及有关材料;

(二)案件承办人向人民监督员介绍案情,说明拟处理决定(意见)的理由和依据;

(三)案件承办人回答人民监督员提出的问题;

(四)人民监督员进行评议和表决。第二十九条 案件监督中,案件承办人必要时可以向人民监督员出示相关案件材料,或者播放相关视听资料。

第三十条 人民监督员应当推举一人主持会议,并根据案件情况独立进行评议和表决。

人民监督员在评议时,可以对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情况、办案程序、是否同意检察机关拟处理决定(意见)及案件的社会反映等充分发表意见。

人民监督员在评议后,应当形成表决意见,制作《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书》,说明表决情况、结果和理由。

人民监督员进行评议和表决时,案件承办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应当回避。

第三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案件诉讼程序、办案期限等实际,及时组织人民监督员进行监督,不得因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而超过法定办案期限;犯罪嫌疑人在押的,不得因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而超期羁押。

第三十二条 组织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及时将人民监督员评议情况和表决意见移送承办案件的人民检察院。

第三十三条 承办案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进行审查。检察长不同意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应当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检察委员会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全面审查、认真研究人民监督员的评议和表决意见,依法作出决定。

第三十四条 组织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在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作出决定之日起二日内,将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告知参加监督的人民监督员。检察委员会的决定与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不一致的,应当向参加监督的人民监督员作出必要的说明。

第三十五条 依照本规定应当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而迳行作出处理决定的,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予以通报,必要时可以责令下级人民检察院依照本规定启动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

第五章 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的保障

第三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为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提供下列条件:

(一)适时通报人民检察院重大工作部署、决策和其他检察工作情况;

(二)每年至少一次向人民监督员通报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情况;

(三)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列席有关会议,参与执法检查、案件公开审查和听证等活动;

(四)提供履行监督职责所需的工作场所;

(五)帮助人民监督员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检察业务知识;

(六)提供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严格遵照本规定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不得诱导、限制、规避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监督,不得干扰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评议和表决,不得泄露人民监督员的评议、表决情况。

第三十八条 对于打击报复人民监督员或者阻碍其履行职责的,应当交有关部门依法依纪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与人民监督员工作单位或者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商,取得支持,确保人民监督员有条件参加监督活动。

第四十条 人民监督员因履行职责所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通讯等费用,人民检察院应当给予适当补助。

第四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为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所必需的经费,列入人民检察院公用经费保障范围。第六章 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的职责

第四十二条 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承办人民监督员的选任、解除、增补等工作;

(二)受理人民监督员或者案件承办部门提交、移送的有关案件材料,组织人民监督员监督、评议案件,向案件承办部门通报案件监督情况,向人民监督员反馈监督案件处理结果;

(三)受理、移送和督办人民监督员对检察工作及检察队伍建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办理情况;

(四)总结分析人民监督员工作,开展工作调研和理论研究;

(五)承办检察长、检察委员会以及上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第四十三条 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在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作出决定后七日内,将已监督的案件有关情况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备案。

第四十四条 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定期对案件监督质量和效果进行分析,向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报告,同时书面报告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第四十五条 依照《人民检察院诉讼文书立卷归档办法》等规定,明确由相关业务部门归档的,由业务部门按照监督流程,将有关文书及材料按照目录顺序归档。

没有明确由业务部门归档的其他文书及材料,由组织案件监督的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归档。对交由业务部门归档的文书和材料,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复印,并按照案件监督的流程整理归档。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不包括省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十七条 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4年7月5日修订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2005年12月27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实施规则(试行)》同时废止。

篇3: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理渊源

(一) 主权在民

有限政府理论和主权在民皆主张公民有权参与社会事务, 公开性、开放性和人民性是监督所体现的法律要义。监督以民主为前提, 抽取了民主, 监督不可能为自己立论。检察权是人民所赋予, 检察机关也应当接受来自人大整体的监督和具体个案的监督, 但由于全面监督具有普适性, 所以不可能介入到案件的所有诉讼环节, 而个案监督具有很强针对性, 通常集中在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的案件。因此, 人民监督员制度兼顾两种监督, 既体现具体性个案监督, 又体现原则性全局监督。 (1)

(二) 宪政精神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依据来自宪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的精神, 我国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人民依照宪法规定, 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宪法》第二十七条的精神, 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都要依靠人民支持, 同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密切联系, 倾听人民的建议和意见, 主动接受人民监督。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设立源于宪政精神, 而宪政精神在美国法律体系中尤为明显。1791年的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无论何人, 除非根据大陪审团的报告或起诉, 不得受判处死罪或其他不名誉罪行之审判。”美国人信奉法律至上, 且司法至上的精神也日渐坚决, 此程序精髓在于保护个体法益, 这与人民监督员制度不谋而合。

(三) 权力制约

权力制约有两条途径, 权力制衡权力和权利制衡权力。对比国家专门机关监督, 人民监督员的制约具有社会化属性, 对比检察监督, 人民监督员的制约则又表现为外部监督。权力制约理论来自于欧洲的启蒙思想, 以卢梭人权天赋、洛克近代政府等为其理论基础, 孟德斯鸠和杰弗逊等人主张的分权制衡理论则使权力制约更为成熟。在英美等国家, 表现为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 而在我国权力制约表现为监督。

二、加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必要性

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 因监督手段的司法诉讼性、监督效力的国家强制性, 在权力制约体系中发挥很大作用。但监督者更需要被监督, 如何对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院监督, 也需不断完善?

第一, 我国检察机关独立性较弱、一体化较强。虽在检察机关内部实现了侦查、逮捕、公诉相分离的监督机制和方法, 但仅依靠现有内部监督和内部制约, 不能达到最佳状态。必须要引入一定的外部监督机制。

第二, 对自侦案件更需要加强外部监督。由于侦查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和较强的侵略性, 另外, 侦查工作有限的自我约束能力, 按照现代侦查制度的要求, 应当对侦查机关加强外部监督。但由于我国没有建立司法审查制度, 对检察机关侦查并没有其他机关进行制约。

第三, 公诉权由检察机关行使, 有必要设置外部监督。在我国刑事诉讼框架中, 公诉权是由人民检察院行使, 而人民法院无权开展司法审查, 其他各项权力也难形成制衡, 公诉权滥用就会不同程度存在。

三、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作用

第一, 通过人民监督员制度可以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公平正义。在我国法治建设中, 不同程度司法腐败仍然存在, 设立人民监督员制度, 既可实现对检察权有效制约, 也可通过制约实现对检察权保护, 使检察权在正当、合法框架下行使, 从而促进司法公正。

第二, 推动宪政建设, 实现动态平衡。权力本源于权利, 但权力产生于权利后, 具有极强扩张性和侵略性。人民监督员制度通过人民监督员监督, 有效实现宪法赋予公民对检察权监督, 防止检察权滥用和懈怠。

第三, 促进司法民主, 有效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人民监督员制度介入人民检察院所直接办理侦查案件, 则可保障人民检察院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确保检察工作人民性、生命力提升, 也可防止检察权在实际中滥用, 从而确保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 保障司法权威的树立, 将各种外部干涉相对隔离。这正是司法民主原则的体现。 (2)

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是有机统一、密切联系。目前, 对人民检察院有一定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但通过人民监督员参与, 则可以实现诉讼结构平衡。施行人民监督员制度, 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监督员外部监督与人民检察院内部监督间的互补性。另外, 人民监督员制度所体现的外部监督超然性, 可以弥补人民检察院直接办理案件在立案、侦查、逮捕、公诉等环节的封闭性缺陷。

注释

1 李峣, 陈庆凤.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理渊源、价值与强化[J].学理论, 2009 (30) :153.

篇4: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母婴同室;新生儿家长;护理指导

【中国分类号】 R1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20-01

为贯彻爱婴医院的精神和要求,医院摈弃了原来传统的新生儿全封闭护理的模式(母婴分离,采用人工喂养),建立了母婴同室病房(母婴24小时在一起,母乳喂养)充分体现母亲安全,儿童优先,护理方向趋向温馨的家庭护理。为了在短时间内让产妇和家人了解和掌握母婴护理知识和技能,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实现优质护理,我们在工作中注重加强对新生儿家长关于喂哺和日常新生儿护理的培训和指导,护理工作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选自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产科分娩的产妇1860人,其中自然分娩1180人,平均住院3天,剖宫产分娩680人,平均住院7天。

1.1母婴同室的定义及其重要性:新生儿生后24小时和母亲在一起,其他医疗护理和操作母婴分离时间不超过1小时。母婴同室可让产妇和家人更多地接触到孩子,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护理,学会在医院里怎样照料孩子,使婴儿感觉更有安全感,增加了母婴感情;能够落实母乳喂养政策,做到按需哺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1.2加强新生儿护理的重要性;新生儿是指胎儿出生到满28天的婴儿,这段时间是婴儿脱离母体后逐渐适应外界生活的重要过程。这时新生儿组织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低下,若不给于精心护理或护理方法不当都给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为使婴儿健康成长,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指导尤为重要。

1.3新生儿易出现的问题:由于家长缺乏护理知识和技能,新生儿易出现的疾病可有新生儿硬肿、新生儿肺炎、脐炎、尿布疹、新生儿营养不良等。

2护理指导

2.1关于乳母的护理指导(1)营养:为促进乳汁分泌满足泌乳活动所消耗的热能及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产妇要吃高营养的鱼、肉、蛋等及足够的蔬菜、水果、谷类,多喝汤类饮食,以利下奶。(2)充分的休息和适当的活动:教会产妇和婴儿同步休息,生活要有规律。(3)心情要愉快,喂养信心要足:信心不足、焦虑等引起的神经反射会影响乳汁的质量,护士要经常和产妇沟通、交流,了解其情感变化及喂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4)耐心的指导:帮助母亲以正确的体位、姿势、和正确的吸吮姿势喂奶,协助早开奶(生后1小时内,将婴儿与母亲皮肤接触并吸吮30分钟)。①母乳喂养须知:提倡按需哺乳(当婴儿想吃奶或母亲奶胀时随时喂哺),哺乳间隔时间最长不超过3小时,以保证婴儿的营养,重视夜间哺乳。②母亲每次哺乳前应更换清洁尿布,将手洗净,用温开水清洗乳头,左右交替哺乳,有利乳汁分泌。喂哺完后应将婴儿竖抱轻轻拍背,以排出吸入的空气,再取右侧卧位,可防呕吐和溢奶,及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③人工喂养须知:母亲因特殊原因不能喂哺需人工喂养时,应注意所需用具、食具要专用,并在用前清洁消毒(煮沸)。乳液要现用,温度要合适,应抱起婴儿喂哺,以免堵塞呼吸道。

2、2关于新生儿的护理指导:(1)喂养:婴儿最好的食物就是母乳。让家长熟知母乳喂养的好处,充足合理的营养不仅能保证婴儿的体格和精神健康发育,还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2)保暖:新生儿出生后要立即保暖,因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较大,容易散热,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低,容易引起体温不升,及新生儿呕吐现象(胎儿在宫内吞咽的羊水等物)一不小心会引起新生儿误吸;新生儿保暖不善还会引起拒奶、鼻塞等。保暖合适标准:新生儿面色红润。手脚温暖,不出汗,腋下体温36-370C,吃睡正常。环境温度过高,新生儿包裹太厚、太多,喂养不足时,新生儿会因体内水分不足,皮肤水分蒸发散热不够而发生"脱水热",体温在37.5-380C波动时,而婴儿吃奶好,安静,家长可不必惊慌,可松解衣被,加强喂哺,室温不宜过高,可维持在22-240C之间,湿度在55%-60%。(3)皮肤护理指导:预防新生儿感染,保持新生儿皮肤的清洁、完整,是第一道防线。

因为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较薄,易脱落,表皮与真皮之间的基底层发育不完善,彼此联系不紧密,表皮容易剥脱,皮肤易受损害和感染,而真皮内血管丰富,毛细血管网稠密,皮肤感染后又很容易扩散;新生儿汗腺分泌旺盛,大小便次数多,如果不经常洗澡护肤,这些有害的代谢产物就会不断刺激皮肤,特别是颈部、耳后、腹股沟、臀部等皮肤皱褶处,会出现皮肤溃烂,再加之婴儿免疫系统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低,会导致局部甚至全身感染。

①沐浴:、沐浴時间;洗澡应安排在吃奶前或喂奶后1小时进行,以防溢奶或呕吐。沐浴温度:水温以不烫手背为宜,一般40-430C,环境温度以25-300C为宜。沐浴用具要专用,衣被、尿布要选择柔软、吸水、透气性好的浅色纯棉布,高温灭菌或煮沸消毒后日光下晒干。沐浴方法:可采取淋浴或盆浴,先洗脸,再洗头,洗头时注意将新生儿的耳廓折向前方盖在外耳道口上,以防洗澡水流入耳道内,洗完头后依次清洗颈下,臂、手、胸、背、脚会阴、臀部,洗净皮肤皱褶处如耳后、腋下、腹股沟以及足缝等,洗完后将大毛巾包裹婴儿,迅速擦干水分,垫尿布,穿衣。脐部皮肤护理:新生儿断脐后,脐带残端也是细菌侵入的一个途径。脐带经无菌操作结扎后逐渐干燥,一般在7-10天内脱落,脐部护理不当被细菌入侵易引起新生儿脐炎,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正确的护理措施:在脐带未脱落前,应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次沐浴后用75%的酒精或脐带专用消毒液(贝诺贝美)消毒脐带残端,直至脐带脱落,皮肤生长完好。脐部护理注意事项: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脐带,不要将尿布盖在脐带上,以保持局部干燥;注意观察一下情况,如有应及时就诊:⑴脐部分泌物增多,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异味时。⑵脐部潮湿,脐周围腹壁皮肤红肿。⑶脐孔出血。臀部皮肤护理: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发生新生儿红臀、尿布疹。因新生儿皮肤娇嫩,敏感,易受刺激,若大小便后未及时更换尿布或不清洗,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使臀部皮肤长时间受刺激,会导致肛周皮肤发红,糜烂;在者,长期使用透气性差的一次性纸尿裤或尿布质地粗糙,可造成尿布皮炎。正确做法:大小便后及时清洗臀部,并用吸水性好的棉布或卫生纸吸干,不能来回擦拭,及时更换尿布,避免长期刺激,尿布包裹平整,用质地柔软浅色的棉质尿布,可防红臀发生。

3 小结

新生儿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已有视、听、嗅、触等感觉和肌张力活动等表现,母亲可通过对婴儿的照顾、抚摸、拥抱、对视、逗引以及胸部、乳房、手臂等身体的接触,对婴儿产生良好刺激,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母婴同室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环境。产妇住院期间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和耐心指导,使新生儿家长了解和掌握关于喂哺和日常生活护理的技能,使家长顺利度过这一护理盲区,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可避免由于护理不当而造成对新生儿的不必要的伤害,在新生儿身心发展,安全、健康的生长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护理指导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

篇5: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中心议题是贯彻落实全省检察机关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检察机关人民监督试点工作,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和《全省检察机关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以保障检察权的正确行使为原则,以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为目标,切实解决自侦案件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抓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对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必要性的认识

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是高检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站在顺应工作形势发展,完善检察体制的高度所提出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自去年在四川、湖北、天津等十三省市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以来,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作用初步显现,效果良好。一是通过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在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的几个环节建立起外部监督机制,有效地保障了检察权的正确行使,增强了执法的公信度。二是人民监督员来自社会各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在其监督过程中,可以排除对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外部干扰,有利于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三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行,不仅促使检察机关有效纠正了自身执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而且使检察干警在执法思想、执法观念和执法方式上有了明显转变,更加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四是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体现了诉讼民主的要求,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是在党中央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进行的,赢得了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赞同和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罗干同志在多次讲话和批示中,对这项改革给予充分肯定,最近又批示:“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可扩大试点,认真总结经验,研究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人民监督员制度不断完善。” 8月20日,省院召开了全省检察机关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会议,经省委批准,省院将于10月1日起,在全省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省、市(州)、县区三级检察机关共有50个建制院参与试点,我市参与试点的有市院、东辽县院、龙山区院和西安区院。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内容新、任务重、要求急、时间紧,因此,全市检察机关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检察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全市检察机关的工作服情况看,虽然以往所办理的自侦案件总的来说没有发生大的事故或问题,但是,按照中央和高检院、省院的要求,按照人民群众的期望,应当说还有一定差距。建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目的就是把自侦案件作为检察工作接受外部监督的切入点,建立起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确保正确履行职责,有效打击犯罪,保护人权,维护公平正义。

2、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走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我国宪法第27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检察官法等有关法律也都对此做了明确规定。同职务犯罪分子作斗争,不仅是检察机关的神圣使命,而且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同人民群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大事情。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也是司法机关开展诉讼活动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检察工作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相反,如果脱离群众,单独办案,孤立办案,就无法完成刑事诉讼任务。事实上,依靠群众同依法办事是一致的,两者并不矛盾。只有严格依法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协助,只有最大限度地依靠和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才能确保司法的公平和正义。

3、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重大举措。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需要有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督,否则权力就会“异化”,使本来体现人民整体意志和利益的权力蜕变为图谋私利的权力。我国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既是行使国家权力的主体,也是监督国家权力运用的主体。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既是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有效形式,也是检察机关自身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举措。人民监督员制度通过规范的程序实现群众参与司法,能够保证监督的公正和有效,提高监督的公信度,有利于实现自侦办案工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坚持求真务实,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工作

省院明确要求,人民监督试点工作于10月1日正式启动,此前我们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确保试点工作按时启动,这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工作,各县区院必须要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高效运作,求真务实,确保全市的试点工作顺利启动。

1、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各县区院要把试点工作放在检察工作全局中考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把这项工作列入党组议事日程,认真细致地部署和检查试点工作,尤其是一把手要亲自抓、周密安排,精心谋划,研究制定本院的试点方案,形成党组都关心,一把手多过问,领导小组具体抓的良好局面。要加强督办和停息反馈工作,各县区院每季度向上级院书面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对进行的个案监督情况,程序完成后要及时上报,拟改变原决定的,要提前与上级院沟通。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

2、要加强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的建设。这项工作能不能开展好,关键取决于有没有得力的工作部门。因此,要高度重视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的建设,选配好人员,保证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办。根据省院要求,目前市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可以暂时挂靠在研究室;有条件的区院也可以设立,不能设立机构的,必须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市院要选配2人、县区院要选配1人专门负责人民监督员工作。在选配人民监督员办公室人员方面,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注意选配大局观念强,政治素质高的同志;二是选配对检察业务、对法律比较熟悉,有一定办案经验的同志;三是选配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善于做沟通协调工作的同志。各县区院要马上把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组建起来。

3、要严格选好人民监督员。人民监督员的素质、能力、水平,直接关系着对案件的监督质量。选任人民监督员的标准要按照高检院《规定》中的条件来掌握,对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要并重。要尽量从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为单位、民主党派、科教人员中产生,如有条件还可考虑少数民族、妇女代表,但不要在党政领导和律师中选任人民监督员。根据省院要求,市院应选配7-9名人民监督员,县区院应选配6-8名人民监督员。各县区院院要在9月20日前把人民监督员选聘好。

4、要抓好人民监督员办公所需的基础建设。市院和各县区院,都要尽力为人民监督履行职责提供所需的办公条件和工作保障,该办的事一定要办到位。我们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主动取得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在内部消化。在办公条件上要尽量优于我们自己的干警。比如,办公用房、工作台椅、资料文件等,要优先考虑人民监督员。

5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就试点启动阶段而言,要一边加强工作机制建设,一边注意理顺工作程序,加快制度建设。在制度未健全之前,要通过领导协调的方式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保证人民监督员顺利开展工作,不能因内部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而影响外部监督工作。

6、要注意保持信息渠道畅通。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各县区院要注意发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有好的经验要及时总结,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加以改进,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各县区院凡是在试点开局后进入监督程序的案件,都要将监督情况写出综合报告,及时呈报市院,以便市院及时总结试点工作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7、要抓好人民监督员培训工作。各县区院的人民监督员选任后,市院将统一组织人民监督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基本情况,要让人民监督员了解监督工作的意义,增强作为一名公民参与政治文明、法治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在思想上对监督工作重视起来;二是人民监督员权利、义务、工作程序等方面要求,使他们知道如何开展监督;三是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有关实体和程序方面的法律规定,使他们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提高监督工作的准确性。

三、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把握接受监督的关键环节

试点工作启动以后,如何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这是一个致关重要的问题。高检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对人民监督员的产生、职责、监督程序做好明确规定,在试点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执行《规定》,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1、要突出监督的刚性,避免流于形式。检察机关对自侦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它是在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过程中设置的一种并非是法律规定的程序性的外部监督制度,解决的是办理此类案件缺乏有效外部监督的问题,从程序上弥补了检察环节的监督空白。第二,这种监督具有实质性的内容,并有刚性的监督程序作保证。凡列入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质性监督范围的事项,全市检察机关都必须按照规定启动监督程序,主动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这也正是保证人民监督员制度不会流于形式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保证该项制度在监督程序上的刚性,按照暂行规定的要求,认真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

2、要抓住关键环节,着眼于解决突出问题。从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的情况看,由于立案还只是侦查工作的开始,不适合人民监督员介入;而进入审判环节的案件,在诉讼程序上已经有了法院裁判的严格制约,实践中此类案件的质量基本上也是有保证的。因此,我们把必须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案件主要限定在直接侦查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不同意被逮捕而提出撤销逮捕决定、检察机关自行撤案、检察机关拟作不起诉这三类案件上,这是比较符合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实际的,逮捕、撤案和不起诉都属于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在刑事诉讼中需要接受外部监督的实质性权力。把这几种权力纳入监督范围,人民监督员制度就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把住了这几道关口,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中的突出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在试点工作中,一方面我们要勇于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另一方面要通过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执法水平,自觉做到执法为民,严格公正执法,使我们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能办成铁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3、要正确处理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关系。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在现行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为完善直接侦查案件的外部监督机制而进行的一项改革,是检察机关落实宪法的规定,主动接受人民监督的一项制度创新。为了正确稳妥地执行这项制度,对于它与独立行使检察权问题,宜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监督的程序。人民监督员对有关案件进行监督的程序,设置在检察官对案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后,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依法对案件正式作出处理决定之前。二是监督的形式。按照高检院制定的《检察机关直接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暂行规定》,在案件监督过程中,人民监督员可以向检察官提问,必要时可以听取检察官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人民监督员对监督的案件有表决权,其表决意见是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作出决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监督的效力。人民监督员对案件行使的仅仅是监督权,而不是决定案件处理的权力。对于自侦案件,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意见是非常重要的,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应当在认真考虑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意见后,按照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原则,对案件依法作出处理。

篇6: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发布日期】1987-12-16 【生效日期】1987-12-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实行监督的试行办法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二日太原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山西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监督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保证宪法、法律和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遵守和执行,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三条 第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实行监督的主要内容是:

(一)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实施;

(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

(三)上级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关决议、决定的贯彻执行情况;

(四)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交办的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

(五)涉及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及由人大常务委员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的案件,以及在全市有影响的重大案件办理情况;

(六)人民群众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的申诉、意见的办理情况;

(七)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应监督的其他问题。

第四条 第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全面的或专项的工作报告;报告机关领导人应到会倾听审议意见,解答询问。

第五条 第五条 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书面向会议提出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质询案必须写明质询对象和质询的内容。

质询案由主任会议决定交受质询机关向常委会会议作口头或书面答复,作口头答复的由受质询机关的领导人到会答复,作书面答复的必须由受质询机关领导人签署。

第六条 第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可组织不定期的视察;被视察机关应如实汇报情况,对视察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应认真研究,及时办理,并报告办理结果。

第七条 第七条 市人大常委会认为有必要对某一重大问题或案件进行专题调查时,可以委托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组织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被调查机关应密切配合,积极提供有关情况、案卷和资料。

第八条 第八条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主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应告知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总结、调查研究报告等材料,应报送市人大常委会。

第九条 第九条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交办的有关事项,应认真办理,并报告办理结果;办理市人大代表提出的有关批评、意见和建议,除应将办理结果直接答复本人外,同时报市人大常委会。

第十条 第十条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对市人大常委会转交的人民群众的申诉、控告信件,应积极办理,直接答复本人;凡要求报告结果的交办信件,一般应在三个月内办结,写出办结报告;如因案件复杂,不能如期办结的,须说明原因,报告预计办结时间。

结案报告应在认真核实和进行必要调查的基础上,对申诉控告人提出的问题及理由,依据事实和法律,逐项作出说明和结论;市人大常委会认为结案报告不当时,可以要求办结机关作补充说明,必要时,责成办结机关重新复查。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在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时,如果检察长不同意多数人的决定,可以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应及时作出决定。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对严重违法乱纪的,对申诉有理、控告有据的案件故意顶着不办的;对明知是错案,拒不纠正的,分别不同情况,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责成院长或检察长作出负责的答复;

(二)责成有关责任人作出书面检查,根据问题的情节、后果和认识态度,建议有关部门给予适当的纪律处分;

(三)决定撤销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的职务,或建议原任命机关撤销其职务;

(四)对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支持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对正确的裁定、判决、决定予以维护。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可以发表意见。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市人大常委会的某项监督失当时,可以书面陈述理由,请求改变;市人大常委会应及时作出改变或不予改变的决定。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实施监督的日常工作,由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办理。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对同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监督,原则上适用本办法。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之日起试行。

篇7: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高检会〔20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为落实中央关于“完善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诉讼实施法律监督的范围和程序”的改革任务,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各地在执行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零一一年三月十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

第一条 为了完善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范围和程序,维护司法公正,根据宪法和法律,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

(一)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或者行政诉讼的原告、第三人在原审中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而未调查收集的;

(三)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第四条 当事人在一审判决、裁定生效前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告知其依照法律规定提出上诉。当事人对可以上诉的一审判决、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提出申诉的,应当说明未提出上诉的理由;没有正当理由的,不予受理。

第五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经过立案审查,发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符合抗诉条件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之规定,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和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等行政裁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情形的,应当提出抗诉。

第六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调解、行政赔偿调解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第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符合本意见第五条、第六条规定情形的判决、裁定、调解,经检察委员会决定,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人民法院收到再审检察建议后,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书面回复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通知当事人。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不予再审的决定不当的,应当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第八条 人民法院裁定驳回再审申请后,当事人又向人民检察院申诉的,人民检察院对驳回再审申请的裁定不应当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原生效判决、裁定、调解符合抗诉条件的,应当提出抗诉。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抗诉事由与被驳回的当事人申请再审事由实质相同的,可以判决维持原判。

第九条 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有本意见第五条、第六条以外违反法律规定情形,不适用再审程序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当事人认为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存在前款规定情形,经提出异议人民法院未予纠正,向人民检察院申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受理。

第十条 人民检察院提出检察建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处理并将处理情况书面回复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回复意见有异议的,可以通过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人民检察院的意见正确的,应当监督下级人民法院及时纠正。

第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申诉案件,发现行政机关有违反法律规定、可能影响人民法院公正审理的行为,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并将相关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第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经审查认为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合法、裁判正确的,应当及时将审查结果告知相关当事人并说明理由,做好服判息诉工作。

人民检察院办理民事申诉、行政赔偿诉讼申诉案件,当事人双方有和解意愿、符合和解条件的,可以建议当事人自行和解。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抗诉案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

检察人员出席再审法庭的任务是:

(一)宣读抗诉书;

(二)对人民检察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包括有利于和不利于申诉人的证据予以出示,并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予以说明。

检察人员发现庭审活动违法的,应当待庭审结束或者休庭之后,向检察长报告,以人民检察院的名义提出检察建议。

第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应当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严格遵守办案规则以及相关检察纪律规范,不得谋取任何私利,不得滥用监督权力。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发现检察监督行为违反法律或者检察纪律的,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书面建议,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一个月内将处理结果书面回复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的回复意见有异议的,可以通过上一级人民法院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上一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建议正确的,应当要求下级人民检察院及时纠正。

篇8:浅议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1、人民监督员的产生程序与条件尚不十分明确

在检察长向人民监督员颁发聘书之前, 人民监督员选任单位自行审查是否理性、合理?这些问题在《规定》中并没有得到合理解决, 在实践中仍然可能出现在人民陪审员制度中时常出现的几张“听话的老面孔”的景象。如何扩大人民监督员的选定范围, 如何保障广大公民对人民监督员的履职情况和司法机关对人民监督员工作的采信情况的知情权, 做到司法民主让公众看得见, 需要人民监督员制度进一步细化。

2、在监督范围上有违平等原则

人民监督员制度主要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拟撤销案件的、拟不起诉的三类案件进行监督。这一制度的创设加强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案件的监督, 但同时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同的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中受到了不同的待遇, 这似乎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相一致, 出现程序不公的问题。如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决定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在不服时, 可以有人民监督员出面监督, 而其他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却没有此救济渠道, 使不同的犯罪嫌疑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出现不平等。

3、对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缺位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和国民法文化的提高, 社会上拥现出相当一批能担当人民监督员的公民。这对于公众来讲, 司法神秘性已打破, 人民群众已走进法律神圣的殿堂。人民监督员通过对司法运作的参与可以抵制司法专横和司法腐败, 丰富司法人员在审查案件事实和具体适用法律中的思维、判断, 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但是, 《决定》规定“人民监督员的任期为3年”, 而且可以连任, 长时间在一家检察院担任人民监督员的公民, 谁来监督他们?谁能保证他们平时不接到“说情”的电话或拜访, 谁能确保他们客观公正地行使权力?一旦他们滥用权力, 就会严重浪费宝贵的司法资源。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宣传力度不够, 社会认知度有待提高

在人民监督员制度出台前后, 检察机关进行了相应的宣传工作, 在检察机关内部普及了人民监督员制度, 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广泛宣传, 取得一定效果。但在社会上宣传得不够, 市民群众的认知度还比较低, 公众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深刻意义了解较少, 离开了广泛的公众群体,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优越性也就难以发挥。

2、缺乏立法支持, 没有形成完整的外部监督机制

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机制, 理应独立于检察机关之外。目前, 检察机关发起这一制度, 没有国家立法的认可, 仍然处于内部的管理试行阶段, 由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人民监督员办公室, 全面负责人民监督员的选任、考核和组织监督检察机关工作的任务, 形成被监督者管理监督者的局面。

3、观念上存在误区, 影响制度运行的规范化

检察机关由于工作任务比较繁重, 加入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程序后, 对办案人员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检察机关内部观念上也没有完全统一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要求上来;社会上更有检察机关“花钱买监督”, “做秀”等消极言论, 这些严重影响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三、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具体对策

1、规范人民监督员产生程序

在一定程度上, 检察机关可以选择人民监督员, 让被监督者拥有选择监督者的权力难免会影响到监督者的监督力度。要解决此类问题, 就必须改变人民监督员的产生方法, 建议其产生程序为:根据对人民监督员的名额要求, 由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 以及街道居委会、村委会等人民群众自治组织选举出人民监督员人选, 再由人大或其常委会予以选举或确认, 或者人民监督员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产生。

2、缩短人民监督员任期

按照《规定》, 人民监督员的任期为三年, 可以连任两个任期。笔者以为, 采用人民监督员较长任期方式, 会出现少数几个人民监督员每年监督较多案件的现象, 这种现象使人民监督员不具有广泛代表性, 与设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初衷不符。而且, 由于长期与检察机关打交道, 难免会在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之间除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之外, 产生人情和面子等其它问题, 这必然会影响到监督的实施, 不利于对案件的公正监督。因此, 人民监督员的任期应缩短为1年, 每年更换部分人民监督员, 即可以避免过长的任期影响到人民监督员正常的工作, 也避免长时间的任期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3、增加人民监督员任职资格

人民监督员是代表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 其任职人员既要显示监督的民主性, 又要使任职人员能够胜任监督工作, 这必须对任职人员的资格加于规定, 需挑选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较高的社会威望, 并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代表性的人员担此重任;对于党政机关领导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不宜担任, 在具体的选任中应多从法学教授、离退休资深法律工作者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员中选聘, 以有利于保证监督结果的合法性和公信度。

4、扩大监督案件的范围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使不同的犯罪嫌疑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出现了不平等, 要弥补这一缺陷, 检察机关应当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 在取得经验和实效的基础上, 积极向立法机关提出立法建议, 制定具有法律地位的《人民监督员法》, 将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范围扩大到普通案件上, 使人民监督员制度不再局限于一时一事的个别、偶然、随机的监督, 而是制度化、程序化的监督, 在逮捕、起诉、撤案等极易引发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不满的程序中增设人民监督的程序, 增加了程序的公开和透明, 有利于实现法律的公正。

5、提供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保障

人民监督员同以往的执法执纪监督员不同, 其对检察工作的监督是经常的、具体的, 因此, 给人民监督员提供相应的办公场所和经费保障是十分必要的, 人民监督员的工作报酬也应做到有据可依。因此给人民监督员提供独立的办公场所是保障其履行监督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是保守检察秘密的需要, 这就需要有经费保障。目前试行中这一经费主要由检察机关列支, 这种做法有“花钱买监督”之嫌, 实不可取。为了体现监督的公正性, 并保障人民监督员开展工作所需的交通费、加班费、咨询费等费用, 应将这些费用纳入国家和地方财政预算。

6、强化事后监督

人民监督员对批准逮捕案件的监督和对不起诉和撤消案件的监督分别属于事后监督、同步监督。这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与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有发生冲突的可能, 人民监督员进入检察机关做出司法决定的过程, 必然会侵害检察机关检察权的独立行使, 在现行法律体制下, 也没有合法的法律依据。二是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及时保护的问题。对检察机关拟撤销案件的, 人民监督员实施监督, 其审查的期限最长可以是一个月, 如果确属应该撤销案件, 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受到侵害, 特别是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 受到了不应该的羁押。对拟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 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在注重打击犯罪的同时, 忽略了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及时保护。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在逮捕上, 较其他犯罪嫌疑人多了一个权利保护措施, 而在不起诉上, 又多了一个权利及时得到保护的限制措施。基于上述理由, 我们应该采取统一事后监督的方式, 既可以避免人民监督员与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的法律规定相冲突, 也可以及时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事后的救济渠道同样能够达到制约、监督检察机关司法决定的效果。

摘要: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继“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调解制度”之后的又一体现人民性的司法创新, 对于加强人民检察院的外部监督, 实现司法民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作为一项新的诉讼机制, 人民监督员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 相关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存在问题, 分析产生原因, 提出一些具体对策, 求教于同仁。

上一篇:入党思想汇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下一篇:沙发导购员销售技巧